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胚胎学-消化管
组织胚胎学指导组织胚胎学指导消化管
无
十二指肠四层结构(人)
空肠四层结构(人)
回肠四层结构
五、大肠的微细结构
大肠特点: 1.无环行皱襞。 2.无绒毛。 3.上皮中杯状细胞多。 4.大肠腺发达。
大肠腺的细胞组成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干细胞 内分泌细胞
阑尾(横切)
阑尾四层结构(人)
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
潘氏细胞 Paneth ce
干细胞 内分泌细胞
潘氏细胞(人空肠 焰红+苏木精染色)
小肠各段组织结构特征比较表
小 肠 环形皱襞 绒 毛 杯状细胞 淋巴小结 粘膜下层腺体
十二指肠 较低 叶状
少 少而分散 有十二指肠腺
空 肠 最发达 圆锥状 渐多
分散
无
回 肠 最低 指状 最多 淋巴集结
主细胞 chief cell
主细胞 胃蛋白酶原
壁细胞 parietal cell
壁细胞 盐酸和内因子
四、小肠的微细结构
皱襞=黏膜+黏膜下层 绒毛=上皮+固有层 微绒毛=细胞膜+细胞质
小肠绒毛与肠腺模式图
小肠上皮的细胞组成
吸收细胞 absorptive
杯状细胞 内分泌细胞
小肠腺的细胞组成
消化管
Digestive Canal
一、消化管的一般微细结构 二、食管的微细结构 三、胃的微细结构 四、小肠的微细结构 五、大肠的微细结构
一、消化管的一般微细结构
消化管壁
上皮 单层柱状上皮/复层
黏膜 固有层 结缔组织
mucosa
小消
黏膜肌层 薄层平滑肌(淋内巴
黏膜下层 结缔组织
食管腺
肌层 平滑肌/骨骼肌(粘内膜环下、
外膜 浆膜/纤维膜
解剖组胚学-消化管
内因子: 结合VB12
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图
19:46
主细胞 柱状,核圆,胞质嗜碱性,具有典型的蛋
.
白质分泌细胞特点。
分泌:胃蛋白酶原____参与蛋白质分解
颈粘液细胞
核扁平,核上方充满粘原颗粒,分泌酸性粘多糖。
胃粘膜的自我保护作用: 胃黏膜屏障
表面粘液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粘膜
固有层: 由结缔组织构成(类似网状组织)。 含有胃腺、孤立淋巴结。
粘膜肌层: 内环、外纵
粘膜下层: 疏松的结缔组织 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 外膜: 浆膜
环形肌在幽门和贲门增厚_括约肌
胃底腺
峡部 颈部
底部
胃底和胃体的 黏膜固有层
未分化细胞 壁细胞 颈粘液细胞 主细胞
内分泌 细胞
壁细胞
盐酸:
1.激活胃蛋白酶原 2.提供水解环境 3.刺激胃肠内分泌
环
行
粘膜肌层
皱 襞
粘膜下层
肌层:平滑肌(内环外纵) 外膜:十二指肠为纤维膜
其余为浆膜
19:46
一. 小肠黏膜
• 环形皱襞 • 肠绒毛 • 上皮与微绒毛 • 固有层与肠腺 • 黏膜肌层
19:46
(一) 小肠黏膜 1. 环形皱襞
• 除十二指肠起始段的内面较光滑外,其 余个段都布满环形皱襞
• 是小肠黏膜层和部分黏膜下层向肠腔内突起形 成,长0.5—1mm
毛细血管
2.固有层
中央乳糜管 平滑肌纤维
较多淋巴细胞、 浆细胞、巨噬 细胞等
19:46
左:中央乳糜管 右:粘膜血管(卡红明胶注射)
19:46
小肠粘膜模式图
19:46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课件
胃的发育
总结词
胃的发育经历了胚胎期、新生儿期和儿童期的变化,这些变化对胃的结构和功能 产生影响。
详细描述
在胚胎期,胃从一个原始的管状器官开始发育,逐渐形成囊袋形结构。新生儿期 时,胃的大小和位置发生变化,以适应哺乳的需要。儿童期时,胃的大小和容量 继续增长,以适应生长发育的需要。
胃的疾病与病变
总结词
食管的运动
食管通过一系列复杂的肌肉运动,如蠕动和松弛 ,将食物从咽部推送到胃。
食管的功能
主要功能是输送食物从咽部到胃,同时防止胃酸 和酶逆流进入食管。
食管的感受器
食管内存在感受器,可以感知食物的存在和运动 ,并调节食管的运动。
食管的发育
80%
胚胎发育
食管起源于原始消化管,经过一 系列的发育过程,最终形成成熟 的食管结构。
人类消化管的演化
人类消化管的演化与人类的饮 食习惯和进化历程密切相关, 例如直立行走促进了消化道的 形态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高 纤维食物的消化。
02
口腔与咽
口腔的结构与功能
总结词
口腔是消化管起始端,具有咀嚼、吞咽和言语功能。
详细描述
口腔是消化管最前端的部分,包括唇、颊、腭、口底和牙等结构。口腔的主要 功能是咀嚼食物,将食物破碎成食糜,便于吞咽和消化。此外,口腔还参与发 音和言语活动。
消化管的主要功能是消化和吸收食物,将食物转化 为可被身体吸收和利用的营养物质。
消化酶的作用
消化管分泌的消化酶能够分解食物中的蛋白质、脂 肪和碳水化合物,使其变得易于吸收。
消化管的主要组成
01
02
03
04
上皮组织
消化管上皮组织由单层或多层 细胞组成,具有分泌、吸收和 屏障等功能。
组织胚胎学消化管
皮:单层柱状上皮
(吸收、杯状、内分泌)
固有层:结缔组织、大量小肠腺
(吸收、杯状、潘氏、干细胞、内分 泌)粘膜肌层:
(二)粘膜下层:
十二指肠腺(复管泡状, 分泌碱性粘液和表皮 生长因子)
(三)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四)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
其余--浆膜
十二指 肠
空
回
•图26 肠小肠三段比较图
回肠纵切面光镜像 (示环行皱襞)
←
•小肠绒毛 (左:空肠 右:十二指肠 ↑中央乳糜管)
•小肠吸收细胞游离面电镜像
•小肠上皮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光镜
1.吸收细胞(absorptive cell)
LM:高柱状,绒毛游离面有纹状缘 EM:游离面:微绒毛:细胞衣: 侧面: 紧密连接阻止肠腔内的物质由细 胞间隙进入组织
粘膜 膜粘 层下 肌层 浆膜
• 胃模式图
•胃 体
•胃 底 腺
•图10 胃底腺模式图
胃小凹
•胃底腺
•主细胞(chief cell,胃酶细胞) • LM:柱状,核圆,于基部,胞质基部 强 • 嗜碱性,顶部有酶原颗粒 • EM:粗面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顶 部 • 有酶原颗粒 • 功能:分泌胃蛋白酶原
组织胚胎学消化管
2024年2月4日星期日
组织学与胚胎学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第14章 消 化 管
(digestive tract)
(P146)
••
•
•
•功•组 能成
•
口、咽
•消化--物理性和化学
• 性消食化管,将、大胃
• 分小子肠物、质分大解肠为小分
子的氨基酸、单糖和甘 油酯等吸收、排泄。
消化管—大肠(组织胚胎学)
大肠光镜图
粘膜下层
为疏松结缔组织 含小动脉、小静脉和淋巴管, 可有成群脂肪细胞
脂肪细胞 大肠光镜图(HE,×140)
肌层
由内环行和外纵行两层平滑肌组成 内环行肌节段性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 外纵行肌局部增厚形成三条结肠带
大肠组织结构模式图
03 阑尾
结构特点:
• 肠腺短而少 • 淋巴组织多 • 黏膜肌不完整
功能:
黏膜免疫
肠腺 淋巴小结
小结
{ 1. 结肠区别小肠的特征性结构是
结肠带 结肠袋
肠脂垂
小结
2. 结肠结构特点: 黏膜可见半月形皱襞,无绒毛, 大肠腺密集,杯状细胞多, 环行肌节段性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 纵行平滑肌集中排列形成三条结肠带。
大肠的组织结构
目录
CONTENT
01 组成和功能
02 盲肠、结肠与直肠
03 阑尾
01 组成和功能
组成: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 功能:
• 吸收水分和电解质 • 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
大肠模式图
02 盲肠、结肠与直肠
组织学结构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外膜
黏膜
黏膜下层 肌层 外膜
粘膜
单层柱状上皮,杯状细胞多
结肠带
结肠袋
结肠带
外膜
盲肠、横结肠、乙状结肠为浆
膜;升结肠与降结肠的前壁为
浆膜,后壁为纤维膜;直肠上
肠脂垂
1/3 段的大部、中1/3 段的前壁
为浆膜,其余为纤维膜
有肠脂垂(脂肪细胞聚集)
大肠结构特点
①可见半月形皱襞,无肠绒毛。 ②杯状细胞数量多,大肠腺发达。 ③环行肌节段性局部增厚形成结肠袋。 ④纵行平滑肌集中排列形成三条结肠带。 ⑤脂肪细胞丰富,浆膜下形成肠脂垂。
组织学与胚胎学各章知识点之第12章消化管
第12章消化管【学习重点】本章主要介绍消化管的基本结构及各段的结构特点。
重点掌握食道、胃、小肠、大肠的管壁结构;了解消化管的免疫功能和内分泌功能。
【主要学习内容】消化系统的组成:消化管: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消化系统消化腺小腺:位于消化管壁内均开口于消化管腔大腺: 位于消化管壁外一、消化管的基本结构:从内向外,管壁分四层。
(一)粘膜: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1、上皮:两端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中段为单层柱状上皮。
2、固有层:致密结缔组织,富含小消化腺、血管和淋巴组织。
3、粘膜肌:薄层平滑肌,一般为内环外纵两层。
(二)粘膜下层:疏松结缔组织,含血管、消化腺、粘膜下神经丛。
粘膜与粘膜下层突向管腔形成皱襞。
(三)肌层:两端为骨骼肌,其余部分为平滑肌。
多呈内环、外纵走向,肌层之间含肌间神经丛。
(四)外膜: 纤维膜或浆膜(结缔组织外有间皮)。
二、口腔: (自学)(一)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内有小唾液腺,无粘膜肌。
(二)舌:表面覆有粘膜,内部为骨筋肌。
舌乳头:由舌背粘膜隆起形成,主要有丝状乳头、菌状乳头、轮廓乳头。
味蕾:主要位于后两种舌乳头内,呈花蕾状,由味觉细胞(暗细胞、明细胞)和基细胞组成,为味觉感受器。
(三)牙:解剖上分为牙冠、牙颈、牙根三部分,其组织结构包括:牙本质:构成牙的主体,包绕牙髓腔,由牙小管和间质(胶原原纤维及钙化基质)构成。
牙袖质:包于牙冠部的牙本质表面,由袖柱和轴柱间质构成,为人体内最硬的结构。
牙骨质:包于牙根部的牙本质外面,其组织结构似骨组织。
牙髓:为疏松结缔组织,位于牙髓腔内。
牙周膜:牙根与牙槽骨之间的结缔组织。
骨膜及牙龈:包绕牙颈周围的口腔粘膜。
(四)咽:由粘膜、肌层(骨骼肌)和外膜(纤维膜)组成。
粘膜:口腔: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固有层鼻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喉咽: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固有层三、食道特点:粘膜:未角化复层扁平上皮,粘膜肌较厚,为纵行平滑肌。
《组织学与胚胎学》试题:消化管
| |第十二章消化管一、名词解释1、皱襞2、细胞内分泌小管3、intestinal villus4、肠隐窝5、纹状缘6、潘氏细胞7、味蕾8、微管泡系统9、中央乳糜管10、胃小凹11、舌乳头二、填空题三、选择题1、关于味蕾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是位于复层扁平上皮内的椭圆形小体B、由I 型细胞、II 型细胞和基细胞组成C、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均属于神经元D、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均有味毛E、I 型细胞和II 型细胞的基底面均可见与神经末梢形成突触2、关于牙本质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由牙本质小管和间质构成B、间质中含有胶原原纤维和钙化的基质C、牙本质中的胶原原纤维称牙本质纤维D、基质中无机成分占80%,故较骨质坚硬E、牙本质对冷、痛、触觉刺激较为敏感3、关于食管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B、固有层内有食管贲门腺C、粘膜肌不连续D、肌层为外环内纵的平滑肌E、外膜为纤维膜4、关于胃上皮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上皮为无杯状细胞的单层柱状上皮B、表面上皮不同于胃小凹的上皮C、上皮细胞能分泌大量粘液D、上皮细胞顶部胞质充满粘原颗粒E、上皮表面的粘液是胃粘膜的重要保护层5、胃上皮细胞更新的时间为A、3 天B、3 周C、1 月D、2 月E、3 月6、吸收维生素B12所需的内因子来自胃的A、主细胞B、颈粘液细胞C、胃小凹上皮细胞D、胃内分泌细胞E、壁细胞7、关于小肠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有环行皱襞B、表面有大量绒毛C、固有层内有肠腺D、固有层内有明显的神经丛E、粘膜层及粘膜下层有淋巴组织8、关于12 指肠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有许多环行皱襞B、绒毛呈叶状C、杯状细胞少D、固有层内含12 指肠腺E、粘膜肌不连续9、关于回肠的结构特征,下列哪项错误?A、粘膜下层有时可见腺体B、杯状细胞多C、有集合淋巴小结D、靠近淋巴小结的上皮中有微皱褶细胞E、粘膜肌不连续10、光镜下,小肠区别于大肠的最主要特征是A、有许多肠绒毛B、杯状细胞较少C、无结肠带D、肠腺较短小E、有许多皱襞11、下列哪项不存在于小肠?A、absorptive cellB、goblet cellC、intestinal villusD、intestinal cryptE、Parietal cell12、粘膜肌的收缩可促使A、粘膜活动B、腺体分泌物的排出C、血液运行D、粘膜与腔内食物的接触E、以上都对13、壁细胞合成盐酸的部位在A、粗面内质网B、细胞内分泌小管C、线粒体D、微管泡系统E、高尔基复合体14、关于小肠吸收细胞的特点,下列哪项错误?A、游离面有纹状缘B、微绒毛不能伸缩C、微绒毛表面有由糖蛋白构成的含有消化酶的细胞衣D、滑面内质网膜上有甘油三酯合成酶E、相邻细胞间有连接复合体15、关于胃肠道内分泌细胞,下列哪项错误?A、分布于上皮与腺体中B、有基底侧突与邻近细胞相接触C、在H.E 染色切片上容易辨认D、底部胞质含大量分泌颗粒E、分开放型与封闭型两类四、判断题1、消化管的外膜可分为纤维膜和浆膜,前者由结缔组织构成,后者由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
组织与胚胎学 第14章消化管
一般结构
消化管的淋 巴组织及免 疫功能
是从口腔至肛门的连续性管道,依次分为口 腔、咽、食管、胃、小肠和大肠组成。
胃肠的内 分泌细胞
概述 口腔与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 成 粘膜分三层:
一般结构
粘膜 粘膜下层 肌层
•上皮:类型依部位而异,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 护功能为主;其余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 收功能为主;
舌
由釉柱(羟基磷灰石结晶)和极少量的间质
牙
牙本质 牙釉质 牙骨质 牙髓 牙周膜 牙龈
咽
构成; 釉柱在生长过程中间歇性钙盐沉积形成釉质 生长线,在牙磨片中呈以牙尖为中心的褐色 弧线。
•开放型:游离面向管腔,上有微绒毛,对腔内的食
物和pH等化学刺激敏感,数量多。
图5
概述 口腔与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成
一般结构
消化管的淋 巴组织及免 疫功能
胃肠的内 分泌细胞
细胞名 胃
称
D 大部 EC 小部
肠 小肠、结肠 小肠、结肠
ECL 胃底部 G 幽门部 十二指肠
分泌物
生长抑素 5-羟色胺 P物质 组胺 胃泌素
胃肠的内 分泌细胞
电镜:胞质有丰富的囊泡 功能:摄取肠腔内抗原物质,传递给淋巴细胞
图4
概述 口腔与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成 一般结构
在胃、小肠、大肠的上皮及腺体中散布四十余 种内分泌细胞,总量约3×109个,超过所有内 分泌腺腺细胞的总和;
消化管的淋 巴组织及免
所分泌激素主要协调胃肠自身的消化吸收功能,
疫功能
也参与调节其他器官的生理活动。
胃肠的内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分类
概述 口腔与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组织胚胎学14消化管
肌层
浆膜
皱襞
肠绒毛
系膜
01
02
03
04
05
粘膜下腺
06
图1 消化管模式图 粘膜下层 粘膜层 上皮 固有层 肌间神经丛 消化管外腺的导管
般结构
食管
表面积的 三级放大
小肠
上 皮
内分泌 细胞
固 有 层
胃 大肠 淋巴 组织 小肠三段的 比 较
4.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图28、29 小肠腺特有,锥形,含粗大的嗜酸性颗粒,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5.干细胞 位于小肠腺下半部,小,柱状;增殖分化,更新上皮细胞
(mucosa)
概述
食管
胃
大肠
小肠
淋巴 组织
内分泌 细胞
口
组成
功能
一般 结构
肌层(muscularis) 骨骼肌/平滑肌 内环外纵(胃为三层) 肌间神经丛 图3 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fibrosa ):食管、十二指肠大部和大肠末段 浆膜(serosa ):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
概述
食管
胃
大肠
小肠
淋巴 组织
内分泌 细胞
口
表面积的 三级放大
固 有 层
上 皮
一 般结构
小肠三段的 比 较
图33 无环行皱襞和绒毛 上皮中杯状细胞非常丰富 大肠腺发达,含大量杯状细胞 外纵行肌三处增厚形成结肠带
特 点
阑 尾
概述
食管
胃
大肠
小肠
淋巴 组织
内分泌 细胞
口
一 般 结 构
胃底腺
自我保护机制
图15、17、18 壁细胞(parietal cell,泌酸细胞) LM:圆锥形,核圆,居中,可有双核,胞质嗜酸性 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大量线粒体 功能:分泌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内因子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消化管(人卫版)
---------------------------------------------------------------最新资料推荐------------------------------------------------------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案——消化管(人卫版)组织胚胎学教案章节:第十一章消化管目的要求:掌握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小肠粘膜的结构。
了解食管的结构特点;大肠和阑尾的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15 分钟)二、食管(10 分钟)三、胃(20 分钟)四、小肠(30 分钟)五、大肠(10 分钟)六、消化管的分泌性免疫系统(5 分钟)重点: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小肠粘膜的结构。
难点:主细胞和壁细胞的超微结构和功能。
时间15ˊ 教学内容第十一章消化管一、消化管的一般结构(一)粘膜粘膜( mucosa)是消化管壁的最内层,也是消化管各段结构差异最大、功能最重要的部分。
粘膜由上皮、固有层和粘膜肌层组成。
1.上皮:衬于消化管的腔面。
1 / 7胃和肠为单层柱状上皮,参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口腔、食管和肛门等为复层扁平上皮,能适应摩擦,主要起保护作用。
2.固有层:位于上皮的深层,由细密结缔组织组成,有的部位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和淋巴组织。
小肠的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面隆起,形成很多指状突起,称肠绒毛,以扩大小肠的表面积,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粘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
它们的收缩能改变粘膜的形状,协助吸收营养物质,促进血液和淋巴流动及腺体分泌物的排出。
(二)粘膜下层粘膜下层( submucosa)为疏松结缔组织,连结粘膜与肌层。
该层内含较大的血管和淋巴管,并有粘膜下神经丛。
在食管和十二指肠粘膜下层内分别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
(三)肌层肌层( muscrlaris)位于粘膜下层的深层,较厚。
除口腔、咽、食管上段和肛门外括约肌处为骨胳肌外,其他均由平滑肌组成。
组胚课件--消化管
B. 十二指肠(Duodenum): 结构似空肠,但有以下特点: 1. 上皮分泌肠致活酶。 2. 粘膜下层有分泌碱性粘液的十二指肠腺(Duodenal gland)。 粘液中有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 23 3. 绒毛为叶片状。后壁为纤维膜。
C. 回肠(Ileum):结构似 空肠,但有以下不同: 1. 粘膜和粘膜下层有 集合淋巴小结。 2. 集合淋巴小结处的 局部隆起,该处上皮 内有M细胞(Microfold cell)而无绒毛和肠腺。 M细胞由上皮细胞特 化形成的一种抗原呈 递细胞,其基膜不全 并有较大的凹陷,内 含巨噬细胞和淋巴细 胞。后者分化为浆细 胞后主要分泌IgA。
10
e. 干细胞(Stem cell): 位于腺 颈部至胃小凹,有高度的分 裂分化能力。分化为颈黏液 细胞,是否分化为主细胞和 璧细胞尚无定论。 3. 粘膜肌: 内环外纵平滑肌。
11
B. 粘膜下层:含有大血管,神经和淋巴管的CT。 C. 肌层: 内斜中环外纵平滑肌。在各层平滑肌间有肌间神经 丛分布。 12 D. 外膜: 浆膜。
3
III. 胃(Stomach): 消化器 官。 A. 粘膜: 表面有纵行皱 襞和胃小凹(Gastric pit)。 含少量淋巴组织。 1. 上皮: 单层柱状,上 皮之间有紧密连接。分 泌粘液。 胃粘膜屏障(MucusHCO3 barrier)由粘液和 紧密连接构成。防止胃 腔内的酶、酸对胃壁的 腐蚀。 2. 固有层: 含少量平滑 肌的CT。
14
1. 粘膜: a. 上皮: * 吸收细(Absorptive cells):数量最多, 单层柱状,细胞 核位于基底部, 细胞界限不清。 游离面发达的微 绒毛被吸附有多 种酶的细胞衣覆 盖。细胞含有发 达的SER,MT和 细胞连接。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课件
3.肌层:
4.外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27
扩大小肠吸收面积的三级结构:
*皱襞(plica)
粘膜层和粘膜下层共同向肠腔突出结构 (肉眼可见)
*肠绒毛(villus)
粘膜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出的指状突起(光镜可见)
*微绒毛(microvillus)
上皮细胞游离面伸出的细小指状突起 (电镜可见)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31
中央 乳糜管 平滑肌 毛细血管
小肠腺
1纹状缘 1吸收C 2杯状C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5干C
3潘氏C 4内分泌C32
一、黏膜
• 上皮:单层柱状细胞(吸收细胞) 、杯状细胞和内 分泌细胞
单层柱状细胞:表面有大量的微绒毛
细胞膜表面含双糖酶、氨基肽酶等
杯状细胞:分泌黏液,起保护作用
___;分泌盐酸的细胞是___.
名词解释
• 胃底腺 • 潘氏细胞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47
Thank you for your attention!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48
6外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4粘膜下层 4食管腺
5内环肌 5外纵肌
11
食管
1. 黏膜 (1)上皮:未角化复扁 (2)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 (3)黏膜肌:纵行平滑肌束 2. 黏膜下层:LCT,食管腺 3. 肌层:上1/3 骨骼肌,
中1/3 骨骼肌+平滑肌 下1/3 平滑肌 4. 外膜:纤维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 肌层 内斜行、中环行和外纵行三层平滑肌
• 外膜 :浆膜
组织学与胚胎学消化管
25
小肠
小肠壁四层结构:
组胚课件 消化管
小肠疾病及其病理变化
小肠炎症性疾病及其病理 变化
小肠肿瘤性疾病及其病理 变化
小肠吸收不良综合征及其 病理变化
小肠运动障碍性疾病及其炎症性疾病及 其病理变化:包括 溃疡性结肠炎、克 罗恩病等,其病理 变化包括黏膜充血、 水肿、糜烂、溃疡 形成等。
大肠肿瘤性疾病及 其病理变化:包括 结肠癌、直肠癌等, 其病理变化包括肿 瘤细胞异型性、浸 润深度、淋巴结转 移等。
未来展望:探讨再生医学在消化管应用的未 来发展方向和挑战。
未来发展趋势与挑战
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结合:利用生物材料、细胞和生物反应器等构建仿生器官或组 织,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干细胞与组织工程:利用干细胞分化为特定组织细胞,结合组织工程技术构建仿生器 官或组织,为再生医学提供新的思路。
免疫学与组织工程:研究免疫系统对组织工程和再生医学的影响,为避免免疫排斥反 应提供新的策略。
,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汇报人:
目录
消化管的基本结构
添加标题
消化管由口腔、咽、 食管、胃、小肠、大 肠等组成
添加标题
消化管的主要功能是 摄取食物、消化食物、 吸收营养物质
添加标题
消化管的基本结构包 括黏膜层、黏膜下层、 肌层和外膜
添加标题
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 皮细胞组成,具有保 护和分泌功能
作用
肌层包括纵行肌和环行肌,具 有收缩和舒张功能,有助于食
物的消化和排空
胃壁由内至外分为黏膜层、 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层
浆膜层是胃的外层保护膜, 具有保护和润滑作用
小肠的组织学特点
黏膜层:由单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具有吸收和分泌功能 黏膜下层:富含血管和神经 肌层:由内环肌和外纵肌构成,具有节律性收缩和舒张功能 外膜:由结缔组织构成,包含血管、神经和淋巴结
组胚--消化管PPT学习课件
分纤维膜和浆膜两种。
肌层
二、口腔
(一)口腔粘膜的一般结构 上皮复层扁平,口底上皮很薄。利于化 学物质的吸收。 固有层 突向上皮形成舌乳头,其内富有 毛细血管,故新鲜粘膜呈红色。固有层 中尚有粘液性和浆液性的小唾液腺。
(二)舌
粘膜 复层扁平上皮 固有层
舌背部粘膜形成许多乳头状隆起,称 舌乳头(lingual papillae)
四、食 管
特点: 1、上皮为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2、粘膜肌层为一层纵行平滑肌束 3、粘膜下层含粘液性的食管腺 4、肌层 上1/3段 骨骼肌 中1/3段 骨骼肌与平滑肌混合 下1/3段 平滑肌 5、外膜为纤维膜
肌层
图7 食管光镜图
外膜
五、胃
外纵 中环 内斜
胃皱襞
胃 粘 膜 层 光 镜 结 构
(一)粘膜 1.上皮:小肠绒 毛和肠腺的上皮 为单层柱状上皮 (1)柱状细胞( 吸收细胞)细胞 呈高柱状,核位 于基部,游离面 有纹状缘。 功能:吸收作用
小肠吸收细胞表面的微绒毛
(2)杯状细胞:分泌粘蛋白。 (3)潘氏细胞
分布在肠腺的基底部,细胞呈锥形,胞 质顶部充满粗大嗜酸性颗粒,能分泌溶菌酶 (4)内分泌细胞 (5)干细胞
多位于肠腺底 部,可分化增殖为 其它上皮细胞。
潘氏细胞的超微结构
2、固有层:结缔组织,内含肠腺、淋巴 组织、毛细血管、毛细淋巴管(中央乳 糜管)以及散在平滑肌等。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1
消化系统
组成:消化管 消化腺
功能: 1、消化、吸收 2、内分泌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除口腔外,从内向外分为四层: 1、粘膜层:分上皮、固有层、粘膜肌层 (1)上皮:
消化管—小肠(组织胚胎学)
小肠粘膜上皮 1、吸收细胞 2、杯状细胞
潘氏细胞(Paneth cell):小肠腺的特征性细胞 光镜:常三五成群位于腺底部。细胞呈锥体形,核卵圆形 偏向基底,顶部胞质充满粗大的嗜酸性分泌颗粒。 电镜: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高尔基体,分泌颗粒。
功能:分泌颗粒含防御素和溶菌酶,有一定的灭菌作用。
潘氏细胞(特殊染色)
潘氏细胞 电镜图
干细胞 光镜:位于小肠腺的中间偏下部,散在于其他细胞之间。 胞体较小,形态上无特征性,也缺少特异性标志物 。
功能:分裂增殖,并向上方迁移,补充从肠绒毛顶部脱落 的吸收细胞和杯状细胞,也可分化为潘氏细胞和内 分泌细胞。
内分泌细胞:后述。
固有层:细密结缔组织
电镜:微绒毛
作用: 消化吸收,分泌致活酶
三级放大
皱襞:黏膜和黏膜下层 绒毛:上皮和固有层 微绒毛
吸收面积扩大 小肠(HE,×400)
小肠电镜图
杯状细胞
光镜:细胞呈杯状,核矮柱状,位于基部, 核上方胞质内充满黏原颗粒,HE染色呈空 泡状,PAS染色阳性(紫红色),有时核受 到黏原颗粒的挤压而呈三角形或锥形。 电镜:高尔基复合体,分泌颗粒。 作用:分泌黏液,润滑和保护黏膜。
小肠腺 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肥大细胞等
中央乳糜管:1~2条纵行的毛细淋巴管
有孔毛细血管
绒毛中轴三要素
纵行平滑肌纤维
淋巴组织:十二指肠和空肠 → 孤立淋巴小结
回肠 → 集合淋巴小结
小肠(H.E,×400)
中央乳糜管 平滑肌纤维
毛细血管
03 粘膜下层
致密结缔组织,含较多血管 和淋巴管
回肠:环形皱襞渐较少,绒毛呈短锥体形, 杯状细胞渐增多,可见集合淋巴小结。
组织胚胎学--消化管-实验
潘氏细胞
腺
人空肠 焰红 + 苏木精染色
潘
氏
细
胞
潘氏细胞 人空肠
焰红 + 坚牢绿染色
肠 腺 内 分 泌 细 胞
肠嗜银细胞 大鼠小肠 银染 ↑ 嗜银颗粒
小肠绒 毛
空肠 人 HE 染色
空肠 人 PAS 染色
小肠绒毛
横切
肠绒毛 人空肠 HE 染色
↑ 毛细血管
纵切
小肠绒毛中央乳糜管
人 HE 染色 ↑ 中央乳糜 管
↑ 相接处 , △ 贲门腺
胃幽门
胃幽门部 人 HE 染色
胃幽门部粘膜 人 HE 染色 ↑ 胃幽门腺
十二指肠
人 HE 染色 ↑ 皱襞 ,↓ 肠绒毛 ,△ 十二指肠腺
十二指肠黏膜 人 HE 染色 ↑ 肠腺
空肠
空肠 人 HE 染色 ↑ 绒毛
空肠 人 HE 染色
狗 HE 染色 ↑ 淋巴小
结
回肠
小
肠
大鼠小肠 锇酸固定染色 ↑ 黑色乳糜微粒 ,← 脂类物质
小肠绒毛与上皮
小肠粘膜内扫描电镜像 大鼠十二指肠
小肠上皮电镜像 小鼠小肠 ↑ 黏液 ,↑↑ 微绒毛
大肠
结肠 人 HE 染色
结肠黏膜 人 HE 染色
阑尾
人 HE 染色
丝状乳头 人舌体 HE 染色
菌状乳头 人舌体 HE 染色
舌
叶状乳头 兔 HE 染
色 ↑ 味蕾 △ 味腺
舌根 人 HE 染色
↑ 环沟 ★ 轮廓乳头
△ 味蕾
菌状乳头
味蕾
叶状乳头 ↑ 味蕾 △ 味腺
人 HE 染色 ↑ 味孔
★ 轮廓乳头 △ 味蕾
食管下段
人 HE 染色 ↑ 黏膜肌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细胞---促胰液素(secretin)
总结 消化管壁一般结构(皱襞)
口腔与咽:上皮、舌乳头、味蕾 食管:上皮、食管腺、变化的肌、纤维膜 胃:皱襞、小凹、上皮、胃腺、三层肌 小肠:皱襞、绒毛、上皮、小肠腺、十二指
肠腺 大肠:上皮、大肠腺
4.潘氏细胞 (Paneth cell)
小肠腺所特有,锥形,胞质有粗大的嗜酸 性颗粒,分泌防御素和溶菌酶
5.干细胞
位于小肠腺下半部,较小,柱状;增殖分 化,更新上皮细胞(吸收、杯状、潘氏、内 分泌细胞)
潘氏细胞光镜像
潘氏细胞光镜像(焰红与坚固绿染色)
小肠腺 中央乳糜管(central lacteal):腔大,内皮 间隙宽,无基膜,通透性大,运输乳糜微粒 有孔毛细血管:水溶性物质经此入血 少量平滑肌纤维:收缩利于淋巴血液运行 淋巴小结:孤立淋巴小结、集合淋巴小结
胃底腺干细胞(放射自显影图像)
内分泌细胞
ECL细胞:分泌组胺,促进壁细胞泌酸 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抑制壁细胞 G细胞:位于幽门腺,分泌胃泌素,
促进壁细胞泌酸和胃肠粘膜增殖
胃底腺:
贲门腺:粘液性 幽门腺:粘液性(少量G、壁细胞) 胃液:1.5-2.5L,pH0.9-1.5
粘液-碳酸氢盐屏障
(mucous-HCO3- barrier) (1)粘液层
泌 细 胞
颈 粘 液
细
胞
壁 细 胞
胃底腺
主细胞电镜像
•壁细胞(parietal cell,泌酸细胞)
LM:圆锥形胞质嗜酸性,核圆居中,有双核 EM:细胞内分泌小管、微管泡系统、
大量线粒体 功能:分泌盐酸(激活胃蛋白酶原、杀菌)、
内因子(+VitB12)
主
细
胞
内
分 泌 细 胞
颈 粘 液 细
(P146)
功组能成
口、咽
消化--物理性和化学性
消化食,将管大、胃 分子小物肠质、分大解肠为小分
子的氨基酸、单糖和甘 油酯等吸收、排泄。
一、消化管壁的一般结构
四层:粘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
(一)粘膜(mucosa)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上、下端)
单层柱状上皮(胃、肠) 固有层:疏松结缔组织,(胃腺、肠腺) 粘膜肌层:薄层平滑肌
胞
壁 细 胞
胃底腺(示壁细胞)
壁细胞超微结构模式图
壁 细 胞 电 镜 像
颈粘液细胞(mucous neck cell):
分泌酸性粘液;楔形,色淡,核扁平,居基底 细胞顶部有粘原颗粒,寿命为1周
干细胞(stem cell):
3H标记技术 增殖分化为表面粘液细胞和胃底腺细胞 寿命:主细胞、壁细胞200天
2.分泌肠激活酶,激活胰蛋白酶原形成
胰蛋白酶 3.参与分泌性免疫球蛋白(sIgA)的释
放过程
2.杯状细胞(goblet cell) 分泌粘液;从十 二指肠至回肠,逐渐增加
3.内分泌细胞
I 细胞:分泌胆囊收缩素- 促胰酶素
S细胞:分泌促胰液素
分布于小肠、促进碱性胆汁与胰液中和 胃酸为胰酶消化提供碱性环境
开放型:细胞有面向管腔的游离面和微绒毛;占绝 大多数,对化学信息敏感
封闭型:被相邻细胞覆盖,未露出腔面;占少数 对机械刺激、激素调节敏感
图31 左:内分泌细胞示意图(o开放型 C封闭型) 右:电镜像
ECL细胞---组胺 D细胞---生长抑素 G细胞---胃泌素(gastrin) I 细胞---胆囊收缩素- 促胰酶素
舌乳头
为舌背部粘膜形成的乳头状突起
1) 丝状乳头:遍布于舌背,数量最多 2) 菌状乳头:多散在分布于舌尖、舌缘,较少 3) 轮廓乳头:位于舌界沟前方,10余个
舌 轮 廓 乳 头 光 镜 像
舌菌状乳头和丝状乳头光镜像
图5 味蕾
明细胞 暗细胞
基细胞
味蕾(taste bud )
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菌状、轮廓乳头由二种 细胞组成卵圆形小体:
七、消化管的淋巴组织
粘膜淋巴小结(咽、回肠和阑尾最发达) 和弥散淋巴组织 弥散分布的淋巴细胞、浆细胞、巨噬细胞、 间质树突状细胞和郎格汉斯细胞
微皱褶细胞
(microfold cell,M细胞)
散在分布于集合淋巴小结顶部的上皮 内,游离面有微绒毛,基底面胞膜内 陷,凹腔内嵌有多个淋巴细胞
肠道sIgA的形图成38过程肠示道意sIg图A的形成过程示意图
←
小肠绒毛 (左:空肠 右:十二指肠 ↑中央乳糜管)
回 肠 光 镜 像
小肠三段的比较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环行皱襞 较高、多 高、多 矮、少 小肠绒毛 较高、多 高、多 短、少
叶状 长指状 短锥形 杯状细胞 较少 较多 多 十二指肠腺 有 无 无 淋巴小结 孤立 孤立 集合
六、大肠
无环行皱襞和绒毛 上皮中杯状细胞非常丰富 大肠腺发达,直而密 内环形肌节段性局部增厚、结肠袋
食管模式图
食管与胃贲门移行部
四、胃
皱襞、胃小区、胃小凹
(一)粘膜 粘膜上皮:单层柱状细胞-表面粘液细胞(粘原
颗粒)-分泌高浓度碳酸氢根的不可 溶性粘液-(肠上皮化生-胃癌前表现)
粘膜固有层:贲门腺、幽门腺、 胃底腺 粘膜肌层:内环外纵
(二) 粘膜下层:结缔组织
(三)肌层: 平滑肌(内斜、中环、外纵) 幽门括约肌、贲门括约肌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2002年12月第23卷第P
(四)外膜(adventitia)
纤维膜:疏松结缔组织 食管、十二指肠大部和大肠末段
浆膜: 间皮+薄层疏松结缔组织 胃,大部分小肠和大肠
二、口腔与咽
粘膜:
上皮:复层扁平上皮;硬腭部出现角化; 口底部上皮薄
固有层:内含小唾液腺,下连骨骼肌(唇、 颊处)或骨膜(硬腭处) 感觉神经末梢丰富
外纵行肌三处增厚、结肠带 外膜结缔组织中有脂肪细胞、肠脂垂
图27 左:结肠壁模式图 右:结肠粘膜光镜像
阑尾
腔小不规则 大肠腺短而少 固有层淋巴组织丰富 粘膜肌层不完整
----系膜
淋巴小结
----上皮 ---- 肠腺
粘膜肌层 粘膜下层 环行肌 纵行肌 浆膜
图28 阑尾模式图
图 29 阑 尾 光 镜 像
粘膜肌层:
(二)粘膜下层:
十二指肠腺(复管泡状, 分泌碱性粘液和表皮 生长因子) (三)肌层:内环、外纵平滑肌 (四)外膜:部分十二指肠--纤维膜
其余--浆膜
十二指肠
空肠 图26 小肠三段比较图
回肠
绒毛 小肠腺 十二 指肠腺
十二指肠 (左:模式图 右:实物图)
小肠粘膜模式图
十二指肠绒毛扫描电镜像
复习:
一、甲状腺:甲状腺滤泡、滤泡旁细胞
二、甲状旁腺:甲状旁腺素 三、肾上腺:被膜、实质(皮质、髓质) 四、垂体:垂体门脉系统
腺垂体:远侧部+中间部+结节部 神经垂体:垂体细胞、赫令体
组织学与胚胎学
消化系统
(digestive system)
第14章 消 化 管
(digestive tract)
五、消化管的淋巴组织与内分泌细胞
本章重点
食管4层的结构特点 胃的粘膜层结构特点,胃底腺的细胞构
成和功能,胃粘膜自我保护机制 小肠的粘膜层结构特点,小肠腺、绒毛
的结构与功能 各种小肠上皮细胞的形态特点和功能 三段小肠的形态特点 胃肠道内分泌结构与功能
1. 味细胞:感觉性上皮细胞;长梭形,游离面有 微绒毛伸入味孔,基底面与味觉神经末梢形成
突触。
2. 基细胞:干细胞,可分化为味细胞
味觉分布:舌尖:甜咸 舌侧面:酸 舌背与软腭:苦
三、食管(esophagus )
•未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 粘膜下层有食管腺(粘液性) • 肌层:上1/3---骨骼肌
中1/3---混合 下1/3---平滑肌 • 外膜:纤维膜
1上皮 1固有层 1粘膜肌
4外膜
2粘膜下层 2食管腺
3内环肌 3外纵肌 食管Esophagus (HE)
(二)粘膜下层(submucosa):
较致密结缔组织:小动脉、静脉,淋巴、 粘膜下神经丛
食管腺、十二指肠腺
皱襞: 粘膜与粘膜下层共同突起
(三)肌层(muscularis)
纵行肌
一般2层(内环、外纵)
M细胞 抗原 淋巴细胞 进入 淋巴小结、 淋巴结增殖分化幼浆细胞进入 淋巴、血循 环 回 消化管粘膜 分化 浆细胞 分泌IgA + 分泌片(上皮细胞产生)形成 sIgA+ 抗原 消灭抗原
八、胃肠的内分泌细
散在分布(40余种),胃十二指肠居多 单个、锥形,底部有大量分泌颗粒 分泌颗粒含肽类和胺类激素: 靶细胞、旁分泌
--- 隔离上皮与胃蛋白酶 --- 减慢H+向粘膜扩散 (2)表面粘液细胞→ HCO3- →中和H+ →H2CO3 碳酸酐酶 CO2 + H2O 胃上皮细胞快速更新、迁移
五、小肠
环形皱襞、肠绒毛(叶状、指状、锥型) (一)粘膜
皮:单层柱状上皮 (吸收、杯状、内分泌)
固有层:结缔组织、大量小肠腺 (吸收、杯状、潘氏、干细胞、内分泌)
食管:骨骼肌/混合肌/平滑肌、
胃:三层(内神斜经、元 中环、外纵)
大、小肠:(内环、外纵、肌间神经丛
间质卡哈尔细胞
环行肌
卡哈尔间质细胞及其与儿童胃肠道疾病
张海兰 综述 王练英 审校
卡哈尔间质细胞(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 是胃肠道逐渐吸引人们注意力的一群细胞。一百
扩大面积(三级)
环行皱襞:由粘膜和粘膜下层向肠腔 突出形成(3倍)
肠绒毛:由上皮和固有层结缔组织向 肠腔突出形成(1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