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归野外地质实践教学_11地质遥感解译方法_五、滑坡遥感解译_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通用11篇)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秭归地质实习报告(通用11篇)秭归地质实习报告篇11、前言实习的目的、意义培养野外地质地理现象的观察能力、深化对自然地理学课程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专业思维能力,培养报告的撰写能力,为今后阅读相关文献奠定基础培养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
实习概况实习区位置、交通、经济概况位置:秘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宜昌市管辖,距湖北省会武汉市1000余公里,县城位于长江南岸的茅坪镇,著名三峡水库坝址所在区。
秘归是楚文化的发源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诞生于此。
全县境域面积2400余平方公里,县辖7镇5乡,202个行政村,总人口39.5万人(20xx年〉。
交通:水、陆交通比较发达,长江自古以来是黄金交通水路要道,自三峡水库建成后,水路交通更加便捷,容量大幅提升;陆路有江宜高速公路、汉宜铁路、沿江公路干线及通往各乡镇及邻县的公路。
经济状况:全县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1)煤z分布于下二叠统的栖霞马鞍山、上二叠统吴家坪、上三叠统沙镇溪和下保罗统香溪组4个层位。
2)金与金银矿z县内产地有4处,均为合金石英脉型产,富集于断层破碎带,具一定规模,品位较高。
3)铁矿z主要贮存于上泥盆统写经寺组地层中,属于低磁高磷赤铁矿,有矿床点10处,品位稳定。
1-4个矿层有一定规模,有开采利用价值。
4)地热z县内有温泉点1处,位于平睦河东,唐家堡对岸,处庙娅温泉(又名五龙温泉),出露于奥陶系灰岩中,泉出露标高46Om,无色无昧无嗅,水温29.5"C0水的总硬度为15.14德国度。
总碱度为5.05,pH值为7工属弱碱性硫酸重碳酸续水,涌水量129.6吨/日。
此外还有锺矿、铜矿、铅钵矿、石膏、磷矿、石灰石等矿产。
5)水力资源境内水系发育,除长江外,发育多条:可溪,其中8条水系水能蕴藏量17.20万千瓦,可开发量6.06万千瓦,己部分开发,仍有巨大开发潜力。
现已建成水电站多座,己纳入全国农村小水电初级电气化试点县,火电装机容量3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度。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
【原创版】
目录
一、秭归产学研基地简介
二、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三、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四、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的成果与影响
五、未来发展规划
正文
一、秭归产学研基地简介
秭归产学研基地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由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指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地学类野外实践教学基地。
自 2006 年以来,秭归产学研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实践,已经发展成为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学研基地。
二、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地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野外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地学类专业。
课程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概况、地层、岩石、构造演化、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
四、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的成果与影响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为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未来发展规划
面对未来,秭归产学研基地将继续加强野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地学类专业人才。
地质遥感解译
地质遥感解译地质遥感解译是一种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和解读地球表面地质信息的方法。
遥感技术可以利用卫星、飞机等载体获取地球表面的遥感影像,然后通过解译和分析这些影像,得到地质信息,以便对地球表面的地质特征和地质过程进行研究和分析。
地质遥感解译主要依靠遥感影像上的地貌特征、岩石特征、地层变化等信息来进行分析和解读。
通过对遥感影像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地形起伏、河流分布、山脉走向等地貌特征,可以识别出岩石类型、岩性变化等岩石特征,可以判断地层的厚度、倾角、断层等地层变化。
地质遥感解译在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环境地质研究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在地质勘查中,可以通过遥感影像的解译和分析,找到潜在的矿产资源分布区域,提高勘查效率和准确性。
在矿产资源调查中,可以利用遥感影像获取矿床的地质信息,帮助确定矿床的规模、类型和分布。
在环境地质研究中,可以利用遥感影像分析地质灾害和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为环境保护和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遥感解译的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数字解译和机器学习等。
目视解译是最早也是最常用的解译方法,通过人眼观察遥感影像,根据地物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进行解读。
数字解译是利用计算机对遥感影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分析,提取出地物的特征和信息。
机器学习是利用计算机算法对大量的遥感影像数据进行训练和学习,以自动识别和分类地物。
在地质遥感解译中,需要考虑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光谱范围、波段组合等因素。
分辨率决定了遥感影像能够显示的最小地物的大小,分辨率越高,可以显示的地物越小。
光谱范围和波段组合决定了遥感影像能够捕捉到的地物的光谱特征,不同的地物在不同的波段上具有不同的光谱反射特征,可以通过分析这些特征来识别和分类地物。
地质遥感解译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研究方法,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和解读地球表面地质信息,可以为地质勘查、矿产资源调查、环境地质研究等提供科学依据。
地质遥感解译的方法包括目视解译、数字解译和机器学习,需要考虑遥感影像的分辨率、光谱范围、波段组合等因素。
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的开题报告
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地质灾害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对于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地质灾害频发,导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了严重影响。
随着时代发展,以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预测与监测的方法,成为了国内外关注的研究热点之一。
三峡库区作为一个巨大的水库工程,其地质灾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频发,破坏致灾性极强,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带来了极大影响。
因此,对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对于提高地质灾害防范预警能力和减少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二、选题意义本研究将运用遥感技术,以三峡库区秭归—巴东段为研究区域,对地质灾害进行空间分析和预测。
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 运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对秭归—巴东段地区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2. 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探讨影响地质灾害的地形、地貌等环境因素;3. 借助空间预测模型,对秭归—巴东段未来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进行预测。
通过对秭归—巴东段地质灾害进行遥感解译及空间预测,可以为当地的地质灾害防范和预警提供有力的科学依据。
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其他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提供借鉴和参考。
三、研究方法1. 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获取和预处理2. 应用最大似然法进行地物分类,获取地质灾害相关信息3. 构建空间分析模型,对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4. 利用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建立地质灾害空间预测模型5. 对模型进行验证和优化,提高预测精度四、预期成果1. 秭归—巴东段地区的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图2. 秭归—巴东段地区的地质灾害空间分布特征图3. 秭归—巴东段地区的地质灾害预测模型4. 秭归—巴东段地区地质灾害预测精度评价报告五、研究进展和计划目前,已完成多光谱遥感影像的获取和预处理,正在进行地物分类和空间分析模型的建立。
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报告
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绪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地层.. (4)第一节上元古界 (4)第二节下古生界 (4)第三节上古生界及第四系 (4)第三章岩石 (4)第一节岩浆岩 (4)第二节变质岩 (4)第四章构造 (4)第一节褶皱 (4)第二节断裂 (4)第五章矿产 (4)结束语 (22)附图Ⅰ秭归县泗溪日月坪南华系莲沱组实测地层剖面图(1∶1000) (22)附图Ⅱ秭归县泗溪日月坪南华系莲沱组实测地层柱状图(1∶1000) (22)附图Ⅲ秭归县冀家湾-横墩岩地层构造信手剖面图(1∶5000) (22)附图Ⅳ秭归县雾河填图区地形地质图(1∶5000) (22)第一章绪言实习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图1-1 实习区交通位置图)、地貌特征、水系、气候概况、工农业概况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实习范围及内容、起止时间、组队情况、指导老师、完成工作量(表1-1 实习工作量一览表)(分段叙述,不列小标题)第二章地层概况:实习区主要发育地层简单综述(实习未见到的地层不描述)由老 新依次描述第一节上元古界小叙(总体描述)一、南华系1.莲沱组(Nh1l)2.南沱组(Nh2n)二、震旦系1.陡山沱组(Z1d)2.灯影组(Z2dn)第二节下古生界小叙(总体描述)一、寒武系1.岩家河组(Z2∈1y)2.水井沱组(∈1s)3.石牌组(∈1sp)4.天河板组(∈1t)5.石龙洞组(∈1sl)6.覃家庙组(∈2q)7.三游洞组(∈3sy)二、奥陶系三、志留系第三节上古生界及第四系小叙(总体描述)一、泥盆系二、石炭系三、二叠系1.梁山组(P1l)2.栖霞组(P1q)3.茅口组(P2m)四、第四系第三章岩石总体描述第一节岩浆岩总体描述(岩体由老 新依次描述所观察到的岩体,包括岩体分布位置、岩性描述、岩体特征)一、茅坪复式岩体1.兰陵溪岩体2.太平溪岩体3.堰湾岩体4.东岳庙岩体二、黄陵庙复式岩体1.三斗坪岩体2.青鱼背岩体3.小滩头岩体第二节变质岩总体描述一、区域变质岩总体描述描述几种实习中见到的主要变质岩岩性特征二、动力变质岩1.角砾岩(小渔村组变质岩地层破碎带中)2.碎裂岩(三斗坪岩体中破碎带)第四章构造总体描述区域构造(黄陵穹窿)第一节褶皱总体描述一、上冀家湾陡山沱组二段(Z1d2)倒转向斜(重点)二、九曲垴陡山沱组三段(Z1d3)平卧褶皱三、九畹溪覃家庙组(∈2q)平卧褶皱第二节断裂总体描述一、断层及其组合1.崆岭群小渔村组变质岩中断层2.横墩岩隧道西岩家河组内地堑二、节理1.火炬状节理2.雁行式节理3.剪节理(陈家冲)第五章矿产总体描述一、内生矿产1.月亮包金矿(为太平溪岩体侵入到变质岩中形成。
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
卫星遥感影像是重要的基础数据。
2米卫星遥感影像成果,已为国土三调、国土空间规划、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违建清查整治、地理信息公共服务等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及时、准确的影像保障。
一、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和流程1.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方法本次地质灾害遥感解译主要采取机助目视解译方法。
该方法系指解译人员利用计算机鼠标,直接在计算机荧光屏上对遥感图像进行地质灾害遥感解译工作,并将解译成果集成在相应的图层上。
由于遥感图像在计算机荧光屏上显示的信息和信息层次较遥感图片中相应信息和信息层次丰富,所以机助目视解译方法的解译效果较传统的目视解译好。
另外,因为是在计算机上直接成图,从而减少了编成图程序,这是本次工作的主要解译方法。
2.遥感解译流程2.1建立遥感解译标志地质灾害遥感解译标志是指能帮助识别地质灾害及其性质和相互关系的影像特征,如地貌特征、地质灾害要素(如滑坡体、滑坡壁、滑坡台阶、封闭洼地、滑坡鼓丘等,泥石流堆积扇、泥石流物源,崩塌堆积体等)、形状、大小、色调、阴影、纹理等。
在充分收集和熟悉工作区地质背景、地质灾害资料的基础上,通过野外实地踏勘统计,根据地质灾害波谱特征和空间特征,分别建立相应的地貌类型、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水文地质现象和森林植被类型等区域环境地质条件以及各类地质灾害的遥感解译标志。
2.2室内解译工作室内解译应以遥感影像为依据。
室内解译主要采用以目视解译为主,人机交互式解译为辅,初步解译与详细解译相结合、室内解译与野外调查验证相结合的工作方法。
解译时应采用从已知到未知、从区域到局部、从总体到个别、从定性到定量,按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不断反馈和逐步深化的方法进行工作。
2.3野外调查和验证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通过对初步解译资料进行野外调查和验证,再进行详细解译,来补充和修正初步解译成果,最终形成遥感解译成果图,以此确保遥感解译成果的质量和置信度。
2.4解译成果图件的编制在室内解译的基础上,通过野外调查和验证,补充和修改后,将解译成果草图分图层进行数字化成图,提交最终的遥感解译成果系列图。
宜昌市秭归野外地质调查实践__灯影组、天河板组地层特征及相关构造
• 描述:
层上产状盘(为S震0)旦:系3灯54影°组∠(6Z72°dy,)偶浅见灰薄色层厚白层云-块质状灰白岩云。岩,岩
(一)天河板组(Є2t)简介 (二)天河板组在点位处的特征
• 点南为寒Biblioteka 系天河板地层。主要内容一、天河板底部地层震旦系灯影组特征 二、路线上寒武系天河板组地层特征 三、天河板组与灯影组接触关系 四、天河板组在剖面上的特征
• 接触关系:断层接触 • 该断层称为白氏桥断层(该点现在已被人为破坏,
• (二)灯影组中顺剪切变形构造观测 该组顺层剪切变形构造被白氏桥断裂截切,其形成时代早于白氏桥
断层。
灯影组白云岩层理面上的顺层滑动擦痕及正阶步,指示左旋平移
补充知识:线理与阶步,先看看线理构造
A型、B型线理 线理的种类较多,如矿物的拉伸、生长、面理
的交线等都可形成线理。根据线理的成因可分为A型、 B型线理两类。 1.A型线理:又称a线理,线理方向与物质运动方向(a 轴)或最大主应变轴(X轴)方向平行,如矿物生长线 理、拉伸线理等。 2.B型线理:又称b线理,线理方向与物质运动方向(a 轴)或最大主应变轴(X轴)方向垂直,而平行于中间 应变主轴(Y轴)方向,这类线理多属于交面线理或褶 皱线理。
直线的产状要素 A.箭头示倾伏向,γ为倾伏角;B.水平线右端为侧伏向,α为侧伏角
• 线理产状的测量:
• 1、将野簿一边与线理延长方向 重合,且野簿处于铅直条件;
• 2、将罗盘一侧紧贴野簿,是罗 盘圆形水泡居中,北针所指方 向即是线理倾伏向;
• 3、将罗盘一侧紧贴野簿顶边, 拨动罗盘后旋钮,使条形水准 仪水泡居中,在罗盘内半圆刻 度盘上读出相应的度数即为倾 伏角。注意:测倾伏角罗盘一 定要铅直水平面。
遥感解译的方法
遥感解译的方法一、遥感解译的基本概念。
1.1遥感解译啊,简单来说呢,就是看遥感图像然后搞清楚上面都是啥。
就像咱们看一幅画,要知道画里画的是山啊、水啊还是房子啥的。
遥感图像呢,是从飞机或者卫星上拍下来的,它可不像咱们平常拍的照片那么简单直白。
1.2这遥感解译可是个技术活,它对很多领域都特别重要。
比如说地质勘探,要是能准确解译遥感图像,就像有了一双透视眼,能直接看到地下可能存在的矿产资源大概位置。
二、遥感解译的主要方法。
2.1目视解译是最基本的方法。
这就好比咱们用肉眼去看东西,全靠经验和知识。
比如说有经验的解译人员看到图像上一片深色的不规则形状,他就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这可能是一片森林。
这就跟老中医看病似的,望闻问切,一看就知道个大概。
但是呢,这种方法也有缺点,主观性太强了,不同的人可能解译出不同的结果,就像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2.2计算机解译呢,现在越来越流行了。
计算机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小助手,它按照设定好的算法去分析遥感图像。
它的好处是速度快、效率高。
比如说要在一大片区域里找特定的地貌特征,计算机“刷刷刷”很快就能给个结果。
不过呢,计算机也不是万能的,它有时候会犯傻,把一些相似的东西认错,就像张冠李戴一样。
2.3还有一种方法是人机交互式解译。
这就把目视解译和计算机解译的优点结合起来了。
人呢,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去引导计算机解译,就像给计算机这个聪明但有时候迷糊的小助手找了个好老师。
比如说在解译一些复杂的城市遥感图像时,人先确定一些标志性的建筑或者区域,然后让计算机按照这个思路去分析其他部分,这样解译的结果就又准确又高效。
三、提高遥感解译准确性的措施。
3.1多源数据融合是个好办法。
这就像咱们做菜,一种调料可能味道不够丰富,多种调料混合起来就能做出美味佳肴。
把不同传感器获取的遥感数据融合到一起,能让解译结果更准确。
比如说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融合,就能把地表的信息看得更全面。
3.2解译人员的培训也很重要。
秭归地质实习指导
秭归地质实习指导
1.3.2 断裂构造 区域性大断裂有仙女山断裂、九婉溪断裂、新华断裂、天阳平断裂、 区域性大断裂有仙女山断裂、九婉溪断裂、新华断裂、天阳平断裂、 水田坝断裂、牛口断裂、都镇湾断裂等。 水田坝断裂、牛口断裂、都镇湾断裂等。伴随较大断裂的差异活动形成断 坳陷盆地,如远安、仙女山、恩施、建始等盆地, 陷,坳陷盆地,如远安、仙女山、恩施、建始等盆地,形成盆地内巨厚的 白垩一老第三系红色岩层。喜山运动进一步作用,使红层有轻微变形, 白垩一老第三系红色岩层。喜山运动进一步作用,使红层有轻微变形,局 部断裂有微弱继承性活动。全区转入新构造运动时期的整体上升。 部断裂有微弱继承性活动。全区转入新构造运动时期的整体上升。
2010-12-11 5
秭归地质实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指导
1.2. 地层岩性
1.2.1 第四系 零星分布于河谷阶地、各级剥夷面、斜坡凹地等处, 零星分布于河谷阶地、各级剥夷面、斜坡凹地等处,多种成 因类型,其中以冲积及残、坡积分布最多。 因类型,其中以冲积及残、坡积分布最多。 下更新统(Q :棕红色亚粘土及砾石, 下更新统 1):棕红色亚粘土及砾石,残留于最低一级夷平 面上及相应的盆地内。 面上及相应的盆地内。 中更新统(Q :棕黄色亚粘土含砾石或上部亚粘土、 中更新统 2):棕黄色亚粘土含砾石或上部亚粘土、下部砾 石层,主要分布于河谷五级~三级阶地上。 石层,主要分布于河谷五级~三级阶地上。 上更新统(Q :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和砂砾石, 上更新统 3):黄褐色粘土,亚粘土和砂砾石,多具二元结 断续分布河谷二级阶地上。 构,断续分布河谷二级阶地上。 全新统(Q :成因较复杂,除分布于河谷一级阶地, 全新统 4):成因较复杂,除分布于河谷一级阶地,漫滩的 冲积亚砂土、 砾石层和少量淤泥质土外, 冲积亚砂土、砂、砾石层和少量淤泥质土外,斜坡地带多分布 2010-12-11 6 残积、坡积含碎石粉土或碎石土等。 残积、坡积含碎石粉土或碎石土等。
秭归野外地址实践教学(3篇)
第1篇一、引言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践教学是地理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我们组织了一次秭归野外地址实践教学活动。
以下是本次活动的详细记录。
二、活动背景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中上游,是著名的“鱼米之乡”。
这里地形复杂,地貌多样,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
通过本次野外实践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地质现象,掌握地理调查方法,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目标1. 了解地质构造、地貌类型等地质知识;2. 学会野外调查方法,掌握地图阅读技巧;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实践能力;4. 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四、活动内容1. 野外地质考察在老师的带领下,同学们来到了秭归县的一个地质公园。
这里地质遗迹丰富,包括溶洞、石林、峡谷等。
同学们分组进行考察,观察地质现象,记录相关信息。
2. 地貌识别与描述在考察过程中,同学们学习识别不同的地貌类型,如河流地貌、海岸地貌、冰川地貌等。
通过观察、分析,描述地貌特征,如河流的侵蚀、沉积作用,海岸的侵蚀、堆积作用等。
3. 地质构造与断层同学们了解到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观察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
通过实地观察,学习断层对地貌的影响,如断层的形成、活动等。
4. 地质图制作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制作地质图。
通过实地测量,掌握地图比例尺、方向、坐标等基本知识,提高地理信息获取能力。
5. 地质调查报告撰写同学们根据考察结果,撰写地质调查报告。
在报告中,阐述地质现象、地貌类型、地质构造等内容,提高写作能力。
五、活动总结通过本次野外实践教学,同学们收获颇丰。
以下为部分同学的心得体会:1. 小明:这次野外实践教学让我对地质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特别是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让我明白了地球的演化过程。
2. 小红:通过实地考察,我学会了野外调查方法,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
遥感专业秭归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与目的随着遥感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地理信息科学、资源调查、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为了提高遥感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加深对遥感理论知识的理解,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8月,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开展了为期两周的野外实习。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理论学习,使学生掌握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熟悉遥感数据的获取、处理与分析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习基地简介秭归产学研基地位于长江三峡库区,占地面积90.84亩,分为教学区和科研区两期建设。
教学区以教学为主,包括综合楼、学生公寓、食堂等设施;科研区以科研为主,包括专家楼、实验楼等设施。
基地内实践教学区内地层出露连续完整,三大岩类发育完全,褶皱与断裂等构造现象丰富,是开展遥感实习的理想场所。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遥感数据获取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的获取方法,包括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和无人机遥感等。
通过实地操作,我们掌握了不同遥感平台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并成功获取了多源遥感影像数据。
2. 遥感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方面,我们学习了遥感影像的预处理、几何校正、波段合成、图像增强等基本方法。
通过实践,我们掌握了遥感图像处理软件的使用技巧,并成功完成了遥感数据的预处理工作。
3. 遥感图像分析在遥感图像分析方面,我们学习了遥感图像的目视解译、特征提取、分类识别等基本方法。
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分析,我们掌握了遥感技术在土地覆盖、植被监测、灾害评估等方面的应用。
4. 实地考察与案例分析在实地考察方面,我们参观了三峡大坝、链子崖等著名地质景观,了解了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地质知识。
同时,我们还参观了张家冲小流域的水土流失实验小区,学习了遥感技术在水土流失监测中的应用。
5. 团队合作与交流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分组进行任务分工,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实习任务。
通过团队交流,我们提高了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秭归野外实习报告
秭归野外实习报告一、前言在我国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有一个闻名遐迩的野外实习基地——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
这里地层出露连续完整,构造现象丰富,为地质学子提供了一个宝贵的实践学习机会。
2023年夏天,我有幸来到这里,进行为期一周的野外实习。
在这段时间里,我深入了解了地质学的基本知识,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收获颇丰。
二、实习基地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占地面积90.84亩。
基地分为教学区和科研区,一期工程以教学为主,包括综合楼、学生公寓、食堂、澡堂和运动场等设施;二期工程以科研为主,包括专家楼、实验楼和试验场等设施。
基地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为教学、科研和会务提供了一流的服务。
三、实习内容与过程在秭归实习期间,我们主要进行了地质填图、实地考察和样本分析等实践操作。
实习过程中,我们跟随导师,沿着预定的线路进行了实地考察,观察了地层、构造和地质灾害等地质现象。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地质罗盘的使用、地层划分的依据、构造解析的方法等基本技能。
四、实习收获1. 知识与技能的提升通过实习,我对地质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地考察中,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地质罗盘、如何划分地层、如何识别构造类型等。
这些知识和技能对于我未来的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 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需要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和样本分析。
在这个过程中,我学会了与团队成员密切配合、共同解决问题。
这种团队协作能力对于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具有很大的帮助。
3. 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意识实习让我深刻认识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是相辅相成的。
在实地考察中,我将所学的地质学理论应用于实际,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些知识。
这种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意识将对我的未来学习和工作产生积极影响。
五、总结通过在秭归的野外实习,我收获颇丰。
我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
地质遥感解译
地质遥感解译地质遥感解译是一种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质信息的方法。
通过对地球表面的遥感数据进行解译分析,可以获取地质构造、岩性、矿产资源等重要信息,为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地质构造解译地质构造解译是地质遥感解译的重要内容之一。
地质构造是指地球表面上的各种构造形态,如山脉、断层、褶皱等。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以识别出地质构造的分布和特征。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中的山脉和断层线ament,可以推断出该区域存在地壳运动的活跃性,进而为地质灾害预警提供参考。
二、岩性解译岩性解译是地质遥感解译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岩性是指岩石的种类和组成。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光谱特征和纹理信息,可以识别出不同岩性的分布情况。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中的颜色和纹理特征,可以区分出火山岩、花岗岩、石灰石等不同岩性的分布区域。
这对于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三、矿产资源解译矿产资源解译是地质遥感解译的重要应用之一。
矿产资源是指地球内部蕴藏的各种矿产物质,如金、银、铜等。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光谱反射率和矿物成分,可以预测矿产资源的存在和分布。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中的特定光谱特征,可以识别出金矿、银矿等矿体的分布情况,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地质灾害解译地质灾害解译是地质遥感解译的重要应用之一。
地质灾害是指地球表面上由地质因素引起的灾害事件,如地震、泥石流等。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地形、植被覆盖情况和地下水位等信息,可以预测地质灾害的潜在风险。
例如,通过遥感影像中的地形坡度和地下水位的变化,可以识别出可能发生泥石流的区域,为地质灾害的预警和防范提供重要的依据。
地质遥感解译在地质勘探、环境监测、灾害预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地质信息,可以更全面、准确地了解地球表面的地质情况,为资源勘探和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数据的不断更新,地质遥感解译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人类认识和利用地球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宜昌市秭归野外地质调查实践_构造遥感解译
秭归野外地质实践教学地质遥感解译方法本课程共分五个知识点:一⏹知识点4:⏹⏹构造遥感解译主要内容一、地层角度不整合解译二、构造解译特点一、地层角度不整合解译上下两套地层在地质历史上有过沉积间断或地层缺失,两套地层成一定角度相接触。
地层角度不整合解译标志:⑴区域性两套地层—走向线斜交上覆地层在不同地段分别与不同时代或不同产状岩层相接触、上覆地层与接触面产状一致⑵较老的构造形迹、岩脉、侵入体等被上覆新地层截然掩盖⑶上下地层构造线方向、褶皱形式、褶皱和断裂发育程度、变质程度明显不同⑷上下地层地貌景观、水系特征明显不同⑸不整合面上常有由上覆地层底砾岩形成的陡坎主要内容一、地层角度不整合解译二、构造遥感解译特点二、构造解译特点1.岩性解译和地层分析是基础;2.熟知各种构造形迹的特有标志(岩层新老关系、出露宽度变化、重复与缺失、岩层和构造面产状变化…);3.注意寻找和追索标志层 (色调差异明显、抗风化能力较强或较弱、分布稳定…);4.充分运用构造地质学原理,局部与整体相联系;5.构造形迹主要解译标志(图形、色调、地貌、植被、水系、水文…)。
(一)层状地质体产状解译层状岩石特征:层理发育且⑴不同岩性岩层相间互层波谱特性差异—色调明显差异⑵不同岩性岩层抗风化能力不同差异风化—不同的地貌形态出露地表岩层典型影像:大致相互平行的直线、曲线、折线状条带深浅相间的色调条带、凸凹相间的微地貌条带条带形状与产状直接相关—规律:⑴地面平坦区倾斜岩层、地形起伏区直立岩层—直线状条带⑵地形起伏区水平岩层—封闭曲线、云朵状环带⑶地形起伏区倾斜岩层—折线或曲线状条带(岩层三角面)岩层三角面:某一岩层同一层面地表露头线上山脊点与相邻两沟谷点用直线连接所成的假想三角形平面(随地形不同的变态:梯形、熨斗形、半圆形、半月形)。
遥感图像上判断和量测岩层产状的最佳标志连续多套岩层区,多个岩层三角面常沿倾向呈叠瓦状,沿走向则相连成锯齿状、波浪状或不规则折线状。
秭归野外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概况本次野外地质实习,我们一行学生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指导下,前往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进行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
实习旨在巩固和深化我们在《自然地理》课程中所学的基本知识,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基地简介秭归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
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岩层种类丰富,地质构造明显,是进行野外地质实习的理想场所。
2. 实习目的与任务(1)观察和描述实习区域的地貌、地层、岩石、构造等地质现象;(2)分析实习区域的地层发育、构造运动、成矿条件等地质特征;(3)了解实习区域的地质灾害类型及成因,提高防灾减灾意识。
3. 实习时间及组队情况实习时间为一周,共分为三个小组,每组5人,分别由三位指导老师带领。
4. 实习内容(1)地貌观测:观察实习区域的地貌类型、形态、分布特征等;(2)地层观测:描述实习区域的地层岩性、厚度、层序、接触关系等;(3)岩石观测:识别实习区域的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等,了解其成因和特征;(4)构造观测:观察实习区域的褶皱、断层、节理等构造现象,分析其成因和发展演化过程;(5)矿产观测:了解实习区域的矿产分布、成因及开发利用情况;(6)地质灾害观测:观察实习区域的地质灾害类型、成因及防治措施。
三、实习过程1. 野外考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分组进行了野外考察。
通过实地观察、记录、拍照等方式,对实习区域的地貌、地层、岩石、构造等现象进行了详细的了解。
2. 室内研究回到基地后,我们对野外采集的岩石、矿物、化石等样品进行了鉴定和分析,查阅了相关地质资料,进一步加深了对实习区域地质特征的认识。
3. 讨论与总结每次野外考察结束后,我们小组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分析了实习区域的地层发育、构造运动、成矿条件等地质特征,并提出了相应的地质成因解释。
四、实习成果1. 提高了野外地质观测与分析能力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掌握了野外地质观测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对地质现象的识别和分析能力。
秭归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践
秭归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践
秭归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践
秭归工程位于秭归县,是一座大型水电工程。
秭归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践是一
种有益的实践探索。
该实践的目的是为高等教育提供实践性训练,加深学生的理解。
该活动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以及增强环境意识,准备学生进入社会,培养学生领导和团队协作能力。
秭归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践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一是观测勘探,学生进
行详细的观测勘探工作,仔细查看、记录和研究各种矿床、颜色、结构、地层及砂、石、岩等地质组合。
二是实地测量,根据地质示意图,学生实施定点、定位开展测量工作,认真测量各矿体形态及位置大小。
三是选择观测、探取和分类,建立地质特征样本,其中可收集微量、有效成分,表征矿化地质特征。
此外,秭归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践还可以增加学生综合素质,加强学生参与实
践的团队意识,形成良好的社会习惯,在管理上营造一种良性的学习环境和师生关系,并且当实地观测必要时,能够按照科学有序的步骤和正确的方法来执行。
总之,秭归工程地质野外教学实践可以提高学生针对野外实地活动的综合能力,提升学生的责任心,改善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发展,加深学生对实践实践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技能能力,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坚实的基础。
滑坡遥感影像的解译特征
滑坡遥感影像的解译特征一、引言滑坡是地质灾害中常见且具有严重破坏性的一种类型。
为了及时发现和监测滑坡,科学家们开发了遥感技术来解译滑坡遥感影像。
滑坡遥感影像的解译特征是指通过分析遥感影像中的各种特征,来确定滑坡的位置、规模和活动状态。
本文将从滑坡形态特征、地物变化特征和地表覆盖特征三个方面来探讨滑坡遥感影像的解译特征。
二、滑坡形态特征滑坡在遥感影像中的形态特征是解译滑坡的重要依据之一。
滑坡通常呈现为地表的凸起或凹陷,形状多样。
在遥感影像中,我们可以观察到滑坡的轮廓、边界和坡度等特征。
滑坡轮廓一般呈弧形或不规则形状,与周围地形明显不同。
滑坡的边界清晰,有时还可见到滑坡与周围地物的过渡带。
此外,滑坡的坡度通常较大,斜坡上的地物呈现出明显的倾斜或垂直状态。
三、地物变化特征滑坡发生后,地表会发生明显的地物变化,这些变化可以通过遥感影像来解译。
首先是植被覆盖的变化。
滑坡区域的植被通常受到破坏或消失,与周围地区的植被形成明显对比。
其次是土壤质地的变化。
由于滑坡是由土壤的流失和堆积引起的,滑坡区域的土壤质地与周围地区存在明显差异。
再次是水体的出现。
滑坡发生后,可能会形成水体积聚,如滑坡堰塞湖等,这些水体在遥感影像中往往呈现出明显的蓝色或黑色。
四、地表覆盖特征滑坡区域的地表覆盖特征也是解译滑坡的重要线索之一。
滑坡区域的地表通常存在砾石、碎石和土石混合物等物质的堆积,这些物质在遥感影像中呈现出灰色或棕色。
此外,滑坡区域的地表常常出现裸露的岩石或露天的土壤,与周围地区的地表覆盖形成明显对比。
此外,滑坡区域的地表可能会出现明显的裂缝或断裂带,这些特征在遥感影像中往往呈现出明显的线状或弧状。
五、结论滑坡遥感影像的解译特征包括滑坡形态特征、地物变化特征和地表覆盖特征。
滑坡形态特征主要包括轮廓、边界和坡度等;地物变化特征主要包括植被覆盖、土壤质地和水体的变化;地表覆盖特征主要包括堆积物、裸露地表和裂缝等。
通过分析这些特征,可以准确地解译滑坡遥感影像,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为滑坡的监测和预警提供支持。
滑坡遥感解译
⏹知识点5:⏹⏹滑坡遥感解译滑坡也俗称“地滑”、“走山”、“垮山”和“山剥皮”等。
在遥感图像上显示的特定的色调、纹理及几何形态组合,被称为滑坡识别的直接标志;而滑坡造成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及景观生态等的异常突变,可以称为滑坡识别的间接标志。
大多数滑坡发生后,可以形成一些在遥感图像上能够明显被识别的影像特征:在形态上表现为圈椅状地形、双沟同源、坡体后部出现平台洼地,与周围河流阶地、构造平台或与风化差异平台不一致的大平台地形,“大肚子”斜坡、不正常河流弯道等;地层的整体性被破坏,一般具有较强的挤压、扰动、松脱等现象,岩(土)体破碎,地表坑洼不平;滑坡体后部出现镜面、峭壁或陡峭地形等。
远程滑坡经过长距离运移已面目全非,基本不再具有上述影像特征,但是,它可能形成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及景观生态等的异常突变(新滩滑坡、武隆鸡尾山滑坡)。
滑坡遥感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识别滑坡。
通常是先整体,后局部,即首先识别滑坡整体形态,再分析辨认各滑坡地形要素。
遥感图像上,滑坡整体常表现为圈椅、双沟同源、椭圆、长条、矩形、不规则多边形等显示滑坡特殊地貌的平面形态。
新滩滑坡遥感广家崖姜家坡毛家院新滩滑坡位于兵书宝剑峡出口的长江北岸,滑坡前原地面坡度23度,以原姜家坡前缘陡坎为界,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姜家坡斜坡,下段为新滩斜坡,下伏基岩为滞留系砂页岩。
由于后缘二叠系灰岩组成的广家崖不断崩塌,大量崩积物在斜坡后缘及姜家坡斜坡上,成为斜坡的物质与动力来源;丰沛的降水渗入滑体,不断恶化滑面并使之扩展连通,使滑坡变形逐渐发展。
1983年5月,姜家坡斜坡已进入加剧变形期,而下方的新滩斜坡一直处于稳定。
1985年6月12日斜坡上段产生大规模滑移,姜家坡滑坡1300万立方的土石体整体滑动,在高程380米自由的毛家院平台剪出,约120万立方的土石体加荷于下方的新滩斜坡,带动新滩斜坡产生程度不同的滑移。
这次大规模复活的总体积约2000多万立方米,其中入江方量340万立方米,堆积于水下的约260万立方米,入江方量最大的西侧三游沟口,堆积物占据长江的1/3.滑坡涌浪在对岸最大爬坡49米,但向上下游衰减很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物理与空间信息学院
秭归野外教学团队
2018年9月
地质遥感解译方法
秭归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本课程共分五个知识点:
一、遥感的概念及遥感探测优势
二、地质遥感解译标志
三、岩性遥感解译
四、构造遥感解译
五、滑坡遥感解译
⏹知识点5:
⏹
⏹滑坡遥感解译
滑坡也俗称“地滑”、“走山”、“垮山”和“山剥皮”等。
在遥感图像上显示的特定的色调、纹理及几何形态组合,被称为滑坡识别的直接标志;
而滑坡造成的地形地貌、植被、水系及景观生态等的异常突变,可以称为滑坡识别的间接标志。
大多数滑坡发生后,可以形成一些在遥感图像上能够明显被识别的影像特征:
在形态上表现为圈椅状地形、双沟同源、坡体后部出现平台洼地,与周围河流阶地、构造平台或与风化差异
平台不一致的大平台地形,“大肚子”斜坡、不正常河流
弯道等;
地层的整体性被破坏,一般具有较强的挤压、扰动、松脱等现象,岩(土)体破碎,地表坑洼不平;
滑坡体后部出现镜面、峭壁或陡峭地形等。
远程滑坡经过长距离运移已面目全非,基本不再具有上述影像特征,但是,它可能形成地形地貌、植被、水系
及景观生态等的异常突变(新滩滑坡、武隆鸡尾山滑坡)。
滑坡遥感采用人机交互目视识别滑坡。
通常是先整体,后局部,即首先识别滑坡整体形态,再分析辨认各滑坡地形要素。
遥感图像上,滑坡整体常表现为圈椅、双沟同源、椭圆、长条、矩形、不规则多边形等显示滑坡特殊地貌的平面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