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誉会计思考 论文初稿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是在未来可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
商誉是企业并购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会计概念,但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进行思考,并探讨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以及商誉的价值和减值。
一、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属于无形资产,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CAS),商誉需要在并购交易后确认并计入资产负债表中。
商誉的确认主要发生在企业收购其他公司时,当支付的价格高于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超出部分就是商誉。
商誉的确认可以反映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所支付的溢价部分,也可以说明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所获得的无形价值。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
在资产负债表中,商誉被计入无形资产项目,而在利润表中,商誉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和净资产。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能够提高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经济实力,也能够说明企业在并购活动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
商誉的确认也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吸引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
二、商誉的价值及减值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但商誉的价值也是需要被关注和评估的。
商誉有可能存在减值的风险,一旦商誉价值发生减值,就需要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将商誉价值调整至减值后的价值。
商誉的减值主要受到市场环境、行业竞争、企业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商誉的价值及减值一直备受关注并且备受争议。
商誉的价值及减值测试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商誉的价值需要进行评估,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和市场法。
成本法是指以商誉确认时的收购成本为基础,逐年摊销商誉;而市场法则是以市场价格评估商誉价值,市场法更能够反映商誉的真实价值。
商誉的减值测试也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商誉的减值测试主要是通过比较商誉的账面价值和净现值来进行。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ACCOUNTING LEARNING101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孙立家 山东高速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就已经针对商誉会计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然而对于当时的企业而言,商誉会计仍旧是一项全新的事物。
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我国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仍旧较多,本文主要分析了商誉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商誉;财务管理;会计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我国资本并购运作的成熟度也越来越高,通过企业合并进行资本运作的手段越来越普遍,并已经成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重要组成内容。
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云计算、5G 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传统产业升级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新业态、新行业不断涌现。
在这种宏观环境下,企业开展投资并购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在合并的过程中,企业在获得合并的协同效应的同时,在整合管理中也会面临投资并购所带来的各类问题,商誉及减值的会计处理便是这些问题中的重要一项。
商誉是投资方购买价格高于被并购方资产公允价值的溢价,对于投资方来说,商誉属于一项看涨实物期权。
商誉确认及减值的会计处理质量,不但影响企业自身的会计信息质量,而且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运行。
一、商誉在实际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商誉在减值中存在问题在执行原会计制度时期,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为摊销法,与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类似,如果存在减值迹象,仍然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但是,这种处理方法不合理之处在于,商誉的使用寿命及消耗模式无法准确预测,确定一个摊销的期间并在该期间摊销商誉,该摊销金额的估计过于随意,因此该摊销金额无法给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要求。
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将商誉摊销法改为单一减值测试法,并要求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至少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但是,现行商誉减值处理方法仍表现出来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现行商誉减值测试法是一种间接测试,减值测试的计量单元是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无法直接测算商誉本身的可收回金额,很多企业未能及时确认商誉减值损失,且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明显不足,导致会计的稳健性受到影响。
商誉会计论文六篇
商誉会计论文六篇商誉会计论文范文1经济环境演化下的商誉会计理论重构分析随着市场经济高速进展,经济全球化步伐急剧加快,全球并购浪潮风起云涌。
在并购浪潮中,不能不关注这样一个事实—商誉问题。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讨论,如20世纪20年月初期,杨汝梅先生在《无形资产论》中指出:“凡足以使一个企业产生一种较寻常收益为高之收益者,均得称之为商誉”(又称“超额收益观”);70年月闻名美国会计学家亨德里克森在《会计理论》中提出了商誉“三元理论”,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80年月,美国D. E. Kieso 和J.J.Weygrandt教授在《中级会计》一书中,将商誉的性质概括为两方面:一方面代表猎取净资产的代价与其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另一方面代表企业高于社会平均水平的盈利力量,等等。
由于商誉会计的特别性与简单性,商誉至今仍深刻困扰着会计界,商誉及商誉会计仍是迄今为止会计领域中最富争议的论题之一。
本文综合前人的讨论成果,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商誉的内涵商誉是指可以在将来期间给企业带来超额利润的一种潜在力量,或者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力量超过了可辨认的正常获利力量之资本化价值。
商誉的产生有许多因素,如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卓著的管理、较好的经营效率、生产技术垄断以及地理位置自然优势等。
商誉具有附着性特征,无法独立存在,它既不能单独转让、出售,也不能以独立的一项资产作为投资,它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
良好的商誉可以使企业获得客户信任,扩大影响,进而提高经济效益。
商誉的来源。
综观以往的讨论,商誉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亦称合并商誉)。
自创商誉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积累形成的能够带来超额利益的资源。
外购商誉是指通过产权交易行为(兼并购买)从企业外部的其他企业猎取的不行辨认的无形资源。
实际上,外购商誉仅是商誉在产权交易时点呈现的一个短暂状态,商誉更多是以自创商誉的状态而存在的,且外购商誉根源于自创商誉,不存在独立于自创商誉之外的外购商誉。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摘要: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对商誉会计进行研究,但是对于企业来说商誉会计仍是一项新鲜事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通过对商誉会计的思考,分析了商誉会计处理当中有待改进的地方,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商誉;会计处理;问题;建议一、引言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市场经济运行成熟度的提高,我国的企业合并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并且由于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我国经济增长速度逐步放緩,进入“新常态”等原因,一些中小企业和效益不景气的企业在这样的宏观大环境中被合并的可能性就越来越高。
尽管企业合并的实际发生率越来越高,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其中商誉的会计处理就是其中一个大家关注度比较高的、讨论比较多、争议比较大的问题,无论是学术界还是企业各界都对商誉的会计处理问题有着自身的理解和解释。
但是,争议多,观点就多,目前对于商誉的概念、确认、衡量等尚未形成一个一致的处理办法,进而这每一个环节中也就不同程度的暴露出了一些不足,故此对于商誉的相关会计研究十分有价值意义和一定的必要性。
二、商誉的定义关于商誉的概念的讨论有很多,不同的学者和商界人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思考,因此产生了较为多元的解释和见解。
美国有一位会计领域的知名专家——亨德里克森,他在1982年曾经提出,从会计学的角度讲,商誉主要有三方面的含义,第一,由于消费者对于企业的好感体现出的价值;第二,未来预想中的收益减去商誉的总投资的正常回报部分后仍有剩余;第三,企业总价值减去各个有形资产和无形资总和价值之后的剩余价值。
我国《会计辞典》中不同版次当中的给出的定义也不尽相同,有的学者将其定义为:商誉是企业投资在有形资产上获得的超出正常收益的价值;有的学者则认为商誉是企业资产中,一种最复杂也最具争议的“无形”资产。
本文认为,商誉较为规范的定义应是:在未来的经营时间,企业与预估的能给企业带来超出正常测量利润的超额利润,即企业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投资所产生的实际利润与本行业平均利润之间的差额。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合并和收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无形资产,代表了企业超过其净资产价值的溢价部分。
商誉在企业会计中的处理方式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其价值无法准确确定且难以衡量。
本篇文章将探讨商誉在会计中的思考。
商誉的存在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
当企业通过合并或收购来扩大规模时,它往往会为了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品牌声誉和市场份额支付溢价。
这种溢价部分就是商誉。
商誉的价值通常是由管理层根据市场的反应和企业过去的历史记录决定的。
虽然商誉的价值不确定,但它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誉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商誉的存在可以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声誉。
商誉代表了企业过去成功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能力,这种信誉有助于吸引投资者和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商誉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例如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或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商誉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商誉的价值和存在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商誉的价值往往是基于主观估算的,容易受到管理层个人判断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这种主观性使得商誉的准确衡量成为一个难题。
商誉往往无法在短期内转化为现金流量,因此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企业在收购过程中支付了大量的商誉,但未能实现预期的盈利增长,那么企业可能需要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
鉴于上述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根据IASB 第3号准则,商誉被认定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必须按照确定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即商誉应当在收购发生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可观察的公允价值测定。
商誉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必须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商誉的公允价值低于其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企业必须将商誉减值计入损益表。
商誉在企业合并和收购过程中产生,具有重要的会计和经济意义。
商誉代表了企业的品牌声誉和市场地位,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商誉的衡量和准确确定仍然存在困难和争议。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以确保商誉的准确衡量和处理。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商誉在会计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指企业以财务上的投入取得的不易量化的经估价后形成的财务账面价值,一般企业在实施合并、非经常性业务调整时,商誉的处理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对相关核算、处置都授权,所以有关商誉的会计思考应
该是全面,客观,标准化。
首先,企业拟定新合并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商誉及其变动,清楚了解商誉形成、
版本、变动等特点,把握商誉问题细节,如商誉量限、计提条件与冲销思路等。
针对控制权变动对商誉的影响,及时作出处理表述。
其次,要十分注意商誉的计提与折旧问题,根据当前市价来确定商誉的估价方
法与金额,以免出现账面负值或过高的商誉,扰乱财务状态的正常反映。
再次,在计提减值准备时,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准确的检测商誉价值,对影响商誉价值发生变动事项,要及时并合理采取减值准备,以保证财务数据的
充分、准确、及时相符。
最后,商誉也要受到有效的管理保护,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遵守德勤combined 报表或者非经常性报表的准则,以及,企业的相关合并账面价值的账面报表准则。
此外,要对可能对商誉产生影响的会计事实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分析及披露,以保证会计报告能客观、真实、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要在推行会计核算体制严谨,有效管理,增加市场和投资者对企业活动和
财务状况的信誉。
投资者也可以有利于了解市场,分析企业的商誉可以更好的把
握企业的商业价值,做出更精准的财务状态判断,使投资者早日变为大赢家!。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摘要:随着企业兼并、收购浪潮的涌起,企业产权交易日益活跃,商誉在数量上日益巨大,对企业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商誉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其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具争议的议题。
本文首先从商誉的内涵出发,明确商誉的计量和确认,结合商誉的目前现状,对商誉会计进行思考,并给出改进的构想。
关键词:商誉外购商誉商誉处理1 商誉的内涵1.1 商誉的界限商誉表示人与人之间一种良好、友善的关系。
但在企业运动中,商誉是指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其本质上为企业获取超额的能力。
商誉的划分因形式而异,其中按照其来源不同,可将商誉分为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两种形式。
其中自创商誉是基于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经过企业自身的逐步积累和不断发展,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
而外购商誉是指在企业合并的基础上,通过向购并企业支付高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时的差价款项。
1.2 商誉的特点(1) 长期性指商誉是企业通过参与市场竞争的长期、连续性活动逐渐形成的。
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形成商誉知识产权,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广告宣传、公关活动和优质服务等一系列的长期智力投入方能形成。
而一旦形成,它又具有惯性特征,即可以在较长时间里发生无形的作用。
(2) 依附性指商誉在无形资产中属于不可确指无形资产,它不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单独出售。
它只有在企业整体出售成交,或整体合并成功后,价值才能真正体现。
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
商誉是由企业享有的而且不可分离的权利。
企业的商誉是社会或他人包括同业竞争者基于对其生产、经营、服务标准方面品质的总体评价,而这种评价是通过经营者日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与竞争活动逐渐形成的,是外界对企业的信用与名誉状况的客观认同。
所以,商誉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企业,离开了某一特定的企业,这种商誉就变得毫无价值。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姓名:赵兴月班级:会计三班学号:10070341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摘要:商誉是现代企业一种重要的资产。
依据商誉的取得方式,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
外购商誉是指由于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进行核算而形成的商誉;其他商誉即是自创商誉或称之为非外购商誉。
随着当今企业拓宽生产经营渠道、开拓新的市场,商誉作为企业实现迅速发展壮大途径之一的合并活动在经济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由于商誉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其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研究的热点。
2006年2月15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于不可辨认的资产——商誉的会计处理有了明确的规范和重大变化。
以更好地反映企业购并资产潜在的经济价值,进而真实地反映企业会计信息。
研究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系统揭示了确认计量相关问题,不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更有深远的实践意义。
本文从商誉的概念及商誉的特征出发,明确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对商誉的会计处理以及新会计准则中商誉处理的变化等进行探讨。
关键词:商誉,自创商誉,外购商誉Thinking of goodwill accountingAbstract:Goodwill is an important asset of modern enterpriseWay based on goodwill, goodwill can be divided into outsourcing business reputation and goodwill. Her own purchased goodwill is formed by merger of enterprises by the purchase method of accounting of goodwill; Goodwill is created goodwill or other non purchased goodwill.. With today's enterprises to broaden the channels of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to open up new markets, the rapid development and growth as a business one of the ways to achieve the merger activity in the economy played a pivotal role. As the goodwill of the special nature of its accounting treatment has been the accoun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search. February 15, 2006 issued the "Accounting Standards" for the non-identifiable assets - goodwill accounting standards with a clear and significant change. To better reflect the potential economic value of assets acquired, and thus a true reflection of corporate accounting information Recognition and measurement of goodwill, the system reveals a recognition of measurement-related issues, not only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significance, more far-reaching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goodwill and the goodwill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rting, clear measurement and recognition of goodwill, the accounting treatment of goodwill and new goodwill accounting standards and changes in treatment are discussed.Keywords: goodwill,own goodwill, purchased goodwill目录1商誉的含义及特点 (1)1.1商誉的含义 (1)1.2 商誉的特点 (1)2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2)2.1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 (2)2.1.1自创商誉的确认 (2)2.1.2自创商誉的计量 (2)2.2外购商誉的确认和计量 (3)2.2.1外购商誉的确认 (3)2.2.2外购商誉的计量 (3)3商誉的会计处理 (4)3.1自创商誉的会计处理 (4)3.2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 (4)4新会计准则中商誉处理的新变化 (6)4.1商誉初始确认与计量的变化 (6)4.2商誉后续计量的变化 (6)5结束语 (7)参考文献 (8)致谢 (9)1 商誉的含义及特点1.1 商誉的含义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文
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论文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及顾客对企业的好感,关于商誉的本质,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的三个论点,即好感价值论、超额收益论和总计价账户论。
这三个论点称作商誉的“三元论”。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析商誉的会计思考全文如下:一、商誉的概述(一)商誉的含义。
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商誉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两种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而外购商誉则是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购并企业支付的价款高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商誉是能使企业中的诸多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最优质的组合的客观存在。
商誉的经济含义是:企业收益水平与行业平均收益水平的差额的资本化价格。
商誉是由顾客形成的良好声誉、企业管理卓著、经营效率较好、生产技术的垄断以及地理位置的天然优势等一些因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
我们通过对商誉的理解,不单单可以让我们更好的区分商誉与其他资产,还可以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什么是商誉。
(二)商誉的特点。
通过课本上的学习我们将商誉的特点总结为:复杂性、经济性1、复杂性。
所谓商誉的复杂性,是指商誉的形成是有诸多复杂的因素共同作用而成的。
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资源优势、人员素质,企业文化决定了企业的经营效率,高科技专业人才的拥有决定了企业发展的方向以及竞争中的优势。
有专家说,商誉是一种知识产权,在笔者看来这更像是一种在市场竞争中积累出来的创造性成果,不单单表现在社会各界对于企业的评价上,更是企业发展中的无形中坚力量。
2、经济性。
商誉的经济性是指与财产权相联系的权利,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客观积极正而的评价就像是在海上行驶的帆船遇见了一阵东风,不单单为企业的商誉提升了说服力,更是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锦上添花;反之,经济效益下滑,甚至可能严重到导致企业破产倒闭,因此我国出台相关法律明确规定,恶意低毁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属于侵权行为,属于业内的不正当竞争,将会受到相应的惩罚。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在商业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是企业在并购、合并或其他业务活动中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
商誉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企业的品牌价值、市场地位、客户关系、人才团队等因素的存在。
商誉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了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但商誉的存在也给企业的会计处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扰。
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是会计处理中的难点之一。
商誉的确认是在企业并购或合并交易中确定的,计量则是在后续的会计期间内进行的。
商誉的确认通常需要依据专业的评估和估值报告,而在后续的计量中,则需要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进行。
这个过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为商誉的价值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管理团队等。
在商誉的确认和计量过程中,会计师需要保持审慎和客观,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估值,从而导致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或不公允。
商誉的摊销和减值测试也是会计处理中的难点之一。
商誉在确认后需要定期进行摊销,以反映其在时间上的消耗和价值的变动。
商誉还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以确保其价值未受到贬值或损失。
商誉的摊销和减值测试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市场情况等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量和分析。
会计师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行业环境,准确判断商誉的价值和未来盈利潜力,制定合理的摊销和减值测试计划,以维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商誉的处理还涉及到税务和法律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商誉在企业并购或重组中产生,对应的税收和法律规定也各不相同。
会计师除了需要了解会计准则和规定外,还需了解相关的税务和法律法规,确保商誉的处理符合相关的法律和税收要求。
尤其是在跨国并购和重组中,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务和法律制度,会计师需要具备跨文化和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做好全面的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
商誉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会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保持对财务和商业领域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灵活运用各种会计方法和技术,妥善处理商誉的确认、计量、摊销和减值测试等问题。
浅谈合并商誉会计确认的几点思考会计毕业论文
浅谈合并商誉会计确认的几点思考会计毕业论文浅谈合并商誉会计确认的几点思考会计毕业论文序言根据产生方式的不同,商誉可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
由于自创商誉难以确定,大多数国家一般不予以确认,只确认企业合并过程中产生的外购商誉(即合并商誉)。
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合并的方式来规避风险、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在竞争中实现规模经济的发展目标,而企业合并正是商誉会计发展的基本动因之一。
为适应会计国际趋同的要求,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实施了《企业会计准则》,从合并商誉的一些具体准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次颁布的会计准则首次将商誉从无形资产中剥离出来,明确合并商誉作为一项独立的资产要素,并对其确认、计量和减值作了明确的规定,同时要求不再对商誉进行摊销。
结合我国国内企业会计实务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2014年2月17日财政部印发修订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但是对于合并商誉的会计处理,新准则没有做较大改动,仍然基本沿用的是 2006年会计准则中的一些规定。
作为一项特殊的无形资产,合并商誉能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利润。
但由于其自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合并商誉的本质及其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界争论的焦点,本文将对目前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合并商誉确认的一些问题阐述一下笔者的观点,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一、合并商誉的确认问题(一)合并商誉的列示2006年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第十三条指出“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
初始确认后的商誉,应当以其成本扣除累计减值准备后的余额计量。
”企业合并按合并类型分为同一控制下和非同一控制下的合并,而这两种合并方式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分别是权益结合法和购买法。
根据以上准则规定,只有购买法下才会产生商誉,即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合并财务报表中的商誉列示。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2)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关于商誉及商誉会计的思考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专业 __会计学专业 __年级学校目录目录 (1)摘要与关键字 (2)一、商誉的含义及其特征 (3)(一)商誉的产生及含义 (3)(二)商誉的特征 (4)二、商誉的确认 (4)三、商誉的计量 (5)(一)商誉的价值计量 (6)(二)商誉的摊销 (6)四、我国商誉问题的研究 (7)(一)我国目前商商誉会计处理的现状 (7)(二)完善商誉会计准则的建议 (7)五、结论 (8)参考文献 (9)关于商誉及商誉会计的思考内容摘要[内容摘要]商誉的会计问题一直是会计理论界的难题之一,但是他在社会中的地位却是越来越重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商誉的产生、含义以及特点,从此方面对商誉进行分析。
其次,分析了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的问题,因为在这个问题上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存在着不同的处理方法,所以在此从自创商誉与外购商誉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接下来对国内外在商誉的摊销问题上不同的认识进行对比,然后根据目前国内的形式对这个问题提出一些想法和建议。
最后,负商誉的问题也是这些年商誉会计中存在的一个比较难以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是否对其进行确认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一些分歧,但是我们仍然要有一些方法对其进行处理,所以对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商誉自创商誉外购商誉商誉摊销自从十九世纪末商誉在会计账簿上出现以来,商誉问题一直以其独有的魅力吸引了无数学者的关注,无论是名家巨擎还是学林新锐,都试图在这一问题上一展才智,论述之丰,观点之多,分歧之大,是其他会计问题所无法比拟的.人类进入新世纪以来,知识经济的显著作用使得企业中的知识和智慧所形成的无形资产与日俱增,并且在企业总资产中的比例越来越大,这其中相当大的比例就是不可确定的无形资产——商誉,特别是在高科技企业中,商誉已逐步成为企业资产的主体.本文对商誉的会计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细致的比较,相应提出了笔者的一些观点,并对我国的商誉研究及其规范上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对完善商誉会计的理论研究起到一些指导作用。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本科《有关商誉会计思考》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会计本科《有关商誉会计思考》论文》摘要: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作者:学校:专业:年级:学号:指导老师:答辩日期:成绩:内容提要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由于自创商誉的实质是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在进行自创商誉的确认时,分录为:借:商誉——自创商誉贷:资本公积——商誉(二)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外购商誉是由于收购方企业对被收购方企业存在着良好的预期,认定其能够在未来时期获取正常水平以上的超额收益,因而确认的后者所拥有的各种优越条件与无形资源,在产权交易时,假设收购价格为A,被购并方的自创商誉是B,被并购方企业的净资产公允价值为C:当AC时,即为外购正商誉,购并方商誉分录可为:借:商誉——外购商誉 B 贷:资本公积——商誉 B 此时把(A-C-B)的数额计入“递延资产——购并差价”里,并在以后的会计期间内进行摊销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作者:学校:专业:年级:学号:指导老师:答辩日期:成绩:内容提要知识经济时代,无形资源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提高,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源正日益被人们所重视。
但商誉是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是当代企业的一种重要资产,但由于商誉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复杂性,使人们对于商誉产生了很多不同层面的理解和认识。
商誉的确认与计量成为会计核算中的一大难题。
因此商誉在企业中的的确认和计量以及其账务处理问题就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从综述与评价商誉的定义出发,对商誉的定义、负商誉的存在以及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分析,对如何提升商誉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我国商誉会计变迁的启示和展望。
关键字:商誉会计准则自创商誉商誉处理目录一、商誉的定义性质及价值.........................1 1、商誉含义.............................1 2、商誉的形成原因..........................1 3、商誉的特点............................1 4、商誉的价值价值..........................2 二、商誉的会计处理............................2 1、自创商誉应该予以确认及计量....................2 2、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4 3、负商誉是以负债形式存在的.....................5 4、否定商誉摊销,肯定商誉的减值....................6 三、如何提升商誉............................7 1、珍惜商誉的价值...........................7 2、制定科学的商誉管理制度.......................8 3、掌握商誉价值变化,积极应对商誉危机 (8)4、运用法律保护企业商誉·······················9 四、商誉会计变迁的启示和展望·······················9 1、商誉会计变迁的启示························9 2、商誉会计变迁的展望·························9 参考文献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一、商誉的定义性质及价值(一)商誉含义商誉是企业在同等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也称为溢价。
商誉的存在是因为被收购公司的品牌、市场份额、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和商誉产生的。
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备受争议,很多公司和投资者对商誉的核算和摊销方式存在不同的看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商誉的核算方式是一个争议点。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在收购交易中,应按照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金额和商誉计量金额的差额,确认商誉。
而商誉的计量是根据通过对被收购公司的合理估值来确定,通常是根据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计算的。
这就导致了商誉的金额可能与实际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引发了商誉的准确性和公允性争议。
商誉的摊销方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进行摊销,而是进行减值测试。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定期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认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则需要进行商誉减值处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这种处理方式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为商誉减值的识别和计提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商誉的会计处理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造成一定的影响。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商誉的正确处理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和实力,但如果商誉的计量和摊销不合理,就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造成误导。
商誉的存在也会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如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利润表的净利润等,这就需要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商誉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如何合理处理商誉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企业需要在收购交易中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商誉的金额,可以通过进行相关的评估和估值工作,尽量避免商誉的过高或者过低计量。
企业需要加强商誉的减值测试和识别,及时发现商誉减值问题,避免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监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也需要对商誉的核算和摊销进行更加清晰的规定和指导,确保商誉的会计处理符合真实性、公允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正商誉的会计学思考论文
正商誉的会计学思考论文关于正商誉的会计学思考论文模板内容提要:外购正商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在会计理论界和实务中争议较多。
本文首先对商誉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主要参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公告的相关规定,从会计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外购正商誉的确认条件以及外购正商誉入账价值的计量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了世界各国会计界对外购正商誉的各种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最后对我国外购正商誉的会计处理提出自己的一点看法。
关键词:正商誉;资产公允价值;会计处理一、商誉性质的认识商誉及商誉会计自19世纪末以来,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具争议的问题之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会计研究水平的提高,对商誉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20世纪40年代以来,会计界逐渐形成了几种有代表性的商誉观点,即超额盈利观、剩余价值观和无形资源观。
现在对商誉的一般定义为:商誉是企业特殊的无形资产,它通常指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是企业能拥有或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未来超额经济利益的潜在经济价值,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当企业合并时,商誉就是投资成本超过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商誉具有以下特性:1 商誉是一种企业所独有的可带来未来超额经济收益的经济资源,这是认定一项经济资源是否是商誉的唯一标准。
2 商誉的形成和作用与企业的整体而不是某一要素有关,这些要素有的是“硬”的,如优越的地理位置;有的是“软”的,如完善的管理和良好的信誉等;有的是有形的,有的是无形的,既不能单独存在,也不能把它与其所依附的企业的其它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分割开来,无法确指它为某项有形或无形资产所产生的附加价值。
3 商誉可以从外部购入,也可以在内部形成,其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认为,企业在生产经营各个阶段,各个环节的各种支出都无不与商誉的形成有某种联系,从系统论的角度加强企业的全程管理和全员管理是形成商誉的基础和源泉。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ACCOUNTING LEARNING91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陈荣芳 绍兴平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摘要:商誉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和无形性,从而造成了其在初始确认、计量以及后续计量方面较为复杂,而且存在通过商誉来操纵利润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会计核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鉴于此,本文以商誉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务工作,分析商誉在初始确认、计量和后续计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以期能够为规范商誉的会计处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所帮助。
关键词:商誉;会计处理;减值一、商誉概述商誉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一个明确界定,我国企业准则20号对其界定为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这一定义虽然明确了商誉的计算路径,但是却没有揭示其真正的内涵。
因此从商誉的内涵角度来看,本文偏向于“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潜在经济价值”来界定商誉的概念。
按照来源不同可以将商誉划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
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相比,其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一是商誉的构成较为复杂,即商誉的形成要素具有综合性,并非单一要素构成,二是商誉的存续具有依附性,即商誉的价值必须依附于企业实体,脱离实体即失去价值,三是商誉的价值具有动态性,即受商誉构成因素的影响,其价值是随着构成因素的变动而变动的,并非一成不变,四是商誉的价值与成本具有弱相关性,即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本投入都与形成商誉价值有关,因此商誉的价值与成本具有弱相关性。
二、商誉的初始确认、计量存在的问题分析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因其来源不同,因此在初始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较多的差异,因此本文在分析其存在问题时分别按照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来进行分析:(一)自创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自创商誉因为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不具有可靠性和不能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原因,所以自创商誉不进行初始确认,而只进行表外披露,而其计量方法主要有超额收益资本化法、超额收益折现法和残值法等。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商誉是指企业在购买其他企业时,支付超出目标企业净资产价值的差额,即超额支付的部分。
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所产生的一种无形资产。
与有形资产不同,商誉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和度量,但它是企业价值的一部分。
商誉的会计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估值、摊销和减值等方面。
首先来看商誉的估值问题。
商誉的估值要基于合理的理由和可靠的数据,可以采用市场价格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各种估值方法。
不同方法的运用要结合具体情况,以确保商誉的估值能够反映其真实价值。
商誉的摊销是指按照一定的期限进行分期摊销的过程。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商誉的最长摊销期限为20年,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摊销期限。
商誉的摊销要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预计的未来收益来进行,以确保商誉的摊销能够合理反映其使用寿命。
商誉的减值是指商誉价值的下降,导致其账面价值超过可回收金额的情况。
一旦发现商誉减值的迹象,企业必须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损失的计提。
减值测试通常包括估算未来现金流量、使用适当的贴现率进行现金流折现、和比较可回收金额和账面价值等步骤。
如果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商誉有减值的可能,企业必须根据测试结果计提相应的减值损失。
商誉的会计处理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和可靠数据进行估值、摊销和减值处理,以确保商誉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和未来的收益。
企业还需要及时进行减值测试,保持商誉价值的准确性,避免对企业造成财务损失。
只有通过科学的会计思考和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商誉这一重要无形资产。
财务管理论文:浅议商誉会计
财务管理论文:浅议商誉会计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本质问题。
在商誉会计理论问题中,讨论最为激烈持续时间最为长久的是商誉确认的问题。
由于确认是计量、记录、告的前提与基础,有关商誉会计处理的很多问题是由确认问题引起的。
因此,商誉的确认是极其重要的。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财务管理论文范文:浅议商誉会计。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议商誉会计全文如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誉的价值及其重要性日益凸现,尤其是经济全球一体化,新知识经济到来,加剧了全球并购浪潮,因此,商誉成为企业并购和会计处理中不可回避的焦点问题。
国内外许多学者曾从不同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研究,但由于商誉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使得商誉至今仍是会计界的难题。
一、商誉本质几个世纪以来,不少学者和学术团体从法学、经济学、会计学角度对商誉问题进行过大量研究,试图探索商誉的本质。
但目前对商誉的认识仍存在很大差异,主要有“好感价值论”、“无形资源论”、“超额收益论”、“协同效应论”、“总计价账户论”等,由于对商誉本质的争议,直接导致了对商誉确认和计量方面的困惑。
1.好感价值论这种观点认为,商誉产生于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认知感。
杨汝梅先生认为,一个企业是否能成功,不仅取决于顾客对企业的好感,还取决于企业员工对企业的好感以及投资者、金融机构对企业的好感。
2.无形资源观这种观点认为,影响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地位的因素众多,无法一一列举,因此,将商誉归属于某一因素有所偏颇,应当将商誉确认为企业尚未入账的无形资产。
罗飞先生认为,商誉是企业拥有的、能使企业获取按目前账上资产计算的超额收益的各种未入账的无形资源。
3.协同效应观该观点认为,商誉本质上是企业各项要素之间的协同效应。
M i I 1e:先生认为,企业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协同效应应该是企业整体资产大于单项组成价值合计的根本原因,也是商誉的本质。
邓小洋先生认为,商誉实质是由企业各个构成要素有机结合所产生的协同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商誉会计思考摘要:商誉作为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 是财务会计具有高度特殊性和复杂性、同时也深受理论界重视的难题。
但从笔者对股票投资人和企业管理层所做的一次小范围调查中, 反映出现实中商誉会计信息对决策所起作用非常微弱。
针对这一调查结果, 本文通过对目前商誉会计中的几个代表性问题进行分析, 从对商誉基本概念、特点和性质的认识,商誉会计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商誉会计的规范方法。
关键词:商誉计量思考前言商誉不仅是一个会计概念、经济概念,也是会计实务与经济生活中经常会面对的一个问题。
但学术界和实务界至今对于商誉本质内涵的认识尚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
本文拟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探析,以期帮助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好地理解现行会计标准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
一、商誉的含义及特点(一)、商誉的含义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具体地说,商誉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却无法具体辨认的一种无形资源。
商誉按其来源不同,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两种。
自创商誉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而外购商誉则是在企业合并过程中形成的购并企业支付的价款高于被购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二)、商誉的特点1、复杂性指商誉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企业所处的地理位置优势、资源优势或由于经营效率高以及历史悠久、人员素质高等。
商誉是多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知识产权。
多种因素包括生产经营能力、商品品质和商业道德等。
在市场竞争中,这些因素都是企业决策者们智力劳动的创造性成果,其外在形式表现为社会的评价,其内在实质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2、长期性指商誉是企业通过参与市场竞争的长期、连续性活动逐渐形成的企业要取得良好的社会评价,形成商誉知识产权,就必须经过大量的市场营销、技术创新、广告宣传、公关活动和优质服务等一系列的长期智力投入方能形成。
而一旦形成,它又具有惯性特征,即可以在较长时间里发生无形的作用。
3、依附性指商誉在无形资产中属于不可确定的指无形资产,它不能离开企业而单独存在,单独出售。
它只有在企业整体出售成交,或整体合并成功后,价值才能真正体现企业财务制度规定,除企业合并外,商誉不得作价入账。
商誉是由企业享有的而且不可分离的权利。
企业的商誉是社会或他人包括同业竞争者基于对其生产、经营、服务标准方面品质的总体评价,而这种评价是通过经营者日常的市场交易行为与竞争活动逐渐形成的,是外界对企业的信用与名誉状况的客观认同。
所以,商誉只能归属于某一特定的企业,离开了某一特定的企业,这种商誉就变得毫无价值。
4、经济性指商誉是与财产权相联系的权利客观公正的评价与良好的声誉会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
反之,任何对其商誉的诋毁、贬低行为,都可能使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甚至可能导致该企业破产、倒闭的严重后果。
因此,诋毁、贬低竞争对手商誉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是一种严重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商誉会计研究的现状商誉会计主要研究和解决商誉的确认、计量、账务处理、披露以及与此密切相关的商誉本质问题。
商誉作为会计问题引起人们的关注源于企业合并业务。
企业合并主要有吸收合并、新设合并和控股合并三种形式。
其中,吸收合并可以说最直接地提出了商誉会计问题。
吸收合并时,兼并企业出示的购买价格(购买成本)有时高于被兼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把购买价格与被兼并企业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作为商誉来探讨,使商誉问题开始进入会计的视野。
为了对企业兼并时表现出的商誉与企业生产经营中创造的商誉相区别,会计界对前者(即企业合并时表现出的商誉)称为“外购商誉”,对后者(即未发生企业合并活动前企业自身创造的商誉)称为“自创商誉”。
有人认为,既然会计上确认外购商誉,就应确认自创商誉;不确认自创商誉显然不符合会计上的一致性原则。
那么,到底应不应确认自创商誉?如果确认,应如何确认?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是什么关系?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必须透过现象准确地把握商誉的本质。
三、我国商誉会计存在的一些问题(一)、商誉定义与商誉计量方法的错位对应国际上对商誉的定义的观点较多,但主要有两种:其一,认为商誉是被购并企业具有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其二,认为商誉是购并企业购并价与被购并企业公允价值的差额。
商誉的计量方法也有两种,在直接计量法下,商誉= 超额利润的折现值= (预期投资报酬- 正常投资报酬)×按正常投资报酬率计算的年金现值系数,其中,预期投资报酬= 可具体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预期投资报酬率,正常投资报酬= 可具体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同行业平均利润率;在间接计量法下,商誉= 购并价- 被购并企业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持股比例。
由于股权集合法(权益入股法) 和单纯的比例合并法都不产生商誉,而我国现行采用的是购买法之母公司观进行合并报表的编制,所以只确认属于母公司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商誉,属于子公司的少数股东部分的商誉不确认,因此上述公式中要乘以持股比例。
该法没有将被购并企业的优势直接量化,而是通过求差的方式算出的,因而叫间接计量法。
从理论上讲,似乎直接计量法应对应于“超额利润”观,间接计量法应对应于“差额”观。
但从我国无形资产会计准则的讲解中可知商誉的定义是采用“超额利润”观,而计量上则采用间接计量法,从而形成了定义与计量上的不对称。
该准则的作法可能主要是考虑到直接计量法缺少可验证性,且有难以操作的不足。
商誉的质与量的不统一在逻辑上总有不足之感。
(二)、商誉名不符实据上可知,虽然我国有关准则已把商誉列为一项无形资产,但介于商誉不可辨认的特殊性,具体核算时则将之排除在无形资产准则规定之外。
按照国际惯例,不承认固有商誉,只承认外购商誉,因为商誉只有在购并中通过产权交易行为,其价值才具有可验证性,外购商誉只有在编制合并会计报表时才予以确认,作为独立会计主体的购并双方平时不能确认。
我国1995 年颁布的《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把企业合并中的商誉归入“合并价差”项目中。
“合并价差”是母公司购并价与子公司净资产帐面价值的差额,它由三个部分组成:(1) 合并中形成的商誉;(2) 按持股比例计算的子公司净资产公允价值与帐面价值的差额;(3) 企业集团内部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相抵消的差额。
既然没有从“合并价差”中剥离出商誉,商誉也就没有对应的核算内容,这就是商誉的名不符实。
(三)、商誉的摊销方法无法实现商誉价值的后续处理有三种方法:一是分期摊销法。
该法把商誉作为一项无形资产,“于有用年度内有规则地摊销和冲减收益”,其理由是商誉作为获取超额利润的能力不可能永久保持,本着配比原则,商誉摊销为宜。
二是直接冲销法。
主要是冲销资本公积项目。
这种处理使资本交易产生的损失绕过了损益表,显得稳健有余。
三是永久保留法,同分期摊销法一样把商誉确认为一项无形资产,但它认为商誉的优势往往是不可打破的和替代的,分期摊销法会损害财务报表的可比性,直接冲销法又不具有逻辑的一致性,因为外购商誉冲减资本公积,而其他资产则不要求如此操作。
国际会计准则推介了方法一和方法二,方法三则排除在外。
我国明显倾向于分期摊销法,但是如上所述,商誉混在“合并价差”中,“合并价差”列示在“长期股权投资”项目之下,且不要求摊销,也就是说“合并价差”中隐含的商誉也将永久地保留着。
(四)、对负商誉的处理没作明确规定购并企业的购买价小于按持股比例计算的被购并企业的公允价值的差额即为负商誉。
负商誉的出现主要是以下三个因素单独或合并作用的结果: 第一,被购并企业认为整体出售资产不划算,也可以拆零出售资产,但拆零出售往往造成出售相关成本过大,及时间过长,只好选择整体出售资产;第二,购并企业有较高的利润率,被购并企业预算合算;第三,当被购并企业处于财务困难时期,交易谈判处于不利地位。
我国目前对负商誉未作明确规定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摊销方法,二是摊销期限。
国际会计准则第22 号《企业合并会计》25 条规定商誉“既可作递延收益处理⋯⋯分期确定为收益,也可按照有关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购入的各项应计折旧的非货币性资产之间进行分摊。
”显然,国际准则对负商誉的价值摊销提供了两种可选方法,论者把第一种方法叫“全额递延收益摊销法”,把第二种方法叫“部分递延收益摊销法”。
方法一见名知义,不需多言;方法二在实际操作中,先将负商誉归属于确认贬值的有关资产项目,再将剩余的差额按比例分摊于已按贬值计价的各非流动资产项目(但债券和股票的长期投资由于有明显的价格除外) ,如果这些非流动资产项目的余额已降到零,但负商誉仍有余额,最后将余额作为递延收益。
可见方法二是经过层层抵减,即使有递延收益也是有限的。
另外,有的把商誉分期归为资本公积项目,这也算是一种方法。
我国更倾向于方法二。
从负商誉的实质看,它最终可能表现为递延收益,但收入准则未作说明,从商誉发生看,它由合并带来,但合并报表有关的规定也未明示。
就摊销期而言,我国新的制度确定了无形资产摊销期的选择:合同与法律只有一方规定了期限的,以规定期为准;合同与法律二者规定了期限的,按孰短原则处理;合同与法律都没有规定期限的,摊销期限不超过10 年。
商誉(正商誉) 既然归属于无形资产,也可照此执行。
不同国家与地区对商誉的摊销期限规定也不尽相同,比如美国为40 年,欧共体为5 年。
我国的10 年摊销期限的规定,论者认为可能由这样一些原因促成:一是我国原外商投资企业会计把商誉的摊销期限定为10 年,便于衔接。
二是因为新的会计制度规定的10 年摊销期限多见,便于简化对比。
比如,我国投资准则规定,投资企业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之间的差额作“股权投资差额”,借方差额不超过10 年摊销,贷方差额不低于10 年摊销。
三是非经济的原因,比如传统文化的影响,因为中国人崇尚圆满的“十”。
不管怎样,商誉有了摊销期限,但负商誉的摊销期是多长,难找出处。
国际准则认为负商誉的摊销期的确定同商誉摊销期的确定的方法基本相同,因为影响二者的因素是一样的。
(五)、商誉不需计提减值准备商誉从经济实际来看,在未来的摊销期可能增值,也可能减值。
增值的确认有悖于稳健性原则,但只确认减值,则又缺少可比性。
我国的无形资产准则要求企业的可辨认无形资产要有提减值准备,而商誉这种不可辨认无形资产的核算被排除在无形资产准则之外,且我国目前没有独立的商誉列于合并报表之中,也就没有商誉减值准备计提的问题。
四、对商誉会计的规范方法上述问题是新旧准则或制度碰撞的结果,因此,应尽快出台新的办法,以消除矛盾。
有关商誉的准则的制定应稳定、稳健、简化和国际化。
稳定是相对的,商誉既作无形资产,其具体核算无形资产准则又不涉及,那么合并会计报表的准则在规定时就要兼顾无形资产准则已作的说明。
有的认为当前上市的公司操纵利润,以展示企业“良好”形象,因此,坚持稳健性原则是短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