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参谋长——吴逸志

合集下载

抗战中哪位中国将领曾四次指挥会战击败日军

抗战中哪位中国将领曾四次指挥会战击败日军

抗战中哪位中国将领曾四次指挥会战击败日军?近日,由董亚春执导、张丰毅主演的大型电视连续剧《长沙保卫战》在央视八套热播,该剧主要讲述了抗战期间在长沙进行的四次攻防战。

剧中,被称为“老虎仔”的广东名将薛岳临危受命,其在长沙大火后赴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指挥数十万虎贲将士逐退了日军对长沙的三次进攻,由此稳固了重庆大后方并为抗战胜利立下卓越的功勋。

抗战结束后,薛岳曾于1949年12月担任海南防卫总司令并组织“伯陵防线”,次年4月被击败后撤入台湾。

少为人知的万家岭大捷1938年7月,日酋畑俊六大将指挥70万华中派遣军沿长江两岸围攻武汉,国军则以120个师总兵力约110万人迎战,武汉会战由此拉开序幕。

7月下旬至8月初,日军第11军所属的第106师团沿南浔铁路两侧向江西德安方向推进,但在这里,他们遭遇了成军以来的最大噩梦。

赣西北是第九战区第一兵团司令薛岳的防区,这一带为典型的江南丘陵地区。

为适应山地行军,第106师团长松浦淳六郎命所部放弃战车及重武器,除一部留守马回岭外,全军主力一万余人改编为驮马大队,以利于穿隙前进。

10月2日,106师团主力进抵万家岭地区,但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等待他们的是枕戈待旦的十万国军。

薛岳的计划,就是要让日军长驱直入,然后利用地势将其一举围歼。

用薛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这个反八字阵势,如袋捕鼠,又如飞剪,敌犯右则左应,犯左则右应。

敌若钻进来,就很难逃出去。

”从10月3日起,松浦淳六郎即感觉情形不对,之前进军途中只受到小规模袭扰,但进入万家岭一带后,明显有师以上的中国军队对其展开攻击。

日军第11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也发现了这一情况,其立即命令106师团向北转进,并向27师团迅速靠拢;同时,又令27师团警戒106师团右翼,企图把106师团接出重围。

但是,日军的救援在麒麟峰遭到国军李汉魂部的顽强阻击,直到战役结束,27师团仍被隔离在万家岭主战场外。

10月4日后,十万余国军陆续靠拢,对106师团合围之势已成。

长沙保卫战将领

长沙保卫战将领

薛岳吴逸志李玉堂十军军长李仲辛 (1912-1948) 李仲辛,追赠中将。

湖南长沙人,生于1912年8月12日。

黄埔军校第6期交通科、陆军大学第11期毕业。

曾任军令 李仲辛和国民党第1军后来的中将军长李树正将军及国民党第5军200师少将师长周朗都是陆军大学第十一期的同学 ,关糸要好.李仲辛在豫东战场上被解放军流弹击中阵亡后,李树正和周朗首先参加在南京举行的李仲辛追悼会 上,两人都流下眼泪,同时,李树正的夫人和周朗的夫人都不约而同搀扶因悲伤过度,无法从失去心爱的夫君的痛苦中解科、陆军大学第11期毕业。

曾任军令部无线电信教导大队少校队附,1935年任军令部上校科长,抗战爆发后任南京卫戍司令长官部侍从参谋,参加南京长周朗都是陆军大学第十一期的同学加在南京举行的李仲辛追悼会度,无法从失去心爱的夫君的痛苦中解脱出来而一度昏过去的李仲辛夫人周黛西,并进行好言劝慰.京卫戍司令长官部侍从参谋,参加南京保卫战,1939年6月任第94军185师参谋长,1941年7月任第94军185师553团团长,1942年3月任185师副师长兼3团团长,1942年3月任185师副师长兼政治部主任,1943年10月任第66军185师少将师长,曾参加宜昌、鄂西、常德会战,1946年任整编第75师副师长常德会战,1946年任整编第75师副师长,参加全面内战.1947年9月任整编第66师师长,1948年6月22日在豫东战役中于河南开封被我解放军流弹击中阵战役中于河南开封被我解放军流弹击中阵亡,年仅36岁.9月9日被国民党追赠为中将。

其妻周黛西是国民党陆军总部医院护士长,因得知李仲辛的死讯后部医院护士长,因得知李仲辛的死讯后痛不欲生于1949年3月在南京忧郁而疾去世,并留下一女叫李莎。

其女李莎后来被台湾情报部门发展成为间谍。

莎后来被台湾情报部门发展成为间谍。

鲜为人知的一场“百师大战”

鲜为人知的一场“百师大战”

鲜为人知的一场“百师大战”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认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历次会战,基本上属于“被会战”,即日军主动发起攻势,中国军队被动因应。

这种看法,可谓对抗战史缺乏最基本的了解。

实际上,仅在1939-1940年间,中国军队即先后对日军发起过四月、七月、秋季与冬季四次攻势。

其中,尤以“冬季攻势”规模最大,投入总兵力达192个师,预计用于攻击者132个师,最终直接参战兵力约71个师,55万余人。

“冬季攻势”于1939年11月1日正式启动,至1940年3月结束。

之所以选择于此时发起如此大规模的对日主动作战,乃是因为按照第一次南岳军事会议所制定的整军计划——“将全国现有部队三分之一配备在游击区域——敌军的后方,担任游击;以三分之一布置在前方,对敌抗战;而抽调三分之一到后方整训。

……每期整训期间,暂定为四个月;一年之内,即须将全国军队一律整训完成”——至1939年10月,已然完成。

“冬季攻势”之目的,是为了“消耗敌人导国军尔后作战有利”。

其大致部署如下:“以军事委员会直辖整训部队主力,加入第二、第三、第五、第九各战区实行主攻;第一、第四、第八、第十及鲁苏、冀察各战区向当面之敌实施助攻,以牵制敌之兵力,而策应主攻方面之作战,并限期分别实施。

”“冬季攻势”之作战方针,军委会的指示是:“任攻击各部队,应注重敌军交通要线,实施广正面之攻击,首须将其各交通路节节切断,使其兵力分隔,前后不能相应,诱导敌人于要点外,行运动战而击灭之。

依状况控置主力于待机位置,截断其策应赴援之敌,或乘虚取其要点。

但务需特别注意,避免攻坚。

”“冬季攻势”之战果,因覆盖面甚广,且正规战、运动战、游击战等诸种战斗模式并存,造成统计困难,遂产生多种意见,如《蒋公大事长编》中谓:此役,“展开对豫中、晋南、江南、粤北、鄂北、湘西、绥西、赣北、冀中、冀南、鲁西、苏北之全面攻击,先后有南昌之捷,开封之捷,粤北之捷,包头之捷,毙敌至七万七千三百余众。

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

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抗日战争时国民党“抗日十大名将”你知道多少?导语: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人,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张自忠,字荩臣,山东临清人,陆军二级上将,著名抗日将领、民族英雄,第五战区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

先后参与临沂向城战斗、徐州会战、武汉会战、随枣会战与枣宜会战等。

1940年5月16日,在襄阳与日军战斗中,以身殉国,年仅49岁,是抗战时期牺牲的国军最高将领。

其夫人李敏慧悲痛绝食七日而死。

抗日第一将领首推张自忠将军,他在台儿庄战役中重创日寇坂垣师团,获得临沂大捷;收复枣阳桐柏,获得鄂北大捷,还获得过襄东大捷,被老百姓称为活关公。

张自忠殉国后,日本军队为其举办了盛大的葬礼。

当日,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夜间突袭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

张自忠的尸骨运回后方后,经检视,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

日军为免伤到张自忠遗体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

蒋介石将张自忠迁葬重庆,在码头迎接张自忠将军时,蒋介石抚棺大恸,十余万百姓流泪。

1943年,周恩来评价张将军:“迨主津政,忍辱待时,张上将殆又为人之所不能为。

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国一役。

每读张上将于渡河前亲致前线将领及冯治安将军的两封遗书,深觉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抗战军人之魂”。

孙立人,字抚民,号仲能,安徽舒城人,陆军上将军衔,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

第一次缅战时任38师师长,仁安羌之战以一团兵力击败日军4000余人,以少胜多为其赢得国际声誉。

胡康河谷战役击毙日军3200余人。

孟拱河谷战役击毙日军6800余人。

第二次缅战生活常识分享。

电视剧 长沙保卫战

电视剧 长沙保卫战

电视剧长沙保卫战李雅荣2015年6月24日《长沙保卫战》是由湖南和光传媒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浙江美浓影视有限公司投资拍摄战争剧,并由董亚春执导,张丰毅、佟瑞欣、郑昊、戴娇倩等主演。

该剧讲述了中国军队与侵华日军在长沙进行的四次大规模攻防战。

该剧将于2014年12月15日在央视八套全国上映。

基本信息中文名长沙保卫战出品时间2013年制片地区中国大陆拍摄地点浙江省横店影视城首播时间2014年1月27日导演董亚春编剧钱木林主演张丰毅,佟瑞欣,郑昊,戴娇倩,李强集数36集每集长度45分钟类型历史、战争上映时间2014年12月15日(上星)制片人罗浩、郁康淳主要奖项第16届俄罗斯国际电影电视节特别大奖首播平台湖南经视上星平台央视八套剧情简介1938年10月武汉弃守后,中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文夕大火”却把即将成为抗日前线的长沙付之一炬。

铁血将军薛岳临危受命,赴任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他曾经的对手——八路军驻湘通讯处彭中华,则奉中共中央之命,主动上门献计献策,与薛岳并肩尽抗敌守土之责。

经历悲壮惨烈的恶战,薛岳终于在中国共产党和湖湘群众的密切配合与支持下,指挥三湘虎贲将士先后逐退了冈村宁次、阿南惟几对长沙的三次进攻。

而像警察李本忠这样身不由己加入到抗战洪流中的小人物,亦在艰苦鏖战的洗礼中逐渐成长为一位智勇双全的铁血战士。

当第三次长沙会战结束,抗战还任重道远,但中国人民已经用铁的事实证明了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论断:“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最后的胜利必然属于中国。

演员表张丰毅饰薛岳简介第九战区司令长官马晓伟饰蒋介石简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配音李立宏刘劲饰周恩来简介中共代表郑昊饰李本忠简介抗日战士戴娇倩饰方少云曹克难饰罗卓英简介第九战区副司令长官兼十九集团军司令陈天路饰白崇禧简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训部部长兼副总参谋长刘小宁饰陈诚简介军事委员会政治部部长徐永革饰吴逸志简介第九战区参谋长姚居德饰李玉堂简介第十军军长姚阔饰方先觉简介预备第十师师长李强饰戴笠简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局长关晖饰杨森简介第二十七集团军总司令周期饰王陵基简介第三十集团军总司令石岗饰彭位仁简介第七十三军军长张世会饰张治中简介前湖南省主席、第九集团军司令赵晓明饰徐永昌简介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办公厅主任许正廷饰陈布雷简介侍从室第二处主任卫羽饰欧震简介第二十七集团军副总司令裴铮饰关麟征简介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程杰饰王耀武简介第七十四军军长刘润成饰冯玉祥简介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委王伍福饰朱德简介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王霙饰毛泽东简介中共中央主席郑强饰张闻天简介延安马列学院院长李跃民饰汪精卫简介汪伪国民政府主席张宁饰周佛海简介汪伪国民政府中央常务委员徐嘉饰陈璧君简介汪精卫妻子杨俊勇饰陈公博简介汪伪国民政府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米学东饰曾扩简介军统香港站站长- 饰日本天皇简介裕仁- 饰近卫文麿简介日本内阁首相- 饰冈村宁次简介日本第十一军司令官职员表导演董亚春编剧钱林森角色介绍薛岳|演员张丰毅国民党的高级将领,长沙会战的总指挥,是个能战、苦战、善战且充满传奇色彩的伟大人物。

“战神”薛岳抗日战报不可信

“战神”薛岳抗日战报不可信

“战神”薛岳抗日战报不可信图注:左,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右,参加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第9战区部队士兵一、薛岳战报太荒唐,即便重庆军令部已作修订,仍存在大量水分如前一期《短史记》所述,有“战神”之誉的薛岳,其“三次长沙大捷”之战报,与日方之战报,存在着极大差距。

前两次“大捷”的历史真相,尚不难明了。

因中方高层对外,虽重点宣传挫败了日军进攻长沙的图谋;但对内,亦了解长沙之所以未失陷,实因日军并无意攻取。

①“第三次长沙大捷”,日军确曾猛烈攻击过长沙,且遇挫败走。

故分歧的焦点在于:薛岳战报称,“敌军官兵遗尸五万六千九百四十四具,……其敌已焚化之阵亡及重伤官兵则遍地皆是”;日方战史则谓,此役国军遗尸28612具,被俘1065人;日军战死1591人,战伤4412人。

歼敌数据差异如此之大,究竟孰是孰非?诚然,日方战史亦未必可信,大有夸大国军伤亡、缩减自身损失的嫌疑。

故在讨论薛岳之战报,究竟有多少水分这个问题上,为保守计,自当尽可能使用中方材料;日方战史数据,仅供参照之用。

首先对薛岳该战报进行“挤水”的,是国民政府军令部。

在《军令部编第三次长沙会战检讨》中,先是将薛岳所宣传的日军兵力达12万人,缩减为“总兵力约五万余”②;再将所谓日军遗尸五万余具,遍地已焚化之尸体尚不在其内,修订为“据俘虏敌各部队官兵供词综合判断,敌军伤亡当在百分之六十五以上。

”③换言之,重庆军令部的调查认为,日军此役,伤亡总计约在3万左右,与“遗尸五万、焚化者尚不在其内”,差距甚大。

但军令部的这一数据,仍有水分可挤。

据第九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长赵子立披露,“日军非万不得已是不在战场遗弃尸体的,这次却未及烧完。

……后来参谋长吴逸志由耒阳回到长沙,让人把已经掩埋的日军尸体全部扒出来。

埋在一起,堆一个高台子,并勒石留念,上书‘倭寇万人冢’,……虽没有万人,但冢中也有几百具尸体。

”④按:长沙攻防战,是此役最为激烈之战斗,日军投入兵力甚巨,伤亡亦最重。

然吴逸志造“倭寇万人冢”,掘出已掩埋之全部日军尸体,仅得数百具;长沙附近另两处“倭寇万人冢”的情形,也大致类似。

衡阳保卫战中地那些难以解释地谜团

衡阳保卫战中地那些难以解释地谜团

保卫战中的那些难以解释的谜团保卫战中的那些难以解释的谜团青山有幸摘要:1944年夏季的保卫战是抗战时期最惨烈的城市保卫战,第10军坚守孤城47天,在抗战历史上堪称奇迹,但是在这场保卫战中,却有很多令人难以置信的谜团,就让我们一一道来。

图1:抗战结束后收殓的第10军阵亡将士忠骸引子1944年那个炎热的夏季,随着岳麓山上日军的重炮响起,坚守了五年的,曾经被认为固若金汤的城最终还是沦陷了。

第九战区部署严重失误,导致湘北战局迅速溃败,第九战区成为一盘散沙,元气大伤。

图2: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守卫的部队第4军被称为“北伐铁军”,此次溃败令人瞠目结舌,而紧随其后,日军立即马不停蹄的发动了对的另一个重要据点的进攻,而我在了解到越来越多保卫战的故事之后,也开始对这场战争中的许多疑点感到困惑,我发现这场战争从开始到结束,一直有充斥着许多令我不解的谜团。

一:溃败,为何没有任何征兆?根据许多战史资料来看,在湘北战局已经开始迅速糜烂时,第九战区并没有任何关于或将不保的判断,守备的第10军甚至还在修筑原来设想的所谓“四个军的阵地”,《1944会战亲历记》中鸿熙曾经提起过过他们在刚到时还在黄茶岭修筑阵地。

而黄茶岭在后来的城防战中因为距离城区太远,第10军兵力不足所以根本用不上,鸿熙描述黄茶岭阵地是“一个毁掉了无数机关工厂,还破坏了许多坟墓的庞大工程”。

那么可以说,第10军与众多民工前期的努力就这样白白耗损了一大半。

我认为战争是有一定的规则的,在湘北防线出现崩盘时候,为何没有任何预防措施,以至于第10军前期将大量的精力耗费在了一些后来没有发挥任何用处的据点上?二:到一百八十余公里的路程,为何没有遭到任何有力阻击?在日军的战史中描述湘桂作战是“一条苦难的行军路”。

日军战线拉的过长补给困难,以至于第一次总攻时几乎居然破天荒的出现了日本军队难得出现的“弹药紧缺”。

而目睹过“走日本(民众对于日寇入侵的叫法)”的老一辈人,都不约而同的用了“乞丐”这一词汇来形容日本人。

历史趣谈:哪位将军一次抗令 换来5亿美元逼得日军三换司令

历史趣谈:哪位将军一次抗令 换来5亿美元逼得日军三换司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哪位将军一次抗令换来5亿美元逼得日军三换司

导语:薛岳违抗军令逼得日军三换司令1939年,日军攻下上海南京等重大城市之后,又把矛头对准了长沙,从战略大局出发,为了保存实力,蒋介石下
薛岳违抗军令逼得日军三换司令
1939年,日军攻下上海南京等重大城市之后,又把矛头对准了长沙,从战略大局出发,为了保存实力,蒋介石下令第九战区,万一长沙不守就撤退,并不打算和日军在长沙展开决战。

但当时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咬住了“万一不守”几个字,坚信长沙一定守得住,甚至不惜违抗军令,这个人就是薛岳。

当时薛岳致电军委会,表示愿与长沙共存亡,这一说不打紧,可吓坏了陈诚和白崇禧。

俩人赶紧飞到长沙,面劝同僚,说薛岳打长沙就是抗令!但薛岳不以为意,说了这么一句话“战胜,是国家之福;战败,我必自杀以谢天下苍生!”。

致电蒋介石,明确表示要抗令打长沙,最终蒋介石也同意了,下令:在长沙打!
话说回来,别人都认为打不得,为什么薛岳就这么有把握,偏要打,还堵上自己的性命。

没那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原来薛岳心里早有退敌之策—天炉战术。

所谓天炉战术,就是薛岳根据长沙一带的地形制定的战术打法:将兵力在作战带,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最后,把敌军“拖”到决战地区,再狠狠的围歼之。

它因薛岳保长沙,败日军而成名。

薛岳胸有成竹,日军骄横跋扈,就这样,长沙保卫战拉开了序幕。

生活常识分享。

万家岭大捷

万家岭大捷

万家岭
• 重峦叠岭,地形复杂,山路崎岖,连驮马都不 易通过。 • 薛岳依势布口袋战术,立志灭106师团。
外围战场
麒麟峰阻击战(9.25-9.28)
60师,142师 • 团长杨家骝,郑克己牺牲 • 阻止了日27师团与106师团的会合,保证了 围歼的实施
主战场———大小金山(制高点)
• • • • 第4军之90师防守大金山 日进攻受阻 日夜分明 9.30日分兵
主战场——扁担山
喋血扁担山(白炽化)
国军90师张团陈营所部
写遗书,与日军死战到底,500人全部牺牲!
日——飞机大炮毒气
10.2围歼开始
张古山——万家岭的锁钥
• 106师团唯一的突破口 • 国军58师冯圣法部,两天激战,万余人仅剩 500余人。10.3——10.5 • 51师153旅张灵甫率部偷袭,夺回失守阵地, 与日军反复—106师团的覆灭
• 10.9下午薛岳命令各部选拔敢死队,担任先头 突击,对各据点106师团实行最后的歼灭。
• 一夜血战106师团防线全线崩溃,残部1000余 人
• 遗憾——松浦淳六郎的逃脱
大胜
• 是中国军队抗日以来第一次(接近)全歼灭整 个日本师团 • 提高国际威望 • 增强抗战信心,沉重打击了日军 • 达到了持久战的目的
武汉会战之
万家岭大捷
12自动化 朱佳鑫 潘之杰 陈雷
作战背景:
• 1938年6月,日本调集大军,欲南北合围武汉。
• 日106师团奉命孤军深入万家岭,欲配合27、
101师团实行包围,突破南浔防线。
双方兵力
• 日:106师团,及101师团一部,师团长为松 浦淳六郎中将,下辖步兵111、136旅团,共 21000多人。 • 国军:共15个师(其中2个师各以1个旅参战)、 10万余人。 指挥官: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 前敌总指挥为第九集团军司令—吴奇伟

国民党在大陆期间的12位一级上将及33位二级上将都是谁?

国民党在大陆期间的12位一级上将及33位二级上将都是谁?

国民党在大陆期间的12位一级上将及33位二级上将都是谁?大家都知道1955年解放军的第一次授衔,相信很少有人知道1935年抗战前国民党的授衔,国军部队1935年进行整编并开始正式军衔制度。

国军1935年的军衔并不是说之前没有军衔,而是当时军衔授予太过随意化,比如:少帅张学良军校上了1年毕业后就成了东北军混成旅旅长挂少将军衔。

当时各地方小派系,几百人就敢自称少将司令,所以当时军衔极其不正规。

1935年整编部队,自然要对军衔的授予及晋升有明确的要求,当时的军衔的授予与晋升隶属于军政部(部长:何应钦),由于1935年军衔的晋升的要求是相当严格的,所以造成很多国军高级将领的军事职务与军衔严重偏离,比如:解放战争中国民党第9兵团司令廖耀湘的正式军衔只是骑兵上校,主要因为授衔有严格的资历要求。

本文主要给大家讲讲国民党上将的问题:国军35年军衔上将是最高级别,分为四级:特级上将,一级上将,二级上将,中将加上将,特级上将名额1人,一级上将名额9人,二级上将名额23人,中将加上将27人,现役上将总数不超过60人,上将的晋升必须有名额空缺,特级上将1人:蒋介石一级上将9人阎锡山(晋绥军首领),冯玉祥(西北军首领),张学良(东北军首领),何应钦(黄埔军首领),李宗仁(桂军首领),朱培德(滇军首领),唐生智(湘军首领),陈济棠(粤军首领),陈绍宽(海军一级上将)注:一级上将都是当时地方实力派系的老大,一级上将都是能对一些二级上将及中将加上将有影响力的实力派人物。

后期晋升的一级上将3人:程潜(参谋总长),白崇禧(国防部长), 陈诚(参谋总长)程潜1939年5月13日晋升接替病逝的朱培德,白崇禧1945年10月5日晋升接退役的冯玉祥,陈诚1947年2月21日晋升接退役的张学良。

死后追晋一级上将5人:宋哲元,陈调元,刘湘,曹锟,吴佩孚注:死后追晋一级上将中的宋哲元,陈调元,刘湘三人原本是二级上将,曹锟,吴佩孚二人属于特批。

二级上将(21人)刘峙(河南省主席)、顾祝同(江苏省主席)、蒋鼎文(福建省主席),何成浚(湖北省主席)、朱绍良(贵州省主席)、宋哲元(察哈尔省主席)、韩复榘(山东省主席),刘湘(四川省主席),何健(湖南省主席),白崇禧(广西省主席),刘镇华(安徽省主席),于学忠(甘肃省主席),万福麟(热河省主席),杨虎城(陕西省主席),商震(河北省主席),徐永昌(山西省主席),傅作义(绥远省主席),杨爱源(察哈尔省主席)、陈调元(军事参议院院长),徐源泉(川鄂湘黔边区绥靖主任),龙云(云南省主席),杨虎城(陕西省主席)注:二级上将必须是地方省主席相当于北洋时期的督军,陈调元担任过山东省主席,徐源泉担任过湖北省主席,二人属于原北洋军阀元老,虽然当时职务不是省主席,但是也给予照顾。

抗日战争分几个战区

抗日战争分几个战区

抗日战争分几个战区抗日战争分为三个阶段,那么有几个战区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抗日战争分几个战区,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抗日战争分10个战区抗日战争——一战区1937.8.20战区成立,作战区域:平汉、津浦线将介石自任总司令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 原为29军军长副佟麟阁。

)59军:张自忠68军:刘汝明77军:冯治安骑3军:郑大章集团军直辖:181师:石友三(宋哲元原为29军军长副:佟麟阁 )( 一集团军于1937.9上旬参加津浦铁路北段沿线作战,递属6战区冯玉祥指挥。

参见后 6战区)时间:1937.10 – 1938.2作战区域:平汉线司令长官:程潜(代)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59军:张自忠68军:刘汝明77军:冯治安骑3军:郑大章集团军直辖:181师:石友三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32军:商震军直辖:独立46旅:鲍钢骑14旅:张占魁20军团总司令:汤恩伯(于1937.12月从2战区调入,很快又调属 5战区)52军:关麟徵13军:汤恩伯战区直辖53军:万福麟1938.2后作战区域:豫东北司令长官:程潜豫东兵团总司令:薛岳29军团(64军) 司令:李汉魁兵团直辖:74军:俞济时8军:黄杰一集团军总司令:宋哲元77军:冯治安 69军:石友三 53军:万福麟17军团司令:胡宗南 1军:李铁军3集团军司令:孙桐萱 12军:孙桐萱 55军:曹福林20集团军司令:商震32军:商震战区直辖:27军:桂永清71军:宋希濂39军:刘和鼎91军:郜子举90军:彭进之骑3军:郑大章1939年1月,作战区域:豫和皖北之一部司令长官:卫立煌2集团军:孙连仲 30军田镇南3集团军:孙桐萱 12军孙桐萱(兼)战区直辖:40军庞炳勋 76军孙铁军时间:1944.4(豫中会战期间)司令长官:蒋鼎文副:汤恩伯4集团军:孙蔚如 38军:张耀明 96军:李兴中14集团军:刘茂恩 15军:武庭麟刘戡兵团:刘戡暂4军:谢辅三 9 军:韩锡候36集团军:李家钰 47军:李宗昉39集团军:高树勋新8军:胡伯翰副司令长官(汤恩伯)辖:15集团军:何柱国骑军2:廖泽运19集团军:陈大庆暂9军:霍守义28集团军:李仙洲 85军:吴绍周 89军:顾锡九暂15军:刘昌义31集团军:王仲廉 12军:贺粹之 13军:石觉 29军:马励武副司令长官直辖:78军赖汝雄战区直辖: 14军:陈铁抗日战争——二战区1937.8.20战区建立作战辖区:晋、察、绥司令长官:阎锡山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副:孙楚 33军:孙楚 34军:杨澄源7集团军(临时集成)总司令:傅作义 72军:陈长捷骑1军(临时配属):赵承绶前敌总指挥:汤恩伯 13军:汤恩伯 17军:高桂滋总指挥直辖:94师:朱怀冰时间:1937.9.11(太原会战期间)作战区域:山西司令长官:阎锡山副:黄绍竑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1军团(26路军):孙连仲30军:田镇南 14军团(27路军):冯钦哉 42军:冯安邦 3军:曾万锺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副:孙楚 33军:孙楚 34军:杨澄源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 17军:高桂滋 35军:傅作义 61军:陈长捷14集团军总司令:卫立煌 9军:郝梦麟 14军:李默庵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22集团军总司令:邓侯锡 41军:孙震 45军:邓侯锡13军团司令:刘茂恩 15军:刘茂恩战区直辖 19军:王靖国 13军:汤恩伯骑1军:赵承绶骑2军:何柱国时间:1937.10(忻口作战期间)作战区域:山西司令长官:阎锡山副:黄绍竑中央集团军(14集团军) 总司令:卫立煌 9军:郝梦麟(郝梦麟中将于忻口作战时殉国)14军:李默庵 15军:刘茂恩 17军:高贵滋 19军:王靖国左集团军( 6集团军)总司令:杨爱源右集团军(18集团军)总司令:朱德预备集团军( 7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骑军1:赵承绶骑军2:何柱国 34军:杨澄 35军:傅作义 61军:陈长捷 66军:杜春沂时间:1937.11.18 作战区域:山西司令长官:阎锡山副:卫立煌前敌总司令卫立煌2集团军司令:孙连仲1军团:孙连仲 3军:曾万锺 15军:刘茂恩 34军:杨澄源19集团军司令:王靖国 19军:王靖国 61军:陈长捷前敌总司令直辖 14军:李默庵 17军:高桂滋战区直辖:9军:郭寄峤27路军(14军团):冯钦哉35军:傅作义 47军:李家钰18集团军:朱德骑军6:门炳岳1939。

万家岭大捷简介 万家岭大捷双方指导员

万家岭大捷简介 万家岭大捷双方指导员

万家岭大捷简介万家岭大捷双方指导员本文导读:中国方面为第九战区代司令长官薛岳指挥的第四军,第七十四军,第六十六军,第一八七师,第九十一师,新编第十三师,第一四二师,第六十师,预备第六师、第十九师,第一三九师的一个旅,新编第十五师的一个旅,共十万余人。

前敌总指挥为第九集团军司令吴奇伟。

日本方面为侵华派遣军第106师团,师团长为松浦淳六郎中将。

第106师团下辖步兵第111旅团(步兵113联队、147联队)和第136旅团(步兵123联队、145联队),以及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各一个联队。

该战役共歼日军28200人。

参战部队万家岭大捷的参战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66军,4军,74军,187师,139师,91师,新编13师,新编15师,142师,60师,19师,预备第6师等。

日军第106师团。

双方指挥员国民革命军由薛岳任总指挥,吴奇伟为前敌总指挥。

日军由松浦淳六郎指挥。

薛老虎:薛岳将军其人薛岳,字伯陵,广东省乐昌县人,原名薛仰岳,因为他出生时,正值中日《马关条约》签订的第2年,国土台湾沦丧,民族危机空前。

其父为他取名“仰岳”,“就是取义效法民族英雄岳飞之意”。

成年后,薛岳认为“只是敬崇岳飞尚未足以称其心意,乃去‘仰’字,单名岳,直以岳飞自况”。

薛岳11岁考入广东黄埔陆军小学,开始接受军事教育。

14岁,他加入了孙中山的同盟会,辛亥革命后,他于1914年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1916年毕业后,与邓演达、张发奎等一同考入保定军校第6期。

1921年5月,孙中山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发动第二次护法运动。

薛岳任大总统警卫团第1营营长。

次年6月,与陈炯明争权,孙中山炮轰越秀楼,陈炯明围攻总统府,薛岳率官兵曾冒着枪林弹雨掩护孙夫人宋庆龄安全撤离,深得孙中山嘉许。

1926年,他作为北伐军第1军第1师师长,率部参加北伐,常常以少胜多。

在10年内战中,薛岳拥护蒋的反共方针,多次参加对红军的围剿。

在红军长征时,他被蒋介石任命为第2路军前敌总指挥,率部追击。

抗日第一名将薛岳

抗日第一名将薛岳

抗日第一名将薛岳薛岳,字伯陵。

抗战开始后,薛岳主动请缨杀敌,率部参加了“八一三”上海抗战。

1939年代理第9战区司令长官,负责指挥两湖和江西部分地区对日作战。

广州、武汉相继陷落后,粤汉间的湖南成为日本侵略者攻击的主要目标。

日军在两次攻占长沙均未得逞的情况下,于1941年12月23日,又以第40师团主力发动了第三次对长沙的进攻。

薛岳总结前两次会战的经验教训,提出了一套利用湘北复杂地形,与敌后退决战的“天炉战法”。

敌军先乘大雨和夜色突破了我军前沿阵地,渡过新墙河,扑向汨罗江北,并与沿粤汉线南下的日军第3师团会合后,很快攻至汨罗江南岸,进入我军预设之决战区域。

薛岳向所部官兵下达手令:“第三次长沙会战,关系国家存亡。

岳抱必死决心、必胜信念。

”他要求“各集团军总司令,军、师长,务必确实掌握部队,亲往前线指挥,适时捕捉战机,歼灭敌军”。

日军第3师团在飞机支援下向长沙东南阿弥岭等中方阵地发起了进攻。

薛岳下令第10军李玉堂布下巷战阵势,守卫长沙市区。

双方在长沙东南郊展开激战,拼死争夺,几乎所有据点都反复易手。

敌军的攻势受挫。

为了加强长沙防守和反击力量,薛岳又调第77师进入长沙预备作战。

与此同时,他部署外围的中国各军由远处向长沙逼近。

当敌军看到被中国内外线兵团包围的危险准备撤退时,薛岳即命令各部队从不同方向对敌军展开围追堵截。

日军且战且退,损失惨重。

薛岳指挥中国军队利用湘北山丘河流交错纵横的复杂地形,继续以各种方式追击,使敌处处挨打。

第三次长沙会战取得大捷。

整个战役共歼灭日军5万多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薛岳奉调到南京,被任命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编入左翼军,投入淞沪战场。

从这时起,薛岳将军为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奋战八年,立下了赫赫战功,纵观整个抗日战争,薛岳是歼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单单三次长沙会战就歼灭日军10万余人,其军事生涯也走向了巅峰。

1937年8月20日,国民政府在滇黔组建第三预备军,以龙云为司令,薛岳为副司令。

长衡会战后薛岳失势,九战区30万大军仅有4个军残部听指挥,凄凉

长衡会战后薛岳失势,九战区30万大军仅有4个军残部听指挥,凄凉

长衡会战后薛岳失势,九战区30万大军仅有4个军残部听指挥,凄凉图片来自网络1944年夏秋之交,是薛岳在抗战中最为凄凉的时期。

1944年夏季,举世瞩目的长衡会战失利,在抗战中固守5年不失的长沙城在2天之内失陷;衡阳在死守47天后,弹尽援绝,第10军放下了武器。

此次失利,其中固然有着日军势大,九战区因精兵强将大部分被调离参与缅北反攻,造成力有未逮的因素在内,但对敌情判断不明,在指挥上一再失误更是重要的原因。

在这个意义上说,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具有无法推卸的责任。

薛岳在第四次长沙会战中指挥失误第三次长沙会战后,薛岳指挥第九战区大败日军,连日军自己都承认此次会战战败,这在抗战中是很少见的。

第三次长沙会战后,日本确实在短期内失去了继续进攻的能力,这使得国民党内部产生了一切不切实际的幻想,认为日本在大陆作战已经毫无能为,因此,从第九战区抽调精兵良将奔赴缅北,参与打通滇缅公路的作战。

薛岳的第一个失误,没有掌握1944年日军大肆扩军和从关东军抽调兵力的情报1944年,日军为了挽回其在南洋作战的颓势,准备在中国大陆发动一次旨在打通大陆交通线的战役“1号”作战。

为此,日本紧急扩军百万,并把相当一部分兵力投放到中国战场。

同时,为了加强攻击力,日本军方从关东军抽调主力,加入关内战场,兵力已经达到了36万人。

此时第九战区的兵力已经由过去的40余万降低为30万,而日军用于对付第九战区的兵力已经达到了20余万。

虽然在抗战后期,日军的战力已经没有初期时精锐,和中国军队的战力比已经拉近,但是此次日军出战,是从关东军抽调了主力部队参战,战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可是,日军大肆扩军的情报不知道是没有侦察到还是被国民党方面以及薛岳忽视,在日军发动大规模进攻之前,第九战区的兵力并没有明显的增强。

而且,由于频繁作战的消耗和国民党军队普遍的吃空饷,即便在九战区军队编制的花名册上也有30万人的数量,但在实际上恐怕能有20万人就不错了。

就以九战区精锐的第10军为例,它是一个具有三个师的甲种军,满员应为3万余人。

抗战后期该军无役不从,靠缴获换装日械,换美械后机枪手也配冲锋枪

抗战后期该军无役不从,靠缴获换装日械,换美械后机枪手也配冲锋枪

抗战后期该军无役不从,靠缴获换装日械,换美械机枪手也配冲锋枪国民革命军第73军是土生土长的湘军部队,抗战时期其作为归属军事委员会指挥的战区机动部队,其在陈诚第六战区、薛岳第九战区的对日作战中,几乎从不缺席。

由于该军官兵几乎都是湖南人,因此在几次长沙会战中,为了保卫乡土,作战极其英勇,人人以死相拼。

1941年12月,第73军官兵冒着严寒冻雨,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两昼夜急行军300里,准时抵达长沙城外的岳麓山下,与城内驻守的第10军内外夹击,将正在围攻长沙城的日寇一举击溃,随后第73军又配合友军一路追击,将日寇赶过了捞刀河。

此次战役,日寇死伤56000人,大批枪炮弹药被缴获。

指挥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第九战区司令薛岳论功行赏,第73军也获得大批日械装备,部队火力极大加强。

兴奋之余,军长汪之斌召集全长沙的鞋匠,仿照日寇的大头皮鞋为每个士兵赶制了军鞋。

不过,意想不到的是,由于战火连绵,优质原料难以获得,因此紧急赶制的这批军鞋质量上很有问题,还非常容易开线。

1943年11月,日寇发起常德战役,意图夺取洞庭湖平原粮仓,同时牵制国民党军主力,以免其南下增援滇缅战场。

日寇一次性投入4个野战师团,还有4个熟悉地形民情的伪军师配合,大肆收买汉奸、四处捣乱。

第73军当时首当其冲地担任石门一线防御,在日寇飞机大炮轰炸下,整整激战一昼夜,因援军不至而被迫后撤,又在撤退途中遭到连续打击。

当常德会战结束时,第73军建制完全被打乱,最后仅收容了13个连不足2000人枪。

随后,该军补充兵员并在后方整训,恰好美国方面加大了援华力度,尤其是第二次滇缅战役后,中印公路被打通,源源不断的美械装备从印度运到中国。

第73军此时已经完全中央化,因此也得以全面换装,淘汰了原来的大批日械、国械旧装备,全部换成射速快、火力强的美式枪械。

由于装备充足,第73军的机枪手除了配备机枪外,很多人还领到了英国造司登冲锋枪,掷弹筒、火箭筒、迫击炮等更是应有尽有,尽管由于运力有限,还来不及配齐榴弹炮等大口径火炮,但火力密度已经赶上甚至超过日寇了。

薛岳后代现状_薛岳有哪些后代

薛岳后代现状_薛岳有哪些后代

薛岳后代现状_薛岳有哪些后代薛岳将军是著名的抗日先锋人物。

薛岳将军死后他的后代在神州大地上开枝散叶,那薛岳的后代有谁?现状又如何?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薛岳后代现状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薛岳后代现状薛岳出生于广东韶关市,逝世于台湾台北市,享年103岁。

薛岳一生娶了三个妻子,总共养育了九个孩子。

薛岳后代很多,像开枝散叶般,他的子女后来散布在世界各地,过着或丰富多彩或平凡简单的生活。

作为薛岳后代,他的子女享受着父辈们流血牺牲换来的和平生活。

叶挺曾经这样评价薛岳:“万家岭大捷,挽洪都于垂危,作汉江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当垂不朽。

”有如此光辉荣耀的父亲,他的子女该是何等的自豪与骄傲。

不过,说到底这或许也是一种不幸,毕竟没有什么比生活在别人的光环下更痛苦的了,尤其是这个人是你亲近的人,甚至你终其一生都无法超越他。

虽然他的子女很多,但是薛岳后代却没有一个人在大陆生活发展。

第一个妻子朱氏没有子嗣;第二个妻子方少文曾是薛岳的秘书,为薛岳生了两个儿子三个女儿;方少文去世后,薛岳娶了第三个妻子谭幸申,他们生育了二男儿女。

三个妻子都先于薛岳而去,只给他留下了九个孩子。

他们有的是很小被带到台湾的,有的是在台湾出生的,父亲的逃亡之地变成了他们的故乡。

他们无忧无虑长大,从来不知道背井离乡是什么滋味。

长大后他们有的去往国外发展,有的就生活在台湾本地,没有一个人能回去父亲的故乡看一看。

不过有些东西就在于传承,一代传给下一代。

虽然他的子女不懂他的思乡情结,但是他肯定有把自己的中国情注入到子女的血液中,抹不掉擦不去。

薛岳个人简介1896年出生,广东乐昌人,黄埔陆军小学读了三年,之后在武昌陆军学校读了两年,进入保定军校学习。

1918年还没毕业,薛岳就加入了革命军援闽粤军,担任总司令参谋上尉。

在福建攻占了漳州等县,之后又回到广东攻打桂军。

1921年随着军队扩充,薛岳提升为营长。

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成立政府遭遇叛乱,薛岳一直守卫在孙中山身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九战区(司令薛岳)参谋长——吴逸志吴逸志系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1896年11月11日出生,原名锡祺,字福胜、学行,毕业于保定军官学校,德国陆军大学!保定军校第六期,与张发奎、李汉魂、薛岳、邓演达等为同期同学。

北伐战争时任第四军团长、支队长,第八路军总参谋,抗日战争期间任第九战区参谋长!20世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充满了战乱和杀伐,天未厌乱,强邻入侵,国事蜩螳,国步维艰。

时代呼唤英雄,吴逸志将军就是那个时代所产生的杰出人才,他文武双全,满腔热血,去儒服,披战袍,抗击日寇,保家卫国,是何等壮怀激烈!1937年(民国26年),日寇侵华,全民抗战开始。

南京沦陷后,北伐名将薛岳将军出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辖区包括江西、湖南等省。

吴逸志出任参谋长。

他们二人在东征北伐时段,是同甘苦共患难的袍泽,密切配合,情同手足。

长沙经历了抗日战争开战以来最残酷的守卫战,日军共三次集结精锐部队进攻。

1938年(民国27年),日军集结12万人,发动了对长沙的第二次大规模进攻。

他俩率军参加江西德安万家岭战役,歼灭日寇精锐部队一个师团,战万家岭皆为血迹染遍,日本兵遗尸弃械遍地都是,堆积如山……战毕,吴逸志将军陪同薛岳将军巡视万家岭,烽火黯淡,横尸遍野。

吴逸志将军望了望远方暮霭中的万家岭,指了指前面的山峦,诙谐地说:“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司令,依我看,这句话应当改一改哟,山不在高,有仗则名嘛”;将军的妙语,打破了一行人沉闷的情绪。

大家都说:“这个字改得好,我们的子孙后代是不会忘记万家岭大捷这一仗的”。

万家岭大捷是抗战以来,国军正面战场一次巨大胜利,这次大捷力挽颓势,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不仅轰动全国,而且震惊世界,它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永垂不朽。

此次战役震惊海内外,引起包括美国总统罗斯福等欧美国家领导人的重视。

当全国还沉浸在长沙会战胜利的欢呼声中,吴逸志冷静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高瞻远瞩,胸怀天下,上书美国总统罗斯福,直陈抗日雄图远略,主张在福建、浙江沿海一带开辟新的战场,以牵制日军并消灭其主力。

罗斯福总统认为吴逸志的主张对全局战略有利,发电报给蒋介石表示赞许。

由于吴逸志的上书没有先征得蒋介石同意,手续不合,致使蒋介石脸上无光,恼羞成怒,要不是薛岳将军极力死保,吴逸志难免有杀头之祸。

然当时有识之士,莫不服吴逸志为人中麒骥,卓尔不群!吴逸志将军故居~蓬芦在柏林举行空中婚礼!万家岭大捷,是抗战正面战场上取得的一次“完胜”,力挽抗日颓势,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不仅轰动全国,而且震惊世界,它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永垂不朽。

三次长沙会战,歼敌10余万日军。

抗日名将薛岳名扬海外,而参谋长吴逸志却渐被人们遗忘。

他的被遗忘,是因为他的世界战略眼光超越了时代,超越了蒋介石,这使他在名声鹊起、享受上将待遇时突然消失於军界、政界,回到广东省政府担任船政局局长。

1949年后他前去台湾,从事军事理论研究。

但是,他的家乡人并没有忘记吴逸志将军在国难当头的挺身而出。

在梅州市客家公园博物馆内,辟有一座引人注目的将军馆。

记录了中华百年历史长河孕育出的梅州籍将军。

在将军馆第13室,展出了丰顺县十位受衔将军。

其中九位少将,一位中将。

这位中将便是赫赫有名的抗日儒将——吴逸志。

北伐先锋转战大江南北吴逸志系广东省丰顺县丰良镇莘陂村人,1896年11月11日出生。

据《吴氏族谱》记载,丰顺汤田吴氏始祖德广公是黄帝108世孙,按照辈序,吴逸志是吴氏开基始祖德广公传下第18世裔孙。

父亲吴少蓬,清季贡生,博通经史,桃李盈门。

据《丰顺县志》载: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7月,丰顺设立临时参议会,吴少蓬即被推举为议会议长,可见平日声誉崇隆。

也因此,吴逸志自幼在承接孔孟思想的同时,接受维新变革理念。

(吴逸志将军故居“蓬卢”)垂髫之年的吴逸志曾在家乡的私塾读书,也曾替人当夥计煲过茶扫过地。

后来,经人提携到广州黄埔陆军小学就读。

1914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保定军校六期,同学当中有叶挺、顾祝同、薛岳、余汉谋、吴奇伟等,都曾在中国近现代史中惊鸿闪影。

三年的军校学习生活结束后,时值清帝逊位,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吴逸志毅然参加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担任大元帅府警卫团连长。

1924年,孙中山先生把黄埔陆军小学升格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培植革命武力,扫荡军阀,吴逸志担任军校教官,进而出任粤军新编第二师营长。

1925年东征开始了,吴逸志率军参加扫除军阀的战争,立下辉煌战功。

回师广州,他升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教导团团长,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其斗志更为坚定,军事指挥战术日益成熟,成为粤军中一颗熠熠升起的希望之星。

经过两次东征和南征,陈炯明盘踞广东的残余势力被肃清后,孙中山先生决定挥师北伐。

1926年7月,吴逸志率师在广州参加誓师北伐大会,担任先头部队第四军的一名团长,与陈铭枢、张发奎和叶挺并肩战斗,率先进入湖南长沙,转战于湖北咸宁,攻打直系军阀吴佩孚。

在北伐战争期间,吴逸志会同友军转战大江南北,与各地大军阀激战十余次,皆获全胜。

留学德国举行空中婚礼北伐成功后,吴逸志转任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总参议。

总司令部设于广州市,总司令陈济棠、参谋长缪培南皆是北伐战友。

当时日寇嚣张,广东沿海常受到骚扰,国民政府为培植英才,以公费留学方式,选送吴逸志到当年军事设施为全球之冠的德国国防大学学习军事,之后他又到柏林大学攻读政治经济系。

这期间,吴逸志自己利用假期,自费到欧洲各国详细考察,广开眼界,获益甚多,对西方军事理论和文化内涵颇有研究。

它曾受国民政府重托,建立各种关系和管道,从德国采购新式武器,充实国防,准备抗日之用。

1933年,吴逸志奉令回国,出任国民革命军第一集团军总司令部中将总参议。

同年10月22日,他与中山大学化学系毕业生罗惠英(广东南海县人)又返回德国,在柏林中央飞机场租飞机举行空中婚礼,喜结良缘。

之后,周游列国度蜜月,先后游览了意、德、瑞、比、匈、奥、捷、荷、英、俄、美等世界名都。

一年后,吴逸志欲为父亲吴少蓬庆祝八十大寿,父亲希望儿子创办新式教育,建设一座现代意义上的完全小学,融合三村私塾为一校,不分地域、姓氏、性别,男女生都能来校就读。

吴逸志也认为“普及教育为吾国当前急务”,便遵从父亲嘱托,用祝寿金办学建校。

他自己捐款,也动员亲朋、同僚、乡人捐款,最终建起了一座可容500多学生就读的松崖学校。

礼堂、教室、会议室、钟楼、图书室一应俱全,誉满丰顺。

这所学校至今犹在,学子们在对吴将军的缅怀中而勤奋学习。

抗日救国打出“万家岭大捷”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

升任少将的吴逸志被薛岳将军邀去担任第九战区参谋长,防守江西、湖南等省疆土。

他们二人在东征北伐时段,是同甘苦共患难的战友,密切配合,情同手足。

薛岳将军脾气暴躁,素有“老虎仔”之称;吴逸志将军儒雅淡定,从事参谋工作多年,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和高超的军事素养,因此,也只有他才能将咆哮中的薛岳将军安静下来。

这种搭档,为1938年的“万家岭大捷”奠定基础。

“南京大屠杀”发生后,日寇得寸进尺,步步紧逼南昌,妄图再制造一个“南昌大屠杀”,然后实现对武汉国民党政府的包抄。

1938年6月,江西长江要塞马当失守,日军一个月内连占彭泽、湖口和九江,并叫嚣一个月内再破星子、德安和永修3座县城,夺取和控制整个南昌。

8月下旬,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偕参谋长吴逸志来到观音阁,开始仔细分析赣北抗日战场的形势,紧急调动10万兵力在德安北部的山地布下易守难攻的“反八字剪形阵”,封锁南浔线和昌九公路,并召集前线将领训话:“参加围攻的各部队一律有进无退,违者斩!”。

1938年9月23日,薛岳利用夜间调兵布好阵势后,引诱日寇106师团先锋青木部队6000余骑兵、步兵、炮兵进入万家岭口袋阵地,万家岭是对德安县内鸡公山、扁担山等群山的总称。

日寇第11集团军司令冈村甯次为了让瑞武线上的日27师团东进接应106师团,命27师团占领万家岭要塞麒麟峰,死伤4000余人后,日寇使用毒气,中国守军大多殉国,麒麟峰失守。

9月28日,中国守军浴血奋战夺回尸横遍野的麒麟峰,共消灭日军7500余人。

10月5日,被困在万家岭的日106师团已快弹尽粮绝,伤亡惨重,不少军官被击毙。

10月8日,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畑俊六大将亲自组织向万家岭空投了200多名联队长以下军官以充兵力,此举在整个抗战中绝无仅有。

同时,蒋介石命令薛岳,务必在10月9日24时前全歼该敌为“双十节”献礼。

10月10日晨8时,万家岭停止了枪炮声,日寇106师团死伤万余人,不足千人的残兵惶惶逃去。

吴逸志将军在回忆录中写道:“万家岭皆为血迹染遍,日本兵遗尸弃械遍地都是,堆积如山……”战毕,吴逸志将军陪同薛岳将军巡视万家岭,烽火黯淡,横尸遍野。

吴逸志将军望瞭望远方暮霭中的万家岭,指了指前面的山峦,诙谐地说:“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司令,依我看,这句话应当改一改哟,山不在高,有仗则名嘛”。

将军的妙语,打破了一行人沉闷的情绪。

大家都说:“这个字改得好,我们的子孙后代是不会忘记万家岭大捷这一仗的”。

万家岭大捷是抗战以来,国军正面战场一次巨大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薛岳和参谋长吴逸志率军打出的这次大捷,歼灭日寇精锐部队一个师团,在日军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

万家岭大捷力挽抗战初期的颓势,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不仅轰动全国,而且震惊世界。

叶挺将军评价说,“万家岭大捷,挽洪都於垂危,作江汉之保障,并与平型关、台儿庄鼎足而三,盛名永垂不朽。

”万家岭战役获胜后,吴逸志晋升中将。

薛岳签署的命令中说,“本战区中将参谋长吴逸志著晋支上将薪”。

按今天的话说,就是享受上将待遇。

长沙会战绽放中国军魂抗日战争中,以长沙为中心的湖南,成为中国正面抗敌的一个主要战场。

从1939年9月到1941年12月,日本侵华军队为达到消灭中国军队主力,打通大陆交通线,与太平洋日军相呼应的目的,一连向长沙发动了三次大规模的进攻。

在长沙三次大会战中,薛岳将军指挥若定,吴逸志参谋长辅弼功深,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时代英雄。

1939年9月,日军为消灭我军第九战区主力并占据长沙,向赣西北、湘北发动猛烈进犯。

薛岳将军和以吴逸志为首的参谋部采用“后退决战”的方针,先在赣北高安、湘北新墙河英勇阻击,后撤退至长沙近郊。

10月4日,我军发起攻击,日军力战不支,被迫退回战前阵地。

此次会战,中日双方投入兵力共40余万人,中国军队奋勇作战,粉碎了日军“以战迫降”的狂妄企图,振奋了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时任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於10月7日为《新华日报》写的一篇社论《论长沙的胜利》指出:“这是抗战三年来第一个伟大的胜利!”第一次长沙会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以后,日军在中国战场发动的第一次攻势,也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首次以武力迫使日军回到战前态势的一次战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