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会展业发展的特点

合集下载

北京市会展业浅析

北京市会展业浅析

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广告艺术学院经典案例结课论文题目: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特点、态势及其对策研究系别:广告艺术学院专业:会展策划与管理姓名:张铭豪、王培霖、胡佳一、朱萍、卢家桐指导教师:吴红霞2013年 12 月 01 日题目: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特点、态势及其对策研究摘要:北京作为首都,会展业发展较快,规模不断扩大,其会展业在全国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本文重点从发展规模、品牌会展、重点区域和发展方式等角度,分析了北京市会展业的发展特点和趋势;结合北京会展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品牌会展流失、场馆规模小、专业人才相对缺乏等,提出了今后加快北京会展业繁荣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北京市; 会展业; 品牌会展; 会展服务目录中文摘要 (I)一、概述···························································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北京市会展行业状况············································3-81.举办展会日趋国际化、专业化、品牌化·····························3-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

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

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一、背景介绍会展业是指通过举办各种展览、展销会、会议等形式,为企业和机构提供展示产品和技术、拓展市场、促进交流等服务的一种经济活动。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在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地方产业发展、提升城市形象等方面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会展业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二、发展现状目前,北京会展业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最重要的会展中心之一,形成了以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国际会议中心和国家会议中心为核心的会展区域。

这些展览馆和会议中心拥有世界先进的设施和配套服务,能够举办各类规模的会展活动。

同时,北京还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这也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影响因素北京会展业的发展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首先,政策因素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北京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会展业发展的政策,包括减免租金、税收优惠等,进一步吸引了各类会展活动。

其次,市场需求是决定会展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企业对宣传、销售、技术交流等需求不断增加,这也为会展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同时,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消费潜力。

此外,会展业的发展还与交通、通讯、住宿等基础设施的完善密切相关。

四、问题与挑战然而,北京会展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北京的会展市场竞争激烈,一些中小型展览和会议很难获得足够的关注和参与。

其次,会展场馆的数量和规模有限,不能完全满足市场需求。

此外,会展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还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

再者,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问题也需要引起重视,避免会展活动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良影响。

五、发展建议为了进一步促进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政府支持和引导。

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优惠和资金支持,引导企业和机构加大对会展业的投入。

北京地区会展业经济分析报告

北京地区会展业经济分析报告
2020/5/6
第三部分 发展北京会展业的对策
(1)营造良好的行业环境,开拓北京会展业国内外市场 。 (2)发展民营会展企业,着力打造品牌优势。 (3)打破传统的计划经济时代的思想痼疾,大胆创
新,坚持市场经济,大力扶持新兴的展会。 (4)明确北京展览业的政府管理职能部门。 (5)重视会展人才培养体系的建设。 (6)培养国有主渠道专业的展览办展机构。 (7)加强对会展行业的调研和立法。 (8)尽快成立展览协会,加强行业自律。
2020/5/6
第一部分 北京地区会展发展现状
三、北京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1、信息化趋势
信息化既是北京会展业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也是 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是加强与国际会展组织或世界知名会展公司 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并定期向国外发布北京的会展信息。其次,在 会展中积极推广现代科技成果,逐步实现行业管理的现代会展设备 的智能化和活动组织的网络化。最后,充分利用互联网,推动国内 会展业的网络化。
2020/5/6
第二部分 北京会展业的竞争状况
(2)外资会展巨头大举入侵
目前全球最知名的会展公司已全部进入我国,外资抢滩我国会展市 场的形式有三: 其一是通过建立合资公司或控股国内会展企业实现快 速扩张; 其二是合作办展或参与国内名牌展会。对此一些业界人士表 示担忧, 认为此举将蚕食国内已经形成品牌的一些会展项目, 或将一 部分自有品牌转变为洋品牌; 其三是以集团配合的方式共同开发中国 市场,如德国的慕尼黑、汉诺威和杜塞尔多夫三大展览公司联手在上海 投资建造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争夺会展产业链中利润最丰厚的环节 。外资会展联军大举入侵, 势必引起国内会展业的新一轮洗牌, 将某 些势单力薄、孤军奋战的本土会展企业淘汰出局。同时, 跨国会展企 业为了推行本土化建设, 不惜重金“挖”走国内优秀会展人才, 对原 本就人才短缺的本土会展企业无异于釜底抽薪。

北京市会展业研究报告

北京市会展业研究报告

北京市会展业研究报告北京市会展业研究报告一、概述会展业是指通过各类会议、展览、展销等形式,展示产品或服务,促进经济文化交流的活动。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会展业发展潜力巨大。

本报告将通过对北京市会展业的调研和分析,呈现北京市会展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二、现状1. 增长势头强劲:北京市会展业规模逐年扩大,展览会议数量持续增加,展览面积和参展企业数量也都呈增长趋势。

2. 多样化的会展形式:北京市的会展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很多领域,包括国际会议、展览会、峰会论坛等。

3. 产业链完善:从展览策划、场地租赁、布展服务到会务服务,北京市会展业产业链完善,为会展活动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

三、影响因素1. 政策环境:政府对北京市会展业的支持力度增加,会展产业政策逐渐完善,为会展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 城市形象: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市的城市形象对会展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和先进的城市设施为会展活动提供了多种选择。

3. 经济发展:北京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对会展业有着重要影响。

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市民收入水平提高,会展消费能力也相应增加。

四、发展趋势1. 创新驱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需求的不断变化,会展业将更加注重创新。

新兴技术的应用将改变会展的形式和模式,提升参展者的体验感。

2. 融合发展:会展业将与其他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多元化发展格局。

比如会展与旅游业的融合将会推动会展业的进一步发展。

3. 国际化:北京市会展业还有巨大的国际市场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国际会展将选择北京作为举办地,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

五、建议1. 政府支持:政府应加大对会展业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推动会展业的良性发展。

2. 加强合作:会展企业和相关行业应加强合作,形成产业联盟,提高资源整合能力,共同推动会展业的发展。

3. 提升服务质量:会展服务的质量对于提升行业竞争力至关重要,企业应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体验。

北京会展行业报告

北京会展行业报告

北京会展行业报告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会展业发展迅速,成为全国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会展中心之一。

本报告将对北京会展行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发展现状。

1. 会展规模不断扩大。

近年来,北京会展规模持续扩大,各类展会、会议层出不穷,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特别是政府主导的大型国际会展,吸引了全球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成为北京会展业的重要亮点。

2. 会展设施不断完善。

北京会展业在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国家会议中心、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一大批现代化、专业化的会展场馆相继建成,为举办各类会展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地和设施保障。

3. 会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北京会展业在服务质量上不断提升,从展前策划到展后跟踪,各类专业服务机构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保障,大大提升了会展活动的效果和影响力。

二、特点分析。

1. 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

北京会展业在政府主导下,实行市场化运作,政府出台政策引导和扶持,鼓励各类专业机构和企业参与会展活动的举办和组织,形成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良好格局。

2. 国际化程度高。

北京会展业国际化程度较高,各类国际会展层出不穷,吸引了大量国际品牌和跨国公司的参与,促进了北京会展业与国际市场的对接和互动。

3. 专业化、多元化发展。

北京会展业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实现了专业化、多元化发展,各类专业展会、主题会议涌现出来,满足了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需求,为北京会展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三、发展趋势。

1. 会展规模进一步扩大。

随着北京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未来北京会展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各类大型国际会展将在北京举办,吸引更多国际品牌和参展商参与。

2. 会展设施不断升级。

未来,北京会展设施将不断升级,新建一批现代化、专业化的会展场馆,提升北京会展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

3. 会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未来,北京会展服务将不断提升,各类专业服务机构将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服务保障,提升北京会展业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

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

北京会展业发展研究会展是会议和展览的总称。

作为一种带有文化性质的经济服务型产业,会展业被称为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之一,在带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正逐渐成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文化传播的驱动者。

“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稳步推进,以及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不断加快,使北京会展业迎来诸多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许多挑战。

本报告深入研究会展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为北京会展业进一步转型升级提出政策建议。

一会展业发展概述(一)发展阶段会展业是发展潜力巨大的新兴产业,从产业发展周期来讲,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目前,从世界范围来看,拉丁美洲及非洲的大多数地区还处于会展业发展的起步阶段,只有少部分国家的会展业发展势头良好;亚太地区会展业作为国际会展业的新生力量,市场前景广阔,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该地区的会展城市大多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和较高的国际开放度,如北京、上海、香港、东京、新加坡等;欧美会展业发展较早,会展活动数量多、规模庞大,已经处于成熟发展阶段,该地区有许多世界级的会展产业大国,如德国、意大利、法国和美国等(见表1)。

表1 会展业发展阶段(二)产业链结构会展产业链结构主要分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个环节,并形成了前向推进效应、后向拉动效应和旁向溢出效应,以此实现会展业相关资源的整合,达到整体效应的最大化。

1.会展产业链模式会展产业链的上游环节是会展活动的筹划阶段,这一环节处于会展产业链的启动阶段,是价值增值的起始环节,主要工作内容包括会展的创意、策划、调研、市场分析、项目可行性研究、参展商和观众的确定、合作单位的选择、会展名称的确定及立项报批等。

会展产业链的中游环节是会展活动的组织实施和控制阶段,主要工作是提供场地、组织接待、现场管理、展务协调、提供相关设施设备及服务、组织各种配套活动等。

会展产业的特点及趋势

会展产业的特点及趋势

会展产业的特点及趋势会展产业的特点及趋势引言会展产业是指以举办各类展览、会议、活动等为核心内容,辅以相关衍生服务的产业。

随着全球化和经济发展的不断推进,会展产业逐渐成为国际经济交流和贸易合作的重要平台,同时也对各行各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从会展产业的特点和趋势两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会展产业的发展动态。

一、会展产业的特点1. 多元化会展产业涵盖了各类展览、会议、活动等多种形式,涉及各个行业和领域。

拥有多样化的内容和形式,使得参与者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合的展会或会议,促进了各领域的经济合作和交流。

2. 经济价值会展产业不仅是一种文化交流形式,更是一种经济活动。

举办会展活动可以吸引大量的参展商和观众,推动经济发展、促进贸易合作,为城市和地区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3. 信息传播和交流会展产业为各行业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产品和技术的平台。

参展商可以通过展览、展示、演示等方式向观众传递产品信息,展示企业实力;同时,观众可以通过参加会展活动了解最新的行业趋势和技术发展,进行经验交流和合作。

4. 社交功能会展产业不仅仅是一个展示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提供了社交互动的机会。

参展商和观众可以通过互动、交流等方式建立人际关系,扩大社交圈子,促进商务合作和资源共享。

5. 长周期会展活动通常需要较长的周期来筹备和举办。

从策划、推广、参展商报名到实际举办,整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或者更长的时间。

因此,会展产业具有较长的周期特点,需要提前规划和准备。

二、会展产业的趋势1. 专业化与精细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行业发展的深入,展商对会展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越来越多的展览会转向专业化和精细化方向,注重展览内容的精准匹配,创造更高的交易价值。

2. 数字化与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会展产业也面临着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

通过引入VR、AR等技术手段,实现线上展览、线下展示的无缝连接,提升观众体验和参展效果。

3. 国际化与综合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会展产业也越来越国际化。

浅谈我国会展业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会展业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会展业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一、中国会展业的特征
1、会展业经济性高。

会展业在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下,展示产品或服务,解决临时性需求、分配需求同时,也满足长期市场结构调整的变更,是企业和个人之间交易的桥梁,在一定时期内收益颇丰,成本费用投入不大,是一种市场营销经济性格外高效的手段。

2、会展业投入少,产出多。

准确找准主题、品牌定位,在规模、内容、目标受众、营销手段等上一一确定,精准的定位及及时的把握市场机会,用节约的费用就可以完成会展策划、展示制作等服务,会议服务、演讲服务、媒体服务、技术服务、促销服务等,投入少便可以达到产出最大的效果,较快的水平提升会展的市场价值。

3、会展业性质多样。

会展形式从传统的会议、展览、技术交流到当今的研讨会、文化节、激情活动,尤其新型会展,使其形象变得多样化,在满足传播市场信息与需求的同时,还可以辅助企业塑造品牌文化,搭建营销平台,扩大市场。

二、中国会展业的发展趋势
1、规模建设力度加大。

会展业的功能与特点及其发展对策

会展业的功能与特点及其发展对策

会展业的功能与特点及其发展对策会展业,指的是通过展览、展示、交流等手段,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借助展览会的形式,组织企业、机构和个人之间的商务活动,促进信息交流、贸易合作和市场拓展的一种商业活动。

会展业作为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形式,具有以下的功能和特点:1.促进信息交流:会展活动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和观众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使得参展企业能够展示新产品和技术,同时观众能够了解到最新的行业动态和市场信息。

通过会展,相关行业的企业和机构能够及时获取到市场上最新的信息,从而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

3.扩大市场影响力:会展业通过展示企业形象、品牌推广等手段,能够帮助企业扩大市场影响力。

通过参展,企业能够向潜在客户和现有客户展示产品和服务,吸引更多的关注和合作机会。

同时,展览活动还能够吸引媒体的关注,通过媒体的报道,进一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4.促进交流合作:会展活动为企业、机构和个人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

参展商可以互相交流经验,分享最新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搭建合作的桥梁。

同时,展览活动也为潜在买家和卖家之间提供了一个互相了解、洽谈合作的机会。

面对当前会展业的发展,以下是一些发展对策:1.创新展览内容和形式: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会展业也应该积极采用新技术,提升展览内容和形式。

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全息投影等新兴技术,为观众提供更丰富、创新的参展体验。

2.引入专业化运营团队:为了提升会展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可以引入专业化的运营团队进行会展的策划和组织。

这样能够保证会展活动有更好的组织性和专业性,提升参展商和观众的满意度。

3.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会展活动应该积极加强与国际展览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国际先进的展览理念和管理经验。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可以提升国内会展业的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4.提供优质的服务和配套设施:会展活动是一个综合性的服务过程,需要提供给参展商和观众良好的服务和配套设施。

可以提供高效的展位安排、舒适的观展环境、便捷的交通和住宿等服务,提升参展商和观众的体验和满意度。

北京 会展行业报告

北京 会展行业报告

北京会展行业报告北京会展行业报告。

近年来,北京会展行业发展迅速,成为国内乃至国际会展业的重要中心之一。

本报告将对北京会展行业的发展现状、特点和未来趋势进行分析和展望。

一、发展现状。

1.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北京会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和参展商参与其中。

根据数据统计,2019年北京会展市场规模达到了3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

其中,国际会展项目占比逐年提升,成为市场发展的新亮点。

2. 会展设施不断完善。

北京会展设施不断完善,新建了一批现代化的会展中心和展览馆,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等。

这些设施不仅提升了北京会展的举办能力,也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了更好的展示和参观环境。

3. 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北京会展行业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展览内容和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

各类专业展会如汽车展、家居展、科技展等层出不穷,为不同行业的企业和观众提供了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机会。

二、特点分析。

1. 国际化程度高。

北京会展市场国际化程度高,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展会和参展商参与。

同时,北京会展也积极参与国际会展合作,与国际会展组织和其他国家的会展中心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促进了北京会展市场的国际化发展。

2. 专业化程度深。

北京会展市场的专业化程度深,各类专业展会层出不穷,涵盖了各行各业的领域。

这些专业展会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展示产品和技术的平台,也为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机会。

3. 创新意识强。

北京会展市场的创新意识强,不断推出新的展览主题和展示方式。

同时,会展组织者也积极引进先进的展览技术和设备,提升了展览的观赏性和互动性,吸引了更多的参展商和观众。

三、未来趋势展望。

1. 产业融合将成为发展主题。

未来,北京会展市场将更加注重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和交叉,推动各行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

同时,会展内容也将更加注重产业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引领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2. 数字化和智能化将成为发展方向。

北京会展旅游业态认知总结

北京会展旅游业态认知总结

北京会展旅游业态认知总结
北京的会展旅游业态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认知:
1. 多元化的会展资源:北京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景点,如故宫、天坛、长城等,这些资源可以用于举办各类会展活动。

此外,北京还设有多个国际会展中心和会议中心,为会展业提供了良好的场地设施。

2. 国际影响力: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拥有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因此,国际组织、企业机构等纷纷选择北京作为举办重要国际会议和展览的地点,进一步推动了北京的会展旅游业的发展。

3. 丰富的旅游资源:除了会展活动外,北京还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供游客选择,如名胜古迹、文化活动、美食、购物等。

因此,会展旅游业在北京得到了更多的补充和支持,游客可以在参与会展的同时,充分体验北京的文化和风情。

4. 国内外参与度高:北京的会展旅游业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参与者。

国内方面,各地的企业和机构积极参与到北京的会展活动中,寻找商机和合作伙伴。

国外方面,许多国际会展和会议选择北京作为举办地,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参与者。

5. 人文氛围浓厚:北京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为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独特的人文氛围。

北京的传统文化、现代艺术等元素融合在一起,为会展活动增添了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总而言之,北京的会展旅游业态多元化、国际化,充分发挥了北京作为首都的优势和资源。

这不仅推动了北京会展旅游业的繁荣发展,也提高了北京在国际会展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北京市会展业研究报告

北京市会展业研究报告

北京市会展业研究报告
根据北京市会展业的研究报告,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发现和数据:
1. 市场规模:北京市会展业是中国最重要的会展市场之一,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会展基础设施。

根据报告,北京市的会展市场规模在逐年增长,2019年达到了XX亿元。

2. 会展场馆:北京市拥有多个大型会展场馆,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简称国展)和中国国际会展中心(简称国会)。

这些场馆提供了现代化的设施和服务,能够满足各种规模和类型的会展活动需求。

3. 会展类型:北京市举办了大量种类丰富的会展活动,涵盖了各个行业和领域。

其中,文化、科技、汽车、医疗、房地产等领域的会展活动最为活跃。

4. 会展影响力:北京市的会展活动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推动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会展活动不仅带动了旅游、餐饮、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还提升了京城的国际影响力。

5. 会展组织和管理:北京市会展业的组织和管理由北京市会展业协会和相关政府部门共同负责。

他们致力于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促进会展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市场竞争:由于北京市会展市场的潜力和吸引力,各大城市和会展公司都对这个市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因此,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各家企业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服务质量,
以保持竞争优势。

综上所述,北京市会展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

政府和企业应推动会展业的创新发展,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加强市场监管,进一步提升北京市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北京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会展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会展业的发展现状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会展业在这里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北京会展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

首先,北京会展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2019年,北京会展业的展览面积超过600万平方米,展商数量超过10万家,观众数量超过1500万人次。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北京市场的持续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展览和会议不断涌现,为北京会展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其次,北京会展业的品质不断提升。

北京会展业不仅仅是规模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质量的提升。

北京会展业已经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性和国内性展会,例如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等。

这些展会不仅吸引了海内外优秀企业的参展,还成为北京打造国际交流平台和展示窗口的重要载体。

再次,北京会展业的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会展业的发展,北京会展服务业也得到了提升。

各大会展中心相继建设和升级,设备设施更加完善,服务更加便捷高效。

同时,北京还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培养会展服务人才,建立专业化的服务团队,提供更加专业、周到的服务,不断满足参展商和观众的需求。

最后,北京会展业充分发挥了城市文化的优势。

北京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文化氛围,使得会展业有了更多的创意和亮点。

许多展会通过融入北京的文化元素,为观众带来了艺术、时尚、设计等多样化的展示和体验,增强了展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总的来说,北京会展业正在迅速发展,成为推动北京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力量。

未来,北京会展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可以进一步拓展国际市场,提升会展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强与其他行业的融合,为北京及中国会展业的繁荣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
北京会展业是中国会展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北京会展业也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首先,北京会展业的规模不断扩大。

北京市拥有众多的国际会展中心和展览馆,如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北京国际会议中心等,可同时举办大型的国内外展览活动。

北京会展业规模的扩大,不仅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还为其他城市会展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其次,北京会展业的品质不断提升。

越来越多的国际知名展览和会议选择在北京举办,为北京会展业的国际化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同时,北京市加大了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提高了会展服务质量,增强了北京会展业的国际竞争力。

再次,北京会展业的创新能力不断提高。

北京市积极推动会展业与科技创新的融合,为会展业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遇。

同时,北京市还鼓励会展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北京会展业的区域布局不断优化。

除了举办大型的国际会展活动外,北京市还积极推动会展业向城市周边地区延伸。

例如,北京市将天津和河北等地纳入到北京会展业的发展规划中,形成了京津冀会展经济圈。

总之,北京会展业在规模、品质、创新能力和区域布局等方面
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北京市将继续加大对会展业的扶持力度,不断提升北京的会展服务水平,推动北京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

纵观会展产业的三大特征与三大作用

纵观会展产业的三大特征与三大作用

纵观会展产业的三大特征与三大作用纵观会展产业的发展历程,会展业的发展表征出如下特点:包容性。

会展经济是由多种产业融合而形成的经济形态,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由于会展业较强的产业关联和带动作用,所以,会展业在发展时会带动城市旅游、餐饮、交通、通讯、零售等多个行业共同发展,形成了会展经济。

开放性。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会展经济是作为一种开放性的经济形态而存在的。

因为,处于会展经济核心地位的会展活动是人类物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它不是简单的个体经济行为,而是一种集体性的大规模物质、文化交流方式,是在开放体系下才能够存在的经济形式。

同时,会展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引起社会资源和要素在全国,乃至于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提高了各国、各地区的开放性,使整个世界成为一个开放的体系。

表征性。

现代意义上的会展经济是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演变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而兴起的。

人类进入后工业社会以来,社会化大生产带来的社会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对企业的市场营销行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于是会展业便逐步发展起来。

同时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也极大地刺激了企业、政府、各类组织寻求全球化合作与交流的愿望,这无疑加速了会展业的发展和会展经济的兴起。

可见,会展经济是整体经济发展的一面镜子,对经济运行状况具有表征作用。

透过兴旺的会展活动与其具有的独特表征形式,会展产业的腾飞可以为一个地区或城市的区域经济发展带来非凡效益,主要表现在包括:(一)可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会展经济可以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这是它得以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

从国际上看,在瑞士日内瓦,德国汉诺威、慕尼黑,美国纽约,法国巴黎,英国伦敦,新加坡和我国香港等这些世界著名的“展览城”,会展业为其带来了直接的收益和经济的繁荣。

美国1年举办200多个商业展会带来的经济效益超过38亿美元;法国展会每年营业额达85亿法郎,展商的交易额高达1500亿法郎,展商和参观者的间接消费也在250亿法郎左右;我国香港每年也通过举办各种大型会议和展览获得可观的收益。

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研究

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研究

北京会展业发展现状研究近年来,伴随第29届奥运会的举办以及国际化大都市进程的加快,北京会展业快速发展,凸显出国际化特色浓厚、主题鲜明、品牌效应显现的特色,对首都城市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

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国内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宏观背景,以及北京加快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新形势,如何发挥首都独特的资源优势,不断提高首都会展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大做强首都会展业,成为当务之急。

一北京会展业发展的特点近年来,北京会展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会展业水平和综合效益得到稳步增长。

(一)会展设施不断完善经过改扩建和新建,北京市会展场馆面积逐年增长,场馆周边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总体上看,会议场所的增幅要快于展览场馆。

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统计,2004年北京市共有会议场所3433个,2007年增加到4425个,增长28.9%,每年新增会议场所超过200个,其中座位数超过500座的大型会议场所从2004年的80个增加至2007年的129个,增长了61.3%。

[1]从2004年开始,针对展览场馆紧张的局面,北京加快了改扩建和新建工作。

全国农业展览馆新馆于2005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展厅面积13000平方米,大大提升了农展馆承接大型展览的能力。

2007年开始,北京市对国家博物馆实施改扩建工程,总建筑面积由6.5万平方米扩大到19.2万平方米。

2008年3月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在顺义区建成并投入使用,一期占地116公顷,建筑面积43.1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10万平方米。

新国展是目前国内功能最完善、设施最先进的展馆,从根本上缓解了北京举办大型国际会展场馆受限的局面。

从3月28日开幕的第16届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开始,2008年共有17个大型国际展会在此举办,其中包括北京国际汽车展、中国国际体育用品博览会、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等。

今后,北京超过5万平方米的大型展会的70%以上都将在新国展举办。

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统计报告

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统计报告

北京市会展业发展统计报告内容提要:会展业是指提供会议和展览综合服务的产业,这些产业包括接待会议及展览的场所和举办会议及展览的单位。

2003年1月,北京市统计局联合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北京市分会、北京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北京市旅游局、北京市公安局、北京市工商行政管理局五家单位共同开展首都会展业调查,旨在反映该行业发展现状,为市政府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会展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依据。

会展业作为都市型的朝阳产业,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具有一业带百业的效应。

通过举办各种形式的会议和展览,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的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

会展业汇聚巨大的信息流、技术流、商品流和人才流,对国民经济和社会进步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和催化作用。

为摸清全市会展业家底、了解和掌握北京市会展业的发展情况,市统计局会同市贸促会、市计委、市旅游局、市公安局、市工商局等单位于近期在全市开展了会展业统计调查。

调查数据将为市委、市政府制定会展业发展规划,使北京会展经济尽快成为首都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培育首都经济新的增长点提供决策依据。

一、会展业发展特点北京会展业是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逐步壮大的,总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主要指标见下表:北京会展业情况调查资料显示了我市会展业发展的六大特点:1.会展设施数量名列全国前茅,会展规模继续扩大。

这次被调查的13个场馆,基本涵盖了北京市目前拥有的大型的会议和展览场馆。

这些展馆的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其中会议室面积2.3万平方米,展厅面积16万平方米,室外展览面积6万平方米。

最大的展馆是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拥有5.3万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8000平方米的室外展区。

展览三分之一是国际展览,面积超过1万平方米的大型展览占半数以上。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是最大的会议场所,拥有44个会议室,面积达5000平方米,其中最大的会议室能容纳2500人,还拥有4400平方米的室内展厅和3000平方米的室外展区,可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展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会展业发展的特点
城市经济增长新突破口
随着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会展的影响也在一步步扩大。

面对目前全球经济萎靡,消费不足的情况,我国各地政府都别出心裁地随着潮流争夺一些国际国内大型会展的举办权。

也有自成一家,自己举办以城市文化为主题的旅游展会。

旨在宣传城市形象,增加游客数量,用旅游拉动经济的增长。

而事实上,这一方式在我国渐渐回温的经济状况中也确实起到了十分重要的责任。

1.国际会展增长较快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对外开发的深入,国内会展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从区域分布来讲,北京、上海、广州、大连、武汉、哈尔滨、成都等城市的会展市场已经初具规模,发展态势较好。

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会展城市之一。

据北京市统计局资料显示,2002年北京举办的国际会议5379个,国际展览452个。

2.会展以经济贸易和科技类为主
2002年在北京13个主要会展场馆中举办的916个展览中,排在前两位的是经济贸易展览304今,科学技术展览228个,北京的“科博会”已成为每年定期举办的国家级大型科技会展活动。

3.品牌会展得到培育和发展
在全国14个被世界展览业协会(UFI)认可的展览中,在北京举办的国际机床展、制冷展等十个展览位列其中;四是更加注重会展的辐射效应,展览服务水平提高。

4.政府对会展业发展给予高度重视
对于给城市带来巨大影响力和拉动效应的新兴的会展经济,市政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政府职能逐步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化。

5.会展行业主体行为趋于理性化
会展业的理论研讨、培训逐年增多,通过研讨和培训,关于会展运营和操作也越来越规范和专业,相关会展管理的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目前也已开设相关专业,中国的会展正在走向规范和理性化管理。

国际会展业的加入也会给我国会展业的竞争和平衡增加砝码,中国会展业走市场化是必由之路,实现政府作为展场所有者与会展举办单位作为经营者的“政企分开”,这对各个展览公司、咨询公司、传播公司、广告公司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三、中国会展与国际水平存在的差距
中国会展业刚刚起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产业,中国会展业从小到大,行业经济效益逐步攀升,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近十年来,中国通过展览实现外贸出口成交额达三百四十多亿美元,内贸交易一百二十多亿元人民币,创造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发展的同时还与国际会展强国存在着一定差距,这也是我们要面对和注重的。

1.我国的会展业存在着严重的不足
主要是展会规模小,重复办展严重,缺乏明确的主题和定位,具有影响力的会展品牌少,管理无序,服务质量差,展览业市场化水平不高,缺乏营销观念,具有综合实力的展览公司少,会展市场巨大的潜力还有待挖掘。

2.形成独立产业为时尚早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会展行业发展迅速,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但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大,产业化程度很低,尚不足以构成一个国民经济的独立产业,国际上即使一些会展行业比较发达的国家,也大多没有将会展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对待。

3.会展市场开放与否对整个市场的开放影响程度有限
中国会展市场已经进行了一些对外开放的尝试,上海浦东的展览场馆建设引进了外资参与,中国内地与香港特别行政区签署的更紧密经济合作安排中明确规定允许香港公司以独资形式在内地提供会展服务,拉开了内地会展市场开放的序幕。

四、中国会展的发展趋势
我国会展业要发展壮大必须实现产业化经营,使之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产业。

提高我国会展业国际竞争力必须实现专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经营,必须具有专业化运作主体、市场化运作方式和专业化运作手段,开放是会展业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

(一)会展业呼吁开放的理由
会展业目前发展的现状来看,我们专业化运作队伍尚处于形成过程之中,队伍很不稳定,专业化程度不高;会展运作主体的专业化运作水平参差不齐,多数会议和展览的运作主体属于临时机构,或商会协会秘书处,没有实行企业化运作,还有一些会展运作主体虽然采取企业法人形式,但其经营管理模式远没有脱离家族或行会的性质,离现代化企业制度相去甚远,中国会展还缺乏具有国际影响的跨国龙头企业;市场化运作的体制还没有形成,市场竞争机制还有待于完善,市场行为还不够规范,政府、市场、企业三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理顺,规范市场的法制建设还有相当长一段路要走;与会展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专业化运作的技巧和水平都存在很大的差距。

(二)会展业开放的意义
开放有利于国际竞争力的培育,开放有利于促进积极意义上的保护。

开放国内会展市场,引进国际竞争、国际会展运作主体、运作机制和运作技巧,有利于中国会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和市场体制的建设,加快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促进中国会展经济的发展。

会展市场开放,对中国会展行业发展带来的好处不言而喻,肯定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规范,进而促进中国会展业竞争力的提高。

(三)会展开放营销的方法
国内市场开放,国际会展企业和会展品牌进来,势必导致会展市场竞争加剧,进而对我国会展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境内会展企业不得不在家门口迎接挑战,关键在于把握机遇,选择制订正确的发展战略,采取恰当的合作方式,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1.合作方式
合作方式选择方面来看,与境外会展合作,无非可以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把国外品牌引进来,走出去参加国际品牌展览和会议;合作经营品牌会议或展览,或建设、经营会展基础设施,或提供会展服务;互为代理,在自己享有影响的地区为对方品牌会展招商。

2.进入方式
在进入方式上,可以采取“绿茵投资”方式,新增投资设立全新企业,包括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和合资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兼并与收购,形成新的会展品牌,或强化原有的品牌;可以加强品牌合作,实现强强联合,扩大品牌影响;后两种合作可以组建股份制企业,也可以通过合同明确合作各方的权限、责任和利益,实行合作经营。

3.企业合作
从企业层面上看,根据当代国际经济竞争的规律,竞争并不排斥合作,竞争当中有合作,合作之中有竞争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制造业对外开放已经证实了这一点。

我们的会展企业现在应尽快找准自己的市场定位,积极营造和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残酷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下来、发展自己,任何市场都是多层面的,展览市场也不例外。

各类企业同样具有自己的相对竞争优势,具有较强国际竞争优势的强势企业或品牌,可以加强与国际企业和品牌的合作,在合作中扩大自己的品牌效应,形成自己独家优势;具有
一般竞争优势的企业和品牌,也可以在合作中学习人家的经验,积累优势,待机而发,形成自己的独家品牌,或形成新的、更高层次的竞争局面;不具备竞争优势,或具有很小竞争优势的弱势企业,也可以在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定位,通过与强势企业和国际企业的合作,将自己纳入国际展览体系,承担国际会展某些层面或某些环节的工作,不断积累经验,蓄养后发优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