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流行语主要特点
近五年来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探究

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探究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与衍变(一)网络流行语的概念及特点从网络流行语这一现象本身而言,有学者给出定义:网络流行语指的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反映社会现实生活的,并被广泛使用的鲜活语言形式。
相比于仅仅从网络流行语的某一特点入手来定义这一现象更为全面和直观。
综合而言,网络流行语是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支撑下的网络空间,网民通过总结、谐音、符号、时效总结等方式来对某一事件、现象、概念等表达自身观点的一种网络亚文化现象。
其参与社会认知的建构,有其自身的内生规律,并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网络流行语具有社会性、娱乐性和不规范性等特点,在表达上简洁、多产、可复制性强,一般情况下会经历“预设—衍生—模糊”这一过程,网络流行语出现初期,往往是网友通过谐音、说明、比拟、双音、简缩等方式创造出简单、易懂、恰当的语言符号;随着这一用语被网友进一步传播与熟悉,网民的自主性就会进一步在其中发酵,衍生出具有相同模因的二次创作;而网络流行语的最终形成往往会进一步符号化,其能指与所指之间不再是一对一的对应关系,而是被赋予了更为丰富的所指内容形成流行符号的不同意指。
这是个体社会化的过程,同时也决定了网络流行语内容上的模糊性。
(二)传统意识的消解与重构1. 网络亚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反映出网民的价值取向和文化趋向;另一方面,参与社会文化的再建。
作为网民表达自身观点,反映民意的方式,其娱乐化、去政治化和个性化的特征决定了网络流行语催生的网络亚文化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对立与间隙。
主流文化场的规范性已经被网民的个性化忽略。
一方面,源于互联网技术下网络空间的自由度增强;另一方面,网络传播的去中心化特征决定了公民话语权的释放,中心管理的被迫缺失增强了网民个性化的极大释放。
其次,精英文化、权力阶层与话语之间的强关系被打破。
这体现在网络舆论的主导力量,在互联网时代几近旁落回归到公民手中,话语力量及影响不再一家独大,而呈现出各抒己见、彼此助推的态势。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形成原因分析关键词:网络流行语;符号;表达渠道;从众心理【中图分类号】g640随着互联网的广泛使用,网络逐步成为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
网络空间出现了一些词语、短语、句子或特定的句子模式,其使用的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比较广,我们将其称为网络流行语。
笔者将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与形成原因。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征(一)网络流行语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网络流行语不同于传统媒体的语言用语,它更加随意,其中部分流行语是网民为了提高输入速度,对一些汉语和英语词汇进行改造,对文字、图片、符号等进行拼装的结果,因而呈现出口语化和符号化的特征。
比如”我倒”、”我勒个去”、”给力”、”打酱油”等语句,其中很多都是地方方言,有些是日常表达的另类运用,他们都呈现出网络流行语言的口语化特征。
(二)网络流行语集中反映社会热点事件语言作为人际沟通最为重要的工具,它敏锐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变化,网络流行语更是如此。
它大多源自对现实世界的关注,是一种观点和立场,也是一种另类的民意表达。
尤其是那些来自于新闻热点事件的网络流行语,凭着自身的超级传播力和巨大影响力,逐渐将公众事件变成了代表某种社会现象的抽象符号,并在一定时期形成热点舆论。
比如”我爸是李刚”反映出网民对公权力的不信任,”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糖高宗”、”油他去”等网络流行语表达出当前我国民生领域的物价上涨问题。
(三)网络流行语体现出跨媒体传播的特性一方面,有很多语言是先在传统媒体中出现,之后在广大网友的引用和改造之下在网络上走红的。
比如”此处省略xx字”的流行语便来源于春节联欢晚会上赵本山小品《同桌的你》的台词,”甄嬛体”“若能......想必是极好的”、”倒也不负恩泽”来源于电视连续剧《后宫甄嬛传》。
另一方面,一些流行语本来是某一网络空间的特定用法,但传统媒体借用使其流行开来。
比如”淘宝体”“亲,......”最早见于淘宝网卖家对买家的亲切称呼,平面媒体的借用使得”亲”成为网络流行语,并成为网民广泛使用的”淘宝体”。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流行语在我们的日常交流中越来越常见。
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富有创造力的内容,对我们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通过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形成原因以及对社会的影响等方面,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文化进行深入探讨。
一、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
1. 简洁有力:网络流行语以简短、有力的语言表达方式闻名,可以通过极简的文字或图片,传递出丰富的情感和意义。
2. 创造性强:网络流行语往往具有创新性和独特性,是一种智慧的结晶。
它们可以通过对现有语言的重新组合、变形或引用,创造出新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3. 可塑性强:网络流行语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可塑性,可以根据不同的社会环境和语境进行变形和演绎,进而跨越地域和文化的界限,传播至各个角落。
4. 反应社会热点:网络流行语往往是社会热点和时事的反映。
通过对社会事件、流行文化等的关注和回应,网络流行语成为了一种集体记忆和共识的标志。
二、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网络流行语的形成离不开以下几个重要原因。
1. 社交需求:现代社会人们对社交的需求日益增长,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表达自我和获取认同感的工具,满足了人们的社交需求。
2. 快速传播: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传播速度大大加快,网络流行语通过快速的传播迅速在社会范围内流行开来。
3. 幽默与调侃:网络流行语往往以幽默和调侃为主旨,它们给人们带来欢乐和娱乐,成为人们放松心情的一种方式。
4. 群体认同:网络流行语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语言特点,形成了一种独有的群体认同感,使得人们更加愿意使用和传播这些网络流行语。
三、网络流行语对社会的影响网络流行语在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文化传承: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对于传承和发展本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它们可以传达和弘扬一种地域或群体的特色,丰富了社会文化的多样性。
试论我国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

试论我国当代网络语言的特点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局限性 (2)二、网络语言具有丰富性 (4)1、符号性 (4)2、缩略性 (6)一、网络语言的使用局限性网络的出现和发展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网络语言也应运而生。
通俗易懂、简洁明了的网络语言相对于传统的口语、书面语更为网民喜欢,语言的外在形式上也表现的十分突出。
但网络语言作为非传统语言,在规范上存在的弊端,犹如我国汉字的造词造字都是有根源的,网络语言的交际方式是通过电脑和网络进行传播的,如果没有网络和电脑,网络语言很难在其他媒体上生存。
网络语言的生造性和非规范性决定其通常只能存在于网络世界之中。
首先,根据其产生的环境决定的网络语言的使用具有局限性。
网络语言是从网络中产生的方便网络交流的一种语言,包括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和文字组合等,通常是在特定的网络媒介的传播中,表达其含义。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网民们为了提高网络交流的效率和达到例如诙谐的目的特性而采取的特殊表达方式,久而久之形成的网络语言,而这种语言也往往仅出现于网络媒介中,若将网络语言放置于现实生活的传统媒介中进行传播交流,会出现传播交流不便的现象。
其次,网络语言的使用年龄段,决定网络语言的使用具有局限性。
网络语言并非所有人都能了解熟知。
具CNNIC第35次报告,中国网民的年龄结构比重中,20岁-40岁的比重约为61.3%。
网民的年龄结构限制,网络语言的使用局限性。
很多网民喜欢“创新”语言,使用网络语言交流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词语的含义容易发生改变,如“菜鸟”一次,最初是指初涉网络的人,后来泛指对于任何领域或者活动都不太了解的人。
如“Q”以前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后来用作游戏聊天的时候,表示缺少的意思;“K”表示让人动作快或者开始的意思。
青少年接受新鲜事物能力强,运用、驾驭新事物的能力也强,在青少年的写作或在现实生活语用交流中,往往会在作文中,或语用交流时,出现一些老师家长看不懂的新兴网络语言,而且网络语言的构词随意,也容易让人产生误解甚至不理解。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和特征

浅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和特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流行语不断涌现,成为社会语言中一种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致力于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及其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的构词方式网络流行语主要通过不同的构词方式形成。
(1)童话语童话语·童谣是网络流行语的一种构词方式,通过简洁有趣的语句,使特定情景更形象生动。
如:“白雪公主与七位小矮人”、9婴熊的故事”等,在微博、微信等网络上大量使用。
(2)拼音缩写网络上广泛使用拼音缩写,以表达某种情绪或意义。
如:“哈哈”(HaHa)表示开心,“大家一起来(dajia yiqi lai)”表示所有人一起参与。
(3)英文及混合语英文及混合语也是常见的构词方式。
混合语是将中文与英文混合组成。
例如,在网络上流行的“滚出去!真空!”(Gone out! Vacuum!),表达的是对某种行为的憎恶,也是一种较为生动的语言表达方式。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征(1)简短而易懂网络语言特点是简短而易懂,多用一句话来表达某种情绪或价值观。
例如:“人到中年”(Renzhongnian),用来表示人从年轻到中年,多变化一下,就能配合不同场合,如:“人到中年,精神自然更佳”。
(2)以网友为中心网络流行语通常以网友为中心,有大量的模仿、致敬、互动等,可以紧密地结合,并得到网友的肯定和喜爱。
(3)模仿自然大众文化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受到自然大众文化的影响很大,如童话故事、影视剧台词等,它们被网友们大量使用,也在不断地演变着。
综上所述,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型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形成主要通过童话语、拼音缩写、英文及混合语等构词方式。
它具有简短而易懂的特点,以网友为核心,模仿自然大众文化。
网络流行语对于网络传播和社会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网络文化中特有的语言文字特征。
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

社交媒体等,
往往通过模仿、夸张等手法创造新词。例如,“daejeon”一词源于《太阳的
后裔》中的台词“대전(Daeseon)”,意指大型的、正式的、重要的场合。
2、特点对比
汉语网络词语具有简洁、生动、幽默等特点,在表达方式上更注重文字的巧妙
组合和创意。例如,“躺平”一词,通过将“躺下”和“太平”结合,传达了
网络词语的性质及特点
目录
01
一、网络词语的性质
02
二、网络词语的特点
03
三、网络词语对社会
文化的影响
04
参考内容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和表
达观点的重要平台。在这个平台上,网络词语应运而生,它们以独特的性质和
特点,吸引着广大网民的和讨论。本次演示将探讨网络词语的性质和特点,以
提高用户对语言规范的认识。
总的来说,网络词语的谐音使用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既带来了乐趣,也带来
了问题。我们应该在享受这种语言现象的也要注意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并积极
采取措施来规范网络语言的使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网络这个平
台来促进交流和理解。
参考内容三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词语也日益成为人们语言使用中不可或缺的一
“油腻”、“鸡汤”、“打卡”等词语,都与社会现实有一定的。这些词语的
存在和传播,为我们理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线索和视角。
4、影响年轻人的价值观:网络词语对年轻人的价值观产生了影响。一些积极
向上、富有正能量的词语,如“逆袭”、“燃爆”、“正能量”等,能够激发
年轻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而一些消极、负面的词语则可能会对年轻人的价值
3、符号性:一些网络词语并不具有实际的词汇意义,而只是作为一种符号,
网络流行语研究

网络流行语研究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互联网的普及应用,网络文化也逐渐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网络流行语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网络传播的特点紧密相连,成为了当今社会非常热门的研究课题之一。
本文将从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特点、形成原因以及社会影响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对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网络流行语的定义网络流行语是指在互联网上被广泛传播和使用的词语或表达方式,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具有代表性和强烈的感染力。
网络流行语通常是在特定的时间段和特定的社交平台上产生,并经过广泛传播扩散成为网络文化的一部分。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网络流行语具有明显的时间性和地域性,在不同时间和地区都会有不同的流行语诞生和流行。
由于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与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的兴起紧密相连,因此具有较高的时效性和传播速度。
此外,网络流行语还常常借用和创造了大量的网络新词和网络黑话,使其更加具有特色和代表性,方便人们进行表达和交流。
三、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网络流行语的形成原因可以从社会、心理和语言等多个角度进行解析。
首先,网络作为信息传播的媒介,为社会中的信息流通提供了更便捷、快速的渠道,同时也大大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从而促成了网络流行语的形成。
此外,网络流行语还与现代人的心理需求密切相关。
网络流行语通常能够在短时间内传递出特定的情感、态度或价值观,让人们在网络社交中迅速找到自己的归属感,并产生共鸣。
最后,语言的可塑性也是网络流行语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们在网络交流中常常会创造、演化和调整词汇,使其更符合自己的表达需求。
四、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影响网络流行语不仅仅是一种流行现象,更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和社会交流的特点。
首先,网络流行语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表达方式,带来了语言上的创新和多样性。
其次,网络流行语能够携带特定的情感、价值和态度,并通过传播流行起到调侃、娱乐、讽刺等多种效果。
最后,网络流行语还成为了一种社会认同和身份标识的表现,通过参与其中,人们能够感受到网络社交带来的归属感和满足感。
浅议网络流行语

中外文艺CHINESE &FOREIGN ARTS行语。
这些流行语孕育着丰富的情感和信息价值,其背一、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后对应的事件或现象,也具有极大的新闻价值。
因此,网络流行语的出现,大多都受到了传统媒体的高度关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注。
由于其权威性,流行语从网上走到网下,产生新一络上几乎同步发展流行起来、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轮的传播效果,与网络媒体形成合力,共同促成事情解句。
其特点很明显,首先,网络流行语一般由几个字构决。
比如“躲猫猫”在网上曝光后,引起了广大民众的成,简单明了。
比如之前流行的网络语“俯卧撑”“躲关注和质疑,传统媒体随即介入,深入挖掘,进一步扩猫猫”,仅仅三个字就简洁凝练地完成了对新闻事件的大传播通道,最终在各方舆论的压力下,云南省政府亲命名,直指对这两起非正常死亡事件官方解释中的蹊跷自出面表示“政府这次不再躲猫猫”,并且提出让网民之处,并且将平常的游戏和运动与沉重的死亡联系在一参与现场调查,还原事件的真相。
起,形成巨大的语言反差,给人们视觉和听觉上冲击网络流行语的大量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成为民意表力,引起人们对新闻事件的极大关注。
其次,新颖是网达的符号。
网民通过这些流行语,表达对自己生存于现络流行语的另一重要特征。
一是旧词新用,比如“打酱实社会的一种观点和立场。
以年轻人为主的网民,缘于油”最初是用在某男对“艳照门”的看法:“关我鸟对某些事件寻求真相无能为力,而又无法熟视无睹的无事,我出来打酱油的。
”于是,“打酱油”在网友的追奈,通过流行语(曲线救国“恶搞”,借流行语“起捧下竟然被赋予了“冷眼旁观”等全新含义;二是突破哄”),把这种关心以一种完全娱乐化甚至是讽刺的方常规语法规则,造成陌生化的效果。
比如“被就业”指式表现出来,表面上看似漠不关心,实际上这样的语言的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竟然已签了就业协议书,采用能在短时期内迅速流行起来,使得这些事情得到更多人副词加名词的句式,摆脱了传统书面语言的语法规则,的关注。
简析现代网络流行语

简析现代网络流行语简析现代网络流行语摘要:网络流行语作为信息时代潮流下的产物,大众、媒体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新语言形式,它的流行与其本质属性和影响是密切相关的。
本文从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和发展现状的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分析网络流行语对我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内涵;特点;影响;一、网络流行语的内涵和特点(一)网络流行语的内涵本文所称的网络流行语,是指伴随着现实社会事件的发生在网络上几乎同步发生、迅速流行、风靡于网络内外的热门词语,有时还被称为“网络雷词”或者“网络热词”,从属于网络语言。
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系统对社会现实最敏感的反映,它不仅是一个独特的语言现象,还是一个深刻的文化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时代性。
鲜明的时代性是流行语最突出的特点,作为流行语,也就是“流行”的一种,和其他流行事物一样,有其流行的阶段。
而不同的时间段内,所流行的事物是不同的,用来反映这些流行事物的流行语的情况也是不一样的。
时代性即指流行语所反映的特定时代的社会风貌、语言时尚和民众心理,聚焦式地反映社会生活随着现世界时代的变迁,网络流行语也会随着发生变化,就早期的网络流行语来看,主要来自2001年王骁炜编著的《实用网络流行语》,它聚焦式地放映了网络这个虚拟社区自身的变化以及网络对现实生活的冲击。
例如“大虾”、“伊妹儿”、“BT”等。
而2004年以后的年度网络流行语,则聚焦式地反映所处年代的网民对社会生活飞反映,如对社会风貌的认知,对社会重大事件和知名人物观点看法等。
例如2005年网络流行语的“海选”、“节约型社会”;2007年网络流行语中的“熊猫烧香”、“人肉搜索”;2008年网络流行语中的“打酱油”、“范跑跑”;2010年的网络流行语中的“给力”、“神马都是浮云”;2012年网络流行语中的“高富帅”。
由此看来,网络流行语时代性表现之一是聚焦式地反映社会生活。
动态性。
网络流行语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动态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动态性和时代性之间是密切相关不可分离的。
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解读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李清照的《如梦令》中,“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这是她对过去 生活的怀念,对战争的无奈。她的词中充满了哀怨与渴望。她怀念过去的生活, 但面对现实,她只能无奈地感叹。
品南宋词人乱世心
南宋词人,他们的词表达了他们的心声,他们的情感。他们的词中充满了对 生活的热爱,对国家的忠诚,对未来的希望。他们的词是他们的情感的真实反映, 是他们对生活的独特见解。他们的词是他们生活的写照,是他们心灵的印记。
内容摘要
此外,网络流行语的传播也受到地域和文化因素的影响,例如南方地区的流 行语往往带有幽默和趣味性,而北方地区的流行语则更加注重实效性和功能性。
内容摘要
总之,传播语言学层面的网络流行语研究为我们理解互联网时代的语言发展 趋势和社会文化现象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构成要素、特 点、传播机制以及语言学层面的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 分析当代社会的语言现象和文化内涵。未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语言学的不断发 展,我们相信这一领域的研究将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结论
结论
社会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emo”的使用与解读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从 社会文化因素、社交媒体的影响、语境的影响、心理认同和社会符号系统等方面 进行探讨,可以更深入地理解“emo”作为一种网络流行语背后的社会文化内涵 和语言学特征。随着网络流行语的不断发展,“emo”在未来可能会继续演变和 流行,值得进一步和研究。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emo”
4、心理认同:“emo”作为网络流行语,往往与年轻人追求个性和独特性的 心理认同有关。通过使用“emo”,年轻人可以展示自己的独特性和个性化风格, 寻求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
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看“emo”
网络流行语主要特点

网络流行语主要特点时效性很好很强大(时间不详):最初来源据称源自马克思在1845写成得重要著作Theses on Feuerbach《关于费尔巴哈得提纲》中有提到工人阶级在兴登,卡瓦仑切以及莱茵地区得斗争时说"sehr gut, sehr beeindruckend, sehr harmonisch. M翻译成中文就就是“很好,很深刻,很与谐”。
其作为网络语言得使用则最早源自猫扑,其最初使用则有以下儿种说法:1、在猫扑网使用了关键字屏蔽之后,诸如“SB” 一类得词汇均无法打出。
于就是猫扑得网友便用“NB”来代替原来“SB”得含义而“NB”得原本含义则使用"很好很强大” 一词来代替;2、在天涯有一位网友在数年之前发表了一个贴子,但无人问津;数年之后,此人自问自答地回复了这个帖子(一说为此人自己都忘记了这贴就是自己发得)。
于就是此后跟贴得网友们惊呼:“自挖自坟、自问自答、自娱自乐,很好,很强大”。
很黄很暴力:北京某小学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出得一句话,迅速成为网络热词!很傻很天真:出处艳照门,阿娇用于形容自己得话。
斯巴达(2007年上旬):原自电影《这不就是斯巴达》,指进入极端亢奋得脑残状态。
Nice Boat(2007年下旬):原自《school days》最终话停播事件,属于广义形容词,也可扩展为“Nice XXX”。
失态(2007年末):原自《高达00》笫十话中某人台词:“这就是何等得失态”,属于广义动词,也写作“师太”“湿态”。
回老家结婚(2008年春):在很多影视作品及ACG得场景都有类似得语句,但就是通常说出此话得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而将此话发扬光大得则就是龙之塔(卜。
/b 7一方①塔〜the Aegis of URUK〜),此句共出现于第一集8分50秒及13 分55秒(SOSG字幕组)、、、说出此话之人果然下一幕立马挂掉,真可谓就是禁句啊!此话现在更多就是用来表达对现实情况得无可奈何。
网络流行语文化内涵浅析

网络流行语文化内涵浅析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流行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这些流行语受到大众的广泛使用和传播,形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对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入分析。
一、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通常来源于互联网上的各种社交媒体平台、论坛、聊天工具等。
例如,在微博上,一句有趣的表达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引起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从而在社交网络中迅速传播开来。
这些流行语往往因为其特别的创意和幽默而受到大众的喜爱和接受,从而成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
二、网络流行语的特点1. 简洁性:网络流行语通常使用简短的词语或词组来表达复杂的概念,具有很高的概括性和代表性。
例如,“笑cry”代表非常搞笑,可以引起人们发笑的程度;“一键三连”是指在视频平台上同时点击“点赞、收藏、分享”三个按钮。
2. 创意性:网络流行语通常富含创意和幽默,能够新颖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独特的组合和谐搭配,它们能够引起共鸣,并且很容易让人记住和传播。
例如,“996”指的是工作时间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反映了对高强度工作文化的调侃和抵制。
3. 多义性:网络流行语常常具有多义性,同一词语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产生不同的解释和理解。
这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联想和想象空间,使得流行语更具互动性和表现力。
三、网络流行语的文化内涵1. 时代特征: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流行文化现象,反映了当前社会的时代特征和价值观念。
比如,“佛系青年”这个流行语充分体现了现代年轻人对压力的调适和追求内心平和的态度。
2. 社会热点:网络流行语往往紧密联系和揭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和事件,成为人们对社会现象进行讽刺和反思的一种表达方式。
例如,“996”流行语的兴起是对劳动制度问题的讨论和关注。
3. 情感共鸣:网络流行语通过幽默和创意的表达方式,能够轻松地打动人们的情感,引起他们的共鸣和共享。
这不仅仅是一种文字游戏,更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和交流。
流行语言的特点

流行语言的特点
流行语言,顾名思义,是为大多数人所普遍同意的语言,能够说是逐渐进展的一种“新新文化”。
在某种程度上,流行语言是社会现象的即时反映,它或多或少充当了“社会变化集结号”的角色,而且它具有自己独特鲜亮的特色。
1、标新立异,追新求奇,富有创造性。
比如“旧瓶装新酒”,大胆改造旧词,或者直截了当创造并使用新词新语等。
符合了现代人喜爱张扬个性的人性特点。
2、幽默风趣。
即用“反语”、“别解”、“比喻”、“仿拟”等修辞手法,有意对词语的意义作歪曲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解释,并通过这些变化,赋予其嘲讽意味,达到幽默风趣的效果。
3、简单快捷。
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迫切需要一种简单、方便、快捷的语言,以期达到缩短表述和写作时间的目的。
因此,常将复杂的词语简单化,从而成就了流行语。
4、形式多样。
由于汉语中词及词以上的语言单位都能独立运用并表达丰富的意义因此造就了流行语言“形式多样”的特点。
有的为单个的词或短语,有的为句子,有的编成民谣,有的用英文表达或英汉夹杂,有的那么以数字形式出现。
浅谈网络用语3篇

浅谈网络用语网络用语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用语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式之一。
网络用语的出现大大简化了人们的表达方式,可以更加快速和简洁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本文将从网络用语的定义、特点和使用等方面进行浅谈。
一、网络用语的定义网络用语,是指指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的新型语言,它通过特定的字符组合、谐音、缩略语等表达方式,以更加简单、快捷的方式进行在线交流和沟通。
网络用语的形式多样,包括单词缩写、表情符号、汉语拼音、数字、英文等等。
网络用语具有时间性和流行性,其中很多词汇短暂流行,过一段时间就会被新的网络用语所取代。
二、网络用语的特点1.简单性:网络用语通常采用简略的表达方式,用尽可能少的文字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
比如,“LOL”就可以代表“Laugh out loud”,意为“大笑”。
2.流行性:网络用语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流行性,往往在一段时间内广泛流传和使用,但过一段时间后可能会被新的网络用语所替代。
比如,“草”曾经是网络上的一个流行词汇,现在已经被淘汰。
3.多样性:网络用语的形式多样,采取了各种各样的语言表达方式,如缩略语、“emojii”(表情符号)、汉语拼音、数字、英文等等。
这些网络用语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需求进行选择和使用。
4.表达感情:网络用语不仅可以起到简化表达的作用,还可以用于表达情感。
通过选择适当的表情符号、颜色或语言表达方式等,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图。
三、网络用语的使用1.适应网络环境:网络用语是在互联网环境下产生和流行起来的,因此在使用网络用语时要适应这个特定的环境,注意时效性和文化差异等。
2.了解网络用语的含义:在使用网络用语时,要确保自己了解其具体含义,不要误用或误解。
另外,由于网络用语的流行速度很快,新的网络用语也不断涌现,我们需要时刻跟进学习和了解最新的网络用语。
3.适当使用网络用语:网络用语虽然可以极大地简化表达方式,但是在某些正式的场合或对交流对象的不同要求下,仍需要使用正式的表达方式,避免使用网络用语。
网络语言的特点 2

2 求新求异的心理
年轻人具有很强的创造力,追求个性,特立独 行。在网络这个完全自由、独立的平台上,他 们不用拘泥于陈规,积极创造有自身特色的语 言,并且期望得到众人的承认,只要能被大范 围接接受和使用,这个新创的语言就融入到网 络语言中了。也造就了网络语言动态化的特点。
(1)别字构成 即使网民都有追求快捷高效 的心理,但追求幽默、个性 的心理仍让他们放弃速率而 追求风趣的表达效果。比如, 被无数蚊子咬了叫“新蚊连 啵”(新闻联播),这四个 字要比打正确的花费时间更 多,如此不高效的表达,只 为满足自身求新求异的心理。 例:大侠——大虾(对网络、 电脑十分熟悉的资深网民) 虾米——什么 灰常——非常
网络语言的特点
1 追求快捷高效的心理
现在,是互联网覆盖全球的时代,参与网 络交际的网民在网络信息传递过程中比面 对面交流多出了“键盘输入”这一环节, 这就限制了交际的速度和效率,必然导致 网民追求高效快捷心理的产生,所以他们 往往没有耐心来保证打字的准确性,于是 就用同音字来代替。 例如:楼猪——楼主 杯具——悲剧 果酱——过奖 正所谓歪打正着,因其表现新奇,广大网民 乐于接受。这种追求高效快捷的心理,充 分体现了省力原则,简洁明了的网络语言 让事务繁杂的网民们能够从容的应对激烈 竞争的社会,并且让他们的工作充满新鲜 感,快乐的工作、学习和交流。
(2)约定俗成的迅捷 网络语言不需要“批准”其 创造力不受“正统”传媒的 编辑的过滤和限制,网民可 以自己制造和使用。例如, 广东电视台就陈冠希一事采 访一路人时,对方说:“关 我什么事,我是出来打酱油 的”。之后立刻红遍大江南 北,甚至衍生出“酱油族”。 寻遍各大论坛,几乎每个帖 子都有“酱油男”的身影, 于是酱油族誓将打酱油进行 到底,“打酱油”成为众多 网民的口头禅。
探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点

探讨网络语言的社会语言学特点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语言形式,具有自己独特的社会语言学特点。
本文将探讨网络语言的几个主要特点。
1. 简洁性与速度网络语言以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为主,追求快速传递信息的目的。
网络上的交流往往需要在有限的字数或字符限制内完成,因此网络语言常常使用缩略词、略写、符号等形式来减少表达的复杂性和冗长性。
这种简洁的特点使得网络语言能够在信息传递中实现更高的效率。
2. 创新性与创造性网络语言是由用户主导的,因此在其演变中常常体现了创新性和创造性。
用户通过创造新词汇、造句方式、表情符号等方式来丰富和扩展网络语言的表达能力。
网络语言的创新性与创造性使得它能够快速适应不同用户的需求,并形成独特的网络文化。
3. 幽默与趣味性网络语言往往具有一定的幽默感和趣味性,这是由于用户在网络交流中追求轻松、愉快的氛围所决定的。
网络语言中的表情符号、绘文字、调侃用语等元素都可以增加交流的趣味性。
幽默与趣味性的存在也有助于增强用户间的情感共鸣和互动。
4. 多样化与流行性网络语言的多样化体现在不同地区、群体、年龄段等具有不同背景的用户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网络语言形式。
这些形式可能包括特定的术语、流行语、网络梗等。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传播速度的加快,一些网络语言现象也在较短时间内风靡全球,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虽然网络语言具有以上几个主要的社会语言学特点,但也需要注意的是,网络语言的使用应适度、恰当,避免对传统语言研究和表达的影响。
在正式场合和正式文体中,仍然需要使用符合传统规则和惯的语言表达方式。
总之,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具有简洁性与速度、创新性与创造性、幽默与趣味性以及多样化与流行性等社会语言学特点。
我们应该认识到网络语言的重要性,并加以适当的运用和理解。
现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与影响分析

现代汉语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与影响分析网络流行语是指通过网络传播并在网上广为流传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代表着当代汉语的发展和变化。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特点与影响是我们研究语言演变与社会文化变迁的重要方面。
本文将从语言特点和影响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语言特点1. 创造性与刷屏性:网络流行语通常由网友创造,并在网络中刷屏式传播。
这些流行语往往以独特的表达方式、幽默的内容和夸张的形式吸引人们的注意。
例如,“666”、“不科学”、“脑洞大开”等。
这种创造性的语言特点使其具有让人耳目一新的魅力。
2. 简洁明了:网络流行语追求简洁明了的表达方式,通常使用缩写、拼音和简单的汉字组成。
例如,“666”代表赞美,指的是“牛逼”。
这种简洁明了的表达使得网络流行语更容易在短时间内被传播和理解。
3. 多样性与更新快速:网络流行语种类繁多,更新速度快。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新的流行语不断涌现,很容易就会替代旧的流行语。
网络流行语充分展示了汉语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反映了时代特征和文化氛围。
4. 趣味性与互动性:网络流行语常常带有趣味性和互动性。
人们使用网络流行语不仅是为了表达某种情感或态度,还常常用于娱乐和社交目的。
例如,“致敬师傅”的表达方式,即以一种夸张的方式向某人致敬,逗乐友人。
这种趣味性和互动性使网络流行语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
二、影响1. 反映社会文化:网络流行语是社会文化的一种反映,它直接反映了当代社会现象和人们的思维方式。
网络流行语的产生与流行,让人们从中感受到当下的文化风貌和社会热点。
例如,“表情包”、“梗”、“搞事情”等网络流行语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当代社会的热点和话题。
2. 促进社交互动:网络流行语促进了人们之间的社交互动。
人们使用网络流行语与他人进行群体沟通、表达共鸣、传递幽默和调侃等。
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工具,拉近了人们之间的距离,增强了社交互动的快乐和乐趣。
3. 影响词汇和语法: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对现代汉语的词汇和语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流行语基本特征探析

网络流行语基本特征探析1网络流行语发展简析网络流行语是新媒体发达及普及时期产生的一种文化传统,不仅是中国乃至全球社会的新一波文化现象,也是网络用户表达情感的重要信息渠道。
网络流行语的本质一直都是以一种让网络用户可以较快辨认的对话形式,并以一种联结在线及离线两个世界的方式,传递广泛的讯息以实现较高的共同性与互动性。
随着社会信息量的不断增加,网络作为主要的沟通渠道,网络流行语迅速发展至今日,加上二次元文化和一些人群特有的流行文化深入社会,亦使得它更加流行及普及。
2网络流行语类型分析网络流行语可以分为三种主要类型,他们是简拼词、浮桥词以及英文混杂词。
简拼词是指以中文简拼的形式表达,如:“努力mk (make)能量”、“PJ(Pet Joke)”、“就你那一招(That's your way)”;浮桥词是指以分词及描述性词汇拼接而成的词,如:“嗨皮(Hi-Hi)”、“亢奋(Over-happy)”;英文混杂词是指以中式发音形式释义而成的英文词组,例如:“剁椒(diao jiao)”、“变态(bian tai)”、“穿搭(chuan da)”。
近年来,也有另类网络流行语的出现,例如表情包、短片以及活动,伴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而不断扩大。
3网络流行语特点探析网络流行语是在即时通讯及网上聊天当中使用的一种文化传统,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应用广:网络流行语在QQ空间、微博等社交网络当中使用非常普遍,网络流行语甚至被引入纸质媒体,成为新的文化符号;(2)生命力强:网络流行语遵守流行规律,适应网络文化的发展要求,受到不断的推陈出新,同时一些经典语言也会被延续代代相传;(3)同延性强:网络流行语的互动性及时更新性更强,无论是双关语还是搭配图片等含有情绪色彩较强的表情,给人一种轻松舒服的感觉;(4)实用性强:网络流行语可以在不太陌生的情境里使用,可以为更大范围的话题展开讨论。
4网络流行语影响分析网络流行语的发展引发了一些正面及负面的影响,首先,网络流行语使得交流变得更加便捷,减少了文字描述中繁多的字词,同时能够更快的把讯息发出,使得跨文化传达更加容易;其次,网络流行语也被非文字性信息所取代,如表情包、短片等,可以更有效的表达不同的情绪,但这种情绪表达缺乏一定的思想深度,也缺乏可作参考的价值;此外,部分网络流行语也带有不良内容,存在对多元文化和口头文化的借助及传播,也有负面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络流行语主要特点时效性很好很强大(时间不详):最初来源据称源自马克思在1845写成的重要着作Theses on Feuerbach 《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有提到工人阶级在兴登,卡瓦仑切以及莱茵地区的斗争时说“sehr gut, sehr beeindruckend, sehr harmonisch.”翻译成中文就是“很好,很深刻,很和谐”。
其作为的使用则最早源自猫扑,其最初使用则有以下几种说法:1、在猫扑网使用了关键字屏蔽之后,诸如“SB”一类的词汇均无法打出。
于是猫扑的网友便用“NB”来代替原来“SB”的含义,而“NB”的原本含义则使用“很好很强大”一词来代替;2、在天涯有一位网友在数年之前发表了一个贴子,但无人问津;数年之后,此人自问自答地回复了这个帖子(一说为此人自己都忘记了这贴是自己发的)。
于是此后跟贴的网友们惊呼:“自挖自坟、自问自答、自娱自乐,很好,很强大”。
:北京某小学生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说出的一句话,迅速成为网络!很傻很天真:出处艳照门,阿娇用于形容自己的话。
斯巴达(2007年上旬):原自电影《》,指进入极端亢奋的脑残状态。
Nice Boat(2007年下旬):原自《school days》最终话停播事件,属于广义形容词,也可扩展为“Nice XXX”。
失态(2007年末):原自《高达00》第十话中某人台词:“这是何等的失态”,属于广义动词,也写作“师太”“湿态”。
回老家结婚(2008年春):在很多影视作品及ACG的场景都有类似的语句,但是通常说出此话的人都不会有好下场...而将此话发扬光大的则是龙之塔(ドルアーガの塔~the Aegis of URUK~),此句共出现于第一集8分50秒及13分55秒(SOSG字幕组)...说出此话之人果然下一幕立马挂掉,真可谓是禁句啊!此话现在更多是用来表达对现实情况的无可奈何。
(2008年夏):源自广东电视台的某次采访。
被问及对艳照门的看法时,受访人的回答“我只是出来打酱油的”,现在在网上一般用来代替“路过”用来进行快速回复。
(2008-5-20):一位网名叫“毒死狗熊”的百度吧友在魔兽世界贴吧发帖子问"LZSB"是什么意思,另一位百度吧友回复了四个字“兰州烧饼”成此典故,之后广为流传,成为一个新生词语。
兰州烧饼,首字母为“LZSB”LZ可以引申为楼主。
回复此词语后,表示对楼主的鄙视,对楼主智商的怀疑。
但本词的语气较之“LZSB”稍轻。
(2008年夏):据调查,最早恶搞“做俯卧撑”的帖子出现在7月1日19时59分,网友“流芳苑主”发表了《吃面要吃雪菜肉丝,运动要做俯卧撑!身体倍儿棒!》的帖子,网友纷纷效仿恶搞“做俯卧撑”。
释义:①增强臂力的一种辅助性体育运动。
两手和双前脚掌撑地,身体俯卧,两臂反复弯曲和撑起,使全身平起平落。
②对某事不便或不愿发表意见。
例句:①不关我事,做三个俯卧撑就走②不要再吵了,大家做做俯卧撑不好吗?在百度的“俯卧撑吧”——一个在2006年8月27日以请教网友“练俯卧撑的问题”起家的贴吧里,7月1日8时前还只有70多个帖子,而到昨晚10时,帖子已经过万。
在互联网上,“俯卧撑帖”更是数以万计。
“善意提醒:今后莫做俯卧撑,小心伤害无辜”,网友“拎砖四顾茫然”说。
除了用它表达对瓮安事件的关注,“做俯卧撑”用法也广泛起来,有点类似“我是出来打酱油的”,“做俯卧撑”成了网友对一些问题因某种原因引而不发甚至做立场中立状的代名词。
“宅女”“宅男”能不出门就不出门,只要送饭上门管饱就成。
这是“宅女”的口号。
这些年轻美女家门一关自娱自乐。
“宅女”大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出生的独生孩子,在疼爱的目光下成长,步入社会难以一下子展示自我,于是在网络虚拟世界寻找舞台。
随后,看到“宅男”的概念随之也被引入。
“夏骗骗”“夏骗骗”一词源于夏纪梅学术造假事件。
2009年9月夏纪梅伙同王哲等人,在申报2009年度“国家精品课程”(本科)时,张冠李戴,大肆造假,骗取名利。
此事被打假名师、中山大学副教授郭颐顿在着名学术打假网站“新语丝”上公开揭露,震惊中外。
从此以后,“夏骗骗”成为学术造假的代名词。
“”“山寨”一词源于广东话。
是一种由民间力量发起的产业现象。
其主要特点主要表现为仿造性、快速化、平民化。
主要表现形式为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成名品牌,涉及、、游戏机等不同领域。
这种文化的另一方面则是善打擦边球,经常行走在行业政策的边缘,引起争议。
,如今,什么都有山寨版了,就连电视也有山寨版《丑女无敌》了。
看来,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草根创新、群众智慧的烙印,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式山寨。
“被雷到了”源自2008年08月26日的一则新闻“男子发誓欠钱被雷劈,话音刚落被雷电击伤”,福清东瀚一男子为赖账,手持铁棍时不惜对天发誓,称如确实欠钱就遭天打雷劈,结果一分钟后就遭雷击,所幸最终经抢救脱离生命危险。
从此以后,“被雷到了”成为让人感到很无语,很无奈,很”冷”的代名词。
“织毛衣”源自一首网络歌曲《织毛衣》。
后来就是指在微博上提出建设性和批评性意见。
近年流行语1.思想有多远,你就给我滚多远———名言改编,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
2.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人———屈原《》中的原句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此流行语仅改一字,便透出了人生的无奈。
3.烧香的不一定是人,也可能是熊猫———2007年初,“熊猫烧香”病毒肆虐网络,短短两个月内,这只举着三根香的熊猫和它的700多个变种病毒让数百万电脑用户深受其害,数据的安全荡然无存。
4.我不是随便的人,我随便起来不是人———最初的网络签名,表达“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初级愿望,人人本性中都有阴暗的一面,因环境而定。
5.好好活,就是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好好活———电视剧《士兵突击》主人公许三多的名言。
意义的本身也许并没有意义,但相信意义却让人有了坚持生活的理由。
6.农妇,山泉,有点田———一大学生最低奋斗目标,灵活引用,化用无痕。
随着近年大学生就业的困难,部分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
7.大师兄,现在二师兄的肉比师父的都贵了———网上流传的沙僧对孙悟空说的话。
从2007年5月开始,全国各地的猪肉价格便开始陆续上涨,与此同时,其他肉类、鸡蛋等的价格也跟着水涨船高,并带动着CPI连续几个月高位运行8.骑白马的不一定是王子,也有可能是唐僧9.有翅膀的不一定是天使,也有可能是鸟人10.不抛弃,不放弃———电视剧《士兵突击》中钢七连的连训。
让人们感觉重新找到了友谊、亲情等这些被紧张生活所冲淡的温情。
汶川地震中也激励了无数的人们。
11.生,容易;活,容易;生活,不容易!12.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13.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14.哥吃的不是面是寂寞。
15.不要恶搞姐,姐会让你吐血。
16.每一个成功的奥特曼背后,都有一群默默挨打的小怪兽。
17.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只怕猪一样的队友。
后的主要任务就是制造08后19.别跟我谈钱,多伤感情啊;别跟我谈感情,多伤钱呐。
20.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一)流行语给人们带来的正面影响1、减轻人们心理压力快节奏的生活使人们觉得特别疲惫,人们这样太多的负面情绪急需发泄,而不受约束、幽默、快捷的流行语自然承担了这样的任务,成为了现今人们发泄方式之一。
比如:一直被很多人挂在嘴边的“正能量”,不仅激励自己也激励他人,这股力量使我们对未来有了更美好的憧憬与渴望。
现今有些社会现象不被人们所接受,作为大众无力去改变时,就会想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受到更多人关注,这时流行语就充当了这个角色。
“费斯克认为,“话语是一种被社会化发展出来的语言或再现系统,以赋予和传播一整套有关某一重要话题的含义”。
网民从网络媒体中获得强大的话语生产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动摇了传统媒体一贯拥有的话语霸权地位,形成一股制衡的力量。
[3]”比如:14年关注度最高的马航失联,人们在各种猜疑没办法解释的时候,就由“爸爸,去哪了”联想到“飞机,去哪了”,其实都是希望通过各种流行语引起人们的重视,已达到更多媒体与政府的关注,使失联事宜快速浮出水面。
2、口语化易于理解,提高效率文言文与方言不通用的主要原因就是不易理解,交流困难。
流行语却不同,它简单、易于理解、交流。
“网络流行语总体趋向于口语化,很多流行语在应用过程中变成了普通流行语,对人们的影响日益增大。
[4]”人们不再用繁琐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而这些简单幽默的流行语生动形象的表达出来,也大大节约了人们的时间,提高了人们交际的效率。
比如:“MM”表示美眉;“886”表示下线、再见;“*@_@*”理解为崇拜的眼神。
简单的字母、数字、符号就可以理解深层含义,交流顺畅,效率较高。
3、拓宽了传统语言选择的空间传统语言相对于流行语言较繁琐,而传统语言不能以快捷的方式输出所需要的信息,流行语言却能弥补这个缺陷,并且独特的语言也受到了更多人关注。
很多报纸杂志在标题用语上下足了工夫,其中就有很多标题借用了网络流行语来吸引人的眼球。
比如:由王宝强在《士兵突击》里面一句“不抛弃、不放弃”写出的新闻标题《不抛弃、不放弃四川,挺住!》。
不仅在网络标题中比比皆是,在报纸传统媒体上也是随处可见。
(二)流行语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1、语文课堂教学受到流行语的冲击汉语素有“雅言”之美誉。
谈吐优雅,是一个人文化素养高的体现。
可是有些学生为了张扬个性,宣泄情绪,故意用低俗粗鄙的语言在校园流行。
低俗的流行语,如“我的理想是当个‘白骨精’”(“白骨精”指白领、骨干、精英)。
“白骨精”听起来令人毛骨悚然,哪里还有美感可谈呢?粗鄙的流行语,如“卧槽”、“你脑子被驴踢了”、“脑残”等等。
“语言文字工作者和熟练掌握了规范化语言文字的成年人,对网络语言的正误是非一般具有较好的判断力和较强的免疫力;而那些尚处于未成年阶段,思想和性格都不够成熟的年轻学生,则非常容易受到网络语言当中负面、消极因素的影响。
[5]”流行语使用最为广泛的人群是青少年,而青少年正是接受课堂教育的时期,那么语文课堂教学就面临着矫正学生正确使用流行语的任务。
2、中老年人群难于接受理解流行语虽然盛行,也被很多人接受并使用,但还是很多中老年人跟不上这个步伐。
如2014年春晚流行语“你不怕开水烫(死猪);慢点说,你那嘴是租来的,你着急还呀;你的学历是胎教吧等等人气很高。
就在网友火热吹捧这些流行语的时候,不少中老年人则是在晚辈的解说下,勉强理解。
中老年人为何会感叹“不理解”?就说明这类不规范的语言还很难全部走进人们的生活。
网络流行语既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同时也产生了困扰,在使用流行语过程当中,一定注意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合理正确的使用网络流行语,使其更好散发流行语独具的魅力。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