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

合集下载

莫泊桑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

莫泊桑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
(依旧是个诚实的人)
学习内容及导学流程
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
三、巩固提升
十年前的玛蒂尔德美丽动人,怀揣七个梦想,十年后的她苍老憔悴,一贫如洗,你更欣赏哪个时候的她呢?
【设计意图:引出感悟——不仅外貌美丽,也要心灵美丽,要保有勇敢、积极的生活态度,追求梦想不应只停留在幻想当中】
丢失项链前的玛蒂尔德美丽动人,梦想着与现实截然不同的豪华生活,但她的梦想与现实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此,在她对现实的“抗争”过程中,发生了项链丢失这一意料之外的悲剧,才使她付出了负债十年的代价。
四、学后反思
盘点本课收获:
从知识、方法、思想提升等方面归纳学习本课所得。学生自我盘点后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纠正、点拨、提升。
五、课后达标
1、注音并识记。
黯()淡惊骇()契()约誊()写
寒伧()打盹()褶()自惭形秽()
佳肴()面面相觑()亲昵()赝()品
粗陋()惆怅()债券()请柬()
2、完成21~24题。
②“她懂得家里一切粗苯活儿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了……一个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习惯劳动、习惯节省)
③“你好,珍妮。”(自信自在)
不变:
①“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还怀揣虚华梦想)
②“他们就从这家珠宝店到那家珠宝店,凭着记忆去找一挂同样的项链。”
“我还给你的是另一挂……”
C.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D.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23.对这一段中玛蒂尔德的心理状态的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24.选出对“我只借这一种”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
A.一个“只”字,强调给对方听,表现玛蒂尔德怕对方不同意,自己会失去好机会。
B.突出“只”和“一”,强调自己借的少,表现玛蒂尔德想马上 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

莫泊桑《项链》优秀(教案)

莫泊桑《项链》优秀(教案)

莫泊桑《项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莫泊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和命运;(2)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优美语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启发学生思考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小说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1)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2)理解小说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揭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莫泊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激发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创作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优美语句;(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小说内容,整理笔记;2. 选取一篇课后阅读文章,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创作特点;3. 写一篇关于《项链》的读后感,不少于800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小说中人物的情感波动,增强对人物的理解。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1、教学目标1.1知识目标•了解并掌握故事中人物形象的特征;•理解故事情节进展;•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1.2能力目标•通过阅读故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用语表达能力。

1.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于美好物品的向往;•了解珍惜财物的重要性。

2、教学重点•理解故事情节发展;•学会运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人物的外貌特征。

3、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用语表达能力。

4、教学过程4.1引入•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些珠宝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讲述自己的喜好。

•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进入故事。

4.2讲解故事•读故事《项链》。

•让学生合唱歌曲,讲述故事中人物的形象特征。

4.3阅读故事•学生自己朗读故事,加强理解。

•让学生拿出课本,将故事中关键词汇用不同颜色的笔进行标记,以便更好地理解故事。

4.4知识巩固•让学生描述故事中主要人物的外貌特征。

•分组讨论故事中所传递的重要信息,然后组长代表小组汇报。

5、作业布置•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最爱”物品。

6、教学反思“项链”这篇故事是一篇波折曲折的传奇故事,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凡人的梦想和精神追求。

在本课中,我们做了很多阅读、理解并运用的活动,引导学生去分析、思考故事中的信息,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让他们懂得了如何去珍惜自己拥有的财物。

整个教学过程有条不紊,学生们反应热烈,并且表现出了高度的学习积极性,学习效果比较良好。

《项链》第二课时详案

《项链》第二课时详案

提问五?提问六?提问七?提问八?提问九?1、 在情节展开的开头部分,作者用了一千多字的篇幅,静态地向我们介绍了这位女主人公。

在这一部分,有一个词语使用频率相当高。

“梦想”,前后使用达4次,她梦想什么(用一句话概括)? ――梦想过上流社会生活。

(见书P66第3段)2、她这样的梦想能实现吗?她的梦想结果如何?玛蒂尔德认为自己容貌美丽动人,人品出众,渴望过上流社会那种奢华生活,希望自己成为男人追求的目标,女人羡慕的对象。

可惜,这些梦中的生活图景,与她所处的地位与家境形成强烈的反差(家境如何,请见课文第1段)。

梦想与现实的矛盾使玛蒂德尔不断感到痛苦,以至于当她看望她的一位富有的同学回家后,会“常常整天地哭好几天”。

她的痛苦的根源正在于其追求资产阶级奢华生活的思想。

3、玛蒂尔德接到晚会的请柬后,有怎样的表现?情绪有怎样的变化?本以为高兴 -- 懊恼 – 恼怒 – 悲痛(痛苦)4、怎样认识她的喜与忧(矛不矛盾)?不矛盾。

接到请柬后她内心高兴,她很想抓住这一机会,去上流社会风流一番。

但她考虑到的是晚会穿什么衣服,而她的家境又告诉她,不可能得到她想要的东西,丈夫又不理解,因而懊恼、恼怒、悲痛,变法子抠出丈夫的积蓄---这就反映什么呢?反映她性格中的一个侧面:要面子,爱慕虚荣,追求享乐。

(丈夫把买猎枪的钱给她做长裙,做完了又嫌自己没什么戴。

)5、借项链时,玛蒂尔德是怎样表现的?面对朋友的首饰匣子:贪婪、焦急。

(具体见书P69顺数第6段“左试右试”、“犹豫不定”“她嘴里还老是问:‘再没有别的了?’”)借到项链之后:兴奋、欣喜若狂。

(“她一把搂住了朋友的脖子……带着宝贝很快就跑了”) ---(兴奋)(二)[丢项链]1、大家在晚会上看到的玛蒂德尔,是怎么样的呢?(用四个字概括)“出尽风头”。

P69倒数第4段2、而“陶醉”,就连用了5次(排比手法),在陶醉之后,我们看到的是,玛蒂尔德的虚荣心终于得到了满足,但作者却是带了一种强烈的讽刺意味,讽刺了小资产阶级女性的庸俗作风(陶醉)3、一场舞会,玛蒂尔德走进的不是一个天堂,而是一种更大的自我困惑。

莫泊桑《项链》教学设计

莫泊桑《项链》教学设计

莫泊桑《项链》教学设计莫泊桑《项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莫泊桑《项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莫泊桑《项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A、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及其表现主题的作用。

B、体会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及其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C、学习根据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创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目标A、B[教学难点]目标C[教学设想]1、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

2、通过品析文章的“出人意料”而“情理之中”的结尾,“失项链”的“偶然”与“必然”,开头六段“背景”的描写来理解“情节的作用”;通过“背景”与“借项链”“失项链”来理解“心理描写”,通过分析讨论“赔项链”“还债务”“明真相”来领会把握主题的方法。

3、抓住各部分的要点、关键词句和片断,从具体的语言出发去理解内容与体会技法。

4、组织学生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阅读训练与检测2、品析、讨论情节3、体会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初步把握人物形象一、导入、出示目标从“预习提示”中对玛蒂尔德这一形象的概括和所引起的争论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消除“预习提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

二、整体快速阅读训练要求:理清小说的情节,明确线索、顺序;批注人物描写,将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词句批注出来。

三、整体阅读练习与检测一.字词1.选择正确的注音寒伧(A、chanB、chen)誊(A、tengB、juang)租赁(A、linB、len)褶(A、zheB、zhe)面面相__(qu)气__(gai)____(wei)幕__(an)淡2.根据解释写出词语A.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B.因失望.失意而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按什么顺序组织的?2、小说以什么这线索来将情节串连起来?3、说说你最欣赏的地方,并简述理由。

项链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 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题。

2.识记学习要点中的生字和词语。

3.提高学生的口语和阅读技能。

教学重点1.理解故事梗概和主题。

2.挖掘关键信息,描绘人物形象。

3.体会人际关系,理解感情交流。

教学难点1.体会人际关系,理解感情交流。

教学过程导入环节1.为学生朗读故事《项链》,让学生短暂回忆一下故事情节。

2.通过师生对话,引出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主体环节第一部分1.介绍故事主人公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

2.帮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及主题。

第二部分1.通过师生合作,让学生尝试朗读故事。

2.从语音、语调和语速三个方面来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三部分1.谈论故事中的情感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珠宝”的含义。

2.总结“珠宝”的含义,为学生设计互动问答。

第四部分1.挖掘课文中的难点生字和词语。

2.通过单词卡片和拼音的配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

第五部分1.分组朗读《项链》故事,并进行集体研讨,让学生可以互相分享看法和意见。

2.反思自己在集体活动过程中的不足和进步,为以后的活动做出调整。

总结环节1.温故而知新:回顾今日的学习内容。

2.思考今天的收获,谈论一下自己的感悟和建议。

3.鼓励学生在家里进行本节课的复习,并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相关书籍。

教学资源1.教学图片、PPT。

2.教学卡片。

课后作业1.复习习要点生字和词语。

2.朗读故事《项链》并做一篇读后感。

参考资料1.《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2.大众化工具,如网络搜索引擎。

项链 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 第二课时 〔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项链》;2.学会理解并正确讲述故事情节;3.能够发现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4.能够理解“珍贵”的意思;5.能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并正确朗读课文;2.理解故事情节;3.发现人物心理变化。

教学难点1.理解“珍贵”的含义;2.解释人与人之间的善意。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出示活动前的图片,让学生猜猜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什么。

2.引导学生回忆上课学习的《小母鸡下蛋》故事,询问大家还记得吗?(回答问题并简要复述故事)2. 学习(30分钟)1.课文朗读:老师或学生朗读课文《项链》,学生可以跟读练习。

2.故事情节讲述:老师讲述《项链》的主要情节,学生可以在听的过程中跟随故事情节画出草图。

3.词语解释:老师解释珍贵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珍贵的物品有哪些,为什么他们珍贵。

4.情感评价:老师向学生介绍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并让学生回答为什么我们需要彼此关爱、帮助。

3. 练习(15分钟)1.学生分组,合作完成一个小绘画活动,画出故事中的情景、场景和人物变化。

2.学生个体练习,根据老师提供的板块纸和颜料,画出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并解释原因。

4. 总结(10分钟)1.老师带领学生回顾今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2.学生自己总结自己发现的“珍贵”和自己感受到的“善意”。

四、教学评估1.学生完成小绘画活动,能够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以及故事中人物的心理变化(符合预期);2.学生个体练习,能够画出自己认为最珍贵的东西,并解释原因(符合预期);3.课堂讨论中,学生能够理解“珍贵”的含义、人与人之间的善意(符合预期);4.课后小测:出一些相关问题的选择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符合预期)。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一个寓言故事融入了学科教学,让学生在欣赏故事的同时理解字词含义、发现人物心理变化、感知人情常理,培养他们在思想上的创造力、良好的品德和道德情操。

项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项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项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内容:《项链》知识与技能:认识11个汉字,会写4个汉字。

教学目标:1.认识偏旁“禾”字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了解课文内容,感悟大海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宝藏,也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

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我们的大海。

教学重点: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语和练朗读。

教学难点:分辨汉字,认识偏旁。

理解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练法,读书指导法,游戏法,问答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巩固,激趣导入1.教师引导: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生字,指名读全文。

2.教师激趣导入:同学们,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大海,去领略大海的美,体会大海带给我们的快乐!设计意图:认读生字卡片,进行扩词,复生字,抽同学读全文等教学的设计巩固了学生对生字的掌握,通过恰当的导入,再一次激发了学生们的研究热情。

】二、体会快乐——品味美一)品味第1自然段——美景1.指名读,问:这个自然段有几句话?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3.汇报:感受到大海很美。

(板书)4.师:第1自然段只用了三句话就让我们体会到了大海的美,作者可真了不起。

那他都用了哪些词语呢?和同桌找一找,用波浪线画一画,并说一说你的体会。

①学生汇报,教师随机指导,并板书,出示课件,体现这些词语:蓝蓝的、黄黄的、小小的。

②师:什么蓝蓝的?什么黄黄的?什么小小的?请你试着说出这样的短语:()的()。

③什么又宽又远?什么又长又软?你能说出这样的短语吗?又()又()。

④ “雪白雪白”这是什么样的短语?(ABAB式)“雪白雪白”可以形容什么?试着说一说。

⑤师:“哗哗地”是拟声词。

“哗哗地”可以形容什么?它的后面是表示动作的词语,所以用“地”。

试着说一说其他拟声词。

师:你们说得真美,这么美的词句,我们该怎样读呢?(想象,带表情)按大家说的我来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己练一练——指名读,评价——男女生读。

二)品味第2自然段——快乐1.指名读,问: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2.自由读,问:你有什么感受?3.汇报:快乐。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 项链》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 项链》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项链》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课程目标1.学习掌握课文《项链》的基本信息、情节发展和主题,了解作品的寓意和现实意义。

2.认识和掌握生词“揶揄”、“蒙蔽”,提高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别人的需要和心情,不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生词“揶揄”、“蒙蔽”,掌握词义和用法。

2.理解课文《项链》的情节发展和主题,讨论作品的寓意和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项链》的主旨,发掘作品中隐藏的寓意。

2.能够在生活中学会尊重和体谅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上课所学课文《项链》,谈谈自己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本堂课的学习兴趣。

2. 基础知识讲解(15分钟)1.学习两个新的生词——“揶揄”和“蒙蔽”,让学生利用词典查找词义。

2.复习上节课所学的重点内容,回答学生提出的疑惑。

3. 阅读理解(30分钟)1.向学生讲述课文的情节:玛丽与同学玛蒂尔德相识后,一直想要拥有一件漂亮的项链,但她们家里都很穷。

最后,玛丽的丈夫为她买了一条真正的钻石项链,但玛丽因为失去了珠子而还债三天三夜,并让自己老化得很快。

2.向学生提出问题:故事讲述了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什么,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4. 探究主题(20分钟)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讨论小说的主题和寓意,搜集相关信息和引用,通过多角度解读这篇文章。

应该鼓励他们在别人的观点和意见上有所不同,尊重与理解他人。

2.结束后,每个小组从一个不同的角度发言,总结观点,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说明文章是否有现实意义。

5. 总结(10分钟)通过小组互动和分析,学生有了相对较深的对文学的了解并且认同了珍视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

课后作业回顾课上所学的重点内容,阅读《项链》这篇文章,并试图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思考自己该如何做到尊重他人,获得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

总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了《项链》这篇文章的主旨和寓意,认识到了珍视友情和亲情的重要性,培养了阅读和思考能力,并对尊重他人形成了深刻的内化认知。

莫泊桑《项链》(教案)

莫泊桑《项链》(教案)

莫泊桑《项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莫泊桑及其作品《项链》的背景和特点。

1.2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关注和思考。

1.3 分析《项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故事情节梳理2.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项链》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2.2 学生通过阅读原著,了解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生活背景和性格特点。

2.3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矛盾,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抉择。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玛蒂尔德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2 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探讨玛蒂尔德在故事中的行为动机和道德选择。

3.3 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如玛蒂尔德的丈夫、朋友等,探讨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从社会、道德、人性等多个角度,探讨《项链》的主题思想。

4.2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3 分析作品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对平凡人物的关怀和尊重。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项链》中的重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5.2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研究报告等方式,深入研究《项链》的相关话题。

5.3 推荐学生阅读莫泊桑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视野,培养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项链》中的重要情节,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6.2 角色扮演:学生选取《项链》中的关键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6.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项链》的情节,创作自己的短篇小说,锻炼写作能力。

第七章:作品分析与批评7.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项链》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7.2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了解《项链》的不同解读和评价。

7.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探讨对作品的不同看法和评价。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

项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体会小娃娃海边玩耍的快乐,知道大海的项链是什么。

2.能合理搭配“的”字词语。

【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激趣导入出示课件13:(1)畅谈感受:同学们去过海边吗?提起大海,你有什么想说的?(2)观看海边相册:还记得你们在那里的回忆吗?2.揭示课题(1)导入课题:今天,让我们再来一次海边之旅吧!(2)齐读课题。

(板书:项链)二、复习字词,夯实基础1.字词复习。

出示课件14:教师过渡1:踏着欢快的小脚丫出发吧!这些字词宝宝你们还认识它们吗?教师过渡2:请同学们开开火车读词语。

三、品读课文,感受美景。

过渡:多棒呀!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大海边!一起先海边欣赏一下吧!1.播放海景视频。

出示课件15:教师过渡:说说你看到了什么?2.设置提纲,引导自学。

(1)请同学们打开书本98页,自由地朗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读一读你们最喜欢的景色。

3.学生汇报,精讲点拨。

出示课件16:(1)大海——“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多位孩子回答大海)(2)教师提问:“你们为什么喜欢大海?”预设1:我喝的水是透明的,可大海是蓝色的,真漂亮!预设2:大海很大,一望无际等。

(3)教师范读。

“大海蔚蓝,无边无际,真是又宽又远”(4)多种方式品读。

教师过渡:谁能夸一夸大海?预设:个人赛读、男女赛读,全班齐读(5)沙滩——“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思考:还有什么东西是软软的?预设1:棉花预设。

预设2:云朵预设。

预设3海绵预设。

预设4兔子的毛。

品读:读出软绵绵的感觉。

思考:你想在软绵绵的沙滩上做什么?预设1:男女生赛读,夸一夸沙滩。

全班齐读:想象一下,光着脚丫,踩在细细的、软软的小沙子上,大家来体验一下吧!(6)浪花。

教师过渡:谁喜欢,介绍一下它吧!(读浪花的句子,出示幻灯片)教师提问:如果把浪花比做成一个孩子,他是个怎样的孩子?预设:可爱调皮。

教师指导:请读出调皮可爱的语气。

教师过渡:浪花的声音是什么样的?预设:哗、哗。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内容
•课文阅读:《项链》第二部分
•习作:描写好事,写作题目:做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事情,并用最简短的话描述出来。

•语文知识:词语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理解课文《项链》第二部分的内容,掌握其中的生词和短语。

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完成习作。

3.学生能够初步了解词语的分类,区分名词、动词和形容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项链》第二部分的情节转折。

•难点:理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同时能够在习作中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
1. 阅读《项链》第二部分
•第一遍:全班带读,感受故事情节。

•第二遍:小组讨论,了解生词和短语的含义。

•第三遍:个人阅读 & 理解。

2. 学习词语分类
•介绍名词、动词、形容词的定义与举例。

•以课文中的词语为例,引导学生区分其分类。

3. 完成习作
•提出习作题目:做一个自己认为最好的事情,并用最简短的话描述出来。

•学生个人思考,完成习作。

•课堂分享,班级评选出最好的习作。

教学评价
•通过课文的阅读和习作的完成,评价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应用语文知识的情况。

•课堂练习:给出一些常见的词语,学生能够分清它们的词性。

教学反思
•在讨论和分享环节,需要引导学生注意言谈规范,教育他们要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想法。

•下次课堂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文章中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手段,提升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项链》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11 项链》第二课时(人教部编版)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3)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用动作表示出来。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大海的美丽和自然景色的魅力,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字词造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并能用动作表示出来。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为什么?(2)今天,我们将要学习一篇关于大海的课文,看看大海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美丽景色。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音,理解课文内容。

(2)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跟读,纠正发音。

(3)学生齐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

(2)教师选取几个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用字词造句。

(3)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学会的生字词。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内容,教师点评并指导。

(2)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情感。

5. 感受大海的美丽(1)教师展示大海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大海的美丽。

(2)学生用动作表示出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波纹”、“脚印”等。

(3)学生发挥想象,用词语描绘大海的美景。

6. 总结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大海的感受,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3)布置作业: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大海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收获更多的快乐。

《11.项链》第二课时(教案)

《11.项链》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改进措施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 况,调整教学策略, 提高教学效果。
加强课堂互动, 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积极性。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 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提高他们的综合素 质。
不断反思自己的教 学方法和手段,不 断改进和提高自己 的教学水平。
感谢观看
汇报人:
作业评价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是否按时完成作业 作业质量:评价作业的正确率、书写规范等方面 作业态度:评价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是否认真 作业反思:评价学生对作业的反思和改进意见
期末考试评价
评价目的: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 评价内容:学生对项链主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方式:采用书面考试或口头提问的方式进行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的答题情况或表现进行评分和评价
教学目标(1分钟):明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 技能和情感等方面的要求。
教学内容(10分钟):详细介绍项链的材质、款式、制作 工艺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展示不 同类型的项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项链的特点和分类。
实践操作(15分钟):学生动手制作项链,教师巡回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教学反思
教学效果反思
学生掌握情况: 评估学生对教学 内容的掌握程度
教学目标达成度: 反思教学目标是否 达成以及达成程度
教学方法有效性: 评估教学方法是否 有效以及需要改进 的地方
课堂氛围与互动: 评估课堂氛围是否 活跃以及学生与教 师的互动情况
教学问题反思
学生对项链主题的理解是否深入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 课堂互动情况如何,学生是否积极参与 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作品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 价,教师点评学生的作品,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意和想 象力。

《项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公开课 实用

《项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公开课  实用

《项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从全文五个情节中找出玛蒂尔德爱慕虚荣的表现,分析她的心理变化。

2.全面辩证地分析玛蒂尔德的人物形象。

3.尝试续写结局,深化对人物的认识。

【任务分析】
【起点能力分析】
高中新课程标准必修课程:关于阅读与鉴赏的要求
1.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

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高一学生,虽然在初中就已经接触过小说题材,但对人物的品味和鉴赏能力不足,尚不能全面辩证地评价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

本课属于短篇小说,旨在引导学生如何品读语言,赏析精彩语句的表现力,从而品读丰富饱满的人物艺术形象。

一、课前准备:完成学案
二、教学设想:引导学生自我鉴赏品味。

教师适当指导和补充讲授难点。

三、计划课时:2课时(本课为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项链》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

《项链》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

《项链》教案2_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使学生了解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主题。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并能准确、生动地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3.引导学生通过文学作品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人生的选择。

教学重点:1.理解并分析莫泊桑的小说《项链》中所揭示的现实主义主题。

2.能够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表达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准备:1.电子设备或黑板、粉笔等。

2.复制并打印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与预习 (10分钟)1. 老师为学生呈现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的标题,并简要介绍文本背景。

2. 学生根据标题推测故事情节,以激发他们的预测和兴趣。

Step 2: 听读与理解 (15分钟)1. 学生跟随老师音读《项链》,并在阅读过程中注意故事的情节和人物性格。

2. 老师随机选择学生读出文本中的某些句子,并就其背后的情感和意义进行引导性提问。

3. 老师适时解释生词和短语,以确保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Step 3: 分组讨论 (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根据故事中不同角色的经历和行为分析人物性格及其对故事发展的影响。

2.组内学生共同回答以下问题:- 主人公Matilde为什么会选择借朋友的项链?这一决定和故事发展有什么关系?- “相貌美丽”对Matilde的人生有何重要性?- Matilde最终选择借还是不借项链?这个选择对她有什么意义?- 项链的丢失对夫妻二人的生活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故事结尾传递了什么样的主题或人生哲理?Step 4: 文本分析 (20分钟)1. 老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项链》的主题和现实主义的写作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小说中所描述的中产阶级女性如何通过外在形象来追求社会地位。

3. 学生们要结合文本中Matilde和她丈夫的对话和行为,分析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阶级的关注和批判。

Step 5: 写作表达 (25分钟)1. 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并写成段落:- 你对Matilde的选择和决定有什么看法?- 你认为项链的丢失对故事的发展和结局有何意义?- 你从《项链》中学到了什么?2. 学生将自己的写作与小组成员分享,并进行讨论和反馈。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项链第二课时(教案)一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项链”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及其寓意。

2.能够分辨我自己的珍贵之处,并能够体现自我价值。

3.能够运用描写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珍贵之处,以及困难时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4.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二、教学重点1.“项链”这个故事的主要情节及其寓意。

2.如何分辨自己的珍贵之处,并能够体现自我价值。

三、教学难点1.如何用描写生动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珍贵之处,以及困难时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如何通过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分享精神。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老师出示一张“项链”的图片,询问学生这是什么?2.诱导学生谈论自己的珍贵之处。

2. 学习故事(30分钟)1.老师朗读《项链》故事,并指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2.老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玛蒂尔德为什么借别人的项链去参加宴会?为什么最后她会遭受这么大的打击?3. 课堂讨论和角色扮演(30分钟)1.老师指导学生分组讨论。

2.每组学生挑选一名代表,扮演故事中的角色,展开讨论和角色扮演。

3.老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珍贵之处是什么?在遇到困难时,应该怎样处理?4. 画画展示(30分钟)1.老师要求学生用画的形式展现自己的珍贵之处,以及在遇到困难时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学生一人展示一幅画,其他同学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5. 总结(5分钟)1.老师总结“项链”这个故事所传达的寓意: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珍贵之处。

2.鼓励学生要珍惜自己的珍贵之处,发挥自己的潜能。

五、教学资源1.《项链》故事。

2.画纸、彩笔等绘画材料。

3.角色扮演手册。

六、作业布置1.带着本次语文课堂的收获,写一篇文章,描述自己的珍贵之处,并谈谈自己在面对困难时的思考方法和解决问题的办法。

2.准备下节课的课前策略,完成预习任务。

七、教学反思1.本节课的课前导入很有效,能够引发学生对话题的兴趣。

《项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项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项链》教学设计[第二课时]一、导入请同学们谈谈自己补写的结尾,并让学生们评出最好一个,教师略作总结。

二、分析讨论人物形象1、提问:从上节课对情节和人物描写的赏析中大家已经很明显地得出一个结论:玛蒂尔德是一个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

现在请大家总结一下,她的这一性格特点在文中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作者对她持怎样的态度。

(注意,是概括性的总结)明确:她的对豪华奢侈生活的梦想;她的痛苦无奈的感受;她借项链时的动作心理;她在舞会上的陶醉;她在舞会后的逃走······作者态度:讽刺(肯定有学生会涉及到她十年后的回想和小说的结尾,由此正好导入第二环节)2、玛蒂尔德的性格仅仅是“爱慕虚荣、追求享乐”吗?作者对她仅仅是讽刺吗?请重点阅读“还债务”和“明真相”两部分。

分析一下她的性格特征中是否还有其它的侧面或者说她的性格是否有改变,如果有的话,是什么?请找出依据。

着重引导学生朗读、品析以下片断、设计如下问题来引导学生1)赔项链的过程:她为什么不说明,不拖、不逃、不赖、不买一挂假的去骗?(可让学生联系现实,假如我们碰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2)十年的生活及对生活的感受:她痛苦吗?(比较前面的现实与梦想及感受)3)她“一定得去告诉佛来思节夫人”:她为什么一定得去?(比较第一部分见佛来思节夫人的感受,有什么不同)4)她“带着天真得意的神情笑了”:为什么是得意的?5)补写一句玛蒂尔德听说项链是假的之后的神情,动作或语言。

6)重新理解“一件小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你认为“失项链”这件事是败坏了她还是成全了她?(比较《母亲》中的“母亲”这一形象)总结明确:玛蒂尔德的性格具有不同的侧面,且经历了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如果说前半部分表现其“爱慕虚荣、追求享乐”的性格,那么,后半部分这侧重于表现其“勇于承担责任,诚实讲信用”这一侧面,由爱慕虚荣、追求享乐而变成“吃苦耐劳、自强务实”的性格特点,作者对这一点显然是持赞赏态度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人物心理描写关键词语,把握人物心理特征,客观、全面评价人物形象。
难点:
通过对人物心理及命运抉择的品读,引发对自身品质的思考。
学习内容及导学流程
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
一、目标导学
1、赏析艺术形象,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3、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依旧是个诚实的人)
学习内容及导学流程
方法指导或行为提示
三、巩固提升
十年前的玛蒂尔德美丽动人,怀揣七个梦想,十年后的她苍老憔悴,一贫如洗,你更欣赏哪个时候的她呢?
【设计意图:引出感悟——不仅外貌美丽,也要心灵美丽,要保有勇敢、积极的生活态度,追求梦想不应只停留在幻想当中】
丢失项链前的玛蒂尔德美丽动人,梦想着与现实截然不同的豪华生活,但她的梦想与现实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因此,在她对现实的“抗争”过程中,发生了项链丢失这一意料之外的悲剧,才使她付出了负债十年的代价。
二、新知探究
(一)自学自研
初读人物
上节课通过大家的复述,我们已经对故事情节有了了解,情节大致按照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开展(PPT展示情节),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玛蒂尔德。
1、作者说:“要是那时侯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极细小的一件事”指什么事?
2、找出体现玛蒂尔德价值观的心理描写语句,朗读品味:7个梦想、4个陶醉;
3、总结人物形象:爱慕虚荣,想入非非,不切实际)
2在命运的转折中,玛蒂尔德的外貌发生了明显变化,那么她的性格发生了变化没有?(10分钟)
变:
①“路瓦栽夫人懂得穷人的艰难生活了,她一下子就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了主意,她要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面对现实的勇气)
丢失项链后,玛蒂尔德选择诚实面对,赔偿项链;十年艰辛后的她虽然苍老粗壮,但她通过自己的“英雄气概”,用辛勤劳动与丈夫一起还清巨额债务,并勇敢坦然地站在弗莱思节夫人面前坦承当初项链丢失的事实。
人物形象:勤俭、诚实、质朴的本色,坚韧、吃苦耐劳的精神
关键1:她通过什么途径实现她的梦想?
凡事皆有度,超过合理的度,事情就会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明确:丢项链
2、十年前后,玛蒂尔德的外貌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你能找出具体的句子吗?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
“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惟一的资格。”
“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粗壮耐劳的妇女了。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二)合作共研
品读人物
1、是什么原因使玛蒂尔德发生了如此大变化?(重点探讨,15分钟)
她的性格(虚荣、浮躁、不切实际、爱幻想)导致命运的转折。
追问:作者如何认为?你认同吗?
“人生是多么奇怪……极细小的一件事也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
作者认为是项链的偶然丢失导致了玛蒂尔德命运的变化。
(引导要点:
1、玛蒂尔德的性格、生活理念、价值观是导致她命运变化的根本原因
②“她懂得家里一切粗苯活儿和厨房里讨厌的杂事了……一个一个铜子地节省她那艰难的钱。”(习惯劳动、习惯节省)
③“你好,珍妮。”(自信自在)
不变:
①“她一个人坐在窗前,就回想起当年那个舞会来……”(还怀揣虚华梦想)
②“他们就从这家珠宝店到那家珠宝店,凭着记忆去找一挂同样的项链。”
“我还给你的是另一挂……”
随后,她迟疑而焦急地问:
“你能借给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当然可以。”
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21.第一处方格应填入的词语是[ ]
A.挑三捡四 B.犹豫不决
C.慢慢悠悠 D.坚定不移
22.这一段描写人物的方法是[ ]
A.行动描写 心理描写
B.肖像描写 心理描写
她先看了几副镯子,又看了一挂珍珠项圈,随后又看了一个威尼斯式的镶着宝石的金十字架,做工非常精巧。她在镜子前边试这些首饰,,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她不断地问着:
“再没有别的了吗?”
“还有呢。你自己找吧,我不知道哪样合你的意。”
忽然她在一个青缎子盒子里发现一挂精美的钻石项链,她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她双手拿领上,站在镜前对着自己的影子出神好半天。
四、学后反思
盘点本课收获:
从知识、方法、思想提升等方面归纳学习本课所得。学生自我盘点后集体交流,教师相机纠正、点拨、提升。
五、课后达标
1、注音并识记。
黯()淡惊骇()契()约誊()写
寒伧()打盹()褶()自惭形秽()
佳肴()面面相觑()亲昵()赝()品
粗陋()惆怅()债券()请柬()
2、完成21~24题。
九年级语文科目新授课型第单元总第_____课时
教学内容(课题):《项链》
教学目标:
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3、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玛蒂尔德的悲剧中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C.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D.行动描写 语言描写
23.对这一段中玛蒂尔德的心理状态的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24.选出对“我只借这一种”的分析最恰当的一项[ ]
A.一个“只”字,强调给对方听,表现玛蒂尔德怕对方不同意,自己会失去好机会。
B.突出“只”和“一”,强调自己借的少,表现玛蒂尔德想马上 借到又怕不能如愿的心情。
C.强调“只”和“一”,表明自己决不多拿,表现玛蒂尔德坚决要把这挂项链借到手。
D.突出“只”和“一”,说给对方听,表现玛蒂尔德急不可待又怕在朋友面前丢了面子。
教后反思
渴求幸福,无可非议,但这种渴望不能只仅仅停留于整天的幻想之中。
关键2:要看对抗风险的能力。如果是佛来思节丢了的话,她就可以很轻松地解决这件事情。
归纳小结
莫泊桑开始创作《项链》的时候,已经看不清东西了,他说:“我具有一种第二视力,我具有精神的目光。”是的,他用精神的目光,看到了玛蒂尔德,不仅在外表,还看到了心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