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学《天气-风的观测》教案
风的观测说课稿
风的观测说课稿
《风的观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风的观测”是四年级上册《天气》单元的第二课时,是继“云和雨”观测学习之后所进行的又一项天气现象的观测活动,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天气现象。
教材共3页,教学内容由3个紧密相联的活动组成,即“风的方向、风的力量和风力的大小”。
“风的方向”和“风的力量”是两个并列,又相关联的活动,因此学生在进行观测“风的方向”活动时,教师就要有意识地让学生感知到“风的力量”,为接下去的“风的力量”的学习打好铺垫。
而“风的力量”和“风力的大小”是具有递进关系的两个活动,也就是说“风力的大小”的活动是在“风的力量”活动之上展开的。
第一部分:风的方向
“风的方向”是从寻找风的踪迹开始的。
相对来说,风的观测要比云和雨的观测难度大一些,因为风是无影无踪的,而云和雨是有迹可循的。
让学生寻找风的踪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感受风、感知风是变化的。
而怎样去寻找风的踪迹?教材以图例的方式给了很多的提示,比如:可以从摇动的树枝找到风的踪迹;可以从飘扬的旗子发现风的踪迹;可以从波光粼粼的水面看到风的踪迹。
小学科学14《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14《观测风》教学设计观测风教学设计【引言】风是大自然中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对于小学科学学习以及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观测风的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风的形成原理,提高他们对环境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本教学设计针对小学科学14《观测风》任务名称,旨在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观测风,并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风的认识。
【背景知识】在开始观测风之前,学生需要了解一些背景知识,包括风的形成原理、风的分类以及风的测量工具。
这些知识可以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和学生自主学习等方式获得。
【活动一:观察风的行为】第一步,教师带领学生到户外进行风的观察。
学生可以选择在不同的场地观察风的行为,例如校园的开阔地、操场或者草坪。
学生需要仔细观察风的表现,如风的方向、风的强弱、风的持续时间等。
第二步,学生回到教室进行小组讨论。
各小组分享他们观察到的风的行为,并搭建一个风的行为图表。
图表可以包括风的方向、风的强度、风的频率等。
第三步,学生整理观察结果,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通过展示,学生可以相互学习,并对比不同地点的观察结果,进一步加深对风的认识。
【活动二:测量风的速度】第一步,学生选择一个适当的地点进行风速测量。
可以选择无遮挡的地方,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学生可以使用测风仪或简易风速计进行测量。
第二步,学生按照测量风速的要求进行操作。
教师可以在实验过程中给予一定的指导,并引导学生记录测量结果。
第三步,学生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学生可以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风速与地理环境或季节变化的关系,并得出一些初步结论。
【活动三:风的应用】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探究风的应用。
学生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或自主研究的方式了解风的应用形式,如风力发电、帆船比赛等。
第二步,学生选择一个风的应用场景进行研究。
可以是风力发电场的参观,或者通过互联网搜索了解一种特定风的应用。
第三步,学生撰写一份关于风的应用的研究报告。
报告可以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方法、研究结果以及对风的应用形式的思考等。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风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1. 风的形成原因。
2. 风的特点和观察方法。
三、教学难点:1. 让学生理解风的气流特点,并能准确观察风的表现。
2. 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合作,共同完成风的观察工作。
四、教学准备:1. 风筝、纸片、风车、风力等相关实物。
2. 如有条件,准备一段风场风力较强的视频。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教师与学生一起观察窗外的树叶和旗帜等,引发学生对风的注意;2. 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风是如何形成的吗?有什么特点呢?”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
步骤二:理解风的形成1. 引导学生观察风筝、纸片等在风中的表现,让学生发表对这些现象的解释;2. 教师讲解风形成的原因:地球的地表受到太阳能的不均匀加热,造成空气的温度不均匀,从而形成气流,即风;3. 通过图示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理解风的气流特点。
步骤三:观察风的特点1. 教师分发风车和风力等实物,并向学生解释如何观察风的特点;2. 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观察一个风车,记录下风车旋转的方向和速度;3. 学生在观察的同时,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他们描述风的特点。
步骤四:团队合作与总结1. 小组内学生分享观察记录,比较各组观察结果;2. 提问学生:“你们所观察到的风的特点有哪些?是否有相同点或不同点?”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风的特点,并引出“风的强弱如何影响物体的运动”这一问题。
步骤五:拓展活动1. 如有条件,可以展示一段风力较强的视频,让学生感受不同强度的风对物体的影响;2. 鼓励学生观察身边的日常现象,如树叶的摇摆、气球的飘动等,与风的特点进行联系。
六、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设计风速测量仪器,让学生亲自测量风的速度;2. 引导学生思考风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风能利用等。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对风形成原因的理解,对风特点的观察和总结能力;2. 评价学生完成的观察记录是否准确,是否能描述风的特点。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风是大气中空气运动的表现形式。
2. 掌握观测风的方法,并能够准确测量和记录风向和风速。
3.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教案、实验器材(风向标、风速计)、相关图片和图片说明。
2. 学生准备:学生笔记本、尺子、铅笔。
三、教学过程Step 1:引入知识(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张图片,图片上有一枚风向标,询问学生是否知道它的作用以及如何测量风向和风速。
2.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我们每天都能感受到风,但风是什么?我们如何观测风的方向和速度?3.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点评,并导入下一步的教学内容。
Step 2:讲解风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PPT和教案,简单讲解风的定义和成因:风是大气中空气由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的现象。
2. 引导学生理解风的生成原因,比如气压差和地理条件等,以便于后续实验观察的理解。
Step 3:观测风向(20分钟)1. 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枚风向标和铅笔。
2. 教师引导学生走到室外,找到一个开阔的场地,确保周围没有遮挡物。
3. 学生根据风向标上的标志物,观察和记录风的方向,并标注在笔记本上。
4. 学生归纳总结:风向标指示的方向是风的方向。
Step 4:观测风速(3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风速的观测。
每个小组分配一个风速计。
2. 教师指导学生设置风速计,确保它直立在平坦的地面上,并不受其他物体的影响。
3. 学生根据风速计上的指示,观察和测量风的速度,并记录在笔记本上。
4. 学生归纳总结:风速计的指示是风的速度。
Step 5:实地应用(2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到校园内,观察校园中的风向和风速。
2. 学生根据观测结果,讨论校园中的风对人们生活和活动的影响。
3. 学生以小报告或展示的形式,将观察结果和影响总结呈现出来。
Step 6:课堂小结(10分钟)1. 教师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准确观测和记录。
2024年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
2024年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2024年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1(约1160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过程与方法:自制建议风向标和小风旗。
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到使用简单工具能对天气观察活动提供很大的帮助。
进一步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能描述风向和风速【教学难点】用自制的风向标和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使用适当的方法纪录观察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制作风向标的材料;制作小风旗的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你们觉得风是什么?能听到,看到风吗?能用能想到的描述风的词语来描述风吗?二、探究内容:(一)风向和风向标1、出示风向图,简单介绍简单介绍,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可以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
2、你能通过风水动旗面的情况来辨别风向吗?简单练习。
小结:风向可以用风向标来测量,风向标的箭头指向的是风吹来的方向。
3、制作风向标,并测量风向(1)出示自制风向标。
介绍制作方法(2)小组讨论:风向标的使用方法(3)问:我们如何将风向结果添加到当天的天气日历上呢?(4)我们还可以用哪些方法确定方位和测量风向?(二)风速和风速等级1、问:风向可以用风向标进行测量,那么风速也可以测量吗?2、介绍科学家利用风速仪测量风速,熟悉“蒲福风力等级”表。
我们制作小风旗来测量。
3、分组制作小风旗,研究使用方法(三)实地观察1、测量风向和风速2、记录到天气日历中三、课后作业。
1、风向标是测量(风向)的仪器,箭头指向风(吹来)的方向。
2、红旗招展的时候,你估计可能刮的是(3)级风。
四、课后总结。
五、课后反思2024年四年级上册科学《天气》教案2(约1097字)【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降水量的多少可以用雨量器来测量。
过程与方法: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完成“天气日历”的纪录。
观测风
《观测风》教学案例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变化的天气》的第七课“刮风了”,主要学习内容是通过实际观测,学会用一些简单的方法来观测风向和风力。
我们在设计教学流程中以突出科学探究活动为本课实施的主要形式,建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分工协作、动手制作,制定方案、实地观测,成果汇总、跨地交流的课堂基本架构。
一、教学设计1.学生分析学生经过三年级“风是流动的空气”和本学期“刮风的现象”的学习,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生活现象并由此引出为什么要观测风、怎样观测风等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风的欲望。
2.设计思想从学生熟悉的诗歌引出风的特点和需要探究的问题,在列举生活中的测量风的方法中,总结出应用简单风向标比较准确地确定风向,和利用观察点周围的植物等来推测风的风力。
从而使得学生在问题的导引下,进入提出问题、猜想假设、制作工具、观察试验、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的科学探究活动。
让学生在亲历探究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内化,感受学习科学的乐趣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
3.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a. 知道生活中许多物品能指示风向,风向标是测试的精确仪器。
b. 明白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风有八种基本的方向。
c. 知道风是有大小的,会利用风级歌判断风力。
b)过程与方法a. 知道风可以观测,会设计简单的测风装置。
b.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掌握制作风向标的方法。
c. 结合主题资源提供的信息资源,掌握测量风的方法。
d. 会运用网络技术进行校内、跨校际、跨地区的学习交流,明白同一地区的不同地点以及不同地区的风力、风向是不同的。
c)情感态度与价值观a. 意识到测量风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好处。
b. 喜欢动手,并在制作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c. 体会到小组协作学习、跨地区合作学习的乐趣。
4.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学会用简单工具观测风向和风力的方法,了解不同地区、不同时间风力和风向的差异。
难点:风向标的制作及风向的确定。
小学科学19《风的观测》教案
小学科学19《风的观测》教案《风的观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风是由气体运动产生的。
2.了解风的主要特征和观测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风的观测方法。
2.风的主要特征。
3.观察和记录风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分析与说明风的形成原因。
2.观察和记录风的变化。
四、教学准备:1.教学PPT。
2.风速计(可使用自制的纸杯风速计)。
3.实验材料:纸风车、风向仪、大风筝等。
4.教师准备好书面材料,介绍风的特点和观测方法。
五、教学过程:Step 1:导入(约10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有关风的知识,通过提问方式了解学生对风的理解程度,并复习相关概念。
问题一:什么是风?风是如何形成的?问题二:你们在生活中观察到了哪些风的现象?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风的形成原因和一些常见的风的现象。
Step 2:理论知识讲解(约15分钟)通过使用教学PPT,向学生详细介绍风的主要特征和形成原因。
第一部分:风的主要特征1.风的速度:快慢不一,可以使用风速计来测量风的速度。
2.风的方向:通过观察风向仪等器具来确定风的方向。
3.风的强度:轻风、微风、和大风等。
第二部分:风的形成原因1.温差引起的风:太阳的辐射使地球表面不均匀加热,形成温差,产生风。
2.大气压差引起的风:大气压差引起气体从高压区向低压区流动,形成风。
3.地形引起的风:由于地形障碍导致风的变化。
Step 3:实践观察(约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份实验材料(纸风车、风向仪、大风筝等),要求学生观察、记录和分析风的变化。
1.观察风的方向和速度:使用风向仪和风速计观察、测量风的方向和速度,并记录数据。
2.观察风的强度:根据风的吹动纸风车的力度或大风筝的飞翔情况,判断风的强度。
Step 4:数据分析(约15分钟)引导学生根据实验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
1.与同组成员分享观察和记录的结果。
2.比较不同组间观察到的结果,讨论风的差异性和变化规律。
小学科学《观测风》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观测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风可以通过自然界中事物的变化来感知,可以用风向和风速来描述。
科学探究目标●学会自制简易小风旗。
能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科学态度目标●提高观察天气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利用工具能使对风的观测更准确。
【教学重难点】重点:自制简易小风旗。
用自制的小风旗测量风向和风速,并记录观察结果。
难点:观测风向【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制作小风旗材料——1块长约35厘米,宽20厘米的轻薄软布、1张长40厘米,宽6厘米的硬纸板、1个订书器;制作风向标的材料——1根硬吸管、1张边长大约15厘米的硬纸板、大头针。
教师准备:风向图、蒲福风力等级表、有关台风的视频。
【教学过程】一、聚焦1.谈话:我们怎样知道风的存在呢?让学生描述今天感受到的风。
了解学生是通过什么来观察风的。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关于风的前概念,同时,学生在描述过程中会意识到风不容易观测。
2.聚焦: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观察风的方向和大小。
二、探索1.列举风吹动风向袋、树枝、风旗的情况(视频或图片),说一说这些风的特点。
风的大小可以用风速来描述。
2.教师出示自制的小风旗,介绍小风旗是用来测量风向与风速的简单装置,为了可以随时测量风速,每个人都来做一面小风旗。
每人用准备好的材料,按照教科书上的步骤自制小风旗。
3.介绍用小风旗测风速的方法,让学生举起小风旗,用嘴吹气,分别制造微风、大风,练习小风旗的使用。
4.介绍用小风旗测风向的方法,教师出示“风向图”介绍用八个方位来描述风向,强调“风吹来的方向表示风向”。
5.带领学生到室外测风向与风速。
教师带领学生到室外空旷的地方,如远离楼房的操场中央,可将确定好的方位用粉笔画在操场的地面上。
学生在画有方位的地方进行测量并记录风向。
如果在测量时,风旗的指向不是固定地指向一个方向,可指导学生作2分钟的观察,看看在这期间,风旗指向在哪个方向的时间比较长,就把那个方向确定为此时的风向。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
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参考「篇一」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风的观测》一课,重点是让学生学会识别风向、判断风力的一般方法。
首先先引导学生明确风向的知识,再次训练学生运用飘动的物体识别风向;之后又引导学生明确风力的知识,并训练学生用风级歌判断风力;最后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需要,把学生带到室外,通过实际观测,使学生掌握观测技能。
二、教学背景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风的观测》是小学科学三年级2册第二单元(变化的空气)中的一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活动是寻找风的踪迹,让学生感受风是变化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风有力量,通过一个制作活动来开展研究的,第三部分主要是和学生通过风力等级表认识风力的大小,让学生感受风的力量有大有小。
(二)学生情况分析:本教学施教的对象是小学三年级的学生。
三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对于新的知识有着比较强的求知欲,对于科学现象也非常感兴趣。
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思维处于感性认识阶段,所以制作一些直观的教具、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建构风向和风速的概念及其测量方法。
三、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探究实践活动,了解八个风向,知道风有力量,估测风力的大小。
2、具有初步的观测能力。
会用飘动物体识别风向,会用风级歌判断风级。
并能用简单的学具进行观测活动。
3、提高动手创造能力,养成协作、合、坚持观测的科学态度。
4、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制作、讨论、交流等活动,认识风有方向,风又力量,并练习估测风力的大小。
5、教学难点:利用简单学具进行观测。
6、教学准备:自制风向标、纸风车和材料、指南针和记录卡片等。
四、教学过程五、教学评价1、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愿意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
能注意倾听他人发言。
2、小组能愉快地进行合作研究。
能利用各种物体或现象找到风的踪迹。
能将研究成果及时记录下来。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让多名学生进行模拟观测风的方向,学生兴趣很浓,跃跃欲试,在活动中明确了风的八个方向引导学生在异议处进行辩论。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风的概念及其形成原因;2. 学会观测风的方法;3. 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等教学材料;2. 实验设备:风速计、指南针等;3. 观测地点:开阔的场地或操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可借助课件或实物等引入风这一话题,让学生了解风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并引发他们观测风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2.1 风的概念及形成原因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学生解释风的概念,即空气在地球表面上的运动。
“风是空气由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流动的过程。
”讲解过程中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如海风、山风等。
2.2 风的形成原因解释风的形成原因,即气压差所致。
“空气在地球表面上流动,是因为各地的气压不同。
”对于小学生而言,可以简要提及气压是什么,及其如何形成。
3. 风的观测(25分钟)3.1 风速观测介绍风速计的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风速计,前往操场或开阔场地进行观测。
指导学生如何正确操纵风速计,并提醒他们观测过程中要保持稳定,避免有其他干扰。
3.2 风向观测使用指南针教导学生如何观测风的方向,并向他们解释北风、南风等风向的概念。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观测,既可以在教室窗口观测,也可以在户外进行观测。
4. 数据记录与分析(20分钟)将学生观测到的风向和风速数据进行记录,并帮助他们总结观测结果。
可以组织小组间的讨论,比较不同地点、不同时间段的观测结果,让学生感受到风的变化规律。
5. 总结(10分钟)通过师生讨论,总结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
引导学生思考风对我们生活的作用,让他们明白风的观测不仅有科学意义,也有实际应用价值。
四、拓展活动1. 风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风对天气、环境、植物等的影响,并组织相关讨论活动;2. 制作风车:鼓励学生动手制作风车,加深对风的认识,同时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风的概念、形成原因和观测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
小学科学35观测风(教案)观测风引言:风是大自然中常见的气象现象之一,它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了解风的形成和特点,对于儿童的科学素养和生活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将引导小学生通过观测风的方法和实践,培养他们观察和记录天气变化的能力,同时提高他们的科学观察力和理解气象现象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并描述风的形成原因和特点;2. 学会观测风的方法和记录观测结果;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记录能力;4. 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白板、黑板笔、风力标志图片、风速计制作示范、实验田等;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望远镜、风速计制作材料(如纸杯、橡皮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首先,老师可与学生进行简短的问答交流,引导学生回顾和复习之前关于空气和天气变化的知识。
例如,问学生们有没有观察到一种气象现象,那就是风。
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风的观察和理解。
2. 探究(15分钟)a. 介绍风的形成原因(5分钟)通过黑板和白板,教师向学生简要介绍风的形成原因。
例如,风是因为地球不断地旋转,形成地球自转,而地球表面不同位置受到太阳的照射程度不同,导致其中的气流水平迁移,形成风。
b. 风力标志的解释(5分钟)展示风力标志图片,让学生根据标志上的图案解释风的强弱。
教师可用黑板或白板绘制类似的图案,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标志代表的风力大小。
c. 制作简易风速计(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如何制作简易风速计。
使用纸杯和橡皮筋制作一个小风车,然后将风车固定在一根铅笔上。
老师示范如何使用风速计并解释风车旋转的速度与风的强弱有关。
3. 实践(3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指派一个观测地点(如操场、校园的不同角落),为观测风的实验场地。
a. 观测风向(15分钟)学生开始观测风向。
他们可以使用简易风向仪(如悬挂在一根线上的小纸条或小旗帜),根据纸条或旗帜的朝向来判断风的方向。
风的观测教学设计
风的观测执教:齐亚敏一、教材分析风的观测是继云和雨的观测之后,进行的又一项稍有难度的天气现象的观测活动。
第一部分的教学活动是从寻找风的踪迹开始的。
风的观测主要为了让学生们感受风,感知风是变化的。
怎样寻找风的踪迹?可以从很多自然现象感受到,也可以自己寻找观测到风的方法。
风的观测活动一定要在室外空旷的地方进行,由于各种原因,可能一段时间里风向会很不一样,所以,观测时,应该把一段时间里出现的次数最多的风向定为当时的风向。
这是需要帮助学生解决的一个大问题。
那么对于每一次风向的最终判断,学生们可能也会出现较大的问题,因为他们很容易将风来的方向和风去的方向混淆在一起。
烟、旗子等物体的飘扬方向是风去的方向,这和风向标指示的方向正好相反。
所以,应给予适当的指导。
这一部分的活动还要注意激励学生们在一天内多次观测风向,作好记录,研究一天中风的方向是否发生变化。
第二部分主要是研究风有力量。
在玩纸风车的游戏过程中,让学生们尝试在自己动手实践的基础上,凭自己的观察思考用自己的话来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风力大小和风车转速及其产生不同的力量有什么关系,是推进学生对风的大小会产生不同力量的理解,这很容易。
花一些时间让学生经历风车转速与风力大小等等控制变量的研究过程。
第三部分的活动就是和学生们一起认识风力的大小。
教材上给我们出示了风力等级表。
我们不强调让学生记住这个风力表,只要学生能以这个表作为一种尺度来判断自己观察的风力的大小就行了。
在指导学生利用风力等级表判断风的大小时,要引导学生从高级向低级推断。
鼓励学生对一段时间里风的情况进行观测。
二、教学设计与案例教学目标】1.经历观测风的方向、风的力量(风的大小)的活动过程。
能利用风向标、事物变化等确定风向,能观察并对照风力等级表估测风力大小。
2.对风的探究有深厚兴趣,能有意识地在平时对风进行观测。
3.知道风有方向、风有力量并分等级。
【教学重点】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小学科学19风的观测(教案)
小学科学19风的观测(教案)【小学科学】观察风的实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风的来源和形成,认识风的特征。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
2. 难点:解释风的形成原理和特征。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风的形成原理以及风的特征的相关知识资料,玻璃器皿、塑料袋、小纸片、风扇、计时器、电池等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笔、纸、实验记录表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利用视频或图片展示风的形成和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回顾并回答以下问题:你们有没有感受过风?风是怎样形成的?风有什么特征?2. 实验探究(50分钟)步骤一:小组合作,观察玻璃器皿中的风(10分钟)a. 将玻璃器皿竖直放置在桌面上,逐渐加大器皿上方控制风扇的风力。
b. 各小组成员观察器皿中的风表现,并做好实验记录。
c. 学生讨论观察结果,并归纳记录器皿中的风的特征。
步骤二:实验验证风的气流性质(10分钟)a. 将塑料袋系在风扇的出风口上,打开风扇并观察袋子的变化。
b. 学生观察和记录风扇对塑料袋的影响,并进行归纳总结。
步骤三:实验讨论风的方向(20分钟)a. 将小纸片散落在桌面上,打开风扇并观察小纸片的运动情况。
b. 学生观察和记录小纸片的运动方向,讨论并总结风的方向规律。
步骤四:实验总结(10分钟)a. 引导学生归纳风的来源和形成原理,并解释实验现象。
b. 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报告的撰写,并准备展示给全班同学。
3. 实验报告展示与讨论(20分钟)学生分小组展示他们的实验报告,其他学生进行发问和讨论,加深理解和思考。
五、课后延伸1. 提供相关阅读材料,鼓励学生拓展对风的研究兴趣。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写一篇关于风的观察实验的文章,并附上实验记录和结论。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的观测》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的观测》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风的观测》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节,主要介绍了风的形成、风的速度和风向等基本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风的简单原理,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风的观测,并能够对观测数据进行简单的处理和分析。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实例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自然界中的风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风的形成、风的速度和风向等知识可能还比较模糊,需要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可能对观测工具的使用和方法不够熟悉,需要在本节课中进行指导和练习。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风的形成、风的速度和风向等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风的观测。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培养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测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风的形成、风的速度和风向的基本知识,以及使用工具进行风的观测。
难点:对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理解风的作用和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风力演示器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主动探究风的奥秘。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学生对风的了解和经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风的形成:讲解风的形成原因和过程,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风的形成动画,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风的观测:介绍风力演示器及其使用方法,学生分组进行风力观测实验,记录数据。
4.数据处理与分析:引导学生如何记录和整理观测数据,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让学生体会科学的实证过程。
5.风的作用与影响:通过讨论和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风的作用和影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6.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的观测》教案一. 教材分析《风的观测》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介绍了风的产生、风向和风力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风的基本概念,掌握风向和风力的观测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对自然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但在风的观测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践活动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的产生、风向和风力的基本概念,学会使用工具进行风的观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总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的情感,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风的产生、风向和风力的概念,以及风的观测方法。
2.难点:风向和风力的观测方法,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工具进行观测。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2.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准备好风的观测工具,如风向标、风力计等。
2.学生准备:提前了解风的基本概念,准备好观察和记录的风的数据。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知的风的基本概念,如风的产生、风向和风力的定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风的观测。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风的观测工具,如风向标和风力计,并简要介绍它们的使用方法。
同时,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注意风的变化。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风的观测实践活动。
每组选择一个合适的位置,使用风向标和风力计进行观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邀请几组学生分享他们的观测结果,引导学生总结风向和风力的变化规律。
同时,让学生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与风相关的现象,如龙卷风、台风等,让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的观测》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风的观测》教案《风的观测》教学设计松.1970 发表于 2006-11-30 8:46:57【教学目标】1.知道风有方向、风有力量并分等级,并经历用风向标观测风向的活动过程。
2. 能根据小旗、烟柱、树枝等事物的变化情况确定风向和风力。
3.培养对风的探究兴趣,能有意识地在平时对风进行观测。
【教学准备】风向标模型带底座的小旗标有8个方位图圆盘(直径50厘米)记录表【教学过程】课前活动:师生谈话,增进了解。
一、导入新课(5)师: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录像。
想不想看?老师有一个要求,要把你看后的感受说给大家听听。
师:请欣赏。
(播放视频)师:谁来说。
师:风是一种自然资源,人类可以利用他来发电和航船等,但他也会给带来影响灾难。
当我们面对破坏力极强的台风、龙卷风的时候,我们可以做些什么?才能减轻他带来的影响。
学生回答(掌握风的规律、对风进行观测、对风进行预报……)师:对,只有通过观测,掌握风的规律,做好预报工作,才能更有效的利用他。
(板书:风的观测)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风的观测。
二、风力的认识(10)师:从刚才录像中,你能体会到风的什么特性?(风的力量、大小)?师:我们把风的力量(大小)称风力。
(板书:风力)师:从影片的那些地方感受到风力的大小。
师:在生活中,你遇到过难忘的事吗?那有没有遇到过难忘的风?把它讲给大家听听?师:刚才这位同学交流的风,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这样的风为什么风?(微风、小风、大风、还是特大风)比这大的风有哪些?小的呢?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用……来表示风力的大小。
师:谁再来介绍一下你的情况。
师:谁知道气象专家们是怎样表示风力大小的?(用风级表示风力大小,由 0到12组成,共13个级。
)(多媒体播放)师:请同学们快速的浏览一遍,想想刚才三位同学描述的风应该属几级风?师:前面影片中龙卷风属于几风?师: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助烟、小树、旗帜等物体的动态变化情况确定风力的大小,也可以根据人的感觉来判断风力的大小。
四年级科学-《天气-风的观测》教案设计
四年级科学:《天气-风的观测》教案设计四年级科学:《天气-风的观测》教案设计【设计思路】本堂课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
通过学生用自己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初步知道测定风向的方法。
并能利用周围事物的现象对风向作出判断,进一步巩固风向的概念。
第二步,通过吹纸风车体验到风是有力量的,风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第三步,通过学习书本上的风力表,明白生活中人们对风力的大小作了等级规定。
然后,根据书上图中的现象作出风力大小的判断,最后,到操场上对今天的风力大小作出判断,从而初步形成风力大小的概念。
【教学目标】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4、经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课前准备】器材准备:风向标风车材料。
【教学过程】1、导入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测定风的方向(1)、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
(2)、你有办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向吗?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
在测定风向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学生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的风向)(3)、讨论:旗帜、烟飘去的5和风向有联系吗?请说一下吧。
2、风有力量(1)、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那么同风向的风一样吗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学生思考后回答。
举例说明风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老师简介一下气象站也有用风杯的转动来测定风力大小的方法。
(2)、现在,我们照书上的方法制作一个纸风车。
学生按书本方法制作风车。
对风车吹气,仔细观察,钮扣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和你吹的气有关系吗学生吹风车后思考、讨论并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全班听。
3、风力的大小(1)、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科学《天气-风的观测》教案本堂课由寻找风的踪迹开始,逐渐进入判断风的方向。
通过学生用自己的风向标测定风向,初步知道测定风向的方法。
并能利用周围事物的现象对风向作出判断,进一步巩固风向的概念。
第二步,通过吹纸风车体验到风是有力量的,风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
第三步,通过学习书本上的风力表,明白生活中人们对风力的大小作了等级规定。
然后,根据书上图中的现象作出风力大小的判断,最后,到操场上对今天的风力大小作出判断,从而初步形成风力大小的概念。
1、用简单的方法测定风向。
2、感受风的力量,设计制作简单的装置测定风力的大小。
3、能初步判断风力的大小及等级。
4、经历测定风向和风力的过程。
初步判断风向和风力的大小。
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判断风向和风力的等级。
器材准备:风向标风车材料。
1、导入
风是什么样子的?我们怎么知道起风了?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
2、测定风的方向
(1)、和老师一起去操场寻找风好吗?
一起到操场上寻找风的踪迹,并作好记录。
(2)、你有办法知道吹的是什么风向吗?
用自制的风向标测定风向。
在测定风向的过程中有什么问题吗?怎样解决呢?
学生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2分钟内出现次数最多的风向是当时的风向)
(3)、讨论:旗帜、烟飘去的5和风向有联系吗?请说一下吧。
2、风有力量
(1)、同学们,我们能测风向了,那么同风向的风一样吗?你有办法知道风的大小吗?
学生思考后回答。
举例说明风是有力量的,力量是有大有小的。
老师简介一下气象站也有用风杯的转动来测定风力大小的方法。
(2)、现在,我们照书上的方法制作一个纸风车。
学生按书本方法制作风车。
对风车吹气,仔细观察,钮扣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和你吹的气有关系吗?学生吹风车后思考、讨论并把自己的看法说给全班听。
3、风力的大小
(1)、现在,我们知道风是有力量的,有风向的。
谁能说一下电视、广播里是怎样报风的情况的?
学生回忆后发言。
(2)、那么,你知道今天的风是几级吗?依据是什么?一起来看看书上是怎么规定的?
学生思考回答。
仔细看书中的风力等级表。
大家来判断一下书中的四幅图里的风是几级?
学生观察后回答。
(3)、我们去操场上观察一下,今天是几级风?
学生到操场观察并记录,回教室后对观察记录的结果进行比较。
4、课外延伸
课外记录天气预报,并对天气情况作观察比较。
学生记录、观察、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