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丑文化浅谈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即使是虚拟红人小月月,也被公布出大量私生活细节,为 出名而“被献身”,以其极端行为屡屡挑战全民的心理承 受底线。网络红人的一条永恒法则是:不求流芳百世,遗 臭万年也是胜利,因此,丑态言行成为“呕像”上位的重 要手段。
4 审丑文化的根源
4.2 观众的执着热情 “凤姐”、“小月月”、干露露事件之所以出现,都是
3.审丑文化的影响
“审丑”是人类心智成熟时期对自身活动结果进行审美的 有益补充。但是,如今的审丑大众已经把示丑、露丑、窥 丑当成嗜好,走进嗜丑的误区,扭曲正常的审美观,一味 追求怪异,寻求刺激。这个社会已经“审丑”泛滥成灾。 因此,在全民审丑的热闹乃至狂热背后,社会内在的价值 已经被完全掏空,甚至可以说,每一个人挟裹在这样的娱 乐文化潮流中不可自拔,剩下的只有苍白和空虚。
在此且不重复以“芙蓉姐姐”为风向标的自学成才的“丑 角”后起之秀。尚在潜伏期的“丑雏儿”也不少。这些 “丑雏儿”有些是“丑角”的粉丝,一切以“丑角”的言 行举止为方向标,一旦“丑角”有什么风吹草动,他们绝 对是忠实的支持者与捍卫者。
Biblioteka Baidu.审丑文化的影响
其实其他“美角”的粉丝也是如此,完全丧失了自己的思 想个性,在“丑角”,“美角”的后面亦步亦趋。而后自 己也成了一群毫无主见,个性丧尽的小丑,被别人“审” 着。另一部分的“丑雏儿”是一味模仿“美角”而终于失 去本色的雕塑,或者一味迎合大众审丑趣味而最终丧失自 我的“百变达人”。更可悲的是文学艺术界的个性失真。 个性是文学艺术的生命,“在艺术中,只是那些没有性格 的,就是说毫不显示外部的和内在的真是作品,才是丑 的。”今越来越多的挂着“文学家”,“艺术家”头衔的 精神生产者为分得“审丑”经济圈里的一杯残羹,于是万 卷文字都长着一张讨好读者的嘴脸。他们都是为求出名, 求个性而最终变成个性失真的奴隶。
审丑文化浅谈
组长:--组员:---
审丑文化:
1、什么是审丑文化 2、审丑文化的分类 3、审丑文化的影响 4、审丑文化的根源 5、对待审丑文化的建议
1、什么是审丑文化:
欲进军奥斯卡挑战麦当娜的芙蓉姐姐,号称智商“前300年 后300年无人能及”的凤姐,扬言让“女人无路可走”的 “伪娘”……从芙蓉姐姐蹿红到凤姐现身,再到犀利哥引 发围观、被消费,在人们陷入审美疲劳后,一场雷人的全 民“审丑”运动全面爆发,眼球经济让那些想以丑出名的 人找到了新的出路,也照出了这个时代的怪诞。但热捧的 背后,我们不禁要问,审丑文化何以大行其道?到底是谁 制造了这些红人?
网络贡献给娱乐的不仅是视觉冲击, 更有听觉“盛宴”。“无语”、 “雷人”、“神马都是浮云”耳熟 能详。但最雷人的还是凤姐的犀利 名言:“往前面推三百年,往后面 推三百年,六百年之内,不会有第 二个人超过我。”芙蓉姐姐狂语: “还有我那张耐看的脸,配上那火 爆得让男人流鼻血的身体,就注定 了我前半生的悲剧。”
大众审丑的心理动机:
人们为什么会有审丑的需求,这和心理学里所说的自尊需 要和自我服务的偏见有关。首都师范大学心理系讲师严霄 霏认为,我们经常要通过同他人的比较来获得自尊,我们 喜欢受到周围人的重视和认同。
但是对于自尊低的人来说,是需要更多的东西来支撑自己 的自尊的,比如有比他们更不堪的可以评头品足的对象, 这是一种维护自尊的自我防御机制。有研究表明,当自尊 水平比较高的时候,我们不会那么脸皮薄,也不会那么多 的去批评别人。
4.5 中国社会风气和公共价值观
其实无论是干露露、芙蓉还是罗玉凤,她们不仅仅是作为 过度娱乐的一种低级体现,反过来是如今中国社会风气和 公众价值观方面普遍存在的一个巨大弱点。而一但这种弱 点被少部分人掌控,稍加炒作便成为一种漩涡,将一切道 德伦理卷入谷底。净化和终结低俗的根源除了相关法制法 规更加健全和严格外,每个娱乐观赏者们也应该完善自身 道德修养和思考能力,冷静的无视要远比愤怒的抨击更具 杀伤力。这不是“冷暴力”而是一种“冷正义”,这也正 是终结审丑时代的关键
2.3 生活作风扭曲
2、 拜金成风 “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也绝不在自行车上笑。”马诺一言
既出,算是坐稳了拜物教掌门之位。随后又出现扬言“牵 手费”二十万的朱真芳,不由得联想“嫁人就嫁黄世仁” 事件,连起来仿佛是拍一部拜金连续剧,剧情不断更新, 高潮接连迭起。 此外,单纯的校园也难免“拜金”风暴的侵袭。学生之间 名牌衣服等的攀比随处可见。或者为了得到各种奖助学金, 而弄虚作假,伪造实情,竟也不怕被不幸言中。
5.对待审丑文化的建议
1.国家禁止低俗炒作: 广播电视等播出机构可以有娱乐节目,但不能完全依靠娱乐节目,更
不能将娱乐节目低俗化。有价值观的收视率才是有价值的收视率。传 播主流价值、寓教于乐的节目同样可以取得不俗的收视率。湖北卫视 从打造“全娱乐地带”到将综艺娱乐节目全部关停、转推高品质节目 的成功转型,就是例证。 2.控制利益链 过度娱乐的背后几乎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条,指望一纸禁令 去撼动一条利益链根本无济于事,只能通过后续的制度跟进,构建起 一种集预防、审查准入、及时监管、问责于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并严 格落实下去,才有可能堵住这个过度娱乐的“娱乐漏洞”。换言之, 与过度娱乐禁令相比,细则性的规范其实更值得期待,更具有现实的 可操作性。
4.3 传媒的推波助澜与积极创造
媒体在传播低俗新闻和低俗文化等肤浅无聊文化产品 时,会获得一时的暴利。媒体为追逐这点利益,摈弃 良心正义,社会公德。媒体每天追求的封面文章、轰 动丑闻,一切的目的是获得最高收视率、最高发行量、 最高点击率,赢得广告商投来的滚滚财源。
4.4 策划团队:钞票与名气的“合谋” 例:“朝鲜妹妹”事件
3.媒体需有反炒作意识
对于大众传媒来说,既然享用着公共传播资源,就应该将 公共性和公益性摆到首位,切实担负起监督环境、人文教 化的社会责任,不能无限度地向收视率投降。因此,媒体 应强化反炒作意识。这有内外两方面的要求。
4.观众拒绝低俗炒作
大众对审丑现象也负有责任。没有围观者,没有消费者, 没有三俗的需求,就没有三俗产品,也不会有这样的“极 品”和“奇葩”招摇过市。干逐臭审丑的大众文化下,形 成了一种无可救药的恶性循环病态的大众、媒体和艺人在 病态的利益追求中,完成了一场默契的共谋。真正有力的 批判,不只是道德上的批判,而是用眼球投票让她们没有 市场,让请她们上节目的电视台关门,拒绝围观她们的表 演,让她们看到这套下作下流的炒作根本行不通。
2012年12月19日,国内某著名论坛有网友发布了一条重磅 消息:《中朝边境惊现野人般生存的朝鲜妹妹》并辅以照 片作证。由于该消息有图有真相,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 迅速的爆火网络。网友直呼朝鲜妹妹带给大家未曾体验的 感动。
随着各方媒体的介入“朝鲜妹妹”顺便发酵为网络事件。 朝鲜妹妹”被发现是24岁、北京的小模特儿岳辛,真实身 分被爆后,原来在猫扑点击超过200万的原PO在20日被删除, 网友痛恨自己的同情心被骗,把情绪发在岳辛身上,骂她 炒作、“就把她送回朝鲜吧!”甚至扬言要抵制她代言的 产品和演出。
被网民给惯坏了。策划者、传播者固然是闹剧的动因所在, 可作为受众,在这场间接性癫痫狂欢中,所扮演的角色也 同样不容小觑,受众的持续关注才是“呕像”泛滥的最大 “推手”。 受众关注奇闻异事有其合理性,是人性本身的一种体 现,但是由于受众审美意识多样化,加上对主流艺术文化 的审美疲劳,使得受众在接收网络文化时,往往集体无意 识地趋向丑态文化。
THANKS!!
2.3 生活作风扭曲
1、“小三”崛起 2008年《蜗居》热播,捧红了两个词儿——“小三”
和房子。“小三”作为新兴的团体,越来越不容忽视 她们的影响。电视荧屏上《婚姻保卫战》敌不过《回 家的诱惑》,看《糟糠之妻》能否《复婚》,《犀利 人妻》收视夺冠,等等。诸如此类小三题材的影视作 品越来越受欢迎。
4 审丑文化的根源
4.1网络“呕像”:为争出位大胆“献身”无节操:
一个人能够成为网络“呕像”,多是因为肯言别人不 敢言、为他人不敢为,具备“为艺术献身”的无畏精神。 从公布自己性体验的木子美、网上晒“靓”照的芙蓉姐姐、 流氓燕,到以雷人语录著称的国学辣妹、凤姐,再到虚拟 存在的贾君鹏、小月月,无不如此。
审丑文化,是指当今无论美女还是丑女各有各的“火”法。 “丑”这个字的含义已经从形象之丑扩展到了人性之丑。 从前丑女想出名就得整容,现在只要搞怪。漫天飞舞的呲 牙裂嘴、丰乳肥臀盖过窈窕妖娆。整个社会就像一个潘多 拉盒子,放出来全是光怪陆离。自从网络捧红了一批以芙 蓉姐姐代言的“丑角儿”后,社会各界仿佛得到了启发: 偶像没有“呕像”红得旺,美闻绝无丑闻远飘扬,德高不 如德劣刺激强。当“疯子”成为主角,“狂人”成为焦点, 低劣受人关注,拿猥琐当有趣,把恶搞当创新……我们不 得不承认我们这个社会已经完全沦陷为“审丑主义”的殖 民地。
每一场大众审丑运动的背后,几乎都存在炒作或策划团队 的推波助澜,在事件被热炒之后,竟会出现多家网络推手 或炒作公司表示对此事“负责”。
“此类事件要寻找幕后推手有窍门,就是看谁得利。”一 位资深推手称,有获利必然有人在炒作。这样的炒作,通 常都有一个团队,他们接受个人或企业的委托来进行“炒 作”业务,网络推手介入到“网络红人”的制造过程中, 各种流程化的运作,使得网络红人被批量化生产和机械化 复制。如果炒作成功,策划团队就成为“资深团队”或明 星经纪人,这种团队人均月收入高达6位数,可谓实现了钞 票和名气的“双丰收”。
2.2 影视审丑
荧屏上的“丑”不外乎“黄”、“暴力”、“血腥”、 “恶搞”。“纯黄”影片在任何国家都是禁品。而掺杂在 所谓“艺术片”里的黄色片段则被冠以“艺术”美名。但 难保所有观众都有高尚的审美情操,都会用纯艺术眼观去 欣赏。而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制片人是否早知人性中有阴 丑的一面,并以此为他们提供“审黄”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这也许就是完整版《色•戒》比删减后的受欢迎,《朗读者》 票房甚高的原因了。集“暴力”、“血腥”于一体的电影 首推《电锯惊魂》系列,把人性的阴暗,卑劣,残酷无限 放大,展露无遗,以刺激求票房。
2、审丑文化的分类
2.1 网络审丑 2.2 影视审丑 2.3 生活作风扭曲
2.1 网络审丑
Who is it 庞麦郎,原名庞明涛,网络歌手,因《我的滑板鞋》走红。 号称智商“前300年后300年无人能及”的凤姐
自网络兴盛以来,先后有芙蓉姐姐、 凤姐、犀利哥、小月月等网络丑星粉 墨登场。作为大众娱乐文化“产品”, 网络丑角们利用大众赚得名利双收; 但精神上,他们不过是患有某些精神 缺陷疾病的患者,具有“暴露癖”的 极端自恋狂,热衷于使用“语言暴力” 的伪演讲者。具有理性审美能力的人 绝对会对他们嗤之以鼻,所以他们只 能靠疯狂追丑者为他们脆弱的精神 “垫脚”,治疗他们挫败、忧伤、寂 寞、无聊等心理隐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