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3集

合集下载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7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7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七集为什么背完就忘班主任: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

传统私塾教育有很多的疑问,我们有缘分,全国各地,乃至于海外,有一些参与过这些传统文化学校的教学的这些老师跟我们一同来交流,我们共同来学习。

目的是什么呢?不要走错路,不要教错了,不要学错了。

尤其是不能教错了,这是我们做传统文化私塾老师的本分,绝对不能够自以为是,自己发明创造,没有师承,瞎教乱教,那就麻烦了。

今天,这位义工老师有一些自己的见闻,一块把它讲出来。

我们大家一同来按照古圣先贤的教导,按照经典,我们来看看,是对还是错。

班主任:老师,学生就是以前在一些传统文化学校做过生活老师,也做过教学,看到了很多的现象,就有一些疑问想请教,因为自己有很多的疑惑。

陈老师:不敢当。

班主任:就有的孩子,他在传统文化的学校,他学了几年了,而且都十几岁了,但是就是一部完整的经典都没有,就不会背。

陈老师:他在学校背没背过?班主任:背过。

陈老师:背过。

学了几年之后你再让他背背不出来了。

班主任:对。

陈老师:都忘了。

班主任:对。

一部完整的都背不下来。

再就是他背了几年的经典,他还会跟老师顶撞。

就是前段时间才发生的一件事情,他跟生活老师顶撞,生活老师让他早点睡觉、关灯,跟他讲一些生活的这些常识。

他不听,然后他跟老师顶撞,他说不听,然后还拿着【弟子规】来量老师,就说你哪一条没有做到,你怎么样,你凭什么管我。

陈老师:你这个问题实际上是两个问题,我们一个一个地来说。

头一个,传统文化的学校的孩子,背经典滚瓜烂熟,甭多了,再过也就是一两年吧,什么都忘了,你们见到过这样的学生吧。

班主任:见到过。

陈老师:很多。

原来四书五经都会背,后来什么都忘了。

这是什么原因呢?第一个,这些孩子在背这个经典的时候就不如法,背的时候就有问题。

你看背,我们讲要指读,而且这一遍,你不是会背,要背多少次?十次、百次,你们有一堂课叫【读书千遍】。

大家一定要记得,是千遍不是百遍,所以要常常地温习,这是第一个。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2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2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二集西化的私塾班主任、孩子家长: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

我们这个新栏目,传统私塾或者是传统文化学校现在很多,这个教学要交流,大家要开学术研讨会,我们弘扬传统文化这么多年,我是没听说过,大家就是各自为政,一盘散沙,各立山头,谁也不听谁的,大家在一块交流交流这多好,我们的目的就是为了把孩子教好。

现在学传统文化的孩子太多了,学成的太少了,很多都学错了,媒体都在报道,你看孩子自己都不愿意学,学不出欢喜心来,这是我们自己讲的话,原因何在?今天这个节目太重要了,这两位家长同时他们还是私塾的老师,自己的孩子现在教学上出了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把它分析分析,我们说到孩子记日记的问题。

班主任:老师,我们在看这个孩子的日记的时候,发现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每篇的日记下面都有他的老师,也就是他的父亲给他做的评语,首先这个评语的称呼,这个爸爸管孩子叫学长,就“某某学长”。

陈老师:这个是误会,这日记我也看了,这是误会,那么一定要谁教的你们,你们也要去跟他讲,这是错了,为什么?违背了伦常,我们学传统文化是弘扬伦常,落实伦常,现在我看到很多传统文化学校,包括弘扬汉学的,有问题,问题在什么呢?第一个不讲伦常,其实五伦是排头一位,师父常讲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它有顺序的,先要分清楚自己什么身份,你跟谁说话知道吗,先分清楚身份,五伦是排头一位的,那么叫学长这个是同学之间的称呼,我是小同学,他是我的同学,但是年龄比我大,所以用个长字,长是长辈、尊长,学长是这个意思。

所以说做老师和做同学,那不是同学的关系,那是师生的关系。

父亲和子女那就更不用说了,长辈和晚辈的关系,所以说老师就是老师,不能跟老师叫学长,父亲就是父亲,也不能跟父母叫长辈,那不是,那就是父母,他是太特殊,那长辈,长辈在第二伦,就是叫长幼有序,他如果跟父母一样,那就是一伦,长幼有序。

哥哥,长辈;叔叔、伯伯这都是长辈。

父母非常的特殊,这个不可以乱。

那么跟同学、小孩子,跟他们叫学长,这是他们之间互相的称呼,老师不可以叫他们这个,家长也不可以,这是绝对不可以的。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三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三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三集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好!陈老师:大家好!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接触过很多学习传统文化的孩子,其中有很多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些孩子就是能说会道,嘴巴很巧,很会说,而且讲很多大道理,有的比大人讲得都明白、都清楚,但是真正当孩子干活的时候或者做事情的时候什么都不会做,有很多父母还觉得孩子这样很好,还经常夸赞他们,以他们为荣,就是这种有没有什么问题?陈老师:这种的问题也是最大的问题,这个问题呀从古到今凡是明白的家长都知道那个对于孩子的一生是可以这么讲,就是一切凶灾祸患的开始都是从这个地方开始的。

头一个叫巧言令色,嘴巴会说话,会讨巧,他看着你,你看那个笨笨的他不会巧言,孩子天生比较聪明,可惜呀走错了路,以这个说话讨巧来成为自己觉得是一个特长,是个优点,所以他就专门发展这个,家长也鼓励呀,能言善道啊,大人都说不过他,那么这个孩子能力又特别强,可不可以呢?也不行,有能力没能力嘴巴这么巧都不是好事,令色是什么呢?令色就是他可以控制自己的表情,你看他很小,他知道这个用颜色来讨好你,来取悦别人,他可以用这种方法得到他想要的,他能驾驭自己的神色表情,巧言令色,这样的人夫子讲叫鲜矣仁,很少心里边还有仁厚的,人心要是没有仁厚了,他离凶灾祸患就很近了。

古往今来老师也好家长也好都明白,这个孩子能说会道要格外地警觉,为什么呢?你看夫子常讲,《论语》里边讲「纳于言而敏于行」,你看他说话好像笨笨的,这个他有拙朴的一面,好像是笨,这不是淳朴,实在讲给自己招灾惹祸的机会就少,你那个孩子好像巧嘴八哥,能说会道,他招灾惹祸的机会就远远大于别的孩子,不但他自己的内心不仁厚,反过来还给自己招灾,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到底什么是孩子的优点,你看得出来呀,我们对这些能说会道、口才很好、辩才很好的这些学生孩子要格外警觉,我们从事这个私塾教育、传统文化教育这些年来,我对这件事情特别地警惕,男生女生我们都见了很多了,凡是在我们看起来这是毛病啊,凡是有这种毛病的能不能让这个学生在学校学下去都要打个问号,前提条件是什么呢?先得改变,你这个不改不往下教,那怎么办呢?你看有的是挂止语牌,有的是说废话说闲话,自己掌嘴,那个会说巧话的那更要掌嘴,所以你看古来的大德、圣贤,在他们的家训里边都有这种非常详细的教导,他们往往都是一代、一代、一代来验证夫子所讲的「巧言令色鲜矣仁」,凡是有这种特色的这种孩子,人生都不大好,那你说我孩子好像也挺能说也挺好啊,那是表面现象,那是暂时现象,真正的灾祸你看古人讲,百分之八十以上是因为说话造成的,祸从口出啊,所以这个问题是很大的很严重的一个问题,而今天的家长对传统文化完全不了解,学传统文化到底为什么?是不是背背古文,琴棋书画表演表演,附庸风雅?不是呀,为什么要学传统文化?四个字:趋吉避凶,让你的人生、孩子的人生趋向于吉祥幸福,避免凶灾祸患,你想不想要?凡是人都需要,四个字——趋吉避凶,学传统文化是为这个啊,如果说传统文化学校老师对这个都不了解、对这个都不是内行,那你趁早不要教,你趁早不要办这个学校,你非把孩子耽误不可,你还以为这个孩子“你看他多好”,你还在那儿夸他,你把他害了,以后有时间我们会详细的慢慢地给大家讲这个,说实在话这都不是好兆头。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一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一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一集各位同学:大家好!大家请坐。

我们这堂课叫传统私塾教育,那么它下设很多小的课程,我们在上一次有一堂课叫作「父母的恭敬心最重要」,很多的观众反响很强烈,那么今天我们有一个新的课程,这个课程是专门来向大家介绍学生案例,也就是说海内海外,这么多年来很多的学生在学传统文化,有学成功的,有学失败的,失败的很多,成功的少。

那么我们这些年来也见识了很多的地方,见了很多的家长和学生,我们体会非常深,为什么呢?现在的这个传统文化的学习和教学五花八门,怎么教的都有,真的最后结果呀,很多的孩子被耽误了,我们看到之后,家长难过,孩子也很沮丧,边上的人看了之后呢,对传统文化误会增加了,这都不是人们所愿意看到的,所以从今天开始,关于传统文化私塾的教学、传统文化学校的这种教学方面呢,我们看到这些案例,那么借这些机会供养给大众,希望能够对家长、学校的老师在教学方面能够有一定的这个启发,能够有一定的益处,希望大家不要走这些弯路,因为什么呢?孩子就像一张白纸,你说它这上面有一道折痕,几个皱褶,你再给它去恢复正常啊,它那个印迹还在,如果一次就正确的话这些弯路都可以避免。

我常常给同学们做这么一个比方,你看我们这个手,这个地方是原点,从这个地方出发到这儿,两年的时间,到这儿发现错了,哎呀学错了,怎么办呢?他还要再回到这个原点,归零嘛,这是什么过程呢?就是改正自己错误的知见的这个过程,你得改自己的毛病习气,你学错了嘛,你的观念、你的知见都错了嘛,方法理论错啦,回到原点至少得两年,把这个错的改了得需要两年哪,回到原点之后知道这儿是正确的,再从这儿走过去又两年,多长时间呢?六年哪!如果你的孩子,这是原点,他知道这儿是正确的,遇到好老师善知识,这一教就是正确的,到达这个地方——两年,正确的只需要两年,错误的六年哪!我常常拿这个给大家做比方,孩子都很好啊,最后学出来为什么就千奇百怪呢?方向错了,就在这儿,所以这个方向非常重要,你等到他再回来重新改,晚啦,比别人晚了四年哪,所以我们今天会听到几个案例,我们可以对号入座,你的孩子所受的教育是不是这样子的,在家里边你教育孩子是不是这样的,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很有必要来听这堂课。

年绵阳市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二)

年绵阳市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二)

2021年绵阳市公需科目:专业技术人员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的培育题库〔二〕1.在历史开展中,科学可转化为社会生产力和最重要的社会建制。

( )正确错误2.科学是人类文化的一局部。

( )正确错误3.国学经部——儒学经典,分为“易类〞、“书类〞、“诗类〞、“礼类〞、“春秋类〞、“孝经类〞、“群经总义类〞、“四书类〞、“乐类〞、“小学类〞、“石经类〞、“汇编类〞。

( )正确错误4.在教育思想上,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 )正确错误5.黑格尔把“绝对精神〞这一最高统一体展开为“逻辑、自然、精神〞三大阶段。

( )正确错误6.个人行为不构成民俗。

( )正确错误7.民俗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所起的教化作用是别的东西无法替代的。

( )正确错误8.中国古代建筑在建筑结构上最重要的一个特征是具有巧妙而科学的框架式结构。

( )正确错误9.四合院一般都是坐北朝南的。

( )正确错误10.蒙古包主要由架木、苫毡、绳带三大局部组成的。

( )正确错误11.蒙古族依逐水草而居的游牧习惯而搭制帐篷式住房〔蒙古包〕。

( )正确错误12.哥窑位于浙江省龙泉县,典型的特征是开片。

( )正确错误13.?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是儒家最有系统的政治哲学经典。

( )正确错误14.作为公务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在日常着装方面应注意“五忌〞:忌露、忌透、忌紧、忌乱、忌异。

( )正确错误15.马克思是“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 )正确错误16.在人际交往中,对于自己看不惯的行为就应该当面指出来甚至给予严厉指责。

( ) 正确错误17.介绍女士与男士认识时,应先介绍女士,后介绍男士。

( )正确错误18.斗拱在古代建筑中仅起到美化装饰的作用。

( )正确错误19.我国民间艺术家阿炳的音乐作品?二泉映月?是琵琶独奏曲。

( )正确错误20.?神曲?是意大利著名诗人塞万提斯所作。

〔〕正确错误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21.〔 )是西周初至春秋中期的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局部。

私塾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私塾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私塾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哪一位思想家?A. 道家B. 儒家C. 法家D. 墨家答案:B2.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哪一部经典著作?A. 《论语》B. 《孟子》C. 《大学》D. 《中庸》答案:A3.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体现了哪种学习态度?A. 谦虚B. 勤奋C. 好奇D. 独立答案:A4. 下列哪个成语与“孟母三迁”的故事有关?A. 画龙点睛B. 画蛇添足C. 近朱者赤D. 远亲不如近邻答案:C5.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其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其中“风”指的是什么?A. 国风B. 雅乐C. 颂歌D. 民歌答案:A6.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哪位文学家的名言?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王安石答案:C7.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话是哪位皇帝的名言?A. 汉武帝B. 唐太宗C. 宋太祖D. 明太祖答案:B8. “温故而知新”是哪位教育家提出的教育理念?A. 孔子B. 孟子C. 荀子D. 韩非子答案:A9.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哪部经典?A. 《周易》B. 《道德经》C. 《论语》D. 《大学》答案:A10. 下列哪部作品不是四大名著之一?A. 《红楼梦》B. 《西游记》C. 《水浒传》D. 《聊斋志异》答案: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1. 孔子的弟子中,以“忠”著称的是________。

答案:颜回12.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强调了时间的________。

答案:宝贵13.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________。

答案:珍视14.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出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比喻________。

答案:不经历危险,就难以获得成功15.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常用来比喻________。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4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4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四集下课就是上课班主任、家长:老师好。

陈教师:大家好。

我们今天继续【传统私塾教育答问】,大家一起我们来研讨。

那么上次我们谈到教学气氛,很多老师都在活跃气氛,为什么会活跃气氛?我们仔细来观察我们这个心,我们是什么心?总是希望孩子不要太闷得慌,总是希望孩子能够在这长期地学,总是这么个想法。

这个心叫有求的心,谁求谁?老师求学生。

那应该(怎么样)?应该是求学。

学生端端正正坐在这个地方,老师没来,等着,等了半天老师也没来,下午接着等,这叫求学!你说今天老师来了,很晚,迟到半个小时,学生敢不敢说什么呢?不敢。

为什么呢?无比的恭敬心。

你怎么敢说老师、家长?不敢。

父母晚来了,不敢。

不管是父母、老师是因为什么原因,他都不敢,好学生!为什么?有恭敬心。

求学的第一个条件就是他是来求的。

我是来求教的,你看他在课堂里等着,等了一天老师也没来,实际上老师故意的,看看他。

有的人来拿着课本找老师来求教,老师且不搭理他呢。

反过来,老师像售货员一样,像三孙子一样,姑奶奶来了,少爷来了,你得伺候他。

他那个求学的心就没有了,没有了怎么样?他就学不好。

这个学要是没有求的心,没有恳切的心,没有恭敬的心,真的学不好,这就是印祖常讲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

师父讲,六祖能大师为什么成为六祖而不是神秀大师,为什么?师父说神秀对师父的恭敬心一百分,神秀大师是一万分,你看出来了,老师就这么看学生,所以说用不着活跃气氛,那成老师求他了。

我们看看这些古书上常常记载,唐宋元明清汉都是这样,老师对学生师道尊严,你是来求学的,好,他也不说话,他这儿很忙,拿这个眼角有的时候看着他,有的时候去忙去,忙很久回来这学生还在这跪着,有诚心。

他不等着,走了,走了就走了,不会老师去追着他去。

所以说在家里边那怎么教?这是学校,在家里怎么教?家里家长要告诉给孩子,你看到了一个好老师,父母帮你选一个好老师,我们要求着人家学,你学不学人家无所谓,所以你要拿出你的诚意来。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二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二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二集各位同学:大家好!大家请坐.这个教学案例的这个节目很受大家的关注和欢迎,很多家长、老师,包括社会上的各界人士都很喜欢,都很关注,因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头疼,所以不管是不是学佛学传统文化听一听啊,他们都觉得很受益。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把你的案例讲出来,疑问提出来,我们大家一同来交流、来学习,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

传统文化老师:我们见过一个女孩子,今年已经十四岁了,是由爷爷奶奶带大的,这个孩子从四岁开始学习传统文化,到现在已经学习十年了,这十年下来孩子唯一的成就背过十八部经典,但是到今天我们见面的时候一问这个孩子,这十八部经典基本上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陈老师:十八部经典?传统文化老师:对。

陈老师:全忘了?传统文化老师:基本上记不住多少了。

陈老师:你们有没有问他们为什么都忘了?传统文化老师:没说为什么。

陈老师:我们见过很多学生,背了很多的经典最后都忘了。

什么原因呢?我想原因很多,比如教学的方法,学习的方法,可能都有,包括孩子经常换学校啊,这些都有。

这里边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一开始的时候就没有告诉给孩子为什么要背它,这个没讲清楚啊。

我们一定要知道这个初发心很重要,好好背,背得字正腔圆,你看穿上衣服也是传统文化的衣服,将来回去给爸爸妈妈、给爷爷奶奶争口气,他这个背书是为了表演,是为了名闻利养,如果是这种发心,师父常常告诫我们「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因哪,就种子啊,初发心他就不是那种纯正的,他里边掺杂着名闻利养,结果怎么样,结果就感召,迂曲是什么意思呢?你很难得到好结果,有很多挫折,很多不如意,甚至失败,果招迂曲,所以我们看到孩子这种情况,我们要反思学了十年,应该半年、一年就检查,你怎么学的?是不是?所以父母要警惕呀,高度地警觉,把我的孩子教成什么样子了,三个标准,头一个,德行,具体来说呢,能不能把《弟子规》做到,我打个比方,「父母呼应勿缓」,这个父母咳嗽一声,那个孩子马上毛巾也好、纸也好就拿过来,水就端过来了,「父母呼应勿缓」,他的心在父母身上,他孝道,孝的德行他有了,你教训他,不管是对是错,他都恭恭敬敬在那听着,他这一条做到了,一百一十三件事《弟子规》,看看你的孩子落实情况,非常具体呀,考核呀,老师用这个考核学生,家长也用这个来考核,考核什么?考核孩子,同时也考察考察学校,不合适赶紧要停啊,教了十年,我总用这个手势来打比方,这个地方是原点,你讲这个孩子到这个地方,多长时间呢?十年发现错了,哎呀可了不得啦,再把这一身错误的毛病习气和观念改掉,十年,二十年啦,回到零,原点,这孩子多大了?二十四岁了,二十四岁重新出发走到这儿又花十年,三十四啊,人家从四岁开始学呢,到这个地方十年,十四岁成就了,差多远去了!所以说要常常地检点,在德行、学问,学问是在第二位,德行、学问、能力上来检点,到底你教得怎么样,作为老师要天天检省啊,你不能一边学着一边丢,那叫什么学校嘛,不可以的,所以说我们今天看到很多人因地不正,初发心有问题,所以说父母初发心有问题,老师初发心有问题,孩子初发心有问题,结果都不会好,你为什么让孩子学传统文化?有时候我们说话不知不觉就是错话,将来给爸爸妈妈争争脸,错了!他学这个正宗正脉是为了什么呢?是为了成圣成贤,圣贤的特点头一个是什么?不自私,爱别人,你看两句话就说到根本,圣贤的标准就是孩子将来的方向,你是不是想将来让你的孩子做一个不自私的人,为别人舍己为人,发扬光大正法的人,你是不是为这个?这是最纯正的,那有的人说我确实发不了那么大心,你可以退而求其次,一退再退,退到底最后怎么样呢?我为了孩子脸上给我争光,或者是如何如何名闻利养掺杂在里边,这些东西是毒啊,贪嗔痴慢疑,师父常讲五毒啊,掺杂在里边就像这杯水一样,有五毒在里边你敢喝吗?你敢给孩子喝吗?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刚才您说的是孩子背书他的存心,那比如说这孩子背书他的方法是怎么样的?因为我们以前有见过孩子背书,比如说一小段古文,孩子可能五分钟、十分钟,就这种死记硬背就把它背下来,背的也快,但是没几天他就忘了,到底应该怎样去背书对孩子是最好的?陈老师:我们做家长、做老师的,看到孩子所背的经典忘掉了要难过,现在有几个老师、家长会难过?为什么会难过?我对不住这孩子,这么好的一块料,我怎么就不能把他教好了?他忘,那我要从这么多的经典里边、文献里边都有啊,从古至今都有,我从里边找出来最好的方法教给他,让他永远不忘,你有没有发这个心哪?家长也好、老师也好,忘了,忘了我就白教你了,我对不住你呀,你把生命时间放在这里,最后结果是那样的,我还有脸当这个老师吗?你叫我老师,我还无地自容啊,为什么呢?我浪费了你的时间,而且把错误的方法还传出去了,所以我们曾经亲自向师父老人家请教,背书怎么背?师父说不要贪快,不要贪成果,贪成果那个心是个贪心嘛,你贪它干什么呢,这些经典,基础的经典,一定要让它扎得牢牢的,用什么方法呢?古人有个方法大家可以参考,读一百遍,一本书拿过来,小朋友那个手指着读,一个字一个字指着读,为什么要用这个手指头呢?手拿下去他就在这儿脑子不知道琢磨什么呢,他还真是有这个功夫他嘴上能给你说,不知道琢磨什么呢,你一看就知道,这个手指头指可是不行,他必须得是一个字一个字,它到哪就是哪,指着东他说西那能行吗?你就可以教训他了,他不敢,看着这个字就读这个音,所以说手、眼、心、口都到,叫指读,声音很嘹亮,不要太快,太快他就不过心了,「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就很好,过心哪,弟子规圣人训(读得很快),时间长了他就从嘴上走不过心了,他也不可能指那么快,所以动这个手的目的就是让他语速要慢一点,语速慢下来就是让他心不要太浮躁,那么小还是安定下来好,那么读多少遍呢?读一百遍,这你们都有这个经验哪,你们是班主任,读一百遍,这一段话一百个字、二百个字,师父讲读一百遍、背一百遍,我把它这一百个字,好,我背了一遍,再背一遍,划个正字,再背一遍,再划个正字,一百遍下来,读一百背一百,双百,那么这段文字应该张嘴就来了,他有的时候顺口他就说出来了,你看你们都有这个经历,那学生们张嘴就来了,但是隔一段时间要考考他,考不对还要打手板、打屁股,他就记得为什么挨打?你就问他:“你为什么忘?”学生要把全部的精力都用在学问上,你怎么能天天胡思乱想想别的呢?该打!他一听说挨打赶紧快记,隔一段时间考一次,隔一段时间拿出来复习一次,读一百背一百他就能够扎根,你千万不能说我就放那儿了,那他很快他也会忘,因为越背越多经典,最重要的还有一点要在生活当中常用,教学要记得这个。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十二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十二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十二集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好!陈老师:大家好!传统文化老师:老师今天我们这边又被家长接走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小姑娘,今年已经十四岁了,她是从山东那边过来,死活不在这边学习,她就觉得这个地方太苦了,而且这个地方都是培养老师每天读书,她不喜欢读书,也不想做老师,另外这边要求很严,她觉得不如在家里舒服,在家里可以自由自在地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第三呢,在这边不能经常见到妈妈,觉得家里那个氛围好,跟父母在一起,然后一个大家族有兄弟姐妹,其乐融融,觉得这个环境好,在学校里吧她觉得不好,而且她这种状态她就很难跟其他同学融入到一起,后来就是每天哭想家,觉得自己志不在此,后来我们就把她父母请过来了。

陈老师:她父母是什么意愿呢?传统文化老师:她父母很希望孩子在传统文化学校学习,将来以后有学问、有德行,这是她父母对她的期望,但这个孩子自己又讲了,说我没什么兴趣爱好,我也不喜欢读书,我就想将来以后相夫教子,天天在家里照顾照顾丈夫,然后看看孩子,这就是她的生活了。

那我们说,那你想学点什么呀?只要跟读书没关系就可以,哪怕学个手工啊,那个女工方面的,在家里做做就可以。

陈老师:她有什么爱好?传统文化老师:她说回家要去学画画,写毛笔字,这是她的想法。

陈老师:那么这种情况下她父母什么态度?传统文化老师:她父母就只能随着她了,这妈妈后来跟我们讲,她说我劝了她七天哪,在房间里单独劝她女儿做她思想工作,做不通,她心思还是不想在这儿,她说那我就没办法,随着她,要不然总哭哭啼啼的对身体也不好。

陈老师:最后呢?领回去了,领回家里去了?传统文化老师:走了,今天早上就带走了,家里派专车来接的。

陈老师:像碰到这种情况,我想不是个别的,很普遍,光我听到看到的就太多了,家长开口讲第一句话,我要征求征求孩子的意见,是吧,你们当班主任也常听嘛。

传统文化老师:是。

陈老师:或者就是父母很高兴,老师我告诉你,这个事情孩子也愿意,他也愿意来。

2022级山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在线作业答案

2022级山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在线作业答案

2022级山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前教育在线作业答案1、其时,环的亮度()增强,宛如皓月当空,向大地泻下一片淡银色的光华,映亮了整个原野。

[单选题] *急剧(正确答案)极具激剧积聚2、1小说情节一般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个部分组成。

[判断题] *对错(正确答案)3、下列词语中中括号内字的读音有误的一项是()[单选题] *A.店[铺](pù)[更]改(ɡēnɡ)B.[薄]雾(báo)[间]隔(jiàn)(正确答案)C.[正]月(zhēnɡ)[扇]翅膀(shān)D.头[涔涔](cén)泪[潸潸](shān)4、下列关于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单选题] *A.在《红楼梦》中,如果说宝玉与宝钗的“金玉良姻”象征着封建婚姻,那么宝玉与黛玉的“木石前盟”则象征着自由恋爱。

其结果都是悲剧。

(《红楼梦》)B.贾探春是贾政与妾赵姨娘所生,是个“才自精明志自高”、有远见、有抱负、有作为的女子,发起组织了大观园里的诗社活动。

李纨自告奋勇当了社长,迎春、惜春当了副社长。

(《红楼梦》)C.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嫁给了贵族,二女儿嫁给银行家。

两个女儿只爱父亲高老头的钱。

高老头死后,由拉斯蒂涅张罗着高老头的丧事,两个女儿女婿也参加了父亲的葬礼。

(《高老头》)(正确答案)D.拉斯蒂涅本来是到巴黎上大学的破落子弟,到巴黎后,巴黎的繁华就使他产生“向上爬”的欲望。

他的远房表姐鲍赛昂夫人教他要善于作假,成为他“向上爬”的第一个领路人。

(《高老头》)5、下列词语中,加着重号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埋怨(mái)错勘(kān)前合后偃(yǎn)B、嗟怨(jiē)提防(dī)刽子手(guì)(正确答案)C、罪愆(qiān)亢旱(hàng)哥哥行(háng)D、阡陌(mò)煞尾(shà)湛湛青天(zhàn)6、下列句子中加括号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单选题] *A.近日,国务院大督查第二批核查问责不作为情况又公之于众,不断加大的问责力度让为官不为者(如坐针毡),推动着工作的真落实,让群众真正受益。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1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1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一集只背经典不行班主任、私塾教师: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

今天这是一个新的栏目开始了,叫做【传统私塾教育答问】,这是他们编导给起的名字,我的意思就是大家在一起,我们共同来学习、探讨、交流,这就很好了,答问不敢当。

但是确实现在这个私塾教育,办班教学,包括一些各地,国内有很多都在建这个汉学院,很多,三根班,这个疑问太多了。

我们总是希望借助这么一个平台大家一起来交流,哪些疑问,我们一起来商量,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一个方向,不至于把学生们教错,那就出大问题了,所以误导大众,误人子弟,那个罪过都很重的。

我们都很清楚,汉学的学习,我们是以师父老人家为导师、为宗师,我们有这个方向,有这个理念和方法,但是现在问题是什么呢?真的是一千个人听,可能能出来二千个想法,他一个人就有两三个想法,每个人见解都不一样,见解不一样,这个家长、老师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一个老师一个说法,所以说很有必要进行这种学术探讨和交流,师父老人家也倡议学传统文化的这些老师们、教师们,包括家长,应该多有这种学术交流,教学的研讨,这个非常有好处。

你教得不好,学生教得不对,出来很多问题,包括现在很多的媒体都在报道,说你们这些传统文化学校是有问题的,是混乱的,这不怪他们说,因为确实现在太乱了,传统文化学校真的是很乱,你看十个学校真的是十个样子,所以这个栏目很好,【传统私塾教育答问】,问题太多了。

我们就要问,那谁来回答?我们都按照师父老人家的理念和教导,我们按照这个来,那师父老人家是不是自己发明创造?不是,叫述而不作。

这么多年来,我们恭听师父的经教,我们发现老人家所教导的统统都是古法,在典籍上都能找到它的理论依据,那么在现实生活当中,师父老人家也有师承,老法师的老师李炳老,李炳老的老师是印祖,净土宗第十三代祖师印光大师,有法脉,有师承,这可不是自己发明创造的,所以万世不乱。

现在的问题是什么呢?大家都没师承,说是来听老法师经教的,实际上里边错会了意思,按照自己的这个理解发挥来做的,最后关键是把孩子都教坏了,这就麻烦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九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九集)

教孩子地学问第九集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好!陈老师:大家好!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继续向您求教一些问题,就是在上次地时候我们请教过您一个关于这个叉手礼地问题,后来我们查了一些资料,上面就讲到说这种叉手礼,它是古代地士,也就是知识分子他们地相见之礼,那么这种礼节用在老师和学生之间或者说晚辈对长辈之间肯定是不合适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老师:肯定不合适.因为不是一个辈分,不是平辈地,学生见到老师、子女见到家长应该磕头,磕头怎么样呢?增福增寿,你说我不好意思,业障重啊,这个不是好现象,所以你看到很多孩子他对长辈行大礼,好!善根深厚,边上笑话地人他看不懂,而且怎么样呢?而且他还造业,或露齿笑或背面非,你耻笑这些有德行地人、恭敬父母、(这个)恭敬老师地人,你自己在造罪,因为什么,你这一耻笑大家都不好意思做了,都不孝敬父母、都不尊敬老师了,你破坏孝敬这个罪很重啊,所以我们不理解,不理解你也不能耻笑,这是不可以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但是老师,现在还有很多家长他看到孩子给自己磕头就心疼,他就不让孩子跪拜,这样地话时间久了会不会减损孩子地这种恭敬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老师:我们听说过有地家长,爷爷奶奶,跟孙子们讲不要磕头,给死人才磕头.传统文化老师:是.陈老师:这是误会.那么师父常讲,已经传统文化断了一百多年了,大家对这个东西不了解也不懂了,不兴这个了,不兴这个了那怎么样呢?「父不父子不子」,父母不像父母,子女不像子女呀,这个礼节做出来了叫礼教,做出来之后子女对父母地恭敬心就生起来了,刚磕完头你敢给父母脸色看?他不敢!他天天磕头他就更不敢;你敢跟父母大声说话吵架?不敢!这叫什么呢?用这种礼对行礼地人进行教育叫礼教.我们这个年代地人都遇到过,批判封建礼教,把它批判打倒了,对!大家都叫同志了,跟爸爸叫老王同志,这是原来那个年代呀,现在呢?现在叫老板,跟自己爸爸叫老板,爸爸跟儿子叫老板,俩老板,钱说了算,人伦说了不算,也不懂人伦了,最后呢,就哥俩好,对不对?父子俩兄弟相称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所以说现在我们看到很多孩子就管不了了,我们还见到那个三岁地孩子就管不了地.他是我们前两天接触到他们从这个很远地地方过来,单亲妈妈带着这个孩子,这个孩子呢,刚刚三岁,见到我们之后就躲着,就是拿手遮着眼睛,要么就是拿那个枕头挡着脸,就是不看我们,然后呢就是自己在那儿玩玩具,趴在床上玩,然后也不跟老师讲话,怎么问都不回答,如果不给他玩具,他就哭就闹,后来我们了解是这个家里老人惯着这个孩子,孩子是由老人带大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老师:老人带大地.传统文化老师:对.陈老师:一看就知道.传统文化老师:嗯,是!陈老师:不教,就教给什么?就是傻吃傻玩,眼里只有玩具,所以中国古人从小教给孩子什么呢?洒扫,然后应对.应对就是什么呢?跟周围地人你该怎么对待,什么辈分什么长辈,从小就知道这个,这叫人伦地教育,否则长大了大傻小子什么都不会让人笑话,好像还是名牌大学毕业地,现在大家都不懂这个了,不懂了你说有什么不好呢?没人要!单位没人要,说这孩子来了是我们这儿这是个少爷,我们得伺候他,比谁都傻,对不起,绝对不能要,那怎么可能呢?找不着对象,为什么呢?哪家缺这么一个大傻小子来当少爷?伺候他,什么都不会,什么眼力见都没有,什么应对,什么都不知道,从小没人教啊,就你说地这些孩子可怜哪!关键是大人并不觉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嗯,是!大人在旁边还跟他商量这样好不好啊,行不行啊?没有严厉地管教.陈老师:你们要提醒这些家长,这样下去地话这孩子就毁掉了,三岁看八十啊.师父常讲这一千天一生地基础都在这儿啊,你现在看着他挺活泼挺好玩,长大了就不好玩了,眼里没人哪,眼里没人在社会上寸步难行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我们就看到这样长大地孩子不要等到说成人结婚生子,我们这儿有个九岁地小男孩,是刚刚入学过来地,他以前在传统文化学校已经学了一年多了,我们就有学长就问他,说你以后有什么志向啊,有什么理想?他说我地理想就是:第一没人管我;第二呢,我想吃什么吃什么,每天吃好吃地,吃完我就睡觉,睡完觉我就玩,我认为这是最幸福地生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老师:几岁了?传统文化老师:九岁,小男孩,五官非常端正,非常可爱,一看也有福报,但是他地理想居然是这样地.陈老师:他这个理想学佛地人一眼就看得出来,这是什么理想啊?你看看在畜生道里那个猪就是这个样子,要告诉给他地父母,这样教出来地孩子,他去世之后他到畜生道,为什么?他地理想跟那些是一样地,你看那个那些小猪们,吃饱了喝足了就睡,睡醒了就玩,然后再吃没人管,跟畜生道地理想是一样地,来生不会得人身哪,这是实话.所以说传统文化地真正好老师一眼就看出来,这些孩子要再不教,几岁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九岁.陈老师:九岁,再不教,师父常讲在人道,人间也分六道,人中地天人,大善人,小地时候善根就深厚,看到那些动物受伤害他流眼泪,慈悲心重,慈悲喜舍,人中地天人;小地时候爱发脾气,人中罗刹;贪心很重,人中鬼;喜欢怨恨、报复别人,怨恨心极重,爱发脾气,人中地狱,像你刚才说这个,人中畜生,这个话说起来不好听,但是做老师地不能不把这个情况告诉给家长,否则我们对不起人家,只不过不要说得这么看看他能不能接受.你说那个小猪们它都是这个理想,那父母觉得挺好玩啊,不好玩,畜生道啊,人地理想要是到了禽兽那个地步,那来世我们就知道他去哪里,一切法由心想生,天天所想、所说、所做地都是愚痴,感得地果报那就是畜生道,因为种地种子都是愚痴地种子,就知道吃喝玩乐,这都是畜生道地种子啊,非常不好啊,寿命减损,而且呢,去世之后不是好地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往往这样地孩子就是没有志向地,这样地孩子他地毛病还很多,他地这个要求还很多.比如说我穿衣服得穿我喜欢地,然后要干净地,还有点洁癖,然后呢,睡觉呢,就是他要睡到自然醒,如果要叫他起床他就不高兴,这样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老师:懒惰,吃不了苦.传统文化老师:对.对于吃地非常地挑剔,然后觉得这儿吃地不好啊,干活嫌脏.陈老师:你说地这些都是贪心,对吧,贪睡、贪吃、贪玩,都是贪心,佛经上写地明白呀,贪心种这些种子啊,将来是鬼道,没去世已经是人中鬼了,贪心很重,小时候挺可爱,长大了模样就变了,我们见太多了,小时候胖墩墩地,十几岁样子就变了,长得什么样子?像犯人.我曾经跟他们讲过,我说你看这孩子将来有牢狱之灾,已经现了那个犯人地相了.我去监狱里采访很多呀,所以贪心;得不到了呢,得不到就嗔心,怨恨这个、讨厌这个、骂这个,是不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得不到就偷.陈老师:对呀,你看看,他怎么样呢?嗔心就是地狱道地种子,这难道是好种子吗?贪嗔痴啊,不是说不相信不懂就没有恶报啊,如果不相信能解决问题我们就不要学这些东西了,那真是愚痴啊,不相信照样有啊,所以今天地年轻人为什么受苦啊?走得早啊,寿命短啊,这种伦常道德地教育没有了,我们那个年代有,我们那个年代没见过这些孩子呀,哪有这样孩子呀?真得没见过,所以那一代人长大了是这个民族和国家地脊梁,九零后、什么二千后,你再看现在这些几岁地孩子就像你刚才说地,三岁,传统文化学校不能收了是不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是!我们没办法,呆不了.陈老师:至少得俩老师看着吧?传统文化老师:是.陈老师:你们学校上哪找俩老师去?没办法,那妈妈流眼泪是不是?传统文化老师:对.妈妈就是很难过,觉得错失这么好地机会,另外她也很着急,不知道该怎么教这个孩子.陈老师:你们今天把这个话说出来了,观众有福报了,这是帮着他们家修福报啊,什么意思呢?那些观众们只要家里长辈还在溺爱孩子,父母还在惯着孩子地,三岁,听见了吗?传统文化学校都不敢收,那外边学校敢收,你给钱他就来吧,人教得怎么样那不管,反正毕业证给你,你给钱就行.传统文化学校为什么不敢收啊?不敢承担这个责任,教不好他真地是负责任哪,他害怕把这个孩子教不好,为什么教不好?没那么多老师看着,是不是这意思啊?不负责地人他真敢收.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是.老师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这个小孩子地立志要从什么时候开始来引导他?我们接触过一些孩子,我们就会问你将来以后有什么理想啊,有什么志向啊?孩子就笑一笑,回头看父母,父母就说他这么小哪懂这些,哪有什么理想志向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老师:对,那就没有理想志向.为什么呢?三岁看八十.我听说有地孩子姓郑,叫什么呢?叫郑大钱,谁起地呢?父母起地,这就是他地志向,所以孩子地志向从哪里来?大人教地,他为什么回头看爸爸妈妈?他怎么不去看隔壁邻居、他怎么不看你、不看老师啊?父母最亲,听父母地,父母就告诉他这么小要什么志向,他懂什么,对,你说一遍他就记住,你不用说太多,他就知道我这么小干嘛想那些,少年无志,所谓「少壮不努力」他为什么不努力?他无志啊,「老大徒伤悲」就来了,为什么不努力?家长不教,所以孩子地志向看家长,家长没有志向,你将来看着人家地孩子好,盼望有那样地善果,做梦,不可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是!我们看到这个九岁地小男孩,他地志向是吃完睡,睡完玩儿,我们就想到这个志向应该对孩子很重要.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老师:这些统统都是来自于他所看、他所听地,一家人在那儿看电视,看韩剧,看日剧,看所有地这些电视剧,大人说话孩子就在那儿听着,说什么?你看人家长得多漂亮,那小姑娘听见了,她就知道脸蛋儿重要,学问、德行、能力不重要,你看那个裙子穿地多短,多吸引人,小流氓就是这么教出来地,你千万不要认为说时代变了,天不变,道也不变哪,你现在真是,你把衣服穿得那么暴露,说实在话,你跟正经人打交道,年轻人也有正经人哪,你不能说年轻人过时了吧,他从心里厌恶你、看不起你,所以师父就常常讲啊,你看现在街上这些女孩子,穿得那么暴露,师父说,都折她地福寿,因为她做地是极恶地样子.人从心里就反感这些东西,那怎么有人喜欢,那是跟他同类地,这个世界上,恶和恶相感应啊,相感召啊,大家心里都存在地是杀盗淫妄,他看到就感兴趣,真正地好人看到这个之后,他躲得远远地,可能不是大学毕业,他从心里反感这个.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那老师,我们面试过有地小姑娘,她才五岁,然后她地家长把她打扮地非常时尚,那个刘海遮到这儿,然后这儿还带着碎发,然后呢这个穿得也是非常地时尚,然后往那儿一站,就是我们基本上看不到她地眼睛,都被盖住了,然后仔细再一端详呢,这个孩子就感觉傻傻地,呆呆地,问她什么,反正就是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但是那个脸上那个表情就是酷酷地,冷冷地,反正就是这样子,那这么小地孩子,就给她打扮成这个样子,那是不是也会折她地福寿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老师:这样地孩子往往命短,福薄,红颜薄命,红颜指地不是长大,小地时候就能看出来,一个女孩子如果在很小地时候,她就在相貌、在打扮、在服饰,在这些方面用功夫,她地命一定不好,为什么呢?这些东西都容易让男子动心哪,让什么男子呢,让不正经地,欲望重地,心存邪念地人动心,你就是给他们在做准备工作,从小就做这个准备,你们听听说地对不对,我们不能上了电视地当啊,那里边那些明星穿着那么暴露,她为什么呀?为了让你看,看就有收视率,她就有钱,她迷到了极处,她脸面不要啦,你跟着去学,你要什么,回头率、万人迷,我总跟大家讲这个,你娶个万人迷,是,你别忘了你是万人之一呀,还有九千九百九十九个还在惦记着你地媳妇,你要不要娶这样个女子万人迷?你把这个娶到手,那你后半生有事干啦,不是好事啊,所以你看那个胖胖地、丑丑地,但是五官端正,心里边有正气,干净,那是有福报地女子啊,你看现在都兴整容,那些女孩子,那个脸哪,我们在那儿看看,不是好相啊,真地不是好相啊,你跟她说她不知道,她为什么不知道?她没学过这个,她不懂嘛,好可怜哪,家长也不懂,这就叫什么呢?「业力牵引」,「业力牵引」女孩子地教育最重要啊,如果从四五岁就给她打扮成这样,换句话说,你要指望这样地人哪,无论是男子女人,你要指望他将来能够在上层啊,体面一点地这种环境下生活,不可能!他跟什么人有语言呢,酒吧、到那,跟那些红头发绿头发在那儿胡说八道地行,他有感觉,他行,如鱼得水,那他以后地人生该多惨哪,所以这么多人都想当明星都想当演员,我是看着这个过来地,我亲眼所见哪,昙花一现,果报极其悲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您不知道现在童星很火呀.陈老师:什么?传统文化老师:童星啊,儿童地明星,很火,三岁地、四岁地、五岁地这样地小孩子,然后参加一些电视节目,他们很火呀,而且现在很多家长就把自己地孩子,就来标榜这些童星,看人家孩子,这个穿衣,然后这个举止,然后还有他们这个,包括他们说话地口音,台湾腔,这个都在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老师:学这个作派,希望让自己地孩子也成童星.传统文化老师:是,就是大家好像没有什么标准,反正就是.陈老师:能出名,能赚钱,能人前炫耀,是不是啊,能人前显贵就可以了.传统文化老师:嗯.陈老师:如果他们这样做是对地,【弟子规】就错了,圣贤教育就错了,【弟子规】上怎么讲,「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什么吃、穿、住、用、相貌,统统都不要往心里去,这算什么,「唯德学唯才艺不如人当自砺」,你地德行、学问、能力,你这几样要不如别人,你要跟人比这个,你要感到惭愧,那你说那些童星不挺好地嘛,那不是好,那叫造业,什么叫造业?小小年纪哗众取宠,怎么能博得大家掌声你就怎么来,教给孩子哗众取宠,哗众取宠是好地还是不好地,现在都分不清啦,你分不清可以,那个东西就是恶地,不会因为你分不清楚而改变,它会招灾惹祸,这个改不了啊,小小年纪就学这些浮华地东西,崇尚这些在人前来炫耀这些东西,这是善是恶呀?你可不能说时代变了,时代变了,太阳还从东边升吧,还是公鸡打鸣母鸡生蛋吧,人要把这个看透了你就知道,现在真地这个世界是乱世啊,乱世不会太久,为什么呢?邪不胜正,那么这些人都是牺牲品,好可怜哪,这些家长、老师,谁去做这些,将来都要承担因果责任,而且他们会非常后悔会很痛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继续向您请教,我们收到有观众地来信哪,他们在他们这个当地办了一个传统文化地私塾,这个私塾呢,有二十多个学生,因为没有人来发心来护持,所以说他们就象征性地在跟孩子收一些学费,这些费用主要用于房租,还有一些生活地开支,还有就是这些教课地老师呀,他们地工资,这些老师地工资呢,这个负责人跟我们讲,大概是一个月五百到两千左右,但是他们看了我们地节目之后就很害怕,不知道这样做如不如法,他们也怕好心做事嘛,反而这个有因果责任,所以说他们请教这些问题.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老师:我觉得像这些想法都是好想法,为什么呢?有敬畏心,他常常想着因果报应,这想法太好啦,怕就怕什么呢?没这概念,我听说有地学校,一个学生收费很高啊,让想学传统文化地这些孩子没有机会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文化老师:我们见过有个单亲妈妈就跟我们哭,很难过,她说我找不到别地学校啦,她说我们当地传统文化地学校,一个月最少是四千,然后最多是六千,我根本就供不起,很痛苦.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老师:如果说用传统文化地名义来赚钱、来牟利,这个确实要承担因果责任哪,为什么呢?让周围地人看看,传统文化原来这么能赚钱哪,原来这些人他们是为了赚钱才这么做地,第一个受害就是学生,他交了这么多钱他来了,妈妈爸爸告诉他,咱们家可是口掖肚攒哪,把你送到这儿来,花了这么多钱,你要是不能够有点成就地话,孩子一听,他受到这个教育,你想家长口逻肚攒,这么一大笔钱,你说孩子什么印象?真地需要那么多钱吗?如果这里边能赚那么多钱,那好了,他将来第一个想到地就是我也靠这个赚钱,将来传统文化就断灭了,那为什么呢?因为传统文化儒释道里边所教地是重义而轻利,不让你把钱看重了,而你所做地是正好相反.你首先把学生给污染了,然后再把周围地人信心断掉了,你说这个罪多重啊,以任何名义都不可以,为什么呢?违背了教义呀.你刚才提到,你说那个学校,也没有人帮他,他要想办这么一桩善事,可不可以适当地收一些学费呢?我们地体会,合情是头一位,人之常情,要通情达理呀,所以你家长交费你也要不能责怪人家,要通人情啊,他也要找老师他也要生存嘛,是不是?你说这一碗粥少不少啊,哪儿来地?也得他花钱买嘛,对吧,第一要合情,第二要合理,理是什么呢?经教义理,你到底是重利还是重义,道义重还是钱财重,要合理,你为什么,我为了道义、为了传法,这合理,我不是为了牟利呀,看得出来嘛,那才几个钱哪,你一算就知道了,是不是;第三个合法,不违法,这就可以.尤其要符合儒释道地正法,这个法可以说高于世间法,世间地法律有地时候还有很多漏洞,儒释道地这个法是究竟圆满地,要合情合理合法,这就可以,至于说具体怎么操作,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总地原则来做,我们相信只要你是真诚心,合情地、合理地、合法地,自自然然那些疑问就没有了,我们相信有更多地传统文化学校会听师父老人家教导,不要攀缘,你到处化缘,给我们点钱吧,不弄那个,没有这个缘分,你说也合情合理合法了,大家不愿意交这钱那就关门,不要攀这个缘,说明什么呢?没有有缘人来求学,这个地方没那个福报,要等,业障消掉了,他自然会有人来,你不要到处去求,来上学吧,错了,不能老师求学生,破坏了尊师重道,为什么呢?古往今来师父告诉我们,怎么尊师重道?「只闻来学未闻往教」,你去敲门,来跟我学吧,人家看不起你,人家不尊重你,在这种情况下,你教他白教了,对吧,「只闻来学」只听说过来求学地,没有听说老师去教你,没那个,并不是老师摆架子,而是你不想学,你去教他这不是白搭嘛,师父说那都是浪费时间,所以达摩祖师到中国到嵩山,九年面壁,没有传人就等着,他老人家冲着那个墙壁就这么坐着,一坐坐一天,坐了九年,没有传人,老人家没有出去找去,谁来跟我学,没有,所以佛法,儒家地、道家地是师道,它是教育,它不是别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集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五集私塾里的娱乐班主任、家长: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

我们继续来探讨怎么教育孩子。

传统文化教育说实在话非常关键,老师和家长的不明理,理念是混乱的,那就很麻烦。

我们在上一次这个妈妈提出来一个问题,参加这么多活动没什么效果,你说到那个残疾人的学校去看那么多孩子多可怜,回来之后孩子看过也就看过了,写了文章、写了这些日记也就这样了,对他没有触动。

为什么?我们的体会这些活动都很好,不要多了、不要杂了。

你比如说去看这些残疾的孩子、残障人士,这活动太难得了,能够启发他的慈悲心、启发他的善心,启发他珍惜自己身体、爱护身体、爱护这个家、感恩父母的这个心。

怎么办呢?你看这孩子是盲人,回来之后让你们这些孩子把眼睛蒙上,他看不到东西了,多长时间?一天、半天都可以,他就真得看不到了。

“你什么感受?”问他,他就有感觉了,他对盲人有感觉了,敢情看不到东西是这样地痛苦!不是撞桌子上了就是把这个东西给倒了,把那个洒了,把这砸了。

眼睛有多重要,要不要爱惜眼睛?他就不敢近视眼,他就知道这个身体健康多重要,他就知道那些盲人有多苦。

你这一会儿不行,一天你试试,他真的就有感觉,所以我们会教啊!参观完活动之后回来,活动没结束,继续呀,你就看他在那这样摸,他的慈悲心都起来了。

你就问他,眼睛谁给的?妈妈爸爸给的。

他给父母磕响头,难道不是吗?他对自己身体他有感觉了,要这么教。

你反过来再想想,你这一天就难受了,他们是一辈子都看不到,你想想多苦,你一天苦不苦?苦!写一篇文章【无目之苦】、【盲聋之苦】,可以。

没眼睛的苦,他真的能写出来特别深刻的体会,盲人就这么苦,你这是一天,他那是终生。

他对什么是苦、人间滋味他就有体会,他将来看到盲人,他一下那个慈悲心他就起来了,他知道是什么感觉。

你把他的耳朵堵上,听不到;嘴巴粘上拿那胶布,不说话,体会「盲聋喑哑」,这是佛家讲“八难”,八种灾难,人生痛苦你体会,残疾人士,他见到了他就有爱心,他就想帮他们,因为他上过这个课。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四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四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四集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

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发现很多这个嘴巧的孩子,他在读书的时候,在学习的时候,往往是比那些就是不会讨巧的人,学习成绩或是学习能力,要慢很多。

陈老师:对。

传统文化老师:甚至他没有办法来把心安定下来去学习。

陈老师:对,对。

古人告诉给我们「讷于言」是有道理的。

为什么这个说话要缓慢要迟重?这个心是安定的。

所谓「巧舌如簧」,哎哟,那叫可能说了!他的心是乱的。

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

所以说,学传统文化为了什么?理论、方法、目标,就是三个字,叫「戒定慧」。

所有的目的都是让他开智慧,成圣成贤。

不是来这儿学知识,死记硬背,不是。

他自性当中本有的智慧打开了,这个是教学成功啊。

智慧从哪里来?从定来。

没有定,哪来的慧?很多大学教授办傻事,很多高学历的人做了官被抓起来,有大灾难,被枪毙了。

学历不能够给他带来幸福,知识文化都没有能给他带来平安。

什么原因?没有智慧!所以师父常常讲,知识和智慧是两件事情,不是一回事。

我们这么说吧,无所谓传统文化,因为讲传统文化是为了和现在学校教育区分开,古代没有这些东西,就是受教育。

目的何在呢?就是一句话,让他最低的是趋吉避凶,中等的成君子,然后贤人、圣人,这是他一生的理想,「读书志在圣贤」。

所以「万般皆下品」,你说你们家再有钱、官再大,明星名气再大,万般皆下品!为什么只有读书高呢?读的是圣贤的教育,经书。

那还了得!他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个人智慧打开,他能趋吉避凶。

这还了得!真正大丈夫啊!他所做的事情,是千古流芳、万古流芳的事业,那岂能是现在这些人能比的?你说你企业家、高官、明星,这能比吗?所以,价值观古来就不一样。

不像现在这样,人欲横流,物欲横流,名利心那么重,不受人尊敬啊。

所以你就知道,一个名利心很重的人,走到哪儿,都不被人看重。

人家对你点头哈腰,是实在是硬头皮没办法,硬着头皮,有求于你,否则他心里也是看不起你。

你就知道这是古往今来的人性。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15集 罚与奖都要有分寸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15集 罚与奖都要有分寸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十五集罚与奖都要有分寸陈老师: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班主任:老师好。

陈老师:我们这期节目继续来研讨经典怎么学习,这是最关键的问题。

在传统文化学校很多班主任、家里很多的家长遇到了这些疑惑,我们这说到第三集了。

班主任:是。

老师,我们刚刚讲到了经典读诵的问题,您刚刚讲到这个读诵就是不要让他脑子想得太复杂,以专心为主。

但是像有的学生他已经年龄比较大了,十一二岁了,他可能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但他读的时候还是一个字一个字地这么蹦,读不出句意来。

像这种情况下是不是还是要做要求的?陈老师:要做考试,不是做要求。

要让你们这所有的学生记住了,读不能白读,他的心要跟这个经句融合在一起。

“融合在一起”说得有点空,具体就是他读的时候像说话,这叫真正融合在一起,他心不在里边说不出这意思来。

你想想是不是?有嘴没心,绝对你听着他在那数白嘴呢。

所以说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不行。

「大学之道」,不行,那刚开始行。

熟悉了很久了他就不行了,你都明白字义了。

「大学之道」,你看说话一样,「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你看就跟我们平时说话这种感觉一样,说明他懂里的意思。

所以说这个“背”能背出味道来,什么味道?说话的味道。

这就变成有点自己的意思了。

但是这个是在什么基础上呢?他能把整个这个文意顺通,他讲得已经很好的时候你要往上提升他。

你这么背,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着背,「明明德在亲民」,这不行。

您都背这么多遍,你还这水平?这不行啊。

往上提升他的悟性。

你看就跟说普通话一样,“您吃饭了吗?”就跟说这个一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你看它有这个意思在里边。

「在止于至善」这就不行,这就不是说话。

用说话不是让他用模仿的口气,让他慢慢体会,你把这个意思说出来这就高了,所以一个字一个字往外蹦着说的,那个是对那些一开始的小同学。

他真的明白意思你还让他这么蹦着说,让他刚明白的东西又回去了。

你们想想我说的对不对?他明白这句话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蹦着说呢?这里边,文辞它是有意思在里边,有起承转合的,有口气在里边的。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六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六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六集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

传统文化老师:我们这个节目播出之后这个反响很大,很多的家长给我们发来很多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是这样的,这家长就讲自己的女儿三岁,这个性格完全像男孩子,而且这个姑娘这小女孩自己也不喜欢别人说她是女孩子,希望别人说她是男孩子,这个孩子她特别的淘气,而且脾气特别不好。

陈老师:我跟你说,凡是家长遇到有这种孩子的时候,要特别的小心,这个不是好现象,为什么呢?它不正常。

正常的是吉祥、幸福、平安的基础,只要出现不正常的,虽然现在社会很乱,但是它总有一个基础,那个基础就是正常,不要把反常的当成正常,甚至于忽略过去,将来后悔、发现问题来不及了。

你看这个小姑娘她讲“不要叫我女孩子,我愿意当男孩子”,说实在话,女子像男子、男孩子像女孩子,这都是一种果报,学佛的人都知道,这种果报不好。

中国老话「生儿如虎」,像老虎一样,男子汉大丈夫很小的时候他就有那个气派,他就有那个气氛;小姑娘呢,「生女如鼠」,你看就像那个老鼠一样胆子很小,那是正常的,如果反过来就麻烦了。

前世带过来的业障习气,那么这种果报不好,会影响她的一生。

那怎么办呢?最好的方法,给她诵经念佛回向,要给她转过来。

如果三岁就像男孩子,那到十三岁、二十三岁怎么办呢?她在大众眼里就是一个怪物,就是反常的人,她自己也会感到痛苦,人生种种不如意都是因为反常,所以这个在很小的时候就要用教育的方法来管教她,最重要的是要给她一个很好的环境,家里人不要把这个当成好笑好玩,周围的人都不许说,所以要提醒家长、周围的朋友不许跟她叫假小子,那是害她,那不可以。

你等到你是好玩了,你是觉得可爱了,等到她长大就不好玩就不可爱了,那就麻烦了,这个痛苦和灾祸就会降临到这个家里。

所以要跟家里人跟周围人严肃地讲出来,你们不可以这样逗孩子。

所以你看《周易》里面讲“乾为阳、为天、为男子”;地,就是坤卦,“坤为地、为阴、为女子”,这是自然的,不是谁发明创造的。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十一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十一集)

【传统私塾教育】教孩子的学问第十一集传统文化老师:老师好!陈老师:大家好!传统文化老师:老师,我们曾经向您请教过一个问题,但是您回答之后呢,有一些家长觉得还不够详细,想请您再详细给解答一下,这个问题是这样的:这个家长讲,听王财贵教授说过,说孩子读经典要先读难懂的再读简单的,这样难懂的会了,简单的就很容易了。

如果在孩子小的时候读简单的,长大了再读难的,不容易读进去,这个家长想请老师给详细解答一下。

陈老师:这个教法的意思就是说先捡着那个难的教,难的会了之后简单的不就容易了嘛。

那么现在我们一直在跟大家介绍,传统文化这个老师们的教法五花八门,那家长该听谁的呢?学生该听谁的呢?这就成了最大的难题了,甚至一个学校里五个老师六种教法,有个老师他自己就有两种,你说怎么办?那么古人告诉给我们,一定要依法不依人,这就是佛陀的教育,儒家也是这个教法,没有说离开经典自己发明创造一种,那么你真的要承担因果责任,我们相信他一定不是故意要说这些,我们要理解当老师很不容易呀,你不知道哪部书没有看到,他就容易会出现一些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确实做老师很不容易,尤其在电视上在网络上公布出来,说对了功德无量,说错了可了不得呀,你是好心,但是它和经教义理不相符就麻烦了,所以你看那么多的注解,虽然多,但是它大致相同,换句话说,它不离根本,不离主要的宗旨,这个是绝对不能变的,变的是什么呢?时代不同了,对象不同了,你看每个孩子他的的特点不同了,那个可以变,但是宗旨不能变,换句话说,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由浅而深,这是通理,它一般不会改变,所以我们做老师的每说一句话,一定要言必有出,就是你依据什么呀,你的出处是什么呀,这才可以,否则的话,自己想当然的话,就容易出问题传统文化老师:述而不作。

陈老师:「述而不作」的意思是什么呢?并不是说我们傻,很笨,有的人就讲,现在人不懂得发明创造,就像人的身体一样,你发明一个器官装到里边去是不是、行不行、试一试,它已经是齐全的了,换句话说,它内在的规律是天定的,出生就有嘛,不是谁给他设计,所以不能改动,圣人所教给我们的就像人的五脏六腑啊,四肢百骸它的运作是一样,是圣人发现的,告诉我们按照人的这个身体的自然的规律去生活,人就健康长寿,你给他改变了破坏了,或者是弄一个什么新的想法,你放进去,这人就受害了,教孩子也是这个道理,从古到今,有一套非常完备的方法,历朝历代没改变。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史》形成性考核及答案2022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史》形成性考核及答案2022

年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学前教育史》形成性考核及答案2022yy单选题:第第3题(已答).康有为的学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于他的()。

A.<大同书>第第4题(已答).()在南京创办了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

B.陈鹤琴第第5题(已答).下列哪项说法不是教会幼稚园的特点?()D.民主性第第7题(已答).古代儿童进行生活常规教育的核心是()。

A.礼教第第8题(已答).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幼机构出现在()。

D.东汉第第9题(已答).王守仁认为“教人为学,不可执一偏”,反映了他的()思想。

B.全面诱导第第10题).提出既要封建德行的教育,又要进行修以学艺的教育的是()。

B.颜之推第第11题(已答).倡导自然教育论,把儿童好动喜乐的天性视为教育儿童的基础和基本原则的我国古代学者是()D.王守仁第第12题(已答).提出”养儿体、乐儿魂、开儿知识”的教育家是()。

B.康有为第第14题(已答).清末我国首次设立公立幼儿教育机构的地方是()。

D.湖北第第15题(已答).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战时儿童保育会及其在各地区的分会成立以后建立的保育机构()B.延安第三保育院第第16题(已答).我国教育家蔡元培的军国民教育即对国民的()B.体育第第17题(已答).为抢救民族后代,培育无家可归的难童健康成长为抗日救国之力量,1938年在武汉成立了了()A.中国战时儿童保育第第18题(已答).北京香山慈幼院的主办者是()。

A.熊希龄第第19题(已答).中国近代第一个学制是()。

C.癸卯学制第第20题(已答).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史前社会幼儿教育的特征?())D.老人即专职教师第第21题(已答).中国第一个具有教育性质的慈幼机构是()。

D.邸舍第第22题(已答).谁认为实现政治改革的关键是摧毁家族制,相应的,应对儿童实行公养、公育制度?())B.康有为第第23题成立于1919年的一所官督民办的综合性教育机构是()A.北京香山慈幼院第第24题(已答).在我国最早介绍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思想的是()。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考前冲刺试卷B卷含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考前冲刺试卷B卷含答案

2024年教师资格之中学综合素质考前冲刺试卷B卷含答案单选题(共40题)1、执业药师在执业过程中应当接受哪些监督A.各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B.执业药师协会C.社会公众D.工商管理部门【答案】 A2、我们常说的“书香门第”中的“书香”是指()。

A.书的香味B.植物的气味C.文化素养D.贵族传统【答案】 B3、音乐通过一定形式的音响组合,表现人们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情态,有不同的流派与风格。

下列选项中,泛指过去时代具有典范意义或代表性音乐的是A.爵士音乐B.古典音乐C.主调音乐D.标题音乐【答案】 B4、陈某担任某学校数学教师期间通过了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学校以陈某服务期未满、学校数学教师不足为由不予批准陈某在职学习。

陈某欲向当地县教育局提出申诉,认为学校剥夺了他的()。

A.教育教学权B.参加进修权C.获得报酬权D.指导评价权【答案】 B5、《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A.循序渐进原则B.直观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答案】 C6、转基因作物同普通植物的区别只是多了能使它产生额外特性的基因。

早在1983年,生物学家就已经知道怎样通过生物工程技术将外来基因移植到某种植物的脱氧核糖核酸中去,以便使它产生靠杂交方式根本无法获得的某种新的特性:抗除莠剂的特性、抗植物病毒的特性、抗某种害虫的特性等。

用以移植的基因可来自任何生命体:细菌、病毒、昆虫等。

A.因环境影响脱氧核糖核酸的变化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B.能够产生抗除莠剂、抗植物病毒等额外基因的作物C.一种利用移植其他生命体基因而形成的新的杂交作物D.移植了其他的生命体基因从而产生额外特性的作物7、《论语》中有这样一段对话: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A.做事情要有耐心B.做事情要精益求精C.做事情要善于举一反三D.做人要富贵不淫,贫贱不移【答案】 B8、教授:在长子继承权的原则下,由男人的第一个妻子生下的第一个男性婴儿总是首先有继承家庭财产的权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统私塾教育答问】第三集错解经典班主任、家长:老师好。

陈老师:大家好。

我们继续这个【传统私塾教育答问】这个节目。

班主任:老师,我们班上讲的这个刚才老师说的这个扬善环节它是这样的,我们每个星期让孩子们回家去,然后落实【弟子规】,但是落实得怎么样呢?就是这一个星期以来有一个环节,让每一个家长上去说自己的孩子在哪个方面做得比较好,然后就是家长当着所有的家长和孩子的面去说孩子哪个地方做得非常好。

陈老师:说自己的孩子是吧?班主任:说自己的孩子。

陈老师:对,这个依据就是【弟子规】里边讲的「道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这个是理解错了,这个人指的是谁?我们仔细地去查查【弟子规】,这句话出自『泛爱众』。

你从这个出处你就知道它这个“人”指的是谁,「道人善即是善」,那人指的是谁?大众,不是父子。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伦常的关系,五伦的关系。

说到最后我们还是发现,现在传统文化这些学校、私塾没有五伦的概念,没有,都把这个孩子就当成大众了,这是错的。

告诉给孩子,你看【弟子规】教给什么?告诉给孩子长大之后怎么跟大众相处?不要说人家不好,「扬人恶即是恶」,「道人善即是善」,这是对大众,所以伦常要懂,五伦里边这是指朋友,『泛爱众』是指朋友,「首孝悌」是指父母,五伦在里边。

但是现在大家把这个,完全没这个意识,拿来【弟子规】他就乱用,就误会了,让家长站在台上去,“我儿子如何如何好”,这是破坏了家长的羞耻心,这此话怎讲呢?孩子是自己的,我教的,我养的,我说他好那不是夸我自己吗?大家听了之后,这个人怎么这么脸皮厚,这是过去我们那个年代都知道的,人总有羞恶之心,大家在一起,“你这孩子真不错”,你说“确实真不错,我的孩子真好”。

现在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人自性里本有的羞耻之心,他就说不出来这话,犬子,过去都叫自己的孩子小子,叫犬子,就是小狗,不要当回事,所以为什么过去农村很多把那孩子起那个名字狗剩、狗蛋,为什么叫这个?从小让这个孩子谦卑、低下,是这个意思。

不要傲慢,傲慢不好养活,又是金又是玉的,那个林黛玉她早死,真的是这样。

所以说家长不可以傲慢,如果你们老师给了家长这么一个上台去抬高自己的这么一个机会,这错了,那是谁做的这个主张?校长,那他得要承担这个责任,将来还有个什么弊端呢?家长就会攀比,“你有什么了不起的,看我儿子”,他下来“看我闺女”,大家都比这个了,这就缺德了,缺德缺在哪?孩子都学,“家长都夸我,我更得夸自己了”。

夸自己的人是好人吗?【弟子规】教「闻誉恐」听到赞叹要感到害怕,他怎么好意思张嘴夸自己?「闻过欣」,听到别人批评我感到欣喜,我感恩别人,感到欢喜。

现在是调过来的,“你不夸我,我妈妈都夸我,你算老几”。

我都听到有的孩子说这话,“你们算什么,我妈妈爸爸都夸我”,一切问题都从这个夸这开始来的。

所以说「道人善」不是讲对孩子,这是误会得到所以然的程度了,这误会极深了,这不可以。

所以说它的流弊,他的做法都是错的,总是希望让孩子检省自己的毛病。

那你说孩子会不会受打击?这些话都是西方的教学理念,哪部中国的经典里写着说孩子会受打击?你给我找出来,「父母责须顺承」,括号受打击除外,有吗?告诉给他,“批评你两句你就受不了,你怎么那么没出息?你要敢哭”?你看这是谁教的?印祖,印光大师,印光大师打小沙弥,【印光大师文钞】里边就写两个规矩:第一个不许跑,第二个不许哭。

你这样的话那打得更重,为什么?没出息,这点教训算什么。

所以将来这孩子坚强、有毅力,男子汉大丈夫这算什么,屁股打烂了没关系,为的是我把毛病改了,都是这个,古来圣贤都是这么教出来的。

现在一批评两句流眼泪了,就要死要活的,这就说明什么?这就说明我们讲的「父母责须顺承」没有,这六个字没人教了。

现在都讲究温和的,温和吧,温和你教不出人来,你教不出真君子来。

所以我们大家要听得明白,用这种教学的方法错了,增长家长和孩子傲慢习气,就这点事情家长上去说“我的孩子什么什么优点,把这锅碗瓢盆什么的都刷好了,打扫干净了”,应不应该说?不应该说,为什么?那是你的本分,有什么好说的?上去说不怕丢人吗?你把这锅碗瓢盆刷好了,刷好了刷好了呗,父母把你养这么大那得天天怎么说?那得多么赞叹自己的功德?那装不下了呢,父母的本分。

孩子把这个,说这回我把这个放好了,这个杯子放好了,仰着小脸等着你夸,看都不看他,该干嘛干嘛去,越是在他期待你奖励,你夸奖的时候,你越别搭理他,你想干什么?这叫会教。

你想要夸奖就给你夸奖?错了。

那你说孩子那你要不夸他,不夸他怎么样?不夸他他就没信心了。

你们总说夸奖能给孩子信心,哪一天到社会上没人夸他了,他真没信心了,你不就把他毁了吗?你说这道理该有多难懂?这些教法都错了,鼓励教学法,谁告诉你的?你的师承、哪部经典?你说我没老师,私淑也行,你从这个淑,「私淑弟子」,是那个淑。

没见过面,以古书上的老师为老师也行,他没有啊,现在人都是发明创造,所以把学生毁掉了。

你这是妈妈也是老师是不是?你听到现在有什么感受?孩子妈妈:我感觉我全教错了,而且自己的知见全是错的,教给孩子们的也是错的。

自己都没明理,然后就开始去教孩子,现在心里面有一个特别大的感觉就是对不起这些孩子和这些家长。

陈老师:所以我觉得你们作为传统文化老师,也作为父母,那孩子,你们家的孩子也受害,所以我觉得这种学术的研讨太重要了。

大家就是因为不见面不谈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做正事,要务正业,老师不研究教学研究什么?所以你们也是传统文化的老师,他们也是,大家坐在一起,我们来交流这个多好。

我们,包括他们都未必说得对,我们把自己的这些说法都放在桌面上,不是我们发明创造的,我们有老师,我们有经典,放在上面,咱们一块来研讨,这个好。

我们鼓励、赞叹这种学术交流,现在就这个没有了。

我们真的不敢说自己对别人错,自赞毁他,不敢,我们是什么意思?总是看到现在教不出来孩子,而且孩子都被误导了,我们看着难过。

所以很感恩你们这些家长、老师,你们到这个地方来咱们做这个交流。

孩子妈妈:老师,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还有一个很大的误区,比如说我的孩子今天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今天到下午就对他进行惩罚,进行教育,这是第一天;到了第二天了以后我就想,就不是第二天,有三四个小时以后我就在想,我就记住颜回的那句「不二过」了,孩子这个事情错误犯了以后三个小时以后我就过去了就过去了,不管了。

陈老师:也就是说您这个孩子犯了一次错误之后您就教训他,教训他之后关于这个错误以后就不说了,您是这么理解这个「不二过」的是吧?孩子妈妈:是,所以说就导致了我的孩子就是错误经常犯,经常当面承认,但是事情过去以后他同样还是再会去犯。

陈老师:对,这个确实是误会了,过是指过失、过错、罪过,不对的。

那么「不二过」是什么意思?是指犯错误的人自己,他怎么样呢?他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那三次就不要说了,就是后不再做,真忏悔,是这个意思。

这个不是指父母、老师,是指学生,犯错误的这个学生自己,他发誓这样的错误以后再也不犯了,这个叫不二过,同样错误就犯一次,以后再也不犯了。

孩子妈妈:后面还有一句,思想错就错在这里了,「不迁怒」,孩子这个错误他没有用心地去改,他自己没发心真正去忏悔,但是我就已经不管了。

所以说今天孩子犯错了,到明天过去了那就不管了。

陈老师:这个迁怒是什么意思?就是这个事跟别人没关系,我把这个怒火撒到别人身上去了,迁怒于人,这个是不对的。

他跟这个「不二过」也没有关系。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知道,现在孩子的这个毛病习气有好多是前世带过来的,换句话说我们学佛了都知道,你说有的孩子爱偷东西,他也没怎么跟人学,他就会偷,前世不知道多少世他有这个习气,偷盗的习气,所以他这一世他缘分成熟了,他自己也长大了,也有自己行为能力,他就去偷,他前世带来这习气,阿赖耶识里有这个种子。

所以说我们要知道,多生多劫积攒起来的习气就像冰山一角,很厚啊,那现在轮到你做他父母,你做他老师了,你要不厌其烦,偷一回打一回,偷一回骂一回,不厌其烦地提醒他,他不偷你还得告诉他呢,这个孩子经过十几年、二十多年,把这习气改了。

所以说只教一次、只教学一次不行,真的不行,尤其是这个孩子很多习气,他是养成了很长时间了,七八年了,三四年了,你指望一两次根本教不好,所以要有耐心,家长要有耐心,老师也要有耐心。

班主任:老师,刚刚这位妈妈在讲到,每周自己的家长会在台上夸自己的孩子,这个我们有一个什么体会呢?就是「因地不正果招迂曲」,就孩子做这个事情,他本分没有教给他,就没有教给他这是他应该做的孝道,而是说用外界的这些鼓励,那这些孩子他以后有人夸我我就做,没人夸我我就不做。

陈老师:跟自己的孝敬没关系。

班主任:对,没有任何关系。

陈老师:换句话说跟自己的自性、本有的德行没关系。

“我为什么要做这些事情?有表扬,没表扬不做。

”你说这是不是污染?这是不是盖覆他孝敬之心?越来越少,为什么?不夸了嘛,那有什么意思!班主任:而且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长了孩子的浮华。

陈老师:对。

班主任:我们看他写的日记,确实是这个孩子很浮华的,而且在看这个孩子的日记我们发现有很多的问题是家长跟老师引导错了。

你比如说,老师,这个孩子在一篇日记中讲今天犯了两个错误,第一个错误是起床赖床,第二个错误是今天跟妈妈顶嘴,但是下面的老师在引导的时候对于跟妈妈顶嘴的这个问题没有讲,直接去讲起床的问题,这就是把孩子最根本的孝,他的根没有了,而是说在枝末上去下功夫。

陈老师:次第乱了。

班主任:对。

陈老师:次第乱了。

次第就是孝,就是敬,没有比这个再重要的,【弟子规】四句话那就是孝,就是敬,其他的不重要,这是根。

根没有,你想要有花有果不可能。

他做出来花果那都是假的,骗你的。

班主任:还有就是这个老师在引导的时候很多也是引用的这种名言警句,而且还有很多话。

陈老师:对着说,孩子说老师也说,对着说,这个确实此风不可长。

你们大家听我们这些汇报,很少引经据典,我们讲了一大堆事最后用一个经典,是这么回事,经典说多了容易把人说乱了,一定要记住。

所以老师讲课如果以这种方法来教,孩子满嘴都是经典,最后结果是什么呢?第一个他脑子是乱的,第二个生活当中的事他看不懂,因为生活中这就是个茶杯,这跟经典没关系,他永远也想不起来「执虚器如执盈」是怎么回事。

「执虚器如执盈」这六个字,说实在话我们可以给它讲一年,大家不要不相信,真的,一天一堂课,我们说讲半个小时吧,讲一年没问题,就这个「执虚器如执盈」。

这里边有孝,有敬,有仁,有义,有廉耻,有信用,都在里边,你说这能讲得完吗?所以它是活的。

这个东西总用经典,一下用一堆不通,一句都没通,一句通了讲一年,什么经典他都不用,就用这一句,通了。

这叫什么呢?推十合一,这叫士,士就是中国古代的读书人,所以在中国古代谁当老师?秀才,不想做官去了,在附近有这个延聘老师来的,他去教书培养人才。

所以那些秀才过去都是士,他通过世间的这些事情、万物,十在数字里是圆满,代表一切的意思,一是代表道,通过这个他能够看得出来一切的道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