坛经两则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坛经》两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坛经》的学习,了解禅的内涵,并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去。
导入:提及佛教,作为河南人,首先想到的地方是?少林寺为禅宗祖庭,什么是禅宗?达摩于梁武帝统治时到中国传法,自己的禅法并不能并梁武帝接受,于是来到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广度信众,静心悟法,被称为中国禅宗初祖。其后,达摩传慧可,又传僧璨,传道信,传弘忍,传慧能。慧能接受衣法,成为禅宗六祖。“安史之乱”后,以神秀为代表北宗逐渐衰落,六祖慧能将禅宗推向了新的高峰,对中国思想文化影响深远,并逐步影响亚洲乃至整个世界。
如今,禅学已不再只是东方的专利品,它在西方已引起普遍的重视。譬如美国很多大学里也设有禅堂,禅堂已不再为寺院所特有。如网坛霸主小德和小威都曾通过参禅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甚至连航天员也要用禅的精神来训练。
《坛经》记录的是慧能得法及传法的事迹,以及启悟弟子的言论,由慧能的弟子辑录。今天我们就通过《坛经》两则来了解一下什么是禅?
课堂活动一:自读《坛经》两则,出声的读,读完则提出你的困惑。
学生齐读两则,强调“禀”的读音,言下便悟,言下即一言之下,金刚经中永无所住,而生其心。顿法及衣,衣,法衣。袈裟。和尚将袈裟和佛法传给弟子,表示这个徒弟为法嗣。后演变为衣钵。
下面自读文章,提出你的疑惑。2分钟。
学生的问题:为何有人害?为何速去此间?何为以心传心?
先找一学生回答。老师再补充坛经中的记载。
为何有人害?
慧能辞违祖已,发足南行,两月中间,至大庾岭,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
慧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乃于四会,避难猎人队中,凡经一十五载,时与猎人随宜说法。
——选自《坛经行由品》
衣为信禀,代代相传。是对自己修行的认可,是修行人的最高荣誉。人人皆想成佛祖。
为何此间须速去?
姓名年龄学历住寺时间职位影响力
慧能33岁识字不多8个月饭头僧无人了解
神秀65岁博综广闻20年上座深孚众望
和神秀相比,慧能太不适合做六祖了。六祖的位置人们认为神秀是不二人选,是众望所归。可是慧能继承法嗣,众人心中如何安宁。尽管神秀不会妒忌,至少不会陷害慧能,从阅读课的《神秀传》中的记载可知,
初,秀同学能禅师与之德行相埒(liè),互得发扬无私于道也。尝奏天后请追能赴都,能恳而固辞。
——《神秀传》
神秀的徒弟及信众心中如何能平。所以五祖弘忍才在三更半夜,人尽不知的情况之下,传法于他。
为何非要传给慧能?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我们教材后面的阅读指南上讲,慧能所作的偈更能体现出佛教空的思想,为何体现出空就好呢?为了更方便大家理解两首偈的境界高低,我们再来看坛经中的另一则记载:
然秀之徒众。往往讥南宗祖师不识一字。有何所长。秀曰。他得无师之智。深悟上乘。吾不如也。且吾师五祖。亲传衣法。岂徒然哉。吾恨不能远去亲近。虚受国恩。汝等诸人。毋滞于此。可往曹溪参决。
“戒定慧”合称三学,哪首偈语是神秀大师的?哪首偈语是慧能大师的?
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谁来谈谈为何慧能要更高一筹?
神秀更关注人的行为,慧能更关注人的内心;神秀更关注相,慧能更关注性;神秀更关注修行,慧能更关注修心。
何为顿法?用文中的语言讲:言下便悟,以心传心,当令自悟。
顿悟是修行的最高境界。有一首偈语这样讲: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封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宋)柴陵郁禅师
人人皆有明珠一颗,被长久的杂念灰尘封锁,有朝一日纤尘洗净,便可看到这个澄澈之心明净之心的本来面目,用这个纯净之心去映照大千世界的缤纷多彩。就是顿悟。弘忍大师的一言,洗尽了慧能内心明珠的最后一丝尘埃,从此纤尘不染,澄澈如初。就是顿悟。
顿法和渐法何者高妙?
请认真阅读第二则材料南能北秀。看看慧能在跟弟子讲法时是如何看待顿法和渐法的?
请一学生结合文本谈谈,慧能觉得顿法和渐法何者高妙。
法即一种,见有迟疾。人有利钝,法无顿渐。
我们凡人总是分别,顿比悟好,性比相好,能比秀强,而慧能大师告诫我们不可分别,顿渐都是法,只是不同根基的人适合不同的法而已。
明代的莲池大师也讲:
相传佛灭后。性相二宗学者各执所见。至分河饮水。其争如是。孰是而孰非欤。曰。但执之则皆非。不执则皆是。性者何。相之性也。相者何。性之相也。非判然二也。譬之一室然。室为主。而有梁栋椽柱。垣壁户牖等皆室也。是室者。梁栋等之室。梁栋等者。是室之梁栋等也。夫岂判然为二者哉。不惟不当争。而亦无可争也。
——《竹窗三笔》莲池大师著
我们总觉得慧能才是高僧,其实弘忍,慧能,神秀都是高僧。弘忍眼光独到,慧眼识珠,为了法脉的传承小心翼翼,对慧能爱护倍加;慧能聪慧勇猛,无师自通,继承法脉虽危险重重,但是勇于担当,义不容辞;神秀谦卑恭敬,不为私心,立法为重,正是三位高僧一心为法,才使得禅宗代代相传,绵延不绝,我们今天才能可能再次谈禅论道。
我们开头提出的问题:何谓禅?
象形文字:祈求无战争,和平传位,使自己的内心安宁。
可是现代和平社会,我们内心却时时处处在厮杀,对抗,纷争。
何谓禅?
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
——《坛经.行由品》
禅即不二。
和凡夫相比,慧能神秀都是高僧,和众人的迷惑相比,渐悟顿悟都是悟,静坐冥想是禅,行住坐卧皆是禅,深山古寺可参禅,喧闹集市亦可参禅;退休老人可参禅,高三学子忙碌领导也可参禅,关键是内心是否澄澈宁静。
禅不是死寂的,而应该是活泼的有趣的。
几个禅宗小故事领略禅的趣味,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开示。
药山禅师看到院子里一枯一荣的两棵树,问徒弟道吾和云岩:荣者是?苦者是?
道吾答道:荣者是。
药山禅师点头称赞。
禅师再问云岩:荣者是?枯者是?
云岩答道:枯者是。
药山禅师点头称赞。
一位侍者疑惑地问药山禅师:两人的回答你怎么都称赞。到底荣者是?还是枯者是?
药山禅师答:荣也由它荣,枯也由它枯。荣,精进不懈,应该称赞。枯,褪去繁华,宁静淡泊,不也应该称赞吗?
赵州禅师和弟子文偃打赌,谁如果能够把自己比喻成最下贱的东西谁就胜利。
赵州禅师说:“我是一只驴子。”
文偃接着说:“我是驴子的屁股。”
赵州又说:“我是屁股中的粪。”
文偃不落后说:“我是粪里的蛆。”
赵州禅师无法再比喻下去,反问说:“你在粪中做什么?”
文偃禅师回答说:“我在避暑乘凉啊!”
心随境转即凡夫
境随心转则圣贤
禅就是不二。
让我们通过不二法门,用不二智慧,来面对纷争矛盾的世界,获得禅的启迪。
禅的世界就是超越对立矛盾而达到圆融的境界。我们总是处于自他、物我、胜负、顺逆、动静、高低等种种的对立中,禅法就是不二法门。
其实自他不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我与他人就能化解纷争,和谐相处。
例如:禅的世界就是超越对立矛盾而达到圆融的境界。我们总是处于自他、物我、胜负、顺逆、动静、高低等种种的对立中,禅法就是不二法门。
其实自他不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我与他人就能化解纷争,和谐相处。
师生无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老师和学生就能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下雪了,好还是不好,老人嫌冷,司机嫌滑,农人欣喜,孩童高兴。考上北大可以成为李彦宏,考不上北大也能成为马云,既然考得好也好,不好也好,下节课可以睡觉了,看似不二,实则更二,真正地禅应该是胜不骄,败不馁。即使身处黑暗,也能寻找光芒,即使没有光芒,也要把自己的心灯点亮,希望大家用禅的智慧关注我们的生活,智慧欢喜地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春花秋月美丽,夏风冬雪也美丽。用一首禅师的偈语作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慧开禅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