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消导化积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十一章消食剂
一、定义
凡是以消食药物为主组成,具有消食导滞,消症化积的作用,以治疗食积脘痞,症瘕积聚的方剂。属“八法”当中“消法。”
痞块与症积是相同的。
积——血脉不通,腹腔有积块,痛有定处,上下
左右,有较清楚的边缘,类似腔腹肿瘤。古代文献《难经》中谈到
聚——是一股气,由于气机不畅所致,没有固定
的部位,上下无边缘,痛无定处。
症瘕:(范围很广,包括腹腔所有瘤肿,恶性、良性的)——相当于《金匮》之疟母(单纯性的脾脏肿大),然范围广。
症——血瘀造成的,有真正的东西,即实质性的东西。
瘕——气机不畅引起,能聚能散。瘕——假
广义上讲:凡气、血、痰、湿、食、虫等壅滞而成的积滞痞块。
魏长春谈治病例:“祛其所本无,还其所固有。”
祛其所本无是广义的消法,祛邪。
二、立法依据
《内经至真要大论》:“坚者削之,结者散之,留者攻之。”据此而立消导方剂,实际上“痛可去之”也成为立法依据,以上为消痞块之根据。
坚者削之——有坚硬块状物病症,如症瘕,痰浊,采用软坚消散之法。
结者散之——指情志抑郁,各种邪气及气血痰郁结产生的病症。
如肝郁气滞所致的两胁胀痛,运用疏散或消散的方法,加以治疗。
留者攻之——邪留体内,用药攻逐之。如痰饮用逐痰,气滞则行气,等等以上为治积滞痞块的基本原则。
三、功用与适应范围
凡有气、血、痰、湿、食、虫等郁滞而成的积滞痞块,包括症状。
主要有:症瘕,食积、痈、肿、痰核、痞块等。
《医学心悟》曰:“消者,去其壅也,脏腑,经络,肌肉之间,本无此物而忽有之,必为消散,乃得其平。”
说明消法针对积滞痞块采用的方法。
除了消导药消食积,用发散药消痈肿外,其他大多数用逐渐消削的办法,慢慢来。消得太快,易伤正气,消导剂为消法中的部分内容,即消食导滞和消痞化积,例理气,行气来消除某些积滞痞块不属于此,其他消法内容在其他章节中讲。
消导化积剂与泻下剂的区别。
相同:都是消除体内有形之实邪,临床如何区别。
不同:
(1)、消导化积剂属于缓消渐磨之剂。痞块(如肝脾肿大)使其不发展,适应于病程较大,病势不急之证。
泻下剂为荡涤攻逐之剂,用药峻猛,大黄、芒硝等。适用于病例程短,病势急重。
(2)、消食剂有时也峻猛泻下,或逐瘀破血药,但用量小,多用丸剂,丸者缓也。
泻下剂用药较猛,以大便快利为度,多用汤剂,汤者缓也。
(3)、消食剂常以行气药为主,或配益气健脾药,使积去而正不伤。
泻下剂:以泻下药为主泻利攻逐,除非邪实正虚之证,一般不用补益药,其攻补兼施,目的也在攻下。
4、服用时间较长,每次服用量不宜过大。(金匮疟母用鳖甲煎丸)
泻下剂:务求速效,且以一鼓荡平为佳,每次服用量不宜过小。
四、注意事项
1、本类方虽作用缓慢,但终为克伐之品,属攻法,不宜长期服用,其余采用丸剂,目的是避免过分削弱机体自身的运化功能。
2、使用时注意脾胃功能,脾胃功能不强者,则适当配伍扶正健脾之药,避免伤正气,或攻补兼施。
3、若对于积滞不行,单纯用消导剂作用不明显,则配伍泻下药。
五、配伍特点
(1)常配理气药由于积滞内停,每使气机运行不畅,而气机阻滞,又可导致积滞不化,故加理气药以化积导滞。
(2)常佐以化湿,清热,积滞日久郁而化热,则宜消而兼清,积而生湿,消导之中又当佐以化湿。
第一节消食化滞
消食化滞剂适用于食积为病。
症见:胸脘痞闷,嗳腐吞酸,恶食呕逆,腹痛泄泻等。常用消食药:山楂、神曲、莱菔子
代表方:保和丸、枳实导滞丸
若脾胃素虚,饮食不消配伍益气健脾之品
或食积日久,损伤脾胃组成消补兼施之剂
代表方:健脾丸、枳术丸等。
保和丸
《丹溪心法》
[组成] 山楂六两(180g)、神曲二两(60g)、半夏、茯苓各三两(各90g)、陈皮、连翘、萝卜子各一两(各30g)
[用法] 上为末,炊饼丸如梧子大,每服七、八十丸,食远,白汤下。
现化用法:共为末,水泛为丸,每服6-9g,温开水送下。亦可作汤剂,不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减。
[功效] 消食和胃。
[主治] 一切食积。胸膈痞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恶食呕逆,或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而黄,脉滑。
原书记载:治一切食积。《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本方此食母生,多酶片效好得多。
[证候分析] “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素问〃五藏别论》)
病因:多系饮食不节,暴饮暴食所致。
饮食过度,食积内停,胃失和降,气机不畅——故见脘腹胀满,嗳腐吞酸,
恶食呕逆等症。
舌苔厚腻而黄——乃由食积停滞,生湿化热所致。
脉滑——亦主伤食
[方解]
君:山楂——重用酸甘微温,善消肉食油腻之积《纲目》谓其:“化饮食,消肉积”。
臣:神曲——甘辛而温,消食和胃,能化酒食陈腐之积;
萝卜子——辛甘下气,长于消面食之积,宽畅胸膈,消除胀满。
佐:半夏——辛温,燥湿化痰和胃止呕;
陈皮——辛苦温,燥湿化痰,理气和中;除去甘草
茯苓——甘平,健脾和中,化痰利湿
使:连翘——苦寒芳香,散结清热,镇吐,食积停滞,郁而化热。
诸药合用:使食积消化,胃气因和。本方虽以消导为主,但药性平和,故以“保和”名立。
饮食停滞体内,大致有以下情况:
(1)病在上脘,有上逆趋势,则用吐法,导滞外出;
(2)食滞停在下脘,产生坚积,用下法;
(3)停在中脘,积不甚者,此吐不掉,下不行,则采用消导之法方适。[临床运用]
1、本方为消食化积之平剂,常用方,对热积不甚者多用,小儿多用宜于食停中脘而正气未虚者,食积洒肉之积以山楂、神曲为主
谷面之积以谷芽、麦芽、莱服子为主
瓜果之积以丁香、肉桂、适量白酒
若食积较甚+厚朴、枳实推荡积滞;
食积化热甚者+黄芩、黄连苦寒清热;
大便秘结者+大黄通便导滞。
2、《卫生宝鉴》保和丸,即本方加麦芽,以增强消食和中之力;
《古今医鉴》保和丸,即本方加白术、香附、厚朴、枳实、麦芽、黄连、黄芩并以茶清送下,加强了健脾消积,清化湿热之功。
3、《丹溪心法》大安丸,即本方加白术,消食之中兼以健脾益气,主治食积而脾虚者,对于小儿食积用之尤宣。
4、现代常用本方治疗急性胃肠炎,小儿消化不良症,辨证属食积停滞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