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誉若干问题的会计思考(doc 10页)

合集下载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对商誉若干咨询题的会计摸索三明电业局多种产业部陆立丰[内容提要]商誉及商誉会计自19世纪末以来,一直是会计理论与实务中最具争议的论题之一。

商誉咨询题通过长期的探讨,其定义及外购商誉应确认入账的做法早已为会计理论界所同意。

但对外购商誉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自创商誉是否应确认入账、以及负商誉是否存在等咨询题,仍旧存在广泛争议。

近年来,随着企业兼并浪潮的涌现,商誉的会计咨询题日益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试图在对商誉性质、定义分析、懂得的基础上,从外购商誉、自创商誉、以及负商誉三个方面,对商誉进行分析,并提出对这些咨询题的个人看法和建议。

仅供参考。

关键词:商誉确认计量正文引言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知识经济的进展,新兴科学技术的持续涌现。

各类无形资产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众多的事例证明,拥有和制造良好的商誉对企业的生存和进展是极具益处的。

如美国的可口可乐公司,之因此在久经岁月之后仍能在同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在专门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其久负盛誉。

可口可乐,在专门多人的心中,看起来已不仅仅是一种产品,而是代表着一种时尚、一种文化;中国的海尔,在几经风雨之后,终于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声名显要。

海尔集团的飞速进展,不仅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做出了榜样,同时也为该集团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这种良好的商誉对企业的推动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现在正处于国有企业改革的时期。

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持续进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量咨询题已日益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咨询题在传统做法上应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本文试图从对商誉定义的懂得动身,对外购商誉、自创商誉和负商誉三个方面对商誉进行会计摸索,并提出对商誉的理论认识和实务意见,仅供参考。

二、对商誉定义的摸索⒈有关商誉性质的微探关于商誉的性质,学术界有许多论述,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闻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的看法。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ACCOUNTING LEARNING101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孙立家 山东高速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摘要: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就已经针对商誉会计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然而对于当时的企业而言,商誉会计仍旧是一项全新的事物。

在理论与实践相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多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我国有关商誉的会计问题仍旧较多,本文主要分析了商誉会计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

关键词:商誉;财务管理;会计引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深入,我国资本并购运作的成熟度也越来越高,通过企业合并进行资本运作的手段越来越普遍,并已经成为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重要组成内容。

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大数据、云计算、5G 等技术的普及应用,传统产业升级优化的速度不断加快,新业态、新行业不断涌现。

在这种宏观环境下,企业开展投资并购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在合并的过程中,企业在获得合并的协同效应的同时,在整合管理中也会面临投资并购所带来的各类问题,商誉及减值的会计处理便是这些问题中的重要一项。

商誉是投资方购买价格高于被并购方资产公允价值的溢价,对于投资方来说,商誉属于一项看涨实物期权。

商誉确认及减值的会计处理质量,不但影响企业自身的会计信息质量,而且影响整个资本市场的规范运行。

一、商誉在实际会计处理中存在的问题(一)商誉在减值中存在问题在执行原会计制度时期,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为摊销法,与无形资产摊销方法类似,如果存在减值迹象,仍然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但是,这种处理方法不合理之处在于,商誉的使用寿命及消耗模式无法准确预测,确定一个摊销的期间并在该期间摊销商誉,该摊销金额的估计过于随意,因此该摊销金额无法给报表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不符合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要求。

为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新会计准则将商誉摊销法改为单一减值测试法,并要求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至少每年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

但是,现行商誉减值处理方法仍表现出来两个方面问题:一是,现行商誉减值测试法是一种间接测试,减值测试的计量单元是资产组或资产组组合,无法直接测算商誉本身的可收回金额,很多企业未能及时确认商誉减值损失,且确认的减值损失金额明显不足,导致会计的稳健性受到影响。

对商誉会计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商誉会计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专题: 商誉 会 计相关 问题 探讨
对商誉会计相关 问题的几点思考
● 中 南 财 经 政 法 大 学会 计 学 院 罗 俊 琦
【 摘
要 】商誉 作 为一 种 不 可辨


商誉 会 计 的 发 展 演 变 历 程
商 誉 最 早产 生 于 1 5 7 1年英 国会 计 学
标 志 性 阶段 ,美 国著 名会 计 学家 E l d o n S .
相 结 合起 来 描述 , 对 于 推 方 法 对

( 一) 商誉 的 确 认 。确认 是商 誉 计量 、 记录 、 报 告 的起 点 和 基 础 , 按 照 国 际惯 例 和 我 国 相 关 会 计 准 则 。 自创 商 誉 不 予 确 认. 因此 相关 会 计处 理 规 定 几乎 均 是 针对 外购 商誉 。《 国 际会计 准则 2 2号 》 ( I A S 2 2 )
发 展 ,商誉会 计 理论 发展 滞后 、
家 L e a k e对 “ G o o d w i l l ” 的记 录 ( 阎 红玉 ,
1 9 9 9 ) 。从 法 律意 义 上 来 讲 ,可 以定 义 为
“ 企 业 所 取 得 的 能 使 其 受 益 的 一 切 有 利 条
感 价 值论 、 超 额 收益 价值 论 和 总计 价 账 户 论 。在此 基 础上 , 关 于商 誉 的 理解 会 计 学 界 逐 渐演 变 为 三种 具 有代 表 性 的观 点 : 超 额 盈利 观 、 剩余 价值 观 、 无 形资 源观 。 我 国商 誉 会 计 的发 展 始 于改 革 开 放 后 ,仅有 2 0几 年 的时 间 ,但 发 展速 度 较 快, 向着 国际趋 同方 向迈 进 。关 于商 誉 的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是在未来可带来经济利益的无形资产。

商誉是企业并购活动中一个重要的会计概念,但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对于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是会计领域的热点问题。

本文将从会计的角度对商誉进行思考,并探讨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以及商誉的价值和减值。

一、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属于无形资产,根据国际会计准则(IFRS)和中国会计准则(CAS),商誉需要在并购交易后确认并计入资产负债表中。

商誉的确认主要发生在企业收购其他公司时,当支付的价格高于被收购公司净资产的公允价值时,超出部分就是商誉。

商誉的确认可以反映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所支付的溢价部分,也可以说明企业在并购交易中所获得的无形价值。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

在资产负债表中,商誉被计入无形资产项目,而在利润表中,商誉会影响企业的净利润和净资产。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能够提高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经济实力,也能够说明企业在并购活动中所获取的经济利益。

商誉的确认也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吸引投资者对企业进行投资。

二、商誉的价值及减值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的确认虽然能够提高企业的价值,但商誉的价值也是需要被关注和评估的。

商誉有可能存在减值的风险,一旦商誉价值发生减值,就需要进行商誉减值测试,将商誉价值调整至减值后的价值。

商誉的减值主要受到市场环境、行业竞争、企业内部管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企业财务报表中,商誉的价值及减值一直备受关注并且备受争议。

商誉的价值及减值测试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商誉的价值需要进行评估,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成本法和市场法。

成本法是指以商誉确认时的收购成本为基础,逐年摊销商誉;而市场法则是以市场价格评估商誉价值,市场法更能够反映商誉的真实价值。

商誉的减值测试也是企业会计工作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商誉的减值测试主要是通过比较商誉的账面价值和净现值来进行。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商誉是指企业在购并其他企业时所支付的超出对方净资产的价格。

商誉在企业财务报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会计思考对于商誉的处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不能被物理上触摸或测量,因此其价值很难确定。

但商誉又是企业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因素,是企业与其它竞争对手的区别化因素之一。

因此,商誉的处理对于企业财务表现和财务报表透明度具有重要作用。

会计思考中,商誉的处理受到一些约束和规定。

根据会计准则,商誉应该每年定期评估其价值,并分类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无形资产部分。

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商誉的价值应该通过真实性和公允性进行确认。

商誉应该有下列标准进行评价:
1.业绩:商誉的价值应该根据企业的实际业绩进行评估;
2.黑天鹅:商誉评估的时候,应该考虑非常规因素,比如自然灾害、法律纠纷等;
3.内部控制:商誉不能与内部控制进行混淆,商誉不等于内部控制的缺陷;
4.财务风险:商誉的评估应该包含财务风险的因素。

需要强调的是,商誉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企业的核心业务,组织文化,实际表现等发生变化时,商誉的价值也会发生变化。

总之,商誉的会计思考应该注重企业的真实性和公允性,商誉应该不断地进行评估和定期审计。

商誉不仅仅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数字,也是企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体现。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经营中的一种非物质资产,它是企业的品牌、声誉、客户关系、管理经验、人才等方面的积累与沉淀,是企业在市场中占领一定的市场份额所产生的影响力和附加价值。

商誉的好处在于,它可以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优势,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盈利能力。

然而,商誉也是有限的,它只能在一定条件下得到保证。

在财务会计中,商誉的处理必须遵循严格的会计准则和法规。

对于商誉的计量和处理,财务会计需要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是商誉的识别和确认。

商誉是企业的非物质资产,通常是企业因收购或合并等交易所产生的差额,但是其计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财务会计应该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的规定,仔细评估商誉的来源和价值,避免虚构企业价值和不必要的商誉支出。

其次是商誉的摊销。

商誉在一定的时间内将被用尽,因此在预期期限内需进行摊销。

但是商誉的摊销时间是一个很难确定的问题,一方面考虑商誉的盈利预期和商品寿命等因素,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市场变化和竞争态势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财务会计应该在摊销商誉时需要遵循国际会计准则,在摊销方法和期限上做出合理的判断。

最后是商誉的减值测试。

商誉在使用和摊销过程中,其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化。

如果商誉的价值低于账面价值,就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商誉的减值损失。

财务会计应该在减值测试中充分考虑商誉的经济环境、市场前景、发展潜力以及管理质量等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减值测试程序和方法。

综上所述,商誉在财务会计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资产,在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财务会计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会计素养和业务能力,不断优化商誉的计量和处理方法,以充分发挥商誉在企业中的价值作用。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合并和收购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无形资产,代表了企业超过其净资产价值的溢价部分。

商誉在企业会计中的处理方式一直备受争议,因为其价值无法准确确定且难以衡量。

本篇文章将探讨商誉在会计中的思考。

商誉的存在可以反映出企业的品牌价值和市场地位。

当企业通过合并或收购来扩大规模时,它往往会为了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品牌声誉和市场份额支付溢价。

这种溢价部分就是商誉。

商誉的价值通常是由管理层根据市场的反应和企业过去的历史记录决定的。

虽然商誉的价值不确定,但它是企业经营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誉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商誉的存在可以帮助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和声誉。

商誉代表了企业过去成功的经营策略和管理能力,这种信誉有助于吸引投资者和顾客对企业的信任和支持。

商誉还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增长机会,例如吸引更多的合作伙伴或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商誉在企业长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商誉的价值和存在也存在一定的争议。

商誉的价值往往是基于主观估算的,容易受到管理层个人判断和市场波动的影响。

这种主观性使得商誉的准确衡量成为一个难题。

商誉往往无法在短期内转化为现金流量,因此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企业在收购过程中支付了大量的商誉,但未能实现预期的盈利增长,那么企业可能需要面临商誉减值的风险。

鉴于上述问题,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

根据IASB 第3号准则,商誉被认定为可辨认无形资产,必须按照确定的会计方法进行计量,即商誉应当在收购发生后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可观察的公允价值测定。

商誉在每个会计年度结束时必须进行减值测试。

如果商誉的公允价值低于其带来的经济利益,那么企业必须将商誉减值计入损益表。

商誉在企业合并和收购过程中产生,具有重要的会计和经济意义。

商誉代表了企业的品牌声誉和市场地位,对企业的长期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商誉的衡量和准确确定仍然存在困难和争议。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以确保商誉的准确衡量和处理。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商誉在会计领域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是指企业以财务上的投入取得的不易量化的经估价后形成的财务账面价值,一般企业在实施合并、非经常性业务调整时,商誉的处理问题比较复杂,需要对相关核算、处置都授权,所以有关商誉的会计思考应
该是全面,客观,标准化。

首先,企业拟定新合并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商誉及其变动,清楚了解商誉形成、
版本、变动等特点,把握商誉问题细节,如商誉量限、计提条件与冲销思路等。

针对控制权变动对商誉的影响,及时作出处理表述。

其次,要十分注意商誉的计提与折旧问题,根据当前市价来确定商誉的估价方
法与金额,以免出现账面负值或过高的商誉,扰乱财务状态的正常反映。

再次,在计提减值准备时,要根据会计准则的要求,及时准确的检测商誉价值,对影响商誉价值发生变动事项,要及时并合理采取减值准备,以保证财务数据的
充分、准确、及时相符。

最后,商誉也要受到有效的管理保护,企业要加强内部控制,遵守德勤combined 报表或者非经常性报表的准则,以及,企业的相关合并账面价值的账面报表准则。

此外,要对可能对商誉产生影响的会计事实进行及时、全面、准确的分析及披露,以保证会计报告能客观、真实、准确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企业要在推行会计核算体制严谨,有效管理,增加市场和投资者对企业活动和
财务状况的信誉。

投资者也可以有利于了解市场,分析企业的商誉可以更好的把
握企业的商业价值,做出更精准的财务状态判断,使投资者早日变为大赢家!。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企业在商业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无形资产,它是企业在并购、合并或其他业务活动中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

商誉的产生通常是由于企业的品牌价值、市场地位、客户关系、人才团队等因素的存在。

商誉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代表了企业的未来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但商誉的存在也给企业的会计处理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和困扰。

商誉的确认和计量是会计处理中的难点之一。

商誉的确认是在企业并购或合并交易中确定的,计量则是在后续的会计期间内进行的。

商誉的确认通常需要依据专业的评估和估值报告,而在后续的计量中,则需要根据相关的会计准则和规定进行。

这个过程本身就存在一定的主观性和不确定性,因为商誉的价值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市场环境、行业竞争、管理团队等。

在商誉的确认和计量过程中,会计师需要保持审慎和客观,避免出现过高或过低的估值,从而导致财务报表的不准确或不公允。

商誉的摊销和减值测试也是会计处理中的难点之一。

商誉在确认后需要定期进行摊销,以反映其在时间上的消耗和价值的变动。

商誉还需要进行减值测试,以确保其价值未受到贬值或损失。

商誉的摊销和减值测试涉及到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市场情况等多个因素,需要综合考量和分析。

会计师需要充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和行业环境,准确判断商誉的价值和未来盈利潜力,制定合理的摊销和减值测试计划,以维护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商誉的处理还涉及到税务和法律等多个方面的问题。

商誉在企业并购或重组中产生,对应的税收和法律规定也各不相同。

会计师除了需要了解会计准则和规定外,还需了解相关的税务和法律法规,确保商誉的处理符合相关的法律和税收要求。

尤其是在跨国并购和重组中,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税务和法律制度,会计师需要具备跨文化和跨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做好全面的风险管控和合规管理。

商誉的会计处理需要会计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

会计师需要不断学习和积累相关知识和经验,保持对财务和商业领域的关注和理解,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灵活运用各种会计方法和技术,妥善处理商誉的确认、计量、摊销和减值测试等问题。

对商誉会计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商誉会计问题的几点思考

I理论探索对商誉会计问题的几点思考◎文/艾志群摘要:在资本市场地位日益重要、对社会经济影响日益广泛的新形势下,本文对商誉会计有关问题进行了重新审视和梳理,分析了现行商誉会计存在的定义、确认和计量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商誉会计理论研究、制定专门的商誉会计准则、综合运用减值测试和摊销法进行商誉后续计量等建议。

关键词:商誉会计;商誉确认;商誉减值0引言2018年底至2019年初,沪深上市公司业绩爆雷现象频发。

相关公司股价持续下跌,无数投资者蒙受损失,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究其原因是上市公司纷纷大幅计提商誉减值,导致公司2018年度出现大幅亏损。

虽然,会计界对商誉会计的研究历史不短,理论成果丰硕,形成了相应的会计规范。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也明确了商誉的确认、计量及信息披露等。

但在资本市场地位日益重要、对社会经济影响日益广泛的新形势下,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对商誉会计有关问题进行重新审视和梳理。

1商誉及商誉确认问题商誉会计理论核心问题是商誉确认问题,也是争论最多的问题。

有人认为,商誉(Goodwill)是能使企业中的人、财、物等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相互作用,形成一种“最佳状态”的客观存在。

也有观点认为,商誉是指能在未来期间为企业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潜在经济价值,或一家企业预期的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如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的资本化价值。

目前看,对于商誉的定义比较权威的还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会计理论》提出商誉的“三元论”中的超额收益论。

超额收益论认为,商誉是预期未来利润超过不包括商誉的总投资的正常报酬部分的价值。

该观点是一个比较流行的观点,阎德玉(1997)曾指出:“超额收益论的科学性在于把握了商誉作为资产的基本条件:经济资源、获利潜力、货币计量三要素。

”即便如此,理论界对商誉的定义尚未取得完全一致的认识。

目前,相关研究往往只从定量的角度进行界定,并非从内涵、特性等方面给出关于商誉明确的、定性的定义。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商誉是指企业在收购其他公司时支付的超出被收购公司净资产价值的部分,也称为溢价。

商誉的存在是因为被收购公司的品牌、市场份额、客户关系等无形资产和商誉产生的。

商誉的会计处理一直备受争议,很多公司和投资者对商誉的核算和摊销方式存在不同的看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就商誉的会计处理进行一些思考和探讨。

商誉的核算方式是一个争议点。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在收购交易中,应按照被收购公司的净资产公允价值计量金额和商誉计量金额的差额,确认商誉。

而商誉的计量是根据通过对被收购公司的合理估值来确定,通常是根据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值计算的。

这就导致了商誉的金额可能与实际发生的情况有一定的差异,从而引发了商誉的准确性和公允性争议。

商誉的摊销方式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目前国际会计准则和中国会计准则规定商誉不进行摊销,而是进行减值测试。

这意味着企业需要定期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以确认商誉是否存在减值迹象。

如果存在减值迹象,则需要进行商誉减值处理,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这种处理方式对企业来说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但也可能影响到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因为商誉减值的识别和计提存在一定的主观性。

商誉的会计处理也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造成一定的影响。

商誉是一种无形资产,它反映了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对商誉的正确处理能够反映企业的真实价值和实力,但如果商誉的计量和摊销不合理,就会对企业的财务报表造成误导。

商誉的存在也会对企业的财务指标和经营绩效产生影响,如资产负债表的总资产和净资产,利润表的净利润等,这就需要投资者和利益相关方对企业的商誉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如何合理处理商誉成为企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企业需要在收购交易中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商誉的金额,可以通过进行相关的评估和估值工作,尽量避免商誉的过高或者过低计量。

企业需要加强商誉的减值测试和识别,及时发现商誉减值问题,避免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监管部门和会计师事务所也需要对商誉的核算和摊销进行更加清晰的规定和指导,确保商誉的会计处理符合真实性、公允性和准确性的要求。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ACCOUNTING LEARNING91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陈荣芳 绍兴平准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摘要:商誉由于其本身的抽象性和无形性,从而造成了其在初始确认、计量以及后续计量方面较为复杂,而且存在通过商誉来操纵利润等问题,一直以来都是会计核算关注的热点和难点。

鉴于此,本文以商誉为研究对象,结合实务工作,分析商誉在初始确认、计量和后续计量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完善的建议,以期能够为规范商誉的会计处理,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有所帮助。

关键词:商誉;会计处理;减值一、商誉概述商誉的概念一直以来没有一个明确界定,我国企业准则20号对其界定为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这一定义虽然明确了商誉的计算路径,但是却没有揭示其真正的内涵。

因此从商誉的内涵角度来看,本文偏向于“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预期能够为企业带来超额收益的潜在经济价值”来界定商誉的概念。

按照来源不同可以将商誉划分为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

商誉与其他无形资产相比,其具有一些独有的特点:一是商誉的构成较为复杂,即商誉的形成要素具有综合性,并非单一要素构成,二是商誉的存续具有依附性,即商誉的价值必须依附于企业实体,脱离实体即失去价值,三是商誉的价值具有动态性,即受商誉构成因素的影响,其价值是随着构成因素的变动而变动的,并非一成不变,四是商誉的价值与成本具有弱相关性,即并不是企业所有的资本投入都与形成商誉价值有关,因此商誉的价值与成本具有弱相关性。

二、商誉的初始确认、计量存在的问题分析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因其来源不同,因此在初始确认和计量方面存在较多的差异,因此本文在分析其存在问题时分别按照自创商誉和外购商誉来进行分析:(一)自创商誉的初始确认和计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按照现行会计准则的规定,自创商誉因为不符合资产的确认标准,不具有可靠性和不能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做出决策的原因,所以自创商誉不进行初始确认,而只进行表外披露,而其计量方法主要有超额收益资本化法、超额收益折现法和残值法等。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商誉是公司在并购或其他交易中支付的超过被收购公司净资产实际价值的金额,包括被收购公司的品牌价值、知识产权、客户关系等。

商誉是一项无形资产,通过商誉资产的计量可以反映公司的品牌价值和知名度。

商誉的会计思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商誉的确认问题:如果公司在并购交易中支付了商誉,需要在财务报表中确认。

但是,商誉的确认必须符合相关会计准则的规定,即仅在商誉具有实际价值的情况下才可以确认。

2. 商誉的计量问题:商誉的计量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根据商誉的情况进行具体考虑。

一般情况下,商誉应当按照收购后该商誉的实际价值进行计量,并按照相关准则进行摊销。

3. 商誉的减值测试问题:商誉的减值测试是一个重要的会计考虑因素,需要在每个会计期间进行检验。

如果商誉被认为已经失去了其实际价值,需要进行减值处理。

4. 商誉的披露问题:商誉的披露应当充分、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商誉的状况、数值和计量方法等信息。

这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的实际价值和商誉对公司的经营业绩的影响。

总之,商誉的会计思考需要考虑商誉的确认、计量、减值测试和披露等各个方面,以保证财务报表具有准确性和可靠性。

商誉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处理若干问题探讨摘要: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我国于2006年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

相对旧准则,新准则对合并商誉的内涵、外延和会计处理进行了规范,对商誉的后续计量由价值摊销改为减值测试。

商誉会计得到进一步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

本文对新准则下的商誉会计进行深入思考,指出不足和对策,对完善商誉会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会计准则商誉确认计量一、商誉的概念1.商誉的定义商誉是指企业预期获利能力超过可辨认资产正常获利能力的资本化价值,不具有实物形态,不可辨认,不能单独转让,只能依附于企业整体。

2.商誉的分类商誉依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合并商誉和自创商誉,合并商誉是指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

自创商誉是指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形成的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二、商誉的会计处理1.商誉的确认《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规定:企业合并中形成的商誉,不适用本准则,企业自创商誉以及内部产生的品牌、报刊名等,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由此,合并商誉和自创商誉均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和确认条件,不应确认为无形资产,且自创商誉因无准则规范不予确认。

《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规定: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确认为商誉,购买方对合并成本小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由此,准则只要求确认正商誉中归属购买方的部分,正商誉中归属少数股东的部分和负商誉不予确认。

2.商誉的计量初始计量时,商誉等于企业合并成本大于合并中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差额。

其中,企业合并成本包括购买方为进行企业合并支付的现金或非现金资产、发行或承担的债务、发行权益性证券等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以及企业合并中发生的各项直接相关费用之和。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关于商誉的会计思考
商誉是指企业在购买其他企业时,支付超出目标企业净资产价值的差额,即超额支付的部分。

商誉是企业在收购其他企业时所产生的一种无形资产。

与有形资产不同,商誉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和度量,但它是企业价值的一部分。

商誉的会计处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估值、摊销和减值等方面。

首先来看商誉的估值问题。

商誉的估值要基于合理的理由和可靠的数据,可以采用市场价格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各种估值方法。

不同方法的运用要结合具体情况,以确保商誉的估值能够反映其真实价值。

商誉的摊销是指按照一定的期限进行分期摊销的过程。

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商誉的最长摊销期限为20年,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摊销期限。

商誉的摊销要根据企业的盈利能力和预计的未来收益来进行,以确保商誉的摊销能够合理反映其使用寿命。

商誉的减值是指商誉价值的下降,导致其账面价值超过可回收金额的情况。

一旦发现商誉减值的迹象,企业必须进行减值测试,以确定是否需要对商誉进行减值损失的计提。

减值测试通常包括估算未来现金流量、使用适当的贴现率进行现金流折现、和比较可回收金额和账面价值等步骤。

如果减值测试结果表明商誉有减值的可能,企业必须根据测试结果计提相应的减值损失。

商誉的会计处理需要根据现实情况和可靠数据进行估值、摊销和减值处理,以确保商誉能够准确地反映企业的价值和未来的收益。

企业还需要及时进行减值测试,保持商誉价值的准确性,避免对企业造成财务损失。

只有通过科学的会计思考和实际操作,才能更好地管理和使用商誉这一重要无形资产。

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若干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
趋同化:各国 会计准则与国 际会计准则逐
步统一
标准化:国际 会计准则制定 更加明确和规

灵活性:在保 持准则稳定的 同时,允许企 业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适度调

国际化:国际 会计准则逐渐 成为全球范围 内通用的会计
准则
我国商誉会计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商誉会计的定义和计量
XX
商誉会计若干问题 探讨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
目录
商誉会计的基本概念
01
商誉会计的确认与计量
02
商誉会计的披露
03
商誉会计的问题与05
01
商誉会计的基本概念
商誉的定义
商誉是指企业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取高于正常投资报酬率所形成的价值 商誉是不可确指无形资产,是无形资产的一种 商誉是由企业优越的地理位置、管理水平、经营状况等因素综合形成 商誉的存在无法脱离企业整体而单独存在,不能单独出售或转让
商誉的来源
商誉的来源:企业合并
商誉的来源:非同一控制 下的企业合并
商誉的来源:同一控制下 的企业合并
商誉的来源:其他方式
商誉的计量
直接计量法:通过比较被评估企业与其他可比企业价值来确定商誉价值
间接计量法:通过比较被评估企业整体价值与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来确 定商誉价值 割差法:基于被评估企业整体价值与股东权益价值之间的差额确定商誉价 值
我国商誉会计的现状及问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商誉会计的发展历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商誉会计的未来展望
未来商誉会计的发展方向与展望
商誉会计将更加注重企业价值的计量和披露 商誉会计将与财务报告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相结合 商誉会计将进一步完善商誉减值测试的方法和标准 商誉会计将加强与其他会计规范的协调与统一

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商誉(Goodwill)是指企业收购其他企业或资产后,超过其正
当价值的部分。

商誉可以被视为一种“无形资产”,因为它是由企
业的声誉、品牌、客户关系、员工技能等不易测量因素形成的。

然而,商誉在会计处理中存在许多问题。

以下是一些主要问题:
1. 商誉的价值难以确定:商誉是基于一些难以测量的资产和负
债项,包括公司声誉、员工技能、客户关系等形成的,因此难以确
定其价值。

2. 商誉计量方法的差异:不同的会计准则和公司可能会采用不
同的商誉计量方法,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对商誉的估值存在偏差。

3. 商誉的减值:商誉存在减值风险,当企业的经营状况恶化时,商誉可能需要减值,减值带来的成本也可能对企业的财务表现产生
不利影响。

4. 商誉的影响:商誉虽然不直接影响企业的现金流,但它会影
响企业的股东权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影响企业的投资价值和
股价等。

因此,商誉的会计处理是一个备受争议和研究的问题,需要企
业和会计师注意评估和评估其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商誉若干问题的会计思考(doc 10页)在正处于国有企业改革的阶段。

随着企业改制、购并、资产重组和股份制合作等经济业务的不断发展,在资产评估中关于企业商誉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已日益成为实务和学术界所关注的焦点。

因此,对商誉会计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传统做法上应进行更深入的探讨。

本文试图从对商誉定义的理解出发,对外购商誉、自创商誉和负商誉三个方面对商誉进行会计思考,并提出对商誉的理论认识和实务意见,仅供参考。

二、对商誉定义的思考⒈有关商誉性质的微探关于商誉的性质,学术界有许多论述,比较权威的观点当属美国当代著名会计理论学家亨德里克森(Hendriksen)的看法。

他在其专著《会计理论》中介绍了三个论点:(1).商誉是对企业好感的无形价值。

(2).商誉是企业超额盈利的现值。

(3).商誉是一个企业的总计价账户。

我们认为,上述3种观点从商誉特征或性质的不同方面研究了商誉,强调了商誉的某些特征、本质和计价方法。

但三种观点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互联系的,“对企业好感的价值”说明了商誉产生的原因,“未来超额收益的现值”说明了商誉的实质,而“总计价账户”则说明了外购商誉的计价方法。

2、对商誉定义的理解。

目前,会计界将商誉普遍定义为:商誉是企业特殊的无形资产。

商誉通常是指企业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优越,或由于信誉好而获得了客户信任,或由于组织得当、生产经营效益高,或由于技术先进、掌握了生产诀窍等原因而形成的无形价值。

这种无形价值具体表现在该企业的获利能力超过了一般企业的获利水平。

综合商誉的性质,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商誉本质上是能为企业带来超额盈利的无形资源。

一般来说,商誉可分为外购商誉和自创商誉。

外购商誉是指企业购并时购并方所支付的价款与被购并方净资产公允市价的差额。

当这一差额为正时,称为正商誉。

相反,当这一差额为负时,称为负商誉。

一般情况下,我们所指的外购商誉是正商誉。

外购商誉在实施合并以后,实质上就转化为外购企业的自创商誉。

三、对外购商誉确认与计量的会计思考。

⒈对外购商誉初始确认与计量的相关思考。

目前国际上对外购商誉的会计处理有以下几种方法:(1)将外购商誉确认为一项资产,并在有用年限内有规则地加以摊销、冲减各期的利润。

如美国规定,商誉的摊销年限最长不超过40年,我国规定:商誉的摊销不得超过10年。

其理由是:商誉所代表的,是可望取得未来收入而发生的支出,按照配比原则,商誉必须摊销;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同行业的竞争,商誉不可能永远存在,所以应分期摊销;每年的超额利润没有减少,并不表示商誉的价值没有减少,因为其有效年限确实减少了,商誉的价值总有一天会消失。

(2)将外购商誉作为一项永久性资产。

其理由是,购买商誉是为了将来的超额利润,只要仍有超额利润存在,商誉即存在,所以,不应该摊销。

就时间因素而言,反而有所增加,予以摊销不符合实际。

在企业衰落时期,获利减少,商誉日衰,价值日渐减少,此时予以摊销,似更合理;在商誉的存续期内,企业采用一定方式,支付各种代价,以维护商誉价值,这些支出均作为当期费用处理,如再对商誉进行摊销,势必造成双重负担。

尽管这一处理方法也有一定的道理,但实务中采用此法的尚属罕见。

(3)外购商誉在购买企业收购被并企业时,即调整当期的股东权益(盈余公积或资本公积)。

理由是:商誉不能单独变现,其使用无法确定,从而任何摊销方法均显主观臆断,既然自创的商誉不予确认入账,在购买企业时产生的商誉也不宜确认。

英国目前虽采用此法,但已有改变为确认一项资产的倾向。

(4)、对上述三种方法的分析与思考。

本人认为第一种方法为最佳,第二种方法和第三种方法恰好对立。

第三种方法一次性冲减当期收益,确实不符合权责发生制与收入费用配比原则,冲减当期收益可能造成因合并而使企业股东权益急剧减少,财务报表数据失真,影响企业的资信状况。

第二种方法认为外购商誉价值将得到长久保持,价值不会下降,这显然不符合实际,是一种空想的商誉。

如果是这样,一个企业并购一个商誉较好的企业,无论未来经营好坏,都将永远保持良好的状况吗?如果是这样,那么企业之间就无所谓竞争,更不会有倒闭了的现象存在了。

因此,第一种方法较佳。

外购商誉应该作为一项资产入账,并应在不到10年时间内摊销,列入未来各期费用。

这样处理既符合权责发生制和收入费用相配比的会计原则,也满足稳健性的要求。

同时,由于外购商誉不能独立于企业而存在,使得外购商誉的计量存在一定的困难。

也正是这种计量困难,使我们在会计实务上不得不对外购商誉按收购成本的剩余额即收购成本的公允价值超过所收购的净资产的公允价值的差额进行初始计量。

因此,现行的外购商誉初始计量方法是对现有会计计量理论和技术所做出的一种现实选择。

2、对外购商誉后续确认与计量的相关思考。

外购商誉被初始确认进入财务报表后的后续确认和计量,存在着下列3种可供选择的方法:(1)、将外购商誉立即注销。

该方法作为一种可选择的方法,对初始确认与后续确认的区别在于外购商誉在被注销之前只是暂时确认为一项资产。

之所以这样处理的理由是外购商誉在初始确认后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然而,在外购商誉确认记录为一项资产后立即予以注销是令人困惑的。

因为,如果外购商誉在购买日无任何价值可言,那么,它就应该是立即注销而不应该是开始记录为一项资产而随后予以注销;如果外购商誉初始是有价值的,除非发生灾害,没有任何事件能立刻使其变得毫无价值。

尽管在后续期间要确定外购商誉价值的耗费和减少存在着困难,但这种困难并不仅仅限于外购商誉。

因此,初始确认后立即注销外购商誉是不恰当的。

以前允许采用这一方法的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为了改进外购商誉会计,最近在其准则中也取消了将外购商誉立即注销的选择方法。

(2)、对外购商誉不摊销但进行价值减损评价。

不摊销的支持者认为,由于外购商誉的价值一般只会增加而不会下降,从而外购商誉不是一种耗费性资产,对价值不会下降的外购商誉进行摊销将会使财务报告失去其真实性。

而且,因为“新”(内部创造的)商誉可以重置“旧”(购买的)商誉,在新商誉费用化的同时摊销旧商誉会构成双重费用。

支持者还认为,根据其寿命和摊销方式确定的任何摊销计划几乎都是武断的。

因此,他们认为外购商誉不应该进行摊销,但应该进行价值减损评价。

这种处理方法同样是不恰当的。

原因在于:初始确认的外购商誉中包括应该摊销的消耗性资产。

但人们不可能从初始确认的外购商誉中分清哪些是消耗性资产,哪些不是消耗性资产。

仅仅依靠价值减损评价作为商誉后续计量方法,也是难以行得通的。

因为,与其他进行价值减损评价的资产不同,商誉并不具有独立的现金流量。

企业进行合并是为了降低成本,或将被收购企业与收购企业合并以取得协同效应,因此,与外购商誉相关的现金流量与内部创造商誉相关的现金流量混在一起。

除了收购企业仍然保留被收购企业经营活动的独立性这种特殊情况外,为了价值减损评价目的,不可能将外购商誉与自创商誉分别开来。

(3)、在有效的经济寿命期内进行摊销。

这种观点认为商誉应该合理摊销,理由是:第一、由于企业的发展不可能永远辉煌,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同行业的竞争,使得企业商誉不可能永远存在。

因此,企业的商誉应合理摊销。

第二、对外购商誉而言,企业为外购商誉支付了代价。

因此按照配比原则,应在以后的受益期内将商誉成本合理分配,以与其收益相配比。

(4)、对上述三种方法的分析与思考。

对比上述三种方法,我认为:由于外购商誉的寿命估计不能达到可靠的满意程度,也无法知道外购商誉被耗费的方式,在武断确定的期间内进行摊销是对难以应付的问题的唯一务实的解决方法,要比将外购商誉立即注销更可取。

我认为将外购商誉在有效的经济寿命期内进行摊销这一方法是一种相对科学、合理的方法,因为外购商誉中的一部分具有有限的寿命,应该在其寿命期内进行摊销。

尽管外购商誉是以成本即收购成本的剩余额计量的,但是,外购商誉不是成本而是资产,对其进行摊销反映了该种资产的耗费和损耗。

然而,由于有一部分商誉是非消耗性资产而具有无限寿命,这部分商誉不应该进行摊销,会计上只需要进行价值减损评价。

由于人们不可能将该部分商誉与消耗性商誉区分开来,如果对所有的商誉都应该进行摊销,会降低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因此,要使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达到可靠的可接受程度是精心设计商誉会计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

商誉的有效寿命和它被耗费的方式都是难以预计的,而其摊销又依赖于这种预计。

因而,在任一期间摊销的商誉都仅仅是在该期间商誉价值下降的估计,商誉摊销的局限性会客观存在。

因此,我认为比较科学的方法应该是,在对外购商誉进行摊销的同时,进行外购商誉价值的减损评价。

以上是我们对外购商誉进行的思考。

下面我们来谈谈作为商誉另一来源的自创商誉。

四、对自创商誉问题的会计思考。

⒈自创商誉应该确认的理由。

传统的商誉理论不在自创商誉形成之时确认的主要理由是:商誉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即使是在专为形成商誉而支付了费用的情况下,也会因无法确认其究竟为形成的商誉产生了多大可以用货币计量的作用,而无法进行会计处理,从稳健性原则出发,会计上只得将这些支出列作费用,只有在产权转变时,才将其价值统一量化。

然而,我认为这种传统的商誉理论有悖于相关会计准则并已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具体阐述如下:首先我们都知道并不是并购活动,而是企业持续的开发创造知识产权的努力形成了商誉的价值。

等到企业发生产权交易时再确认商誉,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权责发生制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支出的原则的要求。

权责发生制要求当期已经发生的收入和支出应在当期确认;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要求与当期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应计入资产的价值。

企业在某个会计期间为商誉的形成发生了经济资源的耗费,而所形成的商誉可以使企业在今后的多个会计期间获得超额收益。

因此,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原则,企业当期为形成商誉而发生的耗费应在当期确认为企业资产的一种――无形资产。

但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发生耗费形成的自创商誉不予确认,显然违背了两项会计准则。

其次,企业对自创商誉在形成时不予确认,不在会计信息中及时披露,就不能真正地、及时地反映企业未来的超额盈利能力,从而影响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利用会计信息进行经济决策,同时也影响经营者正确报告受托现任的完成情况。

也即,不及时确认自创商誉违背了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原则。

再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间的并购愈演愈烈,只在产权转让时才确认自创商誉虽然是不合适的。

因为这样如何解释:“如此庞大的商誉是否在合并收购之时才突然形成?它究竟代表被收购公司何时何日的业绩?”因此,自创商誉应在其形成时间予以确认,才能与有关会计准则相吻合,也符合目前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⒉自创商誉的确认与计量的会计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