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儿游游教案
小学一年级美术《鱼儿游游》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美术《鱼儿游游》教案及教学反思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选自人美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八课《鱼儿游游》。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鱼的外形特征、色彩搭配和创意表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美感,运用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对鱼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鱼的外形特征,掌握基本的绘画技巧,提高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运用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的外形特征、色彩搭配和创意表现。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表现鱼的动态,以及运用丰富的色彩进行创意表现。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鱼标本、图片、画纸、彩笔、投影仪等。
学生:画纸、彩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鱼标本等引导学生观察鱼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谈论鱼的生活习性和美感。
2. 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鱼的外形特征、色彩搭配,并进行示范,让学生了解绘画的基本步骤。
3. 实践环节(15分钟)学生根据观察和示范,进行绘画创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课堂小结(3分钟)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画一幅有关鱼的创意画。
六、板书设计1. 板书《鱼儿游游》2. 板书内容:鱼的外形特征色彩搭配创意表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你心中的鱼2. 作业要求: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发挥想象,创作一幅鱼的创意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示范、实践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鱼的外形特征和色彩搭配,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现力。
但在课堂实践中,部分学生对鱼的动态表现仍有一定难度,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课后组织学生参观鱼市场或海洋馆,观察不同种类的鱼,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鼓励学生尝试用其他材料(如彩泥、废旧物品等)进行鱼的创意表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3.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创意性;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鱼儿游游说课稿(通用5篇)
鱼儿游游说课稿(通用5篇)鱼儿游游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鱼儿游游说课稿(通用5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鱼儿游游说课稿1教学目标:认知领域:引导学生欣赏美丽的海底世界,让学生用不同的材料来表现鱼儿。
操作领域:学会运用剪、贴、画、拼接等手段在各种材料上制作鱼儿,锻炼动手能力。
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在动手制作中懂得珍惜自然,爱护生灵,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及保护自然的责任感,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表现鱼儿结构特征和游动时的姿态变化,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捏制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组织一幅鱼和相关背景的画面。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海底世界背景图。
学具准备: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水彩笔、剪刀、橡皮泥、树叶、胶水、彩纸等。
教学过程:(一)谜语引入,激发审美期待1、谜语引入:师:同学们好!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请认真听,看谁最先猜出来?(多媒体显示谜语,教师读出谜语)摇摇头,摆摆尾,一串水泡吐出嘴。
水泡水泡水里游,那是它的好朋友。
生迫不及待:鱼2、随着音乐表演鱼游泳的律动。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
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做一只快乐的小鱼吧!(播放《小鲤鱼历险记》主题曲。
师领着生表演,3、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表演的太棒了,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进入神奇的“鱼儿游游”的世界。
(张贴鱼儿游游)(二)观察发现,感知鱼儿结构1、师:同学们,你们都认识什么样的鱼?生1:小鲤鱼生2:鲨鱼生3:三文鱼2、观看海底世界各种鱼游动的视频。
师:看来大家认识的鱼还真不少!其实鱼不仅种类多,而且形态万千,现在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下这些水中的小精灵,同学们在欣赏的时候要注意观察鱼的形状、颜色和身上的花纹,看看你最喜欢哪一条?(多媒体播放各种海洋鱼游泳的视频)3、学生交流鱼儿在外形、花纹图案和色彩等方面的美。
一年级上册《鱼儿游游》教学设计
一年级上册《鱼儿游游》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一年级上册《鱼儿游游》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年级上册《鱼儿游游》教学设计篇1一、教学分析《鱼儿游游》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本课的主要表现对象是鱼,鱼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
但是儿童对鱼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仅仅限于好吃、好看、好玩,表现方法也很单一,大多数学生仅会用简笔画的方式表现。
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我通过看视频、观察图片、学一学、动手创作等活动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学习、探索研究,并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也进一步引导加深了学生对大自然的了解及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活泼好动,联想奇特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
同时他们好奇心,自控能力比较差,可能会出现课堂秩序混乱,所以,我必须注意以学生学习兴趣出发,调控、驾驭好课堂。
三、教学目标:1、认知领域:学生通过观察,了解鱼的自然图形后,理解鱼的外形、花纹是由各种图形与点、线、面组成的。
2、技能领域:学会用各种材料、图形与点、线、面画鱼、装饰鱼,同时用制作的鱼装饰水簇箱,增强其情趣性,感受学习与生活的联系。
3、情感领域: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美的熏陶,增强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学生对人类生态保护的意识。
教学准备:课件、海底世界背景图等。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的特点,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
鱼儿游游精品教案
鱼儿游游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科学》教材第四册第五章《水中的生物》,详细内容为第一课时“鱼儿游游”。
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习性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鱼类的主要特征,了解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表达、合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的情感,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生活习性。
难点: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类图片、模型、PPT、实验器材。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剪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鱼儿游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中的生物,激发学习兴趣。
3. 实践活动:分组观察鱼类的模型,记录鱼类的特征,讨论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鱼类的主要特征及其适应水生环境的原理。
5. 随堂练习:设计鱼类特征填空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6. 情境模拟:创设“鱼儿运动会”情景,让学生模拟鱼类游动,体验鱼类的生活习性。
8.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1. 鱼类的主要特征: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雌雄异体,体外受精2. 鱼类的生活习性:适应水生环境消化系统发达躯体呈流线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填空题:鱼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简答题:简述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实践题:观察家中的鱼缸,记录鱼类的生活习性。
2. 答案:填空题:生活在水中、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雌雄异体,体外受精。
简答题: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有:体表有鳞片保护,用鳃呼吸,用鳍游泳,消化系统发达,躯体呈流线型等。
实践题:根据观察记录,描述鱼类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了鱼类的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中班主题活动鱼儿游教案(精选五篇)
中班主题活动鱼儿游教案(精选五篇)第一篇:中班主题活动鱼儿游教案活动目标:1、学习用简单线条画出各种各样的鱼,并大胆涂色。
2、体验集体合作的快乐及荣誉感。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5、感受绘画的趣味性,体会创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大铅画纸9张,蜡笔、幼儿与家长共同收集的图片资料。
活动过程:一、引导幼儿说说各种鱼的特征1、这几天,小朋友都和爸爸妈妈查了许多关于鱼的资料,你都认识了那哪些鱼?请幼儿自愿展示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并做简单介绍。
2、引导幼儿观察各类鱼的外形特征。
二、激发幼儿作画欲望1、今天认识了这么多的鱼,想不想用笔画一画它们?2、有这么多的鱼,一张小纸可画不了,一个人也来不及画,怎么办?鼓励幼儿想办法合作画画。
三、幼儿小组作画,老师巡回指导。
1、这么大的纸,画画时要注意什么?2、幼儿作画,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布局。
四、作品展示区域活动:美工区提供橡皮泥,让幼儿捏一捏不同形状的鱼。
日常活动:请有养过鱼经验的孩子说说自己是怎样养鱼的。
与家长沟通或请家长参与:与孩子一起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大鱼。
活动反思:这是第一次让一组的小朋友共同完成一幅画,孩子们看到这么大的纸非常的兴奋,迫不及待的拿起画笔画画,不一会儿,一条条可爱、美丽的小鱼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同伴与同伴之间有商有量,互相帮助,气氛非常不错。
【中班主题活动鱼儿游教案】相关文章:1.中班环保主题的活动教案2.中班舞蹈教案活动主题3.中班春天主题活动教案4.中班认识雨伞主题活动教案5.中班主题活动春天教案6.中班以春天主题活动教案7.中班主题教案:我升中班了8.中班主题活动《木头人》教案9.中班主题活动轮胎教案第二篇:中班综合活动教案鱼儿游中班综合活动教案鱼儿游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班综合活动教案鱼儿游,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 鱼类的基本特征。
2. 鱼类的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1. 鱼类的呼吸器官——鳃的功能。
2. 鱼类的繁殖方式。
四、教学准备:1. 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鱼模型或实物。
3. 水族箱或其他水域环境模拟。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类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鱼类,激发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介绍鱼类的基本特征,如生活在水中、覆盖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等。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如鳍的作用、鳃的构造和功能、鱼类的繁殖方式等。
4.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观察鱼模型或实物,分析鱼类的适应特点。
5. 案例分析:通过水族箱或其他水域环境模拟,让学生观察鱼类的生活习性,分析鱼类如何适应不同的水域环境。
7. 拓展思考:讨论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一幅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的思维导图。
10. 课后辅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对鱼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质量,评估他们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特点的理解。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思考深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七、教学策略调整:1. 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确保学生能够跟上教学进度。
2. 对于理解有困难的学生,提供额外的辅导资源,如科普书籍、视频教程等。
3. 对于表现出色的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研究课题,如鱼类生态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八、家长沟通与合作:1. 定期通过家长会议、通讯等方式,与家长沟通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和进步。
2. 鼓励家长参与课堂活动,如鱼类观察日、实地考察等,增强家校合作。
第8课鱼儿游游(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鱼类的特征、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以及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鱼类与人类关系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鱼类保护。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这个案例展示了鱼类如何利用流线型身体和鳔来提高游泳效率和调节身体比重。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鱼类的呼吸原理和身体比例的适应意义。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模型和视频资料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鱼类特征相关的实际问题。
第8课鱼儿游游(教案)
一、教学内容
第8课鱼儿游游
(1)教材章节: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第四章《生物的共同特征》第三节
(2)教学内容:
1.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大多有鳞片。
2.鱼类的适应特点:身体呈流线型,减少水的阻力;用鳔调节身体的比重,上浮或下沉。
3.鱼类的分类:根据鱼类的特征,了解常见的鱼类,如鲫鱼、鲤鱼、鲨鱼等。
在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围绕鱼类与人类的关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鱼类资源的威胁,提出了许多有创意的保护措施。这让我深感欣慰,觉得学生们已经能够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鱼儿游游精品教案
鱼儿游游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自然科学》教材第四册第四章《水中的生物》,具体内容为“鱼儿游游”,详细讲解鱼类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
重点涉及教材中第4.2节“鱼类的身体结构”和第4.3节“鱼类的生存技巧”。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鱼类的身体结构特点,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生活的方式。
2.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和探究鱼类生活习性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鱼类身体结构的特点及其适应水生生活的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鱼类的生活习性,学会描述鱼类的主要特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鱼类模型、挂图、实物投影仪、实验器材(如显微镜、水质测试盒等)。
学具:笔记本、彩笔、放大镜、观察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类的图片和播放鱼类生活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水生生物,提出本节课的主题“鱼儿游游”。
2. 新课导入:介绍鱼类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思考鱼类如何适应水生环境。
a. 实物展示:展示鱼类模型,让学生观察鱼类的身体结构。
b. 例题讲解:以鲫鱼为例,讲解鱼类的身体结构特点。
c.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鱼类模型,描述鱼类的身体结构特点。
3. 新课讲解:讲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
a. 挂图展示:展示鱼类的生活习性,如呼吸、游泳、捕食等。
b. 实验探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鱼类的呼吸和游泳方式。
c. 例题讲解:讲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原理。
六、板书设计1. 鱼类的身体结构:头部、躯干、尾巴鳍、鳞、鳔2. 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征:呼吸:鳃呼吸游泳:鳍运动感官:侧线感知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描述鱼类的身体结构特点。
b. 解释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原理。
c. 分析保护水资源和鱼类资源的重要性。
2. 答案:a. 鱼类的身体结构特点包括:头部、躯干、尾巴;鳍、鳞、鳔。
b. 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原理有:鳃呼吸、鳍运动、侧线感知等。
小学一年级美术《鱼儿游游》教案及教学反思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动物的情感,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重点:了解鱼的外形特征,学会用彩泥或水彩笔创作鱼儿作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创作出富有创意的鱼儿作品。
2. 结合其他动物主题,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3.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美术创作,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亲切、生动的语言,语调富有变化,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 在关键环节使用加重语气,强调重点内容。
二、时间分配
1. 合理安排每个环节的时间,确保课堂节奏紧凑,不拖沓。
2. 实践环节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要具有针对性,引导学生思考关键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鱼儿图片、彩泥、水彩笔、画纸、投影仪等。
学具:彩泥、水彩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鱼儿图片,让学生观察鱼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谈论鱼儿的种类、颜色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5分钟)
(1)教师讲解鱼的外形特征,引导学生学会观察。
(2)教师示范制作鱼儿作品,讲解制作步骤和技巧。
2. 语言引导:教师用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如“如果你是一条鱼,你希望拥有怎样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发挥想象。
3. 示例启发:教师展示富有创意的鱼儿作品,让学生从中获得灵感。
二、实践环节解析
1. 分组: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确保每组都有一定的创作能力。
第8课《鱼儿游游》(教案)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第8课《鱼儿游游》教案一、教学内容《鱼儿游游》是2023-2024学年美术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以鱼类为主题,引导学生观察、了解鱼类的特征,学习用线条、颜色表现鱼类的美感,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培养学生运用线条、颜色表现鱼类美感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1. 鱼类特征的观察和表现。
2. 线条、颜色的运用。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鱼类图片、画纸、画笔、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鱼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鱼类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外形、颜色、花纹等方面的特点。
3. 示范讲解:教师示范如何用线条、颜色表现鱼类的美感,讲解绘画技巧。
4. 学生练习: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自主练习绘画鱼类,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鱼类特征的表现和绘画技巧。
六、板书设计1. 鱼类的特征:外形、颜色、花纹等。
2. 绘画技巧:线条、颜色运用。
七、作业设计1. 绘画鱼类作品一幅。
2. 家长签字,确认孩子完成作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让学生掌握了鱼类的特征和绘画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绘画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总结: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审美能力,通过观察、绘画等环节,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特征,学会用线条、颜色表现鱼类的美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绘画过程,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部分。
鱼儿游游优秀教案
鱼儿游游优秀教案鱼儿游游优秀教案范文鱼儿游游优秀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2、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鱼儿游游》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在本节课前面安排了《淅沥的小雨》、《美丽的印纹》、《纸风铃》等课,已经让学生接触到了用颜料彩笔等工具进行绘画,用彩泥、彩纸等手工材料来表现画面,而《鱼儿游游》这节课是在此基础用“剪纸、撕纸、彩笔绘画、彩泥制作、综合材料”等方法来表现画面,复习运用了前几节课的学习内容。
而在本节课后面安排了《我在空中飞》、《鲜花送老师》、《我做的文具》等课,这几节课主要是通过彩纸彩泥以及综合材料来表现画面,为此打下基础。
所以本节课在整体知识结构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桥梁作用。
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3、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难点――能用绘画、撕纸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尤其是用树叶、彩泥等综合材料来做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
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大班数学鱼儿游游游教案【含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鱼儿游游游教案【含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游戏方式掌握1-10之间的数字,巩固数字大小的顺序。
2.能够通过游戏方式有效培养孩子的观察力和反应能力。
3.能够通过游戏方式提高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鱼儿游游游》数学游戏。
三、教学过程1. 游戏规则1.参加游戏的人数为5-10人不等,孩子可以组成多个小组。
2.在教室里铺上一块蓝色的地毯,地毯上画有10条鱼游泳的图案,并分别标注1-10的数字,每个数字上面还有一条与数字相同的小鱼。
3.游戏中,孩子们要模拟小鱼的游泳过程,从水中钓起小鱼。
4.当老师大声叫出一个数字时,孩子要尽快找到相应的数字并用手将小鱼钓起来,放入自己队内的篮子中。
5.如果有多个孩子钓到了同一个数字上的小鱼,他们需要一起合作将小鱼放入篮子中,不能抢夺。
6.游戏时限为5-10分钟不等,时间到之后,钓到最多小鱼的队伍获胜。
2. 游戏反思1.游戏设计的难度不是很高,孩子们容易上手理解。
但为了避免孩子们过早的猜测游戏规则,建议第一次游戏提前说清规则。
2.在游戏中,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达到团队协作的效果。
在孩子身上,我发现有一种让别人“高兴”的冲动,因此能让孩子们更积极地与同伴合作。
3.在游戏中,孩子们能够很好地锻炼反应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这对于增加孩子的注意力和活跃度也有很大帮助。
四、教学评价本次数学游戏教学活动,不同寻常的活动形式和儿童喜欢的游戏规则使得孩子们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孩子们的教育兴趣和积极性,加强了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
五、总结孩子们的学习不是仅仅知识上的学习,更多的是一种态度、感觉以及情感。
我们的教学应该把握住孩子的特点,多元化培养孩子,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通过这样的游戏活动,我们的教学已经更具针对性,更有深度,更有意义。
鱼儿游游的教学设计
鱼儿游游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能正确辨别鱼类的特征。
学生能够了解鱼类的分类和饲养方法,并能正确饲养一种鱼类。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动态思维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和小组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动物的爱护意识和保护环境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鱼类的分类和饲养方法。
难点:鱼类的分类和饲养方法。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准备一些鱼类的图片,通过幻灯片或者手持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观察后回答问题:“这些动物是什么?”“它们有什么特点?”“它们怎样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引入本课的主题。
2.探究新知:(20分钟)(1)教师分组发放文具,让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种鱼类,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的研究。
(2)学生利用工具书和互联网资源,在小组内共同查找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填写“鱼类特征调查表”和“鱼类生活习性调查表”。
(3)学生小组成员之间进行交流和合作,比较各组填写的调查表,总结出鱼类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并做出展示。
3.学习新知:(20分钟)(1)教师通过展示幻灯片和讲解,向学生介绍鱼类的分类和饲养方法。
(2)学生记录重点内容,提出问题,教师及时解答。
4.锻炼新技能:(30分钟)(1)教师向学生展示鱼缸和养鱼器材,并讲解饲养方法。
(2)学生分小组,每个小组设计和制作一个鱼缸,选择一种鱼类进行饲养。
(3)学生按照饲养方法,养鱼器材和设计的要求,进行实际操作。
(4)学生观察和记录鱼类的生长和生活状况,每周进行一次小组交流。
5.总结和评价:(15分钟)(1)学生小组之间进行展示和交流,分享养鱼的经验和成果。
(2)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评价,并给予肯定和指导。
(3)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合理评价自己的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
鱼儿游游精品教案(共5篇)
鱼儿游游精品教案(共5篇)第一篇:鱼儿游游精品教案第八课鱼儿游游学情分析:1、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通过几节课的学习,对涂色方法有一定的了解;2、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好动,爱表现自己。
3、一年级学生的按照与的解构特征画一条鱼不难,但是对动态的把握有一定的难度。
鱼身的花纹要根据对鱼的观察加以想象处理。
设计到对点、线的综合应用,需要重点引导。
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鱼的美,理解鱼的构成,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2、教学难点:了解鱼的构成,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
3、解决方法:运用谜语导入、图片欣赏了解鱼的外形和颜色,通过对不同的表现手法的鉴赏,掌握并运用绘画的手法表现各种各样的鱼。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观察鱼,知道的解构特征,动态和花纹。
提升观察力、审美力;2、指导学生分析鱼的构成,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线、用色表现鱼。
3、增长学生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友善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师:记号笔、范作、课件。
学生:记号笔、彩笔、炫彩棒、纸。
教学过程:一、导课,玩拼图。
1、师:课前老师想和同学们玩个拼图游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拼的是什么。
生:汇报观察结果。
师:对,就是鱼。
鱼儿鱼儿水中游,摇摇尾巴点点头。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鱼儿游游。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
1、学生通过对拼图的分析,拼图与真实鱼的照片对比观察,知道鱼的组成部分。
师:你们从哪里看出来的?生:说自己的看出来的愿因。
师:你们观察的真仔细,老师的拼图是按照鱼的组成部分拼的。
不管是什么样的鱼,基本上都由头、身体、尾巴、鱼鳍四个大的部分组成。
其中头上长眼睛和嘴,鱼鳍又分背鳍、胸鳍、腹鳍。
鱼背部长?(背鳍可由学生回答),胸部长?(胸鳍),腹部长?(腹鳍)。
2、学生通过观察不同造型的鱼,分析鱼的外形特征。
学会用基本形概括鱼。
鱼儿游游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鱼类的特征,掌握鱼类的呼吸、游泳方式等基本知识。
(2)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学会观察和记录鱼儿的行为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2)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鱼类生物的兴趣,培养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鱼类的基本特征。
(2)观察和记录鱼儿的行为特点。
2. 教学难点:(1)观察和记录鱼儿的行为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组鱼类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鱼儿有哪些特点?它们是如何生活的?2. 讲授新课(1)介绍鱼类的基本特征,如生活在水中、有鳍、用鳃呼吸等。
(2)讲解鱼类的呼吸、游泳方式等知识,并通过实验演示鱼类的呼吸过程。
3. 观察实验(1)分组进行鱼儿观察实验,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种类的鱼儿,记录其行为特点。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讨论交流(1)学生分享观察到的鱼儿行为特点,教师点评并总结。
(2)引导学生思考:鱼儿的生活环境有哪些特点?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它们?5. 总结拓展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鱼类的基本特征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调查家乡的鱼类资源,了解当地鱼类保护情况。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学习情况。
2. 实验操作: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记录、操作能力。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鱼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环境保护意识的培养情况。
五、教学反思1. 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果。
2.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结合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鱼儿游游》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八课)
《鱼儿游游》教案设计(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八课)鱼儿游游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鱼的形态和动作的观察能力。
2. 学习使用不同的线条和颜色画出鱼的形象。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教材: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第八课《鱼儿游游》。
2. 教具:彩色画纸、彩色铅笔、剪刀、胶水、黑色细线、颜料、画笔、毛刷。
三、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在开始教学前,教师可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比如问学生他们上节课学到了什么画法,如何画出树等。
2. 学习鱼的形态和动作- 通过展示图片或实物让学生观察鱼的形态和动作,引导学生描述鱼的特点,如鱼有鳞片、鱼有鳍等。
- 引导学生模仿鱼的游动动作,并通过示范,让学生做出相应的动作。
3. 创作鲜艳的鱼- 要求学生使用颜料和画笔,画出自己心目中的鱼的形象。
- 提醒学生在画鱼的过程中可以尝试使用不同的颜色和线条来描绘鱼的外形和细节。
4. 鱼的背景填充- 学生使用彩色画纸剪出自己想要的水草和海洋元素。
- 要求学生使用胶水将剪好的水草和海洋元素粘贴到画纸上,为鱼创造一个适合的生活环境。
5. 个人鱼拼贴- 学生使用彩色画纸剪出多个鱼的形状。
- 学生将剪好的鱼拼贴在画纸上,可以将多个鱼组合成一个鱼群的形式。
6. 展示和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可以进行小组展示或全班展示。
四、教学延伸1. 自由创作: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巧和想象力,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鱼的形象,进行自由创作。
2. 亲子合作:鼓励学生将所学的鱼的形象和动作知识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制作相关作品,促进亲子互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包括对鱼形态和动作的观察能力、创作的主动性等。
2. 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全面评价,包括使用颜色的协调性、线条的准确性、构图的合理性等方面。
鼓励学生多角度、综合性地评价他们的作品。
总结:通过设计这堂课的教案,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鱼的形态和动作的观察能力,学习使用不同的线条和颜色画出鱼的形象,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造力。
2024年下半年幼儿园面试教案:《鱼儿游游游》
《鱼儿游游游》教学对象:幼儿园中班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鱼的生活习性和特征。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4.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1. 课件:鱼儿图片、视频等。
2. 教具:鱼儿手工材料、画纸、画笔、水彩笔等。
3. 环境布置:教室布置成海底世界。
教学内容:一、热身活动(5分钟)1. 组织幼儿进行“鱼儿水中游”的游戏,让幼儿模仿鱼儿在水中的动作。
2. 教师带领幼儿做“鱼儿体操”,活动身体。
二、主题活动一:观察鱼的特点(10分钟)1. 教师出示鱼儿图片,引导幼儿观察鱼的外形特点,如鱼鳞、鱼尾、鱼嘴等。
2. 教师播放鱼儿游泳的视频,让幼儿观察鱼在水中是如何游动的。
3. 教师总结鱼的特征,如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等。
三、主题活动二:手工制作鱼儿(10分钟)1. 教师发放鱼儿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动手制作鱼儿。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手工制作。
3.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在鱼儿上添加自己喜欢的装饰。
四、主题活动三:绘画鱼儿(10分钟)1. 教师发放画纸、画笔、水彩笔等绘画工具,指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儿。
2.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绘画作品。
3. 鼓励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与同伴分享。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手工和绘画作品,让幼儿分享创作过程中的趣事。
2.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幼儿加深对鱼的认识。
3. 教师反思教学过程,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教学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游戏和手工制作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幼儿对鱼的认识程度。
2. 评估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表现,如观察力、想象力、动手能力等。
3. 收集幼儿反馈意见,了解幼儿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和需求。
六、主题活动四:音乐活动—鱼儿游泳的声音(5分钟)1. 教师播放轻快的音乐,引导幼儿模仿鱼儿游泳的声音。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唱关于鱼儿的歌曲,如《小鱼儿》。
《鱼儿游游》教案
《鱼儿游游》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鱼类的基本特征和生活习性。
激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1.2 教学内容引入话题:展示海洋生物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海洋生物的好奇心。
介绍鱼类的基本特征:鱼鳞、鱼鳍、鱼鳃等。
讲述鱼类的生活习性:游泳、捕食、呼吸等。
1.3 教学活动观看海洋生物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鱼类的特征。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鱼类的了解和观察。
制作鱼类的模型,加深学生对鱼类特征的认识。
第二章:鱼类的分类与特点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鱼以及它们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2.2 教学内容介绍鱼类的分类:海水鱼、淡水鱼等。
讲述各类鱼的特点:颜色、形状、大小等。
2.3 教学活动观察鱼类标本,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种类的鱼。
制作鱼类分类卡片,加深学生对鱼类特点的理解。
第三章:鱼类的生态与保护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鱼类的生态环境和保护意义。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2 教学内容讲述鱼类的生态环境:海洋、河流、湖泊等。
介绍鱼类的保护意义: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3.3 教学活动观看鱼类生态环境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鱼类的生存环境。
小组讨论:让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鱼类和海洋生态环境。
制作保护鱼类的手工品,提醒学生关爱海洋生物。
第四章:鱼类的适应与进化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鱼类的适应特点和进化历程。
培养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讲述鱼类的适应特点:形态、行为、生理等。
介绍鱼类的进化历程:从古代鱼类到现代鱼类。
4.3 教学活动观察古代鱼类化石,让学生了解鱼类的进化历程。
制作鱼类进化时间线,帮助学生掌握鱼类的发展历程。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反思能力。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课程所学的内容:鱼类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态、适应与进化等。
5.3 教学活动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制作鱼类知识手册,巩固所学知识。
第8课鱼儿游游(教案)
-在解释鱼类呼吸时,重点讲解鳃片如何从水中提取氧气,并排除二氧化碳;
-在探讨鱼类运动方式时,通过视频或动画演示不同鱼类的游泳方式,让学生理解其适应环境的策略;
-在讲述我国特有鱼类资源时,通过案例让学生了解这些资源的珍贵性,以及人类活动对它们的影响。
-鱼类运动器官(鳍)的结构和功能,特别是尾鳍在推进中的作用;
-鱼类的呼吸过程,包括鳃的结构和气体交换原理;
-鱼类的运动方式,如游泳、转向和浮沉,以及这些运动方式如何帮助鱼类在水中生存;
-我国特有鱼类资源的了解,以及保护这些资源的意义和措施。
举例解释:
-在讲解鱼类特征时,重点强调流线型身体如何减少水中阻力,鳞片如何保护身体,侧线系统如何感知水流和探测食物;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鱼类运动方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开放性问题,如“鱼类的运动方式如何帮助它们逃避天敌?”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在新课讲授的案例分析环节,我让学生们观看了不同鱼类的游泳视频,他们表现得非常感兴趣。但在接下来的重点难点解析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鳃的气体交换原理仍然感到困惑。为此,我决定在下一节课中增加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这一过程,以提高他们的理解。
实践活动环节,学生们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都进行得相当积极。但在小组讨论中,我发现有些学生过于依赖课本知识,缺乏自己的思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见解。
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小鱼游游》(精选8篇)
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小鱼游游》(精选8篇)小班优秀游戏教案《小鱼游游》篇1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在熟悉音乐的基础上,用手指、手腕来表现小鱼游。
2、提醒幼儿在做小鱼游时能保持与同伴的距离,互相间不碰撞。
3、能听音乐的信号控制自己的动作。
二、活动准备:1、丰富幼儿对热带鱼的认识。
2、活动室布置成海底世界。
3、每位幼儿一双色彩鲜艳的条纹袜子。
4、小鱼印章。
三、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
1、教师用身体动作表演故事,让幼儿猜测故事情节。
师:猜猜小鱼为什么哭?发生了什么事?2、教师讲述故事师:在一望无际的大海里,生活着一群可爱的小鱼,他们成天在大海里游来游去,有一天,小鱼们也像往常一样在大海里游戏,他们一会亲亲小石头,一会儿在珊瑚后面躲猫猫,一会又拉着水草的小手跳起舞来,一会儿又在海龟壳下给大海龟挠痒痒,玩得可高兴了,正在此时,他们突然发现前面有个黑乎乎的大家伙正在向他们这边冲过来,越来越近,越来越近,终于他们看清楚了,原来是可怕的大鲨鱼,这下可怎么办呢?大海龟说别着急,赶紧躲到它的壳下,于是小鱼们“嗖”地一下钻到它的乌龟壳下,大鲨鱼东瞧瞧,西望望,没有看到一条鱼,只能灰溜溜地走了。
二、教师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感受歌曲的节奏及内容。
师:老师把这个故事编成了好听的歌,我们一块来听听吧。
三、教师在幼儿的手指上印上小鱼印章,引导幼儿用手指创编小鱼的各种动作。
1、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创编小鱼的动作。
师:我们的小鱼还很小,让我们先来练练本领吧。
2、引导幼儿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小鱼的动作。
师:我们的本领都练好了,让我们一块去大海里玩吧。
3、引导幼儿想象小鱼不同的躲藏地点,再次进行小鱼动作的创编。
师:刚才我躲到大石头的后面,大鲨鱼没发现我,你们都躲在哪了?(珊瑚后面、水草后面)师:我们换个地方躲躲吧,看看鲨鱼能不能找到我们。
四、教师将彩色的条纹袜子套在幼儿手上,引导幼儿用手腕创编小鱼的各种动作。
1、教师创设小鱼跳舞的情境,引导幼儿根据音乐的节奏进行动作的创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鱼儿游游》教案一、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
现在的孩子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接受信息的途径很广,思维活跃、想象丰富、联想奇特,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
而《鱼儿游游》这节课就是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二、教材分析:
鱼儿是我们人类的朋友。
在儿童的世界里鱼儿是他们熟悉和喜欢表现的对象,通过看一看动画片、做一做游戏、动一动手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尝试用彩色笔、彩色纸、彩泥、树叶、等多种材料制作形态各异、色彩斑斓的鱼儿。
鼓励学生大胆表现与众不同的鱼儿造型,从而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鱼儿游游》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让学生在观察欣赏中感受美、体验美;在实践操作中表现美、创造美。
三、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创造力、审美力;
2、指导学生分析鱼的外形和颜色,引导学生大胆夸张表现各种各样的鱼,锻炼学生用线、用色表现或剪刻、捏制鱼。
3、增长学生知识,受到美的熏陶,从而懂得珍惜自然,以增强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激发学生友善的意识。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一一通过引导学生欣赏、观察各种各样的鱼儿,感知鱼的外形和色彩,感受鱼的美,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装饰鱼儿,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难点--- 能用绘画、捏制或剪纸等多种方法表现水中游动的鱼,并注重色彩的搭配。
拓展学生对鱼的表现能力。
五、教学准备:
1、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以小组为单位准备彩色纸、剪刀、胶水、笔、彩泥;
2、教师准备多媒体资料,动画片<海底总动员>。
六、教学过程:
(一)、动画引入,激发审美期待“小朋友,鱼儿,你们都认识吧?” “‘游游'这两个字你们也认识吗?” (板书课题:鱼儿游游,齐读课题)“本节课我们就和鱼儿交朋友好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有关鱼儿的故事,小朋友想看吗?” “在大海里住着鱼爸爸和他的儿子,爸爸很胆小,怕儿子出事,不想让他上学;而儿子很喜欢上学,也很顽皮(老师边说,边在黑板上贴鱼爸爸和海草等)。
有一天……(播放动画故事:鱼爸爸失去儿子尼莫一段)” “当鱼爸爸失去了唯一的儿子以后啊,他会怎么做呢?” 虽然鱼爸爸比较懦弱,但他深爱着自己的孩子尼莫,由于他的爱心,
会有许多朋友帮他寻找失去的儿子。
假如你是鱼爸爸的朋友,你会怎么做?为什么?对,帮助有困难的朋友是我们的美德。
(二)、观察发现,演鱼赏鱼,感知鱼儿形
状鱼爸爸在找儿子的路上遇到了好多热心的
鱼朋友,我们来认识一下他
们吧,请看大屏(展示各种不同的鱼的图片)你最喜欢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鱼朋友?师复述鱼的形状和颜色。
(当鼠标移动时不同几何形外轮廓都会变色)你能模仿鱼儿游一下吗?(老师准备鱼儿头饰)让我们都来模仿鱼儿游一游,想怎么游就怎么游。
我们来看一下鱼究竟是怎么游的。
(动画:鱼游时的样子。
)和我们游的一样吗?尾巴左右摆动呢,嘴里还在吐这泡泡,好象在说:尼莫,你在哪儿?我们找你来了
鱼爸爸跨过大洲和大洋找儿子,他的朋友也越来越多,我们再看其他的朋友吧。
(播放课件)
鱼爸爸啊到处找他的儿子。
你看,他今天游到我们教室的这片海洋里来找儿子啦。
(师把事先准备的鱼爸爸贴到黑板上)
我们学校的小朋友也很热心,帮鱼爸爸也制作了许多鱼朋友一起找儿子。
(出示学生的作品)
这些小朋友都用到了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呢?还可以用什么方法?
对,除了画之外啊,还有彩泥捏,彩纸剪,这些方法同样可以表现我们的想法。
小朋友,你是不是也想来帮助鱼爸爸找儿子呢?
(三)、画鱼做鱼,展开创作过程
接下来请小朋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一条游动的鱼朋友,让我们一起来帮鱼爸爸找回他失去的儿子尼莫,好不好?
学生创作鱼,老师及时解决学生作业过程中的问题,并适当展示优秀的学生作品。
(大屏展示各种鱼以及不同的表现方法,音乐伴奏)
(四)、评鱼析鱼,分享创作快乐
师生共同欣赏黑板上学生创作的美丽海景,你觉得哪条鱼最漂亮?(引导学生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品评:色彩的搭配是否合适、形状的变化是否生动、材料的运用是否独特。
然后师生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评价,优秀的作品及时给予表扬,不理想的作品加以鼓励)。
七、拓展
很多小朋友啊都表现好了鱼爸爸的朋友,现在你就是这位朋友,你能把帮助鱼爸爸找儿子的过程说出来吗?
在我们大家的帮助下,儿子尼莫找到了,他也交了很多朋友。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尼莫回来后他爸爸怎么做的。
(播放动画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