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部编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共15题(含答案解析)

1.选择题1.如果你沿着古丝绸之路西行,你将会在神秘的三危山下的峭壁上,在茫茫戈壁沙漠的怀抱中,看到一颗闪烁着绚丽夺目光彩的明珠,这处古遗址是()A. 都江堰B. 敦煌C. 唐招提寺D. 赵州桥答案B解析隋唐时期石窟艺术得到发展,最著名的是今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是中外文化交流的瑰宝。
窟内众多的泥塑造像与壁画,生动地展现出敦煌艺术的奇特神韵和无穷魅力,特别是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故选B。
2.创立科举制和下令开凿南北大运河的皇帝分别是()A. 秦始皇、汉武帝B. 汉武帝、隋文帝C. 隋文帝、唐太宗D. 隋文帝、隋炀帝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创建科举制,隋炀帝下令开凿京杭大运河,D选项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有关李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坎坷②其作品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③其作品具有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的特点④他被人们称为“诗仙”A. ①②B. ①③C. ①②③D. ②③④答案D解析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李白的诗歌飘逸洒脱,充满想象力和感染力,具有浓郁的浪漫情怀,歌颂祖国山河的壮美,抒发了昂扬的进取精神,因此享有“诗仙”的美誉。
4.《步辇图》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
作品真实地记录了1300多年前唐太宗会见吐蕃使者的场景,具有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
这幅名画创作的历史背景是()A. 文成公主入藏B. 安西都护府设立C. 鉴真东渡日本D. 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答案A解析《步辇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的名作,所绘是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场景,它反映了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唐太宗非常重视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实施开明的民族政策,为了增进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把文成公主嫁与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为妻。
故选A。
5.“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
……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治”,唐朝诗人元稹这首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 民族的交融B. 农业的繁荣C. 经济的发展D. 商业的发达答案A解析据题干“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体现了唐朝时期胡服走进了河洛百姓家,成为一种社会风尚,表明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加强。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部编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共13题(含答案解析)

1.选择题1.东汉的建立者是()A. 刘邦B. 刘彻C. 刘秀D. 刘备答案C解析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故选C。
2.东汉的建立者是光武帝,他的名字是()A. 刘邦B. 刘彻C. 刘秀D. 刘启答案C解析公元25年,皇族刘秀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
刘秀就是光武帝。
故选C.3.西汉和东汉初期,在政治政策上的不同之处是( )A. 下令释放奴婢B. 减轻农民负担C. 注意整顿吏治D. 注意提倡节俭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和东汉初期,为了恢复生产,都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例如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注意整顿吏治,ABC三项是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注意提倡节俭是西汉统治者的政策,不是东汉的政策,D项是二者在政治政策上的不同之处,符合题意。
4.漠北之战中,汉军作战指导明确,准备充分,以骑兵实施突击,步兵担任保障,分路进击,果敢深入,是在沙漠草原地区进行的一次成功作战,在中国战争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指挥作战的大将是()A. 陈胜、吴广B. 刘邦、项羽C. 卫青、霍去病D. 汉武帝答案C解析为了解除匈奴对西汉的威胁,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出击匈奴,匈奴单于仓皇遁逃,获得大胜,经过漠北战役的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
故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兵深入漠北沉重打击了匈奴,使之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
指挥作战的大将是卫青和霍去病。
故选C。
5.东汉政权建立于()A. 公元前202年B. 公元前119年C. 公元9年D. 公元25年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建立于公元25年。
故选D。
2.填空题6.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___” ,自汉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________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答案'光武中兴', '宦官'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的建立者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附答案

2023年九年级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复习测试卷(满分50分)一、选择题(本卷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小明正在修补一本残旧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在书中有这么一段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制代替……制,……天下变成……天下”。
你知道残缺部分是什么吗()A.禅让制,选举制;家,公B.世袭制,禅让制;公,家C.禅让制,世袭制;公,家D.选举制,禅让制;公,家2.对于秦国的商鞅变法,不正确的看法是()A.秦孝公变法的坚定决心与商鞅大刀阔斧变法的行动相得益彰B.假如商鞅没有遇到秦孝公,他的治国才能很可能难以施展C.一些旧贵族极力反对变法,说明变法涉及利益的重新调整D.商鞅是杰出的政治家,他被杀害,所以变法失败了3.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个阶层,这说明()A.动摇了周王朝的统治基础B.瓦解了西周的分封制C.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D.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4.有学者认为“从政治意义上去考虑问题,“始皇”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他的一切具有历史意义,是他开始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个时代应该是()A.国家安定,民生改善的时代B.国家统一,中央集权的时代C.文化繁荣,经济昌盛的时代D.国家强盛,疆域广阔的时代5.西汉“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治世。
这一治世形成的原因,不包括()A.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和赋税负担B.文帝、景帝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劝诫百官关心农桑C.文帝、景帝重视“严刑峻法”,社会比较安定D.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6.东汉中期以后,政治统治的突出特点是()A.皇帝专权B.外戚专权C.宦官专权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7.史学界认为: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即使在封建国家的分裂时期,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的积聚。
结束三国分裂实现短暂统一的人物是()A.曹操B.司马懿C.司马炎D.苻坚8.2022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5周年,高考制度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部编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共15题(含答案解析)

1.选择题1.他是大蒙古国第五任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他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秩序建立者。
他是少数能够重视汉文化,推崇儒术的蒙古统治者之一。
虽来自游牧民族,但十分重视中原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张帆认为,他的“历史功绩”在于他接受了汉文化。
材料中的“他”是指()A. 成吉思汗B. 忽必烈C. 努尔哈赤D. 皇太极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他接受汉族儒臣的建议,采取中原地区的制度和文化,故B符合题意;成吉思汗是大蒙古国第一任大汗,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皇太极建立清朝,故AC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在我国历史上疆域空前辽阔的元王朝的建立者是()A. 忽必烈B. 成吉思汗C. 完颜阿骨打D. 耶律阿保机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忽必烈即汗位后,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3.关于成吉思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经过多年战争,统一了蒙古B. 是斡难河流域一个部落的杰出首领C. 被推举为大汗,建立了蒙古政权D. 建立元朝答案D解析1206年,蒙古各部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他为“成吉思汗”,这标志着蒙古政权正式建立。
1271年,忽必烈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
故建立元朝的是铁木真,而非成吉思汗。
故选D。
4.《致读者》中写道“我们敬重成吉思汗,并不只是因为他是民族的骄傲,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成功者之一。
”文中所说的“最伟大的成功”是指()A. 统一蒙古B. 建立元朝C. 统一满洲D. 开创省县两级制答案A解析依据“最伟大的成功”可知,铁木真完成蒙古统一大业,结束了蒙古草原长期混战的局面。
1206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蒙古族的最高首领,尊称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权;成吉思汗死后,忽必烈继承汉位,与1271年建立元朝,1276年灭南宋实现统一。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部编版初中历史同步练习共14题(含答案解析)

1.选择题1.夏、商、西周三个朝代灭亡原因的共同点是()A. 诸侯的反叛B. 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C. “国人暴动”D. 少数民族的进攻答案B解析夏桀是夏朝最后一个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建造豪华宫室,强迫人们服劳役,统治非常残暴,导致了夏朝的灭亡;商纣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修筑豪华宫殿,制作炮烙之刑,镇压人民,导致了商朝的灭亡;周幽王统治时期,横征暴敛,他宠信褒姒,利用分封制下诸侯的义务,戏耍诸侯,导致周朝灭亡,可见夏、商、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统治者残暴,失去民心。
故选B。
2.俗话说:“洪水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曾经发生了很大的水患,造成了巨大灾难。
此时,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水患,造福于民。
这个历史人物是( )A. 黄帝B. 尧C. 舜D. 禹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花了十三年的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使人民免遭水患之苦。
3.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这些报纸的得名,与下列的哪一古代制度有关( )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科举制答案B解析题目给出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设问考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
燕、赵、齐、鲁和楚都源于西周分封制出现的诸侯国。
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周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4.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河姆渡人、半坡人、炎帝与黄帝、大禹治水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A.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B.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D.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答案A解析2.填空题填空题。
部编版历史中考复习--阶段检测卷一(中国古代史)

阶段检测卷一(中国古代史)限时: 60分钟满分: 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农作物主要是水稻;而半坡居民主要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主要种植粟。
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的因素是()A.地理环境B.生活习惯C.生产工具D.文明程度2.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
这可以用来说明()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C.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3.传说中的黄帝已经能制造船只。
下图是1958年陕西省出土的新石器时代船形彩陶壶。
这件彩陶壶的出土,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船形交通工具,用实物证实了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由此可见()A.考古是了解历史的唯一途径B.传说中蕴含着一定的历史信息C.传说与神话都是真实的历史D.传说的历史价值远超考古发现4.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
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
(见下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A.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B.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C.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D.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5.《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丰富。
其中,不仅提到二百多种动植物,还描述了动植物与环境的关系,也有选择农作物良种的概念。
这表明《诗经》()A.文笔清新节奏明快B.内容通俗易懂C.蕴含朴素科学意识D.韵律典雅优美6.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鸟儿在天上飞,鱼儿在水中游,白云飘荡,花开花落,并不依人的意志而运作。
这一思想认识属于()A.儒家B.墨家C.法家D.道家7.以下是汉字“中国”演变的历程,据此可知()A.汉字的传承发生异变B.汉字的演变趋势由简到繁C.汉字的发展一脉相承D.象形是汉字唯一造字方式8.创新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中国古代历朝特别注重制度创新。
部编版初三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初三中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哪一项是关于印刷术的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活字印刷术答案:D2. 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哪一部?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三百首》答案:A3.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称为“药圣”?A. 李时中B. 张仲景C. 孙思邈D. 李时珍答案:D4.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书圣”?A. 王羲之B. 颜真卿C. 柳公权D. 赵孟頫答案:A5. 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宰相?A. 魏征B. 房玄龄C. 杜如晦D. 李靖答案:B二、填空题6. 春秋时期,我国著名的军事家孙武著有《______》,这部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
答案:《孙子兵法》7. 汉武帝时期,我国著名的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的《______》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答案:《史记》8. 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精确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其结果在______之间。
答案:3.1415926和3.14159279. 隋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制度。
答案:科举制度10. 唐朝时期,我国著名的诗人李白被誉为“诗仙”,他的诗作风格被称为“______”。
答案:豪放派三、解答题11. 简述唐朝时期“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案:唐朝时期,“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有:轻徭薄赋,重视农业生产;整顿吏治,严惩贪官;选拔贤能,注重教育;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科举制度。
影响:国家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关系和谐,为唐朝的鼎盛奠定了基础。
12. 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的认识。
答案:我国古代四大发明分别是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活字印刷术。
这些发明对世界科技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造纸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传播更加便捷,促进了文化的繁荣;火药的发明,使得军事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改变了战争形态;指南针的发明,使得航海技术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使得书籍的印刷速度大大提高,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部编版历史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年)

2024年部编版历史中考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下列关于元朝统一的历史事件,说法正确的是:A、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完成了对南宋的统一B、忽必烈建立元朝,实现了对南宋的征服C、忽必烈定都大都,元朝开始对南宋进行军事行动D、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为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2、关于明朝时期的郑和下西洋,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郑和下西洋是为了扩大明朝的影响力B、郑和的船队规模庞大,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水平C、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D、郑和下西洋后,明朝的海禁政策逐渐放宽3、唐朝时期,哪一项政策促进了文化的繁荣?A. 开疆拓土B. 崇文抑武C. 科举取士D. 封建亲戚4、明朝的建立者是谁?A. 朱棣B. 朱元璋C. 朱允炆D. 朱标5、题干:下列关于夏朝建立的历史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A.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B. 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C. 夏朝的建立是由禹建立的D. 夏朝的都城是阳城6、题干:下列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发展的黄金时期B. “百家争鸣”中的“百家”指的是各种不同的学派C.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重大变革D. 儒家、道家、法家等学派在“百家争鸣”中最为突出7、题干:以下关于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描述,正确的是:A. 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涌现B. 百家争鸣主要发生在秦朝统一之前,各个学派为了争取统治地位而激烈辩论C. 百家争鸣是战国时期的一种社会娱乐活动,各个学派相互取乐,并无实际意义D. 百家争鸣是汉代以后的一种文化现象,各学派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而相互辩论8、题干: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中央集权制度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了诸侯分封制度,实行郡县制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力推行法家思想,强化中央集权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焚书坑儒政策9、题干:明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以下哪项措施?A. 设立东厂B. 实行科举制C. 设立内阁D. 实行行省制 10、题干: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过程中,以下哪项不是主要矛盾?A. 技术落后B. 市场狭小C. 资本短缺D. 资本主义制度不成熟11、题干: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迅速发展,其中最著名的是:A. 晋察冀根据地B. 晋冀鲁豫根据地C. 陕甘宁边区D. 华中根据地12、题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终结,以下关于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 标志着中国人民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新民主主义社会C. 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成为国家的主人D. 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的大国二、非选择题(本部分有4大题,每大题13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随着历史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不断交流、碰撞与融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中考历史《中国古代史》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这反映了()
A.《史记》题材多样B.司马迁史德高尚,公正记事
C.司马迁史学知识丰富D.艺术价值相当高
2.契丹,一个彪悍的民族,公元916年建立起庞大帝国,它的建立者是
A.颉利可汗B.耶律阿保机C.皮罗阁D.铁木真
3.“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这首童谣反映出东汉中期以后政治腐朽,社会混乱的的状况,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分封制的推行B.焚书坑儒C.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D.黄巾起义4.唐朝国势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
A.黄巢起义B.五代十国C.安史之乱D.藩镇割据
5.“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下列封建王朝中结束了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有
①秦朝②西晋③隋朝④元朝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学而优则仕”(注:学习学好了就可以去做官)是我国古代读书人毕生追求的目标。
以下能体现这一原则的制度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推恩令D.科举制
7.为进一步强化军权,增设特务机构东厂的皇帝是
A.明太祖B.建文帝C.明成祖D.明熹宗
8.历史课上,小华问小东:“‘暴君’是什么意思?”小东得意地说:“‘暴君’是指统治极度暴虐腐朽的统治者。
”下列君王中不属于暴君的是
A.夏桀B.商王汤C.商纣王D.周厉王
9.历史上,结束三国两晋南北朝300多年的政权分立局面,于589年重新完成统一的朝代是
A.秦朝B.西晋C.隋朝D.元朝
10.隋朝作为统一的朝代存在的时间是
A.581--618年B.589--618年C.581--600年D.588--618年
11.下图所示内容是
A.都江堰B.长城C.大运河D.北京城
12.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这说明()A.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真实
B.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D.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
13.组织了一支强大的军队,统一蒙古各部,建立了蒙古政权的是()
A.铁木真B.元昊C.完颜阿骨打D.阿保机
14.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朝廷与地方矛盾尖锐,某节度使派人到中书省办事,因其态度恶劣,遭宰相武元衡呵斥。
不久,武元衡在靖安坊的东门被该节度使派人刺杀。
此事发生在A.唐长安B.宋东京C.元大都D.明应天府
15.电视连续剧《贞观长歌》艺术地再现了唐太宗李世民主政唐朝二十多年的历史。
你认为
不可能
...在剧中出现的画面是( )
A.唐太宗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
B.唐太宗轻徭薄赋,精简机构
C.唐太宗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D.唐太宗鼓励大臣直言皇帝的过错
16.下列人物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角B.蔡伦C.张仲景D.华佗
17.下列与“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历史故事相关的人物是
A.李渊B.赵匡胤C.杨坚D.朱温
18.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中有句解说词:“阳刚的一撇是万里长城,阴柔的一捺是京杭运河。
这才是一个顶天立地,有血气、有温情的中国人。
”那么构成“人”字的这一捺的重要作用是()
A.解决了北方缺水的问题
B.便于对北方军事力量的控制
C.巩固了统治,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D.方便帝王南巡游玩
19.民族英雄是指为捍卫国家、民族利益和主权,在抗击外来侵略斗争中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下列人物不是我国民族英雄的是()
A.郑成功B.左宗棠C.戚继光D.郑和
20.“晋文公执政后,为振兴工商业公布了执序之法,此后又有晋襄公夷范之法、赵宣子之泫、范宣子刑书,统治者不断地用法的思想来巩固统治。
先秦时期实行习惯法,不对大众公布,但是晋国赵鞍执政时期,铸刑书于鼎,公布于世。
”对材料所述理解正确的是
A.法的思想在当时违背历史潮流B.习惯法在晋国被彻底废除
C.法的思想在晋国有悠久的传统D.春秋时期的晋国因循守旧
二、填空题
21.在约__________年,汤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
22.周武王时,得到____________辅佐,日益强盛。
公元前________年,与商在__________决战,商朝最后的王_________亡。
西周建立,都城___________________
23.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是_______朝,约_________年建立,标志着我国_________社会结束,_________社会开始了。
24.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如任用富于谋略的___________和善断大事的__________做宰相;他还虚心纳谏,重用敢于直言的__________
三、识图题
25.古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包括中国与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淡、文化交往,
以及侵略与反侵略的斗争。
在这个过程中,友好交往是中外交往的主流。
结合下列有关隋朝至清朝时期对外关系的两组图片,回答下列问题。
第一组
第二组
(1)主题命名:结合图片中的信息,分别为这两组图片命名一个合适的主题。
(2)人物追踪:请结合图片及文字信息,写出相关的历史人物。
①六次东渡:______;②7次下“西洋”: ______; ③明代抗倭:______;
④收复台湾:______; ⑤雅克萨之战:
(3)情感提升:①结合第一组图片,说一说你打算如何做一名国际交往的杰出使者。
②结合第二组图片,说一说你的感想。
四、材料解析题
26.几千年来,中医药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为人类抗击病魔、发展公共卫生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值得继承和发扬。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医学发展简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全材料一中①②③的内容。
(2)如果在表格中再加入一位医学家,你会选谁?并说明理由。
材料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医药疗效显著,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截至2月17日,全国中医药参与救治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共计60107例,占比为85.20%。
北京市20家定点医院中医药参与救治率为90%,服用中药患者中出院和症状改善的总有效率为81%;广东中医药参与率93.54%,有效率达89%;四川中医药参与率为90%,有效率约70%;江西中医药参与率95%,有效率达82%;浙江中医药参与率95.83%,有效率约82%。
中医药的优势是“治未病”,现在,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深入人心,中医药的优势得以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的认同感不断增强,服务方式和内容不断拓展丰富。
——摘编自《如何让中医药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中国人对中医药情有独钟的原因有哪些?
(4)综合以上探究,为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我们在新冠肺炎防控阻击战中应该做些什么?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博镇节度使田承嗣控制今山东、河南、河北交界一带六州地盘,养兵 10 万,包括一支由万余名魁伟强壮的士兵组成的衙兵……他收的赋税,全归自己支配,一粒粮食、个铜钱都不上缴朝廷。
田承嗣不仅自己设官署,委派官吏,还得寸进尺,要求朝廷让其兼任宰相。
材料二:朱全忠,原名朱温,从小游手好闲,不务正业。
后来参加黄巢起义,因活动能力很强,逐渐成为一位重要的将领。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安史之乱后,唐朝节度使有哪些权力?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朱全忠建立的政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B2.B3.C4.C5.D6.D7.C8.B9.C10.B11.A12.D13.A14.A15.A
16.B17.B18.C19.D20.C
21.公元前1600
22.吕尚、周公1046牧野纣王被杀,商镐京(陕西西安)
23.夏2070原始奴隶
24.(1)房玄龄(2)杜如晦(3)魏征
25.(1)第一组图片主题:友好交往。
第二组图片主题:抗击侵略。
(2)①鉴真②郑和③戚继光④郑成功⑤康熙帝
(3)①我们要有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坚持对外开放与交流,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传播到世界各地,并善于学习其他民族的先进文化,取他之长,补己之短。
(言之有理即可) ②勇于反抗外来侵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许多民族英雄为了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完整不怕牺牲、不顾个人安危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言之有理即可) 26.(1)①张仲景;②屠呦呦;③本草纲目。
(2)任选一位医药学家;理由相符即可。
(3)言之有理即可,不少于2点。
(4)言之有理即可。
27.(1)节度使把辖区内的军事、财政、行政大权全揽在自己手中。
(2)后梁。
(3)安史之乱后,唐朝出现藩镇割据,爆发农民起义,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的割据混乱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