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辨证施治低血压
张学宾中医方药临床低血压论治
张学宾中医方药临床低血压论治观察中医中药治疗低血压的疗效。
根据患者的体质和低血压情况,如脾胃虚弱和气虚下陷等,进行辨证论治。
在一定治疗时间和范围内,明显改善和治愈不同程度的低血压。
标签:名老中医;中医中药;低血压论治笔者自1986年参加中医临床,运用家父张学宾的临床经验,补中益气汤加味治疗低血压和各种疑难杂症,都获得了理想疗效,临证追思,现作以下整理。
1临床资料低血糖是指血压低于90/60 mm Hg,多见于女性[1]。
轻度低血压患者一般临床表现有头晕,仅仅有体倦,纳食减少;重症患者一般临床表现眩晕,体倦神疲,夜寐少安,耳鸣健忘,纳食少味,面色不华,性格孤僻,急躁易怒,生活能力和工作能力往往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临床西药点滴治疗往往有短效好转,一些经济困难患者往往因为高费用而放弃治疗,且本病容易反复发作[2],余近年临床深思其方加味,运用到低血糖患者人群,见效快,服1周共7剂,一般血压升高5~10 mm Hg,中药的费用低,运用得当可明显减轻患者负担,治愈率高不易复发[3]。
2方药运用补中益气汤原本是《脾胃论》书中针对脾胃气虚下陷诸症患者所设,随父追思其临床加入附子8 g,先煎半小时去其毒性,枳壳15 g、五味子8 g、麦冬8 g、桂枝10 g,临床上,心悸少寐明显者加炒酸枣仁10 g、合欢花10 g、丹参10 g;胃阴不足者加石斛10 g、知母10 g;血虚血红蛋白化验低于90 g/L者加阿胶15 g、冲服,桂圆15 g;脾胃虚弱者加炒扁豆15 g。
炒山药15 g;思考过度、多梦者可配方柴胡疏肝散加炒柏子仁10 g、制首乌12 g之类的药物,以疏导补气以达到升压之疗效[4]。
四肢不温者加干姜10 g、肉桂10 g,脉速者加苦参5~10 g[5-6],脉压小者重用炙甘草;项背不适肌紧张者加粉葛根20 g;纳差者酌加焦三仙各15 g、更可再加炒鸡内金、炒麦芽、炒稻芽、炒谷芽各15 g、祖辈定论为焦六仙,玄妙其思。
211065119_从脾论治餐后低血压
环球中医药2023年3月第16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 2023,Vol.16,No.3515 ㊃争鸣㊃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97455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传承与创新 百千万”人才工程(岐黄工程)(020*******)作者单位:100053 北京,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屈培荣(硕士研究生)㊁胡骏㊁蒋之林(博士研究生)㊁刘兰椿(博士研究生)㊁王阶]作者简介:屈培荣(1998-),2020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㊂E⁃mail:1875298406@通信作者:王阶(1956-),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㊂研究方向: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病㊂E⁃mail:wangjie0103@从脾论治餐后低血压屈培荣 胡骏 蒋之林 刘兰椿 王阶【摘要】 餐后低血压是一种常见于老年人的疾病,作为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威胁着老年患者的健康㊂该病可归属于中医学 眩晕” 谷劳”的范畴㊂古今医家认为,肺脾肾在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发展中表现出不同的作用㊂脾失健运则化源不足,导致血脉不充,且脾病后肺最易受病,脾肺两虚,加重气虚和湿浊内生㊂此外,阳虚则无力鼓动脉管,表现为血压下降㊂患者一方面出现气㊁血不足的病变,如倦怠乏力㊁眩晕㊁嗜卧;另一方面出现水液内停的病变如四肢酸楚重浊㊂嗜卧不仅耗气,还可加重湿浊内生,进一步加重病情㊂治疗当选升阳补气汤㊁补中益气汤㊁四君子汤等补脾升清㊁充养血脉,升阳益胃汤补益脾肺,大麦椒姜汤㊁沉香汤温补脾肾㊁鼓动脉管㊂本文就餐后低血压中医病名㊁中医辨治作以论述,以期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理论指导㊂【关键词】 餐后低血压; 脾虚; 谷劳; 食后昏困; 饭醉; 从脾论治; 理论探讨【中图分类号】 R285.5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3.03.025 餐后低血压是指收缩压在餐后2小时内较餐前下降20mmHg 以上,或餐前收缩压≥100mmHg 而餐后<90mmHg,或餐后血压下降未达到上述标准但出现了餐后心脑缺血症状[1]㊂餐后低血压常发生于老年住院患者(患病率为20%~91%),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2]㊂现代医学认为,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病变㊁胃排空速度加快㊁压力感受器敏感度下降等有关,治疗以咖啡因㊁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㊁瓜尔胶㊁奥曲肽等药物为主,或是推荐餐前饮水㊁少食多餐和减少糖类摄入等非物理疗法[3]㊂餐后低血压属中医 谷劳” 眩晕” 厥脱” 虚劳”范畴,发病与脾㊁肺㊁肾三脏有关㊂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虚,而脾虚集中于脾气虚和脾阳虚㊂脾气虚则应注重于补肺脾两脏,脾阳虚则偏重于补脾肾两脏㊂本文基于古籍知识和中医自身理论体系,对餐后低血压的中医证治作归纳梳理如下㊂1 餐后低血压中医学病名1.1 眩晕餐后低血压患者常表现为头晕㊁视物模糊,可归属于中医 眩晕”的范畴㊂‘说文解字“[4]156: 眩,目无常主”,即眼花㊁视物不清;晕是指头晕较甚或感觉自身㊁旁边景物旋转㊂眩晕的论述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 上虚则眩”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㊂其后,‘伤寒论“第195条中提到: 阳明病,脉迟,食难用饱㊂饱则微烦头眩”,指中焦阳虚则水谷不化,浊气上逆,清阳被遏则发为 头眩”㊂明㊃张介宾的‘景岳全书“[5]218强调 无虚不作眩”,并提倡治疗时以治虚为主㊂此外,有研究[6]对餐后低血压患者的中医证候做临床调查,显示眩晕病占餐后低血压的比例最高㊂1.2 谷劳本文经查阅古籍认为, 谷劳”作为餐后低血压的病名,更切合该病的病因病机,即病位主要在脾胃,表现为头晕㊁视物模糊㊁困倦嗜卧㊁精神欠佳,且餐后加重㊂ 谷劳”病名首见于晋㊃葛洪‘肘后备急方㊃卷四㊃脾胃虚弱“[7]: 饱食便卧,得谷劳病,令人四肢烦重,嘿嘿(默默)欲卧,食毕辄甚㊂” 谷”即饱食为病因, 劳”即脾胃虚弱为病机,症见困倦乏力,四肢烦重,眩晕嗜睡,食后较甚㊂其后,隋㊃巢元方‘诸病源候论㊃宿食不消病诸候㊃谷劳候“[8]: 脾胃虚弱,不能传消谷食,使腑脏气痞塞,其状:令人食已则卧,支体烦重而嗜眠是也”,指出谷劳的症状是食已则卧㊁四肢烦重且嗜睡,病机是脾胃虚弱㊂另外,‘金匮翼㊃卷二㊃饮食㊃谷劳“[9]: 谷劳者,胃受水谷,其气虚弱,不能传化,谷盛气虚,则令人怠惰嗜卧,肢体烦重,腹满善饥而不能食,食已则发,谷气不行使然也㊂”尤在泾认为谷劳的病机是脾胃虚弱,传化不及,症见食后困倦嗜卧,肢体烦重,腹部胀满不能食㊂与 谷劳”相类似疾病的记载,还有 食后昏困”和 饭醉”㊂许浚‘东医宝鉴㊃杂病篇“[10]: 食入则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虚弱也” 食后昏困,宜用参芪汤㊁升阳补气汤”,提出 食后昏困”一词,症见食后困倦欲睡,病机为脾气516 环球中医药2023年3月第16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2023,Vol.16,No.3虚弱㊂其后,清代的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㊃不寐多寐源流“[11]90-91: 食方已,即困倦欲卧,脾气弱不胜食气也:俗名饭醉”,提出 饭醉”,其症见食后困倦嗜卧,病机是脾气虚弱,不胜谷气㊂1.3 其他除上述所论述的眩晕㊁谷劳㊁食后昏困㊁饭醉,近现代医家认为餐后低血压还可属厥脱㊁心悸和虚劳的范畴㊂施阳[12]认为餐后低血压患者由于餐后血压下降,表现为头晕㊁恶心㊁晕倒,可归属 厥脱”范畴㊂此外,徐凤芹教授[13]认为餐后低血压属 心悸” 虚劳”范畴㊂2 脾虚是餐后低血压的主要病机现代医学认为,胃排空的速率㊁营养物质的吸收以及随之而来的神经激素反应(包括胰高血糖素样肽⁃1㊁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肽和生长抑素的分泌)影响着餐后血流动力学㊂餐后内脏血管扩张㊁血流灌注增多,进而代偿性引起心率加快㊁每搏输出量增多和体循环阻力增加[14]㊂以上生理过程在中医学归属于脾主运化,将营养物质上归于心㊁充于脉的范畴㊂若患者脾虚失健,则无法代偿性的升高心率㊁增多每搏输出量㊁增加体循环阻力,出现餐后血压下降,引起心脑缺血症状㊂故餐后低血压的发病与脾虚最为密切㊂2.1 脾虚则化源不足,血脉不充脾主运化,即脾将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并转输布散到全身的生理功能㊂该功能是饮食代谢的中心环节,也是维持后天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功能㊂若脾虚失健,清气不升,气血化源不足,致血脉不充,可引起餐后血压下降㊂正如李东垣的‘脾胃论㊃脾胃胜衰论“[15]所云: 若饮食不节,损其胃气,不能克化,散于肝,归于心,溢于肺,食入则昏冒欲睡,得卧则食在一边,气暂得舒,是知升发之气不行者此也㊂”饮食不节,损伤脾胃之气,脾失健运,水谷精微无法上达心肺㊁外充脏腑四肢,出现食后昏冒欲睡的症状㊂许浚的‘东医宝鉴㊃杂病篇“[10]曰: 食入则困倦,精神昏冒而欲睡者,脾虚弱也”,认为食后出现困倦乏力㊁精神欠佳㊁眩晕而欲睡的症状,乃脾胃虚弱所致也,与上述李东垣论法一致㊂ 食方已,即困倦欲卧,脾气弱不胜食气也:俗名饭醉㊂”沈金鳌总结前人经验结合自身实践,认为饭后昏困,乃脾气虚弱,不胜谷气所致[11]㊂尤在泾指出谷劳病机为脾气虚弱,脾不能为胃行津液,水谷精微不能转输步散全身,水谷聚于腹中,症见腹胀㊁眩晕㊁肢体无力㊁食欲减退㊁倦怠乏力㊁嗜睡[9]㊂综上可知,脾气虚弱㊁失于健运是餐后低血压的主要病机㊂1.2 脾病则肺气易虚,加重气虚湿蕴餐后低血压的主要病机是脾虚㊂然脾病及肺或肺病及脾,亦是餐后低血压发病的重要一环㊂李东垣提出: 脾胃之虚,倦怠嗜卧,四肢不收 不嗜食,食不消㊂兼见肺病,淅淅恶寒,惨惨不乐,面色恶而不和,乃阳气不伸故也㊂[16]”脾土虚弱,清气不升,则肺最易生病㊂肺与脾的关系,表现于气的生成和津液的代谢两方面㊂肺主气,司呼吸;脾主运化,生成水谷之气㊂肺所吸入的清气和脾运化的水谷之气在肺中结合生成宗气㊂宗气位于胸中,上走息道而行呼吸,贯注心脉而行气血,下蓄丹田资元气㊂脾肺气虚,宗气生成不足,则见呼吸不利,血脉运行不畅,气血失充致餐后血压降低㊂此外,肺气的宣发肃降㊁脾气的运化共同参与津液代谢的过程㊂脾气虚弱,运化不及,津液输布障碍,影响到肺气的宣发肃降;或肺虚失于宣降,致使津液停聚,水湿困脾㊂湿性重浊黏腻,餐后低血压患者可见四肢烦重㊁食欲下降㊁便溏等症状㊂2.3 阳虚则鼓动脉管无力餐后低血压的发病除了气虚,亦和阳虚有关,阳虚则鼓动脉管无力,引起餐后血压下降㊂且阳虚之本,在于脾肾两脏㊂‘灵枢㊃口问“曰[17]24: 卫气昼日行于阳,夜半则行于阴㊂阴者主夜,夜者卧 阳气尽,阴气盛,则目瞑㊂阴气尽而阳气盛,则寤矣㊂”寤寐的正常与否取决于阴阳之气的盛衰,阳气虚则会出现白昼精神倦怠而默默欲卧㊂ 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 脾病则下流乘肾,土克水 令人骨髓空虚,足不能履地,是阴气重叠,此阴盛阳虚之证[16]㊂”李东垣认为脾胃虚弱则阳无所生,成阴盛阳虚之候,脾肾两虚㊂‘灵枢㊃海论“[17]26: 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㊂”脑为髓海,肾虚髓亏则见眩晕㊁困倦嗜睡等症㊂少阴病的提纲指出, 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㊂微主阳虚,细主营血虚,但欲寐指的是精神不振,倦怠嗜卧,欲睡未睡的状态,即病及少阴,病机多为阳虚㊁营血虚,见精神倦怠之症㊂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濡养周身;肾为先天之本,人之一身气血阴阳之根㊂肾阳虚衰,则无以暖脾阳;或脾阳虚弱,可累及肾阳,致脾肾阳虚,则见食后默默欲卧,精神倦怠,眩晕等症㊂因此,脾阳不足,肾阳亏虚是餐后低血压的病机之一㊂3 健脾升清为主,兼以补肺益肾是治疗餐后低血压的主要中医治法3.1 健脾升清,以充养血脉对于餐后低血压患者,首当健脾益气,以充养血脉㊂方可选用升阳补气汤㊁参芪汤㊁沉香汤㊁四君子汤㊁补中益气汤㊁归脾汤等㊂其中,升阳补气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16]: 升阳补气汤,治饮食不时,饥饱劳役,胃气不足,脾气下溜,气短无力,不能寒热,早饭后转增昏闷,须要眠睡,怠惰,四肢不收,懒倦动作,及五心烦热㊂”升阳补气汤中厚朴和泽泻降气泄浊㊁燥湿除满共为君;羌活㊁独活㊁防风除湿共为臣;生地㊁芍药养血和营,柴胡㊁升麻升发清阳,以上四位共为佐;大枣健脾和中,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㊂诸药共奏健脾除湿,升举清阳之功㊂此外,参芪汤出自‘杂病源流犀烛“[11]99,103: 参芪汤,治诸虚不足㊂”方中包含六君子汤以健脾除湿,黄芪㊁山药㊁扁豆健脾补中,葛根升举阳气㊂现代医家李祥云[18]治疗谷劳病以四君子汤益气健脾为主,并依据 太阴湿土,得阳始运”的原则,运用人参汤加吴茱萸㊁高良姜以温补脾阳,加谷芽㊁陈皮以健脾开胃㊂脾气得运,脾阳得升,清阳之气得以上行充养头面,困昏诸症皆除㊂环球中医药2023年3月第16卷第3期 Glob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rch2023,Vol.16,No.3517杜晓阳[19]认为谷劳病机是脾虚,治疗上以振奋脾气为主,方选四君子汤健脾养胃为主,加芳香醒脾之木香㊁草豆蔻,补虚养血之当归,眩晕专药之天麻㊂胃阳足则水谷得以腐熟,脾阳复则运化水谷如常,皮毛脏腑得以濡养,湿气得化,疾病可愈㊂姜建国教授认为健脾升清法治疗餐后低血压,体现了治病求本之道,提倡在治疗时施以补中益气汤益气升清,反佐少量枳实以调理升降,清阳得升㊁浊阴得降,疾病可痊[20]㊂徐凤芹教授认为餐后低血压的发病常与气虚相关,施用补中益气汤合侯氏黑散,补气之余兼以调理气机[13]㊂3.2 重视补脾肺,增强益气除湿之功餐后低血压患者亦应重视补益肺气,一方面助脾升清,另一方面助脾运湿㊂方选升阳益胃汤㊂升阳益胃汤出自‘内外伤辨惑论“,方中包含六君子汤补益脾肺,升发下溜之气;玉屏风散固护卫气,增强机体卫外抗邪能力;芍药敛阴以调营;独活㊁羌活㊁柴胡祛湿升举三阳之气而助清阳上升;茯苓㊁泽泻清利湿热以降浊阴;少佐黄连,一退食积之热,二退湿郁之热㊂诸药合用,共奏健脾益肺,补气除湿之功㊂脾气得升,肺气得彰,湿气可除则鼓舞心脉病可除㊂3.3 补脾肾阳,以鼓动脉管温补脾肾阳气可选用大麦椒姜汤㊁沉香汤㊂‘肘后备急方“中提出谷劳病以大麦椒姜汤治之,方中大麦健脾和胃利湿;正如‘本草纲目“[21]所言: 椒为纯阳之物,乃手足太阴㊁右肾命门气分之药㊂”蜀椒可入脾除湿,补命门之火;干姜乃温补中焦阳气之要药,三药并用共奏温补脾肾㊁祛湿和胃之功㊂尤在泾用沉香汤来补气健脾㊁消食导滞治疗谷劳病㊂方中沉香入脾胃经以行气温中,入肾经温肾纳气;六君子汤补气健脾,燥湿除满;厚朴㊁木香㊁草豆蔻温中行气,降浊除湿;干姜温脾阳㊂姜建国教授表明餐后低血压的补阳之道,关键在重用辛温发散之品,以助阳气鼓动脉管,常用方剂如桂枝加桂汤㊁麻黄附子细辛汤[20]㊂4 小结餐后低血压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轻者可见眩晕㊁倦怠嗜卧㊁胸闷等心脑缺血症状,重者可致患者晕厥㊁脑梗死㊁心绞痛,甚者死亡,严重威胁着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㊂若能及时加以干预,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㊂中医认为餐后低血压的发病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治疗当补脾气㊁温脾阳为主,佐以补肺气㊁补肾阳㊂另外,以往也有医家提过将 谷劳”作为餐后低血压的中医病名,但未见详细叙述该论点的文章㊂参考文献[1] Trahair L G,Horowitz M,Jones K L.Postprandial hypotension:a systematic review[J].J Am Med Dir Assoc,2014,15(6):394⁃409.[2] JANG A.Postprandial hypotension as a risk factor for thedevelopment of new cardiovascular disease:A prospective cohortstudy with36month dollow⁃up in community⁃dwelling elderlypeople[J].J Clin Med,2020,9(2):345.[3] 童迪夷,方宁远.餐后低血压[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4,22(10):987⁃990.[4] 汉㊃许慎.说文解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156.[5] 明㊃张介宾.景岳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218.[6] 朱铭慧.住院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的临床特征和中医证型分布的调查[D].福州:福建中医药大学,2014.[7] 东晋㊃葛洪.肘后备急方[M].梅全喜,等,编译.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01.[8] 隋㊃巢元方.诸病源候论[M].黄作阵,点校.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7.[9] 清㊃尤怡.金匮翼[M].张印生,等,校注.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38.[10] 明㊃许浚.东医宝鉴[M].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472.[11] 清㊃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M].李占永,李晓林,校注.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4:90⁃91,99,103. [12] 冯耀辉,施阳.电针治疗老年餐后低血压30例[J].环球中医药,2018,11(7):1098⁃1100.[13] 王海云,张萍,童文新,等.老年餐后低血压中医病机探讨与干预策略[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20,18(17):2914⁃2915.[14] Borg M J,XIE C,Rayner C K,et al.Potential for Gut Peptide⁃Based Therapy in Postprandial Hypotension[J].Nutrients,2021,13(8):2826.[15] 金㊃李杲.脾胃论[M].彭建中,点校.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4.[16] 金㊃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1.[17] 唐㊃王冰.灵枢经[M].彭建中,点校.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4,26,103.[18] 李祥云.奇难怪病治愈集[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59.[19] 杜晓阳,张一士.谷劳1例治验[J].中医杂志,1981,22(5):20.[20] 赵艺萌,邵英强,孟昭阳.姜建国教授诊治老年人餐后低血压经验总结[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5):66⁃67. [21] 明㊃李时珍.本草纲目(校点本第三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1851.(收稿日期:2022⁃03⁃29)(本文编辑:韩虹娟)。
低血压
低血压低血压的病因与症状低血压的发生机制血压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排血、周围血管阻力和循环血量三个因素,三者之间相互适应,互相协调,才能保证血压的相对稳定,这种协调主要通过神经一体液调节来完成。
无论何种因素造成上述三种因素...贫血不等于低血压在日常生活中,一般人很容易把贫血和低血压两种疾病相混淆。
这是因为贫血和低血压在症状上有相似之处,比如:精神疲倦、健忘、头晕等。
但是,“贫血”和“低血压”是两个互不相干的概念“贫血”...引起低血压的原因引起低血压原因有两类:1、原发性低血压,多见于瘦弱女性,有时与营养不良有关,故又称“体质性低血压”。
2、继发性低血压,即血压低是发生于某些疾病的基础上。
这些疾病包括:(1)某些心血...体质性低血压的症状按照世界卫生组织规定,如果成年人血压低于90/50mmHg以下,可称之为低血压。
体质性低血压又称原发性低血压,多见于体质瘦弱的女性,往往具有家族遗传史。
一般可无自觉症状,仅在体检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机制体位性低血压的发生主要与下列机制有关:1、有效循环血量的减少:包括失血、失液所致的血容量绝对不足和血管扩张剂所致的血容量相对不足;2、心血管反应性的降低;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时心...青少年低血压的概述近些年来,常发现有些青少年的血压持续偏低,收缩压低于90毫米汞柱、在75~85之间,而舒张压达不到60毫米汞柱。
由于血压较低,这类青少年的血液循环功能也较差,经常感到头晕眼花,乏力...老年低血压的概述多数老年人认为人老易患高血压,实际上低血压在老年人中同样多见,而且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危害极大。
一般来说,成年人高压(收缩压)低于75~85毫米汞柱时即称为低血压。
老年人引发低血压的...慢性低血压的症状分类慢性低血压一般可分为三类:1、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20—50岁的妇女和老年人,轻者可无如何症状,重者出现精神疲惫、头晕、头痛,甚至昏厥。
中医治疗低血压36例临床体
中医治疗低血压36例临床体会摘要:目的中药治疗低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选用口服君山九制黄精饮,一天3次,一次1袋,15天为一个周期,连续服用三个周期。
结果临床观察36例其中治愈13例,显效2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2%。
结论九制黄精饮治疗症状性低血压疗效满意。
关键词:眩晕;低血压;中医药疗法;九制黄精饮低血压是由于血管内压力过低,小动脉血管收缩力不足,导致血液循环慢,远端毛细血管缺血,影响组织细胞氧气和营养的供应及二氧化碳、代谢废物的排泄,使机体功能下降,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工作,以肱动脉血压收缩压低于90 mmHg,舒张压低于60 mmHg,就可以诊断为低血压。
低血压可分为原发性低血压和继发性低血压,但应注意患者有无其它原因引起的或体位性的。
原发性低血压又可分为无症状性低血压和症状性低血压。
无症状性低血压一般无临床意义,症状性低血压主要临床表现有头晕目眩、精神萎靡、乏力、气短,有时伴失眠健忘,或腰膝酸软,或手足不温,或潮热盗汗,或腹胀纳差,或面色萎黄,重则晕厥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西医无理想办法。
笔者近几年在传统医学上采用自拟芪归升压汤加减辨证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36例患者,男10例,女16例,年龄在20岁到70岁之间,血压均低于90/60 mmHg,排除其它疾病所致的低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不能正常工作且卧床不起的占20例。
诊断标准:以测得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且符合《实用中医内科学》的眩晕诊断标准和《临床症状鉴别诊断学》的原发性低血压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服用君山九制黄精饮,组方:黄精、山药、枸杞子、大枣、肉桂、百合等。
服用方法:开水冲服,一天3次,一次1袋15天为一个周期,连续用药3个周期后评价疗效。
2结果2.1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消失,血压>104/70 mmHg;好转:多数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血压>90/60mnHg;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血压<90/60 mmHg。
低血压的症状和危害及调治三法
低血压的症状和危害及调治三法李涛低血压的症状:低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其临床上表现主要有头昏眼花、疲倦无力、面容憔悴;或表现为饭醉,即吃饭后疲倦无力,头昏脑胀像喝醉酒一样;或表现为体位.低血压,即在体位升高或站立时问过久时表现为头昏眼花,甚致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移时苏醒。
引起这些表现的机理主要是低血压脑供血不足所致。
在临床表现上,低血压的流行相当普遍,尤其是中、青年女性发病率很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有90%的中、青年女性都程度不同的患有此症,其次20%的男性患有此病。
低血压在春、夏两季容易发病,也比较重。
秋、冬季发病较少,也比较轻。
低血压的危害:低血压如果任其发展下去,由于长期大脑和内脏供血不足则会引起:(1)加快动脉硬化程度,使人提前衰老;(2)由于供血不足,免疫力下降容易诱发其它病症,如感冒、感染、结核等;(3)由于脑供血不足,生活中缺乏激情,工作效率不高,生命质量大打折扣。
鉴于低血压危害之大,对低血压的调治显得十分重要1 饮食调治法低血压患者饮食调治的基本要求是营养全面,荤素兼吃,合理搭配,不限食盐。
在工作忙、劳动强度大时,更应多摄取高热量,优质蛋白食品,如鸡蛋、牛奶、豆制品、鱼虾等,以提高机体的代谢功能,恢复体力,提高血压。
乳酸脂肪容易消化,如奶油、蛋黄酱、植物油,可使摄取的热量大大增加,可以多吃。
对容易消化和吸收的糖类食品,如大米、面粉、豆类、蔬菜、水果等也要适当多吃。
还要适当食用一些刺激性食物和调味品,如生姜、葱蒜、胡椒、咖啡、葡萄酒等。
不少医者认为,低血压病人可以选择高钠、高胆固醇的饮食,对食盐不必限量。
2 中药升压法中医认为,低血压病人以虚为主,发病与心、脾、肾关系最为密切,表现为气虚、气血双虚、阴阳俱虚,治疗以益气养血、温阳养阴、补气为原则。
经验证明,中药黄精、黄芪、附片等具有明显的升压作用。
代表方药有九制黄精饮(黄精、山药、大枣、灸甘草等),一天三次,一次10克。
水冲服。
中医养生如何帮助调理低血压
中医养生如何帮助调理低血压低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
中医养生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拥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对于调理低血压具有独特的优势。
一、低血压的危害与常见症状低血压患者常常会感到头晕、乏力、精神不振,尤其是在突然改变体位时,如从蹲位站起或起床时,可能会出现眼前发黑、眩晕甚至昏厥。
长期的低血压还可能影响心脏、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导致心悸、胸闷、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此外,低血压还会降低身体的抵抗力,使人更容易感到疲劳和生病。
二、中医对低血压的认识在中医理论中,低血压多与气血不足、阳气亏虚、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血不足则无法充盈脉道,导致血压降低。
阳气具有温煦、推动的作用,阳气亏虚则无力推动气血运行,也会引起低血压。
同时,心、脾、肾等脏腑的功能失调,也会影响气血的生成和运行,从而引发低血压。
三、中医养生调理低血压的方法1、饮食调理增加营养: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鸡肉、鱼肉、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和水果等,以补充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增强体质。
补气血食物:适当食用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核桃、黑木耳等。
温热食物:多吃温热性质的食物,如羊肉、牛肉、韭菜、生姜等,以助阳散寒,促进气血运行。
2、中药调理补中益气汤: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适用于中气不足、清阳不升所致的低血压。
归脾汤: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作用,适用于心脾两虚型低血压。
金匮肾气丸:能温补肾阳,适用于肾阳不足型低血压。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调理应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方剂和药物剂量。
3、穴位按摩百会穴:位于头顶正中心,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或用艾灸刺激,有助于提升阳气,缓解低血压引起的头晕症状。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
按摩涌泉穴能补肾气、益精血,增强体质。
内关穴:在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按关元、气海穴调血压
传统医学31□ 梁迎春西医的高血压,很直观,通过测得的血压值就能判断,而中医的视角却有不同。
中医将血压病归属于眩晕、头痛、肝风等病证范畴,并与中风、心悸、水肿等病证有联系。
治疗血压病,关键要兼证不同,从而分清病变脏腑所在,就是说,要注意临床表现,辨证分清头痛、头晕为要。
血压病是由于人体脏腑阴阳失调所致,辨证部位在心、脾、肝、肾,主要还是肝肾阴阳失调,致病因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禀赋不足与体质偏盛偏衰等。
肝火旺则失疏泄,可导致人体气机失调,气受阻滞,甚则中风卒倒;情志失调可导致心脾两虚,气血失调而致血压不稳;饮食不节可伤脾胃。
另外,劳神过度则暗耗阴血,房劳过度则耗伤肾阴,均可导致肝肾阴虚、肝阳上亢引起血压增高。
高血压患者所伴头痛,多发生于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至于眩晕,则多发于女性患者,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低血压主要是由于脾胃和肾的衰微,气血耗损严重所致,患者中情绪低落的较多,常见头晕、乏力、面色苍白、听力下降、呼吸困难症状,严重时可致突然昏厥或出现神经功能障碍,忧郁症患者也多见低血压,虽然“知名度”不如高血压,但低血压患者极易诱发心肌梗死,有时比高血压的危险还要大。
尽管大家不常从中医角度理解血压病,但其一直是人们关心的内容,怎样才能降(升)血压,饮食上应该注意什么,有什么偏方,等等,都是大家关心的话题。
血压问题也确实很重要,因为它无论是高还是低,都会危及心脏和大脑,只是很多人不知道血压病的病因和病机,无从干预,只能被动接受,深受其扰。
其实,只要掌握血压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程演变,即可通过绿色疗法(如按摩穴位)进行自我治疗,颇有效果。
比如,关元穴和气海穴,均为元阴元阳交会穴,有“不老穴”之称,且具有强壮作用,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穴位,采取正确方法长期坚持按摩,有助调节血压,效果很不错。
降压,按关元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患者本人4横指),具有培补元气、导赤通淋作用。
高血压主要特征都是动脉压升高,关元穴虽是调节内分泌,治疗生殖系统疾病的要穴,但在利水通淋的同时,还可温补三焦,从而起到利尿降压的作用。
慢性低血压病的辨证施治经验
饮 食 可 选 用 牛 肉 、 肉 、 肉 、 鱼 、 枣 、 眼 肉 等 . 食 生 兔 鸡 鳝 红 龙 忌
低 血 压 病 的诊 断 一 般 认 为 以 不 同 日测 量 血 压 3次 , 人 上 臂 成
动 脉 收 缩 压 均 低 于 9 0mmHg 1mmHg 0 1 3k a 舒 张压 均 低 冷 、 凉 及 莱 菔 子 、 b等 耗 气 食 物 。 ( = . 3 P ) 寒 萝
2 6. 0 — 0 . 2 2 8 2 8
[ 3 王 宁 . 雪 梅 , 玉 娟 . 宁 冲 剂 质 量 控 制 方 法 的研 究 [ : 中 国药 3 荆 朱 宫 J.
学 杂 志 .9 7 3 ( )4 14 1 1 9 ,2 8 :9 - 9 .
◇ 临床报道◇
慢 性 低 血 压 病 的 辨 证 施 治 经 验
维普资讯
LS IH N ME I I EA DMA E I IH Z E D C N N T R AME I AR S A C 0 2 O . 3N . 0 D C E E R H 2 0 V L 1 O 1 热 , 持 微 沸 l n 于 冰 箱 中 静 置 2 n 离 过 滤 , 液 加 保 0 mi , 0 mi , t 7, 滤 乙醚 3 萃 取 . 碱 水 层 , l %盐 酸 调 至 p =2 再 用 乙 醚 萃 Oml 取 用 0 H , 取 2次 ( 0ml 2 , 并 乙 醚 液 , 滤 , 液 挥 干 , 渣 加 无 水 乙 3 × ) 合 过 滤 残
低血压的治疗与调养
心肾阳虚
治法:温补心肾,振奋阳气。
方药:养心汤合肾气丸加减。党参、当归、远志、制附子、山萸肉、枸杞子、山药、炙甘草各10克,茯苓、酸枣仁各15克,黄芪20克,肉桂9克,干地黄12克。
加减:若夜尿多,加益智仁、菟丝子各10克;下肢浮肿,小便不利者,加泽泻、车前子各15克;唇绀,舌紫黯,心血瘀阻者加丹参30克,红花6克。
肾精不足
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山萸肉、茯苓、肉苁蓉各12克,山药、仙灵脾各15克,黄芪20克,麦冬9克,当归、五味子、炙甘草各10克。
加减:重症可加用鹿角胶(烊化)10克,龟板、鳖甲各15克以补髓填精;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者,加用牡蛎、石决明各15克,钩藤12克。
中医验方治疗低血压
方1 参草汤
高丽参10克,炙甘草5克,水煎4小时,顿服。补气生压,适用于体位性低血压。
方2 参芪陈皮汤
黄芪30克,党参20克,陈皮15克,柴胡、远志各12克,升麻、当归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对体位性低血压有效。
方3 半夏钩藤汤
法半夏、茯苓、白芍、钩藤各10克,党参、黄芪各12克,菊花6克,当归3克,生姜3片,大枣3枚,水煎服。可以治疗老年体位性低血压。
肾精不足
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方药:金匮肾气丸加减。附子6克,肉桂3克,熟地、山萸肉、茯苓、肉苁蓉各12克,山药、仙灵脾各15克,黄芪20克,麦冬9克,当归、五味子、炙甘草各10克。
加减:重症可加用鹿角胶(烊化)10克,龟板、鳖甲各15克以补髓填精;水不涵木,肝阳上亢者,加用牡蛎、石决明各15克,钩藤12克。
通常认为,血压若长期保持在90/60毫米汞柱或以下时,可称为“低血压”。医学调查显示:老年人中,2/5的中风患者、1/4的心肌梗死患者是由低血压引起的。
人参散辩证治疗低血压96例临床观察
2 . 2患者女性,7 6 岁。头晕2 2 年 ,伴乏力 ,时头痛 ,手足凉,1 : 3 唇抽
搐 ,腰痛膝软 ,大便 秘2 ~ 3 d 一 次 ,饮食过于清淡 ,食 素 ,头C T :示脑
萎缩,脑彩 :脑供血不足 ,舌暗红苔白,脉细弱,血压8 8 , 5 5 H u n H g ,
人 参大 补元 气 ,治 诸虚不足 ,救危治 急 ,在 中国运用几 千年 。低
2 典型 病例 2 . 1患 者 女 性 ,3 9 岁。头晕6 年 ,伴 乏力 ,易 生气 发怒 ,纳 差 , 月 经 少 ,有 腰 酸 ,上 网 多 每 日超 3 h , 血压 8 0 / 5 0 am r Hg ( 1 mm H g = 0 . 1 3 3 k P a )。舌淡 红苔 白,脉细弱 ,血常规 正常 ,心 电正 常 ,脑 彩 有脑供 血 不足 ,诊 断 :低血压 病 、眩 晕 、辩 证为 气血 不 足 ,肝郁 肾虚 。治疗 补 益气 血 ,疏 肝补 肾 。处方 :人参 散3 . O 冲。 当归 1 5 . 0 黄 芪5 0 . 0 ,鸡 内金 1 5 . 0焦 山楂 1 5 . 0杞果 1 5 . 0柴胡 1 5 . o 0 淫羊藿 1 0 . 0陈皮 1 5 . 0 六付 水煎, 每次2 0 0 m L ,一 日 三次 。口服 。复诊 ,头晕诸症 减轻 , 血压8 6 / 6 0 mm H g ,复诊 ,头晕 诸症 减轻 。再 服6 付 ,血压 1 0 0 / 6 0 m m
加用金匮肾气丸1丸一日二到三次口服兼痰者可用百全固金丸1丸一日二次口服兼郁者用逍遥丸或舒肝丸1丸一日三次口服兼瘀者可用复方丹参片2片一日三次口服兼火者可用双黄连口服液1支一日三次口服或牛黄解毒片2片一日三次口服或有服人参即上火者一要减量二要少加解毒去火之药
低血压中医案例
低血压中医案例低血压是指人体血压低于正常水平的一种疾病,常见症状包括头晕、乏力、心悸、出冷汗等。
中医认为低血压是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失调所致,可以通过中医的辨证施治来改善症状。
下面将列举10个低血压中医案例,供大家参考。
1. 案例一:女性患者,23岁,低血压多年。
主要症状为头晕、乏力、心悸,常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采用益气养血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2. 案例二:男性患者,42岁,低血压伴有心悸、出冷汗。
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方案为补益心气,调理脾胃。
采用养心气汤配合健脾和胃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3. 案例三:女性患者,35岁,低血压伴有头晕、乏力,经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脾胃虚弱,治疗方案为健脾益气,补充营养。
采用补脾益气汤配合补益营养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4. 案例四:男性患者,50岁,低血压伴有乏力、出冷汗,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肝肾不足,治疗方案为滋补肝肾,调理气血。
采用六味地黄丸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5. 案例五:女性患者,30岁,低血压多年,经常感到头晕、乏力。
中医辨证为气血不足,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激活身体机能。
采用四物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6. 案例六:男性患者,45岁,低血压伴有心悸、乏力,经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心肾不交,治疗方案为滋补心肾,调理气血。
采用补心肾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减轻。
7. 案例七:女性患者,28岁,低血压伴有头晕、乏力,常常感到全身无力。
中医辨证为气虚血瘀,治疗方案为补气养血,活血化瘀。
采用益气养血汤配合活血化瘀的药物,服用一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
8. 案例八:男性患者,38岁,低血压伴有心悸、出冷汗。
中医辨证为心气不足,治疗方案为补益心气,调理脾胃。
低血压的预防和调理方法
个人收集整理-ZQ通常所说地血压是指动脉血压,它只有维持在一定地水平上,才能推动血液流向体内各组织和器官,保证生命地正常活动.人们都知道血压过高会殃及心脏和大脑,却对血压偏低缺乏重视,认为是身体一时虚弱所致,只要注意补充营养就会好地,不会有什么大地问题.其实这种认识是十分片面地.芬兰研究人员对名老年人跟踪观察年,进行血压与死亡关系地对照研究发现:收缩和舒张压都低于正常地人死亡率最高,而血压稍高于正常值者,死亡率反倒低些.关于低血压对心脏病地影响,有资料指出,在有过一次心肌梗死地病人中,伴有低血压者,其心肌梗死复发地危险性比正常血压和高血压地病人要大,国内外地一些研究还表明,因脑血管意外而死亡者中,近是由于血压低引起地,长期血压低可引起血流缓慢,血凝成分增多,易合并脑及内脏器官血栓形成(脑血栓、心肌梗死等),已经成为无可争议地事实.医学专家告诫人们;对于异常起伏地血压,“怕高不怕低”和“防病不防低”地心理,是十分有害地,只要发现长期血压偏低,就应积极寻找对策,以防患于未然.如何防治低血压呢?一般认为,多数无症状性低血压,可望通过饮食疗法和体育锻炼得以回升.体质弱地低血压,除了注意营养,适当多吃点食盐以增加血容量外,要长期坚持跑步、车、游泳、健美操等体育锻炼,借以增强肌肉张力,血管弹性,心肌收缩力和神经兴奋剂’这些都是促使血压升高地有利因素,若血压长期低于正常值,并伴有倦怠、头晕、心悸、心前区重压感等症状,则需要配合药物治疗.中医认为,低血压地发生多与先天不足、后天失养、劳倦伤正、失血耗气等诸多因素有关,一般可分气阴两虚、心肾阳虚、心脾两虚、肝肾不足等证型.运用中医辨证施治地调养方君山九制黄精饮在调理低血压、贫血方面取得稳定而持久地疗效,且副作用小.饮食方面,多吃山药、百合、桂圆、荔枝、枸杞子、栗子、核桃、红枣、瘦猪肉、羊肉及鸡、鸽子等禽类食品,具有滋阴益气、补肾健脾、温通心阳等作用,有助于促使血压回升.同时还应多吃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地水果蔬菜,如苹果、香蕉、橘子、李子、菠萝、油菜、西红柿、韭菜,以及黄豆、红豆、黑豆或豆类制品等.各种营养摄入充分,才能使气血生化有源.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1 / 1。
三高疾病之中医辨证施治
目录
01 三高疾病的基本知识 02 三高疾病的中医辩证施治 03 三高疾病的预防保健
中医针灸
三高疾病的基本知识
三高疾病介绍
中医针灸
高血压
常见症状是头晕,常为一次性, 多在做蹲起动作时出现;头痛也 是高血压患者常出现的症状,多 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甚 至有炸裂样剧痛,多在晨起出现。 如果高血压持续存在,还会引发 肢体乏力、抽筋等症状,严重时 还会出现眼底出血、脑出血等。
三高疾病的重要指标特征
中医针灸
血糖值的评判标准
评价
空腹时
餐后1小时
餐后2小时
餐后3小时
正常
4.4~6.1
6.7~8.3
5.0~7.2
4.4~6.7
良好
6.1~7.2
8.3~9.9
7.2~8.8
6.7~8.2
一般
7.2~8.2
10.0~12.7
8.9~11.0
8.3~9.9
不良
8.3~9.9
12.7~16.1
三高疾病的针灸治疗
中医针灸
崇尚针刺,以针驭神
“拯救之法,妙用者针。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 七星可应,众穴主持”(《标幽赋》)。 国医大师石学敏院士认为,毫针细微,下针轻巧,不 伤气血,具有调整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之功, 故凡虚实、寒热之症,皆可用毫针调理。
国医大师石学敏:全世界有人的地方,就有中医,就有中国的针灸。
运动少抵抗力差者
应酬喝酒者
三高疾病的重要指标特征
中医针灸
分类 正常血压 正常高值 高血压诊断标准 1级高血压(轻度) 2级高血压(中度) 3级高血压(重度)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
中医辩证 分型
中医堂常见病症内科:腰痛眩晕中风风湿痹尪痹骨痹肌痹痿症虚劳痛风不寐心悸消渴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妇科:痛经绝经前后诸症盆腔炎儿科:感冒哮喘泄泻厌食疳症汗症多动症性早熟过敏性疾病五官(耳鼻喉)科:鼻渊梅核气中医骨伤科:落枕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狭窄性腱鞘炎急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椎管狭窄症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征股骨头坏死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髌下脂肪垫劳损腕、跖管综合征中医针灸科:面瘫肩关节周围炎胸痹心痛不寐痿症风湿痹落枕偏头痛鼻渊眩晕便秘郁证中医推拿科:小儿肌性斜颈积滞病脑性瘫痪冠心病高血压中风康复头痛颈性眩晕泄泻痛经落枕颈椎病颈椎间盘突出急性腰扭伤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滑脱骶髂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冠心病证候分类:1、寒邪内盛:胸闷胸痛,遇寒更甚,喘息咳唾,气短,舌苔白,脉沉迟。
2、痰浊壅盛:胸闷如窒息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喘促,肢体沉重,形体肥胖,平素痰多,舌苔浊腻,脉滑。
3、肝郁气滞:胸闷胀而痛,攻窜不定,善太息,或痛连两肋,嗳气不舒,甚则疼痛不能转侧,舌苔薄,脉滑。
4、淤血停滞:胸闷窒息而痛,痛如锥刺,痛有定处,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
5、气阴两虚:胸闷隐痛,时作时止,心悸气短,怠倦懒言,面色少华,头晕目眩,遇劳则甚。
舌偏红,或有齿痕,脉细弱无力或结代。
治疗方案:辩证施治治疗总则:活血化瘀,温通心阳。
基本操作:取坐位,轻柔手法。
一指禅推法,鱼际揉法,指拨法,施于心俞,肺俞,膈俞,厥阴俞,屋翳,渊液,辄筋,内关穴,先左后右,每穴1-2分钟。
1、寒邪内盛证:基本操作上,加擦法操作于背部督脉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以深部透热为度。
2、痰浊壅盛证:基本操作上加脾俞、胃俞、膻中、足三里并摩腹。
3、肝气郁滞证:基本操作上加章门、期门、肝俞、太冲等穴并搓摩胁肋。
4、淤血停滞证:基本操作上加灵道、通里、间使、少府、肾俞、足三里穴。
5、气阴两虚证:基本操作上加脾俞、胃俞、肾俞、三阴交、筑宾穴,并横擦肾俞、命门穴,直擦太溪、夏溜、交信穴,以透热为度。
低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
低血压的中医辨证论治医学上把成人连续3次测量肱动脉血压低于90/60mmHg,称低血压。
临床上,有症状的低血压常出现头晕目眩、疲乏无力、腰膝酸软、失眠烦躁、食欲不振、面色萎黄,体位性眼前黑矇甚则倾倒等症状,中医按“眩晕”、“虚劳”等范畴施治,有独特优势。
中医辩证低血压中气下陷症见头晕目眩,遇动遇劳则甚,甚则眼曚仆倒,神疲气短,食少便溏,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宜补脾益气,升阳举陷。
方选补中益气汤加味:黄芪20克,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枳壳10克,当归12克,陈皮12克,山药15克,桔梗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补中益气丸等。
气阴两虚症见头晕目眩,遇动遇劳则甚,甚则眼曚仆倒,精神萎靡,口干咽燥,面色萎黄,心悸失眠,纳差,舌红少苔,脉细弱。
治宜补气养血,滋阴润燥。
方选归脾汤合生脉散加减:党参15克,黄芪20克,白术10克,当归10克,茯神15克,远志10克,酸枣仁20克,麦冬15克,生地黄15克,五味子12克,炙甘草6克;成药有归脾丸、生脉饮口服液等。
肾阴不足症见头晕目眩,腰膝酸软,神疲乏力,心悸健忘,五心烦热,眠差盗汗,舌红苔少,脉细弦。
治宜益肾补阴。
方用六味地黄汤加减:熟地黄25克,山药12克,山萸肉12克,茯苓10克,牡丹皮10克,龟板15克,枸杞15克,黄精15克,枸杞子15克,知母10克;成药有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心肾阳虚症见眩晕,心悸或心胸憋闷,自汗,神倦嗜卧,腰背酸痛,形寒肢冷,面色苍白,便溏,或有阳痿遗精,舌淡或淡胖有齿痕或紫暗,苔白,脉细弱或沉迟。
治宜温补心肾,振奋阳气。
方选金匮肾气丸加减:干地黄15克,山萸肉12克,山药12克,茯苓10克,制附子10克,桂枝10克,党参10克,杜仲10克,当归10克,枸杞子10克,黄芪20克,牡丹皮10克;成药有金匮肾气丸等。
湿困中焦症见头矇不清,胸闷纳呆,食欲不振,口干口黏,大便不畅或伴有恶臭,舌淡红,苔厚腻或黄,脉濡缓。
中医辨证论治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38例临床观察
中医辨证论治血液透析低血压患者38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血液透析低血压的临床疗效。
方法75例血透低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和对照组37例,2组均在透析时静滴生脉注射液,观察组另在透析前煎服中药,对比12周低血压发生情况和治疗前后血压等的变化。
结果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和发生次数均低于对照组,但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Hb和ALB均有不同程度上升,而CRP则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收缩压、舒张压、Hb和ALB均高于对照组,而CRP 则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中医辨证论治能进一步降低血透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标签:透析低血压;血液透析;中医血液透析低血压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率高达20%~30%,常见于老年人。
由于透析低血压使患者血压突然下降,伴有晕厥、腹痛等症状,血液透析常常不能顺利进行[1]。
笔者在常规静滴生脉注射液的基础上,中医辨证后让患者在透析前煎服中药,进一步降低了低血压的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5例慢性肾衰患者均为本院肾内科2011年1月-2014年6月收治,所有患者均规律透析6月以上,在之前的血液透析中出现过低血压的症状和体征:收缩压下降超过基础血压的25%,舒张压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2组患者继续按原透析方法和疗程进行血液透析,对照组患者在每次透析时静滴生脉注射液(国药准字222026098,吉林省集安益盛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0 mU支),30 mL加入100 mL生理盐水中静滴;观察组在静滴生脉注射液的基础上,在每次透析前中医辨证后煎服中药,基础方如下:党参20g,生地20g,麦冬10g,五味子10g,制附子Sg,苍术10g,黄柏IOg,川牛膝10g,薏苡仁10g,当归10g,川芎10g,甘草10g,血瘀明显者加桃仁10g,红花10g;口渴明显加石斛10g,天花粉10g;痰瘀阻胸者加瓜萎10g,丹参10g。
低血压中成药治
低血压中成药治疗低血压吃什么药品好,最好是中成药,患有低血压的患者喜欢这样问,为什么呢,药品具有治疗的功效。
而且中成药对身体没有伤害,不像西药,对人体的伤害很大,并且还有依赖性,如果停药,低血压的症状就会复发,而中成药不但对身体没有伤害,而且停药后还不会复发。
参芪力得康片是针对低血压患者的药品,对于低血压引起的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心悸心慌,胸闷气短,乏力疲劳,萎靡不正等症状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参芪力得康片产品特点:国内唯一治疗慢性低血压及疲劳综合症的纯中药,并取得国药准字批准文号,具有辨证施治、疗程短、起效快、标本兼治、治愈率高等特点,其治愈有效率高达94.28%。
其成分为:黄芪、党参、白术、当归、陈皮、柴胡、白芍、升麻、葛根、刺五加等14味。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
功能主治:补气养血,升压益胃。
用于气血不足,中气虚陷,体倦乏力,食欲不振,睡眠不良,大便溏泄。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6片,一日2次低血压吃什么药品好,参芪力得康片是你不错的选择。
治疗低血压中成药:1--补中益气丸,2--补气升提丸,3--六君子丸,4--黄芪键中丸,5--蔘茸丸,6--济生肾气丸,7--古归丸,8--黄芪生脉饮,9--益心复脉冲剂。
选其一服。
中草药方:1,肉桂,桂枝,甘草,各15克,五味子25克。
2---附子,牡砺,各15克,干姜,灸甘草各30克。
3---天麻,苏梗,各15克,桂枝10克。
4---核桃仁,40克,党蔘30克,生姜40克。
5---莲子20克,大枣6个,生姜50克。
6---陈皮15克,核桃仁20克,甘草6克。
7---人蔘10克,莲子10克,冰糖30克。
上述七种药方任选其一服用。
低血压饮食适当多吃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猪肝,瘦肉,牛奶,鱼,虾,大豆,豆付。
红糖水,水果等。
尽量少吃冬瓜,西芹,西瓜,山楂,苦瓜,绿豆,大蒜,海带,元葱,毛克等降压的食物。
---另外服点维生素B12,维生素BC.---------------要经常测量血压是否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药辨证施治低血压
收缩压≤12KPa(90mmHg),舒张压≤8KPa(60mmHg)即为低血压。
但老年人由于动脉硬化、血管弹性减低,只有维持较高的收缩压才能保证脑及内脏器官的正常血液供应,故其收缩压≤13.33KPa(100mmHg)时即为低血压。
中医诊治低血压,临床表现以头晕为主,但应根据症状不同分清病变脏腑所在。
中医分型:
气血亏虚:多见心悸、健忘多梦、神疲、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面色苍白等症。
治法:补益气血,健运脾胃。
乌鸡白凤丸
牛肉黄鳝黑芝麻黑豆大枣三阴交关元太溪血海
气阴两虚:脘腹坠胀、面色萎黄,心慌,气短,血压较低,舌红少津,脉细数无力
治法:益气滋阴,宁心安神。
生脉饮:人参10克,麦冬8克,五味子5克
肝肾不足:头晕目眩、咽干舌燥、腰酸盗汗、关节痛、脱发、乏力、失眠、耳鸣
治法:补肾柔肝,滋阴降火。
五子衍宗丸
桑椹、葡萄、樱桃、乌骨鸡、猪肉、猪肝、鹌鹑、鹌鹑蛋、兔肉、青蛙、鸭肉、鸽肉、
心肾阳虚腰膝酸软、腰痛、小便余沥,气短乏力、脘腹坠胀、面色萎黄
治法:温补心肾,振奋阳气
天王补心丸+右归丸
肾精不足:早衰,脱发齿松,耳鸣耳聋,腰膝酸软,精神呆钝,健忘,舌瘦,脉细无力
治法:补益肾精,充养脑髓。
六味地黄丸、河车大造丸
按摩食疗治低血压
按摩法:
1. 用大拇指用力按压两只手掌心的“心包区”3~5分钟,每日1~3次;
2. 晨起后,取橡皮筋2根在双手中指和无名指第1个关节处各绕几圈,1分钟后取下,每日1~3次;
3. 用拇指按压双手上的“神门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小指侧)、“大陵穴”(位于掌心“手腕线”下面中央),各5分钟,每天3次。
【注意事项】
1. 增加营养。
多食一些温补脾肾的食物,如狗肉、羊肉、公鸡肉、鸭肉、黄鳝、蚌肉、黑芝麻、大枣、扁豆、桂圆、莲子、辣椒、韭菜等。
2. 适当多吃食盐。
可提高血压,改善头昏、困倦无力的症状,但食盐摄入量也不可太高(一般来说,以不每天不超过6克为宜)。
3. 常吃生姜。
生姜含有挥发油,能促消化,健胃,升高血压。
平时可在菜汤中撒姜末,或用姜末泡开水代茶饮。
4. 少吃降压食品。
如冬瓜、西瓜、葫芦、赤小豆、芹菜、山楂、苦瓜、黄花菜、绿豆、大蒜、海带、洋葱、葵花籽等。
5. 多洗热水澡。
可加快血液循环,减轻低血压症状,但时间不宜过长,每次2~3分钟后,休息一会再洗,反复进行,洗完后坐位休息。
6. 积极参加体育锻炼。
以改善体质,运动量要逐渐增加,不能操之过急,要持之以恒。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