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学2

合集下载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机会成本递减
W
如果随着每增加一个 单位的某种产品,所 必须放弃的另一种产 品的数量逐渐递减, 则这种状况为机会成 本递减,此时PPC凸 向原点。
随着每增加一单位的 C,所必须放弃W的数 量逐渐递减。
C
图1-4 机会成本递减
三、机会成本与相对商品价格
假设商品价格等于成本,则小麦(对布匹)的相对价 格(Pw/Pc)=小麦的机会成本( ΔC / ΔW) 。
案例
单位劳动投入 产品 大米 小麦 棉布 钢铁 中国aLi 10 10 20 20 美国 a′Li 10 5 4 2 相对劳动生产率
a′Li/aLi1 0.5 0.2 源自.1第三节相互需求原理
约翰· 穆勒是19世纪中叶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提出的相互需求原理对比较优势理论作了重要 的说明和补充。 互惠贸易的范围——两国商品交换比例的上下限 贸易条件的决定——相互需求程度 贸易利益的分配——贸易条件
案例
国家 美国 法国 中国 泰国 布aLc 2 5 9 8 小麦aLw 0.5 2 6 8 布的相对成本aLc /aLw 4 2.5 1.5 1
两个国家多种产品
假设有两个国家:中国和美国,但有许多种产品:M种,分别用1 ,2……M表示。
中国和美国都能生产也需要消费这M种产品,那么按照比较优势,中国和美国各自应该
一、机会成本与比较优势
1936年哈伯勒(Haberler)用机会成 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解释了比 较优势原理,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比较优势 原理,有时也被称作比较成本原理。
机会成本理论的基本内容
如果一国在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 而另一国在另一种产品的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 本,那么两国应各自专门生产自己机会成本较低 的产品。这种生产上的重组会扩大整个世界经济 的规模,通过贸易,两国的福利水平都会提高。

02《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02《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15
封闭条件下的一般均衡(2)
见教材P24页例子 页例子 见教材
国际贸易的发生是以两国相对价格存在差异为先决条 件的,即国际贸易是建立在相对价格差异基础上的。 由于A国在封闭条件下X商品的相对价格低于B国X商品 的相对价格,因此,我们称A国在X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 (Comparative advantage),在Y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 (Comparative disadvantage);同样的道理,B国则在Y 商品上具有比较优势,在X商品上处于比较劣势。 从这个意义上讲,两国之间的贸易方向取决于比较优 势,即每个国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进口其处 于比较劣势的商品。 End16
End 5
四、国际贸易理论的研究方法(1)
国际贸易理论采用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理论采用实证分析(Positive analysis) ) 和规范分析( 和规范分析(Normative analysis)两种。 )两种。 前者主要针对某一与国际贸易有关的现象,提 供理论分析框架,旨在解释诸如国际贸易发生的 原因、贸易形态的决定、贸易政策措施对国内经 济活动(如价格、生产;消费;收入分配)的影 响等问题; 后者则就某一与贸易有关的现象进行价值判断, 即说明其好坏,如就一国贸易政策的制定(是采 用自由贸易还是应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提出依据。
End21
第三节 国际贸易的起因
一、一个没有贸易的假想的世界
这里仍然假设世界上只有两个国家,如果两个国家在封闭条件 下,相对价格完全一致,那么,即使允许商品在两国之间自由流动, 贸易也不会发生。 根据上面的讨论,我们引入以下5个条件: 1、 两国相同商品的生产函数相同 2、 两国的相对要素禀赋相同 3、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4、 规模收益不变 5、 两国的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并且不存在 外部经济性 上述5个条件保证了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完全相同,因 此,在这些条件下国际贸易是不可能发生的。

国际经济学2-2015

国际经济学2-2015

第二节要素密集度、要素丰裕度和生产可能性曲 线的形状 1.要素密集度 要素密集度指生产某种产品所投入两种生产要 素的比例。
K K L X L Y
X 为劳动密集型商品, Y 为资本密集型商品
• 要素密集度图示
2.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
要素禀赋(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 比例假设有两种要素资本( K )与劳动( L ),则要素禀赋 可由 K/L 表示,也可由 w/r 表示。若一国 K/L 大于他国,则 称该国为资本丰富而劳动稀缺的国家,他国则为劳动丰富而 资本稀缺的国家。。 ( 1 )用物质单位表示
• 第二节提供曲线 • 一、概念 • 提供曲线(offer curve)有时也称相互需求曲线 (reciprocal demand curve),反映的是一国为 了进口其需要的某一数量的商品而愿意出口的 商品数量,也就是在不同的相对价格水平下, 一国愿意出口与进口商品量的组合。
• 二、提供曲线的推导 • 1 提供曲线的简单推导
第三章国际贸易的标准理论
• 第一节机会成本递增条件下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 一、对于机会成本递增的说明 • 机会成本不变( 1 )不符合实际;( 2 )难以得到唯 一的均衡解。 • 机会成本递增原因:(1)生产要素不同质;(2)不 同产品生产要素投入比例不同。 • 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随着某种产品产量的增长,一国 多生产一单位该产品必须放弃越来越多的另一种产品 的产量机会成本递增使生产可能性边界成为一条凹向 原点的曲线。
T Px 100 P m
第五章要素禀赋与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 H-O 理论)
• 引言 • 要素禀赋理论(theory of factor endowment) • 由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和俄林提出,后 经萨缪尔森等人加以完善,是现代国际贸 易理论的典范。(俄林1977年与米德同获 诺贝尔奖;萨缪尔森1970年获奖。)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

国际经济学习题与答案2第一章国际贸易理论的微观基础习题(一)选择题1.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单个社会的资源配置问题,而国际贸易理论研究的是()A 一国的资源配置问题B两国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C地区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D世界范围内的资源配置问题2. 一个人在作出选择时,()A如果边际收益非常大,他或她就不用考虑机会成本B进行最小机会成本的选择C比较该选择活动的边际成本和边际收益D只有当总利益非常大时,他或她才会选择使用其稀缺的资源3.机会成本()A由自己支付,而与他人无关B对劳务而言是零,因为劳务不会持续太久;对物品而言是正的,因为物品具有长久性C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而放弃的评价最高的选择D是为了进行某一选择放弃的所有选择4.如果两个人在商品的生产中具有不同的机会成本,那么他们能够从专业化与交换中()A都受损B一人受益,一人受损C既不受益,也不受损D都能够受益5. 沿着外凸的生产可能性边界线向下移动时,随着一种物品产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机会成本将()A保持不变B增加C减少D无法确定6 .一个国家(),能够在其生产可能性边界线之外的点上进行消费。

A没有任何时候B在充分就业的情况下C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时D所有生产要素全部投入生产的时候7.供给曲线除了表示不同的价格水平所提供的商品数量外,还可以被认为是()A愿意并有能力支付的曲线B边际收益曲线C供给的最高价格曲线D供给的最低价格曲线8. 在封闭条件下,一国生产技术的改进降低了棉花的生产成本,那么棉花的价格(),棉花的生产数量()A上升;增加B上升;减少C下降;增加D下降;减少9 .对于两国贸易模型来说,国际均衡价格一定处于两国贸易前的()A最低相对价格水平之下B最高相对价格水平之上C相对价格水平之间D根据具体情况而定10 .经济学家作出这样的假设:作为一种目标,消费者总是在追求()A其效用最大化B其收入的最大化C其边际效用的最大化D以上选项均不对(二)简答题1如何理解狭义和广义的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2既然国际贸易理论与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存在着一致性,为什么还要区分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将国际贸易作为一个独立的问题来研究呢?3用相对价格概念解释经济行为主体是如何摆脱“货币幻觉”的影响的。

2.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 比较优势原理

2.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 比较优势原理

8
2.3 基于绝对优势的贸易:亚当·斯密
• 亚当·斯密Adam Smith, (1723 – 1790) • 《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 • “Inquiry into the Nature and causes of the Wealth of Nations” 1776 简称“国富论”
2.3A 绝对优势说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樊瑛 《国际经济学》 12
2
2.3A 绝对优势说
• 结论:
• 参加贸易的原因:两国同种商品价格之间存在差 别。 • 参加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两国应专业化生产 各自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进行交换。 • 参加贸易的利益:与分工前相比,世界总产量增 加,两国的消费均有增加。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樊瑛 《国际经济学》 23
比较优势原理
•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是绝对劣 势,相互有利的贸易基础仍然存在。 • 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 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劣势较小的就是 比较优势,两劣取其轻) • 两种商品生产上都处于优势的国家,应专门生产 并出口具有 较大优势的商品。(优势较大的就是 比较优势,两优取其重) • 通过交换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 更多的商品,对外贸易给双方带来利益。
Table 2-2 绝对优势(国际贸易后按照1:1比例交 换 6w=6c)
美国 产品 小麦(蒲式耳/劳动 小时) 布(码/劳动小时) 6 6
(相当于1.5小时,获利 0.5小时,或获利2c)
英国 6
(相当于6劳动小时,获 利5小时,或获利24 c)
4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樊瑛 《国际经济学》
对外经贸大学 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樊瑛 《国际经济学》 21

国际经济学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国际经济学 第2章-比较优势原理
Part I:国际贸易理论 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章
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判重商主义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 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 度说明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通过本章的学习,你可以了解: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斯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理论评价与比较
比较成本学说
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 1815年,英国实施《谷物法》, 禁止粮食进口; 围绕《谷物法》 围绕《谷物法》存废展开的激烈 论争; 李嘉图1817年出版《 李嘉图1817年出版《政治经济学 及赋税原理》 及赋税原理》,他建立起了以 “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分配 劳动价值论” 为中心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 “比较成本”的贸易分工思想。 比较成本”
大卫 李嘉图 (1772—1823)
李嘉图发现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在解决下列问题时将 面临困境: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或者所有商品 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地位,那么国际贸易 还能否发生呢? 如果能,那么国际贸易是否对双方都 有利呢? 这些问题显然已经超出了斯密理论的范畴。 在斯密的理论中,鞋匠有制鞋的绝对优势,裁缝有 做衣服的绝对优势,两者的分工比较明确。但假如 两个人都能制鞋和做衣服,而其中一个在两种职业 上都比另一个人强,那么应该怎样分工呢?
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亚当斯密 经济学之父
(1723—1790)
绝对成本的前提条件
采用2× × 模型 即两个国家A和 , 模型, 采用 ×2×1模型,即两个国家 和B,每个国家均能生产两种 产品X和 ,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产品 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假设条件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 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不变; 机会成本 (6) 不存在交易成本 运输成本 ,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 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 交易成本 自由流动; (7) 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完全竞争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新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二章新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课件第⼆章新贸易理论第⼆章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产业内国际贸易)偏好——重叠需求理论产品的⽣命周期理论规模经济国际贸易不完全竞争新贸易理论产⽣的时代背景根据关贸总协定(GATT)及世贸组织(WTO)的统计资料,⾃20世纪60年代以来,约2/3甚⾄更多的世界贸易是发⽣在技术、资源和偏好均⽐较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以及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重则不⾜1/3。

新贸易产⽣的理论背景绝⼤多数国际贸易量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之间进⾏,⽽且⼤部分贸易具有在同⼀产业内进⾏的性质,甚⾄还出现相同产品的互相买卖。

这些都是要素禀赋理论和新古典贸易理论所⽆法解释的。

新贸易理论的产⽣70年代中期,格鲁贝尔、劳艾德、克鲁格曼等⼈进⼀步系统地阐述了产业内国际贸易理论,并指出产业内贸易发⽣的主要依据是产品的异质性(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需求偏好。

所谓产业内贸易,是指⼀国同时存在着进⼝和出⼝同类产品的贸易活动,或者说贸易两国彼此买卖着同⼀产业所⽣产的产品。

同类产品指那些消费上能够互相替代⽽⽣产上⼜投⼊相近或相似的⽣产要素的产品,它还有同质和异质的区分。

同质产品:性质完全⼀致因⽽能够完全相互替代的产品,如同样的⽔果、砖等。

国际贸易交易同质产品的原因:1、运输成本(靠近原材料地)2、季节性问题(⽔果)3、经济合作需要(海峡两岸的农产品)异质产品:指不能完全互相替代的产品。

垂直差异:产品的质量不同(⽐如特殊的⽣产⼯艺所致)。

⽔平差异:质量相同,特征不同(颜⾊、款式、性能、售后服务)。

同质产品贸易只要加⼊运输成本等⼀类因素的分析,都仍然能⽤赫⼀俄学说加以说明。

因此,异质产品贸易分析是产业内贸易理论的主要内容。

政府政策:政府授予的垄断地位(专利)对进⼊的限制(许可证);信息:潜在竞争者缺乏技术信息会阻碍它们的进⼊(可⼝可乐);消费者缺乏新进⼊的产品的信息使他们对购买新产品没有积极性(361)规模经济:对⾃然垄断⽽⾔,规模经济使⼀个⾏业只有⼀家⼚商是最有效率的。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国际经济学 第二章古典贸易理论
“裁缝不想自己制作鞋子,而向鞋匠购买 …….如果每一个私人家庭的行为是理性的,那 么整个国家的行为就很难是荒唐的。如果一个 国家能以比我们低的成本提供商品,那么我们 最好用自己有优势的商品同他们交换。 ” —— 亚当.斯密,1776
一、背景知识
斯密所处的时代背景是:英国 资产阶级的原始资本积累已经 完成,经济力量得以壮大,不 再需要实行保护贸易政策 重商主义严重阻碍着资本主义 的自由发展,代表先进生产力 的资产阶级要求实现自由竞争 和自由贸易。 斯密的学说正是当时英国资产 阶级经济利益和政治主张的反 映。
小麦消费量 英国 120
布的消费量 200
美国
120
200
五、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性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国家之间的
贸易。绝对优势理论存在着一个必要的假设:一国要参加 国际贸易,就必然要有至少一种产品在生产上与贸易伙伴 相比处于绝对优势。那么如果美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 具有绝对优势,而英国在小麦和布的生产上都有绝对劣势 ,英、美之间还会不会产生贸易呢?如果两国发生贸易, 英国能不能从贸易中获利呢?贸易利益从何而来?绝对优 势理论回答不了这些问题。
1.主要论点
(1).财富就是金银,金银是衡量一个国家富裕程度的唯一 尺度; (2). 一切经济活动都是为了获得金银 , 而获得金银的重要 手段是对外贸易; (3).对外贸易要最大限度地追求顺差,使金银流入国内。
2.贸易政策 主张国家干预对外贸易,采取奖出限入政策, 发展本国工业,扩大出口;通过关税和其它保 护措施限制制成品的进口,严格货币发行,限 制金银外流,从而达到贸易顺差。
小 麦
60 50 40 30 20 10 0

0 20 40 60 80 100 120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x p x p 1 w a a a y y
结论:参与国际分工,即只专业化生产具有比较优 势的产品,比自己两种产品都生产更合算。
a
a
五、比较优势理论的扩展
1、引入货币经济的比较优势: 三个变量的转换: 物物交换下用劳动时间表示的产品成本及价格, 现用货币额来表示。 成本现在等于单位商品耗费的劳动时间乘以货 币工资率。 两种商品的国际交换比率,既以各自国内价格 为基础,又受两国货币间汇率约束。
葡萄酒/毛尼=0.89 毛尼/葡萄酒=1.125
(劳动小时/单位)(劳动小时/单位)
英国
120
100
90
英/葡=1.1 葡/英= 0.9
葡萄牙 80
英/葡=1.5 葡/英=0.67
相对劳动生产率的比较优势: 一国某种产品的 相对劳动生产率高于他国同一产品的相对劳动 生产率。 相对成本的比较优势 :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相 对成本低于别国生产同一产品的相对成本。 机会成本的比较优势: 一国生产某种产品的机 会成本低于别国生产同样产品的相对成本。
第2章
比较优势理论
一、从重商主义到绝对优势理论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是在中世纪晚期,近代资本 主义萌芽时期,欧洲商业迅速发展时期( 1500—1800 ) 产生的一种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思想与经济政策 混合。 《新帕》:重商主义是“大约从 1500 年到 1800 年间简单 连贯的欧洲经济思想史和国民经济政策史的漫长篇章。” 主要形式:货币差额论和贸易差额论。 基本观点: --金银=财富,一国国力取决于它所拥有的贵金属,国际贸 易是取得贵金属的最重要途径; --增加国民财富的贸易政策,应是多卖少买乃至不买,或曰 保持贸易顺差的政策。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国际经济学第二章

第二章 古典贸易理论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 绝对成本说的主要论点(亚当.斯密,1776年提出, 名称为后人所加 ,最初的表示是散文式的)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2)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 (3)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和后天的有
利条件 (4)正和博弈(双方获得利益,世界整体获益) ❖ 一个例证:见下表
✓开放条件下,即两国进行分工与贸易,A国集中生产X产品,144个劳动 能生产48个单位的X,B国集中生产Y,其产量为36。世界共生产48个单位 的X和36个单位的Y,分别比贸易前多23个单位和11个单位。
✓进一步,如果按1:1的价格交换,例如,各国可能的得到:A国可消费 28单位的X,20单位的Y,B国可以消费20单位的X和16单位的Y
第一节 古典贸易理论的演变 一、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
“绝对成本说”:一个实例
表2-1 两国生产X与Y产品所需劳动投入量
A国
B国
生产单位X的劳动投入
3
12
生产单位Y的劳动投入
6
4
假设两国拥有相同的劳动量例如144个工作日,生产等量的X与Y,那么,
✓可以看在封闭条件下(贸易前),A国可生产:144/(3+6)=16个单位 的X产品与16个单位的Y,同理,B可9个X和9个单位的Y产品,世界共生 产25个单位的X和25个单位的Y;
❖ 在具定有义 比上 较,优如势果。ax同/a理y>b,x/Bby国,在则Y称的A生国产在上X生具产有上比 较>a优y/a势x)(因为若ax/ay>bx/by,则必定有by/bx
❖ 显然在上述两种条件下,国际贸易产生与否取决 于其是否能带来更多的利益。在此可以证明,国 际贸易能够在存在绝对优势条件下发生,而且在 存在比较优势条件也能发生。绝对优势是国际贸 易发生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国际经济学II课件2-10

国际经济学II课件2-10
McGraw-Hill/Irwin © 2004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Chapter Structure
1. Monetary Policy with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2. Fiscal Policy with Floating Exchange Rates 3. Shocks to the Economy
Objective
1. This chapter is to examine how monetary policy and fiscal policy work in an economy that has a floating exchange rate.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实行浮动汇率制的经济中如何发挥 作用 2. It also will explore the impacts of various shocks on such an economy—so we can see how the choice of fixed or flexible exchange rates alters how the economy responds to different shocks. 之后,我们研究这一经济的各种冲击的影响,从而看到对 固定汇率制和浮动汇率制的选择是如何改变经济不同冲 击的反应方式。
McGraw-Hill/Irwin
© 2004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1. Monetary Policy with Floating Exchann
© 2004 The McGraw-Hill Companies,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免费)国际经济学--第2章 古典贸易理论
PA=aLX /aLY B国的均衡点为EB,相对价格PB 与生产可能性边界重合 PB=bLX /bLY
20:06
28
三 贸易前的均衡解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
PA=aLX /aLY PB=bLX /bLY 观察:
A国在X的生产上具有比较优势, 所以在封闭条件下PA<PB
结论: 封闭条件下的相对价格反映了比较 优势所在 两国在封闭条件下相对价格的差异 完全是由劳动生产率的差异造成的, 因此国际贸易完全是因两国劳动生 产率的差异而产生的
5
二 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2)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
国际分工依据绝对优势的标准来分工
贸易发生的基础是各国生产成本存在绝对差异
20:06
6
二 亚当· 斯密对于国际贸易学说的贡献
(2)提出绝对优势这一概念
绝对优势模型
A、B两国,X、Y两种产品,劳动唯一要素;
一单位产品所需劳动数量 封闭条件下的产出消费量 X产品 Y产品
20:06
37
四 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20:06
33
四 贸易型态与贸易利益
国际均衡价格的决定
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曲线
当国际相对价格P2>A国封闭情况下的相对价格PA
A国专业化生产X,X的生产量为LA/aLX A国的消费点由社会无差异曲线和国民收入预算线 (经过生产点的国际相对价格线)确定 A国X产品的过剩供给为正(P2越高,消费与生产 的差额越大)
表:2:两国的劳动生产率
A
X的劳动生产率 Y的劳动生产率
20:06
B
1/12 1/4
20
1/3 1/6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原理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原理
v 美国能够生产多少服装,多少饮料?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原理
生产可能性边界PPF
•500
•中国PPF
•美国PPF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原理
需求
v 假定世界上所有人的需求偏好都相同
v 怎样描述这个需求偏好呢?
™ 可以问消费者:你有9套服装和4箱饮料,如果用饮料和你交换1套服 装,给你多少饮料你才愿意?假定回答是0.5箱饮料。
v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可以获得的消费组合 ,我们称之 为消费可能性边界。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原理
贸易收益(中国)
❖ 在自由贸易条件 下,中国消费者 在F点消费。与封 闭经济均衡的E 点相比,他们获 得的效用更高。 从E点到F点所增 加的消费者效用 就是中国获得的 贸易收益。
中国的贸易收益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原理
生产的完全专业化
➢ 右图显示中国 和美国的生产 可能性边界
➢ 在自由贸易条 件下,中国的 生产点是C点, 美国的生产点 是A点。
自由贸易下的生产专业化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原理
商品价格和工资
v 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中国生产500套服装,美国生产 400箱饮料
™ 交换比率是:500套服装=400箱饮料
v 这个交换比率可以转化为两个相对价格:
™ 服装价格=0.8箱饮料 ™ 饮料价格=1.25套服装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原理
商品价格和工资
v 在中国,1000个工人生产500套服装,等同于世界市 场上的400箱饮料
™ 中国工人的工资等于0.5套服装或0.4箱饮料
v 在美国,200个工人生产400箱饮料,等同于世界市 场上的500套服装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原理
讨论和总结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原理

国际经济学第2章:比较优势

国际经济学第2章:比较优势
的资本原始积累时期。 • 重商主义产生于英国和法国
二、基本观点
1、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 都是为了攫取金银,一个国家富裕的程度和实力的 大小的唯一标志是金银等贵金属的多少。两种方式
2、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 安徒安·德·孟克列钦说:货币是军事的神经,黄金
比铁更有威力,所以大国都在寻找获得黄金的办法, 并且证明获得黄金最重要的方法是商业。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 比较优势与劳动价值论:劳动价值论认 为,商品的价值或价格只取决于投入商 品生产中的劳动量。这意味着:劳动是 惟一的生产要素,或是在所有商品的生 产中劳动均占一固定比例;以及劳动是 同质的。这两条假设是不现实的。
比较优势与机会成本
• 机会成本理论:1936年哈伯勒(Haberler) 成功 地应用机会成本理论解释了比较优势原理。
按照北京大学晏智杰教授的说法,劳动价值论只 能适用于原始的简单物物交换经济,不适用于复杂
四、绝对利益说的评价
• 绝对优势理论的局限与发展 • 绝对优势理论只能解释现在世界贸易中的一小
部分交易,例如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 的一些贸易。大多数世界贸易,尤其是发达国 家间的贸易,无法用绝对优势解释。 • 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较好地解释了贸易基础 和贸易所得。事实上,绝对优势可以看作是一 般化的比较优势理论的特殊情况。
二、绝对利益说的数学说明
• 采用2×2×1模型,即两个国家A和B,每个国家均 能生产两种产品X和Y,都使用一种要素(劳动)。
• 假设条件
• (1) 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 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 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
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 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 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

国际经济学2-比较优势理论

假设两国各有5个单位的劳动力
T 100 T China 50
U.S.A
0
50
S
0
100
S
封闭条件下的生产情况
T 100 China 60 A T U.S.A
50
30 A 0 40 100 S
0
20
50
S
各自生产:总产量 90T 、 60S
专业化生产:100T、 100S
通过贸易实现的利益
T 100 65 60
2.1 引言
贸易基础(basis for trade) 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
贸易模式(patterns of trade)
2.2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重商主义(mercantilism)的时代为 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正是资本主义经济 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伴随着航运水平的提高以及地理大发现的形成,西欧国 家纷纷对外寻求对外扩张。
美 国
印 度 合 计
10
40 50
120
120 240
12
3 -
10
20 30
100
50 150
10
2.5 -
判断并说明理由
一个国家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是否一定具有相对优势?
国际贸易的原因:劳动生产率差别→生产成本差别→商品价格的差别→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目的:交换是人类的天性。分工可以产生效率,而分工促进效率提高受限 于市场的扩大 理论的政策建议:通过自由放任(laissez-faire),所有国家都可以通过自由贸易获利
2.3B 绝对优势的分析
单个工人的小时产量 U.SA China
大豆
布匹
20
10

第国际经济学二讲

第国际经济学二讲

第二讲标准贸易模型一、生产可能性曲线(边界)PPF●PPF的特点:曲线上各点的切线的斜率边际转换率MRT,为生产两个产品的边际成本之比。

●机会成本递增情况下的PPF的特点:右下方倾斜,凹向原点。

机会成本递增意味着一国为了获得每天多生产单位某商品的资源而必须减少越来越多的另一商品的产量。

边际成本递增使得生产可能性曲线是一条凹向原点的曲线,而不是一条直线。

生产可能曲线都凹向原点,表明机会成本递增的。

X对Y的边际转换率就是每多生产1单位X而少生产Y的数量。

故边际转换率可用来表示X(横轴上的商品)的边际成本。

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X对Y的边际转换率可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在该点的斜率来表示。

机会成本递增的产生是由于生产所需的要素或资源具有以下特征:(1)不是同质的(即同种要素的所有单位并不是完全相同或质量相同的);(2)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生产要素的比率不是固定不变的。

这意味着一个国家在生产越来越多的某种商品的同时,它必须要利用那些效率较低或并不完全适合生产这种商品的资源或要素。

这就使得一个国家每多生产1单位该种商品,就必须越来越多地放弃另一商品的生产以提供足够的资源。

A国和B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的不同的原因:两国有不同的要素或资源禀赋;两国使用了不同的生产技术。

二、社会无差异曲线(CIC)[来源于个人无差异曲线]●偏好和收入水平既定、效用相同●右下方倾斜●离原点越远的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两两不相交●凸向原点社会无差异曲线反映了能使社会或国家获得同等满足程度的两种商品的不同组合。

较高的曲线反映较高的满足程度,较低的曲线反映较低的满足程度。

X对Y的边际替代率指的是一国为保持在原来的无差异曲线上,多消费1单位X而必须放弃的Y的数量。

社会无差异曲线上某点X对Y的边际替代率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并且随着该国的消费组合沿该曲线下移而下降。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递减反映:一国消费X越多,则其消费Y越少。

该国每多消费1单位X,只会放弃越来越少的Y商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terms of trade(贸易条件)一个国家的出口价格与其支付的进口价格之间的关系2. e(有效保护率)=n-ab/1-a e最终产品的名义关税率 a进口投入品的价值与最终产品的比率 b进口投入品的名义关税率3.有序销售协定(orderly marketing agreement):是贸易伙伴国通过协商得出的市场分配条约。

其主要目的是:缓和国际竞争强度,让低效率的国内生产者在原本应当由物美价廉的国外产品占领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4.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一国居民与他国居民之间的经济交易记录5.即期交易(spot transaction)是买卖双方成交后,在两个交易日内办理外汇交割的交易6.远期交易(forward transaction)指买卖双方先签订合同,规定外汇买卖的数量汇率和将来交易的时间.成交在将来某一约定日期办理外汇交割的外汇贸易7.货币掉期(currency swap)在某一时点将一种货币转化成另一种货币,同时签订协议,在将来某一时刻再讲这种货币兑换成原来的货币8.从量关税(specific duty/specific tariff)是对进口产品的每个实物单位征收固定数量的货币②从价关税(ad valorem tariff)表示为进口产品价值的某一个固定比率9.进出口交换比率(Import and export exchange rate)即贸易指数指过去一段时间进口比率和出口比率下滑程度甚于预期,该数据可以用来衡量一国国际购买力。

10.产业内贸易(interindustry specialization):相似商品的双向贸易.原因①一个国家会出于运输成本的原因既出口又进口同一种产品②季节性③消费者的口味④贸易国之间的需求重叠⑤规模经济11.绝对优势原理(principleof abso lute advantage):在一个由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构成的世界中,当一个国家在一种商品的生产上具有绝对成本优势,而另一个国家具有生产另一种商品的绝对成本优势时国际贸易和专业化将是有益的12.比较优势(principle of compara tive advantage):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具有绝对成本优势,互利贸易也能够进行.低效率的国家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效率低得相对较少的商品,高效率的国家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其效率相对高得较多的商品. 13.需求重叠理论(theory of overla pping demands)要素禀赋轮对初级产品和农产品贸易有相当强的解释能力,但却不能说明制成品贸易,因为影响制成品贸易的主要因素是国内需求条件。

14.关税升级(tariff escalation)对初级商品实施较低关税,对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实施较高关税。

15.Import quota(进口配额)对一定时期内准许进口的商品数量的限制。

配额会将进口商品数量限制在低于自由贸易的水平。

16.Free-trade area(免税贸易区)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的国际经济一体化组织。

17.Consumer surplus(消费者剩余)是指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这些商品的实际市场价格之间的差额。

18.Producer surplus(生产者剩余)厂商生产一种产品的总利润加上补偿给要素所有者超出和阴影部分为生产者剩余低于他们所要求的最小收益的数量。

19.重商主义(the mercantilists):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

20.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缔结协定,建立统一的关境,在统一关境内缔约国相互间减让或取消关税,对从关境以外的国家或地区的商品进口则实行共同的关税税率和外贸政策。

21.补贴(Subsidies):一国政府为改善本国企业的贸易地位有时会想国内生产者提供补贴。

这类贸易措施是对本国的进口品或出口品生产者进行保护的一种间接形式类型:国内补贴:优势提供给进口竞争产品生产者的补贴出口补贴:给予海外销售的出口产品生产者的补贴政府向竞争产业的生产者提供补贴,导致国内生产增加和进口的减少。

生产者获得的补贴收入被生产者剩余和高成本生产吸收,政府给予出口商补贴的结果是出口收入效应和贸易条件效应22.区域贸易协定的类型(types of r egional trading arrangements):经济一体化(economic integration) 分为:①自由贸易区(free-trade are a)指几个贸易国之间通过达成协议,相互取消所有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而形成的经济一体化组织②关税同盟(customs union)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贸易国达成的相互取消所有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的协定,所有成员国对非成员国采取一致的贸易限制措施③共同市场(common market)成员国之间产品和服务可以自由流动,对非成员国采取同一的措施,在集团内部生产要素可以越过国界自由流动④经济联盟(economic union)成员国之间不但拆除了贸易壁垒,统一对外贸易政策,允许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而且在协调的基础上采取一致的国家社会赋税和财政政策,并由一个超国家的机构统一管理。

23.倾销(dumping):是一种国际差别定价的形式24.倾销的种类(forms of dumping):①偶发性倾销(sporadic dumping)当一个企业在国外市场以低于国内的价格处理过剩的存货②掠夺性倾销(pre datory dumping)指为了排除国外的竞争对手,生产商暂时压低出口的价格,一旦成功取得垄断地位之后,该生产商又会利用他的市场支配力相应的提高价格③持续性倾销(persistent dumping)生产者出于迫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目的,持续的在国外市场以低于国内的价格销售产品.25.要素禀赋论(factor endowment t heory)给定相同的需求条件和要素生产率,不同的国家在资源相对丰富性上的差异决定了相对价格和贸易模式.26.根据要素禀赋论相对价格差异是因为:1国家之间要素投入禀赋存在差异2不同的商品在其生产中投入要素的使用密度不同.因为这些原因一国会出口那些使用大量相对丰富的要素投入产品,而进口那些需要大量使用相对稀缺的要素投入产品27.试述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与赫克歇尔—俄林资源禀赋理论(即H-O 理论)的区别?李嘉图:解释了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能从专业化贸易中获益的原因。

比较优势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即技术水平的不同,但并没有说明差异的实质。

预先假定了比较优势的存在。

赫克谢尔—奥林:认为要素禀赋是构成一国比较优势的基础。

认为比较优势只能从相关国家的供给条件差异进行解释,尤其强调一国资源禀赋作为比较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的作用。

28..What is the purpose of strategic trade policy?所谓战略性贸易政策Strategic trade policy,是指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政府积极运用补贴或出口鼓励等措施对那些被认为存在着规模经济、外部经济或大量“租”的产业予以扶持,扩大本国厂商在国际市场上所占的市场份额,把超额利润从外国厂商转移给本国厂商,以增加本国经济福利和加强在有外国竞争对手的国际市场上的战略地位。

29.发展中国家的贸易特征和问题贸易特征: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有很强的依赖性。

主要表现在发展中国家的大部分商品销往发达国家,绝大多数进口商品来自于发达国家。

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贸易则相对较少;发展中国家贸易出口的重点是初级产品What are some major trade problems faced by developing nations?贸易问题:(1)传统比较优势理论的不同看法(2)不稳定的出口市场(3)日益恶化的贸易条件。

30.进口替代(import substitution)的优势:①由于国内已经存在市场,建立本国产业替代进口品的风险较低②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保护国内的制造商免受国外竞争,要比迫使工业化国家少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贸易限制更加容易③为了避开发展中国家的进口关税壁垒,外国厂商愿意将工厂建在该国国内这可以提供就业机会。

缺:①国内产业因贸易保护而避免了国际竞争,没有动力提高效率②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国内市场规模较小,制造商难以实现规模经济.造成单位成本偏高③如果没有保护,受保护产业使用的资源原本会流到其他产业,因此对进口竞争产业的保护对其他产业构成了歧视,包括潜在的出口产业.31.出口向导型政策(export-oriented policy)又称出口带动增长(export -led growth) 优点:1促进发展中国家比较优势产业的发展,如劳动密集型制成品2销售市场更为广阔,国内制造商能够更广泛的利用规模经济3进口产业的限制较低,国内企业迫于竞争压力,会努力提高效。

缺:出口能否带动经济增长,要取决于发达国家是否愿意,并且有能力吸收来自发展中国家的大量制成品。

32.What are some of growth strategies that have been employed by the developing nations?How successful are thesestrategies ?(经济增长战略:进口替代,出口导向).除了试图平抑物价,发展中国家通过进口替代和出口促进政策,促进国内产业化。

国家重视促进出口的往往比国家进口替代政策,强调实现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

33.Antidumping investigations are initated upon a written request bythe import-competing industry that includes evidence of...(1)倾销行为(2)实质损害(3)进口品倾销和这些损害的联系34.倾销和反倾销的关系:倾销是指在正常的贸易过程中,用低于正常价值出口商品的行为。

它已经或有可能给进口国生产相同产品的行业或企业造成损害,因而受到进口国的反对。

反倾销是进口国依据本国的反倾销法,由主管当局经过立案调查,确认倾销对本国同业造成损害后,采取征收反倾销税等处罚措施的调查程序。

35.反补贴税(countervailing duty)是指对进口商品使用的一种超过正常关税的特殊关税,目的在于为了抵消国外竞争者得到奖励和补助产生的影响,从而保护进口国的制造商36.汇率超调(Exchange rate overshooting)一个变量对给定扰动做出的短期反应超过了其长期稳定均衡值,并因而被一个相反的调节所跟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