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 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 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 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 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舌红 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 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舌质暗红或有瘀 点、瘀斑,脉弦涩。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出现疼 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 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 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 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 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中极等.
(一)生活起居 (二)饮食指导 (三)情志调理
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眠。急 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 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制定推荐食 谱,改变以往不合理的饮食结构。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 化及时增减衣服。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是中医常见的病症之一,通常由脾胃虚弱、饮食不节、情志不畅等因素
引起。
中医认为,胃脘痛的发生与脾胃失调、气血运行不畅密切相关,因此在治疗上需要综合调理脾胃,调畅气血,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首先,调整饮食习惯。
胃脘痛患者在饮食上应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
食物,多食用易消化的清淡食物,如粥、面条、蔬菜等。
此外,还应注意饮食的规律性,避免过饥过饱,保持饮食的平衡。
其次,调理情志。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引发胃脘痛。
因此,胃脘痛患者应避免情绪激动、焦虑、忧郁等不良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劳累。
再次,中药调理。
中医治疗胃脘痛常采用中药调理的方法,常用的中药有香附、白术、陈皮、山药等,这些中药具有健脾益胃、调畅气血的功效,能够有效缓解胃脘痛症状。
此外,还可以采用针灸、推拿等中医疗法进行治疗。
针灸可以调畅经络、活血
化瘀,推拿可以舒经活络、调理脾胃,从而达到缓解胃脘痛的效果。
总之,胃脘痛的中医护理方案主要是通过调整饮食习惯、调理情志、中药调理
和中医疗法等多种手段综合治疗,从而达到缓解疼痛、调理脾胃的目的。
希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能够重视饮食和情志的调理,积极配合中医治疗,早日康复。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胃脘痛概述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通常由于胃部问题或消化系统不适应某些食物引起。
中医认为胃脘痛多与脾胃虚弱、寒湿内蕴、肝胃失和等有关。
胃脘痛会影响生活质量并引起不适感,因此中医护理非常重要。
中医护理方案1. 调整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寒凉食物,如生冷食物、生冷饮料、油腻食物等,这些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加重胃脘痛症状。
•合理搭配饮食,多食用易于消化的食物,如米粥、温熟绿豆等,有助于缓解胃脘痛。
•忌口辛辣刺激的食物,如辣椒、大葱、蒜等,这些食物会加重胃脘痛的症状。
2. 定期运动运动对于促进血液循环、强化脾胃功能和消化系统非常重要。
适量的运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寒湿内蕴等问题,并有助于缓解胃脘痛。
常见的锻炼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瑜伽等,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坚持每天进行。
3. 中药调理中药调理是中医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通过调整体内阴阳平衡、改善脾胃功能,从而缓解胃脘痛症状。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中药方剂:•六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半夏、生姜。
–功能:益气健脾、健胃止痛。
•四君子汤–组成:人参、白术、茯苓、甘草。
–功能:补中益气、健脾益胃。
•保和丸–组成:陈皮、茯苓、白术、半夏、甘草。
–功能:健脾和胃、理气止痛。
请在使用中药调理前咨询中医师,以确保适合个人情况。
4.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饮食对于胃脘痛的护理非常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饮食调理方法:•香蕉:富含钾和维生素,可以缓解胃脘不适感。
•柠檬水:具有酸性的柠檬水可以帮助增加胃酸分泌,改善胃脘痛症状。
•薏米水:薏米具有利水健脾的作用,可以缓解胃脘痛。
以上食物仅供参考,可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调整。
5. 生活调节•睡眠充足: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有助于胃部休息和恢复。
•减轻压力: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会影响脾胃功能,加重胃脘痛症状。
适当的放松和减轻压力可以改善胃脘痛。
总结胃脘痛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问题,在中医护理下可以得到有效缓解。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 2.肝胃郁热证:进食疏肝清热的食物,如栀子、杏仁、 薏苡仁、莲子、菊花等。食疗方:菊花饮等。
• 3.脾胃湿热证:进食清热除湿的食物,如荸荠、百合、 马齿苋、赤小豆等。食疗方:赤豆粥等。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胃脘疼痛)
•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 等。
•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 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2021/7/31
/ 上级护士或护士长签名:
三、对本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 实用性强□ □ 实用性一般□ 不实用□ 改进意见:
实用性较强
四、评价人(责任护士)姓名 护士长签字:
技术职称
2021/7/31
thankyou
2021/7/31
天4.其他:
次,应用时间:
天
天2.穴位按摩 灸□ 应用 应用次数:
好□ 较好□ 一般□ 差□
纳呆□
1.口腔清洁□2.监测营养指 标□3.饮 食□ 4.其他 护理措施:
1.穴位按摩□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耳穴贴压□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他:
应用次数: 次,应用时间:
天2. 天3.其 天
好□ 般□
•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 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
舌苔薄白,脉弦。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脉。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虚弱。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一)胃脘疼痛1、观察疼痛得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得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3.胃脘痛护理方案(2学时)
2.药熨法:
女性患者月经期或妊娠期腹部禁用。药熨前嘱患者排 空小便。药熨中保持药袋的温度,冷却后应及时更换或加热。 温度以患者耐受为宜,一般不宜超过70℃,年老、婴幼儿及 感觉障碍者药袋温度不宜超过50℃,以免发生烫伤。观察患 者反应及皮肤情况,若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红疹、瘙痒、水 泡时,立即停止操作,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情志调理
4.鼓励病友间多沟通交流疾病防治经验,提
高认识,增强治疗信心。 5.指导患者和家属了解本病的性质,掌握控 制疼痛的简单方法,减轻身体痛苦和精神压 力。
娠期禁用。操作时要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如有不适应停止按摩并做好相应的处理。
7.拔火罐:
遵医嘱实施拔罐,正确选择拔罐部位及拔罐方法。拔罐部位 的皮肤有皮肤溃疡、水肿、毛发较多处及大血管处不宜拔罐。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忌拔罐。女性患者妊娠期腰骶部 禁用。拔罐过程中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注意询问 患者感觉,如有不适,及时起罐,防止烫伤。如局部瘀血严 重者,不宜在原位再拔。如局部出现小水泡,可不必处理; 如水泡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 毒敷料。
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
口服中药时,应与西药间隔 30min左右。 脾胃虚寒者中药宜热服; 肝胃郁热者中药宜凉服; 开胃健脾和制酸的中药宜饭前服; 消食导泻和有刺激的中药宜餐后服用或同 时进食少许; 呕吐的患者可少量分次服用,或服用前用 生姜涂舌面以减少呕吐。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 可选择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 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 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 元、中极等。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胃脘痛是指位于胃脘的疼痛感,通常由于胃黏膜受损或者消化系统其他问题引起。
中医认为胃脘痛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可以采取中医护理方案进行治疗。
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食疗、针灸等治疗方法,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可以有效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一、中药调理1.草果白术汤草果、白术分别为温中散寒、健脾和胃的中草药,可以调理脾胃功能。
将草果、白术各适量煎煮服用,可以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2.半夏泻心汤半夏具有消滞化痰、健脾胃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伴有消化不良、呕吐等症状。
将半夏、甘草、黄连、泽泻、木香等药材煎煮服用,可以改善胃脘痛的症状。
3.人参黄耆汤人参、黄耆分别为补气、健脾胃的中草药,适用于胃脘痛伴有脾气虚弱、食欲不振等症状。
将人参、黄耆、白术、茯苓等药材煎煮服用,可以增强脾胃功能,改善胃脘痛的症状。
二、食疗1.黄精炖猪心黄精具有滋阴养胃的功效,适用于胃脘痛伴有阴虚的症状。
将黄精、猪心适量炖煮,可以改善胃脘痛的症状。
2.粳米粥粳米具有健胃益脾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伴有脾胃虚弱的症状。
将粳米煮成粥,可以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3.菊花薄荷茶菊花、薄荷具有清热降火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伴有口渴、目赤等症状。
将菊花、薄荷泡水饮用,可以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三、针灸1.穴位选择主要选择中医经典穴位,如足三里、关元、中脘、神阙等穴位。
2.针灸方法选择适量的针刺时间和刺激程度,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
针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来调节脾胃功能,缓解胃脘痛的症状。
综上所述,胃脘痛的中医护理方案包括中药调理、食疗、针灸等多种方法。
患者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操作。
同时,饮食调理、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缓解胃脘痛的重要措施。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样本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用证候要点(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
舌苔薄白,脉弦。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
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
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虚弱。
(六)胃阴局限性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舌燥,大便干结。
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滞。
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二、常用症状/证候施护临床上各症状要与证候相结合。
(一)胃脘疼痛1.观测疼痛部位、性质、限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随着症状。
浮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浮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及时报告医师,采用应急解决办法。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予以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及时报告医师,指引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依照证型,指引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引患者采用有效情志转移办法,如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听音乐等。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依照病情需要,可选取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奄包热熨胃脘部。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中医科胃脘痛护理常规
中医科胃脘痛护理常规胃脘痛又称胃痛,就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证得疾病。
多由忧思郁怒、或饮食劳倦损伤所致。
病位在胃,涉及肝、脾。
现代医学中得急慢性胃炎,胃与十二指肠溃疡、胃癌,胃神经官能症等均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按脾胃肺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室内保持适宜得温度、湿度,虚寒型胃痛注意保暖。
三、胃痛持续不已,疼痛较剧烈或呕血、黑便者,应卧床休息,缓解后可下床活动。
四、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生活规律。
五、观察疼痛得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与寒热饮食得关系,注意呕吐物与大便得颜色、性质及伴随症状,做好记录,诊断不明者禁用麻醉止痛剂。
如观察到以下情况,应立即报告医生,医护协助处理:1、胃痛突然加剧,或伴呕吐、寒热,或全腹硬满而疼痛拒按。
2、呕吐或黑便,兼面色苍白、冷汗时出、四肢厥冷、烦躁不安、血压下降、脉大无根。
六、临证(症)护理:1、食滞胃痛,可禁食6一12个小时,缓解后渐给全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必要时用探吐法催吐。
2、虚寒型胃痛,可热敷、药熨胃脘部,或艾灸中脘、足三里、神厥穴以温中止痛。
3、呕血、黑便者,按血证护理常规。
七、中药汤剂一般温服。
脾胃虚寒或寒凝气滞者,汤剂宜热服。
八、饮食宜软,少渣易消化,少食多餐为原则,戒烟酒、浓咖啡,禁辛辣肥甘与雍滞气机得南瓜、甘薯、土豆等。
九、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1、告知患者与家属本病得相关知识,学会控制疼痛得简单方法。
2、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戒烟限酒。
3、注意四时气候变化,防寒保暖,尤其就是胃脘部。
4、畅情志,防止七情内伤,注意劳逸结合,节制房事。
5、适当增加身体锻炼如散步、打太极拳、气功、五禽戏以增强体质。
中医护理方案治疗胃痛
一、引言胃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症状,病因多样,如饮食不当、情志不畅、脾胃虚弱等。
中医学认为,胃痛多与脾胃功能失调有关,治疗应以调理脾胃、止痛为主。
中医护理在治疗胃痛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通过中医护理方案的实施,可以有效缓解胃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护理方案在治疗胃痛中的应用。
二、中医护理方案1. 评估与诊断(1)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情绪变化、疼痛性质、发作时间等。
(2)观察患者面色、舌象、脉象等,了解患者的体质特点。
(3)根据中医辨证,将胃痛分为寒痛、热痛、气滞、血瘀、脾胃虚弱等类型。
2. 护理措施(1)饮食护理①寒痛:饮食宜温热,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如生姜、红糖、小米粥等。
②热痛:饮食宜清淡,避免辛辣、油腻食物,如绿豆、西瓜、绿茶等。
③气滞:饮食宜清淡,避免生冷、油腻食物,可适当食用山楂、陈皮、玫瑰花等理气食物。
④血瘀:饮食宜温补,避免寒凉、生冷食物,如羊肉、生姜、红糖等。
⑤脾胃虚弱:饮食宜温补,避免寒凉、生冷、油腻食物,如红枣、山药、糯米等。
(2)情志护理①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如焦虑、抑郁等。
②指导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冥想等。
③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
(3)穴位按摩①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当膝眼下4横指处。
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2-3分钟。
②内关穴:位于前臂内侧,腕横纹上2寸处。
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2-3分钟。
③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当脐上4寸处。
用拇指指腹按揉,每次2-3分钟。
(4)中药外敷①寒痛:选用生姜、花椒、大葱等,捣烂敷于胃部。
②热痛:选用绿茶、薄荷、菊花等,捣烂敷于胃部。
③气滞:选用山楂、陈皮、玫瑰花等,捣烂敷于胃部。
④血瘀:选用生姜、红花、川芎等,捣烂敷于胃部。
⑤脾胃虚弱:选用红枣、山药、糯米等,捣烂敷于胃部。
(5)针灸治疗①寒痛:选用足三里、内关、中脘等穴位,采用温针灸或电针治疗。
②热痛:选用曲池、合谷、内关等穴位,采用毫针治疗。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
一、前言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劳累过度等导致。中医护理注重整体调治,强调辨证施护,以改善患者症状、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复发为目标。本方案旨在为胃脘痛患者提供详细、合法、合规的中医护理措施。
二、护理目标
1.显著缓解胃脘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2.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复发。
3.健康教育
(1)疾病知识:向患者介绍胃脘痛的病因、症状、治疗方法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2)饮食指导:教育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遵循饮食宜忌原则。
(3)生活调养: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四、护理评估
1.症状评估:定期评估患者胃脘痛症状的改善情况,包括疼痛程度、发作频率等。
2.生活质量评估:运用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3.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以便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五、护理周期
本方案护理周期为3个月,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第一个月:重点进行生活护理和中药治疗,以缓解胃脘痛症状。
2.第二个月:加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护理,巩固疗效。
3.第三个月:加强健康教育,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2.生活质量评估:采用相关量表评估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
3.患者满意度调查:了解患者对中医护理的满意度,及时调整护理措施。
五、护理周期
本方案护理周期为3个月,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月:重点进行生活护理和中药治疗,缓解胃脘痛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状。
2.第二个月:加强针灸、推拿等中医特色护理,巩固疗效。
3.第三个月:加强健康教育,培养患者良好的生活习惯,预防疾病复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嗳气、反酸
1.观察嗳气、反酸的频率、程度、伴随症状及与饮食的关系。 2.指导患者饭后不宜立即平卧,发作时宜取坐位,可饮用温开水;若
空腹时出现,应立即进食以缓解不适。 3.忌生冷饮食,少食甜、酸之品,戒烟酒。 4.指导患者慎起居,适寒温,畅情志,避免恼怒、抑郁。 5.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内关。
四、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定时进食、少量、多餐为原则;宜细嚼、 慢咽,减少对胃粘膜的刺激;忌食辛辣、肥甘、过咸、过酸、生冷之 品,戒烟酒、浓茶、咖啡。
1.肝胃气滞证:进食疏肝理气的食物,如香橼、佛手、山楂、桃仁、 山药、萝卜、生姜等。忌食壅阻气机的食物,如豆类、红薯、南瓜等。 食疗方:金桔山药粟米粥等。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三、中医特色治疗护理
(一)药物治疗 1.内服中药(详见附录1)。 2.注射给药(详见附录1)。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二)特色技术
1.穴位贴敷(详见附录2)。 2.药熨法:温度保持在60~70℃,不宜过高,以免灼伤(详见附录2)。 3.穴位注射(详见附录2)。 4.艾灸(详见附录2)。 5.耳穴贴压(耳穴埋豆)(详见附录2)。 6.穴位按摩(详见附录2)。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三)嗳气、反酸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合谷、天突、中脘、 内关等。
7.遵医嘱艾灸,取穴:肝俞、胃俞、足三里、中脘、神阙 等。
8.遵医嘱低频脉冲电治疗,取穴:取中脘、内关、足三里、 合谷、胃俞、膈俞等。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四)纳呆
1.观察患者饮食状况、口腔气味、口中感觉、伴随症状及舌质舌苔的变化,保 持口腔清洁。
出现疼痛加剧,伴呕吐、寒热,或出现厥脱先兆症状时应立即报告医 师,采取应急处理措施。 2.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伴有呕吐或便血时立即报 告医师,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3.根据证型,指导患者进行饮食调护,忌食辛辣、肥甘、煎炸之品, 戒烟酒。 4.调摄精神,指导患者采用有效的情志转移方法,如深呼吸、全身肌 肉放松、听音乐等。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六)胃阴不足证:胃脘灼热疼痛,胃中嘈杂,似饥而不欲食,口干 舌燥,大便干结。舌红少津或有裂纹,苔少或无,脉细或数。
(七)胃络瘀阻证:胃脘痞满或痛有定处,胃痛拒按,黑便,面黄暗 滞。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
(一)胃脘疼痛 1.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持续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症状。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胃脘疼痛)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中脘、胃俞、足三里、梁丘等。 6.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中脘、天枢、气海等。 7.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
脾、胃、交感、神门、肝胆、内分泌等穴位。
8.遵医嘱艾灸,取穴:中脘、气海、关元、足三里等。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一、常见证候要点
(四)脾胃气虚证: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明显,饮食不慎后易 加重或发作,纳呆,疲倦乏力,少气懒言,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 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沉弱。
(五)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劳累或受凉后 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 舌淡苔白,脉虚弱。
2.定期测量体重,监测有关营养指标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3.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宜进高热量、高优质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忌肥甘厚味、煎炸之品。 4.遵医嘱穴位按摩,取穴:足三里、内关、丰隆、合谷、中脘、阳陵泉等。 5.遵医嘱耳穴贴压(耳穴埋豆),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脾、胃、肝、小肠、
心、交感等穴位。
四、健康指导
(一)生活起居 1.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清新,温湿度适宜。 2.生活规律,劳逸结合,适当运动,保证睡眠。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
息。 3.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制定推荐食谱,改变以往不合
理的饮食结构。 4.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根据气候变化及时增减衣服。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2.肝胃郁热证:进食疏肝清热的食物,如栀子、杏仁、薏苡仁、莲子、 菊花等。食疗方:菊花饮等。
3.脾胃湿热证:进食清热除湿的食物,如荸荠、百合、马齿苋、赤小 豆等。食疗方:赤豆粥等。胃脘痛中医护理 Nhomakorabea案52983
四、健康指导
(二)饮食指导 4.脾胃气虚证:进食补中健胃的食物,如鸡蛋、瘦猪肉、羊肉、大枣、 桂圆、白扁豆、山药、茯苓。食疗方:莲子山药粥等。 5.脾胃虚寒证:进食温中健脾的食物,如猪肚、鱼肉、羊肉、鸡肉、桂 圆、大枣、莲子、生姜等。食疗方:桂圆糯米粥等。 6.胃阴不足证:进食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蛋类、莲子、山药、白扁豆、 百合、大枣、薏苡仁、枸杞等。忌油炸食物、羊肉、狗肉、酒类等助火 之品。食疗方:山药百合大枣粥、山药枸杞薏米粥等。 7.胃络瘀阻证:进食活血祛瘀食物,如桃仁、山楂、大枣、赤小豆、生 姜等。忌粗糙、坚硬、油炸、厚味之品,忌食生冷性寒之物。食疗方: 大枣赤豆莲藕粥等。
2.鼓励患者饭后适当运动,保持大便通畅。
3.根据食滞轻重控制饮食,避免进食过饱。
4.保持心情舒畅,避免郁怒、悲伤等情志刺激。
。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二)胃脘胀满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穴:脾俞、胃俞、肾俞、天枢、神 阙、中脘、关元等。
6.遵医嘱穴位注射,取穴:双侧足三里、合谷。 7.遵医嘱艾灸,取穴:神阙、中脘、下脘、建里、天枢等。 8.腹部按摩:顺时针按摩,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胃脘痛(慢性胃炎)中 医护理方案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一、常见证候要点
(一)肝胃气滞证: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胀痛,症状因 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胸闷不舒。舌苔薄白, 脉弦。
(二)肝胃郁热证:胃脘饥嘈不适或灼痛,心烦易怒,嘈 杂反酸,口干口苦,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弦或弦数。
(三)脾胃湿热证:脘腹痞满,食少纳呆,口干口苦,身 重困倦,小便短黄,恶心欲呕。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 数。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胃脘疼痛)
9.遵医嘱药熨,脾胃虚寒者可用中药热熨胃脘部。(小茴 香、食盐、葱白炒热)
10.遵医嘱拔火罐,取穴:背腧穴。 11.遵医嘱TDP电磁波治疗,取穴:中脘、天枢、关元、中
极等。
胃脘痛中医护理方案52983
(二)胃脘胀满
1.观察胀满的部位、性质、程度、时间、诱发因素及伴随 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