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篇第03讲水利水电工程“四新”技术应用案例(3)

合集下载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利水电工程在我国的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

为此,需要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引进新技术并加强环境保护,以便减少对环境和生态的影响。

一、新技术的应用1、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三维地质建模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

通过三维地质建模,可以更加准确地了解地质情况,从而更好地规划和设计水利水电工程。

2、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可以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用于巡查、监测和勘察。

通过无人机,可以快速获取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现场的信息,并且能够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发现和处理。

3、3D打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3D打印技术可以用于制造一些特殊的工装和部件,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精度和效率。

二、环境保护1、废弃物处理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废弃物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进行规范化、分类、处理后,可以最大程度保护环境。

可以采用生态回收、资源回收等方法,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

2、水土保持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后,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水土保持,防止沟壑纵横、水土流失的情况。

可以采用植被提高覆盖率,同时加强土地管理,实现水土保持的目的。

3、生态修复现代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生态修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之前,应该进行环境影响评估,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后,应该进行生态修复,恢复原有生态环境。

本文简要介绍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这些新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勘探的效率和准确性,帮助保护环境。

在今后的水利水电建设中,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采用新技术,促进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完整版)四新技术应用

(完整版)四新技术应用

南部水乡岸线综合整治工程三期2标段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四新技术的应用江苏盐城水利建设有限公司2015年5月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四新技术的应用为了有效的促进生产力的提高,降低工程成本,减轻工人的操作强度,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工程质量,满足房屋的结构功能和使用功能,在施工中我公司应把先进工艺和施工方法、先进技术应用到工程上去,大力推广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确保标书工期,质量和降低成本。

一、新技术应用1、柱子钢筋Φ14以上采用电渣压力焊连接,以节省钢筋用量,亦可采用套筒挤压连接技术,我公司在多个工程中应用了套筒掠压连接技术,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利用电子计算机及先进的施工管理软件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进行跟踪控制,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3、予埋铁件采用大磁铁查找,以避免找寻埋铁件时乱凿。

4、室外内电线套管优采用重量轻、能耗低、经济耐用的PVC管材,室外内排水管宜选用隔音标准不低于同类铸铁管的UPVC管材。

5、在砼中掺加一定的外加剂,以改善砼的和易性的和提高砼的耐久性,屋成现浇板采用胶合板,减少拼缝和漏浆,提高屋面自防水能力。

6、积极选用屋面防水新技术,做好节点处理。

7、在检查其它工序质量的同时,特别重视对屋面基层质量的检验与验收。

二、新工艺应用1、砖砌体砌筑推广运用现行砌砌法施工。

2、针对工程实际情况,基础梁侧模采用砖模,确保了基础梁的截面,节省了材料,同时达到了设计要求基础梁和地面板一次浇捣成型的工艺。

3、各楼层、梁、板、柱砼一次浇捣成型,避免了先浇柱,后浇梁板时的繁锁工艺,且减少了主体结构砼施工缝的留设,确保了砼的施工质量。

4、现浇砼踏步无须预埋件,待木工弹线确定正确位置后,一次电锤钻眼,将环氧树脂埋设金属立杆电焊栏杆成型,此工艺能确保工程质量。

5、选用水准仪、经纬仪控制标高与水平,提高计量精度。

6、砂浆抹面时砼表面应机械喷浆,提高砂浆与基层粘结强度。

7、采用清水砼施工工艺。

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3篇)

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3篇)

第1篇一、定向钻穿越技术定向钻穿越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地下管线施工方法,具有破坏小、安全可靠、成本低、工期短等优点。

在水利工程中,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河湖穿越、地下管道铺设等工程。

例如,山西省滹沱河供水工程在太原第二水源工地成功进行了双管定向穿越,有效提升了工程安全性,并对滹沱河流域及两岸的生态保护和农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障作用。

二、数字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数字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工程建设的管理效率和质量。

以珠三角水利工程建设为例,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简称珠三角工程)全面通水,全程采用地下数字“潜龙”支持,即全生命周期BIMGIS系统平台。

该平台融合了安全、质量、进度和投资等核心数据,全过程监测工程建设,实现了对地质复杂、环境敏感地区的精准施工。

三、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水利工程堤防防渗施工技术是保障水利工程安全运行的关键。

在施工过程中,要把握以下要点:1. 工程概况:了解堤防防渗施工的工程背景、地质条件、水文情况等。

2. 防渗材料选择: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防渗材料,如土工布、防水板等。

3. 施工工艺:采用分层压实、水平防渗层、垂直防渗层等施工工艺,确保防渗效果。

4. 施工质量控制: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防渗层厚度、压实度等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四、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大坝混凝土快速施工技术是提高水利工程进度的重要手段。

以三峡工程为例,其大坝混凝土施工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如:1. 混凝土浇筑设备:采用大型混凝土输送泵、泵车等设备,提高浇筑效率。

2. 混凝土拌合系统:采用自动化拌合系统,确保混凝土质量。

3. 施工组织管理:合理安排施工顺序,提高施工效率。

总之,水利工程施工新技术的发展为我国水利工程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多先进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将得到广泛应用,为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第2篇随着我国水利事业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的建设规模和难度也在不断增大。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案例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案例研究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案例研究摘要:本文研究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案例,以展示如何通过先进技术改善工程效率、减少环境影响和提高可持续性。

我们探讨了智能水资源管理系统、高效节能水电站设计、3D打印技术以及生态修复方法等四个创新领域的具体案例。

例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智能水资源管理系统帮助应对干旱,实时监测和分配水资源。

而中国的小型可调节水电站通过现代控制技术提高效率,同时荷兰的3D打印水坝减少了建设时间和材料浪费。

此外,挪威的鱼梯与生态通道系统保护了生态系统并维护鱼类资源。

这些创新技术将为未来水利水电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创新技术;应用案例;研究引言水利水电工程一直以来都在支撑着人类社会的基本需求,但随着气候变化和资源稀缺问题的不断升级,这个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水利水电工程领域正在积极探索并应用各种创新技术。

本文旨在探讨水利水电工程领域的创新技术与应用案例,以展示它们如何推动工程效率、减轻环境压力,同时提高可持续性。

在全球范围内,智能水资源管理系统、高效节能水电站设计、3D打印技术以及生态修复方法等创新技术已经成为改进工程实践的重要工具。

通过具体案例研究,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些技术的应用和优势,为未来水利水电工程的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启发。

这些创新不仅将推动工程学的进步,还将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以及清洁能源的生产与利用。

一、创新技术1 - 智能水资源管理系统智能水资源管理系统的核心特点在于它的多维度数据收集和实时分析能力。

传感器网络广泛分布在水域和水资源关键点,实时监测水位、水质、气象数据等,将这些数据传输到远程监控中心。

在监测数据的基础上,系统利用数据分析技术,生成预测模型、水资源利用方案和风险评估报告,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以优化水资源分配和应对紧急情况。

这种高度自动化和智能化的系统不仅提高了水资源的可管理性,还有助于实现更加智慧和可持续的水资源利用。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这些新技术包括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无人机技术等,它们为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和维护提供了很多便利和创新。

信息技术是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应用之一。

通过信息技术,可以实现对工程施工过程的全方位监控和管理。

利用传感器和数据采集系统,可以对工程的各种参数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提前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通过无线通信技术,相关人员可以远程监控施工现场,及时获取工程进展情况和施工质量信息。

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实现工程的数字化设计和建模,提高设计效率和准确性。

自动化技术也是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重要应用。

自动化技术可以实现对水利水电设备和系统的自动化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和稳定性。

利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可以实现对水闸、水泵、发电机组等设备的远程控制和监测,减少人工干预,提高设备的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

自动化技术还可以实现对工程施工机械的自动化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无人机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无人机,可以对工程施工现场进行高清晰度的航拍和监测。

无人机可以携带各种传感器和相机,可以获取大面积的高精度数据,用于工程测量和监测。

无人机还可以实现对施工现场的巡视和安全监控,减少人员巡查的工作量和风险。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效率和质量,还减少了施工成本和安全风险。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是十分重要的。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创新,相信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还将有更多的创新和突破,为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人民生活水源和支持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科技和环保意识的不断提升,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重视。

本文将就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进行探讨。

一、新技术应用1. 智能化施工管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化施工管理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传感器、监测设备和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化施工管理还可以实现施工过程的数字化和虚拟化,提前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降低施工成本和提高施工质量。

2. 绿色施工材料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绿色施工材料。

可降解的混凝土、再生利用的钢材和塑料等,都可以有效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从而实现环保施工的目标。

3. 高效节能设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节能设备的应用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高效节能的挖掘机、推土机和起重机等设备,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还可以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4. 全生命周期成本考虑新技术应用还包括全生命周期成本考虑,即在施工过程中从设计、采购、施工和运营等各个环节都要考虑到成本和环境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规划和管理,可以降低施工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二、环境保护1. 生态修复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往往需要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而生态修复是保护环境的重要手段。

在施工前,应该对施工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调查和评估,制定相应的生态修复方案,确保施工结束后能够及时恢复当地的生态平衡。

2. 水土保持水土保持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重要环保工作。

通过合理的地貌设计和植被保护,可以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对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

还可以预防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保障施工人员和当地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新技术
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提高了质量,还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更加智能化,人工智能、物联网
等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施工现场。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下面将针对一些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做进一步介绍。

首先,我们来看看物联网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目前,物联网技术在水利水
电工程中被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水文测验和监测中。

通过将传感器放置在水坝、堤防等地方,通过互联网络与控制中心相连,实时监测水文数据的变化,例如水位、水流速度、水
温等。

这种方式能够更好地帮助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人员实时掌握施工现场的状况,及时
进行调整,提高效率。

其次,人工智能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也逐渐普及。

比如,在水利水电工程的监测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数据分析,更好地预测水文情况,为施工提供更加准确的预测。

另外,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施工资料的录入、整合、分析,实现更加全面、合理的施工计划。

再次,虚拟现实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
以将水坝、堤防等建筑物的建设情况,利用虚拟场景重现出来,使得管理人员能够在计算
机屏幕上直观地看到未来的施工情况,大大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小施工中的安全
隐患。

此外,机器人技术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广泛应用。

在建造水坝、堤防等工程中,机器
人可以完成一些人力无法完成的任务,例如核查水工预制件和水泥搅拌,减少人力成本,
提高施工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工程四新技术应用。

工程四新技术应用。

工程四新技术应用。

保尔德水库是一项以灌溉为主、兼顾发电的水利枢纽工程,位于XXX境内保尔德河上。

该工程为中型工程,大坝为沥青混凝土心墙砂砾石坝,坝高73.6m,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

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将积极运用各类“四新”技术,以此提升施工工效、提高施工质量、降低施工成本,从而扩大项目盈利空间,最终提高公司经济效益。

四新”技术代表着先进技术与先进生产力,是建筑业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技术性转变的桥梁。

通过运用“四新”技术可以提升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争取项目效益最大化。

本工程主要运用的“四新”技术包括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工程量自动计算技术、滑动模板施工技术和泵送商品混凝土技术。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是其中之一。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裂缝可能会对工程造成破坏,因此需要采用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该技术可以通过控制混凝土的收缩和温度变化来减少混凝土裂缝的产生,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从而保证工程的安全和可靠性。

本工程的基础是超长、超大面积的混凝土结构。

为了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纹的产生,施工过程中采用多项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混凝土裂缝控制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多个环节相关。

其中,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是控制裂缝的重要途径。

该技术主要从混凝土材料角度出发,通过原材料选择、配比设计、试验比选等来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并提及施工中需采取的一些技术措施。

主要技术内容包括以下方面:1)原材料要求:1.水泥必须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规定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水泥比表面积宜小于350㎡/kg;水泥碱含量应小于0.6%。

水泥中不得掺加窑灰。

水泥的进场温度不宜高于60℃;不应使用温度大于60℃的水泥拌制混凝土。

2.应采用二级或多级级配粗骨料,粗骨料的堆积密度宜大于1500kg/m³,紧密密度的空隙率宜小于40%。

骨料不宜直接露天堆放、暴晒,宜分级堆放,堆场上方宜设罩棚。

高温季节,骨料使用温度不宜大于28℃。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施工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针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进行探讨。

1. 无人机技术:无人机技术的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非常广泛。

通过无人机可以进行全面、高效、精确的勘测和测量工作,避免了传统方法中的很多问题,例如取样困难、测量不准确等。

无人机还可以通过高清影像和遥感数据的获取,实时了解工地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准确性。

2. 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的设计和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建立真实的三维场景,模拟施工现场和工程结构,帮助设计人员和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

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用于培训工人和操作人员,提高施工的安全性和效率。

3. 智能机械设备:智能化的机械设备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设备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和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作业。

智能挖掘机可以根据工地的具体情况自动调整工作参数,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智能压实设备可以根据地质情况调整振动参数,实现更好的压实效果。

二、新技术应用对环境保护的影响1. 减少能源消耗:新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能源消耗。

智能机械设备可以通过调整工作参数和降低能耗,减少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浪费。

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帮助设计人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减少不必要的设计调整和重复施工,节约能源。

2. 减少污染物排放:新技术的应用还可以减少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污染物排放。

无人机可以精确控制施工材料的用量,避免浪费和溢出,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智能机械设备可以通过先进的控制系统,减少废气和废水的排放,实现环保施工。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资源利用效率。

通过智能挖掘机的使用,可以减少土方运输的工作量和能源消耗,提高土方的利用率。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水利水电工程是指利用水资源能量进行发电和灌溉的工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也不断涌现出新技术的应用,以提高工程效率同时保护环境。

本文将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措施。

我们来看一下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更先进的施工设备和技术被引入到水利水电工程中,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无人机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现象。

无人机可以用于勘察、测量和监测工程进度,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激光测量技术的应用也使得工程测量更加精准和快速。

激光测量技术可以在不同尺度上进行测量,并且可以自动记录测量数据,减少了人工误差。

新型材料的应用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高强度混凝土、玻璃钢等新型材料的应用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耐久性和安全性大大提高。

这些新型材料具有抗腐蚀、抗压等特点,可以保证工程在长时间内的可靠运行。

除了新技术的应用,环境保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同样至关重要。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往往会影响到周边的生态环境,因此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

施工前需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估,了解周边的生态环境情况,并据此制定环境保护方案。

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执行相关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施工现场周边划设生态保护区域,限制施工区域内的人员和设备的活动范围,以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干扰。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还应加强对尾水排放的管控。

尾水排放对周边水域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工程废水的排放。

采用先进的废水处理技术和设备,减少废水的排放量和对水质的二次污染。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也应该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土地资源的占用和破坏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施工中应尽量减少土地资源的占用,并在施工完毕后进行土地的复垦工作,使得土地资源恢复到最初的状态。

在土地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应该尽量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地生态环境的稳定。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探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探讨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探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工程质量,还能够有效保护环境,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污染。

本文将对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一些新技术的应用和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进行探讨。

一、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无人机技术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认可。

无人机可以高空、低空进行拍摄,可视的图像和视频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了解施工现场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

无人机还可以进行测绘和测量工作,可以快速获取地形数据,提高测量效率和减少误差。

通过无人机的应用,可以减少人力资源的浪费,节约施工成本,同时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

二、远程监控技术的应用远程监控技术通过安装摄像头和传感器等设备,在施工现场进行实时监控。

监控画面可以通过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工程师可以随时查看施工现场的情况。

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远程监控技术可以帮助工程师对施工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发现施工问题并进行处理。

远程监控技术还可以减少人员的驻场,减少对环境的干扰和污染。

三、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虚拟现实技术可以通过计算机模拟创造出新的环境和场景,工程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进行模拟施工,形成可视化的施工过程。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工程师可以更加清楚地了解施工过程中的问题和难点,提前寻找解决办法。

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帮助工程师进行施工方案的优化和调整,减少施工期间的误差和浪费,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虚拟现实技术还可以减少实地试验和测量工作,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环境监测技术可以通过安装传感器和数据采集设备,在施工现场进行环境数据的采集和监测。

工程师可以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和污染情况。

通过环境监测技术的应用,可以及时发现和预警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保护。

环境监测技术还可以提供施工过程的数据支持,帮助工程师进行施工计划的优化和调整,减少对环境资源的消耗和浪费。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摘要】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正日益普及,给施工过程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智能化施工设备的应用使施工更加高效,无人机在巡查和勘察中的应用提高了施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设计和管理中的应用为施工提供了全面的数据支持,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技术使施工过程更加可视化和数字化。

传感器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实现了施工现场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还促进了施工质量的提升。

新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未来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的重要趋势,必将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词】水利水电工程、新技术、智能化施工设备、无人机、建筑信息模型、远程监控、数据分析、传感器技术、施工效率、施工风险、施工质量。

1. 引言1.1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正逐渐成为行业的一大趋势。

这些新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变了传统施工方式,提升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促进了施工质量的提升。

在过去,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而且常常面临着施工进度把控不精、施工质量难以保障等问题。

而如今,随着智能化施工设备的应用,施工现场变得更加智能化、自动化,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无人机在巡查和勘察中的应用,不仅可以减少人力成本,还可以提高数据采集的效率和准确度。

建筑信息模型(BIM)在工程设计和管理中的应用,使得工程设计更加精准、施工过程更加协调。

远程监控和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则可以实现对施工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方案。

传感器技术在施工过程中的应用,则可以实现对施工环境、材料等因素的监测,提高了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2. 正文2.1 智能化施工设备的应用智能化施工设备的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施工设备的功能和性能不断提升,为工程施工带来了许多便利和效益。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新技术应用和环境保护水利水电工程是中国重点建设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传统技术之外,现代技术的应用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也越来越突出。

本文主要探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新技术的应用和环境保护。

一、新技术的应用1.信息技术资产管理信息技术在工程施工和维护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包括移动办公、无线通信、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方面,可用于应急响应管理、智慧供水、设备在线监测等方面。

2.模拟仿真技术模拟仿真技术可用于下跌区域、建筑物安全、输水管道、排放设施等方面。

通过模拟实验、数据分析和数字建模,模拟仿真技术可帮助工程师优化设计、减少资源浪费和提高工效。

3.自动化技术自动化技术已经成为现代化工厂、工程建设和运营的核心。

水利水电工程自动化技术包括控制系统、监测仪器和设备、安全防护系统等方面。

通过自动化技术,可以提高工程建设和运营效率,减少人力成本和误操作风险。

4.智能化技术智能化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智慧供水、远程监测、节能环保等方面。

通过智能化技术,可以实现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和环境污染防治等方面的智能化监测和控制。

二、环境保护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环境保护工作。

在工程施工中,通过严格的环境监测,对施工现场、建筑物等方面进行监管,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为了达到环保要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尽可能减少施工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采取隔离措施,避免工业噪声、粉尘和振动等。

2.在施工结束后,需要进行环保清理。

清理工作包括地面、道路、建筑物、设备、管道等。

3.在施工现场设置合适的垃圾箱和排放设备,严禁乱倒、乱倾和乱扔垃圾。

4.采用绿色环保材料用于建造和装修,降低环境污染物的排放。

总之,新技术的应用和环境保护是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需要关注的核心问题。

通过优化设计和施工流程,可以保证工程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的保护。

施工工程的四新时事(3篇)

施工工程的四新时事(3篇)

第1篇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日益增长。

在施工工程领域,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以下简称“四新”)的应用日益广泛,为工程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下是关于施工工程四新的时事动态。

一、新技术应用1. 沿太行山高速公路西延2标首座连续梁顺利合龙11月3日,中铁十局承建的沿太行山高速公路西延2标虎岭河特大桥右幅连续梁顺利合龙。

这座全长1172米的特大桥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四新”技术,如智能张拉设备、BIM技术等,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2. 樟树河西码头:四新应用助力工程施工降本增效樟树河西码头项目采用高空地面两用压瓦车进行彩钢瓦施工,实现了直接上瓦、快速上瓦,降低了施工安全风险,提高了施工效率。

二、新材料应用1. 凤城-梅里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顺利完成高风险跨越施工凤城-梅里50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采用新型导线,提高了输电线路的传输能力和抗风、抗腐蚀性能。

2. 板桥-滨海II回500千伏线路工程完成跨越5条铁路封网施工作业板桥-滨海II回500千伏线路工程采用新型复合材料,提高了输电线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三、新工艺应用1. 探索道路养护新技术:佘天昆公路中修工程完成沥青路面冷再生施工松江区交通建设管理中心引入沥青路面冷再生技术,实现了再生利用、节省材料转运费用,并且施工过程环保节能高效。

2. 道路养护新技术在高速公路中的应用在高速公路养护中,采用沥青路面微表处技术,提高了路面抗滑性能和耐久性,降低了养护成本。

四、新设备应用1. 高空作业平台在高层建筑施工中的应用高空作业平台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了施工风险。

2. 智能化施工设备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装配式建筑采用智能化施工设备,实现了构件的快速组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和质量。

总之,施工工程四新的应用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持。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要继续加大四新的研发和应用力度,推动我国施工工程领域的转型升级。

第3篇第04讲水利水电工程“四新”技术应用案例(4)

第3篇第04讲水利水电工程“四新”技术应用案例(4)

第3篇第04讲水利水电工程“四新”技术应用案例(四)六、预应力锚杆在小湾水电工程不良地质地下洞室开挖中的使用(一)预应力锚杆使用条件地下工程“新奥法”施工方法要求地下洞室开挖过程中,尽量保证开挖岩体的完整,应适当地控制岩石变形,适时进行支护,充分利用围岩的自稳能力。

预应力锚杆能快速的对岩体提供锚固力,并对已发生变形的围岩适当予以变形补偿,并避免由于锚喷支护不及时造成围岩失稳。

小湾水电站施工过程中,预应力锚杆主要有以下四种用途:(1)对隧洞开口位置进行锁口支护。

隧洞开口前,在洞室轮廓线外层布置预应力锁口锚杆,隧洞进洞后在洞口附近布置径向预应力锁口锚杆,以对洞口处岩体进行预先加固和及时锚固尽量保证洞口处围岩的完整性,同时改善洞口处岩体的受力条件。

(2)对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岩台进行及时锚固。

地下厂房岩壁吊车梁岩台开挖后24小时内,打设3排Φ32,L=4.5m,间距1m的预应力锚杆结合系统锚喷支护对岩台进行锚固,防止岩台因应力过度释放造成岩体松动降低岩台的受力能力。

(3)对洞室开挖揭露出来的松散破碎岩体施加预应力进行锚固。

对相邻洞室之间岩墙破碎部位布置预应力锚杆,如:厂房Ⅶ、Ⅷ开挖时机组尾水管间岩柱两侧开挖施工是先后进行的,原设计布设在岩柱上的1000kN对穿锚索(L=10.5m)需在两侧开挖结束后方可施工,为保证岩柱在爆破开挖时的稳定,同时加快施工进度,取消岩柱上的对穿锚索和系统锚杆,采用岩柱两侧打设125kN级预应力搭接锚杆替代,锚杆参数:Φ*******×1.5m,L=9m ,梅花型交错布置。

(4)对边坡破面施加预应力锚固。

(二)预应力锚杆的类型及施工工艺流程预应力锚杆采用Ⅱ、Ⅲ级钢筋制成,施加预应力以提供所需的主动支护力的锚杆,又可分为树脂预应力锚杆和水泥卷式预应力锚杆。

树脂预应力锚杆为锚固段采用树脂,张拉段采用缓凝型水泥卷。

水泥卷式预应力锚杆为锚固段采用速凝型水泥卷,张拉段采用缓凝型水泥卷。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新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水利水电工程行业也不
例外。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极大地提高了
工程施工的水平和质量。

本文将就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工程施工的智能化水平。

随着物联网、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智能施工管理系统在工程施工中得到了广
泛应用。

通过智能感知设备和无线传感器网络,可以实时监测工程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振动等多个参数,并将数据传输到中心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和处理。

工程管理人员可以通过
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随时随地对工程施工现场的状态进行监控和控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进
行处理,提高了施工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施工的进度计划、
资源调配、风险预警等方面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工程施工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相比传统的施工方式,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管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
可控化。

新技术在水利水电工程中的应用为工程施工管理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智能施工管理系
统的应用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智能化水平,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工程施工的高效化水平,智能安全监测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化水平。

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水利水电
工程的施工管理更加智能化、高效化和安全化,提高了工程施工的水平和质量。

水利水电
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应积极推广和应用新技术,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水
利水电工程的顺利施工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提高施工水平

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成果,提高施工水平

某水电站施工“四新”成果应用情况简介关键词:四新成果锚索锚杆溜槽全站仪模板冬季混凝土GIS摘要:实践证明,“四新”成果的应用对提高施工水平将起到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某水电站在施工过程中结合实际情况采用了一些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

某水电站是西藏自治区“十五”计划的重点工程项目,地处西藏高寒缺氧地区,位于川藏路的腹心地带,施工环境和条件异常恶劣。

某公司中标承建了该工程的土建及金属结构安装工程,充分发挥部队技术优势,紧密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大胆创新,在工程建设指挥部的大力支持下,在设计、监理的帮助下,在施工过程中采用了一些列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为工程安全、优质、高效地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1、自由式拉压复合型预应力锚索在某水电站厂房后边坡处理中的应用。

某水电站厂房后边坡开挖坡比为1:1.3(坡度37.6°),开挖边坡的总高度40~50m,分别在3120m、3130m、3140m高程设置马道,3120马道宽2m,在3120~3120之间布置公路,经补充勘探工作钻孔揭示,厂房开挖后形成的后边坡覆盖层平均厚约25~30m,经开挖边坡稳定分析,属不稳定边坡。

经过比较“抗滑桩方案”和“锚索方案”认为:(1)从厂房后边的特征及计算结果看,“抗滑桩方案”和“锚索方案”均可行;(2)抗滑桩为挖孔桩,最大孔深25~30m,施工以人工为主,在西藏特殊的自然条件下施工难度大。

同时由于厂房后边坡为一蠕变体,在施工过程中应避免过多扰动,抗滑桩方案三排桩同步施工,施工过程中对厂房后边稳定有一定影响。

预应力锚索方案施工以机械为主,分排施工,对厂房后边坡稳定影响最小。

(3)“抗滑桩方案”施工工期比“预应力锚索方案”的施工工期约少2个月左右,对厂房后续施工及保证发电有利;(4)从经济比较,“抗滑桩方案”比“锚索方案”多200万元左右。

经过综合分析,从施工安全、施工工期和经济比较看,为保证边坡在开挖及电站运行过程中的安全稳定,设计采用2000KN级预应力锚索进行加固处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篇第03讲水利水电工程“四新”技术应用案例(三)三、混凝土温度控制(一)温控标准4.5m升层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尚无先例,也无温控成果可供借鉴,且临时船闸2号坝段施工时段在4、5月份,气温较高。

为此,设计单位本着从严的原则提出了混凝土温控设计标准:设计允许混凝土坝体最高温度4月份为31℃、5月份为33℃;相应地要求混凝土出机口温度≤14℃,浇筑温度≤16~18℃;层间间歇期按7d控制。

(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优化临时船闸2号坝段4.5m升层混凝土设计标号为R90150和R90200。

为降低水泥用量,减少水化热温升,施工单位借鉴了二期工程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经验,在保证混凝土力学性能满足设计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水胶比,提高粉煤灰掺量和使用四级配混凝土。

施工配合比见表3-8-2。

根据三峡二期工程混凝土温控资料统计:水泥每增加10kg,坝体温度升高1℃,如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在18℃以内,加之120kg左右的水泥约产生的12℃水化热温升,混凝土最高温升在30℃左右,可满足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浇筑温度控制措施为保证混凝土浇筑温度满足设计要求,采取了以下措施:①控制混凝土出机口温度为7℃。

本标段混凝土由98.7拌和楼供应,通过骨料冷却、混凝土加冰,其混凝土出机口平均温度为6℃~7℃。

②加快混凝土入仓速度,减少混凝土温升。

根据混凝土入仓强度要求,配备了16辆32T自卸车(装6m3~7m3),保证每车下料时间控制在3 min~4min;同时加强胎带机维修、保养,基本做到了现场不压料。

另外,2003年4、5月份雨水特别多,气温比往年低;加之临时船闸2号坝段与左非8、9号坝段的高差达123.5m,仅在中午时段才有太阳直射,因而环境温度相对较低,一般在20℃左右,对混凝土入仓温度、浇筑温度控制也比较有利。

温度监测资料显示:混凝土入仓温度、浇筑温度控制较好,分别在11℃和14℃左右。

(四)混凝土初期通水冷却因4.5m升层混凝土难以依靠临空面散发水化热,而是更多地依赖制冷水吸收水化热来降低坝体温度,因而混凝土初期冷却成为混凝土温控的重要环节。

设计要求:4.5m升层的冷却水管需布置3层,层间距离为1.5m(5.4m升层为1.8m),水平距离为1.2m~1.5m,单根水管长度不超过200m;混凝土覆盖后12h通制冷水,水温为8~10℃,流量≥20L/min,连续通水12d,冷却降温按<1℃/d控制。

为此,根据用水量计算,要求施工单位新建了2台共60m3/h的制冷机组,其制冷水出机口温度一般在8℃左右,到达仓面为9℃;冷却水管采用φ32的聚乙烯PVC管,每仓3组,每组长度在180m左右,基本做到混凝土每覆盖一组通一组,其通水流量在25L/min~30L/min,并每天交换一次进水方向。

通水时间按坝体内部早期最高温度低于设计允许坝体混凝土最高温度2℃~3℃后结束,以防混凝土温度回升;同时按设计要求,埋设测温管、温度计及无应力计,观测坝体温度,并根据坝体温升情况,及时调整通水时间。

施工单位成立了温控小组,专班负责坝体初期通水。

监理机构安排专人,每班检查混凝土通水效果。

检查表明:混凝土初期通水到位,冷却效果较好,满足设计要求。

(五)混凝土浇筑间歇期按设计要求,基础约束区2~2.5m层厚间歇期为5d,4.5m层厚间歇期为7d。

因临时船闸2号坝段甲块需在50d内完成8仓混凝土浇筑,如按以上混凝土层间歇控制是无法完成计划的。

在甲-3混凝土收仓第4d,监理机构召开了业主、设计、施工参加的四方专题会。

会议根据混凝土水泥用量和甲-3混凝土温升监测资料分析认为:4.5m升层混凝土温升比较缓慢,其最高温度可能出现在第8d,只要初期通水冷却正常,坝体最高温度是不会超过30℃的;从而同意暂按间歇期5d控制,并要求在0.5m、1.8m及3.5m处埋设温度计,观测混凝土温升情况。

监测成果证明分析是正确的,设计同意只要混凝土备好仓,可不受混凝土间歇期限制。

实施过程中,混凝土待强、备仓时间一般要3d~5d,因而备仓时间成为混凝土的实际间歇期,这为大体积混凝土快速上升完成创造了条件。

(六)温控监测成果临时船闸2号坝段甲、乙块共浇筑4.5m升层混凝土7层,对其中的5仓混凝土温升情况进行了监测,监测成果见表3-8-3。

监测成果表明:混凝土最高温度一般出现在第8d~9d,其相对于浇筑温度的温升值一般在13℃,最大为17.9℃;坝体最高温度一般在26℃左右,最大为28.0℃,远小于设计允许的坝体最高温度,温控效果理想。

同时,温度监测成果也证明温控设计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设计是科学、合理的,采取的温控措施是十分有效的。

由于采用4.5m升层的大体积混凝土快速施工法,临时船闸2号坝段在43天完成28.5m升层混凝土浇筑。

工程开工前,监理机构组织施工单位制定了详细的施工计划和施工方案。

但在实施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

要保证施工计划完成,施工组织与监理机构的现场协调作用显得十分重要。

工程开工前,监理机构就建立了业主、设计、施工、监理方现场联合办公和每天上午9:00四方碰头制度,检查前一天施工计划执行情况,及时解决现场存在的问题,以保证下一步计划的顺利实施。

同时,监理机构实施了24小时值班制度,全过程跟踪、指导、检查每道工序的施工质量,避免工序返工,及时协调解决拌和楼生产、运输及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的外部干扰,保证了现场施工的有序进行。

通过监理机构的积极协调,临时船闸2号坝段高程90m以下施工进展顺利,工程提前7天完成了计划目标,为大坝135m按时蓄水创造了条件。

[案例3-8] 点评本案例所述的混凝土快速施工法,为大体积混凝土快速施工提供了新的思路,创造了大体积混凝土短间歇厚层连续浇筑的范例,为今后大体积混凝土高升层施工提供了经验。

主要经验:①必须采用诸如皮带机之类的快速入仓手段,保证混凝土连续供料,以满足混凝土高强度入仓的要求;②使用定型键槽、60~70cm的围檩间距及花篮螺杆技术,以满足髙升层对模板刚度要求;③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采用混凝土边浇边埋冷却水管的施工工艺,加强混凝土初期通水对混凝土温控十分有效;④温控成果表明:大升层不利于混凝土临空面散热,混凝土水化热主要是通过初期冷却水吸收,弱化了层间间歇期控制,为混凝土温控实践提供了借鉴;⑤加强现场组织协调,及时解决施工中存在的各类问题,特别是拌和楼混凝土的供应问题,从而保证现场施工的正常进行;⑥加强仓面工艺指导,督促并协助施工单位制定作业指导书,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并安排经验丰富的监理工程师对施工过程进行跟踪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施工工序的返工;⑦实施混凝土温控预警机制。

工程开工前,组织参建四方对大体积混凝土温控难点进行深入研究,提出混凝土温控预警制度,如检查发现混凝土内部温度接近设计允许的最高温度2℃时,通知施工单位采取加强表面养护、加大冷却通水流量、延长间歇期等措施,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

大体积混凝土快速施工法目前没有完全成熟的经验。

因此,在实施过程中,必须本着开始从严、及时总结、稳步推广的原则,研究、优化施工方案,不断改进施工工艺,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稳步推广。

案例3-9 小湾水电工程建设中采用的“四新”技术简介一、概述小湾水电站工程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澜沧江中游河段上。

坝址区左岸属大理州南涧县辖区,右岸属临沧地区凤庆县辖区。

下游有已建成投产的的漫湾电站和正在建设的大朝山电站。

水库是澜沧江中、下游河段梯级电站的龙头水库,总库容为149.14³108m3,总装机容量4200MW(6³700MW),保证出力1847.5MW,多年平均发电量为188.53³108kWh。

小湾水电站工程枢纽采用集中式布置方式,设有混凝土双曲拱坝工程及水垫塘、二道坝工程、泄洪洞工程和引水发电工程。

此外,枢纽区内还布置有导流隧洞和土石围堰、左右岸砂石加工及混凝土系统、缆机等临时设施和工程。

浙江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在2000年底中标小湾工程建设监理任务后,于2001年11月18日正式进驻小湾工地并成立小湾水电站建设监理中心先后承担了导流洞工程、引水发电工程、泄洪洞工程、水垫塘二道坝工程、左右岸抗力岩体工程、右岸砂石加工及混凝土拌和系统等合同项目的施工监理任务。

二、大型钢模台车在地下工程混凝土衬砌施工中的使用小湾电站输水隧洞较多,左岸两条导流洞,右岸引水发电系统有六条引水隧洞,六条尾水支洞和两条尾水隧洞,大部分洞径较大;导流洞为16m³19m标准城门洞形,两条尾水隧洞为Φ18m直径的圆形。

两条导流洞长度为1780m,两条尾水隧洞长度为1680m。

导流洞混凝土总方量为79000m3,引水发电系统尾水隧洞混凝土总量为83011m3。

2003年6月,导流洞混凝土开始施工,2004年7月份结束,工期13个月。

2006年3月24日,引水系统尾水隧洞洞身混凝土开始施工,要求2008年年底完成,时间紧、任务重、垂直高度大,所需材料多、安全问题突出。

保质按期完成导流洞和尾水隧洞混凝土施工,施工方法选择尤为重要。

采用大型钢模台车浇筑具有成本低,结构可靠,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成型面好的等优点。

钢模台车以电动机驱动行走机构带动台车行走,利用液压油缸和螺旋千斤顶调整模板到位及收模。

钢模台车衬砌一个循环的工作长度一般为6m,12m,最长可达15m。

(一)钢模台车组成钢模台车模板总成、托架总成、平移机构、门架总成、主从行走机构、侧向液压油缸、侧向支承千斤顶、托架支承千斤顶、门架支承千斤顶等组成。

如图3-9-1和图3-9-2。

1.模板总成模板由顶模及边模构成横断面、顶模与顶模之间通过螺栓联成整体,边模与顶模通过铰耳轴联接。

每节模板一般做成2.0m宽,由多节组合而成,纵向可由3节、6节组合成6m、12m衬砌长度,模板节之间皆由螺栓联接。

模板上开有品字型排列的工作窗口,顶部安装有与混凝土输送泵接口的封孔装置。

2.托架总成托架主要承受浇筑时上部混凝土及模板的自重。

混凝土重量通过模板传于液压油缸和支承千斤顶,再通过液压油缸和支承千斤顶传力于门架。

托架由两根纵梁、两根边横梁、多根中横梁及立柱组成。

3.平移机构钢模台车前后各配置一套平移机构,它支承在门架边横梁上。

平移小车上的液压油缸上与托架纵梁相连,通过油缸的收缩来调整模板的竖向定位及脱模,其调整行程为200~300mm,而水平方向上的油缸用来调整模板的衬砌中心与隧洞中心是否对中,左右可调行程为10~150mm。

4.门架总成门架是整个台车的主要承重构件,它由横梁、立柱及纵梁通过螺栓联接而成,各横梁及立柱间通过联接梁及斜拉杆联接。

钢模台车的门架由钢板焊接,而机械台车门架则采用型钢制造,以保证整个门架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