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合集下载

司法所工作的调研报告

司法所工作的调研报告

司法所工作的调研报告《司法所工作调研报告》一、调研背景司法所是我国基层法律服务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基层司法行政、社区矫正和法律援助等多项职责。

为了进一步了解司法所的工作情况,本次调研对各地司法所进行了深入的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

二、调研内容1. 司法所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调研发现,各地司法所的组织结构各有特色,但大体上都包括行政办公室、调解室、矫正室和法律援助室等部门。

在人员配置方面,一些司法所在人员总量上较为充足,但在专业人才和管理人员方面还存在一定缺乏。

2. 司法所的工作内容和形式通过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调研发现,司法所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民事调解、刑事矫正、法律援助等多个方面。

工作形式上,一些司法所采取集中办公,即在同一建筑内开展各项工作,而另一些则采取分散办公,即在社区内设立多个工作点。

3. 司法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调研发现,一些司法所存在着人员专业化和队伍建设不足的问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另一些司法所在法律援助的范围和深度上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此外,由于法律援助工作的特殊性,一些司法所在开展工作时遇到了政策和资金方面的难题。

三、调研结论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司法所的工作情况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尽管司法所在基层法律服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在一些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和挑战。

因此,需要在人员队伍建设、工作形式创新、资金政策支持等方面加强管理和推进改革,从而更好地发挥司法所的作用,为社会提供更加专业化和便捷的法律服务。

四、建议和展望针对司法所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我们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提高专业化水平;二是创新工作形式,提高工作效率;三是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司法所提供更多的发展空间。

希望通过这些努力,可以让司法所在基层法律服务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和公民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体现了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的特性,目的是满足群众的基本法律需求,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欢迎阅读参考。

篇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近年来,xxxx市司法局有序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整合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机制。

市本级、5个县(市、区)、74个乡镇、755个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站、点),539个村(社区)聘请了法律顾问,占全市村(社区)的47%,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但工作中也遇到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

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保障制度不够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体现了公益性、社会化服务的特性,目的是满足群众的基本法律需求,但目前建立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还是在司法行政体制内运行。

《xxxx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一村一法律顾问工作方案的通知》(桂政办发〔xxxx6〕41号)文件要求建立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保障长效机制将政府购买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但我市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经费未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经费没能落实,法律服务工作者参与热情不高,后续服务不到位。

二、公共法律服务条件不完备《全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桂司通〔xxxx5〕58号)要求,市、县(市、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按照一平台六中心(即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法律服务中心、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法律援助中心、人民调解中心、安置帮教中心、社区矫正中心)结构布局,提供窗口式大厅式一站式服务,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要求设置服务窗口、法律图书角等。

目前,市司法局和三区司法局都没有独立的业务用房,现有的办公条件不能满足设置一平台六中心和公共法律服务窗口条件,三个区司法局已购买的全区司法行政视频会议系统都因没有场地无法安装。

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都是依托司法所设置,司法所除了承担司法行政职能外,还加塞了很多工作职责,司法所门口挂的牌子普遍达到10个以上,且司法所工作人员平均3人,人少事多的矛盾十分突出。

调研报告: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

调研报告: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

调研报告: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研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政府主导下,由律师事务所、公证处、基层法律服务所、法律援助中心和人民调解委员会等机构组织为供给主体,由司法行政人员和法律工作者为公民和社会组织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法律事务服务的活动。

为推进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市委政研室、市司法局深入3个县市区、2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6个公共法律服务站开展了专题调研。

一、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初见成效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我市高度重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其纳入法治建设和“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从组织领导、体制机制、软硬件设施建设等方面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是中心建设试点工作圆满完成。

我市把公共法律服务作为司法为民的一张服务名片来打造,市分管领导亲自调度安排,圆满完成了衡南县、雁峰区两个县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和站、室建设的试点工作。

衡南县、雁峰区为全省首批(33个)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单位,统一按照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要求进行建设,建成面积300多平方米,设立接待柜台、等候休息、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治宣传6个功能区和问询接待、法律咨询、法律援助、公证服务、人民调解、法治宣传、信访投诉、志愿者服务8个服务岗位,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理,一条龙服务”。

两个试点建设获得司法部和省司法厅充分肯定,司法部在XX召开了现场指导会。

从去年建成运行到现在,两个中心共接待群众2600批次,接待群众数量与之前的法援便民窗口相比,出现成倍增长。

衡南县法律服务中心反映,原来的法援便民窗口一天只有2-3人来咨询,现在法律服务中心一天有10多个人来咨询,3-4人申请法律援助,办理公证的人更多。

二是良性运转机制基本形成。

出台了《法律援助管理办法》《政府购买法律援助服务实施方案》,建立了矛盾纠纷调解、公益性活动和弱势创业群体公益法律服务、司法鉴定援助等机制,将法律援助纳入本级财政购买服务指导目录,成为全省率先全面实施政府购买法律援助的2个地区之一。

公共法律服务情况汇报

公共法律服务情况汇报

公共法律服务情况汇报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一)平台建设1、实体平台建成了市、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实现了全覆盖。

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了律师、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资源,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县(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依托司法所、综治中心等建立,方便群众就近获取法律服务。

2、网络平台开通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平台,包括网站、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等,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咨询法律问题、申请法律援助、预约公证服务等。

3、热线平台“12348”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实现了 24 小时畅通,由专业律师值班接听,解答群众的法律咨询。

(二)服务资源整合1、律师服务积极推动律师参与公共法律服务,组建了律师志愿服务团队,为群众提供免费法律咨询和法律援助。

2、公证服务加强公证机构规范化建设,拓展公证业务领域,为群众办理各类公证事项。

3、司法鉴定服务规范司法鉴定机构管理,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为诉讼活动提供科学、准确的鉴定意见。

4、法律援助服务扩大法律援助范围,降低法律援助门槛,为困难群众和特殊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5、人民调解服务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在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第一道防线”作用。

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开展情况(一)法治宣传教育1、开展“法律六进”活动组织法律工作者深入机关、乡村、社区、学校、企业、单位,宣传宪法、法律法规和政策,提高群众的法治意识。

2、利用重要节点开展法治宣传在“国家宪法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世界环境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主题法治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司法所调研报告

司法所调研报告

司法所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司法所作为普法宣传、纠纷调解和法律服务的重要机构,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为了了解司法所在社会中的具体情况和作用,我进行了一次实地调研。

本文将叙述我的调研过程,并就司法所的作用和存在问题进行探讨,期望能提出一些有益的改进意见。

首先,我选择了某市的一家司法所进行调研。

该司法所位于市中心地带,环境较为优雅,装饰简洁大方。

我首先与该所的工作人员进行了交流,了解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以及面临的挑战。

随后,我观察了他们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流程。

通过与一些当事人的面谈以及观察庭审过程,我对司法所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

司法所在社会中扮演着普法宣传的角色。

在调研中,我了解到司法所举办了一系列的普法讲座、咨询活动以及出版了一些普法读物。

这些活动和资源的提供有效地满足了市民的法律知识需求,提高了他们的法律意识。

然而,我也发现司法所的普法宣传工作还有一些不足之处。

一方面,一些普法活动缺乏互动性,缺乏吸引力,导致市民参与度不高。

另一方面,一些普法讲解的内容较为枯燥,不够贴近市民的实际需求,需要进一步改进。

同时,司法所也承担着纠纷调解的任务。

在我的调研中,我了解到司法所工作人员通过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成功解决了许多社会纠纷,为当事人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然而,我也发现纠纷调解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一些纠纷调解案件耗时过长,影响了当事人的利益。

其次,一些矛盾与纠纷缺乏有效的调解资源,难以达到理想的解决效果。

为了提高纠纷调解的效果,司法所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建立起更为完善的调解机制。

除了普法宣传和纠纷调解,司法所还提供法律服务。

在我的调研中,我了解到司法所为市民提供了免费的法律咨询服务,并帮助他们解决了许多法律问题。

这一方面体现了司法所作为公共法律服务机构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司法所在资源、人力等方面的限制。

为了提高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司法所可以考虑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并加强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法律水平。

关于法律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法律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法律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关于法律服务工作的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和方法法律服务是一项基于法律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服务工作。

它的主要内容包括法律咨询、代理诉讼、法律顾问等方面。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我市法律服务工作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为进一步完善相关工作提供决策参考。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共收回有效问卷72份,访谈5位法律从业者。

二、调研结果(一)法律服务从业者的基本情况本次调研收回问卷72份,其中女性46人,男性26人。

大多数从业者年龄在25岁至40岁之间,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5年内的从业经验者占比较大,经验较为丰富的从业者相对较少。

在专业领域上,民事诉讼与刑事案件处理是调研人员留言的热点。

(二)法律服务工作的现状1、法律服务工作的面临的主要问题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法律服务工作面临了如下几个主要问题:(1)法律服务的信任度和专业度存在欠缺,许多人对法律服务工作不信任,存在低价竞争的情况;(2)协作不足: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之间的协作不够紧密,导致各种交错协作的问题;(3)假冒、虚假及滥用执业证书和资质的现象既严重影响了社会治安和法制建设,也损害了正规法律服务从业者的利益;(4)缺乏行业管理规范。

当前,我市法律服务行业的管理规范不够完备,导致法律服务侵权行为屡禁不止。

2、法律服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根据访谈结果,法律服务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如下:(1)普法宣传,公众法律知识缺乏。

普法宣传是提高群众法律意识、保障群众权益、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实际上,公众法律知识缺乏,法律服务领域普法宣传仍需加强。

(2)法律翻译难度大。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与国际商务和外事往来相关的法律事务也日益增多。

尤其在涉及到跨国合作的法律事务时,法律翻译需求更为强烈,这需要深厚的语言知识和专业法律知识。

(3)法律诉讼工作中的优质服务。

司法资源整合不足,繁琐复杂的司法程序、高昂的诉讼成本等也制约着优质服务的实现。

(4)法律服务数字化程度不高。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

调研报告:关于加强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公共法律服务是由司法行政机关统筹提供的,以可选择、市场化、公益性和面向公众为主要特征,供全体人民平等享有的法律服务和产品。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公共法律服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载体,是司法行政机关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的重要阵地和窗口。

一、我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一)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建设初步成型。

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公共法律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

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体入驻市民之家,13个区建成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5个街道(乡镇)设立“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依托社区(村)法律顾问在全市1235个社区、1887个行政村(大队)建设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

(二)公共法律服务线上办理初具基础。

依托司法行政门户网站,对律师、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服务等实现了基本的信息查询、指引服务等功能。

将12348法律援助热线升级为集法律咨询、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等于一体的“公共法律服务热线”。

建设12348法网(市公共法律服务网),建立了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四级12348微信群。

(三)公共法律服务队伍初具规模。

全市现有律师事务所(不含省直所)265家,执业律师3558人,其中公职法援律师50名,社区(村)法律顾问1328人。

全市共有公证处13家,公证员82名。

市管司法鉴定机构119家,司法鉴定人921名。

区级普法讲师团13个、讲师323人,招募注册志愿者892人。

(四)公共法律服务领域有效拓展。

研发首批公共法律服务产品目录,涵括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纠纷调解、服务企业等4大类共34个公共法律服务产品。

依托市、区、街道(乡镇)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为残疾人、农民工、贫困人员、老年人、未成年人、军人军属、计生特困家庭等对象开通了绿色服务通道。

(五)公共法律服务持续增量提质。

2017年1-11月,全市各级普法部门开展各类活动近21000余次,覆盖210余万人。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市农机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又好又快地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的过程中,先后实施了农机创业行动和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为完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怎么写一份报告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省司法厅副厅长卢庆祥的一行6人,先后对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

7月7日上午,在江西省司法厅进行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座谈会。

听取江西省司法厅副巡视员叶青介绍了江西省相关工作的整体概况,江西省司法厅厅办公室、普法教育处、律师工作处、公证工作处、基层工作处、法律援助工作处和法制处分别介绍了有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和体会。

卢庆祥副厅长认为江西省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工作方面的亮点特色经验和成果值得学习借鉴,尤其是将“12348”法律服务热线打造成司法行政“110”、法律援助建立“三个中心”、“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律师进社区”、“金牌调解”电视节目等亮点工作印象深刻,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7月8日上午,在嘉兴市司法局局长陆娟梅、副局长王林飞、秀洲区局局长姚福祥、海宁市局局长金中一等的陪同下,我们对嘉兴市部分市区进行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

先后走访了秀洲区洪合公共法律站、秀洲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观看了嘉兴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专题片和公共法律服务专网演示,听取了陆娟梅局长关于嘉兴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介绍。

卢庆祥副厅长对嘉兴市司法行政系统把握嘉兴统筹城乡发展先行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做法表示赞赏。

认为嘉兴市此项工作起步早,保障足,范围广,法律服务资源丰富,队伍素质强,精神面貌好,能以群众需求的角度搭建便民平台,创新服务方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非常值得贵州省学习借鉴。

7月8日下午,在海宁市司法局座谈会上,听取了海宁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介绍了近年来,海宁市创新构建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形成了以“海宁司法”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龙头,海宁市公共法律服务网、“紫薇说法”普法品牌、“@海宁司法”官方微博、“海宁司法12348”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为补充的,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便民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虚拟型掌上“法律服务超市”,为群众提供了指尖可达的便捷法律服务。

司法所调研报告

司法所调研报告

司法所调研报告
《司法所调研报告》
近年来,司法所在我国社会治理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评估司法所的功能和效果,调研报告成为了必不可少的工具。

通过调研报告,可以了解司法所的运作情况、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的方向,为司法所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指导和建议。

首先,调研报告可以帮助详细了解司法所的组织结构和人员配置。

通过对司法所所在地区的调研,可以了解其所属的法院和其他司法机构,以及负责管理和运营的人员情况。

同时,也可以了解司法所的规模和能力,以及提供的各项法律服务和援助。

其次,调研报告可以帮助分析司法所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对司法所用户和相关社会群体的调查和访谈,可以了解司法所提供的法律服务对其生活和工作的影响,以及司法所在解决争议和纠纷方面的效果和成效。

最后,调研报告可以提出改进和发展司法所的建议和意见。

通过对司法所运作和管理的调研,可以分析出其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提出解决方案和改进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涉及司法所的组织和管理、法律服务和援助的提升、社会影响和公众参与等方面。

总的来说,调研报告是评估司法所工作效果和提出改进建议的重要工具。

通过调研报告,可以全面地了解司法所的情况和问
题,为其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和支持。

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调研报告,为司法所的改进和社会治理的提升做出更多的贡献。

司法所调研报告

司法所调研报告

司法所调研报告司法所调研报告1为使司法行政工作更好地为新区建设服务,我局领导带领宣传科、基层科、安置帮教科人员深入到全区13个镇、乡、街道、司法所、23个村(居)委会开展调研、检查。

通过听取司法所长的工作汇报,镇、乡、街领导对司法所工作情况的介绍,与镇、乡、街领导交换意见,深深感到司法所在推动基层精神文明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维护基层社会稳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进一步强化司法所工作有了明晰的认识。

依法治理、法制宣传方面,星甸镇司法所开展“农民教育工程”活动,送法到农户,带动了农民自觉遵守法律,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盘城镇开展“党的政策、法律、科普知识、文明民谣”四入户活动,并成立专门队伍,走村入户进行宣传教育,解决群众亟待解决的问题。

镇党委、政府将此项活动列入年终目标考核。

永宁镇开展“我与父母同学法”活动,由镇司法所出卷,发给中小学生,利用暑假期间,由学生和家长共同完成。

沿江镇对弱势群体宣传法律,提供法律服务。

永丰乡举办机关干部、村干部、党员培训班,学习有关依法治乡、依法治村等法律法规。

珠江、永宁、石桥等镇开展“送法进教堂”活动,对教徒进行法律宣传教育。

在安置帮教方面,顶山镇设立“安置帮教基金”,对确有困难的“两劳”释放人员给予适当的帮助。

泰山镇同民政等有关部门联系,为生活困难的“两劳”释放人员申办最低生活保障。

浦口街道推行“三个一点”,即政府拨一点、单位支持一点、家庭补贴一点,对有残疾或生活无着落的“两劳”释放人员给予经济救济补偿。

桥林镇为无房居住的“两劳”释放人员建房并联系安置工作。

沿江镇同南钢、扬子等企业联系,为“两劳”释放人员设立过渡性安置基地。

乌江镇每年召开二次帮教对象座谈会,五年来,该镇没有发生重新犯罪现象。

在基层调解方面,珠江、泰山两镇坚持每月一次调解主任例会,一次纠纷排查,共同讨论疑难纠纷,对重大纠纷做到及时上报,及时调处,利用调解室采用模拟调解庭方式调解纠纷。

盘城镇以村、组干部组成“四员”即宣传员、调解员、安全员、信息员,定期定时开展活动,维护本镇的.安全和稳定。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_0.doc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_0.doc

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调研报告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是由政府主导提供的一种基础公共服务,是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公民基本生存权和发展权所必须的法律服务。

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对于提升依法治理的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推进中国(**)科技城法治示范区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为了解全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加快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按照市人大安排部署,**区人大常委会成立了课题研究组,由区人大常委会**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区人大法工委、区依法治区办、区法制办、区司法局、区政务服务中心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对中国(**)科技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

前期,课题组通过沉下去、走出去、请上来等方式,深入相关部门、重点乡镇(街道)、法律服务机构、社会组织调查走访;分别召开相关部门、单位负责人座谈会和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公证处、司法鉴定所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组建考察组赴**市**区、**区,**市**区进行了考察学习,六易其稿,形成如下调研报告。

一、建立健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大意义(一)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是依法治国的要求。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建设完备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民生领域法律服务”。

党的十九大提出“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形成有效的社会治理、良好的社会秩序”。

国务院《“十三五”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对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出安排部署。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旗帜鲜明的提出“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即将出台全省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市委、市政府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作为中国(**)科技城法治示范区建设的重要内容。

所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将公共法律服务络延伸至基层,是深入贯彻中央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强化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部分。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5000字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5000字

关于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5000字本文旨在对我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调查,并探讨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通过采访相关人员、查阅相关文献、分析数据,得出以下结论。

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情况1.1 法律援助法律援助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一部分,是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重要途径。

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为贫困人口和困难群体提供法律援助案件1326.5万件,累计为292.2万人次提供法律援助服务。

1.2 律师服务律师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

截至2020年底,全国共有律师46.2万人,其中97%以上在基层从事执业。

1.3 其他公共法律服务除了法律援助和律师服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还包括公证、仲裁、司法鉴定、公共法律服务热线等多种服务方式。

其中公证、仲裁、司法鉴定可以提供高效便捷的解决方案,而公共法律服务热线则可以为广大群众提供及时咨询服务。

二、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2.1 资源分配不均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各个环节之间的资源分配不均,导致一些地区的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较低。

另外,在一些地区,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设备也成为了制约公共法律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的因素。

2.2 服务覆盖面不足当前,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服务覆盖面相对较窄,仅能提供基本的法律援助和律师服务。

这对于卫生环保、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公共法律服务提供存在一定难度。

2.3 服务质量和水平不高在公共法律服务中,服务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

但目前,由于一些本质因素的限制,服务质量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比如,在法律援助中,由于案件过于复杂,一些法律援助律师的专业水平、案件办理能力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三、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解决方案3.1 加强资源配置均衡为了解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存在的资源配置不均问题,需要国家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的投入,加大对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的支持力度。

通过划分地理区域、调整服务人员配备、提高专业技能培训等决策,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公共法律服务的覆盖面扩大和服务质量提高。

司法所调研报告4篇_调研报告_

司法所调研报告4篇_调研报告_

司法所调研报告4篇近年来,中央、自治区对加强基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做出了一系列部署。

x年xx月xx日在司法部召开的人民满意的司法所、人民满意的司法助理员经验交流暨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司法所是司法行政系统最基层的组织机构,是司法行政部门直接面向群众和社会提供法律服务、法律保障的前沿阵地和工作窗口,担负着具体组织实施司法行政各项基层业务工作的重要职责。

司法所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和基层综合部门共同构成我国基层政权的政法组织体系,共同担负着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保障法律正确实施,推进基层法治建设的重要使命。

”目前基层机构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捷,司法所建设工作是当前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重中之重。

只有把司法所建设纳入到社会治安防范体系,与公安派出所、人民法庭共同构筑基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线,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司法行政组织的法制宣传、法律服务、人民调解、两劳帮教等各项工作的职能作用,这既是维护我市政治稳定、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经济发展和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举措。

我局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广泛开展调研工作,现就xx市基层司法所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建设提以下几点建议:一、存在的问题xx市现共有专兼职司法助理员(指在街道、乡镇专门或主要从事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的人员xx名,占用司法行政编制xx名,未占用司法行政编制xx名。

从我市基层司法行政机关和人员的发展历程分析,很多问题既有复杂的历史原因,也有近年来的客观因素,主要问题有:(一)法律地位不明确,职能界定不清司法所作为街道、乡(镇)自设的一个职能机构,多年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只有一些并不系统完善的临时性指导文件,同时缺少必要的分工和协作,如综治办、政法委、法制办等,从而导致多年来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法律地位不明确,职能界定不清。

工作任务从宏观上看很重要,很具体,但到了基层实际操作难度大,用司法助理员的话讲:“工作太软”。

而且优无奖、劣无罚,干好干不好没有太大的区别,只能靠觉悟工作。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调研报告3篇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调研报告3篇

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调研报告3篇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调研报告第1篇一、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现状为使法律服务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县司法局以"53321"的模式强力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宣传、人民调解、公证、法律援助、特殊人群管理等工作。

一是构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

在不断完善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建设的基础上,通过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目前正在建设中的县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已经建设完成的县永乐镇公共法律服务站,130个行政村(社区)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室,48个贫困村建立法律援助联络点,各村建立公共法律服务公示栏和普法、法律服务微信群,全力整合法律援助、律师、公证、基层法律服务、人民调解等法律服务职能,在县级平台为广大群众提供"窗口化、综合性、一站式"的基本公共法律服务,在乡镇级平台开辟开放式服务大厅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等"常日制""坐诊"服务,在村级平台提供"预约式""定期制"的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服务,切实增强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

二是打造"互联网+"线上互动平台。

积极打造"司法行政"公众号,并在上面设置"新法速递""律师服务""法治礼包"等核心栏目,开放法律知识学习、法律问题咨询、法律服务引导、法律援助申请等功能,努力形成公共法律服务与电子网络平台对接互通、有机融合的服务机制,全力缩小公共法律服务供给的时空距离和质量差异。

三是健全"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

立足"12348"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以县法律援助中心为龙头、法律援助工作站为骨干、法律援助联络点为补充的"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已全面实现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全覆盖,村(社区)法律援助联络点覆盖率已达100%,让法律援助服务直接延伸最基层、最前沿,让群众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法律援助,降低维权成本。

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存在的问题(一)公共法律服务总量不足。

一是服务供给方式传统。

我县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传统的管理类模式,公共法律服务的提供方式、服务内容等基本由政府单向确定,与社会和群众的要求有差距,供需脱节现象依然突出;二是服务领域狭窄。

司法所调研报告

司法所调研报告

司法所调研报告近年来,司法所作为司法行政机构,在推进依法治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权益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司法所的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深入的调研,并撰写了本报告,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建议。

首先,我们对各地司法所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通过调研发现,不同地区的司法所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公条件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

一些地区的司法所设施陈旧,人员配置不足,工作条件相对艰苦;而另一些地区的司法所则设施完善,人员配备充足,工作条件较好。

这种不均衡的情况,不利于司法所更好地履行职责,因此需要相关部门加大对基层司法所的支持力度,保障其正常运转和工作环境。

其次,我们对司法所的工作内容和效率进行了调查。

调研结果显示,司法所在人民调解、法律援助、法制宣传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为当地居民提供了及时有效的法律服务。

但与此同时,一些司法所在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态度不够亲切等。

因此,建议司法所在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需求。

最后,我们还对司法所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在司法体制改革方面,建议相关部门进一步深化司法所改革,探索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提高司法所的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在司法所建设方面,建议加大对基层司法所的投入,改善办公条件,提升人员素质,打造一支高效专业的司法所队伍。

在司法所工作内容方面,建议加强法律宣传和普法教育,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综上所述,通过本次调研报告,我们对司法所的工作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进建议。

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本报告的内容,认真研究并采纳相关建议,进一步完善司法所的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对司法所工作调研报告

对司法所工作调研报告

对司法所工作调研报告司法所是基层法律服务机构,负责处理和解决社会纠纷,并提供法律咨询和援助。

本次调研以了解司法所的工作情况、发现问题和改进方案为目的,通过访谈、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司法所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和分析。

调研结果显示,司法所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司法所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工作压力大。

由于工作量大,人手不足,导致工作效率低下,无法及时处理、解决社会纠纷。

其次,司法所的宣传力度不够,公众对司法所的认知度不高。

这导致一些纠纷当事人不了解司法所的职能和作用,不主动寻求司法所的帮助,而是通过其他途径解决纠纷,增加了司法所的工作负担。

同时,许多群众对司法所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缺乏信任,认为司法所的服务不公正、不及时。

这进一步降低了司法所的工作效果和公信力。

针对以上问题,为改进司法所的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大对司法所的人员投入。

可以通过增加工作人员数量和提高工作人员的待遇,来缓解工作压力,提高工作效率。

其次,加大对司法所工作宣传的力度。

可以通过在社区、学校和单位进行宣传,使用多种媒体渠道进行推广,向公众全面介绍司法所的职能,提高公众对司法所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同时,可以开展法律常识公益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此外,还可以加强司法所与社区、学校和单位的联络合作,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提供更加便捷和及时的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

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了司法所工作的一些亮点。

首先,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法律素养和卓越的职业素养。

他们能够耐心、细致地解答群众的法律问题,为群众提供的法律援助具有较高的水平。

其次,司法所在法律援助和调解方面使用了一些创新的方式和方法。

他们借鉴了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采用了在线咨询、电话援助等方式,提高了对群众的服务质量和响应速度。

此外,一些司法所还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活动,提高了公众的法律知识水平。

总的来说,司法所在处理社会纠纷、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司法所工作的调研报告

司法所工作的调研报告

司法所工作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司法所工作
为了解司法所的工作情况和问题,我进行了一次调研。

根据调研结果,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

首先,在司法所的工作职责方面,调研发现司法所主要承担着婚姻家庭纠纷、民间借贷纠纷、邻里纠纷等基层法律事务的解决。

司法所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优势,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调解、解纷等服务,有力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其次,在司法所的工作机制方面,调研发现一些问题存在。

首先,司法所的人员配置相对不足,工作压力较大,有时需要同时处理多个案件,导致质量难以保证。

其次,司法所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一些繁琐的流程和程序使得案件耗时较长,给当事人带来不便。

最后,由于司法所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相对较低,一些当事人对其工作不够信任,导致调解工作的推进受到影响。

针对以上问题,我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增加司法所的人员编制,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应该配齐司法所的工作人员,确保每个案件都能得到充分研究和处理。

其次,优化工作流程,简化办案程序。

可以通过加强技术支持和信息化建设,提高办案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

最后,提升司法所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要通过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增加当事人对司法所的信任度。

综上所述,司法所在解决基层法律事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司法所的一些问题也需要得到解决。

通过增加人员编制、优化工作流程,提升司法所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可以进一步提高司法所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当事人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一、引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是我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社会秩序、促进公平正义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情况,本次调研主要从体系构建、服务内容、社会参与和问题分析等方面进行调研,旨在为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提供有效的参考。

二、体系构建情况1.部门协作机制:通过成立县公共法律服务委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协作,实现资源共享和工作互助。

3.法律服务网络:通过搭建县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方便群众获取法律服务,打破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

三、服务内容2.法律援助:设立法律援助基金,为经济困难的群众提供法律援助,让他们享受与富裕群体同等的公正待遇。

3.法律培训:面向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开展法律培训,提升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增强法治文化的传播和宣传。

四、社会参与2.社会组织合作:与社会法律服务组织或学者、律师协会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开展法律服务活动,充分发挥各方专业和资源优势。

五、问题分析1.资源不足:目前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服务能力还不够强,面临人员不足、场所不足等问题,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2.服务质量不高:部分法律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对案件的处理缺乏专业性和效率性,需要加强培训和监督。

3.受众群体有限:以县城为中心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还未完全覆盖到农村地区,需要进一步完善服务网络和拓展服务范围。

六、建议1.加大投入力度:增加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工作人员和经费投入,提升服务能力和质量。

2.强化培训和监督:开展法律服务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

3.完善服务网络: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推动服务网络的扩大和连通。

七、总结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通过加大投入力度、提升服务质量以及完善服务网络,我县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发展将会更加稳定和健康,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全面、便捷的法律服务,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和法治意识的普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市农机系统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在又好又快地实施农机富民工程的过程中,先后实施了农机创业行动和新型农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为完善农机公共服务体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那么怎么写一份报告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司法所公共法律服务体系调研报告省司法厅副厅长卢庆祥的一行6人,先后对江西省、浙江省、江苏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进行了调研。

7月7日上午,在江西省司法厅进行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座谈会。

听取江西省司法厅副巡视员叶青介绍了江西省相关工作的整体概况,江西省司法厅厅办公室、普法教育处、律师工作处、公证工作处、基层工作处、法律援助工作处和法制处分别介绍了有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和体会。

卢庆祥副厅长认为江西省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工作方面的亮点特色经验和成果值得学习借鉴,尤其是将“12348”法律服务热线打造成司法行政“110”、法律援助建立“三个中心”、“十大法治人物”评选、“律师进社区”、“金牌调解”电视节目等亮点工作印象深刻,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7月8日上午,在嘉兴市司法局局长陆娟梅、副局长王林飞、秀洲区局局长姚福祥、海宁市局局长金中一等的陪同
下,我们对嘉兴市部分市区进行了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调研。

先后走访了秀洲区洪合公共法律站、秀洲区司法行政法律服务中心,观看了嘉兴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专题片和公共法律服务专演示,听取了陆娟梅局长关于嘉兴市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介绍。

卢庆祥副厅长对嘉兴市司法行政系统把握嘉兴统筹城乡发展先行机遇,创新工作思路,全力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做法表示赞赏。

认为嘉兴市此项工作起步早,保障足,范围广,法律服务丰富,队伍素质强,精神面貌好,能以群众需求的角度搭建便民平台,创新服务方式,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非常值得贵州省学习借鉴。

7月8日下午,在海宁市司法局座谈会上,听取了海宁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海宁市司法局局长金中一介绍了近年来,海宁市创新构建掌上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形成了以“海宁司法”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为龙头,海宁市公共法律服务、“紫薇说法”普法品牌、“海宁司法”官方微博、“海宁司法12348”公共法律服务微信群为补充的,集法治宣传、法律服务、便民服务、互动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虚拟型掌上“法律服务超市”,为群众提供了指尖可达的便捷法律服务。

随后,调研组实地走访了海宁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社区矫正中心及海洲司法所。

卢庆祥表示,海宁市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等新媒体提供公共法律服务具有鲜明的特色,基础工作扎实有效,值得借鉴。

并希望今后能与浙江省司法行政系统加强交流,相互取长补短,更好地提升两省司法行政工作水平。

下一步,将充分借鉴吸收浙江经验,更好、更快地推动贵州司法行政工作科学发展。

7月9日,调研组来到江苏省司法厅。

在江苏省司法厅听取了副厅长万力介绍《关于推进江苏覆盖城乡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思考与实践》。

厅律管处、法制处分别介绍了有关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工作的情况和体会。

卢庆祥副厅长认为江苏省在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改革工作方面的亮点特色经验和成果值得学习借鉴,尤其是在完善络、研发产品、扩大供给、加强保障方面,打造出了一个富有特色的江苏经验,尤其是在有力的组织保障、制度保障、人才保障、经费保障上给与一定的肯定。

7月10日,调研组来到了南京市江宁区司法局考察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局李世刚副局长、区局王钢副局长陪同下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对江宁局12348协调指挥中心、法援中心、秣陵司法所进行实地考察,观看12348络视频实时监控系统、络视频会议系统的实际操作。

对江宁局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进行高度的肯定及评价。

对江宁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整合调解、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实现一体化法律服务;推动各街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依托司法所挂牌成立,由司法所与法服所、律所开展“所所共建”,定期或预约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全区200个村(社区)法律顾问全部配齐;依托基层调委会组织,在各村(社区)普遍建立司法行政服务站。

利用“12348”视频指挥平台,在局机关和各级法律服务平台之间实现“一线通”,全区基本建立起“区、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城市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服务圈初步成型。

给予肯定,并将好的经验带到贵州,更好的推动贵州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发展。

建议:一方面,抓好平台建设,建好四个体系。

一是建立服务平台组织体系,解决“在哪里开展服务”问题。

服务平台组织体系包括实体平台和络平台两部分。

其中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由县级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乡镇(街道)司法所和基层法律服务所、社区(村)司法行政工作室组成;络平台包括各级司法行政部门建立的“12348公共法律服务专线”及以互联为依托建立的具备法律服务、法治宣传、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功能的“公共法律服务”。

二是建立服务产品项目体系,解决“提供什么服务”问题。

制定指导全省的公共法律服务项目清单,推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产品化。

项目按需设置,居民自主点单,通过
向城乡居民印发《公共法律服务手册》等形式,及时向社会推出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产品,明确各个产品项目的具体内容、服务模式、供应渠道和最新政策,方便群众选择,最大限度满足人民群众的法律服务新需求。

三是建立服务供给配量体系,解决“如何集约服务”问题。

举例来说:把信访中心和司法行政综合服务中心安排在一个大厅合署办公,群众有矛盾纠纷来上访,信访中心接待、登记,综合服务中心有专业调解员跟进调解,调解成功了,可以写个协议书进行公证,不成功可以找律师帮助打官司,打官司固定证据我们可以提供司法鉴定服务,打不起官司的我们还提供法律援助服务,在这个过程中还把法治宣传贯穿其中,这就形成了一条龙的集约服务。

四是建立服务指标考评体系,解决“确保规范服务”问题。

这是对基本公共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成效进行管理和评价的制度性安排,其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提高人民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的认同度和满意率,也是促进基本公共法律服务规范化、制度化发展的主要保证。

主要包括:服务设施、人员配备、工作流程、业务规范、服务绩效和满意度评估等方面的工作。

另一方面,实施“四大工程”,提升服务水平。

一是实施法律服务利民工程。

通过顶层规划立标准,基层实践接地气,上下齐头并进,线上线下同时进行,推进了
公共法律服务覆盖城乡居民的一体化建设。

依托市县乡村四级服务平台,将法治宣传、人民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帮教、法律援助、法律服务、司法鉴定、司法考试、公证九项职能“打包”综合提供,查询服务、窗口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服务方式齐头并进。

二是实施法治宣传育民工程。

组织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

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围绕首个“国家宪法日”开展了集中宣传活动。

抓好重点对象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宪法与特色法律体系,宣传与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障改善民生相关的法律法规。

三是实施法律援助济民工程。

重点抓好群体法律援助,开展了“农民工讨薪行动”、妇女维权、残疾人法律援助月等专项活动。

与公安部门联合在全市看守所、拘留所建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

与市妇联对接,建立了妇联法律援助工作站运行机制。

依托市县乡村四级法律援助工作络,打造城镇半小时、农村一小时法律援助服务圈。

推行法律援助“绿卡”制度,建立困难群众资料库。

推动便民示范窗口建设,健全法律援助便民服务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12348”法律服务热线法律咨询、纠纷调处、普法宣传、综合服务、政务监督、协调联动等服务功能。

四是实施人民调解安民工程。

重点抓基层人民调解组织
建设,实行人民调解“格化”管理,在省、市、县广播电视台开辟了人民调解栏目,引领调解工作向精细化发展。

大力推进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共建立交通事故、医疗纠纷、消费纠纷、劳动争议等各类专业性行业性调解组织20个。

建立法律专家库和人才库。

适应新形势,积极探索创建了以人民调解为基础,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三调联动”机制。

应用了社会矛盾纠纷格化排查预警系统,对全省矛盾纠纷情况进行信息化管理,使我省公共法律服务迈向新台阶,取得更大的成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