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42卵巢肿瘤
良性、临界恶性(低度 恶性潜能)、恶性
(1)卵泡膜细胞瘤 (2)纤维瘤
1、未成熟型 2、成熟型 (1)实体性
(2)囊性 3、单胚性和高度性异性 ①皮样囊肿(成熟囊性畸 胎瘤) ②皮样囊肿恶变 (1)卵巢甲状腺囊肿 (2)类癌
三、病理
(一)卵巢上皮性肿瘤 发病年龄多为 30~60岁。有良性、 临界恶性和恶性之分 。
卵巢肿瘤
一、概说
卵巢肿瘤为妇科常见肿瘤,约占女性生殖器
肿瘤的1/3,可发生在任何年龄,而以生育年龄 妇女多见。卵巢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居妇女生殖 器恶性肿瘤第三位,不易早期诊断,一旦发现, 往往 属 晚期 病 变, 卵 巢癌 5 年存 活 率仅 为 25 %~30%,其死亡率为妇科恶性肿瘤的首位。
• 女性内生殖器后面观
——内胚窦瘤
(三)卵巢性索间质肿瘤
来源于原始性腺中的性索及间质组织,占卵巢恶性 肿瘤的5%~8%,一旦原始性索及间质组织发生肿瘤, 仍保持其原来的分化特性,各种细胞均可构成一种肿瘤。
本课程主要介绍 :
1.颗粒细胞-间质细胞瘤
1)颗粒细胞瘤 2)卵泡膜细胞瘤 3)纤维瘤
2.支持细胞-间质细胞瘤
1.颗粒细胞-间质细胞瘤 1)颗粒细胞瘤
别何者为原发或继发。5年存活率为40%~50%。
三、病理
(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为来源于原始生殖细胞的一组卵巢肿 瘤,其发病率仅次于上皮性肿瘤,好发 于儿童及青少年,青春期前发病率占 60
%~90%,绝经后仅占4%。
(二)卵巢生殖细胞肿瘤
1. 畸胎瘤
成熟畸胎瘤 属良性肿瘤,又称皮样囊肿,是最
常见的卵巢肿瘤,占卵巢肿瘤的10%~20%,占生殖
瘤细胞呈片状或条索状排列,有少量纤维组织相隔。
恶性肿瘤防治ppt课件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如快走、骑车或游泳等,增强身体免疫 力。
控制体重
戒烟限酒
保持健康的体重范围,避免肥胖,定期进 行体重监测。
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避免烟草和酒精对 身体的危害。
定期筛查与体检
定期进行恶性肿瘤筛查
根据年龄、性别和家族史等因素,定期进行相应的恶性肿瘤筛查,如乳腺癌、 宫颈癌、结直肠癌等。
积极面对疾病。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 食、适量运动、规律作息等,有助 于提高身体免疫力,促进康复。
康复期的心理支持
情绪调节
关注患者的情绪变化,鼓励患者 表达内心的感受,帮助患者调节
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帮助患者纠 正不合理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恶性肿瘤的危害与影响
危害
恶性肿瘤可导致患者死亡,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和 精神负担。
影响
恶性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功能等方面产 生严重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02
恶性肿瘤的预防
健康的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适量运动
保持营养均衡,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 全谷类食物和蛋白质,减少高热量、高脂 肪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免疫治疗
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 增强免疫细胞对肿瘤细胞 的识别和杀伤能力,达到 控制和消灭肿瘤的效果。
化学治疗
使用化学药物对肿瘤细胞 进行杀灭,常用的药物包 括细胞毒药物、激素类药 物等。
放疗与化疗
放疗
通过放射线对肿瘤进行照射,破坏肿 瘤细胞的DNA,从而达到抑制或杀灭 肿瘤细胞的目的。
研究生医学肿瘤学一二章教学文案
农村地区
男
胃肝癌 肝癌 肺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女
胃癌 肝癌 食道癌 肺癌 结直肠癌 乳腺癌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展趋势
肺癌、结直肠癌和乳腺癌 —— 发病和死亡有上升趋势
宫颈癌和鼻咽癌 —— 发病和死亡有下降趋势
CA Cancer J Clin. 2005;55(2):74-108
CA Cancer J Clin. 2005;55(2):74-108
第一节 对肿瘤认识发展的历史
一、中医对肿瘤的认识
在殷周时代, 甲骨文上就已记有“瘤”的病名。 两千多年前的《周礼》一书中也有肿瘤的记载, 称之为“肿疡”。 “癌”字自明代开始使用。 用“癌”字来翻译“cancer”,指各种恶性肿瘤, 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 。
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是由于气血凝滞。
城市地区
男
肺癌 胃癌 肝癌 结直肠癌 食道癌
女
乳腺癌 肺癌 胃癌 结直肠癌 肝癌
农村地区
男
胃癌 肝癌 胃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女
胃癌 肺癌 肝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12909034-12909075年 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前5位)抽样调查结果
城市地区
男
肺癌 肝癌 胃癌 食道癌 结直肠癌
女
肺癌 胃癌 肝癌 结直肠癌 乳腺癌
1、1/3的肿瘤是可以预防的 2、1/3的肿瘤通过现有的诊治手段,早期发
现是可以治愈的。 3、1/3的肿瘤合理运用现有的医疗方法,可
提高疗效,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
肿瘤治疗的常用手段
近年来肿瘤治疗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强调采用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个体化多学科综合治疗。 2、强调生存率与生活质量并重原则 3、各学科自身研究的深化,如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肿瘤的发生与发展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克隆性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过程:局部组织的细胞—基因突变—细胞异常增生—新生物—局部肿块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病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参与的过程.恶性肿瘤的病因〔尚未完全了解〕,1.环境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2.机体因素化学致癌化学致癌物:目前认为凡接触引起人或动物形成肿瘤的化学物质,称为化学致癌物〔chemical carcinogen〕.目前发现对动物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已达2000余种,其中有些可能和人类肿瘤的形成有关分类:1.作用分式:直接致癌物,间接致癌物,促癌物2.与肿瘤的关系:肯定致癌物,可疑致癌物,潜在致癌物⏹ 1.直接致癌物:进入机体后与细胞直接作用,诱导细胞癌变的化学物质.⏹ 2.间接致癌物:进入体内经微粒体氧化酶活化,变成具有致癌作用的化学物质⏹ 3.促癌物:能促进其他致癌物诱发肿瘤形成的化学物质⏹ 4.肯定致癌物〔defined carcinogen〕经流行病学调查确定,临床医师和科学工作者都承认对人和动物有致癌作用,其致癌作用具有剂量反应关系的化学致癌物.⏹ 5.可疑致癌物〔suspected carcinogen〕具有体外转化能力,而且接触时间和发病率相关,动物致癌实验阳性,结果不恒定,且缺乏流行病学方面的证据.⏹ 6.潜在致癌物〔potential carcinogen〕是在动物实验中可获得某些阳性结果,但在人群##无资料证明对人具有致癌性的物质.1、化学致癌物的作用点:为细胞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2、作用:使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1、累积作用:<summation effect>是指两种或多种致癌物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机体,其复合效应等于单独作用之和2、协同作用:<synergistiic effect>机体同时暴露于几种致癌物中其致癌作用高于个单独致癌物作用之和常见的化学致癌物:多环芳香烃类,芳香胺与偶氮染料,亚硝胺类化学致癌例子.苯胺染料:膀胱癌,烟草:肺癌,黄曲霉素:肝癌物理致癌1.电离辐射是最主要的物理性致癌因素2.放射性同位素:镭、铀、氡等放射性同位素3.紫外线:皮肤癌,着色性干皮病病毒致癌1/3为DNA病毒,2/3为RNA病毒⏹一、乳头状瘤病毒与宫颈癌〔HPV〕⏹二、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癌〔HBV〕⏹三、EB病毒与鼻咽癌和Burkit肉瘤〔EBV〕⏹四、HTLV与人类T细胞白血病〔HTLV〕致瘤性DNA病毒1、共同特征:〔1〕致癌作用发生在病毒进入细胞后复制的早期阶段,瘤基因整合在宿主DNA上.〔2〕在宿主DNA上的定位具有选择性.〔3〕病毒DNA编码的蛋白质调节细胞周期、与抑癌基因相互作用.感染致瘤性DNA病毒后宿主细胞的分类:(1)允许性细胞:DNA病毒感染宿主细胞后它能够复制并最终导致细胞的死亡. (2)非允许性细胞:指当病毒感染与其无关的种属细胞时,病毒复制的效率很低,甚至不能复制.致瘤性RNA病毒分类.根据病毒形态:A,B,C,D型根据基因组是否完整:缺陷型,非缺陷型致瘤病毒致瘤分子机制:1、病毒编码产物模拟细胞内分子信号2、病毒编码产物激活细胞信号传导途径3、病毒编码产物对细胞周期的干预调节肿瘤发病的分子基础: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恶性肿瘤发病的分子过程:获得性DNA损伤因素〔化学物质、电离辐射、病毒〕—细胞DNA损伤—体细胞基因异常—促生长癌基因激活,调控细胞凋亡基因异常,肿瘤抑制基因失活—正常调控蛋白丧失,异常基因蛋白表达—恶性肿瘤形成原癌基因:是细胞中固有的基因,正常下参与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当基因的功能、结构发生变异,并具有使细胞发生恶性转化的作用的时候,称为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活化1.点突变:H-Ras基因第12位密码子:GGC 变为GTC检测方法: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RFLP>、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寡核苷酸探针杂交和PCR直接测序等技术.2.基因扩增3.染色体易位,基因重排4.癌基因甲基化改变:某些癌基因<H-ras、c-Myc>低甲基化和抑癌基因<Rb、p16>的高甲基化改变是细胞癌变的一个重要特征抑癌基因:正常细胞内有一类对细胞增殖起负调节作用的基因,能抑制细胞生长,其功能丧失则可促进细胞恶性转化.Rb基因:最早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P53基因:研究得最多的抑癌基因,功能是调节细胞周期和DNA损伤所致的凋亡细胞周期与肿瘤癌基因、抑癌基因突变—细胞周期失控—失控性生长〔以增殖过多、凋亡过少为主要形式〕—肿瘤细胞凋亡与肿瘤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失常—凋亡受阻,增殖加强—肿瘤凋亡:又称之程序性细胞死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是生理性调节过程,受多种因素调控凋亡的特征性形态学改变:核固缩、核碎裂、DNA断裂等,但细胞器完整,周围无炎症反应凋亡调节基因:调节细胞进入程序性死亡的基因与其产物称为凋亡调节基因bcl-2蛋白抑制细胞凋亡,bax蛋白则促进细胞凋亡DNA修复基因:即对DNA损伤有修复作用的基因,基因通过修复原癌基因、肿瘤抑制基因、凋亡调控相关基因的非致死性损伤,间接影响细胞增殖与存活.端粒: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DNA重复序列和特异结合蛋白的复合体,能维持染色体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中发挥作用.细胞有丝分裂时,染色体末端的端粒丢失,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端粒逐步缩短,当缩短至某一长度时,失去了染色体免受重组和降解的保护,细胞停止分裂,导致细胞衰老和死亡.端粒酶:细胞核内RNA和蛋白质复合体,激活的端粒酶能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粒DNA重复序列,使其连接于染色体端粒末端,稳定端粒长度,维持细胞的无限增殖能力.恶性肿瘤细胞端粒酶活性增高.机体免疫与肿瘤肿瘤免疫逃逸机制:肿瘤细胞的抗原缺失和抗原调变,肿瘤细胞的漏逸--肿瘤细胞迅速生长,超越了机体抗肿瘤免疫效应的发生,致使宿主不能有效地清除大量的肿瘤细胞恶性肿瘤的特点:分裂快,永生化,无限增殖,侵袭,转移肿瘤的生长1.生长速度:取决于分化程度,良性慢,恶性快2.生长方式:a.膨胀性生长:大多数良性肿瘤的生长方式B.外生性生长:与部位有关,良、恶性肿瘤皆可呈外生性生长,但恶性肿瘤会外生加浸润,可形成溃疡.C.浸润性生长:大多数恶性肿瘤的生长方式细胞永生化:是指体外培养的细胞经过自发的或受外界因素的影响从增殖衰老危机中逃离, 从而具有无限增殖能力的过程.了解细胞永生化的意义:了解细胞增殖与衰老分子机制与保存一些重要疑难病例的样本.为我们提供更多的细胞资源.为治疗肿瘤、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以与器官移植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肿瘤的扩散:恶性肿瘤的重要特征之一1.直接蔓延:随着肿瘤不断长大,瘤细胞可连续不断地沿着组织间隙、淋巴管、血管或神经束衣侵入并破坏临近正常组织或器官继续生长,称直接蔓延2.转移:是指恶性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迁徙到他处继续生长,形成与原发肿瘤同类型的继发性肿瘤,这个过程称为转移.方式:血道转移,淋巴道转移,种植性转移淋巴道转移是癌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血道转移是肉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肿瘤转移的基本过程早期原发癌生长:在原发肿瘤生长早期,肿瘤细胞生长所需的养料是通过临近组织器官微环境渗透提供,这足以使微小原发肿瘤生长和扩展.肿瘤血管形成:当肿瘤直径达到或超过1—2mm时,经微环境渗透提供的营养物质已不能保证肿瘤细胞的生长.此时,向肿瘤提供养料的血管逐步形成.这种由宿主组织血循环形成的毛细血管网最终进入肿瘤组织,整个形成过程是在各种血管形成因子和相应的抑制因子相互作用共同调控进行的.肿瘤细胞脱落并侵入基质:部分肿瘤细胞能分泌一种物质,使黏附因子的表达受到抑制,从而增加肿瘤细胞运动能力,使其从原发肿瘤病灶上脱离形成游离细胞.这些脱落细胞通过分泌各种蛋白溶解酶,可以破坏细胞外基质,从而导致肿瘤细胞突破结缔组织构成的屏障.进入脉管系统:肿瘤诱导形成的毛细血管网不仅与原发肿瘤生长有关,而且也为侵入基质的游离肿瘤细胞进入循环系统提供了基本条件.癌栓形成:进入血循环的肿瘤细胞再运送过程中大多数都被杀死破坏,只有极少数转移倾向极高的细胞相互聚集形成微小癌栓并在循环系统中存活下来.继发组织器官定位生长:在循环中幸存的癌细胞到达特定的继发组织或器官时,通过黏附作用特异性地锚定在毛细血管壁上,并穿透管壁逸出血管进入周围组织.转移癌继续扩散:当转移灶直径超过1—2mm时,新生毛细血管形成并与肿瘤连通.肿瘤细胞通过上述相同机制,可以形成新的转移癌灶.肿瘤的转移的器官选择性肿瘤转移的倾向性:从乳腺、肺、肾—到骨从前列腺、宫颈癌—到骨盆、腰椎从甲状腺—到颈椎从乳腺、胃肠道—到区域淋巴结从胃肠道、胰腺—到肝和腹腔转移从乳腺—到肝、肺、骨、肾上腺从胃—到卵巢从小细胞肺癌、肺腺癌—到脑、骨、肾上腺从颅内肿瘤—到很少转移颅外肿瘤转移的分子生物学基础1.粘附分子与肿瘤转移:肿瘤侵袭的第一步肿瘤细胞从原发肿瘤脱落游离,本质是肿瘤细胞间黏附因子的损失所致2.血管生成和肿瘤转移:肿瘤本身能诱导血管的形成,肿瘤细胞可释放血管生成因子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生长和移行.肿瘤血管生成的调节:血管内皮基质膜溶解,内皮细胞向肿瘤组织迁移,内皮细胞在迁移前沿增殖,内皮细胞管道化,分支形成血管环,形成新的基底膜3.纤维蛋白溶解酶与其调节因子:纤维蛋白溶解酶激活因子〔PA〕在肿瘤转移过程中如肿瘤血管形成、肿瘤细胞脱落、基质浸润、侵入和逸出循环系统、继发脏器移行和环境改造等重要步骤中起重要的正调节作用.PAI起负调节作用.肿瘤细胞从发生到转移需要具备的条件:生长增殖,转移潜能,免疫脱逸参与控制转移的免疫细胞主要有:NK细胞巨噬细胞T细胞阻止肿瘤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一肿瘤转移的基因治疗二血管形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三细胞黏附因子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四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与抗肿瘤转移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干细胞:来源于胚胎和成体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具有分化形成至少一种特定细胞类型的特性.<1>胚胎干细胞:指胚胎早期的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分化潜能宽,具有分化为机体任何组织细胞的能力.如囊胚期内细胞团的细胞.<2>成体干细胞:指成体各组织器官中的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但分化潜能窄,只能分化为相应<或相邻>组织器官组成的细胞.如神经干细胞,表皮干细胞.干细胞类型:全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1.全能性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2.多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出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3.专能性干细胞<成体干细胞>:这类干细胞只能向一种类型或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分化.研究干细胞的科学意义1.细胞治疗.干细胞可恢复因重大疾病而损害的细胞,这是干细胞潜在的最大优势.由于丧失正常细胞功能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移植由胚胎干细胞分化来的特异组织细胞来治疗.2.基因治疗.即通过胚胎干细胞和基因工程技术,矫正缺陷基因.因干细胞能自我复制更新,是基因治疗的理想靶细胞.将治疗基因整合到干细胞,再将干细胞移植入人体中,能够持久地发挥作用肿瘤干细胞:在肿瘤中的一小部分具有无限增值能力,并形成肿瘤能力的细胞,也称癌干细胞,肿瘤干细胞在肿瘤组织中所占的比例很少肿瘤干细胞的特点:自我更新性,高致瘤性,分化潜能,耐药性针对肿瘤干细胞进行治疗:1.抑制肿瘤干细胞信号通路和相关酶的活性,削弱增殖能力.2.诱导肿瘤干细胞分化,消耗其分裂潜能,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3. 破坏为肿瘤干细胞提供养分和保护的微环境,抑制增殖和成瘤的能力.4.用靶向性病毒载体携带促凋亡基因诱导肿瘤干细胞进入凋亡程序,达到清除目的.5.抑制抗性相关蛋白的表达,增加对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提高放化疗的有效率.。
恶性肿瘤发病机制
细胞周期调控与肿瘤发生
细胞周期的异常调控
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出现异常,导致细胞分裂和增殖不 受控制。
细胞周期与抑癌基因的失活
肿瘤细胞的细胞周期调控异常与抑癌基因的失活密切相关, 抑癌基因的失活导致细胞分裂和增殖不受控制。
细胞分化与肿瘤发生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
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降低,使得肿瘤细胞更加接近干细胞,具有更强的增殖 能力。
肿瘤细胞的去分化
肿瘤细胞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去分化为原始细胞,具有更 强的增殖能力。
细胞免疫与肿瘤发生
免疫监视的失控
肿瘤细胞的免疫监视出现失控,使得肿瘤细胞逃避了免疫系统的攻击。
免疫逃逸与肿瘤的发生
免疫逃逸使得肿瘤细胞逃避了免疫系统的攻击,从而得以在体内增殖形成肿瘤。
04
恶性肿瘤的分子生物学
信号转导与肿瘤发生
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异常
信号转导通路是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中的重要 调节方式,当其发生异常时,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肿瘤形 成。
细胞因子信号转导
细胞因子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当其信号转导通路异常 时,可影响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等过程,进而导致肿瘤 的发生发展。
05
恶性肿瘤的病理学
原癌基因与肿瘤发生
原癌基因突变
原癌基因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正常调节因子,当其发生突变 后,可导致不受控制的细胞增殖和肿瘤形成。
生长因子信号转导
原癌基因编码的蛋白往往与生长因子信号转导有关,当其发 生突变后,可导致细胞增殖信号的异常传导。
抑癌基因与肿瘤发生
抑癌基因功能丧失
抑癌基因是细胞生长和分裂的重要调节因子,当其发生突变或丧失功能时, 可导致细胞增殖失控和肿瘤形成。
胃癌 PPT课件
GLOBOCAN 2002
流行病学:中国
环境因素 VS 遗传因素 内在因素:遗传易感性、血型(A) 外在因素:生活饮食习惯 (熏制食品、亚硝酸盐)、环境、土壤、水源 疾病因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与不典型增生、胃息肉、残胃、胃溃疡、幽门螺杆菌(HP)感染等。
病 理
①直接蔓延:直接侵入邻近器官 ②淋巴转移:最常见,Virchow淋巴结 ③血行播散:以累及肝脏多见 ④腹腔内种植:癌细胞脱落入腹腔种植于肠壁和盆腔,如种植于卵巢称Krukenberg瘤
侵袭与转移
病 理
临床表现
早期胃癌:多无症状(70%),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进展期胃癌:上腹痛,伴纳差、腹胀、上腹部不适,体重下降 并发症或转移症状:咽下困难、幽门梗阻,上消化道出血,转移受累器官症状(肝、肺) 体征:上腹部包块,上腹压痛,淋巴结肿大,腹水
60
72
149
250
170
253
Events
Total
CSC
S
Log rank p值 = 0.009 风险比 = 0.75 (95% CI 0.60-0.93)
有风险的患者
随机分组后的时间(月)
生存率
Cunningham et al, NEJM 2006
5年生存率: 38% vs. 23%
术后辅助化疗:S1单药(ACTS-GC)
进展期胃癌的总生存数据比较
Months
BSC1
FAMTX2
CF3
IF4
EOF5
DCF3
ECF5
XP6
ECX5
EOX5
1Murad et al. Cancer 1993; 2Vanhoefer et al. J Clin Oncol 2000; 3Van Cutsem et al. J Clin Oncol 2006; 4Dank et al. Ann Oncol 2008; 5Cunningham et al. N Engl J Med 2008; 6Kang et al. Ann Oncol 2009; 7Van Cutsem et al. ASCO 2009
癌症恶病质的发病机制概述(一)
癌症恶病质的发病机制概述(一)恶病质1],尤其是癌性恶病质,是指恶性肿瘤患者处于食欲减退、极度消瘦、贫血、乏力和衰竭等综合表现下的一种状态。
其中以消瘦和厌食为主要表现,是恶性肿瘤患者的直接死因之一。
超过80%的晚期肿瘤患者均存在此综合症,且以消化系统肿瘤发生率最高,尤其是胃癌和胰腺癌。
往往这些患者并不是死于肿瘤疾病的本身而是死于这种严重的体能消耗。
癌性恶病质的发生除了大大增加肿瘤患者的死亡风险。
在积极提倡恶性肿瘤带瘤生存的今天,恶病质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也无法忽视。
虽然经过多年的临床及实验研究,人类对癌症恶病质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了解,但已普遍认为其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机体内糖、脂肪、蛋白质的代谢异常;二是肿瘤释放的某些因子的作用;三是机体本身对肿瘤的免疫和炎性反应。
在治疗上,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可以逆转这种状态,就像Barber所说的最好的治疗癌症恶病质的方法就是治愈肿瘤。
但对于成人晚期实体肿瘤的治疗中这种理念尚无法实现的。
对于绝大多数患者来说,治疗的目的仍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为主要目标。
1现代医学对癌性恶病质发病机制的研究1.1机体代谢异常研究发现癌症恶病质患者,体内糖、蛋白质及脂类的代谢可发生异常,能量代谢出现改变。
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在胰岛素抗性改变、葡萄糖合成、糖异生和葡萄糖乳酸循环活性增加,葡萄糖耐量和周转下降。
蛋白质异常则包括蛋白质周转、肌肉分解代谢以及肝脏和肿瘤的蛋白质合成增加,同时肌肉蛋白合成却下降。
脂代谢异常表现为脂质动员增加,脂肪生成和脂蛋白脂酶活性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静脉甘油水平升高同时血浆甘油清除率下降4]。
1.2肿瘤分子机制肿瘤坏死因子-a(TNF-a)是第一个被定为恶病质介导因素的细胞因子。
研究表明TNF-a是一种分子量为25kd的膜蛋白,来自于单核巨噬细胞、脂肪组织和肿瘤细胞,可通过抑制包括脂蛋白脂肪酸在内的几种脂肪酶的活性,抑制脂肪合成;并能通过激活细胞核因子酉已蛋白(NF-kappaB),抑制肌细胞中肌肉转录调节因子(MYOD)蛋白质转录,及氧化应激使肌酸磷酸激酶活性下降,这两种已知途径达到消耗肌肉的目的2]。
《恶性肿瘤》PPT课件
定期体检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以及按照医生建议进行针 对性的检查。
要点二
自我检查
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注意观察是否有异常症状,及 时就医。
预防接种与基因筛查
预防接种
接种针对某些恶性肿瘤的疫苗,如HPV疫苗可预防宫颈 癌。
基因筛查
了解家族遗传史,如有恶性肿瘤易感基因,可针对性地 进行预防和监测。
分类
根据组织来源不同,恶性肿瘤可分为上皮组织肿瘤、间叶组织肿瘤、淋巴造血 组织肿瘤等。
发病机制
01
02
03
遗传因素
恶性肿瘤具有遗传倾向, 一些基因突变可增加个体 患癌风险。
环境因素
环境污染、吸烟、不良饮 食习惯等环境因素可增加 个体患癌风险。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个 体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清 除能力下降,易发生肿瘤 。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恶性肿瘤的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多方面信息进行综 合判断。
诊断流程
一般包括症状观察、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步骤, 最终明确诊断。
02
CATALOGUE
恶性肿瘤的症状与表现
早期症状
局部症状
肿瘤在早期可能表现出局部的症状,包括局部疼痛、肿胀、 出血等。这些症状通常不太明显,容易被忽视。
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
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
均衡饮食
摄取足够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减少过多热量、油脂和糖 分的摄入。
规律运动
保持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骑自行车 等。
戒烟限酒
戒烟可降低肺癌、喉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的风险,限制酒精摄入 有助于预防肝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
喉恶性肿瘤护理查房
03
非药物治疗:使用物理 治疗、心理治疗等方法 进行治疗
药物治疗:使用止痛药 进行治疗,如阿片类药 物
评估疼痛程度:使用疼 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
呼吸护理
01
保持呼吸道通畅:使用雾化器、吸痰器等设备,确保患者呼吸顺畅
02
氧气疗法:根据患者情况,提供适当的氧气浓度和流量
03
呼吸锻炼: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腹式呼吸等呼吸锻炼,增强肺功能
演讲人
喉恶性肿瘤 护理查房
目录
01 病因和发病机制 02 临床表现 03 辅助检查和处理要点 04 常见护理注意事项 05 常见护理措施 06 常见护理技巧
1
病因和发病机 制
病因分析
1
吸烟:吸烟是喉恶 性肿瘤的主要危险 因素,长期吸烟者 患喉恶性肿瘤的风
险更高。
4
病毒感染:人乳头 状瘤病毒(HPV) 感染与喉恶性肿瘤 的发生有关,尤其
疼痛管理:使用止痛药、冷敷等方法, 减轻患者疼痛
心理护理: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 需求,提供心理支持,减轻心理压力
谢谢
04
预防呼吸道感染: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交叉感染,定期进行呼吸道消毒
营养支持
饮食指导:提供均衡营养的饮食建议,包括蛋白质、 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补充:根据患者病情和需求,提供适当的营养 补充剂,如口服营养补充剂、肠内营养制剂等
饮食调整: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求,调整饮食结 构,如低脂、低糖、高纤维等
2
减轻心理压力:帮助患者减轻心理压 力,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3
提供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 帮助其度过难关
4
加强心理疏导:加强心理疏导,帮助 患者正确认识疾病,积极配合治疗
肿瘤恶病质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肿瘤恶病质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肿瘤恶病质(cancer cachexia,CAC)是指肿瘤疾病状态下机体自身组织被消耗的不良现象。
临床上以短期内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厌食、乏力、疲劳、衰竭、脂肪和肌肉群进行性消耗和脏器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
常见于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约有50%晚期肿瘤和80%终末期肿瘤尤其是消化道肿瘤患者发生恶病质,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恶病质的发生机制很复杂,可能由代谢异常,宿主免疫系统产生致炎细胞因子、体循环中肿瘤产生的分解代谢因子,及体内各种因子平衡失调、摄食减少等因素引起。
目前还没有一个单一理论可以满意地解释恶病质状态。
现就目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 代谢异常机体的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机体代谢异常,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加强,无效的能量利用升高(高代谢表现)是产生恶病质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实体癌患者体质量下降之前基础代谢率(BMR)就已升高并伴随体内儿茶酚胺升高,而非癌性营养不良者儿茶酚胺降低。
1.1 糖类代谢异常糖类是机体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正常机体生命活动供能70﹪来自糖类,为有氧呼吸方式。
肿瘤患者机体内的组织,或因同工酶的改变或因血管生成不良而缺氧,几乎全靠糖酵解供能,是一种低效产能方式,故肿瘤消耗大量的葡萄糖。
它的主要表现为葡萄糖生成增加和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
研究发现乳酸和生糖氨基酸的异生作用增加是肿瘤患者葡萄糖转化增加的最主要特征。
也有学者认为,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在胰岛素抗性改变,葡萄糖合成、糖异生和葡萄糖乳酸(Gori )循环活性增加,葡萄糖耐量和周转下降。
研究表明60%的肿瘤患者存在糖耐量下降,Cori循环增加与机体体质量丧失之间存在明显关系[1]。
正常情况下,Cori循环占20%供葡萄糖转化,而在恶病质的肿瘤患者中则增至50%,且可处理60%的乳酸[2]。
1.2 脂肪代谢异常当正常人体摄取能量过多时,常被转化为脂肪储存。
脂肪细胞中的三酰甘油是脂肪贮存的主要方式,而经水解三酰甘油成游离脂肪酸而进人血浆,给机体供能。
恶性肿瘤的早期识别
表20-0-3 预测结直肠肿瘤风险评分表
危险因素
标准
分值
年龄
50岁-55岁
0
性别
女性
0
男性
1
家族史
一级亲属无结直肠癌
0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 1
吸烟
无吸烟史
0
有吸烟史(包括戒烟) 1
体质指数
<25kg/m2
0
≥25kg/m2
1
糖尿病
无
0
有
1
56岁~75岁
1
(四)乳腺癌
1.病因
月经初潮年龄和绝经年龄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 初次足月产的年龄与乳腺癌发病的危险性呈正相 关,而哺乳的总时间与乳腺癌危险性呈负相关。 有乳腺癌家族史、高脂饮食、肥胖、外源性雌激 素摄入过多等情形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生危险。
4.高危人群
2014年亚太结直肠癌筛查共识认为年龄、男性、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吸烟和肥胖是亚太地区结直 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危险因素。根据我国的实际 情况,可参考表200-3对患者进行风险评分:推荐 高危患者(3-6分)进行结肠镜检査;对于低危患者 (0-2分)可考虑筛查粪便隐血和(或)血清标志物(如 septin9DNA甲基化检测等)。
2.常见症状
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为乳腺肿块。肿块常常为无明显疼痛, 有的肿块还同时伴有皮肤粘连、皮肤水肿、皮肤溃烂等表现。 部分有乳头溢液,常见于发生于大导管者或导管内癌者。如 果肿瘤累及到乳头或乳晕下区时,可引起乳头偏向肿瘤一侧。 少数乳腺癌只表现为血性乳头溢液,无明显肿块。乳腺癌可 转移到腋窝淋巴结,少数病例以腋窝淋巴结肿大就诊,而乳 腺未发现病灶。另外,炎性乳癌进展迅速,临床上可出现乳 腺皮肤发红,伴有局部水肿、皮肤温度升高,易误诊为乳腺 炎。
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
恶性肿瘤的药物治疗【学习要求】掌握:肿瘤化学治疗的基本概念、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分类以及抗恶性肿瘤药物的应用原则。
熟悉:常用抗恶性肿瘤药物的作用特点、主要不良反应及临床中的应用方式。
了解:肺癌、乳腺癌、鼻咽癌、原发性肝癌、胃癌、大肠癌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及主要化疗方案。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人类死亡的重要原因。
恶性肿瘤死亡率已超过心血管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老年病并称为“现代医学的三大挑战'。
我国恶性肿瘤的发病特点:①我国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居于世界较高水平;②恶性肿瘤是城市的首位死因,农村为第二位死因。
③目前排在前四位的恶性肿瘤分别是胃癌、肝癌、肺癌及食管癌。
肺癌已成为我国恶性肿瘤致死的首位原因。
化学药物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的重要方法。
第一节概述肿瘤是机体的细胞异常增殖形成的新生物,常表现为局部肿块。
这种异常增殖一般是克隆性的。
肿瘤的形成,是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细胞生长调控发生严重紊乱的结果。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一、恶性肿瘤的特点及发病机制1.恶性肿瘤具有接触抑制无法控制的细胞生长;局部组织浸润和破坏;远程转移的特点。
转移是恶性肿瘤最本质的表现,肿瘤细胞从原发部位侵入淋巴管、血管或体腔,被带到其他部位继续生长,并形成与原发部位肿瘤组织学类型相同的肿瘤,这个过程叫转移。
2.恶性肿瘤发病机制是涉及多种因素多个步骤的病理过程,与一般的感染性疾病不同,肿瘤的恶性表型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正常细胞恶变的结果。
与肿瘤发病相关的因素依其来源、性质与作用方式不同,可分为内源性与外源性两大类。
外源性因素与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密切相关,包括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致瘤性病毒、真菌等;内源性因素则包括机体的免疫状态、遗传素质、激素水平以及DNA损伤修复能力等。
二、肿瘤分期1.国际通用美国癌症联合会(AJCC)的TNM分期法:3项指标(1)原发肿瘤的大小及范围(T)(2)局部淋巴结受累情况(N)在T和N右下角用0〜4来说明肿瘤发展与淋巴结转移程度,“0”表示无,“4”表示最重。
恶性肿瘤概念
恶性肿瘤概念恶性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它是指细胞异常增殖和分化,逃脱正常细胞生长和分化的控制,并且有能力浸润周围组织和远处转移的一类疾病。
恶性肿瘤通常被称为癌症。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种因素,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饮食和生活习惯等。
细胞的遗传物质DNA发生突变,导致细胞功能和调控失常,从而引起恶性肿瘤的发生。
恶性肿瘤可发生在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但不限于乳腺、胃、肺、肝、结肠等。
根据恶性肿瘤的组织类型,可以分为乳腺癌、胃癌、肺癌、肝癌、结肠癌等多种类型。
恶性肿瘤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无限增殖能力。
恶性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远超过正常细胞,无论细胞分化程度如何,都可以无限次地分裂和增殖,形成肿瘤组织。
第二,浸润和侵袭能力强。
恶性肿瘤细胞具有穿透和破坏周围组织的能力,在生长过程中侵入周围组织,导致局部组织功能受损。
第三,转移能力强。
恶性肿瘤具有转移至远处器官的能力,通过血液或淋巴循环系统将癌细胞传播至远离原发病灶的位置,形成远处转移。
恶性肿瘤常常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恶性肿瘤的症状包括但不限于肿块、疼痛、疲劳、体重下降、食欲不振、贫血等。
由于恶性肿瘤的发展往往较为隐匿,因此早期诊断和治疗对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至关重要。
恶性肿瘤的治疗手段多样化,包括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免疫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手术将肿瘤组织完全切除。
放射治疗利用高能射线杀灭癌细胞,限制其生长和分裂。
化学治疗使用抗癌药物干扰癌细胞的生命周期,阻止其增殖和分裂。
免疫治疗则通过激活身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
尽管目前对于恶性肿瘤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挑战依然巨大。
治疗恶性肿瘤所面临的难题包括肿瘤细胞的异质性、抗药性和肿瘤微环境的影响等。
因此,继续进行肿瘤学研究和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预防是控制恶性肿瘤的关键。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饮食和有规律的锻炼,可以减少患恶性肿瘤的风险。
常见恶性肿瘤的健康管理概述
疼痛与症状控制
关注肿瘤患者的疼痛和症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控制, 提高患者舒适度。
延续护理与康复
为肿瘤患者提供康复指导和延续护理,促进患者全面康 复。
03
常见恶性肿瘤的健康管理
肺癌的健康管理
戒烟和健康生活方式
01
戒烟是降低肺癌风险的最有效方法,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常见恶性肿瘤的健康管理概 述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恶性肿瘤概述 • 恶性肿瘤的健康管理 • 常见恶性肿瘤的健康管理 • 恶性肿瘤健康管理的效果评价 • 恶性肿瘤健康管理的挑战与展望
01
恶性肿瘤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恶性肿瘤是指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疾病,具有浸润、转移和 复发的特点。
分类
根据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起源,恶性肿瘤可分为癌、肉 瘤、淋巴瘤等。
恶性肿瘤健康管理原则
全面性原则
预防为主原则
恶性肿瘤健康管理需关注患者身体、心理、 社会适应、家庭及职业等多个层面,进行全 面性评估和管理。
恶性肿瘤健康管理应重视三级预防,重点加 强病因预防和早期筛查,提高癌症早期发现 率和治愈率。
个体化原则
长期持续性原则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遗传因素、生活习 惯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
发病原因与机制
发病原因
恶性肿瘤的发病原因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多种因素。
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的发生机制是一个多步骤、多基因参与的过程,涉及细胞周期调控 、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多个环节。
流行病学特点
1 2
发病率
恶性肿瘤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较高的发病率, 其中肺癌、胃癌、结直肠癌等较为常见。
肿瘤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
肿瘤学简答题论述题汇总1. 什么是肿瘤?肿瘤是一个广义的术语,指的是在机体组织中异常增生的细胞群。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
良性肿瘤指的是细胞生长受限,不会向周围组织扩散或转移至其他部位,通常不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
恶性肿瘤则指的是细胞生长失控,可侵犯周围组织,甚至转移到其他器官,对机体造成重要威胁。
2. 请简述癌症的发病机制。
癌症的发病机制非常复杂,涉及多个因素。
一般来说,癌症的发生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理解:- 基因突变:癌症发生最重要的原因是机体细胞的基因突变。
这些突变可以是基因组的DNA序列发生变化,或者是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这些突变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例如辐射、化学物质),或者是细胞自身的复制错误造成的。
基因突变:癌症发生最重要的原因是机体细胞的基因突变。
这些突变可以是基因组的DNA序列发生变化,或者是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这些突变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例如辐射、化学物质),或者是细胞自身的复制错误造成的。
- 异常细胞生长和分化:基因突变导致了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使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受到改变。
正常细胞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有序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但癌细胞失去了这种调控机制,导致异常细胞的无限制增殖。
异常细胞生长和分化:基因突变导致了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表达,从而使细胞的生长和分化过程受到改变。
正常细胞会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有序的增殖、分化和凋亡,但癌细胞失去了这种调控机制,导致异常细胞的无限制增殖。
- 侵袭和转移:恶性肿瘤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侵犯周围组织,并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形成远处转移灶。
这是癌症的最危险的特性之一,也是治疗的难点所在。
侵袭和转移:恶性肿瘤的特点之一就是能够侵犯周围组织,并通过血液循环或淋巴系统转移到其他部位,形成远处转移灶。
这是癌症的最危险的特性之一,也是治疗的难点所在。
3. 请简述免疫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癌症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进展。
肿瘤恶病质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肿瘤恶病质发病机制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作者:周浩锋牟小洋付文广雷正明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08年第07期肿瘤恶病质(cancer cachexia,CAC)是指肿瘤疾病状态下机体自身组织被消耗的不良现象。
临床上以短期内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厌食、乏力、疲劳、衰竭、脂肪和肌肉群进行性消耗和脏器功能损害为特征的综合征。
常见于各种恶性肿瘤患者,约有50%晚期肿瘤和80%终末期肿瘤尤其是消化道肿瘤患者发生恶病质,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恶病质的发生机制很复杂,可能由代谢异常,宿主免疫系统产生致炎细胞因子、体循环中肿瘤产生的分解代谢因子,及体内各种因子平衡失调、摄食减少等因素引起。
目前还没有一个单一理论可以满意地解释恶病质状态。
现就目前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1 代谢异常机体的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
机体代谢异常,合成代谢减少,分解代谢加强,无效的能量利用升高(高代谢表现)是产生恶病质的主要原因。
研究表明,实体癌患者体质量下降之前基础代谢率(BMR)就已升高并伴随体内儿茶酚胺升高,而非癌性营养不良者儿茶酚胺降低。
1.1 糖类代谢异常糖类是机体可直接利用的能量,正常机体生命活动供能70﹪来自糖类,为有氧呼吸方式。
肿瘤患者机体内的组织,或因同工酶的改变或因血管生成不良而缺氧,几乎全靠糖酵解供能,是一种低效产能方式,故肿瘤消耗大量的葡萄糖。
它的主要表现为葡萄糖生成增加和外周组织利用葡萄糖障碍。
研究发现乳酸和生糖氨基酸的异生作用增加是肿瘤患者葡萄糖转化增加的最主要特征。
也有学者认为,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在胰岛素抗性改变,葡萄糖合成、糖异生和葡萄糖乳酸(Gori )循环活性增加,葡萄糖耐量和周转下降。
研究表明60%的肿瘤患者存在糖耐量下降,Cori循环增加与机体体质量丧失之间存在明显关系[1]。
正常情况下,Cori循环占20%供葡萄糖转化,而在恶病质的肿瘤患者中则增至50%,且可处理60%的乳酸[2]。
1.2 脂肪代谢异常当正常人体摄取能量过多时,常被转化为脂肪储存。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
未来研究方向
跨学科合作研究
加强医学、生物学、化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合作研究,共同探究肿瘤的本质和治疗方 法。
临床试验与转化研究
加强临床试验和转化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快速转化为临床应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 疗手段。
数据科学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挖掘肿瘤相关的数据信息,发现新的治疗靶点和预测模型 ,提高肿瘤治疗的精准度和预后效果。
分类
根据组织来源和生物学特性,恶 性肿瘤可分为多种类型,如肺癌 、乳腺癌、结直肠癌等。
发病机制与病因
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的突变 和表观遗传学改变,导致细胞生长、 分化、凋亡等过程异常。
病因
恶性肿瘤的发病与多种因素相关,包 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 。
流行病学特征
发病率
恶性肿瘤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疾病负担之一,发病率逐年上升。
肿瘤免疫疗法
免疫疗法已成为肿瘤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攻击肿瘤细胞 ,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近年来,免疫疗法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肿瘤 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肿瘤早期筛查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和生物标志物的不断发展,肿瘤早期筛查的方法和技术也在不断进步。 通过早期筛查,可以发现早期肿瘤,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地区差异
不同地区和国家之间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存在差异,可能与环境因素 、生活方式和遗传背景有关。
年龄与性别特征
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对不同类型恶性肿瘤的易感性不同,例如肺 癌多见于男性,乳腺癌多见于女性。
CHAPTER
02
恶性肿瘤流行病学研究方法
描述性流行病学
描述性流行病学是流行病学研究的基础,主要通过收集和分 析恶性肿瘤的发病率、死亡率、患病率等指标,了解恶性肿 瘤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情况,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基础数 据。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课件
化学治疗的优缺点
优点是对于晚期或转移的 肿瘤有一定的疗效;缺点 是副作用较多,如恶心、 呕吐、骨髓抑制等。
其他治疗方法
免疫治疗
利用免疫制剂或免疫细胞来增强 机体免疫力,抑制肿瘤生长。
中医中药治疗
采用中草药或针灸等方法,调理 身体内环境,提高机体抵抗力。
基因治疗
通过改变肿瘤细胞的基因表达, 抑制其生长或促进其凋亡。
03
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预防与保 健
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避免接触有害气体和烟雾,保 持室内空气流通,减少空气污
染。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保持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 量运动,增强身体免疫力。
积极治疗鼻部疾病
及时治疗鼻部炎症、息肉等疾 病,避免病情恶化。
避免过度暴露于辐射
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于辐射较 强的环境中。
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研究
基因检测与个体化治疗
通过对鼻腔鼻窦恶性肿瘤患者的基因检测,识别其基因变异情况 ,为患者量身定制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临床路径与多学科协作
建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临床路径,加强多学科协作,实现患者治 疗的全程管理和效果优化。
患者教育与心理支持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提供心理 支持,减轻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病例一中的患者因早期出现鼻塞、流涕等症状,及时就医并确诊为鼻腔鼻窦恶性 肿瘤。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手术切除和术 后放化疗。经过积极的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预后良好。
病例二:手术治疗效果
总结词
手术治疗是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通过手 术切除肿瘤,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遗传性肿瘤
1.视网膜母细胞瘤 (眼癌RB)
2.家族性结肠息肉( FPC )---遗传性癌前病变
I
1
2
II 1
2
3
4
5
III 1
2
3
4
5
IV
12
3
3.I型神经纤维瘤(NF1)
4. Wilms瘤(肾母细胞瘤)
第五章 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
宁夏医科大学临床学院肿瘤学系 李金平 副教授
2016年9月9日
化学因素 物理因素 生物因素
机体
遗传素质
免疫状态 DNA损伤修复
致癌物代谢 DNA损伤
正常细胞
基因异常改变积累
基因突变 恶性转化细胞
第一节 肿瘤发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原癌基因的概念和癌基因的概念 • 抑癌基因 • 凋亡调控基因和DNA修复调节基因 • 端粒、端粒酶和肿瘤
肿瘤胚胎抗原:在正常情况下出现在发育中的胚胎组织而不 出现在成熟组织,但可出现在癌变组织中。胚胎期合成的正 常成份,出生后可逐渐消失,细胞癌变后可再度出现,它可 以存在于癌细胞的表面,也可从细胞表面脱落进入血液中,
成为分泌性抗原。
肿瘤分化抗原:肿瘤细胞具有与分化程度相关的某些抗原
(二)抗肿瘤的免疫效应机制
肿瘤发病率的种族差异
新加坡的中国人
马 来 西 亚 人 鼻咽癌发病率的比例为13.3 : 3 : 0.4
印
度
人
移居到美国的华人鼻咽癌的发病率>美国白人,高34倍 黑人很少患母羊骨瘤、睾丸癌、皮肤癌; 日本妇女患乳腺癌<白人,松果体瘤>其它民族10多倍
1913年,Warthin报道的癌家族,又称G家族.
* Hedgehog 信号通路 * Wnt 信号通路 * 酪氨酸激酶受体通路 * 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 * 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 * 整合素转导通路
1.Hedgehog信号通路
Hedgehog信号通路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调控胚胎发育 的信号转导途径,而且与人类肿瘤的发生与发展紧密相关。
Hedgehog 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可以导致多种肿瘤的形成, 如基底细胞癌、胰腺癌、前列腺癌、胃肠道恶性肿瘤等。
原癌基因转变为细胞癌基因的过程称为原癌基因 激活
原癌基因激活方式
点突变(point mutation)
例如T24人类膀胱癌细胞的研究显示
Ras基因(调控生长分化)
12
GGC
12
甘氨酸
生长因子—受体
无活性Ras-GDP
GTC
GTP
X
GTP
X
GDP
缬氨酸 (Ras肿瘤蛋白)
活化Ras-GTP
激活
2.Wnt信号通路
Wnt 信号通路是一条在进化上保守的信号途径,在胚胎发育 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中起关键作用,可调控细胞的生长、 迁移和分化。目前研究表明,在乳腺癌、结直肠癌、胃癌、 肝癌、黑色素瘤及子宫内膜癌、卵巢癌中都存在Wnt 信号通 路异常
Wnt 信号通路主要分为3 种类型: (1) 经典的Wnt 信号途径:通过β2连环蛋白核易位,激活靶基 因的转录活性。 (2) 细胞平面极性途径:此途径涉及RhoA 蛋白和J un 激酶, 主要控制胚胎的发育时间和空间。在细胞水平上,此途径通过 重排细胞骨架来调控细胞极性。 (3) Wnt/Ca2 + 途径:此途径可诱导细胞内Ca2 + 浓度增加 并激活Ca2 +敏感的信号转导组分。
三、凋亡调节基因与DNA修复基因
凋亡调控基因
例 * bcl-2基因的过度表达与滤泡型淋巴瘤发生有关( bcl-2蛋白抑制凋亡)
* bax---促进细胞凋亡
DNA修复调节基因 * 着色性干皮病患者有遗传性DNA修复基因异常,易患皮 肤癌
四、端粒、端粒酶和肿瘤
端粒(telomeres)
正常细胞分裂一定次数后就进入老化阶段,失去了分裂 的能力,而这种控制细胞DNA复制次数的DNA重复序列则 位于染色体末端,故称其为端粒。 细胞的生命计时器
肿瘤抑制基因的产物限制细胞生长增殖,其功能丧失可导 致细胞转化
Rb基因 定位于13q14,其纯合型丢失见于所有的视网膜母细胞瘤
把正常的Rb基因引入视网膜母细胞瘤细胞中可逆转其肿瘤 特性。
Rb基因的丢失或失活见于视网膜母细胞瘤、膀胱癌、肺 癌、乳腺癌等
生长因子 生长抑制因子
cyclin / CDK
• 调节蛋白:G蛋白,衔接蛋白,支架蛋白
(二)受体介导的细胞内信号转导方式
• 细胞内受体通过分子迁移传送信号
• 细胞外受体介导的信号转导 离子通道受体将化学信号转化为电信号、G蛋白偶联受体通 过G蛋白和小分子信使介导信号转导、酶偶联受体主要通 过蛋白质修饰或互相作用传递信号
(三)与肿瘤发生相关的几条主要信号通路
低磷酸化pRb
高磷酸化pRb
ppp p
p
p
p
p
转录因子E2F
转录因子E2F
E2F位点
S期基因
E2F位点 S期基因
转录阻断
转录激活
Rb蛋白在控制G1/S期转换中起重要作用
p53基因
当细胞DNA损伤时 P53活化---
抑制增殖 促进修复 诱导凋亡 ——防止肿瘤发生 P53突变或丢失--错误传代、积累 ——导致细胞转化
Hedgehog 信号通路主要由3 部分组成:Hh信号肽、跨膜 受体和下游转录因子。
在正常状态下,Hh 蛋白由其经过自我裂解产生的N末端裂 解物 与胆固醇或脂酰基结合,附着于细胞模表面。Hh信号 通路的激活是通过配体Hh 与跨膜蛋白Ptch结合,进而解除 Ptch 对另一跨膜蛋白Smo 的抑制作用,Smo再通过下游转 录因子Gli 来调控基因转录。Hedgehog 信号通路可能在部 分消化道肿瘤细胞中被活化。原发性肝癌中Hedgehog 信 号转导通路是活化的,并且环靶明有阻断Hedgehog 信号 转导通路的作用
1. 细胞免疫效应 1)T细胞 ① CD4+T细胞:
活化后分泌IL-2、IL-4、IL-5、IL-6、IFN-γ和TNF细胞因子增强CTL的 功能,并可激活巨噬细胞或其它APC,从而参与抗肿瘤作用。 例如:IL-2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活化所必需
IL-2和IFN-γ激活和增强CTL、NK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杀瘤效应 IFN-γ促进肿瘤细胞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1类分子(MHC-1) IL-2,4,5,6可促进B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 CD4+CTL直接杀伤肿瘤细胞
二、肿瘤免疫
(一)肿瘤抗原
• 肿瘤抗原是指细胞恶变过程中出现新抗原以及过 度表达的抗原物质的总称。
• 肿瘤抗原能诱导机体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是肿 瘤免疫诊断和免疫防治的分子基础。
基因突变、重排 细胞癌变过程中不表达基因的激活
抗原合成过程的某些环节发生异常
1、
胚胎时期抗原的异常、异位表达 基因产物的过度表达 外源性基因的表达(病毒基因)
2、肿瘤抗原的分类
1)肿瘤特异性抗原(Tumor specific antigen TSA):只
存在于某种肿瘤细胞表面,而不存在于相应正常细胞或其它 瘤细胞表面的新抗原。
结肠癌 结肠粘膜 乳腺癌
结肠癌的TSA +++
-
-
这个结论的得出是用肿瘤移植试验来证实的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 前列腺癌细胞
TCR Class I + Ag
FasL Fas (CD95)
TUMOUR CELL
③γδ+ T细胞 – 多分布在全身各处上皮组织内 – 不受经典MHC分子限制 – 杀伤对NK细胞不敏感的靶细胞 – 免疫监视功能的第一道防线
2)NK细胞
能直接非特异性地杀伤瘤细胞,抗瘤谱广,不需要抗原预先 致敏,不受MHC制约而先于CTL发挥作用,对白血病这类分 散的肿瘤效果最佳,对实体瘤作用效果差,在早期,瘤细胞 少时,效果好;反之,效果差,它的作用机制是: ① NKR+瘤细胞抗原→直接地杀伤瘤细胞 ② NK细胞释放的自然细胞杀伤因子,溶解瘤细胞 ③ FcγR+接合有IgG的瘤细胞→通过ADCC效应杀伤瘤细胞
例:Burkitt淋巴瘤 c-myc的激活 * 易位致基因融合,产生具致癌能力的融合蛋白
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费城染色体,形成Bcr-Abl 融合基因编码Bcr/Abl融合蛋白 启动子插入
使原癌基因过度表达,产生过量的结构正常并能促进 细胞生长的蛋白
二、肿瘤抑制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
3)巨噬细胞
①活化的巨噬细胞与瘤细胞结合,通过释放溶酶体酶,直接杀 伤肿瘤细胞。
②处理和呈递肿瘤抗原,激活T细胞产生特异性的抗肿瘤免疫 应答杀伤肿瘤细胞。
③通过特异性的抗体介导ADCC效应,杀伤瘤细胞
④活化的巨噬细胞释放TNF能直接、间接地杀伤瘤细胞。
二.体液免疫效应
→激活补体→溶解瘤细胞 →激活NK、MΦ、中性粒细胞→
在Wnt 通路中任何一步发生障碍都可致癌。
1、组成Wnt 信号途径的蛋白、转录因子或基因被破坏或变 异导致该途径关闭或局部途径异常活跃;
2、过多的Wnt 信号使整个途径都异常活化,细胞进行不必 要的增殖;
MAP激酶通路
转录激活
Myc蛋白
细胞周期进行
原癌基因激活方式
基因扩增(gene amplification)
---基因的拷贝数增加 染色体重排(chromosomal rearrangements)
包括易位(translocation)和倒转(inversion) * 易位使原癌基因被置于很强的启动子控制下而过度表 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