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病理学技术制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病理科质量控制及计划
病理科质量控制及计划病理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其主要工作是通过组织学和细胞学研究,对疾病进行准确的诊断和评估。
病理科质量控制及计划是确保病理科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对于提高疾病诊断的准确性和临床治疗的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病理科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质量管理措施,对病理工作整体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以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病理科质量控制的目标是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发生,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结果。
病理科质量控制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标本采集和保存:标本的质量对于病理诊断至关重要。
病理科要求医生在标本采集时要准确无误地标注病人的基本信息,避免混淆。
同时,对于特殊类型的标本,如冰冻切片和液基细胞学标本,病理科要求医生在采集时要注意技术细节,确保标本的质量。
2. 标本处理和制片:标本的处理和制片是病理诊断的基础步骤。
病理科要求技术人员在标本处理和制片过程中要按照规范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和交叉污染。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和维护设备,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制片的质量。
3. 病理诊断过程:病理诊断是病理科最核心的工作内容。
病理科要求病理医师在诊断过程中要严谨细致,准确判断和分析组织学和细胞学的变化,避免漏诊和误诊的发生。
此外,病理科还要求医师在诊断过程中要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和协作,确保临床治疗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4. 质量评估和质量指标:病理科要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对病理工作进行全面的评估和分析。
评估的内容包括病理诊断的准确率、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质量指标和改进措施,提高病理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病理科质量计划是为了保证病理工作质量,提前制定的一系列工作计划。
病理科质量计划的目的是明确病理工作的目标和任务,指导病理工作的开展。
病理科质量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人员培训和教育:病理科要定期组织病理医师和技术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
培训的内容包括病理学知识的更新和技术操作的规范等。
病理科工作质量控制规程
病理科工作质量控制规程病理科工作流程图以下为工作日当天上午送检切除标本处理的流程,如果为下午送检的标本则多加一天(共四个工作日)。
临床科室送检标本核对接收标本第一个工作日(第一个24小时) 编号 手术中病理诊断固定(不少于6小时) 肉眼检查肉眼检查、取材 取材脱水、透明、浸蜡 冷冻制片包埋 染色、封固第二个工作日(第二个24小时) 切片 阅片诊断染色 电话通知手术室封固 书写报告单初诊医师阅片复诊医师阅片 疑难病例第三个工作日(第三个24小时) 打印报告 重切、补取、讨论、免疫组化、特染、会诊发送报告 (一) 标本采集、送检及组固定要求1. 凡手术切除或抽取、钳取、刮取自人体的组织、细胞等均应按病理送检项目的要求,及时、完整送病理科检查,不得随意丢弃、切开、私自留取或仅部分送检标本;如有特殊需要必须征得病理科的同意,在病理医师的指导下切开或留取组织;2. 标本采集时要注意尽量减少烧灼,以免影响诊断;3. 标本切除后应立即固定,标本离体到固定时间不宜超过半小时,除有特殊要求外,标本必须使用足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固定,固定液不少于标本体积的3-5倍;4. 对标本较小、难以制作切片或其他可能影响病理检查可行性和诊断准确性的情况(如标本干涸、严重自溶或腐败者),应与送检医师及时联系说明情况;对于一份标本分送两家或以上医院病理科者,应拒绝接收;5. 空腔标本和大的实质性脏器标本必须按操作规程及时剖开,充分固定,时间应大于6小收 到 标 本 三 十 分 钟 内约5个工作日时(或过夜)6.住院病人的标本由科室安排专人送检,门诊病人的标本由病人或其家属送到病理科;7.有标本采集时间、标本送达病理科时间、标本固定时间(时间精确到分钟);8.需要做冰冻切片检查的需提前一天预约,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将填写的“冷冻病理检查预约申请单”送达病理科,以便病理科工作人员在手术当日提前开机等候。
一般不接受电话预约。
9.冰冻切片检查的标本切取后应保持新鲜,不要加任何液体,立即送到病理科,以免影响制片和诊断;10.标本送检时应和填写详细的病理申请单一起送到病理科,原则上不接收口头申请的标本,特殊情况下,可按流程接收和处理标本,但需要在限定的时间内(12小时)补充书面病理申请单,否则不出具书面病例报告;11.建立标本核对、送检交接登记和互签字制度,以保证标本的可追溯性;12.标本和申请单应有两套各自独立的标记,接收标本、取材时实行“双核对”(二)病理申请单填写规范病理检查申请单是临床科室向病理科送达的特殊形式的会诊单,是病理医师作出病理诊断必备的临床文字资料,是具有法律意义的文书档案,临床医师应认真逐项填写申请单内的有关各项,签名要清楚,内容要全面:1.申请单上必须清楚填写病人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送检科室和日期;2.申请单应详细填写患者临床病史(女性患者还须有月经史、孕产史和有无使用避孕器的记录)和其他(检验、影像)结果、手术所见及临床诊断;3.申请单上须注明手术类型、取材部位、标本件数;4.既往曾做过病理检查者,需注明原病理号和病理诊断结果;5.须注明是否为传染性标本,如乙肝、丙肝血清学、HIV等;6.申请单要求字迹清晰、保持整洁,不得有体液和血液污染;7.病理申请单必须有申请医师的签字(盖章),医师的名字易辨认。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
附件3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4年版)指标一、每百张床位病理医师数(PATH-01)定义:每100张实际开放床位病理医师人数。
计算公式:每百张床位病理医师数=病理医师人数同期实际开放床位数×100意义:反映病理医师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二、每百张床位病理技术人员数(PATH-02)定义:每100张实际开放床位病理技术人员数。
计算公式:每百张床位病理技术人员数=病理技术人员数同期实际开放床位数×100说明:本指标中病理技术人员是指具有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进行病理切片、染色、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等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意义:反映病理技术人员资源配置情况。
指标三、标本规范化固定率(PATH-03)定义:规范化固定的标本例数占同期标本总例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标本规范化固定率=规范化固定的标本例数同期标本总例数×100%说明:本指标中标本规范化固定是指病理标本及时按行业推荐方法切开,以足量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充分固定;有特殊要求者可使用行业规范许可的其它固定液。
意义:反映病理标本处理的规范性。
指标四、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 Eosinstaining,HE)染色切片优良率(PATH-04)定义:HE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HE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HE染色切片优良率=HE染色优良切片数同期HE染色切片总数×100%说明:本指标中染色优良切片是指达到行业优良标准要求的染色切片,具体标准参照《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病理分册》或《CNAS-GL048医学实验室组织病理学检查领域认可指南》。
(下同)意义:反映石蜡切片的染色、制片质量。
指标五、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PATH-05)定义: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占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数的比例。
计算公式:免疫组化染色切片优良率=免疫组化染色优良切片数同期免疫组化染色切片总数×100%意义:反映免疫组化染色、制片质量。
病理诊断报告撰写规范及质量控制
病理诊断报告撰写规范及质量控制病理诊断报告是医学领域中至关重要的文件,它为医生提供了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案的依据。
因此,准确、规范和高质量的撰写病理诊断报告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病理诊断报告撰写的规范以及质量控制的要点。
一、病理诊断报告的格式与要求1. 标题和报告编号:每份病理诊断报告应包含具有标识意义的标题和唯一的报告编号(如:报告编号:2021-001)。
标题应简明扼要地描述所见病理变化。
2. 个人信息与样本标识:每份报告中都需要包含患者的姓名、性别、年龄以及住院号等标识信息。
此外,还需要标识涉及的病理标本的相关信息,如标本的来源、日期和送检号码等。
3. 临床病史:报告应包括患者的临床病史,如症状、既往病史和特殊检查结果等。
这些信息有助于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和建议。
4. 标本描述:对所涉及的病理标本进行详细的描述,包括标本的大小、形态、颜色和质地等。
对于取材方式和部位进行清晰的说明,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5. 病理学描述与结果:对病理标本的显微镜下所见进行准确描述,包括组织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病变范围和分级等。
最后,给出结论性陈述,明确诊断和鉴别诊断。
6. 补充检查结果与备注:如有必要,应在报告中提供补充检查的结果,如免疫组化染色、分子检测或特殊染色等。
此外,可以包含对报告结果的解释、注意事项和质控示意等备注信息。
7. 医生签名与报告日期:每份报告都应由主治医生或相关负责人在报告中签字确认,并注明报告的撰写日期。
医生签名是报告的法定有效性标志。
二、病理诊断报告质量控制要点1. 严格执行规范:确保每一份报告都遵循病理诊断报告的撰写规范,包括格式、要求和内容等方面。
减少错误和遗漏,提高报告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 实施双盲复核:建立病理诊断报告双盲复核机制,即由两位病理医生独立完成初诊和复诊,相互对病理结论进行盲审,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持续教育与培训:定期组织病理医生进行病理诊断报告的教育和培训,包括新的诊断标准、技术进展和质量控制要求等方面。
病理操作规范及性能要求标准化
病理操作规范及性能要求标准化病理学是临床医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通过研究组织、细胞和体液的异常变化,为医生提供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在病理学研究过程中,病理操作的规范化和性能要求的标准化是确保结果准确可靠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详细介绍病理操作规范及性能要求的标准化,以促进病理学研究水平的提升。
一、病理操作规范化1. 标本采集与标识在进行病理学研究时,正确的标本采集和标识是确保结果准确的重要步骤。
标本采集应遵循严格的操作规范,包括选择适当的采样部位、采取正确的采样方法和工具,并保证采样过程不会对标本造成损伤。
同时,每个标本都应正确标识,包括病人姓名、年龄、性别、样本部位等信息,以免混淆或丢失。
2. 标本固定与包埋标本固定是保持组织形态和结构的重要步骤,采用适当的固定液进行固定,时间和温度必须严格控制。
固定液的选择应根据研究需要和标本类型来确定。
标本固定后,可进行包埋处理,将标本包埋于蜡块中,以便后续切片和染色。
3. 切片与染色切片是将固定的标本切成薄片,以供显微镜观察。
切片时应注意刀片的选择和切片厚度的控制,以保证切片的质量。
染色是为了使细胞核和胞质能够被显微镜更好地观察和评估,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石蜡切片染色和冰冻切片染色等。
4. 显微镜观察与评估经过染色的标本可放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和评估。
观察时应用适当的放大倍数和照明条件,仔细观察细胞结构、核型和染色质形态等细节,确保准确判断病理变化。
二、性能要求标准化1. 质量控制为了确保病理学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必须进行质量控制。
首先,在研究过程中必须使用符合规定的试剂和材料,遵循标准操作程序。
其次,在设备保养和校准方面也要严格执行相应的要求,以确保设备的性能稳定和准确性。
同时,还应建立质量控制档案,记录并跟踪实验数据和结果,以便及时评估和分析。
2. 标准化培训与认证为了保证病理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标准化培训和认证。
培训内容应包括病理学基础知识、操作规范和技术要点等,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表
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表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表:全面评估和深度探讨导言作为一门关乎人类健康的学科,病理学在医疗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病理学家通过对组织和细胞的研究,为临床医生提供关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然而,为了保证病理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表应运而生。
本文将针对病理专业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表展开全面评估,并从不同角度多次提及该主题,以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此表。
第一部分:病理专业质量控制概述病理学作为一项专业技术,涉及到对疾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的研究。
在现代医疗体系中,为了确保病理学的准确和可靠,病理学界制定了一系列的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表。
这些指标表旨在评估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报告的及时性和病理学家的专业水平。
第二部分: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表的构成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表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评估内容:1. 病例选择和标本处理:病理学家应该根据临床信息和病人病情的重要性,合理选择需要进行病理学检查的病例。
对标本的处理也是关键的控制点,包括标本固定、切片和染色的质量等等。
2. 病理诊断与报告准确性:病理学家的诊断准确性是影响病理学质量的核心因素。
通过对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病理学家应该恰如其分地提供诊断结果,并将其写入病理报告中。
3. 报告及时性:病理学报告对于疾病的处理和治疗决策至关重要。
对于病理报告的及时性也是必要的评估内容。
4. 病理学家的专业水平与继续教育:病理学家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于准确和可靠的病理诊断至关重要。
定期的继续教育和专业培训能够帮助病理学家跟上最新的研究进展和诊断标准。
5. 质量管理:为了确保病理学质量的可控和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措施和评估系统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措施可以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估和质量保证等。
第三部分: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表应用与展望病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表作为一项重要的质量评估工具,不仅仅是对病理学家自身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医疗体系中病理学流程的规范。
细胞病理学技术制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
1.细胞学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 1 )细胞病理学室应有专人负责细胞病理学标本及申请单的验收,并严格执行标本验收签名责任制。
验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①认真核对每例送检标本和申请单,确保标本和申请单一致。
发现疑问应及时与送检科室联系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②认真检查送检标本及内容物是否完整,盛具是否洁净干燥,识别的标签是否牢附于容器上。
③申请单是否注明送检标本的目的和要求(包括特殊检查要求,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份子病理学检测等)。
④子细查阅申请单上各项是否按要求填写清晰: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送检单位、送检日期、送检标本类别、患者的临床资料、化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既往细胞病理学检查情况和临床诊断等。
⑤申请单上要详细记录患者或者家属的明确联系方式,以便必要时与患者或者家属联络。
( 2 )用于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力求有足够数量,临床取材后应尽快送达细胞病理学室。
( 3 )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不得擅自进行改动。
( 4 )下列情况者,标本不予接收。
①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细胞病理学室。
②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
③标本上无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④申请单上填写的内容自己潦草难以辨认。
⑤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⑥没有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采集、运送或者保存的标本。
⑦浮现泄漏、损坏、碎裂,液体标本干涸等不符合送检要求的标本。
( 5 )细胞病理学室对不能接收的标本及申请单一律当即退还送检人,不予存放。
2.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 1 )验收标本的人员应在已验收的申请单上注明收到标本的日期,及时准确地进行细胞病理学编号,并逐项录入登记薄或者计算机。
( 2 )细胞病理学标本、申请单、涂片、标本登记薄或者计算机内的编号必须彻底一致。
1.取材和制片标本一定要新鲜,接收标本后应即将涂片、固定和染色。
不能即将涂片时,应将标本置于低温或者加入适量 95%乙醇,短时间保存。
目前采用的制片方法如下。
( 1 )传统涂片法将标本直接涂片于载玻片上,涂片面积易占玻片的 1/2 或者 2/3。
细胞病理学规范(10.4.22)详解
严格执行 国家环境 保护、实 验室生物 安全和劳 动防护等 法律法规。
包括
环境保护 消防安全 毒品管理 生物安全 卫生安全
工 作 环 境 应 卫生、整洁, 应用完善的设 施。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室设置的基本条件 三、建设设施、设备及生物安全要求
安全要求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断技术规范丛书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释义
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 倪型灏 2010.5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一、新编《规范及指南》的编写背景
二、新编《规范及指南》的编写原则 和要求 三、新编《规范及指南》的主要特点 四、新编《规范及指南》的主要内容
技术流程
标本核对→选定制片方案→固定→染色→封片
安 全 管 理
消 防 安 全
诊断流程
标本送检单核对→筛查→复核→报告最终确认 →→→
报告签发
结果登记→资料存档
生 物 安 全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工作规范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室设置的基本条件 一、组织机构设置及工作职责
机构设置
三级各类医院及二级综合、肿瘤、儿童、妇产科专科医院以 及独立医学实验室等相关医疗机构,具备条件者均应设立细胞 病理学室。 尚未具备条件或未设立细胞病理学室的医疗机构,有关标本 的处置。 细胞病理学室隶属病理科统一管理。
严格执行 国家环境 保护、实 验室生物 安全和劳 动防护等 法律法规。
包括
环境保护 消防安全 毒品管理 生物安全 卫生安全
每年至少进行一 次人员安全意识培 训。 每年至少进行一 次安全大检查 每个月至少进行 一次自查 实验室环境定期 完成质量的检测 (三级医院)
临床病理学的质量控制
临床病理学的质量控制在医学领域,病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通过对病理标本的检查,可以帮助医生明确疾病的诊断和预后。
然而,由于人为因素的介入,病理学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为了保证临床病理学的质量,质量控制成为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质量控制的定义和目的质量控制是指在病理诊断过程中,通过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和技术手段,保证病理学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其核心目的在于降低疾病诊断的误差率,提高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通过质量控制,可以减少错误诊断对患者治疗和健康造成的危害,提高医疗服务的水平和安全性。
二、质量控制的内容1. 标本采集和保存的规范性管理:在临床病理学中,标本的采集和保存直接关系到最终的病理学结果。
因此,规范标本采集和保存是保证质量的基础。
医院应设立标本采集和保存的规范操作流程,明确人员职责,规定标本采集的时间、方法、容器等要求,确保标本质量。
2. 实验室设备和环境的管理:实验室是进行病理学检查的重要场所,在实验室设备和环境的管理中,需要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环境的洁净。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并建立相应的维修记录,确保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另外,实验室的环境也需要保持干净整洁,防止交叉污染。
3. 专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专业人员是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他们的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对病理学结果影响至关重要。
医院应设立完善的培训制度,通过定期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专业人员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
此外,为了保证结果的一致性,还需要通过多中心间的质量评价,对病理诊断结果进行比对和交流。
4. 质量评价和流程再造:质量评价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步骤,包括对病理结果的评价和检测工作的自我评价。
通过对错误诊断的追踪和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规律,制定改进措施。
此外,还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如参加病理学质量监测项目、与其他医院开展国际比对等,以提高诊断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三、质量控制的挑战和对策质量控制在临床病理学中面临一些挑战,如标本质量差、人为因素误差大、标准化程度低等。
病理报告编写规范化与标准化实施
病理报告编写规范化与标准化实施随着医学领域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病理学作为医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病理报告作为病理学结果的记录和传递方式,其编写规范化与标准化的实施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病理报告编写的规范化及标准化,并讨论其实施的重要性。
一、病理报告编写规范化病理报告编写规范化是指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来撰写病理报告,以确保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规范的病理报告应包括以下要素:1. 标题:病理报告的标题应明确反映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和报告日期等基本信息。
同时,可以在标题中简要描述病变的类型或部位,便于医生快速了解报告内容。
2. 参考资料:病理报告应提供相关病史资料、检查方式、临床诊断等参考信息,有助于医生准确理解报告结果的意义。
3. 标本信息:病理报告需要详细描述标本的来源、形态学特点、取材部位和方法等信息,以及对标本的初步判断和处理方式。
4. 病理学所见:病理报告应清晰准确地描述标本的病理学所见,包括肿瘤的类型、大小、定位、浸润深度、分级分期、组织学类型等信息。
此外,还应描述病变的范围、分布和伴随病变等内容。
5. 病理诊断:病理报告的核心部分是病理诊断,需要准确描述肿瘤的类型、病程、分期和预后等关键信息。
病理诊断应明确、有根据地提供给临床医生,以指导患者的治疗和管理。
6. 附注信息:病理报告可能包含对病变的进一步解释、异常或不典型结果的说明,以及建议进一步检查或咨询其他专家的建议等内容。
二、病理报告编写标准化实施病理报告编写标准化是指制定一系列规定和指南,使得不同病理科室的报告具有一致的格式和规范。
标准化的病理报告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 标本处理:对标本的处理方式、取材方法和定量分析等应在报告中明确描述,以保证报告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报告格式:制定统一的报告格式和模板,使得病理报告的结构和内容一目了然,方便医生快速阅读和理解。
3. 专业术语:病理报告中使用的术语应准确无误,并在可能的情况下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多义的词汇,以免产生误解。
细胞病理学规范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主要内容 工作规范(1~4章)
对各级医疗机构细胞病理学室设置在 人员、设备准入、工作职责、工作基本流 程、诊疗服务水准、绩效考评质量控制和 规范管理等有基本要求和要求,也有依据 发展需求,循序实施、逐步完善前瞻要求。
严格执行 国家环境 保护、试 验室生物 安全和劳 动防护等 法律法规。
包含
❖环境保护 ❖消防安全 ❖毒品管理 ❖生物安全
❖卫生安全
每年最少进行一 次人员安全意识培 训。 每年最少进行一 次安全大检验 每个月最少进行 一次自查 试验室环境定时 完成质量检测(三 级医院)
细胞病理学规范
第28页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依据《浙江省医疗机构管理与诊疗技术规范丛 书•病理诊疗与技术规范》和《病理科医疗质量 管理规程(意见征求稿)》基本要求。
参考《准则》基本要素。
符合浙江现实状况,兼顾形势发展需要,使各 级专业人员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细胞病理学规范
第3页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编写特点
二化:标准化、规范化 二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二特点:结合浙江实际、含有浙江特色同
严格执行 国家环境 保护、试 验室生物 安全和劳 动防护等 法律法规。
包含
❖环境保护 ❖消防安全 ❖毒品管理 ❖生物安全
❖卫生安全
医疗废物必 须严格按法定 范围及处理标 准处置,不得 违规操作。
细胞病理学规范
第26页
细胞病理学工作规范及指南
第二章 细胞病理学室设置基本条件
三、建设设施、设备及生物安全要求
❖细胞病理学标本制作 ❖细胞病理学标本镜检规 范 ❖细胞病理学诊疗汇报与 书写 ❖细胞病理学诊疗汇报书 签发期限及发送
病理标本修复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病理标本修复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病理标本修复技术是病理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对于病理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病理标本修复技术的基本原则和质量控制方法。
1. 病理标本修复技术的基本原则病理标本修复技术是指对组织标本进行修复、加工和嵌片的过程。
其基本原则如下:(1)标本固定:标本取出后,应立即放入适当的固定液中,以保持标本的原始结构和形态。
常用的固定液包括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和4%多聚甲醛溶液。
(2)去水:去水是将固定的标本中的水分逐渐脱去的过程。
可用不同浓度的乙醇逐渐浸透,最后用绝对乙醇脱水。
(3)清洁:清洁是将标本表面的杂质、油脂和其他污物去除的过程。
可用80%乙醇浸泡一段时间,再用洗涤液加水进行清洗,最后用去离子水冲洗。
(4)渗透:渗透是将标本浸透到工作液中的过程,目的是使标本逐渐转化为透明,以便后续的包埋和切片。
常用的工作液有苯酚、苯酚-甘油、氯仿等。
(5)嵌制:嵌制是将渗透后的标本进行包埋的过程。
常用的包埋材料有石蜡和聚乙二醇。
2. 病理标本修复技术的质量控制方法为了确保病理标本修复的质量和准确性,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质量控制方法:(1)标本采集:标本采集是病理修复的基础。
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应注意正确的采集位置和方式,采集足够的组织量,尽量避免标本变形和破坏。
(2)固定时间:标本的固定时间是影响修复质量的重要因素。
固定时间过短会导致组织结构不完整,固定时间过长则会导致组织结构破坏。
因此,应根据标本的性质和大小来确定合适的固定时间。
(3)标本编号:在修复过程中,应标注好每个标本的编号,以免混淆和丢失。
(4)修复设备:修复设备的选择和维护也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修复设备应保持清洁和良好的工作状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5)操作规范:修复过程中的操作规范也是确保质量的关键。
操作人员应熟悉修复流程,遵循操作规范,避免人为误操作。
综上所述,病理标本修复技术在病理学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正确的修复技术和质量控制方法,能够保证标本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病理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
病理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目录一、概述 (2)1.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2)2. 管理制度的目的 (3)二、组织结构与职责 (4)1. 组织架构图 (5)2. 各类人员职责 (6)三、质量与安全标准 (7)1. 检验过程标准 (8)2. 设备与试剂管理标准 (9)3. 操作规范与流程 (10)4. 质量控制指标及评估方法 (11)四、培训与教育 (13)1. 培训计划 (13)2. 培训内容与方式 (14)3. 继续教育 (16)五、监督与评审 (16)1. 质量控制监督管理体系 (17)2. 定期评审与反馈 (18)六、持续改进 (20)1. 改进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21)2. 效果评价与激励机制 (22)一、概述质量控制标准的建立:制定符合行业标准和规范的病理科工作流程和操作指南,明确各项检测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指标。
标本管理:从标本接收到储存、处理、检查等环节进行规范化操作,确保标本的完整性和代表性。
诊断过程的质量控制:从病理学检查到诊断报告的发布,实施严格的审核制度和专家会诊制度,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
设备与试剂管理:确保使用设备和试剂的质量与安全,定期进行设备的校准和维护。
人员培训与考核:加强病理科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实施定期的考核和资质认证制度。
监督与评估机制:建立病理科质量评估指标,实施定期自查、专项检查和外部评审等制度,确保制度的执行和质量的持续改进。
1. 质量控制的重要性在医学领域,病理科作为诊断和研究疾病的关键科室,其工作质量和准确性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病理科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度显得尤为重要。
质量控制是确保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基石,病理诊断依赖于对组织样本的显微镜检查,这一过程需要高度的专业技能和经验。
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减少人为错误,提高诊断的一致性和可靠性。
质量控制有助于提升医疗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病理科的工作往往涉及多个环节,包括样本采集、运输、处理和报告等。
病理样本取材质量控制标准化要求
病理样本取材质量控制标准化要求病理学是通过对组织、细胞等病理标本的检查来诊断疾病的科学。
为了确保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病理样本的取材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病理样本取材的标准化要求,包括取材环境、取材方法、取材量、标本保存及记录等方面。
1. 取材环境要求在进行病理样本取材时,应保证取材环境的干净与安静。
取材室应定期进行清洁消毒,确保无尘、无异味。
同时,取材区应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避免新鲜标本与异味交叉污染。
2. 取材方法要求(1)标本的选择:根据疾病类型和临床需求,准确选择需要取材的组织、细胞类型。
病理医师应熟悉不同器官、组织的解剖和病理学特点,避免取材不全或取材错误的情况发生。
(2)取材部位的确定:根据临床资料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指导选择恰当的取材部位。
避免直接切除肿瘤中心,应选择病灶边缘组织,以便于观察病变的侵袭程度。
(3)取材方法的规范:在取材过程中,医师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步骤。
例如,应保证标本采用正确的切割方法,避免侵袭到病变边缘;对于大标本应做适当的切面,方便组织固定和后续的切片制备。
3. 取材量要求取材量对于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影响。
取材量过少可能导致病变无法全面显示或观察到的有限,取材量过多则可能增加检查时间和成本。
(1)常规组织取材量:对于大部分组织标本,应保证取材量足够。
对于肿瘤样本,应保证肿瘤中心、边缘和正常组织的取材量均匀分布,以便于病理医师全面观察和评估。
(2)特殊标本取材量:对于一些特殊类型的标本,如冻结切片、免疫组织化学等,取材量要求更加严格。
取材时需注意保存足够的材料,以供后续的检测和鉴定。
4. 标本保存要求标本的保存对于后续病理学检查与分析至关重要。
医疗机构应建立标本保存的规范操作流程,包括标本保存液、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等。
(1)标本保存液:常用的标本保存液为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可有效固定组织细胞形态,防止其损伤。
保存液的浓度要准确,以避免过度固定或细胞溶解。
病理学检测质量控制管理制度
病理学检测质量掌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提高医院病理学检测的质量,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加强对病理学科工作的管理,订立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医院病理学科,全部从事病理学检测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均应遵守。
第二章组织及职责第三条医院将建立病理学科质量掌控委员会,负责病理学检测质量的监督、评估和管理工作。
第四条病理学科质量掌控委员会的重要职责如下:1. 订立病理学检测的质量掌控标准和技术规范;2. 定期组织病理学检测质量评估和审核;3. 分析评估结果,提出改进方案,确保病理学检测质量的不绝提高;4. 对病理学检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和处理,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第三章资源保障第五条医院将供应必需的经费和人力资源,确保病理学检测的质量掌控。
第六条医院将配备先进的病理学检测设备和仪器,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其性能和准确性。
第四章人员管理第七条从事病理学检测工作的医务人员和技术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持有相关的执业证书。
第八条医院将建立并完善病理学人员的技能培训制度,定期组织培训,提升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本领。
第九条医院将建立严格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要求从事病理学检测工作的人员保持职业操守,不得违法违规。
第十条医院将对病理学人员的工作进行考核和评价,对工作表现优秀的人员予以表扬和嘉奖,对工作不达标的人员进行教育和矫正。
第五章质量掌控第十一条医院将建立病理学检测质量掌控管理台账,记录质量掌控活动和结果,确保质量掌控工作的有效实施和管理。
第十二条医院将定期组织内部质量掌控活动,包含标本手记、处理、制片、染色等环节的质量检测和监控,并依照规定对异常结果进行处理和记录。
第十三条对于病理学检测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有争议的情况,医院将组织召开专家会诊,确保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四条医院将建立病理学检测质量问题的报告和处理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采取相应的矫正措施。
病理质量控制
病理质量控制病理质量控制是指在临床病理学中对样本采集、标本制备、镜检操作、质量监控等全过程进行监管和保证,以确保病理学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病理质量控制是临床病理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对于确诊、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病情预后的判断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I. 病理质量控制的原则和目的病理质量控制的原则是始终坚持“准确、可靠、一致、迅速、经济”的原则。
其中,准确性是最重要的保障,只有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才能为临床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病理质量控制的目的主要包括:1. 提高病理学检查技术的精确度和稳定性,减少误诊、漏诊的发生;2. 保证病理标本的质量,使得检查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实用性;3. 促进病理学与临床各科之间的合作,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4. 提升整个临床医学服务的质量和安全性。
II. 病理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1. 样本采集:合理的样本采集是病理质量控制的第一步。
合适的组织取材部位、取材数量和方法对病理学检查结果有着重要影响。
在样本采集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免污染、变形或破坏标本。
2. 标本制备:标本制备包括标本切片、染色和封片等步骤。
在标本制备过程中,要保证切片的厚度均匀、染色的均匀性和标本封片的质量。
严格执行标本制备的规范操作流程,确保结果一致和可靠。
3. 镜检操作:镜检是病理学诊断的核心环节,对于保证结果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镜检过程中,病理医师应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标本,按照国际或国内规范,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疾病的诊断和鉴别。
同时,合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如免疫组化染色、分子病理等,提高病理检查的准确性和敏感性。
4. 质量监控与质量评价:质量监控是病理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评价,监控病理学检查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和纠正操作中的问题,确保结果准确可靠。
5. 临床-病理会诊:临床-病理会诊是临床病理学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
病理标本切片技术及质量控制方法病理标本切片技术是病理医师在进行组织学检查时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
准确的切片能够为医师提供可靠的病理诊断依据,为患者的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本文将介绍病理标本切片技术的基本步骤,并探讨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
一、病理标本切片技术1. 标本固定:在标本切片之前,首先需要对标本进行固定,以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最常用的固定方法是使用10%的缓冲福尔马林溶液,它能够稳定细胞和组织的结构,并防止标本的腐败。
2. 组织包埋:标本固定后,需要将组织进行包埋,以便进行切片。
常用的包埋材料是石蜡,它具有良好的剪切性和切片质量,同时能够保持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3. 切片制备:在进行切片制备时,需要使用病理切片机。
将固定和包埋后的标本切割成薄片,通常为4-6微米,然后将切片浸泡在水中,以去除石蜡。
4. 着色处理:切片制备完成后,需要进行着色处理,以突出组织的形态和结构。
常用的染色方法包括血液学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
不同的染色方法可以提供不同的信息。
二、质量控制方法1. 切片质量评估:在进行病理标本切片之前,需要评估切片质量。
检查切片是否有褶皱、刀痕等损伤,是否有细胞和组织变形等问题。
如果切片质量不合格,将会影响到后续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2. 标本固定时间:标本的固定时间对切片结果有重要影响。
过短的固定时间可能导致组织未固定,形成空洞或伪装的结构;而过长的固定时间可能导致组织的变性和破坏。
因此,需要根据标本的性质和大小,合理控制固定的时间。
3. 标本包埋:包埋过程中,需要保证标本的位置正确,不得有错位或倾斜。
同时,还要确保标本与包埋材料充分接触,避免形成气泡和缺陷。
4. 切片厚度:切片厚度对病理诊断结果有影响。
切片太厚可能导致组织结构不清晰,难以解读;而切片太薄则可能导致组织薄弱或断裂。
因此,在切片制备过程中,需要控制切片的厚度。
5. 染色效果:染色效果直接影响到组织的可见度和诊断结果。
因此,在进行染色处理时,需要注意染料的浓度和染色时间,以保证最佳的染色效果。
病理科工作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100分)
病理科工作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100分)病理科工作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100分)病理科工作质量要求和质量控制标准(100分)1.1诊断组(50分)1.1取材时严格核对编号、联号、标本,得5分,如有不符应及时与临床科室联系并报告上级医师,如查对结果属临床差错,本科加0.5分,如属本科差错扣0.5分。
1.2取材时要正确详细描述、记录,有教学科研价值标本应交专人制作、保存,得5分,如不符合要求者酌情扣分。
1.3活体组织检查标本应于3d内出报告。
脱落细胞2d内出报告。
特殊疑难病例除外,但应及时与临床联系。
快速报告30分钟内发出,均留有副页存档,得5分,如有差错酌情扣分。
1.4病理报告书写正规,条理清晰,无错别字、无涂改,得5分,如有一项欠缺扣0.1分。
1.5执行复验制度,住院医师初验,常规外检切片、脱落细胞遇有疑难病例请值班主治医师复验,主治医师如有疑难,请主任医师复验,实行三级复验制,得5分。
1.6疑难病例科内讨论及院外会诊制度,为提高科内各级人员业务水平,每周四下午在主任医师带领下,进行讨论学习,有不同意见或有科研价值的送院外会诊,不执行制度的酌情扣分。
1.7病理和脱落细胞诊断要严肃认真,防止差错,正确诊断得10分,如有差错,分清责任,及时登记,并按情节扣分。
1.8复验完毕申请单和切片应有秩序地交档案室保管得4分,不得遗失或差错,如有差错每次扣1分。
1.9显微镜保养爱护负责者得3分,如损坏酌情扣分。
1.10下班前关好门窗,处理好水电,确保工作正常进行,无事故者得3分,有隐患或发生事故者酌情扣分。
2技术组(50分)2.1标本要严格核对联号与标本是否相符,得5分,如发现不符应及时与临床联系,属临床差错,本科加0.5分,属本科差错扣0.5分。
2.2收到标本后及时固定、编号、登记,手套器械定时消毒,刀要磨锐,得5分,不合格每项扣0.1分。
2.3取材记录要报申请单上联号、病理号及送检标本的部位、数目,集中精力如实详细记录得5分,漏报漏记酌情扣分。
临床病理取材规范与质量控制探析
临床病理取材规范与质量控制探析临床病理取材是病理学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和质量。
规范的取材方法和质量控制是保证病理诊断准确性的关键。
本文将对临床病理取材规范和质量控制进行深入探析。
首先,临床病理取材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和标准。
首先,对于不同类型的病理标本,需要采取不同的取材方法。
比如,对于手术切除标本,应尽可能完整地包括肿瘤和周围正常组织;对于活检标本,应将肿瘤部分和周围正常组织分开取材。
其次,取材时要注意标本的数量和尺寸。
一般来说,对于手术切除标本,应取较大的组织块,以保证病理检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同时,对于活检标本,应取足够量的组织,以满足病理检查的需要。
此外,还应注意取材部位的选择,要确保取材部位准确切中病变区域。
最后,取材时需要注意标本的保存和标记,以保证后续处理和诊断的顺利进行。
其次,质量控制是临床病理取材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首先,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评价。
可以通过参与国家和地区性的质量控制项目,进行专业水平和质量的评估。
同时,还可以通过内部质量控制,如每天对病理标本的取材质量进行评估和纠正,以确保取材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其次,质量控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
包括建立和贯彻标本接收、整理、保存和交接的相关制度;设立标本审核岗位,确保每一份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定期培训,提高临床病理取材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能;建立质量控制档案,追溯质量问题的责任人和原因。
最后,质量控制还需要进行统计和分析。
包括对取材质量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对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回顾和评估,以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临床病理取材规范和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规范的取材方法和质量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减少误诊率,提高医疗质量。
同时,它也有助于加强病理与临床的沟通和合作,提高临床病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因此,医疗机构和病理科应高度重视临床病理取材规范和质量控制工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的制度和管理,加大对病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高临床病理工作的水平和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病理学技术制作规范及质量控制标准一、细胞学标本的接收1.细胞学申请单和标本的验收(1)细胞病理学室应有专人负责细胞病理学标本及申请单的验收,并严格执行标本验收签名责任制。
验收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①认真核对每例送检标本和申请单,确保标本和申请单一致。
发现疑问应及时与送检科室联系并在申请单上注明情况。
②认真检查送检标本及内容物是否完整,盛具是否洁净干燥,识别的标签是否牢附于容器上。
③申请单是否注明送检标本的目的和要求(包括特殊检查要求,如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分子病理学检测等)。
④仔细查阅申请单上各项是否按要求填写清楚:包括患者的基本情况、送检单位、送检日期、送检标本类别、患者的临床资料、化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既往细胞病理学检查情况和临床诊断等。
⑤申请单上要详细记录患者或家属的明确联系方式,以便必要时与患者或家属联络。
(2)用于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标本必须新鲜,力求有足够数量,临床取材后应尽快送达细胞病理学室。
(3)申请单中由临床医师填写的各项内容不得擅自进行改动。
(4)下列情况者,标本不予接收。
①申请单与相关标本未同时送达细胞病理学室。
②申请单中填写的内容与送检标本不符。
③标本上无患者姓名、科室等标志。
④申请单上填写的内容自己潦草难以辨认。
⑤申请单中漏填重要项目。
⑥没有按照规范的方法进行采集、运送或保存的标本。
⑦出现泄漏、损坏、碎裂,液体标本干涸等不符合送检要求的标本。
(5)细胞病理学室对不能接收的标本及申请单一律当即退还送检人,不予存放。
2.申请单和标本的编号、登记(1)验收标本的人员应在已验收的申请单上注明收到标本的日期,及时准确地进行细胞病理学编号,并逐项录入登记薄或计算机。
(2)细胞病理学标本、申请单、涂片、标本登记薄或计算机内的编号必须完全一致。
二、细胞病理学基本技术操作1.取材和制片标本一定要新鲜,接收标本后应立即涂片、固定和染色。
不能立即涂片时,应将标本置于低温或加入适量95%乙醇,短时间保存。
目前采用的制片方法如下。
(1)传统涂片法将标本直接涂片于载玻片上,涂片面积易占玻片的1/2或2/3。
(2)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目前主要有离心沉降式和过滤膜式液基细胞学制片技术,该项技术是将标本放入特定液体,在相关仪器上制片,可去除黏液、血液、炎细胞,使背景清晰,易于观察。
2.涂片的染色在宫颈细胞病理学检查中首选染色方法是巴氏染色,非宫颈细胞病理学及穿刺细胞学涂片多选用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或巴氏染色,酌情加做一些特殊染色(如抗酸染色等)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3.细胞学印片细胞学印片除了可与术中冰冻切片或快速石蜡切片等并用、互补外,也可应用于无冰冻切片机的基层医院。
印片的主要步骤如下。
(1)以锐刀切开新鲜组织(碎小的组织根据情况可不比切开)。
(2)用清洁的载玻片轻压于组织剖面处,垂直适当用力蘸取细胞,避免平行拖拉。
(3)印片应及时固定。
4.细胞学新技术细胞病理学的制片技术除了传统的手工涂片、液基细胞学制片、细胞学印片等技术外。
还可应用以下技术。
(1)杂交捕获技术。
(2)核酸原位杂交技术。
(3)多聚酶链反应(PCR)技术。
(4)即时荧光定量PCR技术。
(5)流式细胞术。
(6)细胞学自动阅片系统。
(7)全自动细胞DNA定量分析系统等。
三、细针吸取细胞学技术操作1.适应症细针吸取细胞学的适应症广泛,任何部位的肿物均可采用,尤其适用于因各种原因难以手术切除或活检的病例,包括体表可触及的病灶及在影像学等的引导下,对颅脑、胸腔、腹腔、盆腔等各深部脏器病变的穿刺。
2.禁忌症(1)有严重出血倾向或严重出血性疾病的患者(如血友病、血小板极度减少症)及长期应用抗凝血药物的患者。
(2)可疑为动静脉畸形、颈动脉体瘤、嗜铬细胞瘤等患者。
(3)肝包囊虫病的患者,穿刺可以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甚至休克致死,应属于禁忌症。
(4)重度肺功能不全,例如肺气肿、肺动脉高压性心脏病、严重低氧血症患者,以及剧烈咳嗽难以控制的患者。
(5)不能配合、过分敏感及顾虑深重的患者慎用。
3.穿刺前的准备(1)签署知情同意书阅读和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是患者在穿刺检查前必须履行的重要手续。
在履行此项手续时,细胞病理医师或临床医师可以通过知情同意书向患者解释细针穿刺的操作过程、所达到的目的及诊断的准确度,可以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进行恰当的解答;患者也可以了解穿刺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配合医师防止穿刺操作过程中的意外发生。
(2)了解并记录患者的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联系方式,便于随访。
(3)稳定患者情绪,解除恐惧心理和顾虑,了解有无呼吸、循环、神经、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
(4)了解病变大小、深度、表面是否光滑或粗糙。
扪及肿块质地情况,如柔软性、硬度、有无弹性等质感、肿块能否被压缩、有无波动感及体位移动试验状况、是否多个肿块融合、肿块活动度与固定状况、与周围组织位置关系等。
4.细针穿刺操作程序(1)选择合适的体位及穿刺点坐位适用于头颅部、肩部、躯干等体表肿块。
卧位适用于躯干体表或深部器官、四肢病变与重症患者等。
胸膝卧位适用于会阴部、直肠内与前列腺病变。
穿刺点尽量避开疼痛敏感区域、大血管、神经及易损伤的组织器官。
同时有原发灶与转移灶的病变应首选转移灶实施穿刺。
(2)肿物的固定用左手拇指与食指(中指)捏起肿物,右手持针刺入肿块。
或用左手拇指或食指压住肿物,使其固定于皮下或被推向一边而不滑动,针头在指尖上方刺入肿块。
也可用拇指与食指捏住,或用食指与中指夹压固定肿块,手指尽可能靠近肿物,使皮肤绷紧,肿物突起,利于针刺。
(3)消毒局部皮肤常规消毒可分别选用3%碘酒与75%乙醇溶液。
(4)进针与标本采集固定肿块,绷紧皮肤,手持穿刺器迅速刺入病变内,拉针栓产生并保持负压,朝不同方向提插针数次同时注意针头柄部吸取物的出现。
然后拔出穿刺针,压迫局部针刺点数分钟,直至无渗血,然后覆盖创可贴或其他消毒敷料。
(5)标本的移出与涂片拔针后,迅速将吸取物喷射至平放的载玻片上。
涂片时标本应涂抹于载玻片的一端,一般不超过2/3,避免在标本原位置上来回涂抹,以免致细胞变形或破碎。
涂片厚薄应均匀,涂片太薄时细胞太少,太厚则细胞重叠,均会影像镜下观察。
标本涂片后,立即固定,常规进行HE染色或巴氏染色。
5.常见合并症及处理(1)出血及血肿表现为针眼处出血或青紫变硬。
应继续用棉签压迫穿刺点5~10分钟。
(2)虚脱表现为头晕、恶心、呕吐、甲床和口唇苍白、意识恍惚、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虚汗,甚至晕厥。
此时应予以安抚,并使患者取仰卧头低位,双腿垫高。
患者通常休息10~20分钟后即可缓解和恢复。
如经以上处理不缓解者,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3)气胸表现为轻微气促,1~2小时可自行缓解,严重时应予以相应治疗。
(4)误入气管表现为咳嗽及痰中带血。
嘱咐患者咳嗽以排净血痰。
(5)感染极为少见,对此操作者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并积极预防。
一旦出现应积极采取抗感染治疗措施。
(6)对严重合并症的应对措施如发生大出血、休克、呼吸意外、心血管及脑血管意外时,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同时与急诊科联系,迅速进行临床救治。
6.操作记录细针穿刺操作应记录在就诊手册或病历中。
叙述应当简明扼要,内容如下。
(1)穿刺的具体时间。
(2)穿刺体位及穿刺部位。
(3)穿刺部位的肉眼特点描述,如肿块的大小、形状、质地、与周围境界、皮肤改变和有无红肿热痛等。
(4)局部消毒及使用器械,包括穿刺针。
(5)穿刺经过包括进针深度、提插针次数、穿刺针感、获取标本特点。
(6)穿刺小结通常应记录穿刺过程是否顺利;有无意外发生,如出现意外,应记录处理方式及效果。
四、细胞病理学室的基本设施及安全管理(1)细胞病理学室建筑及设施应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病理科生物安全通用准则》和《医疗技术规范—病理学分册》中的规定。
(2)应包括细胞病理诊断室、细胞学标本处理室、细胞学涂片技术室和细针穿刺室,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可设立免疫细胞化学室和分子细胞病理室等。
(3)应保持工作场所的卫生和整洁,有保证通风、环境温度和湿度的设施,持续的第三方监控并记录环境条件,如苯、甲醛浓度,必须定期检测,符合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护的规定。
有安全防护与急救设施及相关工作安全标识。
(4)生活区应配备适宜的生活设施,包括卫生、休息、更衣等场所和设施。
休息区域工作区应相对对立。
(5)对于易燃、易爆、剧毒和有腐蚀性的危险品,应有安全可靠的存放场所。
(6)各种标本、污水和污液属法定的医疗废物,其处理设施须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7)仪器、设备的配置应能满足细胞病理学工作的需要,使用的仪器、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仪器、设备生产商和供应商应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相应资质。
并应能够从市场上得到充足的仪器、设备所需耗材。
(8)建立和实施细胞病理试剂与实验材料管理程序,包括试剂与材料的生产商和供应商资质评估,试剂与材料的评估、选购、确认、保存、使用、监控以及库存管理。
试剂与材料的生产商和供应商应具有国家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资质。
选用的试剂与材料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有充分的外部供给和质量保证服务,并对外部服务质量进行定期评审。
建立试剂的确认程序,包括实施确认的人员、方法、质量控制方法、接收标准。
每批试剂投入使用前应进行确认。
建立试剂的库存管理程序,包括试剂的储存条件和库存量的监控。
试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9)应遵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和《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中的规定。
建立和实施细胞病理学工作中安全与卫生管理程序,覆盖从标本接收到报告发出整个过程。
(10)建立和使用细胞病理学的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从标本接收到报告发出整个过程实行计算机程序管理。
必须采取措施保证数据安全,严禁非授权人员进入计算机管理系统非法查询、录入和更改数据或程序。
计算机管理软件供应商应具备国家规定的资质,并负责安装、使用、维护方面的培训,提供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操作和维护说明书。
五、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的发送(1)细胞病理学室自接受送检标本至签发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时间一般为3个工作日。
(2)因某种病因(特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疑难病例会诊等)不能按期签发的报告,应以书面形式(迟发报告单)告知临床医师或患者。
(3)细胞病理学室应有专人发送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
住院患者的报告书发送至相关临床科室,门诊和外院患者的报告由各医院自行定制。
(4)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的经收人员必须履行签收手续。
(5)已发出的细胞病理学诊断报告书若被遗失,一般不予补发;必要时经病理科主任同意方可补发。
六、细胞病理学资料管理(1)细胞病理学检查的文字资料、非文字资料以及其他相关资料均为有价值的医学资料,均应按照规定妥为保存。
(2)必须设立细胞病理学档案资料室,制定档案资料管理制度(包括资料的归档、借用和归还手续等),由专人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