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中医治疗低血压.docx

合集下载

〖中医秘方〗6则治疗“低血压”的经验方

〖中医秘方〗6则治疗“低血压”的经验方

〖中医秘方〗6则治疗“低血压”的经验方【中医秘方】6则治疗“低血压”的经验方6则治疗“低血压”的经验方01、归芪升压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慢性低血压病【配方】:当归10克,炙黄芪、制何首乌各15克,茯苓、白术各10克,熟地黄12克,炙甘草3克,大枣10枚,龙眼肉20克。

【用法】:水煎服。

【方解】:当归补血,炙黄芪补气,相辅相成,相须为用,为本经验方君药;制何首乌、熟地黄协助当归补血,茯苓、白术辅助黄芪健脾益气,同为臣药。

大枣、龙眼肉为补益气血的药食两用佳品,为佐药;炙甘草既可补气又能调和诸药为本方使药。

共奏双补气血,升提血压功效。

适用于血压低于正常,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神疲乏力,妇女月经量少或闭经,苔薄质淡,脉细者。

【加减】:1.面黄贫血明显者,加阿胶10克(烊化冲服)。

2.腹胀饮食不香者,去熟地黄,加砂仁4克(分2次后下),陈皮6克。

3.嗳气恶心者,加姜半夏10克,青皮、陈皮各6克。

4.大便稀溏不成形、脘腹冷痛者,加苍术15克,干姜6克,炒薏苡仁15克,去熟地黄、当归。

5.手足不温者,加制附子5克,干姜6克。

02、益气升压汤治疗中气不足型慢性低血压病【配方】:炙黄芪30克,党参、白术、枳壳、升麻、葛根、柴胡、红糖各10克,麻黄6克,炙甘草5克。

【方解】:重用炙黄芪,意在补气升提中气,黄芪有良好的升压功效,对中气不足型慢性低血压病的效果尤佳,为本方君药;党参、白术协助黄芪补气升提;枳壳、升麻、葛根、柴胡均具升提功效,增强黄芪升提作用,同为臣药;麻黄有良好温通心阳,升提血压的功效,麻黄所含麻黄碱等成分的良好升血压作用已为大量的现代药理研究所证实,为本经验方佐药;红糖、炙甘草、五味子,同为使药。

炙甘草不仅能调和诸药,现代药理研究已证实,甘草为治疗慢性低血压病公认的有效单味中药。

【加减】:1.伴有胃下垂等内脏下垂者,升麻、葛根改为15克。

2.乏力气短明显者,加黄精15克,刺五加15克。

3.手足不温者,加鹿角胶10克(烊化冲服)。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

中医药治疗低血压中医治疗原发性低血压原发性低血压相当于中医“眩晕”、“虚劳”证范畴,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体倦乏力,心慌,气短懒言,记忆力减退,易患感冒,劳累后病情加重等。

青年妇女患者多伴有月经不调,经量少,经色淡红。

治疗方法基本方组成:生黄茂10g 党参15g 桂枝10g 当归10g 麦冬10g 五味子10g 白芍12g 炒白术12g 升麻6g 炙甘草6g 大枣4枚每日1剂,水煎服。

早晚空腹各服1次,10剂为1疗程。

加减:气阴两虚,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加构祀子129,熟地黄15g;气血两虚明显,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黄茂、当归用量加倍,另加桑堪子12g;脾肾阳虚,腰膝凌痛,畏寒肢冷加制附片10g;阴虚火旺,五心烦热,多梦易醒加地骨皮10g,生龙骨生牡砺各25g。

低血压由其他原因引起者,临床上必须治疗原发病才能获愈;亦有属于体位性低血压者,但相当部分患者检查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属所谓原发性低血压。

慢性原发性低血压病因多为禀赋不足,气血亏虚,加之劳伤而发。

心主血脉,心气虚则脉道不利,运行无力,可见心慌,气短,血压较低,脉细无力;心血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则出现头目眩晕,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等。

气血来源于脾胃的正常运化转输。

若脾失健运,不能化生阴血,则影响气血的生化,出现体倦乏力,食欲不振,营卫不和,畏寒汗出,进而促成气血俱虚。

本方中桂枝重在振奋心阳,温经通脉,温荣营血以助气化,增强消化吸收功能作用;党参、生黄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阴以和血脉;白术、炙甘草、大枣调和营卫以通血脉;更助升麻提升气血的作用,共奏益气养血,和营通脉之效汽血得充,心血得养,脉运畅达,则诸症俱消,低血压亦随之而趋升至正常。

 页首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血压受多种因素影响而有一定生理范围,若收缩压≤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

中医如何治疗低血压

中医如何治疗低血压

中医如何治疗低血压中医治疗低血压多用“升提补气”法为主,补血、补阳和补阴为辅,常用的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八珍汤等。

低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头晕、胸闷、心悸、纳呆、精神倦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眩晕”“心悸”“虚劳”等病范畴。

气血亏虚证为本病的核心证候,可以补虚扶正为主要治法,兼顾原发病、诱发病因、体质等因素,予养阴益气、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可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2)补中益气汤: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炙甘草、当归身。

可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治疗①脾虚气陷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萎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利,崩漏等;②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3)生脉散:麦门冬、五味子、人参。

可益气生津,敛阴止汗。

治疗①温热暑热耗气伤津证:汗多神疲,体倦乏力,气短懒言,咽干口渴,舌干红少苔,脉虚数;②久咳伤肺,气阴两虚证:干咳少痰,短气自汗,口干舌燥,脉虚细。

(4)八珍汤:当归、川芎、白芍药、熟地黄、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气血双补。

以上方药须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规范使用。

中医治疗低血压多用“升提补气”法为主,补血、补阳和补阴为辅,常用的有四君子汤、补中益气汤、生脉散、八珍汤等。

低血压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以头晕、胸闷、心悸、纳呆、精神倦怠、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为主要表现,属于中医“眩晕”“心悸”“虚劳”等病范畴。

气血亏虚证为本病的核心证候,可以补虚扶正为主要治法,兼顾原发病、诱发病因、体质等因素,予养阴益气、温阳益气、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

(1)四君子汤: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

可益气健脾,治疗脾胃气虚证:面色萎白,语声低微,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脉虚弱。

(完整word版)中医治疗低血压

(完整word版)中医治疗低血压

附件 6福建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月记带教单位龙岩市第二医院指导老师孙家敏继承人吴燕芹起止时间自2016年01 月01 日至2016年01 月31 日本月跟师临床(实践)主要病种(内容):中医治疗低血压本月跟师心愉悦会(要求理论联系实质、有解析,好多于1000字。

可附页):低血压是常有的心血管疾病。

低血压的数值一般是动脉缩短压(所谓的“上压”)低于 90mmHg、舒张压低于 60mmHg(所谓的“下压”),临床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后者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低血压在西医的治疗上,见效尚不理想,中医的治疗拥有显然优势。

中医以为低血压一般是因为体质衰弱,天生不足,气、血、阴、阳亏虚,脉道不充,脉气无力,心脾两虚,肝肾失养所致。

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眼花、健忘、心悸、汗出、疲备疲备、遇劳加重、四肢欠温、食欲不振、食后腹胀等症状。

依据临床症状,中医一般把低血压分为以下几各样类来辨证治疗。

气虚阳弱型:一般用益气温阳法,药用党参、黄芪、当归、附片、炙甘草、茯苓。

阳虚甚者,加肉桂、桂枝;兼血虚者加鸡血藤或合四物汤;血瘀者加丹参、赤芍;腰痛者加杜仲,寄生。

脾虚气陷型:多用补中举陷法,药用党参、黄芪、柴胡、升麻、炙甘草、当归、白术、陈皮、枳壳、生姜、大枣。

手足冷者加肉桂、附片;失眠者加枣仁、夜交藤。

气阴两虚型:常用益气养阴法,药用黄芪、当归、炙甘草、党参、升麻、黄精、熟地、山萸肉。

阴虚者加玄参、生地、黄连;阳虚者加桂枝、龙骨,甚者加附片;失眠者加制首乌、炒枣仁。

一般而言,肝气郁滞者简单出现高血压的状况,可是临床上有一部分低血压其病机也是肝郁气滞,治疗这类低血压多用疏肝理气法,药用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木香、枳壳、黄芪、川芎。

失眠者加炒枣仁、五味子、石菖蒲;胁痛者加香附、郁金。

其余其余,福建地域湿气重,芬芳化湿法治疗三焦湿阻的低血压也是很常有的。

一般药用薏苡仁、姜半夏、厚朴、茯苓、杏仁、豆蔻仁、苍术、陈皮。

【偏方】治疗低血压中医方

【偏方】治疗低血压中医方

【偏方】治疗低血压中医方低血压病(此指原发性低血压),也有称为神经细胞张力障碍型低血压。

除血压低于120/80kPa外,还伴有神经、心血管系统及其他重要脏器(如肝、肾、脑)功能受损的一些症状。

本病属中医学眩晕、心悸、虚损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凡禀赋不足,后天失养,病久体虚,积劳内伤,久虚不复等都可致诸脏虚损气血亏耗气血鼓动无力而成低血压病。

临床所见,本病多以正气亏虚为主,虚损重点在心脾两脏。

方一生脉散合苓桂术甘汤【主治】:原发性低血压,症见头晕头痛心悸气短,食少乏力,失眠多梦,记忆力减退畏寒肢冷,少数患者伴有性功能减退,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弱、细、缓。

【方药】:茯苓15g,人参、麦冬、五味子、桂枝、肉桂、白术、枳壳各10g,当归12g,甘草6g。

【加减】:气虚甚者加黄芪、黄精各20g;气阴两虚甚者减茯苓,加枸杞子、龙眼肉各12g;阳虛明显者加制附子(先煎)9g;阴虚火旺者,加炒酸枣仁30g,地骨皮10g。

【用法】:每天1剂,水煎2次,混合药液分早晚服。

10天为1疗程,2疗程后观察疗效。

【病案举例】:王某,女,32岁,1999年10月12日初诊。

患者头晕6月,伴心悸、心前区时有隐隐作痛,健忘失眠,食少乏力,经查血常规、心电图、X线颈椎摄片均未见异常,血压10.7/7.3kPa。

西医诊断:低血压病。

给予眩晕停口服,每次25mg天3次;山莨若碱20mg、利多卡因60mg,加10%GS500ml静脉滴注,治疗10天无效,转中医诊治。

诊见:头晕沉,心悸气短健忘失眠,体倦乏力,精神不振,舌淡红、苔白,脉沉弱。

中医诊断:眩晕证属心脾两虚型。

给予生脉散合苓桂术甘汤加味治疗。

处方:茯苓15g,人参、冬、五味子、桂枝、肉桂、白术、枳壳各10g,当归12g,甘草6g。

每天1剂,水煎2次,共取汁600ml,分早晚服。

至第8天血压14.7/10.0kPa,诸症消失。

为巩固疗效,减半量,继服5天。

随访6月无复发。

【编按】: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益气健脾;人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心、生津敛阴;桂枝、肉桂鼓舞阳气,壮心阳,温通血脉;当归补血养血;枳壳理气升阳,药理研究其有升压作用。

中医对血压低的治疗方案

中医对血压低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血压低,又称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通常成年人正常血压范围为收缩压90-120mmHg,舒张压60-80mmHg。

血压低可能导致头晕、乏力、心悸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起晕厥。

中医认为血压低与气血不足、脾肾亏虚、气滞血瘀等因素有关。

本文将探讨中医对血压低的治疗方案。

二、中医病因病机1. 气血不足: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若气血不足,则不能充养全身,导致血压偏低。

2. 脾肾亏虚:脾主运化,肾主水液,脾肾亏虚则水液代谢失常,导致血压偏低。

3. 气滞血瘀:气机不畅,血行受阻,导致血压偏低。

4. 湿邪内阻:湿邪困阻脾胃,影响水液代谢,导致血压偏低。

三、中医治疗方案1. 调整饮食(1)饮食宜清淡:低血压患者应避免食用油腻、辛辣、生冷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病情。

(2)多吃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如瘦肉、鱼类、豆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营养,增强体质。

(3)适量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调节血压。

2. 中药治疗(1)气血不足型治法:益气养血,调和阴阳。

方剂:八珍汤加减。

药物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当归、川芎、白芍、熟地黄。

加减:若兼有气虚,加黄芪、党参;若兼有血虚,加阿胶、枸杞子。

(2)脾肾亏虚型治法:健脾益肾,温阳益气。

方剂:金匮肾气丸加减。

药物组成:附子、桂枝、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

加减:若兼有气虚,加黄芪、党参;若兼有血虚,加当归、阿胶。

(3)气滞血瘀型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赤芍、牛膝、柴胡、枳壳、甘草。

加减:若兼有气虚,加黄芪、党参;若兼有血虚,加阿胶、枸杞子。

(4)湿邪内阻型治法:健脾利湿,清热解毒。

方剂:甘露消毒丹加减。

药物组成:黄芩、黄连、栀子、泽泻、白术、茯苓、甘草。

加减:若兼有气虚,加黄芪、党参;若兼有血虚,加当归、阿胶。

3. 针灸治疗(1)体针:选取足三里、气海、关元、脾俞、肾俞、太冲等穴位,施以补法,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中医治疗低血压(精)

中医治疗低血压(精)

中医治疗低血压摘要目的:观察中药组方对低血压的治疗,以提高低血压的治愈率。

方法:自拟九制黄精饮治疗低血压者72例,显效35例,有效34例,总有效率93%。

结论:升压作用温和,服用简单,临床未见明显副作用。

关键词低血压九制黄精饮1 临床观察低血压是指成年人血压多次检测低于90/60mmHg,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发病率为4%,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高达10%。

目前西医尚无明确有效的治疗措施。

笔者2011年6月一2013年7月期间,自拟九制黄精饮治疗原发性低血压72例,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1资料与方法本组72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8例,女44例,年龄16—67岁,其中45~60岁者38例。

诊断标准:低血压是指收缩压低于90mmHg,舒张压低于60mmHg,有头晕、目眩、乏力、胸闷、气短,甚至黑嚎、晕厥等;经检查无其他可引起血压下降的器质性疾病。

满足以上3条即可诊断为原发性低血压。

九制黄精饮方药组成及治疗方法:黄精30g,山药24g,人参30g,大枣20g,百合6g,枸杞20g,肉桂25g。

每天3次,一次一袋,温开水冲服,中气虚加用升麻10g,偏虚寒者加用附子12g,血虚加当归20g,阴液亏虚加麦冬、生地各15g, 15天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2疗效判断标准:①显效:血压回升1O--20 mmHg以上,临床主要症状完全消失;②有效:血压回升5~10mmHg临床症状明显减轻;③无效:用药后血压无变化,临床症状没有减轻。

2结果收缩压平均升高15±5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10±5mmHg。

显效35例,占49.3%,有效34例,占47.8%,总有效率93%,无效2例,占2.8%。

3讨论低血压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

本病发生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以中青年女性多见。

一般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名中医低血压

名中医低血压

名中医低血压(眩晕)五个秘方低血压(眩晕)秘方(5首)21.1益气健脑汤【来源】刘绍安,《益智健脑效验方精选》【组成】潞党参、黄芪各30克,炙升麻、柴胡、陈皮、当归各10克,炙甘草9克,朱生地、朱麦冬、焦白术、炒枣仁、朱茯神、怀山药、生龙骨(先煎)生牡蛎(先煎)各20克,明天麻、姜半夏各15克。

【用法】每日1剂,上药加水煎取汁,连煎2次。

然后,取2次药汁混合,日分2次温服。

【功用】益气健脑。

【方解】本方主治病证属于心脾气虚,究其因多由思虑伤脾,运化之官失职所致。

故方用党参、黄芪、白术、陈皮、炙甘草、怀山药益气健脾;当归、生地、麦冬、酸枣仁补血养心;复配以龙骨、牡蛎,微寒潜镇以安心神;升麻、柴胡升发清阳;茯神、朱砂镇心宁心;天麻、半夏化痰祛浊,合而为用,对头痛健忘症属心脾气虚者较为适宜。

【主治】头晕头痛,耳鸣脑鸣,短气懒言,心悸,健忘,自汗嗜睡,肢软神疲,脉细缓无力,口干不渴,舌淡苔少,血压偏低之心脾气虚患者。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附记】凡阴虚火旺者慎服本方。

21.2加味扶正升压汤【来源】张三合,《千家妙方·上册》【组成】人参10克(或用南五加皮15克代之),麦冬15克,五味子12克,生地20~30克,炙甘草、陈皮各15克,枳壳10克,阿胶15克(烊化兑服),黄芪30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日服3次。

【功用】益气养阴。

【主治】低血压。

【疗效】临床屡用,效果甚佳。

一般连服10剂左右即获显效或痊愈。

21.3升压汤【来源】李以松,《福建中医药》(5)1984年【组成】黄芪、党参各30克,五味子20克,麦冬10克,北柴胡3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15剂为1疗程。

【功用】益气升压、安神定志、增强机体免疫力。

【方解】本病多因气血亏虚、阴虚火旺、脾肾阳虚、心阳不足,心无力鼓动血脉运行,脑髓及五脏失养所致,治以补益气血为主,故方用黄芪、党参补气生血,升压强心;麦冬、五味子安神定惊;柴胡引诸药上行,并有镇静、镇痛作用。

中医治疗低血压经验方——升压汤

中医治疗低血压经验方——升压汤

中医治疗低血压经验方——升压汤
【仅供参考】
升压汤组成:黄芪、白术、人参、当归、五味子、桔梗、陈皮、炙甘草。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

低血压主要是因为气血不足所致。

方解:方中黄芪、人参、白术补气健脾,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运化功能增强,气血生化自然源源不绝,故共为君药。

当归补血养血,温而不燥,滋而不腻为臣药。

五味子收敛精气,防止气血散失,妙用少量桔梗引气血上行直达巅顶。

补气之品容易壅滞气机,用少量陈皮燥湿理气,三药共为佐药。

炙甘草益气健脾,调和诸药,而为使药。

诸药合用有明显升高血压作用。

备注:禁食白萝卜。

这是多年临床经验方。

老中医10个治疗低血压偏方

老中医10个治疗低血压偏方

老中医10个治疗低血压偏方低血压是指体循环动脉压力低于正常的状态,但其诊断尚无统一标准。

一般认为成年人上肢动脉血压低于90/74mmHg即为低血压。

根据病因,低血压可分为生理性低血压和病理性低血压。

↓《方1.》↓耳朵心点穴,用耳挖子或手指甲刺痛多次,可强心,恢复血压正常。

↓《方2.》↓牡桂水泡脚治低血压制附片、熟地黄、山萸肉各10克,牡桂、淫羊藿、枸杞子各9克,补骨脂、黄精各12克。

将上药加适量清水浸泡20分钟,煎数沸,取药汁和1500毫升热水同入脚盆中,先熏蒸足部,待温度适宜时泡脚。

每天2次,每次40分钟,20天为1个疗程。

↓《方3.》↓陈皮核桃仁治低血压陈皮15克,核桃仁20克,甘草6克。

水煎服。

每日2次,连服3日。

↓《方4.》↓甘草、五味子各6~12g,茯苓15g,水煎或泡茶,每日1剂,早晚分服。

↓《方5.》↓干芍药根10g,甘草1g,用30ml水煎,分2次服下,为1内日剂量,长期服用,有效。

此芍药甘草汤对腹痛也有效果。

↓《方6.》↓南沙参、北沙参各80g,黄精250g,桑叶50g,川芎40g。

共研压细末,加入适量蜂蜜,制成丸剂,每次6-10g,每日3次。

治低血压。

↓《方7.》↓桂枝、肉桂、炙甘草各15g。

将上述3味药同放入沙锅中,加适量水,煎煮片刻。

或将各药洗净,同放入茶杯中,用沸水冲泡饮用。

每日1剂,代茶饮用。

温阳升压。

适用于血压偏低、畏寒肢冷、头晕乏力、脉沉迟者。

↓《方8.》↓参芪升压汤【原料】生黄芪15克,党参15克,升麻9克,瘦肉100克。

【做法】瘦肉洗净切块,以上三药一起装入纱布袋内,再放入砂锅中,加水,文火炖煮至肉烂熟,取出药袋,加调料即可。

【功效】补中益气,适合低血压、晕厥。

↓《方9.》↓人参(另煎)3g,黄芪15g,甘草12g,橘皮8g,白术12g,当归10g,细辛3g,枳壳6g,黄麻5g。

水煎服。

↓《方10.》↓鸡肉250g,当归30g,川芎15g,一起放入蒸锅中蒸,熟后趁热吃,每日1次,连吃3天。

低血压的中药方

低血压的中药方

低血压的中药方低血压是目前在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病,通常来讲,低血压患者在平时发病的时候,是很容易对身体引发系列的危害性的,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低血压的中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低血压的中药方中药处方(一)【组成】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

【制用法】水煎4小时,顿服。

【适应证】体位性低血压。

中药处方(二)【组成】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低血压自觉劳累或登高时头晕、心慌气短。

中药处方(三)【组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制用法】水煎服。

【适应证】低血压。

中药处方(四)【组成】附子、牡蛎各15克,干姜、炙甘草各30克。

【制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水煎2次,1次服下。

【适应证】急性低血压。

低血压病因1.生理性低血压状态指部分健康人群中,其血压测量值已达到低血压标准,但无任何自觉症状,经长期随访,除血压偏低外,人体各系统器官无缺血和缺氧等异常,也不影响寿命。

2.病理性低血压病除血压降低外,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症状以及某些疾病。

(1)原发性低血压病指无明显原因的低血压状态,如生理性低血压(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老人、女性。

(2)继发性低血压病指人体某一器官或系统的疾病所引起的血压降低。

这种低血压可在短期内迅速发生,如大出血、急性心肌梗死、严重创伤、感染、过敏等原因所致血压急剧降低。

大多数情况下,低血压为缓慢发生,可逐渐加重,如继发于严重的肺结核、恶性肿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的低血压。

低血压临床表现根据低血压的起病形式将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大类。

1.急性低血压急性低血压是指患者血压由正常或较高的水平突然而明显下降,临床上常因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出现头晕、眼黑、肢软、冷汗、心悸、少尿等症状,严重者表现为晕厥或休克。

2.慢性低血压慢性低血压是指血压持续低于正常范围的状态。

中医怎么治疗低血压

中医怎么治疗低血压

中医怎么治疗低血压一、肉桂五味子治低血压【功能主治】升压。

主治低血压。

【处方组成】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低血压患者35例,其中显效26例,好转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3%。

二、党参黄芪治低血压【功能主治】升压。

主治低血压。

【处方组成】党参、枸杞子各10克,黄芪30克,陈皮、阿胶各15克,生地黄20克,升麻3克,防风、炙甘草各6克,五味子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56例低血压患者,1年后随访,痊愈32例,好转18例,无效6例。

总有效率89.2%。

三、黄芪当归治低血压【功能主治】补元益精,疏肝升清。

主治体质性低血压。

【处方组成】潞党参10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当归10克,鹿角胶10克(烊冲),枸杞子10克,熟地30克,柴胡10克,升麻6克,醋香附10克,炒积壳15克,葛根10克,陈皮6克,砂仁(后下),山萸肉15克,桔梗10克,细辛3克,麦芽30克,炙甘草10克,红枣5枚,生姜5片。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3次分3次服。

30剂为1个疗程。

【病例验证】张某,女,54岁,农民。

眩晕旋作,伴头昏、乏力、心慌多年,近已影响劳动及家务活。

面色带白、精神不振、头晕头昏,活动加甚;耳鸣、心慌,全身乏力,腰膝酸软,脉细弱,苔薄白,舌质黯红。

血压10.0/6.0千帕(75/45毫米汞柱),血常规检查基本正常,界限性脑电图,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电轴不偏,心率60次/分,S-T段轻微改变。

诊为体质性低血压。

证属肾元不足,肝用疏泄不及,心脑血虚。

按此方治疗3个月痊愈,随访1年,症未复发。

四、制附片枸杞子治低血压病【功能主治】本方温肾填精,适用于肾精亏损所致低血压。

主治头晕耳呜,健忘,腰酸腿软,神疲嗜睡,怯寒,手足不温,夜多小便。

舌质淡胖、苔薄白,脉沉细。

【处方组成】制附片10克,肉桂、仙灵脾各9克,补骨脂12克,熟地、山萸肉各10克,枸杞子9克,黄精12克。

血压低中药调理方法

血压低中药调理方法

血压低中药调理方法
中药调理血压低可以选择以下几种方法:
1. 黄精泡蜜水:将黄精切碎后用适量蜂蜜浸泡,每日空腹一杯,有助于调节血压。

2. 枸杞泡水:将适量的枸杞放入杯中,倒入开水,浸泡15分钟后饮用。

3. 人参炖鸡汤:将适量的人参片和鸡肉一起炖煮,服用后可提高血压。

4. 甘草煮水:将适量的甘草切片后,加入水中煮沸,每日饮用,有助于调节血压。

5. 当归黄酒炖鸡:将当归、黄酒和鸡肉一起炖煮至熟烂,食用后有助于提高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血压低应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不宜过量使用中药,避免出现药物相互作用或不良反应。

同时,中药调理血压低只是辅助方法,还应注意饮食均衡,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如果血压低情况较为严重,建议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

精品资料--祖传七代秘方治低血压(精校完美打印版)

精品资料--祖传七代秘方治低血压(精校完美打印版)

祖传七代秘方治低血压
祖传七代秘方治低血压闲在居士
养生家
【祖传效方】祖传七代秘方治低血压极其有效,无一人复发
【配方】:当归25克,五味子25克,甘草25克,茯苓50克。

【制法】:水煎服。

每剂连煎2次,将第一次煎的药液滤出后,再
添水煎第二次,把两次滤液混合。

【服法】:每早空腹先服混合液的1/2,剩下的1/2于晚睡前温热服
下。

每天1剂,连服5日。

服药前,先测量一次准确的血压数,如服药后血压升的特别快,可隔日再服;若稳定上升,可连续服用,直到恢复正常,服药停止。

【疗效】:此方治愈患者近百例,无一人复发。

【来源】:此方是一位近百岁老人祖传七代秘方,治家族性低血压
同样有效。

博主医案医话(48)
针灸精验直指(535)
推拿整脊正骨(435)
中医中药窍验(1311)
儒释道易国粹(773)
人文教育历史(219)
武术气功导引(322)
奇人异术绝技(214)
健康养生美容(747)
茶食药膳营养(271)
时事时论杂谈(286)
格物钩沉探源(170)
精品书籍辑汇(119)
书画音乐艺术(189)
生活趣闻理财(286)。

中医辨证施治低血压

中医辨证施治低血压

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收缩压≤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

但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脑及内脏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13.33KPa(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

中医诊治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头晕为主,但应根据症状不同分清病变脏腑所在。

中医分型:气血亏虚:多见心悸、健忘多梦、神疲、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面色苍白等症。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乌鸡白凤丸牛肉黄鳝黑芝麻黑豆大枣三阴交关元太溪血海气阴两虚:脘腹坠胀、面色萎黄,心慌,气短,血压较低,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治法:益气滋阴,宁心安神。

生脉饮:人参10克,麦冬8克,五味子5克肝肾不足:头晕目眩、咽干舌燥、腰酸盗汗、关节痛、脱发、乏力、失眠、耳鸣治法:补肾柔肝,滋阴降火。

五子衍宗丸桑椹、葡萄、樱桃、乌骨鸡、猪肉、猪肝、鹌鹑、鹌鹑蛋、兔肉、青蛙、鸭肉、鸽肉、心肾阳虚腰膝酸软、腰痛、小便余沥,气短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治法:温补心肾,振奋阳气天王补心丸+右归丸肾精不足:早衰,脱发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精神呆钝,健忘,舌瘦,脉细无力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六味地黄丸、河车大造丸按摩食疗治低血压按摩法:1. 用大拇指用力按压两只手掌心的“心包区”3~5分钟,每日1~3次;2. 晨起后,取橡皮筋2根在双手中指和无名指第1个关节处各绕几圈,1分钟后取下,每日1~3次;3. 用拇指按压双手上的“神门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小指侧)、“大陵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面中央),各5分钟,每天3次。

【注意事项】1. 增加营养。

多食一些温补脾肾的食物,如狗肉、羊肉、公鸡肉、鸭肉、黄鳝、蚌肉、黑芝麻、大枣、扁豆、桂圆、莲子、辣椒、韭菜等。

2. 适当多吃食盐。

可提高血压,改善头昏、困倦无力的症状,但食盐摄入量也不可太高(一般来说,以不每天不超过6克为宜)。

3. 常吃生姜。

生姜含有挥发油,能促消化,健胃,升高血压。

中医治疗低血压

中医治疗低血压

中医治疗低血压中医治疗低血压发布时间:2010年08月26日信息来源:医药经济报文欧阳军(副主任药师)临床上,成年人的收缩压低于90mmHg或舒张压低于60mmHg,则被视为低血压。

中医根据辨证论治,将低血压分为气阴两虚、气血两虚等类型。

辨证治疗气虚阳虚气虚可见面色恍白,头晕目眩,少气懒言,神疲乏力,甚则晕厥。

阳虚除气虚症状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脉沉缓或迟而无力,舌质胖淡舌苔白。

心气虚,除上述气虚症状外,再加心悸、气短、胸闷等。

方可选独参汤加减:人参、莲子各3克,冰糖50克,隔水炖熟,吃莲肉喝汤。

如脾虚或中气下陷,兼有纳少,腹胀,便溏,气短,乏力等,方可选补中益气汤加减。

肾阳虚有身寒肢冷,动则气短,或五更泻等,方可选保元汤、真武汤、四逆汤、金匮肾气丸、右归丸加减:人参6克(嚼服)、黄精30克、枸杞15克、肉桂3克、甘草5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疗程,可连服3个疗程。

气阴两虚除上述气虚症状以外,尚有阴虚表现。

如口干、五心烦热、便秘、尿少、乏力,舌红苔少脉弦细等症状。

气阴两虚可见心悸、气短、胸闷等。

常用生脉饮,炙甘草汤加减:黄芪25克、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8克、柴胡6克,水煎服,每日1剂,7天为一疗程,可连服3个疗程。

伴有炎症、火气大、口苦、烦躁、失眠,属实症,非气阴两虚者,不宜服用此方。

肾阴肾阳两虚,常伴有头晕、眼花、耳鸣、耳聋、腰酸、腿软、神疲、健忘等症状。

方用五子衍宗汤、金匮肾气丸、补肾壮阳膏等。

按说明书或遵医嘱,可相应辅以中成药:如属气血双亏,可用八珍养心丸、十全大补丹、人参养荣散;如属气虚痰厥头痛,可用半夏天麻丸;如属脾阳虚痰饮作眩,可用苓桂术甘丸,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或生脉散,也可用归脾丸、人参养荣丸、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

饮食指导低血压患者应讲究合理搭配膳食,荤素兼食,以保证摄入全面充足的营养物质。

常食一些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脑作用的莲子、桂圆、大枣、桑葚等食物,对提高血压和机体健康水平有益;伴有贫血症的患者,宜适量多食猪肝、蛋黄、瘦肉、牛奶、鱼虾、豆类、红糖及新鲜蔬菜、水果等,以有利于纠正贫血,增加心排血量,提升血压。

中医治疗慢性低血压

中医治疗慢性低血压

中医治疗慢性低血压温补脾肾法该法适用于体质性、体位性及内分泌功能性低血压,多因禀赋不足、房事不节、精气神亏损而致脾肾两虚.症见头晕目眩,乏力肢倦,少气懒言,健忘神疲,腹胀便泻,肢冷,巅顶凉,畏寒喜暖,面色清淡,腰膝酸软,夜尿频数,妇女月经不调,带下清稀量多,舌淡苔薄白,脉细.治以健脾益气、温肾壮阳.方药:九制黄精饮与异功散加减,药如肉桂、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人参、黄芪、白术、陈皮、炙甘草.典型案例患者,男,岁,素体虚弱,血压波动于/~,时头晕目眩伴肢冷神疲年,多方医治无效,现症状加重,出现健忘,腰膝酸软,畏寒喜暖,便稀夜尿多,面色清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等症.中医诊断:眩晕,脾’肾两虚证;西医诊断:原发性低血压.治以滋阴补气、温肾健脾,方选九制黄精饮合异功散加减,药用肉桂,附子,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党参,白术,黄精,陈皮,杜仲,炙甘草,水煎服.剂/,分次服,剂后症状明显改善.守方服用半月后改服桂附地黄丸,每次丸,次/,人参煎汤送服,治疗月余,血压恢复正常至/~,诸症消失.燥湿健脾法该法适用于脾虚湿盛、湿困脾胃之证,多见于内分泌功能病变或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症见头痛如裹,时欲卧难久立,身重肢胀,口黏腻或见纳呆胸闷腹胀或时有恶心,便稀尿清长.多于阴湿时节及食甜腻之物后加重,查见面色不华,舌淡苔白腻,脉缓,治法燥湿健脾、化痰理气.方选九制黄精饮结合半夏白术天麻汤与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药如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白术、砂仁、木香、天麻、生姜、大枣.典型案例患者,男,岁,自述慢性低血压病史余年,于春夏时加重,血压波动于/~之间,就诊时血压/,胃镜检查诊为肥厚性胃炎.素体肥胖,自述头晕、头重如裹,时欲卧身困重,颜面下肢虚浮如肿,口黏乏味,胸脘痞闷,舌淡苔腻,脉沉缓.中医诊断:眩晕:西医诊断:肥厚性胃炎,症状性低血压.辨证为痰湿困脾,治法燥湿健脾,化痰理气,方用香砂六君子汤结合九制黄精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半夏,白术,天麻,人参,茯苓,陈皮,木香,砂仁,生姜片,大枣枚,牡蛎,剂后症状改善.但仍有脘痞胸闷,苔腻,脉滑,上方加白术,厚朴,枳壳,加重燥湿理气之功,继服剂,诸症消失.守方服剂后改用参苓白术丸,次/,口服,每周复诊次,共次,查血压均在正常范围.气血双补法此法适用于脾胃气虚,生化乏源,以气虚血亏为主要临床表现地低血压患者,多见于营养失调或有慢性消化疾病患者.症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气短自汗,神疲肢倦,心悸失眠,毛发不荣,体疲肌肤浮肿或见内脏脱垂,妇女见月经过多或过少或闭经,舌淡苔薄白,脉细.方用九制黄精饮加味人参养荣汤,药如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熟地、当归、白芍、黄芪、五味子、肉桂、陈皮、远志.典型案例患者,女,岁,自述头晕、目眩年,多次查血压均低于正常,于年前因胃穿孑而行胃大部切除术,当时测血压为/,症见月经量少,头晕纳呆,自汗乏力,心悸失眠,神疲气短,舌淡苔白,脉细.诊为眩晕(低血压病),辨证为气血两虚证,治疗方法采用气血双补,方用九制黄精饮加味人参养荣汤加减,药用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白芍,黄芪,肉桂,五昧子,焦三仙各,大枣枚,生姜片,水煎服,剂/,服剂而血压恢复正常,诸症消失.讨论慢性低血压是指成年人动脉血压低于/.伴有症状地低血压包括种情况:一是原发性低血压,又称体质性低血压,多见于瘦弱病人,常有家族史倾向;二是体位性低血压,即直立性低血压,与自主神经调节功能紊乱及外周血管中前列腺素可能相对或绝对过多有关;三是症状性低血压,多因内分泌紊乱及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所致.它们共同地临床表现常为头晕头痛、健忘、疲乏等症状.中医认为是先天不足与后天调摄失常所致,禀赋体弱、房事不节、思虑过度、劳逸失调及久病失养为其病因,脾虚失运、肾虚脑海失养、精神气血失调为基本病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 6
福建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承带徒工作月记
带教单位龙岩市第二医院
指导老师孙家敏继承人吴燕芹
起止时间自
2016年01 月01 日至
2016
年01 月31 日
本月跟师临床(实践)主要病种(内容):
中医治疗低血压
本月跟师心得体会(要求理论联系实际、有分析,不少于1000字。

可附页):
低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

低血压的数值一般是动脉收缩压(所谓的“上压”)低于 90mmHg、舒张压低于 60mmHg(所谓的“下压”),临床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后者又分原发性和继发性。

原发性低血压在西医的治疗上,效果尚不理想,中医的治疗具有明显优势。

中医认为低血压一般是由于体质虚弱,先天不足,气、血、阴、阳亏虚,
脉道不充,脉气无力,心脾两虚,肝肾失养所致。

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目眩、健忘、心悸、汗出、疲乏倦怠、遇劳加重、四肢欠温、食欲不振、
食后腹胀等症状。

根据临床症状,中医一般把低血压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来辨证治疗。

气虚阳弱型:一般用益气温阳法,药用党参、黄芪、当归、附片、炙甘草、茯苓。

阳虚甚者,加肉桂、桂枝;兼血虚者加鸡血藤或合四物汤;血瘀者加丹参、赤芍;腰痛者加杜仲,寄生。

脾虚气陷型:多用补中举陷法,药用党参、黄芪、柴胡、升麻、炙甘草、
当归、白术、陈皮、枳壳、生姜、大枣。

手足冷者加肉桂、附片;失眠者
加枣仁、夜交藤。

气阴两虚型:常用益气养阴法,药用黄芪、当归、炙甘草、党参、升麻、
黄精、熟地、山萸肉。

阴虚者加玄参、生地、黄连;阳虚者加桂枝、龙骨,甚者加附片;失眠者加制首乌、炒枣仁。

一般而言,肝气郁滞者容易出现高血压的情况,但是临床上有一部分低血
压其病机也是肝郁气滞,治疗这种低血压多用疏肝理气法,药用白芍、柴胡、白术、茯苓、炙甘草、当归、木香、枳壳、黄芪、川芎。

失眠者加炒
枣仁、五味子、石菖蒲;胁痛者加香附、郁金。

此外此外,福建地区湿气重,芳香化湿法治疗三焦湿阻的低血压也是很常
见的。

一般药用薏苡仁、姜半夏、厚朴、茯苓、杏仁、豆蔻仁、苍术、陈皮。

脾阳不振者加附子、白术、炮姜。

至于平时生活方面,要注意有规律,防止过度疲劳,因为极度疲劳会使血
压降得更低。

平日方面应给予高营养、易消化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适当
补充维生素 C、维生素 B 族和烟酰胺等。

常食一些具有养心益血、健脾补
脑的食物,例如莲子、桂圆、大枣、桑葚等食物。

适当饮用咖啡、可可和
浓茶,有助于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改善血管舒缩中枢功能,有利
于提升血压和改善临床症状。

要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适当加强锻炼,提
高身体素质,改善精神、血管的调节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减少直立性低
血压的发作。

老年人锻炼应根据环境条件和自己身体情况选择运动项目,
如太极拳、散步、保健操等。

继承人(签名):
2016 年 03月05 日
指导老师批阅意见(不少于100 字):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