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痕文学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篇小说《钟鼓楼》是作 者后期‚京城都市小说‛ 的代表作,也是他的小说 创作高峰,获得了第二 届矛盾文学奖。
《钟鼓楼》全景式地描写北京普通市民生态 世相,采用橘瓣式的结构,截取1982年某 一天(1982年12月12日早晨5点至下午5点) 北京城钟鼓楼旁一座四合院内居民生活的 一个剖面,以薜家老二薛纪跃的 一场婚礼为中心线索,散点聚焦 式地描绘了四合院内薛大娘等 十户普通人家几十个各具风貌 的人物。
小说《蜗居》在70年代就吸收了西 方现代派的意识流、象征、变形等 手法进行艺术创新。 《蜗居》使用梦幻象征手法不厌其 烦、长篇累牍的写幻觉和梦幻,为 当时各种类型的人精神上勾勒了一 幅幅变形的肖像:蜷缩蜗居、胆小 怕事的人,带着假面具、告密求荣 的人以及用头颅做灯火、照亮世界 的殉难者。
四)从维熙 从维熙的名字是和‚大墙文学‛联系在一起的。 ‚大墙文学‛指描写‚文革‛时期监狱、劳改农 场生活的文学作品,是‚伤痕文学‛中一个特殊 的类型。 中篇小说《大墙下的红玉兰》被称为‚大墙文学‛ 的开山之作。 他的小说多写知识分子在‚文革‛时期 的不幸遭遇。这些受难者们承受着常人 难以忍受的肉体折磨和精神酷刑,却依 然有着坚定的政治信念。这种坚定的信 念,是从维熙‚大墙小说‛着力表现的重点。
主要作品:《祖母绿》、《沉重的
翅膀》、《方舟》、《只有一个
太阳》、《无字》、《灵魂是用
来流浪的》等,长篇散文《世界 上那个最爱我的人去了》。 张洁以‚人‛和‚爱‛为主题的创 作,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 人的心灵世界,细腻诚挚,优雅 醇美。
• 林区少年孙长宁的无文化的蒙昧状况,由 于被放逐的‚黑线人物‛梁启明的到来而 改变了。梁终因癌症不治而逝,但他的音 乐生命在孙的身上延续和光大。
二是谢惠敏,作家在这个初中女学生的 身上注入了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使她 成为一个独特的典型,使这个形象成为 某一类人的共名。这是一个被‚四人帮‛ 扭曲了灵魂的畸形儿,良好纯正的品质 和教条僵化的思想作风在她身上紧密地 扭合在一起,形成其独特的偏执、僵化、 轻信、盲从的性格。 小说《班主任》并不因它艺术成就的杰 出而是因它提出问题的现实性、深刻性 和警世性而载入当代文学史册的。
以长篇小说《钟鼓楼》为代表推出一
系列‚京城都市小说‛。
其基本精神则一以贯之。这就是关注普
通人的命运,为遭受压抑和扭曲的人
性申诉不平,热切呼唤人道主义,期
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后期作品
在表现人性美和揭露人性恶两方面有
所深化。
前期作品: 短篇小说《班主任》是刘心武小说创作的一次突破, 也是新时期文学对‚文革‛话语的首次突破。 作品通过班主任张俊石和学生干部谢惠敏、 小流氓宋宝琦的矛盾以及对待《牛虻》一书 的态度展开情节,从十年浩劫给广大青少年 造成的严重精神‚内伤Hale Waihona Puke Baidu入手,揭露了‚四人帮‛ 封建法西斯文化专制主义和极‚左‛愚民政策 对祖国的下一代精神和心灵上的严重摧残, 发出了‚救救孩子‛的焦灼呐喊,使人想起鲁迅 在‚五四‛时代类似的呐喊。
对比: 宋宝琦的头脑愚钝得令人可怜,谢 惠敏的思想僵化得令人痛心;宋宝 琦的流氓恶习使人可憎,谢惠敏的 言行‚左‛得令人震惊。尽管两人 的个性品行截然不同,心灵畸变的 表现形式有异,但在愚昧无知这一 点上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 都是特定社会环境中灵魂被扭曲的 畸形儿和受害者,其‚内伤‛令人 触目惊心,救救他们已是迫在眉睫。
伤痕文学
一、概念:
新时期文学的第一个浪潮,产生于70
年代末80年代初,开山之作为刘心武的
《班主任》,得名于卢新华的《伤痕》,
主要展示了十年动乱给人们精神世界和
心灵所造成的毒害和创伤,表达了整个
民族在政治的反拨中痛定思痛的强烈感 伤情绪。
二、内容:
1、精神意识的荒芜和畸形 2、心灵情感的压抑及缺失 3、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和谐美 丽关系的严重破坏
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成就,集 中地体现在两个人物形象的塑造 上。
一是小流氓宋宝琦。这是一个在‚四 人帮‛的毒害下陷入无知深渊的可 悲少年,是一个以蒙昧主义与愚民 政策为特征的历史的产物。作品深 刻地揭示了这个人物极端愚昧无知、 荒诞空虚的精神世界以及令人震惊 的堕落的原因:并非因读坏书而受 害,恰恰是由于什么书都不读才坠 入无知的深渊。
作者以委婉的文笔,伤感的色彩, 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写法,从主人公 的女儿珊珊的角度,讲述了身为作 家的母亲钟雨和一位优秀的领导干 部之间的刻骨铭心,而又无法实现 的爱情悲剧。小说主人公钟雨的 ‚痛苦的理想主义者‛形象给读者 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洁以对苦难岁月中纯洁爱情的 歌颂与赞美,为曾经荒芜的时代留 下了浪漫的近似乌托邦的一笔。
从维熙:1956年开始专业创作,1957年被错划为右 派,到劳改农场、矿山做工。1978年重返文坛。 主要作品有:《北国草》、《走向混沌》、
《裸雪》、《伴听》、《亡命天涯》等。
五)张洁
原籍辽宁,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中 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到第一机械 工业部工作。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 《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翌年加入中 国作协。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短 篇、中篇、长篇小说三项国家奖的作 家,并创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三连 冠‛纪录。是迄今为止全国唯一获得 两次茅盾文学奖的作者。
三)宗璞
70年代末80年代初期,作者创作了多篇 反映‚文革‛生活,控诉‚文革‛给人 民特别是给知识分子带来巨大创伤的 ‚伤痕小说‛,如《弦上的梦》、《我 是谁?》、《蜗居》、《泥沼中的头 颅》、《三生石》等。这些小说反映了 知识分子在‚文 革‛中遭受的精神戕害,另一方面也写出 了中国知识分子身上的那种特有的虽九死 而不悔,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 的执着而深沉的爱。
在她的小说中,‚人‛是最为关注的问题。她 用夸张、变形、荒诞的手法来表现‚文革‛的 ‚非人‛环境,提出‚只有‘人’回到了自己 的土地,才会有真正的春天‛,呼吁‚每一个 人,都应该象人一样,活在人的世界‛ 。 她的小说以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清远的精神取胜。 写作追求:诚、 雅 《三生石》梅菩提、陶慧韵 冰心:爱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 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鲜 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 痛苦,有泪可落,却不是悲凉。
三、代表作家及作品:
卢新华《伤痕》 王晓华 刘心武《班主任》 谢惠敏 宋宝琦 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 荒妹 荣树 孔捷生《在小河那边》严凉 穆兰 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孙长宁 梁启明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许茂 许秀云 张贤亮《邢老汉和狗的故事》 莫应丰《将军吟》 彭其 陈镜泉 宗璞《我是谁》《弦上的梦》
四、特征:
首先是文学真实性的复归。
其次是人道主义思想的高扬。 第三是社会政治批判功能强化。
五、局限:
首先,从社会意义上来说,‚伤痕文学‛对文革的 否定不够深刻。 其次,在艺术表现上,‚伤痕文学‛显得十分幼稚。 伤痕文学直接从‚十七年文学‛中派生出来, 它与‚政治第一,艺术第二‛的思维观念 有着很深的关系。 第三,虽然重新出现了悲剧意识,但其 悲剧精神却具有表层性。
80年代中后期,刘心武保持着关注社会问题的敏 锐性和人道主义情怀,试图用更为贴近生活‚原 生态‛的方式来描述人间世相,推出纪实小说 《5.19长镜头》、《公共汽车咏叹调》、《王府 井万花筒》等。90年代提出‚大众文学精致化, 精致文学大众化‛的构想,接连推出长篇小说 《风过耳》、《四牌楼》和《栖凤楼》,这些作 品是他的 京城都市小说的继续,又是他艺术 创作的扩展与深化。相比之前侧重 于对人性善的挖掘,《风过耳》 则是对人性恶的探微发隐。
楼》曾获得茅盾文学奖,是当代主流作家
之一。90年代之后,成为《红楼梦》的
积极研究者。
当年刘心武(中)与另两位伤痕文学代
表作家卢新华(左)、王亚平的合影
一般将刘心武的小说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主要描写校园生活,以反映‚文革‛
后遗症的‚伤痕小说‛与‚问题小说‛
引起广泛关注;
后期转而描写市民生态和文化人的心态,
卢新华:1978年,《文汇 报》以一个整版的篇幅发 表了卢新华的小说《伤痕》 而后一举成名,‚伤痕‛ 一词之后成为追溯文革记 忆的文学思潮的名称。 2004年推出新作长篇小说 《紫禁女》。
二)刘心武及《班主任》:
刘心武: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过中学
教师,《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以短篇
小说《班主任》成名,其长篇小说《钟鼓
纵观刘心武的小说创作,可以看出这样三个 特点: 一是他特别关注社会问题,着力描写身边的 世相人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作家 的敏感; 二是热忱地赞美人性,呼唤人道主义,关注 小人物的命运,表现出宽广博爱的胸怀; 三是始终保持理性思考和启蒙意识,以写实 风格对社会现象冷静地剖析。 然而他的长处往往掩盖了过于理性化和问题 化的倾向,使之在艺术上难以超越自我, 未能创作出更为大气的作品,塑造出‚掠 心动魄‛的艺术形象。
六、作家作品介绍分析
一)卢新华《伤痕》
1、1978年春天,在刚恢复高考时考入 复旦大学中文系的学生卢新华创作 了这一短篇小说。围绕这篇小说的 争论从校园扩展到社会,大家对可 不可写文革带来的灾难,可不可写 犯错的主人公,可不可写不可挽回 的悲剧进行了争论。 2、《伤痕》描述的是一个家庭悲剧, 王晓华的行为代表了‚文革‛大多 数虔诚的年轻人的思想状况,她与 母亲的‚决裂‛,包含着这一代 ‚革命接班人‛的生命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