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总结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胃脘痛是我院内科“5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5年1月至12月,我院内科“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55例,患者平均住院日8.3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1.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44例:肝胃气滞证10例,脾胃气虚证10例,肝胃郁热证10例,肝胃湿热证5例,脾胃虚寒证5例,胃阴不足证2例,胃络瘀阻证2例,其它补充诊断11例、瘀血停胃证2例,饮食伤胃证1例,肝气郁滞证1例,瘀阻肠络证1例,肝气犯胃证4例,肝胃气虚证1例,气虚血瘀证1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饮食;深呼吸/肌肉放松、活动、体位、口腔护理、情志护理、疼痛评估、腹部按摩、辨证饮食指导、活动指导、排便指导、监测营养指标等。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耳穴贴压、穴位按摩、穴位贴敷、艾灸、中頻脉冲、水疗、中药封包、拔火罐。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1.患者对中医护理技术的依从性和满意度依从性较好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艾灸、水疗。
分析其原因:1.操作方法简单,无创伤、无痛苦,患者易于接受。
2.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上述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护理满意度较高的中医护理技术是耳穴贴压和艾灸。
分析其原因:它能减轻胃脘痛患者的疼痛、胃脘胀满、纳呆等不适症状,配合其他治疗有较好的效果,因此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也较高。
本次总结中,中药封包、中药熏洗、拔火罐、中频脉冲的应用病例数较少,因此不做分析。
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52人(94%);②一般:3人(5%);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胃脘痛是指疼痛感集中在胃脘部位的一种不适症状。
中医认为,胃脘痛的发生和胃气不和、脾胃虚弱、湿热扰生等因素有关。
针对这些因素,本文将总结分析一种中医护理方案,并报告其实施后的护理效果。
一、中医护理方案介绍中医护理方案主要通过药物调理、针灸和推拿按摩等手段来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脾胃功能,缓解胃脘痛症状。
具体的护理方案如下:1. 药物调理:选用益气养胃、健脾和胃的中药进行调理,如人参、黄芪、党参等。
这些药物可以补充体内的气血,提高脾胃的吸收和消化能力,从而缓解胃脘痛。
2. 针灸疗法:通过针刺穴位,调整气血运行和脾胃功能。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中脘、曲池等。
针灸可以促进胃脘部位的血液循环,缓解胃脘痛症状。
3.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胃脘部位,促进胃脘部位的气血流动,缓解胃脘痛。
同时,推拿按摩还可以改善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
二、护理效果总结经过对一批胃脘痛患者的护理实施之后,我们进行了护理效果的总结分析。
1. 症状缓解明显: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后,胃脘痛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
疼痛感减轻,胃脘部位的不适感明显减少。
患者的饮食欲望得到改善,消化吸收功能明显增强。
2. 体格指标改善:通过护理方案的实施,胃脘痛患者的体格指标也有所改善。
例如,体重增加、面色红润、舌苔减少等。
这些指标改善的情况与胃脘痛症状的缓解相一致。
3. 生活质量提高:胃脘痛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后,生活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的饮食变得更加合理,睡眠质量得到改善,精神状态也有所提升。
胃脘痛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影响较小。
三、实施报告在护理方案的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困难。
一方面,胃脘痛症状的表现形式多样,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护理方案制定。
另一方面,一些患者存在对中医护理的怀疑和抵触心理,需要我们进行积极的沟通和解释。
然而,尽管面临困难,通过严格按照中医护理方案的要求进行实施,我们获得了良好的护理效果。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一、引言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医在治疗胃脘痛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本报告旨在总结分析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实施效果和临床应用情况。
二、中医护理方案概述胃脘痛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包括辨证施治和生活调理两个方面。
2.1 辨证施治中医将胃脘痛归为不同的病因病机类型,如气滞、湿阻、寒犯等。
通过辨证施治,中医可以精确地对症下药,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内服、针灸、艾灸等。
2.2 生活调理生活调理在胃脘痛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辅助作用。
包括饮食调理、作息规律、情绪调适等方面。
合理的生活调理可以缓解症状,加快康复速度。
三、护理效果总结在实施中医护理方案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以下护理效果:3.1 疼痛缓解中医护理方案通过调理体内的气滞、湿阻等病机,有效地缓解了患者的胃脘疼痛症状。
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减轻或完全消失,从而提高了生活质量。
3.2 症状改善除了疼痛缓解外,中医护理方案还改善了患者的其他相关症状。
比如恶心、呕吐、胃胀等。
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症状得到了有效控制。
3.3 心理舒缓胃脘痛对患者的心理状态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中医护理方案通过情绪调适和针灸等方法,可以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得到心理上的舒缓和放松。
患者的焦虑和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
四、实施报告为了验证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治疗中的实施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实施报告。
共有100例胃脘痛患者参与了该报告,他们接受了中医护理方案的综合治疗。
4.1 护理方案根据患者的辨证施治结果,我们给予了中药内服、针灸、艾灸和生活调理等护理方案。
具体细节如下:(1)中药内服:根据辨证施治结果,配制了适合患者病机和体质的中药方剂,经过服用一段时间后观察症状改善情况。
(2)针灸:根据辨证施治结果,在特定的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包括选择穴位和插针深度等方面的护理细节。
(3)艾灸:根据患者的病机和体质,在适当的穴位进行艾灸治疗。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实施报告背景胃脘痛是指疼痛感发生在胃脘区域,常见于消化系统疾病。
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的护理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报告旨在总结和分析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效果,以期为类似疾病的护理提供经验和参考。
一、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介绍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是基于中医理论,通过针灸、草药治疗、推拿按摩等综合手段,来解决胃脘痛的症状和原因。
该方案的目标是恢复胃脘区的正常功能、缓解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护理方案实施情况1. 护理过程:在护理过程中,我们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结合中医护理方案进行个性化设计。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推拿按摩:通过推拿按摩胃脘区,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改善痛感。
- 针灸治疗:应用针灸技术刺激穴位,调整患者的气血平衡,减轻胃脘痛的症状。
- 中药贴敷:使用一些具有活血化瘀、舒经止痛作用的中草药,贴敷胃脘区,起到缓解胃脘痛的作用。
2. 护理效果:在实施护理方案后,观察到以下效果:- 疼痛缓解:大部分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方案并积极配合治疗的情况下,胃脘痛的程度有明显减轻。
- 改善体质:中医护理方案注重整体调理,改善身体的气血循环和免疫力,有助于提高患者的体质和免疫能力。
- 保持长效:继续坚持中医护理,病情稳定且不易复发,缓解了患者的病症。
三、护理方案的优势和局限性1. 优势:- 个性化护理:中医护理方案强调因人而异,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的护理方案设计,能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 综合疗效:中医护理方案综合运用了针灸、草药和推拿按摩等多种手段,能够对胃脘痛的多个方面进行治疗,提高疗效。
2. 局限性:- 适应范围有限:中医护理方案对于某些胃脘痛病因明确、病情较重的患者效果可能有限,适应范围可能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 依从性难以保证:中医护理需要患者积极配合,包括接受针灸、服用中药等,有些患者可能因为害怕疼痛或其他原因而不愿意接受此类治疗。
四、护理方案的改进和建议1. 宣传与教育:加强对中医护理方案的宣传和教育,提高患者对该方案的认识和接受度,增加患者的依从性。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运用的体会
腹部按摩
世 界最新 医学信 息文摘 2 0 1 4年第 l 4卷第 2 5 期
3 - 3 责任护士对 中医护理方案 的评价
责 任护士 对 中医护理 方案 的评价 分为 四个层 次 : ① 实用 性强 : 8人 ( 2 4 %) ; ② 实用 性较 强 : 1 6人 ( 4 9 %) ; ③ 实用 性一 般 : 8人 ( 2 4 %) ; 不 适 用 :1 人 ( 3 %) 。
( 1)评价 方法 : 对 胃脘痛 的主要症 状 :胃脘疼 痛 、 胃脘 胀 满 、嗳 气 反 酸 、纳 呆 ,次 要 症状 纳呆 、便 溏 、便 秘 、恶
键 点为 : 以症 状 改善 及 相关 健 康 教育 内容 的落 实为 主 要评
价指标 。本 护理方 案的效果 分析 如下 :
4 中 医护 理 的作 用 分 析
2 8 5
3 . 4 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3 . 4 . 1 护理 效果 评价
心 呕 吐应 用 主要 辨 证施 护 方 法及 中医护 理 技 术 ( 包 括 应 用 次数 及天数 )后 的护理效 果进行 评价 。 ( 2)评 价标 准 : 将症 状 的护 理效 果分 为 四个层 次 : 好、 较 好 、一 般 、差 。 3 . 4 . 2 护理 效 果 分 析 采用 以上评 价方法 和标 准对护理 效果进行 评价 ,主要关
0 引言
胃脘 痛 ,是指 由于 胃失和 降或 胃络 失养所 致 ,以上腹部 近 心 窝处 经 常发 生 疼 痛 为主 证 的病 证 ,多 由忧 思 郁怒 ,或
体位护理 嗳气反酸 l 8 饮食 / 水 情 志护理
1 oo % 1 0 0%
饮 食 劳倦 ,寒 邪 客 胃,损伤 脾 胃之气 所 致 ,是 消化 系 统 的 多 发 病 和常 见病 ,我科 自 2 0 1 3年 9月 至 2 0 1 4年 6月将 3 0 例 胃脘痛 患 者应 用 于护 理 方 案 ,对改 善 胃脘 痛 的 主要 症状
胃脘痛(脾胃虚寒型)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
胃脘痛(脾胃虚寒型)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 本次实验将针对胃脘痛(脾胃虚寒型)进行中医护理方案的疗效探究。
方法? 本次实验选取了2016年1月~2017年06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脾胃气虚寒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并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有效性。
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2.31%,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05%,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对脾胃虚寒型胃脘痛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高,值得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胃脘痛;脾胃虚寒型;中医护理;临床治疗胃脘痛即胃痛,主要是指由于脾胃受损引起的胃脘部疼痛。
该病症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在临床症状上主要表现为胃痛、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等[1]。
本次实验选取了在我院就诊的58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通过中医护理探究治疗有效性,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次实验选取了2015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58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患者。
其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32例,平均年龄为(37.6±5.8)岁。
所有患者均符合脾胃气虚型胃脘痛的诊断标准,且排除了患有恶性肿瘤、精神疾病等情况,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即采用对抗幽门螺杆菌药物、抗菌药物给予治疗,此外,需提醒患者注意饮食,忌生冷食物,注意腹部保暖,并对患者疼痛时间、程度和持续性进行症状记录。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具体包括饮食护理、穴位敷贴、穴位按摩和情志护理。
其中,穴位贴敷每日一次,我们使用的穴位敷贴治疗贴是由治疗膏、医用胶布及保护膜构成。
通过生物波效应发挥作用,能发射出8-14μm的生物波,它作用于人体穴位时,通过吸收、反射、透射、渗透等过程,产生生物共振,经过经络传导对疾病发挥作用。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胃脘痛概述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于胃部问题或消化系统不适应某些食物引起。
中医认为胃脘痛多与脾胃虚弱、寒湿内蕴、肝胃失和等有关。
胃脘痛会影响生活质量并引起不适感,因此中医护理非常重要。
中医护理方案1.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生冷食物、生冷饮料、油腻食物等,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加重胃脘痛症状。
•合理搭配饮食,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温熟绿豆等,有助于缓解胃脘痛。
•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葱、蒜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脘痛的症状。
2. 定期运动运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脾胃功能和消化系统非常重要。
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寒湿内蕴等问题,并有助于缓解胃脘痛。
常见的锻炼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每天进行。
3.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改善脾胃功能,从而缓解胃脘痛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六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生姜。
–功能:益气健脾、健胃止痛。
•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胃。
•保和丸–组成:陈皮、茯苓、白术、半夏、甘草。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请在使用中药调理前咨询中医师,以确保适合个人情况。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胃脘痛的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饮食调理方法:•香蕉:富含钾和维生素,可以缓解胃脘不适感。
•柠檬水:具有酸性的柠檬水可以帮助增加胃酸分泌,改善胃脘痛症状。
•薏米水:薏米具有利水健脾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痛。
以上食物仅供参考,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5. 生活调节•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有助于胃部休息和恢复。
•减轻压力: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会影响脾胃功能,加重胃脘痛症状。
适当的放松和减轻压力可以改善胃脘痛。
总结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在中医护理下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摘要】目的:本文就中医护理方案在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7年收治的108例慢性胃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4例;对参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护理方案,对实验组则采用中医护理方案,对比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及患者满意度。
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96.30%>83.33%),实验组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也更高(98.14%>87.04%),组间比较P<0.05。
结论:为胃脘痛(慢性胃炎)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病情疗效更加理想,还可改善护患关系,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应用效果;满意度慢性胃炎是一种由不同病因所引发的慢性胃黏膜炎性病变,主要包括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具有病程长、易反复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1]。
慢性胃炎在中医里属“胃脘痛”、“痞满”等范畴,其发病与饮食不节、过度劳累、情志失调等有关[2];药物治疗可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治疗,但不宜长期用药,故我科主张对其进行中医调护。
为使该类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护理效果,在2017年对部分实施中医护理方案,并已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现将实施过程及相关数据整理如下:1 基线资料及方法1.1基线资料数据入组者均为2017年1月--12月在我科接受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共计108例,均符合《慢性胃炎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的相关诊断标准[3]。
其中男性57例,女性51例;年龄集中在26--77岁之间,平均(47.5±6.1)岁;辨证分型:脾胃虚寒型55例,肝胃气滞型28例,胃络瘀阻型25例;病程在1--8年之间不等,平均(3.2±0.7)年。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54例;对两组患者的资料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P>0.05,无统计学意义。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总结分析报告2017年06月一、基本情况胃脘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21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7年01月01日至2017年06月30日,遵义县中医院在内一科应用“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 5例,患者平均住院日6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5例:肝胃郁热证1例,脾胃虚寒1例,肝气犯胃1例,胃阴亏虚2例,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活动、饮食、深呼吸/肌肉放松、排便指导、情志护理、腹部按摩、口腔清洁、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口服中药汤剂,口服中成药,艾灸,穴位贴敷,中药塌渍,中药湿敷各种理疗等。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2、艾灸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2、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为80%。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为80%。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
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
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脾胃气虚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
脾胃气虚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效果分析目的探究脾胃气虚型胃脘痛在中医护理计划下的临床护理效果。
办法选取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脾胃肝病治疗的12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察看组,每组60例。
对照组采取一般性护理办法,察看组采用中医护理计划。
比照分析对照组和察看组患者治疗护理后生活质量,同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干涉前后焦虑、疼痛与睡眠质量进行综合评分。
结果察看组生活质量评清楚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护理干涉后,察看组疼痛评分〔82.56±2.98〕分、焦虑评分〔85.01±2.97〕分、睡眠质量评分〔83.46±4.25〕分,明显低于干涉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医护理计划治疗对减轻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的疼痛感,缓解患者心理压力,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与睡眠质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脾胃气虚;胃脘痛;护理计划胃脘痛主要是脾胃受损或气血不调所造成,尤其是脾胃气虚型胃脘痛病情反复发作,疼痛感明显等特点,临床表现食欲不振、胃脘胀满、纳呆和不同程度的胃痛等病症【1】。
经过临床就诊发现,积极采取有效护理干涉措施,对妨碍胃脘痛疾病开展有积极的意义。
但是,采取单一护理办法效果不是十分理想。
因此,本次研究采取的中医护理计划,为进一步证实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护理方式的有效性【2】,为该症状的临床应用提供客观的经验数据,选取在本院接受脾胃肝病治疗的12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进行组别研究,分别实施不同的护理计划,现具体报告内容如下。
1资料与办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1月~2008年12月在本院接受脾胃肝病治疗的12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察看组,每组各60例。
对照组60例中,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龄在37~66岁,平均年龄为〔58.56±3.25〕岁,病程为〔4.25±0.58〕年;察看组男性37例,女性23例,年龄在36~69岁,平均年龄为〔57.46±3.09〕岁,病程为〔4.18±0.63〕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拟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
舌苔薄白,脉弦。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虚弱。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二)胃脘胀满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胃脘痛的中医综合护理体会
胃脘痛的中医综合护理体会胃痛是由于脾胃受损,气血不调所引起胃脘部疼痛的病症,又称胃脘痛。
胃痛发生的常见原因有寒邪客胃,饮食伤胃,肝气犯胃和脾胃虚弱等。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若寒邪客于胃中,寒凝不散,阻滞气机,可致胃气不和而疼痛。
或因饮食不节,饥饱无度,或过于食肥甘,食滞不化,气机受阻,胃失和降引起疼痛。
肝对脾胃有疏泄作用,如因恼怒抑郁,气郁伤肝,肝失条达,横逆犯胃,亦可发生胃痛。
若劳倦内伤,久病脾胃虚弱,或禀赋不足,中阳亏虚,胃失温养,内寒滋生,中焦虚寒而痛。
亦有气郁日久,淤血內结,气滞血瘀,阻碍中焦气机,而致胃痛发作。
总之,胃痛发生的病机为虚实两端,实证为气机阻滞,不通则痛,虚证为胃腑失于温煦或濡养,失养则痛。
导致胃痛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工作过度紧张,食无定时,吃饱后马上工作或运动,饮酒过多,吃辣过度,经常进食不易消化食物等,另外,中医学认为人为一个整体,脏腑之间互为影响。
肝若过热,会影响胃液的分泌,这种情况称为肝气犯胃,以五行学说解释,肝属木,脾属土,而木克土,因此肝火过盛会令胃部同样过热不适。
一、护理观察内容1.观察疼痛诱发与缓解因素,疼痛性质,发作时间。
(1)疼痛诱发与缓解因素:遇寒则痛,饿时发作,喜温喜按者多为虚寒,或寒邪客胃,饭后疼痛,遇热加重。
恶热拒按者多为实热证。
情志不畅,肝火内盛者多为实证,或本虚标实。
(2)疼痛性质:钝痛主要为感受寒邪,或饮食不节,为虚寒表现,胀痛多为肝气郁结,肝气犯胃,肝胃不和;灼痛多为湿热中阻,脾郁胃热;剧痛难忍,一般方法难以缓解,应考虑外科急腹症。
2.观察舌脉象(1)舌象较为客观,应在早晨未进食时观察为佳,舌淡苔白,或厚或薄,多为虚证、寒症;舌红苔黄,或厚,多为实证、湿热证;舌暗甚则有瘀斑多为血瘀证。
(2)脉象因年龄情绪等不同,或是否输液,均有差异。
最好在患者平静时,同时非输液中观察脉象。
脉弦紧多为寒邪犯胃,脉细数多为胃阴不足,脉细弱多为脾胃虚寒,脉实有力多为湿热证3.观察症状伴随症状反复呕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疼痛缓解,多为饮食失调;大便溏烂,口淡纳呆,多为脾虚;烦躁易怒、口干口苦,多为肝气郁滞,肝胆湿热;呕吐咖啡样物,解黑便甚至血便者,多为消化道出血应加强护理,紧急处理。
胃脘痛的中医特色护理疗效分析
胃脘痛的中医特色护理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对胃脘痛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干预的效果。
方法:选择胃脘痛患者计60例,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实验组(n=30),对比护理效果。
结果:实验组胃脘痛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对胃脘痛患者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胃脘痛症状,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值得推广。
关键词:胃脘痛;中医特色护理;穴位敷贴胃脘痛属于临床中发生率较高的疾病,容易反复发作,迁延难愈。
对于本病,临床缺乏有效的根治手段,给患者的心理、生理带来了较大的不良影响。
为提高对本病的治疗效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做好护理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而近年来中医适宜技术在临床中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尤其在胃部疾病的治疗中有较好的效果[1]。
为此,本次研究引入了中医特色护理方案,以我院收治胃脘痛患者计60例为对象,评估了其与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择胃脘痛患者计60例,纳入时间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随机分为常规护理对照组(n=30)与采用中医特色护理干预实验组(n=30)。
对照组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5岁,均数(54.11±8.43)岁,实验组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36~74岁,均数(53.82±8.21)岁,两组基础对比,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患者均符合胃脘痛的诊断标准,已经签署同意书。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一般护理、饮食调护、情志护理、用药护理。
实验组则采用中医特色护理方案干预,主要内容包括:(1)穴位敷贴,选择丁香、元胡等药材,研磨成粉,利用姜汁、蜂蜜调和成膏,均匀搅拌后加入皮肤透入剂氮酮,以辅助药物吸收,每次敷贴在中脘、神阙两个穴位即可,每日敷贴1次[2]。
(2)艾灸,选择足三里、胃俞穴、中脘穴、脾俞穴进行艾灸,从上往下进行,每个穴位艾灸时间设定为15~10min,每天2次。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一、前言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累过度等导致。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治,强调辨证施护,以改善患者症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复发为目标。本方案旨在为胃脘痛患者提供详细、合法、合规的中医护理措施。
二、护理目标
1.显著缓解胃脘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复发。
3.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向患者介绍胃脘痛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饮食指导: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饮食宜忌原则。
(3)生活调养: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四、护理评估
1.症状评估:定期评估患者胃脘痛症状的改善情况,包括疼痛程度、发作频率等。
2.生活质量评估:运用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3.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五、护理周期
本方案护理周期为3个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个月:重点进行生活护理和中药治疗,以缓解胃脘痛症状。
2.第二个月:加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护理,巩固疗效。
3.第三个月:加强健康教育,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2.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3.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五、护理周期
本方案护理周期为3个月,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月:重点进行生活护理和中药治疗,缓解胃脘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状。
2.第二个月:加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护理,巩固疗效。
3.第三个月:加强健康教育,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中医护理方案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应用的效果及预后情况
中医护理方案在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应用的效果及预后情况摘要:目的观察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的效果及预后情况。
方法选取且分析本院于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资料,依据临床实施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2组,其中行常规护理的30例设为对照组,行中医护理方案的30例设为观察组,比较2组护理实施前后症状积分改善情况及生活质量。
结果较之护理前,护理后2组症状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降低幅度较之对照组更优(P<0.05);较之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分值均更高(P<0.05)。
结论中医护理方案有效实施于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可有效促使其症状改善,而且有效提高其生活质量,可被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脾胃气虚型;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预后胃脘痛主要是因脾胃受损与气血不调而引发,其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1]。
脾胃气虚型胃脘痛属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临床表现主要为纳呆、胃脘胀满、食欲不振及疲乏无力等症状,患者因长期依赖药物治疗,而使其经济、心理负担加重,进而影响治疗效果[2]。
对此,本研究就选定的3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实施中医护理方案,且取得满意效果,现作如下报告: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且分析本院于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60例脾胃气虚型胃脘痛患者资料,将符合脾胃气虚型胃脘痛诊断标准者、资料完整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纳入;将近期予抗生素治疗者、哺乳期者、严重心血管疾病者排除[3]。
依据临床实施的护理方案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中男女比14:16,年龄20-80岁,平均(37.26±8.34)岁,病程3-21y,平均(8.68±3.21)y;观察组(30例)中男女比17:13,年龄31-81岁,平均(38.54±9.41)岁,病程4-22y,平均(9.54±2.85)y;两组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胃脘痛诊疗方案总结优化
2012年胃脘痛(慢性胃炎)诊疗方案使用总结及优化胃脘痛是我科的优势病种之一,2012年度我科共收治胃脘痛患者780例,有效690例,有效率98. %,全部执行诊疗方案。
现将2012年度我科中医特色优势病种“胃脘痛(慢性胃炎)”的中医疗效进行分析、总结、评估及优化并分述如下:一、分析、总结本年度我科收治胃脘痛患者共计780人次,均取得较好临床疗效。
辩证分型为七型,其中肝胃气滞型68人次,占胃脘痛总病例数9.8%;肝胃郁热型为40人次,占胃脘痛总病例数5.1%;脾胃湿热无;脾胃气虚型90人次,占胃脘痛总病例数13.6%;脾胃虚寒型为420人次,占胃脘痛总病例数61.6%;胃阴不足型为35人次,占胃脘痛总病例数5.3%;胃络淤阻型40人次,占胃脘痛总病例数5.6%;中医参与治疗率100%;平均住院日为12天。
详见表一:(表一)胃脘痛患者中医疗效分析入院患者均以我科的胃脘痛病诊疗常规为指导,在胃痛病的各个阶段进行中医药干预治疗。
胃痛是指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的病症,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寒邪客胃、体虚久病等,主要病机为胃气郁滞,不通则痛。
临床辩证有寒、实、虚、热,在气在血之分。
胃痛的治疗原则为和胃理气止痛。
实证以祛邪为急,虚证以扶正为先。
对于肝胃不和之胃痛,用理气药时应注意疏肝不忘和胃,理气还防伤阴,要慎用、少用辛燥耗气之药。
二、评估:在我科收治的患者中,辩证分型以脾胃虚寒型为主,综合采用中药口服,同时给予我科中医特色诊疗设备通络宝治疗,疗效确切,一般疗程在两周左右,配合西药治疗者疗效为佳,尤其对缓解胃脘痉痛疗效显著,同时,对患者进行持续健康宣教,深化患者对胃脘痛的认识,患者受益颇深。
总之,本科的中医优势病种“胃脘痛”以口服中药及特色中医理疗治疗为主,治疗方案简单,费用低廉、疗效肯定,深受患者好评。
三、优化策略:胃脘痛在采用中药同时采用西药治疗,在改善症状方面,优势明显。
另一方面血瘀、食积等证型一般情况下不单独出现,因此将共作为兼证型,可出现在各证型之中,辩证可为“脾胃虚弱夹痰”等,故下一步应着力发挥自身优势和特色,提高疗效,深入研究,理使用中成药。
胃脘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
胃脘痛诊疗方案的总结和优化分析我科自2012年1月一2012年12月共治疗胃脘痛(BNP010)1991人,其中门诊治疗1603人,占84.5%;病房住院治疗308人,占15.5%。
男性1131例,占56.8%;女性860人,占43.2%。
胃脘痛,较多人都经历过,有的是一时病起,有的是日久缠身,胃痛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症状,中医学上称之为“胃脘痛”,胃脘的部位是指上腹部,一般俗称为心窝部,胃脘痛即指以胃脘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症的疾病。
一、疗效评价标准1、治愈:胃脘疼痛和其它症状消失,内镜检查及粘膜活检基本恢复正常。
2、好转:胃脘疼痛和其它症状基本消失或减轻,内镜检查及粘膜活检组织学改变减轻,或病变范围缩小。
3、无效:达不到以上疗效标准。
二、治疗方法和分析(一)辩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1、肝胃气滞证治法:疏肝解郁,理气和胃。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
柴胡、香附、枳壳、白芍、甘草、陈皮、佛手、百合、乌药等。
共治疗751例,总有效率为91.3%。
2、肝胃郁热证治法:疏肝和胃,xx清热。
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
柴胡、赤芍、青皮、陈皮、龙胆草、黄连、吴茱萸、乌贼骨、浙贝母、丹皮、栀子、甘草等。
共治疗548例,总有效率为92.7%。
3、脾胃湿热证治法:清热化湿,宽中醒脾。
推荐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黄连、半夏、陈皮、茯苓、枳壳、竹茹、黄芩、滑石、大腹皮等。
中成药:三九胃泰胶囊等。
共治疗316例,总有效率为93.9%。
4、脾胃气虚证治法:健脾益气,调胃和xx。
举荐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加减。
党参、炒白术、茯苓、炙甘草、陈皮、木香、法半夏等。
中成药:香砂六君丸等。
共治疗239例,总有效率为88.9%。
5、脾胃虚寒证治法:XX脾,散寒和胃。
举荐方药:黄芪健中汤公道中汤加减。
黄芪、桂枝、干姜、白术、法半夏、陈皮、党参、茯苓、炙甘草等。
共治疗77例,总有效率为89.1%。
6、胃阴不足证治法:XX津,XX胃和XX。
推荐方药:沙参麦冬汤加减。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暧气频作,胸闷不舒。
舌苔薄白,脉弦。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 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 恶心欲呕。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虚弱。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一)胃脘疼痛1. 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 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 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 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 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 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 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效果总结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胃脘痛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首批“13个优势病种中医护理方案”中的病种之一,自2014年10月至12月,湖南省湘潭县中医医院在八病室应用“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护理住院患者共49例,患者平均住院日5天。
辨证分型统计如下:与《诊疗方案》一致的病例数49例:肝胃气滞证20例,脾胃湿热证10例,脾胃气虚证15例,脾胃虚寒证4例。
应用的主要辨证施护方法:评估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口才饮食善、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
应用的主要中医护理技术:中药贴敷、穴位按摩、耳穴压豆。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
(一)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
中医护理技术应用频率高的项目是耳穴压豆,其次是中药贴敷、穴位按摩。
分析其原因:1、耳穴压豆是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的症状主动与主管医师沟通并实施,因此应用的主动性高,且无创伤,患者易于接受。
2、中药贴敷、穴位按摩用物及操作方法简单,且相对经济实惠,临床易于实施。
(二)依从性和满意度分析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分为三个层次:①满意:48人(98%);②一般:1人(2%);
③不满意:0人。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护理人员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加强了护患沟通,观察病情更加及时、细致,健康教育更加专业、统一,使患者感到护理人员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从而赢得了患者的信任。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四个层次:①实用性强:32人(63%);
②实用性较强:16人(31%);③实用性一般:2人(4%);④不适用:1人(2%)。
分析其原因:1、《方案》对于每个疾病的常见症状护理、中医用药护理、健康指导等方面均给予了系统、明确的专业指导,使护理人员明确自己在各疾病中医专科护理中应该做什么、如何做,避免了以往工作的盲目性、随机性。
2、《方案》中对各疾病常见症状适用的中医护理技术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对关键环节如:选穴、应用时间、观察要点等做了明确说明,使中医护理技术的应用更加规范、科学。
3、系统规范的中医专科护理标准,对于提高年轻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中医临床护理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1、中医饮食调护未落实到位
临床中,大部分医院的营养食堂未能特色的中医辨证膳食,具有中医特色的饮食调护局限在健康指导层面。
2、护理效果评价缺乏客观指标支撑
护理效果评价是由责任护士的主观认识及感受来进行评价,造成评价标准不一致,建议通过专家论证,建立更加科学的评价方法。
3、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患者满意度
三、护理效果评价与分析
(一)护理效果方法评价
1、评价方法
对胃脘痛的主要症状胃脘部疼痛、嗳气/反酸、纳呆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2、评价标准
将症状的护理效果分为四个层次:好、较好、一般、差。
(二)护理效果分析
采用以上评价方法和标准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主要关键点为:以症状改善及相关
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对改善胃脘痛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四、中医护理的作用分析
(一)护理作用分析
从护理效果分析可以看出,根据医师的辨证施治,责任护士进行临症(证)施护、
健康教育等方法,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有一定作
用。
1、减轻胃脘部疼痛
根据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使用本方案护理的49例患者,胃脘部疼痛的护理效果好或较好的共48例,占98%。
2、促进食欲
评估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定期测量体重,监测有关营养
指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宜进高热量、高优质蛋白、高维生素、
易消化的饮食,忌肥甘厚味、煎炸之品。
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
中脘、阳陵泉等。
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肝、
小肠、心、交感等穴位。
40例纳呆患者,护理效果好或较好共12例,占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