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肾内科新项目
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应用价值

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应用价值1. 引言1.1 背景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肾结石形式包括草酸盐结石、尿酸结石、磷酸钙结石等。
肾结石的治疗方式多样,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该手术通过经皮的方式将镜头和取石器械送入肾脏,直接在肾脏内将结石取出,减轻患者的疼痛和症状。
对于复杂性肾结石来说,手术难度较大,治疗效果不尽如人意。
此时,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手术提供更精准的导航和评估,有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和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这项技术可以准确显示肾脏内结石的位置、大小和分布情况,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有望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本文旨在深入研究这一领域,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有益的参考。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
具体来说,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评估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中的影像质量和准确性。
探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在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分析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指导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过程中的临床应用情况和效果。
总结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优势,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我们旨在为医学领域提供更多关于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临床实践经验,为肾结石患者的治疗提供更可靠的方法和方案。
1.3 研究意义肾结石是一种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临床上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
随着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的发展,其在肾结石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研究旨在探讨16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经皮肾镜穿刺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更准确、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肾内科新技术、新项目

肾内科新技术、新项目
并发症的处理及护理措施
非感染并发症 1、导管移位catheter displacement 2、导管堵塞Catheter blockage:大网膜包裹 3、疝hernia 4、渗漏 5、蛋白质丢失和营养不良(0.5g/l) 6、腹膜功能衰竭Peritoneal failure 7、心血管并发症 8、腹痛abdominal pain、腹胀abdominal
肾内科新技术、新项目
六、腹膜透析患者的护理
Peritoneal dialysis patient care
肾内科新技术、新项目
治疗前准备
患者的评估 1、明确患者疾病的诊断 2、鉴别是急性还是慢性肾衰竭 3、评估患者适宜的模式肾脏替代治疗方法。如:心肺功能、贫血
、明确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 手术风险的评估 1、心功能 2、皮肤感染 3、腹腔空间和有效腹膜面积 4、可能影响腹膜透析的疾病 5、心理和精神评估 ■ 评估患者或家属是否能够自行腹膜透析操作,患者以及家庭环境
肾内科新技术、新项目
禁忌症
相对禁忌症 8、晚期妊娠、腹内巨大肿瘤、巨大多囊肾者
9、慢性阻塞性肺气肿 10、高分解代谢 11、硬化性腹膜炎 12、极度肥胖 13、严重营养不良 14、其他如:不能耐受腹膜透析
肾内科新技术、新项目
禁忌症
绝对禁忌症 1、慢性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腹腔感染 2、腹腔内肿瘤广泛腹膜转移 3、严重的皮肤病 4、难以纠正的机械性问题:疝 5、严重腹膜缺损 6、精神障碍有无合适助手的患者
鼓励患者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术后导管应制动 术后12小时可使用抗生素和肝素 伤口观察及护理
肾内科新技术、新项目
操作注意事项
场所清洁、相对独立、光线充足、定期进行紫外线消 毒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肾内科疾病临床效果摘要:目的探究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此次72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对照组行普通治疗,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将两种治疗结果分析比较。
结果在治疗总有效率上,实验组高于对照组(94.44% vs 77.78%),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在肉眼血尿消失时间、血压恢复正常时间、水肿消失时间上,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肾内科疾病肾内科疾病具有较高的病发率,且逐年呈现上升趋势。
该科室疾病种类包括: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衰竭等,相关疾病病发机制尚未明确,而治疗难度较大,未有完全治愈类药物[1]。
治疗该疾病常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为主,但是效果并不显著。
近年来,临床治疗该疾病常选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因此,本次进一步对肾内科疾病应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了研究,并将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72例肾内科疾病患者纳入此次实验对象中。
详细实验过程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此次72例实验对象均选自本院2016年10月至2018年6月期间接收的肾内科疾病患者,按照入院先后时间分成实验组(n=36)和对照组(n=36),以上患者经临床检查全部确诊为相关肾内科疾病,并将恶性肿瘤患者、精神严重障碍患者排除。
实验组中男患21例,女患15例,年龄31-76岁,年龄均值为(53.5±7.4)岁;实验组中男患20例,女患16例,年龄32-76岁,年龄均值为(54.7±7.1)岁。
内分泌肾病科新技术新项目

2020/11/14
13
2020/11/14
14
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 临床应用
动静脉内瘘成形手术主要是应用 于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建立永久 性血管通路
2020/11/14
15
手术过程中
医生动静脉内瘘手术过 程中
2020/11/14
16
手术过程中
2020/11/14
手术结束后瘘管
17
技术优点
1.动静脉内瘘成形术属四类手术,手 术难度较高
2020/11/14
6
2020/11/14
7
技术优点
①血液灌流对于体内大分子毒素 清除较单纯血液透析优势明显
②应用于药物或农药中毒治疗中 治疗效果明显
③目前血液灌流处于技术推广的
2020/11/1初4 级阶段,前景光明。
8
技术评价
血液灌流技术我院属引进型技术,是我院首 次应用此技术.
实用性:高 1.可切实提高透析病人生活质量; 2.提高特殊病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
内分泌肾病科新技术新项目
科室新技术、新项目(一)
血液灌流技术
2020/11/14
2
一、血液灌流技术
概念: 血液灌流(HP)是一种新的血液
净化技术。该技术采用动脉血液体外 分流的技术,将病人动脉血流经管道 引向灌流器,血液经过灌流器时受到 吸附剂或其他生物材料的作用而得到 净化或生化处理,灌流后的血液再经 管道返回静脉。
2.内瘘血管通路相比临时导管和半永 久性导管优势明显,有着感染率底、 血流量大、对患者生活影响小等优 点。
2020/11/14
18
技术评价
此项技术我院属引进型技术,属我院 首例
实用性高,患者可不用转上级医院去 手术,切实解决患者困难。
2016年肾脏病重要研究进展回顾__

㊃专题㊃通信作者:徐金升,E m a i l :x js 5766@126.c o m 2016年肾脏病重要研究进展回顾徐金升,何 雷,张胜雷(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肾内科,河北石家庄050011) 摘 要:2016年,有关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以及慢性肾脏病相关并发症等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㊂本文就有关急性肾损伤的流行病学㊁生物学标志物㊁临床诊疗方法,慢性肾脏病的病理分类㊁诊断和治疗以及慢性肾脏病相关并发症等进行了综述㊂关键词:肾脏病学;肾小球肾炎;细胞因子类中图分类号:R 6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583X (2017)02-0113-08d o i :10.3969/j.i s s n .1004-583X.2017.02.004M a j o r a d v a n c e s i n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s t u d y of 2016X u J i n s h e ng ,H eL e i ,Zh a n g S h e n gl e i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N e p h r o l o g y ,t h eF o u r t h H o s p i t a l o f H e b e iM e d i c a lU n i v e r s i t y ,S h i j i a z h u a n g 050011,C h i n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X uJ i n s h e n g ,E m a i l :x js 5766@126.c o m A B S T R A C T :M a j o r a s p e c t s o f 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s t u d y i n2016w e r e r e v i e w e d ,s u c ha sa c u t ek i d n e y i n j u r y ,c h r o n i c 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a n dt h ec o m p l i c a t i o n sr e l a t e dt oc h r o n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T h i s p a p e rs u mm a r i z e d p a r t i c u l a r l y th e p r o g r e s s i n t h e e p i d e m i o l o g y ,b i o m a r k e r s a n d c l i n i c a l t r e a t m e n t o f a c u t ek i d n e y i n j u r y ,t h e p a t h o l o gi c a l 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t r e a t m e n t o f c h r o n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a n d c o m pl i c a t i o n s o f t h e d i s e a s e s .K E Y W O R D S :n e p h r o l o g y ;g l o m e r u l o n e p h r i t i s ;c yt o k i n es 徐金升,男,主任医师㊁教授㊁医学博士㊁博士研究生导师㊂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副院长㊁肾内科主任㊂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㊂国际肾脏病学会(I S N )会员㊁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临床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㊁中国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全国委员㊁中国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全国委员㊁国家首批血液净化专家组成员㊁河北省血液净化专业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主任㊁河北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分会主任委员㊁河北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㊁河北省医学会常务委员㊁河北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㊁河北省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㊂承担省厅级科研课题11项;发表论著116篇,其中S C I 收录20篇,主编专著2部;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㊁三等奖2项,河北省医学科技奖一等奖3项㊂2016年我国和国际肾脏病学界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㊂为进一步介绍国内外肾脏病领域的前沿诊疗技术理念,更好地促进我国肾脏病诊疗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广大肾脏科医生从中收益,现将2016年国际及我国有关肾脏病的指南修订状况及肾脏病临床研究重要研究成果概述如下㊂1 急性肾损伤(a c u t e k i d n e y i n j u r y,A K I )1.1 流行病学/疾病谱 2015年10月L a n c e t 杂志刊登了北京大学杨莉(Y a n g )等[1]一项研究,该研究共纳入中国主要22个省市的44家医院,对上述地区的可疑A K I 患者进行了筛查㊂结果显示,2013年44家医院的2223230例患者中,154950(7.0%)可疑A K I ,其中26086例患者确诊为A K I ㊂根据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 D I G O )中关于A K I 的诊断标准,则中国A K I 的检出率为0.99%(3687/374286);根据更宽范围的诊断标准,该数据则为2.03%(7604/374286),研究者估计2013年中国有14万~290万的A K I 病人住院治疗㊂通过现有数据来看,中国A K I 非识别率为74.2%(5608/7555),21.4%(1625/7604)的A K I 患者转诊,59.3%(531/896)有适应证的患者进行了肾脏替代治疗㊂C l i nJA m S o cN e ph r o l 刊登了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肾脏科侯凡凡院士团队进行的一项有关中国住院患者A K I 患病的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2],评估了中国住院成年人A K I 患者的流行病学情况和临床相关性㊂该研究共纳入2013年中国9个地区的中心医院共659945例住院的成年人患者,根据K D I G O 中关于A K I 的诊断标准,发现中国住院的成年人患者社区获得性A K I 和医院获得性A K I 的发生率分别是2.5%和9.1%,总的A K I 发病㊃311㊃‘临床荟萃“ 2017年2月5日第32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 ,F e b r u a r y 5,2017,V o l 32,N o .2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率是11.6%㊂尽管社区获得性A K I和医院获得性A K I发生的危险因素不同,但二者有一个共同的危险因素就是慢性肾脏病(c h r o n i ck i d n e y d i s e a s e, C K D),这个危险因素分别导致了20%的社区获得性A K I风险和12%的医院获得性A K I风险㊂大约40%的A K I患者可能是由药物导致的,16%的A K I 患者可能是由中药导致的㊂通过上述两项大型的调查发现,根据K D I G O中关于A K I的诊断标准,我国总A K I发病率是11.6%,而检出率仅仅为0.99%,转诊率为21.4%,这些数据提示我国对A K I的识别率㊁转诊率均较低,这就需要肾脏病学界的同仁加深对A K I的理解,提高对A K I的认识,加强A K I患者的管理㊂1.2生物学标志物近几年有关A K I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也有较大的进步㊂以往的研究[3]发现能够作为A K I的生物学标志物包括: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㊁肾损伤分子-1㊁白介素-18(I L-18)㊁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㊁血管紧张素原㊁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㊂这些新型的A K I标志物存在于A K I的各临床阶段,反映了A K I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和细胞事件㊂①在起始阶段,肾小球滤过率急速下降;②在发展阶段,肾小球滤过率继续下降,A K I由温和向凶险发展, I L-18在发展阶段上升到高峰;③血管紧张素原在发展阶段升高,并促使慢性肾损伤的发生,但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具有肾脏保护作用;④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2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是最近发现的A K I早期标志物,具有肾脏保护作用㊂⑤持续升高的中性粒细胞明胶酶脂质运载蛋白和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可能与受损细胞的恢复和生理功能重建有关;尿中肾损伤分子-1浓度在损伤后48小时达峰值,也可能是一种修复标志物㊂⑥尿液血管紧张素原可以反映肾内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 A S)活性,是C K D的一个促进因子,A K I期间尿液血管紧张素原升高有可能促进C K D的发生㊂K i d n e y I n t上刊登了美国L e a f 等[3]的一项有关心脏外科手术成年人患者较大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证实了C-端F G F-23在心脏外科术后A K I的早期即升高(手术结束时即达到基线水平的4倍),并且独立于甲状旁腺激素㊁血磷和维生素代谢产物的变化,与严重A K I和其他术后不良结局独立相关㊂该研究提示测定A K I患者血中C-端F G F-23水平有望早期发现A K I并能够判断预后,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生物学标志物㊂虽然关于A K I的生物学标志物种类逐年增多,但A K I不是单一的疾病,而是一个临床综合征,是多因素对肾脏产生多种损伤的结果,由于上述标志物浓度变化具有一定的时间依赖性,所以不能仅观察某一个标志物的变化,而需要综合分析上述标志物才有可能给A K I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带来希望㊂1.3临床诊疗1.3.1病因 H s u等[4]通过对2007~2009年美国的数据库进行分析,发现需要行肾脏替代治疗的A K I 人群发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在增长(95%C I= 1.07-1.16,P<0.01),而导致A K I的病因并不是手术,而是败血症㊁高血压㊁呼吸衰竭㊁凝血/出血性疾病㊁休克和肝脏疾病㊂1.3.2诊治理念 A K I是重症患者中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㊂尽管近年来血液净化技术的显著进步,便于更好地管理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A K I患者,但行血液净化治疗的A K I患者的高病死率仍让人们难以接受㊂因此,D o i 等[5]认为仅仅关注于肾脏损伤和肾功能的丢失并不能提高A K I患者的预后㊂近年来的一些基础和临床研究已经开始试着去阐明A K I时肾脏与其他器官之间的复杂关系㊂除了临床上经常关注的肾-肺㊁肾-心之间的器官对话,研究内容也逐渐扩展到肾脏与其他器官之间(如脑㊁脾㊁肝㊁肠)的对话,并希望通过了解器官之间的对话发现治疗干预的潜在靶点以提高A K I患者的预后㊂1.3.3肾脏替代治疗时机肾脏替代治疗是A K I 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但对于那些不存在危及生命情况的A K I患者而言,何时开始肾脏替代治疗,一直以来都在困扰着临床医生,也是A K I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㊂但以前的研究数据主要来自于临床观察性研究,只有一小部分数据来自于小规模的随机对照研究,限制了研究结论在临床的指导价值㊂2016年有两项迄今为止最大的关于A K I肾脏替代治疗时机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但这两个研究却得出不同的结论㊂其中一项来自德国的单中心E L A I N研究[6]纳入了231例A K I2期的患者,该研究将早期治疗组开始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限定在确诊A K I2期的8小时内,延迟治疗组则将开始时机限定在确诊A K I 3期的12小时内或达到以下标准时,即血尿素氮> 36mm o l/L,血钾>6mm o l/L,血镁>4mm o l/L,严重少尿或利尿剂抵抗㊂该研究发现早期治疗组与延迟治疗组相比90天病死率下降了15.4%(39.3%v s 54.7%,H R=0.66,95%C I=0.45~0.97)㊂此外,早期治疗组还缩短了肾脏替代治疗时间和住院时间㊂而另一项来自于法国多中心的A K I K I研㊃411㊃‘临床荟萃“2017年2月5日第32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F e b r u a r y5,2017,V o l32,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究[7]将620例A K I3期患者随机分为早期治疗组和延迟治疗组㊂其中早期治疗组将开始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限定在确诊A K I3期的6小时内,延迟治疗组则在患者达到以下1个或多个条件时才开始肾脏替代治疗,即少尿>72小时,血尿素氮>40m m o l/L,血钾>6mm o l/L,血p H<7.15或急性肺水肿导致显著的低氧血症㊂该研究发现两组之间的60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早期治疗组48.5%v s延迟治疗组49.7%,P=0.79),而且在延迟治疗组中的A K I患者最终只有51%接受了肾脏替代治疗㊂X u 等[8]在对总入组1297例患者的一项m e t a分析中也发现,早期肾脏替代治疗与延迟肾脏替代治疗相比并未降低死亡风险(R R=0.93,95%C I=0.68~ 1.26)或影响肾功能恢复(R R=0.88,95%C I= 0.48~1.62)或复合终点事件(死亡或依赖透析) (R R=0.91,95%C I=0.71~1.17)㊂由此可见, A K I开始进行肾脏替代治疗的时机目前还不确定,还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加以验证㊂1.3.4肾脏替代治疗方式除了肾脏替代治疗的方式,选择间歇性血液透析还是连续性血液净化同样也是临床争论的焦点问题㊂L i a n g等[9]对2000-2008年接诊的4738例确诊为A K I3期的成年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㊂在入组人群中有1338例(28.2%)接受了肾脏替代治疗,其中有638例(47.7%)存活至出院(353例接受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和285例接受连续血液净化治疗)㊂研究结果发现,第90天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的患者肾脏恢复情况要优于间歇性血液净化治疗组(75.4%v s 66.6%,P=0.02),而在1年时上述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6%v s54.1%,P=0.17)㊂因此,该研究认为选择初始肾脏替代治疗时要考虑到血流动力学,而在肾脏恢复和生存率方面间歇性血液透析与连续性血液净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㊂1.3.5药物治疗 A K I理想治疗[10]包括以下几方面:预防A K I的进展,限制其严重性和系统性后遗症,促进肾脏功能的恢复并预防其慢性后遗症及进展为C K D㊂目前在临床实践中并没有可用的药理学方法治疗A K I,但近年来随着对A K I发病机制的研究逐渐深入,一些潜在的药物治疗方案逐渐成为可能㊂例如,缺血/再灌注(I R)是导致A K I的重要原因,其特点是减少一氧化氮的生物利用度并使肾血流量减少㊂B a r r e r a-C h i m a l等[11]在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模型中研究了新型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M R)拮抗剂B R-4628是否可以预防或治疗肾功能障碍和由缺血/再灌注诱导的肾小管损伤㊂研究发现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肾损伤与氧化损伤有关,其导致半胱氨酸次磺酸修饰内皮素B受体,降低了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活性㊂而这些改变是可以通过非甾体类M R拮抗剂进行预防的㊂该研究为药物治疗A K I提供了可行的方向,但由于A K I发病机制的复杂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其有效性和安全性㊂2C K D2.1流行病学/疾病谱尽管糖尿病肾病在世界范围内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病因,但在发展中国家慢性肾小球肾炎一直在终末期肾脏病的病因构成中占据着主要地位㊂随着近年来糖尿病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快速增加,为了研究我国C K D的流行病学特征是否因此发生变化,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对2010-2015年间入住三甲医院的3530万住院患者以及2009-2010年间具有代表性的47204例患者进行了跟踪随访[12]㊂在对住院患者的研究中发现, 2010年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百分比低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患者(0.82%v s1.01%),但从2011年以后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百分比开始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且两者之间的差距逐年增加㊂至2015年,糖尿病肾病和慢性肾小球肾炎住院人数百分比分别为1.10%和0.75%㊂在城镇与农村住院患者的对比中发现,2010年和2015年城镇地区糖尿病肾病住院患者百分比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且2015年两者差距大于2010年(2010年1.02%v s0.84%;2015年1.55%v s0.72%)㊂然而,同一时期农村地区住院C K D患者主要以肾小球肾炎为主,糖尿病肾病患者百分比低于肾小球肾炎,但两者差距在2015年时有所减小(2010年0.68%v s1.51%,2015年0.76% v s0.95%)㊂而在对一般人群的研究中发现,糖尿病肾病百分比高于肾小球肾炎C K D(1.23%v s 0.91%)㊂无论是在城镇还是在农村,糖尿病肾病的流行率均高于慢性肾小球肾炎㊂正是由于C K D流行病学的这些变化,提示今后应该进一步加强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诊治与管理㊂2.2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分类及诊断肾小球肾炎是导致C K D的主要病因之一,其病理分类及诊断也是对C K D进行临床治疗及科学研究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肾小球肾炎的分类和病理报告的模式并不标准化,既不利于病人的管理,同时也限制了不同中心及研究的数据对比,因此2015年肾脏病理学家和肾病学家在美国梅奥医学中心举行会议,该会议基于病因学和发病机制将肾小球肾炎分为5类,并制定出标准化㊁统一的描述性语言和层次分明㊃511㊃‘临床荟萃“2017年2月5日第32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F e b r u a r y5,2017,V o l32,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的疾病诊断体系,最终制定了 梅奥诊所及肾脏病理学会关于肾小球肾炎病理分类㊁诊断及报告共识 [13],并于2016年发表于JA mS o cN e p h r o l㊂肾小球肾炎是指肾小球固有细胞增殖和(或)白细胞浸润引起的以肾小球细胞成分增多为特征的一类疾病㊂根据发病机制和(或)致病类型可将肾小球肾炎分为5类:免疫复合物相关性肾小球肾炎㊁寡免疫复合物性肾小球肾炎㊁抗肾小球基底膜(G B M)肾炎㊁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性肾小球肾炎和C3肾病㊂肾活检病理报告模式共识推荐的肾活检病理报告应包括标本类型㊁诊断㊁评论㊁临床资料㊁大体描述㊁光镜描述㊁免疫荧光描述㊁电镜描述及其他特殊检查结果㊂肾小球肾炎的规范诊断应包括主要诊断和次要诊断㊂其中主要诊断包含3~4个部分:疾病名称,或发病机制和(或)致病类型;肾小球病变类型;肾脏病变的评分和分类;其他疾病相关的病理改变㊂存在两种致病机制导致的肾脏损害时可同时诊断㊂次要诊断是指与主要诊断同时存在㊁但不构成主要诊断的病理改变㊂当肾小球病变的病因与主要诊断相关,则应在主要诊断中一并描述㊂次要诊断还包括与主要诊断无关的肾小管间质病变或血管病变的描述,如药物导致的间质性肾炎㊁急性肾小管损伤等㊂部分病例的肾小管间质病变或血管病变也可是主要诊断,而肾小球肾炎则反而成为次要诊断;甚至当诊断具有同等重要性时,可以同时具有多个主要诊断㊂例如,狼疮性肾炎主要诊断:狼疮性肾炎和血栓性微血管病;肾小球病变类型:弥漫增生和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局灶10%细胞性新月体;评分和分级:I S N/ R P Sc l a s s I V-G(A/C);其他病理特征:抗磷脂抗体相关的血栓性微血管病,局灶球性肾小球硬化10%,轻度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中度动脉硬化和中度小动脉透明变性㊂I g A肾病主要诊断:I g A肾病;肾小球病变类型:肾小球弥漫系膜增生㊁局灶节段毛细血管内增殖及节段硬化性病变;评分和分级:牛津分类M1E1S1T1;其他病理特征:局灶球性肾小球硬化(20%),中度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30%),轻度动脉硬化和小动脉透明变性;次要诊断:糖尿病肾病㊂虽然该共识的制定体现了今后肾脏病理诊断标准化和统一化的趋势,但其在国内外的全面推广尚需时日,并且还需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验证其实用性及可操作性,因此本综述在后文中关于C K D的诊治部分仍沿用原病理分型进行分别叙述㊂2.3 C K D诊断及治疗2.3.1膜性肾病JA m S o cN e p h r o l刊登了来自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肾脏科侯凡凡院士团队开展的一项全国范围内肾脏病理类型转变与空气污染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14],涵盖我国282个城市, 938家医院,总人数多达71151例,时间为2004~ 2014年㊂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1年以来肾小球疾病类型变化的情况,I g A肾病仍然是肾活检及肾小球疾病的最常见的病理类型(28.1%),而排在其次的已经变为膜性肾病(23.4%),结果发现膜性肾病近10年内正以每年13%的速度增长,已经有超过I g A 肾病的趋势㊂进一步对各地区的膜性肾病的研究发现:膜性肾病在北方地区的发病频率更高㊂研究者通过分析近年公布的全国范围的3年平均P M2.5分布情况,以及近3年的全国空气质量指数等空气污染指标发现:矫正年龄㊁性别㊁地域以及临床相关因素后,更多的P M2.5暴露与发生膜性肾病的风险相关,此种关系是呈非线性的,在P M2.5>70μg/m3的地区,P M2.5每增加10μg/m3,发生膜性肾病的风险就增加14%㊂该研究提供了长期空气污染(P M2.5)暴露与增加膜性肾病风险的证据,但这仅仅是认识空气污染与膜性肾病关系的开始,日后需要更多的动物实验以及前瞻性研究对这一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索㊂为遏制膜性肾病发病率逐年增高的趋势,随着研究逐渐深入,目前有关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技术也有了较大进步㊂其中磷脂酶A2抗体的发现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可谓是里程碑式的突破㊂但是,肾小球内磷脂酶A2受体抗原沉积在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中的疾病诊断㊁治疗反应预测和疾病复发监测方面的意义尚不清楚㊂针对该问题南京军区总院刘志红院士研究团队对572例肾活检证实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进行了研究[15],提示在诊断特发性膜性肾病方面肾小球内磷脂酶A2受体抗原较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更可靠㊂在判断疾病活动性和肾功能水平方面可能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较肾小球内磷脂酶A2受体抗原更可靠㊂通过刘志红院士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显示,联合检测血清磷脂酶A2受体抗体水平和检测肾小球内磷脂酶A2受体抗原沉积可能为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诊断㊁治疗反应和疾病复发提供更多的实验证据㊂以上是有关膜性肾病危险因素和诊断生物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但对其治疗方面的研究在2016年进展不大㊂2.3.2I g A肾病I g A肾病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㊃611㊃‘临床荟萃“2017年2月5日第32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F e b r u a r y5,2017,V o l32,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球肾炎,疾病进展具有高度的异质性㊂肾病学家一直在努力寻找预测I g A肾病预后的更好指标㊂I g A 肾病患者的人群调查已经证实蛋白尿是I g A肾病进展的一项独立预测因子㊂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蛋白/肌酐比值和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这3项指标来评估蛋白尿㊂C l i nJ A m S o c N e p h r o l刊登了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张宏教授团队开展的一项关于上述3个指标与I g A肾病的临床和病理结果之间关系的研究[16],发现尿白蛋白/肌酐比值㊁尿蛋白/肌酐比值和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3项指标具有高度的相关性,3项指标与已知的反映I g A肾病严重程度的指标(如肾小球滤过率㊁血压和肾活检参数)均显示出良好的相关性㊂但是,仅仅只有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显示出与牛津分型中的节段性肾小球硬化黏附参数和弥漫性增生性病变具有正相关㊂在单变量生存分析中,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仍然较尿蛋白/肌酐比值和24小时尿蛋白排泄率具有更好的表现力㊂张宏教授团队的研究提示我们肾脏病界的同仁,对I g A肾病患者需要关注尿白蛋白/肌酐比值㊁尿蛋白/肌酐比值和24小时尿蛋白排泄量这3项指标的变化㊂I g A肾病的治疗一直是肾脏病医师关注的焦点,也是临床研究的重点,越来越多的指南和共识不断公布明确的预后标准并指导临床治疗㊂2016年日本肾脏病学会发布了最新版I g A肾病指南[17]㊂现就I g A肾病的治疗建议摘要如下㊂①皮质类固醇的应用:为控制尿蛋白ȡ1g/d㊁C K D1~2期的I g A N患者肾功能不全的进展,推荐大剂量口服皮质类固醇治疗(泼尼松龙0.8~1.0m g/k g,为期2个月,随后逐渐减量,维持6个月以上)或激素冲击疗法(甲泼尼龙1g,为期3天,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隔月1次;联合口服泼尼松0.5m g/k g,隔天1次,为期6个月)㊂而对于尿蛋白0.5~1.0g/d,C K D1~2期的I g A N患者,使用皮质类固醇可降低蛋白尿水平,可作为选择性治疗方法㊂②R A S阻滞剂的应用:对于尿蛋白ȡ1g/d㊁C K D1~3b期的I g A N患者推荐使用R A S阻滞剂;对于尿蛋白0.5~1.0g/d的I g A N 患者,R A S阻滞剂可作为选择性治疗方法㊂③非皮质类固醇的应用指南:建议可将双嘧达莫㊁盐酸地拉齐普和鱼油作为选择性治疗方法㊂2.3.3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症(f o c a l s e g m e n t a l s c l e r o s i n gg l o m e r u l a rd i s e a s e,F S G S) F S G S是导致成人终末期肾病的常见病因之一㊂为了研究I g M 和C3在原发性F S G S患者肾小球内沉积的临床特点和病理意义,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的赵明辉带领团队进行了一项大样本的回顾性研究[18],该研究回顾性地纳入2004-2014年10年间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经肾活检证实的106例原发性F S G S患者进行研究(包括47例N O S型,38例顶端型,21例细胞型)㊂使用中国人群矫正的肾脏病的饮食调整(M D R D)公式计算估测的肾小球滤过率(e G F R)㊂治疗方案均为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包括环磷酰胺㊁环孢素A和他克莫司)㊂将伴有I g M/C3沉积的患者和不伴有I g M/C3沉积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预后进行比较㊂研究发现仅仅在伴I g M沉积的患者中发现有C3和C1q沉积㊂伴I g M 肾小球内沉积的患者更年轻,血清I g M水平更高,肾活检时的肾小球滤过率水平也更高㊂伴C3沉积的患者中肾小球硬化性损害的比例显著增高㊂虽然在长达58.9个月的中位随访时间里,两组接受了差不多相似的免疫抑制治疗,但是I g M伴随C3双沉积的患者难治性病例(对激素治疗无反应或激素依赖)的比例高于I g M沉积或不伴I g M沉积的患者㊂多因素分析明确了I g M伴随C3的双沉积是难治性患者的一项独立危险因素㊂总之,本研究的结果发现伴有I g M和C3双沉积的原发性F S G S患者显示出对治疗的应答率不佳,并且肾脏结局较差,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但该结果提示I g M和C3沉积可能通过激活补体参与了疾病的进展㊂2.3.4淀粉样变该病是由于淀粉样蛋白沉积在细胞外基质,造成沉积部位组织和器官损伤的一组疾病,可累及包括肾㊁心脏㊁肝㊁皮肤软组织㊁外周神经㊁肺㊁腺体等多种器官及组织㊂在该病的流行病学方面,刘志红院士的研究团队发现系统性轻链(A L)型淀粉样变性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其占英国淀粉样变性诊断患者的65%,而在中国这一比例则高达93%[19]㊂中国发病的男女比例高于西方国家(2ʒ1v s1.3ʒ1)㊂中国患者的水肿发生率与西方患者相比升高2倍,而肾脏受累的比例则更高㊂在治疗方面,中国系统性淀粉样变性协作组在借鉴了近年来国际指南的基础上结合国内的临床实践在2016年公布了中国‘系统性轻链型淀粉样变性诊断和治疗指南“[20]㊂该指南从疾病定义分类㊁诊断标准㊁鉴别诊断㊁疾病危险分层㊁预后判断及治疗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阐述㊂以硼替佐米为主的化疗方案可作为新确诊和复发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其中以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和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是临床最常用的两种方案㊂以来那度胺为主的化疗方案虽然对A L型淀粉样变性有一定的疗效,但毒性较明显,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血细㊃711㊃‘临床荟萃“2017年2月5日第32卷第2期 C l i n i c a l F o c u s,F e b r u a r y5,2017,V o l32,N o.2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肾内科-吲哚布芬科室会.pptx

肾内科-吲哚布芬科室会.pptx目录一、CKD血栓预防的临床现况二、吲哚布芬“双抗”作用机制三、吲哚布芬用于CKD血栓预防的临床价值目录一、CKD血栓预防的临床现况二、吲哚布芬“双抗”作用机制三、吲哚布芬用于CKD血栓预防的临床价值不同分期CKD患者均是高缺血事件易发人群2009~2010年全国慢性肾脏病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中国>18岁成年CKD总患病率为10.8%,推算中国约有1.2亿慢性肾脏病患者。
CKD-NET年度报告显示:27.8%的住院CKD合并CVD,高于全部住院患者17.2%的CVD患病率;其中冠心病最常见(17.7%),其次是心衰(13.0%)和脑卒中(9.2%)。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8》概要.中国循环杂志,2019,34(3):209-220.NS患者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栓塞风险均显著升高纳入298名原发性和继发性NS患者的研究发现,平均随访10±9年。
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年发生率为1.02%,在观察的前6个月显著升高(9.85%);静脉血栓栓塞的风险与蛋白尿/血清白蛋白比值强烈相关。
动脉血栓事件的年发生率为1.48%,在观察的前6个月显著升高(5.52%);糖尿病(7.08%vs0.82%在非糖尿病人群中)、性别、高血压、吸烟、既往动脉血栓栓塞事件和eGFR是动脉血栓栓塞的最佳预测因子。
年发生率(%)血栓事件类型BakhtawarK,etal.Circulation,2008117:224–230抗血小板/抗凝治疗有效预防NS患者发生血栓纳入143例预防性抗血小板/抗凝治疗的NS患者,其中MN58例,MCD45例,FSGS40例,随访中位数为154周;血白蛋白<2.0g/dl患者接受预防性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依诺肝素20mgQD皮下注射3月)→华法林(INR目标值为1.5-2 .5);血白蛋白2.0-3.0g/dl患者接受阿司匹林治疗:75mgQD接受预防性抗凝或抗血小板治疗1周以上的患者无DVT事件发生; 1例患者(0.69%)出现消化道出血;2例患者(1.40%)出现了隐匿性胃肠道出血。
提高病案归档率持续改进项目【肾内科】--ppt课件

88% 50%
2日归档率 7日归档率
实际值8月
通过对比,深入理解当前存在问题与改进目标之间的差距。
提高病例归档率迫切性
➢三甲复审标准 ➢提高病历质量需要 ➢增强法律保护意识
PDCA的四个阶段 八个步骤
四个阶段
八个步骤
第一阶段P计划:
根据任务的目标和要求,制 定科学的计划
1、检查质量现状,找出存在问题 2、查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3、找出主要原因 4、针对主要原因,定出具体实施计划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流程不合理? 制度不完善? 制度执行不到位? 科主任召集科室QC小组等人员召开会议,讨论 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作好记录(头脑风暴法)
2、查出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
分析归档率低的原因(鱼骨图)
管理因素
奖惩措施不到位
其他因素:医嘱单未及时打印
培训不到位
首页填写故障多
其他科室病历未签字
改进病历归档流程
病人出院
护士签 字审核
送质控科
主管医生 完成病历 书写
主治医生 审核签字
质控员督促 上级医师审 核签名
科室质控医生、 护士长
(或主班护士) 审核签字
科主任审核
5、贯彻和实施预定计划和措施
第三阶段C检查:检查计划实
施的结果与目标是否一致
6、检查预定目标执行情况
第四阶段A处理: 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
7、总结经验教训。成功的经验加以肯 定并适当推广、标准化,失败的教训加 以总结
8、遗留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管理循环
了解现状,为确立目标打基础
病
历
1、检查质量现状,找出存在问题
第二阶段D实施: 执行,实施计划
5、贯彻和实施预定计划和措施
慢性肾脏病门诊管理方案

安排Arrange
预约随访、电话随访,安排肾病营养师、护 士适时介入
持续改进
项目工具
慢性肾脏病营养治疗项目书 营养评估工具(软尺/皮褶尺/握力器/
体重称/营养评估量表)
食物模型 展示柜 营养治疗门诊展板 营养治疗门诊临床路径挂图
肾科医生转介表 患者档案手册 营养治疗门诊处方模板 肾病云平台管理软件 三天饮食记录本 营养治疗相关PPT 营养治疗指导手册(医护) 患者宣教手册
(1)全天食物量: 主食________克 肉类_______克 鸡蛋________克 奶类_______克 水果________克 菜__________克 其它________克 烹饪油_____克
主食替代治疗:
□普通大米______克 □麦淀粉______克 □W0868大米_______克 □极低蛋白大米0.3%________克 □低蛋白面条/河粉_________克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
↓ 量身定制慢病管理方案(CKD医生、护士)
↓ 1、饮食指导(制定营养治疗计划及处方营养治疗医嘱),患者实施营养治疗方案/完成家庭健康监测:上传生化数据、三天饮食记录、
血压、血糖等) 2、用药指导 3、运动指导 4、心理辅导 ↓ 阶段评估 ↓ 定期复诊
患者评估内容
评估内容
一、实验室检查:血常规、生化检查、炎症状态、铁代谢、心功能、
贫血、传染病指标、尿液检查等
二、人体测量项目:身高、体重、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握力 三、饮食回顾: 首次食物- 频率法 第二次-三天饮食记录表 四、营养量表评估: SGA主观全面评定法 五、心理量表评估: SCL-90问卷-评分
营养摄入诊断和营养状况诊断
•营养摄入诊断: □能量摄入不足 □能量摄入过量 □蛋白摄入不足 □蛋白摄入过量 □优质蛋白摄入比不足 □非优质蛋白摄入过量 □能量-蛋白摄入不足 □磷摄入过量
2016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肾内科学多项选择题

2016医学高级职称考试肾内科学多项选择题<题干>下列哪项是肾脏合成分泌的激素A.肾素B.前列腺素C.1-α羟化酶D.醛固酮E.促红细胞生成素<答案>【A、B、C、E】<题干>肾小球滤过率与下列哪项因素有关A.血压的波动B.肾血流量C.滤过膜的通透性D.滤过面积E.有效滤过<答案>【B、C、D、E】<题干>因肾单位数量减少造成的肾衰,剩余功能肾单位代偿的结果,下述哪项正确A.肾小球滤液的形成高于正常B.肾小管重吸收及分泌功能高于正常C.尿液生成的数量高于正常D.会出现矫枉失衡E.以上均不对<答案>【A、B、C、D】<题干>尿浓缩功能与哪些相关A.远曲小管和集合管上皮细胞吸收功能B.ADH调节作用C.肾髓质高渗区的存在D.醛固酮调节作用E.以上均不是<答案>【A、B、C、D】<题干>乳糜尿在下述哪种疾病中常见A.丝虫病B.腹腔结核C.腹腔肿瘤D.胸腹部手术E.慢性肾炎<答案>【A、B、C、D】<题干>关于肾小球肾炎的叙述,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是引起肾衰竭的最常见原因B.是一种以增生为主的炎症C.年龄越小,预后越差D.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E.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答案>【A、B、D、E】<题干>有关尿FDP测定的临床意义中,下列哪项正确A.尿FDP增高说明肾脏局部有纤维蛋白溶解过程B.肾小球肾炎比肾盂肾炎阳性率高C.微小病变型尿FDP增高不明显D.狼疮性肾炎活动期尿FDP明显增高E.肾移植后急性排异时尿FDP增高<答案>【B、C、D、E】<题干>糖皮质激素治疗肾小球肾病,其主要机制是A.抑制免疫反应过程B.抑制炎性反应,降低基底膜通透性C.抑制醛固酮分泌D.抑制肾素产生E.以上都是<答案>【A、B、C】<题干>关于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说法哪种正确A.良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常伴随出现高血压眼底病变及心、脑并发症B.控制高血压是延缓肾损害进展的关键C.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可见小动脉凝固性坏死D.恶性小动脉性肾硬化症的血管切面呈“洋葱皮”样外观E.病程的进展很迅速<答案>【A、B、D】<题干>类风湿关节炎可以出现哪些抗体阳性A.类风湿因子B.抗角蛋白抗体C.抗DNP抗体D.抗CCP抗体E.抗核周因子<答案>【A、B、D、E】<题干>类风湿关节炎诊断标准包括下列哪项内容A.类风湿结节B.晨僵≥1小时C.3个或3个以上的关节肿,至少持续6周D.类风湿因子E.双膝关节积液<答案>【A、B、C、D】<题干>影响原尿生成因素A.肾小球滤过膜面积B.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C.有效滤过D.肾小管再吸收量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A、B、C】<题干>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特点是A.肾小球内有链球菌菌栓B.多见于儿童C.肾小球毛细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D.蛋白尿E.上皮下有驼峰状沉积物<答案>【B、C、D、E】<题干>关于清蛋白尿,正确的A.尿镜检白细胞>5个/HP为增多B.尿沉渣大量变性白细胞是脓尿C.低渗尿和碱性尿白细胞易破坏D.尿白细胞增多和细菌培养(+)可确诊肾盂肾炎E.尿中正常蛋白大于150mg<答案>【A、B】<题干>肾小球滤过膜包括A.毛细血管内皮B.基底膜C.囊上皮脏层D.系膜细胞E.以上均不正确<答案>【A、B、C】<题干>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病人尿的改变是)A.管型尿B.脓尿C.血尿D.蛋白尿E.少尿<答案>【A、C、D、E】<题干>急性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表现的病变特点是A.肉眼观是大红肾B.内皮细胞和系膜细胞增生C.肾小球见中性白细胞浸润D.电镜下见驼峰状致密物沉E.免疫检查呈连续线状荧光<答案>【B、C、D】<题干>肾病综合征包括A.尿蛋白大于3.5g/dB.血浆清蛋白低于30g/LC.水肿D.高血压E.以上都是<答案>【A、B、C】<题干>全身急性感染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下列哪些是正确的A.都是由细菌.病毒或其毒素直接侵犯肾脏引起的间质性炎症B.肾间质可见局灶性或弥漫性炎症C.有全身急性感染症状及肾脏损害的表现D.中段尿培养可无细菌生长E.治疗原则为积极治疗全身感染,适当给予糖皮质激素<答案>【B、C、D、E】<题干>慢性间质性肾炎的常见病因包括A.微生物感染B.药物C.免疫性疾病D.有效循环血容量不足E.代谢性疾病(如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低钾血症)<答案>【A、B、C、E】<题干>急性肾盂肾炎患者尿培养细菌可出现假阴性,这是由于A.5天内使用了有效的抗菌药物B.尿频、尿急使尿在膀胱停留时间过短C.留取中段尿时,不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D.取尿标本后,常温2小时才培养E.以上都不是<答案>【A、B】<题干>ARF出现下列哪些情况时应选择透析疗法A.急性肺水肿B.血肌酐升高>176.8μmol/(1·d)C.血钾上升>1mmol/(1·d)D.二氧化碳结合力<13mmol/LE.少尿4天<答案>【A、B、C、D、E】<题干>血钾超过6.5mmol/L,心电图表现为QRS波增宽时的正确处理是A.50%葡萄糖加普通胰岛素10U缓慢静注B.5%碳酸氢钠100~200ml静点C.10%葡萄糖酸钙20ml快速静脉注射D.口服离子交换树脂E.单纯血液超滤<答案>【A、B、D】<题干>诱发慢性肾衰竭尿毒症发生的原因包括A.肾毒性药物B.急性呕吐、腹泻C.感染D.水、电解质紊乱E.贫血<答案>【A、B、C、D、E】<题干>肾性贫血的原因包括A.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减少B.红细胞生存时间缩短C.尿毒症毒素对骨髓的抑制D.厌食、腹泻等原因使造血原料不足E.以上都不是<答案>【A、B、C、D】<题干>下列关于类风湿因子说法正确的是A.在某些正常人类风湿因子可以出现低滴度阳性B.其滴度与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严重性无关C.是属于IgM型的自身抗体D.在某些慢性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的患者血清中可出现阳性E.类风湿因子阴性可以排除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答案>【A、D】<题干>弥漫性结缔组织病除了有风湿病的慢性病程.肌肉关节病外还具有以下特点A.属于自身免疫病B.以血管和结缔组织慢性炎症的病理改变为基础C.病变累及多个系统D.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的临床谱和预后差异甚大E.对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有一定反应<答案>【A、B、C、D、E】<题干>下列哪项是系膜组织的作用A.修补基膜B.调节滤过率C.调节水解电解质平衡D.清除异物和废物E.起支架作用<答案>【A、B、D、E】<题干>肾功能试验下述哪项正确A.菊粉清除率可准确代表肾小球滤过率B.对氨马尿酸清除率是测定肾小管数量和质量的指标C.酚红排泌试验可大致反应近曲小管的重吸收功能D.血尿素氮和血肌酐主要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E.血液pH测定可反映肾小管调节酸碱平衡功能<答案>【A、B、D、E】<题干>尿蛋白定性,正确是A.尿蛋白+,约300mg/LB.尿蛋白++,约500mg/LC.尿蛋白+++,约3g/LD.尿蛋白+++,约10g/LE.尿蛋白+++,约8g/L<答案>【A、C】<题干>关于功能性蛋白尿正确的是A.可由剧烈活动、发热、受寒和体位等因素引起B.肾小球通透性增加C.有肾血管痉挛或充血D.尿蛋白定量不超过0.5g/24hE.尿蛋白定性常为+~++<答案>【A、B、D、E】<题干>肾性高血压按机制分A.容量依赖B.肾血管性C.肾素依赖D.肾实质E.肾缺血性<答案>【A、C】<题干>下列病变中不属于肾小球肾炎基本病理改变的是A.肾小球细胞增多B.肾小球内中性粒细胞浸润C.间质血管扩张、充血,肾间质内炎细胞浸润、脓肿形成D.基膜增厚和系膜基质增多E.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答案>【C、E】<题干>肌红蛋白尿是A.肌肉痛痉挛后数小时B.挤压综合征后C.心梗后D.原发性肌肉疾病E.肾脏疾病<答案>【A、B、C、D】<题干>下列关于肾锥体的叙述请指出何者是正确的A.肾锥体位于肾髓质B.肾锥体含有肾小球C.肾锥体具有集合管D.肾锥体将尿液排空到肾盏E.肾锥体位于肾皮质<答案>【B、C、D】<题干>急性肾小球肾炎多见于下列何种细菌感染后A.葡萄球菌B.肺炎双球菌C.链球菌D.伤寒杆菌E.变形杆菌<答案>【C、D】<题干>以下哪项是IgA肾病的临床表现A.无症状性尿异常B.高血压C.肉眼血尿发作D.肾病综合征E.以上都不是<答案>【A、B、C、D】<题干>关于低血钾型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的发病机制,下列哪种说法正确A.由远端肾小管酸化功能障碍引起B.管腔与管周液间无法形成高H+梯度C.肾小管上皮细胞H+泵衰竭D.肾小管上皮细胞通透性异常使泌入腔内的H+主动扩散至管周液E.以上都不是<答案>【A、B、C】<题干>下列哪项是急性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A.患侧腰胁痛或腹痛B.血尿和蛋白尿C.肾功能异常D.肾性糖尿E.高血压<答案>【A、B、C】<题干>有时尿菌落计数是假阴性结果,这是因为A.近来用过抗菌药物B.饮水不够C.尿在膀胱内停留不够6小时D.留尿标本时,没有充分清洁外阴E.以上都是<答案>【A、C】<题干>关于缺血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的发病机制中,下列哪一种说法正确A.肾血浆流量下降,肾内血流重新分布B.肾小管上皮脱落,管腔中管型形成C.肾小管上皮细胞代谢障碍D.一氧化氮产生过多,内皮素产生相对过少E.以上都是<答案>【A、B、C】<题干>男,34岁,为急性肾小管坏死少尿期,全身水肿,双肺底有湿性啰音,呼吸26次/分,心率120次/分。
肾内科治疗中持续血液净化的作用研究

肾内科治疗中持续血液净化的作用研究发表时间:2016-07-14T11:10:49.34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8期作者:熊芳[导读] 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持续血液净化,可提高治疗效果,帮助缓解患者病情降低死亡机率。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河南平顶山 467000摘要:目的探究在肾内科中进行持续血液净化的应用效果。
方法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0例,实验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持续血液净化,对照组仅行常规治疗。
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各项生化指标变化。
结果对比两组BUN与Scr,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临床疗效95.00%与对照组临床疗效80.00%对比,明显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持续血液净化,可提高治疗效果,帮助缓解患者病情降低死亡机率,还可改善患者血BUN与Scr等生化指标,值得临床应用于推广。
关键词:急性肾功能衰竭;血液净化;临床效果在肾内科中急性肾功能衰竭属于常见疾病,其发病原因较多,病死率极高,因此及时有效的临床治疗十分重要,如患者未得到及时的救治,对其生命安全影响巨大。
在临床中,持续血液净化一直被应用于肾内科疾病的治疗中,且效果日益显著[1]。
本次研究为探究持续血液净化应用于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中的效果,选取8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取得结果较好,现阐述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将我院2014年10月至2015年12月接收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将其分为2组,每组40例,实验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8~71岁,平均年龄(57.23±1.34)岁;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7~70岁,平均年龄(57.19±1.36)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对比,统计学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分组研究价值。
新型标准肾镜联合微造瘘经皮肾镜术一期双通道治疗复杂性肾结石(附46例报告)

资料 , 单侧 肾结石 3 , 9例 双侧 肾结石 7例 , 铸型 肾结石 2 1例 , 多发性 肾结石 1 5例 , 结石直径 2 5~ . m, . 6 5c 有开放 性
4 6例 中 一 期 双 通 道 均 成 功 建 立 , 术 时 间 6 手 0~10r n 平 均 10 mn 术 中 出血 5 5 i, a 0 i, O~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液者 6例。完全 铸型 肾结石 1 , 5例 部分 铸型结 石 2 。结 石 6例
直径 < . m者 5例 ; 2 5e 结石直径 >2 5Cl 4 . n 者 1例 。结石最 大 者为 6 5c 5 0c 。患 肾重度积水并感染 4例 , . m× . i n 中段尿 培养 阳性 , 均为大肠 埃希 氏 菌 , 中 1例 并发 肾积脓 。曾行 E WL 其 S 治疗史者 l , 肾有开放性取 石史手术 3例 , 4例 患 5例有 不 同程 度 的肾功能不全 。合并糖 尿病 4例 , 合并高血压 3例 。 12 治疗 方法 : . 采用连续硬脊膜外 腔麻醉或 全身麻醉 , 先截石 位 患侧输 尿管镜 下逆行插 管置 F 5输尿 管导 管 , 留置气 囊尿 管 并 固定 。合并有 患侧输尿 管结 石者行输尿 管镜气压 弹道碎石 , 先将输尿管结石 清除或送 回肾盂 , 再放 置输尿 管导管 。监测 患 者血压 , 取俯卧位 , 腹部 垫高使 背部 成一平 面 。穿 刺前 助手 自 输尿管导管逆行注入 无菌 生理盐水 形成 “ 人工 肾积水 ” 。根据 结石 的位置及积水情 况 , 超引导 下或结 合 肾 c 彩 T三维重 建 图
管 , 后根 据术 中 出血 情 况 决 定 是 否 夹 闭 肾造 瘘 管 。术 后 术 3 5d复 查 K . UB或 彩 超 , 情 况 行 二 期 取 石 、 S 视 E WL或 拔 除
肝肾功能新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课件

肝肾功能新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
胱抑素C生物性状
胱抑素 C 的生理学特性
自由通过肾小球基底膜,
在近端的肾小管出现 分
子
量
低
,
肾小管重新吸收
肾小管不分泌
带
并完全代谢
正
电
荷
是反映肾小球滤过率的理想内源性指标
11
肝肾功能新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
代谢特点:
❖ 产生速率恒定,不受年龄、性别及营养状态的影响; ❖ 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无肾小管分泌; ❖ 在近曲小管能全部被吸收; ❖ 吸收后被完全降解,不再进入血循环。
2009年北京市科委科技重大项目“慢性肾病诊治关键 技术研究”
5
肝肾功能新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
我院现有的肾功能检验项目存在的硬伤 (一) 肾小球早期损伤不灵敏
❖ 肾脏有强大的贮备能力。肾小球病变时,一部分肾小球破坏,滤
过面积减少,肾小球滤过率可明显下降,如余下的肾单位能排出日常机体所产生的尿素和肌酐等代谢产物,血浆中这些物质浓 度变化不大。只有当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正常的50%以下时,血浆中尿素及肌酐浓度才出现增高 。
17
肝肾功能新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18
肝肾功能新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
视黄醇结合蛋白(RBP)
RB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低分子量的亲脂载体蛋 白,为血液中视黄醇(维生素A)的转运蛋白。
RBP广泛分布于人体血液、脑脊液、及其他体液 中。
19
肝肾功能新项目在临床中的应用
生理功能
❖RBP由肝脏合成,血液中RBP主要以视黄醇、前 白蛋白结合的复合物形式存在,当复合物中视黄 醇与靶细胞结合后,RBP便与前白蛋白分离,游 离的RBP可以从肾小球滤过,其中99.9%经肾近 曲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并被分解为氨基酸,供组 织利用,尿RBP 排泄量甚微。
2016肾内科新项目ppt课件

9
• 分管院长及医务部、护理部对学科建设的实施进行监督。
10
学科建设重点项目安排 • 开展时间:2016.1.1-2016.12.31 • 责任人:刘莉华
协作人员:马胜银,高军,宫峰 • 完成例数30例/年以上
11
市场前景 • 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10%,我院目前透析患者198例,其中80%患
出现并发症的诊断治疗是经济社会效益增长点。 • 7.肾小球功能(肌酐清除率、尿蛋白分析、SPECT)检查:肌酐清除率、尿
蛋白分析已常规开展, SPECT代价高,检查病例数少,市场价值有限
5
我院开展情况(续) • 8.肾小管功能(浓缩等)检查:未开展,与检验科联系开展,可增加经济效
益。 • 9.肾脏活检(经皮与直视)及肾组织的病理检查(光镜或电镜及免疫病理):
者行动静脉内瘘术,每人均可能出现一次或数次内瘘栓塞、狭窄、动脉瘤等 并发症。解决这些并发症,需行复杂内瘘重建。
12
社会效益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目前由于技术及设备改善,患者生
存率明显延长,但血液透析生命线“血管通路”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故解 决了血管通路问题就增加患者生存机会。同时给周边地入预计10000元,年收入预计25万元。
14
敬请指导!
15
肾活检已开展,肾组织病理检查外送。
6
代表学科水平的项目 • 申请新技术:
复杂内瘘的重建与维护
7
专业学科的贡献 • 提高医院知名度 • 不进则退,未来评价肾内血透的水准
8
先进性论述 • 周边地区开展情况:尚未开展对于血管条件差、狭窄内瘘手术,包括灵璧、
项目名称基于脏痿病证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疾病中医诊疗技

项目名称:基于脏痿的病证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疾病中医诊疗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提名者: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提名意见:该项目基于脏痿的病证结合防治慢性肾脏疾病中医诊疗技术研发与临床应用,项目的合作单位包括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南充中心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成都医学院。
中医用脏痿定义组织及内脏的萎缩和功能减退,樊均明教授项目组提出了中医“肾痿”病微癥结病机的本质是肾纤维化,并就“肾痿”的病机特点,理法方药进行了系统研究,并深入探讨炎症和纤维化的致病机制,发现了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炎症及其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有力证据,并以此为基础探索了多种重要复方和单体对肾脏病炎症和纤维化的抑制作用,为中医药防治肾脏疾病的诊疗技术研发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基础。
在前期基础研究之上,项目开展了多种中医药干预肾脏疾病的临床研究,为中医药的推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项目组在研究过程中,已先后发表SCI论文48篇,累计发表中英文论文205篇,授权发明专利2项,在本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共培养硕士研究生80余名,博士研究生20名,博士后5人。
我们认为,该项目对中医药防治肾脏疾病的诊疗技术研发及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为我国肾脏疾病的临床治疗奠定了理论和应用基础。
提名该项目为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慢性肾脏疾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疾病。
肾纤维化是各种肾脏疾病进展的共同机制,缺乏有效的延缓和治疗方法。
目前研究证实,肾脏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肾病发展为终末期肾病所必经的肾脏病理变化途径,且炎症反应贯穿于肾脏纤维化的全过程。
项目组结合现代医学技术发掘中医药抑制肾脏疾病炎症和纤维化的潜力和机制,以此进行急慢性肾病的防治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开创性的成果。
1.国内外率先发现肾脏炎症和纤维化的新机制团队研究发现,TGF-β1是一种能够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能表达α- 平滑肌肌动蛋白的肌成纤维细胞转分化的关键介质,为肾纤维化相关的慢性肾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低温高钠透析新技术新项目模版

低温高钠透析新技术新项目模版引言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透析疗法已成为处理肾衰竭的重要手段。
然而,传统的透析技术存在一些缺点,例如细胞膜受损、透析效果不佳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引入了低温高钠透析新技术,在本文中将详细介绍该技术以及我们的新项目计划。
低温高钠透析技术简介低温高钠透析技术是一种利用高钠环境下低温运行的透析方法。
该技术通过将体外透析环境的钠离子浓度提高到较高水平,同时将透析温度降低,从而改善透析效果并减轻对细胞膜的损伤。
优点•提高透析效果:高钠环境下,透析液中的溶质浓度梯度更高,可增加透析物质的转运速率,提高透析效果。
•降低细胞膜损伤:低温环境可减缓细胞膜的代谢活动,并减少细胞膜受损的可能性。
•提高患者舒适度:低温透析可以缓解患者出现的不适感,改善透析过程的体验。
低温高钠透析新项目计划我们计划开展一项新的研究项目,旨在进一步验证低温高钠透析技术的有效性,并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项目目标•验证低温高钠透析技术的临床效果。
•推动该技术在肾衰竭治疗领域的应用。
•提高透析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项目步骤步骤一:实验室研究1.设计实验:制定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组和对照组。
2.实施实验:在实验组中应用低温高钠透析技术,对照组使用传统透析技术。
3.结果分析:评估透析效果、细胞膜损伤程度等指标。
步骤二:临床试验1.患者招募:招募符合入选标准的肾衰竭患者。
2.分组设计:将患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3.透析治疗:实验组应用低温高钠透析技术,对照组使用传统透析技术。
4.数据收集:收集透析治疗前后的相关指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
步骤三:数据分析与结果呈现1.数据统计: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呈现:通过图表和文字形式呈现实验和临床试验的结果。
预期效果及应用前景我们预期该研究项目将验证低温高钠透析技术在透析治疗中的优势,进一步推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该技术的成功应用将改善透析治疗的效果,减轻患者的痛苦,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院开展情况(续)
• 8.肾小管功能(浓缩等)检查:未开展,与 检验科联系开展,可增加经济效益。 • 9.肾脏活检(经皮与直视)及肾组织的病理 检查(光镜或电镜及免疫病理):肾活检 已开展,肾组织病理检查外送。
代表学科水平的项目
• 申请新技术:
复杂内瘘的重建与维护
专业学科的贡献
• 提高医院知名度 • 不进则退,未来评价肾内血透的水准
我院开展情况
•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 :已经常规开 展 • 2.肾小管-肾间质性疾病的诊治:需要临床+ 病理诊断,病例数较少 • 3.继发性肾脏病的诊治:已常规开展 • 4.肾性高血压的诊治:已常规开展
我院开展情况(续)
• 5.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与非透析治 疗 :已常规开展 • 6.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 过、血浆置换) :已常规开展,出现并发 症的诊断治疗是经济社会效益增长点。 • 7.肾小球功能(肌酐清除率、尿蛋白分析、 SPECT)检查:肌酐清除率、尿蛋白分析 已常规开展, SPECT代价高,检查病例数 少,市场价值有限
先进性论述
• 周边地区开展情况:尚未开展对于血管条 件差、狭窄内瘘手术,包括灵璧、泗县、 萧县、砀山、淮北、濉溪及蒙城等。 • 先进性:包括第2次,第3次内瘘重建,高 位内瘘成形及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 目前省内蚌医附院、安医附院、省立医院 等三甲医院尚未完全开展。
• 分管院长及医务部、护理部对学科建设的 实透析治疗, 目前由于技术及设备改善,患者生存率明 显延长,但血液透析生命线“血管通路” 会出现不同的并发症,故解决了血管通路 问题就增加患者生存机会。同时给周边地 区患者带来希望!
经济效益
• 每例次入院总收入预计10000元,年收入预 计25万元。
敬请指导!
2016年肾内科学科建设 计划书
肾内科
马胜银
如何确定16年学科建设及专科特色
• • • • • 三级医院技术项目 我科的技术项目开展情况 代表国内先进学科的技术项目 我院肾内科适合的技术项目 另辟蹊径?
三级技术项目
• • • • • • 1.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诊治 2.肾小管-肾间质性疾病的诊治 3.继发性肾脏病的诊治 4.肾性高血压的诊治 5.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诊治与非透析治疗 6.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血液滤过、血浆置 换) • 7.肾小球功能(肌酐清除率、尿蛋白分析、SPECT)检查 • 8.肾小管功能(浓缩等)检查 • 9.肾脏活检(经皮与直视)及肾组织的病理检查(光镜或 电镜及免疫病理)
学科建设重点项目安排
• 开展时间:2016.1.1-2016.12.31 • 责任人:刘莉华 协作人员:马胜银,高军,宫峰 • 完成例数30例/年以上
市场前景
• 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约为8%~10%,我院 目前透析患者198例,其中80%患者行动静 脉内瘘术,每人均可能出现一次或数次内 瘘栓塞、狭窄、动脉瘤等并发症。解决这 些并发症,需行复杂内瘘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