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藏地球物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油气藏:是地壳上油气聚集的基本单元,是油气在单一圈闭中的聚集,具有统一的压力系统和油水界面。

2.油气藏分类(根据圈闭成因):构造油气藏(背斜、断层、裂缝及岩体刺穿构造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岩性尖灭油气藏、砂岩透镜体油气藏)。

3.油藏地球物理的定义:针对油藏评价、油田开发与油藏生产阶段提出的油藏问题,应用地球物理技术,通过油藏描述、油藏模拟和油藏监测解决这些问题和发现剩余油气,最终达到提高油藏采收率的过程称为油藏地球物理。

4.油藏地球物理综合领域:岩石物理与物理模型技术、测井与地质建模技术、VSP地震技术、油田开发技术、地震反演技术、多波地震技术、油田开发地震技术、地质理论。

5.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重要性:岩性地层油气藏是油气勘探的一个重要领域,随着各探区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岩性地层油气藏在勘探中显现出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据统计,近几年我国新发现的储量中,每年岩性地层油气藏探明储量所占的比例已经达到了:55%以上,说明岩性地层油气藏是当前油气勘探最现实、最有潜力、最具普遍性的新领域。

我国的油气资源主要赋存于中新生代陆相盆地中,陆相盆地拥有石油资源量的四分之三和天然气资源量的近半数。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油气勘探之后,在陆相盆地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构造油气藏,也找到了一些岩性地层油气藏,目前陆相油田占我国已探明石油储量的95%以上。尽管许多中新生代陆相盆地勘探程度已比较高,尤其是东部盆地勘探进入中后期,而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勘探程度相对较低,仍然有较大勘探潜力。结合我国陆相盆地的石油地质特点与勘探技术需求,开发和完善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的新技术、新方法,加强对岩性地层油气藏的基础理论研究,是进一步发展我国岩性地层油气藏勘探大好形势的迫切需要。油藏地球物理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过去,地球物理的角色大多局限于勘探,而在油藏的开发中应用程度则很低。随着效益成为油气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一些主要油气田的枯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地球物理是一种可以用来降低油气开发成本的手段。地球物理测量特别是地震测量的可靠性,极大地降低了现有油田与钻井有关的风险,把地球物理约束条件加到统计模型中去的能力,提供了一种直接向油藏工程师传送地球物理结果的机制。

6.地震属性:在大多数勘探和油藏地震测量中,主要目的是为了在时间和深度域正确地进行构造成像,以及在叠后和叠前域正确地描述反射波振幅。从这些数据中,可以获得许多附加的特征,并且将其用于地震解释。总体来说,这些特征被称作为地震属性。

7.地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地质统计学能把岩心、地质、测井、地震、试井等等信息融合到一个统计模型里,另外还要保证这些所有信息的一致性。同时还可以提供不确定性估计,为风险评价提供依据。

8.克里金算法:克里金算法是一类统计方法,就是估算一个数据场中任意一点的值的方法。前提条件:相邻数据点的数值在空间中是相关的,且统计数据要达到一定的数量。主要优点:考虑了数据场的方向性。核心:寻找到相邻数据点对所求点的权。

9.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包括四种类型:陆相坳陷盆地:如松辽盆地;陆相断陷盆地:渤海湾盆地、二连盆地;陆相前陆盆地:库车、准南;古生界海相盆地: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

10.地震储层预测技术:主要利用地震波的动力学特征(如振幅、速度、相位、频率等)来确定储集层的分布范围。

11.地震储层预测方法:(1)地震反演(2)多属性综合分析方法(3)模式识别预测法(4)地震相分析法(5)相干分析法(6)多尺度边缘检测

12.地震反演:是利用地表地震观测资料,以已知地质规律和钻井测井资料为约束,对地下岩层物理结构和物理性质进行成像(求解)的过程。广义上地震反演包含了地震处理解释的整个过程。

13.地震相分析法:储层岩性横向上发生变化,构成独立的岩性圈闭时,地震相发生相应变

化,必然在地震剖面上反映出不同的地震响应,具体表现为波形、振幅、反射结构、连续性等的一系列变化。

14.相干体分析技术:相干体分析技术的核心是利用地震信息计算各道之间的相关性,突出不相关的异常现象,研究储层的分布状况。

15.地震子波:地震勘探是通过人工方法在地面(海洋)上激发和接收地震波,研究地震波在地层中传播的规律和特征,以查明地下的地质构造,预测储层分布状况。根据弹性波理论研究和大量实践资料查明,炸药爆炸时产生的是一个尖脉冲δ(t),当它在地下传播到一定距离时(几百米远),由于受到介质吸收、衰减等因素的影响,波形逐步稳定下来,形成一个具有2-3个相位,延续时间60-70ms的地震波,我们称此地震波为“地震子波”b(t)。

16.波阻抗:速度和密度的乘积称为“波阻抗”ρV。

17.反射系数:当地下界面上下两个地层的波阻抗差不等于零时,才会产生反射,差值越大,反射越强。反射强度可以用一个值R(叫做反射系数)来表示。当地震波垂直入射到反射界面时,反射系数与界面上、下的波阻抗有这样的关系:

18.波阻抗反演的分类:1虚测井技术——递推反演;2约束反演技术——迭代反演、随即反演。

19.递推反演的原理:基于反射系数递推计算地层波阻抗(速度)的地震反演方法称为递推反演。递推反演的关键在于从地震记录估算地层反射系数,得到能与已知钻井最佳吻合的波阻抗信息。递推反演方法中测井资料主要起标定和质量控制的作用,因而递推反演又称之为直接反演或测井控制下的地震反演。是钻井资料缺少条件下的主流方法。

20.递推反演的特点:最终结果:地层波阻抗(速度);方法实质:(测井控制下的)地震直接反演; 应用条件:地震品质高、钻井资料较少;优点:忠实地震资料; 缺点:缺低频、少高频、分辨率低; 软件差别:反褶积、低频补偿、相位.

21.模型反演:采取逐步修改地层波阻抗值及其厚度值,相应地修改子波,然后做一次正演,求其与实际地震道之间的误差。根据此误差,再做摄动,修改波阻抗模型,直到误差最小为止。这种反演在每一次修改波阻抗之后,都用褶积模型做正演,以合成地震道与实际地震道做比较来检验。这类反演方法是测井波阻抗与地震道波形在反演过程里互为约束。

22.基于模型反演遵循褶积模型理论:地震= 子波×反射系数+ 噪声

23.基于模型反演的潜在问题:(1)对子波的敏感依赖性(2)非唯一性

24.基于模型反演的特点:最终结果:地层波阻抗(速度);方法实质:测井地震联合反演;应用条件:钻井较多、沉积稳定;优点:分辨率高、可解释性强;缺点:有多解性、断层适应性差;软件差别:初始模型、寻优算法

25.反演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基本流程和做法(7个):地震地质条件分析、剖面极性确定、地震子波求取、初始波阻抗模型建立、处理参数优化、误差分析、储层精细描述;(2)经验做法(5个):声波曲线归一化、转换声波、分时窗显示、相控储层描述、关键参数选取。26.反演的基本方法:1 频谱分析2 速度分析3)合成记录4)正演:有砂模型、去砂模型

27.确定剖面极性的方法:①将正反两种极性的VSPLOG插入过井剖面,根据它们与井旁地震道的相关性大小来确定。哪种极性的VSPLOG相关性好,说明剖面是哪种极性。②如果研究区无VSPLOG资料,也可以通过用不同极性的子波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将两种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道比较,相关性好的合成地震记录所对应的子波极性即为地震剖面的极性。28.剖面极性的确定为什么很重要:一般情况下,陆上采集系统检波器初至下跳,海上采集系统检波器初至上跳,如果处理不改变极性,陆上地震剖面为负极性,海上地震剖面为正极性。如果:地震数据的极性判断错误,那么:子波的相位估算就产生错误,声阻抗反演的结果就相反,即高阻抗的地方变成低阻抗,而低阻抗的地方变成高阻抗,井数据与地震数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