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数的认识(1.11.4节)1.1节:认识100以内的数1.2节:数的组成与分解1.3节:数的大小比较1.4节: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2. 第2章:图形的认识(2.12.3节)2.1节:认识平面图形2.2节:图形的拼组2.3节:观察物体二、教学目标1. 理解100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数的组成与分解方法。
2. 学会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运算。
3. 认识平面图形,掌握图形的拼组方法,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分解与组成,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重点:平面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拼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图形卡片,计数器,磁性黑板。
2. 学具:学生用数字卡片,图形卡片,练习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如让学生数教室内的物品,引出数的认识。
2. 新课导入:讲解数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习数的组成与分解。
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运算。
讲解平面图形的认识,引导学生学习图形的拼组。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进行数的组成与分解的练习。
学生互相交换练习数的大小比较,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运算。
学生用图形卡片进行图形的拼组练习。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数的组成与分解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2. 图形的认识:平面图形图形的拼组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数的大小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答案:10<15。
整十数与整百数的加减法:30+40=70,5020=30。
图形的拼组: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拼组出不同的图形。
2. 答案:见课后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在数的认识方面,可以让学生进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运算练习。
在图形的认识方面,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图形进行创意拼画。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发现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思维。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优秀教学设计每课时含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的编排特点及重点训练项目:本册教材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并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教材的基本内容是:长度单位,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其中 100以内的加、减法笔算,表内乘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训练内容。
二、学生情况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应更多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秒。
知道1时=60分,1分=60秒。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详细内容如下:1. 数据处理:学会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收集与整理。
2. 几何图形: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了解它们的特征。
3. 100以内的加减法:熟练掌握100以内的加减运算,能解决实际问题。
4. 时间与货币: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学会简单的时间计算;认识货币,进行简单的货币计算。
5. 乘法口诀与乘法应用:掌握乘法口诀表,能运用乘法解决实际问题。
6. 测量与分类:学会使用尺子进行测量,了解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掌握分类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熟练运用100以内的加减法进行计算,掌握乘法口诀表,认识几何图形,了解时间与货币的计算。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数据处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运算,乘法口诀的运用,时间与货币的计算。
2.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的加减运算,熟练运用乘法口诀,认识几何图形。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磁性板、计数器、尺子、钟表模型。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尺子、钟表模型。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挂图、磁性板等展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知识点,通过讲解和演示,让学生掌握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2. 内容:按章节划分,列出每个章节的知识点,用不同颜色粉笔突出重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题15题。
2×3= 4×5= 6×7= 8×9=物品1:______ 物品2:______ 物品3:______2. 答案:(1)课后练习题答案见教材。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4篇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4篇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让学生巩固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区分、应用克和千克,形成正确的质量概念。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并学会运用规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目标解析:本节课复习的内容比较抽象,在复习克和千克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使用数学的语言描述身边物体质量的状态,并能根据实际情况估计出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估测的意识,帮助学生积累估量的经验。
在复习简单推理的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巩固克和千克的认识,形成正确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一)回顾复习过程请学生回忆已经复习过本学期的哪些内容,对这些知识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复习克和千克、推理这两部分内容。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反思的平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一)复习克和千克1.梳理。
(1)说一说,你在水果店买东西时都见过什么?(2)计量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单位?质量单位有哪些?2.直观感受。
(1)看到1克和1千克,你会想到什么?(2)举例:生活中哪些物体的质量约是1克或者1千克?(3)实物展示:1片口香糖约重1克,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
3.进率关系。
(1)已经明确了克和千克是质量单位,那么克和千克有什么关系呢?(2)说一说多少块口香糖加在一起和2袋500克的盐同样重?4.测量。
(1)测量物体的轻重要用到什么?测量时要注意什么?(2)说一说自己所认识的秤。
5.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二十二第7题。
学生独立练习,集体交流时重点说一说第3小题,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
(2)完成练习二十二第17题。
要求学生课前调查,填写调查结果,课上根据调查结果解决问题。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
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导读:本文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怎么写?小编整理了西师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 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以及课堂活动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教学重难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教学准备小棒一、出示第1页主题图,学生观察。
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板书:1+1+1+1+1+1+……+1=322+2+2+……+2=328+8+8+8=324+4+4+4+4+4+4+4=32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8相加)7、教师:求4个8或8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互动探索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1)4个8和8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8×4 4×8(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3、学习例2(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6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三、课堂活动1、课堂活动第1题。
2、课堂活动第2题。
小组活动四、课堂小结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8+8+8+8=32(棵)3+3+3+3+3+3+=18(棵)4+4+4+4+4+4+4+4+=32(棵)3 * 6=18(棵)8 * 4=32(棵)6 * 3=18(棵)或4 * 8=32(棵)因数因数积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教学内容练习一第1-5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法的意义,感受用乘法解决求相同加数连加的和更简便。
西师大版2018年二年级上册数学第4单元《观察物体》教案
第四单元第1课时观察物体教程第47~48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并根据看到的物体的形状正确地判断观察者的1.用多媒体课件放映《盲人摸象》的故事。
2.引入:同学们说得真好。
这个故事就告诉我们在看事物的时候不仅要看到部分,还要看到整体,不要把部分当成整体。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样的方法一起来观察身边的物体。
(板书课题)1.(1)活动准备:每4(2)活动过程:将书包放在桌子的中央,4人小组的同学先分别从前、后、左、右四个不同的方向进行观察。
然后每个同学逐一说说你所观察到的书包的样子。
说的时候要让其他三(3(4)全班反馈通过反馈,使学生明确: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得到的物体形状是不同的。
2.教学教材第47页的例1通过交流,老师发现大家的观察能力还是很强的。
刚才我们通过实物进行观察,现在老师把(1)用课件出示例1(2(桌上放着一个茶壶,4(3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
下面就请大家来当裁判,判断这些茶壶图分别是由哪位同学看到的。
判断好后,请将结果写在教材第47页的例1同学们都完成好了吗?我们一起来听听大家的结论吧。
同学们在反馈时,不但要说出哪幅图第一幅图是赵亮看到的。
他观察的位置在茶壶的前面,因此可以看到壶把、壶嘴和壶身上花第二幅图是王丽看到的。
她观察的位置在茶壶的左面,因此可以看到壶把和壶身上的部分花第三幅图是江铃看到的。
她观察的位置在茶壶的后面,因此可以看到壶把、壶嘴和壶身,但第四幅图是丁一看到的。
他观察的位置在茶壶的右面,因此可以看到壶嘴和壶身上的部分花(4教师小结:通过课件演示,我们直观地验证了同学们判断的结果。
刚才的那四位同学分别从前、后、左、右这四个不同的方向来观察茶壶。
这里老师再告诉大家一个小知识:在观察物体时,如果从左或从右这两个方向来观察物体,我们可以统一说成是从侧面来观察物体。
3.教学教材第47页的例2过渡:同学们表现得不错,那就让我们再接再厉,一起来看看老师给你们的第二个挑战吧。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
西师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数的认识(第13节)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整十数和整百数的读写方法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2. 第2章:数的运算(第46节)加法运算: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加,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加减法运算:整十数与整十数相减,整十数与一位数相减解决加减混合运算问题3. 第3章:几何图形(第79节)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学习图形的拼组和分类理解图形的对称性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和加减运算能够识别和描述基本的平面几何图形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勇于面对和解决问题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2.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读写和比较大小简单的加减运算和应用题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算盘几何图形卡片、七巧板2. 学具:练习册、铅笔、橡皮彩色笔、剪刀、胶水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计数器、数字卡片等教具,引导学生探索100以内数的大小关系通过七巧板、几何图形卡片等,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图形特征2. 例题讲解:以具体例题形式,讲解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方法通过实际操作,讲解几何图形的拼组和分类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引导学生相互讨论、解答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对学生课堂表现进行点评,鼓励积极发言、主动思考对学生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及时纠正错误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10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整十数、整百数的读写方法2. 数的运算:加法、减法运算规则100以内加减混合运算3. 几何图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拼组和分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读写100以内数,比较大小完成加减运算练习题描述和分类基本的几何图形2. 答案:依据教材和课堂讲解,提供正确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结合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激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几何图形的认识和分类(1)100以内数的加减运算:强化学生对进位和退位概念的理解,通过实物操作、教具演示等方式,让学生直观感受进位和退位的过程。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认识100以内的数2. 加法和减法3. 认识图形4. 生活中的数5.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详细内容包括:1. 数的概念:数的组成、数序、数的大小比较2. 加减运算:整数加减法运算、加减法的应用3. 图形认识:平面图形、立体图形4. 生活中的数:时间、货币、长度、质量单位5. 数据收集与整理:分类、统计、图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概念,能进行数的大小比较,熟练进行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加减法运算、图形的认识、数据收集与整理。
2. 教学重点:数的概念、加减法运算、生活中的数学。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挂图、实物、模型等。
2. 学具:练习本、计算器、画图工具、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详细讲解教材中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教学内容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反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针对问题进行解答。
六、板书设计1.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 内容:按章节划分,列出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配以图表、示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数的概念:填空题、选择题、连线题。
(2)加减运算:计算题、应用题。
(3)图形认识:画图题、选择题。
(4)生活中的数:填空题、应用题。
(5)数据收集与整理:统计题、图表题。
2. 答案:详细列出每个题目的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相关的拓展练习,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例如:数学故事、趣味数学题、数学游戏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设计3. 板书设计4. 作业设计及答案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1. 加减法运算:这是二年级上册的核心内容,学生需要掌握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并能够熟练运用。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数的认识数数、数的组成、数位、数的读法、数的写法认识100以内的数,理解数的顺序、大小、相邻数关系2. 第2章:数的运算加法、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两位数的加减运算,理解进位、退位3. 第3章:图形的认识认识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认识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4. 第4章:生活中的数学时间、人民币的认识长度、重量的初步认识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法、写法,能进行数的比较和简单计算理解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能正确进行两位数的加减运算认识常见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了解其特征了解时间、人民币、长度、重量等生活中的数学概念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学习态度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两位数的加减运算,进位、退位的理解图形的认识和分类2. 教学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读法、写法加法、减法的运算方法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磁性黑板图形模型、时间教具、人民币教具2. 学具:练习题、草稿纸、计算器画图工具、时间、人民币、长度、重量等实物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通过游戏、故事等形式引入新课2. 新课展示:讲解新课内容,展示教材例题结合教具、学具,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3.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详细讲解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及时反馈、指导,纠正错误5. 课堂小结: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6. 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教学内容: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图形的认识、生活中的数学2. 板书结构:总分结构,分模块展示3. 板书要点:突出重难点,简洁明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练习题1:100以内数的读写练习题2:两位数的加减运算练习题3:图形的认识和分类练习题4:生活中的数学问题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课堂教学效果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数学知识开展数学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1. 两位数的加减运算,进位、退位的理解详细补充和说明:(1)在讲解两位数的加减运算时,应着重强调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
2. 生活中的数:认识时间、货币、计量单位。
3. 形状与空间:平面图形的认识、长度的测量、方向与位置。
4.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图表的认识、分类与统计。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时间、货币、计量单位的换算。
3. 培养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能进行简单的测量和描述物体位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平面图形的认识与测量。
2. 教学重点:数的读写、比较大小,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挂图、实物(如钟表、货币、尺子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直尺、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如购物、认识时间等,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例题讲解:讲解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等例题,引导学生掌握运算方法。
3. 随堂练习:针对例题进行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知识拓展:介绍平面图形的认识、长度的测量、方向与位置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的读写、比较大小、加减法运算。
2. 生活中的数:时间、货币、计量单位换算。
3. 形状与空间:平面图形的认识、长度的测量、方向与位置。
4.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图表的认识、分类与统计。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16题。
(2)用彩纸剪出不同的平面图形,并描述其特征。
(3)记录一天的时间安排,用钟表表示每个时刻。
2. 答案:见课后练习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观察生活中的数学现象,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与整理,提高数学素养。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数的认识(1.11.4节)教学数0100,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及数位。
掌握数的组成,进行数的拆分与合并。
2. 第2章:简单的计算(2.12.5节)学习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理解其意义。
掌握两位数的加减法运算。
3. 第3章:图形的认识(3.13.4节)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
学习图形的简单分类与组合。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数的概念,能够正确数数,理解数的相对大小。
2. 培养学生进行简单加减运算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3. 使学生认识并区分基本的平面图形,培养空间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数的进位与退位。
两位数的加减运算。
图形的分类与组合。
2.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与加减运算。
图形的识别与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计数器。
加减法运算小道具。
形状模具、图片。
2. 学具:练习题、作业本。
彩色笔、剪刀、胶水。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故事、游戏等形式引入数的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加减法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以拼图游戏引入图形的认识。
2. 例题讲解:通过例题,详细讲解数的认识、加减运算及图形的分类。
3.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纠正错误,给予鼓励。
4. 小组讨论与合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提高沟通能力。
设计团队合作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大小、数位。
数的拆分与组成。
2. 简单的计算:加法、减法的意义。
两位数的加减运算。
3. 图形的认识:基本图形的识别。
图形的分类与组合。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数的认识:完成练习册第110题。
简单的计算:完成练习册第1120题。
图形的认识:完成练习册第2130题。
2. 答案:答案附在练习册后,供学生对照检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进度。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数的认识(1.11.4节)1.1节:认识100以内的数1.2节: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1.3节:整十数和整百数的认识1.4节:数的组成和加减法运算2. 第2章:平面图形(2.12.4节)2.1节:认识平面图形2.2节:平面图形的分类2.3节:平面图形的拼组和分解2.4节:平面图形的对称3. 第3章:时间与人民币(3.13.3节)3.1节:认识时间3.2节:认识人民币3.3节:时间与人民币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认识,理解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2. 培养学生运用整十数和整百数进行加减法运算的能力。
3. 让学生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和分类,学会平面图形的拼组和分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数的组成和加减法运算,平面图形的拼组和分解。
2. 教学重点:100以内的数的认识,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平面图形的分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数字卡片、平面图形卡片、时钟模型、人民币道具。
2. 学具:学生练习册、画图工具、计数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数字卡片,让学生找出生活中见过的数字,引导学生认识100以内的数。
展示平面图形卡片,让学生找出生活中的图形,引出平面图形的认识。
2.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
结合时钟模型,讲解时间的认识。
运用人民币道具,讲解人民币的认识。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运算。
进行平面图形的分类和拼组练习,提高学生的图形识别能力。
4. 课堂小结:强调时间与人民币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数的认识:100以内的数、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和整百数。
2. 平面图形:图形的分类、拼组和分解、对称。
3. 时间与人民币:时间的认识、人民币的认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完成《学生练习册》第110页的题目。
画出一个对称的平面图形,并说明其特点。
2017-2018学年西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第1课时主备教师参加备课教师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乘法算式。
3、经历观察、操作等学习乘法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4、对学生进行爱树护树的教育。
教学方法学练实践解决问题(重难点)教学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感受加法与乘法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实物展示台、挂图、小棒、图片等导学过程导学图(教学步骤)教学过程(教师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主人)个性修改一、出示主题图,学生观察。
二、情境引人,探究引新提出数学问题,怎样列算式?教师板书加法算式。
1、出示第2页情境图,提问:看图,你想知道什么?怎样才能知道一个植了多少棵树?2、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板书:1+1+1+1+1+1+……+1=282+2+2+……+2=287+7+7+7=284+4+4+4+4+4+4=28……3、提问:刚才的计算中,你们有什么感受?4、学生观察算式,小组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连加法、加数相同、得数相同等)5、教师:都是几个几相加。
6、学生看算式,说说几个几相加(4个7相加)7、教师:求4个7或7个4相加是多少,可以用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三、互动探索四、课堂活动五、课堂小结乘法揭示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1、介绍乘法读法、写法(1)4个7和7个4相加的和用乘法怎样表示呢?板书:7×4 4×7(2)比较加法和乘法有什么不同?2、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3、学习例2(1)学生操作,按老师的要求摆:每次摆3根摆4次,一共有多少根小棒?怎样列算式,还可以怎样列?你是怎样想的?(2)小组讨论:观察例1、例2各个加法算式、乘法算式,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乘法计算?1、课堂活动第1题。
学具摆一摆2、课堂活动第2题。
小组活动今天大家学到了什么?教后感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第2课时主备教师参加备课教师知识与能力(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练习,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快乐的家园(认识100以内的数、加减法运算)1.1 认识100以内的数1.2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2. 第2章:认识图形(平面图形、立体图形)2.1 认识平面图形2.2 认识立体图形3. 第3章:分一分(表内乘法、除法及应用)3.1 表内乘法3.2 表内除法4. 第4章:生活中的数(数的估算、加减法运算)4.1 数的估算4.2 1000以内的加减法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的数的认识,能熟练进行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
3. 使学生掌握表内乘法、除法运算,并能应用于实际生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0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表内乘除法运算。
2. 教学重点:数的认识、图形的认识、加减乘除运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学课件、挂图、磁性教具、实物模型。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讲述与生活相关的故事,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引导学生参与思考。
3. 随堂练习: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5. 课后作业布置: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完成。
六、板书设计1.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2. 板书内容:(1)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运算(2)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认识(3)表内乘法、除法运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完成课后练习题1、2、3。
(2)自编一道应用题,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答。
2. 答案:(1)课后练习题答案略。
(2)自编应用题答案示例:题目:小华买了3个苹果,每个苹果5元,他一共花了多少钱?解答:3 × 5 = 15(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1)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七单元第1课时乘法和除法的意义_西师大版(2018秋)
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材分析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进行系统地整理和复习,这是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掌握水平、发展能力和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途径。
教科书从本次开始改变了总复习内容的编排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全册知识的有序整理。
教科书引导学生在全面回忆的基础上对全册数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将全学期学习过的知识概括为表内乘法和除法、角的初步认识与观察物体和测量长度几个板块进行整理与复习,并且各部分都通过一些提示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整理。
用问题或习题作提示引导学生整理,这是教科书编写上的一个特点,这样编排不仅更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而且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将整理和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两者的融合。
整理开始,教科书安排了一幅学生互相提示、共同回忆本学期所学数学知识内容的情境图,让学生在头脑里再现全册教科书知识内容,以此从内容上为后面的分类整理作出必要的提示。
⏹教学目标1.进一步巩固表内乘法、除法、角的初步认识、测量长度等知识,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提高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
2.在整理复习中进一步提高表内乘、除法计算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概括能力。
3.进一步学习运用表内乘、除法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经历整理复习所学知识的过程,学习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5.初步感受整理复习的重要性,逐步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的意识和良好学习习惯。
⏹教材建议1. 乘法和除法的意义。
表内乘法和除法是本册教科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乘法的初步认识、编乘法口诀和用口诀求积、除法的初步认识、用乘法口诀求商、倍的认识和解决用表内乘、除法计算的问题等内容。
鉴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教科书没有概括出表内乘、除法的知识结构,而是按照教科书的逻辑顺序用问题和习题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对其内容进行整理和复习。
2. 角的初步认识。
在本册教科书中,角的内容比较少,只涉及角、锐角、直角和钝角的直观认识及简单判断等内容。
总复习中第9题已全面概括了这些内容,教科书用图形配合问题,引导学生全面狐疑和巩固有关角的内容。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数一数与认识基数2. 识别图形3. 20以内的加减法4. 认识钟表5. 认识货币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20以内的加减法,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 培养学生识别和绘制简单图形的能力,理解图形的特征。
3. 使学生能够认识钟表,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2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图形的识别和绘制。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熟练运用20以内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认识钟表和时间。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钟表模型,图形卡片。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画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实践情景,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数学问题。
a) 展示数一数主题图片,让学生数一数图中物品的数量。
b) 展示图形主题图片,让学生识别图形并说出其特征。
2. 例题讲解:a) 讲解2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凑十法进行计算。
b) 通过钟表模型,讲解认识钟表的方法,使学生掌握时间的基本概念。
3. 随堂练习:a) 让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巩固20以内加减法的运算。
b) 让学生绘制教材中的图形,提高识别和绘制图形的能力。
b) 结合生活实际,拓展延伸,让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1. 数一数与认识基数2. 识别图形3. 20以内的加减法4. 认识钟表5. 认识货币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10+7、158、6+9、135。
b) 画出教材中的四种图形。
c) 根据钟表模型,写出当前时间。
2. 答案:a) 17、7、15、8。
b) 根据教材中的图形进行绘制。
c) 根据实际时间进行填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课后反思。
2. 家长可在家中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时计算价格,认识时间等。
3. 拓展延伸:让学生尝试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如两位数的加减法,认识日历等。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通用2篇)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通用2篇)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篇1教学目标1、能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并选择适当的算法。
2、培养估算意识,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3、结合具体情境,培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判断计算结果的对错,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教学难点估算方法的合理运用。
教学准备、练习三。
教学方法引导学习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情境引入小明家到学校有504米,约是米。
我校二年级有288人,约是人。
养鸡场昨天收蛋192个,约是个。
电风扇售价235元,约是元。
师:下面我们一起看看二(3)班这个月收集牛奶纸盒情况。
出示统计表:收集牛奶纸盒情况第一周195个第二周328个第三周217个第四周286个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1、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出示:这个月大约一共收集了几个牛奶纸盒?列式:195+328+217+286=独立进行估算,然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
2、汇报讨论结果。
(1)老师板书学生的估算过程。
(2)老师肯定学生合理的。
估算方法,并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掌握一般的估算方法,提出:在估算时可以把数看成接近的整十或整百的数。
3、师:那么二年级6个班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那么全校6个年级一个月大约能收集多少个?全校学生在一个月里能收集这么多的牛奶纸盒,你有什么想法呢?4、书上P98例5。
(1)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汇报时说说估算过程。
(2)如果每收集500个送一次,那么大约再收集几个,又可以送一次了?学生集体交流。
(3)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预计:第一周和第二周大约收集了几个?二(1)班一个月大约一共收集多少个?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生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说出估算的过程和想法。
2、练习二十第5题。
3、练习二十第6、7、8题: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汇报答案,并交流思考方法:你是怎样进行估算的?四、小结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篇2教学内容:课本第5页例2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师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设计2018年8月一、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的内容,课堂活动第1 ,2 题。
【教学目标】1.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能力。
3.初步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激发学生对乘法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历把几个相同数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会读、会写乘法算式。
教学难点:感受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实物投影仪、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1.课件展示主题图教师:请你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教师在引导学生观察时,可以引导学生不仅要观察人物,也要注意观察周围的环境,同时注意表达所看到的数量信息。
(1)我观察到教学楼上有许多窗户,有3层,每层9扇;(2)楼的两旁各栽了5棵树;(3)前面摆放了很多花,左边9盆,右边9盆;(4)操场上有学生在进行接力赛,分为3个组,每组8人;(5)有些同学在荡秋千……教师:根据图中的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提问,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1)每层楼有9扇窗户,3层楼共有多少扇窗户?(2)有3 个秋千,每个秋千上坐了2 人,荡秋千的同学共有多少人?(3)参加接力赛的有3 个组,每个组有8 人,参加接力赛的共有多少人?(4)踢毽、跳绳、滚铁环、玩陀螺的各有3人,请问一共有多少人?(5)楼的两旁共有多少棵树?……教师:谁能解决这第1个问题?学生:一共27扇窗户。
教师: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1:我是一扇一扇数的。
学生2:我是一层一层数的。
(按学生数的方式闪动画面)每层有9扇,一共3层,列式为9+9+9=27(扇)。
(教师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教师再抽学生说一说怎么解决其他问题的,同步在相应的问题后面板书算式。
花的盆数:9+9=18(盆),3+3+3+3+3+3=18(盆)。
树的棵数:5+5=10(棵)。
参加接力赛的人数:8+8+8=24(人)。
荡秋千的人数:2+2+2=6(人)。
2.感知“几个几”教师:观察上面几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一听。
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后全班汇报。
学生1:用的加法。
教师:为什么用加法?学生:因为是求总数,所以用加法。
学生2:每个加法算式的加数都是一样的。
教师:在“9+9+9=27”中,相同的加数是几? 有几个相同的加数?学生:相同的加数是9,有3个9。
教师:这个算式可以说是几个几相加?学生:3个9相加。
教师:其他的算式分别表示几个几相加?……3.设置认知矛盾,引出课题课件展示主题图中3位同学踢毽的情境。
教师:每组有几人踢毽?学生:3人。
课件出示很多组同学踢毽(展示部分)。
教师:如果有这样的100 组同学同时踢毽,一共有多少人在踢毽呢?稍停片刻,让学生列算式。
教师:列完了吗?学生:没有。
教师:你有什么感觉?学生1:太长了。
学生2:太麻烦了……教师:有没有简便方法? (可以启发学生说出。
)教师:像上面这样的算式,在数学上可以用一种更简便的方法计算,想学习这种方法吗? (停留片刻。
)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种新的运算方法———乘法。
(板书课题:乘法。
)乘法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今天只是初步认识。
(完善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构建,理解意义1.教学例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1)出示第2页例1的植树情境图。
教师:看到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学生:怎样才能知道一共植了多少棵树?教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并结合学生的回答同步板书。
8+8+8+8=32(棵)。
(学生解释:横着看,每排有8棵,一共有4排,也就是4个8。
) 4+4+4+4+4+4+4+4=32(棵)。
(学生解释:竖着看,每列有4棵,一共有8列,也就是8个4。
)(2)揭示联系引出乘法算式。
教师:像这样求4 个8 相加是多少,除了可以用连加法计算,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用8×4或者4×8来表示。
板书:8×4读作:8乘4。
4×8读作:4乘8。
教师:“×”叫乘号。
教师:4+4+4+4+4+4+4+4=32 用乘法应怎样表示? 你是怎么想的?学生:表示8个4相加,可以写成4×8,还可以用8×4表示。
教师:你喜欢用加法算式还是乘法算式? 为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到乘法算式更简便。
2.教学例2,进一步体会乘法的含义(1)课件出示例2的情境图。
教师:观察这幅图,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教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教师:一共有多少盆花?引导学生发现:每次摆3盆,摆了6次,所以是6个3。
写成加法算式就是:3+3+3+3+3+3=18(盆)。
教师:乘法算式怎么写?引导学生:6个3,可以写成6×3=18,也可以写成3×6=18。
(2)认识因数。
教师同步板书:在乘法算式里,乘号两边的数叫“因数”,乘得的结果叫“积”。
教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像这样几个相同加数相加,可以用乘法三、练习应用,巩固内化1.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1题让学生看算式读一读,巩固乘法算式的读法,注意通过卡片与小组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2.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2题同桌合作,一人先说算式,另一人根据所述摆小棒,然后交换角色。
特别注意通过小棒操作展示学生的思维,促进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3.完成教科书课堂活动第3题同桌合作,一人先摆圆片,另一人根据圆片再说算式,然后交换角色。
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进一步构建乘法算式,促进对乘法含义的理解。
教师:前面我们遇到了 100 个 3 连加的问题,现在你会解决了吗?教师:怎样写比较简便?四、反思总结,概括提升教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知道了些什么?重点引导学生回忆、强化几个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以及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及读、写等,还可以引导学生谈学习的感受。
【教后反思】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5页的第1-4题及补充题。
【教学目标】1.进一步理解同数连加和乘法之间的联系,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熟练读、写乘法算式。
2.培养学生初步的抽象、归纳、整理能力,积累将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思维经验。
3.在有效练习中感受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数学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进一步巩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熟练读、写乘法算式。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
学生准备:练习本。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教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乘法的初步认识,今天我们来进行乘法的练习。
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的练习。
二、基础练习,巩固意义1.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一第1题(1)观察第一幅图中有哪些数学信息?引导学生观察:横着看,有2 排蜜蜂,每排3 只;竖着看,有3 列蜜蜂,每列2只。
教师根据学生说的,闪动课件,帮助理解情境。
教师:你能将这幅图上的信息写成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吗? 同桌的小朋友互相说一说。
教师巡视,学生汇报交流:可以写成2+2+2=6(只),乘法算式为2×3=6(只)或3×2=6(只);也可以写成3+3=6(只),乘法算式也为2×3=6(只)或3×2=6(只)。
教师:2+2+2表示几个几相加? (3 个2 相加。
)3+3 表示几个几相加? (2个3相加。
) 教师小结:无论是3 个2 相加还是2 个3 相加,都可以用2×3或3×2表示。
(2)出示第2幅图。
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独立完成在教科书上。
教师在学生做题过程中巡视,个别指导。
集体汇报交流:第1种情况:可以写成3+3+3+3=12(只),表示4 个3 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为4×3=12(只)或者3×4=12(只);第2种情况:可以写成4+4+4=12(只),表示3个4相加,用乘法算式表示为4×3=12(只)或者3×4=12(只)。
2.完成练习一第2题,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5+5+5=□×□ 7+7+7+7+7=□×□ 9+9+9+9=□×□ 6+6+6+6+6+6=□×□学生读题,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学生:5+5+5=3×5,7+7+7+7+7=5×7,9+9+9+9= 4×9,6+6+6+6+6+6=6×6。
教师:你是怎么想的?引导学生分析:第1个加法算式,每一个加数都是5,有3个这样的5,所以可以写成5×3或者3×5;第2个加法算式是5个7相加,加数是7,有5个,所以可以写成7×5或5×7……3.完成练习一第3题(1)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读题。
(2)学生试着独立写出每题的乘法算式。
(3)集体汇报交流。
教师:6个4 相加可以怎样写? (4×6 或者6×4。
)3 乘9 呢? (必须写成3×9吗? 可不可以写成9×3?)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6,因数是指哪些? 可以怎样写? (可以写成7×6或者6×7。
) (4)全班一起读一读。
三、综合练习,整体提升1.完成练习一第4题(1)出示第(1)小题。
教师:观察这幅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有4份辣椒,每份2个。
教师:那是几个几呢?在这里也许学生中会出现4 个2 和2 个4 的两种回答,教师可以通过引导来帮助学生明白只有4个2,不是2个4:先只出示1 份辣椒(2 个。
),引导学生观察:现在是1 个2;再出示1 份辣椒,引导学生观察:现在是几个几? (2 个2。
)继续出示第3份辣椒,引导学生观察:现在是几个几? (3 个2。
)最后再出示1 份辣椒,引导学生观察,现在是4个2。
最后得出:4个2,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2×4,4×2。
(2)出示第(2)小题。
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班上的实际情况,采取1 次呈现5 份帽子,每份帽子4 个;也可以呈现5 次,每次4 个帽子,依次呈现,降低难度。
帮助学生理解是5个4,而不是4个5。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5个4,可以写成两个乘法算式:4×5,5×4。
(3)出示第(3)小题。
这个小题的难度比前两小题要大一些。
首先应引导学生明白每个大格表示5个单位,所以每个小格代表1,从0 到5 增加了5,从5到10又增加了5……每次增加的是5,有5 个大格,所以是5+5+ 5+5+5,5个5相加,写成乘法算式只有一个: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