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内关穴治疗缺血性中风最佳刺激参数的筛选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针刺内关穴治疗缺血性中风最佳刺激参数的筛选研究
张俊清1,韩科1,牟蛟1,张超1,赵帅1,焦洋1,孟智宏2,樊小农2
(1.天津中药大学,天津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300193)
摘要:目的:了解针刺参数对针刺疗效的影响,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中内关穴最佳刺激参数。
方法: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以针刺频率的慢、中、快(1、2、3次/s)和针刺时间的短、中、长(5s、60s、180s)的两因素三水平针刺参数搭配组合9种针刺参数组以捻转手法刺激“内关穴”,以脑血流量为效应指标,通过正交设计、单因素方差分析,综合分析不同针刺参数组作用于“内关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的影响。
结果:针刺效率应受针刺频率、时间以及它们二者交互作用影响,其中针刺时间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针刺频率次之,取得最佳针刺疗效的针刺参数是3次/s,60 s,即快频率,中时间,提示针刺改善脑梗死脑血流,应在保证快频率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针刺时间。
关键词:缺血性中风;内关;针刺手法正交设计;最佳刺激参数
中图分类号:R246.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0-1719(2013)02-0329-03
中风是临床常见疾病,具有死亡率、复发率、致残率高的特点,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针刺治疗中风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疗效肯定。
针刺的疗效与选穴、操作手法、得起感、补泻手法、刺激时间、操作频率等密切相关。
针刺手法的量化是针刺标准化、科学化的关键问题,针刺的频率和时间是最容易控制的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恢复急性期脑梗死的灌流,挽救缺血半暗带,减轻神经功能损害,是中风治疗的主要目标。
因此本实验以软脑膜血流量为效应指标,选取醒脑开窍主穴内关穴,选取针刺治疗的优势病种缺血性中风,采用捻转手法,以针刺时间和频率为影响因素,研究针刺的最佳刺激参数。
1材料和方法
1.1试剂与仪器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美国惠普公司生产,瑞典百灵威医疗仪器中国公司代理);STRONG90牙科钻、水合氯醛(分析纯)(天津市瑞科有限公司)
1.2实验动物与分组
1.2.1实验动物三级动物(SPF)Wistar成年健康雄性大鼠,250 280g,由北京军事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号:0014091;动物防疫合格证号(京丰)动防2006055;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
SCXK(军)2007-004。
1.2.2实验设计及分组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MCAo模型,分为基础组和针刺组。
基础组包括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非针刺组4组,针刺组按针刺时间(5s、60s、180s),针刺频率(60次/min、120次/min、180次/min),两因素三水平正交设计,选用L9(34)正交表(见表1),构成九种针刺参数(用罗马数字Ⅰ-Ⅸ)(见表2),刺激内关穴,共计13组,每组18只大鼠。
表1实验设计方案因素水平表
因素水平A:针刺频率(次/s)B:针刺时间(s)11慢5s短
22中60s中
33快180s长
表2实验分组与针刺参数表
参数组鼠数因素A水平
(频率,次/s)
因素B水平
(时间,s)
分组
Ⅰ18151次/s,5s
Ⅱ181601次/s,60s
Ⅲ1811801次/s,180s
Ⅳ18252次/s,5s
Ⅴ182602次/s,60s
Ⅵ1821802次/s,180s
Ⅶ18353次/s,5s
Ⅷ183603次/s,60s
Ⅸ1831803次/s,180s 18非针刺组
18假手术组
18模型对照组
18正常组
1.3实验方法
1.3.1模型制备方法参照Zea-Longa线拴法复制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主要步骤:禁食水12 h,10%水合氯醛腹腔注射麻醉(250mg/kg)至动物对疼痛刺激反应消失为止,约5 15min。
背位固定于大鼠手术板,局部消毒后备皮。
取颈部正中稍偏左切口2
2.5cm,分离甲状腺,暴露左侧胸锁乳突肌和胸骨舌骨肌间的三角区,钝性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和颈外动脉,并用0号手术线结扎颈外动脉。
在分叉处和近心端处分别用小动脉夹夹闭一段颈总动脉,然后用1mL 注射器针头在近心端处扎一个小孔,用直径0.265mm 的鱼线缓慢插入,待插进之后,放开分叉处的动脉夹,将鱼线继续进入颈内动脉,直至遇到阻力为止,鱼线进入颅内深度为18 20mm(鱼线事先已做好标记),此时插入的鱼线正好封闭大脑中动脉开口,阻断大脑中动脉的血流。
插线成功后结扎颈总动脉及针孔处,放开另一个动脉夹,剪去多余的手术线并滴上2 3滴庆大霉素,分层缝合,清理伤口后放入笼中。
1.
3.2造模成功判定方法模型组:大鼠造模清醒后,按Zausinger六分法对其神经功能进行评分,去除未造模成功及病情过轻过重的模型,即评分为0、4和5分的大鼠;评分为1、2、3分的均视为造模成功,入组观察。
Zausinger六分法标准如下,0分:不能自发行走;1分:自由走动状态下向病变对侧旋转;2分:抓住鼠尾,大鼠向病变对侧旋转;3分:对于施向病变对侧的侧压力抵抗力下降者;4分:不能伸直病变对侧前爪,甚至全身向对侧屈曲;5分:无神经功能缺损。
1.3.3针刺干预方法参照华兴邦等“大鼠穴位图谱的研制”,内关穴位于前肢内侧,离腕关节约3mm 左右的尺桡骨缝间。
针具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生产的“华佗牌”毫针,规格0.30minˑ40mm。
针刺时间:造模成功后待大鼠清醒,即给予第一次针刺,每12h针刺一次,共72h,针刺6次。
1.3.4观察指标及方法观察不同针刺参数组对MCAO大鼠脑血流的影响。
脑血流量的测定:按包新民川的方法:将大鼠固定在脑立体定位仪上,取头皮正中切口,剪开骨膜,暴露前囱,于前自后1mm,中线向左旁开3mm处为中心用牙钻开一骨窗,用DRT4激光多普勒血流仪连续动态监测缺血局部脑组织血流量。
1.3.5统计学处理采用PASW statistics18软件包,正交设计助手Ⅱ,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正交设计分析。
2结果
13种针刺参数组干预MCAO大鼠后,各针刺组脑血流量结果见表3。
表3不同针刺参数组干预“内关”穴对MCAO大鼠脑血流的影响
组别n
基础组正常组18410.13ʃ106.91
假手术组18361.14ʃ93.33
模型对照组18345.63ʃ74.98
非针刺组18401.12ʃ128.57针刺组参数Ⅰ组18370.51ʃ118.28
参数Ⅱ组18408.66ʃ87.34
参数Ⅲ组18373.17ʃ76.32
参数Ⅳ组18417.38ʃ78.36
参数Ⅴ组18417.72ʃ108.32
参数Ⅵ组18423.79ʃ85.56
参数Ⅶ组18448.93ʃ96.78
参数Ⅷ组18467.74ʃ68.22
参数Ⅸ组18365.69ʃ79.54
2.1正交实验分析结果
通过直观分析法(见表4)了解影响MCAO脑血流的针刺参数的作用及主次地位。
表4中K、R值为正交试验结果表示法。
K值反映考察因素水平的优劣(K值旁边的数字,表示考察因素的水平数):相应因素水平的K值愈大,表示这一水平在获得针刺效应中的作用愈大,即K值愈大愈好;表4中频率因素A3最高,时间因素B2最高,则最佳刺激参数是A3B2AB2,由于不能得知AB交互作用第三水平的具体参数,参照表3第3或第4列,用3次/秒
表4正交实验脑血流直观分析
实验号A B AˑB1AˑB2软脑膜血流量
11111370.51
21222408.66
31333373.17
42123417.38
52231417.72
62312423.79
73132448.93
83213467.74
93321365.69
K1384.113412.273420.680384.640
K2419.630431.373397.243427.127
K3427.453387.550413.273419.430
极差R43.34043.82323.43742.487
主次顺序B>A>AˑB(2)>AˑB(1)
优水平A3B2
优组合A3B2
的快频率持续刺激60s(针刺方法Ⅷ),改善MCAO大鼠的脑血流较佳。
极差值Ri反映因素变化时试验指标变化的幅度,能考察因素影响力的主次,极差值越大,该因素对指标的影响越大,就越重要。
本实验结果显示BRi>ARi>ABRi,对针效影响作用的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针刺时间、针刺频率以及它们二者的交互作用。
提示针刺改善脑梗死脑血流,应在保证快频率的前提下,采用适当的针刺时间。
2.2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9种针刺手法与基础组干预MCAO模型后的脑血流量,进行组间多重比较,见表3,基础组间,与正常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非针刺组的脑血流量均有减少,模型对照组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其它组与正常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
针刺组较假手术组与模型对照组脑血流量均有增高,其中参数Ⅷ增高最明显,与模型对照组、假手术组、非针刺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综合分析以上正交试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针刺频率、持续刺激的时间以及它们两者的交互作用都是影响针刺“内关”穴干预MCAO大鼠脑血流量(针刺效应)的重要因素,其中,针刺时间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慢频率和短时间的针刺参数对其影响相对不大,提示临床必须在保证一定刺激时间的前提下,尽可能提高针刺操作的频率。
理论上取得最大脑血流(最佳针刺效应)的最佳刺激参数是:中时间地应用最快频率进行针刺。
但是,只要避免针刺频率慢和持续时间短的针刺手法,权衡好针刺频率和针刺时间,一般都可取得较好疗效。
即取得良好效应的针刺参数,不是一个具体的、一成不变的固定参数,而正如临床检验值应该是一个范围,只要符合一定原则,可以灵活选择不同参数进行组合。
3讨论
目前实验研究已将对脑血流和局部脑血流量的参数作为评价脑循环储备能力的参考指标,低血流量可使同侧脑半球脑血流降低,导致供血能力降低。
对氧的利用效率而言,氧在脑循环被传输能力比氧的释放能力更加重要,而氧的传输能力取决于脑血流的速度和含氧[1]。
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心包为心的护卫,心主血脉,可调理心气,促进气血的运行,因此手厥阴心包经虽然不直接入络脑,但是同血液的关系很密切;内关系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阴维脉交会,主阴主血;“心藏神,脉舍神”,“血者,神气也”,故内关穴调节心、脉、血、神的作用较强。
现代医学的研究表明,内关穴在调整心脏功能的同时,起着增加脑血氧供应的作用[2],体现了心包经代心行令,主一身之血脉,以达宁心调血安神之目的,故针刺内关穴可改善脑血流。
针刺手法是针灸取效的关键。
广义的针刺手法,是在确定选穴组方后,干预穴位的所有因素,包括进针、行针方法,针刺角度、方向,所用指力、腕力,针刺深浅,刺激频率、时间,留针时间,针刺间隔等众多因素。
任何一个因素变化,都有可能影响针刺疗效[3],针刺的时间和频率是临床容易控制的因素,更能体现针刺量学的标准化。
正交设计法可减少试验次数提高实验效率。
正交试验设计能够同时观察几个因素的动态关系,如各因素的主次地位和各水平的优劣,而且能知道因素间存在什么性质的交互影响及其影响程度,最终找出诸因素各水平的最佳搭配,为临床提供确实可靠的试验依据[4]。
单因素方差分析是医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统计方法,用之来确定一个因素不同水平是否有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中将针刺时间和频率的组合作为一个独立处理因素-针刺方法,就可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研究不同针刺方法取得的各自针刺效应间的差异,并可弥补和完善正交试验。
本研究将针刺时间和频率设置为实验因素,按时间短中长和频率的慢中快各分三个水平进行正交设计(时间设定为5s、60s、180s;频率设定为1次/s、2次/ s、3次/s),正交实验实际是安排多因素试验、寻求最优水平组合的一种高效率试验设计方法,但是高效率的代价是以牺牲分析各因素的交互作用为代价的。
本课题为2因素3水平实验,组合出9种针刺参数,选择L
9
(34)正交表(实验计划表见表3),并未提高实验效率,目的除了进行正交试验以考察实验因素的主次地位和实验水平的优劣外,还能将每一种参数组合作为一个处理因素,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明确取得最佳效应的针刺参数。
正交设计与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针刺参数组Ⅷ(3次/s,60s)在改善脑血流方面,可取得最佳效果,即快频率,中时可取得最佳针刺效果。
参考文献
[1]Sabatini U,Celsis P,Viallard G,et al.Quantitative as-sessment of cer-ebral blood volume by 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J].Stroke,1991,22(3):324-330.
[2]郭闫萍.醒脑开窍针刺法对针灸治疗中风的贡献[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11):1-3.
[3]樊小农,王舒,李雅洁,等.“水沟”穴最佳刺激参数的筛选研究[J].中国针灸,2008,28(12):913-917.
[4]解秸萍.正交试验设计在腧穴功能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J〕.中医药学刊,2005,23(2):269-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