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新闻和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所属门类:文学一级学科名称:新闻与传播学专业代码:0503二、培养目标本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培养:1、能够在新闻与传播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
熟悉和了解党在不同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
2、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新闻与传播学的知识和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研究前沿和学术动态,善于对各种社会传播观念进行观察和思考,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
3、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专业精神。
坚守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健康开朗,积极进取。
三、研究方向(一)新闻学1、新闻史论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和变化,运用新闻学理论重点关注、考查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的媒介发展,特别是对中国民营大报的研究。
2、新闻业务系统掌握新闻采、写、编、评等业务理论和业务技能。
注重强化研究生综合报道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注重对名记者、特别是湖北省的名记者研究。
(二)传播学1、传播理论全面深入地掌握传播原理和方法。
注重对传播理论研究前沿的关注,注重对传播理论的发展及运用的跨学科性和交叉性研究。
尤其是对社会传播、政治传播、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2、传播实务全面学习和掌握有关传播实务的理论和技能。
注重强化研究生的创意策划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重点对广告传播、品牌传播、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考查和研究。
四、学习年限学制为三年。
第一、第二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三年是社会实践和撰写学位论文。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学生研修的总学分不得低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有:公共学位课为7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学位课)4门为8学分,二级学科专业课(研究方向课)2门为4学分。
选修课不低于9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
新闻与传播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课程体系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备注(开课单位)必修公共学位课0000A0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 36 1讲授讨论考试学校统一开设0000A001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182讲授讨论考试0000A0004第一外国语41081, 2讲授考试一级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学位课)0503B0005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2 54 1讲授讨论考查由培养单位按一级学科至少开设3门,不低于8 学分0503B0006媒介发展史研究 2 54 1讲授讨论考查0503B0003新闻报道研究 2 54 1讲授讨论考查0503B000420世纪经典广告思潮研究2 54 2讲授讨论考查二级学科专业课(研究方向课)新闻学0503C0009媒介文化批评 2 36 2讲授讨论考查由培养单位按二级学科开设2门,不低于4学分0503C001中国民营报业研究2 36 2讲授讨论考查传播学0503C0011政治传播研究 2 36 2讲授讨论考查0503C0012广告与媒介经济发展研究2 36 2讲授讨论考查专业3(此处可加行)选修综合素质课学校统一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相关培养单位开设本科课程选修课培养单位开设专业选修课0503E0009电视传播方法研究2 36 3讲授讨论考查培养单位开设0503E001新时期新闻思潮研究2 36 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11当代时政期刊研究2 36 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12 新闻媒介规制研究2 36 3讲授讨论实验考查0503E0013 广告与品牌传播研究2 36 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06 媒介产业发展研究2 36 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07 跨文化传播研究 2 36 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08 传播学研究方法 2 36 3讲授讨论实验考查补修补修课2门,不计学分,可选本科相关课程六、实践环节本学科学生的实践环节主要为:1、专业实习;2、教学实习;3、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4、学术交流。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新闻与传播理论与实践的高级专门人才,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观和人文社科基础,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品德修养,具备较强的新闻与传播的理论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能适应国家和地方决策、企事业单位发展和传媒行业发展的需要。
二、培养要求1.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研究方法技能,掌握新闻与传播的基本理论、基本常识和基本技能;2.具备良好的文化素质和人文基础,具备较强的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熟悉传媒产业形态和运行机制,了解当代国内外新闻与传播领域的最新发展;3.具备新闻传播领域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提出研究问题、制定研究方案、掌握研究方法和技术,具备新闻与传播的理论和实践的深造能力;4.具备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能够在新闻媒体、传媒企业、研究机构等单位从事新闻与传播的管理和创新工作。
三、培养内容1.学科基础课程:包括新闻学、传播学、文化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与方法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传播观的学习;2.专业核心课程:包括传媒经济学、媒介技术与应用、媒体与社会变革、媒介伦理与法律等专业核心内容的学习;3.专业选修课程:包括媒介管理、新闻采编、新闻写作、传播策划、新媒体运营等专业方向的选修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进行选择;4.实践环节:包括实践教学、社会实习、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5.科研训练:包括科研课程、科研项目参与等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科学研究的能力和素质。
四、培养方法本专业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包括课堂教学、案例教学、实践教学、讨论类教学等,以培养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团队合作和实际操作能力,鼓励学生参与学术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五、质量保证为了保证培养质量,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实践教学和科研训练,定期组织专业课程评估和教学质量评估,及时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
0503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研究生开始使用)一、专业学科、学制、学习方式一级学科名称:新闻传播学(代码:0503 )二级学科名称:新闻学(代码: 050301 )二级学科名称:传播学(代码: 050302 )学制:三年学习方式:全日制二、本学科情况介绍专业领域带头人及梯队人员情况:本一级学科现拥有教授9名,副教授10名;拥有博士学位者6名,另有3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
专业方向分为:舆情研究;影视与新媒体传播;媒介文化与批评;新闻生产和发展传播学。
各专业方向带头人分别为:王首程教授、戴剑平教授、纪德君教授、田秋生教授和徐晖明博士。
专业领域研究的特色优势:1、舆情研究主要关注党和政府的舆论应对以及大众舆论发展走势与规律。
目前已形成一支由3名教授领军的团队,先后承担了中宣部等多项委托课题,撰写分析报告逾800篇,带头人王首程教授是广东省委宣传部特聘舆情研究员,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9年公开表彰的优秀审读专家。
2、影视与新媒体传播主要研究全媒体发展背景下的媒介融合及其网络媒体的实践价值。
近年来,该方向启动了“影视传播系统研究”项目,重点研究流动性背景下各类媒介之间的交叉性、联动性和媒介发展的整体性。
带头人戴剑平教授是国内较早提出“整合影视”并倡议建立影视新学科的代表人物,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香港回归以来粤港两地电视剧的比较研究》在华语传媒研究领域内已引起高度关注。
3、媒介文化与批评侧重从大众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及其社会影响展开研究。
带头人纪德君教授是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省级)、第二、三届广州市思想战线优秀人才,第十二届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先进工作者,是广东省人文社科研究重点基地“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广州市人文历史研究基地研究员,长期致力于我国古代大众文化的生产与传播及其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丰厚。
4、新闻生产以跨学科方法研究媒介融合背景下市场化媒体的新闻生产。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503)适用学科:050301新闻学、050302传播学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新闻传播专业知识,了解学科的历史和现状;掌握本学科的学术发展方向和最新学术研究成果,具有独立从事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精通外语和计算机技能的复合型高级专业人才。
学位持有者可以在传播媒体、新闻机构和宣传出版部门从事特定的新闻传播工作,可以在高校从事新闻传播的教学和研究,也可以在企事业单位从事宣传和公共关系工作。
二、研究方向1.新闻传播理论与实践2.网络传播3.媒体与舆论4.平面媒体(出版)传播5.新闻传播史三、多年的学习基本学制为2年。
四、授予毕业学分和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当修满至少30学分,其中课程学分27学分,包括学校开设的公共学位必修课7学分、专业基础课不少于6学分(三门课)、专业主干课不少于6学分(三门课)、发展方向课不少于8学分,开题报告与学位论文3学分。
修满上述学分、学位论文进行的各个环节符合要求、学位论文取得合格成绩,授予文学硕士学位。
五、培训模式1.以二级学科为基本培养单位,采取集体培养与导师负责相结合的方式。
新生入学第一个月内完成师生互选。
2.课程学习以一级学科专业基础课程和二级学科专业主干课程及发展方向课程为基础习为主,辅之以其他专业的课程或全校公选课程、经典文献阅读。
根据本专业确定的经典文献阅读书目、按照考核要求提交至少2份读书报告。
3.学术活动。
答辩前,硕士研究生应当在省级以上出版物(含省级出版物)上发表至少一篇(含一篇)本专业的学术论文,并作为第一作者署名;或者作为主旨发言人在学院的硕士演讲厅做学术报告。
在书博演讲厅参加10场以上的学术讲座(一位主旨演讲人相当于5场讲座)。
六、课程学习1.课程和学分要求新闻传播学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一)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课程类别公共100020001001基础课100020001002-x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外国语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第二学期第一学期学时学分备注603804需从4门课程中选择2门第二学期104020212001104020802001语言文化哲学新闻理论研究西方传播学中外新闻传播史研究传播学研究方法论第一学期第一学期第一学期第一学期第一学期第一学期402402402402402402需至少选择3门共不少于6学分的课程,其中含一门2学分的研究方法类课程学科基础课104020802002104020802021104020802021104020802021(二)专业课程和发展方向课程课程类别专业104020803001新闻传播与舆论研究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开课学期学学时分备注第一学期402需选择3门共6学第一学期402分的课程第二学期402第二学期402需选择2门共4学或第三学主干课104020803002中外报纸编辑比较研究104020803003大众文化传播研究104020804001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专业方104020804003平面媒体传播研究104020804002网络传播研究期分的本专业方向课第二学期或第三学402程期第二学期或第三学402期第二学期或第三学402期第二学期或第三学402期第二学期或第三学402期发向展课方向课104020804004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104020804005文学传播研究104020804006新闻传播业务研究公选需选择2门共4学分的跨二级学科专业课程或全校公选课程课、跨专业课补修课程如果学生是具有相同学术水平或跨学科的硕士生,则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本学科的两门本科专业基础课和两门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本科专业基础课作为补充课程。
新闻传播学硕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硕培养方案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新闻传播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兼备国际视野和本土化特色的高级新闻传播人才。
毕业生应具备以下能力: 1. 深入理解新闻传播的理论与实践,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理论、
方法和技能进行新闻传播工作;
2. 具备较强的新闻采编、撰写和编辑能力,能够灵活应对新闻
传播工作的各种情境;
3. 具备较强的新闻传播策划和管理能力,能够有序地组织和管
理新闻传播工作;
4. 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交往能力,能够在跨文化环境
下进行有效的新闻传播工作。
二、培养要求:
1. 课程设置:本专业课程设置包括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程、新闻
采写与编辑、新闻传播策划与管理、跨文化交际等。
其中,新闻传播学基础课程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经济学、社会心理学等。
2. 实践教学:本专业注重实践教学,包括新闻采编实践、新闻
传播策划与管理实践、跨文化交际实践等。
3. 学位论文:学位论文要求毕业生运用所学新闻传播理论和方法,探究新闻传播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
三、毕业要求:
1. 修满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 具备较强的新闻传播理论和实践能力,能够胜任新闻传播相
关工作;
3. 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和国际交往能力,能够在跨文化环境下进行有效的新闻传播工作。
四、培养时间和方式:
1. 培养时间为3年;
2. 采取专业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3. 推行双导师制,既有学术导师,又有实践导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目标。
新闻和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与传播学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学科、专业名称及代码所属门类:文学一级学科名称:新闻与传播学专业代码:0503二、培养目标本学科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培养:1、能够在新闻与传播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
熟悉和了解党在不同时期的各项方针、政策,有较强的政治理论素养。
2、能够系统深入地掌握新闻与传播学的知识和理论,了解本学科的理论研究前沿和学术动态,善于对各种社会传播观念进行观察和思考,有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的实践应用能力。
3、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专业精神。
坚守职业道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健康开朗,积极进取。
三、研究方向(一)新闻学1、新闻史论全面系统地掌握中国新闻事业的历史发展和变化,运用新闻学理论重点关注、考查和研究中国近现代和当代的媒介发展,特别是对中国民营大报的研究。
2、新闻业务系统掌握新闻采、写、编、评等业务理论和业务技能。
注重强化研究生综合报道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注重对名记者、特别是湖北省的名记者研究。
(二)传播学1、传播理论全面深入地掌握传播原理和方法。
注重对传播理论研究前沿的关注,注重对传播理论的发展及运用的跨学科性和交叉性研究。
尤其是对社会传播、政治传播、跨文化传播的研究。
2、传播实务全面学习和掌握有关传播实务的理论和技能。
注重强化研究生的创意策划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重点对广告传播、品牌传播、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考查和研究。
四、学习年限学制为三年。
第一、第二年主要是课程学习,第三年是社会实践和撰写学位论文。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学生研修的总学分不得低于3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有:公共学位课为7学分,一级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学位课)4门为8学分,二级学科专业课(研究方向课)2门为4学分。
选修课不低于9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
新闻与传播学(新闻学与传播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计划表课程体系课程编码课程名称学分学时开课学期教学方式考核方式备注(开课单位)必修公共学位课0000A00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 36 1讲授讨论考试学校统一开设0000A0014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1182讲授讨论考试0000A0004第一外国语41081, 2讲授考试一级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理论学位课)0503B0005新闻传播学理论研究2 54 1讲授讨论考查由培养单位按一级学科至少开设3门,不低于8 学分0503B0006媒介发展史研究 2 54 1讲授讨论考查0503B0003新闻报道研究 2 54 1讲授讨论考查0503B000420世纪经典广告思潮研究2 54 2讲授讨论考查二级学科专业课(研究方向课)新闻学0503C0009媒介文化批评 2 36 2讲授讨论考查由培养单位按二级学科开设2门,不低于4学分0503C001中国民营报业研究2 36 2讲授讨论考查传播学0503C0011政治传播研究 2 36 2讲授讨论考查0503C0012广告与媒介经济发展研究2 36 2讲授讨论考查专业3(此处可加行)选修综合素质课学校统一开设跨学科选修课相关培养单位开设本科课程选修课培养单位开设专业选修课0503E0009电视传播方法研究2 36 3讲授讨论考查培养单位开设0503E001新时期新闻思潮研究2 36 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11当代时政期刊研究2 36 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12 新闻媒介规制研究2 36 3讲授讨论实验考查0503E0013 广告与品牌传播研究2 36 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06 媒介产业发展研究2 36 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07 跨文化传播研究 2 36 3讲授讨论考查0503E0008 传播学研究方法 2 36 3讲授讨论实验考查补修补修课2门,不计学分,可选本科相关课程六、实践环节本学科学生的实践环节主要为:1、专业实习;2、教学实习;3、社会调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4、学术交流。
新闻传播学(数字媒体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数字媒体方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闻传播学(数字媒体方向)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变得尤为重要。
本培养方案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而深入的数字媒体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培养适应未来媒体行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数字媒体理论数字媒体基础:深入了解数字媒体的起源、发展与趋势。
数字媒体与社会:分析数字媒体对社会发展、文化传播的影响。
数字媒体伦理与法规:掌握媒体伦理原则,了解相关法律法规。
二、媒体技术与实践数字媒体技术:学习数字内容制作技术,如视频剪辑、图像处理等。
媒体平台运营:掌握各类媒体平台的运营策略与技巧。
媒体项目实践:参与实际项目,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社交媒体运营社交媒体战略规划:制定有效的社交媒体传播策略。
内容创作与推广:学习创作高质量的内容,掌握内容推广技巧。
数据分析与优化: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持续优化社交媒体运营效果。
四、数据可视化与信息设计数据可视化基础:了解数据可视化原理与方法。
信息设计原则与实践:学习如何有效呈现信息,提升数据可读性。
数据可视化工具与技术:掌握常用数据可视化工具的使用。
五、数字广告与公关数字广告策划与执行:学习数字广告的策划、制作与发布。
公关策略与执行:了解公关原理,学习危机公关处理技巧。
广告与公关案例分析:通过对实际案例的剖析,提升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媒体伦理与法规媒体伦理原则与实践:强调公正、真实、尊重个人隐私等伦理原则。
媒体法律法规:解读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从业者的法律责任和义务。
媒体伦理与法规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对伦理和法规的实际应用能力。
七、跨文化传播文化差异与传播:分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传播特点和挑战。
跨文化沟通技巧:学习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技巧和方法。
国际传播案例研究:分析国际传播中的成功案例,提升跨文化传播能力。
八、学术研究方法学术研究基础: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和要求。
研究方法论:学习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 0503名称新闻传播学
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
二、培养目标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
总学分 36分
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 3 门共 7 学分专业(或专业基础)学位课必修 5 门共 10 学分
非学位课须修 7 门共 14 学分
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共 2 学分
论文选题(开题报告) 共 1 学分
学术活动共 1 学分
发表论文共 1 学分
五、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
工作量、考核方式)
六、学术活动(学术交流与学术报告)环节的基本要求(包括
次数、内容、考核方式)。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503)一、学科简介1.一级学科简介: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
本学科以人类社会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为对象,从不同维度研究不同形态和类型的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在性质上,兼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
本学科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而展开,在近些年,其研究视野和范围大大扩展,网络传播、媒介文化、数字传播、信息和文化产业等各个方面,已成为本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本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四个学科方向。
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科发端于1964年设立的新闻专业,1995年成立新闻与传播学院,1996获准设立新闻学硕士点,2000年获准设立传播学硕士点,2006年获准设立新闻学博士点、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
2001年、2006年新闻学科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11年新闻传播学科被遴选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
2.学科方向简介:新闻学:以新闻生产及传播,特别是职业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对新闻理论、新闻历史以及新闻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等业务进行全方位研究。
传播学:以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传播、交流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变迁,主要对传播理论、媒介文化和传播史进行研究。
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以广播电视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索广播电视与数字媒体传播的一般规律与独特性。
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以传播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学科基础,对广告传播理论、广告运作与管理、品牌传播以及传媒经济理论、传媒经济实务等进行研究。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培养具有独立开展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从事新闻传播领域实践活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要求掌握新闻传播领域基本知识,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掌握新闻传播实践基本规律,具有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掌握新闻传播研究的基本方法,具有开展专业研究的能力。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理论素养:具备扎实的新闻传播学理论基础,熟悉国内外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研究动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精神;
2.方法熟练:掌握新闻传播学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技巧,能够独立设计和完成科研项目,并能在实践中创新应用新方法;
4.团队合作: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组织管理能力,能够在跨学科、跨文化等多元团队中协调与合作;
5.国际视野:具备国际视野和文化交流能力,能够了解和应对国际新闻传播学发展的趋势和挑战。
二、培养要求
2.科研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包括独立或合作完成科研课题的设计、调研、数据收集与分析、论文撰写等工作。
学生还可以参与学院或社会单位组织的实践活动和实习。
3.学术交流:学生需要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学术活动,如学术会议、研讨会等,与学界和业界保持良好的沟通与交流。
此外,学校鼓励学生参与学术期刊的编委、审稿等学术活动。
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3
51
4
1
专业课
21092014
新闻传播业务前沿研究
3
51
4
1
21092015
高级新闻采写实务
3
51
4
1
21092016
大数据新闻研究
3
51
4
2
21092003
大众传播理论专题研究
3
51
4
2
专业方向课
21093013
经济新闻报道研究
3
51
4
3
经济新闻报道与策划方向
21093017
经济学前沿专题研究
培养目标
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能从事新闻、影视、网络与新媒体传播实务以及相关教学、科研工作的综合型人才。
1、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热爱新闻工作,掌握坚实的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熟练的业务能力和较强的理论研究能力。
3、能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文献资料。
社会实践
实习时间须达到四个月并获得实习单位的评语并提交报告
利用假期或由学院统一安排参加
教学实践
在导师带领下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学术训练
在专业课的本学期末提交论文作业
学位论文
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按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文件执行。
本学科主要文献、目录及刊物(选填)
序号
著作或期刊名称
覆盖专业简介及研究方向
覆盖专业简介
研究方向名称
专业名称(03):
新闻与传播
我校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现有专职硕士生导师14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0人,具有博士学位者10人;校外合作导师14人,全部具有高级职称和丰富的新闻媒体工作经验。近三年来本专业硕士学位点教师团队共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课题7项、教育部课题11项,出版《经济新闻报道研究》、《经济新闻报道》、《经济新闻评论》、《媒介营销》、《网络舆论:起因、流变与引导》、《拉斯韦尔的传播模式研究》、《媒介现象学》等多部专著及教材,并在重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在国内新闻与传播学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形成了以经济新闻、法制新闻和新媒体与文化传播为主要特色的科研和教学格局。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新闻传播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503名称新闻传播学一、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及学术队伍二、培养目标思想素质:应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比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优良的学风。
业务素质:掌握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实践技能,了解本领域的最新研究动态,具备在本学科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能力和水平。
能够从事新闻传播学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以及文化、宣传、新闻、出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程度的创新性和较高的学术性。
三、研究生课程学习及学分的基本要求总学分36分其中公共学位课必修3门共7学分专业(或专业基础)学位课必修5门共10学分非学位课须修7门共14学分必修环节:社会实践共2学分论文选题(开题报告)共1学分学术活动共1学分发表论文共1学分四、专业课程设置五、实践环节(社会实践)基本要求(包括时间安排、内容、工作量、考核方式)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可为本科教学实践,亦可以在教师下指导进行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1.教学实践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一次本科教学实践,内容包括课堂讲授及评改作业,原则上第二学年进行。
课前应认真备课,试讲后经教研室或指导老师同意方可正式讲授。
评改作业及辅导也须认真、细致和耐心。
教学实践须完成课堂讲授20学时或完成相当于助教一个月教学工作量的教学工作。
最后由指导老师考核,考核结果为通过和不通过两个档次。
2.社会实践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1—2次社会实践,原则上第二学年进行。
内容可根据专业方向需要,围绕课程及毕业论文安排到新闻单位实习或搞社会调查,时间约为一个月。
实践前,指导老师应与学生共同制定实践方案,硕士研究生应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完成方案规定的内容,实践完成后须并提交不少于3000字的有较高价值的调查报告。
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51
4
1
高级新闻采写实务
3
51
4
1
大数据新闻研究
3
51
4
2
大众传播理论专题研究
3
51
4
2
专业方向课
经济新闻报道研究
3
51
4
3
经济新闻报道与策划方向
经济学前沿专题研究
3
51
4
3
财经媒体与实务前沿
3
51
4
3
法制新闻报道研究
3
51
4
3
法制新闻报道与策划方向
法制前沿专题研究
3
51
4
3
法制媒体与实务前沿
3
51
第三学期(即研究生第二学年上学期)
社会实践
实习时间须达到四个月并获得实习单位的评语并提交报告
利用假期或由学院统一安排参加
教学实践
在导师带领下参加相关学术活动
学术训练
在专业课的本学期末提交论文作业
学位论文
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按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文件执行。
本学科主要文献、目录及刊物(选填)
Routledge
2014
考查
选读
37
Media and social inequality :innovations in community structure research
John C. Pollock
Routledge
2012
考查
选读
38
How television shapes our worldview :media representations of social trends and change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
2.个人学习计划 导师必须在研究生入学后一个月内指导研究生制定出研究生个人学习计划;应根据培养 方案要求并在综合考虑个人兴趣、发展需要基础上列出拟修读的课程、时间安排及要达到的 目标;结合本专业必读经典文献列出硕士研究生应文献书目、进度安排及达到的目标。个人 学习计划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完成,并提交学院备案。 补修课程要求:生源为同等学力或跨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在导师指导下确定 2 门本 学科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作为补修课程。补修课程不列入培养方案,但要列入硕士研究生个 人培养计划,只记成绩,不计学分。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提倡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实行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等相 结合的教学方式,充 分发挥研讨在促 进学生的 自主性学习 和研究性学 习中的作用 ,增强对 研究生创新 能力的培 养。
40 2 Ⅰ
178000MX302 广播电视新闻专题研究
40 2 Ⅰ
课程组 课程组 课程组 课程组 课程组 课程组
178000MX303
178000MX304
178000MX305
178000MX306
164000MX301
专业 主干课
164000MX302 164000MX003
新闻与传播心理研究 新媒体研究 视听媒体产业与文化研究 新闻传播史动态与方法 平面媒体传播研究 大众文化传播研究 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研究
二、研究方向
(一)新闻学 1.新闻传播史论研究 2.视听新闻实务研究 3.视听媒体传播研究 4.广告文化与营销研究 5.东北亚新闻媒介研究 (二)传播学 1.传播理论研究 2.平面媒体(出版)传播研究 3.新媒体传播研究 4.文化产业与文化传播研究 5. 新闻传播业务研究 6.文学传播研究
三、学制与学分
课程学习必须通过考核,成绩合格方可获得学分。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提倡以撰 写读书报告、文献综述、调查报告等形式加强过程考核,以考试或课程论文等形式进行期末 考核。除学科基础课《中外新闻传播史研究》采用闭卷考试方式之 外,其他课程由任课教师 自主选择考核方式。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oc
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新闻传播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Developing Plan for Master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代码0503)一、学科方向1. 050301 新闻学Journalism 2. 050302 传播学Communication 3. 0503Z1 广告学Advertising 4. 0503Z2 广播电视学Radio and Television二、学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
学习年限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5年。
全日制研究生如在学习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最多可申请提前半年毕业;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硕士生在第1-3 学期,用于课程学习,完成规定的学分;第4 -6学期进行专业实习及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和答辩。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8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专业学位课9学分,非学位课程12学分。
第一学期选修10-13学分,不得超过13学分;第二学期选修8-11学分,不得超过11学分;第三学期选修7学分。
学科前沿讲座为讲座课程,学生应在1-3学期内选听15场学校或本学科点举办的专题学术讲座,每次须完成相应的考勤登记,在此基础上独立撰写听讲心得报告,交指定教师评定成绩。
选课在网络上进行。
在网络上选修的课程,应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学习,并记入学习成绩;未完成课程学习而又无特殊原因的,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记入成绩单。
同等学力或跨一级学科考取的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补修3门本学科本科核心课程具体课程参考本学科本科培养方案),所修课程只登记成绩不计学分。
课程类别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课程英文名称)学时学分开课学期开课单位考核方式学科方向公共学位课105590ma01 基础英语Fundamental English 80 4 1 外语中心考试各方向必选105590ma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The Research on Theory and Practice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36 2 2 社科部考试各方向必选105590ma19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Marxism and Social Science Methodology 18 1 2 社科部考试各方向必选专业学位课050300mb01 新闻传播史研究Stud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History 60 3 3 本专业点考试各方向必选050300mb02 传播理论研究Study of Communication Theories 60 3 3 本专业点考试各方向必选050300mb03 传播学研究方法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 60 3 2 本专业点考试各方向必选非学位课非学位课050300mc01 专业英语Professional English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0mc02 教学实践Social Practices 1 2 本专业点学习报告各方向必选050301md01 学科前沿讲座Lectures on Frontier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1 1-3 讲座教授学习报告各方向必选055300mc10 新闻采写研究Study of News Interviewing and Writing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方向1、2必选050301mc51 传媒法与新闻伦理Regulations and Ethics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方向1、2必选050301mc52 新闻理论研究Study of Journalism Theories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2mc21 新闻传播学说史History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Theories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53 媒介批评研究Study of Media Criticism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13 新闻编辑研究Study of News Editing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15 新闻评论研究Study of News Commentary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30 新闻摄影与图片编辑News Photography and Photo Editing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32 海外华文传媒研究Study of Overseas Chinese Media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54 风险沟通与社会管理Risk Communication and SocialManagement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55 媒介与政治Media and Politics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1mc01 广告理论研究Study of Advertising Theories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方向3 必选0503Z1mc02 营销传播理论与实务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方向3 必选0503Z1mc03 消费者行为研究Study of Consumer Behaviors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1mc35 公关理论与实务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Public Relations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1mc04 整合品牌传播研究Study of Integrated Brand Communication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1mc05 数字营销传播研究Study of Digital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1mc06 市场研究Market Research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1mc07 新媒体设计与传播研究Study of New Media Design and Communication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1mc08 国际品牌设计研究Study of International Brand Design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2mc01 广播电视传媒研究Study of Radio and Television Media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方向4 必选0503Z2mc02 影视艺术研究Study of Film and TV Art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方向 4 必选0503Z2mc03 广播节目研究Study of Radio Programs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2mc04 电视节目研究Study of TV Programs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2mc05 影视剧研究Study of TV Drama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2mc06 纪录片研究Study of Documentary Films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2mc07 电视新闻研究Study of TV News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Z2mc08 港澳台广播影视研究Study of Radio, Film and Television in Hong Kong, Macau and Taiwan 40 2 2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050302mc13 网络与新媒体研究Study of Internet and New Media 40 2 1 本专业点考试或考查4、必读和选读书目序号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日期 1 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美]道格拉斯·凯尔纳;史安斌(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 2 作为话语的新闻[荷]梵·迪克著;曾庆香(译)华夏出版社2003年3 新闻文化[英]斯图亚特·艾伦;方洁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4 网络研究数字化时代媒介研究的重新定向[英]戴维·冈特利特主编;彭兰等(译)新华出版社2004年 5 新闻采访方法论艾丰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6 大众传播模式论[英]麦奎尔、温德尔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年中文版7 大众媒介与社会库兰等华夏出版社2007年8 传播的偏向伊尼斯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9 组织传播[美]凯瑟琳·米勒华夏出版社2000年中文版10 数字麦克卢汉莱文森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年11 大众传播效果研究的里程碑洛厄里、德弗勒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2 传媒管理学导论罗伯特·皮卡德著;韩骏伟、常永新(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年13 管理学(第九版)斯蒂芬·罗宾斯等著;孙健敏(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14 组织行为学斯蒂芬·罗宾斯著;孙健敏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15 竞争战略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华夏出版社2005年16 营销管理(第十三版)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著;王永贵等(译)格致出版社2009年17 文学理论[美] 雷·韦勒克、奥·沃伦18 媒体与社会批判的视角[英]伯顿;史安斌(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年19 批评与建构聚焦中国电视谭天20 十年从改变电视语态开始孙玉胜21 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22 电视与社会尼古拉斯·阿伯克龙比23 当代广告学(第八版)[美]威廉·阿伦斯著;丁俊杰、程坪、钟静、康瑾(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年24 形象的修辞广告与当代社会理论[法]罗兰·巴尔特、让·鲍德里亚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25 丰裕的寓言美国广告文化史杰克逊·李尔斯世纪出版集团2005年26 长尾理论克里斯·安德森中信出版社2006年27 公共关系实务[美]西泰尔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28 Strartegic Brand Communication Campaigns Don E. Schultz, Beth E. Barnes.NTC Business Book 1999年五、学位论文及在学期间成果要求内招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至少应在公开刊物上以暨南大学名义发表与本学科领域、学位论文密切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0503)
一、学科简介
1.一级学科简介:新闻传播学是研究新闻活动、传播活动及其他人类传播现象的学科。
本学科以人类社会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为对象,从不同维度研究不同形态和类型的新闻与信息传播活动与人类社会的关系。
在性质上,兼跨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
本学科以往的研究主要是围绕大众传媒的新闻传播而展开,在近些年,其研究视野和范围大大扩展,网络传播、媒介文化、数字传播、信息和文化产业等各个方面,已成为本学科研究的重要内容。
目前,本学科下设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四个学科方向。
2.学科方向简介:
(1)新闻学:以新闻生产及传播,特别是职业新闻传播为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第一,新闻理论研究:对各种新闻传播新现象新问题、数字化时代新闻传播发生和发展、提升全民媒介素养等提供理论支持和说明;第二,新闻业务研究:以传统的“采写编评”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业务研究,正在转变为事实、娱乐、评论等叙事技巧与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综合运用的研究,而且信息搜集、分析、整合、呈现等综合创造能力的研究,成为新闻学研究的前沿;第三,新闻史研究:为职业和非职业新闻传播者提供本领域人文历史意识,尤其是提供当代新闻传播历史发展变化的基本概念方面,都面临着新的任务。
(2)传播学:以人类传播现象为研究对象,重点在于传播、交流与人类的关系及其变迁。
主要包括三个方向:第一,传播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传播与人的交往、传播制度、传媒生产、受众、传播效果等;第二,媒介文化研究:主要内容包含媒介生产与政治经济权力、媒介文本的意义呈现、作为文化的传播技术、跨文化传播等;第三,传播史研究,包括媒介史、传播观念史、传播文化史和社会史等。
(3)广播电视学与数字传播:科以广播电视和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为主要研究对象。
主要包括两个方向:第一,广播电视研究:主要包括节目和频道(率)的构架、类型、制作和运营、广播电视节目和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受众、收视(听)率以及经营管理等方面的研究;第二,新媒体研究:强调以信息科学和数字技术为主导,以传播理论为依据,内容涉及基本理论研究、内容产制研究、产业模式研究以及传播与技术融合部分的研究,同时,研究新媒体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关系。
(4)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由广告学和传媒经济学两个相关联的部分构成。
本学科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大众传播的形成时期。
广告学与传媒经济学的学科基础是传播学理论、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管理学。
主要分五个方向:第一,广告传播理论:研究广告的传播特性、功能、类别、程序,广告发展的历史与变化趋势;第二,广告运作与管理:研究广告主、广告公司、媒介的广告运作与广告经营机制;研究社会对广告传播的管理与控制;第三,品牌传播:围绕着品牌建设而进行的广告策划与创意、设计与制作以及媒体运用;第四,传媒经济理论:传媒经济的本质,传媒产品的性质与产制方式、传媒的消费结构、行为与绩效、媒体市场失灵与政府规制等内在规律。
第五,传媒经济实务:研究传媒组织的决策、战
略及其他经营管理问题。
二、培养目标
1.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认真学习并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和正确价值观念的人才;
2.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具有开展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从事新闻传播领域实践活动的高层次创新人才;
3.了解新闻传播实践基本规律、掌握新闻传播领域基本知识,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至少掌握1门以上外国语言的专门性人才;
三、质量标准
掌握新闻传播领域基本理论知识,了解新闻传播实践基本规律,可以独立开展学术研究并撰写原创硕士学位论文,胜任新闻传播业务工作,具有人文关怀和科学探究精神。
具体要求:
1.掌握新闻传播学基本理论知识,掌握中外新闻传媒机构的运作方式,对新闻传播现象具有独立的分析能力,胜任新闻传播业务工作;
2.关注新闻传播现象,遵守基本学术规范;
3.具有独立进行文献查阅、调查分析等知识获取的能力,具有独立撰写学术论文的能力,具有从事新闻传播业务的实践能力以及分享研究成果的交流能力。
4.硕士学术论文应解决本学科面临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推进本学科知识的发展,论文写作须遵循学术规范,拒绝剽窃他人成果。
四、学制与学分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在校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学习的时间)最长不超过五年。
总学分为30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9学分。
五、培养方式
1.以课程学习为基础,重点培养硕士生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2.在课程学习环节注重培养硕士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通过有效设置培养环节,锻炼硕士研究生的社会调查能力、撰写学术报告能力和实践能力,鼓励硕士研究生跨学科选修课程,扩展研究视野;
3.采取硕士生导师指导小组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导师负责督促硕士生完成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写作,硕士生导师指导组亦可根据学科发展的实际情况,指导硕士生开展科学研究或从事相关实践活动。
六、培养环节
1.入学两个月内,硕士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课程学习与研究计划,包括文献阅读、文献综述、社会调查、论文撰写、专业实践等内容;
2.以课程学习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社会调查、方案设计、研究报告等多种方式对
学习情况进行考核。
3.充分发挥经典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入学后由导师列出必读经典文献目录,硕士生须在第一学期结束前完成相关研究方向的文献阅读综述报告,系统分析相关研究方向的国内外动态;
4.第三学期结束前,进行硕士学位论文开题工作。
硕士生在在广泛阅读文献和了解本学科发展动态的基础上,与实际项目、课题或需解决的问题相结合,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论文选题。
5.开题论证通过后,硕士生进入论文研究与写作阶段。
6.硕士学位论文实行预答辩、校内外专家评阅和随机抽检盲审制度,只有通过预答辩、校内外专家评阅或盲审的学位论文,才能参加答辩。
七、课程设置
八、学位论文
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
1.选题和开题
硕士生入学之后应该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
在第三学期制定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同意后进入开题报告阶段。
硕士学位论文的开题由学科组织公开的开题报告会,聘请3-5位相关学科专家参加。
论文选题一旦确定,不得随意更改研究内容;如需更改,必须再次经过论证。
开题报告内容应包括:选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课题研究目标、研究的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课题的特色与创新之处;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与本课题有关的工作积累、已有的研究基础。
2.论文写作要求
硕士学位论文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
硕士学位论文反映硕士生已经掌握了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学位论文的格式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论文字数一般不低于3万字。
3.学位论文答辩
硕士学位论文研究须经过三次审查,一是前期的学位论文选题和开题报告审查,二是中期的学位论文进展和完成情况审查,三是学位论文基本完成后的质量和水平审查。
硕士学位论文实行校内外专家评阅和随机抽检盲审制度,通过后方能进行答辩。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规定修业年限内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学习,考核成绩合格,获得规定的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符合毕业资格,准予毕业。
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有关规定,达到学校学位授予标准,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硕士学位。
十、阅读书目与期刊目录
硕士生在开题报告前应阅读不少于20部本学科经典著作,进入论文撰写阶段则应根据选题方向继续阅读相关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