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使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为数学思维模式打下基础.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4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4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4单元)【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三单元】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认识1~51. 掌握1~5的书写及数数顺序。

2. 认识1~5的数码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二、认识6~101. 掌握6~10的书写及书数顺序。

2. 认识6~10的数码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三、比较大小1. 了解“多”、“少”、“相等”的概念。

2. 运用积木、小球等实物进行数量的比较。

四、认识11~201. 掌握11~20的写法及数数顺序。

2. 认识11~20的数码和数量的对应关系。

五、认识和认识“大”、“小”1. 认识“大”、“小”的概念。

2. 进行大小的简单比较。

六、认识和认识图形1. 认识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

2. 能简单辨认、制作和分类。

3. 运用日常生活中的实物进行图形的认识。

七、认识和认识各类物品之间的关系1. 认识颜色、形状、大小等性质。

2. 简单进行物品的分类。

八、认识金钱1. 认识1元、5角、1角硬币。

2. 知道硬币的名称和价值。

以上就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的归纳总结,这些知识点是学生们在一年级数学学习过程中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

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们可以逐步建立起对数学的兴趣和认识,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结回顾起来,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主要在于通过数字、数量、图形等方面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和数学意识。

对于老师和家长来说,需要耐心指导和引导孩子们,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逐渐掌握这些知识点。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让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的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从个人观点来看,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学习既是学生数学启蒙的开始,也是他们培养综合能力的基础阶段。

在这个阶段,老师和家长的引导和帮助尤为重要,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这些基础知识,为将来更深入、更广泛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希望通过本文的总结和归纳,能让您更全面、更深刻、更灵活地理解一年级数学知识点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也能在教育孩子时有所启发和帮助。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完整版
1、长方体的特征:长长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有大有小。如图:
2、长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如图:
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放在桌子上能滚动。立在桌子上不 能滚动。如图: 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在拼好的立体图形中,有一 些部位从一个角度是看不到的,要从多个角度去观察。用小圆柱可以拼成更大的圆柱。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 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 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一、 1--5的认识 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 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 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 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 “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 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例如:5的 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 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其中用数的 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 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 1、0的意义: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表示起点。 2、0的读法:0读作:零 3、0的写法:写0时,要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起笔处和收笔处要相连,并且要写圆滑,不能有棱角 。 4、0的加、减法:任何数与0相加都得这个数,任何数与0相减都得这个数,相同的两个数相减等于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最后数到几,就是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前、后上、下的含义: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上、下、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2、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

注意:一般情况下都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若题目指明图中人物的左、右,就要以图中人物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二、比大小1、左、右两边的数相等,就用“=”表示,如5=5,读作:5等于5。

左边的数大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如5>3,读作5大于3。

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用“<”表示,即2<3,读作2小于3。

2、填“>”或“<”时,哪边数大,开口就对着哪边。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数,数到几,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个数,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1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1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为止。

例如:5的组成有1和4,2和3,3和2,4和1. 把一个数分成几和几时,要有序地进行分解,防止重复或遗漏。

五、加法1、加法的含义: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要点一、6—10的认识: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6—10各数来表示。

数数时,从前往后数也就是从小往大数。

2、10以内数的顺序:(1)从前往后数:0、1、2、3、4、5、6、7、8、9、10。

(2)从后往前数:10、9、8、7、6、5、4、3、2、1、0。

3、比较大小:按照数的顺序,后面的数总是比前面的数大。

4、序数含义:用来表示物体的次序,即第几个。

5、数的组成:一个数(0、1除外)可以由两个比它小的数组成。

如:10由9和1组成。

记忆数的组成时,可由一组数想到调换位置的另一组。

二、6—10的加减法1、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数的组成来计算。

2、一图四式:根据一副图的思考角度不同,可写出两道加法算式和两道减法算式。

3、“大括号”下面有问号是求把两部分合在一起,用加法计算。

“大括号”上面的一侧有问号是求从总数中去掉一部分,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三、连加连减1、连加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加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与第三个数相加。

2、连减的计算方法:计算连减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算前两个数的差,再用所得的数减去第三个数。

四、加减混合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进行,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用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减(或相加)。

一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方向与位置 --- 前后】巩固练习题一、照样子填()。

3 号车在最前面。

1 . 5 号车排第( )。

2 . 4 号车排第( )。

3 . 2 号车前面有( )。

4 . 1 号车后面有( )。

二、看图填()。

老虎在第一节车厢。

1 .熊猫排在()。

2 .松鼠排在()的前面。

3 .猴子排在()的后面,在()的前面。

4 .大象排在()的前面。

5 .( )在()的前面,()在()的后面。

三,根据图填空( 1 )小鸟在小狗的( )面。

( 2 )小老鼠在小狗的( )面。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2022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全册(上下册)知识点梳理汇总一年级上册知识点梳理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单元知识梳理(全册)

RJ版一年级:第一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数数。

数出10以内物体的数量,根据物体的个数,用1~10这十个数来表示。

2.数数的方法。

数一种物体的数量时,从1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点数,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多种物体混放时,边数边做标记不容易出错。

3.比多少的意义。

有两种物体,当把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时,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就少。

4.比多少的方法。

一一对应的方法。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数数要有方法,用手或笔尖点着物体,一个一个地数,数到几,就用数(shù)几来表示。

2.多种物体放在一起时,要按一定的顺序边数边做标记,避免重数或漏(lòu)数。

3.比较物体的多少时,要采用一一对应的方法,不能只看物体的首尾是否对齐。

本单元重难点内容:1.掌握数数的方法,能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重点)。

2.能有序地进行数数(难点)。

3.理解“同样多”“多”“少”的含义(重点)。

4.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难点)。

本单元知识重要考点:1.数数。

2.比多少。

第二单元。

本单元知识盘点:1.确定上、下的标准。

位置在高处的就是“上”,与“下”相对;位置在低处的就是“下”,与“上”相对。

2.判断上、下位置关系的方法。

首先确定参照物,再确定所描述的物体是在参照物的上面,还是在参照物的下面。

3.确定前、后的标准。

一般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前”和“后”是相对的。

4.判断前、后位置关系的方法。

以参照物为标准,参照物面向的方向是前,背对的方向是后。

5.确定左、右的标淮。

以自己的左、右手为标准,与左手对应的一边是左边,与右手对应的一边是右边。

本单元知识点易错汇总:1.上、下位置关系是相对而言的,两者相互依存,不能孤立存在。

描述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时,一定要说“谁在谁的上(或下)面”或者“谁的上(或下)面是谁”。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汇总及例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知识点复习汇总及例题

第一单元 准备课一、数一数数数要点:①按一定的顺序数,一个物体对应一个数,从1开始,最后数到几,这个物体的数量就是几。

②数数时,可以一边数一边做记号,避免重复或遗漏。

例:数一数图中有( 5 )--------------------------------------------------------------------二、比一比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一一对应:一个物体和一个物体对起来比较的方法。

即两种物体一一对应,若都没有剩余,则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若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例:在少的后面画√。

将 与 进行一一对应,发现 有剩余,说明 多,而没有剩余,说明 少。

第二单元 位置一、“上”与“下”“上”和“下”是相对的,不会独立存在。

两个物体相比较,在高处的物体位置为“上”,在低处的物体位置为“下”。

同一物体与不同的物体相比较,上下的位置关系有可能也不同。

例:下图有4个颜色不同的球。

--------------------------------------------------------------------二、“前”与“后”“前”与“后”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情况下,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前”与“后”的位置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物体而言,前后关系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例:如下图,教室里同学们正在上课。

从图中可以看出:(小云)在小明前面,(小华)在小明后面。

(小明)在小华前面,(小美)在小华后面。

(小华)在小美前面。

--------------------------------------------------------------------三、“左”与“右”一般以自己的左手、右手确定左边和右边。

左手边所在的方向为左边,右手边所在的方向为右边。

例:下图有4颗宝石。

在 的(左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 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1-4单元知识点汇总(完美版)

一年级上学期数学1-4单元知识点汇总(完美版)

2021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数shù一yì数shù点diǎn数shù法fǎ:数shǔ数shù时shí,要yào按àn一yí定dìnɡ的de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ù,从cónɡ1开kāi始shǐ,数shù到dào最zuì后hòu一yí个ɡè事shì物wù所suǒ对duì应yìnɡ的de是shì几jǐ,即jí最zuì后hòu数shù到dào几jǐ,事shì物wù的de总zǒnɡ数shù就jiù是shì几jǐ。

数shù图tú中zhōnɡ物wù体tǐ的de数shù量liànɡ时shí,要yào按àn一yí定dìnɡ的de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ù,比bǐ如rú可kě以yǐ按àn从cónɡ上shànɡ到dào下xià,从cónɡ左zuǒ到dào右yòu,从cónɡ远yuǎn到dào近jìn等děnɡ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ǔ数shù。

各ɡè种zhǒnɡ事shì物wù的de数shù量liànɡ都dōu可kě以yǐ用yònɡ一yí个ɡè数shù表biǎo示shì。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整理汇总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9 8 7 6 5 4 3 2 1 0单数:1、3、5、7、9 11 13 15 17 19双数:2、4、6、8、10 12 14 16 18 202、两位数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2位是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1个十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3、“比”字的用法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一年级上册数学1-4单元知识点汇总(完美版)

一年级上册数学1-4单元知识点汇总(完美版)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汇总1. 数shù一yì数shù点diǎn数shù法fǎ:数shǔ数shù时shí,要yào按àn一yí定dìnɡ的de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ù,从cónɡ1开kāi始shǐ,数shù到dào最zuì后hòu一yí个ɡè事shì物wù所suǒ对duì应yìnɡ的de是shì几jǐ,即jí最zuì后hòu数shù到dào几jǐ,事shì物wù的de总zǒnɡ数shù就jiù是shì几jǐ。

数shù图tú中zhōnɡ物wù体tǐ的de数shù量liànɡ时shí,要yào按àn一yí定dìnɡ的de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ù,比bǐ如rú可kě以yǐ按àn从cónɡ上shànɡ到dào下xià,从cónɡ左zuǒ到dào右yòu,从cónɡ远yuǎn到dào近jìn等děnɡ顺shùn序xù来lái数shǔ数shù。

各ɡè种zhǒnɡ事shì物wù的de数shù量liànɡ都dōu可kě以yǐ用yònɡ一yí个ɡè数shù表biǎo示shì。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概念知识点整理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重要知识点|人教版一、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 19 18 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 11里有(11)个一。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 12里有(12)个一13里有(1)个十和(3)个一; 13里有(13)个一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 14里有(14)个一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 15里有(15)个一······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1、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全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全册)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使学生建立起数学思维,为数学思维模式打下基础.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的认识1、1—5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1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比多少】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尺度,确定左侧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侧。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一、1——5的认识1、1—5各数的寄义:每个数都可以透露表现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透露表现。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

从后往前数:5、4、3、2、1。

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2、比大小1、前面的数即是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3,读作3即是3。

前面的数大于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背面的数,用“<”透露表现,即3<4,读作3小于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3、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命数的方向,然后从1入手下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 1 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位置1、认识上、下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

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1第三单元 1--5 的认识和加减法一、 1--5 的认识1、1—5 各数的含义:每个数都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

有几个物体就用几来表示。

2、1—5 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 1、2、3、4、5.从后往前数: 5、4、3、2、1.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3,读作 3 等于 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2,读作 3 大于 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 3< 4,读作 3 小于 4。

2、填“>”或“<”时,开口对大数,尖角对小数。

三、第几1、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时,先确定数数的方向,然后从 1 开始点数,数到几,它的顺序就是“第几”。

第几指的是其中的某一个。

2、区分“几个”和“第几”“几个”表示物体的多少,而“第几”只表示其中的一个物体。

四、分与合数的组成:一个数( 1 除外)分成几和几,先把这个数分成 1 和几,依次分到几和1 为止。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4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4单元)

精心整理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1—4单元)【一单元:准备课】1、数一数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准。

2、1—5各数的数序从前往后数:1、2、3、4、5.从后往前数:5、4、3、2、1.3、1—5各数的写法:根据每个数字的形状,按数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认真、工整地进行书写。

二、比大小1、前面的数等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3,读作3等于3。

前面的数大于后面的数,用“>”表示,即3>2,读作3大于2。

前面的数小于后面的数,用“2、填“>”或“三、第几1开始和几,和1.算。

2、加法的计算方法: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可以采用点数、接着数、数的组成等方法。

其中用数的组成计算是最常用的方法。

六、减法1、减法的含义:从总数里去掉(减掉)一部分,求还剩多少用减法计算。

2、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减法时,可以用倒着数、数的分成、想加算减的方法来计算。

七、00相减2、正方体的特征:四四方方的,有6个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一样。

如图:3、圆柱的特征:直直的,上下一样粗,上下两个圆面大小一样。

放在桌子上能滚动。

立在桌子上不能滚动。

如图:4、球的特征:圆圆的,很光滑,它的表面是曲面。

放在桌子上能向任意方向滚动。

5、立体图形的拼摆:用长方体或正方体能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知识点汇总人教

一、读数、写数。

、读20以内的数。

顺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1817······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十个“1”就是一个“10”,一个“10”就是十个“1”。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

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3里有(1)个十和(3)个一;13里有(13)个一
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十)(3)先读11、12、13、14、15、16、17、18、19、20,再写出来。

如:14,读作:十四,写作:14。

个位上是4,表示4个一,十位上数字是1,表示1个十。

二、比较大小和第几。

、例如给数字娃娃排队:5、6、10、3、20、17,可以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也可以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

(注意做题时,写一个数字,划去一个,做到不重不漏。


2、任意取20以内的两个数,能够用谁比谁大或谁比谁小说一句话。

如:16比15大,写出来就是16>15
9比13小,写出来就是9<13
3、“比”字的用法
看“比”字的后面是谁,比几大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加1,比几小1就要在几的基础上减1。

如:比5小2的数是(3),比4多3的数是(7)。

3、几和第几
△▲▲★△☆☆△△△▲★★★☆★
观察图,说说有几个图形?(16个图形)从左数第几位是什么?从右数第几位是什么?把左边三个圈起来;把右边第2个圈起来。

(复习此类知识时,分清左右,同时确定方向;知道几个和第几个的区别。


4、相邻数
2的前面是1,2的后面是3,2再添上1就是3,3再去掉1就是2,与2相邻的数是1和3。

3的前面是2,3的后面是4,3再添上1就是4,4再去掉1就是3,与3相邻的数是2和4。

······
20的前面是19,20的后面是21,······,与20相邻的数是19和21。

三、比一比
.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多少、长短、高矮、轻重等,要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参照,或者说以其中的一个事物作为标准,然后再比较,这样就能说另一个事物比作为标准的那个事物大或者小、多或少等。

比长短:常用的方法注意要一端对齐,也可以采用数格比较,或对称比较。

比高矮:注意在同一平面上去比较。

比多少:运用一一对应原则。

2,三个事物比较,可以先两个两个的比较。

然后根据比较的结果,得出三个事物比较的结论。

如:A比B重,B比c重,那么可以得到A比c重。

A最重,c最轻。

A比B重,A比c重,只能得到A最重,还要比较B和c,才知道谁最轻。

四、加减法(一)
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用加法。

加数+加数=和
如:3+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

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三)整理与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
2
3
4
5
6
7
8
9
0+1 +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
0+2 微数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