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_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知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三维目标】1. 知识与能力: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学完成基础知识的掌握,培养阅读、自学、知识概括和归纳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探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探究精神、表达能力;通过激励引导,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生活实际和中国的现实,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新中国外交的成就,激发爱国热情;通过感受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外交风范,领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及其对处理国与国、人与人关系的重要价值。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教学难点: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求同存异的理解

【教学环节】

环节一:导入新课出示材料:

材料一:一幅反映旧中国外交形象的漫画(引导学生观察:一个清朝官员,苍老的脸上布满伤痕,因为痛苦而长大着嘴巴,手里抱着一大堆不平等条约,也许因为不堪重负,也许是被周围的强盗强行摁着,他只得匍匐着身子、撅着屁股,一副任人宰割的模样。而周围那群强盗有的举着鞭子,有的举着刀枪,似乎在威逼这个可怜的清朝官员在条约上签字画押。不远处还有几个强盗正迫不及待的赶过来。这就是旧中国外交的形象,我们可以用哪些词汇来形容这一形象呢?)

材料二:周恩来对旧中国外交评论的一段话(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外交”同“屈辱”可以说是一对孪生兄弟。周恩来曾满怀义愤地指出:中国的反动分子在外交上一贯是神经衰弱怕帝国主义的。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呢?——摘自《周恩来传》)。

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旧中国的外交= 屈辱的、跪着的外交。

设问:新中国的外交呢?其形象有没有根本的转变?又取了哪些外交成就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展示四大板块

环节二:展示目标

1、知道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2、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和影响;

3、知道万隆会议的概况和“求同存异”方针的含义;

4、概括周恩来在建国初的外交成就。(学生齐读;教师以红色字体标出本课重点,并以提问的形式予以强调。)

环节三、自学检测完成《同步练习》自主学习基础知识,时间5分钟。

环节四:合作解疑

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

1、出示图片(开国大典),设问:新中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什么?(新中国奉行的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关键词:独立、自主、和平)

2、这一政策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的外交形象彻底转变,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全新形象面对世界。

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

1、过渡:然而当我们环顾世界,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发现我们面临的外交形势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严峻。

2、分析建国初的外交形势:指出二战之后所形成的美苏两大阵营冷战的国际背景及美国等一些帝国主义国家对新中国的敌视态度、孤立政策和对中国沿海实行封锁的情况(地图:美苏对峙)。设问:面对着当时对中国十分不利的国际形势,中国领导人是怎样做的呢?(积极主动、走向世界、广交朋友)

3、成就:一、中苏建交、毛泽东访苏并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图片:毛泽东与斯大林的合影)。二、建国后的第一年与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材料:17国国名)。指出这是新中国积极主动的开展外交活动的成果。

三、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赢得世界

1、过渡:作为一个新兴的独立国家,新中国在积极主动展开外交活动的时候,我们特别重视搞好与邻国的关系,并在此过程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外交原则,这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处理基础知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时间1953年,中印两国就西藏问题谈判的时候提出者周恩来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首次确认1954,周恩来访问印度、缅甸时影响被多数国家认同,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3、问题探究

(1)如何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间的内在联系?(五个原则相互联系,以“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为出发点,引申出各项原则;又以“和平共处”原则作为总目标,以其他原则为保障。作为一个整体,五项原则又全面概括了国家间关系及交往的基本原则。)

(2)为什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能够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核心理念:尊重、平等、和平;指出:这些理念代表了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心声,在那个充满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时代里,以尊重、平等、和平为核心理念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犹如一股春风,温暖了世界各国的心灵,因此能够赢得各国的支持和认同。)

(3)强化记忆——挑战自我:1分钟背会五项原则的内容。(提示:背修改后的提法)四、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

1、过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但在具体的外交实践的过程中,面对着国与国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巨大差异,如何才能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落到实处呢?下面我们就来看周恩来在随后的万隆会议上,是如何创造性地处理这个问题的。

2、处理基础知识:万隆会议概况时间1955年地点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参与国家众多亚非的独立国家会议特点第一次没有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讨论主题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3、问题探究:小组讨论完成

(1)万隆会议上出现了怎样的变化?(一些国家在美国的挑拨下,把矛头对准中国,企图破坏会议,改变会议议程)

(2)周恩来是如何应对的?(周恩来从容镇定、因势利导,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会议取得了圆满的成功。)

4、出示材料: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感受其宽容大度和善于把握时机灵活应变的外交智慧。(材料: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分析“同”和“异”分别指什么。

“同”是指遭遇相同:都曾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面临的问题相同:如何发展国家经济,维护民族独立,促进世界和平;强调这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是我们亚非国家团结合作的基础,是我们这次会议应该重点关注的地方。

“异”是指社会制度不同;建设道路不同;强调这些不同之处的客观存在的,它并不妨碍我们亚非国家间的团结合作。指出周恩来的应对方式和“求同存异”方针的核心是:宽容、谦虚、彼此理解、互相尊重,这一切感动了与会各国,也感动了世界,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环节五:激励引导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政治活动,独立自主、积极主动、和平共处、求同存异等词汇代表了建国初期中国外交的成就与智慧,那么这些词汇在现代的中国和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方面是否还适用呢?请举例说明。(思考提示:联系今天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同学间该如何相处?)

环节六:总结检测

1、以板书为提纲,回顾知识,梳理线索,指出重点。

2、指出建国初期所有的外交成就都与中国外长周恩来的外交努力和外交智慧是分不开的。概括建国初年周恩来的外交成就:(1)1953,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1954,访问印、缅,首次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写入外交公报;(3)1954,首次以五大国身份率团参加日内瓦会议;(4)1955,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3、情感熏陶:再次回顾周恩来光辉灿烂的一生,突出周恩来崇高的精神品质和人格魅力。

4、课堂练习:完成《同步练习》“基础自测”部分。

5、【板书设计】第15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一、以独立自主的形象面对世界(外交政策)

二、以积极主动的态度走向世界(与17国建交)

三、以和平共处的原则赢得世界(1953,周恩来)

四、以求同存异的智慧感动世界(1955,万隆会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