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填图教学实习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模板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模板一、实习背景本次实习是在XX地质勘探有限公司进行的,主要内容是进行地质填图实习。
实习期间,我们深入学习了地质填图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了绘制地质填图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还通过实地勘察和数据处理等方式,加深了对地质实践工作的理解和认识。
二、实习目的1.掌握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2.熟练掌握填图软件的使用方法;3.加深对地质实践工作的认识和理解。
三、实习内容1. 理论学习我们首先通过课堂学习,了解了地质填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处理、绘图等一系列基本工作流程。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填图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设置填图参数、如何导入数据、如何绘制地质图形等。
2. 实地勘察在理论学习之后,我们进行实地勘察,深入了解地质现象及地质构造,以及岩石类型、结构特征、物化性质等方面的信息。
通过实地勘察,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认识地质特征,在填图过程中更加准确和全面的表达现场实情。
3. 数据处理在实地勘察之后,我们需要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
包括岩石化学成分分析、岩相学分析、类岩石组分析等等,以此为基础生成各种地图、柱状图、曲线图等,为后续绘图提供数据支持。
4. 地质填图最后一步是进行地质填图。
填图主要包括将各种地质信息(如地形高程、地层分布、岩性类型等)整合到一个整体地图之中,以此表现地质信息的空间分布规律。
在填图的过程中,我们要保证填图图件的规范性、精确度和美观度,力求呈现出高水平的地质图景效果。
四、实习感受本次实习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
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探索,我们深入领会了地质填图的精髓,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了地质填图这一实践工作对于地质勘探和应用研究的重要性。
在此次实习中,我认识到了自身能力的不足及发展方向,也提升了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和同组的同学一起学习、一起探索、一起调试,相互分享经验,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此外,实习期间与企业中的老师和职员的沟通交流,使我对地质勘探行业有了更加完整的认识和理解,也为我将来的工作方向,尤其是从事地质探测、地质图像分析和科研工作等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和指导。
西藏大学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前言根据勘察工程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安排在学完《普通地质学》《矿物与结晶学》《岩石学》《古生物地史学》《第四纪地质学与地貌学》等专业基础课程之后应进行一次野外地质现场实踏。
实习的目的在于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实踏,一方面使学生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在知识上进一步深化,以达到概念的明确融合贯通,牢固掌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教师的具体指导下,学生通过亲身实踏,以达到逐步提高和运用基本知识,解决了野外实际地质问题的能力,同时在整个教学实习过程中训练学生进行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的掌握和提高基本技能和训练野外地质工作基本功也是本次实习的重要目的之一。
总之,教学实习在教学计划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是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环节,应给以充分重视。
实习区域概述拉萨河:藏语称“吉曲”。
河源地区为平坦湿地,海拔5200米,汇入口海拔3580米,总落差1620米。
从源头始,至彭错、色日绒、绒麦、直孔等地,于曲水县附近汇入雅鲁藏布江。
流域东西长约551千米,流域面积32471平方千米,占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的13.5%,是雅鲁藏布江流域面积最大的一条支流。
流域北部山峰海拔5000~5500米,谷底海拔4000~4500米,相对高差约1000米。
流域南部山峰海拔4000~4500米,谷底海拔3580~4000米。
其干流段水能蕴藏量171.7万千瓦,在雅鲁藏布江各支流中位居第三位。
柳梧新区:柳梧新区位于拉萨市西城区以南,紧邻拉萨河南岸,与拉萨老城隔河相望。
启动区平均海拔3640米,距布达拉宫10公里。
向北通过柳梧大桥和老城区相连,通过拉贡公路、柳梧新区机场快速通道直达贡嘎机场;向东通过拉萨河南岸公路和川藏公路相连。
气候:柳梧新区属藏南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阳光充足,年日照数2973.6小时,年平均蒸发量2181毫米,年平均降水量442.54毫米,蒸发量是降雨量的5倍左右。
年平均气温7.4℃,夏季最热月平均气温15.5℃,冬季最冷月平均气温-2.3℃,最大冻土深0.3米(阴坡)。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安徽省巢湖市凤凰山地区1:50000 地质测量实习报告班级:地质10-2班组别:第五组指导老师:***学号:***********名:***成员:张瑞儒王先毫杨政吴乐乐黄静蒋风茂目录第一章. 前言 (3)1.1实习目的及任务 (3)1.2实习区位置及行政区划 (3)1.3实习区自然及经济地理概况 (3)1.4地质调查史 (4)1.5工作方法、时间安排、工作量及质量评价 (5)1.6 实习队的组成 (6)第二章地层 (7)2.1.地层概述 (7)2.2地层分述 (7)第三章实习区岩石 (14)3.1岩石概述 (14)3.2岩石分述 (14)第四章地质构造 (15)4.1实习区地质构造概述 (14)4.2 褶皱 (15)4.3断层 (17)4.4节理 (18)第五章矿产 (18)5.1石灰岩矿 (19)5.2耐火粘土、陶用粘土 (19)5.3煤 (19)5.4铁矿 (20)5.5磷矿 (20)第六章区域地质发展历史 (21)结束语 (22)第一章. 前言1.1实习目的及任务目的通过地质野外填图实习,使我们初步具备一个地质工作者的素质,学会如何在一个地区进行地质工作以及野外地质工作的方法与要求(如资料的收集,编制地质图,编写文字报告等)。
并同时充实《普通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简明教程》、《古生物地史学》、《结晶矿物学》、《水文地质学》、《测量学》等基础地质学的理论教学内容,加深对课程相关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以及团结互助、吃苦耐劳的精神。
任务 1.通过巢北凤凰山地区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的地质点进行系统的观测,收集各种地表地质信息等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包括地层划分和层序、岩性组合及岩相特征、地质构造及构造变动、岩浆活动以及有用矿产的赋存规律等。
2.绘制相应的地质图件,如综合地层柱状图、地质剖面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等。
3.编写文字报告。
对测区内的地层层序的沉积环境的变迁、古生物的演化、构造形态组合及变动历史作综合分析研究。
筇竹寺--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筇竹寺--地质填图实习报告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矿业学院地质填图教学实习地质报告(东经102°34′19″—102°38′35″,北纬25°3′34″—102°6′5″)实习地点:昆明筇竹寺地区前言在学完《普通地质学》、《矿物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专业基础课程后,进行的第二次野外地质现场实踏。
实习的目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野外现场实踏,一方面使同学们对课堂讲授的基本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在知识上进一步深化,以达到概念的明确、融会贯通,牢固掌握的目的;另一方面在老师的具体指导下,我们通过亲身实踏,以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目的,并解决野外实际地质勘查出现的问题,确保每一个人在构造地质填图实习中能正规地训练野外地质填图的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在整个教学实习过程中提高同学们野外地质技能,以养成严密的、科学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
第一章绪言一、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一)测区范围测区位于南北向的昆明构造盆地西侧的筇竹寺附近,属于昆明市西山区所辖。
南起花展坡——花红园——大关山一线(北纬25°3′34″),北至白龙山——交月凹——火焰山一线(北纬25°6′5″)。
东起火焰山——观音阁——昭家村一线(东经105°38′35″),西抵白龙山——茨沟丫口——花展坡一线(东经102°34′19″),面积约49m2。
(二)自然地理测区属滇中高原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脊线呈近东西向展布,与区内构造线展布方向吻合。
区内平均海拔2000m左右,测区西北角的交月凹为本区最高峰,海拔2499.8m,最低点位于测区东南角的昭家水库附近,海拔1984m。
地形切割程度中等,相对比高一般在30-50m 左右。
区内无大的河流通过,多数沟谷呈谷底较宽谷坡较缓的“U”型谷,在平面呈北东向及近东西向平行向展布。
本区在石灰岩地层发育地段内,岩溶漏斗、岩溶洼地屡见不鲜,在平面上往往沿一方向呈线状排列,与断裂线分布方向吻合。
江西玉山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江西省玉山县七一水库实习报告班级:13地质工程01姓名:乔世杰学号:2013100063目录第一章绪论 (4)一、目的和任务 (4)(一)目的 (4)(二)任务 (4)二、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5)(一)自然地理 (5)(二)气象条件 (6)(三)地形地貌 (6)(四)经济情况 (7)三、实习区研究程度 (8)四、实习工作概况及任务完成情况 (8)第二章地层 (9)一、概述 (9)二、综述 (9)第三章地质构造 (11)一、褶皱 (11)二、断层 (12)三、断层应力场分析 (13)第四章地质发展史 (14)一、地层的岩相古地理分析 (14)第五章矿产 (15)一、矿产概况 (15)二、地下水 (16)第六章地质填图工作方法 (16)实习总结 (21)参考文献: (23)地质观察点记录表 (24)附:1.实测地质剖面图2.地层综合柱状图第一章、绪论一.目的和任务地质填图实习又称地质测绘实习,是学生学完《普通地质学》《矿物学》《岩石学》和《构造地质学》等主要专业基础课之后,进行一次综合性的野外现场实习。
它是继“地质认知实习”之后,一个较高层次的野外实践活动。
由于学生在专业方面仅仅完成了上述专业基础的理论学习,尽管课堂教学也作了必要的实习、实验、或者一定的野外观察,但总体上仍处于理性认识阶段,很少或没有实践经验。
因此地质填图实习是以教师的野外现场讲课、示范、指导为主,学生边学边实践并逐步过渡到学生独立实践为主的教学过程,且它是在学校特地选择的、不受生产制约的适宜场所而进行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实习。
(一)目的地质填图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学生在实地进行地质填图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的观测、判断和综合分析能力,掌握从事野外地质调查必须具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加深对已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形成用于探索,热爱地质事业,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及今后所从事的地质工作打下较牢固的基础。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巢湖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实习目的:了解地层构造,认识各种岩石;掌握实习区内地层层序,岩性岩相;掌握各种野外地质现象。
实习时间:室内准备一天,野外工作两周。
巢湖流域位于安徽省中部,地理纬度大致为东经116度24分30秒~东经118度零分零秒、北纬30度58分40秒~北纬32度6分零秒内,处于长江、淮河两大水系中间,属于长江下游左岸水系,东南濒临长江,西接大别山山脉,北依江淮分水岭,东北邻滁河流域。
巢湖湖区位于合肥市南15公里,属合肥市内湖。
地理位置为东经117度16分54秒~东经117度51分46秒、北纬30度25分28秒~北纬31度43分28秒之间,属于长江下游的左岸水系,为我国第五大淡水湖。
巢湖流域面积13486平方公里,其中,巢湖闸以上面积9130平方公里,跨越合肥、肥西、舒城、庐江、巢湖、肥东等6个县(市);闸下面积4365平方公里,涵盖无为、和县和含山三县。
巢湖东西长54.5公里,南北宽21公里,湖岸线长170多公里。
水位8米时,面积755平方公里,容积17.17亿立方千米,深度2~5米(水位为水面的海拔高度,水深为水面到水底的高度)。
中庙三面环湖,处于巢湖区域中心。
湖心岛姥山、孤山镶嵌湖区的中、西部。
以中庙—姥山—齐头嘴为界,将巢湖划分为东、西两大湖区,现由合肥市的巢湖市、庐江县、肥东县和肥西县四县环抱。
西半湖区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东半湖区面积约为500平方公里。
(1)地形地貌巢湖流域地处江淮丘陵地带,四周分布有银屏山、冶父山、大别山、防虎山、浮槎山等低山丘陵,并形成东西长、南北窄的不规则形状,地形为西高东低、中间低洼平坦。
巢湖湖泊形态呈东西两端向北翘起,中间向南突出,成凹子形,状如鸟巢。
按流域地貌成因,巢湖地形地貌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中切割低山区、浅切割低山区丘陵区、丘陵岗地区、岗冲地和冲积平原。
1、构造侵蚀地形中切割低山区,主要分布于西部大别山区,北部浮槎山区,东部及东南部凤凰山、银屏山区等。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范文
地质填图实习报告范文学院:工学院专业:资源勘查工程(固体矿产方向)年级:2022级姓名:王灵飞学号:22022440104指导老师:郎卡旺青、加永泽巴、叶唐进、杨成业、张根、王海波、土登次仁实习时间:2022/9、16——2022/9、23西藏大学1目录前言.3第一章绪论........41.1实习目的与任务..41.1.1目的.....41.1.2任务.....51.2实习工作概况.5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62.1地质构造.....62.2地层岩性.....6第三章:环境......7第四章实习内容....84.1色拉寺周边认识实习........84.2拉萨市沿着318国道从拉萨大桥附近......14第五章:总结.. (15)2前言地质学(geology)的研究对象为地球的固体硬壳---地壳或岩石圈,她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是研究地球及其演变的一门自然科学。
地质学,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并列的自然科学五大基础学科之一。
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地质学的产生源于人类社会对石油、煤炭、金属、非金属等矿产资源的需求,由地质学所指导的地质矿产资源勘探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源泉。
地质学是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越来越大,地质环境对人类的制约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如何合理有效的利用地球资源、维护人类生存的环境,已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因此,地质学研究领域进一步拓展到人地相互作用。
全报告分为五个章节,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介绍了报告的内容。
此次填图实习有两个点,第一个点是拉萨市色拉寺周边的地质认识实习;第二个点是沿着318国道从拉萨大桥西侧约350米处3第一章绪论1.1实习目的与任务1.1.1目的1、深化与加强对工程地质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和基本工作方法的了解和掌握,为进一步学习资源勘查地质专业相关的专业课程奠定感性知识基2、掌握地质填图的基本技巧以及要学会填图。
《地质填图实习》课件
04
实习是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加深学生
对地质学的理解。
05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应注重理
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自己的
实际操作能力。
06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实测地层剖面
了解地层序列、岩性特征、接 触关系等。
成果整理
整理野外记录、编写报告、制 作教学幻灯片等。
地质填图常用工具
01
02
03
04
罗盘
用于测量岩层产状要素、确定 位置和方向。
放大镜和显微镜
用于观察岩石微观结构和矿物 成分。
照相机和摄像机
用于记录野外实地调查和观测 的地质现象。
GPS定位仪
用于确定位置和测量坐标。
03
02
完成了实习区域的地质图绘制,包括地层分 布、构造特征和岩石类型等信息。
04
成果二:矿产资源调查
对实习区域内的矿产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 ,识别出可能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
05
06
培养了学生矿产资源调查的基本技能和意 识。
实习总结与反思
收获
学生掌握了地质图的基本 绘制技巧和矿产资源调查
方法。
部分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对 某些复杂的地质现象理解
地形图应用
学习如何利用地形图进行 工程规划和设计。
岩石与土壤观察与描述
岩石与土壤基本知识
了解岩石和土壤的分类、形成和变化规律等基本知识。
岩石与土壤观察
观察岩石和土壤的形态、颜色、结构、质地等特征,记录并描述其 特点。
岩石与土壤分析
分析岩石和土壤的成因、分布规律及其对工程的影响。
地质填图实践操作流程
保持联系
在实习过程中保持与老师和同学的联 系,及时报告异常情况。
填图实习报告3篇
填图实习报告填图实习报告3篇填图实习报告篇1目录第一章绪论一、实习区地理概况二、实习目的、任务和要求三、实习工作完成情况第二章区域地质背景一、地层岩性二、区域地质构造三、岩浆活动四、矿产资源第三章测区地质一、地层岩性二、地质构造三、岩浆活动四、围岩蚀变五、矿产资源六、地质演化史第四章结束语一、实习成果、收获二、实习建议第一章绪论本次地质填图主要是想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会对一般地质现象的观测和地质填图方法,使我们能够独立地进行地质填图工作的能力。
实习以学习地质填图为主,以现场地质条件为基础,采用现象教学模式进行授课。
其实习内容以构造地质学和地层古生物学为主,同时结合了矿物学、岩石学和矿床学的基本知识。
一、实习区地理概况本次实习地位于冷水江市东北郊约16公里处的锡矿山七里江地区(东经110°27’30”—110°30’30”,北纬27°44’30”—27°48’00”),区内有市内公共汽车往返,交通方便。
实习住宿地方位于南矿的株木山,周边有超市、医院、餐馆,住宿区内还有乒乓球场和无线网络,大门前不远处还有广场,广场对面还有篮球场等体育锻炼场所。
冷水江市得名由来于其处资江北岸,因此江水在此处较冷,故得其名。
冷水江市里1960年设立的,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以煤炭、电力、冶金、化工、建材等五大产业为主体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是湖南省重要的能源材料基地,被誉为湘中一颗灿烂的“明珠”,冷水江市地处湖南中部、资江中游、雪峰山东麓。
东抵涟源市、南邻新邵县、西北接新化县。
北部、东北部以及西南面为山,四周向东倾斜。
土地面积439平方公里。
冷水江市地处地球的北温带地区,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气候16.5°C,年均降水量1648毫米,全市雨水充沛,气候适宜。
锡矿山地区地貌类型为侵蚀构造低山地貌,海拔标高822.9米,位于矿区东北部岳高岭;海拔最低点516米,位于矿区西北部西沟部位。
巢湖实习,报告- 地质填图
2、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是了解、控制地质界线、矿层或矿体、断层,以及 观测点: 是了解、 控制地质界线、 矿层或矿体、 断层, 其它地质要素的空间位置而在野外进行重点观察、 其它地质要素的空间位置而在野外进行重点观察、描述和编 录所布设的地点。 录所布设的地点。 观测点性质:观测点可按其性质和重点观测的内容,分为地 观测点性质:观测点可按其性质和重点观测的内容, 层分界点、构造点、水文点、地貌点、 层分界点、构造点、水文点、地貌点、岩性控制点等类型 布置原则:一般情况下,地质观察点应布置在填图单位的界 布置原则:一般情况下, 标志层、化石层、岩性和岩相突变的地方,蚀变带边界, 线、标志层、化石层、岩性和岩相突变的地方,蚀变带边界, 褶皱轴部及转折端、断层、节理、劈理、 褶皱轴部及转折端、断层、节理、劈理、片理等构造发育处 及岩层产状急剧变化处。此外,还有水文、地貌、风景、 及岩层产状急剧变化处。此外,还有水文、地貌、风景、 出 土文物地点等位置上,切忌机械地等距离布点) 土文物地点等位置上,切忌机械地等距离布点)。
野外路线地质填图方法
马润勇
一、目的任务 二、填图工作准备 三、填图基本方法与要求 四、路线地质观测程序、内容和编录方法 路线地质观测程序、 五、野外手图的使用与地质界线的勾绘 六、填图资料的室内整理
一、目的任务
1、地质填图: 地质填图: 通过追踪、穿越等方法将野外各种地质体、 通过追踪 、 穿越等方法将野外各种地质体 、 地 质要素、构造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质要素、 构造现象进行全面系统的观察、 研究和编 并用规定的线条、图式, 录, 并用规定的线条、 图式 ,如实地将各种地质界 地质体、 线、 地质体、 地质要素标绘在一定比例尺的地形底 图上的过程。 图上的过程。
2)地形图的选择
地质学系学生地质填图实习规范
地质学系学生地质填图实习规范一、教学思想以先进地质理论为指导,地质观察研究为基础,运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按照行业标准规范与准则,严格训练学生进行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全过程。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与归纳的思维方法,巩固和熟练野外工作的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
二、学时分配与授课方式(一)学时分配野外实习总计4周(28天)时间,具体分配如下:1.室内工作准备、路途与实习区地质情况与野外工作方法介绍2天2.地质踏勘路线4天3.实测地质剖面4天(含实测剖面室内讲课1天)4.地质填图5天(含区域地质调查方法室内讲课1天)5.室内资料整理5天,文字报告编写6天6.教师批改实习报告与讲评2天,学生休息与返程(二)授课方式要求教师在学校做好野外讲课准备,共同参加野外路线踏勘的集体预习。
野外地质调查各阶段的讲授内容按实习阶段由专人负责、穿插进行。
野外地质调查各阶段规范内容与方法以讲课为主;野外地质路线内容讲授,以师生共同讲解讨论、提问解答、综合归纳的形式交叉进行。
三、考试方式学生室内外实习态度与表现(占总成绩的30%)、学生对区域地质调查各阶段工作程序与方法的掌握情况(占总成绩的20%)、学生工作图件和文字报告的完成质量(占总成绩的50%)。
四、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按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程序可分为以下五个大的阶段有步骤进行:(一)设计阶段教学内容及其规范要求本阶段教学内容重点:是整个工作的初始阶段,其工作好坏直接影响以下各阶段工作质量。
为了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基础,应着重完成如下教学内容:室内准备、资料收集与阅读熟悉、野外路线踏勘及野外工作方法。
1.资料收集由教师介绍性讲授实习区地质概况,包括地层与古生物、岩石、构造、矿产、地质发展简史,同时要求学生预习实习指导书地层岩石部分。
2.工作准备实习带队教师在学校组织动员,使学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实习工作,并布置学生有组织借用实习所用材料、工具、资料等,做好个人野外实习工具、衣物、钱财准备。
2023地质实习报告五篇
2023地质实习报告五篇地质实习报告篇1序言地质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学。
根据地质工程专业学生的培养计划的安排,在学完专业基础课之后,必须进行一次野外地质填图实习。
其目的在于使我们运用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学习野外地质工作方法,培养我们独立工作的能力,同时为学习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要求学生学会对岩石及地层露头进行观察和描述,能够利用岩性、化石进行地层对比和划分,掌握实习区各地层的分层标志及填绘地质图的方法;学会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学会编制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学习观察和分析各种地质构造,掌握识别褶皱和断层的标志,了解实习区地质构造发展历史;学会利用实际资料进行室内整理和地质报告的编写方法。
实习任务:实习结束时,应提交下列成果:1.实习区地质报告一份;2.实习区地形地质图一幅(1:5000)3.实测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各一幅(1:1000)4.图切地质剖面图二幅(1:5000)5.实习区构造纲要图一幅实习过程准备:为了强化实践性教学这一重要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计划规定地质填图实习时间为6周,一般分为五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实习动员和准备工作(两天)首先由地质专业的领导进行实习动员,说明地质填图实习的目的和要求,宣布实习计划。
然后由指导老师介绍实习区的地质情况,使学生基本了解实习区前人的工作成果和地质概况,同时做好物质准备。
第二阶段野外地质地质踏勘(3)天采用横向穿越和走向追索的方法,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路线,进行观察和分析,是学生对实习区内的地层和构造的整体特征有一个初步认识。
第三阶段测制地层剖面(3天)先由指导老师介绍地层剖面的测制方法,然后去野外分组实测地层剖面,主要测制长兴组和飞仙关组地层。
根据实测资料编制地层剖面图和地层柱状图。
第四阶段地质填图(3周)首先由指导老师介绍地质填图方法,包括地质观察路线的布置,地质观察点的标定,地质观察和记录,地质界线的填绘等。
然后同学分组进行野外地质填图。
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
河南宜阳地质填图实习报告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报告提交时间:前言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de)二,实习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三,前人工作四,本次工作概况第二章地层第三章构造第四章岩浆岩第五章地质发展史第六章矿产资源概况第七章本次工作方法及阶段一,地质路线踏勘二,实测地质剖面三,地质填图方法第八章结语第一章绪言一、实习目(de)(1)主要内容地质填图是地质工作(de)基本手段,也是资源勘探(de)基础工作.它(de)目(de)与任务,是通过自然露头和人工揭露(de)地质点进行系统(de)地质观测,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研究地表地质规律.通过地质实习主要锻炼我们(de)以下能力:通过野外现场(de)反复实践,培养我们描述、记录、分析和解释地质现象(de)能力;使我们掌握地质填图(de)规范、程序和基本方法、有关地质图件(de)绘制方法以及地质报告(de)编写方法;熟悉野外地质工作(de)基本方法,提高野外工作(de)基本技能,如用罗盘、识地形图等;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即将书本(de)知识同野外各种地质现象相联系,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地质问题(de)能力,从而得以加深理解和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培养我们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热爱地质事业(de)工作热情.(2)实习时间:2014年08月27日至2010年09月12日.(3)指导老师:王恩营李猛(4)分组情况参加此次实习(de)有地质工程2012级及单招班.实习以组为单位,每组有6个人,我所在(de)组为地质一班(de)第二组,组员为:,,,,,,,,,我主要担任地质观察和记录(de)工作,在指导老师(de)带领下,团结组员,圆满完成实习任务.二、实习区地理位置及交通概况实习区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李沟一带,行政区划隶属宜阳县城关镇管辖,北侧与宜阳县城相邻,西至头道沟水库,东至宜阳采石场,南至葛家崖断层,面积约36km2.区内有简易公路通往县城,县城距洛阳市28km,有柏油路面相连,并有洛阳—宜阳铁路相通,实习区东距焦枝铁路26km,交通便利(图1-1).图1-1实习区交通位置图宜阳县地处豫西浅山丘陵区,地貌特征为“三山六陵一分川,南山北岭中为滩,洛河东西全境穿”.地理区划大致可分为洛河川区、宜北丘陵区、宜南丘陵区、白杨和赵保盆地、宜西南山区五大区域.宜北属秦岭余脉,宜南属熊耳山系,境内有花果山、灵山、锦屏山等22座知名山峰.花果山主峰海拔米,为全县最高峰.实习区属宜南低山丘陵区,总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最高点位于兰家门北侧山头,海拔,最低点为李沟河北端,相对高差为,一般海拔高380~450m;剥蚀夷平面约为海拔400m.据宜阳县黄委会水文站(宜阳县城西)观测资料,该处洛河最高洪水位标高米,最低水位标高,最大流量785m3/s,最小流量s.南侧为伊河,有支系源于高山矿区,支系上游有建设水库及洞子沟水库.据龙门水文站资料,伊河最高洪水位标高,最低水位标高,最大流量6850m3/s,最小流量s.三、前人工作1954年中南煤田地质局勘探了宜洛煤矿,1956年建矿.此后,六十年代以来河南省地质局、地质研究所进行了地质填图及各方面(de)专题研究工作.1987年西安地质学院地勘系在本区建立了实习站,被该院师生誉为西北地区“地质工程师(de)摇篮”.由于在宜阳县锦屏山一带一个范围不大(de)地区内,集中了华北地台广大区域内(de)元古代——中新生代(de)地层,又荟萃了比较齐全、丰富多彩(de)古生物化石和有一定典型代表意义(de)地质现象.不少地质工作者在宜洛煤田做过地质工作:河南省宜洛煤田区(de)逆冲推覆构造尚玉忠庞继群陶目强(河南省地质研究所)指出,河南省东秦岭北部山麓,存在区域性(de)逆冲断层带,宜洛煤田正处于该山麓你冲断层带内,且整个煤田位于外来逆冲岩席上,这里基岩出露较好,一些推覆现象颇为典型,是研究东秦岭山脉北部前峰带构造理想(de)地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沉积环境分析刘彬堂(河南省义煤集团公司生产技术部)通过对宜洛煤田主要含煤岩系二叠系下统山西组(de)沉积特征分析指出了该区含煤岩系(de)沉积环境和成煤机理对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一定(de)指导意义含煤岩系是成煤古地理环境(de)综合反映;通过对宜洛煤田二叠系下统山西组含煤岩系分析弄清成煤时(de)古地理环境找出煤层分布规律对指导煤炭生产和寻找后续煤炭资源具有很重要(de)意义;河南宜阳石千峰植物组合(de)发现及其意义张海清刘印环林德超(中国区域地质1987年04期)河南省晚二叠系时期石千峰组(相当于孙家沟组)很少具有时代意义化石(de)报导.近年来,笔者在编写河南省区域地质志过程中首次在宜阳县南天门煤矿附近(de)石千峰组采到了植物化石和动物化石叶肢介,经地矿部天津地质研究所王自强鉴定确认为是晚二叠纪晚期(de)重要植物;宜洛预测区推覆体下找煤分析田慧娟李思华等分析总结了豫西宜洛煤田推覆体下找煤(de)原则、方法及地质依据.四、本次工作概况本次实习(de)前三天在老师(de)带领下进行三条地质路线(de)踏勘了解沿路(de)地层和构造(de)分布概况重点观测一些特殊地质点(如地层分界点、具有特殊构造(de)点),地质剖面(de)测量用了三天,第一天主要为老师教授测量方法,后两天由我们自己测量,测量地层为:本溪组 C2b—上石盒子组P2sh、上石盒子组P 2sh —二马营组 T 2e (见附图):实测地层剖面工作后就进入地质填图.填图实习以组为填图单位地质填图主要在观测线和观测点上进行,我们组一般会在前一天(de)晚上商量好下一天(de)观测路线主要运用了穿越地层.在观测线上按每 100---200 米(de)距离布置观测点,对观测点重点深入进行地质观察和研究,由点成线.通过点和线,了解全区地质情况.野外工作基本完成后,全面整理各野外实测资料,检查整理野外记录,发现问题后一般要进行实地检查或复查.这次地质填图实习,在队员(de)共同努力下,完成实测地层剖面图两张、两张综合柱状地层图、一张地质图.详细情况如下表:2表1—1第二章地层表2-1区内地层一览表一、中元古界1.雄耳群(1)大古石组大古石组岩性主要为砂岩、砂砾岩、砂质页岩,局部夹少量安山岩.其下以砾岩、砂砾岩为标志与太古宇太华岩群成不整合接触.(2)许山组许山组岩性为安山岩、辉石安山岩、安山玄武岩夹少量流纹岩及火山碎屑岩.下以安山岩大量出现为标志与大古石组整合接触,上以安山岩结束.(3)鸡蛋坪组鸡蛋坪组岩性为石英斑岩,底部有一层厚3-10m(de)紫红、绿色铁质硅质岩及凝灰岩,与下伏许山组整合接触.(4)马家河组马家河组岩性为安山岩、辉石安山岩、玄武安山岩、夹流纹岩、英安岩、火山碎屑岩、砂、页岩、和少量灰岩.下以安山岩大量出现为标志,上以安山岩结束为标志.与下伏鸡蛋坪组整合接触.(5)北大尖组北大尖组主要分布于潘家—里扒东北部,岩性为石英砂岩、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海绿石砂岩、白云岩及铁矿层等.下以石英砂岩出现为标志;上以石英砂岩结束为标志,本组地层与下伏马家沟不整合接触.2.汝阳群(1)崔庄组主要分布于潘家以北、武岭以西,呈条带状分布.岩性为紫红、灰绿等色页岩、海绿石砂岩、含铁砂岩,夹少量石英砾岩、钙质砂岩、炭质页岩、及菱铁矿层,底部有不稳定(de)赤铁矿层.下以石英岩为标志.本组地层与下伏北大尖组整合接触.(2)三教堂组主要分布于潘家东北、五家岭以西,呈条带状分布.本组岩性单调,主要为灰白、淡红色石英砂岩,其下、上部均以石英砂岩为标志,本地层与下伏崔庄组整合接触.(3)洛峪口组主要分布于潘家东北、武家岭以西,呈条带状分布.岩性为白云岩、页岩、粉砂质页岩、白云质灰岩、叠层石白云岩等.下以页岩出现为标志与三教堂组整合接触.二、早古生界1.寒武系(1)朱砂洞组实习区本组主要位于武家岭西以,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岩性为一套灰岩、白云质灰岩.下部为浅红色含燧石薄层泥灰岩,中部为泥质灰岩,上部为深红灰色(含云斑)灰岩,顶部为灰色、浅红色中厚层灰岩.下部以泥灰岩出现为该组底界;上以灰色灰岩结束,褐黄色、暗紫色薄层泥灰岩出现为该组顶界.(2)馒头组馒头组分布于武家岭附近,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岩石组合以紫红色页岩为特征,夹有灰岩、白云岩、白云质泥岩及砂岩.下以朱砂洞组灰色厚层微晶白云岩结束,黄色薄层泥灰岩出现为底界,上以黄绿色页岩夹灰岩结束,灰色薄板状灰岩出现为顶界.与朱砂洞组、张夏组均为整合关系.(3)张夏组张夏组位于潘家—栗扒北,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在武家岭西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岩性为一套灰色厚层状鲕状灰岩(图2-2)、中厚层状灰岩、核形石灰岩,夹土黄色条带状泥质白云岩或泥质灰岩.岩石中溶洞、淋滤沟等岩溶发育,呈定向性排列,出露地表呈明显(de)喀斯特地貌(图2-3),遗迹化石T)发育.下部以馒头组页岩夹灰岩结束,厚层状鲕状灰岩出现为该组之底;上部以灰色厚层鲕状灰岩结束,灰黄色薄层灰岩出现为该组顶界.图2-1张夏组鲕状灰岩图2-3张夏组灰岩露头(4)崮山组实习区崮山组位于长岭—潘家附近,呈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分布,在武家岭以东、马村新生煤矿以西呈近南北向展布.以中厚层状灰质白云岩、灰岩夹薄层泥质条带灰岩、鲕状灰岩为主.下部以张夏组厚层状鲕状灰岩结束,黄色薄层状灰岩出现为底界;上部以薄层状灰岩结束,中厚层状白云岩出现为顶界.由于白云岩性脆,所以野外露头通常破碎严重(图2-4)图2—2 露头破碎严重(de)白云岩;图2—3白云岩中发育(de)刀砍纹三、晚古生界1.石炭系(1)本溪组(C2b)下至寒武系上统崮山组灰岩之顶,上至太原组一1煤底板泥岩之底,平均厚,由灰黑、深灰色铝质泥岩及铝质岩组成,具鲕状、豆状结构,偶夹薄煤一层(古占煤一).底部夹透镜状黄铁矿.与下伏寒武系崮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2.二叠系(1)太原组(C2t)下至一1煤底板泥岩之底,上至山西组二1煤底板砂岩之底,平均厚,由灰黑、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细中粒砂岩及石灰岩、硅质泥岩组成,含薄煤5~8层(一1~一8),与下伏本溪组地层呈整合接触.(2)山西组(P1sh)本组下自太原组顶界,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厚~,平均.与下伏太原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根据岩性特征分为:二1煤层段、大占砂岩段、香炭砂岩段、小紫泥岩段.二1煤层段:下自太原组顶界,上至大占砂岩(Sd)之底,平均厚.由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及煤层组成.含黄铁矿散晶及结核,产植物化石,其上为二1煤层.大占砂岩段:下自大占砂岩(Sd)之底,上至香炭砂岩(Sx)之底,平均厚.下部为灰、深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细粒砂岩(Sd).含黄铁矿结核,可见泥质包体及煤屑,层面富集白云母碎片,具波状及平行层理.该层砂岩厚~,平均.上部为灰、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及中粒砂岩香炭砂岩段:下自香炭砂岩(Sx)之底,上至砂锅窑砂岩(Ss)之底,平均厚.下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x),含泥质包体,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该砂岩厚~,平均.上部为浅灰、灰色砂质泥岩及粉砂岩,具紫斑及铝质.小紫泥岩段:为紫灰、浅紫色泥岩、砂质泥岩(俗称小紫泥岩),具紫斑及暗斑.含菱铁质结核及铝土质,局部夹砂岩及薄层细粒砂岩,偶含二5煤层;中部为灰、灰绿色泥岩、砂质泥岩,夹薄层细粒砂岩及粉砂岩.厚23m左右.(3)下石盒子组(P1x)下自砂锅窑砂岩(Ss)之底,上至田家沟砂岩(St)之底,厚~,平均.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根据成煤分布特征划分为三、四、五、六计4个煤段.三煤段自砂锅窑砂岩(Ss)之底至四煤底板砂岩(S4)之底,平均厚.下部为砂锅窑砂岩,为浅灰、灰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s),成分以石英为主,含大量暗色岩屑,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上部由灰、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及细、中粒砂岩组成,泥岩含紫斑,具滑面.砂岩含少量黄铁矿散晶及白云母碎片,具交错层理,硅质胶结,夹泥质条带.四煤段自四煤底板砂岩(S4)之底至五煤底板砂岩(S5)之底,平均厚.下部为浅灰、灰绿色粉砂岩、细粒砂岩(S4),含暗色岩屑,具平行层理,上部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及中粒砂岩组成,夹薄煤四层,即四1、四2.四3下、四3上煤.五煤段自五煤底板砂岩(S5)之底至六煤底板砂岩(S6)之底,平均厚.下部为浅灰、灰绿色厚层状粉砂岩(S5),含白云母碎片及黄铁矿散晶.上部由灰、深灰色泥岩、粉砂岩、细粒砂岩组成,夹薄煤一层,即五3煤.六煤段自六煤段底板砂岩(S6)之底至田家沟砂岩(St)之底,平均厚.下部为灰、浅灰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S6),含泥质包体及石英细砾,具波状及交错层理.上部主要为灰、灰绿色粉砂岩、细粒砂岩,含白云母碎片,具平行、缓波状层理,泥硅质胶结,夹泥岩及砂质泥岩.(4)上石盒子组(P2s)本组下自田家沟砂岩(St)之底,上至平顶山砂岩(Sp)之底,根据其含煤特征,分为七、八、九三个煤段,区内仅沉积有七、八煤段,厚~,平均.与下伏下石盒子组呈整合接触.七煤段自田家沟砂岩(St)之底至八煤底板砂岩(S8)之底,平均厚.下部田家沟砂岩(St)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细、粗粒砂岩,含灰绿色、灰黄色泥质包体及石英细砾,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图2-4).中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细砾砂岩及薄煤三层(七1~七3煤),其中七2煤偶尔可采.上部灰、灰绿色粉砂岩、细粒砂岩及中粒砂岩,含白云母碎片,泥硅质胶结,具波状、交错层理,局部夹泥岩.图2-4田家沟砂岩(1-具灰绿色、灰黄色泥砾;2-除泥砾外,还有石英细砾)八煤段)之底至平顶山砂岩(Sp)之底,平均厚.下部为灰白、自八煤底板砂岩(S8),硅质胶结,具交错层理.上部主要为浅灰、绿灰色厚层状粉砂岩、细粒砂岩(S8灰色中厚层状砂质泥岩,含少量紫斑;局部夹粉砂岩及细粒砂岩.sh1)平顶山段(P2本段厚~,平均.其岩性为浅灰、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石英砂岩,局部含砾石.粒度自下而上渐细,呈正粒序,具大型板状交错层理,硅质胶结,质地坚硬、节理发育.局部夹灰绿色粉砂岩.本段砂岩层位稳定,全区发育,是确定煤系地层(de)良好标志.图2—5平顶山砂岩(5)孙家沟(石千峰)组(P2s)下自平顶山砂岩(Sp)之底,上至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金斗山砂岩(Sj)之底,厚~,平均.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分为土门段(P2s1)和圈门段(P2s2).与下伏上石盒子组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一段(土门段)(P2s1)岩性为浅灰色,黄绿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与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互层.图2—5孙家沟组二段(圈门段)(Ps2)2紫红色泥岩夹数层黄绿色薄层细砂岩及瓣鳃泥灰岩、石膏钙核层,层位稳定,为划分二叠系和三叠系(de)标志层四、中生界1.三叠纪(1)刘家沟组岩性以紫红色中细粒石英砂岩为主(金斗山砂岩),夹粉砂岩和泥岩,底部含数层细砾岩(图7-24),砾石以内生(de)紫红色砂砾为主,亦见有少量泥砾,岩性单调,色调以紫红为主要特征(图7-25).砂岩中平行层理及交错层理(楔状、槽状)发育(图7-26),层面可见波痕(图7-27)、泥裂、微生物成因沉积构造(MISS)等.岩石易加工,可做条石,是良好(de)建筑材料,该组在地貌上多形成单面山.图2—6刘家沟组底部细砾岩图2—7刘家沟组厚层砂岩(金斗山砂岩)和尚沟组:以暗红色、紫红色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为主,夹紫红色薄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图7-28),泥岩中含有钙质结核,成分、结构与姜状结核略有差异.下部岩层形成轻微(de)褶皱,中部砂岩中发现准同生沉积构造及少量遗迹化石.二马营组:本组岩性为黄绿色中—厚层状细粒长石砂岩、长石石英砂岩与紫红色、暗红色泥岩互层,底部以灰黄色厚层细粒长石砂岩为界与和尚沟组整合接触.图2—8和尚沟组紫红色泥岩夹灰紫色薄层细砂岩图2—9 二马营组黄色细粒长石砂岩五、新生界1.第四系(Q)厚0~,平均.上部为浅黄、黄褐色耕植土夹砾石,下部为黏土及砂质黏土,含钙质结核.与下伏各地层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第三章构造实习区位于华北板块南部(de)近边缘地带,隶属华熊构造区(de)西北部.构造运动集中发育于燕山期,构造格架以北西和北东向两组断层为主,并发育了受北西向断层制约、轴向近北西(de)背、向斜.矿区划分以葛家崖断层为界,分为北部(de)宜洛矿区(宜洛区)和南部(de)高山矿区(高山区).宜洛矿区由于李沟向斜和沙坡背斜(de)发育,使近东西向(de)地层褶皱成反“S”型,总体南倾,倾角20~45°.高山矿区地层总走向近东西,南倾,倾角22~35°.实习区构造特征实习区构造形态基本为一不对称向斜构造(李沟向斜),地层总体走向81~179°,倾向171~89°,倾角25~45°.区内发育褶曲和断裂构造,总体构造复杂程度为中等.现将区内主要构造叙述如下.第三章构造一、李沟向斜属于实习区主体构造,轴向133°,轴面微向南西倾斜,整个向斜轴向北西方向翘起,向南东方向倾没,倾伏角6-14°.北西端及南西翼受断裂构造破坏,北东翼地层完整.翼部为石炭、二叠系含煤地层,核部为三叠系地层.南西翼地层走向163~179°,倾向73~89°,倾角25~48°;北东翼地层走向81~110°,倾向171~200°,倾角25~45°.李沟向斜剖面图见2-5.图3—1李沟向斜构造剖面图二、葛家崖正断层(F2)位于实习区南部边界,属宜洛煤田宜洛矿区与高山矿区(de)分界断层,在区内延展长度约16km,走向近EW,倾向NNW,倾角40-60°,落差1750~3000m.主要证据:郭庄东北山脊断层面南侧见灰白色鲕粒白云岩,形成断层面,产状355°∠46°;断层面北侧为二叠系碎屑岩系,风化严重.山脊东侧谷地发现上升泉,位于断层带边缘,流量s.断层面向东间断出露,一直延伸至木兰沟.三、陈宅—吕沟逆断层(F40)位于实习区西南部边界,走向130~°,倾向220~227°,倾角45~50°.上盘为熊耳群(de)火山岩,下盘为寒武系.四、兰家门逆断层(F3)位于实习区中部,走向115~135°,倾向205~225°,倾角约50°.主要证据:①两盘地层沿走向错位.②逆冲断层面以下裸露有80m厚(de)构造破碎带.带中(de)基质主要是本溪组(de)铝质岩,少为太原组(de)铝质泥岩、山西组(de)泥岩和煤层,泥岩揉皱及片理化、劈理化强烈.局部(de)鸡窝状煤已被前人开采.破碎带中(de)岩块为太原组及山西组中(de)灰岩、砂岩、燧石层、铁质铝质矿层.还有不少寒武系灰岩、白云岩块.最大(de)岩块长达20~30m,且多呈棱角状.③破碎带中铝质岩基质(de)厚度大大超过本区本溪组正常地层中(de)铝质岩层厚度.表明有非原地(de)外来物.④逆冲断层下盘为上寒武统白云岩及中寒武统张夏组灰岩.近断层处有明显(de)构造牵引现象,指示上盘向北逆冲.⑤上盘(de)白云岩中发现有底辟穿剌现象.脉体为黏土岩和煤层,以致一些民采老窑沿“煤脉”开采,而下盘见不到底辟穿剌构造.⑥兰家门断层(de)南侧有一小分支断层,为向南西缓倾斜(de)逆掩断层.上寒武统灰岩呈低角度覆于山西组之上,灰岩底部破碎,且具底辟穿剌构造.下盘布有开采二1煤层(de)老窑.五、水河沟正断层(F4)位于水河沟—王家门之间,在水河沟水库坝基北侧见断层面,断层面倾面向NE34°,倾角66°,落差大于1500m.上盘为灰黄色、灰绿色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属三叠系中统油坊庄组;下盘为北大尖组变质石英砂岩.六、次要断层区内可见规模较小(de)次要见表3-1.表3-1次要断层一览表树坪显,ZK401孔穿过.明F 4白家门~小石门28772-8555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地表迹象明显.初步查明F 5灯盏窝7720-50二维地震L2测线控制,区内覆盖,区外地表可见.初步查明F 6冯家沟6平移断层15区内覆盖,区外地表迹象明显.大致查明七、沿路(de)构造现象在第二条实习路线上见到(de)阶步、反阶步、擦痕图3—2阶步图3-3反阶步图3—6擦痕图3—5羽饰构造第四章岩浆岩宜阳地区岩浆活动较弱,实习区内出露(de)岩浆岩主要有中元古界熊耳群(Pt2x).熊耳群主要分布于陈宅沟断层以西,在头道沟水库周边出露较好,它构成实习区内出露(de) 老地层.一、熊耳群(de)地层划分及岩性组合按照河南省区域地质志(de)地层划分方案(1989),熊耳群自下而上划分为太古石组、许山组、鸡蛋坪组和马家河组.太古石组与下伏古元古界嵩山群为不整合接触.太古石组下部为黄、黄绿色含砾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为紫红色砂岩、页岩,砂岩中常含砾石.砂岩和页岩多为红色,且岩性及厚度变化大,分选性差,反映该套沉积物搬运距离较短,形成于气候炎热干燥及不稳定(de)环境中,为一套陆源碎屑建造.许山组岩性主要为灰绿、紫红色安山玢岩,辉石安山玢岩、角闪安山玢岩,夹少量安山玄武玢岩、角闪安山玄武玢岩、流纹斑岩、英安斑岩、火山碎屑岩及正常沉积碎屑岩等.安山玢岩类多具杏仁状构造及斑状结构.杏仁成分复杂,主要有石英、长石、玛瑙、方解石及绿泥石等.杏仁直径大小不一,一般为 1~5 mm,大者可达 10 cm.斑晶主要为斜长石,其次为黑云母、角闪石和辉石等.许山组与下伏大古石组为整合接触.鸡蛋坪组岩性主要为紫红色、灰黑色流纹斑岩、英安斑岩及石英斑岩,常夹火山碎屑岩、杏仁状安山玢岩、辉石安山玢岩等.此外,偶见珍珠岩、黑曜岩及含玛瑙杏仁(de)流纹斑岩等,为一套酸性火山岩系.鸡蛋坪组与下伏许山组为整合接触.马家河组岩性主要为灰紫色、紫灰色安山玢岩夹少量流纹斑岩、英安岩、辉石安山玢岩、安山玄武岩、玄武玢岩、火山碎屑岩及沉积岩.熔岩具杏仁状及枕状构造.斑状结构不及许山组发育.杏仁构造较发育,杏仁多呈复质,成分分带明显,常见有钾长石及石英等组成(de)不规则大杏仁体,有时可见杏仁体内含少量金属硫化物.沉积碎屑岩及火山碎屑岩夹层较许山组明显增多.马家河组与下伏鸡蛋坪组为整合接触.熊耳群(de)时代归属及同位素年代学地层学及古生物学(de)证据表明,熊耳群与下伏古元古界嵩山群及上覆中元古界汝阳群或官道口群均为不整合接触,上下界限清楚.据关保德等(1988)资料,。
地质填图实习心得体会
地质填图实习心得体会地质填图实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从某件事情上得到收获以后,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
那么心得体会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地质填图实习心得体会(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地质填图实习心得体会1(1)石漠化石漠化即喀斯特荒漠化或石化,与我国西北一带沙漠化现状相似,是土地劣化演变的极端形式之一。
广西和贵州等地原本就有大面积的碳酸岩分布,又由于不断地开荒种地,破坏了原有植被,需千万年才能形成的瘠薄土层经风吹雨打迅速流失,最后地表只剩下不能种任何植物的石块。
我国西部石漠化速度相当快,其中广西碳酸岩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37.8%,石漠化以每年3%—6%的速度递增。
石山地区不但形成“山光人穷,穷山恶水”的恶性循环,且由于土壤稀薄、缺水易旱,也是造林绿化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花江大峡谷地区也与此类似,治理石漠化当务之急!(2)成因机理一、花江大峡谷区域碳酸盐岩系的抗风蚀能力强,成土过程缓慢。
据资料显示,每形成1 cm厚的风化土层需要4000余年,慢者需要8500年,较非岩溶区慢10~80倍,这是西南岩溶山区土层浅薄、易出现石漠化的客观背景条件和基本原因。
二、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不利于水土资源的保存。
西南岩溶山区地表崎岖破碎,山多坡陡。
山多坡陡的地表结构加剧了斜坡体上水、土、肥的流失,某些人类活动扰动的激发下,使大片岩溶山地变成石漠化。
三、岩溶山区特殊的土体剖面结构加剧了斜坡上的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岩溶山区土壤剖面中通常缺乏C层(过渡层),在基质碳酸盐母岩和上层土壤之间,存在着软硬明显不同的界面,使岩土之间的粘着力与亲和力大为降低,一遇降雨激发便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和石漠化。
四、降水的影响。
西南岩溶山区年均降雨量多在900~1 300 mm,暴雨集中在春季(约占40 )和夏季(占55%以上)。
春季和初夏季的暴雨正是大面积坡耕地的中耕播种季节,农作物(玉米、油菜、绿肥等)正处于幼苗阶段,疏松的坡土得不到很好的覆盖,故春季和初夏季暴雨加剧了石漠化的发展。
地质填图实习教学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本科生课程大纲课程属性:公共基础/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知识/工作技能,课程性质:必修、选修_、课程介绍1 •课程描述:地质学教学实习是地质工作的基本训练。
1: 50000地质填图地质学教学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地质工作的基本知野外实践来完成地质工作的基本训练。
本课程针对二年级地质类专业学生开设,课程包括了8-10条野外线路的地质踏勘,3条野外地质剖面的实测,1: 50000的地质填图。
通过实践课程的学习,不但要求学生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还要求学生熟悉华北地区三大套沉积盖层的各自沉积规律和特征,以及经历的主要地质事件。
2.设计思路:地质学教学实习是对学生进行地质工作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系统的全面训练,涉及到矿物学、岩石学、古生物学、地史学、构造地质学、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学、矿床学等学科。
因此,它不仅是课堂所学内容的简单印证、而是一次具体的、较系统的对学生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一次大检阅,是一次多学科综合性的实习,同时也是一次地质调查工作方法的综合而有系统的训练。
课程模块包括了五个模块:野外踏勘、实测剖面、地质填图、专题研究与实习报告撰写。
这四个模块相互关联,不断强化学生的野外观察能力、掌握野外工作的基本原理。
野外踏勘:在带队教师带领下,进行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学习野外地质调查方法,了解实习区的地层、岩石、构造特征,岩相古地特征以及含矿特征,建立本区的地层层序,主要山10条野外线路组成。
实测剖面:掌握地层剖面实测的方法和步骤,地层分层的原理,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图的绘制,以及各类标本的采集。
地质填图:在带队教师安排和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对实习区进行1: 50000地质填图,完成规定区块地质填图任务。
专题研究:针对实习区内的复杂地质现象,开展典型和复杂地质现象的专题研究; 基于现场和标本,以口试方式考察学生对本区地质情况、地质调查方法的掌握程度。
实习报告撰写:依据野外实习得到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绘制实际材料图、地形地质图、构造纲要图以及各类插图,综合分析实习区的地质资料,撰写实习报告。
地质填图实习大纲
地质填图实习大纲地质填图实习大纲一、实习目的:地质填图实习是学生在学习了《普通地质》《古生物地层学》《岩石学》《构造地质学》等地质基础学科之后,以及进行了《地质认识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其目的是:1、通过野外实践进一步和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理论。
2、通过实习提高学生对野外各种地质现象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3、通过野外填图实践,使学生更加明确大比例尺地质图的绘制过程,以及在实践中充分搜索掌握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
4、通过填图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和绘图技巧。
5、通过实习,将实践中获得的资料及实习成果用文字表达出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6、通过野外填图,增强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实习要求:1、要选择一个适当地域作为填图实习区,面积不易过大,但要基本满足要求,构造中等有褶曲,有断层,植被不太发育,露头良好,交通方便,岩石类型不能单一。
2、实习区要有地形图,最好是1:10000的,按1:25000的精度填图最后清图达到1:50000的精度要求。
3、要有一定的实习装备: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皮尺(或钢尺)背包等。
4、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地质点的观察,描述及标定,学会按“V”字法则勾绘地质界线。
5、通过实习,使学生基本学会实测地质剖面的基本方面,提高绘图技巧。
6、通过实习,使学生掌握实习区的地层发育情况,岩性特征,构造形态,初步分析其力学成因,以及与区域构造的关系。
7、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测区内的矿产资源赋存情况。
8、通过实习使学生初步学会对野外地质资料的搜集整理,对各种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增强分析判断能力,提高文字报告的编写能力。
三、实习方法及内容:1、在测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路线,组织学生进行路线踏勘,通过踏勘使学生初步了解测区内地层分布,地层岩性特征分界标志,古生物面貌构造展布情况。
2、选择几条实测地层剖面进行详细踏勘,然后组织学生对剖面进行实测,并按一定比例尺划出正规的实测地质剖面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质填图教学实习地质报告(东经102。
38´35"---102。
34´19" ,北纬25。
3´34"---25。
6´5")实习地点:昆明市筇竹寺地区实习日期:2006年12月11日至2006年1月12日学生:李勇指导老师:刘宝兴、颜以星、董兴权目录第一章绪言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内容 (3)第二节测区范围概况 (4)第二章地层与岩性第一节概述 (7)第二节元古界震旦系 (8)第三节古生界寒武系 (9)第四节古生界泥盆系 (11)第五节古生界石炭系 (11)第六节古生界二叠系 (12)第七节新生界第四系 (14)第三章构造第一节概述 (16)第二节褶皱 (17)第三节断层 (18)第四章矿产第五章实习体会附录 (28)参考成绩评定表第一章绪言第一节实习的目的和内容:地质填图实习是我们地质专业学生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的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地地质调查,增强我们对地质条件的认识,巩固和熟练野外工作的实际操作与动手能力。
从而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为今后创造性地从事专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习内容:1、实习准备阶段(2006年12月11日)室内学习地质测绘的基本知识、填图地区的地层、岩石、古生物地史、填图地区的地质构造概况、收集填图地区的地形、地质及其他有关资料。
2、野外测绘阶段(2006年12月12日至2006年12月29日)实测地层剖面2条(关山大沟剖面长1093米、交月凹剖面长582米)、实测地层剖面、地层剖面的分层、描述。
进行野外路线地质调查、勾绘地质界线(观察地质界线约150个)。
全班40人分成南、北两个大组、10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在实习工作中对勾图、记录、采标本测产状等工作依次交叉轮换、全面掌握。
3、内业工作阶段(2006年12月30日至2007年1月12日)资料综合整理、编制填图地区地质图、绘制测区构造刚要图、实测地层剖面剖面图、实测地层剖面柱状图、编写填图地区地质报告。
第二节测区范围概况测区位于南北向的昆明构造盆地西侧的筇竹寺附近,属昆明市西山区所辖:南起大墨雨——饭宽——和尚坟一线(北纬25。
3´34"),北至白龙山——蕉月凹——火焰山一线(北纬25。
6´5")。
东起火焰山——观音阁——昭家村一线(东经102。
38´35"),西抵白龙山——茨沟丫口——花展坡一线(东经102。
34´19"),面积约35km2。
1、自然地理测区属滇中高原的一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主要山脊线呈近东西向展布,与区内构造线展布方向吻合。
区内平均海拔高度在2000米左右,测区西北角的蕉月凹为本区最高峰,海拔2499.8米,最低点位于测区东南角的昭家水库附近,海拔1984米。
地形切割程度中等,相对比高一般在30~50米左右。
区内无大的河流通过,多数沟谷呈谷底较宽谷坡较缓的“u”型谷,在平面上呈北东向及近东西向平行展布。
本区在石灰岩地层发育地段内,岩溶漏斗、岩溶洼地屡见不鲜,在平面上往往沿某一方向呈线状排列,与断层分布方向吻合。
本区的年平均气温14.8。
C,最高平均气温19.9。
C,最低平均气温7.8。
C。
全年降雨量为991.7毫米,其中5-10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89.7%,11-4月份占全年降雨量l0.3%测区范围内交通比较方便,昆富公路由东向西横跨测区中部,区内各村寨之间均有简易公路相通,大小通行便道四通八达,便于在工作区中穿越通行。
附测区交通图于下:填图实习测区2、地质概况本区地质工作的历史悠久,著名的寒武系下统标准剖面梅树村剖面就位于测区内,不少中外地质学者都在此地工作过,积累了丰富的地质资料,研究程度较高。
昆明地区跨扬子准地台的二个二级构造单元。
以南北向普渡河断裂带(区内称沙朗——马街断裂)为界,将该区分成东西两部份,断裂带东侧属昆明坳陷,西侧为川滇隆起之东缘。
由于该断裂带的长期活动特征,它严格地控制了东西两侧的地层沉积;东侧由于长期坳陷,海水进退频繁,长期为古扬子海的一部分,古生代沉积发育良好,地层出露比较完整,而西侧由于较长时期隆起为古陆,古生代地层发育不全,多有缺失。
二迭纪后期,东侧海底裂隙性火山岩浆大量喷发,形成面积宽、厚度达1500m以上的多期玄武岩喷发活动;而西侧厚度迅速变薄,少量出露。
中生代以后,燕山运动使全区断块式上升为陆,其中以东侧上升较快,遭受剥蚀,地层多有缺失,西侧上升缓慢,相对凹陷成为内陆湖翁地,接受巨厚的红色磨拉石建造沉积。
新生代,继承了上升的特点,断块的继承性活动,加之各断块上升速度不一,产生了沿断裂的差异抬升运动,形成一系列的断陷盆地,接受新生代的河流、湖泊相的沉积。
就整个图幅范围来看,测区内出露的最新地层为第四系的河、湖相的砂砾石沉积,主要在图幅的东部,沿南北向的昆明盆地分布。
其次在大普吉附近分布有少量的第三系地层。
最老的地层为元古界昆阳群的砂板岩,分布于图幅的西侧双山一带。
寒武系下统、泥盆系中、上统及石炭、二迭系地层在图幅范围内广泛分布,占整个图幅面积的80%~90%左右,下奥陶统及中寒武统的地层分布于图幅的西北角李子坪、白虎山一带,在虚凝庵、云南纸烟厂附近办见有少量中寒武统地层,上震旦统地层见于背斜核部。
第二章地层和岩性第一节概述测区出露的地层,以寒武纪下统、二叠纪下统为主,并伴有大量喷出的玄武岩。
区内多为海相沉积、有丰富的生物化石,梅树村阶以小壳动物化石为准,包括梅树村组和筇竹寺组下部,筇竹寺组的古老三叶虫Parabadiella.Eoredlichia等的出现和消失为上下界,沧浪铺阶是三叶虫繁盛阶段,Redlichia开始出现,并延续到早寒武纪未。
龙王庙阶以油栉虫科大量消失为特征,并出现R.chinensis。
组与阶在本标准剖面上是一致的,但离开标准剖面组的界线往往是穿时的。
梅树村组平行不整合于下伏震旦系上统灯影组白云岩岩溶侵蚀面上,梅树村组下部磷块岩,混有陆源碎屑,并夹薄层白云岩,代表海侵开始属海侵体系域(TST),中部海绿石夹层为凝缩段,上部磷块岩及顶部白云岩属高水位体系域(HST),白云岩顶层面有明显的溶蚀沟及充填物,说明海平面曾短暂下降,是白云岩暴露的标志。
筇竹寺组底部20~30cm含磷硅质岩和海绿石粘土岩,夹蒙脱石粘土岩,是典型的凝缩段,其下部不含三叶虫的黑色粉砂岩是海侵体系域,上部富含三叶虫的灰质,褐黑色粉砂岩,向上变粗,属高水位体系域(HST)。
沧浪铺组滨海砂岩是一个新的海侵开始,向上变细为砂页岩夹砂岩,属海侵体系域(TST),龙王庙组白云岩是高水位体系域的典型特征。
因此本区下寒武统可划分为三个层序,组成一个二级旋回:在元古代昆阳群变质岩性基底形成后,到震旦纪扬子准地台西缘形成断陷继而形成陆表海,开始海侵。
测区震旦晚期为障壁碳酸盐台地,沉积了较厚的藻白云岩为主的碳酸盐沉积,沉积延续到寒武纪,随着海水加深,还出现磷酸盐沉积。
由于地壳进一步沉降,出现大面积海侵,形成一套低能的浅海粉砂、泥质碎屑沉积随后海水渐退,形成滨海相砂与泥质交替出现的碎屑沉积,最后为碳酸盐沉积,构成一个向上变浅的海退层序。
这一比较稳定发展的海侵—海退旋回后,测区上升为陆,受到较长时间的剥蚀,中泥盆世时,测区为准标平原低洼地形出现河流,湖泊,沉积了湖滨相及沼泽相陆相沉积,晚泥盆世又也现海侵,使测区出现障壁海碳酸盐台地,沉积了碳酸盐沉积,随之造陆运动又使其上升受到剥蚀。
下石碳世,出现剥蚀台地和沉积台盆(台沟)格局,测区处于台沟边缘,形成深水碳酸盐沉积,出现厚度变化大的角砾状白云岩和砾状灰岩,接着又一次上升为陆地。
至二叠纪地壳又开始沉降,海侵迅速扩大,早期为一套海陆交互相的砂泥质,铝土质及富含有机质沉积, 随海侵扩大,造成开阔的碳酸盐台地,出现大量浅海碳酸盐沉积,早二叠世末上升为陆,晚二叠世,区域性的裂谷活动,断裂拉张,测区也现强烈的基性火山喷发,形成巨厚的玄武岩。
第二节元古界震旦系测区出露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 b dn)地层,该地层位于测区西南角大墨雨一带,岩性为灰岩、白云质灰岩、钙质页岩,厚度约460米,与上覆渔户村组中谊村段地层(∈1y4)呈假整合接触。
第三节古生界寒武系测区出露寒武系地层有: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1y)、筇竹寺组(∈1q)、沧浪铺组(∈1c)、龙王庙组(∈1L),与下覆地层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 b dn)和上覆的泥盆系中统华宁组海口段(D2h)呈假整合接触,本套地层连续沉积、其间无地层缺失,呈整合接触关系。
组内泥质白云岩经长期风化作用,可形成沉积型粘土矿床。
1、寒武系下统渔户村组(∈1y)出露于关山大沟、赵家村、大墨雨一带,岩性为兰灰色磷块岩夹硅质灰岩,钙质灰岩,厚约10米,与下覆地层震旦系上统灯影组(Z b dn)地层为假整合接触。
2、寒武系下统筇竹寺组(∈1q)分布于测区西南大墨雨一带,蟠处里南小哨背斜核部,还有在测区北东的自卫村水库,大风丫口一带也有分布,本组地层分为八道湾(∈1q1)段和玉案山段(∈1q2)。
八道湾段(∈1q1)中上部岩性为灰、兰灰色含磷粉砂岩夹薄层粉砂质白云岩,下部为黑色粉砂岩,底部有一层厚0.4米的结核状海绿石硅质磷块岩及粘土质页岩、粉砂岩。
主要矿物有粘土、云母质石英、长石等,厚度约89米。
含小壳化石:Tannudine、Multifara、Srmir-nnous等。
玉案山段(∈1q2)中上部为黄绿色页岩夹薄层粉砂岩,下部为黑色页岩,底部以0.2米厚的灰黑色含砂质角砾状生物碎屑磷块岩作为标志层,与下伏八道湾段(∈1q1)分界。
主要矿物有云母、石英、长石等,呈页理构造。
厚度约71米,所含化石有:Foredlich、Yunanocephatus yeedi 、intermelia yunanocephalas、kunmingella sp等。
3、寒武系下统沧浪铺组(∈1c)分布于测区北东部妙高寺、三华山一带,蟠处里背斜、大墨雨背斜均有出露。
本组地层分为两段:红井哨段(∈1ch)、乌龙箐段(∈1cw)。
红井哨段(∈1ch)岩性以灰色、黄灰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为主,中夹少量黄灰色薄层页岩,具有明显的交错层理。
主要矿物有长石、石英、云母等。
厚度约75米,所含化石:Lingulena sp 乌龙箐段(∈1cw)岩性以黄绿色、深灰色、灰绿色云母质砂质页岩为主,中夹薄层砂岩、云母质砂岩。
上部夹少量粒状泥灰岩,下部夹两层暗紫红色铁质石英砂岩。
厚度约70米,所含化石有:Redlichia mai、mansuyi、palaeoleuus、Mansug、obole、llasp等。
4、寒武系下统龙王庙组(∈1L)分布于测区南东部筇竹寺以及妙高寺、小哨背斜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