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意境、物象)
总括
分析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 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 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 诗人自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 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 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 岸倔强的性格。表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 思想感情。 总结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 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 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 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 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问: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诗人描绘了一幅中秋月夜图: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院中的树上乌鸦停止了聒噪, 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刻,秋露轻盈无迹,打湿了庭中的桂 花。(描图景)这是一幅宁静伤感的画面(点氛围), 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非常委婉运人。抒发了诗人望 月情怀的乡愁。(析情感)
小松
杜荀鹤
小结 • 诗歌物象鉴赏思维切入点: 1、诗歌中的物象是什么? (抓题目) 2、物象的有什么基本特征? (抓描述其形态特征的语句,关注表现手法) 3、物象寄托了什么情感? • (联系背景,揣摩诗人情志。或抒发某种 情感,或讽刺时世,或流露人生态度,或 隐含生活的道理)
训练2
房兵曹胡马 杜 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诗歌鉴赏专题复习之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听觉形象:通过声音来表现诗 情画意。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 诗歌通过春鸟的啼鸣、春风春雨 的吹打、春花的谢落等声音,写出春 天优美的环境和蓬勃的生机,表现诗 人热爱生活、珍惜生活的感情。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 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 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 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 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 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 的性格。
内表 容现
诗 歌 形 象 的 感 知 角 度
• 形象可以通过人的眼、耳、 鼻、舌、身感知,从这个 角度说,形象可以分为: • 视觉形象,听觉形象, • 嗅觉形象,触觉形象, • 味觉形象。 • 注意:不能把形象仅理解 为视觉形象。
视觉形象:展现事物的形状、色 彩、大小、远近、高低等。是诗 歌中最多的形象类型
【参考答案】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矢志报国 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 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 以“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 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沧州”,但 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 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 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指出意义(情感)
指出意义(情感)
人物形象主要类型
• • • • • • • • 1.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 2.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 7.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 8.爱恨情长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
从 军 行 陈 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从 军 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两首诗中征人的形象有何不同? 【答案】陈诗中将士们不畏严寒,勇登天山,精 神振奋,豪情万丈,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情绪。 王诗中征人都是背井离乡,所以感情苍凉、悲怆, 心中充满离愁别恨。
事物形象。 事物形象,即作者以人格化的事物为具 体描写对象,通过这种象征性的形象描 写来曲折地表现诗人的品格节操、思想 感情。作者塑造事物形象是为了言志, 言情,言心声。因此我们通过提炼所写 事物形象描写特征的词语,凸现其自然 属性,就能明白作者意在何为,情为何 端。
蝉 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注]*垂緌:指蝉。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角须,形 状好像贵族仕宦头上下垂的冠缨(帽带)。 分析这首诗所写形象的特点。 【答案】这首诗通过对疏桐之上的蝉的形态、 习性、鸣声(自然属性)的描写,表明了立身尊 贵而品格高洁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力量凭借 自身能力就能声名远播的道理(寓意),表达作 者对高尚品格的赞美之情(感情)。
例一
鹧鸪天· 酬孝峙① [清]钱继章 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 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 闲倚杖,戏临 罾②。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③未解池亭暑, 捧出新词字字冰。 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 参考答案: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
例2
梦 江 南 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 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 形象?请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 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 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一.形象诗歌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的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实物载体。
诗歌形象一般可以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诗歌中的形象既是指叙事诗中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与物。
(一)送别类意象(或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叙写别后的思念)1.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的情思。
如柳永《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2.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休憩或饯别送行。
“长亭”成为一个蕴含着依依惜别之情的意象。
如柳永《雨霖铃》中“寒蝉凄切,对长亭晚”。
3.酒在排解愁绪之外,还饱含着深深的祝福。
如王维《渭城曲》中“全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二)思乡类意象(或表达对家乡的思念,或表达对亲人的牵挂)1.一般说来,古诗中的月亮是思乡的代名词。
如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鸿雁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歌常常借雁抒情。
《西厢记》结尾崔莺莺长亭送别时唱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3.鲤鱼代指书信,这个典故出自汉乐府诗《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
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再有古时人们多以鲤鱼形状的函套藏书信,因此不少文人也在诗文中以鲤鱼代指书信。
(三)愁苦类意象(或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凉、悲哀气氛)1.在古典诗歌中,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宋代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2.在诗文中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李清照《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
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
”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
3.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鉴赏诗歌的形象
鉴赏诗歌的形象学习内容:1、什么是诗歌的形象2、2、诗歌形象的分类3、3、如何分析人物形象4、4、如何鉴赏诗歌的景物描写5、5、如何鉴赏诗歌的物象什么是形象?形象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的各种现象加以艺术概括所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艺术感染力的具体生动的生活图景。
形象的特点:①客观性:形象是可以感受到的生动的客观生活图景。
视觉感受有:明暗阔狭虚实动静强弱急缓等.如:“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明暗相衬,动静结合。
听觉感受有:闹静美妙动听不堪入耳等。
如:“千里莺啼绿映红,”一片莺歌燕舞,春意繁闹。
嗅觉感受有:香臭等。
如:“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味觉感受有:酸甜苦辣咸等。
如“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触觉感受有:寒冷温暖凉爽燥热疼痛舒适等。
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②抒情性:一切景语皆情语。
形象中蕴涵了作者的主观思想:感情喜怒哀乐、爱憎、敬仰羡慕、向往、思念等等。
③感染性:对读者具有强烈的感染、陶冶作用。
柔媚和谐、明丽能给人以轻松愉快、心旷神怡的审美感受,如《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婉约感伤的美带给人淡淡的哀伤,《雨霖铃》;粗犷激昂、刚健雄伟的美能给人以惊心动魄的审美感受,使人受到鼓舞,从中得到力量,如〈念奴娇.赤壁怀古〉。
诗歌中的形象分类(1)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有别于小说中的“我”(非作者本人)。
还包括塑造的人物形象。
(2)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情中景。
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现出来的主观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的形象,即“意象”。
诗人一般借意象来表现自我,诗人作为主体,往往与意象这个客体合而为一。
有时诗中有几个意象,各个意象之间都有一定的联系。
(3)事物形象诗人借助具有某种特定内涵的事物来表明自己的心迹或某种情感。
如咏物诗的“事物”和送别诗中的细节。
(一)鉴赏诗歌的人物形象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鉴赏
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鉴赏诗歌的形象包括意象、人物形象。
诗歌的形象倾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因此,只有真正了解了诗歌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诗人思想感情。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诗歌的形象鉴赏,欢迎大家分享。
一、鉴赏诗歌的意象抒情诗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山川草木等)表现诗人的主观的感情。
客观事物形象,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
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1、抓景物特点,探知诗人的感情“诗言歌咏,见景生情”,诗人的写景作为后一两句的情感抒发的基础。
由景物的物象可以探知诗人的情感。
如李白的《静夜思》前两句是写景,以地上霜喻月光,十分真切地描写了深秋静夜的寒意萧瑟。
后两句则直接抒发了思念故乡的情感。
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析】这是一首山水名篇。
首联,初秋傍晚,山雨初霁,空气清新,景色美妙。
颔联,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
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如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
颈联,竹林里传来一阵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洗罢衣服笑逐着回来;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
诗人极力渲染一幅纯洁美好的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
诗人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美。
诗人选择的意象“新雨”、“明月”、“清泉”、“竹喧”、“莲动”等积极的意象,2、析意境,探知诗人的感情“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境”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主要是由景物构成。
“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在意境的创设上,画面或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或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或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或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或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或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古代诗歌鉴赏》教材第三章《诗歌的形象》,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古代诗歌中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情感象征等形象的描绘及其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古代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象征等。
2. 能够分析古代诗歌中的形象,把握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诗歌中形象的深层含义及其所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重点:古代诗歌中形象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辅导书、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展示一幅古代山水画,引导学生观察画面中的自然景物,体会画面的意境。
(2)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古代诗歌,讨论诗歌中的形象描绘。
2. 例题讲解(1)选取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如《望庐山瀑布》,分析其中的形象描绘及其表现手法。
(2)通过讲解,使学生了解比喻、拟人等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选择一首熟悉的古代诗歌,分析其中的形象描绘。
(2)教师点评,指导学生掌握形象描绘的方法。
4. 知识拓展(1)介绍古代诗歌中的其他形象表现手法,如象征、对仗等。
(2)举例说明,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手法。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古代诗歌中形象描绘的重要性和方法。
六、板书设计1.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2. 内容:(1)古代诗歌形象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象征等。
(2)形象描绘的作用:营造意境、表达情感。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教材中的一首诗歌,如《登鹳雀楼》,描绘诗歌中的形象。
(2)举例说明古代诗歌中的比喻、拟人等手法。
2. 答案:(1)描绘《登鹳雀楼》中的形象: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比喻、拟人手法的举例:如《静夜思》中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如何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
如何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古典诗歌是中华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瑰宝。
而古典诗歌的高超的艺术表现形式和饱含哲理的内容,常常令人深为折服。
要欣赏古典诗歌的形象,需要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含义,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情感况况等,更需要通过自己的感性体验,对诗歌的意象进行想象和领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把握。
首先,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需要了解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及其含义。
中国古代诗歌通常由词、曲、赋等不同类型的文体构成。
其中,古体诗是最为典型的一种,结构严谨,押韵韵脚明显,通过对押韵和平仄的运用,让诗歌更具有韵律和舞蹈感。
同时诗歌中的意象、意境也是构成古体诗的重要成分,通过作者对环境、事物、人物等刻画的隐喻、借代,体现出作者对世界的感悟以及对人生、自然、社会的思考。
因此,学会对诗歌中的基本构成要素进行分析,对精神内涵的理解和解读是鉴赏古典诗歌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其次,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需要了解作者的背景、情感状况。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自古便有“诗以言志”的说法,诗歌可以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观点等。
了解作者的背景和情感状况,可以加深我们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例如,唐代的杜甫在他的《登高》中写道:“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借用了自身经历,并通过诗歌的表现,态度对现实社会及个人命运的思索。
而李白则在其《将进酒》一诗中咏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以黄河水流比喻个人志向和作品流传的命运,表达了自己对逝去年华的感怀和不复返的命运抱怨。
因此,深入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思想和情感状况,可以对诗歌中的形象理解和领悟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鉴赏古典诗歌的形象需要通过自身的感性体验,对诗歌的意象进行想象和领悟。
古典诗歌中的意象多是通过色、香、味、触、听等感官的刺激来表现,这需要读者在读诗时产生即视感、感官共鸣,捕捉到诗歌中深刻的精神内涵,进而对诗歌的形象产生共鸣。
例如,“千里江山图”、“红楼梦”中的“并蒂莲”、“瑶池”等都是诗歌中的典型意象形,需要通过读者自身的联想和想象才能产生强烈的视觉体验和情感体验。
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
例 证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东边日出西边雨 ,道是 无晴却有晴” 韦应物《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 沧海” 王维《辛夷坞》 “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 晏殊《蝶恋花》 “昨夜西风凋碧树 ,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 秦观《浣溪沙》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王维《过香积寺》 “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教你分析] (1)意象→汉江 (2)抓词语→“万里”“九龙盘”“横溃”“飞迅湍” (3)描画面→汉江绵延曲折长达万里,分作九条支流就如 同九条巨龙盘踞。江水四溢,泛滥于广大中原地区,波涛汹 涌,迅疾奔流。 (4)品意境→气势浩大,宏伟壮阔。 点作用→三四句用江水泛滥来写前朝国运不兴,为歌颂当 下盛世蓄势。
【答题步骤】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宋 耿 中① 湋②
日暮黄云合,年深白骨稀。 旧村乔木在,秋草远人归。 废井莓苔厚,荒田路径微。 唯余近山色,相对似依依。
【注】①宋中:唐朝“安史之乱”时,张巡、许远在此与 叛军进行过殊死搏斗,杀敌万人,但最后二人战败被杀。
这首诗歌首联的意境和作用分别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 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证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李白《忆秦娥》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杜甫《旅夜书怀》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 陶渊明《饮酒》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王维《山居秋暝》 “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
鉴赏古代诗歌的人物形象
请问:如上答案中,哪些是得分点?
【题例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4 分)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 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
景而欣然忘我的诗人形象。
18
参考答案:塑造了一个身手矫健、技艺高超的猎手形 象。诗人运用了动作描写来正面表现人物形象:“背 手”而“抽”的写出取箭动作的娴熟利落;“翻身控 角弓”,展现了猎手动作难度大,技艺高超。尾联通 过描写人们的惊叹和大雁应声而落的情景,侧面表现 出何相公射箭技艺的高超。
[例2](201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都把那几万多字能平定金人的策略,拿去跟东边的人家换换种树的书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3)对比烘托法。
【参考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 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步骤一)上片通过 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一个英勇善战,豪 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 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 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步骤二)通过鲜明 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 (步骤三)
【注】①魏博:古地名。
题目: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的形象。
解析:“背手抽金镞”是正面描写骑士背手取箭的动 作,“翻身控角弓”展现了猎手臂力强劲的特点。最 后两句写由于射雁成功而出现的欢声雷动的热烈场面 。分析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的内容,就可以概括出人 物的形象,正面描写主要从动作上分析,侧面描写主 要从“万人齐指”和“一雁落”上归纳。
如何鉴赏诗歌形象
如何鉴赏诗歌形象第一步:感受客观生活图景。
①了解物象的性质:乌鸦象征着凄凉,柳和送别有关,浮云象征着游子等等。
通过看物象的性质把握诗人的感情主旨。
②调动自己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官,联系生活体验,展开联想和想像,感受生活图景的性质。
③分析写景用了哪些技巧,是直接描写还是间接描写,是粗线条白描,还是浓墨重彩、精雕细刻,有没有铺垫、衬托等。
第二步:体会感情。
①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的基调是“乐情”还是“哀情”,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格调是高昂还是低沉,对事物是褒还是贬。
②具体抒发了什么感情,为什么。
③采用了什么抒情方式。
第三步:体会形象对读者的感染作用。
是轻松愉悦、心旷神怡,还是惊心动魄、热血沸腾,或是慷慨悲歌、勇气倍增等。
附三:体会诗歌情感诗歌,无论是写景还是叙事,无论是咏物还是怀古,都会寄寓着诗人一定的思想感情,对诗歌内容情感的感悟是诗歌鉴赏的重点。
古诗词中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非常宽广,涉及最多的是以下几方面:1、忧国忧民战乱离散的痛苦:杜甫《春望》。
同情人民的疾苦: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反映社会黑暗,揭露统治者腐朽: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林升《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表达对山河沦落国破家亡的痛楚: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
2、建功报国保家卫国的决心,建功立业的豪情:“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陆游《书愤》。
贬官谪居的怨恨,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怀才不遇的寂寞,报国无门的激愤: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年华消逝的感慨,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3、思乡怀人。
天涯羁旅的愁思:孟浩然《宿建德江》、温庭筠《商山早行》。
思亲念友的孤独: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诗歌鉴赏形象知识点总结
诗歌鉴赏形象知识点总结首先,诗歌鉴赏中的形象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所谓形象,就是指诗歌中通过文字描绘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意象。
形象可以是具体的事物,也可以是抽象的概念,但无论是什么样的形象,它们都是通过作者的语言技巧和想象力构建出来的独特的艺术形象。
在鉴赏诗歌时,我们需要关注诗歌中的形象,因为形象是诗歌作品中最为直观、生动和具体的表现手段。
通过对诗歌中的形象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同时也可以欣赏到诗歌作品的艺术魅力。
其次,诗歌中的形象常常具有象征意义。
在许多诗歌作品中,作者通过对具体形象的描绘和运用,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情感和意义。
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形象往往超越了表面的外观,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意义。
比如,在《庐山谣》中,诗人通过对庐山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家乡的眷恋之情。
庐山作为一座山峰的形象,不仅仅是一座自然风光的描绘,更是诗人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情寄托。
这种通过形象来传达抽象意义的手法,是诗歌艺术中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
此外,诗歌中的形象还常常具有强烈的感官表现力。
诗歌是一种通过语言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而形象作为诗歌语言的核心成分,具有强烈的感官表现力。
通过对形象的生动描绘和细腻的表达,诗歌可以在读者的心灵中勾勒出令人动容的意境和情感体验。
比如,在《静夜思》中,李白通过对月色、秋风、杨柳等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寂静清寒的夜晚,以及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这些形象所具有的感官表现力,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深沉、迷人,也使得诗歌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传达力。
此外,诗歌中的形象也不仅仅是单纯的描绘,还可以通过排比、对仗、象征等修辞手法来进行艺术加工和变化。
通过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诗人可以使形象具有更为鲜明的对比和更为丰富的内涵,从而增加了诗歌的艺术张力和表现力。
比如,在《登鹳雀楼》中,王之涣通过对楼高泰山、俯视沧海、远眺群峰等形象的描绘,通过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使得这些形象具有了更为雄伟壮丽的气势和更为深刻的内涵,使诗歌表达的思想和意境更加丰富和深刻。
(完整版)诗歌鉴赏角度
一、鉴赏诗歌形象(一)人物形象:包括诗中人物、自我抒情主人公的形象。
主要分析人物性格、品质、心态、情感、思想,必须结合诗句来谈。
(二)物象:分析景物特征,由景物暗示人物内心和思想。
借物抒怀、托物言志。
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景色及至活生生的人,一旦笼于人的笔下,就成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
1、豪放洒脱的形象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将进酒》),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圣贤的思想,也反映了李白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
2、忧国忧民、青衫泪沾的形象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对外欢颜。
······吾庐独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人并不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其忧国忧民的精神可见一斑;白居易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瑟琶行》),着一“泣”字与“湿”字大大拓宽了诗的意境。
3、归隐田园、钟情山水的形象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饮酒》),写的就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说明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王维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过故人庄》),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和朋友欢聚的生活场面,像一幅田园风景画,使人见了,乐而忘返。
4、爱民人才的形象龚自珍的“我劝天公重抖搂,不拘一格降人才”(《己亥杂诗》),其对人才的渴求,毫无遮拦地表现在字里行间。
5、儿女情长的形象李商隐的“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无题》),诗歌写了暮春时节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表达的是对忠贞不渝的爱情的歌颂。
二、鉴赏艺术手法1、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象征、衬托、对比、想象、联想、反衬、烘托、托物起兴、美景衬哀情、渲染、虚实结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
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能够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作用。
2. 通过鉴赏古诗词,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
难点:如何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投影仪、教学PPT。
学具:课本、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幅古诗词画卷为导入,让学生欣赏并说出自己对画卷的感受,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古诗词鉴赏之鉴赏诗歌的形象。
2. 知识讲解:讲解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形象在古诗词中的重要性。
3. 例题讲解:以《登高》一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让学生从形象入手,深入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4. 随堂练习:让学生以《江雪》一诗为例,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5. 课堂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感悟,互相学习和交流。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古诗词鉴赏之——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七、作业设计1. 请分析《江雪》一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答案:《江雪》一诗中的人物形象是孤高坚韧的诗人形象,景物形象是幽静寒冷的江雪景象,事物形象是孤舟和翁。
通过分析这些形象,我感悟到诗人以自己的坚韧和孤高,面对寒冷和孤独,仍然保持坚定的信念和高洁的品格。
2. 请课下阅读一首古诗词,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并写出自己的感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蓬头”,“侧坐着”重表现小儿随便自然,不拘 形迹,天真可爱的形象;
“遥招手”和“怕着”重表现小儿的聪明机灵和
专心致志。
17
人物形象答题步骤:
(1)什么形象(遭遇+性格+身 份) ;
(2)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 及表达技巧展开) ;
(3)形象的意义(思想情感)。
18
事物篇——例题练习
典型例题1:
象。
物象特点
“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一”
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
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
玉洁之质。
内在品格
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
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情与志
21
典型例题2:暮春归故山草堂 钱 起
谷口春残黄鸟稀,辛夷花尽杏花飞。 始怜幽竹山窗下,不改清阴待我归。
23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
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 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抓住诗中的主
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 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 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19
寒迥傍—(环境)——— 恶劣 偏僻
一 —(数量词)—孤单 梅 白玉—(外貌)—高洁 物 发—(动作)—刚强
脱俗
人 —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
20
答案:
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
心壮志, “关河梦断”和“泪空流”表明在
现实中被弃置不用, “谁料” 得到的是报国
无门的失望。然而“心”与“身”的矛盾却表
明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
形象的特征(结合诗句及表达技巧展开)
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
酬、报国无门的感慨。 形象的意义(思想情感)
14
人物篇——要点总结
鉴赏注意 :
鉴 赏 诗 歌 的 形 象
1
关于诗歌的形象
是问答 什什什 么么么
2
诗歌的形象是什么?
• 人物形象、事物形象 、景物形象 人— 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
或抒情主人公 物— 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景— 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3
诗歌的形象问什么?
1. “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形象”
“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人物形象)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注:沧洲,指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12
1、抓作者,知人论世 陆游:有报国之志,无报国之门, 忧国忧民的形象
2、抓背景环境(意象的声响、色彩、情 调 )。“暗”—伤感
3、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 心理、外貌等。
。
15
练习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到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
问:诗中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
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世为念的高人 逸士形象。
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清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 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 鸿渐的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
这首诗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
诗的第一、二句分别从视觉与听觉两个方面写浪卷、云涌、 风吹、雷鸣,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
暴风雨将临,诗人却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饱览
“千山急雨来”的壮观,进而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
心豪情。
27
鉴赏诗歌的形象总结
◆是—人、物、 景
◆问—形象、意象、意境、图画
⑵诗人犹如孤云一样,当众鸟高飞尽,正是 众人得志时的表现,他却独自飘荡,壮志不 酬,符合作者有才无法施展的特定身份,而 对敬亭山时,作者看到更广阔更雄伟的自然, 便看无厌,有了乐观和豪放的心态, 总的说来是孤傲乐观浪漫的诗人形象。 7
评分标准:
1、要在文段的开头或结尾点出诗人的形 象特点,即用一句话“盖帽”。
2.“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的寓意是什
么”,“╳╳指什么”,
(事物形象 )
3.、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
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为我们
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
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
怎样的情怀?(景物形象)
4
诗歌的形象答什么?
人
事
1、要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2、分析人物所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并 分析景物(物象的声响、色彩、情调 )的具体含义, 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3、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答题步骤:
(1) 什么形象(遭遇+性格+身份)
;
(2)形象的基本特征(结合诗句及表达技巧展开);
(3) 形象的意义(思想情感)
◆答—
人 什么形象 形象的基本特征
物 形象的意义
事
物象特点 内在品格
物 情与志
景 景象(意境)特点
物
描摹图景 剖析作者思想
28
2、然后再结合全诗中的文句进行分析说 解,注意要围绕“诗人形象”这个中 心来写。
3、缺第一方面,扣2分;
没有分析,而写出形象和诗中的一部分 内容,扣3分;
不能围绕中心写,扣3分。
8
两个山头,一座亭子,一个人,所有的 鸟儿都飞走了,连云儿都不愿停留。清 冷的环境中,诗人守望山头,“相看两 不厌”写出了作者的凄凉,最后“只有 敬亭山”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感受。
诗人刻画了一个具有什么特点的什么形象?
答:这首诗刻画了不畏春残,不为俗屈的 “幽竹”形象。//虽然春残鸟稀,花尽花 飞,但幽竹依然苍翠.//作者托物抒情, 表达了对那种不畏春残、不畏俗屈的高尚 节操的礼赞。
22
景物篇——要点提示
• 答题步骤: • 诗中赏画: • ⑴概括景象(意境)特点;(表述中
一般要体现出写景所用到的表现手法) • ⑵描摹诗歌图景; • 画中悟情: • ⑶剖析作者思想。
景
物
物
物
篇
篇
篇
5
人物篇——例题剖析
例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 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6
⑴全诗展现了一个孤僻高傲而又乐观的诗人的形象。
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 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 虽然孤独但乐得清乐闲得,清又闲体现了他的高傲高。傲 最后只留他只与留敬他亭与山敬,亭但山依旧依相旧看相不看厌不,又厌 一次全面展示了他孤傲孤的傲形象。
心理—觅、梦、空、谁料 诉 衷 情 陆游
动作—流 外貌—秋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13 。
答案:
什么形象(遭遇+性格+身份)
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胸怀报国之志抗
金英雄形象。
诗中的“觅封侯” 表明诗中人物也有报国的雄
繁忙的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
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充满生机
的春景图。
描摹图景
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的生活安定后愉 悦闲适的心境。
剖析作者思想
26
西 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 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注:钩疏箔:把帘子挂起
问:此诗描写了什么景色?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感?
误例分析:扩写语段的好例子,诗歌鉴赏的坏典 型。没有围绕“人物形象”这一中心,判为0分1。0
方法小总结: 1、要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2、分析人物所处环境,包括时
间、地点、周围景物等并分析 景物的具体含义,理解这些物 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11
人物篇——例题练习
例2:分析这首词的人物形象
诉 衷 情 陆游
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
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16
练习: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这首诗是从那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
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 ,试作简要赏析.
这首诗主要从形神两个方面(或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刻 画了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全神贯注于钓鱼的形象。 表达了作者对孩子的喜爱之情。
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24
• 典型例题1 :
绝 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 读唐诗思考: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 画面?
25
答案: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
概括景象特点
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
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在
误例分析:
整个文段没有谈到作者的形象,后文也 没有围绕这个中心来写,故判为0分。
9
我双手背在身后,抬头仰望天上那群鸟 儿不停地向远处飞去,眼睛充满无限的忧 伤。天空的最后一片云彩随着好冷好冷的 风闲散地飘向远方,这时,我的衣襟被风 吹起。望着那高高的敬亭山,无语,望着 它,渐渐地,我觉得我变得与它一样高大, 我用我忧伤的眼神看着它,而它也用那自 然的眼神看着我,一样的无语,但我俩彼 此都不觉得厌烦,此时我孤独寂寞的心情 大概只有敬亭山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