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棕象甲的危害与防治
棕榈植物红棕象甲防治
3
对本地棕榈植物进行定期检疫,及时发现并处理 携带红棕象甲的植物。
加强棕榈植物的养护管理
合理施肥,增强棕榈植物的抗 虫能力。
定期修剪,去除受害枝叶,减 少虫源。
保持棕榈植物生长环境的清洁 ,防止病原菌和害虫的滋生。
建立棕榈植物红棕象甲监测系统
形态特征
棕榈象甲成虫体长一般在10-15mm 之间,体型呈长椭圆形,体色多为红 褐色或黑色,头部具有锐利的口器, 胸部有三对足。
分布与习性
分布范围
棕榈象甲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美洲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 我国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栖息环境
棕榈象甲主要栖息在棕榈科植物上,如椰子、槟榔、棕榈等。
生活习性
棕榈象甲可能携带病原菌,传播植物病害,加重 植物的受害程度。
02
棕榈植物红棕象甲的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定期清理棕榈植物周围的枯枝落叶,减少虫源。 加强植物的养护管理,提高植物的抗虫能力。 人工捕捉成虫,减少繁殖数量。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昆虫,如寄 生蜂、寄生蝇等,对 红棕象甲进行控制。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 云金杆菌、白僵菌等 ,对红棕象甲进行防 治。
保护和利用鸟类、蛇 类等天敌,减少红棕 象甲的数量。
化学防治
01
使用化学农药,如有机磷、菊酯类等杀虫剂,对红 棕象甲进行防治。
02
注意交替使用不同的农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03
控制用药量和用药频率,减少对环境和植物的影响 。
03
红棕象甲的预防措施
提高植物检疫力度
1
严格控制棕榈植物的调运,防止红棕象甲的传播 。
棕榈植物红棕象甲防治
汇报人: 2024-01-08
棕榈植物红棕象甲防治
棕榈植物红棕象甲防治棕榈植物红棕象甲(Red palm weevil,RPW)是深色长角甲科昆虫之一,是世界上危害棕榈树最为严重的一种害虫。
它的食物来源是棕榈树,会导致棕榈树死亡,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由于该害虫的危害性和繁殖能力极强,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篇文章将介绍棕榈植物红棕象甲的特征、危害、防治方法等方面内容,以提高人们对该害虫的认识和预防措施,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
一、棕榈植物红棕象甲的特征棕榈植物红棕象甲属于深色长角甲科昆虫,外形呈红棕色,身体长约4厘米,头部稍显扁平,触角呈细长状,皮翅被盾形鳞,寿命长达6个月。
它的种群数量极其庞大,一只雌虫可产卵300到500颗,它的生命周期约为150天,成虫的卵期为3-4天,幼虫期为20-30天,成虫期为20-30天。
二、棕榈植物红棕象甲的危害棕榈植物红棕象甲主要危害棕榈树,它的嗜食习性较强,仅靠一只成虫即可导致整株棕榈树死亡。
由于RPW多次迁飞,采取隐蔽的繁殖方式,在人工培育或者野生棕榈树上都可以产卵,因此遍布世界各地,危害面积广泛。
在全球各种类型的棕榈树上都有发生记录,如我们熟悉的棕榈树、椰子树、无花果树、榕树等,只要是同属于棕榈科的都不例外,无所不包。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澳大利亚和亚洲一些国家曾发生过RPW大面积入侵的情况。
2005年,棕榈植物红棕象甲首次在欧洲被发现,当时它的入侵地点是意大利南部的所罗门群岛,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导致当地的棕榈树大量死亡。
此后,它在全欧洲各地扩散,甚至已经登陆北非,已经成为欧洲棕榈树产业的威胁之一。
三、棕榈植物红棕象甲的防治方法棕榈植物红棕象甲的防治工作并不容易,由于它的生存能力强,传播迅速,只有全面综合防控才能够取得实效。
目前关于防治方法,国内外学者已经做过很多相关研究,主要措施如下:1、科学种植棕榈树首先,人们需要科学种植棕榈树。
正确选择并引入优良品种是防治棕榈植物红棕象甲入侵的关键。
棕榈红棕象甲的防治
棕榈红棕象甲的防治棕榈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是一种极具毁灭性的棕榈树害虫,其可造成大量的棕榈树死亡和经济损失。
随着全球棕榈树种植面积的扩大和国际贸易的增加,棕榈红棕象甲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害虫,防治棕榈红棕象甲已成为全球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从病害发生特点、防治技术等方面探讨棕榈红棕象甲的防治。
一、棕榈红棕象甲的病害发生特点棕榈红棕象甲是一种蛀干害虫,其寄生在棕榈树上,在进行生长和繁殖的过程中会开启棕榈树的天然伤口并腐蚀其组织。
其会选择刚成熟的棕榈树进行寄生,从而导致棕榈树的整体受损情况加剧。
常见的症状包括:棕榈树的幼苗出现干燥、萎缩和死亡,老树叶缺失、翘曲、褐化、树叶短缩,根颈处出现塌陷,从中释放出一些不愉悦的气味,并且树干出现蛀干现象,甚至无法进行修复和治疗。
二、棕榈红棕象甲的防治技术1.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指利用天敌、寄生菌和微生物等生物制品对棕榈红棕象甲进行防治。
例如:利用印度角花(Ovavesiculiphaga ovariensis)狭路缠记其体表,麻醉其再采取措施;利用生物干扰素模拟辣椒油等物,使其无法进食等。
2.物理防治物理防治是指通过技术手段防治棕榈红棕象甲。
例如:采取拔掉年轻害虫棕榈树、修剪叶片,清理伤口等。
3.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指通过化学药剂对棕榈红棕象甲进行防治。
通常会选择人工合成的草甘膦、乙二咪唑等杀虫剂,对棕榈红棕象甲进行喷洒,确保其有效杀虫。
但需要注意的是,该方法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化学药剂的相关使用规定和安全操作流程。
三、总结由于棕榈红棕象甲繁殖能力极强,且它的防治难度比较大。
因此,预防和控制棕榈红棕象甲非常重要,通过综合运用生物、物理和化学防治技术,提高棕榈树的免疫力和整体抗虫性,可有效减少棕榈红棕象甲的危害。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管理者和人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全民参与,齐抗棕榈红棕象甲,才能更好地保护好大自然、促进可持续发展。
红棕象甲的危害与防治.doc
红棕象甲的危害与防治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Fab.)又名锈色棕榈象、椰子隐喙象、椰子甲虫、亚洲棕榈象甲等,是为害椰子树和其他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对10年以下树龄的幼年椰树的危害最大。
红棕象甲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和树冠心叶为害,一旦钻入树体,通常在5-6个月内就能造成椰树死亡。
该虫是国家林业局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新发布的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林业局2003年公布的233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
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中大量调运棕榈科植物,致使红棕象甲以较快的速度扩散,对棕榈科植物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目前,我国海南、广东、台湾、云南等省区均发现有此虫为害,2000年海南文昌椰子树受危害死亡近2万株。
近几年红棕象甲在深圳为害正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椰树和其它棕榈科树木的种植。
密切关注红棕象甲的发生动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控制其发生为害,严防该虫疫情蔓延是目前植保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形态特征红棕象甲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棕搁象属Rhynchophorus。
红棕象甲成虫体长19-32 mm,宽6-16 mm,体棕红色。
头部前端延伸成喙,雄虫的喙粗短且直,喙端半部背面丛生棕色鬃毛(但最顶端无鬃毛),两侧各具一列门将瘤突,直达喙近基部,瘤突有时缺;雌虫喙较细长且弯曲,喙长为近基部最大宽度的6倍,喙端半部两侧各具一条棱,无鬃毛。
前胸前缘细小,后缘逐渐宽大,略呈椭圆形,背上有6个小黑斑排列前后2行,前行3个较小,后行3个较大,6个斑点连在一体总体上呈“水”字型。
但对采集的标本比对发现,其背部的黑斑变异较大,部分个体背部无斑点或仅有两个大小相连呈一粗纵条黑斑。
鞘翅较腹部短,腹末外露。
卵乳白色,长椭圆形,表面光滑。
幼虫乳白色,无足,呈弯曲状。
老熟幼虫体长40-45 mm,黄白色,头暗红褐色,体肥胖,纺锤形,胸足退化。
蛹长椭圆形,平均长35 mm,宽15 mm,化蛹后起初呈乳白色,以后逐渐变褐色。
西双版纳害虫种类及其防治
西双版纳害虫种类及其防治西双版纳植物园害虫的种类较多,但危害较重的主要有红棕象甲、黄野螟、红火蚁等,结合这些害虫的发生危害及防治成效,将防治措施做如下介绍。
(1)红棕象甲:该虫是一种高危的外来检疫性害虫。
以幼虫蛀食茎干内部及生长点取食柔软组织,造成隧道,导致受害组织坏死腐烂,并产生臭味,严重时造成茎干中空,遇风很容易折断,受害初期表现为树冠周围叶片黄,后扩展至中部叶片枯黄。
主要危害国王椰子、海枣、酒瓶棕等,3-10月是害虫危害的高峰期。
防治要点:1)加强植物检疫,严防带虫苗木引进园内;2)信息素诱集,人工捕杀成虫;3)化学防治,发生初期使用高效氯氟氰菊酯2.5%水乳剂、敌杀死(溴氰菊酯有效成分25g/L)交替淋灌,每周1次,直到消灭害虫。
对受害严重的植株立即销毁。
(2)褐纹甘蔗象:该虫在中国大陆首次发现于广东佛山[7],后逐渐向其他地区扩散危害。
成虫产卵于棕榈科植物和甘蔗的茎干或叶鞘内或叶脉间,幼虫孵化后蛀食茎干危害。
受害初期无明显症状,后期叶片逐渐枯黄,严重时死亡。
园内主要危害海枣,因发现及时且采取的防治措施有效,该虫得到很好的控制。
防控措施:1)加强虫情监测,目前园内采用性信息素诱捕,一旦发现该虫,立即扑灭;2)加强检疫,对周边苗圃普及该虫的识别及防控技术;3)化学防治,对危害较轻植株采用根施或茎干注射灭多威(有效成分24%)可溶液剂、乙酰甲胺磷95%可溶粒剂等内吸杀虫剂,对受害严重植株药物处理后,直接销毁。
(3)水椰八角铁甲:该虫属外来检疫性害虫,国内于2001年首次在海南发现该虫危害[8]。
成虫和幼虫危害叶片,主要在嫩稍、幼茎和未展开的幼叶间取食薄壁组织,受害叶片出现褐色、或灰色条斑,伴有卷曲、皱缩卷曲现象。
主要危害园内的丝葵、墨西哥箬棕、椰子、刺葵、金山葵,3-8月危害最重。
防控措施:1)加强检疫,严防外来引种植物带入;2)化学防治,采用敌杀死(溴氰菊酯有效成分25g/L)、农地乐(毒死蜱475g/L,氯氰菊酯47.5g/L)等药剂,在危害期每隔10d用药1次,连续3次,可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该虫危害得到较好控制,无扩散蔓延。
红棕象甲虫的防治
红棕象甲虫的防治红棕象甲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主要危害椰子、国王椰、海枣、大王椰、油棕、假槟榔等棕榈科植物。
幼虫、成虫均可造成危害,以幼虫密集钻蛀最为严重。
受害植株初期表现为新叶残缺不全,树冠周围叶色变黄,树冠缩小,树势衰弱。
后扩展至中部叶片枯黄,茎干中空,遇风易折断。
植株受到红棕象甲的危害,轻则树势衰弱,重则整株死亡。
防治办法:1、加强植物检疫:红棕象甲主要靠带虫植株迁移作远距离传播,因此,在棕榈科植物采购、调运前,仔细检查茎干是否被红棕象甲蛀食,防止购入有虫植株。
一旦发现有红棕象甲的种苗,一律杜绝引进。
发现严重受害植株,应立即挖除焚烧,避免成虫羽化后外出扩散繁殖。
2、植物诱杀:在园区内,将大王椰子或甘蔗锯成 3~4 CM长原木段作诱杀材料,间隔15~20米放置1~2段原木,同时用刀砍伤原木外皮或对半劈开,引诱成虫取食、交配产卵,每天早、晚扑杀成虫。
此方法对天敌安全,又不污染环境,还可用于寄主植物在遭受红棕象甲危害早期不易被察觉情况下,可大致判断疫情。
3、定期施药:在4月至11月虫害盛期,定期喷施琳海“碧虫清”,喷洒树干、心叶、基部、次生根或支根杀灭成虫和虫卵。
4、堵孔:把虫孔用20倍液“蛀虫净”浸泡过的棉花堵上,间隔7天,连续3~4次,利用蛀虫净的超高渗透性和薰蒸性,有效杀灭茎干内的幼虫,同时防治成虫产卵。
5、根部灌药:7月是红棕象甲虫口量最大时期,可根部埋入“根灌椰甲净或一灌树虫净”进行预防,按照50-100倍液进行稀释,在距树0.5~1.5m的地方开环状沟,直接浇灌后封土,或穴施2-3处,可明显防治害虫的发生,药效持续2-6个月左右。
6、撒施药肥:虫害盛期到来之前,在植株根部撒施药肥“撒虫胺” ,然后正常浇水即可。
由于其特有的缓施长效技术,一次使用便可实现长期无虫害发生,同时补充植株所需营养。
安全、环保无异味的特性适合用于城市园林、小区园艺等人员活动场所。
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
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一、背景介绍红棕象甲是一种危害棕榈类植物的害虫,主要危害椰子、槟榔、棕榈等植物,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近年来,红棕象甲在赣州市的分布和危害程度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给当地的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和影响。
对红棕象甲的发生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并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对策,对于加强对该害虫的管理和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红棕象甲的发生情况初步调查1. 红棕象甲的分布情况根据赣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的调查数据显示,红棕象甲主要分布在市区周边的农田和果园中,尤其是椰子、槟榔和棕榈树种植面积较大的地区。
在市区的郊区和乡村地区,红棕象甲的发生更为严重,对当地果树的危害程度较高。
2. 红棕象甲的危害程度红棕象甲是一种食草性昆虫,其幼虫和成虫均以植物的叶片和幼苗为食,造成植物的叶绿素丧失和生长势下降,严重影响植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民的种植收益受到了直接的损失。
根据农业技术人员的调查发现,红棕象甲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叶片被啃食,甚至造成整棵树木的死亡。
严重的情况下,一个果园或者椰林的产量减少了一半甚至更多。
3. 红棕象甲的繁殖情况红棕象甲的繁殖速度很快,雌性成虫在产卵之后,通过幼虫的生长和孵化,很快就能形成新的种群。
而且红棕象甲对环境的适应力很强,对气温和湿度的要求不高,因此在赣州市的气候条件下,红棕象甲的种群数量容易呈爆发式增长。
三、红棕象甲的防治对策1. 防治方法1.1 生物防治选择适宜的生物防治方法,比如利用天敌,善于捕食红棕象甲幼虫和成虫的天敌昆虫,进行无毒、无公害的生物防治,减少红棕象甲的数量。
1.2 化学防治采用化学农药喷洒、熏蒸和烟雾等方法,对红棕象甲的成虫、幼虫进行有效的杀灭。
但需合理使用农药,注意对环境和人体的安全。
1.3 物理防治采用物理方法如粘虫板、粘虫剂等,对红棕象甲进行防治。
这些方法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较小,是一种相对安全的防治方式。
1.4 栽培管理加强椰林、果园的管理和维护,及时清理病虫害病株和堆肥,保持果园的整洁和清洁。
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
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赣州市红棕象甲是一种外来害虫,近年来在该地区的林木、果树等植物上产生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红棕象甲的发生情况,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我们进行了初步调查。
我们调查了红棕象甲的发生范围。
根据调查结果,红棕象甲主要分布在赣州市的农田、园林和林地。
果树园是红棕象甲的主要发生区域,占总发生面积的40%以上。
我们调查了红棕象甲的发生季节。
调查结果显示,红棕象甲的发生季节主要集中在春季和秋季。
春季是红棕象甲的繁殖季节,它们会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大量繁殖;秋季是红棕象甲的成虫活动期,它们会大量出现在果树上觅食。
进一步调查表明,红棕象甲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林木受害:红棕象甲会在树皮下洞穴繁殖,严重破坏树木的营养管道,导致树木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2. 果树受害:红棕象甲以果树为食,通过啃食果树的树枝、树皮和果实,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产量。
3. 土壤退化:红棕象甲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粪便和分泌物,导致土壤中的有机质流失,土壤肥力下降。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了以下防治对策:1.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红棕象甲的监测平台,定期对果树园、林地等重点区域进行巡查和调查,及时发现红棕象甲的发生情况,并进行预警和防治措施的制定。
2. 生物防治:引进天敌,例如天牛、蜂类等,控制红棕象甲的繁殖和扩散。
通过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达到可持续的防治效果。
3. 化学防治:在红棕象甲发生季节对果树园和林地进行喷洒农药,使用合适的药剂和剂量,有效地控制红棕象甲的数量。
4. 加强园艺管理:果树园和林地的园艺管理是预防和控制红棕象甲的重要措施。
包括及时修剪树枝、清除病虫害等,保持果树的健康生长状态。
5. 宣传教育:加强对农民和园林从业人员的红棕象甲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对红棕象甲的认识和防治意识,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到红棕象甲的防治工作中来。
当前赣州市红棕象甲的发生情况比较严重,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红棕象甲的生理习性危害和防治方法
红棕象甲的生理习性危害和防治方法形态特征红棕象甲,又名锈色棕象,属鞘翅目象甲科,是一种外来高危性检疫害虫,在东南亚地区严重危害椰子、油棕等棕榈科植物。
主要危害椰子、油棕、枣椰、糖棕、甘蔗、龙舌兰。
以幼虫蛀食茎干内部及生长点取食柔软组织,造成隧道,导致受害组织坏死腐烂,并产生特殊气味,严重时造成茎干中空,遇风很易折断。
为害症状幼虫钻进树干内部,取食柔软组织,使树干成仅残留破碎纤维的空壳。
茎杆顶端渐次变细,叶色变黄,树冠缩小,生长势衰弱,受害严重的植株可导致死亡。
形态特征成虫体色红褐,体壁坚硬,体长30毫米至34毫米,头部延长成管状,咀嚼式口器,口器着生于头管先端;触角膝状,端部数节膨大,着生于头管前部侧端。
卵长圆形,头端暗红色。
幼虫体肥胖弯曲,无足,老熟幼虫体长50毫米至60毫米,蛹为离蛹。
发生危害生活习性雌虫每次产卵百粒。
幼虫期为14天至28天,刚羽化成虫先在蛹内停留8天至14天后才会钻出取食,并繁殖下一代。
每年4月至10月为虫害盛期,幼虫孵出后即从伤口或生长点侵入,成虫具有迁飞性、群居性、假死性,常在晨间或傍晚出来活动。
防治难点:1.隐蔽性,红棕象甲大多从生长点侵入危害,蛀食,造成隧道,导致被害组织很快坏死腐烂。
而不少棕榈科植物在叶片发黄前很难发现被危害,一旦发现心叶发黄枯死,生长点及附近的茎干已坏死腐烂,严重时已无法挽救。
2.难度大,有不少棕榈科植物长得比较高大,而危害部位多在生长点,喷药时操作难度大,灌药防治难度更大。
药物难渗透,红棕象甲在化蛹前结茧,茧很厚,加上其在蛀食棕榈科植物时排出树屑、虫粪等3.堵住洞口,灌药时药液很难渗透到虫茧并浸泡虫蛹,因而红棕象甲的蛹还能存活,下一代又造成危害。
防治方法1、加强植物检疫在棕榈科植物调运前,仔细清查茎干是否被红棕象甲蛀食,防止引入有虫植株。
2、人工防治对于晨间或傍晚出来活动的成虫,可利用其假死性,敲击茎干将其振落捕杀。
涂封孔穴针对成虫喜欢在植株上的孔穴或伤口产卵的习性,可用沥青涂封或用泥浆涂抹,防止成虫产卵。
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
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赣州市红棕象甲是一种对水果种植业和林业有害的昆虫,已经给赣州市的果树、木材等经济作物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有效防治此类害虫,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初步调查和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我们对红棕象甲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
经过实地调查和样品分析,我们发现红棕象甲主要分布在赣州市的果树种植区和森林地带。
在果树种植区,红棕象甲主要危害柑橘、葡萄和水果等水果作物,幼虫以树干为食,造成树干腐烂并导致树木死亡。
在森林地带,红棕象甲主要危害松树、柏树和桉树等木材作物,对木材的质量和产量造成重大影响。
针对红棕象甲的危害特点,我们制定了一系列的防治对策。
在果树种植区,我们推荐农民采取控制红棕象甲的物理防治措施,如利用绝对酒精和红棕象甲陷阱进行捕杀,使用竹签等物品钻孔填塞感染部位,阻断红棕象甲向树干的进一步侵入。
农民应加强果树的管理,及时清除树干上的苔藓和积水等栖息地,以减少红棕象甲的滋生和繁殖。
在森林地带,我们建议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对于已经感染红棕象甲的木材,应及时进行割伐和销毁,以避免虫害的继续传播。
对于未感染的木材,应加强监测和防范,及时发现红棕象甲的蛛丝马迹,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如物理控制、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
也可以通过培养天敌和引入寄生虫等生物防治措施,来减少红棕象甲的种群数量。
我们还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农民和林业工作者的红棕象甲防治意识。
通过组织培训和讲座,向农民和林业工作者传授红棕象甲的危害特点和防治方法,提醒他们加强防治工作,共同保护水果种植业和林业的健康发展。
红棕象甲是一种对赣州市果树种植业和林业有害的害虫,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对策进行控制。
通过物理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综合措施,并加强宣传教育工作,我们相信可以有效遏制红棕象甲的虫害危害,保护赣州市的果树和木材产业的健康发展。
危险性园林植物害虫红棕象甲的危害及其防治
现 代 园艺
危险性园林植物害虫红棕象甲的危害及其防治
郑志萍
( 福建 省莆 田市 秀屿 区森林病 虫害 防治检 疫站 , 福 建 莆 田 3 5 1 1 4 6 )
摘
要: 红棕象 甲是 对棕榈科植物 具有较 大危 害的外来入侵 害虫, 随着国际间经贸往 来的不断扩大, 棕桐科植物的
延的趋势 ,并对 当地 园林植物特别 是观赏棕榈科植 物造成 了严 重危害 。当前 , 该虫在我 国的危害面积 正在迅速扩大 , 不但严重 影响了棕榈科植物产业的发展 , 还制约了城市绿化和国际、 国内 贸易的发展 , 对沿海 地区的绿色生态安全 屏障构成 了巨大威胁 。 莆 田市属典 型的亚热带 湿润季风气 候 ,年平 均气温 1 6 ~ 2 l c c ,
越冬 。 成虫的羽化高峰期为 6 月和 1 1 月, 雌虫在交尾次 日即 可产 卵 , 在 雌 虫不 同个 体 间 产卵 量有 较 大差 异 。最 多产 卵量
可达近 4 0 0粒 , 最 小 产 卵量 仅 为 几 十粒 , 雌 成 虫 产 卵 于 寄 主
植物 树 干 的伤 口 , 树 皮 的裂 缝处 或者 树权 处 。幼 虫孵 出后 随 即钻入树体 内, 钻食柔嫩组织 , 树干纤维被咬断且残留在 虫 道内, 严重时可使树干蛀成空壳。 一旦幼虫钻食生长点时, 初 期使 心 叶残 缺不 全 , 最终 使生 长 点腐烂 , 造 成植 株 死亡 。
4 防治措 施
红棕象甲危害隐蔽 , 同时 , 有不少寄主植物长得 比较 高
大, 这 给 防治工 作造 成 了很 大难度 。 此外, 红棕 象 甲在化 蛹前
腹末 外 露 。 前胸 后缘 比前 缘 宽 , 呈浑 圆 的梯形 , 背面 有 2 排黑 斑, 前排 3 个或 5 个, 中间 1 个较 大 , 后排 3 个, 均较 大 。卵乳 白色 , 长 椭 圆形 , 表 面 光滑 , 孵化 时前 端 膨 大 。初 龄 的幼 虫乳 白色 、 无足 , 老 熟幼 虫 黄 白色 , 头黄褐色, 幼 虫纺 锤形 , 可 长达 5 0 m m。 蛹长椭 圆形 , 初化蛹乳 白色, 后渐变深色转为褐色。 蛹
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
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的日益加重,各种害虫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和农业生产中。
红棕象甲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以各类棕榈树为食,给棕榈树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了很大的危害。
赣州市是江西省的一个重要的农业大市,这个地区也不例外,红棕象甲的发生给当地的农民和生态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红棕象甲的发生情况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
一、红棕象甲的发生情况1. 危害范围广泛在我们的调查中发现,红棕象甲在赣州市的各个县市区均有发生,主要集中在农田、果园和林区。
受害最为严重的是各类棕榈树,包括椰子树、棕榈树等。
据当地农民反映,红棕象甲以及其幼虫主要以叶片和茎干为食,造成了棕榈树叶片枯黄、落叶甚至死亡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棕榈树的产量和品质。
2. 孳生环境复杂红棕象甲的孳生环境主要是温暖潮湿的地区,适宜其幼虫的生长和发育。
而赣州市的气候和地理条件正好符合红棕象甲的生长习性,因此这里成为了红棕象甲的重要滋生地。
由于当地的棕榈树种植面积广泛,也为红棕象甲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更加助长了其虫害规模。
3. 防治手段不足目前,对于红棕象甲的防治手段还比较单一,主要使用化学药剂喷洒、机械除虫等方法进行防治。
化学药剂对环境产生了一定的污染,而且红棕象甲的数量庞大,很难通过单一的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和防治。
亟需研究出更加环保、有效的防治方法,以减轻红棕象甲对棕榈树的危害。
二、防治对策1. 加强科研攻关针对红棕象甲这一害虫的特点,可通过加强科研攻关,寻找更为有效的防治方法。
可以采用诱捕等生物防治手段,研究对红棕象甲幼虫的天敌,通过释放天敌控制红棕象甲的数量。
也可以研究开发抗病品种,提高棕榈树的自身免疫能力,降低红棕象甲的危害程度。
2.加强园林管理在城市园林和乡村绿化的管理中,应该合理排布植物,避免棕榈树过于密集的种植。
加强对棕榈树的护理管理,经常对树木进行检查和防治,及时清除病虫害,保持棕榈树的健康生长。
红棕象甲防治新法
人工捕捉
人工捕捉的防治效果较为明显,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资源,成本较高。
存在的主要问题
传统防治方法缺乏针对性
传统的防治方法缺乏对红棕象甲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的了解,难以精准地对其 进行防治。
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本研究为红棕象甲的防治提供 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利于保 护森林资源和生态平衡。
研究不足之处
本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实验对象仅限于特定种类 的红棕象甲,未来需要拓展至更多种类的红棕象甲。
在新型防治方法的实际应用方面,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以更好地解决防治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对未来研究方向的建议
建议进一步研究和探讨防治红棕 象甲的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以 便更好地了解其发生和传播机制
。
应加强对于新型防治方法的深入 研究,包括开发更高效、环保、 安全的防治方法和药剂,以及加
强其田间应用和推广。
针对红棕象甲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应进一步完善监测技术体系, 提高预测预报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以便更好地指导防治工作。
生物防治能够有效地控制 红棕象甲的繁殖,但需要 一定时间才能显现出防治 效果。
化学防治
新型化学药剂能够快速杀 灭红棕象甲成虫,但长期 使用可能会产生抗药性问 题。
农业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治
科学的管理措施能够预防 红棕象甲的传播和扩散, 但需要长期坚持和投入。
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综合防治
针对红棕象甲的不同特点 ,应采用综合防治的方法 ,以提高防治效果。
2023
红棕象甲防治新法
目录
• 引言 • 红棕象甲的生物学特征 • 传统防治方法及其效果 • 新防治方法的探索与研究 • 新防治方法的实践与应用 • 结论与展望
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
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赣州市红棕象甲是一种危害林木的害虫,近年来在赣州市的林地中大量繁殖,对林木的生长和林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红棕象甲,我们进行了初步的调查研究,并制定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根据我们的初步调查,赣州市红棕象甲主要分布在赣南地区的丘陵、山区和常绿阔叶林地,特别是竹林和松树林地。
红棕象甲的寿命约为2-3年,成虫体长约2厘米,体呈红褐色。
成虫主要以树皮为食,尤其是竹子和松木的树皮。
它们通过啃食树皮,造成树皮下层的组织受损,严重的话会导致树木死亡。
红棕象甲繁殖能力强,一年可以产卵5-6次,每次产卵约30-50粒,卵孵化后的幼虫在树皮下取食,导致树木的营养物质流失,严重影响了树木的生长和健康。
1.加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
建立红棕象甲的监测和预警体系,定期对林地进行调查,及时发现红棕象甲的繁殖和危害情况,为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林地管理。
进行合理的林木管理,及时修剪和清理树冠和树皮下的死枝和病虫害部分,增强树木的抵抗力,减少红棕象甲的滋生环境。
3.物理防治措施。
采取覆盖树干的方法,使用防护罩或树皮保护膜,阻止红棕象甲进入树干。
可以在树干周围堆积岩石或堆土,增加红棕象甲进入树干的难度。
4.化学防治措施。
合理使用农药,进行喷洒或涂抹,杀灭红棕象甲的成虫和幼虫。
在选择农药时应注意环保性和安全性,并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5.生物防治措施。
引入天敌物种或昆虫防治红棕象甲。
例如引入寄生性昆虫,使其寄生在红棕象甲体内,控制红棕象甲的繁殖数量。
6.加强宣传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广大群众对红棕象甲的认识和防治的意识,增强群众的参与和自觉性。
赣州市红棕象甲是一种危害林木的害虫,对林木的生长和林业经济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为了有效防治红棕象甲,我们应加强监测和预警,加强林地管理,采取物理、化学和生物防治措施,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治意识。
只有全面综合地采取这些防治措施,才能有效地控制红棕象甲的繁殖和危害,保护林木的生长和发展。
红棕象甲防治防治方案
红棕象甲防治防治方案
红棕象甲
一、现状:由于气温逐渐升高,红棕象甲幼虫开始出现,为减少红棕象甲对本区域海藻的危害,降低海藻死亡率.根据海藻树长势、大小、虫害分布区域对所有海藻红棕象甲进行二次全面防治。
二、防治难点
1、隐蔽性:红棕象甲幼虫一般藏于海藻树干里面,初期幼虫小难以杀灭,加之又隐藏树干里部,更加难以防治。
2、传播快:红棕象甲存在各种海藻类树种中,并且通过介质和自身很快能传播到相邻的海藻中。
3、难度大:红棕象甲由于生存在树干里部,传统药剂渗透性不够很难接触到红棕象甲,达不到杀灭目的防治难度大。
三、解决办法
1、适时用药:选择晴朗天气进行用药防治。
2、选择用药:针对红棕象甲情况选择药剂进行防治。
3、合理用药:对已经出现的红棕象甲的海藻,对其周围应当加强防治。
四、措施方案
1、疏枝:对海藻树老枝进行适当的疏枝,增强植物抵抗力,减轻虫害的传播介质。
2、药物选择:红棕象甲的防治应选择渗透性强,具有内吸、熏蒸作用的药剂,这样药液才能从各种作用机理达到杀灭红棕象甲的目的,凡虫危害的部位容易滋生病菌推荐用药树虫康+干府治。
3、重点防治:红棕象甲有就近传播的特性,在已经发现红棕象甲的海藻周围应重点防治.采用“包树布”包裹树干方法重点防治。
4、连续用药:红棕象甲一年发生几代,所以在春夏秋三个季节都要进行防治,防止红棕象甲危害反弹。
5、用药方式:红棕象甲藏于树干里部,用药方式采用浇淋方式,从叶心慢慢浇淋药液,使整株海藻处于药液浸泡中,达到杀虫目的。
五、药剂产品
红棕象甲---- 产品“树虫康”(稀释150倍+干府治稀释200倍)。
红棕象甲的危害与防治
红棕象甲的危害与防治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Fab),又名锈色棕榈象、椰子隐喙象,属鞘翅目Coleo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是为害椰子树和其他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对10年以下树龄的幼年椰树的为害最大。
该虫以幼虫蛀食椰子、加纳利海枣等棕榈科植物茎干内部及树冠心叶,并取食柔软组织造成隧道,导致受害组织坏死腐烂并产生特殊气味,严重时造成茎干中空;该虫一旦钻入树体,通常在5-6个月内就能造成椰树整株死亡,受害植株遇风易折断。
红棕象甲原产南亚,在国外主要分布在中东、南亚、东亚、太平洋诸岛和地中海沿岸部分国家及地区。
在我国,已报道的分布区涉及海南、广西、广东、台湾、云南、福建、香港、西藏(墨脱)等地。
该虫是国家林业局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发布的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林业局2003年公布的233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
近年来,由于棕榈科观赏植物的北移引种,该虫分布地迅速扩张到浙江、上海、江西等地,严重威胁各地棕榈科观赏植物的生产和经营,已成为各级政府和科技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重要害虫。
2000年海南文昌椰子树受危害死亡近2万株,近几年红棕象甲在深圳、东莞危害正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椰树和其它棕榈科苗木的种植。
密切关注红棕象甲的发生动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控制其发生为害,严防该虫疫情蔓延是目前植保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红棕象甲各时期的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危害方法红棕象甲在26℃恒温条件下,卵的平均历期为3.50 d,幼虫发育历期随着虫龄增大而延长,整个幼虫期平均历期为36.68 d。
老熟幼虫结茧后到成虫产卵前平均历期为29.96d。
1个世代平均历期为114.77 d,最短87.00 d,最长166.00 d。
卵、1~3龄幼虫的发育历期较整齐,个体间差异较小。
卵:单产于植株的柔软组织内,乳白色,长椭圆型,似米粒状,长2.2~2.8mm,宽0.9~1.1mm。
棕榈红棕象甲的防治
生物防治
天敌保护和利用
保护和利用天敌昆虫、病原微生 物等,以控制棕榈红棕象甲的数 量。
生物农药防治
使用生物农药,如昆虫性信息素 、病原微生物等,干扰棕榈红棕 象甲的交配和繁殖。
化学防治
药剂选择
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药剂,如有机磷 、氨基甲酸酯类等杀虫剂。
施药方法
采用喷雾、熏蒸、拌种等多种施药方法,根据具 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法。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棕榈红棕象甲危害的认识,增强 防治意识。
培训相关人员,提高防治技术水平,促进防治工作的有效开 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力。
加强抗虫品种的繁育和推广,扩 大种植面积,降低虫害发生风险
。
对抗虫品种进行科学管理,合理 施肥、浇水、修剪等,保持健康
生长状态。
04
棕榈红棕象甲防治的未来展望
深入研究其生态学特性
深入研究棕榈红棕象甲的生物学习性 、种群动态和生态位,了解其繁殖、 扩散和生存的规律,为制定有效的防 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探究棕榈红棕象甲与环境的关系,了 解其适应环境的能力和变化趋势,预 测其潜在的扩散范围和危害程度。
开发新的防治技术
研发新型的防治药剂和生物农药,提 高防治效果和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探索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技术,利用 天敌、病原微生物等自然因素控制棕 榈红棕象甲的种群数量。
提高公众对棕榈红棕象甲防治的认识
03
对发现的带虫植物进行及时处理,防止疫情扩散。
加强虫情监测与预警
1
定期对棕榈植物进行虫情调查,掌握虫害发生情 况。
2
建立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并报告虫情,为防治工 作提供科学依据。
3
棕榈植物红棕象甲防治
监测方法
定期检查
对棕榈植物红棕象甲的监测包括定期检查植物的健康状况、虫害的数量变化等。如果发现 虫害数量增加或植物健康状况恶化,需要及时采取措施。
使用监测工具
可以使用一些专门的监测工具,如陷阱、诱饵等来捕捉红棕象甲。这些工具可以提供更准 确的数据,帮助确定虫害的数量和分布情况。
观察土壤状况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和pH值等因素也会影响红棕象甲的生长和繁殖。因此,监测土壤的状 况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观察土壤的颜色、质地和气味等来初步判断土壤的状况。
监测周期与频率
监测周期
对棕榈植物红棕象甲的监测应该持续进行, 特别是在防治期间更是不能间断。建议每天 至少进行一次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 取措施。
监测频率
监测频率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如果 虫害数量较多或植物健康状况较差,需要增 加监测频率;如果虫害数量减少或植物健康
状况改善,可以减少监测频率。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等。
02
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包括虫害的数量是否明显减少、植物的健康状况是否得到改善
、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是否恢复到正常水平等。如果这些标准都达到,说
明防治措施有效。
03
评估周期
防治效果评估应该定期进行,一般建议每季度进行一次。这样可以及时
了解防治措施的效果,如果需要调整防治方案,也可以及时进行。
真菌
研究利用对红棕象甲有毒的真菌,如白僵菌等,通过感染和 毒杀红棕象甲的方式,对其进行生物防治。
生物农药防治
植物源农药
利用具有杀虫作用的植物源农药,如苦参碱、藜芦碱等,对红棕象甲进行毒杀。
昆虫生长调节剂
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如虫酰肼、氟虫脲等,干扰红棕象甲的生长发育,使其在生长过程中出现异常或死亡。
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
赣州市红棕象甲发生情况初步调查及防治对策近期,赣州市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红棕象甲危害。
初步调查表明,该种害虫主要危害备受重视的经济作物如木材、果树、橡胶树等,对当地农业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威胁。
为了防止害虫继续扩散,需要制定科学的防治对策。
1. 危害对象范围广赣州市的红棕象甲害虫主要危害的对象是大量的经济作物,包括木材、果树、橡胶树等。
据初步调查,该害虫成虫主要分布在树的树干、枝干及树冠之间的内部,主要危害树干和树枝,可能导致其发生死亡。
2. 生长环境及繁殖条件适宜该种害虫最适宜生长繁殖的环境为温暖湿润,生长温度在20℃至25℃之间,相对湿度为70%至80%之间,此时其繁殖率会达到峰值。
同时,小到2岁的树木是其繁殖的最佳生长环境,蜡质软细的树皮也是其很好的生长环境。
3. 危害程度较高由于该种害虫造成的树干脱皮、干瘪、枯死等症状较为明显,对当地果树等农作物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其危害程度较高,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防治。
二、防治对策赣州市针对红棕象甲害虫的大规模发生,需要制定科学的防治方案。
总体上,防止新发害虫的扩散和灭除已经发生的害虫是两个具有不同目的和方法的问题。
1. 防止发生新的害虫扩散在防止红棕象甲继续扩散方面,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检疫:建立完善的检疫体系,对来自外地有可能带有病虫害的物品进行检查,尽可能多地阻止外来病虫害的传入。
(2)积水处理:清理植物积水或树木积水,防止蚊、蝇等害虫的繁殖,并对植物剩余部分采取适量处理,防止影响环境与土壤生态。
2. 灭除已经发生的害虫采取化学防治的方法是当前抑制红棕象甲最常见的方式,但需要注意其副作用。
(1)灭虫剂:制定秋、春两季法进行施用,施药需要操作符合标准的专业人员。
灭虫剂的选择应该注意副作用机理,避免严重的辅助害虫。
(2)剪除枯损部分:当树木状况严重时,应及时及期进行病死或干死枝蔓的移除工作,并注意处理结束后的树木。
三、结论针对赣州市出现的红棕象甲危害,需要采取适用的防治方法,并建立完善的检疫体系,将外来病虫害彻底隔离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棕象甲的危害与防治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Fab.)又名锈色棕榈象、椰子隐喙象、椰子甲虫、亚洲棕榈象甲等,是为害椰子树和其他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对10年以下树龄的幼年椰树的危害最大。
红棕象甲主要以幼虫蛀食树干和树冠心叶为害,一旦钻入树体,通常在5-6个月内就能造成椰树死亡。
该虫是国家林业局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新发布的19种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之一,同时也是国家林业局2003年公布的233种林业危险性有害生物之一。
近年来城市绿化建设中大量调运棕榈科植物,致使红棕象甲以较快的速度扩散,对棕榈科植物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目前,我国海南、广东、台湾、云南等省区均发现有此虫为害,2000年海南文昌椰子树受危害死亡近2万株。
近几年红棕象甲在深圳为害正逐年加重,严重影响椰树和其它棕榈科树木的种植。
密切关注红棕象甲的发生动态,采取有力的措施来控制其发生为害,严防该虫疫情蔓延是目前植保工作者的重要任务。
一、形态特征红棕象甲属于鞘翅目Coleoptera象虫科Curculionidae棕搁象属Rhynchophorus。
红棕象甲成虫体长19-32 mm,宽6-16 mm,体棕红色。
头部前端延伸成喙,雄虫的喙粗短且直,喙端半部背面丛生棕色鬃毛(但最顶端无鬃毛),两侧各具一列门将瘤突,直达喙近基部,瘤突有时缺;雌虫喙较细长且弯曲,喙长为近基部最大宽度的6倍,喙端半部两侧各具一条棱,无鬃毛。
前胸前缘细小,后缘逐渐宽大,略呈椭圆形,背上有6个小黑斑排列前后2行,前行3个较小,后行3个较大,6个斑点连在一体总体上呈“水”字型。
但对采集的标本比对发现,其背部的黑斑变异较大,部分个体背部无斑点或仅有两个大小相连呈一粗纵条黑斑。
鞘翅较腹部短,腹末外露。
卵乳白色,长椭圆形,表面光滑。
幼虫乳白色,无足,呈弯曲状。
老熟幼虫体长40-45 mm,黄白色,头暗红褐色,体肥胖,纺锤形,胸足退化。
蛹长椭圆形,平均长35 mm,宽15 mm,化蛹后起初呈乳白色,以后逐渐变褐色。
蛹外被树干纤维围成椭圆形的茧,长50-95 mm。
二、生物学特性及为害红棕象甲1年大约发生3代,从卵到成虫的历期为45-68天,雌虫的发育历期比雄虫长。
幼虫共9龄,成虫寿命变化较大,雌虫为39-72天,雄虫为63-109天。
红棕象甲成虫白天不活跃,通常隐藏在叶腋下,只有取食和交配时才飞出。
一般羽化后即可交尾,交尾发生多次。
雌虫通常在幼年椰树上产卵,产卵时将长且锐利的产卵器深深插入植株组织中。
有时也将卵产于叶柄的裂缝或组织暴露部位,还经常在由犀甲造成损伤的部位产卵。
卵单产,单雌产卵量为162-350粒,产卵期为33-70天。
卵孵化率为85.2-93.9%,前7天产的卵均可孵化,49天后产的卵均不能孵化。
初孵幼虫取食植株多汁部位,并不断向深层部位取食,在树体内形成纵横交错的邃道。
老熟幼虫用吃剩的植株纤维结茧,茧呈圆筒状,结茧需要2-4天,然后就在茧中化蛹。
红棕象甲较少侵害30-50年的老树,侵害老树时一般都是从树冠受伤部位侵入,而不会从树杆的受伤部位侵入。
而5-15年的幼树则很易受红棕象甲为害,侵害幼树时,通常都是通过幼树树干的受伤部位或裂缝侵入,还可以从位于地表的根部侵入树体。
后者,受害的植株表面看上去完好无损,但树杆内部组织则全部被破坏。
被害树与健康树有明显差异。
被害树通常具下列症状:移开枯死的叶柄,能看到红棕象甲入侵的孔洞,孔洞有红褐色粘稠液体渗出,还有红棕象甲取食后排出的纤维。
被害树的叶子减少,被害叶的基部枯死,倒披下来;近蛀入孔区域的叶子发生干枯;如果红棕象甲从树冠部侵入,心叶将全部枯死,这种危害最大,因为生长点很快就会坏死。
应该及早对上述为害状作出判断,并进行防治,否则植株生长点将受害坏死。
另外,还有一种危害状就是幼虫在树体内的咀嚼声很容易听到,这也是树体受到侵害的确证。
三、国内分布情况红棕象甲入侵我国的确切时间已无从考证。
但20世纪90年代以后,该虫才开始受到重视。
该虫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广西、广东、台湾、云南、西藏的部分地区,历史上在我国的分布北界不过北回归线(23.5ºN),是典型的南方害虫。
但目前已在贵州、上海、浙江、福建的部分地区报道有该虫。
1998年在海南文昌县最早发现红棕象甲严重危害椰子,目前已在海南岛的琼山、定安、文昌、琼海、万宁、乐东、檐州、海口、三亚等地发生危害,分布遍及全省,发生面积大约0.667万hm2,已经死亡的椰子树近2万株。
2002年10月,广西南宁市从广东引进的9株加纳利海枣上首次发现红棕象甲。
2003年8月,贵州省贵阳市从广东引进了10株70-80年树龄的加纳利海枣树上发现红棕象甲。
2005年3月在上海松江区有发生。
2005年5月,北海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在北海外沙岛100棵刚刚引进种下的椰子树上再次发现红棕象甲。
2005年12月,在柳州市某废弃园艺场种植的棕桐科植物中发现大量红棕象甲,发生而积约0.533 hm2,为害严重,已造成多株加纳利海枣和华盛顿棕榈死亡。
四、红棕象甲的寄主红棕象甲最早出现在印度时,主要危害椰子,后成为海枣上的一种重要害虫,曾造成中东地区海枣生产的严重损失。
几乎所有棕榈科植物都有可能存在被红棕象甲寄生的危险,但目前该虫更多为害椰树和海枣。
目前报道的红棕象甲主要寄主主要为棕榈科植物,包括椰树、海枣、加纳利海枣、台湾海枣、银海枣、西谷椰、油棕、贝叶棕属的Corypha gebanga、糖棕、鱼尾葵属的大山鱼尾椰和鱼尾椰、槟榔、假槟榔、酒瓶椰子、三角椰子、大王椰子、伞杆顶棕榈、越南蒲葵等。
五、综合防治1、植物检疫加强对疫情的检疫封锁,限制从国内红棕象甲发生区引进和调运棕榈科植物或从国外疫区进口棕榈科大型植株和种苗。
实施产地检疫和预检、现场检疫相结合的方式,防止该虫传入。
红棕象甲的幼虫、成虫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钻蛀在枝条、叶柄、茎的内部隐藏,极易传带。
这些害虫都是随着引种大树、大苗传带进入我国的,因此,在引进这些大型植物体的时候,一定要特别注意,实施严格、细致的检疫措施,一旦发现有虫的植株,需销毁处理。
农业、林业和检验检疫各部门立即组织对区内各地已经引进的棕榈科植物进行深入调查,如加纳利海枣、大王椰子、假槟榔等植株和苗木,进行全面调查;发现有外来害虫的,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药剂灭虫处理或者销毁;充分利用害虫传入初期分布分为较小的有力时机进行彻底根除,密切关注红棕象甲的发生动态,严防该虫疫情蔓延。
2、栽培管理防治红棕象甲的主要栽培技术有:保持树冠清洁;避免树干和树冠受伤;受害致死的树应砍成小段后集中烧毁;及时清理掉落的树叶,并集中烧毁。
3、生物防治Banerjee等(1995) 报道假单胞菌属的Psaudomonas aeruginosu是红棕象甲的一种兼性病原体,将该病原体注射到幼虫及预蛹的血腔中,杀虫效果较好,半致死剂量(LD50)为每虫9×102 -2×103个细菌。
注射低龄幼虫的半致死时间为6天,而胃毒和触杀作用的半致死时间为8天。
沙雷氏菌属的Serratia marcescens侵入不会影响P. aeruginosa的致病性,反而能使幼虫的半致死时间缩短为3天。
Dangar (1997) 从红棕象甲的血淋巴中分离出一种酵母,并测定了这种酵母的致病力。
试验表明,这种酵母自由生活在红棕象甲的血淋巴中,在血腔中接种量达到每虫8×106个酵母时,能导致试虫死亡。
半致死剂量LD50为每虫8×106个酵母,半致死时间为4天。
Hanounik (1998) 应用斯氏线虫(Steinernema riohravae)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hditis sp.)防治红棕象甲幼虫,在室内死亡率为95%-100%,田间死亡率达50%。
Abbas等(1999)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斯氏线虫、小卷峨斯氏线虫(S. carpocapsae) 和异小杆线虫等3种病原线虫对红棕象甲的致病作用。
结果表明,这3种病原线虫对红棕象甲的幼虫和成虫都具有较强的致病能力,对成虫的半致死浓度(LC50) 护分别为每头虫900、1100、1416条;对幼虫更为有效,半致死浓度分别为每头虫61、61和56. 7条。
这3种线虫在成虫体上繁殖到每头虫24. 2万条,而在幼虫上却繁殖很少。
4、化学防治由于红棕象甲的幼虫和成虫(短时间)均在树干内蛀道取食为害,用常规喷雾施药方法很难达到防治目的。
目前最有效、对环境影响最小的施药方法是采用树干注射杀虫剂的方法。
即在受害部位(排泄孔)上方钻一向下倾斜45º角的洞,然后用带针头的注射器把药液人洞内,再用0.2%-1%硫酸铜水溶液调成的水泥砂浆封闭洞口。
钻孔大小和深度以及药量,视植株大小而定。
一般用直径5-10毫米钻头,孔深50-100毫米不等,施药量为每株2-10毫升原液。
选用的药剂可用40%氧化乐果与80%敌敌畏原液按1:1混合液。
此外,除用上述注药液入洞内的方法外,还可试用磷化铝薰杀法。
即将磷化铝片经敲碎后塞人洞中,再用上述封闭剂封闭洞口。
六、结论目前,用任何单一的手段防治红棕象甲都没有很好的效果,采用综合防治措施才是唯一有效的途径。
Abraham等人(1988, 1998)通过栽培技术措施和施放聚集信息素诱杀的技术的综合运用,经过12年的连续工作,使得试验区椰树受害率降为0,并使试验区椰树不再受红棕象甲为害。
在现行的综合防治中应更多的强调以诱杀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为基础,而不是使用杀虫剂。
现阶段,国内对椰园红棕象甲的研究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仅有简单的形态和生活习性描述,防治方面尚未有专门研究。
因此,为了保障园林绿化工程的顺利实施,对红棕象甲的防治,必须借鉴国外关于红棕象甲的研究成果,并根据国内棕榈种植区的实际情况,应该采取以施放聚集信息素进行诱杀为主、以栽培技术防治和化学防治为辅的综合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