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之段落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考查(通用)

合集下载

高考妙招现代文散文中句段作用题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散文中句段作用题答题模板

高考妙招现代文散文中句段作用题答题模板句段的作用,是指某些关键语句、语段在表现文章主旨、情感和观点态度上的作用。

具有特殊作用的句段往往是全文行文思路中的重点句子或段落,结构上有特殊作用的句子或段落,表达上富有特色的句子或段落。

句段作用是文章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例】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沉思望江楼崔明秋①历史是那么的遥远,远得几乎无力去陈述。

历史又仿佛就在眼前,与一块块青砖对视,黑色的瓦片间一棵小草缓缓地伸出手掌,举着生命的意象。

风从双肩掠过,在我的耳畔低语着季节的万般柔情。

多少年的冬去春来,多少年的隐忍与执着,多少年的寂寞与守望,历史在这里折断了嗓音,它仿佛就是巨大的磨盘研磨着灰色的时光。

刻在墙上的文字在夕阳的余晖中目送着一个又一个日子悲壮地离去。

那一横一竖、一撇一捺中隐藏了多少无常世事,吞咽了多少惆怅与苦涩。

②青山如黛,碧草如丝,江水在时间的磨砺中依旧保持着最初的纯真,向它该去的地方流去,不舍昼夜。

任何的兴衰荣辱、时代变迁都似乎与它无关。

愁肠百结的是这门窗紧闭、缄默不语的望江楼。

爱情早已苍老无语,它在岸边站成一座城市的标记,在浩渺烟波中站成一个永不透露的承诺。

它不需要被赞美,朴素得如苍穹永恒的淡蓝,或是古老长城那永远的深灰。

它目睹了太多的悲欢离合,望着时光如落木萧萧而下,多少种命运,多少种凄凉,多少种无奈……阅尽沧桑,却依然无法让内心生出坚硬的老茧。

③文字记载的历史,是帝王将相的江山与权谋明争暗斗的喧嚣。

对于一座古老建筑的探寻,人们争先恐后想要找到的也是那些王公贵族、文武官员留下的痕迹。

光绪七年,钦差大臣吴大澂到宁古塔巡查边务,宁古塔副都统容峻为其在牡丹江畔建造望江楼,作为住所。

吴大澂,字清卿,出生于江苏吴县,是清代金石学家、书画家和诗人。

光绪十一年,吴大澂奉旨再来宁古塔,与俄使勘界,在望江楼短暂停留,这也是他最后一次来到。

他凭栏远眺,心中既有对前尘往事的回忆,同时也生出一丝伤感与留恋,于是写下了《登望江楼题诗》:“忆昔临江筑小楼,与君传酒话中秋。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课件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现代文阅读之表达技巧.课件
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使用了暗喻(或比喻)的修辞手法。
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作者的感悟:现实生活中的种种因素把
我们弄得无可奈何,只好痛苦地承认自己的失败。
16.文章第五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枯 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答: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比。 好处:形象生动,能够突出表现胡杨林的
• 例4:08天津卷 敦煌
• 一场色彩与线条的盛会:灵动的肢体,飘飞的衣带, 蘸着宝石的颜色自如地流转。在古中国的历史上,漫 漫黄沙下,原来掩藏着这般自由的灵魂,这般高扬飘 逸,这般酣畅淋漓,这般辉煌壮丽!当一个美丽的飞 天曳着长长的衣带绕楼穿窗而过时,我们的灵魂也跟 着飘飘悠悠,仿佛鱼鳝从水中一滑而过,人怎么可以 把一根带子舞成这样,像一条河,像一道绵长的波浪 线,像沙丘上飞舞的风,一个民族用它的灵魂在这根 带子上舞过千年。洞窟外面,风把沙丘牵动过一轮又 一轮,一千多年的风一直在上面吹拂,河水跟着它在 流淌。桑叶上的阳光在上面闪烁,生命在上面歌唱, 从绸带的飘飞里,我听到一股强劲的音乐。那是生命 的狂欢。生命在洞壁上奔涌了一千年。
问:“杭州的天空都让树住了”这句 话好在哪里?
答: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杭州树多,生活环境优 美。(拟人)
明确了这些常见修辞格的作用,然后结合具体文本 如文章主旨、作者感情、强调重点等内容进行阐释。
提问方式: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
什么好处?
答题模式: 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 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层 层铺开,逐步扩大,对点明主旨起强化作用等; 强调了+对象+特性
赏析本文第五自然段画线的文字。(6 答:采用比喻、排比等手法,将静态画面赋予动态 美,表现了对生命的张扬和自由的渴望。

高考语文阅读的句子作用题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的句子作用题解析

高考语文阅读的句子作用题解析第一篇:高考语文阅读的句子作用题解析一首段的作用1点题2总领全文3点明题旨4表达与主旨相关的某种感情5奠定某种感情基调6首段还兼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如果开篇即连续感叹,那么,首段还兼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如《野菊花》的首段:“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它不仅总括全文,开篇点题,而且表达了作者的惊喜之情和对野菊花的赞美之情。

7首尾呼应8强调观点9为下文铺垫二、末段的作用1总结全文2点明题旨,主旨升华3深化中心,4呼应开头5有时候,试题只针对最后一句发问,这一句偏偏又很含蓄,一眼看不透,即学生说的“看不懂”。

那么,“看不懂”正是写这一句的作用。

当然,我们不能直截了当的回答“作用是看不懂”,而要换一种委婉的说法。

例如,“作用(或好处)是委婉含蓄,意在言外,发人深省”。

6此外,既然这一句放在末尾,又被命题人相中,那么,根据“卒章显其志”的传统技法,说明它可能与揭示主旨有关,只不过因其含蓄,所以它的作用不再是点明题旨,而是暗示主题。

7最后一句往往还具有强化作者感情的作用。

如2004年浙江卷第20题“简析篇末…就会跪下来……‟这句话在文中的含义及其表达上的作用”,根据上述概括,其答案为“使文章在表达上显得委婉含蓄,发人深思;有戛然而止,意在言外的余味;暗示主题,强化了作者的感情”。

8首尾呼应三、中间段的作用中间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过渡,在表达上的作用一般是衬托。

在较短的中间段中,如果描写的物象(即散文写作的对象)并非选文的主要物象,而是次要物象,且与选文描述的主要物象在形象、意境和情感上一致,其表达作用就是正面衬托(或烘托、铺垫)。

如2001年上海试卷第㈢题的甲段,描述的主要对象是“大江流日夜”的气势及意味,而在描述之前,先在第3段中赞美大海的宽广与汹涌,那么,面对第13题“从写作角度看,甲段写海的作用是什么”的提问,其作用恰如参考答案所说:烘托“大江流日夜”的气势及意味。

专题23 语言文字运用之表达效果-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23 语言文字运用之表达效果-2023年高考语文真题题源解密(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二十三语言文字运用之表达效果目录:2023年真题展现真题考查解读近年真题对比命题规律解密名校模拟探源高考必备知识一、(2023·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郭老头、耿老头,俩老头,这两个老头,从前面看,像五十岁;从后面看,像三十岁,他们今年都已经做过七十整寿了,身体真好!郭老头能.吃饭,斤半烙饼卷成一卷,攥在手里,蘸一点汁,几口就下去了。

他这辈子没有牙疼过。

耿老头能喝酒。

他拿了茶碗上供销社去打酒,一手接酒,一手交钱,售货员找了钱给他,他亮着个空碗:“酒呢?”售货员有点忧伤:记得是打给他了呀!——售货员低头数钱的功夫,二两酒已经进了他的肚了,俩老头非常“要好”——这地方的方言,“要好”是爱干净爱整齐的意思,不论什么时候,上唇的胡子平崭乌黑,下巴的胡子刮得溜光。

浑身的衣服,袖子是袖子,领子是领子,一个纽扣也不短。

俩老头还都爱穿靸鞋,斜十字实纳帮,皮梁、荡底,是托人在北京步云斋买的。

这种鞋过去是专门卖给抬轿的轿夫穿的,后来拉包月车的车夫也爱穿,抱脚,精神!俩老头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年下办年货,一起去;四月十八奶奶庙庙会,一起去;开会,一起到场;送人情出份子,一起进门。

生产队有事找他们,队长总是说:“去!找找俩老头!”“俩老头”不是“两个老头”的意思,是说他们特别亲密的关系。

类似“哥俩”、“姐俩”,按说应该叫他们“老头俩”,不过没有这么说话的,所以人们只能叫他们“俩老头”。

1. 下列句子中的“能”与文中加点的“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她尽量高高地跳起脚尖,希望车厢里的人能看见她的脸。

B. 我们班同学就数他能说,讲起话来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C. 新颁布的控烟条例规定,绝大多数公共场所都不能吸烟。

D. 以前这条小河上没有桥,人们只能涉水而过,非常不便。

2. 下列句子中画横线部分与文中画横线部分的语句,用法和作用相同的一项是()A. 稗子的叶很像稻叶。

但稻子是稻子,稗子是稗子,要分清楚。

专题04 散文表达技巧及作用考点解析(课件)-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04  散文表达技巧及作用考点解析(课件)-2024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3.象征: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可感知的形象,可使要表达的意思含蓄、 深刻。言在此而意在彼,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4.铺垫:为主要人物出场或主要事件发现,进行环境、情绪、气氛等描写的 造势。作用: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 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2024新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散文表达技巧及作用考点解析
学习目标
1.掌握高考表达技巧及作用的考查内容(叙事技巧、抒 情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描写手法、语言风格等特点 及作用)、命题角度。
2.掌握高考表达技巧及作用的解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 。
考点一:叙事技巧
一.散文叙事技巧知识点 1.叙事人称(视角) ①第一人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表达“我”内心的喜怒哀乐,有亲切感; 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以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小说除外——小说中“我”未必就是 作者本人,一些散文也是如此),可以把文中的人物、事件写得好像是“我”的 亲身经历,增强文章的真实感,加强见闻和感受的真实性。 ②第二人称: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强化了抒情作用;以对面交流的形式, 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接对话和沟通交流,加强了互 动效果,亲切(有亲和力);在所写对象为物时,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 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用。 ③第三人称:作者以旁观者的身份向读者作客观的叙述,便于反映更广阔的 画面和更丰富的内容,增强了客观性,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如 ,便于叙事和议论。
11.视听结合:就是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相辅相成,相互衬托,使其所 描写的景物更具立体感,使读者身临其境。视听结合强调的是感官上要用到眼睛 和耳朵互相感受,从视觉听觉等不同角度去描写,使读者用眼睛看到的事物的状态 和耳朵听到的声音相结合,通过听能感觉到画面,通过看能感觉到声音,达到视觉 和听觉相通,感官同步。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文章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文章表达技巧
全 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 知 调度之中。叙述者凌驾于整个故事之上,洞悉一切,随时对人物的思 视 想及行为做出解释和评价。这种视角可以使作者随意地对故事情节及 角 人物形象进行加工处理,但作者的过多干预和介入同时也在作品和读
者之间产生了距离,从而降低了作品的真实度和可信度 有 “有限视角”是限知限觉的视角,以第一人称“我”的角度去叙述事件的 限 过程,特点是叙述时遮蔽了作者的意图,故意隐藏一些环节,留给读 视 者自己去推理、判断和评价,不足之处是叙述的眼光往往较为主观, 角 带有偏见和感情色彩,只能限于“我”的所见所闻所感
因此又叫作分叙
2.描写
肖像描 展示人物外部形象

神态、动
展示人物的内心及性格特点
作描写
人直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 交代人物,突出
物接
语言描 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其特 Nhomakorabea,展示其
描描

②描摹人物语态,使刻画的形象栩栩如 性格品质
写写
生、跃然纸上
直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内在感情(矛盾、 心理描
焦虑、担心、喜悦、悲伤、兴奋等),表 写
第一 述限制,但它能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同时便
人称 于抒发感情
第二 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人称 第三 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人称 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2)叙述视角
1
类 释义
别 “全知视角”大多见于传统小说,一般以第三人称为主。叙述者处于全
开 开篇描写景物,那么,首段的作用,从结构上看,它可能是铺垫;
头 从景物描写上看,作用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营造(渲染) 某种气氛等 开篇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开篇抒情,引起读者共鸣;抑扬开篇, 强化读者印象 中间句段如果比较短,那么,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可能是承上启下(过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

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

2008级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学案现代文阅读“作用题”题的术语使用与答题规范在现代文阅读中,评价和鉴赏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层次,属创造思维。

对表达技巧的评价鉴赏,就是分析文章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表达了什么内容,达到了什么艺术效果等。

近几年高考题,表达技巧主要侧重在表达作用的分析。

要答好这类题目,除了必须掌握一定的写作、修辞等方面的知识外,掌握使用一定的鉴赏术语是非常必要的,而准确运用答题程式,尽量接近标准答案则是抓高分的关键。

一、“作用题”常见命题表达式有: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或好处、效果)?提问变式:1)为什么这样写?2)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3)删去这一部分可以吗?二、“作用题”设题角度及其范围:①首段(末段)的作用②文中写这些内容的作用③修辞的作用④表现手法及其作用⑤表达手法及其作用⑥不同人称的作用。

三、要注意掌握答题模式。

1、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答题程式【真题回放】例1.(2008年四川卷第17题)文章主要写什刹海,却又从“我爱水”写起,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请简要分析。

例2.(2007年辽宁卷第17题)第一自然段,作者写了“秋去冬来”的景色,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例3.(2008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例4.(2007年全国卷Ⅰ第17题)文章后一部分写到了“戈壁石”,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题思路】散文(小说)开头,形式不拘一格,作用也多种多样:或开门见山,点题明目;或宕笔引题,铺垫后文;或总括全文,点题明旨;或描写景物,渲染氛围。

结尾是一篇文章的总收束,好的结尾能给人深刻的印象,或如“豹尾”“撞钟”,引人振奋;或如“临去秋波”,含蓄隽永,耐人回味。

无论开头还是结尾,都可以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分析其作用。

【考试备选术语】开头语段的作用大致为:开篇点题,统领全文;引出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现代文阅读一直是高中语文阅读常考题,做阅读是有技巧方法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技巧,希望大家喜欢!一、常用术语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是指作家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来塑造文学形象和表现作品的内容的。

具体来说,对文章的表达技巧的分析主要指:一是作家在表达方式运用上的技巧和文体知识运用方面的技巧,二是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其他相关写作方面的技巧。

从高考试题来看,对表达技巧的考查不但要求学生判断某种表达技巧是什么,而且要求赏析其表达的作用。

(一)叙述人称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交流。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二)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三)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

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

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

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

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果。

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

(四)修辞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2023年山西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及答案

2023年山西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及答案

2023年山西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及答案高考对于每个学生来说都是一次重要的考试,其中语文科目的现代文阅读部分更是考生们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为了帮助山西考生们更好地应对2023年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本文将介绍一些技巧和提供答案解析,希望能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一、技巧篇1. 熟悉题型在备考过程中,考生要熟悉各种现代文阅读题型,包括主旨大意题、细节理解题、推理判断题等。

对于每种题型,要了解其出题特点和解题技巧,并针对不同的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训练。

2. 首尾法阅读一篇现代文文章时,考生可以采取首尾法,即先读开头与结尾部分。

开头部分往往有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中心思想的提示,结尾部分通常有作者对主题的总结和观点的强调。

利用首尾的信息,可以在后续的阅读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查找和理解,提高解题效率。

3. 关注语言细节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通常会涉及到词语的考查,考生要关注文章中的形容词、副词和修辞手法等语言细节。

这些细节往往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态度,从而准确把握文章要点。

4. 多角度审题在解答相关问题之前,考生要对题目进行仔细审题,理解题意和要求。

尤其是对于细节题和推理判断题,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审题和思考,不要过于主观臆断,以免产生错误答案。

5. 掌握答题技巧在作答过程中,考生要注意答案的简单排除和正确选取。

有时候,一些明显错误的选项可以直接排除,以减少思考的范围和时间。

同时,对于有些抉择题,可以运用排比、对比、转折等修辞手法的判断,辅助选择正确答案。

二、答案解析以下是针对2023年山西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的一些答案解析,供考生参考。

(这里给出几个题目的答案解析,供参考)总之,2023年山西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部分需要考生具备一定的技巧和理解能力。

通过熟悉题型、灵活运用首尾法、关注语言细节、多角度审题以及掌握答题技巧,考生们可以更好地应对高考,并且有机会取得好成绩。

希望以上的技巧和答案解析对考生们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能够在2023年的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现代文阅读段落的作用和赏析语句题型

现代文阅读段落的作用和赏析语句题型

教学内容重点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赏析句子教学目标掌握重点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技巧重点掌握重点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技巧难点掌握重点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的答题技巧教学过程一、分析重点句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1.考点解说分析句子(段落)的作用,就是从文章整体出发,把握一些重要的句子(段落)在内容表达及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正确理解句子(段落)的作用,可以帮助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可以提高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可以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可以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

常见的题型有:(1)某个句子(段落)在文中有何作用?(2)某个句子(段落)在文中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3)某个句子(段落)在文中有怎样的表现力?2.解题方法关键句(段)作用分析法分析某句话或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

结构上的作用有:总领全文;过渡,引起下文;埋伏笔;作铺垫;总结全文;照应题目和开头,使文章结构严谨。

内容上的作用有:开篇点题;设置悬念;点明中心;深化主旨。

在回答此类题目时,要将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在分析内容上的作用时,不要笼统地回答,要结合文中关键句(段)的具体内容、文章的中心及作者所表达的情感等进行分析。

3.考点训练卖豆浆的孩子鲁先圣①在我居住的小区门口,有一个天天早晨卖豆浆的孩子,这个孩子大约有十一二岁的年龄。

他在这个地方卖了多少天了,我不得而知。

我只知道从我不久前搬到这里来住,每天早晨的六点多钟开始,这个小孩子就在小区门口吆喝他的鲜豆浆了。

……②有时候买豆浆的人很多,只见他很用力地用那个很大的铁皮瓢一下一下地从那个大塑料桶里往外舀清水添加到豆浆机里,又很熟练地在豆浆机的出口用塑料袋接豆浆。

五角钱一份,他很熟练地算账、找钱、舀豆浆,有条不紊。

盛清水的塑料桶有一米多高,放在一辆三轮车上,因而当卖去一半多以后,再舀,他的臂膀就不够长了。

这时候,他往往就将半个身子趴在桶边上。

高考现代文阅读-文章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题型

高考现代文阅读-文章段落在文中的作用题型
开头段作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 兴趣;如果是是对比的作用,就答对比 的作用;引出下文,为下文做铺垫;开 门见山,点名题目;或是作者直接抒情, 奠定感情基调。
结尾段作用:总结全文或收束全 文;如果文章结尾揭穿真相,就 答揭穿真相,给读者强烈的震撼 力 ;给读者想象的空间;与开头 相呼应;是文章的线索。
1、画龙点睛、点明事件的意义,点明中心。
2、深化文章中心,抒发作者什么感悟或者 情感。
3、写出了人物怎样的品质、精神或性格。
4、言有尽而意无穷,留下想象的空间,增 强感染力。
5、引起读者的注意、思考。
文章段落之中间段落的作用
一、(总括)过渡,承上启下。 二、(具体)内容上、结构上作答
该段本身表达了(有手法结合手法)……
或⑴上承(或照应)……,下启(或呼应)…… 或⑵总括上文,为下文……作铺垫 或⑶文章由……转为…… (如①由叙述转为抒情议论;②由写物转为写人; ③由历史转为现实;④由感性转为理性等)
文章段落之结尾段落的作用
结构上
或者回应了文章开头的提问; 或者使文章前后照应; 或者层层深入,总结全文.
内容上
直白类
文章段落之开头的作用 ⑴总括:总起全文,引出下文。 ⑵再分别从结构上、内容上作答。
具体从三个方面思考 ⑴对上:
或①开篇点题,照应题目; 或②开门见山,点出文章的主题;
⑵本身: 或①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气氛;或②突出表现了…
⑶对下: 或①引出下文… 或②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或③与下文…形成对照(或相呼应); 或④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中间段的作用:呼应前文后文,承上启下,总 结上文,引出下文,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 笔,为下文做铺垫,补充交代。

高三现代文表达效果题

高三现代文表达效果题

高三现代文表达效果题表达效果题知识梳理一.表达效果的内涵及作用表达效果是指文章的语言,在介绍对象中所产生的影响、作用和心中的想法。

具有理想表达效果的言语可以是明白流畅、生动活泼、形象而富于表现力的。

适当的表达效果可以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

二.表达效果题的答题技巧手法+内容+效果+情感(品质)三.表达效果题目分类(一)修辞类1.比喻效果: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本体特征+人物情感/事物状态2.比拟效果:生动形象,增强感情色彩。

比拟与比喻的区别:比喻用乙事物来比甲事物,比拟用描写乙事物的词语来描写甲事物;比喻出现喻体,比拟不出现拟体;比喻常用名词,比拟常用动词、形容词。

3.夸张效果:生动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4.借代(1)特征代本体。

如: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

(2)部分代整体。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3)具体代抽象。

如: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地位。

(4)个体代群体。

如:死了一个董存瑞,还会有千千万万个董存瑞站起来。

效果:新颖别致,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借代(特征代本体)与借喻的区别:借喻中喻体与本体相似,借代中借体与本体相关;借喻可改为明喻,借代不可改为明喻。

《故乡》中的“圆规愤愤的回转身”,“圆规”是借喻。

5.对比效果:突出事物的特点,使语言的色彩更加鲜明。

6.对偶效果:整齐匀称,增添语言的韵律美;语言凝练,蕴藏丰富的内容。

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偶的结构对称,对比的内容对立;对偶中的反对同时也是对比。

7.排比效果: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增强语势,表达激情。

8.反复效果:突出强调。

反复与排比的区别:反复的文字相同;排比的结构相同,文字应该不同或部分相同。

9.设问效果:引起读者注意,启发读者思考。

10.反问效果: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11.引用效果:增强说服力,提高表现力。

12.反语效果:前者多讽刺否定,后者多含蓄幽默。

此外,还有通感、双关、顶真、回环等修辞方法。

(二)表达方式类1.描写: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

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高考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目的特点与答题技巧“表达作用(表达效果、好处)”是高考、中考现代文阅读中十分常见的一个考点。

这类题目几乎涉及到字、词、段落、篇章结构等各个方面,题型设计也是多彩多姿、异彩纷呈。

下面两文分别以2006年全国高考卷和上海中考卷为例作了比较详尽的解析,大家可以据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一、从题目涉及的内容来看,主要从以下几个角度设计:1.词语从锤炼语言的角度,通过具体的语言分析,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受力,引导学生深刻地感受文本。

【例1】在“细心地想着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一句中,作者为什么要用“想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2006年全国Ⅰ卷第14题)本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想”与“听”的区别对比,把握文章的深刻内涵。

植物突破土地的声音我们不易察觉,只能想,而且“想”加入了主观思考的意味,可以凸现作者对自然的品味探索。

【例2】文中加点的词语形象地描写了夕照的动态,请从中任选两个予以赏析。

(4分)(2006年广东卷第16题)这是从炼字的角度考查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如文中“它最后抛给人间的光芒最依恋也最夺目”一句的“抛”,有“扔,投掷之意”,表现了夕阳慷慨地、毫不吝啬地将它所有的光芒送给人间。

2.句子从分析句子本身结构(如句式、语序)以及句子在文章结构中作用来设计题目,理解句子的表达作用或表达效果。

【例3】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6分)(2006年全国Ⅰ卷第15题)这是考查句子作用的典型题目。

“稻埕闪耀着金色的光泽”,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整个句子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

3.段落主要从段落在文章布局谋篇中的作用,如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卒章显旨、总管全篇等角度设计题目。

高考语文常规题型表达效果句段作用题

高考语文常规题型表达效果句段作用题

高考语文常规题型解析三、表达效果题【解题思路】1、确定是考修辞手法还是表现手法,基本上是这两种。

2、常考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拟人)、对比、夸张、排比……3、常考表现手法:情景交融、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视听结合、扬抑结合、卒章显志、衬托、用典……4、答题模式:(手法+术语)+具体内容分析特点+情感。

5、注意:分值大于等于4分的时候,可能有2种手法,或者会加一点结构作用。

【例1】⑨黄州有幸。

当年,这处在人们看来十分偏僻的蛮夷之地,却意外地迎来了才华盖世的词人,加上它临江的地理位置,还有个与赤壁鏖战之地同名的矶头,使词人想到了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激战,使这座平淡无奇的小小江矶得以峥嵘出世,使千万年安然流淌的江水在文字的画卷中显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使这座城池肩负起了一次重大的文化使命。

8。

第9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3分).参考答案:8.第9段划线句“使词人想到了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激战,使这座平淡无奇的小小江矶得以峥嵘出世,使千万年安然流淌的江水在文字的画卷中显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使这座城池肩负起了一次重大的文化使命”的表达效果是(3分)。

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强调突出了(手法+术语1分)苏轼带给黄州的各种重大的影响(内容分析1分),表达了作者对苏轼的敬慕之情(情感1分)。

【例2】⑪一个落叶纷纷的季节,我再次来到母亲的小院,当我敲响院门,我多么想听到白鹅的叫声啊,可是院子里静悄悄的,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我的心头.四妹拿来钥匙。

我问,白鹅呢?四妹说这些日子光忙着收地瓜了,没顾上管它。

在院子里呢。

我慌忙打开院门,院子一片落叶,梨树的枝杈无言地张在半空。

我的心里一紧,想落泪。

母亲走了,家就荒了。

人啊,不管你长多大,没有了娘就没有家啊。

11、请赏析第11段中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此句景中含情(手法1分),与前文梨树下的生机形成对照,写出母亲走后家的荒凉(内容分析1分),表达了我的悲伤以及对去世的母亲的怀念(情感1分),又暗示了白鹅的结局(结构作用1分).【高考链接1(2010)】①去天目山,是心里积存已久的一个念想,不是为观光,是为了那些大树。

高考“现代文阅读”方法与示例之词句段作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方法与示例之词句段作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方法与示例词、句、段作用第⑤段列举傣族人之间依旧用傣语交流及刀世勋先生精通傣汉两种语言的事例,其作用是以此说明人数较少民族的语言未必因被排挤而消失.是对前述有些语言“通行的范围变得越来越小,甚至逐渐消失”观点的补充,更进一步阐述文章中心。

(2分)第⑨段总结上文,其用意是阐明继承、发掘历史文化遗产的态度和意义(2分)第②段中作者引述《尔雅翼》中有关龙的形容的用意是。

说明仅仅抄几条孤立的文献是无法得到一个全面、具体、明确的龙的形象。

(2分)第⑧段作者写“军犬也被人视为‘战友’”的作用是______。

反衬(衬托)出战马与军犬的不同,强调战马如战士一样经历残酷的战争并与人建立几乎完全平等的关系。

(2分)第⑨段作者举李安拍摄《色戒》的事件,其目的是想找到原汁原味的旧上海是不可能了(2分),努力营造的也只是一些集体记忆的模样而已(1分)。

(大意对即可)文中引用梭罗《瓦尔登湖》中预言的用意是以梭罗对兔子永存的预言与下文田野上空鹞子的徒劳盘旋形成鲜明对照,揭示今日田野贫瘠的现实,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生态遭到破坏的痛惜之情。

第②段列举“人物花鸟纹尺八”乐管的用意是。

为竹刻艺术提供文物证据。

(2分)第⑦段中对油菜花的描写有何作用?突出油菜花在贫瘠、不公和阴暗的季节开放所带来的鲜亮和希望;引发作者的快意和赞叹;表明作者由“不会留意”到“留意”的原因,并与上文呼应。

(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

)整合文中信息,简述以“油菜花”为标题的理由。

油菜花是本文描写的对象,起到了统领全文的作用(或贯穿全文的线索);油菜花是中国大地上跨度最大、花期最长的鲜亮花朵,强调突出其特点;油菜花是倔强的中华民族情怀的载体(或油菜花是红军战士的象征)。

(答对1点2分,答对2点3分,答对3点4分。

)本文开头多次使用疑问句和设问句,这样写的好处是起到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和思考;引出下文;强化作者的思想感情。

(写出任意2点即可)简析文章第②段引述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琪罗、安波切利等人物的作用。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之段落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考查

高三语文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之段落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考查

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之段落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考查考题回顾:1、(2006年湖北《从阿尔卑斯山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2、(2005年山东《溯源》)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2005年重庆《阳台上的遗憾》)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4、(2005年全国3《张家界》)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课本链接:1、《荷塘月色》一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了对自己妻儿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故都的秋》一文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江南之秋的特点,试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孔雀东南飞》一文中多次铺写了刘兰芝的勤劳和美丽,有什么作用?4、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中着力描写了园子里蜂儿、蚂蚁、瓢虫生物的自然活动,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考查内容:1、段落在全文中的结构作用2、段落内容的理解分析及表现手法的运用解答思路:1、从段落所处位置看其在全文的作用。

开头:开门见山、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奠定基调、铺垫蓄势。

中间:承上启下、结构线索(跌宕行文)(前后对比)。

结尾:呼应开头、深化主题、卒章显志、激发联想2、从段落内容本身看其服务性。

设定情节、描摹物象(描写景物)、援引事例3、从内容的表达方式或艺术手法来理解分析。

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手法:象征、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作用:形象上鲜明具体、抒情上含蓄委婉或真挚强烈、叙事上摇曳多姿、观点上明确突出课堂阅读:1、站牌下,那一刻……早上,阳光明媚。

那天,我站在一条不宽的马路上,等公共汽车。

站牌下,聚了很多人,挤着。

他们都很文明,穿着时髦,谈吐斯文,举手投足显示着高贵……我怕挤,特意站在垃圾箱旁边,这里几乎没有人。

在马路那面。

一个刺眼的人,是个另类。

穿得破烂,长头发乱着,遮了半个脸。

手里拎着一条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很脏,但不重。

看得出,他要到这边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表达作用题之段落内容与表达技巧的考查
考题回顾:
1、(2020年湖北《从阿尔卑斯山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2、(2020年山东《溯源》)文章用鲑鱼的溯源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2020年重庆《阳台上的遗憾》)文章第五段是否可以不引用张潮的话?为什么?
4、(2020年全国3《张家界》)第三段对于篝火燃烧的大段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课本链接:
1、《荷塘月色》一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涉及到了对自己妻儿的描写,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2、《故都的秋》一文第二段主要介绍了江南之秋的特点,试分析其在全文中的作用。

3、《孔雀东南飞》一文中多次铺写了刘兰芝的勤劳和美丽,有什么作用?
4、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一文中着力描写了园子里蜂儿、蚂蚁、瓢虫生物的自然活动,这样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考查内容:
1、段落在全文中的结构作用
2、段落内容的理解分析及表现手法的运用
解答思路:
1、从段落所处位置看其在全文的作用。

开头:开门见山、统领全篇、引起下文、营造氛围、奠定基调、铺垫蓄势。

中间:承上启下、结构线索(跌宕行文)(前后对比)。

结尾:呼应开头、深化主题、卒章显志、激发联想
2、从段落内容本身看其服务性。

设定情节、描摹物象(描写景物)、援引事例
3、从内容的表达方式或艺术手法来理解分析。

方式:记叙、描写、议论
手法:象征、衬托、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以小见大
作用:形象上鲜明具体、抒情上含蓄委婉或真挚强烈、叙事上摇曳多姿、观点上明确突出
课堂阅读:
1、站牌下,那一刻……
早上,阳光明媚。

那天,我站在一条不宽的马路上,等公共汽车。

站牌下,聚了很多人,挤着。

他们都很文明,穿着时髦,谈吐斯文,举手投足显示着高贵……
我怕挤,特意站在垃圾箱旁边,这里几乎没有人。

在马路那面。

一个刺眼的人,是个另类。

穿得破烂,长头发乱着,遮了半个脸。

手里拎着一条鼓鼓囊囊的蛇皮袋,很脏,但不重。

看得出,他要到这边来。

这个时间,自行车一辆接着一辆,在等车人脚下,洪水一样流过。

有个骑车人,在一路叫骂声中,蛇样穿行而来,车子后衣架上夹着食品袋,里面的小包子清晰可见.站着的许多人“哼”了一句什么。

突然,食品袋掉了,掉在离这些等车人只有几步远、地上那块打着转儿的废纸旁边。

后面的车子从上面压过。

于是,一辆接一辆。

那个骑车人早已没了踪影。

那个另类,摆出一副压死也得过来的架势。

他过来了。

还可以吃的,碎了也可以吃。

有食品袋裹着,不脏,我想。

我知道饥饿的滋味,食物的诱惑。

我在心中叹气,我没有帮助别人的能力,真心希望这是他最好的早餐。

可是,我吃惊下面的经过。

他来到站牌下,没有一点犹豫,麻利地弓下身,捡起食品袋,还有路边那些被人踩来踩去,包过油炸食品的废纸片。

他把食品袋撕开一个角儿.众目睽睽之下,碎包子冒着热气,被他一块块放进肚子里。

他朝我走来……
他走过我面前。

他径直把捏在手里的塑料袋和纸片塞进垃圾箱里,扬长而去。

风在身后,吹起他的破衣,条条缕缕地,呼啦啦地响,像无数缩小的、飘扬的旗帜。

我突然愣住。

我真正地看到了他的脸。

那不变的笑意告诉我、还有这个世界:那一刻,站牌下没有一个人!包括衣冠楚楚的我!
(《人民文学》2020年第六期冬雪)
★★有人认为,删除最后两段会使文章的艺术效果更佳,你的观点呢?试加以说明。

思路指引:
1、段落本身中心内容有什么不同
2、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3、作为结尾效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A、删除更好。

故事在刻画描述中结尾,不仅突出了人物形象,而且其含蓄隽永的语言可以起到引人深思的效果,避免了说教的直白。

B、保留更好。

正是因为有了结尾中“我”的感受和认识,人物之间的对比衬托才更为突出,既显示出主人公人格魅力的影响感染力,又增强了文章的批判意识,深化了主题。

2、易水之滨,高渐离击筑,悲凉的旋律中,荆轲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的不归路,他身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飏。

乌江之畔,四面楚歌,西楚霸王柔肠寸断,在“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哀叹声中,虞姬挥动长剑,裙袂飘飘,作最后的生命之舞。

在她倒下的地方,白雾茫茫,一片缟素,那是一岸的芦花在为这悲怆的诀别飘雪飞霜。

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

侫臣专权,楚王昏庸。

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为楚君分忧。

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突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

青青的苇叶包裹起后人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成为端午节最深沉
的纪念。

(选自张弛《心中的芦苇》)
★★“芦花”在该段中起到了哪些作用?(分条作答)
答案:(1)是串连事件的线索。

(2)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3) 表达了同情或崇敬的感情。

(4) 芦花见证、记录、蕴涵着历史的痛苦和沧桑。

课外延伸: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蘋州。

(温庭筠《望江南》)
★★有人认为,此词删除最后一句效果更佳,你认为呢?请试加分析。

附:阅读1其它思考题目
1、文中多次以“另类”来形容“他”,结合全文,试概括“他”的另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在写到“他”向食品袋走来的时候,作者展开了对自己的心理描写,试分析这一内容在全文中的作用?
3、“风在身后,吹起他的破衣,条条缕缕地,呼啦啦地响,像无数缩小的、飘扬的旗帜。

”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内涵?
4、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上与鲁迅的《一件小事》颇有相似之处,试分析本文在主人公塑造上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

[解题指导]
1、思路导引:另类的定义来自于比较,“他“同周围人的不同之处,即为另类的表现;“概括”“哪些”要求分条答题,并尽量用结构一致的短语或短句。

答:A、从外貌特征看:衣着破烂,地位卑微;B、从行为特征看:穿越马路,拣吃食物;C、从道德品行看:维护环境,灵魂圣洁。

2、思路导引:分析段落在文中的作用一般从结构和内容入手,从该段在文中所处位置入手,根据文体或内容的不同,常用的术语有制造悬念、铺垫叙事、营造氛围、开篇明旨、点明话题、卒章显志、激发联想等;答题时应注意以术语打头,亮出采分点,再具体分析,说明作用。

答:为下文的“吃惊”做紧蓄势功夫,从“我”的误解和怜悯到“他”给我的震撼,,
以“我”衬“他”,突出了主人公形象的高大。

3、思路导引:分析句子的含义,一般注意三个问题,即突出重点词语且兼顾其它、把握修辞手法和联系语境,尤其是阐述当中不能忽视非重点词语的理解。

答:尽管其形貌委琐,地位卑微,但其身上彰显出的德行节操却足以震撼、鞭挞和鼓舞他人。

4、思路导引:题干提到鲁迅的《一件小事》,其实是对答案做出了暗示,回顾塑造人物常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结合文章有理有据有条理来答题是关键。

答:主要手法是对比,还包括了外貌描写和行为描写等。

外貌描写上,其破烂的衣着同周围人的“穿着时髦,谈吐斯文”对比,也比较出了人的不同身份地位;行为描写上,“塞进垃圾箱”同“后面的车子从上面压过”对比,也比较出了道德品行的高下。

其次还包括欲扬先抑和以小见大的写法,让人从感情上由难以接受对方到肯定褒扬,从细微小事看到光辉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