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流失文物及追讨史

合集下载

介绍圆明园流失的东西

介绍圆明园流失的东西

介绍圆明园流失的东西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一座著名的皇家园林,它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作为中国古代最大最豪华的皇家园林之一,圆明园曾经拥有丰富多样的文物和艺术品,其中许多宝贵文物在19世纪遭遇了严重的劫掠和破坏,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巨大损失。

以下是圆明园流失的一些重要文物和艺术品:1.卢浮宫三大名画之一《蒙娜丽莎》的中国版《西施图》:《西施图》是一幅明代名家郑燮的作品,被誉为中国最早的人物画。

这幅珍贵的画作在圆明园遭受火灾时被烧毁,使得中国艺术史丢失了一件重要的文物。

2.《郑和下西洋图》:这幅由宫廷画师姚熙所画的作品描绘了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壮丽场景,展示了中国古代航海技术的辉煌成就。

然而,这幅画作在圆明园火灾中遗失。

3.著名的赵孟頫《李白诗卷》:据说,这卷珍贵的《李白诗卷》是元代书法家赵孟頫所写,他以擅长楷书闻名于世。

这卷卷轴是圆明园流失的另一件重要书画之一4.文物和艺术品:圆明园内还有许多其他流失的文物和艺术品,例如古玉器、瓷器、铜器、珠宝等。

它们来自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化背景,代表了中国古代的丰富历史和文化传统。

5.文化遗产:圆明园本身作为中国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座园林以其规模宏大、建筑精美、风景秀丽而闻名于世。

然而,它在19世纪遭受的洗劫摧残,使得中国的文化遗产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圆明园的流失文物和艺术品的遭遇并非孤立事件,而是中国历史上许多文物宝藏的命运。

无论是因为战争、洗劫、盗窃还是其他原因,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流失一直是一个令人痛心的现象。

但与此同时,这也提醒着我们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加强文物保护和教育,才能确保这些宝贵的文物和艺术品得以传承和保护,使他们成为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重要纽带。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组成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咸丰十年(1860年)8月,英法联军攻入北京。

10月6日,占领圆明园。

从第二天开始,军官和士兵就疯狂地进行抢劫和破坏。

为了迫使清政府尽快接受议和条件,英国公使额尔金、英军统帅格兰特以清政府曾将英法被俘人员囚禁在圆明园为借口,命令米启尔中将于10月18日率领侵略军三千五百余人直趋圆明园。

在将圆明园中的财物抢劫一空后,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英国全权大臣额尔金在英国首相帕麦斯顿的支持下,做出了令世界都为之愤怒的行为,下令烧毁圆明园,罪恶的大火连烧了三天三夜,最终我国的圆明园就这么化为一片废墟,断送人手了,成为我们中国人的第一个国耻(我是这么认为的,如果有错请纠正)圆明园中收藏着全国上下最尊贵的工艺品,包括国内和国外的玩物,英法联军在火烧圆明园的时候至少掠夺了圆明园中150万的文物,这都是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辛苦的结晶,就这么落入了外人之手。

如今大多数圆明园的文物已经不知去向了,只有少数的文物知道具体的下落,而追讨回来的文物更是少之又少,每每想到这里都有一种切肤之痛!近些年来不断有国内的爱过人士将当年圆明园流失的文物买回捐赠给国家,打我觉得这是对当年英法联军行为的一种屈服,所以我认为还是应该以法律的手段将我们重要的文物依法追回,这样做才是我们该努力的,而近几年在国际上争议最大的就是圆明园兽首了。

圆明园兽首铜像是清朝乾隆年间修建。

圆明园兽首铜像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Giuseppe Castiglione ,1688-1766)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R.Michel.Benoist,1715-1744)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在英法联军侵华的时候这些兽首无一幸免,全部被抢走,流失海外。

目前,牛、虎、猴、猪、马5件青铜兽首已分别在2000年和2003年和2007年由爱国人士出资抢救回国,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

现已知鼠首、兔首2009年2月在法国一家拍卖行拍卖,铜龙首、蛇首、羊首、鸡首、狗首等5件仍然下落不明。

中国追讨圆明园文物的故事

中国追讨圆明园文物的故事

中国追讨圆明园文物的故事朋友!今天咱就聊聊那追讨圆明园文物的事儿。

这故事啊,说起来真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文化追寻,就像是在寻回失落的珍宝。

我第一次听说这事儿,还得从小时候说起。

有一回我老爸给我讲故事,说那圆明园里头可真是个藏宝地,什么金银珠宝、奇珍异兽应有尽有,可惜啊,后来被外国人给抢走了。

我当时心想,这是咋回事儿呢?这些最珍贵的宝贝咋就被拿跑了呢?这追讨文物的过程就像是在挖老祖宗留下的宝贝一样。

你知道吗?那些失落在外的文物,有的在拍卖会上露脸,价格高得吓人,就像是天上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国家可没闲着,像一位耐心的收藏家,时刻都在关注这些披着神秘面纱的宝贝。

有一回看到新闻,说是从海外拍卖行追回了一批珍贵的圆明园文物。

我一边看新闻一边琢磨,这可真是不容易。

这些文物就像流浪在外的孩子,要让它们回家可不是一句简单的说说就行。

这其中的艰难曲折,就好比要从一个巨大的蛛网中解开没头没尾的线索。

你们听说过吗?拍卖会上有时候明明是咱家的东西,结果却得千辛万苦地跟人讨论、协商,再花上一笔不小的资金才买回来。

这些幕后交易的故事,更是让人觉得唏嘘。

有时候我就在想,要是这些文物它能说话,会不会也想迫不及待地说:“快带我回家,我已经等不及啦!”说起来,咱国家的专家啊,真是绝顶聪明,就像是文化侦探。

为了圆明园的那些文物,那可是各显神通,什么途径都要试一试。

有时候就靠一个小小的照片对比,就能确认某件文物是不是圆明园的。

这回家之路,是那么漫长,又是那么耐人寻味。

当然啦,有些文物因为年代太久,早已成了某个外国博物馆里的“常客”。

咱们这追讨的过程啊,那可是在世界范围内打响文化责任的号角。

虽然有的已经回不来了,但它们的存在也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文化根基。

我觉得,圆明园文物追讨的事儿就像是为我们民族找回记忆的旅程。

每一件追回来的文物,不仅仅是回归她所属的土地,更是作为一种文化自信的象征,让我们不停地告诫自己,珍惜眼前所拥有的文化瑰宝。

圆明园流失文物及追讨史

圆明园流失文物及追讨史
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康熙玉 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珍品之一。它由一 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白中透绿, 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有“御制” 两个大字,下部刻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 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当年它被英法联军抢 走后,又在巴黎拍卖会上被拍卖,最后入藏大 都会博物馆。
圆明园兽首情况调查:
鼠 2013年4月26日由法国PPR集团董事长弗朗索瓦-亨利·皮诺捐赠将其送 回中国。 牛 2000年在港拍卖会中,保利集团以700万港元投得,现存放在保利旗下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予公众观赏。 虎 2000年在港拍卖,保利集团以高于底价3倍,即1400万港元投得,现存 放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予公众观赏。 兔 2013年4月26日由法国PPR集团董事长弗朗索瓦-亨利·皮诺捐赠将其送 回中国。 龙 龙首在台湾,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 蛇 下落不明 马 80年代由台湾收藏家从欧美购入,2007年9月在港拍卖,料成交价达 6000万港元。 羊 下落不明 猴 2000年在港拍卖中,保利集团以740万港元投得,现放在北京保利艺术 博物馆予公众观赏。 鸡 下落不明 狗 下落不明 猪 2003年澳门赌王何鸿燊(shen)于700万港元购入,其后转赠保利集团, 存放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予公众观赏。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
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 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 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 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
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 马,这匹玉马曾被和 从圆明园中窃取,和珅被抄家 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 掠的命运。

圆明园中一些文物的历史故事

圆明园中一些文物的历史故事

圆明园中一些文物的历史故事
圆明园是清朝皇家园林,被誉为是中国园林史上的巅峰之作。

然而,在1840年以后,园中的许多文物和珍宝都被外国侵略者洗劫一空,遗失至今。

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圆明园十二兽首”。

这是一组古代佛教文
化艺术精品,由12个兽首组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12生肖,
造型精美,意境深远。

由于其珍贵性,十二兽首成为了外国掠夺者的
首要目标。

在1856年,英法联军烧毁了圆明园,并将十二兽首抢走。

至今,十二兽首还未能全部追回。

除了十二兽首,圆明园还曾拥有一件非常珍贵的“玉佩”。

相传,这是明朝著名文学家冯梦龙所作的《聊斋志异》中“天地洞开玉佩飞”一章中所描述的玉佩。

这颗玉佩外形精美,带有龙纹和一颗红宝石,
寓意着天地和谷神的致敬。

但在1860年,圆明园被洗劫时,玉佩也被
掳走了。

此外,圆明园还拥有了大量青铜器、瓷器、绘画等中国传统文化
精品,但在历经风雨后,现仅存一些残缺不全的文物。

这也让我们更
加珍视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让这些珍宝得以传承下去。

圆明园文物流失及追讨

圆明园文物流失及追讨
圆明园文物流失及追讨
• 引言 • 圆明园文物流失的原因 • 圆明园文物追讨的努力 • 圆明园文物的保护和传承 • 结论
01
引言
圆明园的历史背景
01
圆明园作为清朝皇家园林,始建 于18世纪,历经多位皇帝的扩建 和改造,成为当时世界上最著名 的园林之一。
02
圆明园集合了中国古代园林艺术 之大成,汇聚了大量的文物和艺 术品,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
政府应加强对文物的保护力度,制定更严格的法律法规, 严惩文物走私和盗窃行为。同时,应加大对文物保护的投 入,提高文物的保存和修复水平。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打击跨国文物盗窃和走私活动。 通过国际组织和外交渠道,推动流失文物的追讨和归还。
提高公众意识
加强文物教育,提高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识和重视程度。 通过媒体宣传、展览等方式,普及文物知识,让更多人了 解文物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国际公约和法律框架
国际公约
国际社会已经制定了一些关于保护文化遗产和文物追讨的国际公约,如《关于被 盗或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和《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 》,为文物追讨提供了法律框架。
国内法律
各国也制定了相关国内法,对文物追讨进行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 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等。
圆明园文物对于研究古代历史、文化 艺术、建筑技术等方面具有极高的科 学研究和教育价值,有助于推动相关 领域的发展和进步。
保护圆明园文物有助于传承中华民族 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增强 民族自信心和凝聚力。
文物保护的措施和方法
建立完善的文物保护法律法规
加强文物鉴定和登记工作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文物保护提 供法律保障。

从圆明园的破坏经历,看文物的流失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从圆明园的破坏经历,看文物的流失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从圆明园的破坏经历,看文物的流失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圆明园曾经是海内外名震一时极尽奢华浩荡的一座皇家园林,它的占地面积,修建花费以及园内所珍藏的各式宝物,据说够当时京城的老百姓生活好几年。

若是这样一座园林保存至今,可想而知对中国的旅游文化甚至历史研究会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但是偏偏因为百年前列强的一把火,让这个璀璨的明珠从此销声匿迹,园中的珍贵文物也流失海外至今多数都没能回到祖国的怀抱。

圆明园复原图圆明园的“前世今生”在了解圆明园的遭遇之前同样也需要知道圆明园的来历,虽说我们没能亲眼目睹圆明园的真实面貌,但是从众多文献记载以及珍贵的历史图像中都可以感受到它的恢弘瑰丽,当然这样浩大的一座园林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就完成的,那么它究竟怎么来的呢?大家都知道清朝在入主中原以前一直都是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他们生活在东北那样一个冬季严寒,夏季凉爽的环境中,天生适应了那样的气候。

后来努尔哈赤的后代们彻底推翻了当时腐败无用的明朝,建立了又一个少数民族统治的封建王朝——清朝。

并且从东北大举迁入北京,因而刚来到这里并不能够适应京城夏季炎热的天气,再加上紫禁城内夏季容易发生火灾等安全隐患,而皇帝们也都厌倦深宫高墙之内的生活,便开始将眼光投到北京的郊外。

要知道中国历史上在宫外修建行宫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因而当时风景秀丽,气候凉爽的北京西郊成了历代皇帝们修建行宫的首要之选。

清朝中期,当时的康熙帝就开始为自己大量修建行宫,甚至还将一些前朝留下的园子赐给皇室成员,圆明园就是这些园子中的一个。

后来康熙亲自为它题匾,并将它赐给了后来的皇帝雍正,雍正不仅喜爱这座园子,还将它视作是父亲对他寄予的厚望,也正是从这时候开始圆明园进入了它辉煌又悲惨的一段历史。

在雍正登基以前由于圆明园只是一个亲王的园林而未能很好的修缮,登基以后他就开始扩建圆明园,花费了大量的资源和人力,而此后圆明园也被作为后来的君王居住的御园,可以说除了紫禁城外这里是他们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

[圆明园流失文物寻踪]圆明园流失国外的文物有哪些

[圆明园流失文物寻踪]圆明园流失国外的文物有哪些

[圆明园流失文物寻踪]圆明园流失国外的文物有哪些自1860年圆明园被劫掠、焚毁后,圆明园旧有的陈设、收藏和稀世珍宝现存国内的已不多,大量的旷世瑰宝流落国外。

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英同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宫,其他如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博物馆和个人也都藏有圆明园的珍贵文物。

这些文物包括有商、周著名的青铜器,历代的陶瓷器,古代名人的书画,清朝皇帝的玉玺;以及玉如意、时钟、金塔、金钟、玉磐等宫廷陈设品,还有清代的瓷器、漆器、玉器、牙雕珐琅、景泰蓝、珊瑚、玛瑙、琥珀、水晶、宝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艺术品。

此外,还有从外国进贡的贡品和无数的金银珠宝。

大英博物馆坐落在伦敦城西北,始建于18世纪中期,于1759年正式开放,其中东方艺术馆除收藏少量的中亚、南业和日本的史物外,大部分是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数量多达两万件!1860年圆明园劫毁后,英军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一部分被拍卖。

献给女王的圆明园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馆,其中就有国宝级的珍品。

我国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绘制的《女史箴图》,乃我国古代卷轴画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抢去后藏在伦敦大英博物馆。

还有一件当年和被窃取圆明园的一个长3尺、高2尺的白玉马,和被抄家时抄出,置于圆明园中,后来被联军掠去,也收藏在大英博物馆。

现收藏在英国伦敦另一座博物馆――维多利亚博物馆内的圆明园的艺术品主要有玻璃画《皇在万寿山下接见蛮人》,画中的皇帝很可能是嘉庆皇帝。

玻璃画的绘画艺术大约是在18世纪中叶由欧洲引进的。

这种绘画技巧干颜色的运用与中国传统的艺术形式虽然完全不同,但在运用西方透视画法的同时,并没有放弃中国美学的精妙、细微。

这幅画很可能是郎世宁的中国学生所作。

流散在法国各博物馆的圆明园文物数量也十分多,且极其精美。

清末外交官薛福成在其《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日记》中记述说:“光绪十六年(1890年)。

闰月二月三十日,饭后去参观巴黎东方博物院”,他发现在中国展室中“有圆明园玉印二方。

中国流失文物归家故事

中国流失文物归家故事

中国流失文物归家的故事涉及到长期以来国际上的文物流失问题,以及中国通过努力追索和合作逐渐收回部分流失文物的经过。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故事和事件:
1.袁崇焕神像:袁崇焕是明代名将,他的神像在美国一家拍卖行流拍后,中国外交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积极参与,最终通过外交渠道成功劝阻拍卖行,并成功追回神像。

2.圆明园狮首:圆明园曾经是清代的一座宏伟宫苑,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其中包括了两座青铜狮子的石座。

其中一座狮首于2000年被一名法国著名收藏家购得,经中法两国合作,最终于2013年回归中国。

3.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曾经有一些敦煌壁画被流失至国外。

通过外交渠道、国际合作以及拍卖追回的例子,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争取到了一些敦煌壁画的归还。

4.圆明园钟:圆明园钟是一件清代的珍贵文物,曾被流失至法国。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与法国进行了外交谈判,最终在1995年成功地追回了这件文物。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政府和文化机构在追索流失文物方面的努力,同时也显示了国际社会对合法追索的积极响应。

然而,尽管一些文物已经归还,仍有很多流失文物尚未找回,这依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

流失文物的追索之路

流失文物的追索之路

文化文艺汇2023年10月13日,北京圆明园博物馆,圆明园石柱回归展开幕。

展览集中展出的7件圆明园流失石柱文物,是继马首铜像之后,又一批回归圆明园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是我国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的最新成果。

此前,大英博物馆发生被盗丑闻,“失踪”藏品数量约2000件。

至此,大英博物馆30年内6次被盗,多个文物原籍国要求其将国宝物归原主。

我国国内,“请大英博物馆无偿归还中国文物”的话题冲上热搜。

从1949年至今,通过执法合作、司法诉讼、协商捐赠、抢救征集等方式,我国已经成功促成300余批次、15万余件海外中国文物回归。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的流失文物回归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

然而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有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海外,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有100余万件。

文物追索工作,还道阻且长。

流失文物,虽远必追9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的倡议与行动》白皮书。

发布会上,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李群表示,中国目前已与25个国家签署了防止文物非法进出境政府之间的合作。

仅这十年来,我们与世界各国合作,就促成了1800多件流失文物回归祖国。

海外流失文物回归的重要途径是依法追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就积极加入保护文化遗产的相关国际公约: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97年加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等,给我们要求流失文物返还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依据国际公约,通过法律、外交等多种手段,一大批被走私出境的流失文物相继成功返还我国,其中,近年来价值最高的一批回归文物有“曾伯克父”青铜组器,有漂泊百年的珍贵佛首。

“曾伯克父”青铜器一组8件,制作精美,铭文丰富,补充和印证了之前曾国高等级墓葬的考古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属于国家一级文物。

这组青铜器一度流失在外。

2019年3月,国家文物局接到一个举报电话,打开了“曾伯克父”青铜组器的回归之门。

流失海外国宝故事

流失海外国宝故事

流失海外国宝故事咱得先说说圆明园那些个宝贝兽首,那可都是咱中国的超级国宝啊。

想当年,圆明园那可是世界上最豪华、最壮观的园子之一,里面到处都是奇珍异宝。

这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就摆在园子里,那是相当的威风。

它们一个个栩栩如生,就跟有灵魂似的,每到一个时辰,对应的兽首就会喷水,那场面,简直绝了。

可是呢,1860年,英法联军那一群强盗闯进了圆明园。

他们就像一群饿狼闯进了宝藏库,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这些兽首啊,就被他们给抢走了。

从此,这些兽首就开始了它们漫长的海外漂泊之旅。

就拿鼠首和兔首来说吧。

它们被抢到国外后,就像没家的孩子似的,在各个藏家手里转来转去。

有些外国藏家啊,把它们当成了赚钱的工具,时不时地拿出来拍卖,想从咱中国人这儿大赚一笔。

咱中国人那肯定是想把自己的宝贝弄回来啊。

不过呢,这中间也有不少曲折的故事。

有一次拍卖鼠首和兔首的时候,咱中国这边很多人都特别气愤。

一个叫蔡铭超的中国人,他当时就做出了一个特别大胆的举动。

他参与了拍卖,然后竞拍成功了,可最后他却拒绝付款。

他为啥这么干呢?他就是想告诉那些外国人,这本来就是咱中国的东西,你们不能这么随随便便地就拿来拍卖赚钱。

这事儿当时可轰动了整个世界呢。

后来啊,经过咱们国家和很多爱国人士的不断努力,鼠首和兔首终于又回到了中国的怀抱。

这就像失散多年的孩子又回家了一样,让人特别激动。

还有其他的兽首呢,也在慢慢回归的路上。

这些兽首的流失和回归的故事,就像一部部生动的历史剧,让我们看到了过去中国遭受的苦难,也看到了现在中国强大起来后,对自己文化遗产保护的决心。

昭陵六骏那也是相当有名的国宝啊。

这六匹骏马,那可都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心头好。

当年,这六骏的石刻就立在昭陵,那是纪念李世民打天下时骑过的六匹战马。

每一匹马都有自己的名字,什么特勒骠、青骓、什伐赤、飒露紫、拳毛騧、白蹄乌,光听名字就觉得特别霸气。

可是呢,在上个世纪初,中国那时候比较混乱,外国人就盯上了这些宝贝。

有个美国的文物贩子,他想把昭陵六骏弄到手。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资料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资料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资料圆明园是中国古代一座享誉世界的皇家园林,也是清朝的皇家园林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圆明园遗失了大量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的流失给中国文化遗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众多,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八国联军焚毁圆明园时所掠夺的文物。

186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焚毁了圆明园,掠夺了大量的文物艺术品。

据统计,八国联军在圆明园掠夺的文物达到了数以百计,其中包括了许多珍贵的瓷器、绘画、书籍、字画等。

这些文物中不仅有中国古代的精美艺术品,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遗产,如西方的雕塑、绘画等。

这些文物的流失对于圆明园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灾难,也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完整性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除了八国联军焚毁时的掠夺,圆明园的文物还因为其他原因而流失。

在清朝末年,由于政治动荡和社会动乱,圆明园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此时一些园内的文物被人们偷盗、掠夺。

另外,还有一些文物因为园内的建筑物毁坏而丧失了原有的价值。

这些因素的叠加,使得圆明园的文物流失达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程度。

圆明园流失的文物之多,不仅令人痛心,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反思。

文物是一个国家的宝贵财富,是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人们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文物不仅是个别人的责任,更是国家和全社会的责任。

我们应该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加强文物保护法律的制定和执行,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我们的文物遗产,避免再次发生圆明园这样巨大的文物流失事件。

为了弥补圆明园文物流失的损失,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直在努力寻找和追回流失的文物。

近年来,中国政府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成功追回了一些圆明园流失的文物,这对于圆明园的保护和文物的完整性恢复有着重要的意义。

同时,中国政府也加大了对文物保护工作的投入,修复和保护了圆明园的遗址和建筑物,使其成为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向人们展示了圆明园的风采和历史。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故事告诉我们,文物的保护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圆明园遗失文物介绍

圆明园遗失文物介绍

圆明园遗失文物介绍圆明园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宏伟的皇家园林,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毗邻颐和园。

圆明园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是清朝皇家园林的代表之一。

然而,由于历史的变迁和战乱,圆明园遭受了严重的破坏,许多珍贵的文物也遗失无踪。

下面将介绍一些圆明园遗失文物的情况。

圆明园的建筑和雕塑是其最重要的文物之一。

圆明园的建筑群规模宏大,包括了宫殿、寺庙、亭台楼阁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十二生肖喷水钟”。

这座由十二个动物形象组成的喷水钟,每天都会按照黄道十二宫的次序喷水,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景观。

然而,在1860年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圆明园被洗劫一空,这座珍贵的喷水钟也被带走,至今下落不明。

圆明园的书画作品也是其独特的文化遗产。

圆明园收藏了大量的书画作品,包括了名家的字画、古籍文献等。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文津阁”。

文津阁是圆明园内一座藏书楼,内有众多的珍贵文献。

然而,在1860年的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英军火烧圆明园时,文津阁被毁,大量的书画作品被焚烧殆尽,令人痛惜。

圆明园还收藏了大量的器物和珍宝。

这些器物包括了瓷器、玉器、金银器等,其中许多是历代帝王所赐。

圆明园的瓷器收藏尤为丰富,其中以青花瓷和粉彩瓷最为著名。

然而,在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圆明园的宝库被洗劫一空,无数珍贵的器物和珍宝被掠夺一空,至今无法追回。

圆明园还遗失了许多历史文献和文书档案。

这些文献和档案包括了历代皇帝的诏令、奏折、日记等,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

然而,在英法联军侵华战争中,圆明园的文书档案被烧毁,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也随之消失,给历史研究带来了很大的遗憾。

圆明园遗失的文物包括了建筑和雕塑、书画作品、器物和珍宝、历史文献和文书档案等多个方面。

这些遗失的文物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应该加强文物保护意识,努力寻找和追回这些失落的文物,以便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圆明园文物流失的故事

圆明园文物流失的故事

圆明园文物流失的故事以下是 6 条关于圆明园文物流失的故事:1. 你知道吗,在那动荡的年代,圆明园的宝物们遭遇了怎样的劫难啊!就像一个无助的孩子被硬生生夺走了心爱的玩具。

英法联军那贪婪的嘴脸,肆意地抢夺着我们的珍宝,那些精美绝伦的瓷器啊,温润如玉,却被粗暴地掠走,这难道不可恨吗?有一件青花瓷瓶,曾经摆在圆明园内是多么的璀璨夺目,可如今却流落在异国他乡,这是怎样的悲哀呀!2. 你想想,圆明园里那么多珍贵的文物,它们原本有着自己的家,有着属于它们的荣耀。

可侵略者一来,一切都变了。

那幅珍贵的字画,上面的笔墨仿佛还在诉说着曾经的美好,却无奈地被侵略者抢走。

这就好比把你最珍视的东西硬生生夺走一样,让人痛心疾首啊!它们本应在我们的土地上被世代欣赏,可如今却不知在何方,难道不令人气愤吗?3. 圆明园的文物啊,那可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呀!那些珠宝首饰,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却落入了强盗的手中。

就像一群强盗冲进你的家,抢走了你所有的宝贝。

有一套华丽的金饰摆件,工艺精湛到让人惊叹,可它却流落海外,每每想到这,心里就像被扎了一样疼。

这是我们国家的损失,是永远的痛啊!4. 曾经,在圆明园的某个角落,有一件神奇的钟表。

它的指针滴答滴答地走着,记录着时光的流逝。

但是,侵略者来了,他们疯狂地抢夺着,把这件钟表也带走了。

这不就像是强盗把你家里唯一能记录时光的宝贝抢走了吗?如今我们只能在想象中回忆它的模样,这是多么残忍的事情啊!难道我们不应该努力把这些流失的文物找回来吗?5. 还记得圆明园里那尊精美的铜像吗?它原本庄严肃穆地立在那里,展示着我们的文化和艺术。

可是,可恶的侵略者无情地把它夺走了。

这情景多么像一只凶猛的野兽扑向了柔弱的羔羊。

它可是我们民族的瑰宝啊,如今却远在他乡,我们怎么能不挂念呢?想一想,要是我们能让它重回故土,那该有多好哇!6. 你能想象吗?圆明园那么多独一无二的文物,就因为侵略者的贪婪,流散到了世界各地。

比如那本古老的书籍,承载着无数的智慧,却成为了别人的战利品。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

圆明园文物流失情况及追讨史陈勇2015级软件工程1班摘要:1860年10月,英法联军劫掠了包括圆明园在内的五园三山等皇家园林,从此,中国的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时至今日,这些文物的命运及其回归等问题越来越受到世人的瞩目.究竟采取何种办法,通过何种途径,才能使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返还祖国,学界看法不一.综合国内外史实和国际法理,我们认为,中国文物流失海外的类型与途径不同,我们的态度和办法也应有所不同.对于所有非法出境的文物,我们都有追讨的权利.根据情理法理、文物的价值、成功回归的案例、回归的时空条件等情况,应确定先易后难、逐步索还或索赔的基本原则.对于流失海外的各类文物,当务之急,是追讨外国在侵华战争中掠走且至今仍为该国家所据有的这一部分珍贵文物.然后,再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尝试多种方式和途径逐步追讨其他部分.对于流失海外多年且几经易手,现持有者根据所在国国内法已享有“合法取得时效”,致使原持有者失去追索时限的文物,我国政府在外交谈判之外,还应该充分利用国际公法私法、国际通行的文物保护道德规范以及国际社会舆论等多种资源,经由第三方出面,采取“仲裁”、“调停”、“斡旋”、“和解”等较为灵活的方式,尝试追讨流失文物的各种可能.关键词:圆明园,文物回归,国际法理不久前,法国佳士得拍卖圆明园的两个“兽首”,再次触动了一些中国人敏感而脆弱的神经。

官方媒体的乐此不疲,旨在消解西方国家在人权上“说三道四”的道德合法性,因为圆明园被盗文物就是历史罪证。

每当美国批评中国的人权状况,官方喉舌必定扯起殖民史中屠杀印地安人、种族歧视一些历史老账。

殊不知,历史已今非昔比,黑人成了国家总统、殖民者与土著人的混血后裔日益成为社会主流。

昨天是昨天,今朝是今朝;文物归文物,人权归人权,历史与现实之间需要理性的时间界限,否则一切成了“无厘头”。

圆明园的生肖兽首本不值多少钱,在官方政治化和民间情绪化的作用下,戏剧性的成了“天价国宝”。

圆明园流失文物的历史记忆,给予中国人的不止一味儿指责西方列强侵略者,而是深刻而全面的认识整个历史,即便西方在这一问题上存在遮掩,作为受害者也要反思自身的内在因素。

中国文物流失经典案例

中国文物流失经典案例

中国文物流失经典案例摘要:1.文物流失问题背景2.圆明园兽首铜像案例简介3.圆明园兽首铜像流失过程4.文物追讨的历程与现状5.我国在文物流失问题上的立场与举措6.总结与反思正文:1.文物流失问题背景文物流失问题一直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痛点。

自19世纪以来,由于战争、盗窃、非法交易等原因,大量珍贵的文物流失海外。

这些文物不仅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而且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记忆。

因此,追讨文物、保护文化遗产成为我国政府和民间的共同使命。

2.圆明园兽首铜像案例简介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清朝皇家园林圆明园海晏堂外喷泉的一部分,由意大利雕塑家郎世宁设计,以十二生肖为主题,每个生肖代表一个时辰,共同组成一个循环往复的时辰系统。

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掠夺了圆明园的大量文物,其中包括兽首铜像。

此后,这些兽首铜像逐渐在海外消失。

3.圆明园兽首铜像流失过程圆明园兽首铜像流失的过程充满了屈辱。

英法联军在掠夺文物时,对这些代表中国文化的艺术品进行了肆意破坏。

据史料记载,当时海晏堂的兽首铜像被砸毁,有些甚至被扔进河里。

此后,这些铜像逐渐出现在国际艺术品市场上,被欧洲藏家收藏。

4.文物追讨的历程与现状自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开始关注文物流失问题,并通过各种途径积极追讨。

2009年,法国巴黎的一家拍卖行拍卖了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引起我国政府和民间的强烈抗议。

最终,在舆论压力下,拍卖行取消了拍卖。

至今,已有鼠首、兔首、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六尊兽首铜像回归祖国,但龙首、蛇首、马首、羊首、鸡首、狗首仍然下落不明。

5.我国在文物流失问题上的立场与举措我国政府一直坚决反对文物非法交易,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合作。

针对文物流失问题,我国采取了多种措施,如加强国内文物保护法规建设、提高公众文保意识、开展海外文物调查、加强与外国政府间的合作等。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遗产保护公约的制定,为全球文化遗产保护作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前收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 内的圆明园艺术珍品有
«圆明园四十景图» 宫廷画师沈源和孙佑版的木刻本
——清代宫廷画师沈源和唐岱共同绘制的绢本
«西洋楼二十铜版画» ——宫廷画师伊兰奉制作的海晏堂 «格登鄂拉斫营» «圆明园菊花迷宫图» «乾隆肖像»
西 洋 楼 二 十 铜 版 画
圆明园四十景图
格 登 鄂 拉 斫 营
收藏在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内的康熙玉 如意,为圆明园散失的艺术珍品之一。它由一 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长近半米,白中透绿, 被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有“御制” 两个大字,下部刻铭文:“敬愿屡丰年,天下 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当年它被英法联军抢 走后,又在巴黎拍卖会上被拍卖,最后入藏大 都会博物馆。
然而我们又要通过怎样的途径 回收这些珍贵文物
非法流失文物的主要回归途径
捐赠
回购
追讨
虽然文物流失国追讨有1970年与1995年两份国际公约 作为法理依据,但此类公约却留了两个“后门”:一 是追溯期限有相应限制,流失时间超过这个期限就不 受公约保护;二是公约并不对所有国家有约束力,只 对认可公约、签署协议的国家才生效,因此实际操作 起来困难重重。 “一些主要的文物流入国并不是这些公约的缔约国。 如果要依据文物所在国的国内法进行搜索,通常也会 遇到诉讼时效的障碍,以及对于善意持有人的界定及 其救济问题。所以直接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中国文物流 失问题是几乎不可行的。
现藏地:法国枫丹白 露宫中国馆
金曼扎
名称:金曼扎 类别:金器 年代:未知 文物原属:原属圆明园收 藏 简介:黄金制造,镶有珍 珠、绿松石和红宝石。曼扎 和坛城一样是藏传佛教的寺 庙摆设品。曼扎中央凸起的 部分为须弥山,四周为婆罗 门教的四大部洲。
现藏地:法国枫 丹白露宫中国馆
它 们 现 在 都 收 藏 于
乾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
收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内的《乾 隆帝后和十一位妃子肖像》是由郎世宁绘 制,画中的青年时代的乾隆皇帝英姿飒爽, 栩栩如生。这幅画乾隆只见过3次,即绘 制完成之时,70岁时和他退位之际。
大玉山子
收藏于明尼阿波利斯奥克艺术中心的一座原藏 圆明园的乾隆大玉山子是一块含有绿色和白色的 玉石,能放射清冷的灰绿色光泽,在1784年被雕 刻成一座高峰深谷的玉山。山崖下露出亭台殿阁, 小路和下面的山脊上有几座浮雕人物,房钱有一 个百合花环绕的池塘,极为壮观和精致。在峭壁 之上,还刻有乾隆皇帝御笔临摹的王羲之的《兰
遭到英法联军洗劫的圆明园到底流失了 多少文物呢?
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 超过1000万件中国文物流失到欧美、日本和东南 亚等国家地区,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达100余万 件。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流失到中国境外 的文物大约有164万件,分散在全世界47家博物馆, 而民间藏中国文物是馆藏数量的10倍之多。这两个 统计都反映了一个接近的数据:在海外的中国文物 超过1000万件。至于确切的数字,恐怕只能永远是 个迷.
作为中国圆明园学会委员,刘阳对文物一直颇有研究。一次在翻阅 资料的过程中,他看到了记录西洋楼残迹的照片,其中有石鱼的存在 刘阳立刻觉得眼前的石鱼像极了照片中的石鱼。随后,刘阳再次造访 拍下了石鱼的照片。比对后发现,这两条石鱼和历史照片上的一模一 样! 协商的工作虽然漫长,但还不算艰难。 2006年11月7日,圆明园和中组部机关事务局签订协议,汉白玉石
针对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我 们应该区分清楚以下三个问题: 一、过去的还是现在的;二、 合法的还是非法的;三、珍贵 的还是一般的。中国流失海外 的文物很多,没有必要全部收 回,要有重点地回收贵重的、 珍贵的,而不能像撒网一样回 收,没有必要,我们也没有这 个能力。
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国门被西方列强的炮舰 所打开,于是没绝人性的西方列强明目张胆地进 入清朝的皇家宫廷和御苑,他们不仅大肆掠夺了 难以计数的中国珍贵文物,还毁灭性地焚烧了圆 明园等著名的中国古代皇家御苑建筑。对于这些 历史伤疤,每一个有良知、有血性的中国人都应 该永远铭记!
大英博物馆的圆明园文物之《女史箴图卷》(局部)
伦敦 维多 利亚 与阿 尔伯 特博 物馆
现收藏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内 的圆明园艺术品,数量也有不少,其中最引人关 注的是玻璃画«皇帝在万寿山下接见蛮人»
玻璃画«皇帝在万寿山下接见蛮人»
美国很多博物馆 也收藏有圆明园的文物
康熙玉如意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
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 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 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 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
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
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 马,这匹玉马曾被和 从圆明园中窃取,和珅被抄家 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 掠的命运。
圆明园鎏金佛塔
名称:圆明园鎏金佛塔 制造年代:兴建圆明园时期 类别:青铜鎏金佛塔。此鎏金佛 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 摆设,与故宫现存佛塔基本相似。该 塔有两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 嵌着绿宝石 价值:我国古代仅存为数不多的鎏金 器物,价值连城。 最后露面:圆明园正大光明殿 流失时间:1860年
圆明园兽首情况调查:
鼠 2013年4月26日由法国PPR集团董事长弗朗索瓦-亨利·皮诺捐赠将其送 回中国。 牛 2000年在港拍卖会中,保利集团以700万港元投得,现存放在保利旗下 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予公众观赏。 虎 2000年在港拍卖,保利集团以高于底价3倍,即1400万港元投得,现存 放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予公众观赏。 兔 2013年4月26日由法国PPR集团董事长弗朗索瓦-亨利·皮诺捐赠将其送 回中国。 龙 龙首在台湾,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 蛇 下落不明 马 80年代由台湾收藏家从欧美购入,2007年9月在港拍卖,料成交价达 6000万港元。 羊 下落不明 猴 2000年在港拍卖中,保利集团以740万港元投得,现放在北京保利艺术 博物馆予公众观赏。 鸡 下落不明 狗 下落不明 猪 2003年澳门赌王何鸿燊(shen)于700万港元购入,其后转赠保利集团, 存放在北物馆中,收藏和展览圆明园珍宝最多 最好的要数法国的枫丹白露宫,宫中的中国馆可 以说是圆明园在西方的再现。枫丹白露宫中的中 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立的。 兴建的原因很简单,就是为了存放抢自圆明园的 文物——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 除 军司令孟托邦把从圆明园抢劫来的所谓战利品敬 献给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将送 此 给她的圆明园文物汇集在一起,在枫丹白露皮埃 之 尔大厦旧址底层建造了中国馆。中国馆内收藏文 外 物1000余件,展出320件,全部是当年从圆明园抢 劫去的,其中包括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 器、金银制品、景泰蓝等等。
捐赠
以捐赠的方式回流的文物不乏先例,然 而需要文物持有者在思想上达到普通人难 以企及的境界。
圆明园石鱼回归路
2006年11月7日下午,中组部机关事务管理局副局长刘亚军、圆明 园管理处主任魏怀中,郑重地签署了一份协议书。 这份协议书标志着几十年在外“漂泊”的圆明园石鱼即将回家。
5年前的一天,身为圆明园文物研究专家刘阳偶然经过西单横二条 的一处四合院,刘阳无意识地向院内一看,一对栩栩如生的汉白玉石 鱼正立在眼前。事实上,这一对石鱼已经在这里躺了几十年。四合院 的主人赵玉兰及家人,一直以来经常给石鱼浇浇水、洗洗石鱼身上的 灰。也正是这种悉心爱护,让石鱼的纹理、外貌都非常完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