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狄更斯

合集下载

04第七章 第四节 狄更斯

04第七章 第四节 狄更斯
1、狄更斯以自己的人道主义准则来评价法 国大革命前的封建贵族政权和大革命胜利后 的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2、同情法国人民的悲惨生活 同情法国大革命, 3、同情法国大革命,描写了法国大革命的 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 场面展示了大革命发生的原因、必然性 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 4、谴责了暴力领袖得伐石太太,赞美了梅 尼特医生和代尔那、 尼特医生和代尔那、卡尔登的人道主义思想
2、1842年-1858年 1842年 1858年
1842年访问美国 美国札记》 1842年访问美国 《美国札记》 马丁·朱述尔维特 朱述尔维特》 《马丁 朱述尔维特》 董贝父子》 《董贝父子》 大卫·科波菲尔 科波菲尔》 《大卫 科波菲尔》 荒凉山庄》 《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 《艰难时世》 小杜丽》 《小杜丽》
(五)语言丰富,词汇量不少于两万, 语言丰富,词汇量不少于两万, 人物形象各有其个性化的语言。 人物形象各有其个性化的语言。 对“伦敦雾”的描写成为英国文学史上 伦敦雾” 的经典描写。 的经典描写。 幽默中包含讽刺和滑稽。 幽默中包含讽刺和滑稽。
(六)运用拟人、借喻、象征手法。 运用拟人、借喻、象征手法。 浓雾象征 垃圾象征 泰晤士河象征 监狱象征 法院象征
人物: 人物:
医生梅尼特(人道主义典型、 医生梅尼特(人道主义典型、仁爱和宽 恕的化身) 恕的化身) 医生的女儿露茜 厄弗里蒙地候爵(反动贵族的典型) 厄弗里蒙地候爵(反动贵族的典型) 侯爵侄子代尔那 革命群众代表) 得伐石太太 (革命群众代表) 自我牺牲的精神) 卡尔登 (自我牺牲的精神)
(二)《双城记》从以下几方面表达出 双城记》 作者的人道主义思想
泰晤士河
塔桥
白金汉宫
巨石阵(英国西南部 巨石阵 英国西南部) 英国西南部

第四节狄更斯

第四节狄更斯
——埃文斯《英国文学简史》
图片链接:狄更斯评价
图片链接:创作中的狄更斯
影视资源链接:《雾都孤儿》电影片段
二、《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 David Copperfield (1849-50)
• 家庭婚姻问题
– 大卫与母亲—继父 – 姨奶奶贝茜—堕落的丈夫—狄克先生(白痴) – 辟果提先生一家(异姓的结合) – 大卫与朵拉(朵拉:孩子妻,大卫母亲的影子)不为
卡尔登:
• 卡尔登也是小说的重要人物。他聪明、有才气、却不善 钻营,缺乏在当时社会必不可少 的“精明”,因而总是 被人利用,自己却默默无闻。卡尔登有美好的情感,但 社会注重的却是金钱与成功。卡尔登厌恶这个社会,然 而无法逃避它,更无法改变它。痛苦失望中他只好借酒 消愁,自暴自弃,放荡不羁,玩世不恭。卡尔登的本质 是好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伟大的利他主义精神。他 爱上了露茜,知道自己不能给她带来幸福后,主动退出 了情场的角逐。为了露茜一家人的幸福,他冒名顶替救 出代尔那,自己上了断头台,把利他注意发展到顶峰, 放射出奇异的光辉。这是典型的“生命成可贵,爱情价 更高”,因此,这个形象是让许多人喜爱的。
三条线索:
《1、马双奈特城医记生的》故事的(主思线想) 内容
2、达奈的故事
3、德1发. 探日夫讨妇了的法故事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肯定了大 三个革部分命:的正义性; 时2代. 、同金情钱、平暴民风,雨的却踪反迹对革命暴力和大规模的群
众小说运横动向;围绕着马奈特的受迫害展开叙述,以“时代”、
“3金.小线”说、中“极暴力风雨宣的扬踪个迹”人的为纵道向德叙修述框养架和来道结构德小感说化。。
十 、狄更斯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双城记》有些地方取材于卡莱尔的《法国革命》,有些地方

第四节狄更斯

第四节狄更斯

下去呀,干干脆脆地说出来吧!你恨这个家伙!
所有,只留下做梦人还在原地躺着。不过,我希望你知道,
这梦是因你引起的。”
“太阳悲悲切切、切切悲悲地冉冉升起,它所照见的景物,再
也没有比这个人更悲惨的了,他富有才华,情感高尚,却没有
施展才华、流露感情的机会,不能有所作为,也无力谋取自己 的幸福,他深知自己的症结所在,却听天由命,任凭自己年复 一年地虚度光阴,消耗殆尽。”
“很多很多长夜,在酒已不能给他带来昙花一现的欢乐时,他
漫无目连在那儿的孤独身影;等到最初射出的阳光,把远 处教堂的尖顶和高耸的大厦那种种建筑美景照得轮廓鲜明时, 那个身影依然在那儿流连,仿佛那寂静的时刻,把一些早已忘
却,并难以忆及的对美好事情的感觉,带到了他的意识之中。”
“你特别喜欢那个人吗?”他喃喃地问镜子中的自己,
“你干吗要特别喜欢一个跟你相像的人呢?你身上并没什 么可喜欢的,这你自己知道,啊,你这个混蛋!看你把自 己糟蹋成什么样子!你喜欢上那个人自有你的道理,从他 身上,你可以看到你堕落前的模样,你本来可以成为什么 样子!跟他对换一下,你是否也会像他那样受到那对蓝眼 睛的青睐,像他那样得到那张激动的小脸蛋的怜悯呢?说
“我原以为悔恨之情决不会再来责备我,可是自从认识了 你,它却又在咬噬着我的心,我又听到了我以为再也听不 到的催我奋发向上的耳语声。我有了一些模模糊糊的想法, 要重新振作,重新开始,克服懒散和放浪形骸的恶习,重 整旗鼓。然而,这是一场梦,完全是一场梦,到头来一无

狄更斯

狄更斯

代尔那
• 代尔那是贵族的叛逆,是狄更斯理想的青年。 • 他的进步性体现在对叔父的抗议上,一定程度上反映了 青年知识分子不断从封建贵族营垒中分化出来的历史趋 势。
• 狄更斯把他美化成“善”的典型,目的是要宣扬人道主
义博爱思想,所以当得伐石夫妇硬要根据医生许多年前 写的血书来惩罚他的时候,作者便让卡尔登代他受过。 这种大难不死的结局表现了狄更斯“善有善报”的思想。
代表作:《双城记》
《远大前程》
狄更斯,46岁
三、思想与风格
1、思想倾向
• 狄更斯认为:小说家的职责不仅在于给读者以愉悦,同 时也要为读者这剖析时代与社会。
• 从根本上说,狄更斯所报的仍是传统基督教的伦理思想,
基本立场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中产阶级的立场。
“他厌恶所有的旧制度,痛恨一部分新制度,但如何 以最好的办法取而代之,他一筹莫展。他政治上的人生观 体现在一种真诚的博爱精神中。债务人监狱必须废除,贫 民院必须废除,恶劣的学校必须废除。但是拿什么东西去 代替呢?怎样养活贫民百姓呢?又如何去开办良好的学校 呢?狄更斯一无所知。只要好就够了。从根本上说,他痛 恨所有的立法,信仰善良的狄更斯式英雄的个人博 爱。……在他看来,社会救星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他拥 有一大笔财产,并且在邻里街坊竭尽所能地济贫扶危。一 个上了年纪的、脸膛红通通的老先生把金币分给穷人,把 甘美的水果和可爱的玩具堆在穷人的房间里——这就是他 的乌托邦,一八三0年型的乌托邦。” ——(法)安·莫洛亚《狄更斯评传》
2、大量运用象征手法:
•狄更斯的象征是以伦敦为背景的城市氛围象征。
•在狄更斯小说中,代表城市标志的象征物有伦敦大雾、
泰晤士河、垃圾、监狱、高等法院等。 •狄更斯对伦敦大雾的描写十分有名。雾本是伦敦的自然 景观,但狄更斯却用它来象征乌烟瘴气、窒息人性的城市 社会。 如《荒凉山庄》

7-4 狄更斯

7-4 狄更斯

狄更斯使用过的文具
狄更斯故居(伦敦)
《匹克威克外传》(成名作)

《匹克威克外传》以幽默 讽刺的手法,描绘出一幅 幅英国社会的风俗画,揭
露出种种不合理的、荒诞
可笑的现象。

小说出版后在当时英国形
成一股“匹克威克热”。
《奥列佛· 退斯特》(早期最重要的作品)
《奥列佛· 退斯特》(又译《雾都孤儿》或《贼史》,1837—1838)

狄 更 斯 童 年 生 活 的 地 方

狄更斯的生平

记者生涯:与乔治〃霍格思家
三个女儿结下不解之缘

中年婚姻破裂:爱上年轻女演 员爱伦•特南,与妻子凯瑟 琳〃霍格思分居

生命最后10年:四处奔波朗读 他的作品

1870年因病去世
凯瑟琳 · 霍格思 Catherine Hogarth
狄更斯的创作
自食其力的新生之路。他的弃恶从善象征着贵族阶级的后
继无人。狄更斯心目中理想的统治者。
《双城记》之人物形象

德伐石太太:不同凡响的下层社会妇女形象,小说中最有悲
剧意味的人。她的悲剧性不在于她极其悲惨的家史,而在于
她最终失去了读者的同情。她原是个苦大仇深的人物,革命 后变成一个嗜血成性的复仇狂,最后死在自己走火的枪口之
《大卫· 科波菲尔》(故事情节)


与此同时,辟果提多方奔波,终于找到了被斯提福兹抛弃后 沦落在伦敦的爱弥丽,决定将她带到澳大利亚,重新生活。 启程前夕,海上风狂雨骤,一艘来自西班牙的客轮在雅茅斯 遇险沉没,桅杆上攀着一个濒死的旅客。海穆不顾自身危险, 下海救他,不幸被巨浪吞没。当人们捞起他的尸体时,船上 那名旅客的尸体也漂到岸边,原来是诱拐爱弥丽的斯提福兹! 爱弥丽怀念海穆,去澳大利亚后在劳动中寻找安宁,终身不 嫁。 大卫成了作家。朵拉却患了重病,在辟果提去澳前夕离开人 世。大卫满怀悲痛,出国旅行,其间,安妮斯始终与他保持 联系。当他三年后返回英国时,发觉安妮斯始终爱着他。他 俩终于结成良缘,与姨婆贝西和女仆愉快地生活在一起。

第七章第四节狄更斯

第七章第四节狄更斯

▲中编 19世纪文学第七章19世纪中期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四节狄更斯教学目标:了解狄更斯生活的时代背景掌握《双城记》的创作思想、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影响教学内容:介绍狄更斯生平及创作概况赏析《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等作品教学重点:赏析狄更斯代表作品《双城记》课时安排:3/2课时(2010级汉语言文学1班/对外汉语班)【板书】一、狄更斯简介:二、创作历程:三、创作总体特色:(一)城市形象:(二)人物塑造:1、“良知模式”:①可教化的孤儿:②善良的怪人:③我牺牲的吉神④凶狠的恶棍:2、“扁平型人物”:(三)温厚的幽默:1、喜剧性:2、重复描写:3、寓意式命名(四)象征手法:1、伦敦的大雾:2、泰晤士河:3、垃圾:4、监狱:5、法院:(五)狄更斯的人道主义:1、描写“小人物”王国:2、深切同情劳动人民,谴责统治阶级3、伤感情调:4、说教:三、《双城记》:(1859)(一)创作背景:(二)故事及人物:(三)思想特色(四)《双城记》艺术成就:四、《大卫·科波菲尔》:(1850 )※【可略】(一)创作背景:(二)情节概述:(三)思想特色:(四)艺术手法:五、狄更斯其它作品简介:▲《艰难时世》【教学过程】:一、狄更斯简介:【板书】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英国19世纪前期现实主义作家♦整个19世纪西方文学中杰出的人道主义作家(法国有雨果;英国有狄更斯)♦狄更斯的创作具有世界意义,被称为是伟大的幽默家和杰出的小说家●概述:♦狄更斯的作品认识价值:▪秉承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对19世纪中期英国社会现实进行广泛而真实的描写:资本主义经济、法律、教育、道德原则的反人道性▪英、法两国在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中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的描写有所不同:英国19世纪中期的资本主义形势已经一片大好(17世纪“光荣革命”已经夺取政权)家庭及早年成长:✦狄更斯出身下层,1812年出生于英国海港城市朴茨茅斯(Portsmouth),是海军小职员约翰·狄更斯和伊丽莎白·巴洛所生的第二个孩子。

第四节狄更斯

第四节狄更斯

拓展资源链接:《双城记》结构分析
图片链接:《双城记》插图
图片链接:《双城记》插图2
一着教高而本会除性和充八复员潮育献分质丧身奋了她身准是猛 那仇,小失却起制、精备处苦将万之再双神因于说正有反造大城日众加。此社,人告记义非抗暴仇会但,鼎的上她中物最他不诉性深理力,沸到生自的底们可,我形人性,恐固来的性幼层在能物天的文具们时强深。尤怖然,象作城化有生候悍怀她,为其有因,乡上高具反固没家,劳度、民是其仇并封有动的思执破有她建众盲正恨无者自想革人受, 丧的对觉上因目义而法命亡过资失感革性、性产遭和命和政性起消之文理情阶怀组治,受麻的除,恨化性用级有织上在教事,,革巨性还木野报邪然革命大没,育日,成的蛮复恶而者的有相命和夜在为,热作反杀无压暴,中政等苦革情好,其人疑力迫反是治待苦命,
——埃文斯《英国文学简史》
• 出生于海军小职员家庭,10岁时全家 被迫迁入负债者监狱,11岁就承担起 繁重的家务劳动。12岁当学徒,开始 独立谋生。16岁时在律师事务所当缮 写员,后担任报社采访记者。他只上
过几年学,全靠刻苦自学和艰辛劳动 成为知名作家。
创作分期(一)
• 第一时期(1833—1842):探索期 • 长 篇 小 说 : 《 匹克威 克 外传 》 ( 1836—1837 )、
五、创作意图
狄更斯是一个反暴力的道德主义者,当 他目睹了当时英国社会贫富悬殊日盛,贫困 受压者的不满、反抗情绪急增,唯恐由此引 发法国大革命这样的暴力动乱。为此,他企 图通过《双城记》探讨法国大革命产生的原 因,并从道德的角度作出评判,以警示现实 中的英国统治者。
拓展资源链接:《宣示人性精神的持久艺术》
得伐石太太:
• 在这部小说中,还有革命群众的代表就是 得伐石太太。他就是被侯爵兄弟虐杀的农 妇的妹妹,由于这样的出身,她与贵族阶 级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革命前,她一面 与丈夫得伐石经营小酒铺,一面积极参加 革命活动,带领妇女用编排的办法把政府 和贵族的罪恶记录下来。革命爆发时,她 积极参加了攻打巴士底狱的战斗。他还杀 死了早已放弃贵族特权的代尔那及其家人 复仇,并杀死他的妻子和女儿。他被作者 赋予了坚定、冷峻、没有仁慈、不讲怜悯。

08-7-4狄更斯

08-7-4狄更斯

第四节:狄更斯狄更斯(1812——1870)是19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对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社会做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代表了当时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在欧洲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曾称赞狄更斯、萨克雷、盖斯凯尔夫人、夏洛蒂•勃朗特等人为“现代英国的一派出色的小说家”。

(一)狄更斯的生平概况1.出身下层:狄更斯生于英国南部朴茨茅斯市外的海港波特西镇,他的父亲是海军军需处的一个小职员。

狄更斯10岁时,由于父亲调任,全家迁往伦敦,从此,狄更斯就与伦敦有了斩不断的关系。

2.童工经历,创伤性体验:狄更斯12岁时,父亲因无力还债而被捕,关入债务人监狱。

狄更斯不得不到一家生产鞋油的作坊去当童工,给黑鞋油瓶子盖封口,贴商标。

他每天在潮湿、污秽的地下室工作,环境十分恶劣。

由于他工作熟练,老板把他在沿街的玻璃橱窗里做活广告,为过往行人做表演。

附近的孩子们纷纷跑来,一边吃着果酱面包,一边把他们的鼻子紧贴在玻璃上,看狄更斯干活。

家庭破产,父亲入狱,他做童工,使他感到屈辱,认为是他不应遭受的有失体面的沉重打击,是他一生中的奇耻大辱。

狄更斯到晚年还对自己做童工耿耿于怀,偶尔对人谈起此事时,仍充满五内俱焚的痛苦。

他说:“我的整个身心所忍受的悲痛和屈辱是如此巨大,即使到了现在,我已经出了名,受到别人的爱抚,生活愉快,在睡梦中我还常常忘掉我自己有着爱妻和孩子,甚至忘掉自己已经长大成人,好像又孤苦伶仃地回到了那一段岁月里去了。

”3.英国绅士风度:狄更斯具有典型的英国绅士爱体面的性格,爱虚荣,讲面子,把所经历的苦难当作人生的奇耻大辱,终生耿耿于怀。

这一点和美国人的性格截然相反。

美国人乐观粗犷,开朗豪爽,对自己经历的苦难十分坦然,并以此自豪,没有耻辱感。

这是不同的民族特性的反应。

4.熟悉伦敦,描写伦敦:伦敦带给狄更斯痛苦,也使他的生活有了转机。

他的父亲从一个亲戚那里继承到一小笔遗产而获释,狄更斯没有再当童工,进了一所寄宿学校,后来到律师事务所当办事员,为事务所跑腿送信。

第四节、狄更斯

第四节、狄更斯
第 三 节
狄更斯
一、狄更斯的生平与创作简介
19世纪英国杰出的 现实主义小说家,马克 思把他和萨克雷等称誉 为英国“一批杰出的小 说家”。
我们的文学史中除了莎士 比亚以外,再也没有别人比狄 更斯显示了更大的创作才能。 狄更斯创作之笔所刻划的每一 个人物都栩栩如生,从匹克威 克先生的马车夫一宜到韦格先 生的嗓子嘶哑的驾车人,无不 如此。 ——埃文斯《英国文学简史》
得伐石太太:
• 在这部小说中,还有革命群众的代表就是 得伐石太太。他就是被侯爵兄弟虐杀的农 妇的妹妹,由于这样的出身,她与贵族阶 级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革命前,她一面 与丈夫得伐石经营小酒铺,一面积极参加 革命活动,带领妇女用编排的办法把政府 和贵族的罪恶记录下来。革命爆发时,她 积极参加了攻打巴士底狱的战斗。他还杀 死了早已放弃贵族特权的代尔那及其家人 复仇,并杀死他的妻子和女儿。他被作者 赋予了坚定、冷峻、没有仁慈、不讲怜悯。

大卫与艾格尼丝,美满的婚姻。

在婚姻中,没有任何悬殊大过思想和信念的不
大卫· 科波菲尔 David Copperfield (1849-50)
• •
孤儿问题:狄更斯自己的人生感受; 小资产阶级的出路问题:诚实奋斗。相反,希普。 中间状态:米考伯先生,迷途知返。

阶级对立:斯提福兹与辟果提先生;斯提福兹与 穷教员(其母在济贫院);
• • •
创作分期(二)
• • 第二时期(1842—1850)过渡时期 特写集 《游美札记》 (1842 )、长篇《马丁· 朱 什尔维特》(1843—1844) 、中篇小说《圣诞之 歌》(1843)和《钟声》(1844)、《董贝父子》 (1848) 、《大卫· 科波菲尔》(1850) 创作小结: 1、加深了对社会的批判力度,仍有道德说教和人 道感化思想。 2、结构完整,流浪汉小说的痕迹逐渐消失。 3、运用辛辣的讽刺和夸张手法,更加深入地揭示 时代特色。

第四节、狄更斯

第四节、狄更斯

创作分期(一)
• • 第一时期(1833—1842):探索期 长 篇 小 说 : 《 匹克威 克 外传 》 ( 1836—1837 )、 《奥利佛· 退斯特》(一译《雾都孤儿》)、《尼古 拉斯· 尼 古 贝 》 ( 1838—1839 ) 、 《 老 古 玩 店 》 (1841)和《巴纳比· 拉奇》(1841) 创作小结: 1、具有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基调温和乐观,充满 道德说教。 2 、结构上采取流浪汉小说形式;运用讽刺、幽默 手法。
• • 三时期(1850—1870)高峰期 主要作品:《荒凉山庄》( 1852—1853 )《小杜丽》 ( 1855—1857 ) 《 我 们 共 同 的 朋 友 》 ( 1864—— 1865 )、《艰难时世》( 1854 )《双城记》( 1859 ) 《远大前程》(1861) 创作小结: 比较深刻而生动地描绘了英国寄生的资产阶级的 精神面貌以及英国社会风尚的日益腐化,表现出劳 资矛盾的激化,但又不能正确理解工人阶级的斗争, 作品呈现出深沉严肃的格调,并发出资产阶级人道 主义的呼吁。其题材范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 深度 。

正当蒙克斯得意洋洋的谈到他如何和 帮布尔夫妇狼狈为奸,毁灭了能证明 奥利弗身份的唯一证据的时候,被南 希听见。南希见义勇为,同情奥利弗 的遭遇,冒生命危险,偷偷找到罗斯 小姐,向她报告了这一切。
• • •
创作分期(二)
• • 第二时期(1842—1850)过渡时期 特写集 《游美札记》 (1842 )、长篇《马丁· 朱 什尔维特》(1843—1844) 、中篇小说《圣诞之 歌》(1843)和《钟声》(1844)、《董贝父子》 (1848) 、《大卫· 科波菲尔》(1850) 创作小结: 1、加深了对社会的批判力度,仍有道德说教和人 道感化思想。 2、结构完整,流浪汉小说的痕迹逐渐消失。 3、运用辛辣的讽刺和夸张手法,更加深入地揭示 时代特色。

第四节狄更斯

第四节狄更斯

三、《双城记》
(一)创作动机
“我认为国内没有爆发火焰而暗
中燃起的不满情绪越发显得可怕, 我们所发生的情况使我记起法国 第一次革命前夜的那种情绪,并 可能从任何最不关重要的故事中 引起突然的爆发。” ——狄更斯1855年给朋友的信
狄 更 斯
(二)情节结构 • 三个组成部分: 1.复活——露西的爱使父亲马奈特医生神志恢 复正常 2.金线——露西源源不断地施爱于亲人与友人 3.暴风雨的踪迹—— 法国大革命爆发
狄更斯晚年像
二、狄更斯小说的思想艺术特色 1 从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出发对英国维多利
亚时代的社会进行广泛批判,反对暴力革命, 期望以情感教育和人道主义调和社会矛盾; 2、按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与赋予平凡生活奇 异色彩相结合; 3、出色运用幽默讽刺艺术; 4、善于抓住人物特点进行夸张化的描写,塑造性 格单一、确定、明晰的人物形象; 5、小说结构严谨精巧,情节曲折引人,悬念丛生, 高潮迭起,具有强烈的戏剧性艺术张力。
一、生平与创作 (一)童年与少年时代
茅狄 斯更 故斯 居朴 茨 狄 更 斯 少 年 像 狄 更 斯 童 年 像
(二)创作生涯
1、早期(1833——1841):
狄更斯早期的作品,将批判的矛头 指向个别的阴暗现象,寄希望于善良的资 产者,作品基调温和乐观,风格幽默夸张, 多采用流浪汉小命群众 的代表 • 马奈特——人道主义宽恕精神的化身 • 路茜——爱的化身 • 代尔那——进行道德改善的理想贵族 • 卡尔登——自我牺牲的人道主义者
《 双 城 记 》 剧 照
(四)艺术特色 1.采用多元整一的网状结构; 2.悬念设置使小说具有强烈的戏剧性; 3.大量运用对比、象征、夸张、讽刺 的手法; 4、大量引入资料文件信函,增强了作品 狄更斯 的真实性。

第四节狄更斯

第四节狄更斯

子女与父亲
1858年 狄更斯结婚22年后与妻子分居. 1858年,狄更斯结婚22年后与妻子分居. 22年后与妻子分居 他们共同生了10个孩子,分居后, 10个孩子 他们共同生了10个孩子,分居后,长子 随母亲同住,其余9 随母亲同住,其余9个子女与狄更斯一起 生活.他们无人管教,缺乏教养,没有 生活.他们无人管教,缺乏教养, 一个能继承他的事业. 一个能继承他的事业.他把自己童年经 历和儿女们的生活作为社会问题, 历和儿女们的生活作为社会问题,写入 小说,即青少年走入邪路,犯罪.为此, 小说,即青少年走入邪路,犯罪.为此, 他的小说有很多孤儿形象, 他的小说有很多孤儿形象,这些孤儿常 与犯罪连在一起. 与犯罪连在一起.
3,1858——1870 1858——1870
A Tale of Two Cities 《 双城记 》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远大前程》 我们共同的朋友》 《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艾德温德鲁德之谜 德鲁德之谜》 《艾德温 德鲁德之谜》 The Mystery of Edwin Drood
特点
对社会黑暗面的认识进一步加深, 对社会黑暗面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乐观的 基调减弱了,善虽能战胜恶, 基调减弱了,善虽能战胜恶,但必经过曲折的过 甚至采取" 的形式, 程,甚至采取"恶"的形式,主人公付出相当代 价才能换来好的结局.小说中经常出现" 价才能换来好的结局.小说中经常出现"死 ""衰败 等意象.增加了小说的冷峻色彩, 衰败" 亡""衰败"等意象.增加了小说的冷峻色彩, 幽默则削弱了. 幽默则削弱了.
代尔那与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是两种截 然对立的形象,其用意何在呢?显然, 然对立的形象,其用意何在呢?显然, 作者是要树立两种不同的典型, 作者是要树立两种不同的典型,展示两 种相反的前景.他希望, 种相反的前景.他希望,贵族阶级的人 物都像代尔那一样,反躬自省, 物都像代尔那一样,反躬自省,仁慈善 主动放弃贵族阶级特权, 良,主动放弃贵族阶级特权,废除不人 道的暴政, 道的暴政,这样将会缓和已经尖锐的社 会矛盾,避免一场浩劫; 会矛盾,避免一场浩劫;而不要像厄弗 里蒙地侯爵兄弟一样,滥用特权, 里蒙地侯爵兄弟一样,滥用特权,暴虐 无道,激化矛盾,导致人民革命的爆发. 无道,激化矛盾,导致人民革命的爆发.

第四节 狄更斯

第四节 狄更斯

• 匹普对于爱情的“伟大的期望”也因此幻 灭了。经过了生活与爱情的失败之后,匹 普认识到资本主义上流社会的卑鄙龌龊, 认识了资产阶级上层人物的可耻与私心, 他觉得还是做一个下等人比上等人要好得 多。

1865年狄更斯最后完成的小说《我们共同的 朋友》,就是一部更深刻揭露英国资本主义制度 罪恶的作品。小说主要描写哈尔蒙从国外回家来 继承他父亲的遗产和试探未婚妻蓓拉的性格。通 过这方面的描写狄更斯表现了金钱、优厚的生活 对于人性的危害。在这部作品中狄更斯还有力地 反映了工业垄断时期英国社会阶级分化的加剧, 贫富的尖锐对立以及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的道德 的堕落。
第四节
狄更斯
• 狄更斯(1813—1870年)是英国著名的进 步资产阶级作家,是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 学杰出的代表。马克思说:狄更斯是英国 小说家中“光辉的一派”,“他们在自己 的卓越的、描写生动的书籍中,向世界揭 示的政治和社会真理,比一切职业政客, 政治家和道德家加在一起所揭示的还说,作者早期的创作,在揭露社会 矛盾上不断深入,但作品的基调是乐观的, 反面人物都是阴险滑稽的,而矛盾的解决 总是依靠资产者的善良。
二)第2个时期的生活与创作 (1842—1847)
• 这一时期,作者大部分时间在国外旅行,先后到 过美国、意大利、瑞士和法国。1842年的美国之 行,使他向往美国民主的幻想破灭,他回国后写 的《美国杂记》,对美国国家机关的贪污腐化, 人民的贫困,监狱的惨无人道进行了揭露。在40 年代英国工人运动和欧洲民主革命的影响下,这 一时期的作品加强了对资产阶级的谴责和批判, 着力表现小人物的温情和道德感化力量,并把改 造社会的希望由“善良”的资产阶级转移到小人 物上。
• 狄更斯含意深长地说:英国法律的一个伟 大原则是为自己做生意,这是一种吃人的 制度。对于那些寄生在法律上面的律师, 狄更斯也给予无情的鞭挞。作品的另一条 线索是关于戴德洛克夫人的悲剧,通过这 方面的描写,作者抨击了宗教对人的祸害。 作品对慈善家,高利贷者的罪恶活动以及 英国的政治也给予有力的揭发。

四节狄更斯

四节狄更斯
他这个时期的重要作品有《大卫·科波菲尔》、《荒凉 山庄》、《艰难时世》、《小杜丽》、《双城记》、《远 大前程》、《我们共同的朋友》等。
狄更斯晚年像
后期长篇小说一览表
《大卫‧科波菲尔》 David Copperfield (1849-50) 《荒凉山庄 》Bleak House (1852-1853) 《艰难时世》 Hard Times (1854) 《小杜丽》 Little Dorritt (1855-1857) 《双城记 》A Tale of Two Cities (1859) 《远大前程》 Great Expectations (1860-1861) 《我们共同的朋友》 Our Mutual Friend (1864-1865) 《埃德温‧德鲁德秘事(之谜)》 The Mystery of Edwin
狄更斯中年像
中期创作一览表
《马丁·朱述尔维特》(《马丁·瞿述特》) Martin Chuzzlewit (1843-1844) 《董贝父子》 Dombey and Son (1846-1848) 《圣诞欢歌》(1843)
A Christmas carol
第二个时期是从1842到1858年。标志着狄更斯创作进入第 二时期的作品是《游美札记》,这部游记是他在1842年首 次访问美国时留下的文字,作品既肯定了美国人民的坦白、 勇敢、热情、好客等优秀品质,也列举了他们性好猜疑、 自作聪明和功利主义这些商业资本主义培育的恶劣品质, 甚至对象征美国民主、自由、平等的国会进行了严厉的批 评,对美国的奴隶制度也进行了无情的揭露,显示出这一 时期狄更斯对社会的认识能力有所深刻。这一时期的主要 作品还有《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 (1850)、《荒凉山庄》(1852)、《艰难时世》(1854) 和《小杜丽》(1857)。这些作品突出地显示了狄更斯的 思想发生了重大转变,即虽仍然是强调人性中善的力量, 但已开始认识到善不一定总是能战胜恶。

第四节 狄更斯分析

第四节 狄更斯分析

• 第二个时期:40年代初至50年代初,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马丁•朱述 尔维特》(1844)、《董贝父子》(1848)、《大卫•科波菲尔》 (1850)。这时期的作品描写令人失望的金钱社会,揭露资产阶级的 残酷自私,但仍寄希望于道德感化。在艺术上,这时作家抛弃了流浪 汉小说形式,以浓郁的象征手法、复杂清晰的情节结构来反映普遍性 的社会问题。作家艺术上的成熟期。 • 《董贝父子》揭露“商品观念”和“利润事业”对人性的异化。董贝 是作家笔下最成功的资产者典型之一。他认为自己拥有大商行,当然 就是世界主宰,天地日月、包括他的妻子儿女都是为了他的公司而存 在,否则,没有任何价值与意义。妻子的全部功能就是为公司生个继 承人,她的死不过是等于公司失掉了一件日用品。儿子惟一的存在价 值和目的就是做公司的继承人。儿子之死,他认为这是对公司计划的 打击,因此为了挽回经济损失,他有必要再结婚,再生继承人。在作 家笔下,董贝竟成了一个遍体结霜的人,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温度下 降。冷酷的商业主义使他害了他人,也害了自己。直到破产惨败之后, 他才知道仁爱高于一切。在董贝身上,作者已写出了人为外物所奴役 的异化主题。 • 《大卫•科波菲尔》是自传体小说。是作家的代表作之一。
• 《艰难时世》还塑造了两个与资产者对立的人物形象。一个人是美好天 性象征的西丝,她是马戏团小丑的女儿。为了改变她流浪卖艺的命运, 父亲送她到葛擂硬的学校读书。她的顽强的生命力和纯洁的天性,战胜 了资产阶级利己主义人生哲学的驯化。她不仅无微不至地关心着露易莎, 而且还感化了心肠僵死的葛擂硬,使他接受了基督教的“信仰、希望和 仁爱”的精神。另一个是仁爱象征的斯蒂芬。他是一个敦厚诚实的熟练 织工,长年累月地辛苦劳作,仍然改变不了一贫如洗的处境。他痛恨庞 得贝的欺凌压榨,但又不同意工人们的“强硬手段”。对于社会悲剧、 家庭悲剧,他始终以基督教“宽恕、忍让、博爱”的思想来对待,直至 最后死去。 • 《艰难时世》大胆地描写了劳资之间激烈紧张的阶级对抗,反映了广大 工人阶级贫穷悲苦、毫无权力的生活地位,揭露、批判了资产阶级的压 迫剥削和自私自利的人生观。作家希望借助人的温情和慈爱精神,来陶 冶干枯的心灵,解除阶级间的仇恨与冲突,从而建立一个人生幸福、社 会和谐、文化健康的新生活。 • 狄更斯的全部创作,展现了一个既充满罪恶、痛苦又富有柔情、幻想的 艺术世界。狄更斯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种思想,那就是仁爱战胜邪恶。 他把爱看作改良社会惟一可行的伟大力量加以颂扬。因此,狄更斯被高 尔基誉为“出奇地精通最难的艺术——热爱人类的艺术”的大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匹克威克外传》(1古玩店》(1841)
(二)中期(1842-1848)创作逐步走向成熟。 1842,狄更斯访美 《马丁· 朱什尔维特》(1844) 1844年后,狄更斯侨居瑞士、法国和意大利 等地。 《董贝父子》 (1848) 这一时期,狄更斯加强了对资本主义的 批判。批判对象已不是个别坏人,而是掌握 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受到上流社会尊重的人 物。但是,狄更斯重视温情感化,认为温情 感化可以改造资产者。
(3)、社会财富的高度集中和贫富分化加剧
2、意图:他是要劝告英国的统治者,以法 国大革命为鉴,在政治经济上放松一点压 迫和剥削,不要把人民逼上暴力革命的道 路。而且要统治阶级在这次大火燃烧起来 之前加以扑灭。狄更斯的意图在于“补 天”,在于更好地维护资本主义的生存, 不是“拆台”,而是“补台”。这就是他 的创作意图。
与卡尔登相对立的人物是得伐石太太,这是 被作者当作批判的反面形象来刻画的。她 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又是一个可怕的复 仇者。 3、闪光的理想人物——梅尼特 人道主义的典型。他的悲剧说明:贵族阶 级的残暴统治是毁灭人性的,革命的暴力 手段同样也是毁灭人性的,只有一切阶级 的人彼此相爱、和睦相处,才能使人性发 射光芒。
—Opening line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那是最昌明的时世,那是最衰微的时世; 那是睿智开化的岁月,那是混沌蒙昧的岁 月;那是信仰笃诚的年代,那是疑云重重 的年代;那是阳光灿烂的季节,那是长夜 晦暗的季节;那是欣欣向荣的春天,那是 死气沉沉的冬天;… …
“It is a far, far better thing that I do, than I have ever done; it is a far, far better rest that I go to, than I have ever known.”
—Final sentence of A Tale of Two Cities
我现在所做的一桩大好事情,远远胜过 我一向所作所为。我现在所去的一处大好 归宿,远远胜过我一向所知所解。
思考题:《双城记》的人道主义思想。
(三)后期(1849-1861)
这一时期是他思想成熟期,也是他创作 高峰时期。 《荒凉山庄》(1853):贾狄斯遗产案 《艰难时世》(1854)是一部反映劳资矛盾 的作品。两大资本巨头葛雷梗和庞德贝 《小杜丽》(1857) 《远大前程》(1861)是一部幻想破灭的悲剧 匹普
(四)晚期(1862-1870) 《我们共同的朋友》(1865) 作者笔下的资本主义社会已陷于无法解脱的 矛盾之中了。 二、思想特色 人道主义思想 ;否定暴力革命;主张道德感 化 三、艺术特色 他的创作标志着英国长篇小说完全走向了成 熟。
第四节狄更斯(1812-1870)
一、 生平与创作 出生于英国的朴茨茅斯,小职员家庭, 鞋油厂的童工经历 (一)早期(1833-1841):现实主义 文学的开创时期,创作的主要内容是 描写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遭遇,艺术 上采用流浪汉小说的形式,以主人公 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主 人公的生活境遇与广阔的社会描写结 合在一起。
“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 . .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it was the spring of hope, it was the winter of despair . . .”
★五、作品主题---人道主义
一方面,揭露了贵族统治阶级的暴虐统治和残酷 削,表现了人民群众的深重苦难和暴力抗争,揭示 了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阶级根源和社会根源。另一 方面,通过对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再 现,总结历史教训:提醒统治阶级不要压迫太甚, 不要把人民逼上梁山;劝喻人民群众不要采取暴力 行动,以免造成玉石俱焚的严重后果。思想上的人 道主义,导致政治上的改良主义。这就是狄更斯反 映社会生活、寻求社会出路的出发点和归宿。
(一)他是个感受性的现实主义者,他的小 说细节描写真实、客观、具体,但又表达 自己的主观感受,常常插入直接的议论和 抒情。 (二)人物性格鲜明,性格单纯、静止的人 物比较多。
(三)小说的结构往往由多个叙事单元组成, 摆脱了18世纪小说那种“传记形式”框架 的束缚。
★四、 《双城记》(1859 ) ( A Tale of Two Cities) (一)写作背景与创作意图 “双城”指的是伦敦和巴黎。 1、背景19世纪50年代,英国的政治经济有 三个特点: (1)、工业生产空前高涨,对外贸易不断发 展,资本主义经济呈现繁荣景象; (2)、宪章运动基本结束,资产阶级采取了 一些缓和阶级矛盾的措施 ,工人运动处 于低潮时期。
★(四)、人物形象 1、“鸡群中的凤凰”和“一副精致的假面具” 贵族中的理想人物是代尔那,处于代尔那对 立面的形象是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这是 作者予以揭露、讽刺、鞭笞的人物,是反 动贵族的代表,“恶”的象征。 2、他“微笑着走向断头台”而她成了“坚决 的复仇女神” 理想人物卡尔登,是狄更斯心目中的一个 伟大的利他主义者,可敬的自我牺牲者, 人道主义的范本。
(五)、《双城记》艺术成就 1、小说采用典型的多元整一结构,严谨有序 2、严谨的、戏剧般的结构。环环相扣,高潮 鲜明突出,结尾奇特。 3、《双城记》体现了狄更斯侧重描写感受世 界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4、《双城记》成功地运用了悬念与象征的艺 术手法。 5、浸透感情的描写和议论。 6、精彩的群众场面描写。
(二)、主要内容 : 1775年11月间 伦敦台尔生银行的劳雷先生 ; 法国姑娘露茜;梅尼特医生 ;得伐石的酒店 法国贵族代尔那;厄弗里蒙地侯爵 英国间谍巴尔塞;律师卡尔登 管家盖白勒 ;得伐石太太狄尔斯
★(三)、思想意义 1、《双城记》真实地描写了法国大革命前夕 封建贵族对农民的残酷迫害,下层人民的 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对封建统治阶级的仇 恨和反抗,揭示了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 原因。 2 、小说还具体描写了人民斗争的发展过程。 随着阶级对立的加剧,人民斗争由自发走 向自觉,由个人反抗发展到人民革命。 3、 但是,狄更斯从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立场 出发,又反对革命暴力和大规模的群众运 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