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痛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

腰痛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
腰痛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

2018年上半年推拿科病区“腰痛”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总结我科于2020年上半年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方案,现就该方案的实施、依从性及特色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52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其中一个病种,2018年1月至6月,共收治113例,辨证分型统计:血瘀气滞证76例、寒湿痹阻证29例、湿热痹阻证5例、肝肾亏虚证13例、其他证1例。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见表1:

(二)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见表2:

表2

(三)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热奄包治疗、穴位贴敷、刺络放血+药罐、中红外线治疗等。分析其原因见表3:

表3

(四)腰痛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见表4:

表4

药熏洗等治疗,原因分析见表5:表5

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落实情况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1、满意:100人(88.49%);2、一般:10人(8.840%);3、不满意:3人(2.65%)。

分析其原因:1、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到位。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四、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1.实用性强:98人(86.73%);2.实用性较强:9人(7.64%);3.实用性一般:4人(3.53%);4.不适用:2人(1.76%)。

分析其原因:

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

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

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收治病人的数量少,不能达到评价的效果和标准。

2、部分患者依从性差,护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三)护理效果汇总

护理效果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本方案的护理效果如下:

表7

通过开展辨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86.73%的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项痹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六、中医护理方案推行计划

以国家颁布的“中医护理方案”作为指导,分阶段落实本专科中医护理方案,促进病区中医护理辩证施护的有效落实。

(一)2016年4月启用项痹护理方案。

(二)2017年结合本科室情况进行优化,修订适合本专科项痹的中医护理方案,并对中医护理方案进行了优化。

病区

二0一八年七月三日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护理部)

2015年上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上半年,我院在2014年开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了中医护理方案的开展。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2个,开展中医护方案数13个,各科室每月按时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依从性、满意度等进行汇总上报,现总结如下: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 内儿科中风(脑梗死恢复期)、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胸痹心痛病、心衰病(心力衰竭)、喘病(慢阻肺急性发作期)、胃脘痛(慢性胃炎)、消渴病(2 型糖尿病)、肺癌、促脉证(阵发性心房颤动、呕吐(急性胃炎)、肺胀(慢阻肺稳定期)、尫痹、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外科 腰椎间盘突出症、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面瘫病(面神经炎)、混合痔、胆胀(胆囊炎)、臁疮(下肢溃疡) 2.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科 室 开展中医护理技术 内儿科 艾灸、耳穴埋豆、穴位贴敷、中药涂擦、中药熏洗、中药泡脚、雷火灸、穴位埋线、中药药熨、穴位注射。 外 科 中药烫疗、穴位按摩、拔罐、艾灸、贴药法、涂药法 3.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健康指导,综合治 疗对绝大多数患者的治疗有良好的效果。 4.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科 室 方案名称 开展中医护理方案 病例数次 (人次) 护理效果(%) 好 较好 一般 差 内儿科 胃脘痛 12 7 2 3 0 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 36 24 10 2 0 中风(脑梗死恢复期) 5 3 2 0 0 喘症 1 0 0 1 0 胸痹心痛 3 0 2 0 0 消渴症 9 4 2 2 0 积聚 2 2 0 0 0 尫痹 1 1 0 0 0 外 科 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 24 17 6 1 0 腰椎间盘突出症 35 25 2 7 1 面瘫病(面神经炎) 4 4 0 0 0 痔(混合痔)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方案

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规范优势病种中医护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提高中医护理效果,规范中医护理行为,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二、实施目标 到2015年1月医院每个病区均实施相应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全院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数达到20个以上,每个病种完成病例20-30例(不 足者按实际收治病例数实施)。 三、实施步骤 1、培训、考核阶段:2014.6—2014.12制定实施方案,组织全院培 训及科室培训,进行培训效果考核,达到相关人员熟练掌握方案的应用。 2、实施阶段:2015.1—2015.6各科室对所收治病人第一诊断为相 应病种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同时做好数据收集工作。 3、效果评价分析阶段:2015.6.1—2015.6.15对所实施病种中医护 理方案护理效果进行总结分析。 四、重点内容 1、进行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考核,提高护理

人员应用中医护理方案的能力。 2、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33个病种中医护理方案》结合医院实际,选择20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分科室进行实施。 3、加强医护配合,重点落实辨证施护及中医特色技术的应用,提高中医护理效果。 4、收集数据,对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五、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全院医护人员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发挥中医药特色,提高中医护理效果的重要性,切实提高思想认识,认真落实各项工作,确保中医护理方案落到实处。 (二)、成立医院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实施应用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杜爱书 副组长:袁法林 成员:焦雪彦武志清王会敏 职责: 1、制定医院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工作目标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2、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机制。 3、对相关科室人员进行培训。 4、指导并监督各科室实施情况。 (三)、护理部成立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工作实施小组 组长:焦雪彦

2016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16重症医学科 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中风是我院首批确定的“3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6我科应用“中风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5,患者平均住院日3.9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5痰湿蒙窍证7例,火闭窍证9例,风痰组洛证4例,风火上扰证5例,痰热内闭证10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翻身拍背护理、口腔护理、会阴护理,、用药护理、肢体功能锻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艾灸、按摩、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阴护理,其次是穴位按摩、耳穴压豆。 分析其原因:1.因我科中风病人均为神志不清病人,鼻饲饮食的比率高,经口进食的病人少,绝对卧床休息以致于留置导尿的病人多,为了预防口腔和泌尿系感染,中药口腔护理和中药会阴护理必须实施,所以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应用的主动性高。2.中药漱口液味甜而甘,清热解毒效果好,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经济实惠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理,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收费便宜,患者易于接受。2.对于鼻饲饮食或禁食的患者预防口腔溃疡,保持口气清新起做良好的效果,以致于患者及家属反应好。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口腔护理、中药会阴护理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中药口腔护理它能减轻或缓解患者口腔异味和口腔溃烂等不适症状,保持口腔清洁和舒适起作较好的效果,中药会阴护理能及时清除尿道口分泌物,保持会阴部

年度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XX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20XX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据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9个,20XX年以来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20个,病例数89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9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31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7例、尪痹(类风湿关节炎)4例、面瘫病(面神经炎)63例、胸痹心痛病25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40例、混合痔51例、胆胀(胆囊炎)55例、肺胀(COPD稳定期)20例、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25例、吐酸病(胃食管返流)1例、胃脘痛(慢性胃炎)21例、呕吐(急性胃炎)10例、肺癌16例、白疕3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22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3例、乳腺癌1例。各科室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各科室患者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三)各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存在问题:1、治疗时间不定,患者有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1、各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同一时间为患者治疗,以免患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 2、各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与患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各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以症状改善及相关健康教育内容的落实为主要评价指标。

腰椎间盘突出中医护理方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血瘀气滞证: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二)寒湿痹阻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虽靜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 伴下肢活动受限,舌质胖淡,苔白腻。 (三)湿热痹阻证:腰筋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活动受限,口渴不欲饮,苔黄腻。 (四)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虛证。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舌质淡胖。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腰腿疼痛 1。评估疼痛得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 2。体位护理:急性期严格卧床休息,卧硬板床,保持脊柱平点、恢复期,下床活动时佩戴腰托加以保护与支律?注意起床姿势,宜先行翻身侧卧,再用手臂支洋用力后缓缓起床,忌腰部用力,避免体位得突然改变。 3。做好腰部、腿部保暖,防止受凉。 4。遵医嘱腰部予中药贴敷、中药热熨、拔火罐、中药熏蒸、中药离子导入等治疗,观察治疗后得效果,及时向医师反馈。 5。给予骨盆牵弓I,牵引重量就是患者体重1 /3-1/2左右,也可根据患者得耐受进行牵引重量调节、 6。遵医嘱使用耳穴贴压(耳穴埋豆),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肝、肾等。 (二)肢体麻木 1、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得症状,并做好记录、 2、协助患者按摩拍打麻木肢体,力度适中?增进患者舒适度,并询问感受。 3、麻木肢体做好保暖,指导患者进行双下肢关节屈伸运动,促进血液循环。 4、遵医嘱局部予中药熏洗、中药塌渍、艾灸等治疗,注意防止皮肤烫伤及损伤,观察治疗效果。 5、遵医嘱予穴位注射.常用穴位:足三里、环跳、委中、承山等。 (三)下肢活动受限 1、评估患者双下肢肌力及步态,对肌力下降及步态不稳者,做好安全防护措施,防止跌倒及其她意外事件发生、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活动得注意事项,使用辅助工具行走。 3、卧床期间或活动困难患者,指导患者进行四肢关节主动运动及腰背肌运动,提高肌肉强度与耐力。 4、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宜宾市第二中医医院 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 一、基本情况 自2014年5月至12月,我科应用“混合痔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0例者平均住院日10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 .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0例:湿热下注证44例,脾虚气陷证3例,气滞血瘀证2例,风伤肠络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疼痛评估、舒适的体位、放松疗法、观察肿物脱出情况、痔核回纳方法、观察出血情况、活动指导、皮肤护理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熏洗,中药直肠滴入,耳穴贴压,穴位贴敷。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熏洗和中药直肠滴入,其次是耳穴贴压。 分析其原因:1.中药熏洗和中药直肠滴入主要是根据患者的症状由主管医生中药直肠 滴入,责任护士指导患者进行中药熏洗,治疗效果明显,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用物及操作方 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压贴、穴位贴敷。分析其原 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 .对疼痛患者治疗效果明显。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熏洗、中药直肠滴入。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便血、肿物脱出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 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刮痧、穴位按摩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42人(84% ; ②一般:8 人(16% ;不满意:0 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较强:45 人(90% ;②实用性一般:5 人(10%。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 .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临床中,大部分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提供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 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

2014年度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2014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情况总结 2014年12月黔东南州中医医院护理部 一、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贯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以病人为中心,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为主题的持续改进活动方案实施细则,更好的发挥中医护理特色优势,实施“全员培训、全面推行、动态管理”的原则,据我院实际情况,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科室共9个,2014年以来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数20个,病例数892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365例、中风(脑梗死急性期)9例、中风(脑梗死恢复期)31例、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127例、尪痹(类风湿关节炎)4例、面瘫病(面神经炎)63例、胸痹心痛病25例、眩晕病(原发性高血压)40例、混合痔51例、胆胀(胆囊炎)55例、肺胀(COPD稳定期)20例、喘病(COPD急性发作期)25例、吐酸病(胃食管返流)1例、胃脘痛(慢性胃炎)21例、呕吐(急性胃炎)10例、肺癌16例、白疕3例、消渴病(2型糖尿病)22例、紫癜风(过敏性紫癜)3例、乳腺癌1例。各科室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实施的基本情况、护理效果评价、中医护理技术效果分析及护理存在问题进行总结汇报。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中医护理方案应用情况

1、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方案病种情况 2、各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各科室患者对开展的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三)各科室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存在的问题及整改措施 存在问题:1、治疗时间不定,患者有时不能及时得到治疗

2、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单一 3、护患沟通欠缺 4、患者对护士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有待提升 整改措施:1、各科室应根据科室情况同一时间为患者治疗,以免患 者不在病房耽误治疗时间,造成患者不满。 2、各科室加强护患沟通,通过加强护士培训,提高与患 者的沟通能力,提高患者满意度。 3、各科室根据情况,在临床治疗中,多沟通,结合其他 中医护理技术联合治疗。 4、由于患者文化程度不同,对宣教理解能力不同;个别科室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指导;在今后护理操作中要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取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于最佳治疗状态,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1、评价方法 对各科室开展的中医护理方案及中医护理技术(应用天数及次数),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3、护理效果分析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样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针灸科 一、基本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5年5月至7月,针灸科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8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16例,患者平均住院日5.28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8例:血瘀气滞证14例,寒湿痹阻证8例,湿热痹阻证3例,痰肝肾亏虚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疼痛/活动度、选择硬板床、体位、活动方法、保暖、评估麻木部位/程度、按摩拍打麻木肢体、肢体保暖、下肢关节屈伸活动、评估下肢肌力、安全防护、活动方法、功能锻炼、饮食辩证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药熨法、中药熏蒸、拔火罐、艾灸、中药热敷、中药塌渍、骨盆牵引、中药离子导入、穴位注射、物理治疗。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1.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肺癌患者胸闷咳嗽、胸痛、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中药泡洗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

骨折病人中医护理方案

桡骨远端骨折中医护理方案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无移位型:骨折无移位,或可为轻度嵌入骨折,腕关节轻度肿胀,无明显畸形,折端有环行压痛,纵轴挤压痛,前臂旋转功能障碍。 (二)伸直型:远端向背侧移位,前臂下端呈“餐叉样”畸形,腕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三)屈曲型:远折端向掌侧移位,可伴下尺桡关节脱位,腕关节掌侧可扪及骨折远端骨突,畸形与伸直型相反。 (四)半脱位型:桡骨远端背侧或掌侧缘骨折,合并腕关节半脱位,腕关节肿胀,畸形呈半脱位,腕横径增宽。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患肢肿痛 1.评估疼痛性质,注意患肢皮肤颜色、温度、有无肿胀及桡动脉搏动情况。 2.局部制动,防止腕关节旋后或旋前。 3.遵医嘱局部冷敷,耳穴埋籽,减轻疼痛。常用穴位:神门、交感、皮质下。 (二)患肢活动受限 1.保持病室环境安全,物品放置有序,协助患者生活料理。 2.做好健康教育,教会患者起床时的注意事项。 3.鼓励患者开始积极进行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屈伸锻炼及肩、肘关节的各向活动。解除固定后,作腕关节屈伸,旋转及前臂旋转活动。 4.遵医嘱予以物理治疗如微波、中药贴敷等治疗。 三、中药特色治疗护理 (一)传统手法整复、夹板外固定护理 1.整复前告知患者整复方法及配合注意事项。 2.观察血供和肿胀情况:特别是在固定后1~4d。应注意观察患肢末端肿胀程度、皮肤温度、色泽及感觉活动等情况,并指导病人及家属掌握正确观察骨折远端血液循环的方法。若指端苍白或呈青紫色,说明静脉回流障碍;若温度偏低,说明动脉供血不足。 3.患肢置于功能位置:病人站位时将肘关节屈曲90°,并用三角巾悬吊胸前,前臂保持中立位或稍旋后位。卧位时自然伸肘并将前臂垫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血液回流及患肢肿胀消退。 4.夹板松紧度调整:一般在复位后3~4d,由于复位继发损伤,部分浅静脉回流受阻,以及局部存在损伤性反应,夹板内压消长变化大,所以应及时给予调整。包扎固定松紧度以上下移动1cm为宜,以使夹板固定有效,防止因固定过紧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失去固定作用而使骨折再移位。 (二)微波治疗护理 1.一般照射距离为10cm,骨科照射强度为45~50W,照射时间为20min,可根据个体情况适度调整。 2.治疗时严格控制微波的温度、距离,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防止烧灼伤,如有不适应立即停止。 3.注意安全,嘱家属不要擅自调整微波治疗仪。 (三)围手术期护理 1.术前护理 (1)做好术前宣教与心理护理,告知手术注意事项及相关准备工作,取得患者配合。(2)对于吸烟者劝其戒烟,预防感冒。指导患者练习深呼吸、咳嗽和排痰的方法。 (3)常规进行手术区备皮,药物过敏试验。

中医护理工作总结69832

绵阳市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年度工作总结 骨伤科

骨伤科2015年中医特色护理工作总结 2015年度,我科在医院领导及护理部的关心领导下,在全院各职能科室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内科护理组遵循医院管理年所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服务宗旨,组织医护人员共同学习了《改善群众就医体验活动》和《大型中医院巡查工作》实施方案,基本完成本年度护理工作计划,按照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及标准考核细则,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改进服务流程,改善住院环境,加强护理质量控制,现将我科这一年来的具 体工作如下: 一、为了加强护理人员的中医基础知识的培训,我科根据年初制定的学习和培训计划,按时组织科室护士学习中医理论知识及操作培训,并有记录。每节培训完由护理组长出题考核一次,并有评分记录。到现在共组织中医药基础知识培训9节课,中医药基础理论考试4次,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培训2次及考试2次,理论与操作全部合格。4月份和10月份指派护士到江西省中医院外出学习中医护理知识及操作,待其回来后组织全院护士学习,由外出人员把学到的知识传授给

每一个护士,使护理人员不出门就能学到先进知识及新理论、新技术。

二、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情况 1.开展耳穴埋豆,穴位贴敷,拔罐,艾灸,中药封包,刮痧等,中医护理操作偏少,明年积极开展中医护理项目;2.基本能运用中医知识对病人实施病情观察、生活护理、饮食护理、情志护理等相应的护理及提供常规的健康指导。 三、开展表格式中医护理病历书写,辩证施护病历。科室每月中医护理业务查房一次,护理部每季度中医护理业务查房一次。每科室根据自己科室特点各制定了2个病种的中医护理常规。护理部每季度 组织中医特色护理质控一次。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社会的需求,人们观念的改变对护士的整体素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我院护理工作也存在诸多不足,如缺乏相应的教育与支持、护理工作负担重等因素导致护理科研一片空白,中医中药治疗率不够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不断探索中医护理工作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新方法,要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提高中医护理工作水平,更好地服务与人民。

季度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季度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济南市中医医院 一、基本情况 肺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3年1月至今,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在肿瘤科应用“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0例,患者平均住院日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30例:气阴两虚证6例,肺脾气虚证0例,气滞血瘀证18例,痰热阻肺证3例,肺阴虚证3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咳痰方法、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应用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针灸和艾灸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

其次是中药外敷、针灸、刮痧和艾灸。分析其原因: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和艾灸。分析其原因: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和艾灸。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肺癌患者胸闷咳嗽、胸痛、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外敷、刮痧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8人(93%);②一般:2人(6%);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

腰痛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

2018年上半年推拿科病区“腰痛”中医护理方案工作总结我科于2020年上半年开展了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医护理方案,现就该方案的实施、依从性及特色进行总结分析如下: 一、基本情况、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52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其中一个病种,2018年1月至6月,共收治113例,辨证分型统计:血瘀气滞证76例、寒湿痹阻证29例、湿热痹阻证5例、肝肾亏虚证13例、其他证1例。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见表1: (二)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见表2: 表2

(三)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中药热奄包治疗、穴位贴敷、刺络放血+药罐、中红外线治疗等。分析其原因见表3: 表3 (四)腰痛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见表4:

表4 药熏洗等治疗,原因分析见表5:表5

三、中医特色的健康教育落实情况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1、满意:100人(88.49%);2、一般:10人(8.840%);3、不满意:3人(2.65%)。 分析其原因:1、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到位。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四、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1.实用性强:98人(86.73%);2.实用性较强:9人(7.64%);3.实用性一般:4人(3.53%);4.不适用:2人(1.76%)。 分析其原因: 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 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 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目前收治病人的数量少,不能达到评价的效果和标准。 2、部分患者依从性差,护理措施难以落实到位。 3、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中医护理方案总结

精品文档 开封市中医院内分泌一病区 2015年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年度共实施中医护理方案668人,消渴病572人,消渴痹症96人。辨证分型统计如下: 1.消渴病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72例:消渴气阴两虚证275例,脾虚胃热证234例,痰瘀阻络证37例,阴阳两虚证26例。 消渴痹症96人中,气虚血瘀证33例,阴虚血瘀证26例,痰瘀阻络证18例,肝肾亏虚证19例。 2.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辨证施善指导、饮水指导、饮食指导、观察饮水量、观察尿量频次、记录身高体重腰臀比、运动指导、皮肤护理等。 3.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贴敷、艾灸、中药泡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 精品文档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2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耳穴贴压和穴位1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贴敷,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用.患者易于接受。32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无创伤,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 精品文档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塌渍、穴位按摩。分析.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1其原因:.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2 了保障。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中药塌渍和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消渴病患者腰膝酸软、视物不清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本次总结中,拔罐、中药泡洗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三)护理效果分析 1.消渴

腰痛病2015中医护理方案及分析

2015 年2季度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院确定的康复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 中的第一个病种,自2015年4月至6月,四川省大邑县骨科医院在康复科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156例, 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4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3.5天。 辩证分型统计如下:气滞血瘀型4例。 应用的主要辩证施护方法:一般护理、疼痛评估、给药护理、 卧位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健康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电针、穴位按摩、中药熏药、灸 疗、中药涂擦、磁振热、圭寸包、奄包、牵引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辩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电针、穴位按摩、牵引,其次是中药熏药、灸疗、中药涂擦。分析其原因:1、电针、穴位按摩、牵引能明显的缓解疼痛,责任护士在操作中根据患者感受调整电流、手法、法码重量,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创 伤小,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技术,医保政策扶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电针、穴位按摩、牵引。分析 其原因:1、电针、穴位按摩、牵引能明显的缓解疼痛,责任护士在操作中根据患者感受调整电流、手法、法码重量,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创伤小,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技术,医保政策扶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患者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技术是电针、穴位按摩、牵引。分析其原因:它能明显减轻患者颈肩痛、腰腿痛的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满意4人(100%)一般0人;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首先是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健康指导的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其次是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加强了护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胃脘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0月至12月,湖南省湘潭县中医医院在八病室应用“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49例,患者平均住院日5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49例:肝胃气滞证20例,脾胃湿热证10例,脾胃气虚证15例,脾胃虚寒证4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口才饮食善、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贴敷、穴位按摩、耳穴压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压豆,其次是中药贴敷、穴位按摩。分析其原因:1、耳穴压豆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2、中药贴敷、穴位按摩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48人(98%);②一般:1人(2%); 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32人(63%); ②实用性较强:16人(31%);③实用性一般:2人(4%);④不适用:1人(2%)。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临床中,大部分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3、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护理效果方法评价 1、评价方法 对胃脘痛的主要症状胃脘部疼痛、嗳气/反酸、纳呆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

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 2017年06月 一、基本情况 肺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21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7年01月01日至2017年06月30日,遵义县中医院在内一科应用“肺胀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例,患者平均住院日6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例:肺肾气虚4例,痰浊阻肺1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有效咳嗽、胸部叩击、振动排痰、体位、氧疗、呼吸功能锻炼、皮肤护理、口腔清洁、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艾灸,穴位贴敷,中药塌渍,中药湿敷各种理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其次是艾灸。分析其原因:1、穴位贴敷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2、艾灸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为100%。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为100%。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腰痛病2015中医护理方案及分析

2015年2季度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院确定的康复科“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第一个病种,自2015年4月至6月,四川省大邑县骨科医院在康复科应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156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4例,患者平均住院天数13.5天。 辩证分型统计如下:气滞血瘀型4例。 应用的主要辩证施护方法:一般护理、疼痛评估、给药护理、 卧位护理、情志护理、饮食指导、活动指导、健康指导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电针、穴位按摩、中药熏药、灸疗、中药涂擦、磁振热、封包、奄包、牵引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辩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电针、穴位按摩、牵引,其次是中药熏药、灸疗、中药涂擦。分析其原因:1、电针、穴位按摩、牵引能明显的缓解疼痛,责任护士在操作中根据患者感受调整电流、手法、法码重量,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创伤小,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技术,医保政策扶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电针、穴位按摩、牵引。分析其原因:1、电针、穴位按摩、牵引能明显的缓解疼痛,责任护士在操作中根据患者感受调整电流、手法、法码重量,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2、创伤小,痛苦小,患者易于接受。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4、近年来,国家大力发展中医技术,医保政策扶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患者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技术是电针、穴位按摩、牵引。分析其原因:它能明显减轻患者颈肩痛、腰腿痛的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满意4人(100%);一般0人;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首先是临床路径实施方案中健康指导的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其次是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分析

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内一科 一、基本情况 胸痹心痛病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2016年07月—12月,我科收治胸痹心痛病26例,所有患者都纳入“胸痹心痛病中医护理方案”实施对象,患者平均住院日8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气滞血瘀12例,气阴两虚、心血瘀阻10例,气虚血瘀4例,痰阻血瘀0例,热毒血瘀0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体位护理、活动护理、口腔护理、情志护理、饮食调护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埋豆、穴位贴敷、艾灸、穴位按摩、中药泡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穴位贴敷、耳穴埋豆、穴位按摩、中药泡洗等。分析其原因:穴位贴敷、耳穴埋豆、穴位按摩操作方便,适应症广泛,穴位埋豆的王不留行籽不易脱落,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故患者接受程度较高。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

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埋豆、穴位按摩、穴位贴敷、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操作时间短,患者易于接受。2.相关政策支持,费用廉价。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穴位贴敷、耳穴埋豆、穴位按摩、中药泡洗。分析其原因:配合其他治疗,改咳嗽胸闷、胸痛、心悸症状效果明显,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26人(92.9%);②一般:2人(7%);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护理人员在实施的过程中,参照方案,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到位。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增加了护理人员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交流,赢得了患者的信任。3.部分中医护理操作由护士教会病人做,如穴位按摩,增加了患者的积极性,同时有效缓解胸闷、心悸等不适症状。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

---------------------------------------------------------------最新资料推荐------------------------------------------------------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 中医护理方案实施总结附件 2 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样稿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一、基本情况肺癌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 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 2019 年 4 月至 7 月,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在肿瘤科应用肺癌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33 例,其中纳入中医临床路径管理的 16 例,患者平均住院日 20.9 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 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 26 例: 气阴两虚证 14 例,肺脾气虚证 8 例,气滞血瘀证3 例,痰热阻肺证 1 例,肺阴虚证 0 例。 2.补充证候诊断的病例数7例: 气虚血瘀证 4 例,痰热蕴结证 1 例,痰毒互结证 1 例,肺肾阴虚证 1 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 咳痰/深呼吸训练、体位护理、拍背、腹式呼吸训练、口腔护理、情志护理、音乐疗法、疼痛评估、腹部按摩、皮肤护理、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等。 -1-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 1 / 9

耳穴贴压、穴位按摩、中药外敷、中药泡洗。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 -2- 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 -3-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其次是中药外敷、中药泡洗。 分析其原因: 1.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主要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生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 2.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3.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临床易于实施。 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 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和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 它能减轻肺癌患者胸闷咳嗽、胸痛、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 -4- 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