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初一下)语文教案:第6课最后一课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初中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2.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线索,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3.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初步感知课文,把握文章线索,理清课文的基本情节。

2.难点:分析主要人物形象,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每一种语言都有着自己的尊严。

侮辱一种语言,就是侮辱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剥夺一种语言,就是剥夺一个民族的存在。

当普鲁士人入侵阿尔萨斯,禁止法国人讲法语的时候,一个无忧无虑的天真淘气的孩子,一个执教四十年的普通教师,还有阿尔萨斯的普通人民,他们又将有怎样的一种表现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都德(1840—1897),19世纪法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龚古尔学院院士。

代表作有《磨坊书简》《小东西》等。

《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背景资料《最后一课》写于1873年。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不久法国大败,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为了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省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教法语。

《最后一课》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

3.体裁简介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

4.字音字形膝头(xī)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踱步(duó) 惩罚(chéng) 祈祷(qídǎo)郝叟(hǎo sǒu)5.阅读课文,初步思考:文题为什么叫“最后一课”?从文中找出依据。

明确:这是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

三、合作探究(一)理清思路朗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范文(精选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七年级语文《最后一课》说课稿篇1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大家上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最后一课》,是人教版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评价七个方面对《最后一课》的第二课时进行陈述。

一、说教材分析:本篇课文处于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表现爱国主题的文学作品,本文《最后一课》是法国作家都德创作的一部短篇小说,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作为一篇小说,本文具有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会环境和生动的故事情节,所以本篇课文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中有关小弗朗士河韩麦尔先生的精彩段落和生动描写进行揣摩,学习借助人物的心理变化来梳理小说情节的方法和分析人物的描写来表现人物性格的方法。

再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进行分析,理解典型环境对于揭示人物性格的帮助作用,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并借助课文的学习理解小说的概念。

二、说教学目标及依据:(一)课标描述: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3.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1.联系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国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和语言文化的爱国主义情操。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1)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1)
最后一课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记重点字词。
2.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情节结构。
3.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4.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教学难点】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第二部分:从“平常日子”到“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小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
第三部分:从“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
(四)合作探究
1.最后一课的情形和平日上课大不相同,请根据课文内容说一说有哪些地方不同?这些不同说明了什么?
脸色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现。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所以他脸色惨白。
5.“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一连串的动作表现了他的痛苦心理,倾注了他对祖国的爱、对敌人的恨。
都德(1840—1897),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28岁的时候他出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1873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时期,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区。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永远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从普鲁士军队占领法兰西国土的那一刻起,法兰西人民就奋起反抗。作家都德也参加了这场战争,本文通过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描述,表现了法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历史背景,作者情况,小说的结构。

教学步骤: 1.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

注字音,释词义。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应该掌握的词: 宛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3.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全文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三部分。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最后一课》《最后一课》以短小的篇幅表现了重大的主题,展开动人情节,描写出生动的人物形象。

七年级学生初步阅读小说,可以引导其关注小说艺术上的小中见大的叙述视角,让学生通过分析主要人物形象、分析文章细节描写,来深入理解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从而理解作品主题。

【知识与能力目标】1.通过理解韩麦尔先生形象特点,深入理解文章主题;2.在理解小说主题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是如何在不长的篇幅中表现爱国的题材,并能达到深刻动人的艺术效果的;3.分析本课场景描写和环境描写,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学习片段写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1.以读启发思考,在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适时加以点拨,努力做到读中有启,以启促读,精读解疑;2.扶—放—收结合,先扶着学生研读重难点部分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理解其余部分内容,最后由师生讨论交流,小结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文章主人公的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分析本课场景描写和环境描写,了解细节描写的特点及其作用,学习片段写作。

【教学难点】在理解小说主题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小说是如何在不长的篇幅中表现爱国的题材,并能达到深刻动人的艺术效果的。

1.布置预习,熟读课文;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2.一、导入《最后一课》这部小说只有三千字左右,却曾给不同时代、不同国度的读者以强烈的感染,它闪耀的爱国主义精神,曾引起多少人的共鸣,为什么一个小故事就能承载这么重大的题材?能有如此深入人心的力量?这就需要艺术家的独具匠心,今天,我们通过深入研读这篇课文,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指图进行背景介绍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1.知识与技能:
(1)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3)体会作者通过人物言行表达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深入分析课文;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最后一课》这一课后,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首先,我发现学生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对于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心理描写把握得不够准确。这让我意识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心理描写技巧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内心。
在讲授环境描写的作用时,我发现学生们对此部分内容的理解较为困难。我尝试通过实例分析、对比等方法进行讲解,但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我决定在下一节课中,引入更多生动有趣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
2.教学难点
(1)人物形象分析
-学生可能难以把握人物心理描写,需要教师引导,如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对人物性格与命运关系的理解,需要教师举例说明,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
(2)环境描写的作用
-学生可能对环境描写的具体作用认识不清,教师需结合课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明确环境描写的重要性;
-学生的写作中可能难以运用环境描写表现情感,教师应提供相应练习,指导学生进行实践。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和体会作者情感这三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人物形象、环境描写或情感表达相关的实际问题。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最后一课

【语文】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分析小弗郎士内心情感的变化。

2、体味文中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分析小弗郎士内心情感的变化。

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1、请看屏幕“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两句诗是谁写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2、爱国主义是人生中最崇高的情感,不仅文天祥,不仅是我们中国人专有,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人民都一样拥有。

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最后一课。

二、整体感知课文这篇小说的爱国主义情感主要在谁身上体现出来?三、分析人物形象1、小弗郎士和我们在座的某些同学一样,他的身上也有那么一些缺点,哪位同学来说说,有哪些缺点?2、通读全文,小弗朗士前后发上了怎样的变化?(分组讨论)对普鲁士兵:对老师:对学习法语:3、小弗朗士发生变化的原因?根本原因——国土沦丧直接原因——韩麦尔先生的言传身教4、齐读第二十段回答下列问题a:这段中哪句话最富有哲理?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b:本句中的两个喻体分别指什么?5、齐读二十一段,回答问题a: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渲染什么气氛?B:使用什么写作方法?表现每人什么情怀?C:使用什么描写方法?表现小弗郎士怎样的情感?7;默读22段,思考问题(1):这段写谁的事?又从谁的角度写的?(2):为什么由小弗朗士来写韩麦尔的心理,却让人觉得十分可信?因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热情,已深深植入了小弗朗士的心灵,并产生了共鸣。

所以两人的心灵相通,情感溶为一体。

8、请看第二十五段,韩麦尔先生对学生的称呼由孩子们变为朋友们。

孩子们和朋友们的称呼各有什么特点?反映出两人怎样的关系?孩子们的称呼有爱护之意,称呼中包含着两者的不对等。

朋友们是有共同理想和情感,是平等的关系。

可见,两人之间在爱国主义情感角度上是溶为一体的,都是拥有爱国热情的法国人。

教师小结:四、迁移训练同学们我们今天的中国也有若干的领土被外国强占着。

东海中,钓鱼岛被日本修建起了永久性灯塔。

南沙群岛,有四十四个岛屿分别被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占领,每年开采走一个大庆油田的石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2016部编版)第2单元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对于修辞手法和句子结构的应用,教师可以挑选典型的句子,如“他(时钟)敲了十二下,声音是那么沉重”,引导学生分析其修辞效果和句子结构的特点。
-在自主学习方面,教师需要设计合适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学习。
四、教学流程
其次,关于修辞手法和句子结构分析,学生们在理论层面能够掌握,但在实际分析中应用不够熟练。我考虑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多提供一些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在实际阅读和写作中运用修辞手法的能力。
此外,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学生们表现得积极主动,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通过合作、探究,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锻炼,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但在活动过程中,我也发现部分学生过于依赖同伴,自己的思考不够独立。针对这一问题,我计划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个别指导,鼓励学生在合作中也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课后练习的完成: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特别是对课文主题和修辞手法的应用。
举例解释:
-生字词“诀别”在文中的使用,表达了小弗朗士对老师的深深不舍,学生需理解其情感色彩和语境含义。
-小弗朗士从最初的不以为然到最后的悔恨和觉醒,这一心理转变是理解文章主旨的重要部分。
-文中“时钟敲了十二下,声音是那么沉重”运用了拟人手法,学生需学会分析这种修辞如何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最后一课》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曾经经历过离别,感受过不舍和后悔?”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课文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的情感变化。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

《最后一课》优秀教案〔优秀3篇〕《最后一课》教学设计篇一《最后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理解本文所表达的爱国主义思想,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2、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

3、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表现手法。

1、环境描写的作用。

2、细节描写对刻画人物形象,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

3、领会小说中小弗郎士的思想变化及原因。

1、注重阅读产生的语感程度。

2、联系生活,历史事件,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愫。

初步理解“文学艺术〞和“现实生活〞的紧密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一段背景影片──同学们,这段影片描绘的是小弗郎士经过镇公所前时的情景。

当时小弗郎士是怎样想的?那时的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呢?后来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著名法国小说家都德笔下短暂而又令人难忘的《最后一课》,共同感受小弗郎士的心灵震撼──二、在预习提示下阅读课文,整体感知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2、默读课文,想一想,是哪些事情促使小弗郎士的思想发生了这样大的变化?3、你认为作品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是什么?三、合作探究,深入理解1、对上述三个问题,同学们可以自由交换看法。

2、分组讨论:⑴上课之前,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而经历了“最后一课〞又是怎样的?请找出有关的语句谈谈你的看法。

⑵找出环境描写的语段或语句,根据语段中所提供的信息和你个人的感受,谈谈其作用。

⑶本文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细节描写,比方:写赫叟老头儿读书“声音发抖〞而又“乖僻〞。

一方面写出赫叟老头儿冲动、悲愤,对“最后一课〞的珍重,另一方面又表达了“我〞的天真──“想笑〞,心灵的波动──“难过〞,思想的震撼──“真永远忘不了〞。

试从课文中找出细节描写,品味其作用。

分组讨论后,各小组可自由发表小组综合见解。

四、迁移应用,拓展延伸1、如果你是小弗郎士,你认为应该怎样做才是爱国的?2、回忆中国近代史,不乏有中华民族被外寇入侵的历史事件,更不乏有“华人如狗,不准进入〞,“东亚病夫〞的含泪屈辱史。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2.学生主动性的调动:在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环节,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这种做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提高课堂氛围,但也需要注意把握讨论的方向,避免偏离教学主题。
3.教学方法的选择:在讲解重点难点时,我采用了举例、对比等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同时,结合角色扮演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悟。这些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具有积极作用。
6.教学评价的改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除了课堂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方面,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a.能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感受作者的语言艺术。
b.能以“假如我是小弗朗士”为题,创作一篇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的作文。
4.表达与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沟通。
a.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讨论,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b.能够通过作文等形式,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d.领悟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民族自豪感。
e.课后作业:根据课文内容,以“假如我是小弗朗士”为题,写一篇作文,表达自己对最后一课的感悟。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最后一课》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入理解文本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a.能从课文中发现并解读作者对小弗朗士内心活动的细腻描绘。
b.能运用所学知识对故事背景进行分析,理解人物情感变化。
2.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感受到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
a.能理解并体会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中所体现的爱国情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课最后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第六课最后一课(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设计6、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这样,才能更好体味和推敲作品语言的意义和作用。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表现人物思想感情,突出中心思想的写法。

2 情感目标: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我们通过这课两个主人公的分析,不失时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非常自然地把培养学生的情感目标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3能力目标:在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的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引导他们创新写作。

教学重点:1、小弗朗士在最后一课前后的变化,韩麦尔先生的服饰、语言、神情、动作所表现出来的爱国感情。

2、《最后一课》的情形与平时上课不一样的具体表现教学难点:文章中重要语句含义的分析和文章中处处照应是本文的难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应加以启发和点拨。

教法、学法第一,文献法。

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课文的背景和作者的资料,充分预习,掌握生字词,熟读课文理清层次。

逐步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和自学能力。

第二,主要采用讨论式和对话式,让学生学会与老师对话与文本对话。

教学时数:三教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及时代背景(参见课后注释①)都德:法国十九世纪的著名小说家,毕生事创作,写过一百多篇小说。

1870年普鲁士入侵法国,爆发了普法战争,但由于当时法国政府执行了一条卖国主义路线,战争失败后,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了普鲁土。

普鲁土政府占领后,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自己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让两个州的学生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这篇短篇小说反映了当时这一时代背景。

二、生字、词捂(wǔ) 戒(jiè) 凳(dèng) 郝(hǎo) 叟(sǒu) 膝(xī)诧(chà) 惩(chéng) 赚(zhuàn) 钥(yào) 匙(shi) 藤(téng) 祈(qí) 祷(dǎo) 哽(gěng) 挟(xié) 懊(ào) 皱(zhòu)征发: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最后一课[教学目标]:1、积累字词,熟悉作者,了解写作背景。

2、分析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人,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感受法国人民在亡国之际的强烈的爱国情感3、教育学生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做一个爱国的人,做一个大写的人![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从而引导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学方法:1、以读启发思考在学生朗读感知课文的基础上,适时加以点拨,努力做到读中有启,以启促读,精读解疑。

2扶—放—收结合先扶着学生研读重难点部分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学习方法,自学理解其余部分内容,最后由师生讨论交流,小结课文,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2、2、布置学生预习,自学生字词,结合工具书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喜欢汉语吗?喜欢学语文吗?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语言是民族的命脉,是民族的凝聚力,是民族独立的象征。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2学生读文思考,组内交流3、班内交流,归结概括。

在最后一课中,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都发生了那些变化?请大家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从对学习、对老师、对祖国几个方面来谈小弗郎士的变化。

A、小弗郎士本来是一个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他总是想着逃课,去找鸟窝,去溜冰,最讨厌课本,觉得它们很讨厌,带着又那么沉重。

而现在他觉得它们都是他的好朋友,舍不得跟它们分手了。

B、以前他觉得韩麦尔先生是个很严厉的人,现在他称韩麦尔先生为“可怜的人”,开始理解和同情韩麦尔先生,甚至敬仰先生的人格,“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C、对于祖国,作为小学生的小弗郎士一开始并没有失去国土的悲痛,没有爱国的意识,看到普鲁士兵在操练还觉得比学习有意思,而在最后一堂课上他懂得侵略者的意义,懂得去仇恨普鲁士的侵略者,说他们是“坏家伙”,成长为了一个懂事成熟、热爱祖国的孩子。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教案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最后一课》的基本情节和主题。这是法国作家阿尔封斯·达沃代尔创作的一篇反映爱国主义精神的小说。它讲述了在普法战争中被占领的阿尔萨斯地区,小学生小弗朗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的感悟。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课文中具体的案例。分析小弗朗士在韩麦尔先生的教导下,如何从对法语的轻视转变为对祖国语言的尊重和热爱。
-生字词掌握:如“惋惜”、“祈愿”等词语,需学生能正确读写,并在句子中运用。
-写作技巧分析:作者通过对课堂环境的描绘、人物动作语言的刻画,展现了韩麦尔先生对小弗朗士的关爱和期望。
-主题思想领悟:通过学习课文,学生应能理解到爱国不仅仅是口号,更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行举止。
2.教学难点
-课文结构分析:学生往往难以把握课文的整体结构,需要引导他们认识到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最后一课》的基本情节、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写作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爱国主义精神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生字词学习:学习本课生字词,掌握字音、字形、字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3.课文结构分析: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描绘、对比的手法来表现人物情感和主题。
4.主题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课文所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认识到爱国情怀在任何时代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5.写作特色鉴赏: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刻画、情感表现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共3篇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1一、教学目标1. 了解作品背景和主要情节。

2. 探讨作者对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看法。

3. 分析作品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

4. 认识课文中的文化知识,如地理、历史等。

二、教学重难点1. 理解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

2. 生动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和环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3. 分析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电影《最后一课》,引入课文主题。

2. 了解作品背景:介绍作者介绍、作品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民族语言等。

3. 阅读课文: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并做好阅读笔记,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人的品质。

4. 分析课文:学生对课文进行分析,讨论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思想,以及思考文化和历史的影响以及课文带给我们的教育意义。

5. 延伸拓展:引导学生通过网络、图书馆等资源,查找更多文化和历史知识,为之后的学习做好铺垫并拓宽知识面。

四、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1. 练习:教师预备一些练习材料,让学生加深对文化知识和历史知识的了解。

2. 作业:在家完成分析课文及练习题目,做好笔记。

五、板书设计1. 《最后一课》2. 作者:阿尔芒·珂丽斯蒂3. 历史和文化:纳瓦拉地区历史,民族语言和文化4. 主人公:米娜多,先生5. 课文分析六、教学反思通过分析《最后一课》这篇文章,学生们明确了教育、历史与文化的重要性,了解作者的文化背景和民族语言,也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文化和历史知识面。

在以后的学习中,学生会更加关注课文中涉及到的文化和历史背景,并通过自主学习拓展自己的知识面,从而更好的理解和分析课文通过本节课《最后一课》的学习,学生们深刻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历史和文化对人的影响。

通过分析课文,学生们从中感悟到了传承文化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历史背景以及国家的发展历程。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第6课 最后一课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教学设计4:第6课 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学习本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来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

3、揣摩关键语句的含义。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自学课文、质疑问难、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法进行探究性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培养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心理描写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

2.文中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韩麦尔先生关于法语的见解和结尾动作描写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数:两课时四、教学过程及步骤第一课时一、目标导学同学们,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

学习热爱民族的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加以体会吧。

二、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

2、扫清字词障碍,积累词语。

3、朗读课文,理清情节结构。

4、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检查自学成果:(1)、作家作品简介(老师可作适当的补充、强化)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一位杰出的小说家,一生共创了13部长篇小说,两部回忆录,一部剧本和四部短篇小说,《最后一课》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2)、正音、解词:(学生写在黑板上的字词由学生自己解决)郝hǎo叟sǒu懊ào悔字帖tiè诧异chà钥匙yào shi强qiǎng迫踱duó来踱去哽咽gěng yè祈祷qídǎo踱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名师教案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名师教案

《最后一课》教案一、核心素养:1.识记课文注解中的文学文化词句,理解分析课文中重要的基础词语,品味文中内涵丰富的词语。

(语言建构与运用)2.从小弗郎士的角度梳理概括他的所见所闻所感。

(思维发展与提升)3.从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多角度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感受韩麦尔先生的人格魅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4.从心理活动描写角度分析小弗郎士的心路历程,体会民族语言和爱国情感的魅力。

(文化传承与理解)二、教学建议《最后一课》作为经典的短篇小说,也符合小说的人物、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情节的要素,可以围绕小说三要素来进行教学设计。

这篇文章放在七年级下的课本中,对学生进行语言积累和语言理解赏析有重要作用,必须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热爱民族语言,热爱祖国是本文的主题,适当结合中国实际,来引导学生对中国和汉语的热爱。

因此教学设计中可引用部分与热爱祖国的歌曲来渲染气氛,激发学生对汉语的热爱,对中国的热爱。

可使用多媒体的视频和音频进行教学,可逐段品味语言式的教学,还可通过探讨式教学。

学生尽可能充分参与课堂,才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时效性。

教学中要注意落实双基。

三、教学示例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从情节、人物、环境角度解读文本的内涵。

3、热爱民族语言,传承爱国主义的美德。

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1、寻找并概括小弗郎士的所见所闻所感。

2、分析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人物形象。

3、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讨论法与展示法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品味语言,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

2、从情节和环境角度解读文本。

教学重难点:1、利用注释、修辞等方法理解文中重要词句。

2、分析概括小弗郎士的见闻。

教学过程及内容:一、激情导入(播放《歌唱祖国》的音乐)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开拓辽阔疆域,创造辉煌文化。

这是爱国情怀。

维护祖国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不能被分裂,更不能被侵占。

这也是爱国情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6课《最后一课》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分析,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4.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学生高度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揣摩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语言、动作、神情以及小弗郎士的后悔悲愤心情,深刻体会他们的爱国主义思想。

难点:通过诵读,加深对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手段:多媒体教学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了解本文三要素并初步感知主题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字词积累1.导入新课2.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3.出示幻灯片,检查课前预习情况注音:哽赚踱捂惩罚祈祷诧异宛转解释:宛转懊悔祈祷哽咽诧异二.整体感知理清思路1.朗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2.默读全文,理清文章脉络。

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默读全文,了解这篇小说的故事情节。

让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交流讨论后明确:本文可分为三部分。

三.体味语言理解思想(一) 品读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理解环境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文中的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

特别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当时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的现实。

(二)品读小说中人物描写的语句。

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形成书面笔记,准备下节课交流)(三)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从分析情节入手,了解了侵略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与灾难,也使我们认清了侵略者的罪恶,从而激励我们要热爱祖国语言、热爱祖国。

四.布置作业:做课后练习第二题。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思想教学步骤:一. 体味语言理解思想(继续上节课内容)1.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要求学生结合课后练习第一题,然后让学生交流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小弗郎士的思想感情从三方面发生变化:a.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b.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c.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最后一课配套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诵读文本,掌握“郝、叟、哽、懊悔、祈祷”等字的读音及在文本中的含义。

2、细心揣摩、领会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反复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故事情节,努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1.熟读课文,领会本文所表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理解并体会文中一些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

3.自主——协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在分析人物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教学难点]:1、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

2、分析韩麦尔先生的艺术形象。

[教法学法]:朗读法、复述法、讨论与点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介绍写作背景《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篡夺了法国革命成果的路易·波拿巴在复辟帝制后,力图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摆脱内部危机,巩固王朝统治。

俾斯麦则打算通过战争,建立一个德意志帝国,企图占领法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和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于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最后一课》这一短篇小说,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二、作者简介都德,法国小说家。

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得巨大成功,以此确立了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

“普法战争”期间,他的《最后一课》《柏林之围》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

三、检查预习读一读:哽gěng 赚zhuàn 踱duó惩罚chéng 祈祷qídǎo 宛转wǎn 诧异ch à四、整体感知1、理清脉络小说的三要素: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环境、人物。

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到结束的过程,可以看做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

因此,阅读小说的时候,可以先从分析故事情节入手。

①按地点、时间的变化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上学路上上课之前、上课之中宣布下课②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一(1—6)序幕——上学路上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二(7—10)开端——上课之前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三(11—23)发展。

——上课之中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四(24—29)高潮和结局——宣布下课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③按思想感情的变化开端贪玩幼稚怕老师发展感到诧异理解学习的重要懂得怎么样爱国高潮(结局)理解、敬爱老师五、互动交流1、最后一课和平日上课的情景有怎样的不同?2、小弗郞士在最后一课上,思想感情发生了什么变化?3、韩麦尔先生是怎样一个人?4、归纳小弗朗士的形象及意义1、平时今天气氛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安安静静,跟星期天的早晨一样。

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

学生课前学生开课桌啦,关课桌啦,大课前都已在自己的座位上了。

家怕吵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

教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

“静一点,静一点……”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平时“我”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平时老师穿戴一般的漂亮礼服。

六、复述课文根据图画复述课文,体会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变化;注意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共同特点。

第二课时七、探究讨论1、《最后一课》怎样描写小弗郎士的?《最后一课》多次对小弗郎士的心理进行描写,反映了小弗郎士思想感情的变化:想逃学——约束自己——痛恨侵略者剥夺学法语的权利——懊悔没能好好学法语——专心听讲。

小弗郎士对老师的感情前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尊重老师,这种感情的变化来自韩麦尔先生的教育和影响,也来自小镇上的人们对小弗郎士无声的教育。

透过小弗郎士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在法国人民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爱国情感。

2、小弗朗士为什么会有这样大的变化?请你就此发来你的意见,并写一段话。

他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他的本质并不坏,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感;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中的种种爱国情感的表达对他的思想感情变化有着巨大的影响。

起贯穿故事情节的作用。

全文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的情节。

深化了小说主题的作用,故事以小弗郎士的感受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从而表现了爱国主义的重大主题。

3、归纳小弗郎士的形象及意义他在小说中是一个变化、成长中的儿童形象,他的心理变化过程是他的爱国情感由潜在到成熟的升华过程。

小弗郎士的变化:贪玩、不爱学习热爱法语幼稚热爱祖国怕老师理解、敬爱老师八、分析韩麦尔先生的形象特征,了解人物描写的方法(1)他为什么在上最后一课时穿上漂亮的礼服?表现出韩麦尔先生对最后一节法语课的重视和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2)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外貌描写:……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

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

"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

动作描写:……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

语言描写:……充分表现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怎样理解全句的含义?)“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统治和封锁。

“钥匙”比喻法语。

全句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3)怎样描写他下课时的举止和表情?小说为什么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如果换成极其慷慨激昂的语言不是更激动人心么?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写完之后,他呆在那,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痛苦的表情和手势结尾,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此时无声胜有声。

这比慷慨激昂的言语更为真实,更为深沉,更能震撼读者的心灵。

这一系列动作,表示韩麦尔先生坚信法兰西必胜,它也激励人们要永远不忘记祖国法兰西,这是韩麦尔先生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

(4)为什么韩麦尔先生听到钟声、号声脸色惨白起来?为什么小弗郎士感到先生形象高大起来?钟声、号声宣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的时间到了,从此将和法语告别。

“惨白”是内心痛苦的表情,是对失去祖国的巨大悲痛。

怎样理解这时韩麦尔先生举止和表情?先生的举止(动作描写)表现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表情(神态描写)表明他面对祖国被占领的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韩麦尔先生:普通的乡村小学教师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启发人们学习祖国语言表达爱国感情九、质疑释疑1、小说写的是爱国主义精神,可是文中并没有“爱国主义精神”这几个字,小说是怎么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小说以沦陷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教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景,以小见大,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找出上学路上的景物描写,说说它有何作用?最后一课上课之前与往日不同的原因是什么?(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依法执行和就范。

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

(3)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

(4)“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描写的作用?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

(5) 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

破折号的作用解释或补充说明κ语意转换递进,跳跃或转折,说话意思中断 λ声音延长μ副标题的前后等。

例句: (1)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 解释说明 )(2)窗外又传来了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 解释说明 )(3)“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声音延长,话未说完 )(4)“放学了,——你们走吧。

”( 意思递进 )(5)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这儿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 话题转换 )十、作业布置1、试以韩麦尔先生为第一人称,改写课文中从上课到下课部分的内容。

2、把你对爱国主义的认识、感悟写出来,在班内交流,字数在300字左右。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热爱法语热爱祖国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一堂课最后一课课后反思:通过朗读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学生深深感受到了孩子的爱国情怀。

学生初读掌握了欣赏小说的方法。

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