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莫泊桑《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教案优秀7篇项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1.概括玛蒂尔徳的人物形象,力争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小说精巧的情节来透视人物的性格。
能力1.训练快速阅读、梳理小说情节的能力。
2.培养学生学习多角度审视、评价小说人物的能力。
情感引导学生公正客观评价玛蒂尔徳的同时,发扬人性中的善和美,摒弃虚伪和丑陋。
教学重点1、本文巧妙的构思和结局的空白艺术。
2、人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探讨本文多元化的主题。
教学方法质疑、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课时:两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人们常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是问题的另一方面,凡事过犹不及,过度的虚荣心,过度的爱美,不仅不会得到美的享受,反而还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今天将要学习的《项链》这篇课文里,它是一篇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一个身处社会底层的漂亮女子为了满足自己一时的虚荣心,由于在得意忘形之际,丢失了向朋友借的项链,她也为此付出了10年的代价。
下面我们就走进这篇小说,具体了解一下。
(板书课题与作者,小说以项链作为标题,是小说常用的“物线法”。
)二、作者介绍莫泊桑(1850—1893)的代表作《羊脂球》,重要作品另有短篇《项链》、《我的叔叔于勒》,长篇《一生》、《漂亮朋友》。
870年,莫泊桑中学毕业后刚到巴黎攻读法律,普法战争就爆发了,他被征入伍。
战后退伍,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
1880年,他以短篇小说库中罕见的珍品《羊脂球》,而登上法国文坛,从这开始到1889年的10年创作生涯中,有短篇小说约300篇,长篇小说6部、游记3部和其他一些作品。
短篇小说的成就最为突出。
人称他为“短篇小说大师”、“短篇之王”。
他的作品大致分为三类。
1、以普法战争时的若干侧面为背景,歌颂普通人民的优秀品质,塑造了各类爱国主义人物,主要作品有《羊脂球》(1883)、《蜚蜚小姐》(1882)、《两个朋友》(1883)、《米隆老爹》(1883)、《决斗》(1883)、《蛮子大妈》(1884)等,以《羊脂球》《蛮子大妈》和《米隆老爹》最佳。
项链教案(优秀5篇)
项链教案(优秀5篇)《项链》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课时目标:1、会认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欣赏大海图片、视频。
说说你的感受这节刘枫们就去海边看一看,领略一下大海的美丽。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自主识字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小组内解决字音。
2、师出示生字,检查学生自主识字的效果。
3、把生字还原到课文中,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品读课文1、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学生一边听,一边画下自己喜欢的句子。
2、根据学生的朗读出示句子,师生共同解读。
(1)大海,蓝蓝的,又宽又远。
沙滩,黄黄的,又长又软。
雪白雪白的浪花,哗哗地笑着,涌向沙滩,悄悄撒下小小的海螺和贝壳。
A、指导书写“白”,“又”两个字。
B、注意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蓝蓝的黄黄的雪白雪白的(2)小娃娃嘻嘻地笑着,迎上去,捡起小小的海螺和贝壳,穿成彩色的项链,挂在胸前。
A、指导书写:的、和。
B、找出表示小娃娃动作的词:笑、迎、捡、穿、挂C、模仿一下这些动作D、体会一下,小娃娃此时的心情怎么样?(3)快活的脚印落在沙滩上,穿成金色的项链,挂在大海胸前。
大海的项链是用什么做成的?美吗?好好读一读这一句话吧!3、小结:同学们读得真好,我仿佛也来到了海边。
感受到了小娃娃们的快乐!四、课下任务课下,请大家继续读课文,注意,要读出自己的感受。
板书设计:项链白的又和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4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吗?现在我们来回顾一下。
1、读词语。
2、读课文。
3、小娃娃的项链是用什么做和,大海的项链又是用什么做的?二、指导朗读1、听录音,一边听一边纠正自己的读音,同时注意模仿体会。
莫泊桑《项链》优秀(教案)
莫泊桑《项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者莫泊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掌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创作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小说的人物性格和命运;(2)学会欣赏小说中的优美语句,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热爱;(2)启发学生思考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小说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2)小说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
2. 教学难点:(1)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2)理解小说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揭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莫泊桑的生平和创作背景;(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激发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小说,了解故事情节;(2)引导学生关注小说的人物形象和创作特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欣赏与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小说中的优美语句;(2)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2)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阅读。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学习的小说内容,整理笔记;2. 选取一篇课后阅读文章,分析其人物形象和创作特点;3. 写一篇关于《项链》的读后感,不少于800字。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3. 读后感:阅读学生的读后感,评价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小说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2. 角色扮演: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小说中人物的情感波动,增强对人物的理解。
《项链》教案
《项链》教案《项链》教案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作者帮大家整理的《项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项链》教案1活动目标:1、学会穿珠子。
2、能够独立完成串珠子,穿成一个手链或项链。
3、感受串珠子的乐趣。
材料:各种珠子、细电线丝、粗细不同吸管块、瓶盖、盒子。
玩法:1、在细电线丝的一头打结,另一头从珠子孔穿过,整条电线丝穿完后,把头尾打个结而成一串珠子。
2、按珠子的颜色、大小或形状有规律地串珠子。
3、将这些材料用来装饰各种物体,例装饰手帕装饰纸碟等等。
4、将各种珠子、吸管块或瓶盖进行分类送入相应的盒子中进行分类。
活动反思:在本次《串珠子》的游戏活动课,他们一个个拿着色彩鲜艳、形状各异的珠子高兴极了。
串珠游戏,是在提高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的灵活性。
这样集体教学活动的内容很重要,首先“串珠”能引起幼儿的探究兴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引起幼儿想摸一摸、探索一下的愿望。
另外“串珠”还具有开放性,有多种组合的`可能性,能激发幼儿接近材料,能自由的用自己的方式操作、改变、组合它们。
“串珠”还能使幼儿用多种不同的路子进行研究探索,有不同的发现,给予幼儿空间自由发挥,能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选择材料是幼儿主动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本条件。
串珠子可以培养宝宝做事的专注能力,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宝宝心灵手巧,串珠子就是一项很好的练习。
父母可以准备一些大的珠子或钮扣,给宝宝一根细线或丝绳,教他把珠子或钮扣一个个串起来,做成项链,以训练宝宝手指的肌肉运动,增强宝宝手指的灵活性,同时教宝宝在练习时要集中注意力。
《项链》教案2教材分析:本活动选自儿童心理专家鲁杰的《魔法数学故事屋》。
《魔法数学故事屋》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巧妙地把幼儿阶段的数学知识融入到绘本故事中,它包括幼儿所需要学习的感知集合、数量比较、图形认识、数字认识、简单计算、空间方位、时间认识、序列、统计等,知识结构完整,内容丰富。
《项链》教案-4
《项链》教案《项链》教案7篇《项链》教案篇1教学目标: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3.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4.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玛蒂尔德的悲剧中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1.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对表现主题的作用。
2.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3.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难点:对主人公玛蒂尔德作出自己客观公正的评价,进而准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以法国宫廷舞会的影片片段引入。
二、粗读课文,整体领悟1.复述故事情节。
2.理清故事结构,以“项链”为中心词给小说各部分情节拟一个小标题。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3.在这几个情节中,哪些情节对人物命运影响最大?丢项链--人物命运的转折点。
识项链--人物再次受到命运的捉弄和打击。
4.请你用几个词分别形容一下十年前后的玛蒂尔德的形象。
相比之下你更喜欢哪一个?年轻漂亮、高雅迷人、爱幻想苍老、粗壮耐劳、不爱梳妆打扮、高声大气说话三、研读课文,仔细品味(一)品读人物形象作者说:“要是那时侯没有丢掉那挂项链,她现在是怎样一个境况呢?谁知道呢?谁知道呢!人生是多么奇怪,多么变幻无常啊,极细小的一件事可以败坏你,也可以成全你!”1.“极细小的一件事”指什么事?明确:丢项链2.丢项链前后,玛蒂尔德的人生有什么不同?仔细阅读小说,完成下表。
玛蒂尔德的人生丢项链前丢项链后外貌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美丽、丰韵、娇媚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她成了一个穷苦人家的粗壮耐劳的妇女了。
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的水刷洗地板。
生活状况住宅寒伧、墙壁黯淡、家具破旧、衣料粗陋。
《项链》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项链》教学设计(安徽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小说背景及作者简介一、小说背景1. 时代背景:19世纪末的法国社会,社会风气浮躁,人们追求虚荣。
2. 社会背景:等级制度严格,贫富悬殊,底层人民生活艰辛。
二、作者简介1. 简介:居伊·德·莫泊桑(1850-1893),法国著名短篇小说家。
2. 代表作品:《羊脂球》、《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
三、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背景及作者简介,为学生阅读小说奠定基础。
2. 培养学生对19世纪末法国社会的认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说背景及作者简介的掌握。
2. 难点:理解19世纪末法国社会风气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第二章:小说情节梳理一、故事梗概1. 主人公:玛蒂尔德,一个普通的家庭主妇。
2. 故事情节:玛蒂尔德为参加一次晚会,向朋友借了一条项链,不慎将项链弄丢,为了赔偿,她节衣缩食,艰难地度过十年,发现项链是假的。
二、情节细节分析1. 玛蒂尔德的心态变化:向往上流社会→失望→坚定→绝望。
2. 小说的高潮与结局:项链丢失→赔偿→发现项链是假的。
三、教学目标1. 了解小说情节,把握主人公的心态变化。
2. 分析小说高潮与结局,体会作者的创作手法。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小说情节的把握,主人公心态变化的分析。
2. 难点:理解小说高潮与结局的意义,体会作者的创作手法。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一、主要人物1. 玛蒂尔德:向往虚荣,勇敢面对生活困境。
2. 弗朗索瓦:玛蒂尔德的丈夫,善良、宽容。
3. 朋友:借给玛蒂尔德项链,间接导致悲剧发生。
二、次要人物1. 晚会上的其他人:体现了19世纪末法国社会的虚荣风气。
2. 店员:在小说结局中揭示项链是假的。
三、教学目标1.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
2. 关注次要人物,认识他们对于主要人物的影响。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主要人物形象的分析,次要人物的作用。
2. 难点:理解人物性格特点,认识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项链》教案设计及原文
《项链》教案设计及原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法国作家莫泊桑及其作品《项链》的相关背景。
(2)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等。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阅读,感知小说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小说中的矛盾冲突。
(3)小组讨论,探讨小说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关注人生百态的情感。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主题思想。
(2)理解小说所表现的社会现实和人物命运。
2. 教学难点:(1)小说中矛盾冲突的把握。
(2)对小说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莫泊桑及其作品《项链》的背景,激发学生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小说,了解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3. 分析讨论:(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她有哪些特点?(2)小说中的矛盾冲突有哪些?如何理解这些冲突?(3)小说主题思想是什么?如何体现?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小说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分享各自的看法。
四、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小说情节。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小说主题思想的理解。
3. 推荐一本莫泊桑的其他作品,并简要介绍其内容。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对小说内容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课堂氛围。
2. 案例分析:以小说中的具体情节为例,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3. 小组合作: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共同探讨小说的社会意义和现实价值。
4. 对比分析:将《项链》与其他相关作品进行对比,拓展学生视野。
项链的教案 《项链》教案(优秀7篇)
项链的教案《项链》教案(优秀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作者分享了7篇《项链》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项链的教案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项链》教案篇一内容预览:一单元生活况味1、《项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情节结构的巧妙及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2、认识虚荣心是导致其悲剧的原因,而社会制度才是根本原因。
就项链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美、享受的追求。
教学重点难点:人物的理解和认识事物的本质。
教学时数:2课时。
一课时要点:构思和结构过程:一、自读课文;二、把握线索:全文围绕项链,依次展开借、丢、赔的环节;三、结构: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假项链四、构思精巧(结合练习完成)项链是赝品到文末才道破,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文中作了铺垫和暗示,共三处:(1)借时,女友很大方,毫不迟疑说当然可以;(2)还时,女友竟未打开,说明并非贵重首饰;(3)买时,老板说只卖出这个盒子,说明并非原配卖出,这更增加了情节的波澜,引人入胜,回味无穷。
作业:找出文中作者议论的话,看看其含义如何。
第二课时要点:人物分析,写法特点,主题讨论过程:一、人物形象探讨1、关于本文,有人认为是悲剧,有人认为是喜剧,你认为呢?2、关于玛蒂尔德的梦想你如何看待?3、玛蒂尔德是小职员之妻,小资产阶级妇女形象,爱慕虚荣,向往荣华富贵,又因不能实现而倍感痛苦;但也有其诚实、善良的一面,坚强而有毅力,却仍念念不忘一夜虚荣,(假项链的结局是对她的虚荣心的沉重打击。
)4、写法特点:心理描写细腻、深刻、生动地展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文章的开头部分二、主题:关于这篇小说的主题,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你同意哪一种,理由是什么?①小说尖锐地讽刺了爱慕虚荣和追求享乐的思想。
②小说表现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常。
③小说对女主人公的追求奢华生活遭到失败的不幸表示同情,对其以诚实劳动偿还债务的行为予以肯定,对主人公的虚荣心作了批评。
项链优秀教案(精选9篇)
项链优秀教案(精选9篇)项链优秀教案(精选9篇) 作为⼀位杰出的教职⼯,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是⼩编为⼤家收集的项链优秀教案(精选9篇),欢迎⼤家分享。
项链优秀教案1 [教学⽬标] 1、通过对⼩说情节、⼈物性格的剖析,让学⽣深切体会虚荣⼼给⼩说主⼈公带来的巨⼤打击,记取⼩说提供的超时空的现实警戒意义。
2、引导学⽣学习借鉴⼩说主⼈公遭打击⽽不沉沦,遇逆境⽽敢于奋起的坚强、负责、勇敢的精神。
3、通过对⼩说的鉴赏,让学⽣领会本⽂别出⼼裁的结构艺术。
4、培养学⽣联想和想象能⼒、发散思维能⼒。
[教学重点] 1、本⽂巧妙的构思和结局的空⽩艺术。
2、⼈物形象的分析与概括。
[教学难点] 引导学⽣探讨本⽂多元化的主题。
[教学⽅法]质疑、启发、讨论相结合。
[教学时数]2课时 第⼀课时 [教学⽬标] 1、熟悉⼩说的情节。
2、领会本⽂精妙的构思和布局。
[教学重点] 体会本⽂结局“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含义,重点探讨本⽂结局的“空⽩艺术”,让学⽣知道什么是“空⽩”,并在写作中尝试这种技法。
[教学步骤及内容] ⼀、导⼊新课: 有这样⼀个故事:长征路上,冰天雪地之中,⼀个⼈⼜冻⼜饿,⾏将死亡。
这时,司令⽣⽓地找军需部长,因为是他的失职,才让战⼠这样冻饿致死,出⼈意料的是,原来这个快死的⼈就是军需部长。
⽂章到此戛然⽽⽌,意味悠长。
这种结局往往是出乎意料,⼜合乎情理,今天我们要学的《项链》⼀⽂结局也是如此。
(板书题⽬) ⼆、概括⽂章结构 (课前让学⽣听朗读,解决⽣僻字词,熟悉情节,了解作者情况。
) 提问:1.⽂章的最后结局如何?从结局往前看,连续发⽣了哪些事情? 明确:得请柬借项链丢项链还项链发现真相 附图: 提问:2.从⽂章的内容看,玛蒂尔德为之付出⼗年艰⾟的项链竟然是假的,我们不难理解结局的“意料之外”,可我们还说它是“情理之中”,这在⽂中有哪些根据?请同学们找出来并加以分析。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范例(精选10篇)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项链》课文教案设计范例(精选10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项链》课文教案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项链》课文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 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
② 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
③ 体会小说精心的构思和巧妙的布局。
2、能力目标① 组织学生课堂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② 引导学生从人性论的角度重新审视罗瓦赛尔太太,培养学生对人物形象的评价能力。
3、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同情心、责任感,学会关心他人,尊重他人,不断提升自己的心灵,完善自己的人格。
教学重点1、学习作者精巧的构思。
2、把握人物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过程。
教学难点1、探究罗瓦赛尔太太的心理变化、性格发展过程,对其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2、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探求作者的写作意图。
教学方法1、组织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生动和心理描写的细腻。
2、探究式阅读讨论,如:怎样评价罗瓦赛尔太太;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即作品的主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2、品味重点段落,赏析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
3、分析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
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你开一个可怕的玩笑。
让我们读一读莫泊桑的《项链》,定会悟出这个道理。
二、解题背景介绍(出示投影):19世纪80年代的法国,资本主义恶性发展,大资产阶级当权,对人民巧取豪夺,政府中贪污风行,社会上道德沦丧,资产阶级骄奢淫逸的靡烂生活和惟利是图的道德观念影响到整个社会,追求享乐追求虚荣,成为恶劣的社会风气。
这种风气在小资阶级当中同样盛行。
莫泊桑《项链》教学设计
莫泊桑《项链》教学设计莫泊桑《项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莫泊桑《项链》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莫泊桑《项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A、理解曲折的情节、巧妙的布局及其表现主题的作用。
B、体会生动细腻的心理描写及其对于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
C、学习根据小说的情节、人物形象、创作背景等要素理解小说的主题,训练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重点]目标A、B[教学难点]目标C[教学设想]1、第一课时,完成目标1、2,第二课时完成目标3。
2、通过品析文章的“出人意料”而“情理之中”的结尾,“失项链”的“偶然”与“必然”,开头六段“背景”的描写来理解“情节的作用”;通过“背景”与“借项链”“失项链”来理解“心理描写”,通过分析讨论“赔项链”“还债务”“明真相”来领会把握主题的方法。
3、抓住各部分的要点、关键词句和片断,从具体的语言出发去理解内容与体会技法。
4、组织学生讨论,训练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整体阅读训练与检测2、品析、讨论情节3、体会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初步把握人物形象一、导入、出示目标从“预习提示”中对玛蒂尔德这一形象的概括和所引起的争论导入,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和热情,同时消除“预习提示”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给学生先入为主的心理定势)。
二、整体快速阅读训练要求:理清小说的情节,明确线索、顺序;批注人物描写,将揭示人物性格特征的词句批注出来。
三、整体阅读练习与检测一.字词1.选择正确的注音寒伧(A、chanB、chen)誊(A、tengB、juang)租赁(A、linB、len)褶(A、zheB、zhe)面面相__(qu)气__(gai)____(wei)幕__(an)淡2.根据解释写出词语A.因为自己的样子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B.因失望.失意而引起不愉快的情绪()二、简要回答下列问题1、按什么顺序组织的?2、小说以什么这线索来将情节串连起来?3、说说你最欣赏的地方,并简述理由。
《项链》教案(优秀10篇)
《项链》教案(优秀10篇)《项链》的教案篇一设计意图:数的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
有的幼儿已会按一定规律排序,但大部分幼儿还不知道按一定规律排序,为此,我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以游戏的形式,设计了此活动。
通过这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穿珠的操作中掌握排序的规律。
活动目标:1、通过幼儿动手操作,引导幼儿发现并运用按颜色或形状等其中一特征进行排序的规律。
2、引导幼儿幼儿主动、专心地进行操作活动,并讲述操作过程和结果。
3、有兴趣地参加活动。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珠子(颜色和形状各异)、绳子、展示架2块、教师自制的项链一条(按颜色排序)、贴绒彩色卡片(与事先穿好的项链相对应)、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1、教师戴一条自制的珠子项链(按颜色排序),引起幼儿动手制作项链的兴趣。
教师交待制作项链的要求:每个小朋友穿一根项链,先把绳子的一头打个结,保证穿好的珠子不会掉,然后一个一个珠子往绳子上穿,这时要动脑想怎么穿才能使项链更漂亮,珠子不要穿得太多,最后把两头打结在一起。
幼儿分组制作项链,老师巡回观察指导,同时也穿一条按形状排序的项链。
2、幼儿各自将自己制作的项链挂到展示架上,教师将脖子上戴的项链和刚制作的项链都挂在展示架上。
请幼儿比一比谁制作的项链最漂亮。
3、教师将幼儿认为漂亮的项链挂在另一展示架上,请幼儿说一说:“为什么你觉得它漂亮?它的排列有什么小秘密?”教师要注意启发和引导幼儿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发现规律(按颜色、形状排序)每当幼儿说出一种排序的方法,教师就出示一种排序贴绒卡片标志,与幼儿一起分析排序规律,并进行接龙。
教师小结:哦,现在我明白了!这些项链漂亮,原来是因为它们是按照一定的规律穿起来的,有颜色的变化、有形状的变化。
现在请小朋友按颜色的变体规律或者按形状的变化规律再来穿一条项链,看看是不是比原来的更漂亮些了,好吗?4、幼儿动手自制项链(幼儿可根据自己能力选用一种或两种方法)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并适当提问:“你是按什么规律来穿的。
莫泊桑《项链》(教案)
莫泊桑《项链》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莫泊桑及其作品《项链》的背景和特点。
1.2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平凡人物,培养学生对人性的关注和思考。
1.3 分析《项链》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故事情节梳理2.1 教师带领学生梳理《项链》的故事情节,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
2.2 学生通过阅读原著,了解主人公玛蒂尔德的生活背景和性格特点。
2.3 分析故事中的冲突和矛盾,引导学生关注人物内心的挣扎和抉择。
第三章:人物形象分析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玛蒂尔德这一典型人物形象,分析其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3.2 学生通过讨论、写作等方式,探讨玛蒂尔德在故事中的行为动机和道德选择。
3.3 分析其他人物形象,如玛蒂尔德的丈夫、朋友等,探讨他们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四章:主题思想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从社会、道德、人性等多个角度,探讨《项链》的主题思想。
4.2 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作品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3 分析作品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批判,以及对平凡人物的关怀和尊重。
第五章:教学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项链》中的重要人物、情节和主题思想。
5.2 学生通过课后作业、研究报告等方式,深入研究《项链》的相关话题。
5.3 推荐学生阅读莫泊桑的其他作品,拓展阅读视野,培养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项链》中的重要情节,分享彼此的想法和观点。
6.2 角色扮演:学生选取《项链》中的关键场景,进行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性格和情感。
6.3 写作练习:学生根据《项链》的情节,创作自己的短篇小说,锻炼写作能力。
第七章:作品分析与批评7.1 教师引导学生从文学角度分析《项链》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色。
7.2 学生通过阅读相关评论和研究文章,了解《项链》的不同解读和评价。
7.3 课堂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探讨对作品的不同看法和评价。
2023关于《项链》教案三篇
2023关于《项链》教案三篇《项链》教案篇1教案设计设计说明我们教师只要把语文的课堂教学深入到生活中,把学习语文的快乐释放到生活实际中去欣赏品味,由此再由生活的快乐返回到对语文学习的钟爱和快乐中,不断循环往复!真正让孩子享受学习语文的快乐、生活的丰富多彩,把语文和生活紧紧地联系起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特别注重和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心与心的碰撞。
通过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整合,不断使主题得以升华,让学生充分感受文中所蕴含的真情。
同时,非常尊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自我展示的平台:可以自由选择识字方法,可以自由选择读书方式,可以发表自己读文后的独特感受??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体现其个性,体现快乐学习。
课前准备1.词语卡片,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投影,歌曲《童年》。
(教师) 2.赞美大海的好词佳句,预习生字,朗读课文;童年玩耍的照片、纪念品、画。
(学生)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感受美1.学生用课前搜集的好词佳句赞美大海。
师:孩子们,你们眼中的大海是什么样子的?能不能用你搜集到的好词好句来描绘一下。
2.引入课文题目。
(教师播放海浪及笑声的录音)师:听,这是什么声音?(海浪声)听,这是什么声音?(笑声)今天让我们下海好吗?脱下鞋子,光着脚丫,一同体验一下踩在松松软软的海滩上是怎样的`一种感觉,去感受那里带给我们的快乐。
板书课文题目,美读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本课起始体现了读和说的相互联系,丰富了学生的语言。
然后抓住孩子年龄小、爱玩的特点,让他们觉得这节课又要去游玩了,精神先愉悦、轻松起来,让学生对本课学习充满兴趣。
二、领略美1.课件播放课文内容和朗读动漫。
2.问:大海好玩吗?小娃娃快乐吗?同学们,此时你们想读一读这篇课文吗?自己读一读吧,注意读准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读一读。
3.标出自然段。
4.同桌分段读一读,纠正读错的字音,再把圈画的字词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描画面,想意境,让学生初步感受美,感受快乐,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愿望和学习兴趣。
《项链》教案四篇
《项链》教案四篇《项链》教案篇1活动目标:1.利用彩色纸学习编折项链,巩固上下编折技能,发展幼儿动手能力。
2.尝试与同伴合作完成项链,体验编折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能安静操作。
4.培养幼儿良好的作画习惯。
5.进一步学习在指定的范围内均匀地进行美术活动。
活动过程:一、活动导入出示范例:这是什么呀?你知道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吗?幼儿一起说一说。
二、教师和幼儿一起复习编折技能。
教师编折项链。
幼儿回忆说说编折注意的地方。
教师小结:编折的时候始终以下面的纸条压住上面的纸条。
三、幼儿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幼儿自由操作。
教师提醒幼儿安静操作。
鼓励幼儿和同伴合作黏贴项链。
师:老师要一条长长的项链,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在最快的时间里完成。
(和朋友合作)四、展示评价教师展示幼儿的作品。
幼儿相互评价。
活动反思:通过活动,幼儿进一步巩固了上下编折技能,发展了动手能力,在尝试和同伴合作完成项链时,孩子们能相互合作,最后把项链合作组合了长长的项链,体验了活动的快乐。
在活动中,个别幼儿动手能力还比较弱,如曹伟晨、徐唯淩等,他们的小手肌肉发展较慢,再加上幼儿缺乏一定的坚持性,故完成作品显得比较困难,虽然老师请同伴帮助他们,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性老师要和家长沟通,加强培养。
《项链》教案篇2教学目的:1、掌握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方法;2、认识资产阶级虚荣心和追求享乐思想对人们的影响。
3、学习小说巧妙的构思。
教学重点:1、分析小说主人公玛蒂尔德的形象,领悟作品思想意义。
2、欣赏心理描写艺术。
教学难点:欣赏心理描写艺术教学方法:导读法、讨论相结合法教学用具:录音机、多媒体。
教学程序一、组织教学二、检查预习,导入新课。
1、检查预习:下面加点字中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誊写(téng)租赁(lìn )契约(qìe )B、债券(quàn )面面相觑(qù)寒碜( chen)C、相称(chèn )模样(mó)黯然(àn )D、赝品(yàn )惆怅(chu )账簿(b)2、导语三、讲授新课1、作家作品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期批判详实主义小说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项链》(教案)
莫泊桑《项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莫泊桑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分析《项链》的艺术特色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分析《项链》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等;2. 理解《项链》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难点:1. 深入解读文本,把握作品的精髓;2. 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莫泊桑的生平和文学地位;(2)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故事情节;(2)学生通过课后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生词和短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环境描写等;(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深入解读(1)引导学生关注主人公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2)剖析作品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项链》的艺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知识点;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水平。
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教学拓展1. 比较阅读:让学生阅读其他作家创作的类似题材的作品,如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等,从而提高学生对不同作家风格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2. 影视作品欣赏:组织学生观看根据《项链》改编的影视作品,让学生比较文本与影视作品的差异,分析各自的艺术特点。
七、课程巩固1. 开展课堂讨论:让学生针对《项链》中的某个问题展开讨论,如主人公的责任心、命运的无常等,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项链》优秀教案
《项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了解其性格特点。
3.领悟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领悟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简要介绍作者莫泊桑及其作品《项链》。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思考“项链”在故事中的重要作用。
二、初步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感知故事情节。
2.教师简要梳理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关注主要人物。
三、分析人物形象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主人公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入手,分析玛蒂尔德的性格特点。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二、深入分析课文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主题。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入手,探讨课文主题。
三、领悟课文主题1.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二、分析课文写作技巧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入手,探讨写作技巧。
三、实际运用1.学生尝试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创作。
2.教师点评学生作品,给予指导和建议。
四、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第四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前三节课的学习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道德教育。
二、道德教育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道德教育。
2.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入手,探讨道德教育。
1.学生分享讨论成果。
四、课后作业1.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道德教育的短文。
2.深入分析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并尝试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五、教学反思2.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建议和意见。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领悟课文主题,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项链》教案(精选14篇)
《项链》教案(精选14篇)《项链》教案篇1【教学目标】1.分析课文人物形象;2.理解小说的深刻内涵;3.理解细腻、深刻的心理描写对刻画人物的作用;4.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方法】阅读法、讨论法【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套中人》相关常识导入课文。
二、整体感知1.介绍莫泊桑。
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于一个没落贵族之家,母亲醉心文艺。
他受老师、诗人路易·布那影响,开始多种体裁的文学习作,后在福楼拜亲自指导下练习写作,参加了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作家集团的活动。
他以《羊脂球》入选《梅塘晚会》短篇小说集,一跃登上法国文坛,其创作盛期是80年代。
XX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我们的心》。
这些作品揭露了第三共和国的黑暗内幕:内阁要员从金融巨头的利益出发,欺骗议会和民众,发动掠夺非洲殖民地摩洛哥的帝国主义战争;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
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莫泊桑短篇小说的主题大致可归纳为三个方面:第一是讽刺虚荣心和拜金主义,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第二是描写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赞颂其正直、淳朴、宽厚的品格,如《归来》;第三是描写普法战争,反映法国人民爱国情绪,如《羊脂球》。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
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2.播放课文相关视频片断,引起学生兴趣。
3.学生默读课文,借助注释,初知文意。
4.教师点拨,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项链》教案8篇
《项链》教案8篇《项链》教案篇1【教学目的】品味欧享利式的结尾;认识虚荣的危害;学习__留空的艺术手法【教学重点】注意辩析虚荣和过度的虚荣,探求隐藏于悲剧后面的根源;鉴赏文学作品中“空白”的艺术魅力【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步骤】一、阅读课文,熟悉小说情节,项链教案。
(课前完成)二、完成对__结构的梳理。
1、以诗导入新课。
“天生一只又一只,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石。
”(明·伦文叙题苏东坡百鸟归巢图)“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九十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清·无名氏《冰雪诗》)说明:这两首诗前三句都平淡无奇,最后一句却是奇峰突起,化平淡为神奇,诗意的大逆转给人以特别深的印象。
这种大逆转类似于欧·享利式的结局,它们的共同点是出人意料,合乎情理,《项链》的结局也是如此。
2、(学生速读三分钟)运用演绎法,从__的结局往前推,导出__的结构。
提问:__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从结局往前看,连续发生了哪些事情?请柬借项链丢项链子还项链发现真相【从结局往前推,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较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3、提问:从__的内容看,大家不难理解出人意料,可说它是合乎情理的,有什么根据吗?有。
三处:a 佛来思节夫人答应得非常爽,甚至没有一句叮嘱的话。
b 送还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有打开盒子。
c 珠宝店里只卖出盒子,高中三年级语文教案《项链教案》。
【__贵曲忌直,波澜起伏的情节肯定比平铺直叙更能吸引人,但情节的设置也应合乎事理,不能脱离实际,这样才是真正的好作品。
不然,生编硬造,出人意料,却不合乎情理,就成了荒唐,不会有什么审美价值,也必将遭到人们的唾弃。
对于文学作品,无论是长是短,都须遵循四字真言:合情合理。
】三、分析情节发展的根本原因。
提问:1、任何事情的发展,都有它内在的原因。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马蒂尔德的悲?虚荣。
2、在文中有哪些表现?环境:寒伧、黯淡、破旧、粗陋梦想:古式、精巧、珍奇、华美、奇异、名贵心境:伤心、悔恨、失望、困苦3、一个如果所处的环境不好,有自己的梦想,有不好的心情,这不允许吗?这有错吗?没错。
《项链》公开课教案
《项链》公开课教案第一篇:《项链》公开课教案《项链》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把握小说情节结构,感受小说情节构设的艺术特色。
2.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能力目标: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情感目标: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从玛蒂尔德的悲剧中得到启迪,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1.把握小说情节结构,感受小说情节构设的艺术特色。
2.分析玛蒂尔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三.教学难点:理解生动细腻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对表现人物性格所起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方法:问导法、讨论法、探究学习法五.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同学们,虚荣心人皆有之,只是大小、强弱罢了。
站在人性论的角度看这本无厚非,但是当你付诸行动让虚荣心获得满足的过程中,生活往往会给你开一个可怕的玩笑。
在我们读完莫泊桑的《项链》后,就会有这样的感受。
二.复习课文内容,同学口述故事梗概。
三.理清课文情节结构。
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识项链文章以项链为线索,情节波澜起伏。
四.关于情节的思考。
(1)“借项链”是故事的开端,在玛蒂尔德身上,为什么又是必然?(2)“丢项链”是玛蒂尔德命运的转折点,它看似偶然,为什么又真实可信?(3)假的,是否符合情理?为什么?《项链》情节的特点: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结局戛然而止,回味无穷。
五.对玛蒂尔德形象的讨论。
明确:爱慕虚荣,善良纯朴,诚实守信,吃苦耐劳,坚强勇敢。
六.课外拓展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像玛蒂尔德这样在梦想着追求着的小人物。
对于玛蒂尔德这样的小人物以及他们的梦想和追求,要如何看待?明确: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和追求,渴求幸福生活无可非议,但不能停留于整天的幻想中,而要脚踏实地的生活和追求。
七.总结课文,布置作业。
第二篇:项链(公开课教案)《项链》莫泊桑主讲人:肖潇教学构想:高中二年级的学生对小说体裁并不陌生,也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
本篇小说人物关系简单,情节也不复杂,学生可以通过预习基本把握人物形象,因此采用“长文短教”的指导思想,帮助学生从布局结构和主题升华方面进一步品鉴和把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项链教学目的:1、体会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
2、体会文中细腻的心理描写。
3、分析玛蒂尔德形象的典型意义。
教学重点:结构和心理描写。
教学难点:巧设契机;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
教学课时:两课时。
一、导入她如昙花一现,她如流星一闪,她有过夜会狂欢,她曾受尽十年辛酸,,她是谁呢?今天,让我们走进《项链》那浮华的社会看看主人公是怎样生活的?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提出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物质消费/欲望。
从经济学观点看,物质消费越大欲望越小,快乐就越多,所谓知足常乐。
反之,一个物质消费有限,欲望无穷大,那将怎样呢?我们来看小说《项链》,从中寻找答案。
二、作者简介莫泊桑:(1850——1893)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6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另两位是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欧·亨利),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莫泊桑出身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受到他母亲文学素养的熏陶,中学时便养成了对诗歌的特殊爱好,一心向往着做一个诗人。
1880年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羊脂球》,一跃而奠定了他在文坛的地位。
在短短的十年创作生涯中,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一生》、《俊友》(又名《漂亮朋友》)、《温泉》、《皮埃尔和若望》、《像死一般坚强》、《我们的心》。
这些作品抨击了统治集团的腐朽、贪婪、尔虞我诈的荒淫无耻。
莫泊桑还创作了350多部中短篇小说,在揭露上层统治者及其毒化下的社会风气盼同时,对被侮辱被损害的小人物寄予深切同情。
莫泊桑短篇小说布局结构的精巧。
典型细节的选用、叙事抒情的手法以及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都给后世作家提供了楷模。
三、课文的结构(一)故事情节序幕部分——借项链——失项链——赔项链——得知项链是假的(二)几个问题1、两处关键情节酸,今天,她来到我们身边,与我们一起追忆那段似水华年......提示:作者在构思结构时,有两处十分重要,是故事发展的关键情节。
由于这两个情节的出现,才使整个故事发生了一系列的巨变。
若没有这两个情节,就不可能出现后文的情节。
请找出来,是哪两个情节?第一处:请柬。
请柬的出现,使主人的欲望膨胀,命运发生突变,平静的生活起了波澜。
第二处:披衣逃走。
披衣——寒伧——丢脸——逃走——丢项链。
情节突变,急转直下。
导致人物命运有一次突变。
2、出人意料结尾提问:小说结尾出人意料的一笔,让人大吃一惊。
是否在情节上有些突兀呢?前面有没有暗示,请找一找?①借项链时:“挑吧,亲爱的”、“还有呢。
你自己找吧”、“当然可以”————可见不珍贵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得相当大方,没有任何犹豫,也没有任何叮嘱——贵重的东西借给人家,总要叮嘱一番,这是人之常情。
②还项链时:“佛来思节夫人没打开盒子看”———毫不在意佛来思节夫人竟 “没有打开盒子”,验明一下“正身”,这说明借出的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首饰。
③买项链时:“我只卖这个盒子”—不是原装货当玛蒂尔德拿着空盒去买项链时,珠宝店老板“查看了许多帐簿”以后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
” 这说明项链与盒子不是原配的。
作者在结尾才说出项链是假的似乎很意外,但掩卷回思,却又在情理之中,并没有耍花招欺骗读者。
相反,倒显出了作者构思的巧妙。
四、玛蒂尔德的形象分析(一)学生阐述(阐述的观点可多种多样,有正面的,有反面的,正反面兼有的)1、“诚实守信”观有借必有还,当寻觅无果时,她和丈夫决定赔偿。
即使自己只有一万八千法郎,买项链就需要三万六千法郎,她也没动过用假项链偷梁换柱、蒙混过关的邪念,更没耍起“项链已丢,无力赔偿”、“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的无赖。
她和丈夫的道德观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用十年的心血偿清债务,使朋友佛来思节夫人因祸得福,无意中成了受惠者。
2、“勤劳坚强”观玛蒂尔德勇敢面对生活的不幸,“显出了英雄气概,毅然决然打定主意,偿还这笔可怕的债务。
”她辞退了女仆,租了小阁楼住下,干起一切粗笨的活儿:洗碗、洗衣服、倒垃圾、提水。
在那油腻的盆沿上和锅底上磨粗了她那粉嫩的手指,到水果店、杂货店,争价钱,受嘲骂,一个铜子一个铜子地节省艰难的钱。
尽管十年艰辛使她变成了一个美丽不再、粗壮耐劳的妇女,但她用行动证明了她的勤劳坚强。
3、“纯洁高尚”观晚会上,玛蒂尔德高雅迷人,压倒所有的女宾。
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连部长也注意她了——这应该是她利用美貌改变命运的最好时机。
然而,她只是“沉迷在欢乐里”,“陶醉于自己的美貌胜过一切女宾,陶醉于成功的光荣……”这表明,玛蒂尔德来参加晚会只是为了展示美貌,让自己唯一的“价值”得到承认。
在那个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的社会里,玛蒂尔德完全可以靠她的美貌和姿色出卖灵魂和肉体,可她没有这样做,她不愧是一朵高洁的荷花。
4、“热爱生活”观玛蒂尔德社会地位不高,生活也很一般,但她不甘现状,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向往,希望生活得更好些,这反映了她积极向上的生活观。
即使遇到了天大的挫折,她也没有悲观厌世,更没有自寻短见,而是用行动一步步努力地改善着自己的生活。
她心里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
(二)心理描写重点赏析玛蒂尔德的七个“梦想”。
概括:她的梦想与现实之间有着尖锐矛盾,可谓“心比天高,命比纸薄”。
正如文中所说“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
”这种对超越现实的物质与精神追求的执迷,正可看出她的虚荣。
2、提问:作者为什么用‘梦想’,而不用‘想象’或‘联想’?(为准确把握“梦想”一词的含义,可给出《现代汉语词典》对“梦想”解释的两个义项:①妄想,空想;②渴望。
问:玛蒂尔德的“梦想”,是词典义的第一个还是第二个?还是兼而有之?用上这个词,表达效果好在哪里?)玛蒂尔德的“梦想”,两个词典义兼而有之。
首先,她是在“妄想”、“空想”,想象的事情不太可能实现;其次,她虽然是“空想”,可却又“渴望”实现。
这就表明了她的自不量力,预示了悲剧的必然发生。
(三)动作、语言描写重点赏析玛蒂尔德“借项链”一节(从“第二天,她到她的朋友家里,说起自己的烦恼”到“她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教师提示:“莫泊桑的老师福楼拜在指导莫泊桑写作时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达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借项链’一节是作者描写得非常精彩的片断,其中有很多‘最准确’的句子,‘最准确’的动词和形容词。
请学生找出来,好好欣赏,细细品味。
)1、玛蒂尔德在试这些首饰的时候,“不知道该拿起哪件,放下哪件”,而且还不断地问着:“再没有别的了吗?”让读者充分感受到一个贫穷却又对珠宝情有独钟的妇女见到日思夜想的珠宝首饰时特有的激动、惊喜。
这种激动与惊喜绝不亚于一个在沙漠中行走多日快要渴死的人突然见到一泓清泉时的心情。
2、当她忽然发现青缎盒子里的一挂精美钻石项链时,高兴得“心也跳起来了”,双手拿着那挂项链“发抖”。
她真是又激动又紧张。
激动,是因为她发现这里竟有如此精美的项链;紧张,是她很想借到却又担心对方不借给她。
3、她把这串项链挂在脖子上,对着镜子“出神好半天”她发现自己配上这副项链太美了,美得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镜中这位高雅迷人的贵妇人竟然就是自己,这不正是自己日夜梦想中的富贵形象吗?现在竟然变成现实了!4、可是要开口借了,却又显得“迟疑而焦急”担心借不到,所以“迟疑”;可又很想借到,所以又“焦急”。
这种心情只有玛蒂尔德自己才能真切地体会到。
5、她的问话也特别讲究:“你能借我这件吗?我只借这一件。
”这里“这件”、“只”、“这”,三个词必须重读,才能体现她此时的心情。
“这件”、“这”,强调自己对这串项链情有独钟;“只”,表明自己要求不高,别无他求。
她问得如此迟疑而焦急,如此讲究问话“艺术”,是担心对方不借给她。
6、可没想到对方却爽爽快快四个字:“当然可以!”这可太意外了,她兴奋得简直要发疯了,“跳起来”,“搂住”朋友的脖子,“狂热”地亲她,接着就带着这件宝物“跑”了。
莫泊桑真不愧是得到老师真传的语言高手,场景不大,着墨不多,却把一个爱慕虚荣的小资产阶级妇女描绘得栩栩如生,把她的性格刻画得入木三分。
我们在欣赏文学作品时,既要深入领会作者的用意,同时又要敢于超越作者,冲破框框,学会用自己的脑子去思考。
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文学欣赏课,应该是浪漫而富有创造性的,让我们共同朝这个方向努力。
(四)对玛蒂尔德悲剧根源的分析玛蒂尔德为了一夜的狂欢,换来的却是十年的辛辣,最后又得知项链是假的。
那么,造成主人公悲剧的根源是什么呢?注意用文中的语句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极细小的一件事”——强烈的虚荣心——错误的人生观——崇尚金钱、贪慕富贵的社会环境造成玛蒂尔德悲剧的根源是“极细小的一件事”;这“极细小的一件事”又源于她强烈的虚荣心;强烈的虚荣心又源于她错误的人生观——“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她觉得自己生在世上就是为了这些”;而错误的人生观又源于她生活的社会环境。
在那个社会里,人们崇尚金钱,贪慕富贵(“我费了多大的力气才弄到手……你在那儿可以看到所有的官员”);而且女子是男子的附属品——“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
”言外之意,美丽动人就应该有好命运,就应该嫁个好丈夫。
在晚会上,“所有的男宾都注视她,打听她的姓名,求人给介绍;部里机要处的人员都想跟她跳舞,部长也注意她了”。
受到男人赏识,她就觉得是最大的幸福。
所以鲁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说:“在女子充当男子附属品的社会里,娘儿们的颈项上、耳朵上的链儿、环儿都是古代奴隶身上的链铐演化来的。
它们好像是富贵的象征,其实是苦难的标记。
”可以说,主人公玛蒂尔德个人的悲剧就是法国当时社会的悲剧。
四、概括艺术特征:1、故事波澜起伏、跌宕多姿,引人入胜。
2、尖锐的讽刺性和强烈的戏剧性。
3、善于心理描写4、细节描写典型五、联想训练:学生领悟到了作者构思的巧妙和项链之假的必然性后,再让他们展开自由想象:“佛来思节夫人道出项链是假的之后,会发生什么?请你大胆地往下推想(要有情节)。
”学生讨论:“刚才我们想象丰富,新意迭出,可作者却戛然而止,不再往下写,这是为什么?”概括刚才我们能接得这么好,就是因为作者给我们留下了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
文学欣赏上有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假如作者再往下写,就剥夺我们的思考了,让我们每个读者都接受他唯一的答案,一千个读者只有一个哈姆雷特了。
法国文学评论家圣·勃夫说:“最伟大的诗人并不是创作得最好的诗人,而是启发得最多的诗人……他留下许多东西让你自己去追索,去解释,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