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冬至的习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冬至的习俗
文章目录*一、福建冬至的习俗*二、冬至的来历*三、其他地方冬至的习俗
福建冬至的习俗1、福建冬至扫墓的习俗
汤圆出锅后,第一碗得先供在家中的菩萨或者祖先牌位前,
以示尊敬。泉州晋江一带,人们过冬至时,除了早上吃汤圆外,也会去庙里“拜拜”,中午则准备米饭与熟食,供奉在祠堂中祭祖。在南方不少地方,有冬至扫墓的习俗。如海南、潮汕地区,福建则有泉州德化、永春、安溪以及莆田等部分地区。很多在外工作、做生意的人,都会返乡在冬至这天祭祖后上山扫墓,非常热闹。另外,同安民俗专家表示,在闽南部分地区,过去流行着“做冬”的习俗。即每年冬至时,家族中选一名已婚人士来操办宴席,中午请全家族的已婚者来“吃冬”,肉要大块,菜要管够。
2、福建冬至做暝搓丸的习俗
冬至前一夜,莆俗叫“冬至暝”。这天傍晚,家家厅堂上红烛通明,灯光如昼,寓意事业辉煌。桌上以红柑为“果岳”(即是把红柑堆叠成小山岳状,故名)。红柑的最顶层插上“三春”(即民间剪纸者用红纸剪成福禄寿的纸花)一支,用红纸条封腰的箸子
一副(十双)和生姜、板糖各一块,一家人洗手面,家长点烛上香,放了鞭炮,开始“搓丸”。所搓的“丸子”,是白色的,如当年有新婚的,则是搓红色丸子,以示家中添丁,家道会更红火。这时,女的
穿上红衫,在灯光下分外耀目,孩子们笑口开颜,天真活泼。大家
一齐围在大簸箕(俗叫“大笠弧”)的四周,孩子们坐在高高的凳
子上,“跃跃欲试”。主妇把糯米碾成的粉(俗叫“米祭”)加入开水揉捏成圆形长条,摘成一大粒一大粒圆坯,然后各人用手掌把
它搓成一粒粒如桂元核大小的“丸子”,这就是“冬至暝搓丸”。
3、福建冬至做米时的习俗
冬至节正值寒冬,天气总是晴天,所以在冬至到来的前些日
子里,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用石磨加工冬至粉(福州方言叫“冬至擦”)的习惯。这种糯米粉一般是按糯米与晚米7:3或8:2比例
搭配(视糯米质量好坏而定),磨前用水浸渍3~4天,每天换水,
据说只有这样以后煮团团时汤水才不容易糊。通常在下午把米浆磨好,放在布袋里,上面用石磨压住,经过几小时就基本挤干;第
二天一早,一家人围在一起,把湿的糯米粉瓣成一块块、摊开,放
在竹制的簸箕上,利用冬至前的晴天连晒几天,待其干透后,收藏
在干燥的器皿中,待来年想吃时取一些出来加工成团团、“拨隆细”(福州方言)、元宵等。在冬至那天一大早,家家户户都有做“拨
隆细”,也叫“米时”,是将煮熟的团团(大的)从锅里捞出后,倒
在炒过的黄豆磨的粉、炒过的黑芝麻、白糖等蘸料中来回打滚。因为团团本身没有什么味道,蘸黄豆粉、黑芝麻和白糖的调料后
即成了一道甜食。
冬至的来历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
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
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其他地方冬至的习俗冬至,在广州又叫过冬、冬节、小年,
从年纪大的老人嘴里,也许还听说过冬至也叫大冬、亚岁、肥冬、喜冬、履长节、长至、短至。“冬大过年”、“肥冬瘦年”,是广州人自细听到大的谚语。冬至似乎比春节还重要,阵仗比春节还要大。现在广州人过冬至,许多家庭还做汤圆、劏鸡杀鸭,家人围坐,吃顿丰盛大餐;也有许多广州人选择在酒楼过节,举家团聚,让大大小小的酒楼家家“墟撼”。只不过祭祖拜神已不是家家都有了,“饲耗”也极为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