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单位应负什么责任
职工突发急病应急处理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应对突发急病的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减轻疾病对职工身心造成的损害。
2. 减少突发事件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
3. 提高企业应对突发急病的能力,提高职工对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突发急病的情况。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指挥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制定应急处理方案,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2. 医疗救护组由企业医务室或附近医院医务人员组成,负责现场救治、转运伤员、联系专业医疗机构。
3. 通讯联络组负责收集、汇总、上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4. 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安全保卫工作,维护现场秩序,确保应急处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5. 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药品、交通工具等后勤保障工作。
五、应急处理流程1. 发现突发急病情况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突发急病,现场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通知应急指挥部。
2. 现场救治医疗救护组接到通知后,立即赶赴现场进行救治,确保伤员得到及时救治。
3. 转运伤员医疗救护组根据伤员病情,决定是否需要转运,如需转运,立即联系后勤保障组安排交通工具。
4. 通知家属应急指挥部通过通讯联络组,及时通知伤员家属,告知伤员病情及处理情况。
5. 信息上报应急指挥部通过通讯联络组,向上级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上报突发事件相关信息。
6. 应急结束伤员得到妥善处理后,应急指挥部宣布应急结束,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六、预案培训及演练1. 定期组织职工进行应急处理预案培训,提高职工应对突发急病的能力。
2.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能力。
3. 根据演练情况,不断完善预案,提高预案的实用性。
七、附则1. 本预案由企业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职工突发性疾病应急预案
一、预案背景为保障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提高应对突发性疾病的能力,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的1. 及时发现和控制突发性疾病疫情,降低疫情对职工健康和企业生产的影响。
2. 提高职工应对突发性疾病的能力,保障职工生命安全。
3. 做好疫情信息的收集、报告、处理工作,确保企业内部信息畅通。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职工突发性疾病的预防和应急处置。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统一领导、指挥和协调突发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企业主要负责人副组长:分管领导、各部门负责人2. 应急指挥部:负责突发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的具体实施。
指挥长:应急领导小组组长副指挥长:应急领导小组副组长、各部门负责人3. 应急工作小组:负责突发性疾病疫情的监测、报告、处置等工作。
组长:应急指挥部指挥长副组长:应急指挥部副指挥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五、预防措施1. 加强职工健康教育,提高职工对突发性疾病的认识和预防意识。
2. 定期对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及时发现潜在疾病。
3. 做好环境卫生管理,保持工作场所清洁卫生。
4. 加强食品卫生管理,确保职工饮食安全。
5. 定期对职工进行疫苗接种,提高免疫力。
六、应急处置程序1. 疫情报告:发现疑似病例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
2. 初步判断:应急指挥部根据疫情报告,初步判断疫情性质和严重程度。
3. 启动预案:根据疫情严重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4. 应急处置:应急指挥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应急处置,包括隔离、治疗、消毒等。
5. 信息发布:及时向职工公布疫情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6. 调查处理:对疫情原因进行调查,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7. 总结评估:应急处置结束后,对整个事件进行总结评估,完善应急预案。
七、保障措施1. 资金保障:企业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突发性疾病应急处置工作。
2. 物资保障:储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消毒剂等物资。
3. 人员保障:加强对应急工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在职工人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原则为保障职工人生命安全,提高突发疾病应对能力,确保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遵循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突发疾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协调指挥。
2. 应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应急预案的具体实施和日常工作。
3. 各部门、车间、班组应明确应急联系人,负责本单位的应急工作。
三、应急预案启动程序1. 发现职工人突发疾病时,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报告患者病情、所在地点等信息;(2)通知单位应急联系人,启动应急预案;(3)对患者进行初步急救,如心肺复苏、止血、保暖等。
2. 应急联系人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以下工作:(1)协助120急救人员对患者进行救治;(2)向上级领导报告情况,请求支持;(3)组织现场人员维护秩序,确保患者安全;(4)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四、应急响应措施1. 急救措施:(1)对突发疾病患者进行现场急救,如心肺复苏、止血、保暖等;(2)协助120急救人员将患者送往医院。
2. 信息报告:(1)及时向上级领导报告突发疾病情况,包括患者姓名、年龄、病情、所在地点等;(2)向相关部门报告,如人力资源部、安全环保部等。
3. 善后处理:(1)协助患者家属做好相关事宜;(2)对突发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3)对参与救援的人员进行表彰。
五、应急演练1. 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高职工人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包括:急救知识培训、现场救援、信息报告等。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与国家、地方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不一致,以国家、地方法律法规和标准为准。
4. 本预案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
职工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单位应负什么责任
职工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单位应负什么责任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职工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单位应负什么责任依据劳动法以及劳动部制定的相关规章,企业职工在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中应注意下列权益的保护:一、职工享受法定的医疗期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劳动部有关规章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还可以适当地延长。
在法定的医疗期内,即使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到期了,???动合同期限也应延续到医疗期满届满为止。
职工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二、职工享有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根据法律的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即:职工在医疗期间,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内部规定向职工支付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但单位内部规定支付上述费用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三、职工医疗期内医疗终结后劳动关系的处理职工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伤病痊愈,如果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不能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应另行安排适当的工作。
但是,如果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的,应当首先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
根据鉴定结果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理:1、如果被鉴定为1至4级的,职工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办理退休、退职手续,职工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2、如果被鉴定为5至10级的,在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企业突发疾病应急救援预案
一、目的和依据为有效应对企业内部突发疾病事件,保障员工生命安全,维护企业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内部突发疾病事件,包括但不限于传染病疫情、职业中毒、心脑血管疾病等。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企业突发疾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疾病应急救援工作。
2. 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为应急救援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本部门突发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
四、应急处置程序1. 事发报告(1)员工发现突发疾病情况,应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
(2)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报告。
2. 现场处置(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救援队伍赶赴现场。
(2)现场救援人员对病人进行初步评估,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3)如需紧急医疗救治,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就近医院。
3. 信息报告(1)各部门负责人应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突发疾病事件情况。
(2)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及时向当地卫生健康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4. 隔离观察(1)对疑似病例,应立即进行隔离观察,防止疫情扩散。
(2)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5. 环境消毒(1)对突发疾病事件发生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防止病毒传播。
(2)加强对公共场所的消毒工作。
五、后期处置1. 调查分析(1)对突发疾病事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原因。
(2)对相关责任人进行追责。
2. 预防措施(1)加强员工健康教育,提高员工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企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3)加强与企业外部医疗机构合作,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企业突发疾病应急救援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本预案如与本地区、本行业相关法律法规冲突,以法律法规为准。
工伤赔偿案例工人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的赔偿责任如何确定
工伤赔偿案例工人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的赔偿责任如何确定工伤赔偿案例:工人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的赔偿责任如何确定工伤是指工人在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导致的事故伤害或职业病的发生。
当工人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时,如何确定赔偿责任,涉及到法律以及相关规定的适用。
本文将探讨工伤赔偿案例中工人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的赔偿责任如何确定,并介绍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以加深对该问题的理解。
一、相关法律法规我国《劳动法》中明确规定了工伤赔偿的范围和标准,对工人因工受伤或者患职业病的情况作出了明确规定。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对工人在工作期间发生的工伤事故负有责任,应当支付工伤医疗费、伤残津贴、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因工死亡的家属享受的丧葬费等。
二、工人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的赔偿责任确定的条件工人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的赔偿责任确定需要满足以下条件:1. 工伤的发生时间必须在工作期间内工人在工作场所内、工作时间内发生突发疾病,或由于工作原因导致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可认定为工伤。
例如,某工地的建筑工人在施工现场突然中暑,需要就医治疗,此情况下属于工作期间内的工伤。
2. 疾病与工作原因存在因果关系工人突发的疾病必须与工作原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即工作原因是疾病发生的直接原因。
例如,某化工厂的工人长期接触有毒化学品,导致患上某种职业病,那么这种疾病与工作原因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3. 疾病必须属于法定的职业病范围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对职业病作了明确的界定和分类。
工人在工作期间突发的疾病必须属于法定的职业病范围之内,方可确定为工伤。
例如,某制药公司的工人因长期暴露在药品粉尘环境中,患上了职业性哮喘,这种疾病属于法定的职业病范围。
4. 事后经过医学诊断确认工人在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后,需要及时就医,并经过医学诊断确认是否符合工伤的定义。
只有经过医学诊断的证明,才能作为工伤赔偿的依据。
三、司法实践中的案例分析1. 某建筑工地的农民工小李,在高温天气中突然中暑,导致身体虚弱,需要长时间的治疗和休养。
在岗职工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确保在岗职工突发疾病时能够迅速、有效地进行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对职工本人及企业的影响,保障企业生产秩序和职工生命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全体在岗职工,包括但不限于办公室、生产车间、仓库等各个部门。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成立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应急预案的组织实施和监督管理,成员包括:(1)组长:公司总经理(2)副组长:公司副总经理(3)成员:各部门负责人、人事部、安全部、医务室等相关人员2. 应急小组应急小组负责突发疾病事件的现场处置和救治工作,成员包括:(1)组长:安全部负责人(2)副组长:医务室负责人(3)成员:各部门相关人员四、应急预案流程1. 发现情况(1)在岗职工突发疾病时,现场同事应立即报告应急小组组长。
(2)应急小组组长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处置(1)应急小组组长组织现场人员进行紧急救治,确保伤病员生命安全。
(2)如需紧急送医,应急小组组长应立即联系救护车,并告知相关情况。
3. 救治及转诊(1)应急小组副组长负责联系就近医院,并告知伤病员情况和救治需求。
(2)救护车到达现场后,应急小组副组长协助医护人员将伤病员送上救护车。
4. 信息报告(1)应急小组组长负责将突发疾病事件情况及时报告公司总经理。
(2)公司总经理根据情况,向相关部门和上级领导汇报。
5. 后续处理(1)应急小组组长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对突发疾病事件进行调查,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对伤病员进行关心慰问,协助其康复。
五、应急预案保障措施1.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职工安全意识。
2. 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3. 配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和设备,确保应急工作顺利开展。
4. 加强与医疗机构、救护车等救援机构的联系,提高救援效率。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3. 各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本预案,确保在岗职工的生命安全。
职工突发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确保公司职工在突发疾病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最大限度地减少突发疾病对职工生命安全和公司生产经营的影响,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所有在职职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置。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突发疾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突发疾病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
组长:公司总经理副组长:公司副总经理、各部门负责人成员:公司全体在职职工2. 各部门职责:(1)人力资源部:负责收集、整理职工突发疾病相关信息,组织协调各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2)行政部:负责提供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救治;(3)财务部:负责突发疾病职工的救治费用报销工作;(4)安全保卫部: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5)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职工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及时上报。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职工突发疾病:(1)同事、家属或周围人员发现职工突发疾病时,应立即报告所在部门负责人;(2)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突发疾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
2. 突发疾病应急处置:(1)突发疾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处置;(2)行政部负责提供应急处置所需的物资、设备,协助医护人员进行救治;(3)安全保卫部负责维护现场秩序,确保应急处置工作顺利进行;(4)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职工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置工作,确保信息畅通、及时上报。
3. 职工救治:(1)医护人员对突发疾病职工进行救治,根据病情需要采取相应措施;(2)如需转院救治,行政部负责联系救护车,确保职工及时送往医院;(3)人力资源部负责与医院沟通,了解职工病情及救治情况。
4. 信息上报:(1)各部门负责人及时向突发疾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报告突发疾病事件及处置情况;(2)突发疾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将事件及处置情况上报公司总经理。
5. 后续处理:(1)人力资源部负责职工病情跟踪,了解职工恢复情况;(2)行政部负责职工救治费用的报销工作;(3)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职工突发疾病的善后处理工作。
职工突发疾病应急处置预案
一、目的为了保障职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突发疾病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突发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公司全体职工在办公、生产、生活等场所发生的突发疾病情况。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成立突发疾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突发疾病应急处置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挥。
2.设立突发疾病应急处置小组,负责突发疾病事件的现场处置、信息报告、物资保障等工作。
3.各相关部门及职工应积极配合应急处置小组开展工作。
四、应急处置流程1.发现情况(1)职工发现同事突发疾病时,应立即报告应急处置小组。
(2)应急处置小组接到报告后,立即赶赴现场。
2.现场处置(1)对突发疾病职工进行初步判断,如为紧急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2)根据病情,对突发疾病职工进行初步救治,如进行心肺复苏等。
(3)维持现场秩序,防止其他职工受到惊吓。
3.信息报告(1)应急处置小组应及时向公司领导、相关部门及上级单位报告突发疾病事件。
(2)报告内容包括: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病患情况、处置措施等。
4.物资保障(1)应急处置小组负责联系医疗机构,为突发疾病职工提供救治。
(2)根据需要,提供必要的急救药品、器材等。
5.善后处理(1)突发疾病事件得到妥善处理后,应急处置小组应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完善应急预案。
(2)对突发疾病职工进行关心慰问,协助解决后顾之忧。
五、应急预案的培训和演练1.公司定期组织职工进行突发疾病应急处置培训,提高职工应急处置能力。
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突发疾病应急处置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六、附则1.本预案由公司突发疾病应急处置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员工突发疾病应急预案制度
一、目的为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在岗期间突发疾病的应对处理。
三、应急预案1. 突发疾病报警(1)员工在岗期间突发疾病,同事、上级或现场管理人员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报告企业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赶赴现场。
2. 现场处理(1)现场管理人员应立即组织人员对病患进行初步救治,包括但不限于安抚情绪、保持呼吸道畅通、进行简单的急救措施等。
(2)如病患情况危急,应立即将病患送往最近的医疗机构。
3. 应急指挥部协调(1)应急指挥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确保病患得到及时救治。
(2)应急指挥部应通知相关部门做好后续工作,包括但不限于病患家属通知、工作交接、现场清理等。
4. 后续处理(1)病患得到救治后,企业应密切关注病患病情,并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2)病患康复后,企业应安排其逐步恢复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关爱和帮助。
四、应急预案演练1. 定期组织应急预案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
2. 演练内容应包括突发疾病报警、现场处理、应急指挥部协调等方面。
3. 演练结束后,应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应急预案。
五、应急预案培训1. 定期对员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
2. 培训内容应包括应急预案的流程、现场处理方法、急救知识等。
六、奖惩措施1. 对在突发疾病应对过程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按照应急预案要求处理的个人和集体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七、附则1. 本制度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负责解释。
2.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员工突发疾病的处理方法
员工突发疾病的处理方法劳动法(labour law),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密切联系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总称。
它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法律部门;它是从民法中分离出来的法律部门;是一种独立的法律部门。
这些法律条文规管工会、雇主及雇员的关系,并保障各方面的权利及义务。
王某,男,31岁,2015年1月与某酒店签订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任该酒店市场部经理,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2015年5月8日下午,王某在其办公室晕倒,被同事发现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经抢救,医生诊断为脑出血,并判断为脑死亡。
后送重症监护室依靠呼吸机等医疗设备维持生命。
5月26日下午,王某死亡。
期间,酒店履行了救助义务,并承担了相应的抢救和医疗费用,以及家属的生活费用。
同时,酒店也主动申请工伤认定。
家属则不断要求酒店按照他们的意思提供工伤认定的申请材料,以求能认定为工伤或按视同工伤处理。
这是一起颇为典型的突发事件,几乎囊括了此类案件处理过程中的所有重要问题。
如是否属于因工死亡?能否认定为48小时之内抢救无效死亡?如何理解死亡标准及其与工伤认定的关系?用人单位(以下简称“单位”)能否按照家属的意见申请工伤?单位如何避免“被动骗保”?死者家属闹场如何处理?劳动者因病死亡单位如何赔偿?等法律问题。
现就单位应如何处理此类突发性事件,尽可能防控相应的法律风险,做个系统分析,以求抛砖引玉。
一、突发疾病的预防当今社会属于典型的风险社会,意外事件、工伤风险、疾病风险等无处不在。
员工毫无征兆地突发疾病的事例屡见不鲜,单位在毫无防控和应急措施的情况下,遇到此类突发事件必然会手足无措,所采取的一系列行动可能会不利于事件的处理,甚至会给单位带来很大的法律风险。
一般而言,突发疾病主要是重大疾病,小病或慢性疾病不会突发,即使突发了也能处理。
貌似此类疾病没有征兆,且无法预见,但从医学的角度看,任何疾病都是有征兆的,只是被忽略而没有做好预防措施而已。
除了依法缴纳社会保险和履行相关法定义务外,建议单位做好以下预防措施:1.把好入职前的体检关。
企业员工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企业员工的生命安全,提高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确保企业正常运营,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企业员工在办公场所、工作场所、出差途中等地点发生的突发疾病事件。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制定、修订和实施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协调各部门应对突发疾病事件。
2.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调度应急工作,下达应急指令,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3.应急工作组(1)医疗救护组:负责对突发疾病员工进行现场救护,将患者送往医院。
(2)安全保障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3)信息宣传组:负责收集、整理、发布突发疾病事件相关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4)后勤保障组:负责应急物资的筹备、调配和供应。
四、应急预案流程1.发现突发疾病事件(1)员工发现他人突发疾病,应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并通知应急指挥部。
(2)应急指挥部接到通知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知相关应急工作组。
2.现场救护(1)医疗救护组迅速赶到现场,对突发疾病员工进行初步判断和救治。
(2)如病情严重,医疗救护组应立即将患者送往医院,同时通知应急指挥部。
3.现场保障(1)安全保障组维护现场秩序,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2)信息宣传组收集、整理、发布突发疾病事件相关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4.信息报告(1)应急指挥部将突发疾病事件情况报告上级领导。
(2)根据需要,向上级部门、周边单位、医疗机构等通报相关信息。
5.善后处理(1)对突发疾病事件进行总结,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2)对受到影响的员工进行慰问和关怀。
五、应急演练1.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应对突发疾病事件的能力。
2.演练内容包括:发现突发疾病、现场救护、信息报告、物资保障等。
3.演练结束后,对演练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不足,完善应急预案。
六、附则1.本预案由企业应急预案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2.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3.如遇特殊情况,企业可根据实际情况对预案进行修订。
员工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员工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一、目的
为预防员工突发疾病事故的发生,保证员工在上班期间的生命安全。
按照“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接合本公司特殊岗位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二、应急领导小组及职责
组长:成员:各主管、班长及全体员工
职责:全面负责组织协调、处置员工突发疾病工作,当突发疾病事故发生时,负责下达预案的启动和终止指令,全力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三、应急预案启动程序
1、员工在上班期间,如遇突发性疾病,本人或其他人要立即报告本管理处当班的班长或主管,当班的班长或主管根据现场情况,上报管理处负责人,管理处负责人根据病因再上报应急领导小组,说明时间、地点、患病人数及病人的大致状态,同时对患者现场施救。
2、应急小组接到报告后,要迅速做出反应,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同时通知事发管理处保护好现场,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
3、如情况紧急要和病人家属取得联系,迅速配合医护人员将病人送到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4、派人跟到医院进行随时看护,掌握第一手资料,随时向应急领导小组汇报,并做好记录。
四、应急结束
按照“谁启动,谁解除”的原则,应急领导小组根据发病员工的实际病情决定是否结束应急响应。
五、应急演练
各管理处每年应组织一次员工突发疾病应急演练,增强本管理处应急领导小组指挥、协调能力以及处理问题能力。
单位职工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一、目的为保障单位职工的生命安全,提高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确保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有效地进行处置,特制定本预案。
二、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单位职工在单位内部或单位组织的活动中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置。
三、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指挥部成立突发疾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突发疾病应急工作。
应急指挥部由单位主要负责人担任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担任副总指挥。
2. 应急处置小组应急处置小组由以下人员组成:(1)医疗救护组:负责对突发疾病职工进行现场救护,联系医院进行转诊。
(2)安全保卫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确保救护车辆和人员通行畅通。
(3)后勤保障组:负责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设备支持。
(4)信息报送组:负责及时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突发疾病情况。
四、应急处置流程1. 发现突发疾病(1)发现突发疾病职工后,现场工作人员应立即通知应急处置小组。
(2)医疗救护组应立即对突发疾病职工进行初步检查和救护。
2. 现场处置(1)安全保卫组应立即对现场进行封锁,维持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医疗救护组应立即对突发疾病职工进行救治,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措施。
(3)后勤保障组应提供必要的物资和设备支持。
3. 转诊与救治(1)根据突发疾病职工病情,医疗救护组决定是否需要转诊。
(2)如需转诊,安全保卫组应确保救护车辆和人员通行畅通。
(3)医疗救护组应将突发疾病职工送往就近医院进行救治。
4. 信息报送信息报送组应立即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送突发疾病情况,包括患者基本信息、病情描述、处置措施等。
五、后期处理1. 调查分析突发疾病发生后,应急指挥部应组织相关部门对事故原因进行调查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
2. 后续关怀对突发疾病职工进行心理疏导和关怀,帮助其尽快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
3. 预防措施根据事故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加强职工健康教育和健康管理,降低突发疾病发生的风险。
六、附则1. 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 本预案由应急指挥部负责解释。
职工在岗突发疾病应急预案
一、预案目的为确保职工在岗期间突发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降低疾病对职工生命安全的危害,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在岗职工,包括正式员工、临时工等。
三、预案组织机构及职责1.应急预案领导小组(1)组长:企业总经理(2)副组长:企业副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3)成员: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组织、协调、指挥突发疾病应急处理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顺利实施。
2.现场救援组(1)组长:人力资源部经理(2)成员:医务室医生、护士、保安、各部门负责人职责:负责现场救援、伤员转运、信息上报等工作。
3.信息联络组(1)组长:行政部经理(2)成员:各部门信息员职责:负责收集、整理、上报突发疾病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畅通。
4.后勤保障组(1)组长:后勤部经理(2)成员:后勤工作人员职责:负责应急物资、车辆调配、现场保障等工作。
四、应急预案流程1.发现情况(1)职工在岗期间突发疾病,现场同事应立即发现并报告。
(2)现场救援组接到报告后,迅速赶到现场。
2.现场救援(1)医务人员对伤员进行初步诊断,采取必要的急救措施。
(2)如需转运,现场救援组联系后勤保障组调配车辆,将伤员迅速送往就近医院。
3.信息上报(1)信息联络组将突发疾病相关信息上报应急预案领导小组。
(2)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根据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4.后续处理(1)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跟进职工病情,协助职工家属处理相关事宜。
(2)企业各部门积极配合应急预案的实施,确保工作正常开展。
五、应急预案培训与演练1.企业定期对职工进行应急预案培训,提高职工应对突发疾病的能力。
2.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检验预案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六、附则1.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2.本预案由企业人力资源部负责解释。
3.本预案如有未尽事宜,由应急预案领导小组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修订。
在岗员工疾病事故合同7篇
在岗员工疾病事故合同7篇篇1甲方(用人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员工):_______________________鉴于甲乙双方就乙方在岗期间可能出现的疾病事故处理事宜需明确双方权益,特订立本合同。
一、合同目的为确保乙方在岗期间发生疾病事故时,甲乙双方权益得到合理保障,明确双方责任,特订立本合同。
二、疾病事故定义本合同所称疾病事故,指乙方在岗期间突发疾病或受伤,需要接受医疗救治的情况。
三、双方责任1. 甲方责任:(1)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条件和必要的劳动保护用品;(2)对乙方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3)在乙方疾病事故发生时,及时组织救治,并承担相关费用;(4)根据乙方实际情况,提供必要的岗位调整或安排休假。
2. 乙方责任:(1)遵守甲方安全规章制度,正确使用劳动保护用品;(2)及时报告疾病事故情况,配合甲方进行救治;(3)在疾病事故发生后,遵守甲方安排,进行合理的工作调整或休假;(4)维护甲方的商业机密和保密信息。
四、疾病事故处理流程1. 乙方在岗期间发生疾病事故,应立即报告甲方,并接受甲方组织救治。
2. 甲方应及时安排乙方就医,并承担医疗费用。
3. 乙方就医后,需向甲方提供医疗证明及相关资料。
4. 甲方根据乙方病情,合理安排乙方的工作调整或休假。
5. 乙方病情稳定后,应遵守甲方的复工要求。
五、保险与补偿1. 甲方应为乙方购买相应的社会保险,包括工伤保险。
2. 在乙方发生疾病事故时,甲方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本合同约定,对乙方进行合理的经济补偿。
3. 补偿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医疗费用、工伤津贴、休假期间的工资等。
具体补偿标准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甲方政策执行。
六、合同解除与终止1. 乙方在疾病事故治疗期间,本合同继续有效。
2. 乙方病情稳定后,应遵守甲方的复工要求。
如乙方不能胜任原工作,甲方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乙方工作岗位。
3. 双方均可依法解除或终止本合同。
职工疾病伤害突发应急预案
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为保障职工在工作和生活中突发疾病伤害时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疾病伤害事件的能力,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特制定本预案。
2. 原则:(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3)统一领导,分级负责;(4)迅速反应,协同处置。
二、组织机构及职责1. 应急领导小组(1)组长:企业主要负责人;(2)副组长: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3)成员:人力资源部、安全环保部、医务室、保卫处等部门负责人。
2. 应急领导小组职责(1)全面负责突发疾病伤害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2)制定和修订应急预案;(3)组织开展应急演练;(4)协调各部门做好应急物资、设备、人员等准备工作;(5)对突发疾病伤害事件进行评估和总结。
3. 各部门职责(1)人力资源部:负责职工健康档案管理,组织职工健康体检,提供健康咨询服务;(2)安全环保部:负责现场安全监管,确保职工工作环境安全;(3)医务室:负责职工疾病伤害的初步救治,提供紧急医疗救护;(4)保卫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5)其他部门:根据自身职责,协助应急领导小组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三、应急预案启动程序1. 发现职工突发疾病伤害事件时,事发部门应立即报告应急领导小组;2. 应急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应急处置工作;3.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做好应急物资、设备、人员等准备工作;4. 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现场指挥,确保应急处置工作有序进行;5. 应急处置结束后,应急领导小组负责评估和总结事件原因及处理措施。
四、应急处置措施1. 初步救治:事发部门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初步救治,包括现场急救、送医救治等;2. 报告上级:事发部门应立即向应急领导小组报告事件情况,并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3. 现场保护:保卫处负责现场秩序维护,确保应急工作顺利进行;4. 物资保障:人力资源部负责提供应急物资保障;5. 协调救援: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部门开展救援工作。
劳动法四十六条规定
劳动法四十六条规定
劳动法四十六条规定了劳动者在用人单位发生工伤或者患病时的权益保障措施。
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劳动保险的规定,向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费。
用人单位需要为劳动者购买工伤保险,以确保劳动者在工作中受伤时能够享受相应的保障。
第二,劳动者发生工伤或者患职业病,或者正在接受工伤医疗期间内两年内因这项原因患病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的医疗费用。
用人单位需要承担劳动者因工伤或者职业病导致的医疗费用。
第三,劳动者本人不能自行赴医疗机构治疗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交通费、住宿费和其它必要费用。
用人单位需要为劳动者提供必要的交通和住宿费用,以确保其能够及时接受医疗治疗。
第四,用人单位应当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收入、工龄等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支付劳动者在工伤医疗期间的生活费。
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在工伤医疗期间的生活费,以维持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
第五,劳动者发生工伤或者患职业病时,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支付劳动者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
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在工伤医疗期间的工资,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求。
第六,劳动者发生工伤,在工伤医疗期满后,鉴定依法需要停工留薪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劳动者工资待遇的一定比例。
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在停工留薪期间的一定比例的工资。
总之,劳动法四十六条规定了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发生工伤或者患病时需要承担的义务和劳动者应该享受的权益保障措施,为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和帮助。
这一条款的规定,旨在保护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健康性。
职工工作期间突发疾病, 单位应负什么责任
;职工工作期间突发疾病, 单位应负什么责任依据劳动法以及劳动部制定的相关规章,企业职工在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中应注意下列权益的保护:一、职工享受法定的医疗期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劳动部有关规章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还可以适当地延长。
在法定的医疗期内,即使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到期了,???动合同期限也应延续到医疗期满届满为止。
职工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二、职工享有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根据法律的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即:职工在医疗期间,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内部规定向职工支付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但单位内部规定支付上述费用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三、职工医疗期内医疗终结后劳动关系的处理职工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伤病痊愈,如果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不能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应另行安排适当的工作。
但是,如果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的,应当首先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
根据鉴定结果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理:1、如果被鉴定为1至4级的,职工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办理退休、退职手续,职工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2、如果被鉴定为5至10级的,在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但在医疗期满后,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
四、职工医疗期届满后劳动关系的处理根据法律的规定,职工在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不能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另行安排适当的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工工作期间突发疾病
单位应负什么责任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职工工作期间突发疾病,单位应负什么责任
依据劳动法以及劳动部制定的相关规章,企业职工在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中应注意下列权益的保护:
一、职工享受法定的医疗期
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劳动部有关规章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经过有关部门的批准还可以适当地延长。
在法定的医疗期内,即使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合同到期了,动合同期限也应延续到医疗期满届满为止。
职工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二、职工享有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
根据法律的规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治疗期间,在规定的医疗期间内由企业按有关规定支付其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即:职工在医疗期间,用人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内部规定向职工支付病假工资和疾病救济费,但单位内部规定支付上述费用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三、职工医疗期内医疗终结后劳动关系的处理
职工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伤病痊愈,如果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如果不能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应另行安排适当的工作。
但是,如果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内医疗终结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的,应当首先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
根据鉴定结果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理:
1、如果被鉴定为1至4级的,职工应当退出劳动岗位,终止劳动关系,由用人单位办理退休、退职手续,职工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2、如果被鉴定为5至10级的,在医疗期内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但在医疗期满后,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
四、职工医疗期届满后劳动关系的处理
根据法律的规定,职工在医疗期满后,能从事原工作的,可以继续履行劳动合同;不能从事原工作,用人单位另行安排适当的工作。
但是,职工非因工致残和经医生或医疗机构认定患有难以治疗的疾病,在医疗期满仍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单位另行安排的适当工作的,应当由劳动鉴定委员会参照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进行劳动能力的鉴定。
根据鉴定结果分别作出相应的处理:
1、如果被鉴定为1至4级的,职工应当退出劳动岗位,解除劳动关系,并办理退休、退职手续,享受退休、退职待遇。
2、如果被鉴定为5至10级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金和医疗补助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