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誉会计理论浅谈
关于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
关于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不少于1000字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通过合并或收购其他企业所获得的企业营运能力、声誉或其他非物质资产的价值。
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中,商誉是指以超出所收购企业净资产的价值购入的产权或股权,也就是通过收购而获得的差价。
商誉在财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方式是:当企业通过收购获得商誉时,应当在资产负债表中将商誉列为无形资产,并将其计入合并后的净资产中。
在后续的财务报表中,企业需要对商誉进行定期评估,如果发现商誉减值,则需要将商誉按照减值的程度进行计提。
在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中,最关键的就是商誉减值问题。
商誉减值是会计处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企业盈利情况和市值的重要因素。
商誉评估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确定商誉的价值,以及如何确定商誉是否存在减值的情况。
商誉的价值一般是通过评估方法来确定的,企业可以采用市场比较法、收益折现法等多种方法进行商誉评估。
然而,不同的评估方法会对商誉价值的估算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在对商誉进行评估时,应当结合实际情况综合考虑。
商誉减值是指商誉的持有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情况。
在商誉减值预警机制的实施下,企业可以及时发现商誉减值的情况,以便进行相应的计提。
在商誉减值的会计处理中,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商誉减值的程度,并将其计入财务报表中。
根据IFRS的规定,商誉减值应当计入损益表,从而产生相应的负面影响。
总之,商誉会计问题的探讨涉及到众多的具体细节,需要在市场实践中不断深入研究和探索。
采取科学的商誉评估方法和合理的商誉减值预警机制,有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财务透明度,从而有效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和提升市值。
商誉会计处理的理论思考
昕谓 自创 商誉 和 外 购商 誉 ,只是 在商 誉 确 认 的时 间 和空 间上 有 所 不 同 ,其本 质 都 是存 在 于企 业 自身 内部 的
能 够 获得 超 额 经 济利 益 的 资源 ,而 这 种超 额 的 获利 能 力 与企 业 的整 体 有 关 。外 购商 誉 实质 上 是 自创 商 誉 的市 场 表 现 形 式 ,在 并 购之 前 就 已经 存 在 ,只 是在 并 购发 生 时 才确 认 。从 会 计 理论 上看 ,只确认 外 购 商誉 ,而 不确 认
我 们 之前 提 到 的 信誉 价 值 、资 源优 势 、 理 团队 、服 务 管
质 量 等各 个 方 面 ,这些 因素 并 不是 海 尔通 过 购 买其 他 企 业 获得 的 ,是 海尔集 团 自己创 造 的企 业 资产 。
20 。 ( ) 06) 2 商誉 总是归 属于特定 主体相联 系 , 没有 脱离
商 誉 可分为 自创 商 誉 和外 购 商 誉 。 自创 商 誉 是企 业
在 长期 的 生产 经 营 过程 中积 累形 成 的 ,能 够 为企 业带 来 超额 盈 利 的 资源 。外 购 商誉 是 通 过 产权 交 易行 为从企 业
外部 的其他 企业 单位 获取 的不 可确认 的无形 资源 。 现 行 会计 理 论 只确 认 外 购商 誉 ,对 于 购买 方 将 购买
依据 和原理 企业未在账面 反映的资产能给 企业带 预见的 可 企业未来超额收益的 折现值
来 额 润, 部 资 就 商 就 企 商 超 利 这 分 产 是 誉 是 业的 誉
四 、商誉 的减值 问题
得 较 同行 业 平 均 利 润高 出一 定 比例 的 超 额利 润 时 ,才 能 向专 门的 资产 评 估 机构 提 出商誉 评 估 申请 ,经 过评 估 机 构 证 实 并 出具 正 式 的评 估 意 见 表 明其 自创 商 誉 的存 在 , 再 予 以确认 。 自创商 誉 具 有 不稳 定 的特 征 ,确认 时需 要 遵 守 谨 慎性 原则 ,对那 些 经评 估 后 确 认 属 于商 誉 的那 部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的思考
关于商誉会计理论的思考一、对传统商誉会计理论的反思对商誉定义的反思人们对商誉的研究由来已久,对商誉也有许多不同的理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基索和卫根特提出的观点。
他们在其合著的《中级会计》一书中,将商誉的性质概括为:一是它代表并购企业获取净资产的代价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二是它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能力。
笔者认为,上述定义存在不妥之处。
这是因为:1、这一差额的形成除包括商誉因素外,还可能出于并购企业的战略考虑。
探讨并购动机的效率理论认为,企业通过并购可获得财务协同、经营协同、规模经济效应等,并能实现多样化经营从而分散风险。
既然如此,收购价格与净资产公允价值之差,并不完全等同于被收购企业的商誉。
事实上,在实务中有许多经营不善甚至恶化的企业,也能以高于其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格出售。
换言之,企业愿以高价收购目标企业,往往是出于自身发展战略的需要,获得超额盈利能力仅仅是其中可能的原因之一。
2.收购价格之高低悬殊决定了商誉价值不合乎逻辑。
比如,从1989年8月至1990年3月,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处于被兼并的交易协商过程中,不同买主的收购价格先从对亿美元上升到67亿,后又跌至51亿,在短短8个月内,收购价格就有如此巨大波幅,倘若按价差法计算商誉,岂不也将大幅波动?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在并购实务中,收购价格受市场供求关系、交易双方的谈判技巧。
交易信息、交易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简单将价差归结为商誉,必然不甚准确。
3、并购溢价与并购后企业的超额盈利能力并不直接相关。
自从0世纪0年代以来,并购溢价越涨越高。
1988年,菲利浦摩利斯收购克拉特公司时的溢价为90%,将如此之高的收购溢价确认为能给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商誉,会使投资者、债权人对并购后的公司产生过于美好的期望,甚至作出错误决策。
据统计,并购后的收购企业能从溢价中获取超额盈利能力的,只有33%左右。
可见并购溢价并不符合向全的本质,因此不能用以定义商誉。
浅析商誉会计【会计实务经验之谈】
浅析商誉会计【会计实务经验之谈】一、商誉的内涵学术界对商誉争议一直较大,代写论文最具权威的当属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对商誉性质作的三种解释,称作商誉的“三元理论”。
一是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价值。
这观点认为商誉来源于有利的商业联系,良好的职工关系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有利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独占的特权和好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
当企业整体买价超过其各单项资产价值的总和,即认为超额支付的部分为这些无形属性的代价。
二是商誉是企业超额盈利的现值。
这里所说的“超额盈利”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因为短期超额赫利只能被认为是偶然利得,不能因此确认企业有商誉。
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是:人们之所以认为一个企业有商誉,是因为这个企业能够较为长久地获得比其他同行更高的利润。
三是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总计价账户”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人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账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
超过了它们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
因此,我们可以发现,从会计账户处理角度来看,未人账资产概念认为商誉是计量了未人账资产的结果,包括优秀的管理人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忠实的客户和有利的地点等。
可见虽然用不同的字眼来表示商誉,但本质是一样的,即企业长期获得超额利润的能力,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是一项不可辨认的无形资产。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对商誉也是基于这一本质定义的:指企业由于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顾客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效益高。
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的价值。
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企业的获得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二、商誉会计争论1、商誉的人账问题商誉通常按照其:来源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
对于商誉人账争论主要包括商誉是否应该人账、人账价值的确定、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的人账等问题。
浅谈对商誉的会计思考
为 企 业 创造 多少 未 来 收益 也 很 难 确 定 ;3 确 定 商 誉 必 须 考 虑 () 商 誉 是 否摊 销 和如 何 摊 销 的问 题 ,而 在 这 方 面 又 存 在 许 多 争 议 . 避 免 引 起 实 务 操作 的混 乱 出发 , 们 认 为 不 确 认 自创 商 从 我 誉 显 然更 具 有 实 际意 义 ;4 不 确 认 自创 商 誉 不 会 给 会 计 报 表 () 使 用 者 的决 策 造 成 影 响 。 当然 , 要 时 可 在财 务 报 告 说 明 中 向 必 信 息使 用 者 披 露 有 关 商 誉 价 值 的 信 息 。 2 购买 商 誉 的确 认 问 题 、 在 企 业 购 并 当 中 ,企 业 合 并 成 本 大 于 合 并 中 取 得 的 被 购 买 方 可辩 认 净 资 产 公 允 价 值 份 额 的 差 额 应 确 认 为 商 誉 。 有 以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商誉 是 现 代 企 业 一 种重 要 的无 形 资 产 ,随 着 当今 企 业 资 源构成 、 营理念 、 理模式和组织结构 的变化 , 经 管 商誉 在 企 业 全 部 资产 中所 发 挥 的 重要 作 用 不 断 加 强 ,越 来 越 为 企 业 内外 部关 系人 所 瞩 目。 因此 , 于商 誉 的会 计 理 论 和 实践 问题 的研 对 究应 该 有 更 深 人 的 探讨 , 以适 应 新 的 经济 形 势 发 展 的要 求 。 在 此 我们 提 对 商 誉 的理 论 认 识 和 实 务 的 意 见 , 大 家 参 考 。 供
爨 鹈撼j 鬻§|财会研究 彝 s器 罴
~ 一 ~
浅谈 对商誉 的会计思考
朝 阳市阎王鼻子水库 工程 建设 管理局 房 东建
论商誉的会计学问题
论商誉的会计学问题商誉是指企业在进行合并、收购等交易过程中,在购买价值中除资产和负债外的剩余额外支付金额。
商誉是由企业的品牌、声誉、客户关系、技术等因素所产生的非物质性资产。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在会计学界一直存在着争议。
本文将会探讨商誉在会计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的会计准则规定和解决方案。
一、商誉的定义与计量问题商誉可以定义为企业在购买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出目标公司净资产的款项。
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需要支付的超过目标公司净资产的额外金额。
购买方在收购目标公司时,可能会因为目标公司某些具有潜在价值的优势而愿意支付一个溢价。
这个溢价就是商誉。
商誉的计量问题一直是会计学界争论的焦点之一。
因为商誉属于非物质性资产,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所以其计量难度较大。
商誉的计量方式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购买法,一种是权益法。
购买法将商誉作为收购成本的一部分并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上列出。
权益法则将商誉纳入投资成本,并列在企业的权益投资中。
两种方法都存在问题。
购买法容易导致商誉被高估,权益法容易导致商誉被低估。
二、商誉的折旧与摊销问题商誉作为一种非物质性资产,具有不确定性,其价值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减少。
因此,在会计核算中,需要对商誉进行折旧或摊销。
同时,商誉的摊销或折旧时间也是会计学界的争议点。
根据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必须在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中列示,并按照折旧或摊销的方式进行计入成本或费用账户。
商誉的折旧和摊销时间应该根据商誉的预期使用寿命来确定。
但是,商誉的预期使用寿命难以确定,因此商誉的折旧和摊销时间往往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经验来定的。
三、商誉的减值测试问题商誉在会计核算中可能会存在减值的风险。
当商誉所代表的资产价值较原来购买时下降时就会发生减值。
因此,会计师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商誉的价值是否存在下降的可能性。
这样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商誉的价值变化,防止商誉产生过高的价值。
减值测试的方法有多种,但常用的是市场比较法、收益贡献法和成本法。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商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之一,它代表了企业品牌、市场份额、客户关系等无形价值。
商誉的会计处理是指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如何处理商誉这一无形资产,涉及到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测试以及摊销等问题。
本文将就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浅析,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一、商誉的确认商誉的确认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根据购买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所形成的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应当在一次购买中计量为被购公司的公允价值与收购成本之间的差额。
而在可观察到的市场活动中,这种超过净资产公允价值的部分被称为商誉。
商誉的确认主要依据购买发行股份或支付现金等方式形成,但需要注意的是,商誉的确认并不是所有的商业合并都会形成商誉,只有当被购并不包含净资产时才会形成商誉。
商誉的形成还需要符合实体的初始确认和后续计量要求。
二、商誉的计量商誉确认后,需要进行计量。
商誉的计量是指企业对商誉所进行的价值确认,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商誉应当以购买公司的成本减去被购公司的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后的余额计量。
这种计量方式能够确保商誉的真实价值得以确认,同时也能够使企业及时了解商誉的价值。
商誉的计量需要注意的是,商誉并不是每年都需要调整其价值,只有当商誉出现减值迹象时,或者是商誉需要按照政策要求进行定期减值测试时才需要调整其价值。
因此在进行商誉的计量时需要慎重考虑,确保商誉的价值能够准确地得以确认。
三、商誉的减值测试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企业对商誉的真实价值进行确认,当商誉出现减值迹象时,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保商誉的价值能够得到有效的确认。
商誉的减值测试是指企业对商誉进行调整其价值,以及确认商誉可能存在的减值损失。
商誉的减值测试主要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进行,其中商誉的减值测试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根据商誉所属的单元进行减值测试,将商誉按照所属单元进行确认其价值;二是根据商誉所属的现金流量产生单元进行减值测试,将商誉按照所属的现金流量产生单元进行确认其价值。
浅析商誉会计
浅析商誉会计一、引言在现在这个时代,企业间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是商誉的竞争。
商誉是在企业合并中产生的不具有实物形态的资产。
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议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的难题。
本文从商誉的概念出发,探讨了商誉会计理论,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而后对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二、商誉的性质、构成因素和特性商誉的性质大概分为三种(一)好感价值论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这种好感可能起源于企业所拥有的优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口碑、有利的商业地位、独占特权和管理有方等。
由于这些因素看不见摸不着,且又无法入账记录其金额,因此商誉实际上是指企业上述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
故好感价值论亦称无形资源论。
(二)超额盈利论认为商誉是某一主体具有“能获得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投资报酬率的能力和信誉”“超额盈利观”源于人们对资产特性的认识。
从理论上说,它完全符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对资产所下定义的三个基本特征:1、“由企业控制的”资源;2、“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带来的结果;3、这种资源“预期将为企业创造未来经济利益”。
很显然,“超额盈利观”下的商誉是企业的一项资产,能使企业具有未来的服务潜力或使企业具有一定的盈利能力。
(三)总计价账户论认为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在总计价账户下。
商誉被视为企业总体价值与单项可辨认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价值的未来现金净流量贴现值的差额,即剩余价值。
因此总计价账户论亦称为剩余价值论。
多年来,会计学者和会计实务人员对商誉的构成因素作了各种研究。
有学者将构成商誉的因素归纳为以下15项:1、杰出的管理队伍。
2、优秀的销售组织。
3、竞争对手管理上的弱点。
4、有效的广告。
5、秘密的工艺技术或配方。
6、良好的劳资关系。
7、优秀的资信级别。
8、领先的员工培训计划。
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探析(一)
对商誉会计理论的探析(一)【摘要】随着企业间竞争的加剧,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然而商誉会计问题争议较多,至今仍是会计理论界的难题。
本文就商誉的性质、构成要素及其确认、摊销等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誉;性质;构成要素;确认;摊销商誉是企业的一种无形价值,通常指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
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即具有超过正常投资报酬率的信誉和能力。
一、商誉的性质及构成要素关于商誉的性质,学术界有许多论述,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的看法。
他在其专着《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种观点:其一,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价值。
商誉产生的原因通常认为是由于有利的商业联系、良好的职工关系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
对企业的好感可能来自有利的地理位置、独占的特权以及良好的经营管理水平等因素。
其二,商誉是企业超额利润的现值。
商誉为预期未来收益的现值超过正常报酬的超额利润。
这里所说的“企业超额利润”应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能获取较同业平均盈利水平更高的利润。
对这一观点的解释是:人们之所以认为一个企业有商誉,是因为这个企业能够较为长久地获得比其他同行业更高的利润,这种将于未来实现的超额收益的现值,即构成企业的商誉。
其三,商誉是一个总的计价账户。
中南财经大学的阎德玉教授认为:“‘总计价账户论’是继续经营价值概念和未入账资产概念的产物。
继续经营价值概念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账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它们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其各组成部分的总和’”。
上述三种观点从不同角度解释了商誉,相互影响又各有利弊。
对企业好感的价值论,是从形成商誉的因素角度去解释,但这些因素本身无法用货币计量,从而无法纳入会计核算。
【推荐下载】对于商誉会计理论思考
对于商誉会计理论思考在商誉会计理论问题中,讨论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是商誉确认的问题。
由于确认是计量、记录、报告的前提与基础,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很多问题是由确认问题引起的。
因此,商誉的确认是极其重要的。
一、商誉概述 (一)商誉的概念及分类 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英国会计学家Leake在Commercial Goodwill 一文中对商誉的最早记录。
初期商誉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
在1901年英国的税收专员案中,法院将商誉定义为形成习惯的吸引入的力量、企业的良好名声、声誉和往来关系带来的优势。
19世纪末,英国一学者将商誉定义为一个企业由于其顾客所持的好感并可能继续光顾和支持而得到的利益和好处,这个概念在当时很具代表性,即认为商誉是指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20世纪,商誉进一步演变为导致超额利润的一切因素。
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商誉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在对商誉的一般定义为:商誉通常是指一个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是企业能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潜在经济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水平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商誉按其形成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己创立和逐渐积累起来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资源。
合并商誉也称外购商誉,是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并购企业支付的价款与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正即形成正商誉;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负即形成负商誉。
(二)商誉性质的流行观 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学家Hendriksen(亨德里克森)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阐述了商誉的本质,提出了三个论点,被称为商誉的三元理论。
商誉会计理论思考(一)
商誉会计理论思考(一)一、商誉概述(一)商誉的概念及分类商誉一词最早出现于16世纪中后期,英国会计学家Leake在“CommercialGoodwill”一文中对商誉的最早记录。
初期商誉指企业在从事经营活动中所取得的一切有利条件。
在1901年英国的税收专员案中,法院将商誉定义为“形成习惯的吸引入的力量”、“企业的良好名声、声誉和往来关系带来的优势。
”19世纪末,英国一学者将商誉定义为“一个企业由于其顾客所持的好感并可能继续光顾和支持而得到的利益和好处”,这个概念在当时很具代表性,即认为商誉是指业主与顾客之间的友好关系。
在20世纪,商誉进一步演变为导致超额利润的一切因素。
可见,随着时间的推移,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人们对商誉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现在对商誉的一般定义为:商誉通常是指一个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的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是企业能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潜在经济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水平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商誉按其形成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合并商誉。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自己创立和逐渐积累起来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经济资源。
合并商誉也称外购商誉,是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并购企业支付的价款与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
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正即形成正商誉;如果合并商誉确认时的差额为负即形成负商誉。
(二)商誉性质的流行观20世纪70年代,美国著名会计学家Hendriksen(亨德里克森)在其所著的《会计理论》一书中,从会计的角度阐述了商誉的本质,提出了三个论点,被称为商誉的“三元理论”。
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随着人们对商誉的深入了解,会计界形成了有代表性的商誉观点:一是超额盈利观。
这种观点认为商誉是超额盈利的那部分价值。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文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 商誉产⽣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关于商誉的本质,⽐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家精⼼准备的: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相关论⽂。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全⽂如下: ⼀、商誉的概述 (⼀)商誉的含义。
商誉是指企业在⼀定条件下,能获取⾼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法具体辨认的⼀种⽆形资源商誉按其来源不同,分为⾃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种⾃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外购商誉则是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购并企业⽀付的价款⾼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商誉是能使企业中的诸多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形成最优质的组合的客观存在。
商誉的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平与⾏业平均收益⽔平的差额的资本化价格。
商誉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等⼀些因素共同作⽤所产⽣的。
我们通过对商誉的理解,不单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区分商誉与其他资产,还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商誉。
(⼆)商誉的特点。
通过课本上的学习我们将商誉的特点总结为:复杂性、经济性 1、复杂性。
所谓商誉的复杂性,是指商誉的形成是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共同作⽤⽽成的。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资源优势、⼈员素质,企业⽂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率,⾼科技专业⼈才的拥有决定了企业发展的⽅向以及竞争中的优势。
有专家说,商誉是⼀种知识产权,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种在市场竞争中积累出来的创造性成果,不单单表现在社会各界对于企业的评价上,更是企业发展中的⽆形中坚⼒量。
2、经济性。
商誉的经济性是指与财产权相联系的权利,对于⼀个企业⽽⾔,客观积极正⽽的评价就像是在海上⾏驶的帆船遇见了⼀阵东风,不单单为企业的商誉提升了说服⼒,更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锦上添花;反之,经济效益下滑,甚⾄可能严重到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我国出台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恶意低毁竞争对⼿商誉的⾏为属于侵权⾏为,属于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商誉(Goodwill)是指购买企业时,超过净资产的部分所形成的资产。
商誉是涉及到企业的价值及未来盈利能力,而非具体的财务数据。
因此,对于企业的商誉的评估与计算,也显得比较复杂。
在会计处理上,商誉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资产,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
一、商誉的计算和确认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可能会为其付出一定的代价。
可是,这些支付的代价,有可能会超过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值。
这个多余的价值,也就是商誉的部分。
商誉的计算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被收购公司的品牌形象、销售渠道及客户群、技术研发能力、优秀的管理层,以及其他企业资源等。
为了确认商誉的存在,企业需要进行商誉的测试。
进行测试的目的是确保,在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中,商誉的存在是必要的。
商誉属于无形资产的范畴,其计算和确认与其他无形资产相似。
下面将简单介绍商誉的会计处理:1、计入资产负债表:商誉按照其实际支付的代价计入资产负债表,在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中,办公设备、房产等长期资产的计量,需要根据其实际价值进行计量。
而商誉则是按照企业实际支付的代价计量的,这样就为企业创造了未来的盈利。
2、无摊销处理:商誉的不良摊销处理是不被允许的,商誉的价值应该在企业中长期拥有的过程中,随着企业盈利能力的提升而增值。
也就是说,企业需要从未来的现金流量中收回其流失的商誉价值。
3、商誉减值测试:在计提商誉的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商誉减值测试。
这个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证实了商誉的价值是否可以持续。
测试的目的就是判断在未来几年里,是否还能根据商誉所加强的产品、品牌等属性实现收益。
如果企业预计未来几年内无法根据此收益,则需要采取相应的会计处理。
三、商誉的减记处理商誉的减记或者销账处理,是当商誉的价值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采取的措施之一。
商誉减记的情况一般有以下几种:1、未能按时实现预期收益:在进行商誉减值测试时,如果预计未来的收益不能和商誉所加强的内容相符,企业需要采取减记处理,以免商誉成为企业的负担。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商誉是企业在企业并购或者资产重组过程中形成的差额部分,是由于收购公司的资产净值超过其所需要支付的价格所形成的资产。
商誉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企业在市场上的品牌、声誉、客户关系等方面的一种无形资产。
商誉的会计处理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在财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呈现方式,也影响到企业的财务业绩和经营状况的准确度。
下面将从商誉的定义、形成原因以及会计处理等方面进行浅析。
商誉的定义和形成原因。
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所形成的无形资产,是指收购公司所支付的价格与其合并后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这个差额构成了商誉。
商誉的形成原因可能是因为被收购公司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市场份额、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或者价值较高的资产。
商誉的形成也可能是由于收购的价格高于被收购公司的公允价值所形成的。
商誉的会计处理。
在财务会计中,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需要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
商誉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商誉的确认、清理和计提减值准备等方面。
首先是商誉的确认,商誉应当在收购完成后认定和确认,根据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计量其公允价值。
商誉确认后,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商誉进行定期评估,并在必要时进行减值测试。
其次是商誉的清理,商誉应当在收购后的财务报表中进行清理和呈现,并在必要时向相关利益相关者进行披露。
最后是商誉的计提减值准备,商誉需定期进行减值测试,当商誉的公允价值低于其账面价值时,需要计提减值准备进行调整。
这些会计处理,可以确保商誉在财务报表中的合理呈现和对商誉价值的准确反映,对保障企业的财务信息透明度和准确性起到重要作用。
进一步来说,商誉的会计处理也涉及到商誉的摊销和减值损失的确认。
商誉在一定期限内需摊销,在商誉确认后,企业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商誉进行摊销。
通过摊销,可以将商誉的成本分摊到未来的经济效益中,实现商誉价值的逐步体现。
当商誉价值受到重大影响而发生减少时,需要确认商誉的减值损失。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溢价部分,是对被收购公司的品牌、客户关系、技术和人力资源等无形资产的一种评估和认可。
商誉的存在使得企业价值得以提升,同时也为企业带来了未来的收益和增长空间。
商誉的会计处理却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将就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浅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商誉会计的相关规定和实践。
商誉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商誉的确认和商誉的减值测试。
商誉的确认通常发生在企业进行并购交易后,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价值与收购价格之间的差额即为商誉。
根据会计准则,商誉应当以收购价格减去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来确认。
一旦商誉确认,企业就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如果商誉发生减值,企业则需要计提商誉减值准备,将商誉价值减少至其实际价值。
在商誉的确认过程中,主要涉及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评估和商誉的确认时间。
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评估需要遵循合理的公允价值原则,确保被收购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商誉的确认时间通常发生在收购交易完成之后。
如果商誉的确认时间在收购交易完成之前,那么即使交易最终未完成,商誉也将被确认。
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商誉的减值风险,也会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在商誉的减值测试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一定的减值指标来评估商誉是否存在减值。
常见的减值指标包括市场价值、未来现金流量、竞争环境和宏观经济等因素。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评估,企业可以判断商誉是否存在减值风险,并据此进行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
需要指出的是,商誉减值准备在后续会计期间是可以恢复的,但是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和限制。
商誉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
商誉的确认会提升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净资产值,从而增加企业的净资产和净值。
这将使得企业的财务状况和财务比率得到改善,从而提升企业的信用和声誉。
商誉的减值测试和商誉减值准备的计提也会影响企业的损益表和利润情况。
一旦商誉发生减值,企业将面临减值损失的计提,从而降低企业的净利润和盈利能力。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
浅析商誉的会计处理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超出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部分。
商誉通常是由于被收购企业具有较高的品牌价值、客户关系、市场份额等无形资产而形成的。
商誉在会计处理上存在一些特殊性,下面我将从会计认证、初始确认和后续处理等几个方面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浅析。
商誉的会计认证是指确定商誉是否符合确认条件和如何确认的过程。
商誉的确认条件包括商誉具备可辨认性、控制产生商誉的交易或事项已完成以及对商誉的可靠计量。
只有符合上述条件的商誉才能被确认。
在确定商誉的可靠计量时,需将商誉按照成本减值法进行计量。
成本减值法是指将商誉与相关资产组合进行比较,如果商誉的账面价值超过其可实现净现值,则需对商誉进行减值计提。
商誉的初始确认是指在企业收购其他企业时,将超出被收购企业净资产的部分确认为商誉。
商誉的初始确认需要进行全面的商誉评估,包括商誉的可发生净现金流量、商誉的成本及商誉的使用寿命等方面的评估。
商誉的使用寿命通常是通过长期股权投资的预期持有期限来确定的。
在确定商誉的使用寿命时,需考虑到被收购企业的业务特点、市场环境及行业变化等因素。
商誉的后续处理是指在商誉确认后的会计处理。
商誉需要进行定期减值测试,以确定商誉是否已经发生减值。
减值测试可通过比较商誉的账面价值与其可实现净现值进行。
如果商誉发生减值,需计提减值准备,以减少商誉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账面价值。
商誉的后续处理还包括商誉的摊销和处置等。
商誉的会计处理可分为会计认证、初始确认和后续处理等几个方面。
商誉的会计认证需要满足一定的确认条件和可靠计量。
商誉的初始确认需要进行全面的商誉评估,初始确认后需进行定期减值测试。
商誉的后续处理还包括商誉的摊销和处置等。
商誉的会计处理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业绩具有重要影响,要合理处理商誉的会计处理,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准确。
商誉会计理论浅谈
商誉会计理论浅谈作者:张笑博来源:《经济视野》2016年第09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实务界和学术界愈发的关注在资产评估中关于商誉的性质、确认和计量等问题。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深入的对于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展开探讨、研究,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并对我国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商誉商誉会计商誉的性质、构成因素和特性商誉的性质中南财经大学的阎德玉教授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只是一个特殊的计价帐户,该实体的总价值(总价值)超过其个人价值的总和,它表明各项资产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组成部分的总和‟小于构成该实体的各类资产的价值总值(整体价值)”究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原来我们拥有许多未入帐的资产,如优秀的管理人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等等。
而商誉就代表了上述各种未入帐的无形资源。
实际上,商誉是一种超额收益能力,但它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求其原因,是因为有一些未入帐的无形资源。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商誉作为总计价帐户,它所代表的各种无形资源已登记入帐,按此基础计算的收益,是一种平均利润。
商誉的构成因素多年来,会计学者和会计从业人员对商誉的构成进行了多种研究。
一些学者将商誉的构成要素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优秀的管理团队;(2)组织的优秀实施;(3)竞争管理的弱点;(4)发现才能或资源;(5)政府政策的优惠。
事实上,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构成了各种各样的商誉因素,很难研究这一个个清单,上述研究也只列出了商誉的主要因素。
商誉的特点商誉是由各种未入帐的且不不能独立确认的无形资源混合而成的,即是一个综合性的优点,这就决定了商誉的主要特征:商誉是与单位的客观环境紧密连接不能分开的。
它不能独立被转让,出售,也不能以一种独立的资产作为投资,因此它只能依附于单位作为一个整体。
商誉的其他特征包括:(1)商誉价值和任何发生及相关成本没有可靠或可预见的关系;(2)很难对构成商誉的无形因素计价;(3)商誉的价值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会会随内外环境产生较大的波动;(4)商誉的价值评估是非常主观的。
财务管理论文:浅议商誉会计
财务管理论文:浅议商誉会计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本质问题。
在商誉会计理论问题中,讨论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是商誉确认的问题。
由于确认是计量、记录、告的前提与基础,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很多问题是由确认问题引起的。
因此,商誉的确认是极其重要的。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财务管理论文范文:浅议商誉会计。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议商誉会计全文如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誉的价值及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尤其是经济全球一体化,新知识经济到来,加剧了全球并购浪潮,因此,商誉成为企业并购和会计处理中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
国内外许多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研究,但由于商誉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得商誉至今仍是会计界的难题。
一、商誉本质几个世纪以来,不少学者和学术团体从法学、经济学、会计学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研究,试图探索商誉的本质。
但目前对商誉的认识仍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有“好感价值论”、“无形资源论”、“超额收益论”、“协同效应论”、“总计价账户论”等,由于对商誉本质的争议,直接导致了对商誉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困惑。
1.好感价值论这种观点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认知感。
杨汝梅先生认为,一个企业是否能成功,不仅取决于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还取决于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好感以及投资者、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好感。
2.无形资源观这种观点认为,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因素众多,无法一一列举,因此,将商誉归属于某一因素有所偏颇,应当将商誉确认为企业尚未入账的无形资产。
罗飞先生认为,商誉是企业拥有的、能使企业获取按目前账上资产计算的超额收益的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
3.协同效应观该观点认为,商誉本质上是企业各项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
M i I 1e:先生认为,企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协同效应应该是企业整体资产大于单项组成价值合计的根本原因,也是商誉的本质。
邓小洋先生认为,商誉实质是由企业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内容摘要 1 一、商誉的性质、构成因素和特性 1(一)商誉的性质 1 (二)商誉的构成因素 2 (三)商誉的特性 2 二、商誉的会计处理 3(一)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 3 (二)购买商誉的会计处理 41.购买商誉的确认 42.购买商誉的计量 53.购买商誉的摊销6二、负商誉7(一)对负商誉的存在问题的思考7 (二)对负商誉性质的思考9 (三)对负商誉会计处理问题的思考10 参考资料11商誉会计理论浅谈内容摘要:目前,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性质、确认和计量以及负商誉等问题,已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于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应该有更深入的探讨,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发展的要求,并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发展作出贡献。
关键词:商誉、负商誉一、商誉的性质、构成因素和特性(一)商誉的性质关于商誉的性质,主要有两种观点:1、超额收益能力观点该观点认为,商誉是指企业获取正常盈利水平以上收益的一种能力。
在企业联合中,购受企业支付的买价高于所取得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是因为预计所取得的净资产能获取超过正常盈利水平的利润,即有商誉存在。
美国学者指出:“如果一家企业有优越的盈利能力,即从企业购受者的观点计算,在现有有形资源的基础上有能力获取正常的或代表性报酬率以上的盈利,而且,这种优越的营利能力不是由诸如专利或专营权等专有的权利所确立,可以认为该企业拥有商誉或一般无形价值。
2、总计价帐户观点中南财经大学的阎德玉教授认为:“商誉本身不是一项单独的会生息资产,而只是特殊的计价帐户,它表明该实体各项资产合计的价值(整体价值),超过了各项资产个别价值的总和即‘整体大于组成部分的总和’。
”究其产生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原来企业拥有许多未入帐的资产,如优秀的管理人才,先进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制度,忠实的客户和有利的地点等等。
而商誉就代表了企业上述各种未入帐的无形资源。
实际上,上述两种观点并无冲突,超额收益能力观点说明了商誉的基本性质,总计价帐户观点则是对超额收益能力观点的补充和充实。
商誉是企业的一种超额收益能力,但它不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求其原因,是因为企业有一些未入帐的无形资源。
从另一方面说,如果商誉作为总计价帐户,它所代表的各种无形资源已登记入帐,按此基础计算的企业收益,是一种平均利润。
(二)商誉的构成因素如上所述,商誉是能使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各种未入帐无形资源的总计价帐户,因此,各种能使企业获取超额收益的未入帐的优越条件和因素,都可归入商誉这个帐户中。
多年来,会计学者和会计实务人员对商誉的构成因素作了各种研究。
有学者将构成商誉的因素归纳为以下15项:(1)杰出的管理队伍;(2)优秀的销售组织;(3)竞争对手管理上的弱点;(4)有效的广告;(5)秘密的工艺技术或配方;(6)良好的劳资关系;(7)优秀的资信级别;(8)领先的员工培训计划;(9)在社会中较商的地位;(10)才能或资源的发现;(11)优惠的纳税条件;(12)有利的政府政策;(13)与其他公司的良好协作;(14)占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15)竞争对手的不利发展。
事实上,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性,构成商誉的因素多种多样,很难一一穷举,上述研究也只列出构成商誉的主要因素。
但是,商誉最本质的构成因素是杰出的管理队伍和优秀的销售组织等人力资源,舍其,便没有商誉存在的基础。
企业良好的劳资关系,优秀的资信级别,在社会中较同的地位以及其他公司的良好协作关系等等,无不是依靠企业杰出管理人员特长的充分发挥,科学的生产和管理手段的运用,以及优秀的销售组织的诚实守信,真诚待客等实现的。
只有将企业的人力资源作为商誉最本质的构成因素,人们才能理解为什么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
说到底,丰裕的人力资源是商誉存在的前提。
(三)商誉的特性商誉是企业各种未入帐的不可单独确认的无形资源的混合,即是一种综合优势,这决定了商誉的主要特性:商誉是与企业联为一体不可分的。
它不能独立存在,具有附着性特征,与企业的有形资产和环境紧密相连。
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所以,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
商誉的其他特性包括:(1)商誉的价值和任何发生的与其有关的成本没有可靠的或可预期的关系;(2)难以对构成商誉的无形因素计价;(3)商誉的价值在相对短的时期会随内部或外部环境产生较大的波动;(4)商誉价值评估是非常主观的。
二、商誉的会计处理商誉有自创商誉和购买商誉之分,前者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自己创立和积累起来的各种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后者是企业联合时,购并企业预期被购企业因其存在优越条件和无形资源能在未来时期猎取正常水平以上的超额利润,而对被购企业确认的商誉。
英国的标准会计实务公告22《商誉会计》中指出:“购买商誉与自创商誉的特性没有差别,然而,由于在特定时点发生企业的市场交易这个事实,尽管对企业的计价是主观的,但购买商誉的价值还是可以被确定的;而自创商誉是不可以的。
”这反映了会计界对商誉会计处理的一般态度。
(一)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虽然在商誉的构成因素中,有些因素可以确认和计量,如有效的广告,可按广告的费用计量;占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一般有公允价值,即使没有,也可以通过地段租金资本化的价值作为入帐价值;秘密的工艺技术或配方,可按其研究开发成本或购入成本计价,但我们并不主张将自创商誉确认入帐。
因为:(1)自创商誉的形成是一缓慢的过程。
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很难确定哪些活动引发商誉的形成,所以人们难以按照历史成本原则为其计价。
(2)自创商誉的构成因素具有不稳定性。
随着生产技术的发展,秘密的工艺技术或配方可能不再是秘密,甚至落后于形势;杰出的管理队伍,优秀的销售组织有可能解散,人才离开企业而另谋高就;占有战略性的地理位置可能会由于城市建议规划或经济布局的改变而不再具有优越性等,这许许多多的不确定性,说明自创商誉本身并不稳定,因此若仍将自创商誉确认入帐,显然不够稳健,而且可能造成信息使用者的过分乐观。
(3)不确认自创商誉并不会给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决策造成多大的影响。
使用者可以根据企业的收益水平与同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相比较,来估算企业的商誉。
如将自创商誉计入帐簿,由于企业的商誉价值会随着环境的变化或企业经营状况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这样反而会给报表使用者带来误导作用。
当然,必要时可在表外附注中披露有关自创商誉信息。
(二)购买商誉的会计处理1、购买商誉的确认在企业购并过程中,当收购企业以超过被收购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价款购入被收购企业时,超过公允价值的这部分价款被认为是被购企业的商誉。
对购买商誉一般有三种处理方法:(1)将其作为一项资产,以后时期不摊销;(2)将其作为一项资产,在以后一定时期按期摊销;(3)将其立即注销,作为收购企业股东权益的减少。
从世界范围来看,各国对购买商誉的会计处理规定分别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差别。
但是,目前的会计实务均未区分企业联合的不同形式对购买商誉进行处理。
笔者认为,这种不加区分,混为一谈的作法是不当的,从企业联合的组织形式来看,企业联合有企业合并、控股等类型。
其中,企业合并有吸收合并和新设合并两种形式。
吸收合并后,被吸收的企业解散,不再是一个企业法人;新设合并后,原企业所有者将各自企业的全部净资产投入新企业,成为新企业股东,各原有企业不再作为单独的法律主体存在。
我国的公司法和其他国家,如法国、德国、日本等国的公司法均明确规定了企业合并为这两种形式。
控股是一家企业以投资的方式,用现金、股票、债券或者其他资产获取另一家企业全部或足以控制该企业的部分有表决权的股份,从而取得对该企业的控制权而实行的企业联合。
控股公司与被控公司的关系通常称为母子关系,双方仍是各自独立的法律主体。
购买商誉的会计处理因企业联合的形式不同而采用不同的会计方法。
简而言之:(1)在企业合并情况下,购买商誉应立即予以注销,冲减收购企业的购东权益;(2)在控股联合情况下,母公司对购买商誉应予以记录和摊销,并反映在合并财务报表中。
理由是:(1)在企业吸收合并时,对被并入的企业确认了商誉,并入帐,而实施兼并的企业却未确认自己的商誉,这是一种矛盾的会计处理方法。
而且,事实上,实施兼并的企业往往比被并企业拥有更多的商誉。
(2)在企业新设合并的情况下,如果两家被并入的企业均确认了商誉并入了帐,就违背了自创商誉不入帐的原则;同时,如前所述,商誉与企业是联为一体不可分的,在企业新设合并情况下不能将商誉单独列为一项资产。
(3)在控股联合的情况下,母公司与子公司是一种投资者和被投资者的关系,投资成本反映了被投资企业的价值。
购买商誉的确认可看作是投资者对被控企业的投资,即由于预期能获得超额收益,投资者愿支付更多的钱。
这种为预期收益所做的支付,应记为一项资产,并按配比原则在以后预期的收益期间摊销。
2、购买商誉的计量在企业购并过程中,当收购企业以超过被收购企业净资产公允价格的价款购入被购企业时,超过公允价格的这部分价款是被购企业的商誉。
所以,首先要确定被购企业净资产的三种价格:(1)被购公司净资产帐面价;(2)被购公司净资产公允价格;(3)被购公司净资产买价。
购买商誉即是买价与公允价格之间的差额。
为了做正确的计算,有必要对被购公司购买的商誉的产生加以分析。
在频繁的收购活动中,购买一家企业的价格与这家企业净资产的帐面价几乎总是存在差额。
产生差额的原因,首先是因为被购公司的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价格与帐面价比较已有变动(比如升值),公允价格与帐面价的差额即是买价与帐面价差额的第一部分;其次是被购公司的商誉。
被购公司在作为整体被买卖时,它的买价常高于其净资产的公允价格,这是由于买卖双方认为被购公司获利能力超过平均水平所致。
如上所述,公允价格中不包括任何商誉的成分,而买价等于公允价格再加商誉。
换言之,公允价格是把被购公司净资产分项买入的价格,买价是把被购企业作为整体买入的价格。
若从获利能力角度来讲,公允价格又可表述为,被购公司以现有净资产按平均获利能力确定的价格;买价又可表述为,被购公司以现有净资产按被购公司本身获利能力确定的价格。
理论上,可采用下面两种方法计算公允价格和买价:(1)分项计算公允价格=Σ被购公司各项资产现价—Σ被购公司各项负债现价(A)买价=公允价格+商誉(B)(2)按获利能力计算公允价格=(A)×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C)买价=(A)×被购公司个别利润率/平均利润率(D)注:为了简便这里略了折现过程。
虽然,理论上我们可以提供两种方法,但在实务中却只能采取分项计算的方法。
理由是:第一,分项计算的方法客观性强。
可以较好地避免人为操纵。
实务中分项估算资产、负债的市价,虽然也难于完全客观,但由于参照物多,如市场中同样或同类商品价格、物价指数等,而若采用第二种方法则要确定社会平均利润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