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案例
幼小衔接案例及分析3篇
幼小衔接案例及分析3篇幼小衔接案例及分析1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旅途中的一次重大转折,研究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孩子可能会遇到各种问题。
输,往往不是输在智力上,而是输在惯上。
我们要做的是,引导孩子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上学。
案例:孩子不愿上学,找出原因应对问题:我班学生XXX,家长完成交接任务要离开学校时,就使劲拽着妈妈的衣服,哭着不让妈妈走,最近时常有这种情况发生。
幼儿XXX,虽然来上学时没有表现出不高兴,但在一天当中总有几次为了很小的事情而低声抽泣。
原因:XXX,年岭偏小,在家里家长比较溺爱,生活自理能力稍弱。
没有一定的自信心,对小学存在着恐惧心理。
应对措施:(一)老师对这样的同学要多加关注,课堂上多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增强其研究的自信心。
多用鼓励性的语言来评价他们的行为。
课下主动和她们交流,谈一些比较随意的话题,首先让她们从心理上来接纳老师,喜欢学校;另外给她们介绍一些比较活泼的小朋友认识,让她们交朋友,这样引导她们尽快融入这个大集体中来,学会与其他同学交往,建立良好的同学关系。
(二)与家长做好沟通,及时了解孩子的在家表现,也将孩子的在校学校及时告知家长,让孩子明白虽然离开了妈妈,但妈妈的关爱一点也没少。
并且让孩子将学校的事情也告诉家长,这样既培养了孩子的说话能力,还增强孩子与学校的感情,从而更加喜欢上学,期待一年级。
幼小衔接案例及分析2XXX今年该上二年级了,她的妈妈XXX说孩子刚上一年级时,自理能力比较弱,研究器具总是丢三拉四的,工具丢了都不晓得说,即使他人捡到了送回来她也不晓得是不是自己丢的。
在同学面前也不肯亏损。
早上送到学校时,女儿有时还会因为舍不得妈妈走而哭闹。
“开始时我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觉得孩子怎么还没有在幼儿园时表现好呢?”XXX妈妈回忆说。
后来经过和班主任沟通,才知道XXX现象原来是儿童由幼儿园向小学过渡这一特殊时期所表现出的不适应症状。
XXX通过向老师请教、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造成这种不适应的原因,很快调整好自己的教育方式。
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案例集锦
幼儿园幼小衔接活动案例集锦案例1:音乐会主题:音乐会是一种优秀的幼小衔接活动方式。
要求:1. 简要介绍音乐会的目的。
2. 描述方案和活动流程。
3. 分析活动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
介绍:音乐会是幼小衔接活动的一种形式,它旨在丰富幼儿的音乐素养,培养幼儿兴趣,加强幼儿之间的交流,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生活。
方案:我们为幼儿园的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举办了一场音乐会活动。
该活动分别在幼儿园和小学校园内进行,时间为两个小时。
活动流程如下:1. 幼儿园表演:大班幼儿表演《小星星》和《小毛驴》,小学生观看。
2. 小学生表演:小学一年级学生表演《光阴的故事》和《手舞》。
3. 互动环节:小学生与幼儿园的大班幼儿一起跳舞,唱歌。
4. 总结:小学生和大班幼儿一起合唱《前进小步舞曲》。
分析:音乐会这种形式,能够促进幼小衔接。
在活动过程中,幼儿园的大班幼儿表演,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观看,通过观看大班幼儿表演,小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了解大班幼儿的表现能力,积极向上的表演氛围也激发了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
互动环节是音乐会的重头戏,这个环节的安排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小衔接。
通过小学生与幼儿园的大班幼儿一起唱歌跳舞,在互动过程中小学生能够与大班幼儿进行交流,培养小学生与幼儿的友谊和互动能力。
通过合唱活动的策划和组织,能够使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和大班幼儿园的幼儿一起进行合唱,这种方式能够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有效地促进幼小衔接。
案例2:回忆比赛主题:回忆比赛是促进幼小衔接的一种活动方式。
要求:1. 简要介绍回忆比赛的参赛人群、比赛内容和形式。
2. 描述方案和活动流程。
3. 分析活动在幼小衔接中的作用。
介绍:回忆比赛是一种活动形式,它鼓励学生回忆自己幼儿时期的事情,促进了幼小衔接的进程。
回忆比赛的形式灵活,它能够鼓励幼儿园阶段的学生快速适应小学文化。
同时,回忆比赛也能让幼儿园的老师更好地认识小学生,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帮助。
方案:我们为一年级小学生和幼儿园的大班幼儿设置了一次回忆比赛。
德育幼小衔接案例范文
德育幼小衔接案例范文一、案例背景。
在幼小衔接阶段,孩子们正处于从幼儿园的宽松环境向小学的规则性较强环境过渡的时期。
这个阶段的德育工作尤为重要,它不仅关乎孩子的品德养成,更是为孩子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班就有这么一群可爱又调皮的小家伙,他们的故事就像一部充满惊喜和挑战的成长纪录片。
二、案例描述。
# (一)礼貌小天使养成记。
刚接手这个幼小衔接班的时候,我发现很多孩子在礼貌方面比较欠缺。
进教室不会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向别人借东西也不会说“请”。
于是,我决定开展一个“礼貌小天使”的活动。
然后,我做了一些小卡片,上面写着“礼貌小明星”。
只要孩子在一天里主动有礼貌地和别人交流,就能得到一张小卡片。
一周下来,谁得到的卡片最多,谁就是本周的“礼貌小天使”。
这个活动一推出,孩子们的积极性可高了。
以前不爱说话的小明,现在每天早上都会大声地说:“老师,早上好!”还带着灿烂的笑容,就像小太阳一样。
有一次,小红想借同桌的橡皮擦,她小声地说:“请把你的橡皮擦借我一下,好吗?”同桌大方地借给了她,我看到后马上表扬了小红,还奖励了她一张卡片。
看着孩子们一点点地变得有礼貌,我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 (二)爱护环境小卫士的诞生。
幼小衔接班的孩子对周围的环境充满好奇,但有时候也会因为好奇而做出一些不太好的行为。
在教室里乱丢垃圾,在校园里摘花。
我想让孩子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像一场有趣的冒险一样。
我把教室布置成了一个“小森林”,用绿色的彩纸做了很多大树,用棉花做了云朵。
然后,我告诉孩子们:“我们的教室就是一个小森林,每一个同学都是这个森林里的小动物。
可是现在,森林里出现了一些垃圾怪,它们把我们的家弄得又脏又乱。
”我拿出一些小垃圾道具,散落在“森林”里。
孩子们看到后,眼睛都瞪大了。
接着,我给每个孩子发了一个小夹子,让他们当“爱护环境小卫士”,把垃圾怪都抓起来。
孩子们兴奋地在“森林”里穿梭,不一会儿就把垃圾都清理干净了。
我趁机说:“在我们真正的校园里,也有很多这样的垃圾怪,我们可不能让它们破坏我们美丽的校园哦。
幼儿园一年级班级幼小衔接教育案例3篇
幼儿园一年级班级幼小衔接教育案例3篇案例一:共同活动促进幼小衔接背景在幼儿园升入一年级的时期,幼儿面临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
为了帮助幼儿更顺利地适应小学生活,一所幼儿园采取了共同活动的方式进行幼小衔接教育。
做法幼儿园安排了一系列的活动,旨在让幼儿和小学生之间建立起联系和熟悉感。
这些活动包括联谊游戏、校园参观、小学生与幼儿互动等。
效果通过这些共同活动,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逐渐熟悉了小学的研究环境和规定。
他们建立了与小学生之间的友谊,并且更加自信地迈入了小学生活。
案例二:逐步过渡帮助幼儿适应小学背景某幼儿园发现,一些幼儿在升入一年级后遇到了适应困难的问题。
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幼儿园采取了逐步过渡的方法。
做法幼儿园为幼儿提供了一系列的逐步过渡措施。
首先是在幼儿园中设置小学模拟课堂,让幼儿逐渐熟悉小学的研究形式和规则。
其次是引导幼儿逐步熟悉小学的课程内容,逐渐接触小学的研究任务。
最后是与小学进行合作,共同开展一些活动,让幼儿感受到小学生活的魅力。
效果通过逐步过渡的方法,幼儿在升入一年级后逐渐适应了小学的研究环境和研究方式。
他们的研究兴趣和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顺利过渡到了小学生活。
案例三:家园合作加强幼小衔接背景一所幼儿园发现,部分幼儿在升入一年级后,家长对学校的期望存在偏差,导致幼小衔接出现问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幼儿园积极加强了家园合作。
做法幼儿园与家长建立了密切的沟通渠道,定期举行家长会议,了解家长的意见和期望。
同时,幼儿园向家长提供了关于小学教育的相关知识和指导,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小学教育的要求和目标。
效果通过家园合作的加强,幼儿园与家长之间的沟通更加顺畅,家长对小学教育有了更准确的认知和期望。
幼儿在升入一年级后,家长的支持和配合更加积极,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为幼儿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三个幼儿园一年级班级幼小衔接教育的案例,它们充分体现了幼小衔接教育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幼小衔接教育需要通过幼儿园和小学的共同努力,以促进幼儿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环境,并引导他们适应小学生活的要求和规律。
关于专注力的案例幼小衔接
关于专注力的案例幼小衔接案例一:爱走神的小萌。
小萌是个特别可爱的小女孩,马上就要上小学了。
在幼小衔接的课堂上,老师发现她总是坐不住。
比如说老师正在讲拼音字母“a”,小萌一开始还跟着读,可没过一会儿,她就被窗外飞过的小鸟吸引住了。
眼睛直勾勾地看着小鸟,小脑袋里可能在想:“小鸟要飞到哪里去呀?”这时候,老师提问小萌“a”怎么写,她完全不知道,就像突然从自己的小世界被拉回了课堂,一脸茫然。
为了帮助小萌提高专注力,老师想了个小办法。
老师给每个小朋友发了一个小盒子,盒子里装着一些字母卡片。
当老师讲字母的时候,小朋友们要从盒子里找出对应的卡片。
小萌对这个游戏可感兴趣了,她的小眼睛紧紧盯着老师的嘴巴,竖起小耳朵听老师讲。
这样一来,她在课堂上走神的次数就少多了。
案例二:调皮的小宇。
小宇是个调皮的小男孩,在幼小衔接班那可是出了名的好动。
有一次上数学课,老师教大家数1 10的数字。
小宇开始还挺认真,跟着老师念数字。
但是,当老师开始在黑板上画小方块来表示数字的时候,小宇看到黑板擦就走了神。
他拿起自己的橡皮擦,学着老师擦黑板的样子,在桌子上擦来擦去,还弄出很大的动静。
老师发现后,并没有批评小宇。
而是把他叫到讲台前,让他来当小老师。
小宇特别兴奋,他要负责带着小朋友们数数字。
这下他可专注了,小眼睛盯着小朋友们,大声地数着数字,还像模像样地学着老师的样子给大家解释数字的含义。
从那以后,小宇知道了专注的重要性,在课堂上也越来越能集中精力了。
案例三:容易分心的小花。
小花是个文静的小姑娘,可是她的专注力也不太好。
在幼小衔接的识字课上,老师每讲一个新字,都会用有趣的故事来解释这个字的由来。
别的小朋友都听得津津有味,只有小花,听到故事里提到小动物的时候,就会想到自己家里的小宠物。
有一次老师讲“猫”这个字,小花就开始想自己的小猫是不是在家调皮了。
老师发现小花的问题后,就和小花的家长沟通。
家长在家里陪小花学习的时候,采用了一种“限时任务”的方法。
幼小衔接典型案例三篇
幼小衔接典型案例三篇幼小衔接典型案例三篇【篇一】大班下学期可以说是幼小衔接的尾声了,当孩子们讨论课间十分钟可以干什么的时候,大部分幼儿觉得课间十分钟可以跳绳、上厕所、喝水、看书……讨论的时候有的孩子说还不会跳绳,第二天,很多孩子带来了跳绳,新材料的出现,让他们经常讨论:我可以跳几下?为什么你跳得多,我跳不起来呢?有的孩子在跳绳时,遇到了困难,便产生了畏难情绪,而更多的孩子则对“怎样才能跳得快、跳得轻松?”产生了兴趣。
所以,户外活动时,有的孩子不愿意跳绳,但更多孩子会非常主动地尝试跳绳。
跳绳前的调查大班幼儿对于跳绳这项运动技能掌握的如何?他们怎样跳绳?用什么方法跳绳?跳绳的过程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呢?为此,我们对班级的25名幼儿进行了长达一周的观察,通过统计、分析,为我们在接下来的跳绳活动中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和帮助提供了有效依据。
因此,我们做了个统计表,从统计表上清晰可以看到孩子们的实际情况!统计表明,25名幼儿中能够熟练连续跳绳的有10人,占总数的40%,其表现是:能够双脚同时起落,手脚配合协调,并能较好地完成连续跳绳的动作。
跳绳不熟练的为10人,占总数的40%,这部分幼儿处于“甩绳——停顿——跳过去”的阶段,动作不协调,不连贯。
完全不会跳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20%,他们在一分钟内没有完成过一次完整的跳绳。
跳绳前的准备跳绳前要准备什么呢?**:跳绳要准备绳子、练习双脚一起跳。
**:跳绳之前要热身运动,就像我们体育活动之前一样,不然脚会抽筋。
**:跳绳要准备吸汗巾,出汗后容易感冒。
**:跳绳要穿运动鞋和运动服。
**:跳绳前要检查绳子的幼小衔接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长期的任务,需要幼教工作者和家长共同来完成。
在教育观念上能形成共识,在教育行为上能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对儿童实施良好地小幼衔接教育,只有当我们能尊重幼儿的兴趣需求,个别差异,以发展的眼光、开放的心态、对话的精神,才能促进幼儿和谐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大班幼小衔接优秀案例分享
大班幼小衔接优秀案例分享1. “小小画家”——幼儿园与小学美术衔接该案例是一所幼儿园与小学美术衔接的优秀案例。
幼儿园的美术老师和小学的美术老师共同制定了一套美术教学计划,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就能够接触到小学的美术教学内容。
在幼儿园,孩子们学习了基本的色彩、线条、形状等美术元素,小学时,他们就能够更深入地学习这些元素,并且开始学习绘画技巧和创作。
2. “小小科学家”——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该案例是一所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优秀案例。
幼儿园的科学老师和小学的科学老师共同制定了一套科学教学计划,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就能够接触到小学的科学教学内容。
在幼儿园,孩子们学习了基本的科学知识,如天气、植物、动物等,小学时,他们就能够更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并且开始进行实验和观察。
3. “小小音乐家”——幼儿园与小学音乐衔接该案例是一所幼儿园与小学音乐衔接的优秀案例。
幼儿园的音乐老师和小学的音乐老师共同制定了一套音乐教学计划,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就能够接触到小学的音乐教学内容。
在幼儿园,孩子们学习了基本的音乐知识,如节奏、旋律、乐器等,小学时,他们就能够更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并且开始学习乐理和演奏技巧。
该案例是一所幼儿园与小学阅读衔接的优秀案例。
幼儿园的语文老师和小学的语文老师共同制定了一套阅读教学计划,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就能够接触到小学的阅读教学内容。
在幼儿园,孩子们学习了基本的字母、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小学时,他们就能够更深入地学习这些知识,并且开始阅读各种文学作品。
5. “小小运动员”——幼儿园与小学体育衔接该案例是一所幼儿园与小学体育衔接的优秀案例。
幼儿园的体育老师和小学的体育老师共同制定了一套体育教学计划,让幼儿园的孩子们在幼儿园就能够接触到小学的体育教学内容。
在幼儿园,孩子们学习了基本的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投掷等,小学时,他们就能够更深入地学习这些技能,并且开始学习各种体育项目。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教案(通用15篇)
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教案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教案(通用15篇)幼儿园幼小衔接课程教案(通用15篇)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学会观看时钟的整点与半点,并尝试探索出其规律。
2.培养幼儿学会珍惜时间,遵守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二、活动重、难点重点:学会认识整点与半点,并掌握其规律。
难点:能够知道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学会珍惜时间。
三、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ppt;幼儿一日生活照片;自制时钟卡片。
2.经验准备:幼儿对时针、分针有一定的了解。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1.音乐导入:《时间像小马车》请幼儿入场。
2.小朋友们,大家好!今天,王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好朋友。
这个好朋友相信大家在生活中都见过。
是谁呢?(二)图文共读1.鼓励幼儿观察时钟钟面,大胆说出时钟钟面的特点。
师:“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你发现时钟的钟面上都有什么呢?”(引导幼儿发现时钟上一共有12个数字;时针、分针、秒针以及其特点。
)2.帮助幼儿回忆时针、分针的不同点。
师:“小朋友们都发现了时钟上有分针和时针,那哪个是分针哪个是时针呢?它们有什么不同点?”(引导幼儿说出长短、粗细的不同特征)(三)认识整点1.通过展示部分幼儿一日生活照片感受时间的重要性。
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
2.认识整点(1)教师通过ppt引导幼儿学会认识整点。
(2)教师通过各种时钟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整点时间的规律。
规律: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整。
3、请你试一试(1)教师利用实物钟表出示各种整点,请幼儿积极参与,说出时间。
(2)请幼儿当小老师随意拨出整点,小组比赛看谁先说出时间。
(四)认识半点1.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半点的时钟与整点时钟的不同,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出半点时间的规律。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整点,小朋友们仔细看这个时钟的分针和刚才有什么不同呢?”(引导幼儿说出分针指向6)2.帮助幼儿梳理清楚:半点的时候,时针指向两数字中间时,算数字小的时间。
规律:分针指向6,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半。
小学一年级教室幼小衔接教育案例3篇
小学一年级教室幼小衔接教育案例3篇小学一年级教室幼小衔接教育案例1刚从师范毕业的我走进一年级1班,担任了班主任的工作.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是琐碎而复杂的.大至教育教学工作,小至扫把、粉笔之类鸡毛蒜皮的小事,样样少不了班主任操心.如果班主任不去管理这些小事或管理方法不到位,可能就会使班级纪律涣散,学生思想懒散,更不必说形成一个学风浓厚、紧密团结的优秀班集体.来到这个班级,很快有一个学生就引起我特别的注意.她叫陈怡晶,是一位女生,她上课的时候经常不专心,老是跟旁边的同学讲话,影响课堂的秩序.要不就是故意用铅笔去弄别的孩子,在作业方面,经常不能按时完成,要不就偷抄,字迹十分潦草.在单元考试里,经常是班级最低分数.课外还经常买零食吃,还会偷拿家人或同学钱和东西.有种种的恶习.在我眼里,她是个聪明的孩子,只是行为习惯比较不好.魏书生老师说过:“每个人都有过向真,向美,向善的一面.”才一年级的孩子就这样子,真是可悲啊.每每看到她被同学孤立,下课都没人愿意跟她玩,我暗暗发誓,一定要把她的坏习惯改掉,一定要让同学们重新认可她.反思:一、以人为本,爱心感化.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徐世茂这样的孩子,要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第二,用欣赏的目光感染学生的心灵。
如果说一个好学生是一朵含笑的鲜花,那么后进生则是含苞欲放的花朵.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仅仅欣赏盛开的鲜花,而要多用激情去催开那待放的花朵,用赏识目光去感染学生.小学一年级幼小衔接教育个案研究2从踏进小学的校门,成为一年级的小学生的那一刻起,这些在幼儿园里无忧无虑的孩童就要面临着各种班级制度、学校要求等。
最新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案例(8篇)
最新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案例(8篇) 幼儿园幼小衔接实施方案案例篇1活动准备:绘本PPT、小学生及小学老师的视频录像及录音、记录纸笔。
活动过程:一、入学前的准备与担心。
1、欣赏绘本故事第一部分,引发幼儿共鸣,表述自己对入小学的担忧。
2、关注幼儿入学前的心理状况,梳理孩子对入学前的担忧。
马上就要上小学了,准备好了吗?做了哪些准备哦?进小学前还有没有担心的事呢?小结:大家都为入小学准备了很多,可是也有那么多的担忧。
二、解决担忧并交流分享1、故事导入:《小阿力上学》(1)老师讲述故事前半部分,引出阿力对入小学的三个担心。
(2)呈现3幅担忧的图片,过程中关幼儿对情景图片的观察及合理推断。
提出问题:你能看出阿力在担心什么吗?生活方面:找厕所情感方面:交朋友学习方面:做作业2、尝试解决请幼儿想办法尝试帮助阿力解决担心,并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规则:后面每张桌子上都放着一个阿力担心的问题,每人选一个问题想一想,我们有3分钟的时间,请把你想到的解决问题的办法记录下来,然后贴到黑板上。
(认识时钟,开始记录)3、交流汇总分别对这些“担忧”进行交流,各组表述出罗列的应对方法,教师加以梳理。
(1)生活方面——先请幼儿介绍记录,交流后以小学老师的录音来为幼儿进行小结。
(小学每一层楼都有男、女厕所,根据标志找到厕所,下课时分钟时能够去上厕所。
)(2)情感方面——请幼儿解读记录卡。
小结:交朋友的方法还有很多很多,我们都能够去试一试,一定会交到更多的朋友。
(3)作业方面a观看小学生做作业的视频,幼儿从中观察梳理出正确的学习方法。
(视频中包括的学习方法:抓紧时间,先做作业后玩,做完后自己检查,完成后整理书包为第二天上学做好准备。
)b幼儿的记录中是否有视频中没有提到的'学习方法,请幼儿进行补充。
三、延伸活动1、告诉幼儿如果有其它的担忧能够记录下来,然后去寻找解决的方法。
2、欣赏故事的结尾部分,感受小阿力鼓气勇气面对担心,引发对小学的向往之情!小结:上小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如果有那么一点点的困难、担心,这也是很正常的。
幼小衔接的活动案例
幼小衔接的活动案例幼小衔接的活动案例(一)嗨,亲爱的家长和小朋友们!今天来给大家讲讲我们超有趣的幼小衔接活动。
记得有一次,我们带着小朋友们去参观了附近的小学。
一进校门,孩子们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好奇地四处张望。
我们先去了教室,看到哥哥姐姐们坐得端端正正,认真听老师讲课。
小朋友们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安静地坐在座位上,感受着课堂的氛围。
然后呀,我们又去了操场,看着哥哥姐姐们在操场上快乐地奔跑、玩耍。
小朋友们都忍不住说:“等我上小学了,也要这样开心地玩!”还有图书馆,里面有好多好多的书,小朋友们都迫不及待地想去翻一翻。
这次活动结束后,小朋友们对小学充满了期待,都盼着自己能快点长大,成为一名小学生呢!幼小衔接的活动案例(二)嘿,大家好呀!今天跟你们分享另一个精彩的幼小衔接活动。
为了让小朋友们提前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我们在幼儿园里开展了“模拟小学课堂”的活动。
我们把教室布置得像小学的教室一样,有黑板、讲台、课桌椅。
小朋友们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地走进来。
老师扮演小学老师,给大家上课。
一开始,小朋友们还有点小调皮,坐不住。
但慢慢地,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也能像小学生一样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啦。
我们还安排了课间眼保健操的时间,教小朋友们怎么保护自己的小眼睛。
刚开始他们觉得很好笑,可做了几次之后,都知道这对眼睛有好处。
写作业的环节也很有意思。
小朋友们拿着铅笔,一笔一划地写着,虽然写得还不太好,但那认真的模样真是太可爱啦!通过这次活动,小朋友们对小学的学习有了更直观的了解,也不再那么害怕上小学了。
怎么样,我们的活动是不是很有趣呀?。
幼小衔接 教育案例
幼小衔接教育案例一、幼小衔接教育案例的重要性幼小衔接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就像是搭积木,每一块都得放得稳当,这幼小衔接就是那关键的一块。
咱这做老师的,就像是搭积木的引导者。
这时候的孩子啊,就像刚要展翅高飞的小鸟,对外面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
幼小衔接教育做得好,就好比给小鸟的翅膀加了一股强风,能让它们飞得更稳更远。
如果没做好呢,就像是小鸟在起飞的时候遇到了乱流,容易摔跟头。
二、实际案例1. 小明的故事小明在幼儿园的时候啊,那可是个调皮鬼。
整天就想着玩玩具,对于学习这件事啊,根本不上心。
但是到了幼小衔接阶段,我们老师就开始重点关注他了。
我们先从他感兴趣的东西入手,小明特别喜欢小动物。
于是我们就把数学和小动物联系起来,比如说,给他出这样的题目:“小兔子有3个胡萝卜,小猴子又给了它2个,小兔子现在有几个呀?”这一下就把他的兴趣勾起来了。
然后在语文方面呢,我们会给他讲小动物的故事书,一边讲一边教他认字。
比如说讲三只小猪的故事,指着“猪”字告诉他,这个字念“zhū”,这就是小猪的猪。
慢慢地,小明对学习有了兴趣,到了上小学的时候,他能很好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了。
2. 小红的转变小红是个很内向的小姑娘。
刚进入幼小衔接班的时候,她总是不敢说话,也不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
我们老师就想办法啦。
在课堂上,我们会组织一些小组活动,比如说让小朋友们一起搭积木,搭一个小房子。
我们会鼓励小红参与,对她说:“小红呀,你看这个小房子缺个小窗户呢,你能帮着搭一下吗?”一开始她还有点犹豫,但是在我们的鼓励下,她慢慢地开始参与了。
在学习方面,我们发现小红对画画很感兴趣。
于是我们就把画画和拼音学习结合起来。
比如说让她画一个苹果,然后在苹果旁边写上“píng guǒ”的拼音。
这样一来,小红变得开朗多了,在小学里也能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了。
三、幼小衔接教育的策略总结1. 兴趣引导孩子就像一个个小宝藏,他们都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典型幼小衔接案例
典型幼小衔接案例小明呀,是个超级可爱又有点调皮的小宝贝。
马上就要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啦,他和他的家人可是经历了一场有趣又特别的幼小衔接过程呢。
一、心理准备篇。
在幼儿园的时候,小明每天就是玩玩游戏、唱唱歌,对小学那可是充满了好奇又有点小害怕。
他老是问妈妈:“小学是不是有好多作业呀,是不是就不能玩我的小恐龙啦?”妈妈就特别聪明,她带着小明去了家附近的小学。
正好赶上课间休息,看到那些大哥哥大姐姐在操场上跳绳、踢毽子,还嘻嘻哈哈地聊天呢。
妈妈就说:“你看,小学也有很多玩的时间呀。
而且你能学到好多超酷的知识,像认识星星、了解恐龙为什么会灭绝呢。
”从那以后,小明就对小学充满了期待,每天都在幻想自己背着小书包在小学里的样子。
二、学习习惯培养篇。
幼儿园里呀,上课时间比较短,还可以随时喝水、上厕所。
可是小学就不一样啦。
为了让小明能适应,爸爸专门给他制定了一个小时间表。
每天晚上,爸爸就像个小闹钟一样,提醒小明在固定的时间坐在小书桌前,开始做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像写几个数字、认几个汉字。
刚开始,小明坐不住,没一会儿就想去玩他的小汽车。
爸爸就想了个妙招,跟小明说:“你要是能认真坐20分钟,就可以让小汽车在客厅的赛道上跑一圈。
”这可把小明的劲儿给提起来了,慢慢地,他能专注的时间越来越长了。
而且呀,在幼儿园的时候,东西乱放也没关系。
到了幼小衔接阶段,妈妈就开始训练小明整理自己的小书包。
妈妈给小明的书包里分了不同的小格子,告诉他书本放在这个格子,文具放在那个格子。
有一次,小明把铅笔盒忘在家里了,他可着急了。
不过从那以后,每天晚上睡觉前,他都会自己检查书包,嘴里还念叨着:“书本、铅笔盒、小水杯,都齐啦。
”三、社交能力提升篇。
在幼儿园里,小明有几个玩得特别好的小伙伴,他们整天黏在一起。
可是到了小学,会有更多的小朋友。
为了让小明能更好地交朋友,奶奶可是出了不少力呢。
奶奶带着小明去参加社区的小朋友活动,那里有不同幼儿园的小朋友。
一开始,小明有点害羞,躲在奶奶身后。
幼小衔接优秀案例
幼小衔接优秀案例案例一:启蒙能力有保障的幼小衔接拿督小朋友今年9岁,他在前一所中小学读了3年的小学,他的家长一直都很关心他的发展,特别注意培养他的语言能力。
他有一个在家尝试多种语言的乐园,它能够将他的日常活动与各种语言的传授相结合,从而帮助他更好地掌握外语知识,提高他的语言沟通能力。
此外,家庭和学校都为了帮助他更好地衔接小学和初中,做出了大量的安排:每周安排全文阅读、家长听力测试以及一些与语文、数学和外语相关的考试。
其中,语文课程的内容丰富多样,囊括国语、古文和外文学习;数学课程主要是面向初中,以期逐渐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外语课程则重点讲解初中外文学习,激发学生探索外文学习的兴趣。
整个幼小衔接过程中,家长、学生和老师之间都保持着良好的沟通。
家长积极参与,不断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指导和评价;学生积极参与,根据不同的学科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并且在活动中发现学习的乐趣;老师则积极支持孩子的学习,听取孩子的意见,在家长和学生的支持下,一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开探孩子启蒙能力的潜能。
以拿督为例,他在全面丰富的学习体验里不断充实自己,他在语言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也开始更积极地参加数学比赛和外语课程,从而获得较高的成绩。
在每一步的学习过程中,他都获得了家庭和学校支持,这让他获得了提高自身启蒙能力的机会,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案例二:早期针对性教育的幼小衔接小鹿今年7岁,他从学前班开始便积极投入学习,在家和学校都表现出色。
家长积极为小鹿做准备,不断加强和锻炼他的认知能力和社交能力,特别针对性的小班活动,并邀请社会优秀的人士给孩子上课,加深小鹿之间的认知;教师表现出超乎想象的耐心,给他特殊的关注,为孩子定制个性化教学计划,增加数学,英语和科学类课程,给小鹿提供舒适优质的学习环境;学校还加大了对孩子的培训,为他提前拓宽思维,加强他的综合素质和启蒙能力,提前铺垫他就读初中至关重要的基础知识、能力和态度,让他能更好地衔接初中的教育。
幼小衔接典型案例以及经验做法
幼小衔接典型案例以及经验做法一、案例背景。
我家小侄子要上小学了,可把一家人愁坏了。
他在幼儿园的时候就是个调皮捣蛋的小机灵鬼,坐不住,而且对学习这件事完全没概念。
幼儿园主要就是玩嘛,可小学就不一样了,得规规矩矩坐在教室里上课。
二、典型案例。
# (一)入学准备时的小状况。
刚给他准备上小学的文具,那家伙可兴奋了。
给他买了个新书包,他就把所有玩具往里塞,还说要带着玩具去上学。
我跟他说小学可不能这样,他还一脸不理解,说:“幼儿园都可以带玩具,为啥小学不行?”# (二)上课纪律的挑战。
开学没几天,老师就给家里打电话了。
说这小侄子上课根本坐不住,一会儿抠抠手,一会儿在座位上扭来扭去,还和旁边的同学讲话。
老师讲课他也不好好听,净在下面搞自己的小动作。
三、经验做法。
# (一)模拟小学课堂。
1. 场景布置。
我们在家专门给他腾出一个小角落,弄了个像模像样的“小教室”。
摆上小桌子、小椅子,前面还挂了个小黑板。
然后我就扮演老师,给他来个模拟上课。
2. 规则讲解。
上课前,我就跟他说清楚规则。
像“老师在上面讲的时候,小朋友要认真听,手要放好,不能随便讲话哦。
要是有问题,要先举手,得到老师同意才能说话。
”一开始他老是忘,我就会用一些有趣的小惩罚,比如让他单脚跳三下,他觉得好玩,也慢慢记住了规则。
3. 时间适应。
幼儿园一节课时间短,小学一节课时间长多了。
我们就从短时间开始模拟,像15分钟一堂课,然后慢慢增加到30分钟、40分钟。
这样他就逐渐适应了小学的上课时长。
# (二)学习习惯的培养。
1. 固定学习时间。
每天晚上吃完饭,我们就定好一个专门的学习时间,大概一个小时。
在这个时间里,他要完成一些简单的学习任务,像写几个拼音字母啦,做几道数学算术题之类的。
开始他可不愿意了,我就跟他说:“这就像玩游戏闯关一样,你把这些任务完成了,就能得到一个小奖励。
”奖励可以是一颗他喜欢的小糖果或者是玩10分钟他最爱的小汽车。
2. 学习任务循序渐进。
刚开始给他的学习任务都特别简单,让他觉得自己能轻松搞定。
幼小衔接的经典案例和做法
幼小衔接的经典案例和做法一、经典案例1. 积木游戏实践案例•背景:积木游戏在幼儿园中广受欢迎,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做法:o游戏前:教师引导幼儿自由分组,讨论并规划建构主题、材料使用、分工等,通过绘画、文字、图表等方式表征规划内容。
o游戏中:教师转变高控观念,真正做到放手观察,让幼儿在游戏中自由发挥,专注投入。
o游戏后:鼓励幼儿自主收纳整理,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效果:不仅提升了幼儿的前书写兴趣和习惯,还明显发展了同伴合作和有计划做事的能力。
2. 参观小学案例•背景:为了让幼儿更直观地了解小学生活,减少对小学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做法:组织大班幼儿参观附近的小学,观看小学生的课堂和课间活动,与小学生互动交流。
•效果:激发了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期待,增强了他们入学的愿望和兴趣。
二、做法归纳1. 提前做好心理准备•目的:帮助幼儿从心理上接受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
•方法:o提前带孩子参观小学,了解校园环境和小学生活。
o邀请已经上小学的孩子分享校园趣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加强安全教育•内容:包括游戏安全、接送安全、饮食安全等。
•方法:o提醒孩子课间活动不尝试危险游戏。
o告诉孩子接送地点和注意事项。
o教育孩子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安全。
3. 调整作息习惯•目的: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作息时间。
•方法:o提前按照小学作息时间安排孩子的活动。
o缩短午睡时间,避免睡得过久导致上课犯困。
4. 树立规则意识•内容:包括日常行为规范、课堂纪律等。
•方法:o在家中制定一些规则,如主动打招呼、讲卫生等。
o教育孩子遵守学校规则,如上课不随意讲话、按时完成作业等。
5. 培养独立意识•目的: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
•方法:o鼓励孩子自己穿衣、系鞋带、整理书包等。
o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使用筷子、扫地等。
通过以上经典案例和做法的归纳,我们可以看到幼小衔接不仅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还需要家庭、幼儿园和小学三方共同努力,确保幼儿能够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幼小衔接的成功案例分享如何顺利度过过渡期
幼小衔接的成功案例分享如何顺利度过过渡期过渡期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幼儿来说,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等都是重要的任务。
下面将分享一些幼小衔接的成功案例以及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们顺利度过过渡期。
一、案例分享案例一:小明小明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在幼儿园时表现得非常出色。
进入小学后,他遇到了一些困难,因为学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都与幼儿园有所不同。
小明的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帮助他度过过渡期:1. 针对个体差异:了解小明的学习状况、兴趣爱好和学习习惯,根据他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学习计划。
2. 合理的过渡教学:在小学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小明的学习兴趣,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让他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
3. 积极的家园合作:与小明的家长密切配合,及时了解他在家庭中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通过老师的关心和家长的支持,小明逐渐适应了小学生活,学习成绩也逐步提升。
案例二:小红小红在幼儿园时非常害羞,对于陌生环境不敢主动与他人沟通。
进入小学后,她面临着更多的集体学习和社交交往。
为了帮助小红度过过渡期,老师采取了以下措施:1. 建立安全感:通过亲切的语言和关怀,让小红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和爱护,让她对学校的环境产生依靠感和安全感。
2. 打破冰:通过小组合作、游戏等活动,帮助小红主动与同学们互动,培养她的交往能力和合作精神。
3. 个别指导:针对小红害羞的性格特点,进行个别指导,提供更多的表达机会,引导她主动与他人交流。
通过这些努力,小红的社交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她和同学们的关系也逐渐融洽。
二、方法与技巧1. 渐进过渡: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有较大的差异,为了让孩子们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环境,我们应该采取渐进的过渡方式。
可以从小学习内容的简单部分开始,逐渐引导孩子们掌握更复杂的知识和技能。
2. 关注情感需求:过渡期是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从被照顾到自我管理的转变,情感需求尤为重要。
教学设计幼小衔接优秀案例
教学设计幼小衔接优秀案例导言:幼小衔接是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目的是让幼儿园阶段的孩子逐步适应小学的学习环境,为他们顺利过渡到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为了实现幼小衔接的目标,教学设计变得极为重要,需要设计出富有趣味性和互动性的教学内容,让幼儿可以积极参与学习,从而顺利过渡到小学阶段。
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小衔接中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希望能为幼小衔接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案例一:数字认知目标:通过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认识数字并学会数数。
设计思路:在幼儿园教室中设置一个数字角落,用鲜艳的颜色和大号字母展示数字1-10。
每个数字旁边放置相应的物品,比如数字2旁边放置两颗苹果。
然后,教师带领幼儿围绕数字角落展开游戏。
游戏要求是,每个幼儿轮流选择一个数字,然后数数并找到对应数量的物品。
其他幼儿可以帮助数数或者找物品。
通过这个游戏,幼儿可以逐渐熟悉数字的概念,并学会数数。
案例二:语言表达目标:通过角色扮演活动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思路:选择一个常见的场景,比如超市购物。
教师可以扮演超市的售货员,让一些幼儿扮演顾客,其他幼儿则充当观察员。
售货员向顾客提供一张购物清单,每个物品后面都写有相应的价格。
顾客需要根据购物清单中的物品挑选商品,并使用正确的语言和售货员进行交流,询问价格以及购买数量等问题。
观察员则观察并记录幼儿的语言表达情况,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通过这个角色扮演活动,幼儿可以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并从交流中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
案例三:社交技能目标:帮助幼儿培养良好的社交技能,提高合作能力。
设计思路:设计一个团队游戏,例如搭积木比赛。
将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配备足够的积木。
游戏规则是,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个小组要尽可能搭建出最高和最稳定的积木塔。
在比赛过程中,要引导幼儿互相合作,分享积木和建立沟通。
比赛结束后,可以组织幼儿一起讨论每个小组的策略和经验,以及如何改进合作方法。
通过这个团队游戏,幼儿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社交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背景: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进入大班,为了使即将进入小学的孩子们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老师通常会开展一些幼小衔接的教育活动,给予孩子在心理上、能力上、经验上的多方面准备。
结合教师的了解,以及和家长交流中发现,大多数家长往往有以下几种担忧:有的家长抱怨自己的孩子动作慢,做事拖沓,效率低缺乏时间观念没有紧迫感;有的家长担心孩子依恋性强自理能力差懒散的生活习惯无法适应相对紧张的小学生活,也有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缺乏学习的自觉性等等。
针对以上几种现象,我在教学活动上尝试跳出常规教学的框架,开展了“我上小学了”这一主题活动,从培养幼儿的时间观念和自我服务能力及学习习惯出发,为孩子能平稳过渡到小学创造良好的氛围与条件,促进这一阶段孩子的整体和谐发展。
案例分析:幼儿园有序而宽松的生活节奏,使幼儿对时间的意义理解和时间的长短的体验教少,“认识时钟,逐步建立时间概念”是上学之所需。
我们可以在幼儿园和家中备一个小闹钟,让孩子自觉地遵守作息时间。
在家时,家长也可以发挥小闹钟的叫醒功能,及结合小学的生活和孩子一起制定在家的作息时间表,适当调整孩子学习、休息、游玩的时间。
家长要引导孩子每天晚上自己整理衣物、学习用品,每天早上独立洗漱、穿戴、吃早餐,培养孩子按时早起的习惯,让孩子从容面对每天上学的第一个困难,通过《我有一个小闹钟》这一活动,不仅培养了孩子的良好习惯,增强了时间观念,还让孩子有了充分的自主权。
同时,我们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满足幼儿需要,贴近幼儿生活经验,如:时间观念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为了贴近生活,我们并没有采用说教的方式,如讲个《龟兔赛跑》之类的故事来教导孩子好好珍惜时间,而是将关注点深入到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细节中去,从孩子身边问题情境入手,“早上起不来,睡懒觉、吃饭拖拉”等等,这些问题的一一解决,对孩子来说才是真正有价值有意义的学习,这样的学习内容才能引发幼儿的意义学习,促进幼儿的主动建构。
改进策略:遵循规则意识,培养孩子的自我服务能力
在幼儿园里,家长培养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往往停留在自己吃饭、穿衣、叠被、洗手绢上。
从小幼衔接教育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服务能力是远远不够的。
上小学,要自己上学、鞋带松了自己系,下雨要自己用、收雨具,自己削铅笔,自己收拾书包,天热了自己知道脱衣服,可见培养自我服务能力无论从深度和广度,都需要加强。
常规的做法及存在的弊端:
我们通过看图讲述等活动的方式让孩子知道自己要上小学了,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
并在谈话中让孩子们知道自己应该学会做一些事情,如:整理书包,收拾玩具等。
家长要求孩子克服依赖性,让孩子对那些自己应该关心的事有自己的想法、态度、主张,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幼儿被动的接受任务式的学习方式,促使孩子形成言行不一致的行为习惯。
往往会让教学模式犹如“纸上谈兵”,没有落到孩子行为的实处。
我的新思路:
开展主题活动,让孩子和同伴思维的碰撞中自主地获取一些有关于上小学的规则,并萌发遵守规则意识,杜绝单一乏味的说教。
我们的主题活动形式多样,其中辩论赛就是其中的一种形式。
如:通过《小小辩论赛》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想法选择辩方,确定自己的立场。
幼儿分成正方、反方两队,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各自以理服人的方式去说服对方。
根据孩子的兴趣点,我们收集了孩子的很多问题,最后我们经过了筛选和梳理,确定了几个比较有价值的问题供幼儿辩论。
问题一:上小学后能不能带玩具?问题二:上小学后,放学回家先做什么?问题三:上小学后能不能随意喝水、小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