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对美的追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对美的追求

《诗经》是我国最早一部诗歌总集,在这部诗集中就已经反映出先秦时代人们对美的追求。首先,时人对男女身材的要求,皆以形体高大为美。如《硕人》一篇是赞美卫庄公夫人庄姜的诗。开篇即道:“硕人其颀。”硕,大也;颀,长貌。而对容貌美的形容,也是为后世耳熟能详,“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手指纤纤,像柔嫩的白茅,皮肤白皙如凝脂,脖颈像蝤蛴,牙齿如瓠籽白又齐,额头方正眉弯细。浅笑盈盈酒窝俏,美目顾盼眼波媚。

诗经之后,汉乐府中描述美女秦罗敷: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前两句是手挎的篮子,后两句是艳丽的服饰。对于容貌的描述缩减到发型和耳环,然后从侧面: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由旁观者的反应来着力衬托她的美貌。只有一个侧面和背面的秦罗敷到底如何惊艳,全凭个人的想象了。

明朝佚名《千秋绝艳图卷》秦罗敷

秦汉时期,对女子的美加上了德性的要求。东汉开国皇帝刘秀草莽时期,对阴丽华一见钟情,叹曰:“娶妻当得阴丽华”。阴丽华的品德不负其貌,《后汉书》记载其”恭谨俭约,不好赏玩珍品,不喜欢嬉笑戏谑。生性仁爱孝顺,怜悯慈爱。”班昭《女诫》对妇容的阐述被公认为正统女子教育的权威解释:“妇容不必颜色美丽也”,但要通过教育,做到专心正色、整洁端庄。自此,这样的标准在传统中国确定下来,女子应德重于色,心重于貌。

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审美观经历了一个由壮美到柔美的变化过程。起初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们仍是推崇力量之美,比如身长、美髯等。而后随着社会稳定,统治者偏安一隅,士人们也褪去了原先的激情斗志,肆意享受生活,审美趋向女性化,那些娇美如花,体不胜衣的男人们成了人们围观追逐的对象。比如被掷果盈车的潘岳,因长相风流妩媚而被“看杀”的卫玠。士族为追求所谓的白皙、嬴弱之姿,酗酒,吃药,傅粉,塑就了一副肤脆骨柔,体嬴气弱的身躯,动静粉帛不离手,行步顾影。直到五胡乱华、侯景之乱,所有的旖旎风流都被滚滚铁蹄踏碎,空留乌衣巷口夕阳斜。

汉仇英汉宫春晓图(局部)

汉人写美女有点狡猾,三国魏曹植则俊朗多了,《洛神赋》辞藻华丽,浓墨重笔,深情细腻,如: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仿佛兮如轻云之蔽日,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曹植写美女,清新明丽,格调高雅。他用流云、回雪、荷花、朝霞、鸿雁、游龙等为喻,比起诗经的农家气息来,贵公子的确儒雅高洁,品味脱俗。只是大段的篇幅和目不暇接的辞藻让人来不及瞬即记忆,到底输给了简洁又朗朗上口的“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汉顾恺之洛神赋(局部)

进入大唐盛世,人们的审美再次变迁。从流传下来的唐代仕女图中可以看出,唐代以“丰颊肥体,浓丽多姿”为美,整体画风雍容华贵。四大美人之一杨玉环就是以体态丰满著称,《旧唐书》记载:“太真资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智算过人。”

唐张萱捣练图(局部)

唐之后,“弱柳扶风”,不食人间烟火的纤瘦之态,逐渐转向取代健康高大的诗经硕人之美。此外对美女的描述多在才艺和传奇的经历上,容颜之美的描绘散落各处,都不是重点了。

唐阎立本步辇图(局部)

到了宋明清时代,整个社会又开始追求纤弱之美,要求身轻如燕,细腰雪肤,娥眉青黛,三寸金莲。缠足陋习正始于此时,此风不断在社会各阶层蔓延,不少文人士大夫都视小脚为美,苏东坡写诗赞曰:“只见舞回风,都无行踪处。”“纤妙说应难,需从掌上看。”缠足是封建社会女性附属地位最明确的象征,为了附和男子的畸形审美观,整个社会的女性都深受其苦。

明佚名画千秋绝艳图(局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