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测井定量评价:以库车坳陷博孜-大北地区为例

合集下载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总目次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总目次

‘地质科技通报“2023年总目次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的理论㊁模型与应用专辑暨庆贺陈崇希教授90华诞陈崇希教授在水文地质领域的学术研究贡献焦赳赳,万军伟,王旭升,胡立堂(4-1) 有入渗补给的层状非均质含水层圆岛潜水井流模型陈崇希,唐仲华,谢永桦,王旭升(4-15) 潜水稳定井流的剖面二维数值模拟方法王旭升,谢永桦,陈崇希(4-27) 考虑生物降解的含水层苯酚自然衰减的数值模拟研究胡立堂,田 蕾,王 岽,黄诗棋(4-37) 断裂带水力特性研究进展史浙明,叶海龙,吕少杰,齐之钰,何冠儒(4-47) 基于离散裂隙网络模型的地下水流并行模拟方法赵敬波,刘 健,周志超,季瑞利,张 明,付馨雨(4-55) 变径抽水井降深和涌水量关系的混合井模型齐跃明,吴佳欣,王旭升,周 来,董贵明, 刘 博,许进鹏,马 超,周 沛(4-65)二维承压非稳定流水均衡区间的数值模拟董贵明,王 颖,詹红兵,田 娟,李嘉宁,代丽娜(4-75) 水化学特征在恩施盆地地热资源调查中的指示意义李泽威,袁 飞,李明龙,赵 军,万 凯,李光顺(4-83) 基于温度示踪的高寒地区河水与地下水相互作用:以黑河上游流 域为例张淑勋,孙自永,潘艳喜,李 鑫,潘 钊(4-95) 跨流域地下水循环研究进展韩鹏飞,王旭升,蒋小伟,万 力(4-107) 包气带井回灌引起的非饱和-饱和流分析祁翠婷,詹红兵,郝永红(4-118) 井筒混合效应和表皮效应对注水井溶质径向弥散的影响马 科,马 冲,詹红兵,刘 洋(4-130) 基于地下水位微动态反演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研究进展张 卉,王广才,史浙明,周鹏鹏(4-138) 同位素技术在古堆泉岩溶水保护中的应用张松涛,谢 浩,梁永平,唐春雷,赵春红,张昊驰(4-147)非稳态地下水流系统响应降雨变化的数值模型研究张萧琅,焦赳赳(4-154) 离子交换行为对溶质运移影响作用的实验研究史绪山,康鸿源,潘欢迎,柴 波(4-162) 基于MA R UN 的海岸带地下水渗流及溶质运移过程研究进展 姚 孟,于胜超,张可馨,李海龙(4-170)隧洞突涌水指示西南岩溶大泉成因关系及水环境效应分析段天宇,成建梅,段 勇,李仲夏,陈 亮,黄盛财,谷 芝(4-183)咸淡水混合对珊瑚砂渗透性影响的试验研究李英豪,韩冬梅,曹天正,赵孝伟,宋献方,蔡砥柱(4-194) 考虑河床渗透性影响的基流退水过程解析模型王国梁,梁修雨(4-201) 基于蒸发法和联合测定仪测定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非饱和渗 透系数的试验研究向峥宇,潘欢迎,邓 斌,刘延锋(4-210) 地下水停采后地面沉降区地下水氟的演化规律:以沧州市为例 孙丹阳,李和学,刘 强,李俊霞(4-218) 江汉平原地下水中有机质季节变化对氮反应迁移的影响许 洁,梁 莹,张振超,姜 雪,马 瑞(4-228) 基于P I V 技术研究不连通孔隙中残余D N A P L 的溶解速率 影响因素阮博阳,杨盼瑞,郭会荣,王 哲(4-241) MO D F L OW 岩溶暗河及出口的概化与模拟效果 张子琦,许 模,曹 聪,张 强,夏 强(4-250) 裂隙介质渗透性的升尺度转换研究董晓飞,胡 成,曹孟雄,张 涛,陈 刚(4-259) 广州某地下水污染场地监控自然衰减修复模拟袁昊辰,张幼宽,梁修雨(4-268) 基于格子B o l t z m a n n 法岩体裂隙粗糙特征对渗流的影响 王继刚,方明松,陈 刚,胡 成(4-279) 基于统计均质区方法的裂隙几何及渗流特性评价李露露,李牧阳,周志超,张秋兰,崔亚莉,邵景力(4-288)㊃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㊃工程地质界面:从多元表征到演化机理朱鸿鹄(1-1)㊃Ⅰ㊃基于μC T 技术的白鹤滩库区致密砂岩孔-裂隙三维成像特征研究孟 杰,李长冬,闫盛熠,朱文宇,洪望兵,付国斌,黄德崴(1-20)基于分布式声波传感的大地探测技术研究进展刘 威,朱鸿鹄,王 涛,程 刚(1-29) S -S A RⅡ技术的崩塌临灾应急监测原理及其应用刘冀昆,杨晓琳,王成虎(1-42) 渗流-应力耦合下侏罗系红砂岩力学及渗透特性试验研究 梁 劲,王 强,胡新丽,王 斌,宗 浩,王 剑,李岚星(1-52) 外基坑宽度对坑中坑条件下被动土压力的影响潘静杰,朱春柏,刘 伟,房 凯,刘念武(1-62) 不同含油㊁含水饱和度致密砂岩真三轴力学特征许鹏祥, 陈向东,刘 钊,程 鑫,屈怡倩,李秋实,马春晓,吴汉宁(1-70)藏东南多依弄巴流域冰湖溃决危险性评价陈 兰,范宣梅,熊俊麟,王 欣,窦向阳(2-258) 基于多期无人机影像的滑坡地表竖向变形测量模型试验与工程 应用丁要轩,龚文平,程 展,田 杉,赵 超,陈 琛(2-267) 四川珙县下软上硬山岭地貌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赵方彬,王运生,寇瑞斌,毕杨杨,向 超(2-279) 伊宁至阿克苏铁路那拉提山越岭段关键性工程地质问题遥感 解译与分析陈富强(2-288) 示踪实验在湾潭隧道涌水突泥判别中的应用徐啸川,徐光黎,魏文豪,李溢渊,薛 媛(2-297) 水压力作用下三峡库区侏罗系软岩裂纹扩展规律及力学机制简文星,潘永亮,李林均,李 豪,徐长江(3-1) 降雨入渗条件下堆积体边坡致灾因子试验分析翟淑花,于家烁,齐 干,刘欢欢,冒 建,王云涛(3-9) 反粒序砂土体内侵蚀及渗流特性变化规律试验研究宋宜祥,管景华,李彦奇,黄 达(3-16) 基于遥感技术的嘉黎江巴变形体稳定性评价与分析张占忠,陈富强,刘亚林,李 丹,杜世回,张晓宇(3-28) 连续排水边界下成层陆域吹填地基一维固结解析解张云鹏,王宗琴,宗梦繁,吴文兵,王立兴(3-38)基于E AH P 模型的市政隧道原位二扩四爆破效果评价 吴丹红,吴 立,闫天俊,何瑞冰,谢玲丽,董道军(3-46) 滑坡张拉变形区砌体房屋变形破坏特征数值模拟韩幽铭,桂 蕾,朱兴华,陈丽霞,余玉婷,陈 琴(3-55) 考虑管土接触状态的圆曲线顶管顶进力计算方法周雨恒,周 浩,袁 明,张 鹏,曾 聪(3-63)近似圆形矿坑边坡稳定性轴对称简化计算方法王 杰,吕加贺,谭 飞,刘礼领(3-72) 面向区域滑坡易发性精细化评价的改进斜坡单元法李 星,杨 赛,李远耀,殷坤龙,王 伟(3-81) 基于因素空间的露天采坑边坡稳定性评价易 富,孟兴涛,赵文华,杜常博(5-1) 基于A b a q u s 的软硬交错地层钻进过程仿真及动态特性分析 文国军,张冯豆,贺 鑫,刘浩杰,王玉丹,赵 权(5-10) 深埋层状围岩引水隧洞直眼掏槽爆破技术优化姜守国,罗帅兵,蒋 楠,孙建斌,周海波(5-20) 考虑温度效应下冻土层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殷鹏程,孙义贤,庞于涛,王晓伟,朱维元(5-27) 干湿循环作用下云母石英片岩抗压性能劣化规律及机理李志刚,叶宏林,刘 伟,徐光黎,马 郧,朱 佳(5-36) 建设区顺层岩质滑坡地质力学演化模型:以万州铁峰乡麦地坪滑坡为例 王 禹,冯 霄,杜 娟,刘 洋,李 东,柴 波(5-43)基于M a t D EM 的黄泥扁滑坡支护效果分析王 飞,徐 楚,黎 伟(5-52) 清淤对软土地基古石桥地基变形的影响及机制研究李逸鹏,马淑芝,贾洪彪,李 轩(5-61) 基于三维精细化数值模型的地下油库水封安全评价荆少东,许国辉,吴尚彬,刘晓忠, 李志华,刘乾灵,刘康能,张 彬(6-1)地下水封洞库单裂隙花岗岩纵波速度变化规律与预测模型曹洋兵,吴 阳,张 朋,江志豪,张思怡,黄真萍(6-12) 基于无人机L i D A R 仿地飞行技术的高陡边坡危岩体快速识别方法 庞 鑫,袁 明,卢 渊, 杜文杰,万道春,李 得,丁海锋,付晓东(6-21)基于多深度模型的钻孔结构面智能识别与量化分析张 野,陈金桥,李炎隆(6-31) 小尺寸模型在五峰隧道涌突水判别中的应用徐啸川,徐光黎,林高炜,李溢渊,马 郧(6-42) 原状黄土天然孔隙比定量评价方法高智慧,左 璐(6-53) 基于S B A S -I n S A R 和光学遥感影像的大型倾倒变形体变形演化 杨沛璋,崔圣华,裴向军,何 双,王 慧,梁玉飞(6-63) 掺砂率与干密度对膨润土收缩特性影响马鸿发,刘清秉,李 靖(6-76)㊃Ⅱ㊃㊃资源地质与工程㊃华南与花岗岩有关的稀有金属矿床和钨锡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 及其成因联系吴堑虹,周厚祥,刘 飚, 孔 华,裴进云,覃毅学,宗 琦,吴锟言,汤钰御(1-78)东昆仑东段中-晚三叠世区域岩浆-热液成矿系统井国正,王晓云,张志强,何俊江, 张里斌,王凤林,刘 颜,石文杰,谭 俊(1-89)鄂东南矿集区铜绿山-铜山铜铁金矿床三维地质建模与深部预测赵岩岩,吴昌雄,石文杰,刘冬勤,魏克涛,张 铭,谭 俊(1-112)黄铜矿微量元素对矿床成因类型的指示王启林,张金阳,严德天,闵 红,刘 曙,李 晨(1-126) 川西南大梁子铅锌矿床构造分级控矿规律与控矿构造组合样式 杨 博,韩润生,吴建标, 冯志兴,丁天柱,吴 鹏,龚红胜,李凌杰,袁 航(1-144)滇东南洒西钨铍矿床成矿流体来源和演化:来自流体包裹体和H -O 同位素证据盛 夏,张 达, 阙朝阳,毕珉峰,狄永军,祖世元,马慧慧(1-158)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进展李峰峰,叶 禹,余义常,郭 睿(1-170) 西藏阿里仲巴地块公珠错片麻岩锆石U -P b 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李生伟,韦梅华,黄 庭,刘 强(1-191) 海底麻坑的特征㊁分类与成因机制沈 奥,孙启良,蔡砥柱,邢子浩(1-204) 下侏罗统辛涅缪尔阶-普林斯巴阶界线地质事件研究进展 葛 禹,时志强(1-218) 塔里木盆地顺北地区中新生界断裂构造特征及演化曹自成,唐大卿,骆满嵩,姜忠正,洪才均,夏永涛,魏 华(1-226)塔里木盆地肖塘南地区走滑断裂特征与断溶体勘探研究李 梁,孙庭斌,陈迎楠, 张 怡,王玉珊,王 硕,赵 婧,王雅迪,李 栋(1-239)珠江口盆地白云东区古近纪挤压-伸展变形模式及勘探意义王福国,张向涛,梅廉夫,颜 晖,柳保军,张忠涛,刘 军(1-246)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常压页岩气保存条件评价 刘义生,金吉能,潘仁芳,李笑天,朱正平(1-253) 高压压汞联合分形理论分析致密砂岩孔隙结构:以鄂尔多斯 盆地合水地区为例卢振东,刘成林,臧起彪,吴育平,杨熙雅,阳 宏,曾晓祥,李闻达(1-264)渤中19-6孔店组砂砾岩孔隙结构和渗透率估算模型宋 晨,杨 兵,张超谟,朱博远,张占松(1-274) 不同物源体系致密储层微观结构特征及成因分析:以陇东地区 樊家川和南梁长6段为例 王翀峘,魏钦廉,胡 榕,肖 玲(1-286)深层㊁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测井定量评价:以库车坳陷 博孜-大北地区为例刘宏坤,艾 勇, 王贵文,陈康军,蔡德洋,曹军涛,解宇强,李 栋,赖 锦(1-299)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须三段砂岩储层致密化过程定量模拟常 宇,刘明洁,张 庄,叶素娟, 杨映涛,伍 玲,张 玲,南红丽,谭秀成,曾 伟,连承波(1-311)基于汇水盆地的化探异常识别与评价:以东昆仑乌拉斯太地区 1ʒ5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为例黄啸坤,魏俊浩,石文杰,张新铭,高 强,王 双(1-324) 渤中凹陷西南洼东营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及环境指示意义 阳 宏,刘成林,王飞龙,汤国民,李国雄,曾晓祥,吴育平(1-339)南堡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沉积环境和物源:来自微量和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的证据静禹钱,雷 闯,刘克栋,李振华(1-350) 河南板厂铜钼多金属矿床钻孔原生晕地球化学特征及找矿预测姚 娟,张霄旭,卢声媛,陈 磊,秦 雷(2-1) 四川西昌米市盆地砂岩型铜铼矿中沥青特征及与铜㊁铼富集成 矿的关系 陈榜巧,梁 斌,郝雪峰,唐 屹,潘 蒙,彭 宇(2-11)宁夏卫宁北山地区金场子金矿区找矿模型及成矿预测海连富,陶 瑞,张晓军,刘安璐, 刘金科,魏俊浩,白金鹤,李海峰(2-19)不同国别进口铁矿石矿物学特征分析:来自显微组分和元素分析的约束 张子傲,刘恩涛,许家省,严德天,刘 曙,闵 红(2-33)湖北庙垭杂岩体富硅碳酸岩成因及其对稀土成矿的指示意义 胡寅秋,邬 斌,任 倩(2-41) 巴西桑托斯盆地C 区块火成岩发育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 赵 健,张 洁,赵俊峰,任康绪,王朝锋,郭 渊(2-60)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彬长区块延长组长6-长7段深水重力流沉 积特征分析萧高健,骆 杨,刘洪平(2-69) 琼东南盆地北部中生代凹陷特征及油气成藏条件初探朱继田,杨希冰,胡向阳,罗 威,李 勇,毛雪莲,冯士信(2-83)基于深度生成模型的河道砂建模方法高小洋,何文祥,胡 勇(2-94) 川东北元坝西部须家河组致密砂岩裂缝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 黄彦庆,肖开华,金武军,王 爱,刘志远,王濡岳(2-105)㊃Ⅲ㊃海陆过渡相优质页岩测井识别:以鄂尔多斯盆地大宁-吉县地区山2段为例史 彪,吴 丰, 李树新,梁 芸,习研平,代 槿,石祥超,赵 辉(2-115)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新近系储层菱铁矿胶结物成因及对物性的影响杨 娇,戴建文,吴雪晴,涂 乙,董 硕,李 琦(2-127) 长岭断陷龙凤山地区断裂与火石岭组火山岩油气运聚关系 金 帅,蒋有录,苏圣民,陈杏霞,侯 帅(2-137) 古地貌恢复及其对重力流沉积砂体的控制作用:以鄂尔多斯盆地 三叠系延长组长73亚段为例杨哲翰,刘江艳, 吕奇奇,罗顺社,周新平,李士祥,张 严,张孝国(2-146)南堡凹陷东北部东二段重力流砂岩储层发育规律李 聪,鲜本忠,王鹏宇,陈 蕾,田荣恒,杨荣超,陈思芮(2-159)压力及温度对碳酸盐岩声波速度与频谱特征的影响实验侯连浪,刘向君,梁利喜,石 新,马修刚,曹 雯(2-170) 基于C T 扫描技术的低渗油藏水敏效应后微观孔隙结构特征 胡心玲,雷 浩(2-178) 基于定向半变异函数的裂隙网络空间变异性分析黄 宇,杨荣森,韩晓东,范建伟,倪春中(2-186) 朝阳沟阶地扶杨油层微观孔隙结构及渗流机理分析赵 军,闫文雯,徐 通,白雪晶,张洪谋,马继升,杨 威,杨裕庆,赵 强,薛东安,李 卓,李思涵,丛 琳(2-194)减氧空气与轻质原油低温氧化反应特征王云飞,魏建光(2-207) 基于分数阶最优控制网络的复杂勘探随机噪声消减方法杨文博,盖永浩,张文祥,邓 聪(2-214) 青藏高原挠曲均衡重力异常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张星宇,杜劲松,陈 超,梁 青(2-223) 南海西南次海盆V 型尖端地壳岩石圈最终裂解的特征及过程 罗 盼,高圆圆,王厚金,任建业(2-234) 河套盆地吉兰泰构造带狼山分支断层活动特征及其控藏作用 刘滨莹,张宏伟,王 芳,王 鹏,郭增虎,刘东民,王 雷,万照飞(2-247)含氧官能团修饰的石墨表面润湿性及其对气水分布的影响熊 健,唐俊方,周 雪,刘向君,梁利喜(3-93) 四川盆地复兴地区侏罗系凉高山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其主控 因素彭 伟,舒 逸,陈绵琨,刘皓天,肖 雄,管文静(3-102) 鄂尔多斯盆地典型夹层型页岩油地质特征及潜力评价:以宁228井长7段为例辛红刚,田 杨,冯胜斌,岳贤和,陈薪凯,淡卫东,罗顺社(3-114)东营凹陷沙三段古水介质盐度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刘鑫金,刘惠民,杨怀宇,张鹏飞(3-125) 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精细刻画方法:以南堡凹陷 M 油田东一段为例曲丽丽,段 健, 余成林,林伟强,邱宇威(3-134)四川盆地绵阳-长宁拉张槽中段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裂缝脉体特征及古流体活动过程陈丽清,吴 娟, 何一凡,蒋前前,吴 伟,罗 超,杜国正(3-142)碎屑岩系不同沉积体系的沉积正演方法综述万 力,黄 秀,张志杰,袁选俊,陈星渝(3-153) 致密砂岩气藏不同岩石相孔喉结构对气水相渗特征控制机理: 以鄂尔多斯盆地东胜气田J 72井区下石盒子组储层为例赵丁丁,侯加根,王秀杰,刘钰铭,陈儒贤,张占杨(3-163)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动力学研究进展郁桂刚,欧文佳,吴 翔,宁伏龙,张 凌(3-175) 哈盆地胜北洼陷中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陈淑鹏,蔡苏阳,梁 云,胡前泽,肖七林(3-189) 柴达木盆地扎哈泉地区新近纪物源分析潘双苹,胡光明,李积永,肖红平,吴 帆,范琳琳(3-201) 胶莱盆地东北缘前垂柳金矿床S ㊁P b 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 质来源的指示韩小梦,郭云成, 段留安,王建田,赵鹏飞,王利鹏,喻光明(3-210)鄂尔多斯盆地北部下白垩统铀成矿模式王龙辉,剡鹏兵,焦养泉,吴立群,张字龙,荣 辉,张 帆,李振成,钟伟辉(3-222)成矿动力学数值计算模拟研究进展:理论㊁方法与技术陈伟林,肖 凡(3-234) 川东红星地区吴家坪组富有机质页岩特征与发育控制因素 王必金,包汉勇,刘皓天,张 莉,赵 帅(5-70) 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芦草沟组细粒湖底扇沉积及其页岩油 储层意义康积伦,王家豪,马 强,李纯泉,陈鑫鑫(5-82) 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下石盒子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及 可动流体特征何 云,王瑞飞, 张占杨,王濡岳,尹 帅,何维领,陈瑞娜,肖 雪(5-94)转换斜坡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始新统为例陶文芳,葛家旺,雷永昌,李旭彪,朱筱敏(5-103) 贵州铜仁坝黄牛蹄塘组黑色岩系有机质富集机理白 洋,谢 宏,王孟斋,卢正浩(5-115) 岩层滑动镜面反射研究现状及其在页岩气保存中的应用㊃Ⅳ㊃王宇帆,徐 尚,温雅茹,苟启洋,张志垚,王政凯(5-128) 华北板块南缘早二叠世煤中微量元素赋存特征及主控机制 袁铎恩,边家辉,刘紫璇,张利伟,潘思东(5-138) 鄂西北杀熊洞铌-稀土矿床烧绿石矿物学及地球化学特征及其 形成机理秦志军,周 豹,苌笙任,苏建辉,邵 辉(5-150)内蒙古科尔沁右翼前旗复兴屯银铅锌多金属矿床中闪锌矿的主 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张 青,张 成,段海龙,徐宏国,张 欣(5-161) 松辽盆地南部海力锦地区上白垩统姚家组砂岩物源示踪及其 构造背景综合研究:来自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U -P b 年代学 的制约臧亚辉,李继木,宁 君,王海涛(5-175) 松辽盆地现今地温场特征及控制因素张翘然,肖红平,饶 松,施亦做,李文靖,黄顺德,胡光明(5-191)基于岩相和地球化学特征的沉积古地貌恢复新方法:以川中 栖霞组为例饶诗怡,伏美燕, 邓虎成,吴 冬,胥 旺,陈 培,郭恒玮(5-205)湖北宜昌下白垩统五龙组风成砂的发现及其物源分析王 倩,肖国桥,高 慧,秦世玉,黄咸雨(5-214) 纳米颗粒对活油中沥青质分散潜力探讨展转盈,倪 军(6-86) 渭河盆地南缘早更新世风成相和湖相沉积环境演化王 婷,张 航,孙有斌(6-95) 江汉盆地新生代早期河流演化研究:来自地表河流和盆地钻孔 碎屑锆石U -P b 年龄的约束张 洋,陈孝康,林 旭,李长安,刘海金,刘 杰(6-106) 莺歌海盆地东方区黄流组一段海底扇地震沉积学研究党亚云(6-118) 南海南部北康盆地晚中新世以来深水沉积单元时空分布特征 及其控制因素苏海霞,刘 姗, 张 莉,苏 明,黄书勤,雷振宇(6-129)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长63重力流沉积特征舒 婷,刘桂珍,郭 健(6-140) T e r m i t 盆地上白垩统Y o go u 组烃源岩埋藏史㊁热演化史和生 烃史模拟王 涛,王 洋, 袁圣强,毛凤军,刘计国,郭小文,杨 锐(6-151)鄂尔多斯盆地WL 地区延长组储层成岩作用与孔隙结构差异成因张芥瑜,张凤奇, 刘 阳,武富礼,闫凤平,谢 冲,张兰馨(6-162)高尚堡油田高3102断块沙三2+3亚段中低渗透储层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陈儒贤,侯加根(6-174) 山西塔儿山-二峰山地区新民铁矿床F e 同位素特征及其成 矿指示意义相 轩,白 洋,冯志强, 任大陆,白 阳,苗洪运,王 米,侯建斌,郝书清(6-187)贵州织金新华戈仲伍组含磷岩系沉积环境对成磷作用的制约汪宇航,谢 宏,张 兰,王昌建,卢正浩,白 洋,王孟斋(6-201)㊃环境地质与水文地质㊃动网格在非饱和-饱和界面数值模拟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刘 玲,魏亚强,陈 坚,李 璐,牛浩博,殷乐宜(1-360) 海南东寨港红树林湿地沉积物氮形态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朱鹏光,甘义群,赖咏毅,尤 悦,姜 颖(1-369) 铜同位素及其在环境污染示踪中的应用进展韩 嫣,胡雅婷,王 倩,石明辉,周 炼(1-378) 水土质量调查评价与人群健康关系的融合路径研究王新峰,龚 磊,刘元晴,宋 绵, 张梦南,吕 琳,魏建朋,马学军,孟顺祥(2-305)贵州省湿地碳储量与碳中和潜力分析张美琪,陈 波,赵 敏(2-315) D N A P L 场地污染通量升尺度预测的敏感性分析宋美钰,施小清,康学远,吴吉春(2-327)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土地沙化区典型植物的雨季水分来源 黄 鹏,周爱国,马传明,刘 左,张泽琛,白耀楠(2-336) 典型地球化学与水文地质特征对污染物自然衰减影响研究进展 赵 萌,姜永海,冯 帆,贾永锋,廉新颖,尚长健,臧永歌(3-250)基于保护敏感目标的场地地下水污染风险评估徐迎春,杨丽虎,宋献方,殷乐宜,陈 坚,谢月清(3-262)鄂尔多斯盆地堡寨淖湖盆系统生态环境变化的驱动力卢艳莹,王文科,赵 明,马稚桐,闫姿呈,井江楠(3-272) 贵州省毕节市米底河地热特征及形成机理林华颖,裴 鹏,邹 行,焦安军(3-281) 古堆-南梁泉域岩溶水环境问题现状与泉源区保护王志恒,梁永平,史浙明,申豪勇,张松涛, 赵 一,谢 浩,赵春红,唐春雷(5-228)基于结合水膜厚度变化的红黏土收缩机理研究张亚彬,左双英,吴道勇,杨国生(5-241) 基于随机森林的电容式土壤水分传感器校准研究㊃Ⅴ㊃汪 正,胡 顺,马 瑞,孙自永,葛孟琰,王俊友,乔树锋(5-249)不同测试条件下砂样电阻率特性试验研究袁淑卿,孙蓉琳,邢锦兵,肖 巍(5-257) 喻家山土壤含水率对次降雨事件的响应及影响因素 孙蓉琳,王梦迪,陈 阳,马倩芳(6-215) 西宁盆地南部天然C O 2泄漏和浅部含水层响应 郑长远,雷宏武,崔银祥,白 冰,季 备,刘阳阳(6-223) 陆地地质环境微塑料污染研究现状与展望朱丽萍,陶雪晴,万愉快,何 稼,李明东(6-233) 露天矿山生态修复中的土壤重构试验梁世伟,许 领,胡而已(6-242)㊃新技术新方法㊃城市全空间三维模型数据一体化集成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徐德馨,彭汉发,肖 杰,杨其菠,李三凤,刘 辉(1-388) 北京新航城地区地面沉降演化规律及多源监测方法对比研究 刘 贺,罗 勇,雷坤超,崔文君,齐鸣欢,赵 龙,孔祥如(1-398)无人机在沉积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孙信尧,王 平,张 宏,郭玉杰,郭 飞(1-407) 随钻核磁共振测井在南海文昌油田低阻油层流体识别中的应用 骆玉虎,张恒荣,汤 翟,吴一雄,袁 伟(1-420) 基于数字岩心技术的岩石孔渗特征研究:以海外J 油田孔隙型 碳酸盐岩油藏为例赵华伟,廉培庆, 易 杰,段太忠,张文彪,刘彦锋(2-347)不同冷却时间对高温花岗岩可钻性实验研究陈 帅,石祥超,高雷雨,唐 杨,李清鲮(2-356) 融合储层纵向信息的机器学习岩性识别方法张 驰,潘 懋,胡水清,胡亚斐,阎逸群(3-289) 台阶式双面加筋路堤地震响应规律研究樊 成,熊克健,刘 杰,刘华北(3-300)苏北盆地古近系阜宁组页岩工程品质测井评价李红斌,王贵文,庞小娇,刘小平,王高成,舒红林,罗瑀峰,刘梦才,赖 锦(3-311)基于高压电脉冲破岩损伤模型的破岩过程研究肖一标,段隆臣,李昌平,康积锋,李 傲(3-323) 基于蚁狮优化算法的瑞雷波频散曲线反演 王一鸣,宋先海,张学强(3-331)基于改进F CM 聚类算法的三维重力反演刘乃征,朱培民,杜利明(3-338) 基于地球化学数据的多图幅台阶效应与试验校正的多种方法 优选王 双,张声桃,魏俊浩, 胡 月,井国正,李文君(3-350)溶孔-裂隙复合网络的随机生成及其数值网格化鲁海峰,宁明诚,张 元,梁修雨(5-264) 矿体三维可视化建模技术在成矿模式分析中的应用唐 骥,蒋 潇,姜雪莲,包金坤,姚丽香,席万鑫(5-273) 基于无监督学习的多参数储层评价:以蒲包山地区下三叠统 飞仙关组礁滩储层为例李 阳,代宗仰, 张洁伟,肖朵艳,李 丹,赵晓阳,李 甜,黄 澜,黄囿霖(5-285)基于轮廓线层间形态插值的三维地质隐式曲面重构 王 权,邹艳红(5-293) 基于G R U -C N N 网络的隧道裂缝实时检测算法文国军,高晓峰,毛 宇,程斯一(6-249) 大范围地质体分块建模方法花卫华,宿紫莹, 朱玉华,段剑超,张 文,庞世龙,肖海清,刘修国(6-257)利用古地磁学方法恢复钻孔岩心原始方位可靠性的探讨:以塔里木盆地钻井为例谌微微,杨风丽, 庄 圆,徐铭辰,胡虞杨(6-266)页岩纹层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以川南五峰组-龙马溪组为例 谭玉涵,张凤生,姚亚彬,吴 恒,年 涛(6-281) 湖南茶陵盆地上白垩统戴家坪组红层的古地磁研究金登奎,李永祥(6-297) 羌北地块上志留统龙木措上组岩石磁学特征王保锋,程 鑫,姜 南,卫弼天,张伟杰,吴 珂,许鹏祥,周亚楠,刘雨纯,吴汉宁(6-310)㊃Ⅵ㊃。

致密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以库车北部构造带为例

致密砂岩储层应力敏感性评价——以库车北部构造带为例

摘要本文通过岩心观察、气体孔隙度、渗透率测定,对该区域Jia组岩心进行了物性分析;通过铸体薄片、普通薄片、扫描电镜及X射线衍等手段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微观特征、粘土矿物微观特征进行了分析;使用压汞手段对储层岩心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

开展变围压与变内压对照实验、储层敏感性评价实验,针对该区域致密储层的特性,从多个角度对其应力敏致敏机理展开了研究,开展了压汞及应力敏感性对照实验,人工造缝样品与基质样品应力敏对比实验,裂缝充填与不充填、不同充填物进行充填对比实验、不同连通性应力敏对比实验、应力敏多次加载实验以及不同含水饱和度下的应力敏对比实验。

本文最终得出如下结论认识:1.变内压与变围压的实验方法均能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储层受应力敏损害的情况,但考虑到研究区域储层结构复杂多为低孔渗地层故选择变内压的实验方式更好的模拟实际地层受净应力发生应力敏损害的情况。

2.研究区域平均损害率高于85%,属于强应力敏。

从平面上看,西部中部井区表现出强应力敏,MN井区相对较弱表现出中等偏弱至中等偏强。

三个小层有细微差异,但整体表现仍为强应力敏;纵向上看,除开MN井区J1a1小层到J1a2小层有减弱趋势,其余井区整体表现出强应力敏损害且最大损害率变化不大。

故储层整体上表现强应力敏,且中部井区表现出中等偏强到强不可逆损害率。

3.研究区域内应力敏损害曲线大致分为三种类型:中速应力敏损害,同时伴随着强不可逆损害;快速应力敏损害,同时伴随着弱不可逆损害;中速应力损害,同时伴随着中等不可逆损害。

4.对应力敏损害机理的研究主要在孔喉因素、裂缝因素、多次加载因素、含水饱和度因素等,通过实验结合地质资料发现导致研究区域应力敏强的主要因素是微孔隙发育和微裂缝发育,因此本文主要在孔喉因素与裂缝因素这两方面做双重介质研究损害机理,从而解释了产生三种类型应力敏损害曲线的原因。

5.致密砂岩中裂缝存在时应力敏十分严重,因此,在现场生产开发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采用衰竭式开采,并及时补充地层能量,防止因净应力增大而导致储层渗透性急剧下降而导致开发过程中的减产甚至不出。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区块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其对油气产能的影响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区块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其对油气产能的影响

合特征为中厚 -厚层状灰褐色细砂岩、含砾细砂岩 以及等厚-不等厚互层粉砂质泥岩。 巴西改组上部 岩性组合特征为薄-中层状褐色泥岩与灰褐色细砂 岩、粉砂岩呈不等厚互层,夹褐色泥质粉砂岩;下部 岩性组合特征以中层状灰褐色泥岩、粉砂质泥岩为 主,夹灰褐色细砂岩[23]( 图 2) 。
B缝是深层致密砂岩储层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对库车坳陷博孜区块油气产能具有重 要意义。 利用岩心、薄片、成像测井以及实际生产资料,在明确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博孜区块超深层致密砂岩储 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的基础上,厘定了天然裂缝对油气产能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库车坳陷博孜区块超深层储 层构造裂缝发育,其中主要发育未充填-半充填的高角度剪切缝,局部发育半充填-全充填张性缝,受多期构造运 动影响,区内主要发育 N-S 向和 NW-SE 向天然裂缝,部分呈近 EW 向;裂缝是研究区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 通过成像测井资料和试油资料构建了裂缝发育系数和裂缝有效系数用以定量表征裂缝对油气产能的影响,并建 立了这两项表征参数和油气产能的定量评价图版,通过验证说明裂缝发育系数和裂缝有效系数可以较好地评价 研究区裂缝的有效性,实现了通过裂缝参数对裂缝性储层品质的分类预测。 研究成果不仅为研究区油气高效勘 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同时提供了一个致密砂岩储层裂缝对油气产能影响的实例。 关键词: 油气产能; 裂缝特征; 致密砂岩储层;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超深层
© Editorial Office of Bulletin of 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is is an open access article under the CC BY-NC-ND license. https://
6 930 6 940

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集层测井评价

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集层测井评价

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集层测井评价信毅;唐军;罗振媛;别康;唐保勇;李晓龙【摘要】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平均埋深超过6000m,属于深层低孔特低渗砂岩储集层,储集层岩性变化对测井响应特征以及孔隙度、渗透率存在较大影响.利用元素俘获能谱测井、微电阻率扫描成像测井精细刻画岩性,建立能够反映矿物组分以及岩石颗粒分布的测井评价参数,并分粒径建立克深地区孔隙度、渗透率计算模型,提高储集层物性评价的精度.引入岩性岩相的概念,提取能够表征储集层岩石学特征的测井参数;同时以元素俘获能谱测井、成像测井数据为基础,综合考虑岩性、粒度、沉积构造等因素,形成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岩性岩相划分的标准.该评价方法在克深地区储集层评价中应用效果显著,对低孔低渗且岩性变化大的储集层评价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6页(P116-121)【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克深地区;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集层;测井评价【作者】信毅;唐军;罗振媛;别康;唐保勇;李晓龙【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武汉4301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4库车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北与南天山造山带相接,南与塔北隆起相连,西起乌什凹陷,东至阳霞凹陷,是一个以中、新生代沉积为主的复合前陆坳陷。

库车坳陷自北向南可划分为克拉苏冲断带、拜城凹陷以及秋里塔格冲断带,其中克拉苏冲断带分为北部的克拉区带和南部的克深区带[1]。

研究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为低孔特低渗砂岩储集层,具有地层温度高、压力大、岩性复杂、储集空间类型多样、基质物性差、非均质性强、裂缝发育等特点[2]。

超深层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与属性建模——以库车坳陷克深8气藏为例

超深层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与属性建模——以库车坳陷克深8气藏为例

超深层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与属性建模——以库车坳陷克深8气藏为例王珂;张荣虎;方晓刚;王俊鹏;张同辉【期刊名称】《中国石油勘探》【年(卷),期】2018(023)006【摘要】库车坳陷克深8气藏巴什基奇克组为超深层裂缝—孔隙型双重介质致密砂岩储层,系统开展储层特征分析及属性建模研究,可为克深8气藏高产稳产开发井的部署及开发措施的制定提供地质依据.薄片观察、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和电子探针综合分析表明,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为粒间孔,其次为粒内溶孔;在构造建模和岩相建模的基础上,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基质孔隙度模型,并利用孔渗关系曲线方程建立了基质渗透率模型,划分出3个基质孔渗发育区.克深8气藏的构造裂缝主要形成于喜马拉雅运动中晚期近南北向的构造挤压作用,以直立剪切缝和高角度张性缝为主,在成像测井图像上表现为平行式组合和斜交式组合,部分高角度张性缝被硬石膏和白云石等矿物充填;基于构造应力场有限元数值模拟对构造裂缝参数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并以此为基础,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了构造裂缝属性模型,识别出4个孔隙度高值区和5个渗透率高值区.最后将储层基质属性模型与构造裂缝属性模型进行加和运算建立了双重介质属性模型,平面上划分出KS807井区、KS8-5井区和KS8-8-KS806井区3个高产稳产区,纵向上第3砂层组为高产稳产层段,在开发中应优先考虑.【总页数】10页(P87-96)【作者】王珂;张荣虎;方晓刚;王俊鹏;张同辉【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贵州省非常规油气资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相关文献】1.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与有效性——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8气藏为例 [J], 王珂;杨海军;张惠良;李勇;张荣虎;杨学君;王俊鹏2.超深致密裂缝性砂岩气藏储层裂缝预测研究——以库车坳陷克深8气藏为例 [J], 方晓刚;王珂;张荣虎;李伟;徐韵;沈家宁3.超深致密裂缝性砂岩气藏储层裂缝预测研究——以库车坳陷克深8气藏为例 [J], 方晓刚;王珂;张荣虎;李伟;徐韵;沈家宁;;;;;;;4.超深致密裂缝性砂岩气藏裂缝主控因素研究——以库车坳陷克深8气藏为例 [J], 方晓刚;王俊鹏;张荣虎;李伟5.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定量表征与分布预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5气藏为例 [J], 王珂;张惠良;张荣虎;王俊鹏;孙雄伟;杨学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7000 m以深优质砂岩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制及油气勘探意义——以库车

7000 m以深优质砂岩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制及油气勘探意义——以库车
Characteristics, genetic mechanism and oil & gas exploration significance of high-quality sandstone reservoirs deeper than 7 000 m: A case study of the Bashi-
jiqike Formation of Lower Cretaceous in the Kuqa Depression
ZENG Qinglu1,2, MO Tao3, ZHAO Jilong1,2, TANG Yongliang3, ZHANG Ronghu1,2, XIA Jiufeng1,2, HU Chunlei3, SHI Lingling3
· 38 ·
天 然 气 工 业 Natural Gas Industry
第 40 卷第 1 期 2020 年 1 月
7 000 m 以深优质砂岩储层的特征、成因机奇克组为例
曾庆鲁 1,2 莫 涛 3 赵继龙 1,2 唐永亮 3 张荣虎 1,2 夏九峰 1,2 胡春雷 3 史玲玲 3
1. 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 2.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3. 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摘要 :超深层碎屑岩储层物性一般极差,单井油气产能低,但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新近钻探的博孜 9 井却在 7 600 m 以深的下白垩 统巴什基奇克组仍然钻遇了优质厚层储层,并获得了高产工业气流。为了揭示该储层的特征和成因、降低超深层油气勘探的风险, 基于岩心、测井和实验分析等资料,结合区域温压条件和储层埋藏演化史,探讨了巴什基奇克组储层的特征、形成机制及其油气勘 探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①该区巴什基奇克组超深层储层岩石类型为中、细粒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颗粒呈点—线接触, 储集空间以原生粒间孔为主,现今仍处于中成岩演化阶段;②与其他超深层裂缝性低孔砂岩储层不同,该套超深层储层为孔隙型储层, 孔隙度介于 4% ~ 13%,渗透率介于 0.1 ~ 50.0 mD,孔渗相关性较好 ;③巴什基奇克组沉积期广泛发育三角洲前缘厚层砂体,中、 细砂岩占比超过 85%,颗粒抗压能力强,此后储层经历了早—中期长时间浅埋藏,晚期快速深埋,埋藏压实效应较弱,晚期上覆古 近系巨厚膏盐岩层受冲断挤压形成顶蓬构造,进一步抑制垂向压实,同时研究区远离造山带和构造转换带,侧向挤压应力弱,原生 粒间孔得以大量保存。结论认为 :粗岩性、弱压实和低构造应力是该套超深层优质储层发育的关键 ;7 000 m 以深规模有效储层的发 育为库车坳陷天然气高丰度富集和万亿立方米储量规模提供了有利的物质条件,油气勘探潜力巨大。 关键词 :7 000 m 以深 ;超深层 ;储集层特征 ;成因机制 ;勘探意义 ;早白垩世 ;库车坳陷 ;塔里木盆地 DOI: 10.3787/j.issn.1000-0976.2020.01.005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特征分析及测井识别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特征分析及测井识别

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特征分析及测井识别范宜仁;李菲;邓少贵;陈智雍;李格贤;李俊秋【摘要】分析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衍射等资料,根据主要成岩作用和成岩矿物,将镇泾区块长8储层成岩相划分为强溶蚀压实相、碳酸盐胶结相、高岭石胶结相和不稳定组分溶蚀相,并研究了这4种成岩相的物性、胶结物含量、面孔率、孔隙结构、测井响应等特征.在岩心归位的基础上建立胶结率、压实率、成岩综合系数与测井数据的对应关系,实现成岩相的定量表征.选取声波、密度、中子等对成岩相敏感的测井曲线,建立不同成岩相的判别标准,并通过最优化方法计算碳酸盐含量辅助识别,进一步提高成岩相测井识别的准确率.【期刊名称】《测井技术》【年(卷),期】2018(042)003【总页数】8页(P307-314)【关键词】测井解释;成岩相;胶结物含量;面孔率;孔隙结构;定量表征;镇泾区块【作者】范宜仁;李菲;邓少贵;陈智雍;李格贤;李俊秋【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CNPC测井重点实验室,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重庆气矿,重庆400021;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陕西西安710077;黑龙江省地震局,黑龙江哈尔滨15009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31.80 引言沉积岩是沉积物经过沉积和成岩作用形成,砂体的空间分布和储集层的初始物性由沉积作用决定,而储层经历的成岩演化控制物性的变化,因此成岩作用成为影响储集性能和导致储层非均质性的主控因素之一[1-3]。

相对于常规砂岩储层,致密砂岩储层往往经历的成岩过程更复杂,如压实、胶结等破坏性成岩作用和溶蚀等建设性成岩作用。

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定量表征与分布预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5气藏为例

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定量表征与分布预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5气藏为例

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定量表征与分布预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5气藏为例王珂;张惠良;张荣虎;王俊鹏;孙雄伟;杨学君【摘要】Combined with core and thin section observation,CT scan,image logging interpretation,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uctural fracture of Keshen5 gas pool in Kuqa depression of Tarim Basin were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d;the origin and validity of structural fracture were analyzed;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regularity of structural fracture was predicted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ectonic stress fiel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al fractures of Keshen5 gas pool are mostly high dip angle or upright ones and highly filled by calcite,in which the apertures distribute at 0-0.4 mm;microscopic fractures,in which the apertures mostly distribute at 20-30 μm,include grain-crossed fracture and mineral grain crack;in vertical,intensively developed sections and undeveloped sections of structural facture have the regularity of interphase distribution;there are three periods of structural fractures formed in Cretaceous,Paleogene and Neogene-Quarternary,respectively,in which the 3rd period of structural fracture is one of the key factors for industrial gas pool finally formed in Keshen5 area;palaeo-tectonic stress field determines the system characteristics and quantity of structural fractures,and the levorotatory shearing stress along boundary faults results in that the direction of tectonic stress and structural fractures changes from ~EW at southwestto ~SN at northwest of the anticline;present tectonic stress field generallywould not form new fractures,but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pre-exist fractures;the high position of anticline has low linear density of structural fracture,but high aperture,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therefore,the average ga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single well is also high correspondingly;in vertical,with the deepening of depth,the linear density of structural fracture increases while the effective aperture decreases,which means that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extent reduces;the controlling effect of unconformity on structural fracture validity is restricted within about 70 m.%综合采用岩芯及薄片观察、岩芯CT扫描及成像测井解释等方法,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5气藏的构造裂缝进行了定量表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构造裂缝的成因与有效性,并基于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法对构造裂缝的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克深5气藏的构造裂缝以高角度和直立裂缝为主,岩芯裂缝开度为0~0.4 mm,多被方解石充填,微观裂缝包括矿物颗粒的穿粒缝和破裂纹,开度为20~30 μm;单井纵向上具有构造裂缝密集发育段和不发育段相间分布的特征;克深5气藏主要发育白垩纪、古近纪和新近纪—第四纪3期构造裂缝,其中第3期构造裂缝是克深5区块工业规模气藏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古构造应力场决定了构造裂缝的组系特征和数量,沿边界断层的左旋剪切应力造成了构造应力方位和构造裂缝走向由背斜西南部的近EW向过渡为东北部的近SN向;现今构造应力场不产生新的构造裂缝,但会降低先存裂缝的有效性;背斜高部位的构造裂缝线密度较低,但开度、孔隙度和渗透率等较高,单井平均天然气产能相应也较高,纵向上随深度增加,构造裂缝线密度增大而有效开度减小;不整合面对构造裂缝有效性的控制作用主要局限在距不整合面约为70 m的范围内.【期刊名称】《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年(卷),期】2017(039)005【总页数】17页(P652-668)【关键词】致密砂岩;构造裂缝;构造应力场;定量表征;分布预测;超深层;库车坳陷;塔里木盆地【作者】王珂;张惠良;张荣虎;王俊鹏;孙雄伟;杨学君【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北京10008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 31002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0.2;TE122.2在致密砂岩、碳酸盐岩、火成岩等低渗透储层中,构造裂缝是改善储层物性、提高油气产能的重要因素[1-9]。

库车山前超深巨厚致密砂岩纵向细分层改造技术

库车山前超深巨厚致密砂岩纵向细分层改造技术

库车山前超深巨厚致密砂岩纵向细分层改造技术彭芬;张宝;杨鹏程;薛浩楠;彭建新;盛志民【期刊名称】《石油钻探技术》【年(卷),期】2024(52)2【摘要】塔里木油田库车山前白垩系储层为超深巨厚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非均质性强,已改造井产气剖面测试显示常规笼统改造纵向厚储层动用不充分,产能释放不彻底。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对于油层厚度大且中间有明显隔层的井可实施分层压裂,提高纵向改造程度。

通过工程地质一体化研究,利用多种测井数据,建立了一套多尺度近远井裂缝精细识别方法;基于钻井漏失量与产量关系认识,建立了一套综合考虑构造位置、钻井井漏、裂缝发育情况、力学活动性等资料的储层评估分类方法;通过双封隔器管柱力学精细校核,增加伸缩管,优化暂堵材料粒径,形成了“机械+暂堵”软硬分层压裂技术。

该技术实现了巨厚储层高效动用,应用20口井,改造后单井产气量由6.7×10^(4)m^(3)/d提高至34.0×10^(4)m^(3)/d,平均增产4倍,提产效果显著,为巨厚致密砂岩储层高效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总页数】7页(P187-193)【作者】彭芬;张宝;杨鹏程;薛浩楠;彭建新;盛志民【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油气工程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西部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作业公司【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2【相关文献】1.裂缝发育对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改造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为例2.库车山前致密砂岩储层深度伤害后改造措施探究3.库车山前致密砂岩凝析气藏高效低伤害压裂改造技术4.库车山前超深巨厚储层缝网改造有效性评估5.超深裂缝性致密储集层提高缝控改造体积技术——以库车山前碎屑岩储集层为例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致密砂岩气藏特征及分布机理分析--以新疆库车坳陷为例

致密砂岩气藏特征及分布机理分析--以新疆库车坳陷为例

致密砂岩气藏特征及分布机理分析--以新疆库车坳陷为例吴兆徽;翟麟秀;李伟忠;吴晓东;崔殿【摘要】新疆库车坳陷致密砂岩气是我国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但由于位置偏远、气候条件约束等原因,造成致密砂岩气研究难度较大。

虽然是重点勘查地区,但目前对该地区的气藏特征和分布还不是十分清楚,如果从气藏的特征研究,与其它地区的气藏对比能够发现,该区的致密砂岩气藏具有砂岩储层致密、裂缝和异常高压发育等特点,并对致密砂岩气藏的分布规律及机理做了详细分析。

【期刊名称】《化工管理》【年(卷),期】2014(000)026【总页数】1页(P61-61)【关键词】新疆;致密砂岩;储层;分布规律【作者】吴兆徽;翟麟秀;李伟忠;吴晓东;崔殿【作者单位】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胜利油田技术检测中心;中石化胜利石油管理局地质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致密砂体中的微裂缝发育对天然气的集成具有控制作用,早期的微裂缝能够有效提高天然气的集成,晚期的微裂缝则控制了天然气的分布。

本文研究的新疆库车坳陷气藏类以晚期成藏为主,从而进一步分析了其特征和分布规律。

一、致密砂岩气藏主要特征新疆库车坳陷是我国天然气勘测的重点区域,早在20年前,我国对库车坳陷致密砂岩储层的勘测具有明显成果。

气藏分布于依奇克里克中部地区,致密砂岩气藏的气层分布密集,平均孔隙6%左右,这为研究该地区的致密砂岩气藏提供了很大帮助[1]。

与我国其他地区的致密砂岩气相比,库车坳陷的致密砂岩气的特征和分布十分特殊,因此,该块气藏的分布机理对今后研究更有效[2]。

1.致密砂岩气藏构造特征从构造上看,致密砂岩气的发育是在中部的断鼻斜坡上,例如依南2气藏就位于北部的依南断裂带背斜上(图1)。

此区域在其他质地组织沉积后导致变形,失去了其他质地组织而变成了依奇克里克背斜;而库车期北部的地质向南挤压,北部的地质大面积上升,形成了明显的斜坡。

库车坳陷白垩系超深层储集层特征与勘探潜力

库车坳陷白垩系超深层储集层特征与勘探潜力

库车坳陷白垩系超深层储集层特征与勘探潜力张荣虎;刘春;杨海军;张惠良;王俊鹏;曾庆鲁【摘要】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储集层为一套超深、超高压、高温、孔隙型低孔砂岩地层,为查明其储集层特征、成因机制及勘探潜力,依据激光共聚焦扫描、工业CT、高压压汞、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全直径岩心物性分析、电子探针能谱和成像测井等资料,运用构造演化恢复及系统表征的方法,对白垩系砂岩储集层进行了综合研究.研究表明,克拉苏深层区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辫状河(扇)三角洲前缘砂体叠置连片分布,厚度150~250m;超深层残余原生孔隙及溶蚀孔隙较发育,网状、高角度未充填一半充填构造裂缝发育,储集层性质总体为低孔中低渗;早中期浅埋藏、晚期构造推覆膏盐岩顶棚构造、表生成岩期—早成岩期溶蚀作用与晚期构造挤压相互耦合、叠加改造是储集层的主要成因机制;有效储集层厚80~200m,相对优质储集层厚30~90m,主要分布在水下分流河道、构造背斜东西轴部、距不整合面220 m以内的“三者”叠合区,成带连片分布,埋深8000m仍然存在有效储集层,具有巨大的天然气资源潜力.【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6(037)004【总页数】7页(P423-429)【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超深层;有效储集层;勘探潜力【作者】张荣虎;刘春;杨海军;张惠良;王俊鹏;曾庆鲁【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杭州310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23自2011年以来,随着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油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的勘探从中浅层(3 000~5 000 m)进入深层—超深层(>5 000 m),即从克拉苏浅层区带的吐北1井—吐北2井—克拉2井—克拉3井进入博孜段—大北段—克深段深层带(图1),已完钻的博孜1井、大北101井、大北202井、大北3井、大北301井、吐北4井、克深2井、克深201井、克深5井、克深8井等均获工业气流(图1)。

裂缝发育对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改造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为例

裂缝发育对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改造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为例

裂缝发育对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的改造作用——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为例王俊鹏;张惠良;张荣虎;杨学君;曾庆鲁;陈希光;赵建权【摘要】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是"西气东输"的主力气源地之一,克深气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是库车山前的主力产气层段,埋深超过6000 m,储层基质渗透率低,普遍小于0.1×10 -3μm2.裂缝发育可以显著改善储层渗透率,分析、量化裂缝发育特征,预测裂缝渗透率空间分布规律是该区天然气开发的关键问题.利用钻井取心、FMI成像、碳氧同位素年代学分析与露头区全息激光扫描裂缝建模,结合CT扫描定量分析、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高压压汞以及电子探针显微镜等实验分析方法,从静态定性到动态定量分析了裂缝发育对该区储层储集性的改造作用.克深气田构造裂缝以半充填剪切缝为主,有效开启度为0.2~1.5 mm.主要发育3期构造裂缝,不同期次裂缝受控于构造应力,以不同的排列方式分布在不同构造位置.裂缝孔隙度整体小于0.1%,但可提升储层渗透率1~3个数量级,纵向上不整合面下方150 m以内发育裂缝改造的高渗流储层.早期和中期裂缝成为致密储层成岩胶结的通道,不利于连通孔喉的保存;晚期裂缝发育伴随油气充注期,对储层基质孔喉有溶蚀扩大的改造作用;微裂缝对储层孔喉沟通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及局限性,仅沟通其开度10~100倍范围内的孔喉.总之,晚期形成的裂缝网络为储层的高渗流区,是气田高产的关键.%Kuqa Depression in Tarim Basin is one of the major gas sources for the west-east national gas transmission pro-ject.The Lower CretaceousBashijiqihe Formation in the Keshen gas field is the major pay zone with a burial depth excee-ding 6 000 m and low matrix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0.1×10 -3μm2).Fractures ca n tremendously improve the permeability of reservoirs.Therefore,a thorough analysis and quantitativedescription of fracture growth and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pattern of fracture permeability of the Formation are critical to natural gas development in the study area.Methods including drilling and coring,FMI imaging,carbon oxygen isotopic chronological analyses, fracture modeling through holograhic laser scanning of outcropwere combined with experimental analysis procedures such as CT scanning,SEM,cathode luminescence,laser scanning confocal microscope,high pressure mercury injection and electron microprobe to study both qualitativelyand quantitativelythe enhancement ofreservoir propertiesof the Formation by fractures.The fractures in the gas field aredominated by half-filled shear fractures with an effective opening ranging between 0.1 and 1.5 nm.There arethree stages of structural fractures developed in the Formation,and the fractures of each stage line up in different patterns at different structural locationsunder the control of structural stress.The fractures have a general porosity of less than 0.1%,but they can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ermeability of the reservoirs by 1 to 3 orders of magnitude and result inthe formation of high-permeability reservoirs 150 m below the unconformity face.Fractures formed during early and middle stages served as pathways of fluids for tight reservoir diagenesis and cementation,unfavor-able for the preservation of connective pores and throats.Those formed during later stage were accompanied by oil and gas charging processes and enlarged pore throats in reservoir matrix through dissolution.Micro-fractures had limited effect upon the connectivity of pores and throats in the reservoirs(only effectivelyconnecting pore-throats with aperture between 10 to 100 times).In summary,fracture networh formed during the late stage is the hey to high productivity of the gas field.【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年(卷),期】2018(039)001【总页数】12页(P77-88)【关键词】超深层;裂缝;储层;致密砂岩;库车坳陷;塔里木盆地【作者】王俊鹏;张惠良;张荣虎;杨学君;曾庆鲁;陈希光;赵建权【作者单位】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浙江杭州310023;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1022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1.2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气田区属背斜型气田,构造上位于库车前陆冲断带中部(图1),为我国“西气东输”的重要气源地,截至目前,探明储量超千亿方区块两个。

超深层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与评价——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

超深层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集层表征与评价——以库车前陆盆地克拉苏构造带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为例

1 5 8 2 0 1 4年 4月 油勘 Nhomakorabea探



Vb1 . 41 NO. 2
PETR0 LEU M EXPLORAT1 0 N AN D DEV EL0 PM EN T
文章编 号 :1 0 0 0 - 0 7 4 7 ( 2 0 1 4 ) 0 2 — 0 1 5 8 — 1 0
( 1 . Ha n g z h o u I n s t i t u t e o fGe o l o g y , Pe t r o C h i n a , Ha n g z h o u 3 1 0 0 2 3 , C h i n a ; 2 .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fC o a r b o n a t e s , C N PC , Ha n g z h o u 3 1 0 0 2 3 , C h i n a ; 3 . T a r i m Oi l ie f l d C o m p a n y , P e t r o C h i n a , Ko r l a 8 4 1 0 0 0 , C h i n a )
r e s e r v o i r s : A c a s e s t u d y o f C r e t a c e o u s B a s h i j i q i k e F o r ma t i o n i n Ke l a s u
t e c t o ni c z o n e i n Ku qa f o r e l a nd ba s i n , Ta r i m, NW Ch i na Z h a n g H u i l i a n g , 一 , Z h a n g R o n g h u , Y a n g Ha i j u n , S h o u J i a n f e n g , Wa n g J u n p e n g , L i u C h u n , C h e n Ge

库车坳陷北部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库车坳陷北部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库车坳陷北部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王华超;韩登林;欧阳传湘;周嘉义;王倩倩;马力【摘要】为揭示库车坳陷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微孔隙的成因和分布规律,通过薄片分析、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微米CT扫描、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等观测手段研究北部构造带内阿合组储层特征.结果表明:微孔隙赋存于塑性矿物,其在平面和垂向上的发育明显受层段压实效应制约,构造应力、埋藏深度均是影响平面压实效应的主要因素,泥质含量是影响垂向压实效应的主要因素.阿合组致密砂岩的微孔隙由黏土矿物晶间微孔隙和杂基微弱溶蚀形成的微孔隙组成.受泥质含量、埋藏深度和构造应力的控制,微孔隙主要发育在泥质含量较低的阿合组二段,分布在埋深浅、构造应力较小的依南4井区.这对形成深部致密气藏具有重要意义.【期刊名称】《岩性油气藏》【年(卷),期】2019(031)002【总页数】9页(P115-123)【关键词】致密砂岩;微孔隙;主控因素;阿合组;库车坳陷【作者】王华超;韩登林;欧阳传湘;周嘉义;王倩倩;马力【作者单位】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武汉430100;长江大学石油工程学院,武汉430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0 引言近年来,全球油气勘探趋势由常规走向非常规、由浅层走向深层乃至超深层,深层储层逐渐成为油气专家关注的重点[1-7]。

微孔隙是深层致密储层重要的孔隙类型,对深层致密砂岩气藏中天然气的运移及富集具有重要的影响,天然气主要以分子形式在微孔隙内以Knudsen扩散式黏性流动[8]。

一般情况下,随着埋深增加,压实作用逐渐增大,对储层物性破坏较大[9-11],储层的储集性能逐渐降低[12],这时微孔隙的存在对天然气的富集就变得尤为重要[13-14]。

在开发地质方面,微孔隙对油气藏开发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大多数微孔隙是由泥质杂基内微孔隙和黏土矿物晶间孔隙组成,具有孔喉较小、易被压实的特点,并且容易引起储层的应力敏感性[15]、水敏感性和盐度敏感性[16]。

库车坳陷深层裂缝性砂岩气藏可压裂性评价

库车坳陷深层裂缝性砂岩气藏可压裂性评价

库车坳陷深层裂缝性砂岩气藏可压裂性评价张辉;尹国庆;王志民;王海应【摘要】库车坳陷深层裂缝性砂岩气藏经历强挤压构造变形,储集层地应力高,且各向异性强,同时天然裂缝广泛发育,作用于天然裂缝面的地应力严重影响了储集层渗透性能和流体的流动.为优化气井压裂工程方案,从储集层地应力场、裂缝剪应力与有效正应力之比、岩石脆性及断裂韧性等4个方面,对库车坳陷深层裂缝性砂岩储集层可压裂性进行了评价.根据岩石力学实验、地应力场建模及天然裂缝剪切变形能力对压后产能的影响分析,建立了一种适用于高应力背景裂缝性砂岩储集层的可压裂性指数评价模型.相对基于岩石脆性和断裂韧性可压裂性评价模型,其更多考虑了现今地应力场和天然裂缝对压裂效果的影响,对高应力背景裂缝性致密储集层井间和层间压裂难易程度反映更敏感,可用于压裂段优选、射孔位置确定、注入压力选择、泵注程序优化等.可压裂性评价技术在库车坳陷气井中成功应用30井次,为需要储集层改造气井的定量化压裂方案优化提供了依据.【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9(040)001【总页数】8页(P108-115)【关键词】库车坳陷;裂缝性砂岩储集层;地应力;天然裂缝;脆性;断裂韧性;可压裂性【作者】张辉;尹国庆;王志民;王海应【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57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中—新生界发育蕴含丰富天然气资源的裂缝性砂岩气藏,但由于该区域经历多期构造运动,尤其在喜马拉雅运动期,南天山强烈造山作用导致地下构造十分复杂[1],目前勘探开发的天然气储集层普遍埋深较大,物性较差,基质渗透率极低,断裂破碎带和天然裂缝是储集层渗透率和导流能力的主要贡献者[2-3]。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孔喉形态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孔喉形态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孔喉形态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林潼;冉启贵;魏红兴;孙雄伟;王蓉【期刊名称】《石油实验地质》【年(卷),期】2015(000)006【摘要】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微纳米CT扫描等直观分析手段,对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气储层中的孔喉微观形态特征开展了系统研究。

观测结果显示,该区致密砂岩储层中发育大量的狭长、扁平状孔喉,其中微纳米级的喉道、黏土矿物晶间孔是本区主要的储集空间。

同时借助低温氮气吸附测试、恒速压汞试验、覆压条件下储层物性分析等定量研究手段,显示迪北致密砂岩储层中喉道大小分布在1~4μm,喉道体积占总孔隙体积的2/3。

综合研究认为储层的渗流能力受喉道大小、孔喉比值影响,直观地反映了孔喉形态对渗流能力的影响;孔喉中黏土矿物对储层的渗流能力起到重要的影响。

【总页数】8页(P696-703)【作者】林潼;冉启贵;魏红兴;孙雄伟;王蓉【作者单位】中化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北京 100031;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 065007;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065007;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 841000;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河北廊坊 065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2【相关文献】1.物性与孔喉结构对致密砂岩储层含油性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华池—合水地区长7段为例 [J], 唐海评;陈世加;张潇文;黄囿霖;姚宜同2.川西地区侏罗系致密砂岩储层孔喉特征对渗流能力的影响 [J], 江蓉蓉;李涛;严焕榕;卜淘3.以喉道为参数的致密砂岩气储层评价方法——以库车坳陷迪北地区致密砂岩气为例 [J], 林潼;魏红兴;谢亚妮4.致密砂岩储层微观孔喉结构及其对渗流特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周长地区长8储层为例 [J], 刘广峰;白耀星;王文举;潘少杰;王猛;高星星5.库车坳陷迪北气藏致密砂岩储层"甜点"预测 [J], 刘晓光; 刘永雷; 谷永兴; 刘军; 李磊; 朱俊梅; 段明直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库车坳陷迪北致密砂岩气藏特征

库车坳陷迪北致密砂岩气藏特征

库车坳陷迪北致密砂岩气藏特征琚岩;孙雄伟;刘立炜;谢亚妮;魏红兴【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年(卷),期】2014(035)003【摘要】迪北气藏位于库车坳陷东部迪北斜坡带中段,产层主要为侏罗系阿合组,次为阳霞组.该气藏储集层连片,源储紧贴呈“三明治”式叠置,有利于油气大面积高效率聚集;持续生排烃、持续强充注,有利于油气高丰度聚集;晚期调整、构造翘倾,导致气藏类型多样化,总体具有致密砂岩气藏特征.从烃源岩、储盖组合和构造等条件分析,库车坳陷东部侏罗系具有形成大面积致密砂岩气藏的地质条件,勘探潜力巨大.【总页数】4页(P264-267)【作者】琚岩;孙雄伟;刘立炜;谢亚妮;魏红兴【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26658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库尔勒841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12.43【相关文献】1.库车坳陷迪北致密砂岩气藏油气分布特征及聚集机理 [J], 刘立炜;孙雄伟;赵英杰;金江宁2.库车坳陷迪北气藏流体包裹体特征及油气充注历史 [J], 李峰;姜振学;李卓;刘建良;王赢;罗枭3.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气藏水侵动态特征分析r——以库车坳陷克深2气田为例[J], 罗瑞兰;张永忠;刘敏;张建业;冯金德;陈宝新4.库车坳陷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古流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史 [J], 张亚超;李贤庆;魏强;孙可欣;谢增业;肖中尧5.库车坳陷迪北气藏侏罗系储层古流体特征与油气充注史 [J], 张亚超;李贤庆;魏强;孙可欣;谢增业;肖中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库车地区侏罗系致密储层成岩特征研究

库车地区侏罗系致密储层成岩特征研究

库车地区侏罗系致密储层成岩特征研究刘衍琦;张立强【摘要】为了揭示库车坳陷储层物性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尤其是孔隙度的影响,寻找有利储层,以库车坳陷YN4井下侏罗统阿合组和阳霞组地层为主要研究对象,充分利用其岩心和薄片等资料,主要研究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成岩演化阶段、成岩作用对孔隙度的影响和储层物性特征.结果表明:阿合组和阳霞组地层的主要岩性为岩屑砂岩,成分成熟度低;阿合组和阳霞组内储层均属于中成岩A期;侏罗统地层中阳霞组为致密储层,阿合组储层的孔渗性明显好于阳霞组.【期刊名称】《甘肃科学学报》【年(卷),期】2018(030)004【总页数】6页(P45-50)【关键词】阿合组;阳霞组;成岩作用;储层【作者】刘衍琦;张立强【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山东青岛 26658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343.6库车坳陷位于南天山造山带与塔北隆起之间,西起温宿,东至库尔楚,长约550 km,面积为28 515 km2[1]。

经过长期的勘探和研究,已经取得了大量的勘探成果,其中侏罗系储层是研究区内主要储集层之一,自下而上可分为6个组,即下侏罗统的阿合组和阳霞组、中侏罗统的克孜勒努尔组和恰克马克组及上侏罗统齐古组和客拉扎组[2]。

研究以下侏罗统阿合组和阳霞组储层为主体,详细分析了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类型,并指出了储层物性良好的层段,对于帮助油田更好的勘探和开发有一定的指导意义[3-4]。

1 岩石学特征库车坳陷侏罗系地层主要表现为潮湿气候下的沉积,岩相以灰色、灰绿色为主,是重要的煤系地层发育期,沉积环境主要是河流、辫状河三角洲、沼泽和湖泊相沉积。

结合岩心观察,阿合组主要发育一套含砂量高的粗碎屑地层,阳霞组岩石的颜色相对较暗,常见砂、泥互层,砾石含量相对较高,是一套煤系地层。

由岩性三角图(见图1)中可以得到,阳霞组和阿合组储层主要岩性为岩屑砂岩,阿合组中可见少量的长石质岩屑砂岩和亚岩屑砂岩。

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深层有效储层成岩演化序列

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深层有效储层成岩演化序列

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深层有效储层成岩演化序列罗威【期刊名称】《复杂油气藏》【年(卷),期】2018(11)1【摘要】深层储层成岩演化过程复杂,精确成岩序列的建立有助于认识储层形成、演化过程及机理.选取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薄片观察、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流体包裹体及有机荧光等手段,系统分析成岩演化序列.结果表明:成岩演化过程包括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交代作用以及破裂作用;同生-早成岩A阶段,碱性成岩流体导致泥晶方解石、石膏、赤铁矿和蒙脱石形成;表生成岩阶段,构造裂缝发育,大气水淋滤导致长石和岩屑等矿物溶解,石英次生加大和高岭石形成;早成岩B阶段,碱性成岩流体导致亮晶方解石形成,高岭石向伊利石和绿泥石转化,以及石英溶蚀作用;中成岩A-B阶段,构造裂缝发育,大量有机酸注入导致长石和岩屑溶蚀,以及石英次生加大形成因此,深层储层储集物性受控于多阶段成岩作用的叠加耦合作用.【总页数】6页(P1-5,17)【作者】罗威【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29;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122【相关文献】1.库车坳陷超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成岩流体演化研究 [J], 李玲;史澜;唐洪明;王茜;廖纪佳;齐柏隆;赵峰;张烈辉;冯伟;唐浩轩2.库车坳陷超深层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致密砂岩成岩流体演化研究 [J], 李玲; 唐洪明; 王茜; 廖纪佳; 齐柏隆; 赵峰; 张烈辉; 冯伟; 唐浩轩; 史澜3.致密砂岩有效储层形成演化的主控因素——以库车坳陷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为例 [J], 罗威; 倪玲梅4.深层白垩系致密砂岩裂缝定性识别、参数建模与控制因素分析——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为例 [J], 袁龙;信毅;吴思仪;虞兵;罗丹婷;马旭东5.深层白垩系致密砂岩裂缝定性识别、参数建模与控制因素分析--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地区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层为例 [J], 袁龙;信毅;吴思仪;虞兵;罗丹婷;马旭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成岩相测井定量评价:以库车坳陷
博孜-大北地区为例
刘宏坤;艾勇;王贵文;陈康军;蔡德洋;曹军涛;解宇强;李栋;赖锦
【期刊名称】《地质科技通报》
【年(卷),期】2023(42)1
【摘要】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为深层、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岩性致密,亟需揭示储层品质主控因素,建立相配套的有利储层测井评价方法。

为单井定量评价其成岩相,充分利用岩心、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对博孜-大北地区巴什基奇克组致密储层的岩石学、物性、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成岩矿物等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在视压实率、视胶结率、溶蚀孔隙含量和成岩综合系数等参数定量计算的基础上,根据成岩作用强度及其组合特征对储层成岩相分类命名,划分出中等压实弱溶蚀相、碳酸盐胶结相及压实致密相等不同的成岩相类型。

通过薄片等资料与测井资料拟合分析,建立了成岩综合系数C_(g)的测井计算模型,以及定量识别储层成岩相的方法。

对X1、Y1等井的测井资料进行了处理,并通过识别结果与物性分析、铸体薄片等的匹配关系,验证了方法模型的可靠性。

成岩相测井定量表征方法的建立可为有利储层预测提供指导。

【总页数】12页(P299-310)
【作者】刘宏坤;艾勇;王贵文;陈康军;蔡德洋;曹军涛;解宇强;李栋;赖锦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22.221
【相关文献】
1.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定量表征与分布预测——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深5气藏为例
2.超深层裂缝—孔隙型致密砂岩储层特征与属性建模——以库车坳陷克深8气藏为例
3.超深层裂缝性致密砂岩储层砂体、裂缝发育特征及对产能的影响: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KS2气田为例
4.库车坳陷克深地区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裂缝非均一性发育机理
5.含油气盆地深层有效砂岩储层判别与定量评价——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深层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