《宏观经济学》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 习题答案
第六章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总供给曲线:表明了价格与产量的相结合,即在某种价格水平时整个社会的厂商所愿意供给的产品总量。
2、总需求曲线:描述在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实现均衡时,产量(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的组合。
3、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将总需求与总供给结合在一起放在一个坐标图上,用以解释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考察价格变化的原因以及社会经济如何实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均衡。
4、古典总供给曲线:不受价格水平变动的影响,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垂直的总供给曲线。
5、粘性工资模型:即阐述粘性名义工资对总供给影响的模型。
6、利率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利率水平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7、税收效应:物价水平的变化将引起税收的变化,从而影响国民收入的变化的现象。
二、单项选择题DCAAB DCCBD D1.D.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主要有:实际余额效应、利率效应、汇率效应以及税收效应。
2.C.价格的变化不影响IS曲线的位置,而价格下降会导致实际货币余额增加,利率下降,投资需求增加从而收入增加,所以LM曲线向右移。
3.A.在凯恩斯条件下,由于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价格不变但国民收入y将增加。
y增加,则对货币的需求将增加,当货币供给不变时利率提高;当处于古典区域时,由于产量已达到了充分就业时的最大产出,所以y不会变,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将会使得价格上涨,从而实际货币余额将减少,利率提高。
4.A.劳动需求函数为Nd=Nd(WP),WP指实际工资,劳动需求与实际工资成反向关系,因此价格水平越低,名义工资不变,则实际工资上升,因而劳动需求下降。
5.B.劳动的供给函数为Ns=Ns(WP),W指名义工资,P为价格水平。
在短期内,实际工资率越高,劳动的供给越多,因此呈现正斜率。
6.D.古典学派假设工资和价格水平可以迅速自行调节,从而使得经济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因而此时古典供给曲线存在。
7.C.8.C.A、B、D三选项均属于潜在产出的短期决定因素,技术是长期决定因素。
宏观经济学的概述
资本边际效率:是使得预期收益现值之和等于资本品
价格的贴现率。它反映了厂商增加投资的预期利润率。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指随着厂商投资的增加,
预期利润率递减。
流动性(Liquidity):是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
顺利变现的能力。
流动性偏好:是指人们持有货币以获得流动性的意愿
产 品
C:转移价值,或称为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消耗; C 1 : 折旧; V: 工资。
产品价值构成 = C + V + M M:利润和税金; V+M:新创造价值。
工业总产值 = C + V + M 工业增加值 = C1 + V + M 工业净产值 = V + M
例:服装的生产过程。最终产品:服装
生产过程
PDI = PI - 个人税 - 非税支付 = 消费 + 储蓄 =C + S
一、GDP核算的基本方法
1.核算的原则 (1)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产值,不计算中间产
品的产值; (2)只计算一定时期内(如一年内)新生产
的产品的价值; (3)按市场价格来进行计算。
生产要素与生产过程:
劳动力:V
劳动手段(厂房、设备等):C 1 C 劳动对象(原材料等):C 2
(Gross National Products vs. Gross Domestic Products)
二、国内生产净值(NDP)
三、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 四、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五、个人可支配收入
(Personal Disposable Income)
其中不包括生产中使用的固定资产的转移价值。
我国目前以生产法 GDP 为准。
宏观经济学精品课件 高鸿业 第五版 第六章 第一节(2)
2、斟酌使用(或权衡性)的财政政策:逆经济 方向行事 1 )定义:为确保经济稳定,政府要审视度势, 主动采取一些财政政策,即变动支出和税收水 平以稳定总需求水平,使经济接近物价稳定的 充分就业水平。 2)补偿性财政政策:即交替使用的扩张性和紧 缩性财政政策。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采取扩张 性的财政政策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认为总 需求非常高,出现通货膨胀时,应采取紧缩性 财政政策,以抑制总需求。
解:第0年,BS*= t y*-g-t r = 200-250 = -50 BS = t y -g-t r = 200-250 = -50 第1年, BS*= t y*-g-t r = 200-270 = -70(下降) BS = t y -g-t r = 200-270 = -70(下降) 若 t= 20%, 则 BS*= t y*-g-t r = 0.2 1000-270 = -70 BS = 0.2[1000+2(270-250)]-270 = -62 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果使政府的预算盈余下 降,充分就业预算盈余下降20,实际预算盈余 下降12。
二、自动稳定器与斟酌使用的财政政策 1 、自动稳定器:又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 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 冲击的机制。通过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1)税收的自动变化 经济上升阶段,收入增加,税收增加多一些, 可支配收入( DPI )少增加一些,消费少增加 一些,自动抑制了需求扩张和经济过热。
• 案例1:美国政府的债务和赤字
债务/GDP%
80 60 40 20 1950 1970 1995
• • • •
储蓄率 1960~1981 1982~1994 变化 公共储蓄 T-G 0.8 -1.6 -2.国民储蓄 Y-C-G 16.9 14.1 -2.8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财政政策与
当经济繁荣时,失业率下降,人们的 收入增加,税收会随着个人收入增加 而增加,可支配收入也就会自动地少 增加一些,从而使消费和总需求少增 加一些。在实行累进税率情况下,繁 荣使纳税人的收入自动地进入较高的 纳税档次,政府税收上升的幅度会超 过收入上升的幅度,从而起到抑制通 货膨胀的作用。
自动稳定器 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一、财政的构成和财政政策工具 (一)政府支出
政府支出是整个国家各级政府支出的 总和,主要包括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 支付。
(二)政府收入
税收 财产税、所得税和流转税 累退税、累进税和比例税 公债
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指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如购 买军需品、机关公用品、政府雇员报酬、公共 项目工程所需的支出等都属于政府购买。 政府购买是一种实质性支出,有着商品和劳务 的实际交易,因而直接形成社会需求和购买力, 是国民收入的一个组成部分。
变动政府转移支付支出方案
例如在经济不景气时,临时增加对退伍军人的额外 补贴,在经济繁荣时,暂时停止上述补贴,政府还 根据萧条程度延长或缩短失业者能获得补助金的期 限。
变动税率
例如在确信是短暂的衰退时,暂时降低所得税率。
“时滞”问题 认识时滞
即从问题的发生到人们意识到这种问 题需要经过一段时间。
行动时滞
紧缩性财政政策
当认为总需求非常高,即出现通货膨 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以 抑制总需求。
三、传统的健全财政思想 量入为出,收支平衡
政府的财政不以赚钱为目的,不应出 现赤字,应该每年都保持预算的平衡。 同时,政府尽量少预算,支出要节俭, 并严格控制其用途。
少征税
私人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赋税过 重会抑制厂商和个人的积极性,对整 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利。
宏观经济学重点
宏观经济政策是指国家或政府为了增进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改进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达到一定的政策目标而有意识有计划地运用的政策工具。
宏观经济政策的目标是: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
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政策的首要目标,在西方经济学上有两个含义,第一是广泛意义上的含义,指一切生产要素(包括劳动)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也就是生产设备和劳动力达到充分利用的状态,第二狭义上是指总失业率等于自然失业率的状态。
稳定物价是指通过宏观经济政策使某一时期内的一般物价水平保持相对的稳定。
经济增长是指在一个较长时间跨度内一国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
国际收支平衡是指一国收支净额即净出口与净资本流出的差额为零。
充分就业,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是指工人由于不接受现行工资或是比现行工资稍低的工资而出现的失业现象。
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工资与工作条件,但仍找不到工作而形成的失业。
失业的分类: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季节性失业,周期性失业。
摩擦性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在一个经济体中信息是不完全的,失业人员和有职位空缺的雇主之间的信息在相互搜寻的过程中需要时间。
结构性失业是指由于技术或经济结构变化导致工作所需技能或工作地域变化所带来的失业。
季节性失业是指由于季节性的气候变化所导致的失业。
周期性失业是指一个经济周期内随经济衰退而上升,随经济扩张而下降的波动性失业。
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
经济增长:在宏观经济学中,经济增长被规定为产量的增加,这里的产量既可以表示经济总产量(GDP总量),又可以表示为人均产量(人均GDP)。
经济增长程度可以用增长率来描述。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如果说经济增长是一个量的概念,那么经济发展就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质的概念。
从广泛的意义来说,经济发展不仅包括经济增长,而且包括国民的生活质量以及整个社会各个不同方面的总体进步。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一章导论1、怎样理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解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经济的总体行为。
它的基本研究方法是考察经济的总体趋势,采用总量分析法。
它解决的主要中心问题经济周期与失业、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
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整体经济,以产出、失业、通货膨胀这些大范围内的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其目的是对产出、失业以及价格的变动作出经济解释,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
这些总量包括两类,一类是个量的总和,另一类是平均量。
因此,宏观经济学又称为“总量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章节习题及答案解析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1、下列项目是否计入GDP,为什么?(1)政府转移支付(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3)购买普通股票(4)购买一块地产【解答】(1)政府转移支付不计入GDP,因为政府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通过税收(包括社会保障税)和社会保险及社会救济等把收入从一个人或一个组织转移到另一个人或另一个组织手中,并没有相应的货物或劳务发生。
例如,政府给残疾人发放救济金,并不是残疾人创造了收入;相反,倒是因为他丧失了创造收入的能力从而失去生活来源才给予救济的。
(2)购买一辆用过的卡车不计入GDP,因为在生产时已经计入过。
(3)购买普通股票不计入GDP,因为经济学上所讲的投资是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即购买新厂房,设备和存货的行为,而人们购买股票和债券只是一种证券交易活动,并不是实际的生产经营活动。
(4)购买一块地产也不计入GDP,因为购买地产只是一种所有权的转移活动,不属于经济意义的投资活动,故不计入GDP。
2、如果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什么影响(假定两国产出不变)?【解答】如果甲乙两国合并成一个国家,对GDP 总和会有影响。
因为甲乙两国未合并成一个国家时,双方可能有贸易往来,但这种贸易只会影响甲国或乙国的GDP,对两国GDP 总和不会有影响。
曼昆《宏观经济学》第6章
•摩擦性失业的原因:信息不完全、劳动力
地区流动、部门间转移、市场需求变动和
技术变革等
•结构性失业的原因:实际工资刚性的存在 •失业保障、最低工资法等政府政策对解决 失业问题有负面影响
Thank You!
1.结构性失业
由于工资不能自由下降,劳动力市场
供求失衡所形成的失业
工资刚性→劳动力供给大于需求→工
作岗位配给
实际工资
失业人口 刚 性 实 际 工 资
供给
需求
就业 人口
愿意就 业人口
劳动
结构性 失业
2.结构性失业出现的原因
最低工资法:政府制造的工资刚性
——造成不熟练工人、青年人的失业
——初衷是保护工人利益,但结果可能
四、政府政策与失业
1.公共政策与摩擦性失业 • 传播岗位信息和提供培训支持可降低自 然失业率 • 失业保障增加了摩擦性失业 2.最低工资法 • 当最低工资低于均衡工资时,降低了劳 动量需求 • 对低收入人群的福利影响是不确定的
本章小结
•自然失业率是长期经济中接近的失业 •失业的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就业的稳定状态:新就业者人数=离职者人数 f U= s E
U s 可以得到:自然失业率= L s f
例:假设一国的成年人口由以下构成: 就业人数为1.34亿、失业人数860万、非劳 动力人口7090万。求: (1)劳动力人数。 (2)劳动力参与率。
(3)失业率。(武汉大学2011研)
解:(1)劳动力人数=就业人数+失业 人数=1.34+0.086=1.426(亿)。 (2)劳动力参与率=劳动力人数/总人 口=1.426/(劳动力人数+非劳动力人口) =1.426/(1.426+0.709)≈0.668。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
《宏观经济学》读书笔记第一章宏观经济学概论一、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一)面临的主要宏观经济问题:从一国经济来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问题: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是什么引起了一国经济的波动?是什么导致了失业?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经济全球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宏观经济政策对一国经济会产生什么影响?中国宏观经济现象——失业与通货膨胀;1978年以前,失业和通膨都是隐性的;改革开放后,失业和通膨成为中国宏观经济中的一对主要矛盾。
财政政策:由政府的税收政策和支出政策所组成。
货币政策:在中央银行的控制下如何决定和调整,一个国家的货币供给增长速度。
总结: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经济活动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社会的总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之间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重点和阐述的差别。
(二)宏观经济学研究目标:是追求整体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1、充分就业;2、物价稳定;3、经济增长;4、国际收支平衡。
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收入政策、对外贸易政策等。
二、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一)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法、均衡分析法、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事后分析和事前分析、流量分析和存量分析。
(二)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关系:区别:研究对象解决问题中心理论研究方法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活动者的行为及后果资源最优配臵价格理论个量分析法宏观经济学社会总体经济行为及其后果资源充分利用国民收入决定论总量分析法联系:第一,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是互相补充的。
经济学的目的是要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因此,既要实现资源的最优配臵,又要实现资源的充分利用。
第二,两者都采用了实证分析法,属于实证经济学。
经济学的科学化也就是经济学的实证化,努力使所研究的问题摆脱价值判断,只分析经济学本身的内在规律,即解决宏观经济现象“是什么”的问题,是两者的共同目的。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Macroeconomics课程代码:221101005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2学期总学时: 54(讲课:54)总学分:3考核方式:闭卷(有条件的情况下可采用机考)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及高等数学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宏观经济学》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
该课程通过对各种国民经济总量相互关系的研究,揭示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矛盾、规律以及政府的经济政策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对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
《宏观经济学》课程教材一般系统详述和分析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政策,内容包括国民收入核算与决定理论、现代货币理论、IS-LM分析、AD-AS分析、失业理论、通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理论、宏观财政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
通过对宏观经济的基本概念、经济学理论的讲授,培养学生掌握宏观经济的基本规律,具备分析宏观经济变化和解读宏观经济政策的能力,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本课程将围绕宏观经济发展规律和宏观调控的政策内涵,引导学生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角度,更好地理解经济发展是国家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目标,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报国情怀和为国家经济发展做贡献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特点第二节国内生产总值及其核算方法1.支出法2.收入法第三节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第四节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第五节名义GDP与实际 GDP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宏观经济学的特点和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收入法;了解国民收入的其他衡量指标;理解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掌握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支出法、名义GDP与实际GDP教学重点: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的支出法;名义GDP与实际GDP教学难点:GDP的核算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收入—支出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均衡产出第二节凯恩斯的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2.储蓄函数3.消费函数和储蓄函数的关系4.社会消费函数第三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第四节乘数论第五节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各种乘数第七节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解三部门经济的收入决定和各种乘数;掌握均衡产出;掌握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以及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教学重点:均衡产出;凯恩斯的消费理论;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及变动教学难点:乘数论第三章国民收入的决定:IS-LM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投资的决定第二节 IS曲线1.IS 曲线2.IS 曲线的斜率3.IS 曲线的移动第三节利率的决定1.货币需求2.货币供给3.货币供求均衡和利率的决定第四节 LM曲线1.LM曲线及其推导2.LM曲线的斜率3.LM曲线的移动第五节 IS-LM分析1.两个市场同进均衡的利率和收入2.均衡收入和利率的变动学生学习预期成果:理解投资的决定和利率的决定;掌握IS曲线和LM曲线教学重点:IS曲线;LM曲线教学难点:如何推导IS曲线、LM曲线第四章国民收入的决定: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教学内容:第一节总需求曲线第二节总供给的一般说明1.宏观生产函数与潜在产量2.劳动市场第三节两种极端的总供给曲线第四节常规总供给曲线第五节总需求-总供给模型对现实的解释1.宏观经济的短期目标2.总需求曲线移动的后果3.总供给曲线移动的后果学生学习预期成果:理解不同阶段的AS曲线及其图形;掌握AD-AS模型;学会用AD-AS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教学重点:如何用AD-AS模型来分析宏观经济;为什么AD曲线向右下方倾斜;AS曲线教学难点:不同阶段的AS曲线及其图形第五章失业与通货膨账教学内容:第一节失业的描述1.失业的分类2.自然失业率和自然就业率第二节失业的原因第三节失业的影响与奥肯定律1.失业的影响2.奥肯定律第四节通货膨胀的描述1.通货膨胀的衡量2.通货膨胀分类第五节通货膨胀的原因1.作为货币现象的通货膨胀2.需求拉动通货膨胀3.成本推进通货膨胀4.结构性通货膨胀5.通货膨胀的持续第六节通货膨胀的成本1.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2.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成本第七节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1.菲利普斯曲线的提出2.菲利普斯曲线的政策含义3.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4.长期菲利普斯曲线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失业的原因、通货膨胀的衡量与分类;熟悉菲利普斯曲线;掌握通胀的原因、通胀的成本以及通胀的政策教学重点:通胀的原因;通胀的成本;通胀的政策教学难点:物价水平与货币价值的关系通胀的原因及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第六章宏观经济政策教学内容:第一节宏观经济政策目标以及经济政策影响1.宏观经济政策目标2.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和影响第二节财政政策及其效果1.财政的构成与财政政策工具2.自动稳定与斟酌使用3.功能财政和预算盈余4.财政政策效果的IS-LM图形分析第三节货币政策及其效果1.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2.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3.货币政策及其工具4.货币政策的局限性第四节两种政策的混合使用第五节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第六节供给管理政策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关于总需求管理政策的争论;理解银行如何创造货币;熟悉供给管理政策;掌握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以及如何应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运行教学重点:财政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如何应用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经济运行教学难点: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银行如何创造货币第七章经济增长教学内容:第一节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第二节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第三节增长核算1.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2.增长核算方程3.增长的经验估算4.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第四节构建和分析新古典增长理论1.基本假定和思路2.没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3.具有技术进步的新古典增长模型4.稳态及其条件5.稳态时的增长率第五节应用新古典增长模型第六节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学生学习预期成果:了解国民收入长期趋势和波动、经济增长的描述和事实;理解增长核算和新古典增长模型;掌握经济增长的源泉以及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教学重点:经济增长的源泉;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教学难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五、建议教学安排六、课程成绩评定七、教材及课程资源(一)教材[1]西方经济学(下册).[2]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第七版).(二)课程资源[1]学习资料资源:《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2]信息化教学资源:智慧树平台山东大学《宏观经济学》八、其它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结合智慧树平台采用上机考试。
宏观经济学 第六章 开放条件下的国民收入均衡
X=X0
Y
2、进口函数 一国的进口同样取决于相应的三项因素:(1)国外商品的相 对价格;(2)国际间贸易政策;(3)本国的收入水平。在这些 因素里最值得注意的是第(3)项,它把一国的进口数量与该国 的国民收入水平间联系起来,即进口是收入的函数,用公式表示 为: M=m0+jY M M = m0+ jY 其中,m0 为自发进口,j为 边际进口倾向。这两点可以看作 是自发消费和边际消费倾向自然 而然的延伸。
求解得
Y= a + b(Y-T0)+ I0 + G0 +X0 - m0 – j Y 假定出口增量为ΔX,由ΔX引起的收入变动为ΔY,则有: Y +ΔY =- -bT0 + I0 + G0 +(X0 +ΔX)] [a 两式相减,即得 ΔY = 1/(1-b+j) ΔX 或 △Y/ΔX = 1/(1-b+j)
O
Y
3、净出口函数
净出口 = X—M = X—m0—jY 该式表明,净出口也是收入的函数。
X-M
M
X0
O
Yx=M
Y
X-M
图中横轴表示收入,纵轴表示净出口,净出口函数曲线为一 条过横轴的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它表明净出口也是收入的函数, 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下降,当收入为Yx=M 时,净出口等于零,此时 的收入水平叫做外贸平衡收入。
第六章 开放条 件下的 国民收 入均衡
第一 开放经济的基本知识
一、开放程度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所谓开放经济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活动与国 际市场相联系,不仅要受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影响,而 且也要影响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运行状态。 1、开放程度的衡量 进口/GDP
宏观经济学曼昆讲义第六章开放经济精品PPT课件
固定汇率的实质是:中央银行承 诺,允许货币供给调整到任何水 平,以保证均衡汇率等于所宣布 的汇率
如,央行想把汇率固定在1:8水平 上,而目前均衡汇率是1:10。套 利者会大量购买本币,以获取差价。
LM*曲线
这里,T和G、r*、M、P是外生变量。Y,e
是内生变量
汇率e
LM*
IS*
Y
Y
十、浮动汇率的小型开放经济
1、财政政策
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使汇率上升而收入不变(这与 封闭经济不同)
汇率eBiblioteka LM*IS2* IS1*Y
原因:
封闭经济: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 (更高收入增加对货币需求)
开放经济:收入增加 利率上升
净出口>0
净出口=0
净出口<0
Y>C+I+G
Y=C+I+G
Y<C+I+G
储蓄>投资 储蓄=投资 储蓄<投资
资本净流出>0 资本净流出=0 资本净流出<0
三、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
名义汇率是一国通货交换另一国通货的比率 实际汇率是人们交换两国生产的产品的比率
实际汇率等于名义汇率乘以两国物价水平的 比率
须大到足以抵消财政影响)
3、货币政策
e
LM1* LM2*
IS*
货币供给增加会增加收入,降低汇率
注意:货币供给增加与封闭经济一样会 增加收入
但传递机制不同:封闭:通过利率传递 开放:通过汇率传递
封闭经济:货币增加 利率下降 投资增加 收入增加
开放经济:货币增加 利率下降压力 资本流出 本币贬值(汇率下
r = r*
宏观经济学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单元通货膨胀与失业理论本单元所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1.通货膨胀的含义、衡量与种类2.通货膨胀的原因3.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影响及其对策4.失业的含义与衡量5.失业的种类6.失业的原因7.失业的影响及其治理8.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菲利普斯曲线一、单项选择1.一般用来衡量通货膨胀的物价指数是( D )。
a.消费者物价指数; b.生产物价指数;c.GDP缩减指数; d.以上均正确。
2.可以称为温和的通货膨胀的情况是指( D)。
a.通货膨胀率以每年5%的速度增长; b.通货膨胀率在10%以上;c.通货膨胀率一直保持在2%-3%水平;d.通货膨胀率处于3%—10%之间。
3.通货膨胀的主要类型有( D )。
a.需求拉上型; b.成本推进型;c.结构型; d.以上均正确。
4.通货膨胀会( C )。
a.使国民收入提高到超过其平常水平;b.使国民收入下降到其平常水平以下;c.使国民收入提高或下降,主要看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d.只有在经济处于潜在的产出水平时,国民收入才会增长。
5.在通货膨胀不能完全预期的情况下,通货膨胀将有利于( A )。
a.债务人; b;债权人;c.在职工人; d.离退休人员。
6.已知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是12000亿元,实际国民收入11800亿,边际消费倾向0.8,在增加3000亿的投资后,经济将发生( A )。
a.需求拉上通货膨胀;b.成本推进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 d.需求不足的失业。
7.收入政策主要是用来治理( B )。
a.需求拉上的通货膨胀; b.成本推进的通货膨胀;c.结构性通货膨胀; d.供求混合通货膨胀。
8.抑制通货膨胀的收入政策是指( C )。
a.收入初次分配; b.收入再分配;c.收入—价格管制; d.以上均正确。
9.失业率是指( A )。
a.失业人口占劳动力的百分比; b.失业人数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 c.失业人数占就业人数的百分比; d.以上均正确。
10.充分就业的含义是(B )。
宏观经济学 7第六章
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政府政策
1.财政政策
P
2.货币政策
P0
AD0
AD1 Y
0
Y0
Y1
第二节 总供给分析
一、总供给( Aggregate Supply)
第六章 总需求—总供给
引入了价格因素后的国民收入的决定理论。与第十五章 重要的不同就在于坐标,IS—LM模型是坐落在r-Y坐标中,
而总供给—总需求模型坐落在P—Y坐标中。 推翻物价水平不变的假定,考察物价水平和实际国民收
入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
• 一、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 –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主体按一定价格愿 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 –AD=C+I+G+(X-M),其中国内需求=C+I+G,简称内需
动市场同时均衡的
模型
P
–AD曲线已经表明产 品市场和货币市场 的均衡。
–AS曲线则表明劳动
P0
市场的均衡。
• 二、均衡的变动
– ——AD、AS受各种 因素影响而移动
O Y0
AS
AD Y
二、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P AS
P0
P1 AD2
AD1
Y1 YF
Y
凯恩斯情形
古典情形
• 货币中性:货币存量的变动只导致价格水平的变 化,实际变量(产量、就业)不发生任何变化。
y=f( p )
AD曲线的几何推导r M k Y
hP h
宏观经济学 第6章 总需求和总供给
Macroeconomics
Yu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UT
22
三、 总供给模型
长期地看, 长期地看,总供给与潜在产出水平密切 短期地看,在生产能力一定时, 相关 ;短期地看,在生产能力一定时,总 供给也要受总需求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供给也要受总需求和价格水平的影响。
0
0 1 Yu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UT
N
N
N
20
4、劳动市场均衡 、
W/P
W 2 (P) W 0 (P)
NS = NS E
()
W P
Nd = Nd 0
Macroeconomics
()
W P
21
N1
N0
N2
N
Yu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UT
0 P
Y0
Y1
Y
E0 P0
E1
AD0 0
Macroeconomics Yu Huixin School of Management HEBUT
AD1 Y
13
Y0
Y1
r
扩张性货币政策对总 需求曲线的影响: 除价格因素外, 除价格因素外,扩张 性货 币政策导致AD线向 币政策导致 线向 右移动, 右移动, 相反紧缩性货币政策 导致 AD线向左移动。 线向左移动。 线向左移动
古典派认为总供给决定总需求 工资和价格是完全弹性的, 工资和价格是完全弹性的,市场能 够很快出清 当出现非均衡时, 当出现非均衡时,市场经济能够迅 速自动恢复到充分就业水平下的均衡 状态 总供给总处于潜在产出水平,AS因 总供给总处于潜在产出水平,AS因 而是一条垂直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财政由政府收入和支出两个方面构成, 其中政府支出包括政府购买和转移支付, 而政府收入则包含税收和公债两个部分。
财政政策工具: 政府购买、转移支付、税收、公债
二、财政政策的运用
(一)自动调节
自动调节也叫自动稳定器,或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 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 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稳定经济的功能主要通过下述三项制度得到发挥。
二、存款创造和货币供给
银行可以把绝大部分存款用来从事贷款或购买短期债券等 营利活动,只需要留下一部分存款作为应付提款需要的准 备金就可以了。这种经常保留的供支付存款提取用的一定 金额,称为存款准备金。在现代银行制度中,这种准备金 在存款中的比率是由政府(具体由中央银行)规定的。这一 比率称为法定准备金率。按法定准备金率提留的准备金是 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一部分是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 分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由于商业银行都想赚取 尽可能多的利润,它们会把法定准备金以上的那部分存款 当作超额准备金贷放出去或用于短期债券投资。正是这种 较小比率的准备金来支持活期存款的能力,使得银行体系 得以创造货币。
(二)货币政策工具
表6.3 西方国家常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一般性政 策工 具
再贴现政 策
公开市场 业务
法定准备 金
选择性政策工具
直接信用控制(主要包括信 用分配、直接干预、
流动性比率利率最高限额 、特种存款)
间接信用控制(主要包括道 义劝说、窗口指导)
1. 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政策的实施,其效果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超额准备金,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
融资政策。 第二,产生“告示作用”,以影响商业银行以及大众的预期。 但是,再贴现政策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也有以下一些不足。 第一,就可控性而言,中央银行无法行使足够的主动权。 第二,尽管再贴现率比较容易调整,但如果随时调整则会导致市场利
率经常波动,同时,调整再贴现率只能影响利率的总水平,而无法起 到影响利率结构的作用。 第三,调整再贴现率虽可起到“告示”的作用,从而影响大众预期, 但是人们尚不能测知预期影响的程度,也不能确定预期影响对经济社 会究竟是有利还是不利。
三、货币政策及其工具
(一)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范围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从广义上讲,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 面的规定和所采取的一切影响货币数量的措施。
从狭义上而言, 货币政策则指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 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
首先是政府税收的自动变化。
其次是政府支出的自动变化。
最后是农产品价格维持制度。
(二)主动调节
当认为总需求非常低,即出现经济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降 低税率、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以刺激总需求。反之,当认为总需求非 常高,即出现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削减开支以抑制总需求。 前者称为扩张性财政政策,后者称为紧缩性财政政策。这种交替使用 的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称为补偿性财政政策。
第三节 货 币 政 策
一、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债业务、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
中央银行是一国最高金融当局,它统筹管理全国的金融活动,实施货币政策 以影响经济。
一般认为,中央银行具有三个职能。 (1) 作为发行的银行,发行国家的货币。 (2) 作为银行的银行,既为商业银行提供贷款(用票据再贴现、抵押贷款等
弱。
3. 法定准备金 降低法定准备金率,实际上等于增加了货币供给,而提高
法定准备金率,就等于减少了货币供给。 改变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强有力的工具
之一。 因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化直接影响货币创造的数量的
多少,进而影响货币供给,所以存款准备金率的较小调整 也会导致货币供给的较大波动。 与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政策一样,存款准备金政策也具 有某些局限,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会迅速 产生压缩贷款和投资规模的反应,从而很容易引起经济震 动。 因此,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一般几年才改变一次准备 金率。如果准备金率变动频繁,会使商业银行和所有金融 机构的正常信贷业务受到干扰而感到无所适从。 上述三大货币政策工具常常需要配合使用。 货币政策除了以上三种主要工具,还有一些选择性工具, 道义劝告就是其中之一。
货币政策一般也分为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和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宏观经济目标,由于宏观经济目标之间存在一定 的矛盾性,因而,不同时期各个国家的货币政策的目标也会发生变化,并且 通过中间目标的变动来影响社会的总需求,从而调节国家的宏观经济。如表 6.2所示。
年代(20世纪) 国家பைடு நூலகம்
50~60年代
70~80年代
90年代以后
美国
充分就业
稳定货币
无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
英国
充分就业兼顾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货币
稳定货币
加拿大
充分就业
稳定货币兼顾国际收支平衡
日本
稳定货币兼顾国际收支平衡 稳定物价为主,兼顾国际收支平衡
德国
一直将稳定货币作为主要目标,兼顾国际收支平衡
表6.2 主要西方国家不同时期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2.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 过程中具有很多优点。
第一,中央银行能够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吞吐政府债券来 影响商业银行的准备金。
第二,可以保证中央银行的主动地位。 第三,中央银行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微调。 第四,可以持续进行操作。 第五,在经济形势突变时,中央银行可以进行反向操作。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主要缺点有以下几点。 其一,如果金融市场上其他债券增加,则会降低其影响力。 其二,对商业银行的强制影响力和对大众预期的影响力较
办法),又为商业银行集中保管存款准备金,还为商业银行集中办理全国的结 算业务。 (3) 作为国家的银行,第一,它代理国库,一方面根据国库委托代收各种税 款和公债价款等收入作为国库的活期存款,另一方面代理国库拨付各项经费, 代办各种付款与转账;第二,提供政府所需资金,既用贴现短期国库券等形 式为政府提供短期资金,也用帮助政府发行公债或直接购买公债方式为政府 提供长期资金;第三,代表政府与外国发生金融业务关系;第四,执行货币 政策;第五,监督、管理全国金融市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