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消导化积剂
14年方剂考研大纲
(2)泻下剂:大黄附子汤、麻子仁丸、舟车丸、增液承气汤海天|医考网整理。
(3)和解剂:痛泻要方。
(4)清热剂: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四妙勇安汤、牛蒡解肌汤、导赤散、苇茎汤、清骨散、秦艽鳖甲散、当归六黄汤。
(5)祛暑剂:清络饮、六一散、桂苓甘露饮。
(6)温里剂:吴茱萸汤、大建中汤、黄芪桂枝五物汤。
(9)安神剂:朱砂安神丸、酸枣仁汤、天王补心丹。
(10)固涩剂:牡蛎散、九仙散、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桑螵蛸散、固冲汤。
(11)理气剂:半夏厚朴汤、瓜蒌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天台乌药散、暖肝煎、枳实消痞丸、苏子降气汤、定喘汤、旋覆代赭汤、橘皮竹茹汤。
(12)理血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淤(瘀)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生化汤、补阳还五汤、小蓟饮子、槐花散、咳血方、黄土汤。
(3)和解剂: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达原饮、四逆散、逍遥散、半夏泻心汤。
(4)清热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清瘟败毒饮、凉膈散、普济消毒饮、仙方活命饮、龙胆泻肝汤、左金丸、泻白散、清胃散、玉女煎、芍药汤、白头翁汤、青蒿鳖甲汤。
(5)祛暑剂:新加香薷饮、清暑益气汤(《温热经纬》)。
(6)温里剂: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回阳救急汤、当归四逆汤、阳和汤。
(7)表里双解剂:大柴胡汤、防风通圣散、葛根黄芩黄连汤。
(8)补益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完带汤、补中益气汤、玉屏风散、生脉散、四物汤、归脾汤、当归补血汤、内补黄芪汤、炙甘草汤、六味地黄丸、一贯煎、肾气丸、地黄饮子。
(17)祛痰剂:止嗽散、三子养亲汤海天|医考网整理。
(18)消导化积剂:木香槟榔丸、枳实导滞丸、葛花解醒汤。
(19)驱虫剂:肥儿丸。
方剂学习题19消食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消食剂复习思考题及答案复习思考题【研究生考试样题】A ABCD A B C1.消补兼施,主治脾胃虚弱,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之症的方剂是(1994 年)A.保和丸B.健脾丸C.实脾散D.枳实导滞丸E.枳实消痞丸2. 《医方集解》所载木香槟榔丸较张子和在原方组成药物上多(1996 年)A.神曲、山楂B.神曲、麦芽C.神曲、半夏D.半夏、连翘E.三棱、芒硝3.健脾丸的功效是(1995 年,2000 年,2004 年)A.益气健脾,和胃渗湿B.益气健脾,和胃止呕C.健脾和胃,消食止泻D.健脾和胃,理气止痛E.健脾和胃,消痞除满4.大安丸的组成是(2008 年)A.平胃散加人参B.平胃散加山药C.保和丸加白术D.保和丸加莲子5.木香槟榔丸较枳实导滞丸更强的功用是(2009 年)A.泻热逐邪B.导滞化湿C.行气除满D.行气攻下B B D A BC DA.保和丸B.二陈汤C.两者均是D.两者均非1.属于消法的方剂是(2000 年)2.属于和法的方剂是(2000 年)A.逍遥散B.木香顺气丸C.六磨汤D.枳实导滞丸E. 中满分消丸3.食滞痰阻之聚证,治疗宜选用(2002 年)4.湿热蕴结之鼓胀,治疗宜选用(2002 年)A.真人养脏汤B.参苓白术散C.保和丸D.健脾丸5.治疗脾胃气虚兼夹湿邪之泄泻,宜首选(2008 年)6.治疗脾胃虚弱兼夹食滞之泄泻,宜首选(2008 年)X A B C D1.饮食停滞之呕吐,可选用何方治疗( 1991 年)A.保和丸B.半夏厚朴汤C.小承气汤D.竹茹汤2.保和丸中配伍连翘的主要用意是(1993年)A.清热B.解毒C.除烦D.散结3.黄连、黄柏同用的方剂是(1998 年)A.乌梅丸B.枳实消痞丸C.木香槟榔丸D.黄连解毒汤4.人参、白术同用的方剂是(1999 年)A.完带汤B.健脾丸C.真人养脏汤D.枳实消痞丸5.下列方剂中具有温阳健脾作用的是(2000 年)A.温脾汤B.健脾丸C.实脾散D.归脾汤6.下列方剂组成药物不含干姜的是(2003年)A.温脾汤B. 四逆散C.理中丸D.健脾丸7.下列方剂中组成药物含有山药的有(2008 年)A.健脾丸B.黄土汤C.缩泉丸D.右归丸8.治疗饮食伤胃之胃痛可选的方剂是(2009 年)A.枳实导滞丸B.清中汤C.保和丸D.藿香正气散【练习题】、A1.消导化积剂与泻下剂均有消除体内有形实邪的作用,但前者适用于A.病势较缓,病程长者B.病势较急,病程短者C.热结里实者D.蓄血留瘀者E. 以上都不是2.保和丸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有A.连翘、神曲B.枳壳、麦芽C. 山楂、莱菔子D.陈皮、半夏E.茯苓3.保和丸加何药物称之为大安丸A.枳实B. 山药C. 白术陈皮 E.麦芽4.保和丸中具有清热散结作用的药物是A.银花B.连翘C.川楝子D.大黄E.黄连5.枳实导滞丸的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有A.泽泻、茯苓B. 白术、神曲C.黄芩、黄连D. 山楂、麦芽E.大黄、枳实6.木香槟榔丸与枳实导滞丸共有的药物是A.大黄、黄芩B.大黄、黄连C.大黄、黄柏D.大黄、枳实E.大黄、槟榔7.木香槟榔丸的组成除有木香、槟榔外,还有A.莪术、青皮、香附、大黄、黄连、黄柏、牵牛、枳壳、陈皮、干姜B.三棱、莪术、青皮、大黄、黄芩、黄柏、牵牛、枳实、柴胡、干姜C.三棱、青皮、香附、大黄、黄连、黄柏、牵牛、枳壳、郁金、干姜D.莪术、陈皮、青皮、大黄、黄连、黄柏、牵牛、枳壳、香附、生姜E.三棱、陈皮、香附、大黄、黄芩、黄柏、牵牛、枳实、青皮、生姜8.木香槟榔丸中具有疏肝解郁,破血中之气作用的药物是A.木香、枳壳B.青皮、陈皮C.香附、莪术D.郁金、川芎E. 以上都不是9.健脾丸组成中不包含的药物有A.人参、白术、甘草B.茯苓、陈皮、砂仁C.莲子肉、薏苡仁、扁豆D.木香、黄连、山药E. 肉豆蔻、山楂、神曲、麦芽10.健脾丸中具有清热燥湿作用的药物是A.黄芩B.黄柏C.栀子D.黄连E. 以上都不是11.健脾丸中用量最大的药物是A.人参、山药B.神曲、山楂C.木香、陈皮D.黄连、肉豆蔻E. 白术、茯苓12.保和丸的功用是A.消食健脾B.消食导滞C.消食和胃D.消食化痰E.健脾消疳13.下列哪首方剂不属于消补兼施之剂A.枳实消痞丸B.枳术丸C.健脾丸D.枳术汤E.保和丸14.枳实导滞丸的功用除有消导化积外,还有A.清热祛湿B.健脾和胃C.行气除满D.健脾祛湿E. 以上都不是15.具有行气导滞,攻积泄热功用的方剂是A.保和丸B.枳术丸C.木香槟榔丸D.健脾丸E.枳实导滞丸16.具有健脾和胃,消食止泻功用的方剂是A.六君子汤B.香砂六君子汤C.健脾丸D.保和丸E.枳术丸17.具有消痞除满,健脾和胃功用的方剂是A.枳实消痞丸B.半夏泻心汤C.健脾丸D.枳术丸E.木香槟榔丸18.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保和丸的主治证候A.脘腹痞满胀痛B.嗳腐吞酸C.大便秘结D.恶食呕逆E.苔厚腻脉滑1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枳实导滞丸的主治证候A.脘腹胀痛B.恶心呕吐C.下痢泄泻D.大便秘结E.小便短赤20.枳实导滞丸主治之证的病因病机是A.脾气虚弱,食积内停B.肝脾不和,气滞食积C.脾胃气滞,食积内停D.湿热食滞,内阻肠胃E. 以上都不是21.木香槟榔丸主治证的病因病机是A.饮食积滞,内阻胃肠C.痰热虫积,内阻胃肠B.虫积内停,寒热互结D.饮食积滞内停,湿蕴生热E.脾虚食积,内阻胃肠2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木香槟榔丸的主治证候A.大便秘结B.赤白痢疾C.脘腹痞满胀痛D.里急后重E.舌苔白腻23.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之证的代表方是A.保和丸B.枳术丸C.健脾丸D. 四君子汤E.参苓白术散24.患者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虚弱。
方剂学笔记_完美打印版
第一章解表剂一、辛温解表1、麻黄汤组成:麻黄、桂枝、杏仁、甘草主治:风寒表实证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2、桂枝汤组成: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主治:风寒表虚证及营卫不和证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二、辛凉解表3、银翘散(辛凉平剂)组成:连翘、银花、苦桔梗、薄荷、竹叶、生甘草、芥穗、淡豆豉、牛蒡子主治:温病初起发热。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4、桑菊饮(辛凉轻剂)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主治: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5、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主治:外感风邪,邪热壅肺证功效: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三、扶正解表6、败毒散主治:气虚,外感风寒湿表证功效:散寒祛湿,益气解表第二章泻下剂一、寒下1、大承气汤(寒下代表方)组成:大黄、芒硝、枳实、厚朴主治:Ⅰ、阳明腑实证Ⅱ、热结旁流证Ⅲ、里热实证之热厥、痉病或发狂等功用:峻下热结2、大黄牡丹汤组成:大黄、牡丹皮、桃仁、芒硝、冬瓜仁主治:肠痈初起。
功用: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二、温下3、大黄附子汤组成:附子、大黄、细辛主治:寒积里实证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4、温脾汤(温下代表方)组成:大黄、附子、干姜、芒硝、人参、当归、炙甘草主治:阳虚寒积证功用:攻下冷积,温补脾阳。
三、润下5、麻子仁丸(润下代表方)组成:麻子仁、杏仁、白芍、大黄、枳实、厚朴、蜂蜜主治:胃肠燥热,脾约便秘证功用:润肠泻热,行气通便四、逐水6、十枣汤(逐水代表方)组成:芫花、甘遂、大戟功用:攻逐水饮。
主治:悬饮、水肿第三章和解剂一、和解少阳1、小柴胡汤组成:柴胡、黄芩、半夏、生姜、人参、大枣、炙甘草主治:Ⅰ、伤寒少阳证Ⅱ、妇人伤寒热入血室Ⅲ、疟疾/黄疸以及内科杂病而见少阳证者功用:和解少阳二、调和肝脾2、四逆散组成:柴胡、白芍、枳实、甘草主治:1、阳郁厥逆证。
2、肝脾气郁证功用:透邪解郁,舒肝理脾3、逍遥散组成:柴胡、白芍、当归、白术、茯苓、甘草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
三、调和肠胃4、半夏泻心汤组成:半夏、干姜、黄芩、黄连、人参、大枣、甘草功用: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14.消导化积剂
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保和丸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莱菔苓半夏;消食化滞和胃气,煎服亦可加麦芽。
山楂15-20g、神曲10-15g、半夏、茯苓(各10-15g)、陈皮、连翘、萝卜子(各5-10g)。
汤剂,水煎服。
君:山楂。
臣:神曲、莱菔子。
佐:连翘、半夏、陈皮、茯苓。
炊饼(蒸饼)为丸,现代水泛为丸大安丸保和加术名大安,健脾消滞又何难。
山楂60g、神曲、半夏、茯苓各30g、陈皮、萝卜子、连翘各15g、白术60g。
上为末,粥糊为丸枳实导滞丸枳实导滞曲连芩,大黄术泽与茯苓;食湿两滞生郁热,胸痞便秘此方寻。
大黄30g、枳实、神曲各15g、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9g、泽泻6g。
君:大黄。
臣:枳实。
佐:神曲。
使木香槟榔丸木香槟榔青陈皮,枳柏黄连莪术齐;大黄牵牛加香附,热滞泻痢皆相宜。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莪术、黄连(各3-5g)、黄柏、大黄(各5-10g)、香附子、牵牛(各10-15g)。
汤剂,水煎服枳术丸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枳实30g、白术60g。
荷叶煎汤或温开水送下曲蘗枳术丸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
橘半枳术丸枳术丸加橘半夏,健脾祛痰两兼长。
香砂枳术丸香砂枳术理气滞,消食开胃气芳香。
健脾丸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白术10-15g、木香、黄连、甘草(各3-5g)、茯苓6-9g、人参5-10g、神曲、陈皮、砂仁、麦芽、山楂、山药、肉豆蔻(各6-9g)。
汤剂,水煎服。
君:炒白术、茯苓。
臣:人参、山药、山楂肉、神曲、麦芽。
佐:酒炒黄连、木香、砂仁、陈皮、肉豆蔻。
佐使:甘草资生丸资生丸内主四君,扁莲苡桔山药行;连泽芡楂麦砂蔻,藿橘益气安胎灵。
消痞化积枳实消痞丸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干生姜、炙甘草、麦芽曲、茯苓、白术各6g、半夏曲、人参各9g、厚朴12g、枳实、黄连各15g。
丸剂,饭后温开水送下。
亦可作汤剂鳖甲煎丸鳖甲煎丸疟母方,蔗虫鼠妇及蜣螂;蜂巢石苇人参射,桂朴紫葳丹芍姜;瞿麦柴芩胶半夏,桃仁葶苈和硝黄;疟缠日久胁下硬,症消积化保安康。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日期】2010.06.11•【文号】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施行日期】2010.06.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通知(国中医药医政发〔2010〕3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中医药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为提高中成药的临床疗效,规范中成药使用,减少中药不良反应发生,降低患者医疗费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卫生部组织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现予印发,供各级医疗机构在临床使用中成药时参考。
各地在执行过程中有何问题,请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医政司联系。
附件: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二○一○年六月十一日附件: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0年6月目录前言第一部分中成药概述一、中成药的剂型二、中成药分类三、中成药安全性第二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原则一、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二、联合用药原则三、孕妇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四、儿童使用中成药的基本原则第三部分各论一、解表剂二、泻下剂三、和解剂四、清热剂五、祛暑剂六、温里剂七、表里双解剂八、补益剂九、安神剂十、开窍剂十一、固涩剂十二、理气剂十三、理血剂十四、治风剂十五、治燥剂十六、祛湿剂十七、祛痰剂十八、止咳平喘剂十九、消导化积剂二十、杀虫剂第四部分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一、含毒性中药材的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二、中成药不良反应的监测三、开展中成药临床应用监测、建立中成药应用点评制度前言为加强中成药临床应用管理,提高中成药应用水平,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会同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制定了《中成药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以下简称《指导原则》)。
《指导原则》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中成药概述;第二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基本原则;第三部分为各类中成药的特点、适应证及注意事项;第四部分为中成药临床应用的管理。
消导化积剂
配伍意义
乌梅 蜀椒、细辛 干姜、桂枝、附子 黄连、黄柏 人参、当归
安蛔止痛
酸以制蛔 (君) 辛以驱蛔,温里
苦以下蛔,清热
补养气血
2.久泻久痢属寒热虚实错杂者
湿热久羁,余邪未清,脾阳渐虚。
临床应用
胆道蛔虫证、慢性肠炎或菌痢 辨证属寒热错杂证者。
胆道蛔虫症 龙某某,突发胃脘偏右疼痛4日,
呈阵发性,发时痛如刀绞,如顶如钻,坐卧不 安,辗转躁烦,恶心不止,呕吐苦汁,汗出身 冷,四肢厥逆,畏寒发热,白晴微黄,查:白 细胞13000/mm3,中性84%,淋巴16%,剑突 下偏右压痛,无明显肌紧张及反跳痛,肠鸣音 亢进。诊为“胆道蛔虫病”。门诊观察3日, 迭进解痉、镇静、利胆、输液、抗感染等治疗, 罔效。
[江西中医药(1960;3:24)]
久痢 某男。主诉:腹痛,少腹下坠,大便
带白色粘冻八年余,反复发作,久治不愈,每 当发作时,腹部下坠有便意,轻微里急后重, 大便日行6~8次,粪便挟粘液色白如涕,不带 血,有腥臭味,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初诊时 见面色苍白少华,体倦乏力,形体消瘦,口甘 口粘,但饮食如常,脉缓滑无力,舌质红,苔 薄黄稍腻。
应用要点
1.适宜于食积胃脘之轻证,病位偏上。 2.使用指征:脘胀,嗳腐,苔腻,脉滑 3.中成药类型:保和丸、保和口服液 4.临证加减:本方既是治疗食积之基本方,
又可作为食积证的通治方。
症见脘腹胀痛,便秘或泄泻不爽, 舌苔黄腻,脉沉有力,属食积湿热阻于 大肠者,如何加减?
减消食和胃之药(楂、曲、菔、陈、夏) 加清热祛湿导滞药(连、芩、大黄、枳实等) 或视腹症之轻重选用枳实导滞丸、木香槟榔丸。
作用机理
乌梅丸
促进胆汁分泌 促进胆囊收缩
胆汁PH下降
人卫版方剂学方歌
人卫版《方剂学》方歌六.解表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泻下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和解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清热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祛暑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一.温里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二.表里双解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三.补益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四.固涩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五.安神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健脾丸(《证治准绳》)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健脾丸(《证治准绳》)一、组成白术,二两半(75克)、木香另研、黄连酒炒、甘草各七钱半(各2克)、白茯苓去皮,二两(60克)、人参一两五钱(45克)、神曲炒、陈皮、砂仁、麦芽炒、山楂取肉、山药、肉豆蔻面裹纸包槌去油,以上各一两(各30克)。
二、用法共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一日二次,陈米汤下(现代用法:糊丸或水泛小丸,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日二次)。
三、歌括1.健脾丸健脾参术苓草陈,肉蔻香连合砂仁;楂肉山药曲麦炒,消补兼施不伤正。
2.资生丸资生丸内主四君,扁莲苡桔山药行;连泽芡楂麦砂蔻,藿橘益气安胎灵。
四、功用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五、主治脾胃虚弱,饮食内停。
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苔腻微黄,脉象虚弱。
六、方解本方主治脾虚胃弱,食积化热之证。
脾胃虚弱,运化无力,则食少难消;食滞于中,阻碍气机,则脘腹痞满;脾虚生湿,湿邪下注,则大便溏薄;食积化热,故苔腻微黄。
治宜健脾消食,兼以清热。
方中以四君子汤补气健脾,其中白术、茯苓用量偏多,意在着重补脾渗湿而止泻。
佐以山药、肉蔻助其健脾止泻之力;山楂、神曲、麦芽消食化滞;木香、砂仁、陈皮理气和胃;黄连清热燥湿。
诸药相合,使食积得消,脾运得健,胃气得和,湿热得清。
方中健脾之药居多,且食积消脾自健,故以“健脾”名之。
综观本方,亦系消补兼施之剂,补脾消食之力均大于积术丸,且能渗湿止泻而兼化湿热,故本方系健脾消食止泻之方,积术丸则为健脾化积除痞之剂。
七、附方及方论资生丸(《先醒斋医学广笔记》):白术、人参各三两(各90克)、薏苡仁一两半(45克)、白茯苓一两五钱(45克)、山楂肉橘红各二两(各60克)、川黄连三钱(9克)、白豆蔻仁、泽泻各三钱五分(各10克)、桔梗、霍香叶草,各五钱(15克)、白扁豆、莲肉各一两半(各45克)、怀山药、芡实炒,各一两五钱(各45克)、麦芽,一两(30克)、(一方无泽泻,有砂仁)共研细末,炼蜜为丸,重二钱(6克),每服一丸,用白汤或清米汤、橘皮汤、炒砂仁汤嚼化下。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枳术丸(《脾胃论》引张元素方)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枳术丸(《脾胃论》引张元素方)一、组成枳实麸炒一两(30克)、白术二两(60克)。
二、用法同为极细末,荷叶裹烧饭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多用白汤下,无时(现用法:共为末,糊丸,每服6~9克,荷叶煎汤或温开水送下,日二次)。
三、歌括1.枳术丸枳术丸是消补方,荷叶烧饭作丸尝。
2.曲蘖枳术丸若加麦芽与神曲,消食化滞力更强。
3.橘半枳术丸术丸加橘半夏,健脾祛痰两兼长。
4.香砂枳术丸香砂枳术理气滞,消食开胃气芳香。
四、功用健脾消痞。
五、主治脾虚气滞,饮食停聚。
胸脘痞满,不思饮食。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证,乃脾胃虚弱,饮食气滞所致。
脾虚不运,食阻气机,故不思食,胸脘痞满。
治宜补脾行气以消食积。
方中以白术为君,重在健脾祛湿,以助脾之运化;以枳实为臣,下气化滞,消除痞满。
白术用量重于枳实一倍,意在以补为主,乃补重于消,寓消于补之中,“本意不取其食速化,但令人胃气强不复伤也”。
更以荷叶烧饭为丸,取其养脾胃而升清,以助白术健脾益胃之功。
荷叶与枳实相伍,一升清,一降浊,清升浊降,脾胃调和,使脾健积消。
气调胃和,痞满得除,饮食如常。
本方是张元素从《金匮要略》枳术汤变化而来,枳术汤枳实之用量倍于白术,且用汤剂,治“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之证。
其证属于气滞水停,治当行气消痞,故重用枳实,意在以消为主。
而枳术丸证,是脾虚重于积滞,治宜健脾化积,故重用白术,意在以补为主。
二方虽皆用积、术,但由于用量与剂型不同,其功效则缓急有异,补消有偏,可见古人制方之妙。
所以张璐说:“二方各有深意,不可移易”。
七、附方及方论1.曲蘖枳术丸(《医学正传》):即枳术汤加炒神曲一两(30克)、炒麦蘖一两(30克)。
功用:健脾消食。
主治:饮食太过,致心腹满闷不快。
2.橘半枳术丸(《医学入门》):即枳术丸加橘皮半夏各一两(各30克)。
功用:健脾化痰,理气消痞。
主治:饮食伤脾,停积痰饮,心胸痞闷。
3.香砂枳术丸(《摄生秘剖》):白术一斤土炒(480克)、枳实八两(240克)、木香一两(30克)、砂仁一两30克)、上为末,荷叶煨,陈米饭为丸,如椒目大,白滚汤送下三钱(6~9克)。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
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实用方剂学-第一章解表剂目录第一节辛温解表剂麻黄汤(麻黄加术汤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三拗汤新加三拗汤华盖散)桂枝汤(桂枝加桂汤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葛根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葛根汤麻桂各半汤葱豉汤(杏前葱豉汤活人葱豉汤葱豉桔梗汤六味葱豉汤)苏羌达表汤第二节辛凉解表剂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新加麻杏甘石汤荷杏石甘汤桑杏石甘汤) 银翘散(加减银翘散银翘透疹汤)桑菊饮祛风涤痰汤五叶菰根汤防风解毒汤加减普济消毒饮竹叶柳蒡汤解肌透痧汤第三节扶正达邪剂一、益气发汗剂参苏饮人参败毒散(仓廪汤荆防败毒散)二、滋阴发汗剂加减葳蕤汤(葳蕤汤)黑膏汤(加减黑膏汤)青蒿鳖甲汤三、养血发汗剂葱白等七味饮四、助阳发汗剂麻黄附子细辛汤第二章涌吐剂第一节实证涌吐剂瓜蒂散救急稀涎散第二节虚证涌吐剂参芦饮第三节探吐法盐汤探吐法第三章通下剂第一节寒下剂大承气汤(小承气汤调胃承气汤解毒承气汤犀连承气汤)大黄黄连泻心汤大陷胸汤十全苦寒救补汤陈氏四虎饮清凉攻毒汤第二节温下剂附子泻心汤温脾汤三物备急丸半硫丸第三节逐水剂控涎丹舟车丸己椒苈黄丸疏凿饮子三花神佑丸十枣汤神芎导水丸第四节润下剂麻仁丸通幽汤陆氏润字丸千金地黄煎济川煎第五节攻补兼施剂陶氏黄龙汤增液承气汤承气养荣汤益血润肠丸苁蓉润肠丸三仁丸苁蓉润肠汤第四章双解剂第一节解表清里剂栀子豉汤(栀豉芩葛汤)大青龙汤(越婢汤)柴葛解肌汤葛根芩连汤三黄石膏汤(增损三黄石膏汤)六神通解散白虎加桂枝汤葱豉白虎汤缪氏竹叶石膏汤双解加葱豉汤石膏大青汤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第二节发表攻里剂大柴胡汤(加味大柴胡汤)大青消毒汤《删繁》香豉汤凉膈散(加减凉膈散)防风通圣散双解散(增损双解散)大黄饮子第三节解表化痰剂小青龙汤(小青龙加石膏汤)射干麻黄汤定喘汤许氏麻黄等十味丸第五章清热剂第一节清泄气热剂一、轻清气热剂新加栀豉汤六花苇茎汤陈氏清肺饮二、辛寒清气剂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新加白虎汤)竹叶石膏汤(加减竹叶石膏汤)三、苦寒清热剂黄芩汤黄连汤《古今录验》青木香汤白头翁汤(秦皮汤)犀角大青汤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第二节清热凉营剂一、清营泄卫剂犀地透营汤犀地桑丹汤羚地清营汤凉血解毒汤二、清透营热剂犀角地黄汤清宫汤(加味清宫汤)犀羚救焚汤犀羚三汁饮加减服蛮煎神犀透络汤拔萃犀角地黄加金汁、元明粉三、凉血散血剂凉血散瘀汤清热行血汤第三节清气凉营剂犀羚白虎汤化斑汤(人参化斑汤)陈氏四虎饮陈氏夺命饮清瘟败毒饮第四节清热解毒剂三黄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消毒活血汤第五节滋清虚热剂葳蕤等五味饮白薇等十味丸青蒿鳖甲煎(黄芪鳖甲煎)秦艽鳖甲散清骨散三甲白薇汤洒沥汤两地汤百合地黄汤百合知母汤百合滑石代赭汤地骨皮饮四逆散合白薇汤第六节甘寒清热剂一、清养气液剂生芦根八味饮子麦门冬汤参燕麦冬汤三参冬燕汤新定五汁饮二、清养血液剂千金生地黄煎竹叶地黄汤顾氏八汁饮第七节清泄脏腑剂导赤散(导赤合犀连汤导赤清心汤加味导赤散导赤合加味虎杖散导赤散冲四汁饮)加减导赤泻心汤(导赤泻心汤)清心莲子饮泻青丸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泻黄散清胃散玉女煎(新加玉女煎)泻白散(黄芩泻白散加减泻白散)陶氏逍遥散救阴滋任汤加味白头翁汤养阴清肝汤玉屑无忧散玉雪救苦丹第六章和解剂第一节和解少阳剂小柴胡汤(加减小柴胡汤)蒿芩清胆汤第二节调和肝胃剂黄连汤(进退黄连汤)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崔氏疗胃反方第三节调协肝脾剂逍遥散(丹栀逍遥散黑逍遥散清肝达郁汤)四逆散芍药甘草汤痛泻要方第四节透达暮原剂达原饮(加减达原饮柴胡达原饮)清脾汤柴胡桂姜汤第五节截疟理疟剂常山饮截疟七宝剂首乌鳖甲汤陈氏四獸饮何人饮第七章祛暑剂第一节轻宣暑邪剂薷杏汤青蒿饮雷氏清宣金脏法五叶芦根汤清络饮第二节祛暑散邪剂香薷饮新加香薷饮黄连香薷饮(加味黄连香薷饮)《广济》扁豆汤第三节清暑利湿剂三石汤甘露消毒丹桂芩甘露饮六一散(鸡苏散碧玉散)雷氏清凉涤暑法第四节清暑化湿剂苍术白虎汤藿朴胃芩汤(胃苓汤藿朴夏苓汤)加减六和汤(六和汤)清暑辟秽汤雷氏芳香化浊法第五节清暑益气剂王氏清暑益气汤(东垣清暑益气汤)薛氏参麦茯神汤雷氏却暑调元法第六节清暑敛津剂吴氏连梅汤人参乌梅汤第八章治风剂第一节疏散外风剂一、疏散风邪剂小续命汤川芎茶调散川芎散防风散侯氏黑散风引汤防已地黄汤二、搜风通络剂牵正散苍耳散止痉散正舌散玉真散五虎追风散大活络丹小活络丹第二节平熄内风剂一、熄风和阳剂镇肝熄风汤羚角钩藤汤千金排风汤钩藤饮钩藤汤撮风散二、滋液熄风剂加减复脉汤(二甲复脉汤三甲复脉汤)\阿胶鸡子黄汤大定风珠三、养血祛风剂大秦艽汤地黄饮子羚羊角散秦艽散第九章开窍剂第一节凉开剂紫雪丹(碧雪绛雪)安宫牛黄丸至宝丹(犀珀至宝丹)牛黄清心丸(万氏牛黄清心丸)神犀丹飞龙夺命丹玉枢丹犀黄宣窍汤炼雄丹行军散第二节温开剂苏和香丸妙香丸飞马金丹第三节豁痰开窍剂白金丸集成太极丸抱龙丸小儿回春丹涤痰汤菖蒲郁金汤沈氏六神汤玳瑁郁金汤第四节宣郁开窍剂苏合香丸第十章祛寒剂第一节温经散寒剂乌头汤乌头赤石脂丸当归四逆散桂枝附子汤桂枝芍药知母汤黄芪桂枝五物汤第二节温中祛寒剂理中汤(理中加附子汤延年增损理中丸治中汤)附子粳米汤白术附子汤(近效白术附子汤)茵陈附子干姜汤大建中汤吴茱萸汤厚朴温中汤大顺散来复丹冷香饮子第三节回阳救逆剂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白通加人尿、猪胆汁汤)回阳救急汤参附汤(参附龙牡汤)真武汤附子汤黑锡丹(二味黑锡丹)三生饮第十一章却湿剂第一节宣散湿浊剂恙活胜湿汤鸡鸣散豆卷藿香荷叶汤苏叶黄连汤神术散第二节温化寒湿剂平胃散(香砂平胃散加味平胃散加减平胃散)藿香正气散(太乙神术散)藿香正气汤醉香玉屑丸芩桂术甘汤实脾饮第三节清利湿热剂三仁汤(黄芩滑石汤)藿香左金汤(蚕矢汤)连朴饮(燃照汤)昌阳泻心汤清热渗湿汤二妙散(加味二妙散三妙丸)第四节利水渗湿剂一、利水通淋剂八正散萆薢分清饮五淋汤石苇散神效琥珀散瞿麦汤海金砂散火府丹小便饮子童便四草汤红白散二、利水消肿剂禹余粮丸五苓散猪苓汤五皮饮防已黄芪汤(防已茯苓汤)千金鲤鱼汤天仙藤散香附散全生白术散第五节祛风胜湿剂巴戟天汤地龙汤防己汤蠲痹汤秦艽散三痹汤四斤丸第十二章祛痰剂第一节燥湿化痰剂二陈汤(加味二陈汤藿朴二陈汤)导痰汤(加味导痰汤)小半夏汤(小半夏加茯苓汤)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加味温胆汤)指迷茯苓丸第二节润燥化痰剂润肺饮降痰奔马丸金水六君汤百花汤雪梨膏第三节清化热痰剂清气化痰丸\小陷胸汤(柴胡陷胸汤加味小陷胸汤)节斋化痰丸滚痰丸雪羹第四节温化寒痰剂理中化痰丸(理中降痰丸)珍珠滚痰丸紫金丹第五节蠲化风痰青州白丸子三生丸半夏白术天麻丸金栗丹竹沥五汁饮第六节止咳化痰剂杏仁煎延年贝母煎延年疗气嗽煎方紫菀饮延年紫苏饮止嗽散三子养亲汤金沸草散紫苑汤降气化痰汤第七节化痰软坚剂内消瘰疬丸海藻昆布玉壶汤第十三章润燥剂第一节轻宣外燥剂一、苦温平燥剂杏前葱豉汤杏苏散二、辛凉甘润剂桑杏汤(沙参杏仁汤)萎薤六仁汤清燥救肺汤润燥渗湿汤第二节滋润内燥剂一、清润肺胃剂麦门冬汤(加减麦门冬汤广济麦门冬汤宣明麦门冬饮子)五汁饮韭汁牛乳饮叶氏养胃汤(益胃汤)甘露饮(小甘露饮)桑白皮等十味煎消渴方(延年天门冬煎黄芪汤千金茯神汤)地黄引子百合固金汤琼玉膏(张氏医通琼玉膏)沙参麦冬汤二、滋养肝肾剂集灵膏滋燥养荣汤(清燥养营汤)润肺饮雪梨膏第十四章理气剂第一节行气剂越鞠丸半夏厚朴汤(四七汤)桔姜薤白半夏汤(桔姜薤白白酒汤枳实薤白桂枝汤)良附丸(橘核丸)天台乌药散(三层茴香丸暖肝煎)金铃子散启膈散五香散正气天香散瘦胎饮解肝煎十香丸紫苏饮延胡索汤槟榔汤第二节降气剂旋复代赭汤丁香柿蒂汤(丁香柿蒂竹茹汤丁香散)四磨汤(五磨饮)橘皮竹茹汤苏子降气汤(沉香降气散)茴香散第十五章理血剂第一节祛瘀活血剂复元活血汤补阳还五汤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身痛逐瘀汤)大活血丹回生丹失笑散生化汤抵当汤抵当丸桃核承气汤桃仁承气汤大黄蛰虫丸下瘀血汤当归芍药散清热行血汤宣郁通经汤温经汤桂枝茯苓丸丹参饮旋覆花汤泽兰汤四乌贼骨一藘茹丸紫苏饮三甲散增损三甲散三虫二甲汤七厘散清经散第二节止血剂十灰散四生丸槐花散咳血方小蓟饮子黄土汤胶艾汤温经摄血汤小牛角腮散平肝开郁止血汤第十六章补益剂第一节益气剂一、益气固脱剂独参汤人参蛤蚧散二、益气摄血剂归脾汤炙甘草汤举元煎三、益气健脾剂四君子汤(异功散六君子汤香砂六君子汤)参苓白术散(七味白术散)参术膏参燕异功散慎柔养真汤资生丸四、益气升陷剂补中益气汤(调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保元汤七珍散第二节养血剂四物汤(四乌汤过期饮地骨皮饮桃红四物汤艾附暖宫丸)圣愈汤补气解晕汤小营煎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泰山磐石散当归补血汤当归生姜羊肉汤(天真丸)第三节滋阴剂一、滋养肺肾剂人参固本丸保阴煎补肺阿胶汤(月华丸)两仪膏二、滋养肝肾剂石斛夜光丸一贯煎滋水清肝饮七宝美髯丹二至丸桑麻丸三、滋养肾阴剂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都气丸八仙长寿丸杞菊地黄丸耳聋左慈丸左归丸新加六味汤)左归饮吉祥丸虎潜丸(大补阴丸滋任通阴煎通关丸)三才封髓丹滋阴大补丸无比山药丸大造丸龟鹿二仙膏第四节壮阳剂一、温煦肾阳剂肾气丸(右归丸十补丸)右归饮鹿茸散巴戟天酒二、温柔濡润剂还少丹赞化血余丹斑龙丸异类有情丸内补丸元武豆三、温补脾肾剂四神丸脾肾双补丸生脉散(全真一气汤)第十七章消导剂第一节消导化滞剂保和丸(大安丸)廓清饮大和中饮(小和中饮)枳实导滞丸(木香导滞丸)枳术丸(香砂枳术丸橘半枳术丸曲麦枳术丸)健脾丸(啟脾散)第二节消痞磨积剂枳实消痞丸葛花解醒汤蟾砂散枳实丸鳖甲煎丸耆婆万病丸化瘀回生丹第十八章固涩剂第一节固表敛汗剂牡蛎散玉屏风散当归六黄汤第二节敛肺止咳剂九仙散第三节涩肠固脱剂桃花汤(赤石脂禹余粮汤)訶子散(訶子丸)真人养脏汤地榆丸刘松石猪肝丸第四节涩精止遗剂治浊固本丸秘元煎(苓术菟丝丸水陆二仙丹)固阴煎金锁固精丸桑螵蛸散缩泉丸补脬饮巩隄丸第五节固崩止带剂固经丸惜红煎完带汤鹿角菟丝丸侧柏樗皮丸第十九章安神剂第一节重镇安神剂朱砂安神丸生铁落饮珍珠母丸磁朱丸第二节宁心安神剂半夏秫米汤酸枣仁汤定志丸天王补心丹(柏子养心丹平补镇心丹)孔圣枕中丹黄连阿胶汤交泰丸琥珀多寐丸甘麦大枣汤第二十章痈疡剂第一节外疡一、内服丸散汤饮(一)阳证诸方仙方活命饮真人活命饮五味消毒饮连翘金贝煎会脓散醒消丸内补黄芪汤透脓散(心悟透脓散代刀散)消瘰丸六神丸蟾酥丸(二)阴证诸方阳和汤小金丹二、外用膏、丹、散剂如意金黄散回阳玉龙膏红升丹(白降丹八将丹)生肌玉红膏(八宝生肌散)第二节内痈苇茎汤桔梗杏仁煎古今录验桔梗汤大黄牡丹皮汤锦红汤(锦红片锦红新片)清肠饮红藤煎肠痈秘方薏苡附子败散阑尾化瘀汤阑尾清化汤阑尾清解汤第二十一章治虫剂乌梅丸槟黄丸下虫丸理中安蛔汤化虫丸使君子丸万应丸(下虫万应丸)追虫丸前言尝读《灵枢·逆顺肥瘦篇》言“圣人之为道也,上合于天,下合于地,中合于人事,必有明法,以起度数,法度检押乃后传言。
解表剂
解表剂(一)、解表剂:具有发汗解表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表征。
1、辛温解表:外感风寒证。
症状:恶寒重、发热轻、无汗、鼻塞流涕、头痛、肢体酸痛、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等。
药物:感冒清热颗粒、正柴胡饮颗粒、荆防颗粒、九味羌活丸2、辛凉解表剂:外感风热证。
症状: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咽痛、口渴、咳嗽痰稠黄、苔微黄、舌质红、脉浮数等。
药物:银翘解毒丸(片)、感冒退热颗粒、羚羊感冒片、桑菊感冒片3、表里双解剂:用于表里同病。
外感表证,兼热结便秘,或湿热泻痢等药物: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丸4、扶正解表剂:有补益药和解表药配合组成,具有扶正、散邪特点,用于体质虚弱、兼感外邪所致的虚人外感。
药物:玉屏风散颗粒、参苏丸祛暑剂(二)祛暑剂:祛暑、除湿的作用。
属于暑邪或暑热挟湿伤人所知的病症。
临床上多见于中暑、胃肠型感冒、急性胃肠炎、水土不服等。
1、解表祛暑剂:适用于夏日受暑感寒。
症状:恶寒发热、头痛无汗等。
药物:保济丸、藿香正气水、暑热感冒颗粒、清暑解毒颗粒2、健胃祛暑剂:适用于因中暑引起的头晕、恶心、腹痛、胃肠不适。
药物:十滴水(软胶囊)3、祛暑除湿剂:适用于夏伤暑湿。
症状:寒热头痛、胸闷恶心、吐泻腹痛等药物:六和定中丸、甘露消毒丸、清暑益气丸泻下剂(三)、泻下剂:具有通导大便、排除肠胃积滞、荡涤实热等作用。
主要用于排便困难,秘结不通,排便艰涩不畅等便秘症状。
1、寒下剂:具有泻热通便作用,适用于里热积滞实证。
症见大便秘结,脘腹胀痛。
药物:复方芦荟胶囊、当归龙荟丸、新清宁胶囊、清宁丸、一清胶囊2、润下剂:润燥滑肠,促使大便易于排出。
适用于热结肠燥便秘;或老年津枯、病后津亏和产后血虚所致的便秘。
药物:苁蓉通便口服液、麻仁润肠丸、麻仁丸、麻仁滋脾丸、通便灵胶囊、通乐颗粒清热剂(四)、清热药:具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清热祛湿等作用,主要用于里热证。
1、清热泻火类:用于肺胃里热炽盛证。
症见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等。
201X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中药二)
2021年执业药师考试真题及参考答案(中药二)一、最正确选择题1.某男28岁。
2天前感冒。
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项背强痛,舌苔薄白,脉浮。
医师辨证选药组方时,为减轻项背强痛病症,宜选用的药是答案:A解析:第一章解表药。
葛根【成效】解肌退热,透疹,生津,升阳止泻。
【主治】(1)感冒头疼项强,项背强痛。
(2)麻疹初起透发不畅。
(3)热病烦渴,消渴证。
(4)湿热泻痢初起,脾虚泄泻。
2. 某女,32岁。
咳嗽2天,症见痰多咳喘、色黄黏稠、咽喉肿痛,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宜选用的药是答案:E解析:第二章清热药。
射干【成效】清热解毒,祛痰利咽,散结消肿。
【主治】(1)咽喉肿痛(证属热结痰盛者尤宜)。
(2)痰多咳喘。
(3)久疟疟母,经闭,痈肿,瘰疬。
3.某女,30岁。
平素急躁易怒,近半年又见大便秘结。
宜选用的药是答案:A 解析:第三章泻下药。
芦荟【成效】泻下,清肝,杀虫。
【主治】(1)热结便秘,肝经实火,肝热惊风(2)小儿疳积,虫积腹痛。
(3)癣疮(外用)。
4.某男,57岁。
患高血压病10年,近发湿疹瘙痒。
宜选用的药是答案:D 解析:第四章祛风湿药。
豨签草【成效】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
【主治】(1)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2)中风手足不遂。
(3)痈肿疮毒,湿疹瘙痒。
(4)高血压病。
答案:D 解析: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苍术【成效】燥湿健脾,祛风湿,发汗,明目。
【主治】(1)湿阻中焦证,痰饮,水肿。
(2)风寒湿痹,表证夹湿。
(3)湿盛脚气、痿证。
(4)夜盲,眼目昏涩。
临床常用药,关于金钱草性能效用的说法,错误的选项是E.甘淡渗利,苦寒清泄答案:E 解析: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金钱草【性能特点】本品甘淡渗利,微寒能清。
入肾与膀胱经,善利水通淋、排除结石,为治石淋之要药;入肝、胆经,善除湿退黄,为治湿热黄疸、肝胆结石之佳品。
还能清热解毒而消肿,为治疮肿、蛇伤所常用。
【成效】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主治】(1)热淋,石淋。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痞化积)——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痞化积)——枳实消痞丸(《兰室秘藏》)一、组成干生姜一钱(3克)、炙甘草、麦芽曲、白茯苓、白术各二钱(各6克)、半夏曲、人参各三钱(各9克)、厚朴炙,四钱(12克)、枳实、黄连各五钱(各15克)。
二、用法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食远服(现代用法:水泛小丸或糊丸,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日二次。
亦可水煎服)。
三、歌括枳实消痞四君先,麦芽夏曲朴姜连;脾虚痞满结心下,痞消脾健乐天年。
四、功用消痞除满,健脾和胃。
五、主治脾虚气滞,寒热互结。
心下痞满,不欲饮食,倦息乏力,大便不调。
六、方解本方所治之痞满,乃虚实相兼,寒热错杂,热重于寒,实多虚少之证。
常因脾胃素虚,升降失司,寒热互结,气壅湿聚而致。
治宜行气健脾,调解寒热。
方中以枳实行气消痞为君,以厚朴行气除满为臣,二者合用,以加强消痞除满之效。
黄连清热燥湿而除痞,半夏曲辛温散结和胃,又少佐干姜温中祛寒,三味相伍,辛开苦降之力尤佳,共助枳、朴行气开痞之功。
素质脾虚,故用人参以扶正健脾;白术、茯苓以健脾祛湿;以麦芽消食和胃;以甘草和药益脾。
综观全方,有消有补,有寒有热,共奏消痞祛积,健脾和胃之效。
本方是从半夏泻心汤和枳术汤化裁而成。
方中枳实、厚朴用量独重,故着重于行气消痞。
且黄连用量大于干姜,其病当属热多寒少之证。
较之健脾丸与枳术丸,虽皆属消补兼施之剂,但前两方均补重于消,而本方则消重于补。
虚实有轻重,消补有主次,处方用药,务使消积不伤正,补正不碍满,以收祛邪扶正之功。
七、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夫满而不痛者为痞,属无形之邪,自外而入,客于胸胃之间,未经有形之痰血饮食互结,仅与正气搏聚一处为患。
故以黄连、干姜并用,一辛一苦,一散一降,则无论寒热之邪,皆可开泄,二味实为治痞之主药。
然结于中,则气壅湿聚,必渐至痰食交阻,故以枳实破气,厚朴散湿,麦芽化食,半夏行痰,自无胶固难愈之势。
但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必以四君子坐镇中州,祛邪扶正,并驾齐驱。
趣味记方歌
中阳衰弱、阴寒内盛
5.2回阳救逆
四逆汤
(父子吵僵了)
回阳救逆
少阴病寒厥证
回阳救急汤
(六君子副将肉香)
回阳救急、益气生脉
真阳衰微、阴寒极盛
5.3温经散寒
当归四逆汤
(牧童细心找枝草药归)
温经散寒、养血通脉
血虚受寒、寒伤经脉
六、表里双解剂
6.1解表攻里
(硝黄朴实)
峻下热结
阳明腑实证
2.2温下
温脾汤
(谁敢在黄府抄人)
温补脾阳、攻下冷积
脾阳不足、冷积便秘、或久利赤白、脐腹冷痛
2.3润下
麻子仁丸
(黄世仁烧杏脯通便)
润肠泄热、行气通便
肠胃燥热、大便干结
济川煎
(鞋子牛肉贵吗)
温肾益精、润肠通便
老年肾虚、肠燥便秘
2.4逐水
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
音痱证
十四、治燥剂
14.1轻宣润燥
清燥救肺汤
(老阿妈人品高尚卖杏仁)
清燥润肺
温燥伤肺
杏苏散
(二陈借钱、只找江苏人)
轻宣凉燥、宣肺化痰
外感凉燥
14.2滋阴润燥
麦门冬汤
(半夏找人卖炒米粉)
滋养肺胃、降逆和中
肺阴不足、胃阴不足
百合固金汤
(二弟卖草药、百元皆归母)
滋阴补肾
肾阴不足
大补阴丸
(伯母地板)
滋阴降火
肝肾阴虚、虚火上炎
一贯煎
(沙地柏杞卖鬼脸)
滋阴疏肝
肝肾阴虚、血燥气郁
方剂的功效和主治
5.1温中祛寒
理中丸 温中祛寒、补气健脾 中焦虚寒、阳虚失血、脾胃虚寒之胸痹、病后多痰涎、小儿慢惊
小建中汤 温中补虚、和里缓急 中焦虚寒,肝脾不和
大建中汤 温中补虚、降逆止痛 中阳衰弱、阴寒内盛
九味羌活汤 发汗祛湿、兼清里热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
止咳散 宣理肺气、疏风止咳 风邪犯肺
1.2辛凉解表
银翘散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温病初起
桑菊饮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风温初起,表热轻证
3.3调和肠胃
半夏泻心汤 寒热平调、消痞散结 寒热错杂之痞证
四、清热剂
4.1清气分热
白虎汤 清热生津 阳明气分热盛
竹叶石膏汤 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伤寒温热暑病气津两伤
4.2清营凉血
清营汤 清营解毒、透热养阴 热入营分
天台乌药散 行气蔬肝、散寒止痛 寒凝气滞之小肠疝气
11.2降气
苏子降气汤 降气平喘、祛痰止咳 上实下虚之喘咳
定喘汤 宣肺降气、清热化痰 风寒外束,痰热内蕴
旋覆代赭汤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
大黄庶虫丸 祛瘀生新 五劳虚极、内有干血
12.2止血
小蓟饮子 凉血止血、利水通淋 热结下焦之血淋、尿血
温经汤 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
桂枝茯苓丸 活血化淤、缓消徵块 瘀阻胞宫
生化汤 养血化瘀、温经止痛 产后血虚受寒,血虚寒凝,瘀血阻滞
失笑散 活血祛瘀、温经止痛 瘀血停滞
清骨散 清虚热、退骨蒸 阴虚内热、虚劳骨蒸
当归六黄汤 滋阴泻火、固表止汗 阴虚有火、发热盗汗
4.7清热祛暑
六一散 祛暑利湿 感受暑湿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保和丸(《丹溪心法》)
中医《方剂学》消导化积剂(消食导滞)——保和丸(《丹溪心法》)一、组成山楂六两(180克)、神曲二两(60克)、半夏、获苓各三两(各90克)、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各80克)。
二、用法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现代用法: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克,温开水送下。
亦可水煎服,用量按原方十分之一即可)。
三、歌括1.保和丸保和神曲与山楂,陈翘莱菔苓半夏;消食化滞和胃气,煎服亦可加麦芽。
2.大安丸保和加术名大安,健脾消滞又何难。
四、功用消食和胃五、主治一切食积。
脘腹痞满胀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
六、方解本方为治疗食积的通用方。
以脘痞腹胀,恶食嗳腐为主证。
《素问·痹论》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病多系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
饮食过度,食积内停,胃失和降,气机不畅,故见脘腹胀满,吸腐吞酸,恶食呕逆等症。
治宜消食化滞,理气和胃。
方中用山楂为君,以之消一切饮食积滞,尤善消肉食油腻之积。
以神曲消食健脾,更化酒食陈腐之积;萝ト子下气消食,长于消谷面之积,共为臣;三药同用,消各种食物积滞。
佐以半夏、陈皮行气化滞,和胃止呕;茯苓健脾利湿,和中止泻;食积易于化热,故又佐以连翘清热而散结。
诸药配伍,使食积得化,胃气得和。
本方药力较缓,若食积较重者,可加枳实、槟榔;苔黄脉数者,可加黄连、黄芩;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等。
七、附方及方论大安丸(《医方集解》):即保和丸加白术二两(60克)。
用法如保和丸。
功用:消食健脾。
主治:饮食不消,气虚邪微,以及小儿食积。
大安丸较保和丸多白术一味,是消中兼补,即消食之中兼有健脾之功,适用于食积兼有脾虚者,对于小儿食积用之尤宜。
八、文献摘录(方论)张秉成:“此为食积痰滞,内瘀脾胃,正气未虚者而设也。
山楂酸温性紧,善消腥油腻之积,行瘀破滞,为克化之药,故以为君。
神曲系蒸而成,其辛温之性,能消酒食陈腐之积。
莱菔子辛甘下气,而化面积;麦芽咸温消谷,而行窖瘀积,二味以之为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消食剂一、定义凡是以消食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症化积的作用,以治疗食积脘痞,症瘕积聚的方剂。
属“八法”当中“消法。
”痞块与症积是相同的。
积——血脉不通,腹腔有积块,痛有定处,上下左右,有较清楚的边缘,类似腔腹肿瘤。
古代文献《难经》中谈到聚——是一股气,由于气机不畅所致,没有固定的部位,上下无边缘,痛无定处。
症瘕:(范围很广,包括腹腔所有瘤肿,恶性、良性的)——相当于《金匮》之疟母(单纯性的脾脏肿大),然范围广。
症——血瘀造成的,有真正的东西,即实质性的东西。
瘕——气机不畅引起,能聚能散。
瘕——假广义上讲:凡气、血、痰、湿、食、虫等壅滞而成的积滞痞块。
魏长春谈治病例:“祛其所本无,还其所固有。
”祛其所本无是广义的消法,祛邪。
二、立法依据《内经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
”据此而立消导方剂,实际上“痛可去之”也成为立法依据,以上为消痞块之根据。
坚者削之——有坚硬块状物病症,如症瘕,痰浊,采用软坚消散之法。
结者散之——指情志抑郁,各种邪气及气血痰郁结产生的病症。
如肝郁气滞所致的两胁胀痛,运用疏散或消散的方法,加以治疗。
留者攻之——邪留体内,用药攻逐之。
如痰饮用逐痰,气滞则行气,等等以上为治积滞痞块的基本原则。
三、功用与适应范围凡有气、血、痰、湿、食、虫等郁滞而成的积滞痞块,包括症状。
主要有:症瘕,食积、痈、肿、痰核、痞块等。
《医学心悟》曰:“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
”说明消法针对积滞痞块采用的方法。
除了消导药消食积,用发散药消痈肿外,其他大多数用逐渐消削的办法,慢慢来。
消得太快,易伤正气,消导剂为消法中的部分内容,即消食导滞和消痞化积,例理气,行气来消除某些积滞痞块不属于此,其他消法内容在其他章节中讲。
消导化积剂与泻下剂的区别。
相同:都是消除体内有形之实邪,临床如何区别。
不同:(1)、消导化积剂属于缓消渐磨之剂。
痞块(如肝脾肿大)使其不发展,适应于病程较大,病势不急之证。
泻下剂为荡涤攻逐之剂,用药峻猛,大黄、芒硝等。
适用于病例程短,病势急重。
(2)、消食剂有时也峻猛泻下,或逐瘀破血药,但用量小,多用丸剂,丸者缓也。
泻下剂用药较猛,以大便快利为度,多用汤剂,汤者缓也。
(3)、消食剂常以行气药为主,或配益气健脾药,使积去而正不伤。
泻下剂:以泻下药为主泻利攻逐,除非邪实正虚之证,一般不用补益药,其攻补兼施,目的也在攻下。
4、服用时间较长,每次服用量不宜过大。
(金匮疟母用鳖甲煎丸)泻下剂:务求速效,且以一鼓荡平为佳,每次服用量不宜过小。
四、注意事项1、本类方虽作用缓慢,但终为克伐之品,属攻法,不宜长期服用,其余采用丸剂,目的是避免过分削弱机体自身的运化功能。
2、使用时注意脾胃功能,脾胃功能不强者,则适当配伍扶正健脾之药,避免伤正气,或攻补兼施。
3、若对于积滞不行,单纯用消导剂作用不明显,则配伍泻下药。
五、配伍特点(1)常配理气药由于积滞内停,每使气机运行不畅,而气机阻滞,又可导致积滞不化,故加理气药以化积导滞。
(2)常佐以化湿,清热,积滞日久郁而化热,则宜消而兼清,积而生湿,消导之中又当佐以化湿。
第一节消食化滞消食化滞剂适用于食积为病。
症见: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腹痛泄泻等。
常用消食药:山楂、神曲、莱菔子代表方:保和丸、枳实导滞丸若脾胃素虚,饮食不消配伍益气健脾之品或食积日久,损伤脾胃组成消补兼施之剂代表方:健脾丸、枳术丸等。
保和丸《丹溪心法》[组成] 山楂六两(180g)、神曲二两(60g)、半夏、茯苓各三两(各90g)、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各30g)[用法] 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
现化用法: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
亦可作汤剂,不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 消食和胃。
[主治] 一切食积。
胸膈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而黄,脉滑。
原书记载:治一切食积。
《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本方此食母生,多酶片效好得多。
[证候分析] “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素问〃五藏别论》)病因:多系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
饮食过度,食积内停,胃失和降,气机不畅——故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恶食呕逆等症。
舌苔厚腻而黄——乃由食积停滞,生湿化热所致。
脉滑——亦主伤食[方解]君:山楂——重用酸甘微温,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纲目》谓其:“化饮食,消肉积”。
臣:神曲——甘辛而温,消食和胃,能化酒食陈腐之积;萝卜子——辛甘下气,长于消面食之积,宽畅胸膈,消除胀满。
佐: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陈皮——辛苦温,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除去甘草茯苓——甘平,健脾和中,化痰利湿使:连翘——苦寒芳香,散结清热,镇吐,食积停滞,郁而化热。
诸药合用:使食积消化,胃气因和。
本方虽以消导为主,但药性平和,故以“保和”名立。
饮食停滞体内,大致有以下情况:(1)病在上脘,有上逆趋势,则用吐法,导滞外出;(2)食滞停在下脘,产生坚积,用下法;(3)停在中脘,积不甚者,此吐不掉,下不行,则采用消导之法方适。
[临床运用]1、本方为消食化积之平剂,常用方,对热积不甚者多用,小儿多用宜于食停中脘而正气未虚者,食积洒肉之积以山楂、神曲为主谷面之积以谷芽、麦芽、莱服子为主瓜果之积以丁香、肉桂、适量白酒若食积较甚+厚朴、枳实推荡积滞;食积化热甚者+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大便秘结者+大黄通便导滞。
2、《卫生宝鉴》保和丸,即本方加麦芽,以增强消食和中之力;《古今医鉴》保和丸,即本方加白术、香附、厚朴、枳实、麦芽、黄连、黄芩并以茶清送下,加强了健脾消积,清化湿热之功。
3、《丹溪心法》大安丸,即本方加白术,消食之中兼以健脾益气,主治食积而脾虚者,对于小儿食积用之尤宣。
4、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症,辨证属食积停滞者。
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感论》[组成] 大黄一两(30g)、枳实麸炒、神曲炒,各五钱(各15g)、茯苓、黄芩、黄连、白术各三钱(各9g)、泽泻二钱(6g)[用法] 研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至七十丸,温水送下,食远量虚实加减服之。
(现代用法: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每日二次)。
[功用] 消导化积,清热祛湿。
[主治] 湿热食积,内阻肠胃。
脘腹胀痛,下痢泄泻,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沉有力。
[证候分析]积滞内停,气机壅塞——故而脘腹胀满疼痛;食积不消,湿热不化——故大便泄泻,甚或下痢;若热壅气阻——又可大便秘结。
[方解]君:大黄——攻积泻热,使积热从大便而下。
臣:枳实——行气消积,而除脘腹之胀满。
佐:黄连、黄芩——清热燥湿,又可厚肠止痢。
使: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且可止泻;白术——健脾运湿,使攻积而不伤正;神曲——消食化湿,使食消则脾胃和。
诸药合全,积去食消,湿化热清,诸症自解,此方用于泄泻,下痢,亦属“通因通用”之法。
禁忌:泄痢而无积滞者,不可妄投。
[临床运用]本方适用于胃肠积滞,湿热内蕴之证。
运用本方的基本指征是:胸脘痞闷,下痢,里急后重,或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舌苔黄腻,脉沉实或滑数。
1、腹胀:缘因饮食过伤,食物不洁,停滞中州,内阻碍脾胃蕴湿生热,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痞闷不舒,干噫食臭,腹痛下痢,舌苔黄腻,脉沉滑数者。
(西医之消化不良而有上述病)2、泄泻:缘因湿热直犯胃肠所致之泄泻腹痛,脘腹闷胀,大便不爽,小便溲黄,或伴呕恶,脉数苔黄者,西医治断之急慢性胃肠炎有上述表现者亦可选用。
3、痢疾初起,腹痛下痢赤白,腹满胀闷,里急后重者,亦可使用。
[注意事项] 忌食生凉食物。
木香槟榔丸《丹溪心法》引张子和方处方来源:张子和:攻邪派,著有《儒门事亲》原书少了一味。
枳壳出于张子和之后,李东垣之学生罗天益《卫生室鉴》中就有枳壳,早于丹溪。
[组成] 木香、槟榔、青皮、陈皮、广莪(烧)、枳壳、黄连、黄柏各一两(各30g)、大黄半两(15g)、香附子炒、牵牛末各二两(各60g)、[用法] 原方为细末,水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汤送下。
现代用法:为细末,水泛为丸,每服6g,日服2-3次,生姜汤或温开水送下。
[功用] 行气导滞,攻积泄热。
[主治] 积滞内停,湿蕴生热。
脘腹痞满胀痛,大便秘结,以及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沉实。
[证候分析] 饮食不节,积滞内停,气机壅阻,传化失常脘腹痞满胀痛,大便秘结。
积滞内停,蕴为湿热,伤及大肠气血——故见赤白痢疾,里急后重。
苔腻主湿食,黄则有热,脉实乃邪正俱实之征。
[方解]君:木香——辛苦温,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尤长于行肠胃滞气;槟榔——苦辛温,入脾、胃、大肠经,下气最捷。
臣:牵牛、大黄——苦寒泄热,攻积导滞,泻下之力强大。
佐、使:青皮——破气化滞调脾胃气滞;陈皮——理气燥湿;香附——理气、得木香则疏滞和中;黄连、黄柏——清热燥湿,且又止痢;莪术——行气破血,消积止痛,善治饮食不消,脘腹疼痛。
综观全方,以木香槟榔为方名,且多用行气药物,立方之意是以行气导滞为主,兼以清热通便,使气机通畅,积滞得下,湿清热化、诸证自除。
[临床运用]1、本方行气攻积之力较强,宜于积滞内停,蕴为湿热,气机壅阻邪正俱实者。
2、本方出处不一,药亦有不同《卫生宝鉴》木香槟榔丸方,即本方加枳壳麸炒一两,取其宽中下气,以增强行气导滞。
3、《医方考》所载木香槟榔丸方,较本方多枳壳、三棱、黄芩、当归,所谓“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并且增强了清热燥湿之功。
用治赤白痢疾,里急后重肠胃中有积滞者尤佳。
4、本方究属攻伐之剂,虚人误用,易伤胃气,甚至变生呃逆,禁口痢等证故慎用。
5、细菌性痢疾,辨证属湿热积滞而正气未虚者,可用本方治之。
[方论选录]《医方考》:“痢疾初作,里急后重,肠胃中有积滞者,此丸主之。
《内经》曰:湿淫所胜,平以苦热,故用木香;热者寒之,故用黄连、黄芩、黄柏;抑者散之,故用青、陈、香附;强者泻之,故用大黄、丑末;逸者行之,故用槟榔、枳壳;留者攻之,故用莪术、三枝;燥者润之,故用当归。
是方也,惟质实者堪与之,虚者非所宜也。
故曰:虚者+补,勿一泻之。
”健脾丸(又名人参健脾丸)[组成] 白术(炒)二两半(75g)、木香(另研)、黄连(酒炒)、甘草各七钱半(各22g)、白茯苓(去皮),二两(60g)、人参一两五钱(4.5g)、神曲(炒)、陈皮、砂仁(麦芽炒)、山楂取肉、山药、肉豆蔻(面裹纸包槌去油),以上各一两(各30g).[用法] 共为细末,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服,一日二次,陈米汤下。
现代用法:糊丸或水泛小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日二次)。
[功用] 健脾和胃,消食止泻。
[主治] 脾虚停食,食积化热,食少难消,脘腹痞闷,大便溏薄,食积化热则苔腻微黄,脉象虚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