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插秧机行距问题及对策浅析
水稻插秧机行距问题及对策浅析
水稻插秧机行距问题及对策浅析洪泽县农机推广站马振国近年来,洪泽县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水稻机插秧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水稻机插秧技术因具有作业效率高、抗灾能力强以及省工节本等特点正逐步被广大农户所接受。
然而还是有诸多因素制约水稻机插秧的发展,笔者在推广中经常听到农户反映:插秧机行距设计的太宽。
目前,本县推广的插秧机行距大都为300mm,在水稻高产栽培上可以降低移栽密度,主攻大穗,增加水稻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危害,但由于生产管理措施达不到要求,导致水稻栽插密度低,基本苗不足,最终造成穗数不足而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
一、存在的问题1、行距偏大。
目前生产的插秧机行距大都为300mm,株距有三档或多档可调,一般株距在120mm~220mm范围内,达到每亩1万~1.8万穴,每穴苗数平均在4~5棵,每亩基本苗可达4万~8万棵。
但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的育秧质量、大田质量、插秧机质量仍然有一定差异,插秧时间不能准确把握、漏插、折伤、漂秧、栽插过深、大田管理指导不到位等问题仍不可避免,直接导致基本苗不足,水稻难以实现高产,与直播稻相比失去产量优势。
如果通过减小株距,提高每穴棵数,又容易引发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黑条矮缩病等病虫害。
2、行距无法调整。
目前市场上大多插秧机基本是照搬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插秧机,虽然日本、韩国与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基本相同,但是由于我国经纬度跨度较大,不同地区的水稻生长环境不同,对行距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就无法满足不同地区农户的需求。
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存在水稻种植品种不同,分蘖能力不同,对插秧机行距的要求也不同。
3、邻接行距较大。
机插秧过程中,在插秧机机手思想意识、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方面差别更是明显,机手在插秧过程中,行走的直线性和邻接行的行距无法准确控制,经常出现超宽行现象。
在调查中发现相邻两行的行距均>300mm,一般邻接在350mm~450mm 之间,最大的地方邻接行距甚至达到600mm。
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水稻机插秧作业是一项关键的农业生产环节,对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在实际作业中,常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机器故障、插秧不匀、插植不深、插秧断根等。
下面将针对这些常见问题进行具体的处理方法介绍。
1. 机器故障机器故障是在作业中常见的问题,可能会导致作业中断或效果不佳。
出现机器故障时,首先要保持冷静,切勿随意修理,以免进一步损坏机器。
可以先查看机器是否有明显的松动或损坏部位,如有,可尝试进行简单的修复。
若不懂机器维修,则应及时联系专业维修人员进行处理。
2. 插秧不匀插秧不匀可能会导致作物之间的竞争,影响水稻的正常生长。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调整机器的插秧速度和间距。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插秧速度,增加插秧间距,确保每株水稻之间的距离均匀一致,避免互相遮挡,有利于充分利用光、热、水和养分资源。
3. 插植不深插植不深会影响水稻的根系发育和稳定性,降低水稻的产量和品质。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首先检查插秧机的插秧深度调整装置是否正常,确保插秧机插秧的深度符合要求。
还可以进行适度的调整和试验,确定最佳的插秧深度,并确保在作业过程中始终保持一致。
4. 插秧断根插秧断根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尤其是在土质中含有硬质物时。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挑选适合插秧的土质,避免含有过多的硬质物。
调整插秧机的插秧深度,确保插秧时不会插入过多的硬质物。
还可以加强对插秧机的维护和保养,保证插秧机的工作状态良好,减少故障的发生。
5. 不同土质的处理不同土质对插秧作业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黏性土质中,插秧后容易产生土壤附着,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转。
此时,可以适当增加冲洗装置的水量,使黏附于机器上的土壤迅速冲洗清理。
在砂质土壤中,由于松软性较强,机器插秧后容易倾斜或沉降,影响插秧的稳定性。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加强机器的稳定性调整,可以适当增加机器的自重或增加钢丝索的拉力。
通过以上的处理方法和措施,可以有效解决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的问题,提高插秧的效果和质量,为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丰收创造有利条件。
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法
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法水稻机械化生产能够极大地提高生产率,解放大批劳动力,节本增效效果显著,提高农民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
水稻机械化插秧是水稻机械化生产中的重要环节,水稻机械化插秧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稻机械化生产整体水平的发展。
所以,必须高度重视水稻机械化插秧的质量。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水稻插秧机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一、插秧机启动困难插秧机在启动过程中,会出现启动困难或是无法正常启动的问题。
原因可能有:汽油燃料不足;火花塞潮湿;火花塞活力较弱,无法正常点火;经油管的燃油过滤器混入水分或堵塞。
排除方法:首先,加入充足的汽油燃料,将火花塞取出晾干,然后清理干净火花塞间隙的积炭,并将其间距进行适当调整,使火花塞间距保持在0.7~0.8毫米的正常范围之间;其次,更换火花塞;最后,拆除和清洗燃油过滤器等。
二、插秧机启动后无法正常运转插秧机在启动后,如出现无法正常运转操作,则可能与插秧机没有挂好档、离合器断开或是接合不灵活等有关。
可切断主离合器、重新操作与调整变速杆、适当调整行走皮带与相应拉线的张紧度来解决。
三、插秧机手柄转向性能差插秧机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如出现手柄转向性能差的问题,则可能与操作侧离合器手柄间隙过大有关。
应及时对侧离合器拉线以及手柄进行相应调整,使其间隙保持在0.5~1.5 毫米的正常范围之内。
四、插秧机栽插作业混乱水稻插秧机在栽插作业过程中,如出现插秧散乱、漂移过快并形成拱门状等现象,则可能与田中的水过深、水田表土过软或过硬、推秧器与插秧针间隙过大、插秧爪变形或是秧苗形态较差等有关。
若是由田中的水过深造成的,则应及时调整插秧的深度。
若田水深超过30毫米,则应排放至约20毫米,或是适当减缓插秧速度。
若是由水田表土过软造成的,则应将感应杆移至软的方向,或是延迟插秧的时间。
若是由水田表土过硬造成的,则应重新整地至适宜秧苗插植的硬度,或是适当减缓插秧速度。
若是由推秧器与插秧针间隙过大、插秧爪变形或损坏等造成的,则应及时更换插秧爪,清理或是更换导秧曹,并将推秧器与插秧针的间隙调整至标准范围。
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水稻插秧是水稻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项作业,它关系到后期水稻的生长发育和产量质量。
水稻插秧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在作业过程中仍然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如果不及时处理,就会对后期收成造成影响。
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及其处理方法。
1、水稻缺苗或浸泡后长不出秧处理方法:这种情况往往是由于水稻种子的质量不好导致的,对于种子质量差的水稻,可以秋膜封稻田,增加土壤温度,提高水分保持性,增加种子萌发率。
同时在选择种子时也要注意质量,只选择符合规格的健康有活力的种子。
2、水稻对齐插不准处理方法:如果发现水稻插秧不整齐或者插的方向不对,这时候应该及时停下机器,排除故障,重新调整插秧机的插秧深度和角度。
此外,首先要提高机械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操作培训,减少人工操作错误带来的影响。
3、机具安装不良处理方法:机具安装不良往往是机具老化损坏所致,在机具老化周期内,应随时检查更换磨损乘积较大的部件,甚至进行局部的加强加固处理,从而提高机具运行稳定性。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也要注意保养维护,定期进行保养保管,减少故障频发。
4、插秧深度不一处理方法:机具调整不当经常导致插秧深度不一。
在操作时,应该注意根据土壤的情况对插秧深度进行调整,以保证插秧的深度相对均匀。
同时,也要注意保持作业速度均匀,千万不要过快过慢,过慢影响作业效率,过快有可能导致插秧深度不均匀。
5、水稻秧苗生长不一致处理方法:如果出现水稻秧苗生长不一致的情况,首先要及时排查原因,找出影响生长的因素。
针对性地采取调控措施,例如适当加强施肥、增加间作的面积、排水和控温措施等,最大程度地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
此外,在插秧机的推进过程中,要注意进行中途停机检修、加油保养操作,检查是否接近土质过于坚脆的情况。
总的来说,在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出现问题是很正常的,但关键在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排除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插秧作业的顺利进行,提高收成产量。
试析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试析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一、技术问题水稻插秧机推广过程中技术问题是首要的问题。
目前市场上的插秧机很多都是低技术含量的产品,表现为插秧距离不准、插深不一、插株不齐、机器卡住或坏掉等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插秧质量不高,给水稻生长带来不良影响。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在技术上加强研发,提高插秧机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也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以提高他们使用插秧机的技术水平。
二、价格问题插秧机价格过高也是水稻插秧机推广面临的问题之一。
由于大多数农户主要经营小农田,购买一台水稻插秧机经济成本较高,这就限制了许多农户的购买欲望。
此外,由于一些入门级的水稻插秧机价格过低,导致质量上无法保障,使得购买者付出了买了不安心的代价。
针对这个问题,政府可以考虑给予农民一定的补贴,降低水稻插秧机购买成本,并加强关于水稻插秧机的宣传和推广,以增加农民们对于水稻插秧机的认知和信任。
三、财务问题由于今年全国粮食产量的增加,而且由于水稻插秧机的操作需要使用到燃料和电力,因此用水稻插秧机的成本更大。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化肥和种子优化等措施,降低耕作成本,并开展农村电力安全质检工作,保证农村电力供应质量稳定,降低农村用电费用,从而弥补用水稻插秧机上的成本损失。
四、地理问题水稻插秧机在推广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地理问题,如不同地区通行的道路状况不同、农田坡度不同等问题。
这些都影响了插秧机的稳定性和使用效果。
为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需要加强插秧机产品的研发和改进,另一方面也需要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结合当地人文、地理和社会经济等因素,制定具体的使用方案,切实对用机器插秧的农民进行相关的技能培训和指导。
总之,水稻插秧机推广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
为此,我们需要全面研究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加强技术的研发和改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同时也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使用技能,以推广和普及水稻插秧机的使用,从而取得更加优良的效果。
试析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试析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水稻插秧机是一种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可以大幅提高水稻插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
然而,虽然水稻插秧机的推广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阻碍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规模化应用。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技术问题1. 机器顶天立地。
很多插秧机在外观上不够美观,且对农民的操作不够简便,给农民带来一定的不方便。
解决对策:机器外观可以通过改进结构和设计,增加美观度;通过培训操作人员,提高操作技术,降低使用门槛。
2. 机器适用范围较窄。
插秧机的适用范围较窄,只能应用于平地上的水田,而且不能应用于复杂地形或较大坡度的水田,这也是影响插秧机普及的一大问题。
解决对策:需要不断加大科技投入,研制出适应不同地形和田间条件的插秧机。
二、市场问题1. 价格昂贵。
水稻插秧机的价格较高,超出了许多农民的购买力。
解决对策:政府应该加大对水稻插秧机推广的补贴力度,从而使得更多的农民受益。
2. 拓展市场受阻。
许多地方的水稻农民并不太了解水稻插秧机的好处,因此拓展市场十分困难。
三、资源问题1. 机械维修问题。
大多数农民缺乏机械维修的知识和技能,如果发生故障,维修将成为一大问题。
解决对策:政府应该在宣传的同时,积极引导农民参加培训,提高维修技能,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水稻插秧机的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但是由于一些农民缺乏更新机器的资金和知识,无法及时跟进机械的发展。
解决对策:政府应该加大补贴力度,鼓励农民更换新机器,同时加强技术培训,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帮助农民更好地使用和更新机械。
总之,水稻插秧机的推广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政府和企业需要联手推进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和服务支持,让更多的农民受益。
试析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试析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水稻插秧机是一种用于水稻田插秧的农业机械设备,其主要作用是取代传统的人工插秧,提高生产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水稻插秧机已经在一些地区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与任何新技术一样,水稻插秧机在推广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问题,影响其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就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试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技术水平和性能问题1.1 技术水平不够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水稻插秧机虽然在设计上已经很先进,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却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插秧效率不高、插秧不均匀、适应性较差等。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水稻插秧机的使用效果,制约了其推广应用。
1.2 性能不稳定由于水稻插秧机在使用过程中承受着较大的机械工作负荷,所以其性能稳定性是一个关键问题。
一些水稻插秧机在连续作业一段时间后,会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的情况,需要进行维护和修理,给农民带来了不便。
对策:提高技术水平和性能稳定性要解决水稻插秧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技术水平和性能问题,首先需要加大对水稻插秧机生产企业和研发团队的技术支持力度,鼓励其加大研发投入,改进产品设计,提高技术水平和性能稳定性。
还需建立健全水稻插秧机的售后服务体系,保障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及时获得维护和技术支持。
二、成本和经济效益问题2.1 价格昂贵目前市面上的一些水稻插秧机价格比较昂贵,超出了一般小农户的承受能力。
农民普遍认为,购买一台水稻插秧机需要投入较大的资金,并且使用效果和经济效益不一定能够达到预期。
2.2 经济效益不明显由于一些地区的水稻种植规模较小,农民使用水稻插秧机的成本可能会超过传统的人工插秧,导致经济效益不明显。
这就迫使农民依然选择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限制了水稻插秧机的推广应用。
对策: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为了解决水稻插秧机推广过程中存在的成本和经济效益问题,需要采取以下对策:一是加大政府对农机购置补贴的力度,降低水稻插秧机的购买成本;二是建立健全的水稻插秧机租赁机制,降低农民使用水稻插秧机的成本;三是加大对水稻插秧机的经济效益研究和宣传力度,帮助农民从长远角度认识和评估水稻插秧机的经济效益,增强其使用的信心。
水稻机插秧育秧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
水稻机插秧育秧中存在的问题及技术对策摘要分析了水稻机插秧育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为大面积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育秧;存在问题;技术对策水稻机插秧育秧技术是机插秧技术体系中的关键环节,本场在推广实施水稻机插秧技术中发现机插秧育秧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并进行探索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为大面积推广水稻机插秧技术提供了技术支撑。
1存在的问题1.1播种不均匀,秧苗素质不整齐育秧中常出现播种不均匀,如:秧盘边播种不如中央播得均匀,盘边播种密度低,致使中央秧苗长势过旺,形成大小苗;播种密度过低,秧苗数不足,致使盘根性差或不盘根,提起即散,给起秧、卷秧、运秧带来不便,不利于机插;播种密度过高,单株苗基部粗度和发根力等秧苗素质明显下降,形成细弱苗,不利于机插后的返青活棵。
1.2盖土质量差,出现“带帽子”秧苗机插秧育秧过程中,常有不少秧田出现“戴帽子”秧苗(盖土被秧苗顶起),有些生长较慢的秧苗芽尖粘在被顶起的土块上而被拔起,至使白根悬于半空中;未被拔起的秧苗由于没有了盖土,秧根也裸露在外。
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盖土过干、过细、盖土厚度不均匀、床水过多等原因所致。
1.3秧板不平,秧苗长势不整齐育秧前平整地块过程中,秧板未能整平或同一秧板的土质情况不一,常常会出现秧板一边高一边低、两边高中间低等现象,使得秧板各块保水能力不一,造成水分足的地段秧苗生长快;水少的地段生长慢,秧苗长势不整齐。
1.4盖草密度不一,形成黄化苗或烧苗播种盖膜后,为防止晴天阳光直接照射,造成温度过高而烧苗,常在农膜上适当加盖稻草。
由于对盖草量掌握不好,有的农户在操作过程中宁多勿少,盖草太厚,造成秧苗发黄,形成黄化苗;有的盖草量太稀,且不作固定,风一吹便没了踪影,结果造成烧苗。
1.5秧苗超龄,降低机插质量主要是由于农户对育秧时间与大田机插时间测算不准,形成超龄秧;前茬小麦或油菜收获推迟、大田耕地、整地太晚等原因造成不能及时栽插,形成超龄秧;同期连片育秧面积太大,插秧机来不及栽插等。
水稻插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水稻插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水稻插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在每年的水稻插秧过程中,都会出现一些人为操作不规范、本田条件不标准等影响插秧质量而造成不同程度的产量下降问题,具体表现有:1、整地时间仓促,标准不到位,格田内落差大,插秧时无法正常把握标准,以高处为准,低处则水深漂苗,以低处为准,则高处落干秧苗无法插入标准泥层,出现“撂干”。
2、插秧过深,标准插秧深度为1-1.5厘米,也就是把根系部门入泥就可以了,而有的则插2-3厘米,把第一叶、第二叶最有优势的分蘖点埋在泥里面了,只好利用3叶以上的分蘖点,按“叶、蘖同伸”规律计算,当3叶出现分蘖秧苗就得进入6叶期,这时已经是6月15日了,才分第一蘖,水稻分蘖在我们垦区大部分地区有效分蘖邻近叶位都是第七叶,最多可利用第八叶,这就说明3叶分蘖点才出现分蘖点才出现分蘖,你的水稻每株最多只能分3个蘖,每穴按5株基本苗计算,最多每穴15株,这样保苗标准的水稻每亩产量也只能在800-1000斤。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1)水整地后沉淀时间不够,插秧机过后稀泥淤苗造成的。
(2)插秧手技术不熟练,甚至怕麻烦,不能随时调整插秧深度。
3、基本苗过多或过少,有的由于秧苗密度大,每穴插基本苗7-10株,有的由于秧苗不足,图省苗,每穴则2-4株。
基本苗过多的不能正常分蘖,只能依靠主穗。
而主穗又穗头偏小而造成减产,基本苗过少的则达不到亩保苗数,还容易出现无效分蘖不能正常成熟而减产。
4、不及时上护苗水,插后“晒干”,致使秧苗返青慢,分蘖延迟、杂草萌发快等,影响正常生长造成生育期拖后而减产。
5、补苗不及时,插后“一勺烩”先插与后补的苗相差时间长,无法一致管理。
6、缺苗补不满,边际效应利用得不好。
7、秧苗通风炼苗不到位,出现徒长苗节间部伸长。
造成弱苗下地出现大缓苗现象。
8、插后施药与插秧间隔时间短,导致隐形药害发生,返青时间延长,分蘖挺拖后,生育期拖后。
9、分蘖肥施用时间拖后,有部分农户插后既不上护苗水,也不施分蘖肥,以晒干促扎根,其实这是错误的。
水稻机插秧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探究
现代农机XIANDAINONGJI水稻机插秧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探究唐 勤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保障水稻的产量,提高粮食种植经济效益,还能够节省人力和水资源,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针对水稻机插秧中常见的技术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对策。
水稻是我国基本的农作物之一,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不仅可以保障水稻的产量,提高粮食种植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人,还能够节省人力和水资源,进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现阶段国内的水稻插秧技术发展并不完善,面临着许多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水稻机插秧常见的技术问题逐渐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研究课题。
1 水稻机插秧中常见的技术问题1.1 推广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虽然我国大多数地方都有农机推广机构,但是并没有高效地开展水稻机的推广工作,也没有对插秧机的推广制定比较科学、合理的计划,从而使相关部门的插秧机推广工作进展困难,收效甚微。
同时,推广部门的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农机推广部门进行水稻插秧机推广时处于单打独斗的状态,进而无法提高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力度,使插秧机的推广工作难以有实质性的发展。
除此之外,基层政府没有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工作提起足够的重视,结果造成了相关人员管理制度的缺乏,人员安排工作不合理等现象的发生。
1.2 农民操作水稻机的方法不当当水稻机插秧技术在农村里推广时,大部分的农民不能完全、正确的掌握水稻机的操作方法,尤其是按照插秧机作业要求的毯状秧苗育秧方法难以掌握,并且他们对插秧机的认识与了解还处于初期阶段,从而无法意识到水稻机插秧技术对于提高水稻产量的重要作用。
农民在操作插秧机的过程中普遍存在行走路线弯曲、取苗数量调整不当等情况,缺少专业的水稻机的使用培训。
另外,有些农民的水稻种植地相对分散并且规模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就难以开展大型的机械化种植工作。
1.3 种植土壤缺水或水量过多水稻的种植土壤一旦缺水,不仅会阻碍插秧机的正常运行,大大降低机械作业的效率,还会出现漏插或少插的现象。
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技术问题及建议研究
一、水稻机械插秧存在的技术问题传统的手插秧要求秧苗秧龄长,秧苗带蘖,秧苗壮,秧苗较高,杂交稻要求每穴插1株~2株。
水稻机插育秧技术主流做法是软盘或双膜田泥浆育秧,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高密度育秧秧龄不长,秧苗偏弱,成苗率低,插后返青慢。
1、秧苗间距离和密度不合理水稻在插秧时秧苗之间的距离应当控制为15cm~17cm,1m2种植区域秧苗穴坑数量应当在20个~25个之间,这样才能够保证秧苗之间不会出现养分争夺的问题,同时也可以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但是利用机械插秧后会导致秧苗之间存在距离过大、密度过小的问题,通过机械插秧秧苗之间的距离普遍在17cm~ 21.5cm之间,每1平方种植区域秧苗穴坑数量在15个~18个之间。
这样会严重影响到水稻的最终产量。
而引起这种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插秧机参数设计不合理,水稻种植农户将出厂参数作为水稻插秧的标准参数,在后期未对其进行合理的设置和调整。
2、存在遗漏插秧的现象插秧率是保障水稻亩产量的关键因素,只有先保障插秧率合格才能够提升机械化种植的效益,而在水稻机械插秧过程中经常存在遗漏插秧的问题,这使得插秧率受到了影响。
通过对部分地区水稻种植户的机械插秧进行数据统计,可以发现机械插秧漏插率已经达到3%左右,每隔两米到三米之间就会有一个穴位漏差,部分地区的落差率已经高达7%,给水稻的插秧质量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会影响到后期水稻的整体产量,给种植农户的经济利益造成损伤。
3、水稻播种不匀称目前多数我国平均插秧播种量在每盘70g,每盘播种粒数大约为4500,秧盘面积为1600cm,由此可以得出种子粒数的标准应当为3个/cm。
如果使用工厂代育秧播种流水线,硬盘播种量每盘50g到60g之间,机播应当为每穴1株~3株之间。
然而实际的机械插秧过程中难以保持播种的均匀性,导致部分穴坑内穴苗的数量仅仅为要求的50%,使得秧苗穴位之间出现了个体差异大的问题,也会影响到后期水稻的发育以及这种产量。
水稻插秧机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
水稻插秧机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而插秧是水稻栽培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传统的手工插秧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而且还存在着插秧不匀、插深不一等问题。
为了提高插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成为了必然趋势。
在这样的背景下,水稻插秧机的使用成为了一种不可忽视的发展方向。
在水稻插秧机推广中,仍然存在着不少困难,本文将就水稻插秧机推广中存在的困难及其解决措施进行探讨。
一、困难1. 技术难题水稻插秧机是一种复杂的农业机械设备,其涉及的技术内容涵盖了机械设计、土壤力学、水稻栽培技术等多个领域。
水稻插秧机的设计和制造涉及到具有相当的专业技术,这也是水稻插秧机推广中的一个技术难题。
2. 成本问题当前水稻插秧机的成本相对较高,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农民对购买水稻插秧机的积极性并不高。
由于水稻插秧机的成本高昂,使得不少农户对于引进水稻插秧机存在着疑虑,这也是水稻插秧机推广中的一个困难。
3. 维护和操作难度大水稻插秧机是一种复杂的农业机械设备,其维护和操作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
仍有一部分农民缺乏相应的技能,难以进行水稻插秧机的维护和操作,这也是水稻插秧机推广中的一个难题。
4. 适应性问题不同地区的土壤情况、气候条件、水稻种植制度等有所不同,对水稻插秧机的适应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造成了水稻插秧机在各地推广中的适应性问题。
二、解决措施针对水稻插秧机的技术难题,需要加强科研力量,进行技术创新。
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和技术研发力度,不断提升水稻插秧机的性能和稳定性,降低其成本,增加其适应性。
2. 降低成本针对水稻插秧机成本较高的问题,可以通过政府补贴或者制定相关政策对水稻插秧机提供一定的补贴,降低农民的购买成本,提高水稻插秧机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率。
3. 开展培训针对水稻插秧机的维护和操作难度大的问题,可以开展相关的培训工作,提高农民对水稻插秧机的操作技能,增加他们对于使用水稻插秧机的信心。
4. 推广适应性强的产品。
探讨水稻插秧机的技术调整及使用
N o n g j i y u w e i x i u水稻插秧机的技术调整比较复杂,主是三部分:一是插秧工作部分的调整,二是整机性能的调整,三是插秧机的操作使用。
一、插秧工作部分的调整1、秧针与导轨插口侧面的标准间隙为l.3-1.7毫米,当间隙不对时,稍微松开导轨调节手柄,左右调整导轨,并使左右的间隙相同。
2、秧针和苗箱侧面的标准间隙为1.5-5毫米,当间隙不对时,应松开苗秧支架和苗箱移动滑杆的紧固螺栓。
通过左右移动苗箱进行调整,并使左右两端的间隙一致。
3、调整好穴距(株距)。
PF455S型插秧机的行距30是固定的。
穴距的调整要根据田块肥力。
水稻品种和栽插时间不同来进行。
一般将穴距调节手柄放在中间位置,穴距应控制在120-140毫米。
4、插秧深度的调整。
根据农艺生产要求,插秧机栽插秧深度应达到不漂不倒,越浅越好插秧机的插秧深度可通过改变插深调节手柄位置来选择位置,往上为浅,往下则深。
还可通过换装浮板支架上6个插孔来调节插深。
5、每穴株数的调整。
水稻品种不同,每穴秧苗株数也不同。
一般每穴5株左右。
如不对应通过调节纵向取秧量和横向送秧量来调节秧针取秧量,从而改变机插时每穴株数。
调节手柄位景每调整一档,就改变取苗量1毫米,向左调,取秧量增多,向右调,取秧量减少。
一般先固定横向送秧的挡位位置后,再用手柄改变调整纵向取秧量,以保证机插后每穴合理的秧苗数。
二、插秧机整机性能的调整插秧机作业一段时间后,整机性能和技术状况会发生一些变化,必须进行一些调整,才能保持正常作业。
一般检查调整有。
1、发动机皮带的调整调整方法是,先将发动机的4个底座螺栓拧松,发动机向前移动到皮带张紧度符合要求,即用手指压下10一15毫米,再拧紧4个底座螺丝。
2、火花塞的调整先拆下火花塞,检查其电极间隙。
电极间隙为0.6一0.7毫米,电极干燥清洁,无油污垢。
否则应调整间隙并清除干净。
3、汽化器的调整用手拉动风门,油门拉线,风门,油门开关应正常。
试析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试析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水稻插秧机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其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
农民缺乏对插秧机的认知,不了解其使用方法和效益。
高昂的机械成本也成为影响插秧机推广的主要因素。
插秧机的技术操作较为复杂,需要农民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经验。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包括加强对插秧机的宣传推广,降低机械成本,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等措施。
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促进水稻插秧机的推广和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收益。
水稻插秧机的推广面临挑战,但是随着政府和企业的支持以及农民的接受和适应,我们相信其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水稻插秧机,推广,问题,缺乏认知,机械成本,操作复杂,对策建议,总结,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产量巨大,对我国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人工插秧方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效节约的种植需求。
水稻插秧机因其插秧效率高、劳动强度小、节约人力成本等优点,逐渐成为水稻种植的重要工具。
水稻插秧机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和障碍。
很多农民对插秧机的使用知识和技术操作并不熟悉,缺乏相关的培训和指导。
水稻插秧机的机械成本较高,对于一些小农户来说难以承担。
一些农民反映插秧机的技术操作相对复杂,需要一定的技术能力,导致推广效果不佳。
针对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和措施,以提高水稻插秧机在农田应用中的效率和普及率。
在接下来的将详细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1.2 问题意义水稻插秧机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机械设备,其推广和应用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节约劳动力成本、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着插秧机的推广效果,也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的生产生活。
深入分析水稻插秧机推广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对策建议,对于解决目前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推动插秧机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中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剖析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中常见技术问题及对策剖析摘要水稻机插秧在宣城市的推广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技术问题,包括育秧中存在的问题、机插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大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作出相应的技术对策。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技术问题;对策水稻机插秧技术具有省工、省水、省肥、省秧田、增产、增收的特点。
根据宣州区试验示范的结果,机插秧水稻较人工手插秧水稻平均增产975kg/hm2左右,增幅10%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但在推广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并需要相应的技术对策。
1育秧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1普遍存在营养土准备不足,质量不符合要求按机插秧育秧营养土要求,育秧所用的床土应该在冬季准备,取好土后,施一定量的有机肥,用薄膜盖好,让肥粒充分发酵熟化,最后过筛。
在机插秧技术推广过程中,农民总是持观望和等待的态度,到了育秧时才开始准备育秧用土,这时已来不及按正常程序准备床土了。
根据这种普遍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推广过程中,指导农民采取的方法是:一是在育秧面积不大时取菜园土作育秧床土;二是面积较大时在土质比较肥沃的水田里取淤泥进行育秧。
取淤泥时注意把泥里的小石块拿出来,这样育出的秧苗完全符合插秧机的要求,农民也能接受。
1.2秧畦制作时达不到规范要求秧畦制作技术规范是:畦面宽1.3m,沟宽0.25m,沟深0.15m,四周沟宽0.3m,沟深0.2m。
在播种前10~15d做好,要求板面达到“光、平、实、直”。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这样做导致用工量大,费时费力,农民不能接受。
畦宽 1.3m 的情况下,由于沟里水的浸泡,两面容易出现坍塌现象。
为使农民能简易操作,我们指导农民按易操作的方法制作秧畦。
首先对秧田进行耕整,使田块平整;再做好秧板和水沟,畦宽改为1.4~1.5m,水沟深度稍深一些,防止坍塌。
对不平的地方,用木板刮平,沟里的淤泥正好可用在营养土准备不足时备用。
1.3铺放育秧软盘时存在的问题有少数农民在铺放软盘时,秧盘铺放不十分紧密,导致秧苗生长过程中往两边膨胀,宽度超过58cm,插秧时出现秧苗卡在秧箱上的现象,影响正常插秧。
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水稻机插秧作业是现代化农业生产的重要环节,其高效、节省人力、提高生产效率的特点受到广泛关注。
但在实际作业中,常常会遇到各种问题,这些问题的及时处理对于保证作业顺利进行,保障机插秧作业效率至关重要。
以下将针对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的问题及其处理方法进行分析。
一、机具故障1、故障现象水稻机插秧作业中,机具可能出现一些故障,如发动机无法启动、插秧刀不工作等现象。
2、处理方法对于发动机无法启动的情况,首先应检查燃油是否充足、电池是否有电、启动开关是否处于正常状态等。
如果以上都正常,再检查点火系统和供油系统是否出现异常,及时清理或更换故障零部件。
对于插秧刀不工作的情况,需检查插秧刀部分的连接情况,并清理或更换故障零部件。
在处理机具故障时,应及时组织维修人员对机具进行检修,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故障,保证作业的正常进行。
二、移栽成活率低1、故障现象在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可能会出现移栽成活率低的情况,这会直接影响到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2、处理方法移栽成活率低的原因可能有很多,如水稻移栽前的管理不到位、环境条件不适宜、机插孔不合理等。
在作业前,应该对水稻移栽前的地块进行充分的管理,包括杀青、施肥、培土等工作,保证地块的适宜性。
要对水稻的移栽环境进行合理的调整,如适当的浇水、保持适宜的温湿度等。
也要保证机插孔的深度和间距合理,以提高移栽的成活率。
在实际作业中,应对成活率低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查分析,并根据不同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成活率。
三、插秧员技术不熟练1、故障现象水稻机插秧作业中,插秧员技术不熟练可能导致插秧不齐,插秧深度不一等问题,从而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
2、处理方法对于插秧员技术不熟练的情况,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和督导,以提高插秧员的技术水平。
在培训中,要重点强调插秧的技术要领和操作规程,同时进行实地观摩和模拟操作,使插秧员熟练掌握插秧的技术要领。
也要督促插秧员在实际作业中认真操作,及时纠正插秧不齐、插秧深度不一等问题。
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摘要】水稻机插秧作业是农业生产中常见的作业方式,但在实际操作中常常会遇到一些问题。
本文从机器故障排除与修复、插秧间距不一致与调整、插秧深度不一致与调整、插秧速度过快或过慢与调整、以及插秧作业中遇到泥土过于干硬或过于湿润的处理等方面进行详细讨论。
结论部分提出加强机器日常维护保养、定期调试校准机器、根据地块和天气调整插秧速度、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建议,以保证水稻机插秧作业的顺利进行。
通过本文的指导,农民们可以更好地处理和解决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的问题,提高生产效率,保障作物产量。
【关键词】水稻机插秧作业,常见问题,机器故障,插秧间距,插秧深度,插秧速度,泥土状态,维护保养,调试,校准,作业质量,作业时间,天气状况。
1. 引言1.1 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在实际操作中,可能会出现机器故障、插秧间距不一致、插秧深度不一致、插秧速度过快或过慢以及泥土过于干硬或过于湿润等一系列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我们具备相应的技术和经验。
机器故障的排除和修复是关键。
定期进行机器的保养和检查,及时发现并修复故障,可以减少因机器问题导致的生产延误。
插秧间距和深度不一致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我们需要根据地块情况和作物特点,调整机器的设置,保证插秧的一致性。
插秧速度过快或过慢也会带来种植质量的问题。
合理调整插秧速度,根据天气状况和泥土湿度进行调整,可以提高作业效率和品质。
遇到泥土过于干硬或过于湿润时,不仅会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也会影响插秧效果。
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确保作业顺利进行。
加强机器日常维护、定期调试和校准、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作业速度和避免在极端天气下作业,是解决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关键方法。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才能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产量稳定。
2. 正文2.1 机器故障的排除和修复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主要包括机器故障的排除和修复。
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
水稻机插秧作业中常见问题的处理一、机械故障机械故障是插秧作业中常见的问题。
对付这种问题需要提前做好机械设备的维护,并进行技术培训,让操作人员掌握基本维修技能。
在作业前对设备进行检查,确认机械设备状态良好,随时备好备用配件,及时排除故障。
二、插秧深度不一插秧深度不一是插秧作业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直接影响到幼苗的生长和发育。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应该先进行土壤松软,排平整齐,然后按照规定的深度进行插秧。
对于机械插秧机操作的作业,机器的深度调节要求精准,所以在安装插秧机之前,需要在水稻田中开几条槽,用于调节插秧机的深度和行距。
三、秧苗损伤在插秧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机器故障等原因造成的秧苗受损或视为无效的秧苗,将直接影响水稻的生长水平,降低产量。
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首先要对插秧机的使用方法进行培训,确保插秧机操作人员能够正确操作。
其次,在实际作业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时刻关注机器工作的状态,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四、秧苗脱落插植机在插秧作业过程中,有一定的碾轧和移动压力,这使得一些秧苗较容易脱落。
防止秧苗脱落,一方面需要及时调整机器的速度和田地湿度。
另一方面,则要从秧苗自身的角度进行防范,比如选择生长健壮的秧苗,增强其抗压能力,从而降低脱落的几率。
五、插秧效率低插秧效率低是制约插秧作业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提高插秧效率,首先需要合理选用设备,选择好的插秧机具有自动调节深度和行距、自动卸秧、自动往返运动等特点,作业效率高,质量好,对于插秧数量大的农户来讲,还能省去大量人力资源。
此外,正确的秧苗摆放方法也将对提高插秧效率起到巨大作用,插秧机操作人员应该仔细分析田地的土质、含水量,根据实际的情况确定最佳的秧苗摆放方法。
总之,插秧作业是生产高品质水稻的重要环节,农民朋友在进行插秧作业时,应该重视作业的细节和注重细节,提高操作技能,同时,随时关注机械设备工作状态和秧苗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稻的收成率。
浅析如何正确调整水稻插秧机
档 插 秧 调 整 要 求 是 , 以变速手柄 位于行 走档时 , 插 秧 离
合 器接通 . 变速手柄 自动跳至插秧档为标 准 。D液压 升降
手柄拉线 的调整 , 液 压升降手柄 有 ‘ 上升, 下 降 和 中立 ’ i 个 操 作 位 置 。上 升 时 阀 臂 与 后 凸 台接 触 , 固定 时 阀 臂 处 _ 丁
穴. 8 O穴 . 9 0穴 。 株 距分别是 l 6厘 米 , 1 4厘 米 , l 2厘 米 , 每
1 . 6 机 体 平衡 度的调 整
当插 秧 机 整 机 出现 左 右 不 平 衡 时 ,将 机 器 左 右 摇 摆
4 —5次 , 导轨 左右两边 高度差 大 于 1 O毫米 时 , 则 调整 仿
1 . 8 秧 针 与取 苗 口间隙 的调 整
方法 是 . 将 插 植 总成 的 曲 柄 固定 销 和 摇 杆 固定 螺母 拧
松, 左 右移 动插 植 臂 , 使间隙符合 1 . 3 一1 . 7毫 米 要 求 后 , 将 插 植臂曲柄固定 , 摇 杆 与 轴 承 座 之 间 增 减 垫 片 后 将 摇 杆
关键词 : 水 稻插 秧 机 : 调整 : 株 距 中图分类号: ¥ 2 2 3 . 9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6 7 2 — 3 8 7 2 ( 2 0 1 7 ) 0 3 一 f ) 0 3 4 - 0 2
水 稻 插 秧 机 的 技 术 调 整 比 较 复 杂 ,主 是 两 大 部 分 的 调 整 。 一 是 整 机 性 能 的 调整 , 二插秧工作 部分的调整。
定 。
关闭时 , 主喷 1 2 1 全闭, 怠速 口全开。 怠速螺丝 向内拧 , 怠速降
探究水稻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
探究水稻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孙永远随着农村主要劳动力向城市发生转移,土地规模经营的迅速扩张,对水稻插秧机械化水平予以大力发展,使水稻栽培可以达到全程机械化,成为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减少投入成本、确保粮食安全的关键措施。
因此,本文对水稻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做出分析探讨。
1、水稻机插秧存在的问题(1)栽插密度较低当前,水稻机插秧行距以及株距均保持相对固定的设置,每亩种植区域栽插穴数同样保持相对固定。
因为整地存在不平的情况,栽插过程中产生漏穴问题,同时地头与地边位置存在少栽,大面积栽插穴数相对偏低。
由于穴数存在偏低情况,致使每亩种植区域穗数存在不足,整体产量受到相应的影响。
(2)栽插季节不合理人工插秧时,秧龄通常介于30~50d之间。
机插秧秧龄则介于15~18d之间,通常少于20d o麦后移栽时间通常位于6月中下旬。
运用机插模式,考虑到机械因素,则对秧苗素质产生相应的影响,将落谷期设置于5月下旬到6月初的时间,致使水稻前期生长阶段,干物质积累明显存在不足,苗体素质出现明显的降低。
如果处于干旱缺水条件下,或前茬藤茬时间延后,已经育成的秧苗无法获得及时栽插,致使出现“超秧龄”的情况,使得机插受到相应的影响,同时秧苗素质出现更为显著的降低。
(3)秧苗素质较差秧苗完成播种之后15~20d,叶龄达到3叶情况下,这是成处于“断奶”期,秧苗体内糖量相对最低,对低温以及病害等抵抗力相对不足。
旱育秧青枯死苗较易出现在3叶期。
所以,3叶期导致出现损秧成为关键危险期。
与此同时,3叶期秧苗仅存在1条种子根以及5条芽鞘节位置不定根,吸收肥水能力相对较差。
所以,水稻最佳移栽时间应控制于5叶期。
机械插秧需位于落谷之后15~18d之间完成移栽,这是正处于秧苗3叶期,因为以上因素,致使移栽5d并未出现返青,10d并未出现分蘖,部分15d 依然并未出现分蘖,对水稻正常发育生长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O2、水稻机插高产配套栽培技术(1)培育壮秧第一,壮秧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插秧机行距问题及对策浅析
洪泽县农机推广站马振国
近年来,洪泽县在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水稻机插秧技术取得了较大发展,水稻机插秧技术因具有作业效率高、抗灾能力强以及省工节本等特点正逐步被广大农户所接受。
然而还是有诸多因素制约水稻机插秧的发展,笔者在推广中经常听到农户反映:插秧机行距设计的太宽。
目前,本县推广的插秧机行距大都为300mm,在水稻高产栽培上可以降低移栽密度,主攻大穗,增加水稻通风透光条件,减少病虫危害,但由于生产管理措施达不到要求,导致水稻栽插密度低,基本苗不足,最终造成穗数不足而影响水稻产量的提高。
一、存在的问题
1、行距偏大。
目前生产的插秧机行距大都为300mm,株距有三档或多档可调,一般株距在120mm~220mm范围内,达到每亩1万~1.8万穴,每穴苗数平均在4~5棵,每亩基本苗可达4万~8万棵。
但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同的育秧质量、大田质量、插秧机质量仍然有一定差异,插秧时间不能准确把握、漏插、折伤、漂秧、栽插过深、大田管理指导不到位等问题仍不可避免,直接导致基本苗不足,水稻难以实现高产,与直播稻相比失去产量优势。
如果通过减小株距,提高每穴棵数,又容易引发水稻纹枯病、稻瘟病、黑条矮缩病等病虫害。
2、行距无法调整。
目前市场上大多插秧机基本是照搬韩国、日本等国家的插秧机,虽然日本、韩国与我国的农业生产模式基本相同,
但是由于我国经纬度跨度较大,不同地区的水稻生长环境不同,对行距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就无法满足不同地区农户的需求。
即使在同一地区,由于存在水稻种植品种不同,分蘖能力不同,对插秧机行距的要求也不同。
3、邻接行距较大。
机插秧过程中,在插秧机机手思想意识、服务态度、技术水平等方面差别更是明显,机手在插秧过程中,行走的直线性和邻接行的行距无法准确控制,经常出现超宽行现象。
在调查中发现相邻两行的行距均>300mm,一般邻接在350mm~450mm 之间,最大的地方邻接行距甚至达到600mm。
插不到田埂边。
由于受插秧机栽插结构的影响无法插到田埂边,一般田埂300mm范围内就需要人工布秧。
二、解决方案
1、生产小行距插秧机。
目前,已有不少推广部门和农机企业致力于小行距插秧机的研制和推广。
其中有行距为233 mm、240mm、25 0mm。
例如常州井关农机公司生产的行距25cm的高速插秧机中机南方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行距为24的四轮乘坐式插秧机,然而在我国作为插秧机主要生产厂商为了保护自己的生产流水线。
今年洪泽县农机局在岔河镇试验的行距为250 mm的插秧机,由于是小企业生产质量上与大企业相比差些,但是这种插秧机种植的水稻产量较一般水稻要明显高出不少。
2、增加行距调节机构。
增加行距调结构,有利于多元化的水稻种植制度的推行,可以根据水稻的品种和种植环境,选择插秧所需的
行距,提高插秧能力,适应粘土、砂土等各种土质,从而提高水稻产量。
增加行距调节机构的关键技术在于,结构简单、合理,方便调节使用。
3、适当减小侧浮板宽度,可以改善邻接行距较大的问题。
在洪泽县不少插秧机机手将两边侧浮板拆下,换上自制的窄浮板,窄浮板的宽度约为150 mm,较一般浮板减少约50mm,这样行距就可以减少约100mm,而且在机插生产实践中无明显影响,不会因此出现浮力不够、插秧过深、壅泥等现象,同时也可以尽可能栽插到田埂边。
三、思考启示。
本文对插秧机行距问题进行了简单分析,仅起抛砖引玉的作用,作为农业生产的第一线,能够倾听广大机手的心声或者不经意的一句牢骚,重视农机生产推广过程中每个环节,是我们这些农机工作者应尽的职责。
插秧机性能的好坏直接关乎农户的粮食产量和经济收入,并寄望农机科研机构和厂商不能满足于现状,引起重视,从细节做起,才能取得更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