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的针刺疗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85例
单 纯益 阴潜 阳 , 肝熄 风 的 基 础 上 , 启 闭 开 窍 ” 平 以“ 醒
脑 补神 为 主 的针 刺 法 。该 手 法 强 调 针 刺 手 法 量 学 规
范, 有别 于传 统 的取 穴 和 针 刺 手 法 。本 法 较 符合 中 医
治 病求 本 的原则 , 临床疗 效 显著 。人 中 、 故 内关穴 对 心 脑 血管 的 良性作 用早 已得到证 实 , 中穴 为督脉 、 足 人 手
提插泻 法 , 病人有 手 麻胀并 抽 动 的感 觉 , 以患肢 抽 动 3
次为度 。尺泽穴 取穴 法应 屈 肘 为 内角 1 0 , 者 用 手 2 。术
作者单位: 天津 市塘 沽 区 中医 院 针 灸 科 ( 津 3 0 5 ) 天 0 4 1
分; 不足 4 。 5 2分 ; 动能平 移 1 ; 能动 0分 。 摆 分 不 3 1 1 6 下 肢 趾关 节 正 常 4分 ; 屈 自如 , 弱 3 ... 伸 力 分 ; 屈不 全 2分 ; 动 1 ; 能动 0分 。 伸 略 分 不
“ 醒脑 开窍 ” 针刺 法是 石 学 敏 院士 提 出 的针 刺法 , 我院 为石 氏 中风 单元疗 法 协作单 位 , 2 0 自 0 5年笔 者对 10例 中风恢 复期 患者分 别 随机 采 用该 法 和 传统 针 刺 7 法 治疗 , 得 了较 满 意疗效 , 取 现将 结 果汇报 如下 。
1 1 一般 资料 1 0例 患 者 均 为 我 院 门诊 脑 梗 死 或 . 7
脑 内出血 恢 复 期 , 机 分 为 “ 脑 开 窍 ” 刺 法 组 8 随 醒 针 5
例 : 中脑 梗 死 5 其 9例 , 出血 2 脑 6例 ; 性 4 男 7例 , 性 女 3 8例 ; 龄最 大 8 年 1岁 , 小 3 最 8岁 , 平均 年 龄 4 8岁 ; 初 次 中风 4 8例 , 次 中风 3 二 7例 ; 中经 络者 6 5例 , 中脏 腑 者2 0例 。对照 组 8 5例 : 中脑梗 死 6 其 O例 , 出血 2 脑 5 例; 性 4 男 8例 , 性 3 女 7例 ; 龄 最 大 8 年 0岁 , 小 3 最 9 岁 , 均 年龄 4 平 7岁 ; 次 中风 4 初 6例 , 次 中风 3 二 9例 ; 中经络 者 6 6例 , 中脏 腑 者 1 9例 。两组 在 性 别 、 龄 、 年 病情 、 程方 面无 显著差 异 ( 0 0 ) 病 P> .5 。 1 2 诊 断标 准 .
中风病的针灸诊疗规范
中风病的针灸诊疗规范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是对急性脑血管病的统称.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脑血管病急性期的针灸治疗以醒脑开窍针刺法和头针疗法为主,体针治疗根据Brunstrom分期选用不同的针刺方法。
脑出血早期(24小时内)不予针刺治疗,以避免引起血压波动,加重病情。
针灸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辩证取穴。
一、辩证取穴(一)中经络(无意识障碍)1、肝阳暴亢:风池、外关、太冲、太溪、合谷2、风痰瘀阻:百会、合谷、曲池、阳陵泉、行间、丰隆3、痰热腑实:百会、合谷、曲池、阳陵泉、行间、外水道、外归来、丰隆4、气虚血瘀:心腧、膈腧、脾腧、气海、足三里、三阴交5、气虚痰阻:心腧、丰隆、脾腧、气海、足三里、三阴交6、痰瘀阻络:心腧、脾腧、丰隆、足三里、三阴交7、阴虚风动:风池、外关、太冲、太溪、合谷(二)中脏腑(有意识障碍)脱证不予针灸治疗1、痰热内闭:“醒脑开窍”针刺法+十宣放血2、痰蒙淸窍:“醒脑开窍”针刺法+十宣放血二、“醒脑开窍”针刺法“醒脑开窍”针刺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有别于传统的取穴和针刺方法。
对于各种并发症,配用相应的穴位。
具体方法如下:(一)选穴主穴:内关、人中、三阴交。
辅穴:极泉、委中、尺泽。
(二)、手法内关:直刺0.5~1寸,采用捻转提插结合泻法,施手法1分钟。
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用重雀啄法,至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
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度角斜刺,进针1~1.5寸,用提插补法,使患侧下肢抽动3次为度。
极泉:原穴沿经下移1寸,避开腋毛,直刺1~1.5寸,用提插泻法,以患侧上肢抽动3次为度。
针刺对中风的防治
中风病常常突然发生 , 一旦发病 , 其死亡率和 致残率都很高 , 因此 , 本 病 更 应 强 调 预 防为 主 , 对 故 对 中风 先 兆 临 床表 现 的认 识 和有 效地 防治 中风
病 的 发生 , 有 积极 的临 床 意义 和社 会 意 义 。 是 防治 中风 的关 键 和 重要 措施 是 尽 力 消除 能促
早在二千多年前 的《 内经》 对 中风病 的症状 , , 根据 发病 的不 同 阶段 而有 着 不 同的 记 载 , 过 历 经 代 医家 的不 断 总结 、 归 纳 , 中风 的 病 因病 机 和 并 以 临床 表 现不 外乎 以下 现象 :
虚一 阴虚 、 虚 气 候 变化 气 火 一肝 火 、 火 < 心 如大 寒 大 热 )
维普资讯
针灸临床杂志 20 年多 8 02 1 鲞箜 塑
・
5 ・ 3
针 刺 对 中风 的 防 治
郑 明 永
( 浙江 省 台州 市路 桥 区第二 人 民 医院 , 浙江 台州 3 85 ) 10 8
关 键 词 : 刺 疗法 ; 针 中风 后 遗 症 ; 防和 治 疗 预
息、 生儿 脑病 、 新 中枢 神 经 感 染 、 外 伤 等 病 史 。 脑 与 同 龄孩 子相 比 , 育 明显 偏 晚 。如 不 能抬 头 、 发 不 能 独坐 、 不能 站 立与 行走 等 等 , 至 出现 异 常行 为 甚 等 ) 缺血 性 中风 常 有 , : 并表 现很 明显 , 成 为病 人 常
效。
关键 词 : 性 瘫痪 ; 灸 ; 述 脑 针 综
中 图分 类 号 : 4 3 R7 2. 文献 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5—0 7 ( 0 2 0 10 7 9 2 0 ) 7—0 5 0 4一o 5
针灸治疗中风ppt
对患者进行饮食、运动等方面的指导,以帮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生活方式指导
针灸治疗中风的康复护理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和禁忌
04
严格把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重视消毒和操作规范
合理选择穴位
针灸治疗中风的注意事项
伴有严重的心肝肺肾疾病或出血倾向的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妊娠早期和中风急性期患者不宜进行针灸治疗。
要点三
政策支持
争取政府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针灸治疗中风领域的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推动针灸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推广应用
积极推广针灸治疗中风的适宜技术,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临床疗效 Nhomakorabea服务质量。
普及科学知识
加强公众对针灸治疗中风的科学知识普及,提高患者的认知度和接受度,促进针灸治疗的广泛应用。
针灸可以刺激肌肉组织,促进肌肉的血液循环,预防和改善肌肉萎缩。
针灸可以缓解中风后疼痛的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针灸可以辅助药物治疗,提高药物的疗效,减轻药物的不良反应。
针灸治疗中风的原理和作用
作用
缓解疼痛
辅助治疗
改善肌肉萎缩
针灸治疗中风的正确方法
02
如百会、印堂、太阳等,可改善脑部血液循环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中西医结合
针灸治疗中风的研究方向和挑战
要点三
作用机制研究
深入探讨针灸治疗中风的机制,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的依据。
要点一
要点二
标准化和规范化的研究
开展大规模、多中心、前瞻性的针灸治疗中风研究,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提高针灸治疗的质量和水平。
对比研究
开展与西医常规治疗的对比研究,评估针灸治疗的优势和不足之处。
中风病的针灸治疗
眼针法
在眼球周围进行微针刺激,以改善 眼周血液循环和神经传导。
耳针法
在耳廓相应穴位进行刺激,以调节 内脏功能和内分泌系统。
中风病针灸治疗的注意事项
施术时机
施术顺序
针灸治疗应在中风病早期介入,以尽快促进 神经功能恢复。
应先刺健侧,再刺患侧,以达到平衡调节的 目的。
施术手法
施术安全
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刺激手法 和强度,避免过度刺激引发不适。
中风病针灸治疗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针灸治疗中风病具有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操作简便和费用低廉等优势。
不足
针灸治疗的疗程较长,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疼痛等不适反应,且对于某些特殊情况 下,针灸治疗存在一定的禁忌。
中风病针灸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生活质量提高
针灸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包括日常生活 能力、社交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等方面。
2
针灸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调整治疗 方案。
3
针灸治疗师应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遵守操作 规范。
05
对中风病针灸治疗的展望与建议
中风病针灸治疗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精细化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和症状,采用不同的针灸方法和刺激参数,提高治疗效
果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
02
综合治疗
结合其他中医疗法,如中药、推拿、拔罐等,综合应用多种手段,提
选取病痛局部的穴位,以改善 局部症状。
远部取穴
选取与病痛部位相关的远距离穴 位,以调节整体功能。
随症取穴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选取相应的 穴位进行调整。
中风病针灸治疗的常用方法
毫针刺法
使用毫针刺入穴位,通过刺激手法 调整气血,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针刺极泉穴治疗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本 实验 所 有数 据 均用 S P S S 1 6 . 0软件 进行 统 计分 析 ,计 数资 料 抵抗 、血脂 紊 乱 以及 血液 高 凝 状 态 等功 效 J 。 现代 药 理 学 实 验 也
肺而 助 生津 之源 , 尤 其对 肾上 腺紊 胜高血糖 有很 不错 的抑制作 用 ,
1 6 8 1 一】 6 8 3 .
床 实 际治 疗 时 糖 尿病 合 并 血液 病 变者 占据 相 当一 部 分 比例 ,按 照
血液 流 变 学检 查 结果 ,糖 尿病 患 者常 有 血 液黏 稠 度 增高 的症 状 。 因此 养阴 活血 应 当在糖 尿病 治疗 的全 部过 程都 要参 与 。 本 次 试 验所 选 用 的 活 血降 糖饮 方 剂 是 我 院 中医 内科 通 过 多年
针刺极 泉穴治疗 中风后手指功能障碍 的临床观察
李 海 河 ’ 李 磊
a f f e c t e d s i d e .c o mbi n e d wi t h d i a l e c t i c a l g o t ho l e ,wh i l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3 讨 论
综 上 所 述 ,在 糖 尿病 基 础 知识 教 育 、饮 食 监 督 、运 动 治疗 及 二 甲双 胍应 用基 础上 , 加 以益气 养 阴活血 功效 的活 硇 I 降糖 饮疗 法 , 不但 可 以 降低 患 者 的血 糖 、血 脂及 糖 化 血 红蛋 白 ,同时 还 可 有效 减 轻 胰 岛素 抵 抗 、进 一 步合 理 的改 善 血 脂 和血 液 高凝 状 态 及 有效 降低 中医症 候积 分 ,让 患者 得到更 好 的生存 状 态 。
[醒脑开窍]“醒脑开窍”针刺法
[醒脑开窍]“醒脑开窍”针刺法牛宝宝文章网> 醒脑开窍> 中医诊断学“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浅析之一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300193)李军李妍卞金玲“醒脑开窍”针刺法是石学敏院士1972年设立的治疗中风病的大法。
历经三十余年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经形成以“醒脑开窍”针刺法为主的中风病综合诊疗体系。
该体系充分得到业内专家的肯定,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列为重点科研成果推广项目之一。
国内外数十家医疗机构广泛应用,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
认真总结,深入探讨石学敏院士设立“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为中医针灸临床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1.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设立,还中医诊断学的全貌1.1 中医院校和中医临床均强调中医的“辨证施治”,辨证施治确实是中医宝库中的奇葩,很多疾病在辨证施治的指导下获得良好的疗效。
因此,近年来现代医学也提出“个体化医疗”的观点来修整自身的医学理论。
但是,现代医家对“辨证施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其临床中的缺陷。
临床重复性差;不利于总结;不利于传授;非常不利于中医针灸临床研究。
1.2 中医诊断学是否仅以“辨证施治”理论。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太阳经证中共设立了16个处方,8个处方治疗太阳中风(表虚);8个处方治疗太阳伤寒(表实)。
张仲景抓住太阳中风(表虚)证发热、恶寒、有汗的主症设立了“桂枝汤”为主方,8个治疗表虚的处方均是在“桂枝汤”基础上衍生而来。
同样抓住太阳伤寒(表实)证发热、恶寒、无汗的主症设立了“麻黄汤”为主方,8个治疗表实的处方均是在“麻黄汤”基础上衍生而来。
充分体现了将疾病共性病机和个性病机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
因此,张仲景应该是中医诊断学的范例。
1.3 中医证与症的不同。
中医的证是指证侯群,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病;中医的症是指症状。
因此,中医诊断学应该是辩病(证)与辨症相结合的整体诊疗观。
1.4 中风病是病因、病机非常复杂的一种疾病。
以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先兆症临床观察
湖南 省 中 医院治疗 的中风 先兆 症患 者 6 0例 , 符合 文 均 献『] 1 中风先兆 症诊 断标 准 。 随机 分为治 疗组 与对 照组 各 3例 , 疗组男性 1 0 治 5例 , 性 1 女 5例 ; 年龄 ( 2 0 5. ± 4 1 .0 岁 ;平 均病 程 (08 _ .0 d 01 ) 2 .0 8 ) 。对 照组 男性 1 + 2 2 例, 性 1 女 8例 , 龄 (06 _ 1 0 年 5 . + . )岁 ; 程 (25 ± 014 病 2. O
1 -1 31 58.
[ ] 张 喜平 , 丽 丽 , 达 人 . 5 齐 刘 三七 及 其 有 效 成 分 的 药 理 作 用 研 究 现 状 [] 医学 研 究 杂 志 ,0 7 3 ()9 — 8 J. 2 0 ,6 4 :6 9 . [ ] 金 鸣. 血 化 瘀 与 抗 自 由基 损 伤 [] 中草 药 ,9 3 2 ( ) 6 活 J. 19 ,4 5 :
中 国 中 医 急症 2 1 0 2年 3月 第 2 l卷 第 3期 J T M. r2 1 , 12 , o3 E C Ma. 0 2 Vo. 1 N .
・
3 51 ・
・
临 床 研 究 ・
以针刺为主的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先兆症临床观察 术
易 宣超 吴清 明 刘 未艾 杨 智慧 付 磊 冯 国湘
1 疗 效评 定 . 4
参 照 文 献 『 ] 定 , 疗 效 百分 数 为 2制 以
针 灸治 疗 ( 区 ) 养生 保健 ( 区 ) 中风先 兆危 险 因素 社 、 社 。 的规 范 化 干预 包 括对 高 血 压 、 尿 病 、 脂 异 常症 、 糖 血 肥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刺法”是我国著名针灸专家石学敏院士1972年创立的中风病针灸治疗方案。
该法提出了“针刺手法量化学”新理论,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为中风病患者创造了更优越的治疗方案。
适应症脑梗死的各个时期,脑出血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禁忌症脑出血急性期、严重意识障碍、凝血功能障碍、高血压(220/120mmHg以上者)等。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特点一、针刺法则的确立:醒脑开窍、滋补肝肾为主,疏通经络为辅。
二、针刺输穴的选择:选择有开窍启闭的脑穴,以阴经穴为主,阳经穴为辅。
醒脑开窍针刺法组方有严格的组方原则,尤其在操作上有着特殊的规定。
主方1一、腧穴组成:主穴:双侧内关、人中,患侧三阴交副穴:患肢极泉、尺泽、委中- 1 -配穴:根据合并症的不同,配以不同的穴位。
吞咽障碍:双侧风池、翳风、完骨手指拘挛加合谷语言不利或失语,加上廉泉、金津、玉液放血足内翻加丘墟透照海眩晕:双侧天柱二、操作:主穴:先刺双侧内关,直刺0.5~1.0寸,采用提插捻转结合的泻法,施手法1分钟继刺人中,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采用雀啄手法(泻法),以流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再刺三阴交,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45°斜刺,针尖刺到原三阴交的位置上,进针0.5~1.0寸,采用提插补法;针感到足趾,下肢出现不自主的抽动,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副穴:极泉穴:原穴沿下移2寸的心经上取穴,避开腋毛,术者用手固定患肢肘关节,使其外展,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捻转,患者有手麻胀并抽动的感觉,以患肢抽动3次为度。
尺泽穴:屈肘为内角120°,术者用手托住患肢腕关节,直刺进针0.5~0.8寸,用提插捻转法,针感从肘关节传到手指或手动外旋,以手动3次为度。
委中穴:仰卧位抬起患肢取穴,医生用左手握住患肢踝关节,以医者肘部顶住患肢- 2 -膝关节,刺入穴位后,针尖向外15°,进针1.0~1.5寸,用提插泻法,以下肢抽动3次为度。
石学敏院士的醒脑开窍针法
全国针灸临床研究中心 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 之一, 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 之一 , 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 , 其死亡率 后遗症多, 高 、 后遗症多 ,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 大的负担。 近些年来, 大的负担 。 近些年来 , 全国各医疗及科 研部门, 对中风病的诊断、 研部门 , 对中风病的诊断 、 治疗及机理 开展了多方面、 多层次的研究, 开展了多方面 、 多层次的研究 , 使得中 风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日趋提高, 风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日趋提高 , 发病 和治疗机理的研究已达到了分子水平和 基因水平。 基因水平。
醒脑开窍” (一) “醒脑开窍”针刺法对脑缺血及再灌 醒脑开窍 注损伤影响的实验研究
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 1992年度天 系天津市“八五”攻关子课题,获1992年度天 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 1.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两个核心 目的 再灌注损伤两个核心
痊愈(%) 显效(%) 好转(%) 总例数 痊愈(%) 显效(%) 好转(%) 9005 5337 2085 1453 (16.14)
(59.27) (23.15)
表 2
病种 脑出血 3077 1755 811
病种与疗效
无效(%) 无效(%) 11 (0.36) 29 (0.49) 死亡(%) 总有效率(%) 死亡(%) 总有效率(%) 36 (1.17) 54 (0.19) 3030 (98.48) 5845 (98.59) 464
(四) 结
果
诊断标准:严格统一。 诊断标准:严格统一。 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评定标准:爱丁堡斯 堪的纳维亚疗效评定标准。 堪的纳维亚疗效评定标准。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癫痫:针人中、大陵、鸠尾(鸠尾在剑突下,针前检查肝脏,是否有肿大,双手抱头,肝脏 往上提起,深吸气进针,进到1.5寸,此时患者可以呼气了,行大幅度低频捻转泻法,鸠尾 不留针(若不留针则即便刺到亦只有一孔无妨,否则肝乃脆性组织,针的创伤随呼吸反复刺 激造成更大损伤)、内关、风池; 血管性痴呆:针内关、人中、百会、四神聪、风池、四白、合谷、三阴交、太冲; 睡眠倒错:针上星、百会、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观察13262例中风病住院患者,治 愈率达49.37%,总有效率96.95%;其中1239例合并假性球麻痹的中风病患者的假性球 麻痹治愈率达51.65%,总有效96.69%。
醒脑开窍”针法的临床应用
调神开窍法治疗百合病 女性,其发病多由情志因素所诱发,病机关键在于心窍闭阻,心神郁逆。百合病的 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症状繁杂,主要包括精神意识,运动感觉及植物神经和内脏等 机能障碍方面病证。
治则:调神开窍,调和阴阳。取穴:内关、水沟。根据临床出现的不同症状及病情 的程度随症加减穴位。治疗此病症的疗效如何,不但取穴要合理而且直接取决于针 刺的手法,针感和刺激量。治疗重在首次治疗效果
(5)安神法治疗小遗尿
代医家多归纳为肾气不足,下元虚冷和脾肺气虚、摄纳无权 两类病机。治疗多用培元补肾、健脾益气、敛肺缩泉诸法。 而据石学敏院士观察,精神紧张,过度疲惫是小儿遗尿的主 要诱因,其病机亦应属于“心神昏瞀、治理无权”,故立法 以调节心神为主,重用水沟、印堂、百会等健脑宁心,安神 益志之穴,临床收到很好的疗效。
醒脑开窍法的作用
一.此法临床疗效显著,适应症也多,除中风后遗症和并发症外,还可用于老年性痴呆; 二.因操作手法量化,可重复,便于推广,值得一提的是:在用本法时应辅以降颅压、抗感染、降血压西 药及支持疗法。 三.有手术指征的脑出血者,宜手术和针刺相结合。 四.“醒脑开窍法”,主要作用是保存最大量的脑细胞,从而保住患者未来的疗效 ,使萎缩变性的脑细胞 恢复正常的形态结构,保证组织存活,并增强日渐衰弱的脑生物电活动,使其能发出正确的神经信号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理论内涵-石学敏
上 八 邪
分别在2~3、3~4、4~5指掌关节上1寸,向指掌关节基 底部斜刺,进针1~1.5寸,施用提插泻法,以各手指分别不 自主抽动3次为度,留针30分钟以上。
(4)语言謇涩或舌强不语
语言是人类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交流工具, 脑卒中病人的语言恢复亦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 环节之一。语言恢复除了语言矫正和训练之外, 针刺治疗也起到重要作用。尤其是语言謇涩或 舌强不语,以下的腧穴可收奏效。
也主宰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
2. 石学敏院士确定的中风病基本病机
“窍闭神匿、神不导气”中之“神”,即
为广义之“神”,因此,中风病无论有无
神志障碍均可视为“窍闭神匿、神不导
气”。
3. 中风病病机中“神”的定位。明代· 李 时珍曰:“脑为元神之府”。元者,起始也。 说明:古人已经认识到脑与神的关系密切。中 风病从现代医学角度已经确定为:脑神经细胞 迟发性坏死所造成的病症。因此,中风病病机 中“神”是“元神”、“脑神”。石学敏院士 在治疗中风病的主要治法中直接定位为:“醒 脑开窍”。
补法(左侧顺时针;右侧逆时针)
右
左
左
右
泻法(左侧逆时针;右侧顺时针)
人 中
位于鼻唇沟上 1/3 处,向鼻中隔方向斜刺0.3~0.5寸, 采用重雀啄手法。针体刺入穴位后,将针体向一个方向捻 转 360°, 使肌纤维缠绕在针体上,再施雀啄手法,以流 泪或眼球湿润为度。
三 阴 交
位于内踝直上3寸,沿胫骨内侧缘与皮肤呈 45º 角,斜 刺0.5~1.0寸,针尖深部刺到原三阴交穴的位置上,采用提 插补法,即快进慢退,或者可以形容为重按轻提。针感到 足趾,下肢出现不能自控的运动,以患肢抽动 3 次为度。 三阴交仅刺患侧,不刺健侧。
张仲景的学术思想,充分体现了辩
针刺治疗中风病方法概述
针 灸治 疗 中风疗 效确 切 , 以 目前 针灸 病谱 研 究结 果 看, 在神经系统针 灸病 谱 中 占第 1位 。有研 究显 示 , 针
常规针刺组为 4 4 . 4 4 %。
5 电 针
的基础上提 出的。选穴 上 打破 了历来 治疗 中风选 阳经 穴
位 的惯例 , “ 醒脑 开窍 ” 针法 以阴经 穴位和督 脉穴位 为 主 ,
并且在手法上采取 以“ 泻” 法为主 , 对 每个 穴位 的操 作方法
都有 明确 的要求 , 即先刺 双侧 内关 , 直刺 1~1 . 5寸 , 采用捻
中风后常 出现 半身 偏 瘫 , 如果 按 照 常规 治 疗方 法 针刺 患
里、 合谷、 环跳等 ; 肝 阳上亢 重在 平肝 潜 阳, 穴位 主 要选 风
池、 大椎 、 曲池 、 外关 、 合谷 等 ; 痰 浊阻 窍重在 化 痰开 窍 , 穴
位 主要选哑 门、 上 廉泉 、 天突、 通里 、 丰 隆等 。传统 针刺 的
疗的一种传 统治疗手法 。中医认为 , 人体是 一个有 机的整
多 的, 传统针刺主要 是指 根据不 同的证型选取 不 同的穴位 组合进行针 刺 。杨继 采取普 通 针刺治 疗 中风 8 8例 , 气
虚血瘀重在 补气 活血 , 穴位 主要选 肩髑 、 曲池 、 外关 、 足 三
体, 经络也是上下左右贯 通相连 的。针刺健侧 穴位 调动其 经脉之气 以驱患侧的 同经之邪 , 可 以达到全 身气血 阴 阳的 平衡 。缪刺 、 巨刺法就是建 立在这一 基础上 通过针 刺对侧 穴位来调 畅气 血 、 疏通 经 络 , 从 而治 愈 疾病 的一 种 方 法。
中风分期针刺有何不同
中风分期针刺有何不 同
刘 冬 桂 湖 北 省武汉 市 江夏 区 中医 院针 灸科
湖北
武汉
4 3 0 2 0 0
摘要 : 目的:研 究 中 风 分期针刺法与传统针刺 法在 临床 疗效上 的不同之 处。方法:选择某 中医院收治的 6 0 例 中风患者 ,随 机分为研 究组和对 照组 , 研 究组行 分期针刺法 , 对照组行传统针刺 法, 对 比观察 两组 患者在 疾病诊 疗期间的病症表 现。结果: 研究组患者神 经功能缺损程度 轻 、偏瘫肢 体活动 能力强、意识 清晰,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 学意义 ( P< 0 . 0 5) 。结论 :分期针刺 法对 于处于 中风 患者有特殊诊 疗效果 ,不但 能有效 改善 患者的运动神 经功 能,还 能最大限度 的提升
患者 中风 后 的 生 活质 量 水 平 ,值 得 临 床 推 广 与 应 用 。 关键 词 : 中风 ;分期针刺;研 究方法 中 图分 类 号 :R 2 4 6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 6 7 1 - 5 8 3 7 ( 2 0 1 5 ) 4 - 0 2 7 9 — 0 1
1 . 3统计学 处理 ’ 本 次研 究当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 S P S S 1 7 . 0统计软件进 行 处 理 ,计 量 资料 采 用 均 数士 标准差 ( 士 s )表 示 , 计 数 资 料采 用率 ( %)表 示,P <0 . 0 5 表 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 2 结果 研 究组 患者神经 功能缺损 程度轻 、偏瘫肢 体活动能 力 强、意识清 晰,恢 复情 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 具有统计学 意义 ( P <0 . 0 5 ) 。偏瘫早期患者 出现后遗症仅 1 例 ,偏 瘫恢 复期患者出现后遗症 3例 , 偏 瘫后遗症 期患者后遗症由严重 转 为 普通 。 3讨论 本组研究证 明,中风分期针刺法 的治疗方式较 为系统 , 分期针刺疗法是传统针刺疗法和现代康 复发展 的产物 , 它比 传统针刺法在病症诊断 、 疾病 原因方 面的分析 更加透彻 ,不 是完全参照辩证施治观念 , 而是 以中风后患者在不 同分期的 肢体肌力及肌张力改变情况 , 结合针灸 原理和 理论 ,从疾病 状态表现上选取针刺穴位 , 体现了分期针刺法的灵活性和针 对 性 资料显示 , 采 用 分 期 针 刺 法 的研 究 组 患者 ,诊 疗 有 效 率 9 2 . 1 2 %,而 采用 传 统针 刺 法 的对 照 组 ,诊 疗有 效 率仅 为 6 3 . 4 2 %, 实 践结果已直观诠释了分期针刺法与传统针刺法的 不同。 同时 ,由于 中风后 患侧肢体会有一个从弛缓到痉挛 、 分离运动模式的改变 ,分期研究病症 、选穴位 、采用针对性 针刺方法 ,可发挥 不同诊疗 功效。如 :偏瘫早期,患者肢体 肌力因脑神经受到严重创伤而 中断, 肌 肉肌力并没有完全丧 失 ,只是失去 了神经系统 的联系 ,而无法正常使用 。此时应 以刺激 、修复患者肢体神经 为主,连接 中断、受损 的经络 , 使肢体肌力在短 时间恢复行 为运动 能力 。 又 如: 偏瘫恢复期 , 患者肢体肌力 已经 因为长 时间不使用 、 供血不足而受到严重 创伤 , 此 时针刺要 神经 与关节组织并重,上肢取患侧肩髑透 臂膈、膈会透天井 、四渎透 外关、阳溪透偏历,下肢取患侧 髀关透伏兔 、阳 陵泉透悬钟 、曲泉透 阴包 、丘墟透足 临泣 , 最 大 可 能 的挽 救 肢 体 肌 力 、肌 肉张 力 的 残 存 能 量 。针 刺 方 法 的拟定 ,取 决于不同时期 中风患者 的疾病表现 ,这种 “ 寻根 溯源” 的诊疗方 式,可极大程度 的丰 富针灸疗法 的实践效果 与价值 。
石学敏教授的中风疗法
1. 刺内关,操作1分钟。
双手同时操作。
2. 刺人中:要捻转360度,目的是要缠针,然后施用提插手法时不会拔出来。
以眼球湿润为度。
人中有三叉神经通过,痛感强,三叉神经兴奋后易出现流泪,故有时并非疼痛之故。
因人中较痛,故两三次后可改用印堂,手法一样,但疼痛明显减轻。
3. 刺风池、完骨、翳风,患者在床上坐起,要向结喉刺,深达2寸——2寸半。
小幅高频捻转补法(所谓小幅指<180度,高频指在140-160次/分)。
每对穴操作1分钟,双侧同时操作。
留针20分钟,留针时可嘱仰卧无妨。
翳风穴有点痛。
石提示皮质脑干引起的假球麻痹及缺血性延髓麻痹(真球麻痹)所致的吞咽困难,全球范围内无有效方法。
假球麻痹醒脑开窍法治疗后一般2周内可撤掉胃管,自己饮食,但真球麻痹难些。
4. 刺双人迎:解决缺血性延髓麻痹,手法同风池。
5. 刺三阴交:用2寸针,取穴与传统取法不同,胫骨后缘(而非传统的在胫骨和跟腱中间)向后斜刺45度,下方可达传统的三阴交穴处,抽动3次为度,抽动时针会弯,换一根再刺,用提插泻法。
6. 刺委中:仰卧位直腿抬高,提插泻法,下肢痿废和疼痛也要这么取穴和针刺,可收奇效。
7. 丘墟透照海:2-2.5寸针,在照海部皮下可见到针尖的蠕动,针后内翻立即改善。
留针时提出1-1.5寸,只留1寸,以免痉挛性上曲反射。
8. 极泉:取穴较传统取法下移1-2寸至肌肉丰满处,避开腋毛,操作时可见手的抽动,以抽动3次为度。
9. 尺泽:外展前伸120度。
直刺提插。
10. 合谷透三间:此处可用合谷刺。
对握固和功能减退均有效。
刺后患手即松开,如不拔针,患者手不会再握固。
对此患者的后续治疗,石的建议是:1、要解决吞咽困难的问题,2、要恢复上下肢功能。
在治疗过程中注意控制血糖。
石还提及中风病人的大关节保护十分重要,可以在肩部和腕部刺络拔罐,出血3-4cm。
也可配合推拿。
“醒脑开窍”针刺法理论内涵——石学敏院士学术思想浅析之一李军(300193中国天津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针灸部部长)前言中风单元的综合治疗模式是国际上公认的最有效的方法,是一种住院病人的管理模式。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技术操作规范醒脑开窍针刺法是一种中医针刺技术,用于治疗中风后遗症。
在进行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时,需要遵循一系列技术操作规范,保证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技术操作规范:一、治疗前准备1.病历摸底:诊断确认中风病情,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病史和服药情况。
2.基本检查:对患者进行全面的面部、舌象、脉象及四肢活动情况的检查,包括生命体征、血压、血糖等。
3.针具准备:准备好消毒干净的针具,包括针头、针管、拔针器等。
4.患者床位准备:患者应平躺于舒适的床位上,身体放松,头部稍微偏转。
二、穴位选择1.温针:选择合适的温针穴位,主要包括足三里、曲池、合谷、印堂等,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选择。
2.刺具选择:根据患者的舌象、脉象等进行综合判断,选择合适的刺具,包括针头长度和针径的选择。
三、针刺操作1.消毒:将选定的穴位以及周围皮肤进行消毒,保证刺入皮肤和穴位的针具的无菌。
2.刺入:针头从穴位入口处以约30°的角度刺入,深度取决于穴位的具体部位和患者的体质。
3.触感:刺入后当感到针与组织的抵抗感减轻并出现酸、胀、沉、麻、电感时,认为已刺到穴位。
4.取气:在刺入针头后,应稍微调整握持力度和角度,然后用轻轻的手法取气,使针具能进一步刺深到穴位。
5.按插连接推:将插入的针杆与针头连接起来,进行其中一方向的按插入口推,以增加刺激效果。
6.留针时间: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可留针10-30分钟,取下针具后对针眼部位进行适当的按摩以加强刺激效果。
四、治疗后护理1.结束时,应完成治疗区域的消毒,以防止感染。
2.患者术后需要保持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活动,特别是治疗下肢的穴位。
3.患者在治疗后可能出现一定的不适感,如局部疼痛、麻木等,医生需要向患者作出合理的解释和指导,告知患者恢复期的注意事项。
以上是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技术操作规范。
在实施过程中,医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医德和对病情的全面了解,严格遵循操作规范,确保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60例
典 型 病 例 王 菜 , 性 , 8岁 . 休 干 部 。 男 6 退 19 9 5年 3月 6 日初 诊 。 属 代 述 , 家 1月 前 的一 个 傍 晚 , 者述疲劳 不适 , 收看 电视 节 目, 感头晕 , 患 正 突
例 , 抢 救 治 疗 , 情 稳 定 且 愿 意 接 受 针 灸 治 疗 的 经 病
维普资讯
陕 西 中医 2 0 0 2年 第 2 2卷 第 8期
针刺 治疗 中风后 遗 症 6 0例
西 安 市 红 十 字 会 医院 中 医针 灸科 ( 1 0 4 许 凯 705 )
摘 要 : 目的 : 索运 用针 刺 方 法 治 疗 中风 后 遗 症 的有 效 途 径 及 部 分 机 理 。 法 : 用 颈 探 方 采
3次 以后 , 者 感 到下 肢 肌 力 增 强 , 上 肢 亦 有 自 患 左
泉 ; 阳上 亢 型 配 风 池 、 冲 ; 热 腑 实 型 配 天 枢 、 肝 太 痰 丰 隆 、 椎 ; 眼歪 斜 配 地 仓 , 车 、 香 、 竹 ; 大 口 颊 迎 攒 舌 强语 塞 配 哑 门 、 泉 。均 用 平 补 平 泻 手 法 , 刺 得 廉 针 气 后 , 两 组 穴 位 , 肢 一 组 , 肢 一 组 , 用 选 上 下 加 6 0 — 2 型 电 针 , 冲 电 流 , mil 0次 跳 动 , 85 A 脉 每 n2 留针 3 mi 每 周 治疗 5次 , 短 的 治 疗 1 0 n, 最 O次 , 最
项 部 穴 位 与 体 穴 配 合 使 用 , 重针 感 , 用 电针 。 果 : 有 效 率 逮 9 。 示 : 注 使 结 总 7 提
本 方 法 局 部 与 循 经取 穴相 结 合 , 效 地使 病 变部 位 和 支 配 区域 同 时 得 到 刺 激 。 有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
针刺运动疗法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的临床观察*王鹏① 万姹嫣① 张衍辉① 【摘要】 目的:探究针刺运动疗法在治疗中风后偏瘫肩痛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20年12月- 2021年12月在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样本,将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中医针刺疗法,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运动疗法,3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疗程。
采用Fugl-Meyer评分表(FMA)评估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上肢运动功能,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及简明疼痛程度量表(BPI)评估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分别记录并比较治疗前、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肩关节被动关节活动度(PROM)。
结果:治疗前,两组F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治疗组FMA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FMA评分均比治疗前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对两组VAS、BPI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BPI评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均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前屈、外展活动度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后,两组前屈、外展活动度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提高,且治疗组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针刺运动疗法可使中风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疼痛程度及肩关节活动度均得到显著改善,利于患者预后。
【关键词】 中风 偏瘫 肩痛 针刺 肩关节 关节活动度 Clinical Observation o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with Acupuncture Motor Therapy/WANG Peng, WAN Chayan, ZHANG Yanhui.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2, 19(34): 083-088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motor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post-stroke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Method: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post-stroke hemiplegic shoulder pain who were treated in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rom December 2020 to Dec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samples, and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 control group and a treatment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therapy,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acupuncture motor therapy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3 weeks was a course of treatment, and both groups were treated fo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 (FMA)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motor function of upper limbs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and the brief pain inventory (BPI) were used to assess the pain severity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in the two groups. The passive range of motion (PROM) of the shoulder before treatment and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was recorded and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FMA scores (P>0.05).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the FMA scor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nd the FMA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AS and BPI scor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one course of treatment,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 the VAS and BPI scor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基金项目: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计划项目(2020B0125)①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0通信作者:万姹嫣 中风又名脑卒中,是脑部组织细胞严重坏死的一种疾病,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梗死等较为常见,具有家庭经济负担较重,发病率,致残率,致死率均高等特点,该病位居我国居民死亡原因第一位[1]。
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针刺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针刺研究进展3齐 瑞 徐创龙33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康复科(上海200437) 现将近年来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肢体痉挛的文献综述如下,旨在探寻针灸治疗中风后偏瘫痉挛状态的取穴与针刺规律。
1 取穴方法 1.1 循经取穴1.1.1阳经取穴为主 梁永瑛等[1]共检索分析到有关针灸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为主的文献52篇认为,针灸治疗中风痉挛性偏瘫的经穴选用,主要集中在手足少阳经、手阳明经及足太阳经四条经脉。
睢明河[2]对62例偏瘫上肢痉挛患者分组采取针刺手少阳经穴(治疗组)与针利上肢阴经穴(对照组)治疗中风后上臂痉挛的疗效。
结果:治疗组取得了显著疗效(P< 0.05),对照组无明显治疗效果(P>0.05),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王子臣等[3]认为筋脉不得阳气濡养是痉挛的病机,督脉腰阳关为原阴原阳的会所,采用深刺腰阳关为主治疗下肢痉挛的方法,取得良好效果。
1.1.2阴经取穴为主 吕慧青等[4]参照《灵枢寿夭刚柔》“病在阳之阴者,刺阴之经”的记载,治疗痉挛性偏瘫取阴经穴位治疗。
认为中风后肢体由萎软转化为强痉后,不应再固守“治痿独取阳明”之法。
选取平补平泻手足三阴经穴位治疗痉挛性偏瘫60例,上肢、下肢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0%、91.0%。
米建平等[5]上下肢阴经穴电针疗法降低中风偏瘫肢体肌张力总有效率83.3%。
1.1.3阴阳经取穴 卢佩斯等[6]分析脑卒中偏瘫痉挛期的中西医理论,认为在脑卒中偏瘫痉挛期,应注重肢体内侧肌群即阴经穴位的运用,配合肢体外侧阳经穴位,以补虚泻实,益气养血,平衡肌张力,调整痉挛状态。
娄必丹等[7]认为肢体痉挛的原因是阴阳失衡,肢体表现是阴急阳缓,采用阴阳经同取,补虚泻实,泻阴补阳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并强调对于拘急侧和迟缓侧采用不同的针刺方法。
海英[8]将96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采用阴阳经配穴平衡阴阳针刺组疗效明显优于按传统取穴的普通针刺组。
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障碍48例
多虚弱 ,特别 以气 虚 为主 ,气 虚则无 力 推 动血 液运 行 ,
床常取手 足 阳经穴 位 :如 合谷 、手 三 里、 曲池、肩骨 禺 、
解溪、内庭 、环跳 、阳陵泉等以达调 和经脉 、疏通 气血 的作用 ;足三里具有培元益气之功 ;气海可 调全 身之气 ,
t 2 ] t永炎. 内科学 [ Ⅳ 明 . 上海 :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1 9 9 5 : 1 2 6 . i s ] 时滢. 补 阳还 五汤配合 针刺治疗中风后遗 症 3 O例[ J ] . 山东 中医杂志 , 2 0 1 0 , 2 9
(1 1 ). 7 6 4- 76 5
针刺治疗可疏经活络 ,祛风邪 ,通 气血 。半 身不遂
患者多为精气 血不通所致 ,而 阳明为多气 多血之经 ,阳
明气血通 畅 ,正气 得 以托助 ,使机 体功能逐 渐恢复 。临
( 本文编辑 : 张文娟
本文校对 : 左 建国
收稿 日期 : 2 0 1 3 - 1 0 - 2 1 )
针刺 治疗 中风偏瘫 患者肢体 功能障碍 4 8 例
杨 小 芹
选取 2 0 1 1 年 4月至 2 0 1 3年 4月我 院收
环跳 、合谷 、足三 里 ,配穴 为手三 里 、风市 、大柱。按 照标准方法进行 ,常规深度 ,留针 3 0 mi n 。1 次/ d ,以 8 d
治的中风偏瘫患者 9 6例为研究对象 ,患者均符合相关诊
断标 准。所有患者 随机均分 为实验组 和对 照组 ,患者一
药大学学报 , 2 0 1 2 , 3 6 ( 6 ) : 6 5 2 - 6 5 4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要点
• 出现吞咽困难,构音障碍时,可取前廉 泉,上廉泉,正廉泉,舌针
• 出现肢体偏身肿胀,上肢可取曲池,阳 池,中諸,少海,大陵,下肢取阳陵, 解溪,阴陵,三阴交
要点
• 出现肢体偏身肿胀,上肢可取曲池,阳 池,中諸,少海,大陵,下肢取阳陵, 解溪,阴陵,三阴交
要点
• 中风病人一个月后由于废用性经筋迟缓, 故加经筋排刺,能比一般效果好
• 先扎内关,后扎人中,人中选用雀啄法。 除以醒脑开窍之主穴、副穴外,还可使 用其他穴位,如十宣,五心穴
开窍醒神
• 禁忌症: 1、严重的脑出血 2、大面积的脑梗塞,有脑疝倾向者 3、持续严重的高颅压 4、中枢衰竭,或广泛性血管内凝血或内 脏大出血
通经导气
• 适用症:
1、急性期后半期,恢复期早期,或迁延 型 中风的恢复期,此期患者神窍已开, 神气已通,但神气不足,可做为与醒脑 开窍法并用之法,在醒脑开窍 的同时导 气,形成互动
中风的针刺疗法
海南省中医院中风专科 周琤
中风的特点
• 发病骤然,变证多端,犹如风之善行而 数变,故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而名“中风”、又称“卒 中”
• 发病时以半身不遂,口歪,舌强,语言 蹇涩,甚则突然昏仆,不省人事为主症
病因
• 五志过极 • 阴虚火旺 • 真阴不足 • 痰热搏结
病机
• 内风(挟邪),风为百病之长,言其来 势突然,善行数变
• 指阴经阳经经气的平衡,阴阳法则是互 根互变的
• 阴阳经经气的平衡指四个方面的平衡, 手足三阴三阳经经气的刚和柔,缓和急; 刚指正,刚和柔指经气充足与否,缓和 急是指邪气的有与无,强与弱
治疗总则
• 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抑急扶缓
要点
• 补和泻,以针感强弱为原则 1、针感强为泻,针感弱为补 2、针数多为泻,少为补 3、力度强为泻,弱为补 4、抽动幅度小为补,大为泻
• 机转:阳化风动,风阳上扰,挟邪阻窍, 扰动神明
• 病因病机要点:窍闭神匿,关键在神
治疗
• 开窍醒神 • 通经导气 • 平衡阴阳
开窍醒神
• 适用症:
中风先兆期,急性期,恢复前期,脑 出血、脑缺血均可用,中风病未曾使用 过此法的,无论何时均可用
开窍醒神
• 取穴
主穴:内关 人中
副穴:选用有窜动抽之穴,通经导气, 对应其机体相对功能(即症状)
要点
• 三条线: 1、沿胫骨前脊向外斜刺 2、足阳明经排刺(运动障碍,肌萎缩) 3、足少阳经筋排刺
要点
• 如果病人一个月后肌力无提高,而肌张 力增高,足内翻,则足少阳经筋排刺, 足内翻主穴:足临泣 悬钟 丘墟
要点
• 上肢肌肉迟缓可用手阳明大肠经排刺, 上肢肌力增高取肩髃,曲池,合谷
要点
• 中枢性二便失禁取带脉,水分,三阴交, 水道,维胞
2、在恢复期前、中期在经气不足时,也 可使用通经导气法,增强经气
通经导气
• 选穴:使用有窜动抽针感的肢体穴位 1、阴经穴:极泉 少海 天府 郗门 环跳
三阴交 委中 复溜 太溪 2、阳经穴:肩前 曲池 手三里 外关 合
谷 四渎 风市 髀关 四强 三里 丰隆 太冲 足临泣
平衡阴阳
• 既是一个治疗过程,也是重要治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